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ath治疗技术
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ec19bc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e.png)
bobath技术第一篇:Bobath技术简介Bobath技术,又称为NDT(神经发展治疗),是一种用来治疗运动和姿态障碍的康复技术。
该技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和Karel Bobath夫妇创立,主要针对儿童麻痹、脑瘫等病症的康复治疗。
Bobath技术主要通过改善患者神经肌肉系统的控制能力,提高他们的运动、平衡和协调能力,从而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
该技术旨在帮助患者重新获得日常生活中基本的动作和姿势控制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
Bobath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临床神经肌肉评估。
该步骤旨在了解患者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反应和运动模式等方面的问题,以便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
2. 提高患者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
通过练习运动、平衡和协调等活动,帮助患者改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进而恢复运动和姿势控制能力。
3. 促进患者参与社会生活。
帮助患者掌握日常生活基本活动如洗漱、穿衣、吃饭等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
总的来说,Bobath技术是一项帮助患者从神经肌肉障碍中恢复的综合性技术,对于治疗脑瘫、中风、多发性硬化症等病症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
第二篇:Bobath技术的训练方法Bobath技术是一种通过康复训练来帮助患者恢复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技术,该技术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训练。
该训练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通过不断反复练习,帮助患者提高肢体的运动、平衡和协调能力。
2. 感觉训练。
针对患者神经系统中的感觉问题,在治疗中加入感觉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对身体的感觉和协调能力。
3. 动作训练。
让患者通过实际动作练习来恢复肢体的运动和姿势控制能力,例如坐立、站立、行走等活动。
4. 姿势控制训练。
这种训练旨在通过改变患者的姿势,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并逐渐恢复正常的肌肉功能。
5. 家庭训练。
康复治疗结束后,患者也需要在家中继续认真地练习,巩固治疗效果。
Bobath培训师需要对每个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方案,调整训练强度和效果,确保康复训练的效果。
最新Bobath技术完整版
![最新Bobath技术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524e86eb14e852459fb57b4.png)
11.11.2020
19
反射抑制性模式4
手的抗痉挛模式 腕关节、手指伸展,拇指外展
Boba20
影响张力性姿势
利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利用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利用紧张性迷路反射 利用阳性支持反射 利用交互性伸肌反射
11.11.2020
21
关键点的控制1
头部关键点的控制 ①前屈:全身屈曲模式占优势,抑制全身伸展
48
脑卒中偏瘫的治疗
弛缓期,以加强高级姿势反应和患侧肢体 的负重训练来刺激运动功能的恢复
痉挛期,主要应用反射抑制性模式来抗痉 挛以缓解肢体的肌张力
相对恢复期,把促进肢体的分离运动作为 主要训练目标
49
弛缓期的康复训练
偏瘫患者的弛缓期一般可持续几天、几个星期 或更长的时间,主要表现为肌肉松弛,肌张 力低下,不能进行自主性的运动
44
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4
软瘫型 如果患儿张力持续过低,容易出现学习障
碍,很难用手拿住东西。治疗的主要目 标是尽可能活动。
45
治疗原则
努力促进持续性共同收缩;促进患儿对抗 重力的能力;用多种姿势让四肢负重; 利用发声和笑声促进张力增高;保持姿 势,给患儿反应的时间;让患儿有运动 感觉体验。
46
治疗性活动
通过负重及给关节施压控制姿势张力。鼓 励患儿保持姿势及从一种姿势变换成另 一种姿势,尽量促使患儿以身体为轴心 旋转。促进平衡和自我保护反应能力。
43
治疗性活动
为了防止患儿经常摔倒,让他体验在重力 环境下恢复平衡的运动感觉。可以把患 儿放成一种容易摔倒的姿势,用这种姿 势促使他逐渐适应这种不平衡的感觉
11.11.2020
17
反射抑制性模式2
上下肢的抗痉挛模式
Bobath技术完整版
![Bobath技术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1ea98dd6529647d2628523d.png)
双膝跪位训练
患者双膝跪位,治疗 师位于患侧,保持患 侧上肢抗痉挛体位, 引导患者身体重心移 动。保持患侧充分负 重,注意保持髋部伸 展,防止患侧骨盆出 现后撤动作
46
治疗性活动
关节施压及适度的刺激,促使张力增强, 目标是使患儿挺直头和躯干。让患儿的 身体与地面垂直,上下跳跃,然后站立, 两手从患儿的肩颈处开始,轻轻往下拍 打
47
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5
混合型 混合型是指患儿同时伴有几种类型的临床
表现 治疗的指导原则是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尤
其要注意患儿是如何代偿运动功能不足 的
进行练习。
58
上肢训练 1
侧卧位→仰卧位的训 练
下肢呈屈曲位,患侧 肩部和上肢前伸对抗 阻力引发身体向后转 动,变成仰卧位。
活动患侧肩胛带
患者采用仰卧位或健 侧卧位,治疗师可进 行肩胛骨被动向下、 上、前方的活动,避 免向后方的运动。
59
上肢训练2
伸展患侧躯干的训练
伸肘训练
患者仰卧位,患侧上肢高 举过头,治疗师一只手持
51
体位摆放2
健侧卧位 患侧上肢前伸,肘关节伸 展,腕、指关节伸展放在 胸前软枕上。患侧下肢半 屈曲向前置于枕上。健侧 肢体自然放置。为防止躯 干稳定性差而出现向后倾 倒,可在患者身后放置软 枕,维持侧卧位
52
体位摆放3
患侧卧位 患侧上肢前伸,前臂 后旋,肩拉出,防止 受压和后缩。患侧下 肢稍屈曲
模式,完成促进屈曲姿势 ②后伸:颈部伸展,全身伸展占优势,抑制全
身屈曲模式,完成伸展姿势、促进伸展运动 ③旋转:用于破坏全身性伸展和屈曲模式。
2019/8/9
22
关键点的控制2
躯干关键点的控制
胸骨柄中下段主要控制躯干的 张力
神经促通疗法之Bobath技术
![神经促通疗法之Bobath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c34c87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7.png)
则重新选择新 的功能障碍
如果没有改善
则进一步进行干预并 探讨该功能障碍与其 他功能障碍的关系
基本观念(脑卒中)
❖异常的肌张力可以通过抑制与促进的手法得到调整 ❖运动感觉对脑卒中恢复起重要作用 ❖现代Bobath观念
基本技术及操作
❖关键点的控制 ❖促进姿势反射 ❖刺激固有感受器和体表感受器
最普遍及最有效的康复治疗技术之一。PS:IBITA
理论基础(现代)
❖系统论(新的运动模式理论) ❖神经、肌肉可塑性 ❖中枢性姿势控制与运动控制
临床推理(假设演绎法)
明确功能限制
假设困难的原因
观察和分析现 在的功能障碍
明确最重要 的功能障碍
对最重要的功能障 碍通过专门的干预 手段进行检测
评估功能障碍和活 动的水平并于预期 效果相比较
关键点的控制
关键点的控制 治疗师通过操作患者身体的某些部 位,以达到抑制痉挛和异常姿势反射、促进正常姿势 反射的目的。中部:头部、躯干、胸骨中下段;近端: 肩部、骨盆;远端:上肢的拇指、下肢的拇趾。PS: 头部、胸椎、肩胛及上肢、躯干、下肢及骨盆。
促进姿势反射
① 促进调正反应 ② 上肢保护性伸展反应 ③ 促进平衡反应
神经促通疗法之 Bobath技术
应用(脑卒中)
简介
Bobath
理论基础(现代)
技术及操作(脑卒中)
基本观念(脑卒中)
临床推理
简介
Bobath技术是由英国的物理治疗师Berta Bobath 和她的 丈夫精神学家Karel Bobath 在20世纪40年代共同创立的,最 初源于Berta 与Karel Bobath 的临床经验及当时的“运动发育 控制理论”模型,主要是通过抑制不正常的姿势、病理反射 或异常运动,尽可能诱发正常运动,达到提高患者日常生 活活动能力,是一种治疗小儿脑瘫和成人脑卒中后偏瘫的
Bobath 疗法
![Bobath 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3a1447e69ec3d5bbfd0a7437.png)
1、bobath对偏瘫本质的认识
bobath认为,脑卒中以及其它类型的脑损伤必 然导致异常的姿势与运动模式。 导致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的四种因素:
四、治疗技术
Bobath治疗技术包括抑制和易化技术,并 通过控制关键点的手法加以实施。 (一)控制关键点手法 1、定义 该手法是指治疗师用手法控制患者的身体, 改变其运动模式、肌张力和运动质量的方法。 通过用手控制患者偏瘫侧躯干和肢体特定部位 的控制关键点阻止患者异常肌张力和异常运动 模式,激活或引入正常的运动模式。
1、 Bobath反对传统治疗的观点:由于代偿训
练忽视偏瘫肢体恢复正常功能的潜力。 2、被动的牵张和增强某一块肌肉的力量无益 于缓解或改善异常肌张力和运动协调障碍。 3、认为Brunnstrom疗法既强化了异常的反射 活动有加重了偏瘫侧肢体的痉挛程度。
4、强调所有脑卒中患者的偏瘫肢体都具有重新获得 正常的运动模式和实用功能的潜力,因此重新获 得偏瘫侧躯干和肢体的正常运动模式应是康复治 疗目标。 5、 Bobath疗法不同于Rood和Brunnstrom疗法,并 非以发育顺序为基础,而是在分析各种运动和功 能活动的重要成分或因素(如:肌张力、姿势控 制、运动模式等)的基础上进行选择设计。
问题一:脑卒中患者哪些问题?
1、中枢神经损伤问题: 异常肌张力、异常肢体运动模式、不对称性 姿势 2、姿势及运动控制问题: 躯干控制障碍、平衡功能下降、保护性反应减弱 或消失、单腿负重能力差(髋关节负重) 3、运动和功能性活动能力丧失: 翻身、坐起、行走、穿衣、洗澡等
问题二:将1、2类问题的这些症状消除了就 能完全提高、改善功能活动的对立性?
bobath技术介绍
![bobath技术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1c402859b89680203d825ba.png)
治疗师在治疗的时候,都是想要病人的姿势和运动模 式都处于一个最佳状态,来达到改善运动效率促进正 常的运动的目的,这里正常的运动不是说看病人可不 可以运动动,而是要看病人运动的质量和数目即平衡 和协调性。
概念
Bobath技术是针对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张力、姿 势、运动异常的一种评估和治疗的方法;又叫神经发 育疗法NDT
现在也应用这些方法解决骨骼肌肉系统的问题(颈腰 腿痛,支撑面、矫形鞋垫);
技术目标为分析功能活动中的问题,找出问题,强调 在有意义的环境中的功能活动,所以有必要把生活环 境放到治疗中去;
bobath技术介绍
Bobath疗法的观点
Bobath强调所有脑卒中患者的偏瘫侧肢体都具有重获正常的 运动模式和实用功能的潜力,因此重新获得偏瘫侧躯干和肢 体的正常运动模式应是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目标。
Bobath疗法正是用于缓解痉挛和纠正协调性异常,改善患侧 躯干和肢体控制能力的治疗技术
与Rood疗法及Brunnstrom疗法不同,Bobath治疗技术在分析 各种运动和功能活动的重要成分或因素(如肌张力、姿势控 制、运动模式等)的基础上进行选择设计。
Bobath技术中所讲的肌肉张力既不是肌肉出于一 个完全放松的状态,也不是一个长期处在最大收 缩的状态,它指我们的肌肉处在一种部分收缩的 状态,来维持我们的身体姿势和对抗重力并保持 我们身体各节段的对线排列关系。
在 不同的姿势和不同的状态,肌张力是有改变的, 但是这种改变是比较小的,而且比较平滑平稳的。 举例:正常站立和步行的患者和健康者;疼痛抑
Bobath疗法
![Bobath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0ca36af46bd97f192379e99f.png)
❖ 颈部扭转 面向侧上肢 下肢伸肌张力增高,对 侧屈肌张力
精选课件ppt
18
2、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TNR
❖ 由于颈部的肌肉受到牵 拉所引起的本体感受性 反射
❖ 颈屈曲—上肢屈肌张力 增高,下肢伸肌张力增 高
❖ 颈伸展—上肢伸肌张力
❖ 特征:下肢伸肌张力增
高,踝关节跖屈,可引精选课件ppt
21
起膝反张。
5.交互性伸肌反射
❖ 患者仰卧,头中立,双下肢伸展,刺激一侧 足底,对侧下肢先屈曲后伸展。
❖ 应用:患者偏瘫侧下肢痉挛严重时可刺激健 侧足底使患肢屈曲来缓解痉挛。
精选课件ppt
22
(二)关键点的控制
精选课件ppt
23
精选课件ppt
48
精选课件ppt
49
新获得偏瘫侧肢体和躯干的正常运动模式是 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目标。
❖ 宗旨:使脑卒中患者重获正常的运动模式。
❖ 论点:使肌张力正常化,抑制异常的原始反
射。
精选课件ppt
4
❖ 2、训练方法
❖ 通过关键点的控制、反射性抑制模式、良肢 位的摆放等抑制患者肢体痉挛,痉挛缓解之 后。通过反射、体位平衡诱发其平衡反应, 再让患者进行主动的、小范围的、不引起联 合反应和异常运动模式的关节运动,进行各 种运动控制训练,逐步过渡到日常生活动作 的训练。
范围内。 ❖ 2.控住训练 ❖ (八)辅助器具
精选课件ppt
39
(九)患侧肢体的负重
精选课件ppt
40
患侧下肢的负重训练
精选课件ppt
41
偏瘫患者的训练目标和计划
Bobath
![Bobath](https://img.taocdn.com/s3/m/e9ef0cd93186bceb19e8bb3f.png)
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如儿童脑瘫、成人偏瘫等。
非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效果较差。
增加屈肌张力;躯干屈肌与伸肌张力均增高时,可以通过旋转躯干(保持骨盆不动)来抑制。
(2)肢体肌张力增高时:屈肌张力增高时可取肢体外旋位,外展肌张力增高时可取肢体内旋位,上臂屈肌痉挛时,取肢体的对称性伸展(保持头在中立位,以排除不对称紧张性颈反射)。
躯干、头、肢体的伸肌张力均增高时,使髋屈曲外展并屈膝即可抑制。
(3)出现痉挛时:颈、臂及手出现屈曲痉挛时,可取上臂水平外展或对角线伸展来抑制;躯干与髋出现痉挛时,可将臂上举过头,以促进躯干及髋的伸展。
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3e243abf121dd36a32d82de.png)
(二)坐位活动
1.双腿下垂坐在床边坐 2.保持坐位平衡 3.躯干旋转伴随躯干屈曲 4.向健侧旋转 5.向患侧旋转 6.躯干侧屈 7. 前后挪动
屈、伸躯干以纠正骨盆的位置(右侧偏瘫)。a伸展;b 屈曲
(三)从坐位到站位
1.躯干前倾
2.帮助患者由坐位站起来
(四)行走
姿势反应和运动模式? l 哪些精细动作需要先行训练,以何种顺序和具体的
方法进行。
基本操作方法 关键点部位及其作用 刺激固有感受器和体表感受器
肩关节充分内旋抑制徐动型患儿不自主动作 通过控制关键点(胸椎),促进站立位平衡
刺激固有感受器和体表感受器
徐动型患者在椅子上的坐姿: 头和上部躯干向后,髋和下部躯干伸展
Bobath技术
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基本理论 第三节 临床应用
简介
Bobath技术是由英国的物理治疗师Bobath和她的丈夫 Karel Bobath共同创立,主要用于治疗偏瘫患者和脑瘫 患儿的一类训练方法。
Bobath 疗法是当今定义为针对中枢神经损伤所致的功 能、运动和姿势控制障碍的个体进行评定和治疗的问题 解决式方法。
注意事项(2)
准确掌握手法的强度 — 强而有力的手法用于延长痉挛肌 的长度(缓解痉挛)。 — 轻柔的手法用于引导患者躯干或 肢体以正常的模式进行运动,使患 者体会正常运动的感觉,诱发出主 动反应。 (Bobath观点)
注意事项(3)
当出现主动反应时,治疗师应逐渐 减少控制,通过反复实践,最终重 获正常的运动模式。
治疗脑卒中患者
(一)床上活动 (二)坐位活动 (三)从坐位到站位 (四)行走 (五)与日常活动结合
(一)床上活动
bobath握手法的注意事项
![bobath握手法的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99662f6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f.png)
bobath握手法的注意事项
Bobath握手法是一种常用的康复治疗技术,主要用于帮助恢复运动功能受损的患者。
在进行Bobath握手法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牢记:
1. 个体化,Bobath握手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
治疗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运动功能情况来确定最合适的握手方式和力度。
2. 舒适度,在进行Bobath握手法时,治疗师需要确保患者感到舒适。
握手的力度和姿势应该适合患者的舒适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疼痛或不适。
3. 沟通,在进行Bobath握手法时,治疗师需要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
及时了解患者的感受和反馈,根据患者的反馈调整握手的方式和力度。
4. 安全性,Bobath握手法需要注意安全性,避免因不当的握手方式导致患者受伤。
治疗师需要确保握手的过程中患者的身体稳定,避免摔倒或滑倒的情况发生。
5. 持续性,Bobath握手法通常需要持续进行一段时间才能见到明显的效果。
治疗师需要与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并保持持续的握手训练,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总的来说,Bobath握手法在实施时需要注重个体化、舒适度、沟通、安全性和持续性,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治疗师在实施Bobath握手法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注意事项,以提供高质量的康复治疗服务。
bobath技术3篇
![bobath技术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82563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1.png)
bobath技术第一篇:bobath技术简介Bobath技术也称为NDT(神经发育治疗)技术,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主要用于重建神经系统的运动控制功能。
该技术以三位神经科学家Bobath夫妇的名字命名,他们是首先提出并使用该技术的人。
Bobath技术可以改善运动功能和姿势控制,以及改善个体的独立性和社交交往能力。
Bobath技术依据神经发育及其失调的原则,利用理解神经发育的知识和神经损伤的影响来进行治疗。
该技术鼓励个体去发现身体本身的动作方法,以提高他们的控制和协调。
由于其非常适用于提高大脑和身体之间的协调,所以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帕金森病、脑卒中、小儿麻痹和脑性瘫痪等疾病。
Bobath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使治疗师贴近个体,考虑个体的个体差异和个体的感知,以便在处理身体控制方面与个体建立有效的沟通。
Bobath治疗师的目标是通过与个体的沟通,使个体在恰当的时间内使用具有后备功能的运动模式,并在关节稳定不动的情况下构建和调整适当的运动模式。
Bobath技术主要包括平衡性、手、躯干、坐位以及站立等方面的治疗。
第二篇:Bobath技术的治疗原则Bobath技术是建立在神经学、解剖学、生理学等医学学科理论基础上的综合性治疗方法,主要为处理中央神经系统和运动机能方面的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
Bobath技术主要遵循以下几个治疗原则:1.基于神经系统发育的原则:Bobath技术基于神经系统发育的原则进行运动和活动治疗,例如引导运动模式的建立和完善。
2.处理身体控制方面的个体化治疗:Bobath治疗师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化特点,尤其是对感知方面的重视。
治疗方法应根据个体的身体特点进行个性化调整。
3.处理身体控制方面的环境适应治疗:Bobath技术不仅处理身体控制方面的问题,也关注环境适应的问题。
Bobath治疗师利用环境适应的方法,让每个人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
4.处理身体控制方面的协作治疗:Bobath技术强调治疗师和患者之间的协作关系,以及患者本身各个部分的协作关系。
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b7edbefa76e58fafbb00372.png)
2021/8/6
7
(2)在运动的任何时刻,中枢神经都 忠实地是身体肌肉状态的镜子,身体 肌肉的收缩和松弛决定了兴奋和抑制 过程在中枢神经内的分布,而以后这 种兴奋和抑制又再传出到周围。
(三)按照运动的发育顺序制定训练计划
在治疗中,首先应注意的是头颈的运动,然后是躯干,最 后是四肢。
(四)将患者作为整体进行治疗
Bobath强调训练时要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训练。 不仅要治疗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还要鼓励患者积极
参与治疗,掌握肢体在进行正常运动时的感觉。
2021/8/6
13
2021/8/6
Bobath认为,有一种可以从周围通过 传入影响中枢的方法,通过改变脑瘫 患儿的异常姿势,使兴奋和抑制的过 程在中枢内的分布变得较为正常,以 后其向周围的传出也变得正常,这也 是Bobath提倡用反射性抑制模式修正 患儿的异常姿势的理论基础。
2021/8/6
8
适应证: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如脑瘫、脑外 伤、脑卒中等引起的运动障碍。
他们的治疗技术既能减少痉挛和协调 功能异常的不利影响,又能改善患侧 躯干四肢的控制。
2021/8/6
4
在Bobath疗法中,主张利用Bobath 本人所研究的反射抑制性运动模式, 抑制异常的姿势和运动,然后通过头 、肩胛、骨盆等所谓的关键点,引出平 衡、翻正、防护等反应,引起运动和 巩固
反射抑制性运动模式的疗效,在痉挛 等高肌张力状态消失之后,采用触觉 和本体感刺激,以进一步促进运动功 能恢复的一种运动疗法。
21
2021/8/6
22
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d5a643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9.png)
bobath技术Bobath技术是一种常用于康复治疗的综合疗法。
它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和卡雷尔·博巴斯(Berta and Karel Bobath)夫妇开创并发展起来。
Bobath技术主要用于儿童和成人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尤其是中风患者。
下面将详细介绍Bobath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Bobath技术的核心理念是通过促进运动控制的回复与再学习来改善患者的日常功能。
它强调神经可塑性,即神经系统对于身体姿势、感觉和运动的适应能力。
因此,通过刺激和训练,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再塑造,改善患者的功能。
Bobath技术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医生、物理治疗师和患者之间的密切合作。
治疗的第一步是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功能障碍,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和物理治疗师将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患者恢复活动能力。
在Bobath技术中,重要的一点是重建患者的运动控制能力。
物理治疗师通过不同的手法和技巧,如触觉刺激、关节牵引和平衡训练等,来改善患者的肌肉控制和姿势控制能力。
治疗师还会利用适当的辅助设备,如支架、平板等,来帮助患者恢复站立和行走的能力。
除了运动控制的改善,Bobath技术还注重患者的感觉和认知训练。
治疗师通过不同的刺激和训练,如触觉、视觉和听觉刺激,来提高患者的感觉和认知能力。
这些训练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
Bobath技术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患者实现独立、功能性的生活。
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个体需求和进展情况,不断调整治疗计划,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除了医疗团队的协助外,患者和他们的家属也需要积极参与治疗,保持乐观的态度。
Bobath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中风、脑损伤、脑瘫、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
对于这些患者来说,Bobath技术不仅可以改善他们的运动功能,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交参与度。
需要注意的是,Bobath技术并非适用于所有康复患者。
Bobath基本治疗手法要点
![Bobath基本治疗手法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14ebd4a858f5f61fb7366675.png)
Bobath基本治疗手法一、概念-Bobath治疗法又称为神经发育学治疗法(Neuro-deveiopmental treatments,NDT),是当前世界各国治疗脑瘫及一切肢体运动障碍的主要方法,它是由英国医学博士、小儿神经病学者Karel Bobath及其夫人理学疗法士Beda Bobath夫妇从50年代起密切合作,共同创造的治疗方法。
Bobath主要采用抑制异常姿势、促通正常姿势的方法治疗脑瘫,疗效显著,在英、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广泛采用,并成立了专门的Bobath医院。
目前正被世界各国康复医学工作者广泛应用。
Bobath疗法给脑瘫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希望。
-二、Bobath认识脑性瘫痪的基本观点-Bobath认为:脑瘫患儿和正常小儿不同,存在着精细运动和随意运动等多方面障碍,因而表现出复杂离奇的动作和各种异常姿势。
这种异常不仅是运动功能障碍,还有语言、性格、视觉、听觉、智力等多方面不同程度的障碍。
这些障碍常重复出现,在一个脑瘫患儿身上同时存在着两个以上障碍的情况,称为“脑损伤综合征”。
在治疗脑瘫时也发现随着运动功能改善,其他伴随障碍也同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因此Bobath认为治疗脑瘫必须从多方面着手,按照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进行治疗。
-Bobath治疗大体可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使肌张力恢复或接近正常状态,可采用抑制异常紧张性姿势反射,如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和紧张性迷路反射。
逐渐获得正常的肌张力。
--第二阶段:促进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射发育,多在无意识当中,在各种姿势下,在失平衡状态下促进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射的发育。
如乘车时突然停车,无意识地向前迈出一步的保持平衡动作,也可以在穴位时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推动患儿,使其在失去平衡的情况下迈出第一步。
促进平衡动作,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自动反射,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第三阶段:向随意动作移行阶段,治疗时不给患儿摆好动作,而是通过设计的场面,引导患儿出现正常的动作姿势,体会正常运动的感觉,使痉挛减轻,逐渐引出自发的随意动作,按翻身、四爬、坐、站立等顺序进行。
bobath技术的基本概念
![bobath技术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8347c5c0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a.png)
Bobath 技术是一种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的治疗方法,由英国物理治疗师 Berta Bobath 和她的丈夫 Karel Bobath 于 20 世纪 40 年代创立。
Bobath 技术的基本概念是通过特定的运动模式和姿势控制来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
这种技术的核心是通过调整患者的身体姿势和运动模式,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
Bobath 技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估: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运动功能,确定需要治疗的问题。
2. 运动模式:帮助患者学习正常的运动模式,例如翻身、坐起、站立等。
3. 姿势控制:帮助患者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姿势,以改善平衡和协调能力。
4. 肌肉松弛:通过特定的手法和运动,帮助患者放松紧张的肌肉,以改善运动功能。
5. 日常生活活动:帮助患者学习如何进行日常生活活动,例如穿衣、洗漱、进食等。
Bobath 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例如脑卒中、脑损伤、脊髓损伤等。
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Bobath 技术需要由专业的治疗师进行操作,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bobath疗法名词解释
![bobath疗法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d92dfe2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e1.png)
bobath疗法名词解释
Bobath疗法是一种康复治疗方法,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 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 Bobath于20世纪40年代末发展而来。
该疗法主要用于儿童和成人神经系统损伤后的运动和功能恢复。
它通过基于神经发展原则的评估和治疗,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和掌握运动和功能技能。
Bobath疗法的核心理念是利用大脑的可塑性(plasticity)和神
经重组(neuroplasticity)原理,通过优化运动模式和姿势,以及增加运动仿真(motor learning)和感觉刺激,促进患者神经系统的重组和再学习。
该疗法强调感觉刺激和随意性(voluntary)运动的重要性,并提供理学治疗师和患者之间的
密切协作。
Bobath疗法主要应用于脑卒中、脑损伤、脊髓损伤、小儿麻
痹症等导致运动和功能障碍的疾病和伤害。
治疗过程中,理学治疗师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神经功能评估,然后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疗法的重点包括改善姿势控制、平衡能力、运动协调和运动模式,以及自主日常生活技能的恢复。
总的来说,Bobath疗法是一种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方法,通过
优化运动和姿势,促进神经系统的重组和再学习,从而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和功能能力。
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72bed24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c.png)
2.反射性抑制(2)
(2)肢体肌张力增高:屈肌张力增高时可取肢 体外旋位,伸肌肌张力增高时可取肢体内旋位, 上臂屈肌痉挛时,取肢体的对称性伸展(保持 头在中立位,以排除不对称紧张性颈反射)。
躯干、头、肢体的伸肌张力均增高时,使髋屈 曲外展并屈膝即可抑制。
13
2.反射性抑制(3)
(3)出现痉挛:颈、臂及手出现屈曲痉挛时, 可取上臂水平外展或对角线伸展来抑制;躯干 与髋出现痉挛时,可将臂上举过头,以促进躯 干及髋的伸展。
33
脑损伤患者在获得这些基本技巧后,比较容易 达到不同的运动阶段,例如:在掌握中线对称 后,几乎不需要经过特别练习,就可以掌握坐 位技巧。
6
4.重视整体治疗
强调在治疗中把患者作为一个整体来治疗,不 仅治疗瘫痪肢体,更重要的是鼓励患者积极参 与治疗,去体会和掌握肢体运动时的感觉,而 不是运动时的动作本身。
放置与保持常一起应用。如:上肢软瘫患者, 取仰卧位,被动将上肢放置在前屈90度、伸肘 的位置上。通过从腕部对肘及肩部反复多次挤 压,让患者保持上肢前屈、伸肘这一位置。
26
(3)轻推
有几种手法: ①压迫性轻推---即挤压关节,用来增加肌张力。 ②抑制性轻推---以诱发由于拮抗肌痉挛产生交互
抑制的无力肌肉收缩。 ③交替性轻推---用方向相反的手法轻推患者,如
18
未抑制时体位及肌痉挛
作业性活动 单用健手磨沙板、搬木块引 起患侧上肢屈曲痉挛,下肢 足跟不着地、膝外旋、外展
抑制痉挛的体位
健手带患手完成各种作业或患侧上 肢支撑位下(同坐位)进行作业、患 侧下肢同坐位要求 双膝部用带子固定防止膝外旋
力量性活动
躯干半桥活动:出现患膝伸 卧位:双手交叉保持上肢伸直上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obath治疗技术一、概述bobath技术又称神经发育疗法。
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 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 bobath根据英国神经学家jacrson的“运动发育控制理论”,经过多年的康复治疗实践提出来的评定和治疗小儿脑瘫以及成人偏瘫的方法,这就是众所周知的bobath技术和神经发育疗法(ndt)。
这一技术被认为是20世纪中治疗神经系统疾患,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bobath夫妇最早提出这种治疗方法是在19世纪40年代。
b.bobath早年在德国接受体操和运动疗法的专门训练,后来为了免受迫害来到英国并开始对神经科病人进行治疗。
在对成年偏瘫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她注意到有一个患者上臂和大腿是僵直的,而且不能计划和执行正常的运动模式。
在训练的过程中b.bobath努力帮助这个患者以及其他与他情况相似的患者,使他们的患侧肢体重新获得正常的协调模式。
经过反复的试验,她发明了一些能改变中风病人异常肌张力以及可以教会病人患侧重新学会比较正常的运动模式的技术。
她的这种对成年中风患者进行治疗性运动的方法并不是建立在发育顺序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她对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运动分析的基础之上的。
当这种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后,神经学家k.bobath回顾了神经生理学研究的相文献,对b.bbath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科学的解释。
虽然临床技术首先提出,但bobath夫妇以19世纪40年代相当流行的这种理论为基础,给这种技术提出了一种科学的基本原理。
关于这种技术的第一篇文章于1948年发表。
在随后的42年里,他们又发表了至少70篇补充的文章。
1990年,第三版b.bobath的书出版后几个月,她就去世了。
在他们的治疗方法中,他们摒弃了“代偿性训练”这一传统的治疗概念,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概念忽略了偏瘫侧完成正常功能活动的潜力。
他们还认为,诸如被动牵拉,训练单个肌肉等技术对中风病人效果并不好,因为这些运动并不能解决肌张力异常和协调功能异常等问题。
同样,他们不赞同pnf(knott)技术和brunnstrom技术,因为这两种技术增强了异常的反射活动和偏瘫侧的痉挛程度。
bobath夫妇强调,所有的中风病人都有重新学会比较正常的运动模式以及改善偏瘫侧功能性活动的潜力,而这种潜力应当被作为治疗的目的。
他们的治疗技术既能减少痉挛和协调功能异常的不利影响,又能改善患侧躯干四肢的控制。
在Bobath疗法中,主张利用Bobath本人所研究的反射抑制性运动模式(reflex inhibiting pattern RIP),抑制异常的姿势和运动,然后通过头、肩胛、骨盆等所谓的关键点(Key point,KP),引出平衡、翻正、防护等反应,引起运动和巩固RIP的疗效,在痉挛等高肌张力状态消失之后,采用触觉和本体感刺激,以进一步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一种运动疗法。
由于在这种方法中,一方面强调按运动正常发育顺序进行训练,另一方,在小儿身上应用时,主张先找出小儿运动发育停止的点,并从此点出发促进其运动发育,以弥合患儿和正常儿之间的差距,故又称为神经发育疗法(neurodevelopmental therapy. NDT)。
二、Bobath疗法的理论基础1.促进、抑制的理论:即抑制异常的模式,促进正常反应,包括张力正常化,正常的姿势反应。
2.运动训练开始时肢体应取的位置的理论。
3.通过外因传入,特别是感觉传入,可以改变大脑皮质中兴奋和抑制的分布的理论:这主要是依据本世纪20年代Magnus的一些研究提出的,归纳起来有下列两个方面。
(1)在脑瘫等中枢神经疾患的患者身上,传入冲动往往绕过正常通路而优先传到(即短路)少数已发生异常反射或异常运动模式的突触链中去,因此患者对刺激的反应,总呈现异常的模式。
Bobath认为通过她设计的反射性抑制模式(RIP),可以关闭通向异常运动神经元的通路,打通通向较正常运动的神经元的通路。
(2)在运动的任何时刻,中枢神经都忠实地是身体肌肉状态的镜子,身体肌肉的收缩和松弛决定了兴奋和抑制过程在中枢神经内的分布,而以后这种兴奋和抑制又再传出到周围。
Bobath认为,Magnus的理论向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以从周围通过传入影响中枢的方法,通过改变脑瘫患儿的异常姿势,使兴奋和抑制的过程在中枢内的分布变得较为正常,以后其向周围的传出也变得正常,这也是Bobath提倡用RIP修正患儿的异常姿势的理论基础。
三、治疗原则1.强调患者学习运动的感觉Bobath认为运动的感觉可通过后天的学习、训练而获得。
反复学习运动的方式及运动可促进患者获得正常运动的感觉。
治疗师须根据患者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设计训练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诱发有目的性的反应,而且要充分考虑到是否可以为患者提供相同运动重复的机会。
只有反复刺激和重复动作才可促进和巩固动作的学习。
2.强调患者学习基本姿势与基本的运动模式每一种技能活动均是以姿势控制、翻正反应、平衡反应及其他保护性反应、抓握与放松等模式为基础而发生的。
依据人体正常发育过程,抑制异常运动模式,同时通过关键点的控制诱导患者逐步学会正常的运动模式,诱发出高级神经系统反应使患者克服异常动作和姿势,逐步体验和实现正常的运动感觉和活动。
3.按照运动的发育顺序制定训练计划患者的训练计划必须与患者的发育水平相对应。
具体运动发育顺序一般是从仰卧位à翻身à侧卧位à肘支撑位à坐手膝跪位à双膝跪位à立位。
在治疗中,首先应注意的是头颈的运动,然后是躯干,最后是四肢。
4.将患者作为整体进行治疗Bobath强调训练时要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训练。
不仅要治疗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还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掌握肢体在进行正常运动时的感觉。
四、治疗方法、基本原理和技术(一)控制关键点关键点(Key point)是指人体的某些特定部位,这些部位对身体其它部位或肢体的肌张力具有重要影响。
治疗中治疗者通过在关键点上的手法操作来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和肌张力,引出或促进正常的肌张力、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
对关键点的控制是Bobath技术中手法操作的核心,常和反射性抑制综合应用。
人体关键点包括中部关键点如头部、躯干、胸骨中下段;近端关键点如上肢的肩峰,下肢的髂前上棘;远端关键点如上肢的拇指,下肢的拇指。
例如:治疗成人偏瘫时,通过控制胸骨的关键点,可以降低躯干肌肉的痉挛。
病人可取坐位或站立位。
治疗者面对病人或站在病人背后,一手放在胸骨中下段,一手放在背部相应水平。
操作时,让病人身体放松,放在胸骨上的手向后推,放在背部的手向前推,两手一推一松,病人相应地塌胸、挺胸,重复数次,即可降低肌张力。
对手部肌肉痉挛,可以通过控制拇指的关键点。
治疗者一手握住患手拇指,使其伸直,外展,一手握住其余四指,持续片刻。
(二)Bobath握手方式让患者双手掌心相对,十指交叉的握手。
患指在掌指关节处伸展,促进伸腕指。
患侧拇指在上,目的是防止臂旋前,使拇指有较大的外展。
(三)反射抑制模式(reflex inhibiting pattern RIP)1.基本方法,RIP是对抗原有的痉挛引起的异常姿势而进行的一种被动运动,例如,上肢因痉挛引起的内收、内旋、屈肘、前臂旋前、屈腕和指的姿势,RIP就是通过被动运动,使之变为外展、外旋、伸肘、前臂旋后、伸腕和指的姿势。
2.基本原理 RIP能抑制痉挛和异常姿势的原理在于下述三个方面。
(1)兴奋痉挛肌本身的Golgi腱器,对痉挛肌产生抑制性的影响:RIP时往往对痉挛的肌肉施加一种与它本来收缩方向相反的牵张力,如肱二头肌痉挛引起屈肘时,RIP却使之伸肘,结果肱二头肌在痉挛收缩的基础上又受到进一步的牵拉,致使其肌腱部的Golgi腱器兴奋,冲动经Ⅱb传入纤维传向脊髓前角α细胞,向痉挛肌发出抑制性冲动,使痉挛肌松弛。
(2)通过交互抑制:RIP帮助痉挛肌的对抗肌收缩,通过交互抑制,使痉挛肌松弛。
(3)通过痉挛让步于运动的原理:痉挛让步于运动的原理,已是一种公认的事实。
因痉挛往往使人处于一种静止状态。
而运动不仅是动态的,而且需要各种肌肉(包括痉挛肌的对抗)的协调运动、关节的屈伸、肢体的旋转等,在这些运动中,痉挛肌不断地受到对抗,因而受到了抑制。
3.常用的一些RIP:Bobath提出的RIP有多种,限一篇幅仅介绍几种常用的:(1)对抗上肢内收、内旋、屈肘、前臂旋前、屈腕和屈指的RIP:被动外展、外旋上肢、伸肘、使前臂旋后、伸腕和张开各手指。
(2)对抗下肢内收、内旋、伸膝、踝跖屈的RIP:伸髋、外展和外旋髋、屈膝、背屈踝。
(3)对抗全身性屈肌痉挛的RIP:让患者俯伏于一楔形垫上,胸比腹高,脊柱处于伸展状态,双上肢伸直,外展外旋,高举过头。
理疗师操纵其上肢或肩胛带,进一步伸展和放置躯干。
(4)对抗全身性伸股痉挛的RIP:一种方法是让患者采取坐位、膝屈向胸、双手环抱于胫前部、屈颈向膝,理疗师在侧方一手扶其背,一手扶其膝,使抱成一团的患者作前后的滚动。
另一法使患者仰卧在治疗垫上,理疗师在其足端两手分别持患者左右踝上方,前推双下肢使膝髋向其胸部屈曲,术者以胸部抵住患者双足,保持髋膝屈曲,膝向腹,胸接近位,术者腾出双手将患者后伸的手位向前屈。
(5)对抗躯干肌痉挛的RIP:让患者侧卧,理疗师一手扶患者肩后的上方,一手抵住患者髋前的上方,一手拉肩,一手推髋,使肩和髋和相反方向运动,躯干也随之旋转。
4.应用RIP时的注意事项(1)用力不能过度,要和患者的耐力相一致达到松弛痉挛即可。
(2)RIP不要同时在各处进行,也不应从痉挛最明显的部位开始。
(3)随着RIp 的应用,应使患者能自己学会克服其异常的姿势和痉挛。
(4)RIP不应是静止的,应在几个部位上轮流进行或插入其他促进技术。
(5)进行RIP时要注意充分运用头、肩胛、骨盆等关键点。
(四)促进技术1.基本内容:此处所述的促进,指对翻正反应、平衡反应和上肢伸展防护反应的促进,重点是对平衡反应的促进。
2.基本原理(1)中枢神经对一些反射和反应的控制是分层次的(参表3-2-12),从表可知:翻正、伸展防护和平衡反应均属于中脑、皮层控制、尤其是平衡和视翻正反应,基本上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这些在脑损伤后也和随意运动同时减弱或消失,但由于上述反应是在种族发生上长期形成的,在大脑皮层上的运动程序编码建立得比随意运动的较为牢固,因而有可能较易恢复,另一方面这些反应对坐、站、走基本运动功能是基本的和重要的,因此要先促进这些反应的出现,然后再将运动由反应性质向随意性质引导、逐步促进随意运动的恢复。
(2)已如前述,痉挛有让步于运动的倾向,上述反应是由多种运动组成,因此引出上述反应,有助于减轻痉挛。
3.促进的方法:(1)翻正反应的促进:调正反应属于静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