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以及教案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材分析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基础。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的重点。
除法的初步认识首先以生活常见的实例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之后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学习方式逐步体会,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去,既积累丰富的知识,又促使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亲切感.二、单元总体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单元重难点重点:1、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决问题。
难点:除法的意义和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单元课时分配用7课时安排教学。
第一课时一、授课课题:平均分(二)二、教学内容及其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其说明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平均分”的方法.2、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问题及其说明学生在观察例题图后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所以教学时引导好学生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合作,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
五、课前准备准备一幅教科书12页情境图。
新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教学设计
目标:
1. 了解数字和数量
2. 研究如何加法和减法
3. 介绍几何中的形状和位置
4. 研究如何测量长度
5. 理解时间和日历的概念
计划:
单元一:数字和数量
1.1 研究用视觉呈现数字1-50
1.2 培养对数字的感性认识
1.3 研究利用图形、实物来表示数量
单元二:加法和减法
2.1 掌握0-10之间的加减法运算
2.2 研究加法的性质和交换律、结合律2.3 研究减法的性质
单元三:图形与位置
3.1 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3.2 分辨“左右”、“前后”、“上下”等方位3.3 研究利用简单的方位指示语进行表达
单元四:长度
4.1 了解长度的基本概念
4.2 研究使用“米”、“分米”、“厘米”进行长度测量
单元五:时间和日历
5.1 研究“日历”这一物品,它是记录时间的工具
5.2 研究各种时间概念和表达方式
以上是新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的目标和计划,它旨在帮助学生通过系统学习,从数字、数量入手,逐渐深入到加减法、图形方位、长度、时间和日历等多方面的内容,以此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进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3、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谜语引入同学们好!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一个姑娘真可爱,专把树叶当饭菜。
辛勤吐丝献终身,织成丝绸做穿戴。
”请大家猜一猜。
【蚕】我们这节数学课就研究跟蚕宝宝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学习1、出示例3的第一个问题。
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1)读题,理解题意。
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交流、汇报。
知道了:要把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
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每个纸盒放几只?(3)这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请同学们想办法,可以动手画一画,算一算,看看谁解答的理由最充分。
从图中可知:将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将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列式计算:15 ÷ 3 = 5 (只)(4)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上面的解答正确吗?请同学们自己验证一下。
每盒放5只,3盒一共15只,上面的计算结果正确。
口答:每个纸盒放5只。
2、出示例3的第二个问题。
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1)读题,理解题意。
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交流、汇报。
知道了:有15只蚕宝宝,每5只放一个纸盒里。
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15只蚕宝宝要用几个纸盒?(3)这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请同学们想办法,可以动手画一画,算一算,看看谁解答的理由最充分。
从图中可知:求要用几个纸盒,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计算。
列式计算:15 ÷ 5 = 3 (个)(4)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初步认识除法-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初步认识除法-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认识除法,掌握整除和余数的概念。
2.理解除法和乘法的关系。
3.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二、知识点1.整除和余数的概念。
2.除法和乘法的关系。
3.简单的除法计算。
三、教学重难点1.如何使学生理解除法和乘法的关系。
2.让学生熟练掌握整除和余数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1.导入学生已经学过了乘法,那么你们知道除法和乘法有什么联系吗?2.讲解1.新概念的引入。
我们介绍了乘法的概念和乘法的应用,乘法有什么运算规律呢?乘数交换律、因数分解等等,接下来我们要学习什么?——除法运算。
2.整除和余数的定义•什么是整除?可以整除表示什么?•如果不能整除怎么办?会留下什么?3.除法和乘法的关系•举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总结•理解除数、被除数、商、余数的含义3.操作练习1.听到题目后,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寻找答案。
2.精选少量的例题,让学生进行模拟演练。
例:小樱家500元钱用来买七本数学书,每本数学书65元,那么还剩多少钱?请你们进行计算。
4.巩固练习对于小班级,可以列出一些小练习,让学生自己完成。
对于大班级,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实际运用。
例:王老师买了两打橙色圆珠笔,共有多少支?5.总结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采取“概念讲解—习题演练—生活实际运用”这个教学上的步骤,让学生慢慢从知道除法的概念走到熟练应用除法的运用上来。
在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理解除法和乘法的关系还需要加强,我应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更加注重这个点。
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认识并书写0-100之间的数字。
–能够认识并掌握十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能够利用最简单的加法口算游戏及数轴游戏增强对数学认知。
2.能力目标:–能够合作参与小组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能够串联工于整体,发现问题进行解决。
–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让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0-100之间的数字认知与书写。
2.掌握十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对十内加法的概念的理解及应用。
2.通过口算游戏增强对数学认知。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
2.辅助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数字卡片、十六方小计算石、计数器等。
3.学生自主学习材料:加法口算游戏、数轴游戏练习册。
4.教师备课材料:教案、教学课件、课堂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数字卡片的方式,让学生在黑板上排出从0到100的数字,帮助学生复习数字的书写。
2. 概念讲解•通过示范十内加法的计算方法,教授学生如何通过快速计算达到正确答案。
3. 练习与活动•利用十六方小计算石和计数器进行口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不断练习并加深对十内加法的理解。
•进行数轴游戏,让学生在数轴上进行数值的标注和计算,增强数学认知。
4. 总结和拓展•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合作解决问题,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的学习体会,分享学习心得。
五、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0-100之间数字的认知与书写,掌握了十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口算游戏和数轴游戏巩固和提升了数学技能。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继续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1.完成加法口算游戏。
2.完成数轴游戏练习册。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十内加法的口算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下一次课会针对此部分内容进行更细致的讲解,并增加相关练习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全部备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单元,是小学二年级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
对于除法,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除法的相关概念,为计算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时,要立足于除法概念本质的建立,进行多次的对比与辨析,突出对除法概念本质的认识。
运用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除法的概念。
经过科学分析,建议用10课时进行教学,安排如下:第1课时:平均分(一)第2课时:平均分(二)第3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第4课时: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第5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整理和复习第6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第7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第8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9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课第10课时: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例1、例2【环节一:情境导入】1.情境导入,建立“平均分”概念。
师: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我们来把这些东西分一分吧!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卡片请动手把糖果一分。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1)各小组动手操作:边分边记录(2)各小组汇报情况。
生1:我第一份和第二份各分1个,第三份分4个。
生2:我第一份分1个,第二份分2个,第三份分3个。
生3:我们是这样分的,三份各分到2个。
教师板书。
2.对比分的结果,认识“平均分”(1)师: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并汇报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想一想,哪种分法才公平呢?为什么这种分法才是公平的呢?生:我喜欢第三种分法,每份的个数同样多,这样更公平(2)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学生给这样公平的分法取不同的名字。
3.揭示课题(1)小朋友们取的名称都很好,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单元整体设计)教案
1.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品的实践经验。
2.通单元主题图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3.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4.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要求:运用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除法概念。可以从动作表征和表象表征开始,让学生借助学具分一分、摆一摆,进而组织学生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再写出相应的算式,最后让学生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设计丰富、有趣的活动和练习,提高学生表内除法运算的能力。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明确算理。能运用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在对比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含义,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2)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名称元教科书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个小节。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教科书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对比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含义,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用数学语言描述平均分,实现“多元表征”的统一,理解除法的意义。同时在具体情境中让平均分的结果从实物操作到图形表征,从而建立与乘法之间的联系,用乘法口诀求商。最后通过对除法意义的深入理解,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以及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主题表内乘法(一) 课本P13~36页。
单元教学内容1.除法的初步认识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解决问题单元教学分析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1.使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会求商。
3.运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知识基础1.加、减、乘三种运算方法,并会熟练计算连加、连减。
2.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口诀。
3.在学习乘法时,有了分东西的基础,认识了一份、几份、总数,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倍"的概念。
单元知识网络图例题的知识点例1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例2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
例3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例4体会除法的意义,初步掌握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例5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例1教学求商的方法(被除数不超过12)例2用2-6的任意一句乘法口诀求商(被除数不超过36)例3解决与"平均分"相联系的简单实际问题例4 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单元课时安排1.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课时左右除法.........................................................3课时左右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课 题平均分教学内容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案(精选17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案〔精选17篇〕篇1: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案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局部名称。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1.老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老师拿出8个小圆片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老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
使学生知道,老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老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
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刚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课1.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1)老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学生分完后,老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
(老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3)让学生回忆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刚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
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
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③认识除法各局部的名称。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总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订做校服课本P2例1时间第2 周第 2课时2月日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2、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课件出示红、黄、蓝、白)二、互动新授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2)出示统计表.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1)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2)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三、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2.完成练习一的第1题.四、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数据收集整理(一)简单的统计表课后作业数学课堂作业本教学反思总课时第2课时教学内容讲故事大赛课本P3例2时间第2 周第 2课时2月日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课件出示评选条件:1.数学成绩优秀.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二、互动新授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1)收集数据.提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课件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2)学习记录方法.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量?完成统计表.姓名张三李四票数2.教学例2.(1)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课件出示投票结果.(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姓名王明明陈小菲票数1522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三、巩固练习练习一的第3题.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最让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板书设计数据收集整理(二)简单的统计表课后作业数学课堂作业本教学反思总课时第3课时教学内容课本P4~6时间第2 周第 3课时2月日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型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教学重点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教学难点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教学过程一、复习本单元的内容.1、简单的统计表师:我们在这一单元中首先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统计表的作用又是什么吗?生: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生: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2、收集和整理数据.师:我们在进行统计时.首先要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有很多方法.你学会了哪些呢?生: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的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生: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时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师:看来.同学们学得还真不错.那你们能运用学会的知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5小题.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第(1)、(2)和第(3)小题.对于第(3)小题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2、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6小题.学生先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吃的一种水果后再进行调查.再完成统计表并解决问题.对于第(3)小题班里要开联欢会.请你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3、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7小题.师:告诉学生这其实是将统计表制成了统计图.仔细观察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生:自由汇报.特别要注意每个格子表示1份《电视报》.涂了几个格子就表示有几份《电视报》.学生独立完成第(1)、(2)和第(3)小题.再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三、全课总结.师:同学们.经过你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还想调查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生:自由发言.板书设计练习一课后作业数学课堂作业本教学反思机动课第5、6课时总课时第 7课时教学内容平均分的认识(一)时间第2 周第 2课时2月日教具多媒体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教学难点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学过程一、准备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二、新课1.教学例 1.引入“平均分”.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1)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三、练习1.练习二的第1题.(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2.练习二的第2题. 3.练习二的第3题.四、总结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板书设计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课后作业教学反思总课时第 8课时教学内容平均分的认识(二)时间第3 周第课时2月日教具多媒体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教学难点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二、新授课1.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的画面.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4个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教师: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练习:科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几份?够分吗?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 2.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板书设计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课后作业教学反思总课时第9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二时间第3 周第课时2月日教具多媒体课型练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平均分”的方法.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 请学生说说平均分的概念.2. 把6个圆形平均分成3份.怎样分?二、练习巩固1.完成书本“练习二”的第3题.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读题.让学生动手分一分.2.完成书本“练习二”的第4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平均分.在填写.写得数.订正.3.引导学生小结:我们在平均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三、综合应用1.完成书本“练习二”的第7题.学生读题.小组合作摆积木.学生填写.说说填写的理由.2.完成书本“练习二”的第8题.学生读懂情境图.再填空.4.拓展练习.完成书本“练习二”的第9题.学生画图.同桌合作.说出自己的想法.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板书设计练习二课后作业教学反思总课时第10课时教学内容除法时间第3 周第课时2月日教具课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学重点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谈话.出示情景图.问:从图中你知道什么?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二、板书课题4、引入除法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揭示课题.除法.三、新课讲授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5、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②平均分成几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③每份是几?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 3.(4)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让学生把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四、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方法五、针对例题对应练习7、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七、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板书设计练习二课后作业教学反思总课时第11课时教学内容认识除法各部分名称时间第4 周第课时3月日教具课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读一读.并说出每个算式表示什么. 6÷2=3 16÷4=4二、板书课题三、新课讲授2、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4、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5、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四、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方法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五、针对例题对应练习(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第1题.(2)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第2题①明确要求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③交流汇报.六、堂上练习1、练习三第4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2、练习三第5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七、学生谈收获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八、全节课总结板书设计除法的各部分20 ÷ 4 = 5被除数除数商课后作业教学反思总课时第12、13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三时间第4 周第课时3月日教具课件课型练习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2、学生举例.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二、知识运用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6题.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完成.5、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7题.(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2)、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6、引导学生完成第16页练习三第8.9题.(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三、综合应用7、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0题.(1)、说出题目的要求.(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8、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的第11题.(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2)、全班交流汇报.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除法的各部分20 ÷ 4 = 5被除数除数商课后作业教学反思总课时第14课时教学内容用2-6乘法口诀求商(一)时间第4 周第课时3月日教具课件课型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求商.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二、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三.新课讲授1、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2、动手操作.探究方法.(1)、学生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2)、同桌合作.交流方法.3、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4、学生交流想法.四、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思路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五、针对例题对应练习(1)出示例1的第(2)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2)同桌交流想商的过程.六、知识应用.加深理解9、引导学生完成第19页的“做一做”第1题.(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汇报.10、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题.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2、3题.七、学生谈收获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八、全节课总结板书设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2÷3=4想:3×()=12课后作业教学反思总课时第15课时教学内容用2-6乘法口诀求商(二)时间第4 周第课时3月日教具课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2、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3、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学生动手摆小圆.把12个小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几个?并说出除法算式.2、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在指名汇报.二、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三、新课讲授3、教学例2(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每个蒸笼装4个包子.有6个蒸笼.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包子妈?怎样列式?用那句乘法口诀解决?(2)、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把这个算式转变成除法算式?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题目.(3)、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4)、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四、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思路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五、针对例题对应练习书本第19页做一做2六、知识应用.加深理解8、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4题.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9、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5题.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七、学生谈收获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八、全节课总结板书设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6=24(个)24 ÷4=6(个)24 ÷6=4(个)课后作业教学反思总课时第16课时教学内容用2-6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课时间第4 周第课时3月日教具课件课型练习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教学难点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1、口算1×4=4 6×6=36 4÷4=()36÷6=( ) 4÷1=( )为什么第二组只有1道乘法算式和1道除法算式?二、知识运用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6题.(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思考解决方法.(2)、试一试.算一算.你能得到几个玩具?学生计算汇报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题.学生独立计算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8题.(1)、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2)、同桌合作学习.请一个当老师.一个列式.然后交换.三、巩固提高6、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题.(1)、出示第9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2)、独立计算.交流汇报.7、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0题.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8、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1题.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9、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2题.(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2)、怎样列式呢?同桌交流想法.(3)、汇报.教师板书列式.五、全课总结板书设计练习四课后作业。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
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表内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例如,教师可以举出一些平均分配的例子,如分糖果、分苹果等,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式,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除以几就是几个几相加”的除法计算方法。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表内除法的应用。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表内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总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表内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的含义。
本单元内容包括“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第二部分主要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运用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到平均分,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这些都为学习本单元内容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理解除法的意义。
2.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体会乘法与除法的区别与联系。
2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多方面思考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平均分(1)
第二课时平均分(2)
第三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1)
第四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2)
第五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六课时解决问题
第七课时整理和复习
练习课。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的含义。
本单元内容包括“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第二部分主要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的含义。
本单元内容创设了许多平均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深刻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引入除法算式,并把它与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进而在乘除混存的情境中,能够识别情境,直观操作,并列出相应的乘法或除法算式,体会乘法与除法的区别,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在理解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学生要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并在除法运算中,逐步摆脱对实物操作的依赖,加强抽象思维,同时在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地体会乘法与除法的区别与联系,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及除法打好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运用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到平均分,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这些都为学习本单元内容奠定了基础。
1.强调对除法意义的体验。
除法运算的本质就是平均分,教材在引入和建立除法算式前,安排了平均分活动,就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并掌握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充分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学生明白除法算式是平均分具体操作过程的算式表示方式,并体会这是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也就认识到了除法的意义。
2.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教学方式上要采取乘、除有分有合的策略,这样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与除法的区别与联系,并且教师要指导学生先弄清两者的区别再体会它们的联系,也就是先分化再贯通1.设置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
教学课题平均分的认识(一)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目标2.通过分一分活动 ,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分一分活动 ,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学难点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 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教法、学法操作、分析、归纳教学用具卡片、 20 根小棒、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一、准备观察画面 ,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
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二、2.让学生观察画面 , 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新课1.教学例 1, 引入“平均分”。
讨论方案。
师:我们来帮助二( 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 1)班的 5 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展示分配结果(1)讨论方案。
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 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归纳每份分得同样多 , 叫平均分。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 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
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 , 叫平均分。
说一说题意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 页“做一做”。
说一说题意。
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 5 份 , 是什么意思。
”动手操作(2)让学生用 10 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 , 分一分。
分好后 , 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 5 份 , 每份是不是同样多。
然后 , 按分的结果填空。
巩固练习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 14 页例 2 提出:把 15 个橘子平均分成 5 份。
(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分一分。
(3)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 怎样分的 , 分的结果。
纳平均分的方法总结学习收获三、练习练习三的第 1 题四、总结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平均分的认识(一)1、每份分得同样多 , 叫平均分。
2、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 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 , 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 , 每份分得同样1/14教学课题平均分的认识(二)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 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谈话:大家开车这么出色,回去要提醒爸爸妈妈,开车时注意看路牌,注意交通安全五。
2、认、读生活中的数。
(1)谈话:让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看数的王国中多彩的场景,你现在能告诉大家鸽子、树木、气球各有多少了吗?(出示三种东西的数量))学生独立读数后再读给同桌听。
(2)提问:你能根据这些场景说一句话吗?
2、教学“试一试”
提问:你能一边拨珠子一边一十一十地数,从三百九十数到四百三十吗?
请把它们写下来。(要求学生相互给同学看)
提问:数到三百九十,接下来数什么?那么数到六百九十呢?数到八百九十呢?
不拨珠你能从890数到1000吗?(要求学生数给同桌听)
提问:数到九百九十,接下来数什么?追问:九百九十后面为什么时一千?
(1)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
(2)同桌交流。
(3)汇报结果,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小结:可以先一个一个数,数出一条也就是10个一是1个十;再十个十个地数,数出一板有10条,也就是10个十是1个百。
追问:一板共有多少个小方块,也就是几个百。
二、学习新知
1、教学计数单位“百”和“千”,直观认识整百数和一千。
C、教师给说对的小朋友奖励“智慧星”。
2、教学写、读整百数和一千。
(1)电脑出示计数器后提问:看着计数器谁能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各是什么位?(学生边回答,电脑边对照计数器出示个位、十位、百位)
(2)教师再问:那你们想知道从右边起的第4位是什么位吗?(学生回答后屏幕上立即出现茄子老师的话:从右边起第4位是千位)
(4)小汽车行驶700米,800米,出现“追尾危险”。
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为什么这么连,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从中发现了什么?最后小结:同一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人教版春季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春季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春季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关于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
本单元通过有趣的故事情境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减法混合运算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数字认识和基本的运算符号认识,但对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来巩固知识。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激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规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故事情境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和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任务驱动法:通过完成具体的计算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计算器、练习题等。
2.教学场地:教室。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100以内加减法。
故事中的人物遇到了一些加减法的问题,需要学生帮助他们解决。
这样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100以内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有序整理和复习表内除法,发现除法算式的一些规律,加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掌握。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们的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有序地整理和复习,能熟练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纸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师:同学们,大家还记得我们前几节课学的有关除法的一些知识吗?(1)要计算除法算式的商需要请谁来帮忙?(乘法口诀)(2)1-9的乘法口诀集体背诵一遍(共45句)2、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把这些乘法口诀能解决的除法算式进行归纳和总结。
师:这么多的算式卡片怎样整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欢欢和乐乐是怎样整理的,请观察生:欢欢,他是按得数相同来整理的,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2师:乐乐又是怎样整理的呢?生:她是按除数相同来整理的,这些算式的除数都是2师: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好整理?(乐乐的比较好整理)那我们就按乐乐的方法把卡片在桌上摆一摆吧!二、探究新知1、出示教材中的表格,组织学生观察。
(1)一共有多少张算式卡片?45句口诀为什么有81张卡片生:每句口诀能写两道除法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比如(略)(2)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生:每一数列的除数都相同,并且按照除数是1--9的顺序从左至右排列。
(3)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生:每一横行的.得数相等,按照得数是1--9的顺序从上至下排列。
(4)整个看,你觉得哪行哪列比较特别?用自己的话总结生:除数是1,商和被除数相同。
小学数学平均分教案5篇
小学数学平均分教案5篇《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平均分在本单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习除法的基础。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数学平均分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数学平均分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小组学习的能力。
2、学会运用平均分。
3、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4、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5、初步认识“平均分”6、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7、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三、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老师要送给你们。
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二)、观察问题(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
(三)、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写下板书:平均分(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
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四)、学平均分1、教学例2:把10个卡片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主题表内乘法(一)课本P13~36页单元教学内容1.除法的初步认识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解决问题单元教学分析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单元教学重点1.使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2.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会求商3.运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知识基础1.加、减、乘三种运算方法并会熟练计算连加、连减2.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口诀3.在学习乘法时有了分东西的基础认识了一份、几份、总数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倍"的概念单元知识网络图例题的知识点例1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例3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例4体会除法的意义初步掌握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例5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例1教学求商的方法(被除数不超过12)例2用2-6的任意一句乘法口诀求商(被除数不超过36)例3解决与"平均分"相联系的简单实际问题例4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单元课时安排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课时左右除法.........................................................3课时左右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课题平均分教学内容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具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修改一、创设数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2.观察问题(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3.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二、组织有效教学探究数学本质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论分配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三、致力问题核心建立数学模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总结: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四、设计有效检测解决实际问题1.练习三第2题(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五、升华经验成果深化数学内涵本节课的知识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会的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题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课本P13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解决租船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把一个数每几个为一份来分"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过程与方法:在操作、交流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教学重点1.掌握"把一个数每几个为一份来分"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教学过程修改一、创设数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二、组织有效教学探究数学本质1.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2.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三、致力问题核心建立数学模型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这样的平均分的问题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给大家说一说四、设计有效检测解决实际问题你们真了不起不但解决了租船问题还能找到最佳方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小熊在做什么?1.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2.练习三第4、5题(1)第4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3)第5题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开放题1.学生独立操作(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五、升华经验成果深化数学内涵本节课的知识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会的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小结:今天我们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会用到数学知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一定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除法运算的含义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过程与方法:在沟通图画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之间联系的过程中发展符号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简洁美教学重点1.知道除法运算的含义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教具准备课件等教学过程修改一、创设数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1.谈话出示课件情景图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二、组织有效教学探究数学本质1.引入除法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揭示课题:除法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a.12表示什么意思?4呢?b.这是除号"÷"表示什么意思?c.12÷4什么意思?d.分得的结果每份是多少?3在哪儿呢?e.12÷4=3表示什么意思?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4)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三、致力问题核心建立数学模型小结:①观察得到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②你能再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也用这个算式来表示吗?③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除号前面的数都表示什么?除号后面的数都表示什么?等号后面的数都表示什么吗?小结:通过前面的研究你有什么体会?四、设计有效检测解决实际问题1.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填写算式教师巡视(3)汇报:说说每道除法算式的含义.交流汇报(4)小结2. 挑战园地:(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五、升华经验成果深化数学内涵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四课时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具准备课件等教学过程修改一、创设数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每4个竹笋放一盘"这句话什么意思?出示问题"能放几盘?"完整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二、组织有效教学探究数学本质活动中学习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继续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1. 学习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继续了解除法的含义(1)能放几盘呢?谁来分一分?(2)汇报展示分的过程(3)我们刚才在干什么?(4)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大家分的过程吗?20÷4=5(盘)(5) 20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为什么这个意思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呢?(7)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2.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 20÷4=5谁来读读这个算式?(2)谁知道这三个数在除法算式中分别叫什么名字吗?除号前面的20叫做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结果叫做商(教师板书)(3)在这个算式中被除数表示什么?除数和商呢?(4) 12÷4=3中被除数、除数和商又分别表示什么呢?(可以用话说也可以指图说明)(5)谁来说一说这些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10÷5=2 15÷3=5 18÷2=9三、致力问题核心建立数学模型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分竹笋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四、设计有效检测解决实际问题1.同学们学得很好如果我们把例5改成"每5个放一盘能放几盘?"你们还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学法指导:如果有困难请你们摆一摆手中的卡片帮助自己列一个算式同时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并说出被除数、除数和商各是几?2、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讨论与总结①观察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指导学生用被除数除数等名词来说)②被除数都是12说明什么?③除数越来越小说明什么?④商怎样变化说明什么?⑤由此你有什么发现?想说点什么?3.挑战园地:(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五、升华经验成果深化数学内涵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把一个数每几个为一份分成几份也用除法计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用乘法口诀求商第一课时课题用乘法口诀求商(一)教学内容课本P23页例1练习五第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借助乘除法的关系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教具准备课件等教学过程修改一、创设数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出示情境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会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猴妈妈有12个桃子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猴妈妈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可以分几个?二、组织有效教学探究数学本质(一)教学例1(1)用乘法口诀求商1.动手操作探究方法(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2.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3.学生交流想法(探讨求商的方法)a.读算式12÷3=4设问:你们是怎样得到这个商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一写画一画b.展示算法(1)12-3=99-3=66-3=33-3=0(分桃子)(2)用学具分成4个3.(分桃子)(3)3+3+3+3=12(数猴子)(4)想:三()十二商4(想结果)c.比较选择理解算理(1)我们想了这么多办法帮助猴妈妈解决了问题如果你是猴妈妈你会选择哪种办法呢?为什么?(2)结合这个具体问题说一说为什么可以用这句口诀来求商呢?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d.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二)教学例1(2)用乘法口诀求商1.这幅图还可以这样看:出示:猴妈妈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可以分几个?2.自己读题目列出算式3.汇报:12÷4=312表示什么?在哪看到了?4呢?4.你是怎样计算的?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四十二三、致力问题核心建立数学模型比较两道例题提升学生思维:从刚才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结果不相同思路相同)四、设计有效检测解决实际问题1.引导学生自己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然后与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算的10÷2= 12÷2= 8÷2=10÷5= 12÷6= 8÷4=(1)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2)交流汇报看来用同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2、3题五、升华经验成果深化数学内涵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题用乘法口诀求商(二)教学内容课本P24页例2练习五第4~6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借助乘除法关系进一步理解求商思路掌握求商方法正确求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具准备课件等教学过程修改一、创设数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2.指名汇报二、组织有效教学探究数学本质1.教学例2(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a.每行栽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b.一共栽了24棵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c.一共栽了24棵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2.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 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三、致力问题核心建立数学模型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四、设计有效检测解决实际问题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4题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5、6题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五、升华经验成果深化数学内涵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课题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课本P29页例3练习六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过程与方法: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学重点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教具准备课件等教学过程修改一、创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出示例3主题图(1)谈话:看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3)全班汇报二、组织有效教学探究数学本质1.教学例3(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一共有多少学生?*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每组5人可以分几组?(3)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4)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5)看!又来了3位同学那每组应该有几人?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说说2.出示课题板书:解决问题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三、致力问题核心建立数学模型通过以上的学习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吗?四、设计有效测试解决实际问题1.引导学生完成P29页"作一做"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2.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3.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1-3教师巡视、指导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五、升华经验成果深化数学内涵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四课时课题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教具准备课件等教学过程修改一、创设数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图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二、组织有效教学探究数学本质1.教学例4(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2.小结:揭示课题三、致力问题核心建立数学模型通过以上学习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吗?四、设计有效检测解决实际问题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3.教师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