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 蝶恋花词二首导学案

合集下载

蝶恋花导学案

蝶恋花导学案

蝶恋花导学案导学案是一种教学辅助材料,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授的知识。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蝶恋花》这首古文诗,通过导学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首古文诗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导学目标:1. 了解《蝶恋花》的背景和作者;2. 分析《蝶恋花》的意境和艺术特点;3. 学习运用修辞手法,提升写作能力。

导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蝶恋花》这首古文诗,解释诗歌的定义和特点,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背景知识(10分钟)了解《蝶恋花》的背景和作者,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蝶恋花》是明代吴文英创作的一首古文诗,以描写蝴蝶对花的爱慕之情为主题。

吴文英是明朝末年的一位文学家和官员,他的作品以情感细腻和表达深情见长,被誉为"吴文英之蝶"。

三、诗歌欣赏(15分钟)学生们阅读《蝶恋花》全文,并注重体会诗歌所营造出的优美意境。

通过诗歌的欣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倚楼频独语,百啭无人能解愁。

四、诗歌分析(20分钟)分析《蝶恋花》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文诗。

1. 意境:a. 描写庭院的深远和杨柳的飘舞,营造出宁静而浪漫的氛围;b. 描写楼台的高耸和路途的遥远,给人无尽遐想的空间;c. 描写春雨横扫和黄昏的来临,展现出季节的变迁和生活的无常;d. 描绘楼上孤独倚楼的人,表达深深的思念和情感。

2. 艺术特点:a. 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体验诗歌的意境;b. 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凸显出诗歌中的情感冲突和内心矛盾。

五、修辞手法分析(15分钟)分组讨论,搜集并分析《蝶恋花》中的修辞手法。

可以列举出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仗等。

帮助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六、写作练习(1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蝶恋花》的意境或者主题,写一段短文,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蝶恋花》教学设计及教案

《蝶恋花》教学设计及教案

《蝶恋花》教学设计及教案教学设计及教案一、教材分析《蝶恋花》是古代词人冯延巳所作,是唐诗宋词文化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目。

其描写了一幅美好的春景,描述了小桥流水、柳暗花明等自然景致,描绘了蝴蝶在花间飞舞的情景。

文章通篇运用了色彩言景、人物描绘的手法来营造出比较鲜明的文学形象,使得读者在读完全文之后可以感受到一定的美感。

二、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蝶恋花》的背景知识、作者及作品风格。

2.提高学生对于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了解文学通用的艺术表达方式。

3.让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学作品呈现的美感。

4.通过学习《蝶恋花》来管理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欲望。

三、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古典文学作品与现代文学作品的差异性。

2.帮助学生区分出文学艺术手法运用的规范性和自由性。

3.让学生深入理解使用色彩、人物描述、环境描写等手法构建文学作品的完整性。

4.让学生提高自己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力,理解并发表自己对于作品的见解。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2.分组讨论法3.文学赏析法4.阅读笔记法五、教学设计第一节课堂讲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蝶恋花》这一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我们需要在课堂上为他们进行讲解。

教师可以上手画出一些图示,比如花朵、流水、蝴蝶等,用来描述文中所出现的一些镜头,对于生僻的古汉语词语进行讲解,以及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

第二节分组讨论学生们分成小组,对于教师及学生针对文学作品的讲解内容及感受进行讨论及交流。

将从各个方面,例如作者背景、作品特色等进行交流,学生在交流中也不仅可以获得相应的启示,也可以理解以及接受学生的观点,从而更加详细了解该文学作品。

第三节文学赏析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一遍全文,然后从色彩、人物、环境、文化等方面来就文章获得主要感受,进而讨论该文学作品为何特殊之处,如何运用各种手法表现出文学作品独特之美。

晏殊《蝶恋花》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晏殊《蝶恋花》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晏殊《蝶恋花》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晏殊《蝶恋花》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导言】晏殊是北宋的一位优秀词人,代表作《蝶恋花》是为后人所传诵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对于学生们的文学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教案主要介绍晏殊《蝶恋花》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晏殊的生平与代表作;2.掌握词作的格律形式;3.理解《蝶恋花》的词意;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导入环节通过诗词歌赋来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帮助他们了解什么是词。

2.生平介绍通过对晏殊的生平介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晏殊的诗词文化背景,以及为何迅速崛起成为当时北宋的杰出词人之一。

3.掌握词作的格律形式晏殊的《蝶恋花》是七绝词。

通过对七绝词的音律结构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格律的规则及各种韵脚,以便后续的创作。

4.《蝶恋花》的词意通过对《蝶恋花》中的每个字和每个词的解析,让学生掌握词的含义和作者的思路。

5.文学鉴赏与创作让学生重新理解词的作用和特点,并教授学生词的鉴赏方法,帮助学生深入分析词的艺术特色。

在鉴赏的基础上,实行创作,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七绝词的格律和情感表达。

6.课后作业除了在课堂上完成的创作或作业,也可以安排相关的阅读文章或活动,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词的文化背景。

【教学板书】1.生平介绍;2. 七绝词的特点;3.《蝶恋花》的词意;4. 词的文学鉴赏与创作。

【教学感悟】晏殊是中国文学的巨匠之一,他的文学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词的发展。

通过对《蝶恋花》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并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对晏殊及其词作《蝶恋花》的研究,我们了解了词作的格律形式、词的文化背景以及词的文学鉴赏方法。

教学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文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文学兴趣和创作热情。

此外,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发掘词中的文学意蕴,培养其良好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让他们成为具有文化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的现代人晏殊《蝶恋花》教案教案教学设计2晏殊《蝶恋花》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晏殊的生平、创作背景及《蝶恋花》的文学价值。

蝶恋花(导学案)

蝶恋花(导学案)

蝶恋花(教师版)学习目标:1.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字进行鉴赏。

2. 学习词中写景、抒情的方法及运用叠字之美。

3. 了解欧阳修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内容:一、课堂准备1、名句积累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满招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2、欧阳修词创作:欧阳修的词处在词风欲变未变之际;他的词中约有四分之三的作品是表现男欢女爱、离别相思、歌舞宴乐之类内容的,所用词调也多以小令为主,深受南唐词的影响;但在表现这类传统题材时,较之南唐词有了很大的进步。

他写男女之情,热烈的歌颂了爱情的永恒。

他认他在词中直接表现男女间恩爱相会的种种情趣,着力刻画爱慕之情不能自由表达而造成的惆怅相思;以及谴责薄情男子对爱情的背叛,同情弃妇的不幸遭遇,抒发对失去恋人的追思,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

如《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欧词中的另外四分之一,则在词的题材方面作了有益的开拓,以词咏史、咏物、写都市生活、时令节俗,以及以词叙事,这在前代词人中较为少见,欧阳修则在这些方面写的较多。

欧词中还有三十多阕言志抒怀之作,在这些词中,表现的不再是轻歌慢舞间的愁思,而是作者豪迈坦荡的胸怀和饱经仕途风波后的深沉感慨,意境开阔雄放。

其中《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是这类词中的代表作,此词实开了东坡豪放词的先声。

另外如咏颖州西湖的《采桑子》十首,在刻画山水景物方面很有特色。

在词的形式、语言方面,欧阳修也作了不少尝试;其中有十几阕慢词,写作时间介于柳永与张先之间,对文人普遍制作有着促进作用。

欧词音韵流畅,用词讲究,颇被后人所推许。

他在语言方面还有两点较为突出,一是大量以前人成句入词,开后代经史语入词的先例;一是也有部分词中采用。

欧词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对宋词两大派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蝶恋花》课前预习学案

《蝶恋花》课前预习学案

《蝶恋花》课前预习学案一、了解婉约词与豪放词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抒情为主,情感基调是低沉的,大多写“男女恋情,离情别绪”,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情感基调是高昂的,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二、基本字词梳理槛()菊不谙()彩笺()罗mù( )彩笺:彩色的信笺尺素:汉代用素绢写信,通常为一尺长,称为“尺素”。

后来成了书信的代称三、了解作者,知晓背景晏殊 (991—1055),字同叔,谥元献,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自小聪慧,少年以神童应昭,赐同进士出身。

仕途显达,官至宰相。

他喜欢宾客,乐于引荐人才,爱好文艺。

他家常常尽曰宴饮,宴必“歌乐相佐”,他的家庭实际就是一个文艺沙龙。

据记载,他能诗能文,著作丰富,但对他来说最有成就的是词。

现存词130多首,编集成《珠玉词》。

晏殊的词,主要承袭晚唐、五代的遗风,多为遣兴娱宾而作,内容比较狭窄,大多是反映士大夫宴游嘉会的生活以及对良时易逝、欢事无多的感慨。

描写男女相思、离情别绪的作品,是晏殊词另一主要内容。

其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

《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

晏殊词的主要成就还是在艺术上。

王灼说:“晏元献公长短句,风流蕴藉,一时莫及。

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

” (《碧鸡漫志》)“温润秀洁”四个字,较准确地概括了晏殊词的艺术风格,而且作者的主张也正是这样。

《青箱杂记》载了晏殊这么一段话:“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

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

”在这里虽专道“吟咏富贵”,但也可代表他对词的表现手法的主要见解。

他常用委婉手法,巧妙地运用景物暗示的能力去表现作品的主题。

造语工妙,是晏殊词的一大特色。

四、词牌——蝶恋花〔题考〕毛先舒云:“﹝蝶恋花﹞,商调曲也;采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

《蝶恋花》教案定稿

《蝶恋花》教案定稿

《蝶恋花》教案定稿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提高文学素养。

帮助学生掌握《蝶恋花》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1.2 教学内容诗歌背景介绍:《蝶恋花》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

诗歌文本解析:逐句解析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诗歌主题探讨:探讨诗歌中的爱情、自然和人生哲理。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文本解析和主题探讨。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和分享意见。

实践法: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和表演活动。

2.2 教学手段投影仪:展示诗歌文本、图片和相关影像资料。

纸质教材:提供《蝶恋花》的复印件或指导学生购买教材。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背景资料和解读文章。

第三章:教学安排与进程3.1 教学安排课时:本章节共需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地点:教室。

人数:适宜于30人左右的班级。

3.2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介绍诗歌背景,解析诗歌文本,初步探讨主题。

第二课时:深入探讨诗歌主题,进行写作和表演活动。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生创作力:评估学生在写作和表演活动中的表现。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在课后提交学习心得或建议。

教师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5.1 教学资源教材:《蝶恋花》文本和相关解读资料。

影像资料:与诗歌相关的视频、音频或图片。

5.2 辅助材料参考书目:提供相关古典诗词的书籍和文章,供学生进一步阅读。

作业指导:提供写作和表演活动的具体要求和评价标准。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导入活动图片欣赏:展示与《蝶恋花》主题相关的图片,如花卉、蝴蝶等,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6.2 主体活动诗歌朗读: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蝶恋花》,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文本解析: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语言和意象。

《蝶恋花》导学案

《蝶恋花》导学案

学习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

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

学习方式:研习式学习内容及过程:一、导引:二、文学常识关于作者:见教材补充:谥元献。

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三、文本研习:1、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2、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3、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有没有别的信息?4、看第四、五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问:⑴词句中哪些词与上面照应?⑵“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凋”字如何理解?⑶“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与上文有何关系?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5、看最后一句。

分析本句与上句的联系,两个分句之间怎样的关系?这句与上一句有某些共同点吗?四、体味本词的艺术特色。

:1、本词与晏殊的其它词作相比,它的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

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壮。

2、词中,作者用了烘托与反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

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

后者如“燕子双飞”、“明月穿户”,都以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女子有情。

五、课后作业:1、有感情地背诵此词。

2、做“学习与评价”是的有关练习。

三维目标1.通过诵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更深切体会作品的情感2.通过揣摩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学习重点1.朗读指导2.揣摩语言,体会意境,培养想像力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学习过程】一、合作探究(一)诵读初步感知(二)细读理解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下面问题:词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成了几幅图画?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好?你喜欢哪些词句?然后请学生自由作答,老师稍加点拨(三)美读体会情感1、全词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明确:触景生情诗人们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种机缘而奔涌而出逆旅夜雨、明月高悬、夕阳西下、塞外芦笛等等,都会牵动诗人对故土的思念,诗人往往因之而挥洒自己的诗情这首词中,触发词人思乡之愁的是哪幅图画?明确:这三幅图画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明确:2、根据朗读指导,学生自己美读3、听朗读录音,指出不足二、作业:背诵《苏幕遮》。

蝶恋花欧阳修导学案

蝶恋花欧阳修导学案

蝶恋花欧阳修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欧阳修及其代表作品《蝶恋花》的背景和特点。

2. 分析《蝶恋花》作品中的情感描写和意境表现。

3. 了解《蝶恋花》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导学内容:一、背景介绍欧阳修(1007年-1072年),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他生活在宋真宗时期,是北宋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欧阳修以其优秀的文学才华和政治能力而广受赞誉。

他的文学作品涉及诗歌、散文、赋文等多个方面,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蝶恋花》。

《蝶恋花》为欧阳修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他对爱情的独特描写。

这首诗以婉约的手法,将女子和蝴蝶进行了巧妙的比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二、情感描写和意境表现《蝶恋花》通过描写女子和蝴蝶的情感联结,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深情追溯。

诗中的女子被比喻为娇艳的花朵,而蝴蝶则是表示对爱情的追求。

通过这种视觉形象的描写,诗中传达了作者对爱情美好和纯洁的向往。

此外,诗中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营造,塑造出了一种清雅唯美的意境。

例如,“飞花共语”、“稳妆红妆”等词语巧妙地表达了女子的美丽与娇柔之感,使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恬淡的生活情趣。

三、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蝶恋花》作为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蝶恋花》以婉约唯美的语言风格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风尚,对后世的文人雅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这首诗揭示了作者对感情的真挚追求,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和渴望,直接影响了后世文学对于爱情主题的创作。

总结:通过学习《蝶恋花》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欧阳修的背景和特点,还能感受到他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描写方式和优美的词藻,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同时,《蝶恋花》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风格。

因此,我们应当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欧阳修的作品,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

蝶恋花导学案 2

蝶恋花导学案 2

一、自主学习:(10分钟完成)1、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形象、把握意象,初步领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2)反复诵读,合作探究,体会、掌握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有意识地品诗,理解诗歌本身的内涵。

(3)创造性地悟诗,鉴赏佳句,探究诗歌潜在的深刻意义。

2、自主学习(1)自由朗读,阅读作者作品,了解词牌知识。

(2)名家朗诵,完成自主预习作业。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qí qīng,崇安(今属福建)人。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

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

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

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

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有《乐章集>>.【词牌简介】蝶恋花,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

其词牌始于宋。

双片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

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掌握以下词的含义:⑴伫:⑵危楼:⑶黯黯: (4)会:(5)拟:(6)疏狂:(7)强乐: (8) 还:(9)消得:二、合作交流(15分钟完成)1、再读文本,感悟思想情感,小组朗读展示。

2、合作探究,完成下列问题。

(1)这是一首抒发了什么感情内容的词?应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朗读?(2)“草色烟光残照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词中那些字、词(意象)或句子特别能让我们感受到那种刻骨的相思和特别哀愁的感情?1。

《破阵子》导学案

《破阵子》导学案

《破阵子》导学案沫河口中学易克艳学习目标:1.抓住关键词,充分发挥想象,感受词中意境;2.结合材料,知人论世,走进辛弃疾的内心,体悟他英雄报国无门的悲壮之感;3.了解辛弃疾在词坛上的成就与地位,激起对辛词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1.抓住关键词,充分发挥想象,感受词中意境;2.结合材料,知人论世,走进辛弃疾的内心,体悟他英雄报国无门的悲壮之感;学习过程预习----自主学习,通读全词弄清词意1.给加点字注音麾()下炙()塞()外的()卢霹()雳()2.解释加点的词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3.了解作者辛弃疾及写作背景南宋词人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出生于公元1140年,这正是岳飞遇害的前一年。

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22岁时就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投奔南宋。

他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南归后本来希望尽展其雄才伟略,上阵杀敌,无奈南宋政府只求偏安一方,甘心向金朝俯首称臣,纳贡求和,使得英雄无用武之地。

他从29岁到42岁,13年间调换了14任官职,使他无法在事业上有大的建树和作为。

而且还常常遭人忌恨与排挤。

42岁的壮年就被弹劾罢官,闲居江西上饶带湖十年;52岁重新起用,三年后又被人诬陷罢官。

再度赋闲八年后,朝廷准备北伐,辛弃疾怀着建功立业的希望再度出山,可不受重用。

结果北伐也失败了,66岁的老英雄怀着绝望的心情回到故居,68岁含恨而逝。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他是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寄给好友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

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

《蝶恋花》优秀教案

《蝶恋花》优秀教案

《蝶恋花》优秀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蝶恋花》优秀教案《蝶恋花》优秀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苏教版语文高二《破阵子春景》《蝶恋花》导学案

苏教版语文高二《破阵子春景》《蝶恋花》导学案

《破阵子·春景》《蝶恋花》导学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2、学习《破阵子·春景》借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精神世界的质朴写法;学习《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写景、抒情的方法及运用叠字之美。

3、领会晏殊所抒发的闲情逸致;领会欧阳修通过“闺情”题材,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激之情。

课前预习一、背景资料1、作者简介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

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

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

谥元献。

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

《浣溪沙》中“无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

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辞海》1989年版)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天圣进士。

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

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

谥文忠。

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

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

有《欧阳文忠集》。

二、文体文化知识晏殊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写女性情感和闲愁为主。

《破阵子*春景》是他的代表作。

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出自唐初秦王李世民所制大型武舞曲《秦王破阵乐》。

三、基础知识1、字音辨析(1)碧苔(2)踏莎行(3)征辔(4)危阑(5)游冶(6)雨横风狂2 ,解释加点的词语。

《破阵子》导学案

《破阵子》导学案
4、用简洁的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背诵全词
激发学生合作意识
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下边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二、
合作
探究
20分
三、
小结
3分
四、
达标
检测
17分
五、
任务
布置
2分
理解赏析
上片写军旅生活,战前准备。首句是实写,后几句是虚写。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军队生活。“沙场秋点兵” 暗示战斗即将开始。其中“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的气氛,暗示战斗即将开始。
3、赏析: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破阵子》:回忆军旅生活, 特点:豪放、激烈,有英雄气概。
2、下阕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
《渔家傲》:
《江城子》:
《破阵子》:
【中考链接】
1、根据原文默写.
①(苏州市中考试题),梦回吹角连营。
②(南京市中考试题)了却君王天下事,。
2、《破阵子》词中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________。
学生的收获

《蝶恋花》导学案(学生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蝶恋花》导学案(学生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蝶恋花》导学案(学生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学习目标】1. 认识诗歌意象,感悟全诗意境。

2. 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3. 通过吟咏,了解古诗文赏析的一般方法和术语。

一、自学质疑【作者介绍】晏殊,字同叔,北宋临川县文港乡(今属进贤县)人,著名词人。

晏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五十三岁时,官居宰相位。

第二年罢相,六十四岁病逝,宋仁宗亲临丧事,死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

晏殊知人善任,当世名人范仲淹、孔道辅都出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宋祁等人均被重用。

晏殊善长诗词尤工小令,他的词,承袭南唐风格,追宗“西昆体”,以情致胜。

文词典丽,雍容华贵,妙语天成,韵味独特,又不失清新雅淡,含蓄委婉,温润圆融,意趣横生的艺术风格。

有“导宋词之先路”,“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和“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等佳句,为千古传颂。

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传世。

【词牌简介】蝶恋花,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

其词牌始于宋。

双片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

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二、合作探究,文本研习1、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2、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3、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情感?4、看第四、五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问:(1)“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凋” 字如何理解?(2)“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与上文有何关系?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三、检测反馈蝶恋花6啼碎春花莺燕语。

一片花飞,又是天将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阵子》、《蝶恋花》导学案编制人:万荣运审核人:潘新娜年级主任:刘虹【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

2. 学习《破阵子·春景》借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精神世界的质朴写法;学习《蝶恋花》(庭院深深)写景、抒情的方法及运用叠字之美。

3.领会晏殊所抒发的闲情逸致;领会欧阳修通过“闺情”题材,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激之情。

【重点难点】1.体会和把握词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理解、赏析“两面兼写,对照映衬”这种写作手法。

【预习指导】学会披文以入情,沿着语言、意象、意境等“外在形象”,逐渐进入诗词作品世界的深层,把握寄寓情感等“内在形象”。

【导学区】-1055),北宋词人。

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

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

谥元献。

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

《浣溪沙》中“无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

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辞海》1989年版)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天圣进士。

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

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

谥文忠。

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

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

有《欧阳文忠集》。

绿鲜翠,林丛叶下黄鹂的啾啭也显得十分清脆悦耳。

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

正惊疑着昨晚的春宵美梦,原来是今早和同伴们玩斗草之游戏而得胜,不由得脸上生出笑容。

”【赏析】在晏殊的《珠玉词》中,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作品,具有淳朴的乡间泥土气息。

上阕写自然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众多意象秀美明丽,足见春色之娇人。

下阕写人物。

“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

“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的生活细节,将少女的天真可爱一笔点到,与上阕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

“笑从双脸生”一句特写,收束全篇。

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当此良辰佳节之际,则有二少女,出现于词人笔下:在采桑的路上,她们正好遇着;一见面,西邻女就问东邻女:“你怎么今天这么高兴?夜里做了什么好梦了吧!快说来听听!”东邻笑道:“莫胡说!人家刚才和她们斗草来着,得了彩头呢!”故此词,美在情景,其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无伦,而别无奇特可寻之迹;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尽出,天时人事,物态心情,全归于此。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翻译】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茂密堆积如烟,披挂下来的枝条如同重重帘幕,无从记数。

那个人却乘着华美的车骑,淹没在被高楼挡着的烟花柳巷。

面对暮春三月的狂风暴雨,只能掩上门等待到黄昏,怎么才能留住春光呢,流泪问花花不语,只见那片片零乱的落花从千秋上飞过。

【赏析】这是深闺佳人的伤春词。

作者以含蕴的笔法描写了幽居深院的少妇伤春及怀人的复杂思绪和怨情。

词人首先对女主人公的居处作了精心的描绘。

首句“深深深”三字,其用叠字之工,致使全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由此而生深远之意境。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两句,似乎是一组电影摇动镜头,由远而近,逐步推移深入。

随着镜头所指,先是看到一丛丛杨柳从眼前移过。

“杨柳堆烟”,说的是早晨杨柳笼上层层雾气的景象。

着一“堆”字,则杨柳之密,雾气之浓,宛如一幅水墨画。

词人又把镜头摇向庭院,摇向帘幕。

这帘幕不是一重,而是过了一重又一重。

究竟多少重,他不作琐屑的交代,一言以蔽之曰“无重数”,令人感到这座庭院简直是无比幽深。

至此,作者用一句“玉勒雕鞍游冶处”,宕开一笔,把视线引向她丈夫那里,然后折过笔来写道“楼高不见章台路”。

原来这词中女子正独处高楼,她的目光正透过重重帘幕、堆堆柳烟,向丈夫经常游冶的地方凝神远望。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在深深庭院中,已宛然见到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

词的下片着重写情,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年。

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

于是她感到无奈:“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只好把感情寄托到命运同她一样的花上。

这两句包含着无限的伤春之感。

清人毛先舒评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

”这两句情感层次如下: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

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触。

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

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

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

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

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

第三层是花儿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

紧接着词人写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

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怎能不让人伤心!这种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反衬人物主观感情的写法,正是为了深化感情。

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自然生成,逐次展开,在自然浅显的语言中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

这首词意境深远。

词中写景写情,而景与情又是那样的融合无间,浑然天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

词人刻画意境也是有层次的。

从环境来说,它是由外景到内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独伤感的心情。

从时间来说,上片是写浓雾弥漫的早晨,下片是写风狂雨暴的黄昏,由早及晚,逐次打开人物的心扉。

过片三句,近人俞平伯评曰:“‘三月暮’点季节,‘风雨’点气候,‘黄昏’点时刻,三层渲染,才逼出‘无计’句来。

”(《唐宋词选释》)暮春时节,风雨黄昏;闭门深坐,情尤怛恻。

个中意境,仿佛是诗,但诗不能写其貌;是画,但画不能传其神;唯有通过这种婉曲的词笔才能恰到好处地勾画出来。

尤其是结句,近人王国维认为这是一种“有我之境”。

所谓“有我之境”,便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间词话》)。

也就是说,花儿含悲不语,反映了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乱红飞过秋千,烘托了女子终鲜同情之侣、怅然若失的神态。

而情思之绵邈,意境之深远,尤令人神往。

一、自主学习(一)预习要求首先要反复诵读作品,把握语言风格。

其次要审读意象意境,把握深层意蕴。

最后鉴赏技巧,把握艺术特色。

(二)预习题1.阅读晏殊《破阵子·春景》这首词,完成下面任务。

(10分)(1)请赏析“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的写景特色。

(4分)(2)概括晏殊《破阵子·春景》下阕刻画了人物什么形象?写斗草之事用了什么手法?(4分)(3)概括晏殊在《破阵子·春景》中寄寓的情感,以及全词的感情基调。

(4分)2.阅读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这首词,完成下面任务。

(1)欧阳修的《蝶恋花》是一首传诵千古的闺怨词,写一位少妇因薄情丈夫一味追求游冶之乐而惆怅的哀怨。

结合全篇,试分析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结句中的“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借景抒情,寄浅于深,包含多层意蕴。

请简要概括其中寄寓的多层意蕴。

(三)预习生成问题二、合作探究(一)合作学习目标首先采用比较分析,发现对象间的异同。

其次结合作品,把握两面兼写、对照映衬的手法。

(二)合作探究习题1.晏殊的《破阵子·春景》,欧阳修的《踏沙行》,欧阳修的《蝶恋花》,这三首词都写春景,它们在意境(景物特征)、寄寓情感、写作手法(写景手法、抒情手法)上有何以异同?2.送别怀人之作,或从居者着想,或从行者着想,能言情委婉真挚,便成佳构。

请赏析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和《蝶恋花》(庭院深深)在这一点上的写作特色。

三、释疑点拨自己与对面——写作视角的角度问题探讨四、拓展训练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该词行文思路曲折多变,极富情致。

请概括该词的构思脉络。

2.俞平伯认为上阕和下阕的结尾两句都有“似乎可画,却又画不到“的神韵,请就上片结尾两句具体赏析这一特色。

3.该词极其有力的抒发了离愁,请分条赏析作者的抒情方法。

(6分)①②③五、总结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