浅谈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那么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造性思维就是创新的基石。创造、创新思维是由此及彼的思维,是艺术化的思维,她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激情,是“智慧”的发源地,是“兴趣”的乐园……

标签:创新观察发现发散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我门的数学教学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已引起我们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思维就是平常所说的思考,创造性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性思维,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 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且在解题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是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正常人经过培养是可以具备的。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能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 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点,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会有创造. 学生的观察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观察目的、任务和要求并且在观察中及时指导。另外,要科学的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仔细、深入地观察,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发现是创造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归纳、分析的过程中去理解数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任何一个富有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集中、发散、再集中、再发散多

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1-10-28T09:44:29.740Z 来源:《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刊》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陆胜钦[导读] 学习数学就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广西平南县大新镇第二初级中学陆胜钦 学习数学就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也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谓的“创新”就是再创造.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提高全民族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正成为教育界日益关心的话题.数学教材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结合生活实例,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编写的,新的课程中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而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创造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须在教学过程中一点一滴地培养那么,如何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结合现行中学数学教材精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就数学创新思维培养谈一谈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要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背景、生长过程,实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识结构和课堂的教学结构和谐统一,因为,每一结构都有一个基本的框架过程.教材的知识结构是:准备题——例题——练习题;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感知——理解——运用;课堂的教学结构是:引入——展开——结束.以上二种关系如何呢?教材的知识结构是学习和形成学生的认识结构的必要前提,而课堂的教学结构则是促进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的中介和动力.因此,在这三种结构相互作用过程中,教学结构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转化效率.设计和实施优化教学结构是协调三种结构关系的关键和主要机制,也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例如:在教学生计算“1至100个自然数的和”时; 1.提出问题:计算“1+2+3+……+98+99+100”我们知道“1+2=3”“6+3=9”一个个加下去能得到结果.但这种方法太烦琐,能否找到更好的方法? 2.引导同学们从整体着眼,灵活运用知识,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不按顺序计算,计算第一个数与最后一个数的和;第二个数与倒数第二个数的和,同学们发现它们都为101,同学们会观察到第三个数与倒数第三个数的和也是101.如设 S=1+2+3+……+98+99+100 ① S也可记为:S=100+99+98+……3+2+1 ② 上面①十②得2S=(1+100)+(2+99)+(3+98)+……+(99+2)+(100+1) =(101+101+……+101)(100个) =101×100 所以S=(101×100)/2=101×50=5050 这样计算比我们按顺序做100次加法要方便的多.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后,组织讨论交流,不但可以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灵活了算法,启迪了思维,提高了心算、速算、口算能力,巩固了同学们的知识,锻炼了他们对知识的迁移和创造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自学品质.这样同学们对计算“1+2+3+……+1000=?”就不会感到困难了吧? 3.概括引导学生做题的思路.这样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处理和再创造,使数学教学真正成为思维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学到活动教学的精神、思维和方法. 在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数学教学务必从单纯传授数学知识的传统做法:问题、讲听、讲练式的教学中解放出来,把数学教学过程设计成有利于全员多种感官自主参与学习,自行获取知识的过程,方能培养出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 初中生好奇心理强、怀疑心理浓、求知心理高、表现心理厚,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刻意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动机,增强创新意识.好奇心理是促进创新性设想的强大动力,可以说科学是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教学中要注意爱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善于从平常司空见惯的事物发现不平常的因素.美籍华人李政道说:“好奇心很重要,好奇才能提问.”而提出问题正是创造的前奏.例如,苹果从树上掉到地下,人们对这件事始终熟视无睹,但却引起了牛顿的好奇心,提出了为什么会掉到地上而不是飞到天上,进而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好奇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能使我们发现别人没发现的东西,从而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因此好奇心是一种创造的动力.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效果是十分有益的,而且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进一步强化.如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新奇感(用多媒体演示太空星球的运动引入“圆锥曲线”,用几何画板演示圆锥曲线的生成过程);运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增加趣味性(用高斯计算前100个自然数的和的故事引入等差数列);运用与直觉相矛盾的现象激出好奇(用6根火柴能组成4个三角形吗?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仅局限于在一个平面内,无论如何是摆不出来的,这时他们就会产生疑问:6根火柴真能组成4个三角形吗,从学生的眼神里可以看到他们强烈的探求欲望,这时只须轻轻一点:可以竖起来试试,从而把学生的思维推向空间,很快获得成功,通过这样的事例,能有效地打破只在一个平面上思维的思路,激发出学习立体几何的欲望.)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思维境界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矛盾,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矛盾--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创造这种矛盾是为了制造悬念,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块,积极地主动地思考问题'发现新的规律.教师要全身心地为每一堂课精心设计闷题,引学生进入思维境界.学生是一个个充满探究欲望和生命活力的个体,它们有信心也有能力解决符合他们现有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的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人”的地位,为学生精心设置问题情景,切实的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现过程,促使学生把新知识、新方法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结论的证明和应用,夏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要让学生沿着教师精心设计的一条“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用归纳类比等推理方法,从中找出规律,形咸概念,然后再设法论证或解题.即数学上的概念、规律、解题都是前人创新的,在教学中要再现其创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浅谈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那么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造性思维就是创新的基石。创造、创新思维是由此及彼的思维,是艺术化的思维,她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激情,是“智慧”的发源地,是“兴趣”的乐园…… 标签:创新观察发现发散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我门的数学教学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已引起我们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思维就是平常所说的思考,创造性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性思维,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 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且在解题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是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正常人经过培养是可以具备的。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能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 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点,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会有创造. 学生的观察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观察目的、任务和要求并且在观察中及时指导。另外,要科学的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仔细、深入地观察,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发现是创造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归纳、分析的过程中去理解数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任何一个富有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集中、发散、再集中、再发散多

数学创新思维训练心得

数学创新思维训练心得 郭寮小学钟金平 一、重视教材中的逻辑训练。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而教材便是最好的训练内容。教师根据教材精心设计好训练,让学生参与操作、自学、讨论、质疑问难、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等过程,体验思维的整个过程,学习研究事物和发现规律的方法,并从中获得规律、结论后体验快乐。这样,学生以后的创新才不会沦为一句空话。如教材中公式、性质、定律的推导,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简便运算等等。 二、让学生养成乐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的良好习惯。 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在议论、争辩中产生的。学生敢想、敢说、敢争论,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创新的欲望和激情;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已的思维过程,通过与老师和学生间的多向交流,矫正错误,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造。 教学中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议论、发表意见和质疑问难,通过学生向老师、同学提问题、老师向学生提问题等形式,创设一种民主、宽松的教学气氛。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复习完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后,师问:1、圆的周长是指什么?2、你能想出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吗?让学生想出几种简单的方法,如用绳子先绕圆周长一周,再用尺子量或把圆滚动一周后,用尺子量。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这是不是最妤的方法。接着教师激励学生一起研究发现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出示三个大小不一的圆,让学生观察、思考后讨论: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再通过实验演示得出数据,从中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什么规律?在新课结束后让学生对本节内容向老师发问,全体释疑。

三、训练学生在思维受阻时,及时变换思考角度。 思维受阻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情况,如果不及时“疏通”,问题便得不到解决,不仅可以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严重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中结合例题、练习引导,启发学生变换角度进行思考,如: 一件工作,甲独做12天完成,乙独做18天完成。两人合作2 天后,乙有事抽调到别处,一段时间后乙又回来与甲合作了3天完成,乙抽调出多少天? 学生对此题的问题较难理解,出现思维阻塞。教师可引导学生变换一个角度来想:这件工作是由甲、乙分合做和甲独做完成的,求乙抽调出几天,即是甲独做的时间,因此,要求乙抽调出几天就变成求甲独做几天,便可先求出甲乙共合作了这项工作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甲独做的工作量,再除以甲的工作效率,即可求出乙抽调出几天。 四、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创新思维的培养有赖于发散和求异的思维训练,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引导、训练又有赖于教师经常性地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活动。 例如,对分数、小数应用题数量关系训练时,可进行联想训练。 ①单位“1”的量是一令纸的数量; ② ③剩下的是这令纸的(; ④用去的比剩下的多这令纸的;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学习数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国内外一系列研究表明:在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切能力之中,思维能力居于核心地位。所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思维数学思维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前提条件。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纬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那么,教师怎样通过明理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此谈谈一些教学体会。 一、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维。 大教育家赞科夫说:“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大家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是站在自身的立场上来阐明思维与兴趣的重要性,这是把思维与兴趣分开来看。如果把思维和兴趣这两者结合起来,将会达到更加完美的效果。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从心理学角度看,如何抓住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有利于发现新事物和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积极探索创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营养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有效的,它能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兴趣,调动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呢? 1、利用演示、操作。演示可把图由静变动,能更好吸引学生的注意,起到直观的效果;操作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恰当运用直观操作,师生互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又增强了思维能力。 2、保护好小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好奇心是对所发生的新异事物感到惊奇,引发疑问,进行探究的心理倾问,它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点燃思维的火花。 3、克服以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教师讲、问牵着学生听、答的教学现象。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在活动探究中发挥创造性,进行自主的建构。 4、考虑到学生现有心理水平,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理,为学生创造一定问题情境,是引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外部环境因素。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他们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在教学时通过谈话、设问、提问、实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孩儿屯小学陈久华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怎样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一、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积极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我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如在教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时,我先复习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35+25=60中得出:60-25=35;60-35=25。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后两算式的得数实际上分别是前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二、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教师鼓励才能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学生不敢质疑问难是许多班级存在的普遍情况,一些教师认为对此不必大惊小怪,须知学生不敢质疑问难将严重影响班级学习气氛和学生智力的发展。怎样才能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呢?总结老师们的经验,首先教师不能扼杀学生中出现的质疑问难的好苗头。学生敢于提问或发表意见是一个极好的苗头,即使是错误的意见或者问倒老师的问题,教师都应予以重视和欢迎,然后加以适当的引导,千万不要在不知不觉中扼杀学生中出现的质疑问难的好苗头。其次,教师要抓住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第三,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学生敢不敢质疑问难,教师除了鼓励敢于质疑问难的学生外,还应该根据小学数学的特点,激发全体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达到既透彻理解概念,又诱发质疑问难积极性的效果。 教师引导才能使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学生不会质疑问难是许多教师普遍的反映。所以教师除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外,还必须注意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是通过实例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小学数学中质疑问难的主要内容。小学数学处处可以质疑问难,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主要可围绕以下三方面进行:①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的基本形式。如,可以从概念是怎样说明的,怎样表达的,为啥要这样说明、表述,能否删去、增加或改动一些词,来研究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②解例、习题的方法。解题的依据是什么?是否可靠,推理过程是否合乎逻辑,题目解好后,

关于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关于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要充分展现知识的成背景、生长过程,实现教材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结构和课堂的教学结构和谐统一因为,每一结构都一个基本的框架过程.教材的识结构是:准备题——题——练习题;学生的知结构是:感知——理解—运用;课堂的教学结构是:引入—展开——结束.以上二种系如何呢?教材的识结构是学习和形成学生的认识结的必要前提,而课堂的教学构则是促进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的中介和力.因此,在这三种结构相互用过程中,教学结构的优劣接决定了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认知结构的转化效率.计和实施优化教学构是协调三种结构关的关键和主要机制,也优化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例如:在教学生计算“1至100个自然数的和时; 1.提出问:计算“1+2+3+……+98+99+100”我们知道1+2=3”“6+3=9”一个个加下去能得到结.但这种方法太烦琐,能否找到更的方法? 2.引导同学们从整体着眼灵活运用知识,提示学仔细观察,不按顺序计算,计第一个数与最后一个数的和;第个数与倒数第二个数的和,同学发现它们都为101,同学们会观察到第三数与倒数第三个数的和也是101. 如设S=1+2+3+……+98+99+100① S也可记为:S=100+99+98+……3+2+1② 上面十②得2S=(1+100)+(2+99+(3+98)+……+(99+2)+(100+1)

=(101+101+……+101)(100个) =101×100 所以S=(101×100)/2=101×50=5050 这样计算比我们按序做100次加法要方的多.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考后,组织讨论交流,不可以解决问题,更重的是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了算法,启了思维,提高了心算、速算、算能力,巩固了同学们的知识,炼了他们对知识的迁移和造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品质.这样同学们对计算“12+3+……+1000=?”就会感到困难了吧?3概括引导学生做题的思路.这样通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处理和再创,使数学教学真正成为思维活动教学,让学生学到活动学的精神、思维和方法. 在课堂教学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数学教学务必单纯传授数学知识的传统做法:题、讲听、讲练式的教学中解放出,把数学教学过程设计成有利全员多种感官自主参与学习自行获取知识的过程,能培养出具有创造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培养学生的奇心,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 初中生好奇心强、怀疑心理浓、求知理高、表现心理厚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不失时机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意激发创新兴趣,培创新动机,增强创新意识.好奇心是促进创新性设想的大动力,可以说科学是从“好心”发展起来的,教学中要注意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于从平常司空见惯的事物发不平常的因素.美籍华人政道说:“好奇心很重要,奇才能提问.”而提出问题正是造的前奏.例如,苹从

浅谈高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从一道高考试题谈起 福州市第十五中学代勇内容摘要:数学在培养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方面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数学高考坚持的能力立意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下大气力来抓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迸发出更多的数学灵感。 关键词:数学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选择判断能力、数学探索能力。 数学在培养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方面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数学高考坚持的能力立意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在整个高中数学,加上学生已有对数学的一些认识,牵涉到的概念、定理是不计其数的,不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应用,学生学的只是一些“死”的知识。有些学生只是记住一些题目,想想老师以前似曾这么讲过,这些都不能很好的学好数学,只要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对数学的浓厚的兴趣,这才是学好数学的有效途径,那么,数学的思维能力,包括什么内容呢?在数学学习中可以直接培养的几种能力有: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选择判断能力和数学探索能力。现在的许多高考试题,一方面是老师认为出得好,出得妙,试题容易入手,运算量相应减小,另一方面却是老师教出来的学生认为出得难,出得怪,不知如何切题,有力使不上。如2005年高考数学试题(福建卷)选择题第12题:f(x)是定义在R上的以3为周期的偶函数,且f(2) = 0,则方程f(x) = 0在区间(0 , 6)内解的

个数的最小值是()A.5 B.4 C.3 D.2.高考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平时学习、训练不曾出现的新面孔试题,学生不能采用“把问题放到严密的数学体系中,将思维重点放到如何剖去具体问题的外部伪装,将其中的数学本质挖掘出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的作法。而想的更多是如何套上以往见过的哪一类题型,想来想去想不出,以致想到没有时间为止。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下大气力来抓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迸发出更多的数学灵感。(一)抽象概括能力 数学抽象概括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也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它具体表现为对概括的独特的热情,发现在普遍现象中存在着差异的能力,在各类现象间建立联系的能力,分离出问题的核心和实质的能力,由特殊到一般的能力,从非本质的细节中使自己摆脱出来的能力,把本质的与非本质的东西区分开来的能力,善于把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等方面。在数学抽象概括能力方面,不同数学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差异。具有数学能力的学生在收集数学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时,明显表现出使数学材料形式化,能迅速地完成抽象概括的任务,同时具有概括的欲望,乐意地、积极主动地进行概括工作。抽象概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我们必须把握概念的本质,从而能够应用概念去解决问题,例如,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同学应该知道,交集是两个集合元素共同部分组成的一个集合,那么有针对性地应用这个概念去寻找两个集会的公共部分,问题就解决了,有些同学之所以不能区分,交集、并集的概念,就在于不注重对概念的理解,以致做很多的题目,也只能是事倍而功半了。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呢?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学中将数学材料中反映的数与形的关系从具体的材料中抽象出来,概括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教学中提高思维能力的措施 清水县白沙乡中心小学王兴国 摘要:在近几年的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当前的数学“素质教育”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素质,这就要求对学生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使他们的数学思维具有活跃性、逻辑性、多向性、形象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是构成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帮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分析和判断面临的问题至关重要。其重点应当是正确判断,准确推理。 关键词: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优化比较,引导思维认识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矗”,正确思维的主要方法是比较,在教学中,引导运用这一方法,就能使一些表面实异的概念或研究对象条分缕析,思维和认识必然清晰有序。 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既有智慧的火花,也有错误的泥沙,教师应当随时捕捉这一信息,巧妙地引导学生的认识,加以对比,在教师的引导比较中,让学生从表面上的“同”或“错”中悟出实质的“异”或“对”来。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学生学会了解辩证思维的方法-----比较。 二、设立机会,发展思维 数学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之外,还应当让学生明白,

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其主要措施应当是:首先思考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在不断的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认识知识结构,其次教师要努力引导创设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思维度,让学生积极思索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 比如:画圆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既规则又美观的圆呢?你们可以想一想,说一说。有些学生不一会就概括出画圆的方法。我按照学生总结出的画圆的方法在黑板上迅速画出一个标准的圆。这时,学生个个兴高采烈,跃跃欲试。我见时机成熟,急忙请学生再一次画圆。通过我的巡视和学生的互相检查,第二次画圆没有一个学生出错。然后我又不失时机的让学生归纳总结画圆的方法,把刚才的思路进行了梳理,又在交流中内化知识和获得方法。光讲不行,还要让学生有实践纠正的机会,于是我又给了学生再一次画圆的机会,这样一来,不明白的也充分理解了方法,而且印象特别深刻。只有这样,在理角画圆的方法的同时,感受到图形的形成过程大大地开启学生的智慧,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逐步迈入知识的殿堂。 三、教师出错、学生质疑,引导创新思维的发展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板书时也可以故意出现错误,利用这一资源,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如:在探究乘法分配律时,学生顺利完成了基础练习,接下来我随手出了一道练习(660+60)÷6,目的是想说明并不是所有的题目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论文

目录 摘要关键词 (3) 英文摘要 (4) 引言 (4) 一、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及特点 (4) 二、培养兴趣,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5)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5) (二)利用活动,变被动听为主动参与 (7) (三)以“成功教学”观点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7) (四)利用小组合作,变个人努力为团队精神 (8)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9) (一)、培养独立的思维能力 (9)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10) (三)、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10)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1) (五)、加强课堂上的大讨论 (11)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摘要: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所以,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怎样让学生学好数学、怎样教好数学是我们面临的严峻而又现实的问题。文章由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及特点、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三方面入手。从而得出:在教学中,只要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去激发、指导,让学生感受学习的魅力,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是完全能够实现的结论。 关键词:兴趣娱乐创造思维 引言: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无疑面临着:怎样让学生学好数学,怎样教好数学的严峻而现实的问题。我在认真钻研,总结教法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套中学数学教法新思路。 数学——作为中学新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可是,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一些中学生坐在课桌后面无所事事,课堂对他们来说就是多么的索然无味,我们一线数学教师也认为他们的大脑像一潭死水,不可开窍,造成偏科严重,有的人由不喜欢数学甚至发展到畏惧数学,鉴于这种情况,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无疑面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高晓军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高晓军 发表时间:2013-04-22T16:42:33.96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3月总第79期供稿作者:◆高晓军[导读] 在教学中,通过集思广益,既培养了集体发散思维,又引起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高晓军陕西省榆林市特殊教育学校719000 思维是大脑对外界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思维活动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归纳、演绎等成分。创造性思维是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一种能得到独特而有显著效果的思维活动,具有独创性、突破性、针对性、灵活性、广阔性、超前性、综合性等特点。 数学创造性思维从属于创造性思维,它既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数学中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辩证统一,是创造性思维于数学中的体现。数学创造性思维也直接从属于数学思维,它是人脑和数学对象相互作用并按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规律的过程,是数学思维中最积极、最有价值的一种形式。数学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下意识的活动能力,发挥了数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审美的作用,因而能按最优化的数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完整地把握与形有关知识的联系,实现认识过程的飞跃,从而达到数学创造的完成。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将“再创造”作为整个数学教育的原则。每个人身上都有创造潜力,只是在创造层次和水平上有不同而已。科学家探索的新的规律在人类认识史上是“第一次”的,虽然学生学习的是前人发现积累的知识,但对学生本人来说是新的,是“第一次”的。我国教育家刘佛年教授指出:“只要有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称得上创造。”所以对每个学生个体而言,都是在从事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通过数学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为学生将来成为创造型的人才打下基础。 当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在数学教学中认真探索、积极试验、逐步渗透。众所周知,启发式教学是使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新方法。而教学是一种艺术,通过长期总结前人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我认为在一般的启发式教学中利用以下可操作的措施对形成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是有益的: 一、观察试验,引发猜想 英国数学家利特尔伍德在谈及创造活动的准备阶段时指出:“准备工作基本上是自觉的,无论如何是由意识支配的,必须把核心问题从所有偶然现象中清楚地剥离出来……”这里偶然现象是观察试验的结果,从中剥离出核心问题是一种创造行为。这种行为达到基本上自觉时,就会形成一种创造意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安排可供学生观察试验、猜想命题、寻找规律的练习,逐步形成学生思考问题时的自觉操作。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有一定发展。 二、数形结合,萌生构想 想象是形象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中的想象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具有新颖的独创性与综合的创造性。在数学教学中,注意适时地抓住数形结合这一途径,训练学生从形的角度看数式,也就是从一种新的(几何)角度去看旧的(代数)问题,或者从代数角度去看几何问题,是培养创造性想象力的极好契机。数形结合产生构想的训练既发挥了大脑左半球的逻辑思维功能,又发挥了大脑右半球的形象思维功能,对发挥创造性的想象力很有帮助。 三、类比模拟,积极联想 类比是一种从类似事物的启发中得到解题思路的方法。类似事物是原形,受原形启发,推陈出新;类似事物是个性,由个性提出共性就是创新。类比和联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联想是一种探索性思维,就是从过去已经掌握的原理、途径和方法中找到接近于当前问题的原理、途径和方法。 四、发散求异,多方设想 从思维的指向性看,吉尔福特提出了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概念。在教学中,除了必要的收敛思维方式的训练外,发散思维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形式。发散思维是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发散思维能力有助于提出新问题、新思想,建立新概念,构筑新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是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发散思维、发展数学创造性思维的一条有效途径。 五、直觉顿悟,突发奇想 数学直觉是对数学对象的某种直觉领悟或洞察,它是一种不包含普通逻辑推理过程的直觉悟性。在中学数学中可以从模糊估量、整体把握、智力图象三个方面去创设情境,诱发直觉。比如有的选择题从模糊估量上就能八九不离十地找到答案;有的问题靠自觉整体把握很快发现“此路不通”、“条件有误”。 六、群体智力,民主畅想 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讲授是纵向交流、垂直启发,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启迪可以促进个体之间创造思维成果的横向扩散或水平流动。 在教学中,通过集思广益,既培养了集体发散思维,又引起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对学生的新想法中的合理成分应充分肯定,形成平等民主的讨论空气,并且帮助学生表达清楚;切忌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想法,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气氛和环境。以上措施或建议基本上是经验性的,在采用时应因时、因地、因内容、因对象而异。只有综合、得当地把它们溶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使用,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完整版)浅谈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创造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21世纪需要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们完成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教育能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数学教育不仅能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还可以培养其创造思维。通过数学领域中开展各种创造性的活动,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独特性、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的积极性,从而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力。 为此,我在各种数学教育途径中渗透创造教育的精神与做法,在实践中探索促进创造力发展的教法。在幼儿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能力 (一)营造家庭和谐氛围,让孩子在宽松环境中成长 家庭是孩子接受第一教育的基础,构建和谐家庭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家庭的方方面面。家长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以及所受的教育程度等因素控制和主导着家庭成员的情感行为,他们的喜怒哀乐,会在家

庭中表现和宣泄,如果家长没有足够的宽容接纳态度,这种消极情绪就会转嫁给孩子。因此,家长的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谦抑的态度,便能从内心传导出一种饱和的力量,并将这种力量传递到孩子的心里,也就是人在自然状态中的一种和谐,在这样的状态下,才能触及到孩子学习能力的根部,并加以培养。 (二)潜移默化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兴趣成为习惯 一个人的兴趣可以是自然发生的,但更多的时候是靠培养获得的,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家长潜移默化给予孩子的积极的影响。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并最终养成读书的习惯,让读书成为孩子终生受益,永远都喜欢并乐于做的事。 (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孩子无意中获取知识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常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并且把它安排在日常生活的例事日程中,只要能坚持下去,孩子就会好学、会学、能学,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自然形成。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 二、幼儿数学兴趣的培养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造性思维能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数学思维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含义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 2.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 3.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4.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标关注的是数学课程目标,它包括:数学素养、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创新思维读后心得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创新思维》读后心得 福州仓山小学黄雪燕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这本书是林凡红的《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创新思维》在对课题的深入探索和研究后,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学要真正出成效,首先,我们要改变教育观念。要把触角深入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渗透创新思想。教育观念的改变带来的是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变。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蕴含着无穷的创造因素,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数学的学科优势实施创造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2012年10月,我所在的数学教研组申请了小课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效方法的行动研究》。为了更好的进行小课题研究,我拜读了著名的旅美教学学家黄全愈先生的《素质教美国》、《培养智慧的孩子——天赋教育在美国》等书。还拜读了我国教育专家林凡红老师的《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创新思维》……。受到了不少启发。一年来与全体教研组成员一起努力。通过探索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规律和方法,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数学不仅仅是我们传统意上认为的是计算和应用公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信息的高速流通。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意识到:数学的实质是一种思维方式,学数学并不一定是目的,而是通过学数学来培养自己的能力。同时,通过学数学来理解世界、理解世间与之有关的各种现象。学习数学的目的是掌握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解释世间许多现象的工具,是训练思维能力的手段。同时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能动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因而十分强调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 在对课题的深入探索和研究后,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学要真正出成效,首先,我们要改变教育观念。要把触角深入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渗透创新思想。教育观念的改变带来的是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变。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蕴含着无穷的创造因素,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数学的学科优势实施创造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构建创新思维培养的目标体系。 创新思维培养是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依据

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力和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这一点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它有利于学生克服迷信和盲从,树立起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一、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如教学义务教育十一册教材中“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首先要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让他们将圆纸片对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如此多次,让学生观察在圆纸片上看到了什么?学生精力陡然集中,都想看看圆纸片上有什么?一生发现:圆纸片上有折痕。另一生又发现:圆纸片上有无数条折痕。老师表扬两生观察仔细。其它学生倍受鼓舞,纷纷发言:圆面上所有折痕相交于一点;折痕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时,老师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看交点叫什么?折痕叫什么?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并熟记。要学习在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了,老师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自己手中的圆纸片和同学手中的圆纸片的直径和半径,启发学生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得出结论。要画圆了,老师还是不讲画法,让学生先去画,满足他们操作圆规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画圆的方法和步骤。整节课,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之中,人人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的机会,学生自己观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得出结论,教学效果好。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对于小学生来说,既要注意培养他们不盲从,喜欢质疑,打破框框,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又要培养他们敢于求“异”,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如,一位教师教学“乘法意义”的运用一课时,她出示了这样一道加法题:9+9+9+5+9=?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于是一个学生提出了9×4+5的方法,而另一个学生则提出了“新方案”,建议用9×5-4的方法解。这个学生的思维有创见,这个方案是他自己发现的。在他的思维活动中,他“看见了”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9,他假设在5的位置上是一个9,那么就可以把题目先假设为9×5。接着他的思维又参与了论证:9-4才是原题中的实际存在的5。对于这种在别人看不到的问题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种创造性思维的闪现,教师要加倍珍惜和爱护。 三、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模式 如,义务教育十二册教材中的这样一道应用题:“一艘轮船所带的柴油最多可以用6小时。驶出时顺风,每小时行30千米。驶回时逆风,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是顺风时的 5 4。这艘轮船最多驶出多远就应往回驶了?”老师要求学生用几种方法解答,并说出解题思路。

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心得体会_

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心得体会_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创新,创新既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实施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初中数学教学正处于学生学习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如何培养初中数学创新能力,开辟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对初中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非常重要。数学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包括数学观念、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及基本的数学逻辑。而素质教育的核心也就在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把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强调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下面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联系生活现实,创设情境,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在七年级下期,学生都将转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在头天晚上备课时,我正愁眉不展的思考如何上明天的新课,忽然我想起了自己在小时候遇到的“警察与小偷”的故事:“有一位便衣警察根据线报明察暗访到一间小屋后,细听到屋内的小偷正在分赃:每人分300元,就多出200元;每人分400元,又还差300元…这位警察叔叔眼睛一转,就算出了有几位小偷,多少赃款。”当我把这道数学题一出给同学们,众说不一,却很少有同学能短时内算出正确答案。于是我便很自然地引入我要讲的新课内容,给同学们分析、讲解、计算、求解。同学们这节课听得特别认真,特别入神,知识也掌握得特别牢固。由于提出的问题源于生活现实,就缩短了教材内容与现实的差距,使学生兴趣陡增,让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教学技巧,设置悬念,培养学生的思考力 在教学中,可以巧设悬念创设教学情境,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的强刺激,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期待情境,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引发求知动机。 案例1:讲授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写出两个式子:85的平方-84的平方,54的平方-46的平方,并让学生在10秒内计算出结果。学生暂时是不可能完成计算任务的。然后放映一段有关的智力抢答录像,抢答中,主持人语言刚落,就立刻有一个学生抢答说是169和800,其速度之快,简直是不假思索。目睹这么快的速度算出结果,就会给学生造成一种悬念,为什么他能计算得这么快呢?莫非是天才?这时可板书下列形式让学生思考:85+84= 54+46= 85的平方-84的平方=(85+84)(85-84)=169 85-84= 54-46= 54的平方-46的平方=(54+46)(54-46)=800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看出了两个数的平方差恰好等于这两个数之和乘以这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