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区服务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政府购买社区服务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200字

《政府购买社区服务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200字

政府购买社区服务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政府购买社区服务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国内研究现状 (1)1.1有关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研究 (1)1.2有关政府购买服务的研究 (1)1.3 有关政府购买社区矫正服务的研究 (2)2国外研究现状 (2)2.1有关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研究 (2)2.2有关政府购买服务的研究 (3)2.3 有关政府购买社区矫正服务的研究 (3)3简要述评 (3)参考文献 (4)1国内研究现状在社区矫正制度引入我国后,学术界众多学者纷纷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出发,以社区矫正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众多研究。

基于社区矫正本身非监禁性、社会性的特点,这就需要政府寻求社会力量辅助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因此国内学者针对这方面展开了研究讨论。

社区矫正作为公共服务的一种,有多种供给模式,学者对不同模式展开研究,尤其是政府购买服务模式。

伴随着各地政府纷纷进行政府购买社区矫正服务的尝试,国内学者正将目光转移到这方面。

1.1有关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研究社会力量是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组成部分,这一点不置可否。

针对社会力量是否对社区矫正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学术界看法不尽相同。

高贞、陈志海(2016)认为司法行政机关对社会力量的帮助指导在开展帮扶矫正工作中十分重要,但相对于专业执法队伍,社会力量只是辅助角色,最终矫正效果只能作为参考[1];刘崇亮(2012)认为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管理力量较为分散,需要司法行政机关、社区和社会力量合作,对社区矫正进行管理[2];李雪萍、李冬妮(2017)认为社区矫正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当要有社会力量的支持以及广泛投入,如果仅仅依靠行政机关人员单薄的力量,想要达到目标效果的难度会比较大。

只有通过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地利用社会主体的优势,才能全面提高社区矫正的整体教育帮扶质量和效果,确保社区矫正的顺利有效进行[3]。

1.2有关政府购买服务的研究首先,政府购买服务这一概念要如何定义。

我国社区养老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社区养老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社区养老研究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社区养老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社区养老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梳理和归纳现有研究成果,揭示社区养老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深入分析和评价,本文期望为政策制定者、学者和实践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以推动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本文将首先界定社区养老的概念和内涵,明确研究范围和对象。

然后,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总结我国社区养老的发展历程、主要模式以及取得的成效。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社区养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如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政策支持不够等。

本文将展望社区养老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以期为我国社区养老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社区养老的概念与特点社区养老,又称为“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结合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养老模式。

它是指老年人在家庭居住的环境中,继续得到来自社区的各种养老服务和支持。

这种模式强调老年人在熟悉和舒适的社区环境中生活,同时享受到来自社区的专业化服务,包括生活照顾、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

地缘性强:社区养老充分利用了社区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就近的服务。

这种地缘性的优势使得老年人能够继续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减少了因环境改变而产生的适应压力。

服务综合性:社区养老提供的服务是多元化的,包括日常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心理支持、休闲娱乐等。

这种综合性的服务满足了老年人在各个方面的需求,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成本效益高:与机构养老相比,社区养老的成本相对较低。

社区可以利用现有的社区设施和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服务,避免了机构养老中高昂的建设和运营成本。

家庭参与度高:社区养老强调家庭在养老过程中的作用,鼓励家庭成员参与老年人的照顾和关怀。

这种家庭与社区的结合,使得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亲情和关爱。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涵及发展综述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涵及发展综述

24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涵及发展综述王小立 何鑫婷 周 贝(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00073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内涵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日益增长,如何合理选择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根据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为2.49亿,占总人口比17.87%,与第6次人口普查中的1.77亿相比,上涨了约40.67%。

吴启凡运用年龄移算模型与回归矩阵进行测算,估算出2040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人将达3.14亿人。

针对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我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目前我国主要提倡的是“9073养老模式”,即90%为家庭养老、7%为社区养老、3%为机构养老。

本文以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为基础,通过整理与分析,探索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的内涵与不足,从而提高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水平。

“社区居家养老”又可称之为“社区嵌入式养老”,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

这一养老模式最早来源于国外,在日本,加拿大,瑞士等国家都受到了青睐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或尝试,该模式的主要运作方式是以社区为载体,通过竞争等手段将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嵌入社区之中,服务提供商具有小规模,多功能的特点,为目标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家庭病床,康复训练,心理治疗等服务。

张孟强将社区居家养老概括为,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信息化为手段,专业化服务为支撑,以支持和满足老年人就地就近养老需求的服务体系。

陈元刚对其概括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即社区作为一个大平台,可以为老年人提供良好并且熟悉的生活环境和各种优质的服务。

虽然目前在不同的视角下学者对“社区居家养老”的看法不一,但总体来看,均普遍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是以社区为载体,通过市场竞争手段将服务提供商嵌入社区之中,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多种服务的养老模式。

由于我国未富先老的现象以及农村老龄人口占比已经超过了50%,因此机构养老并不适用于我国的国情。

并且,机构养老让老年人离开了原有的家庭与社区,这不利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因此,无论从“经济视角”还是“地区视角”来看,“社区居家养老”无疑是最接地气的一种养老模式。

社区服务现状调查报告

社区服务现状调查报告

社区服务现状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社区服务是指服务于社会和居民社区的各种服务活动,旨在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社区服务不仅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服务内容,也包括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服务内容。

社区服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某市某社区居民,共抽样500户家庭,覆盖居民人口约1500人。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围绕社区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展开,通过询问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对社区服务需求的了解情况,从而了解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评价和需求。

实地走访主要是针对社区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检查其现状和运营情况。

四、调查结果分析1. 社区服务设施调查结果显示,社区服务设施方面,社区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包括学校、医院、超市、公园等各类设施。

大多数居民对社区设施的便利性和服务水平较为满意,但也有一部分居民反映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比如医院服务医生较少、学校教育资源不足等。

2. 社区服务项目调查结果显示,社区服务项目方面,社区内的服务项目种类较为丰富,包括文化活动、义工服务、法律援助等多种项目。

大多数居民对社区服务项目的开展情况和服务质量较为满意,认为社区服务项目能够有效满足自己的需求。

但也有一部分居民反映在某些项目上存在参与度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3. 社区服务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环境保护等方面。

居民普遍希望社区能够加大对医疗卫生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强文化教育项目的宣传和推广,满足居民文化需求;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保障社区环境的清洁和整洁。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1. 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不平衡部分社区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特别是在医疗卫生方面存在医生资源不足、药品短缺等问题。

建议加大对这些薄弱环节的投入,提升服务水平。

中国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能力研究综述

中国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能力研究综述

中国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能力研究综述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能力的研究也备受关注。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综述中国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能力的研究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一、研究现状1. 定义与理论框架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是指政府及其部门或者社会力量向农村居民提供的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环境保护、文体娱乐等服务。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则是指农村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包括设施、人员、管理和经费等方面的能力。

为了深入探讨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框架。

有学者从政府职能、社会资本、市场机制等角度来研究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能力的构成要素和作用机制;还有学者从资源配置、区域发展、社会需求等方面探讨了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和提升路径。

2. 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与多个因素相关。

政府的政策与投入对于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社会力量的参与和调动也能有效促进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

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制度建设等也是影响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因素。

对于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路径,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建议。

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网络,完善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合作机制;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投入,提高服务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人员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等。

二、存在问题1. 基础设施滞后目前,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由于长期受限于经济条件和人口规模较小,农村社区的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相对不完善,覆盖面和质量都有待提高。

2. 服务水平不均衡受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影响,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服务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文献综述M201474587 谢非雪摘要面对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的现状,社区居家养老弥补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不足成为新时期的养老趋势。

但在发展过程中社区居家养老仍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试从养老服务的角度出发综述相关文献,界定养老服务概念,分析养老服务意义,总结服务主体问题及对策,最后提出现有研究不足,以探索今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方向。

关键字居家养老服务;社区;政府;志愿者引言我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14.9%以上。

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而当前随着中国家庭的“小型化”和“高龄化”趋势,家庭养老面临新的挑战。

在这样的条件下,居家养老提上日程,并且越来越受重视。

目前,各地养老实践活动层出不穷,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

如何构建一个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居家养老的服务体系更是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文对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欲在理论上提供一定价值。

正文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界定我国许多地区借鉴发达国家养老模式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实践。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的养老模式(韦宇红,2012)。

祁峰补充到,它是建立在个人、家庭、社区和国家基础之上的以国家制度、政策法规管理为保证,以居家养老为形式,以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利用社区服务网络资源与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将社区服务深入到老人家庭,为居家养老人提供各种类型的福利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依托养老机构举办老人的日间照顾服务,附近老人可进日托班进行各种娱乐休闲活动。

第二种是依托养老机构由居家养老中心指派护理员上门服务,主要围绕精神慰藉、生活护理和家政服务三大(祁峰,2011)。

研究评述范文

研究评述范文

研究评述范文篇一:研究综述范例1研究综述案例社会工作在乡村治理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中国基层乡村社会的治理和建设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

众多研究表明,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为:农民支出居高不下,乡村集体经济薄弱,普遍负债;村民自治和民主建设与制度设计尚有距离,甚至出现恶化和瘫痪现象;尤为突出的是,干群冲突和各种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张厚安等,2000;于建嵘,2001;应星,2001;曹锦清,2001;肖唐镖,2003;贺雪峰,2005)。

乡村治理陷入困境或危机,直接关系到亿万农民的生存与发展,也影响到中国社会整体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改革或创新乡村社会的治理机制,进而构建一个和谐的乡村社会,迫在眉睫。

乡村社会治理机制的创新,可以有多种路径。

目前学界对此的分析主要从两个角度展开,一个是基层组织的角度,一个是农民的角度。

对于前者,总体上看,由于基层组织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乡镇公共管理体制也不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赵树凯,2003;党国英,2007),因而“基层组织的改造已经是化解乡村冲突、改善乡村治理的核心环节”。

对于后者,学界提出了使农民组织合法化、构建和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增加农民收入等建议(于建嵘,2001;程同顺,2003;张鸣,2005等)。

创新乡村社会的治理机制,社会工作是上述两种思路之外的又一条可行路径。

一般认为,社会工作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并顾及到所有成员的需求,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协助个人、家庭、团体或社会发挥潜能、调整群体间关系,解决或预防各种社会问题而提供的各种社会服务与帮助。

其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就方法而言,社会工作专业的基础实务有社区工作、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三大支柱,并且可以针对个体、家庭、团体、组织和社区等不同的对象同时实施(苏景辉,1996;殷妙仲,高鉴国主编,2006)。

其中,“以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工作目标是藉由社区人民参与来改造社区,使社区变得更好”。

有关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的文献综述

有关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的文献综述

有关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使我国早已进入多老少子的格局,社区社会养老模式逐步转变为社会焦点本文将从概念界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等几大方面将近年来我国学者针对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做一概述。

关键词:老龄化;社区养老;服务引言我国1999年已进入老龄社会,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经占总人口的14.9%。

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随着我国家庭的“小型化”和“高龄化”的趋势,家庭养老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样的前提下,社区居家养老呗提上日程,并且越来越被受到重视。

目前各地的居家养老的实践层出不穷,并且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如何构建适合时代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也更是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文对我国现有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可以使我们理清目前的研究成果,同时为未来研究指明方向,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和建设的不断发展.正文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涵的界定有关社区居家养老的内涵界定,学术界的观点不尽相同。

王锦成社区居家养老定义为:由社区提供居住在家的老年人一系列或户内或户外的养老服务.从而构建一个符合老年人自身意愿又切实可行的居家养老体系[1].而陈赛权给出的定义则是:居家养老是建立在个人、家庭、社区以及国家的基础之上,以家庭为载体,以社区网络为依托,以国家制度、政策和法律为保障,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陈赛权认为居家养老应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和精神慰藉为主要服务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服务形式[2].学者祁峰则认为,居家养老是与我国传统家庭养老紧密联系的新型养老方式,指在城市的各个社区建立相应的居家养老服务站,人们可以向服务站申请医疗、家政服务,由服务站派服务员到家中提供各种有偿服务的养老方式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意义养老经济供给从家庭保障被社会保障所替代,但家庭的养老功能并未完全消失,家庭在养老中仍然具有重要地位.所以居家养老是一种兼具家庭养老特征和社会养老特征的混合型养老模式。

我国社区养老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社区养老研究文献综述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国内外社区养老相关文献的综述,总结了社区养老的发展历 程、服务类型与机构、需求调查与分析、政策制定与实施和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研 究成果和不足之处。总体来说,学界对于社区养老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仍存在一些研究空白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例如,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制定 更加完善的社区养老政策,如何提升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等,这些都是未 来研究的重要方向和重点。
我国社区养老研究文献综述
01 摘要
03 文献4 结论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社区养老成为越来越受的话题。本次演示旨在 综述国内外关于社区养老的研究现状、争论焦点和发展趋势,为我国社区养老服 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关键词:社区养老、人口老龄化、研 究现状、争论焦点、发展趋势
参考内容
随着我国社会的老龄化现象加剧,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逐渐成为社会的焦点。 本次演示将对社区养老服务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
一、背景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为应对这一问题,社区养老服务应运而生。 社区养老服务指的是在社区范围内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包括日常生活照料、 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方面。这种服务模式充分利用了社区资源,提高了老年人 的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庭照顾负担,有利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二、文献综述
1、社区养老服务的意义
相关研究表明,社区养老服务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 减轻社会负担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陈博等(2019)在研究中指出,社区养老服 务能够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得到照顾和关爱,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 社区养老服务还能减轻家庭照顾负担,有利于家庭和谐。另外,社区养老服务也 有助于降低社会养老服务成本,减轻社会负担。
2、社区养老服务类型与机构

《社区志愿服务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400字》

《社区志愿服务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400字》

社区志愿服务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社区志愿服务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一)国外社区志愿服务相关研究 (1)(二)国内社区志愿服务相关研究 (2)二、研究综述 (3)(一)研究目的 (3)(二)研究意义 (3)1.实践意义 (3)2.理论意义 (4)(一)国外社区志愿服务相关研究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合作的问题在国际上也被许多学者关注。

Benjamin J.Loug认为国际志愿服务与社会工作专业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从前,社会工作专业利用志愿者们的爱心和善心,引导他们将他们的所有热情和能力转换为行动,用在已有的社会服务中。

然而,当志愿者的作用和价值获得肯定的同时,对将志愿者的善行推动和发展成为有专业的实践标准的兼具系统化和目标性的专业体系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尽管社会工作变得越来越国际化,而且它从历史和实践上和志愿服务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是社会工作专业却显然没有关注到国际志愿服务的重要性。

Michael E.Sherr在论述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的历史关系时指出:在二战时期,社会工作者将志愿者视为满足社会服务需求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并在许多社会服务中求助于他们一起合作;到50年代,志愿者会在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中作为合作伙伴;到了60年代,志愿者更多的进入直接提供服务的角色中,逐渐开始独立的服务;而到了现在,由于专业社会工作者的缺乏,社会工作者更应该与志愿者进行合作,并且志愿者们也要承担更多的传统性社会工作服务。

社会工作实践方法中要求社会工作者应该要与志愿者合作进行服务,可是现状却并非如此。

西方国家的社区志愿服务起步较早,相于中国而言,显得更为成熟且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可以说,西方的社区志愿服务和早期的慈善行为有着弥久的历史渊源。

学者莱斯特M萨拉蒙在《非营利部门的兴起》一书中提到一种具有组织性的私人志愿服务行动正不断向世界漫涌,而志愿者群体恰恰主要源于普通人民(Lester M.Salamon,1994)。

社区服务调研报告

社区服务调研报告

社区服务调研报告
《社区服务调研报告》
为了更好地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服务现状,我们进行了一项社区服务调研。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社区设施和服务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尤其是对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方面的满意度更高。

然而,也有一些居民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如增加社区活动场所、提高公共交通便利性等。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参观了社区的一些服务设施,发现一些设施存在状况不佳的情况,如社区图书馆的藏书较少、健身房设备陈旧等。

这些问题需要社区管理机构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改进。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一些深入访谈,听取了一些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他们普遍希望社区能够增加一些针对不同年龄和兴趣的社区活动,如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

同时,也有一些年长者提出了对医疗服务的改善建议,认为社区医疗资源紧缺,希望能有更多的医疗机构进驻社区。

综合调研结果来看,社区服务的满意度整体较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改进空间。

因此,我们建议社区管理机构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满足居民的
多样化需求。

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关注社区居民的诉求,针对社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提升。

我国社区信息化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社区信息化研究文献综述

摘 要 : 着我 国社 医信 息 化 建 设 的 不 断 深 入 , 国有 许 多学 者 对 社 区信 息 化 问 题 进 行 了研 究 , 些 研 究主 要 集 中 于社 区信 息化 随 我 这 的 内容 、 区信 息 化 系统 框 架 以及 社 区信 息 化 的 不 同 管 理 模 式 , 及 居 民对 社 区 信 息 化 的需 求 和 社 区信 息 化 对 社 区 建设 满 意 社 以
的 变 革 . 得 越 来 越 多 的 “ 位 人 ” 变 为 “ 会 人 ” 迫 切 需 要 增 使 单 转 社 . 强 社 区 建 设 和礼 区发 展 丰 区 信 息 化 作 为 社 区 建 设 的 重 要 组 成 十 部 分 . 以 为 各 级 政 府 基 层 群 众 、 民 、 业 以 及 各 种 社 会 组 织 可 居 企
以 采 集 数 据 、 行 社 区 管 理 、 助 决 策 ; 务 平 台 主 要 用 来 提 供 的相 关 性② 王 颖 提 出 一 种 “ 进 辅 服 ” 四大 目标 多 维 度 、 多层 次 ” 的社 区 信 信 息 服 务 。陈少 华 f0 7l :社 区信 息 化 系 统 应 该 不 仅 仅 包 括 息 化 的 评 价 体 系 , 括 评 价 目的 、 价 内 容 、 价 对 象 和 评 价 模 2 0) 为 “ 包 评 评 社 区综 合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与 社 区 服 务 信 息 系统 .还 应 包 括 文化 信 式 , 最终 通过 评 价 指标 的 引 导 , 动城 市社 区 信 ( 转 第 1 3页 ) 推 下 2

社 区信 息 化 : 是 应 用 现 代 通 信 技 术 I T 尤 其 是 互 联 网技 就 C , 术 . 筑 社 区 政 务 社 区 管 理 、 区 服 务 、 区及 家 庭 生 活 等 各 个 构 社 小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综述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综述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综述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剧。

据最新的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2019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

这表明我国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养老的压力。

为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国家大力倡导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然而,目前我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尚处在起步阶段,存在较多问题,还不能为老年人群体提供比较完善的服务。

因此,如何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居家养老模式,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区居家养老;社会工作介入引言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依靠社区为居住在社区的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主要人员包括家庭成员或社会工作者,解决他们日常生活的困难。

这是一项以个人、家庭、社区和国家为基础的社会保护服务制度,它以家庭护理的形式为主,由国家从制度上提供保障,社区从日常生活上提供支持。

让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当中有利于补充家庭养老不足、促进社区建设、缓解社区压力,而且专业人员可以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

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定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老年人住在自己家中或长期生活的社区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养老机构或相关组织提供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

它是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养老照顾,由正规服务机构、社区志愿者及社会支持网络共同支撑,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帮助和支援,使他们能在熟悉的环境中维持自己的生活。

社区作为老年人平时生活和日常活动的场所,与老年群体息息相关。

社区居家养老可使老年人在家中就能得到照料,它以社区为依托,结合家庭、社区、社会等多方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基本服务。

这种方式有效减轻了子女的负担,弥补了机构养老的不足,丰富了老年群体的晚年生活。

国内关于社会工作行动研究的文献综述

国内关于社会工作行动研究的文献综述

社会工作行动研究的主要领域
社区发展
弱势群体权益保护
主要关注社区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问 题,通过行动研究的方式为社区提供解决方 案。
针对弱势群体面临的问题,如贫困、失业、 疾病等,社会工作行动研究提供社会支持、 心理疏导和法律援助等服务。
社会组织发展
社会服务改进
通过行动研究的方式,社会组织得以发展壮 大,提高组织效能和影响力。
VS
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探讨行动研究 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以及其促进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 结合的作用和路径。
02
文献综述
社会工作行动研究的发展历程
初步探索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社会工作行动研究开始在中国出现,主要借鉴了西方社会工作行动研究的理论 和实践经验。
发展壮大阶段
21世纪初至今,社会工作行动研究在中国得到不断发展和壮大,成为社会工作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研究目的与问题
本文旨在梳理和总结近年来国内关于社会工作行动研究的 相关文献,以期深入理解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研究问题包括:行动研究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有哪些优势 和不足?行动研究如何促进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行动研究在实践中遇到了哪些挑战和机遇?
研究方法与路径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搜集和阅读 近年来国内关于社会工作行动研究 的文献资料,对其进行梳理和总结 。
05
研究的限制与未来方向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及改进方向
定量研究不足
当前研究多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相对较少,可能影响研究 的客观性和深入性。
方法单一
多数研究采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缺乏 对新兴研究方法的探索和应用,如大数据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 。

社区服务调研报告

社区服务调研报告

社区服务调研报告一、引言社区服务是指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便利和帮助的一系列服务。

社区服务的目的是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的发展和和谐。

为了深入了解社区服务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社区服务调研。

本报告将对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设计了一份包括多个方面的问卷,针对社区居民的需求、满意度以及对社区服务的期望进行了调查。

同时,我们还深入了解了社区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通过与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进行面对面的访谈,获取了更加具体和全面的信息。

三、调研结果1. 社区服务需求调研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对于社区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便利的交通:社区居民希望有更加便利的交通方式,包括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覆盖范围和频率的提高,以及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

(2)医疗健康:社区居民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较高,希望社区能够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包括诊所的建设和医生资源的增加。

(3)教育培训:社区居民对于教育培训的需求也很大,希望社区能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教育培训机会,包括兴趣班、职业培训等。

2. 社区服务满意度调研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对于社区服务的满意度整体较高。

其中,社区环境的整洁和安全得到了较高的评价,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专业水平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可。

然而,也有部分社区居民对于社区服务的满意度较低,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区设施不足:一些社区居民反映,社区设施不足,如公园、健身房等休闲设施的缺乏,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2)信息传递不畅:一些社区居民认为社区在信息传递方面做得不够好,缺乏及时的通知和公告,导致居民对于社区活动和政策不了解。

(3)社区参与度低:一些社区居民表示,社区的参与度较低,缺乏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机会和平台。

3. 改进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改进建议:(1)加强社区设施建设:在社区规划中加大对于公园、健身房等休闲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关于社区服务的调查报告

关于社区服务的调查报告

关于社区服务的调查报告社区服务是指个人或团体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旨在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的发展和进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区服务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支持。

社区服务的内容涵盖了教育、医疗、环境保护、老年关爱、家庭服务等多个方面,对社区建设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社区服务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查选择了北京市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北京市社区服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社区服务机构、志愿者组织、社区居民和相关专家的调查,全面了解了北京市社区服务的实际情况。

一、北京市社区服务的现状1. 社区服务机构的设置和发展目前,北京市设立了大量的社区服务机构,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等多种类型的机构。

这些机构通过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保健、教育培训、文化娱乐、老年关爱等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便利和支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志愿者组织的参与和作用在北京市,有大量的志愿者组织参与到社区服务中,他们通过义务劳动、社会宣传、心理辅导等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帮助和支持,推动了社区服务的发展。

同时,志愿者组织还促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

3. 社区居民的参与和需求调查发现,大部分北京市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表示满意,认为社区服务的质量不断提高。

同时,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希望社区服务能够覆盖更多的领域,满足更多的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北京市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1. 资源不足在北京市,由于社区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社区服务机构的资源严重不足,导致了社区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受到限制。

特别是一些辖区面积较大、人口密集的社区,社区服务资源更加匮乏,社区居民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

2. 服务不均衡北京市社区服务存在服务不均衡的问题,一些高端社区的服务质量和范围较好,而一些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的社区服务质量较差,面临着资源匮乏、人力不足、设施陈旧等问题。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研究文献综述 2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研究文献综述 2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在今天的老龄化背景下, 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已成为研究热点。

许多学者也针对社区养老的特点、优势及重要意义进行了研究, 并根据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办法。

本文将从定义界定、起源、发展现状、对策建议这几大方面将近年来我国学者针对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做一概述。

关键词:社区服务、社区养老服务、老龄化从1982 年的成年型国家到2000 年的老龄化国家, 短短18 年的时间中国就完成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实现的转变。

李珍认为中国老年人的基本特点是人口老龄化过程发生晚, 但发展速度快, 这使得我们无法回避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种种问题和挑战。

在家庭养老弱化和养老机构缺乏的背景下, 许多学者把寻求解决老龄化危机的目光集中在了社区上, “我国正在探索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 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社会服务体系”[ 1]。

1.社区养老的定义史柏年认为: “老人社区照顾是指由正规服务、社区志愿者及社会支持网络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帮助和支援, 使他们能在其熟悉的社区环境下维持自己的生活, 避免不必要的住院或隔离。

它是介于老人家庭照顾和老人社会机构照顾之间的一种运用社区资源开展的老人照顾方式。

”从世界范围来看,养老可以分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 社会养老可以分为社区养老和养老机构养老。

我国传统文化一直以家庭养老为主,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 这一主要的养老方式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有研究表明, 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推行, 传统的城市家庭养老受到来自人口条件、居住条件、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冲击, 在城市, 老人家庭出现空巢化[ 2] 。

从2005 年全国1% 的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来看, 2005 年我国的城市家庭规模为3. 13人, 比2000 年第5 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减少了0. 33人[ 3] 。

另有研究指出老年人的主要照顾者是配偶和子女, 但配偶本人也是老年人, 健康状况往往令人忧虑, 子女中通常作为照顾老人日常生活主力的女性已经大规模加入了劳动市场, 而现代社会大量出现的子女外地求学、谋职、移民海外等情况更加弱化了家庭养老的功能[ 4] 。

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文献综述

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文献综述

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文献综述1. 引言1.1 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情况概述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源为城镇老年人提供的各种养老保健服务和服务设施。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亿,占总人口比例的近10%,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老年人口也在不断增加。

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也呈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主要包括养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医养结合机构等多种形式。

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这些服务设施和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城镇老年人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便利。

各地也在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费用高昂等问题。

未来,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需要不断创新机制,提高服务水平,解决存在问题,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1.2 相关研究现状当前国内关于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养老服务政策研究:研究者对我国政府颁布的相关养老政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政策对城镇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近年来《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2. 养老服务模式研究:学者们对不同的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各种模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家庭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等不同的养老方式都成为研究的热点。

3. 养老服务质量评估研究:研究者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对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估,探讨服务水平的提升和改进方向。

关于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4. 养老服务问题探讨:研究者们深入挖掘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服务设施不足、服务经费不足、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等,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中国社区养老服务的文献综述

中国社区养老服务的文献综述

中国社区养老服务的文献综述◎邓若男一、背景介绍“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一直以来都是人民生活的本质诉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预期寿命逐渐增长,围绕养老所产生的诸多问题随之凸显出来:老龄化危机快速到来,人口红利正不断缩小,以“统账结合”为基础的养老保险模式难以抵御诸多风险;涉及老年人的医疗服务,由于受医疗水平高低影响,医患关系出现矛盾,老年人不仅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单纯依靠儿女的照料也使家庭负担变得更为繁重。

除了医疗,随之而来的是关于养老服务的配套设施、监管队伍、人员筹备、规章制度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更是进一步摆在了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面前。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政府在发展机构养老,兴建及完善各地养老院的同时,正大力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2012年,民政部出台了关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在“十二五”期间,将初步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提出可以进一步发展老年社会福利事业,支持老年护理业务,另外促进老年用品市场开发,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素质等规划;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出台《关于规范养老机构服务收费管理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细化到养老服务收费与管理,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促进市场形成以价格为主的收费管理机制,科学合理地推动养老机构规范化发展。

社区养老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提出并发展起来的,据民政部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各类社区服务机构25.2万个,社区服务机构覆盖率36.9%。

其中,社区服务指导中心890个;社区服务中心19014个,比上年增加3517个;社区服务站108377个,比上年增加20446个;养老等其他社区服务机构12.4万个,比上年增加2.8万个;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35.9万个;社区志愿服务组织12.8万个。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文献综述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文献综述

经济管理53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文献综述张云帆 南京理工大学摘要:随着社区养老模式的不断发展,我国许多学者在社区养老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将从概念界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我国学者针对社区养老所做的研究进行概述。

关键词:社区养老;社会工作;社会保障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3-0053-01目前,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2015年人口抽样调查公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6.1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0.47%,分别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提高2.89个百分点和1.60个百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网,2015)。

我国已经进入严峻的老龄化阶段,养老问题成为国家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传统的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老人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需求,结合二者优势的社区养老模式近年来迅速发展。

纵观近年来我国学者对社区养老的研究,文献数量众多,有较多的研究成果,针对个别城乡社区案例的实践研究也很多。

许多学者从不同方面对社区养老发展进行论述,讨论了我国目前开展社区养老服务的可行性和持续的进行发展。

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的进行梳理、归纳,从概念界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三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综合评述。

一、概念界定社区养老是相对于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而提出的,指老人住在自己的家中或长期生活的社区里,在继续得到家庭、子女照顾的同时,又获得来自社区养老机构或相关组织提供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

不同的学者对于社区养老的概念界定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与侧重,王盛和白雨晨认为,具体有两种涵义:一是指老年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关怀的同时,由政府补贴、社区承担养老服务和组织老人集体活动。

二是指根据发展规划建设的老年人集中居住的大型、专业化社区。

这种社区通常设置完善的健康、娱乐配套设施,也有良好的护理条件,老年人在这种社区可以参与同龄人的集体生活(王盛、白雨晨,20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区服务研究综述【摘要】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社区服务日益融入人们的生活,社区服务研究随之蓬勃兴起。

本文回顾了我国社区服务研究的发展历程,并对学术界对社区服务的相关重要问题如社区服务的涵义,社区服务的管理原则,目前我国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以及促进社区服务发展的对策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对推动今后我国社区服务的发展将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国社区服务研究现状社区服务发展一、中国社区服务研究的发展历程近二十年来,我国社区服务发展迅速,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社区服务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

社区服务不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所以我国社区服务研究起步虽然较晚,但有关的研究成果已有相当丰富的积累。

根据陈雅丽的观点,总的来说,中国社区服务研究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研究的探索起步阶段(1987-1989)最早开始社区服务研究的是上海市的社会学者和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1987年,在民政部首次提出“社区服务”概念,上海市民政局和社会福利研究会组织召开了社区服务理论研讨会,对社区和社区服务的概念、性质、功能、特征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介绍了国外社区服务的一些情况。

此后,社区服务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逐渐明晰起来。

早期的社区服务研究基本上只是对社区服务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由于相关理论资料与实践经验的匮乏,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相当薄弱。

2、第二阶段:研究的全面发展阶段(1989-1995)1989年我国颁布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极大地推动了社区服务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使得社区服务研究呈“雨后春笋”之势发展起来。

这一阶段社区服务研究的成果与第一阶段相比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其一,社区服务的理论研究更加深入,在部分学者对国外社区服务理论与实践有所研究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有一定理论深度的文章。

其二,社区服务的实践研究开始兴起,在调查和研究了社区服务的实际情况之后,部分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着眼于社区服务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其三,社区服务研究进入专题化阶段,随着社区服务研究的发展,学者们的研究方向逐渐细分化,对社区服务的研究从综合性探讨转向专题化探讨,其中,社区养老服务、社区教育服务、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等受到较多关注。

3、第三阶段:研究的深入阶段(1995年至今)1995年底,民政部颁布了《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标准》,拉开了全国创建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活动的序幕,标志着我国社区服务进入了规范发展、全面普及的崭新阶段。

此后,社区服务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不仅相关的研究文章数量大为增加,而且研究专著也相继出版。

在社区服务研究的深入阶段,主要体现出两个特点:其一,为了配合社区服务示范城区创建活动,各地都积极地组织专家学者对所在城市的社区服务情况进行深入详尽的调查研究,并总结出了一些各具特色的社区服务发展模式,这种地区化的趋向,为各地社区服务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也使得对策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其二,社区服务研究的主题更加宽泛,社区服务的组织建设、社区服务管理的信息化、社区就业服务等成为新的研究重点。

二、社区服务的涵义目前,虽然社区服务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城市与农村社区建设中,但是学术界对社区服务却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民政部给社区服务做的定义是“社区服务是在社区内为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各种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

原国家民政部部长崔乃夫认为:“社区服务是在政府倡导下,发动社区成员通过互助性的社会服务,就地解决本社区的社会问题的活动”。

刘伟能分析了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产生的时代特征,以及它自身形成和指示的客观发展规律。

进而作出了如下界定:“社区服务是在政府的指导和扶植下,利用和开发杜区内资源,发动和组织社区内的成员,开展各种福利服务和便民服务,以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唐钧先生在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特征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后给出了社区服务的描述性定义:“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下,以一定层次的社区组织为主体或依托,以自助—互助的广泛的群众参与为基础,既突出重点对象,又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用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来增进公共福利,提高生活质量的区域社会性服务”。

有的学者认为社区服务的概念应强调其福利性,徐永祥认为:“社区服务是社区社会服务的简称,是指在政府资助和扶持下,根据居民的不同需求,由政府、社区内的各种法人社团、机构、志愿者所提供的具有社会福利性和公益性的社会服务以及居民之间的互助性服务;这种福利性、公益性的社会服务的本质特征是无偿性的服务,并辅以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微利、低偿性服务;这种社会服务的对象主要是社区中的弱势群体和优抚对象,也包括社区中的而边缘群体和全体居民”。

李程伟、徐君认为“社区服务是以一定层次的社区组织为主体,以一定的社区服务设施作载体,以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为基础,通过实施服务项目来增进社区公共福利、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各种活动及过程。

从我国社区建设与服务的实践来看,社区服务的基本含义可以界定为:在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下,在民政部门的倡导和组织下,以街道和居委会为依托,以社区居民的自助与互助为基础,面向社区全体居民,重点关注弱势群体,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而开展的各种社会福利服务和便民服务。

”三、社区服务的原则社区服务的原则是指在开展社区服务工作时所要遵循的准则。

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邓肯(a.dunham)提出社区工作的五人原则是:第一,社区工作应以社区共同需要为主。

第二,以自助为主要精神。

第三,政府及社团应提供物质或技术的协助,包括人员、设备、金钱等。

第四,具有完整的多方而的各种专门性计划以使社区受益。

第五,一切工作项目,皆基于“切身需要”。

梅尔文·德尔加多(melvin delgado)则从社区建设的视角出发,认为社区工作的指导原则应当是:第一,促进社区参与。

第二,将采纳和建设社区精神作为一个中心目标。

第三,有系统地建设跨代际的活动。

第四,实现跨组织(正式与非正式)的合作日标。

第五,将增进社区能力作为一个中心目标。

第六,注重基层居民,给予他们尽可能大的资助。

巴特恩(t.r.battern)认为社区工作应在三个层次上分为四大原则。

这三个层次是: (1)寻求有效方法,以激励、协助和教育社区居民采用新方法,学习新技术。

(2)协助居民使其生活方式适应他们所接受的或外界强加给他们的变迁。

(3)确保社区意识或社区精神的永存。

四大原则是:(1)社区发展机构必须与其所希望影响的居民建立友善及可依赖的关系。

(2)社区发展机构所期望的任何变迁都必须与居民达成协议。

(3)社区发展机构必须表明计划中的变迁是安全的。

(4)社区发展机构必须有兴趣与社区内各种群体一起工作,促进变迁的实现。

四、目前中国社区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我国社区服务发展成绩斐然。

但整体来看,社区服务在我国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些研究者对此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孙健认为:(1)社区服务管理职能权限尚未明确。

(2)社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3)社区服务资金不足,资源整合不力。

(4)社区服务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制度化环境不够完善。

吕思懿指出目前我国社区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和领导干部对社区服务的积极作用和巨大优势认识不够,投入不多。

(2)社区服务资金来源比较困难,缺乏,自我发展能力。

(3)服务设施不足,服务规模较小。

由于投入渠道比较单一,资金没有稳定来源等等,我国社区服务投入总量明显较少,造成了社区服务设施不足,服务类型单一,服务规模小。

(4)社区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陈雅丽认为我国社区服务发展面临如下问题:(1)行政化倾向。

我国的社区服务是在政府的领导下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逐级推进的,因此,从一开始就不可避免的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行政化倾向仍然非常严重。

(2)市场化倾向。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许多社区服务组织都热衷于发展营利性服务,而对福利性服务敷衍了事,部分社区服务组织甚至利用国家的特殊政策“寻租”,导致社区服务中出现腐败问题。

(3)专业化程度低。

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一支由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组成的社区服务队伍,但总体来看,这支队伍仍处于追求数量扩张的外延型发展阶段,专业化水平还很低。

(4)居民参与不足。

居民作为社区生活的主人,他们的积极、广泛参与是社区服务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但在我国,居民参与不足已成为社区服务发展中一个突出的矛盾和难题。

五、促进社区服务发展的对策孙建认为在市场经济形势下针对社区服务存在问题应采取如下对策:(1)严格界定政府在社区服务中的介入尺度。

(2)加强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素质。

(3)多方筹集资金,开源节流,提高社区服务资金的使用效率。

(4)完善社区服务的相关法律制度体系,优化社区服务的制度环境。

吕思懿提出应从五个方面完善我国社区服务:(1)政府要当好社区服务的政策制定者、资源开发者.避免成为服务的直接提供者。

(2)正确引入市场机制,通过政府政策的调节、资助、以及规范,使本来属于义务的、无偿的或低偿的服务需求,变成了有偿的,可以等价交换的市场的需求。

(3)逐步推进社区工作队伍职业化、专业化。

(4)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文化。

(5)建立健全社区建设监督机制。

吴庆、华陈静、徐英认为要实现社区服务效能的最大化,可以以如下工作作为突破口:(1)要明确社区服务的领导体制和下作机制。

(2)要强化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的要求,要细分社区服务的公益性、福利性领域和商业性范畴。

(3)有力的监督是社区服务市场供给方式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

六、对我国社区服务研究现状的评价我国学者在社区服务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指导社区服务发展、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社区服务研究已具备了许多有利条件,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社区服务理论研究相对于实践发展来说仍明显滞后,专业的学术研究与实践脱节。

研究者中“闭门造车”、“纸上谈兵”者多,而深入社区者少,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仅限于在理论刊物上发表,自然缺乏实践价值。

目前关于社区服务的研究成果中,实际工作者的经验研究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由于缺乏知识和理论的积累,这些经验总结式的研究很难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也很难与专业的学术研究相衔接。

2、对国外社区服务理论和实务的研究成果难以实现本土化。

在理论研究上,对国外的社区服务相关理论却只有一些零散的介绍,详细、系统的介绍则几乎没有,更谈不上理论的本土化和创新。

在工作方法研究上,尽管众多的研究者对世界各国的社区服务先进经验进行了广泛的介绍,但是社会背景、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的不同,使这些先进经验在我国的应用颇有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