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阅读专题教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学习重点:由于平时人们常把结构和层次连在一起说成结构层次,便有人误解分析结构就是分析层次。
其实结构包括下列要素:(1)层次和段落层次是指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
它是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客观矛盾的各个侧面、人们认识问题的思维进程在文章中的反应。
换一句话说,层次是文章思路发展变化的阶段。
这就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合为一个考点的原因所在。
(2)过渡和照应为使文章脉络清晰,文路畅通,写文章总要运用过渡和照应。
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转换,照应是指前后文的关照呼应。
照应有文章内容与标题照应,各部分之间的照应,某些词语的前后照应等形式。
(3)开头和结尾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结构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阅读的角度看,抓住开头和结尾,不仅有助于把握文章的思路和结构,而且有助于把握文章主旨,有助于对某些表达技巧的分析评价。
此外,还有线索等。
这样看来,分析文章结构就包含着对上述要素的分析。
金题体悟:例如(1993年高考第24题)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人们越来越要求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潜能都解放出来,然而,人们的创造能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
它强调说: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力量是并存的。
因此,有必要警惕教学中妨碍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概念的内涵固定化□a限制了思考□b无法产生突破和解决新问题□c对问题的固定反映方式□d限制了发散思维的发挥□e墨守成规更窒息了创新的愿望和灵感□f强调记忆、练习、再现的聚敛性思考□g忽略应用、联想的扩散性思维训练□h情感因素不足□i 缺乏形象和审美内容□j缺乏认知中的愉悦和激励。
第二段(上段)中自a到j有10处没有标点,其中有几处应加分号,其余均为逗号。
应该使用分号的是(只填字母)___________。
方法指导:分析层次,就是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
分析层次有两项要求:一是辨明关系,即辨明各部分之间是承递关系、并列关系,还是总分关系等等;二是分出逻辑结构中的等次,与多重复句的分析在原理和要求上是一致的。
高考语文复习考点2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考点24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目标要求]分析文章的结构一般是指划分意义段(层次)以确定文章内容的表现次序。
时间、空间、情感、事理逻辑等是主要的四种结构思路。
(1)从整体出发,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记叙文主要根据线索及时间、空间、情感等;散文那么要把握其“神〞;议论文那么要把握“引——本——结〞,“本〞部分还要考虑其论证的思路;说明文那么要依据说明的顺序。
(2)明确各段落的意义,弄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分清文章的层次。
段落间的组合关系(相承、相关、相属)是整理归纳的主要依据。
(3)在阅读中找到始发句、归结句、中心句,尤其是过渡句,对归纳有更为直接的帮助。
[网络透视]1.从宏观上看:承递结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并列结构—分说一,分说二,分说三。
2.从微观上看:①记叙类:概述—记事—抒感②描写类:介绍描写对象—主体描写—小结抒情③说明类:交待说明对象—阐释说明—小结④抒情类:写物叙事—议论抒情⑤议论:论点—阐释—论据—分析—结论给文章划分层次,是把握文章思路脉络的手段,是检验阅读水平的一个尺度。
如何划分层次,要掌握层次划分的“依据〞。
它可分为“外在依据〞和“内在依据〞。
关于“外在依据〞——语篇指示语,前面已有说明。
而所谓“内在依据〞,就是作者组织篇章的依据。
“内在依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等次因素〞,一类叫“序进因素〞。
所谓“等次〞,就是“等级〞,也就是文章内容或表述手段在文章中所占的分量,所处的地位。
根据等次因素组织篇章,一般会构成两种组合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即各层之间是平等的、比并的关系,这可以是不同内容的并列,也可以是不同表述手段的并列;另一种是主从关系,像总说与分说、主脑与解说等等。
再说“序进因素〞,所谓“序进〞,是指按一定顺序向前推进。
这“推进〞的依据或者是一种逻辑事理,或者是时间变化,前者就构成逻辑推进关系,后者就构成顺时演进关系。
弄清作者组织篇章的依据,再利用语篇指示性语句,就可以研究文章的层次了。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典题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是 从分析段落作用的角度命制的。解答本题,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文章第⑪段描写了作者童年迷路的经历,从内容上来看,应考虑所写内 容与表达的中心之间的联系。这段文字明写孩子迷路 ,害怕,望见屋檐 而心安,实际上比喻漂泊在外的游子离开母语后的不安 ,强调母语能带 给人庇护感与安全感。从结构上来看 ,应考虑它与前后文之间的联系。 该段文字写孩子最终“望见了村头一户人家的屋檐”,呼应了文章标题 中的“屋檐”,并以此为喻,引出了下文的议论,呼唤人们回归“母语 的屋檐”。 参考答案:①内容上,用孩子迷路比喻游子离开母语,
[典题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 把握文章思路”“概括中心 意思”的能力,是从梳理文章思路或线索、概括作品主题的角度命制的。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来谋篇布局以及选取这几个故 事的意图,然后再结合文章主旨分析。 参考答案:从作者名字的翻
译切入,以外国人对梅花的好奇、不解与误解为主要线索来谋篇布局, 对梅花内涵的阐释由表及里,逐步丰富与深入,凸显了梅花独异的美感 和魅力,构思巧妙而自然。阐发了梅花所凝聚的民族精神 ,表现了外国 人与中国文化的隔膜,流露出对交流和理解的渴望。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 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 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 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 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二、考点类型 类型 1 梳理思路或线索 思路是作者在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述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维活动 的线路,线索则是指贯穿于文章始终,把文章内容有机连缀并组合成一 个整体的脉络,线索是作者行文思路在文中的具体体现。散文常用的线 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空间线索 等;复杂的散文,线索不止一条。梳理思路或线索就是按照文章表现的 情感脉络梳理文章先写了什么内容,后写了什么内容,内容是围绕什么 展开的。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部分。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把握作者的思路和论述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文章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
难点:如何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来把握作者的思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结构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部分,并解释各个部分的作用。
3.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一篇范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并指出作者的思路。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其他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分享自己的发现。
5.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文章结构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四、课后作业:学生自行选取一篇文章,分析其结构和思路,并在下一堂课前进行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对文章结构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文章结构和思路分析的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案的意见和建议,以不断改进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文章结构的重要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文章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结构。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总结反馈法,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文章样本,用于案例分析和课后作业。
2. 制作PPT,呈现文章结构的相关知识点。
3. 准备问题列表,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文章结构知识。
2. 讲解:详细讲解文章的引言、主体和结论部分,以及如何分析作者思路。
3. 案例分析:分析一篇范文,指出文章的结构特点和作者思路。
高中语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一、考点解读分析综合C 掌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阅读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方法。
因为“文章的思路”是阅读的“纲”,“纲举”则“目张”,思路把握住了,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也正基于此,高考的题目,也常常在“把握思路”这一点上设题,尤其是最近两年。
二、【本知识点学习内容】1、高考关于这一知识点命题的大致方向;2、论述文的思路和结构的大致规律、方法;三,高考对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A、直接考查全文或某段思路B、文章观点(作者态度)与论据之间的关系;C、文章整体或部分结构的特点及安排理由;D、文章段落组织、材料选择的效果。
例题:1文章题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
(6分)(10江苏卷)2文章第五段说明“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观点时,为什么以中国为例?在阐明中国情况时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05江苏卷)3请结合全文,指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阐明“城市文明”这一问题的。
4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请说明理由。
(07广东)5作者在演讲中,可以省去前面的三个自然段吗?请说明理由。
四、方法例解(一)1、阅读下文,给下文分段,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1)科学的规律是铁面无私的,只允许人们遵守,不容违反。
(2)没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就不能取得任何科学成就。
(3)只有“精”字当先,“严”字当头,精密地推理论证,精细地测量计算,精确地搞好试验,才能在科学规律面前获得“自由”。
(4)科学研究中,在同一现象面前,粗心的人不以为然,或视而不见;细心的人则抓住不放,以此为追求新发现的端倪。
(5)这粗心和细心,差距如天上地下。
(6)德国化学家维勒在研究一种铝矿石时,漫不经心,失掉了研究发现“钒”的机会。
(7)瑞典化学家肖夫斯特姆抓住苗头不放,精心研究,终于发现了“钒”。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能够识别和分析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培养学生通过文章结构来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范文,让学生学会从文章结构入手,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文章结构分析方法,自主分析其他文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章的基本结构,如何通过文章结构来把握文章思路。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文章结构分析方法,自主分析文章。
三、教学过程2. 课堂讲解:介绍文章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
讲解如何通过文章结构来把握文章思路,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
3. 案例分析:选取一篇范文,让学生通过文章结构来分析文章思路。
引导学生从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去思考,作者是如何组织这篇文章的,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 实践练习: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篇文章,运用文章结构分析方法,分析文章的思路。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分析心得。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章结构在写作和阅读中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选取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运用文章结构分析方法,分析文章的思路,并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分析心得。
2. 请学生思考,如何在写作时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晰,表达有力。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结构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关注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文章结构,如议论文、说明文、叙述文等,使其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特点进行分析。
2.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学会识别优秀文章和普通文章在结构安排上的差异,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七、课堂互动1.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分析心得,互相学习和交流。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 理解文章结构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和技巧。
3. 了解文章思路与文章结构之间的关系。
技能目标:1. 能够识别并分析不同类型的文章结构。
2. 能够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来把握文章思路。
3. 能够运用文章结构分析技巧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2. 提高学生对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认识,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文章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2. 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和技巧。
3. 文章思路与文章结构之间的关系。
难点:1. 识别并分析不同类型的文章结构。
2. 运用文章结构分析技巧来把握文章思路。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准备相关的文章样本,包括不同类型的文章结构。
2. 准备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文章结构分析方法。
3. 准备练习题和答案,用于学生练习和反馈。
学生准备:1.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需要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做笔记。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结构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文章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不同类型的文章结构,并介绍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和技巧。
3. 示例: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文章样本,示范如何分析文章结构,并引导学生一起分析。
4.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题,运用所学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文章结构,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篇陌生的文章,运用文章结构分析方法,分析文章结构并把握文章思路。
3. 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题目,包括选择一篇文章,分析其文章结构,并准备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
六、教学过程(续):6. 拓展:教师提供一些进阶的文章结构分析方法,如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等方面深入分析文章结构。
7. 应用: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篇文章进行分析,从文章结构的角度探讨作者的思路,之后各组分享分析结果。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
2011届高考第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考纲解读】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文章作者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是正确准确理解文意的关键。
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要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
阅读时,只有把握好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段内各句群之间的层次关系,才能真正理解文章、把握好文章的行文思路,进而对文章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
“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可以将其分解成下列几个方面:1、能够分析段内的结构层次;2、能够分析全文的结构层次;3、能够根据要求对各层次进行归纳整理;[来源:学§科§网]4、能够分析文章材料的组织方式;5、能够分析材料与材料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6、能够分析文章主旨形成的过程。
【典型例题1】[来源:Z。
xx。
]例如《在山阴道上》第3-①题:简析《在山阴道上》谋篇布局的技巧。
【解析】虽然这道题考查的是技巧,但指的是“谋篇布局”的技巧,因此必须考虑到作品的思路与结构,即文章材料是如何选择、安排的,层次如如何推进的。
这主要体现在:1、剪裁别具匠心。
文章虽重在参观鲁迅故居,但融合了作者的所感所思和鲁迅作品的一些内容,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主旨。
2、两条线索组织材料。
明线是作者的游程,暗线是追寻精神家园和赞颂鲁迅精神,明暗交错,相互映衬,完美表现主题。
【典型例题2】例如《乱世中的美神》第2题:文中多次提到那个“孙姓女孩”,有什么作用?【解析】文章之所以多次提到那个“孙姓女孩”,是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不无关系。
作者为了表现李清照不为当时任何人理解,突出李清照这样一个有文化有气节有人格追求的女子的孤独与悲哀,就多次用“孙姓女孩”来和李清照做对比,形成反面衬托的效果。
这题考查的是作品材料运用的效果,也就要求我们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匠心。
[来源:学科网ZXXK]【典型例题3】例如《江南的冬景》第3题:作者描写江南的冬景,却从北国的冬天写起,这样安排材料好不好?请简析。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第一章:教案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把握文章思路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文章结构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常见的文章结构类型。
3. 把握文章思路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结构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常见的文章结构类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章的结构,引导学生识别和分析文章结构。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的方式,巩固所学内容和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
2. 相关文章示例。
3. 练习题。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结构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文章结构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常见的文章结构类型。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文章的结构,引导学生识别和分析文章结构。
4.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的方式,巩固所学内容和技巧。
第二章:文章结构的概念和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的概念。
2. 让学生认识到文章结构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文章结构的概念。
2. 文章结构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结构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文章结构在理解和把握文章思路中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
2. 相关文章示例。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结构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文章结构的概念和重要性。
3.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文章结构在理解和把握文章思路中的作用。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文章的结构,让学生体会文章结构的重要性。
第三章:常见的文章结构类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文章结构类型。
2. 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常见的文章结构类型。
2. 识别和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常见的文章结构类型。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命题透视一、什么是文章的结构、思路结构是文章的内部组织形式,反映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结构要服从文章主题表达的需要。
一般认为,文章结构的内容包括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标题、款识、补记等。
结构体现作者的思路,有什么样的思路,就有什么样的结构。
思路是指作者谋篇布局的思维轨迹。
理清作者的思维轨迹,是把握文章结构的重要一环,思路理清了,文章的“文脉”就抓住了,文章的整体结构也就了然于胸,这是对任何文章整体认识和理解的关键一环。
二、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思路的方法⒈整体阅读感知文章,充分理解文章内容,划分文章层次结构,提取文意要点。
⒉辨明文章体裁,熟识文章结构的常见类型,理清文章顺序,找准文章线索,把握思路脉络。
三、分析文章结构思路应注意的问题⒈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时要考虑好过渡段的层次归属,看清过渡段与上下文的联系,注意开头、结尾与主体的衔接。
⒉要准确把握文章的线索,有的文章采用的是双线结构,要分清主次与明暗,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短语、句子(它往往是线索的聚焦点)。
类题讲练【命题角度01】解析过渡和照应【知识解说】过渡和照应是使文章段落层次保持连贯、文章脉络上下畅达的一种手段。
文章的过渡段、照应段都是结构段,主要作用就是连接层次和段落。
过渡有明、暗,暗的过渡不用过渡段等语言标志,行文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连贯。
但大多数文章的过渡,由过渡段或过渡性的语句来衔接,这是明的过渡。
文章的哪些地方需要过渡呢?一般是内容由总到分或由分到合;文意的转折、交接处;叙述与议论的转接处;记叙类文章中倒叙、插叙与顺叙相接处;由写景而抒情、或由抒情议论而写景的衔接转换处等等。
文章在前面写到的有关内容,后面应作适当的回应,这就是照应。
与照应相关的另一概念“伏笔”,是指作品中对以后要写到的内容作某些“埋伏”、“暗示”。
照应是对前文说的,伏笔是对后文说的。
照应能体现思路的严谨、缜密,结构的紧凑、精巧。
2024高考信息类文本分析文章结构及把握文章思路
2024高考信息类文本分析文章结构及把握文章思路考点讲解“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指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并在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梳理清楚行文的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与“把握文章思路”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
文章思路,指的是作者为使表达的思想内容能够成为一个严密的整体,而选择的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文章结构,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指的是对材料的组织及安排方法。
这一知识点主要考查论证思路和论证结构。
论证思路就是将文章论证结构进一步具体化,例如开篇提出了什么观点或论题,然后通过哪些论证法展开论证,最后是归纳概括,归纳中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等。
文章的论证思路往往具有以下特点:文章开头部分,先引出文章要论述的中心问题;然后主体部分充分运用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结尾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局部段落的论证思路也是如此。
梳理论证思路,分析论证结构,要求在熟悉文本基本特征、体式特例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本的主要概念、观点、方法等关键信息,进而分析评价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关系,最后辨明论点、论证结构与思路、论证方法等。
一般来说,信息类文本,尤其是论述类文本,结构模式主要有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照式等。
考查着力点:要辨识观点句与支撑句;要辨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要具体分析全文的论证层次,分析分论点之间的层次关系。
【设问形式】形式一: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形式二: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形式三: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并将其概括出来。
【答题步骤】第一步,整体把握所谓整体把握就是把文章看做一个整体来阅读。
从立意、结构、思路、思想等方面宏观把握。
从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方面微观调控,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
第二步,分清关系论述类文章的论证思路是沿着逻辑思维的过程展开的,段落与段落之间有清晰的逻辑关系。
高三语文教案 现代文阅读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现代文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概述】: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的思路是对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是在识记和理解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的能力层级。
我们在阅读中只有达到本能力层级的要求,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才能真正理解文章。
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对这一方面的考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要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
具体说来就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分析文章结构是把握作者写作思路和文章思想脉络的手段,也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旨、分写作技巧等重要的一环。
可以说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
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
分析文章的结构,实际是要求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
而且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往往是两者并提的,这就是“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题型分析】:例1、2008年重庆卷第15题: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囊括了两个考点。
行文思路往往与作者的立意和构思密切相关,这也是命题的意图所在。
考生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可先原文勾画,再进行概括。
通读全文,很容易发现带有标志性的语句,童年-初中—后来--再大一点—十几年前—现在,结合文意,很容易地概括为:作者以人生过程为线索,贯穿对时间的不同感悟:①小时候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②初中时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③后来对时间麻木而无所作为无所作为→④十几年前发现白发而感叹时光飞逝时光飞逝→⑤现在明白应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题
[文学类文章]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教案)一、分析作品结构(一)考点分析:“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近年高考命题的热点。
所谓“结构”,是指在文章段与段之间、语段内部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层次关系。
“分析文章结构”就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层意;“思路”是指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
“把握文章思路”就是分析文章的构思特点,分析行文线索,分析主题表达的思路。
继05年全国卷之后,全国Ⅱ卷、江西卷、湖南卷、重庆卷不约而同地单独设题考查此项能力,分值为4分左右。
这是对近年来高中语文教学忽视文章思路结构分析的矫正。
其实考试大纲一直将“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作为重要考点,可以预见今后会更为重视。
(二)命题类型:1、分析某一句段作用示例:(2010湖南卷《一朵午荷》)17.简要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析该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4分)解题策略:分析文中某一句段的作用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和结构。
内容可以联系文章中心或句段本身确定,结构则要看该句段所处的位置,如果在开头,常用“引起下文”或“为……作铺垫”等套话来说明,如果在中间,常用“承上启下(过渡)”等套话来说明,并简要分析上下文的大意;如果在结尾,常用“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或“发人深思、余味无穷”等套话来说明。
2、分析某一内容与题目或中心的关系示例(:2006江西卷《秋光里的黄金树》)16.作者写秋天的落叶,为什么要联系孩子和老人来写?(4分)参考答案:与对待落叶冷漠而又高傲的人进行对比。
表明人类要爱护自然,珍惜自然豪华慷慨的赠予(或突出天真的孩子和睿智的老人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解题策略:我们必须明白:文章中任何材料都不是随便运用的,而是围绕中心,为深化主题服务的。
本题型的一般答题思路是:通过对比或映衬手法,强调突出主体事物某一特点或精神。
所突出的内容通常可以从文中找到,多为该段或全篇的中心句。
此外,有些题目可以答增加意韵,或者使行文更加曲折。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章结构类型,如总分总、总分、分总等;(2)学会分析文章的思路,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框架和内容;(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快速捕捉文章的核心要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验并掌握文章结构分析的方法;(2)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培养学生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分享,提升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究问题的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文章结构类型及其特点(1)总分总结构:开头总述,中间分述,结尾总结;(2)总分结构:开头总述,中间分述;(3)分总结构:中间分述,结尾总结;(4)其他结构类型。
2. 分析文章思路的方法(1)快速浏览,整体感知;(2)细读首尾段,把握文章主题;(3)梳理段落层次,找出关键句子;(4)运用思维导图,直观展示文章结构;(5)小组讨论,交流心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掌握文章结构类型及特点;(2)学会分析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框架。
2. 难点:(1)如何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主题;(2)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展示文章结构;(3)在小组讨论中,如何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篇未标明段落的短文,让学生尝试分析文章结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结构类型及其特点;(2)讲解分析文章思路的方法,如快速浏览、细读首尾段、梳理段落层次等;(3)示范运用思维导图展示文章结构。
3. 实践演练:让学生分组阅读指定的文章,运用所学方法分析文章结构,并用思维导图展示。
4. 小组讨论:学生之间相互分享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和心得,讨论如何更好地把握文章思路。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析文章结构的重要性,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习资源。
高考语文 散文阅读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文章有序,作者有路结构思路不仅仅是一个重要考点,更重要的是只有把握住它,才有可能真正掌握文本,为进一步赏析文本做好铺垫。
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包括分析整体思路和分析句段的作用两方面,高考也围绕这两方面设题考查。
一、分析整体思路思路是指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路径、脉络。
结构是指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指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谋篇)、行文线索以及段落间(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与安排。
文章结构包括以下几种:(1)段内的结构层次;(2)全文的结构层次;(3)文章的材料的组织形式;(4)材料与材料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5)文章主旨形成过程。
思路的种类:类型定义分类纵向思路按照一定的顺序,重在反映过程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即事物发展的顺序)横向思路围绕一个中心,多角度、多侧面地分别加以叙写总分式、对比式、纵横交错式(2012·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太阳梦晓浩朋友老刘说起他做的一个梦,激动得满脸通红。
他梦见自己驾着一叶小舟,划行在太阳里。
那境界好动人啊。
太阳大得无边无沿,透明的浆液,把世界漫溢成一片红色,岸,在哪里?船桨轻轻一拨,溅起一串火红的水珠,落下时,它们忽然凝结成一座座山,千姿百态。
老刘是个画家,那时候,画山画得正苦。
听了老刘的话,我放眼望去,但见群山在我周围有节奏地起伏着,群山之上是蓝天,一轮硕日,漂泊在蓝天上,永恒地照耀着。
记得刚到拉萨的时候,我被惊呆了,一片明晃晃的阳光,铺天盖地而来,拼命地往身体里渗透,我觉得身后的影子都透着亮儿。
是不是在梦里?我走向那些经幡。
五颜六色的经幡,在阳光下舞蹈着,似乎一头连着天,一头接着地,天地之间一派和谐宁静。
一幢幢别致的藏式楼房和现代建筑,从绿树鲜花中冒出来,寺庙的金顶间杂其中,香火缭绕,放生羊和野狗昂着哲人般的头颅,在大街上踱步。
向生活深处走去,我知道这不是梦。
远方的亲朋好友非说这就是梦,神秘,朦胧,可想而不可及。
高考散文阅读专题教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高考散文阅读专题教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分析作品结构是江苏卷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
江苏卷在这一考点上主要命题特点有:①命题切入口小。
试题一般不要求分析全篇结构,而是选择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段落或句子来考查。
②命题角度有直接考和综合考两种。
直接考,就是直接问某段(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综合考,就是把结构分析和内容主旨解析以及表达特点放在一起考查。
2019高考散文阅读专题教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二、复习预习整体构思(布局谋篇),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文章在结构上有三种层次关系。
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
第二种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
第三种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材料组织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本身;有时材料组织的呈现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构思篇章的技巧有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2019高考散文阅读专题教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行文线索(1)明线索。
线索是关涉散文结构的一个关键内容,它是梳理行文思路时的一个重要参考。
散文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形散而神不散,这里的“神”体现在结构上就是线索,“一根思想的红线串起生活的珍珠”。
散文的常用线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
复杂的文章,线索不止一条。
(2)找线索。
一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
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为线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散文阅读专题教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分析作品结构是江苏卷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
江苏卷在这一考点上主要命题特点有:
①命题切入口小。
试题一般不要求分析全篇结构,而是选择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段落或句子来考查。
②命题角度有直接考和综合考两种。
直接考,就是直接问某段(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综合考,就是把结构分析和内容主旨解析以及表达特点放在一起考查。
2019高考散文阅读专题教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二、复习预习
整体构思(布局谋篇),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
文章在结构上有三种层次关系。
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
第二种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
第三种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材料组织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本身;有时材料组织的呈现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构思篇章的技巧有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2019高考散文阅读专题教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行文线索
(1)明线索。
线索是关涉散文结构的一个关键内容,它是梳理行文思路时的一个重要参考。
散文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形散而神不散,这里的“神”体现在结构上就是线索,“一根思想的红线串起生活的珍珠”。
散文的常用线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
复杂的文章,线索不止一条。
(2)找线索。
一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
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往往
以感情为线索。
阅读时抓住线索有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立意,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
三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四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3)析作用。
线索在散文中的主要作用有: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②结构清晰,情节集中;③揭示主题;④使行文富于变化。
2019高考散文阅读专题教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三、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
如何整体分析结构、思路和构思
知识梳理
分析结构常常要回答文章分为几个部分,几个部分各说了什么意思。
分析结构特点就是要分析文章在谋篇布局上的“特殊性”,常常用特定的术语来回答,如:①时空式;②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③并列式,层进式;④对照式;⑤线索式(事物、情感、某句话);⑥小标题式,分论点式;⑦欲扬先抑式;⑧首尾照应式;⑨伏笔照应式;⑩卒章显志式。
分析思路有所不同,虽说也得概括内容要点、层次,但它重在突出各个部分的发展和关联,比如“这篇文章按照什么推进,先怎么样,然后怎么样,接着怎么样,最后怎么样”。
分析构思及其特点比较复杂,涉及到“结构”“手法”“主题”三方面的问题。
分析构思常用这样的格式回答:这篇文章先运用什么,表现了什么;然后运用什么,表现了什么;最后运用什么,表现了什么。
分析构思特点则要分析文章在谋篇布局和表现手法上的主要特点。
比如:这篇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主要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主题。
考点/易错点2
如何分析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知识梳理
具有特殊作用的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重点句子或段落,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或段落,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或段落。
句、段的作用是文章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1)段落的作用
①首段的作用
a.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领起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b.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铺垫。
c.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
d.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e.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②中间段的作用
a.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启下(过渡)。
(近三年中间段从结构上考查多为此类)
b.中间段如果比较短,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
如果描写的物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衬(烘托、铺垫);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
c.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③末段的作用
a.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b.末段的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c.末段也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④特殊表现形式的段落
特殊表现形式的段落一般是由特殊的句式单独成段。
句子或是倒装句,或是运用了特殊语气,或是后面有省略。
这样的段落要分析出使用特殊句式的效果。
(2)句子的作用
大体与段落的作用相当。
只是如果是处在段落中间或文章中间、结尾,则要注意它的呼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