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学教案

合集下载

《戊戌变法》教案模板

《戊戌变法》教案模板

《戊戌变法》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2)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3)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深入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戊戌变法的过程和结果;(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进行探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分析问题的态度;(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发展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2)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3)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1)戊戌变法的过程和影响;(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3)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戊戌变法的目的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戊戌变法的过程;(2)分组讨论,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3)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戊戌变法的过程,突出重点;(2)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3)阐述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4. 课堂练习:(1)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及时检查学习效果。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2)强调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

四、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复习戊戌变法的过程和影响;3. 关注国家发展,思考如何吸取戊戌变法的教训。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情况和发言质量;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对戊戌变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综合测试:定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戊戌变法的掌握程度。

第七课戊戌变法教案

第七课戊戌变法教案

第七课戊戌变法教案教案主题:第七课戊戌变法教案目标:1. 了解晚清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掌握戊戌变法的核心内容和影响。

3. 培养思辨能力和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强调晚清末年中国面临的内外困境,为戊戌变法事件的发生提供背景。

2.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展示一段关于戊戌变法的视频片段或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好奇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晚清戊戌变法的原因和背景:清朝末年的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和列强的压力。

2. 介绍戊戌变法的核心内容:废除科举制度、新设西学,实行变法措施等。

3. 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和意义:改变了传统封建制度、开启了近代化的起点、激起了保守势力的反抗。

三、讨论与互动(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戊戌变法是否成功,给出自己的观点并理由支持。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陈述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辩论或提问。

四、拓展与延伸(10分钟)1. 指导学生进行相关阅读:推荐一些与戊戌变法相关的历史文献或学术文章,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该事件。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戊戌变法对中国历史的长远影响,并鼓励他们探索更多的相关信息。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总结戊戌变法的核心内容和影响。

2. 强调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要善于提问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提醒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独立学习和思考。

教学资源:1. 戊戌变法相关的视频片段或图片素材。

2. 教材中关于晚清戊戌变法的相关章节。

3. 相关历史文献或学术文章。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参与情况和质量。

2. 学生对戊戌变法核心内容和影响的理解程度。

3. 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课堂互动表现。

4. 学生相关阅读或研究的深度和成果。

《戊戌变法》教案最全版

《戊戌变法》教案最全版

《戊戌变法》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早期维新思想及主要代表人物;康、梁的维新思想及主要代表人物;公车上书;《中外纪闻》;强学会;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应诏统筹全局折》;保国会;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与失败的原因。

2.能力方面:(1)通过揭示19世纪末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新维新思想产生与发展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康有为维新思想特点讨论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林则徐、魏源、洋务派、维新派等改革派思想比较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比较历史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科学地评价认识戊戌变法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以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

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通过对维新变法从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继而成为社会改良实践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这一演变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在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必然产物。

反映了历史进步的趋势。

(3)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养学生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德。

4.学法指导方面:(1)通过分析认识康、梁维新思想的产生发展,是中国近代历史演变的必然结果。

训练学生运用历史思维看待历史现象的方法。

(2)通过阅读历史材料及分析百日维新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3)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教材中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历史材料的方法。

(4)通过引导学生划出戊戌变的图示,训练学生用图示反映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发展演变过程的方法。

初中历史戊戌变法优质教案

初中历史戊戌变法优质教案

初中历史戊戌变法优质教案
1. 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
2. 了解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3. 能够分析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1. 戊戌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2. 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学会分析戊戌变法的原因和后果。

三、教学难点:
1. 让学生理解戊戌变法的意义和影响;
2. 帮助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理解戊戌变法的原因和后果。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

2. 学习:讲解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影响,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和影响。

3. 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戊戌变法的原因和后果,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4. 小结:回顾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影响,帮助学生总结和理解。

五、作业:
1. 请同学们写一篇关于戊戌变法的小议论文,分析其意义和影响;
2. 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并能够分析其内容和影响。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结,提高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下节课应继续深入讲解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后果,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戊戌变法》教案最全版

《戊戌变法》教案最全版

《戊戌变法》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早期维新思想及主要代表人物;康、梁的维新思想及主要代表人物;公车上书;《中外纪闻》;强学会;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应诏统筹全局折》;保国会;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与失败的原因。

2.能力方面:(1)通过揭示19世纪末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新维新思想产生与发展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康有为维新思想特点讨论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林则徐、魏源、洋务派、维新派等改革派思想比较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比较历史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科学地评价认识戊戌变法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以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

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通过对维新变法从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继而成为社会改良实践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这一演变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在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必然产物。

反映了历史进步的趋势。

(3)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养学生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德。

4.学法指导方面:(1)通过分析认识康、梁维新思想的产生发展,是中国近代历史演变的必然结果。

训练学生运用历史思维看待历史现象的方法。

(2)通过阅读历史材料及分析百日维新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3)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教材中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历史材料的方法。

(4)通过引导学生划出戊戌变的图示,训练学生用图示反映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发展演变过程的方法。

戊戌变法教案

戊戌变法教案

戊戌变法教案【导言】戊戌变法是清朝末年政治变动中的一次重要事件,即戊戌政变。

光绪十三年(1889年)七月,慈禧太后篡位,并下旨废黜光绪帝,另立溥仪为帝。

由于慈禧太后的专制统治导致清朝内外各种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有识之士积极倡导变法,企图改变国家的命运。

然而,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

本教案将从戊戌变法的背景、目的和失败原因等方面为学生展开讲解。

【教学内容】一、戊戌变法的背景1. 清朝末年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

2. 清廷腐败无能,无力改革。

3. 国家各项事务被外国列强控制。

二、戊戌变法的目的1. 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

2. 实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现代化改革。

3. 重建一个强大的清朝。

三、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1. 清廷内部自私自利,缺乏合作。

2. 内外交困,列强干涉。

3. 社会保守势力阻碍改革。

4. 缺乏顶层设计和信任关系。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清朝王朝末年的图片,鼓励学生观察,了解清朝末年的社会状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戊戌变法。

步骤二:探究(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和目的,并请学生分组探究变法失败的原因。

每组选择一种原因进行研究,回答以下问题:1. 清廷内部自私自利,缺乏合作。

2. 内外交困,列强干涉。

3. 社会保守势力阻碍改革。

4. 缺乏顶层设计和信任关系。

步骤三:展示(10分钟)每组派一名学生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研究结果,并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

步骤四: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戊戌变法的背景、目的和失败原因,并扩展思考,让学生思考如果当时的变法运动成功了,对中国历史和国家的发展会有哪些影响。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或者历史爱好者来学校开展专题讲座,深入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了解其他历史时期的变法运动,并进行比较分析。

3. 鼓励学生就戊戌变法在现代中国的影响进行深入探究,写一篇短文或者演讲稿。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戊戌变法》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戊戌变法》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戊戌变法》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包括晚清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理解民族危机加深的社会根源。
2.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过程、改革措施及其影响,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提高历史思维与分析能力。
3.认识到《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理解其对中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解放等方面的贡献。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5.课堂小结,巩固提升
-组织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戊戌变法》的知识点和启示,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及时解答,巩固所学,提升认知。
6.课后拓展,延伸学习
-推荐相关历史资料和文献,鼓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
-设计研究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学生应学会尊重历史,尊重改革者,培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4.学生应认识到改革事业的艰巨性,培养面对困难、勇于担当的品质。
5.通过学习《戊戌变法》,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曲折,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三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晚清时期的历史背景、中国近代化的基本历程,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戊戌变法》这一历史事件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其深入的改革措施、影响以及改革失败的原因等方面可能仍存在理解不深、认识模糊的问题。
2.练习过程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对答案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归纳教学内容
-师生共同总结《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改革措施、影响及改革成败原因。

初中历史戊戌变化教案

初中历史戊戌变化教案

初中历史戊戌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影响;
2. 掌握戊戌变法的具体内容和推动者;
3. 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1. 掌握戊戌变法的具体内容;
2. 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老师简要介绍清朝晚期的政治腐败和国家危机的背景,引出戊戌变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学习新知(15分钟)
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戊戌变法的起因、内容和推动者,并回答相关问题。

3. 深入探讨(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戊戌变法的成功和失败原因,并向全班汇报。

4. 活动设计(10分钟)
教师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表演戊戌变法的关键环节,以加深对戊戌变法的理解。

5. 练习与检测(10分钟)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文章,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同时也探讨了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希望大家能够深刻理解这段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

五、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堂上布置的作业;
2.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戊戌变法的内容。

戊戌变法 教案一

戊戌变法 教案一

戊戌变法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2.分析戊戌变法的意义、影响及其失败的原因。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戊戌变法的过程、主要内容及影响。

2.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甲午战争,让学生思考甲午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状况。

(2)引导学生关注戊戌变法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讲解戊戌变法的过程(1)介绍戊戌变法的起因,包括民族危机、维新派的主张等。

(2)讲述戊戌变法的主要过程,包括变法的实施、戊戌政变的爆发等。

(3)分析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3.分析戊戌变法的意义(1)戊戌变法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2)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4.讨论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1)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观原因,如维新派的局限性、改革策略不当等。

(2)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外部原因,如列强的干涉、封建势力的阻挠等。

(1)从戊戌变法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2)如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避免类似戊戌变法的失败?6.课堂小结(1)回顾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意义、失败原因及启示。

(2)强调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7.作业布置(2)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探讨如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推进改革。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戊戌变法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了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意义、失败原因及启示,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氛围。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避免对戊戌变法的过分美化,理性看待历史问题。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戊戌变法纪念馆,加深对戊戌变法的认识。

2.开展课堂辩论,让学生就戊戌变法失败原因进行辩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6课 戊戌变法-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6课 戊戌变法-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6课戊戌变法-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课程目标1.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以及变法派与保守派的斗争;3.探究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4.思考变法的意义和启示。

教学方法1.讲授;2.探究;3.比较;4.启发。

教学重点1.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以及变法派与保守派的斗争;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1.广告局和新建陆军的设立及其意义和作用;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内容一、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意义1.甲午战争的原因及影响;2.戊戌政变的背景;3.戊戌变法的意义。

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1.废除科举制度和八股文;2.设立广告局,刊行新式报刊;3.设立新建陆军和筹建海军;4.兴办新式教育和开设工厂等。

三、变法派与保守派的斗争1.王树声、康有为等变法派的主张;2.光绪帝、慈禧太后等保守派的反对。

四、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1.袁世凯的叛变;2.西方列强的干涉;3.慈禧太后等保守派的反对。

提高思维:比较中国近代变法与其他国家的改革1.比较中国近代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2.比较中国近代变法与俄国的改革;3.总结改革的成功和失败,探究其原因。

拓展阅读1.《戊戌变法》;2.《康有为与戊戌变法》;3.《辛亥革命:康有为回忆录》。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了解了其主要内容以及变法派与保守派的斗争,并探究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同时,我们也比较了中国近代变法与其他国家的改革,总结了改革的成功和失败,探究了其原因。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能够认识到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培养改革思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八年级戊戌变法教案

八年级戊戌变法教案

八年级戊戌变法教案【篇一: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新人教版】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结合课文、材料、图片,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能够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教学难点:百日维新的历史意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复习提问:洋务运动的结果怎样?这说明了什么?导入新课:洋务运动的失败,促使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要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于是,他们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学习目标:1、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分析戊戌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及经济原因。

自学指导:1、公车上书的原因是什么?2、公车上书的时间、要求、带头人,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3、维新派在公车上书后,有哪些主要活动?4、戊戌变法的时间。

5、变法法令的内容。

6、变法期间,遭到了哪些人的反对?7、变法结果如何?新课学习:1、请学生依次回答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2、解释公车的含义。

3、出示资料:思考:“拒和”指的是什么?变法指的又是什么?结论:“拒和”指拒绝在《马关条约》上签字;“变法”指改变封建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4、介绍什么是君主立宪制,分析君主立宪制与封建君主专制的区别。

5、对比:洋务派和维新派的区别。

结论: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维护封建统治。

6、材料:在公车上书中,康有为写了一份万言书,阐述变法的迫切性和变法措施,这份上书没有送到皇帝手里,但全文辗转传诵,风行一时。

上海、广州等地还特地刊印《公车上书记》,广泛宣传。

各省举人回到本省后,也多次传播了这些言论。

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上课用教案第6课戊戌变法

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上课用教案第6课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公车上书、维新运动的展开等基本史实、初步认识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等。

2.利用历史图片和史料,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感知历史,分析史料得出结论,归纳出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得出变法失败的原因、意义和教训;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时,统治阶级内部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希望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但结果失败了。

甲午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面对地主阶级探索救国救民的失败,在洋务运动中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又将以怎样的方式继续探索斗争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进入第6课《戊戌变法》的学习。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

“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3.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中国如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二、百日维新1.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决心变法。

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教案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教案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本史实过程。

2、水平目标:(1)通过对戊戌变法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水平。

(2)通过引导学生对戊戌变法成败得失的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水平,逐步形成用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在了解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救亡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而不懈努力的史实基础上,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心祖国前途命运,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品质。

4、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体验学习、分组讨论、列表分析等方式,组织学生阅读分析、交流探讨。

教学重难点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百日维新。

维新变法作为一次大规模的政治活动是从“公车上书”开始的,本课的又一个重点是“百日维新”,它是维新运动的*,变法法令的内容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即使这些改革措施带有很多局限性,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教育四个层面对变法内容逐项分析,加深资产阶级改革性质的理解,全面把握变法在社会上所起到的思想启蒙作用和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深刻影响。

教学工具幻灯片。

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在《走向共和》主题曲的背景音乐中导入课)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侵略日益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救亡图存,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实行了不同方式的探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戊戌变法。

(通过介绍当时中国社会背景实行导入,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当时社会背景的情况下,更好地理解内容,便于解决重点和难点。

)教师出示:第7课戊戌变法设计情境模拟题目——“献计献策”:(二)自主学习(出示幻灯片,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戊戌变法优秀教案

戊戌变法优秀教案

戊戌变法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

2.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分析戊戌变法的成功与失败原因。

4.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5.激发学生对改革与发展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1.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戊戌变法的成功与失败原因。

三、教学难点1.分析戊戌变法的成功与失败原因。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2.讨论法:进行小组讨论,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清朝晚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改革的思考和兴趣。

2.知识讲解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包括甲午战败、各种不利因素的叠加等。

重点解读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如新政四项基本原则、各项改革措施等。

3.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就戊戌变法的成功与失败原因展开讨论。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够理性、客观地分析各种因素。

4.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戊戌变法的实施过程和影响。

引导学生分析戊戌变法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5.综合评价对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展示,让学生总结戊戌变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展示对改革与发展的思考和热情。

六、教学资源1.课本:世界历史教材、中国历史教材等。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相关案例和资料:戊戌变法的史料、研究成果等。

七、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戊戌变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个人或小组展示,评价学生对戊戌变法的综合把握和表达能力。

3.以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八、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感受戊戌变法的历史印记。

2.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戊戌变法的国际背景和影响,拓宽他们的历史视野。

通过以上教学方案,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外原因以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意义和影响。

初中历史教案戊戌变法范文

初中历史教案戊戌变法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初中历史教案戊戌变法范文2. 课题所属学期:八年级上学期3.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戊戌变法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戊戌变法的意义。

2. 教学难点:(1) 戊戌变法的过程。

(2) 戊戌变法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戊戌变法的意义。

(3) 史料分析法:分析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戊戌变法的相关图片、史料。

(2) 历史地图:展示戊戌变法时期的中国政治地图。

(3) 文献资料:引用相关的历史文献,丰富教学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戊戌变法的起因:讲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改革主张,以及清政府面临的内外压力。

3. 戊戌变法的过程:详细介绍戊戌变法的具体措施,如废科举、兴学校、练新军等,以及变法期间的政治斗争。

4. 戊戌变法的结果: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如保守势力的阻挠、变法派内部的分裂等。

5. 戊戌变法的意义:总结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强调其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五、课后作业与拓展1. 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戊戌变法的过程。

(2) 请学生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戊戌变法主题的辩论赛。

(2) 邀请历史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戊戌变法的过程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戊戌变法总结的准确性和深度,以及对失败原因的思考。

《戊戌变法》教案

《戊戌变法》教案

第6课戊戌变法【课标要求】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1.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

2.思考维新派和洋务派主要思想的异同,提高阅读和比较的能力。

3.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戊戌变法的影响。

【教学难点】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失败原因。

【新课导入】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各阶级、阶层有着不同的反应,并在寻求试图摆脱这种局面的方法。

前面我们学习了农民阶级掀起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及洋务派兴办的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而洋务运动也随着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而成了明日黄花。

既然农民教师:(提出问题)比较维新派与洋务派政治思想的主要区教师:(分析、总结)变法有利于打破封建政治的体制,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实权地位,没有涉及议院、定宪法等政治主张,没有采取维新派掌管军队的措施。

以至于面对后来的政变阴谋束手无策。

四、戊戌政变——变法失败教师:(展示材料)材料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其主编的《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中说:“康有为政治纲领的目标是一系列政治改革,这些改革如果付诸实施的话,等于一场‘来自上面的根本性革命’——那今日中国早就不是贫弱的样子了!”教师:从这句话中我们能够看出戊戌变法的结果是怎样的?学生:失败了。

教师: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顽固派是如何破坏变法,打击维新派的?学生:(讨论归纳)①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

②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教师:(展示谭嗣同的绝命诗)材料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教师:(提问)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学生:“贼”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戊戌变法》教案模板

《戊戌变法》教案模板

《戊戌变法》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原因和经过。

2. 使学生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

2.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3. 戊戌变法的评价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的理解。

2.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措施的把握。

3. 戊戌变法的评价和影响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生动展示戊戌变法的历史场景。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戊戌变法的各个方面。

3.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对戊戌变法的看法和评价。

五、教学内容1. 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康有为的上书、公车上书等。

2.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措施:废科举、兴学堂、练新军、变法维新等。

3. 戊戌变法的评价和影响:积极作用、失败原因、历史意义等。

教案模板:【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戊戌变法的相关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2. 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案例分析】1. 选取典型的戊戌变法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2.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评价戊戌变法的得失。

【小组讨论】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戊戌变法的看法和评价。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 强调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课后作业】2. 选择一道与戊戌变法相关的思考题,进行深入研究。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讨论表现、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戊戌变法的理解程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戊戌变法相关的历史遗址或纪念馆,加深对戊戌变法的了解。

初中历史教案戊戌变法范文

初中历史教案戊戌变法范文

初中历史教案戊戌变法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戊戌变法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尝试,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戊戌变法的背景:清朝末年的政治腐败、经济困境、民族危机。

2. 戊戌变法的过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主张,光绪皇帝的支持,戊戌变法的主要措施。

3. 戊戌变法的结果: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4. 戊戌变法的意义: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激发了民族觉醒。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结果和意义。

2.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结果和意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戊戌变法中的具体事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清朝末年的政治、经济、民族危机,引出戊戌变法。

2. 讲述戊戌变法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变法的原因。

3. 讲解戊戌变法的过程,重点介绍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主张,光绪皇帝的支持,以及戊戌变法的主要措施。

4. 分析戊戌变法的结果,讲述戊戌政变,引导学生认识变法失败的原因。

5. 讲解戊戌变法的意义,强调其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总结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将戊戌变法与后来的辛亥革命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两次革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 探讨戊戌变法对当代中国的启示:改革的重要性,改革者的勇气与担当,民众的觉醒与参与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知识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或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戊戌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戊戌变法 教案(精选5篇)

戊戌变法 教案(精选5篇)

戊戌变法教案(精选5篇)戊戌变法教案篇1教学目标康有为再次上书;康、梁组织保国会;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的缘由。

通过对戊戌变法内容的分析,引导同学熟悉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育同学分析问题的力量;通过引导同学对戊戌变法成败得失分析、概括,培育同学综合分析问题的力量,逐步把握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大事的力量。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熟悉到:以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学问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转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

培育同学关怀时政,关怀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育同学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德。

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缘由教学思想:本课涉及的理论学问较多,特殊是重点、难点部分,学校同学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学中老师要把叙述、体温、争论等方法结合起来,细心设问,引导同学参加教学过程,敬重同学,培育同学分析问题的力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关怀时政的精神。

教学手段:多媒体帮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提问:"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同学回答: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然后老师指出:公车上书后,全国的维新变法运动不断进展,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进一步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1898年6月,光绪帝下诏变法,这就是历史上的"戊戌变法"。

二、保国会的成立:按书中材料讲清保国会成立的背景和目的即可。

三、百日维新屏幕显示"百日维新"的内容,老师设问,引导同学分析。

师:哪些内容会损害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生:改革旧制部分(同学可能会回答详细内容)师:对。

这样变法必定会遭到他们的反对,这也变法失败的缘由之一。

师:"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反映了哪些人的愿望?生:人民、当官的。

戊戌变法教案

戊戌变法教案

《戊戌变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材料,通过学生的口述、讨论,表演课本剧等形式,引导学生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历史意义和原因。

通过社会各派对变法的态度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理解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公车上书及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

三、教学过程
1.导入(中国近代史是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中国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经济上的探索--洋务运动,政治上探索--戊戌变法)。

2.根据自主学习提纲预习新课,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3.甲午中日战争后社会形势分析引入公车上书内容的学习。

运动序幕
4.资产阶级维新派为宣传维新所采取的措施。

(其中四个学生表演课本剧康有为与顽固派的驳斥,进一步让学生感受顽固派的强大,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

运动发展
5百日维新的内容及其作用(积极作用的学习,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运动高潮
6.戊戌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重点讨论分析谭嗣同)。

运动结果
7.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学生讨论总结完成)。

8.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9.戊戌变法失败给后人的教训。

运动启示
10.教师总结。

11学生做练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他挽救了民族危亡
C变法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
D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6、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的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位皇上指的是()
A康熙帝B道光帝C光绪帝D宣统帝
二、材料题
7、阅读材料: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请回答:
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在什么背景下说出这句话的?这句话反映了他什么主张?
点拨课堂重点及难点,进行小结









一、选择题
1、资产阶级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运动的标志是()
A强学会的建立B公车上书
C《定国是诏》的颁布D保国会的建立
2、直接引发公车上书的事件是()
A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B《马关条约》签订
C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D八国联军侵华
3、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只有103天,你认为导致失败的客观原因是()
重温重难点知识
学以致用
课堂笔记
学生整理笔记:
帮助学生巧计重点
学生整理笔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柏各庄镇初级中学学教案
学科:历史主备人:张丽红审核人:张丽茹、夏宝港使用人:张丽红
课题
戊戌变法
学习目标
①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及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光绪帝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②能力目标:a.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b.通过讨论“维新变法所要达到的目的”“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兴起: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该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该事件的时间,领导人是。
二、发展: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等人还进行了哪些维新变法活动?
三、变法:时间:年月至月
内容:________按照维新派的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
由于变法这一年是旧历的戊戌年,所以称为戊戌变法,又由于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_____________”。
四、结果:由于变法触动了以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1898年9月发动政变,下令搜捕维新人士,变法失败。
学教流程









请大家群策群力,解决难题,然后就要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同学答题最出色
1、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总结戊戌变法的内容,并根据内容分析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得到哪些人的拥护?变法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
A改革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B袁世凯的告密
C资产阶级的软弱性D光绪帝遭囚禁
4、戊戌变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B促进了思想解放,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C培养了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D挽救了民族危亡,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5、下列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A这是一3、如何评价戊戌变法?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归纳能力
知古鉴今,联系现实,从中也能让学生感触强化君权的利与弊,提升学生能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学教流程









知识联想:洋务运动是近代化探索的第一阶段,学习的是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戊戌变法学习的是西方的什么?
知识迁移把同类问题进行汇总
学教
流程
激趣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谭嗣同在刽子手面前大义凛然、慷慨就义的图片,展示“戊戌六君子”的图片及生平简介。
通过出示图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对本课知识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为下一步探究打基础。


感知





通读课文,快速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并用双色笔作出标记、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