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理情绪与安全行车
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
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铁路行车安全一直是广大乘客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铁路运输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高铁的发展,铁路行车安全的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铁路行车安全不仅涉及到技术设备和管理的层面,还与人们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心理状态对于铁路行车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乘客的心理状态往往与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焦虑和恐惧是乘客在乘坐火车时最常见的心理状态。
焦虑和恐惧可能会导致注意力分散、反应迟缓等问题,从而增加事故的发生概率。
因此,乘客在乘坐火车时应尽量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焦虑和恐惧的情绪。
其次,乘客的心理状态还会对他们的安全意识产生影响。
一个警觉且有安全意识的乘客往往能更好地应对突发状况,并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
然而,没有安全意识的乘客可能会无视安全规定,甚至做出冒险的行为,增加事故的风险。
因此,铁路部门应注重对乘客进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确保他们能正确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再次,心理状态也与乘客的行为有关。
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可能会增加事故的发生概率。
例如,乘客在车内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会干扰列车员的工作,增加事故的风险。
另外,一些乘客可能会私自打开车门、跨越铁轨等危险行为也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铁路部门应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引导乘客养成良好的乘车习惯,促进文明乘车行为的形成。
最后,乘客之间互相的心理支持也对铁路行车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种团结、合作的氛围可以增强人们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
相反,如果乘客之间缺乏信任和配合,可能会导致推诿责任、恶意竞争等问题,增加事故的风险。
因此,铁路部门应加强对乘客之间合作的培养,提高他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协作能力。
综上所述,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密切相关。
乘客的心态、安全意识、行为以及乘客之间的互动都会影响铁路行车安全。
因此,铁路部门应注重对乘客的心理状态进行引导和教育,促进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安全意识。
浅谈驾驶员情绪因素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浅析驾驶员情绪因素对安全驾驶的影响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车辆的日益增多,交通的迅速发达,道路交通建设日新月异,这些变化无疑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一步的要求,新手司机的逐渐增多、视道路交通法规如空气的人大有存在、斗气车赌气车等等这些复杂情况考验着司机们技术和素质两方面能力。
但随之而来的道路交通多样化、复杂化等种种不确定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驾驶员的心理压力。
在行车过程中,某种突发的不确定因素也会对驾驶员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
接下来我将从疲劳驾驶、不良心态、侥幸心理以及应当如何应对这三种情况,将举例具体说明,揭示以上三点对我们行车安全的影响。
关键词:不良心态情绪因素安全驾驶目录内容摘要 (2)一、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惨案 (4)1 、产生疲劳驾驶的主要原因 (4)2 、通过真实案例分析疲劳驾驶的严重后果 (4)二、不良心态所引发的交通事故 (5)1 、不良心态的微作用 (5)2 、通过案例讲解开“斗气车”存在的危害 (5)三、存在侥幸心理或不遵守交通法规情况下出现的交通事故 (6)1 、侥幸心理的作怪 (6)2 、侥幸心理—酒后驾车的严重后果 (6)四、改善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对策 (7)1、必须具备良好的驾驶习惯 (7)2、驾驶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7)3、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7)4、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7)参考文献 (8)一、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惨案1.产生疲劳驾驶的主要原因有过长期驾驶经验的老司机应该有所体会,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
这也是许多老司机说的,驾驶不是一件简单的操作技能,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一方面要调集全身的神经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所以会在行驶中偶尔出现适度疲惫状态,心理素质也会因此发生相应变化;另一方面,周边急速变化的行车环境、道路、车辆以及行人等,也经常会给驾驶员造成紧张气氛。
驾驶员在这种时而紧张时而疲惫的心理状态下长时间或长距离行车,特别容易引起心理或生理机能的失调及全身机能下降等疲劳现象。
浅谈驾驶员心理变化与行车安全及疲劳驾驶的危害与防治
浅谈驾驶员心里变化与行车安全及疲劳驾驶的危害和预防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日趋多元化,大量汽车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汽车在给人们生活带来高效便捷舒适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苦恼,车祸事故的频繁发生,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幸福的最大障碍。
也许会有人说:“交通安全有什么,只要在过马路和骑车时注意车辆、行人和红绿灯不就行了吗?”这样的说法过于片面。
也许有人会说:“我也违反过交通规则,但没什么事啊!”那是侥幸心理,是在和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也许就是因为疏忽了某一个细微的缝隙,就会带来终生的遗憾。
我们常常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许多有关报道,正是因为忽视交通安全,才酿成了这一个个悲剧。
要从根本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就要严格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全面提升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尤为重要。
一、驾驶员疲劳驾驶的危害与防治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因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超速、超员、疲劳驾驶机动车导致的交通事故有1594起,造成685人死亡,分别占事故总起数、死亡人数的21.2%、33.9%。
交警部门提供的资料说,当前特大交通伤亡事故中,由于疲劳驾车造成的约占40%左右,对安全行车构成了严重威胁。
据研究,在行车初期驾驶员对复杂动作操作出现过失的概率为12%,随时间延长,过失也增加,8小时后行车操作过失比初期增加一倍以上。
疲劳驾驶不但会影响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判断和视觉,也会影响他的警觉性和对问题的处理能力,特别是由于疲劳而产生的三分之二秒左右的“微睡眠”期增多,是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诱因。
驾驶人疲劳时判断能力下降、反应迟钝和操作失误增加。
驾驶人处于轻微疲劳时,会出现换档不及时、不准确;驾驶人处于中度疲劳时,操作动作呆滞,有时甚至会忘记操作;驾驶人处于重度疲劳时,往往会下意识操作或出现短时间睡眠现象,严重时会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
驾驶人疲劳时,会出现视线模糊、腰酸背疼、动作呆板、手脚发胀或有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思考不周全、精神涣散、焦虑、急躁等现象。
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
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铁路行车是一种高度协作和技术密集型的系统操作,而人类的心理因素对于行车安全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心理对于铁路行车安全的影响,探讨如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提升铁路行车安全。
一、心理对于行车安全的影响1.压力与焦虑铁路行车工作压力大,复杂任务的处理需要高度的集中注意力,没有一个恰当的应对策略,可能会引起焦虑和情绪激动,这会大大影响铁路安全。
2.疲劳长时间的连续工作和误区夜间工作容易导致工作人员疲劳,而疲劳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3.自信心过度自信心过度是另一个容易导致事故的心理问题。
一些工作人员可能过于自信,而忽视了铁路行车安全的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
4.过分自我责备相反,有些工作人员则可能过分自我责备,并倾向于对自己的行为过于苛责,这会导致焦虑和自我怀疑,进一步增加了工作人员疲劳和心理压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广泛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果,一方面能提高工作人员身体和心理健康,防止疲劳情绪和焦虑发生,另一方面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强工作人员根据不同情景快速响应的能力。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高铁路行车安全意识、建立安全意识以及对个人行为及责任意识的理解,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责任感铁路行车工作人员在识别潜在危险、管理与强化执行最佳实践、响应紧急情况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只有让员工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以及工作的重要性,才能避免因工作不负责任而造成不良后果。
2.开展团队建设在团队建设过程中,铁路行车工作人员加强团队协作,对于避免由于人的错误导致的事故和故障,以及减少由于心理问题、误区或视野狭窄等诱发事件,都有着显著价值。
3.引导承认错误,必要急救处理在合理的心理辅导和教育下,员工能够更好地接受自己的错误,包括工作过失、疏忽等。
引导员工在遭受意外事件时正确处理,包括拨打急救电话等,也非常重要。
三、结语通过此篇文章的介绍,我们看到心理因素在铁路行车安全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并简要介绍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提升铁路行车安全的方法。
2024年不良心理状态是行车安全的大敌
2024年不良心理状态是行车安全的大敌导语: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工具的普及和交通问题的加剧,行车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心理状态作为一种内在的因素,对于行车安全的影响却常常被忽视。
尤其是在2024年,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大以及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不良心理状态对行车安全造成的威胁愈发凸显。
本文将从压力与焦虑、愤怒与冲动、疲劳与缺觉三个方面,对不良心理状态对行车安全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一、压力与焦虑在现代社会中,压力与焦虑已经成为人们普遍面临的问题。
无论是面对工作、家庭还是经济等多种压力源,这些因素都会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行车安全。
首先,压力与焦虑会降低人的注意力和专注力,使其分散注意力,增加行车事故的风险。
当人处于压力和焦虑下,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清晰等现象,导致对道路交通的关注度减少,错过重要的交通标志或交通信号灯等,从而产生危险行为。
其次,压力与焦虑还会导致人的情绪波动,影响决策能力。
在紧张情绪下,人们的行为常常冲动、鲁莽,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压力与焦虑还会引发身体疲劳,降低反应速度,使人的行车能力下降,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二、愤怒与冲动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因为交通堵塞、不文明驾驶等原因产生愤怒情绪。
然而,愤怒与冲动是不良心理状态对行车安全的另一大威胁。
首先,愤怒与冲动会导致人的血压升高,心率加速,影响人的身体状态,进而增加事故的发生率。
在愤怒情绪下,人们容易犯粗心大意的错误,比如超速、违法变道等,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其次,愤怒与冲动还会导致人的行为冲动,易冲动驾驶。
当人处于愤怒与冲动状态时,常常会采取激烈的驾驶行为,如急刹车、急变车道等,容易造成碰撞或翻车等严重事故。
此外,愤怒与冲动还会导致人的情绪不稳定,容易与其他驾驶者发生冲突,进一步加剧行车安全的威胁。
三、疲劳与缺觉在2024年这个高竞争、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下,许多人经常面临着疲劳与缺觉的问题。
驾驶员心理与行车安全
驾驶员心理与行车安全概述驾驶员的心理状态在行车安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驾驶员的注意力、反应时间和决策能力,从而对行车安全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驾驶员心理与行车安全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以提高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驾驶员心理状况对行车安全的影响1.注意力集中能力:驾驶者在驾车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来处理各种信息。
心理疲劳、精神压力等因素会降低驾驶者的注意力集中能力,从而增加事故的风险。
2.反应时间:心理状况不良的驾驶员反应时间较长,无法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反应,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3.决策能力:驾驶员在面临突发情况时需要迅速做出正确决策。
心理压力和焦虑状态可能导致驾驶员犹豫不决,无法做出最佳决策,从而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驾驶员心理调节方法为了提高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该学会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以下是一些行之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1. 正确的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驾驶员应该积极面对驾驶中的问题,不要过度焦虑和紧张。
•学会接受挑战:面对不同的驾驶情境,驾驶员应该积极应对,不要退缩或者逃避。
2. 健康的生活方式•充足的休息: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以提高驾驶员的精神状态和反应能力。
•均衡的饮食:驾驶员应该注意饮食的均衡,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以维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3. 有效的应对压力方法•深呼吸:当驾驶员感到压力和紧张时,可以暂停一下,深呼吸几次来放松身心。
•自我暗示和自我鼓励:驾驶员可以在心中暗示自己:“我能够应对任何突发情况”,从而增强信心,减轻压力。
4. 学会情绪管理•积极的情绪表达:驾驶员应该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将情绪转化为驾驶中的冲动行为。
•妥善处理冲突:遇到与其他驾驶员的冲突时,应保持冷静,遵守交通规则,以避免激化矛盾。
结论驾驶员心理对行车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正确的心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的应对压力方法以及良好的情绪管理,驾驶员可以提高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行车安全。
谈驾驶员心理变化与行车安全
谈驾驶员心理变化与行车安全随着交通工具的普及,驾驶员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作为驾车人员,他们必须面对不同的交通条件和道路环境,这些环境往往会对他们的心理、行为和技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驾驶员的心理变化与行车安全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驾驶员最常遇到的心理变化是焦虑和疲劳。
在驾驶前,很多驾驶员都会感到紧张和不安。
可能是由于驾驶经验不足,也可能是由于路况复杂或人流车流较多等原因。
这种心理变化导致驾驶员的注意力和反应速度下降,从而影响了驾驶安全。
同时,在长时间的驾驶过程中,驾驶员也会感到疲劳和困倦。
这种疲劳往往由于驾驶员长时间保持高度警惕和集中注意力而产生,从而影响了驾驶员的反应能力和判断力。
除了焦虑和疲劳,驾驶员还面临着其他的心理变化,如厌倦和冒险。
由于长时间的驾驶任务和枯燥的驾驶环境,驾驶员经常会出现厌倦情绪。
这种情绪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和反应速度变慢,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此外,对于一些喜欢驾驶刺激的驾驶员来说,他们往往会做出一些危险的驾驶行为,这种冒险精神也同样会影响到驾驶员的安全。
对于驾驶员的心理变化,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其行为和心态。
首先,驾驶员需要进行必要的训练,增加其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
其次,驾驶员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和紧张情绪。
这可以通过休息和锻炼等方式缓解。
同时,驾驶员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保证其安全和注意力的集中。
最后,养成规范和安全的驾驶行为习惯,遵守交通法规,尽可能避免冒险行为。
总之,驾驶员的心理变化与行车安全息息相关。
正确处理驾驶员的心理变化,以及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其行为和心态,是确保道路安全的关键。
只有在驾驶员具备充足的驾驶技能和健康的心态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保障行车安全,让交通运输更加安全高效。
情绪,精神压力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强烈的感情,心理压力对安全驾驶的影响1.强烈的感情高兴和骄傲的强烈的感情时,驾驶员容易分心,判断力差,或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开英雄车。
带有生气和仇恨的强烈的感情,驾驶员容易注意力分散,实际操作的能力和失误会增多,也许可以开一辆汽油车。
2.精神压力工作环境和生活方面的压力,在驾驶过程中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如下几方面a.在停车场找不到停车位b.在不利条件下长时间驾驶车辆c.交通高峰期,严重交通堵塞或走走停停三.交通冲突中的自我控制与礼让1.交通冲突的原因交通高峰期,严重交通堵塞或走走停停,工作环境和生活方面的压力,一些驾驶员为了节省时间在道路上插队加塞,在开车过程中你蹭一下,我别你一下,等等原因产生的方方面面的冲突,司机和行人之间有很多。
2.冲突中的自我控制和礼让面对各方面的交通冲突和咄咄逼人的驾驶行为,我们应该遵循驾驶安全的最高原则,保持豁达宽容的心态互相礼让不要针锋相对,或你侵犯我我不舒服的思想想法。
四.疲劳驾驶的危害与预防1.疲劳对安全驾驶的影响a.感觉功能减弱(听觉,视觉容易产生错觉)2.疲劳的生理和心理表现A.轻度疲劳经常打呵欠,眼皮沉重,换挡不及时,不准确B.中度疲劳眼睛疼,口干舌燥,走神,全身发热C严重疲劳眼睛模糊,短期意识模糊,头不由自主的心跳加快,视像出现重影,浑身发汗,出冷汗。
3.预防驾驶疲劳感觉困倦,深夜开车犯困,中枢神经受压制,产生困惑,腰酸背痛头晕目眩精神烦躁,感冒引起的四肢疲劳、不适和嗜睡。
五.注意力不集中对安全驾驶的影响1.精神非常紧张精神强烈的感情不稳定开车前要减小紧张的强烈的感情,不能使强烈的感情稳定时最好不要开车。
2.与合作伙伴的热情对话开车时不要和同志们说话,不要放松对道路交通情况的观察。
3.扬声器要影响调小,为了了解外部交通警报器和普通车辆喇叭的声音。
4.接电话驾驶过程中要严禁接打电话,如果您想在特殊情况下拨打电话,请将车停在安全区域接听并拨打电话。
5.车里有孩子在哭经过适当处理后,在继续行车。
浅谈汽车驾驶员心理现象与安全行车的关系
浅谈汽车驾驶员心理现象与安全行车的关系机动车驾驶员是道路交通人、车、路的三大要素之一。
在影响交通安全的诸多因素中,驾驶员是主要因素之一。
作为一个称职的汽车驾驶员,不但要熟练地掌握驾驶技能,具有汽车的正确使用能力;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身体、熟悉交通法规,才能保证人车安全。
1.驾驶员心理活动和个性心理与安全行车驾驶员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
驾驶员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对行车安全有重大影响。
每个驾驶员的心理活动,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是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包括:①认知过程:感性认知:如感觉、知觉、表现等。
理性认知:如记忆、思维、想象等。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不是孤立的心理过程、它是贯穿于人们认识过程中、并受情感和意志的影响。
②情感过程:如喜、怒、哀、乐、爱、憎、惊恐等。
③意志过程:如自觉性、果断、自制、毅力等。
个性特征包括: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
②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
驾驶员的个性心理与安全行车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位优秀的驾驶员必须具备适应驾驶的性格、气质、情感、以及复杂的注意力,敏捷的反应能力等,能在千变万化的行车和作业过程中持续的接受和分析周围的环境与机车、及农具的状态与信息,并做出合理的操纵动作的心里素质。
1.1认知过程驾驶员的认知过程包括驾驶员在认识驾驶汽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如驾车时看到道路上的情况,听到发动机的工作声音,接触到了操作机件,记住了操作要领,通过思考掌握了交通参与物的内在联系等,这些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现象就是驾驶员的认知过程。
驾驶员的感觉正确与否,将直觉影响判断是否准确和操作是否恰当。
因此,驾驶员的认知过程,对行车安全十分重要。
1.2驾驶员的情感与行车安全的关系驾驶员的情绪和情感对安全有很大的影响。
欢喜、愉快、满意度往往使驾驶员自觉地保持最佳的安全行车状态,思维灵活,工作认真,对驾驶中观察和判断有促进作用,动作敏捷性也得到提高,能准确、果断地处理情况,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遵守国家交通法规和道路交通秩序,安全礼让,处处把方便让给别人,努力掌握安全行车规律,达到安全行车。
浅谈驾驶员的心理因素与安全行车
二、 驾驶员 的意志与安全行车
意志是 自觉地确 定 目的, 由目的支配调节行动 , 从而实现这一 目的的 心理过程。 意志品质的主要表现有意志的 自觉性 、 果断性、 坚韧性、 自制性 。 行车中, 驾驶 员应 自觉遵章守法 , 明行车 , 文 自觉树立正确的“ 人生观 ”“ 、价 值观 ”确保行车安全 。 断性是指在危急情况下 , , 果 能明辨是非, 迅速而合理 地采取行动并实现所作决定的品质 。果断 的驾驶员 , 在危急情况下摆脱任 何杂念, 迅速作 出正确选择 , 时采取有效措施, 及 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坚韧 性是指行车中 , 驾驶员应 当长 期保持精力旺盛、 顽强克服各种 困难坚持到 底的品质。驾驶员在行车过程 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 困难 , 特别在长时间驾 驶、 疲劳状态下 , 遇到气候的变化、 复杂的路况, 交通繁忙时 , 必须保持精力 充沛, 服诸多困难, 克 确保行车安全 。驾驶员在意志行为过程中, 还必须善 于控制 自己的情 绪, 具有约束 自己言行 方面 的能力 , 在行车 中克服 自己的 不 良习性 , 不急不躁, 遇事冷静 , 保持 良好的心境 , 安全驾驶车辆。
总之, 性格 自制 力强 、 热爱本职工作、 做事认真 负责 、 安全意识高、 反应 敏捷, 这种性格 的驾驶员在行车中能全面观察 、 分析各种复杂路况, 交通信 息。而性格散漫、 马虎、 似是 而非、 没有责任心的人 , 在行车 中就 会粗心大 意, 反应不及 时、 处理不准确, 易发生交通事故。 四、 驾驶员的注意与安全行车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 向和集 中, 而其它对象不予考虑 的 倾 向。 驾驶员在行车 中应注意各种交通情况 , 这对安全行车 是十分必要的。 注意应有 合理的分配注意 的能力 , 以便同时接受几个信息 , 同时完成 几个动作 。行驶中, 驾驶 员分配在各种情 况、 各个 目标的注 意量是不 同的 , 它 受外 部的环境 需要和 内部的动机所 影响, 通常情况下 , 驾驶员分配 的注 意量取决于道路环境, 必须注意与道路有关的因素, 比如行车 中, 注意交通 信号 、 交通标志 、 交通标 线以及道路上 的机动 车动态 、 非机动车动态、 行人 的动态等 , 不必注意 与交通无关的因素, 比如 引人注 目的建筑物或景观 。 驾驶员反应 的快慢 , 注意力极其重要 。 注意力不集 中, 将直接影响行车 安全, 当遇紧急情况 , 就显得措手不及 , 不知所然 。冒险蛮干 , 措施不力, 对
铁路行车安全与心理因素
试论铁路行车安全与心理因素一、铁路安全行车概述铁路运输是现代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在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速度快、费用低、运输量大、运输距离长等都是铁路运输的主要特点。
而关于安全问题,一直是铁路行车的重中之重。
铁路行车属于高危行业,越是高危行业,安全系数越高,只是说高危行业不能出现事故状况,一旦出现,那就是高危!犹记得,铁路这两年从航空业引进了“风险管理”这一管理思想体系。
这一体系,让铁路行业各找各的风险源,然后控制风险的发生。
乍一看,这是绝对的安全保障啊,但是细一看,这只是再次强调了标准化作业以及非正常情况行车处理!自然,这样就降低了安全风险管理的实际成效了!其实,安全风险管理应该包含两个层面的:一是行为方面,一是心理方面。
多少管理者只是关注了行为而忽略了心理方面呢?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均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然而,由于受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影响,人的行为状态和技能的发挥会有较大的起伏,仅靠严格的作业过程管理、严格的干部绩效考核、严格的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即便所有人员均达到培训要求,也不能有效解决行车安全问题,事故和严重违章违纪案件的当事人并不是不知道严格的规章制度,铁路人身伤亡的受害者也不是不知道人身安全的规定,可见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铁路日常管理中很重要但往往被忽视的问题——铁路行车安全心理。
二、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心理因素分析1.铁路改革对心理的影响随着运输的管理体制、组织方式、利益格局等的变化,铁路也在进行体制改革,这也给人们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由于合并站段、人员流动的原因,一部分职工将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而另一些职工却不能理解这是新设备新技术更新和信息化社会的大势所趋,心态极不平衡。
总体来看,大部分职工对铁路改革的期望值很高但却缺乏信心、有危机感、心理压力重。
对于那些家中负担繁重、家人身体状况不好的职工来讲,这是沉重的打击,甚至会产生过激、抵触、报复、紧张、烦躁、消沉等不良心理。
驾驶员心理与行车安全
驾驶员心理与行车安全引言驾驶员心理状况对行车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
驾驶员心理健康与行车安全密切相关,因为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导致分散注意力、高度紧张或冲动驾驶等不安全行为。
本文将探讨驾驶员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并提供一些改善驾驶员心理状况的建议。
驾驶员心理状况与行车安全1. 分散注意力驾驶员注意力的分散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分散注意力可能是由驾驶员心理上的压力、精神紧张或不良情绪状态引起的。
例如,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接到紧急电话、收到令人沮丧的消息或处于焦虑状态。
这些心理因素会使驾驶员分散注意力,影响其对道路环境的观察和反应能力,从而增加事故的风险。
2. 高度紧张紧张是另一个常见的驾驶员心理状态,通常由交通拥堵、不熟悉的路况或紧急情况引起。
高度紧张会导致驾驶员反应不灵敏、决策迟缓,甚至可能导致关键时刻的失误。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驾驶员的行车安全至关重要。
3. 冲动驾驶驾驶员的心理状态还可能导致冲动驾驶行为。
例如,驾驶员在愤怒、不满或焦虑的情绪下驾驶,无视交通规则、超速行驶、变道频繁等。
冲动驾驶不仅危及驾驶员自身的安全,也会给其他道路使用者带来潜在的危险。
改善驾驶员心理状况的建议1. 健康生活方式驾驶员可以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改善心理状况。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缓解压力、提高心理健康。
此外,避免或限制饮酒和吸烟等不良习惯,也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 自我管理技巧驾驶员可以学习自我管理技巧,以应对潜在的心理压力。
这包括深呼吸、放松冥想和积极思考等方法,以帮助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此外,学会放松肌肉、减轻身体紧张感也对改善驾驶员心理状况有帮助。
3. 避免干扰驾驶过程中尽量避免干扰,特别是来自手机、音乐、聊天等干扰因素。
将手机设置为静音或关闭,并使用车载蓝牙设备来接听电话,以减少分散注意力的风险。
此外,在行车前安排好行程和路线,提前了解道路状况,可以减少驾驶中的焦虑和紧张。
驾驶员管理论文驾驶员行车中常见不良心理的现与应对
驾驶员管理论文驾驶员行车中常见不良心理的现与应对驾驶员管理论文:驾驶员行车中常见不良心理的现象与应对概述: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的心理状态对驾驶行为和安全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驾驶员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良心理现象,如焦虑、冲动、疲劳等,这可能对其驾车技能和决策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本篇论文将探讨驾驶员行车中常见的不良心理现象,并提出应对策略,以促进安全驾驶和交通事故的预防。
1. 压力和焦虑现象:驾驶员常常面临路况复杂、时间紧迫等压力,这可能导致他们感到焦虑。
焦虑会引发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增加事故风险。
应对策略:- 学会应对压力,如学习放松技巧、通过音乐等方式缓解焦虑。
- 提前规划行程,合理安排时间,减少时间紧迫感。
- 运用正向思维,保持积极心态,相信自己的驾驶能力。
2. 冲动和愤怒现象:在道路上遇到不文明驾驶、交通拥堵等状况时,驾驶员可能产生冲动和愤怒情绪。
这种情绪容易导致冲突和激烈的驾驶行为,从而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应对策略:- 保持冷静,尽量避免与其他驾驶员发生口角或冲突。
- 学会释放情绪,如通过呼吸深吸、放松肌肉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
- 培养宽容和包容的心态,尽量忍让他人的错误行为,并保持礼貌。
3. 疲劳和困倦现象:长时间连续驾驶、睡眠不足等均可能导致驾驶员出现疲劳和困倦,这对驾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应对策略:- 做好充分的休息,确保每天获得足够的睡眠时间。
- 长时间驾驶时,应适时停车休息,伸展身体,活动筋骨。
- 避免饱腹或过度饥饿的状态下驾车,保持饮食平衡。
4. 自信和沾沾自喜现象:有些驾驶员在驾驶技能较为熟练或道路熟悉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自负和沾沾自喜的情绪。
这种心理状态可能导致他们轻视安全意识,对安全规则放松警惕。
应对策略:- 持续学习和提升驾驶技能,保持谦逊态度。
- 建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尊重交通规则,不骄傲自满。
- 参加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了解最新的交通法规和安全要求。
汽车驾驶情绪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性分析
汽车驾驶情绪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性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工具。
而汽车驾驶行为受到驾驶者的情绪状态的影响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情绪与驾驶行为的关系展开讨论,分析汽车驾驶情绪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性。
我们需要了解情绪在驾驶行为中的具体作用。
情绪是个体对特定对象或事件所产生的心理体验,它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情感、情绪倾向等多个方面。
在驾驶过程中,司机的情绪状态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交通拥堵、驾驶技术状况、车辆状况、天气状况等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引发驾驶者的情绪波动。
研究发现,驾驶者的情绪状态对驾驶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积极的情绪有利于提高驾驶者的注意力和反应速度。
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感知能力,使驾驶者更加警觉和专注于道路状况,因此有利于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而且,积极的情绪还可以提高驾驶者的行为效率,使其更加冷静和稳健地应对各种交通状况。
一项研究表明,积极情绪的驾驶者更容易保持车距、遵守交通规则,更加愿意礼让他人,总体上能够形成安全文明的良好驾驶行为。
消极的情绪可能会对驾驶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消极的情绪如愤怒、焦虑、沮丧等可能会降低驾驶者的警觉性,使其对道路状况的感知变得迟钝,缺乏对行车安全的重视。
而且,消极情绪也会加剧驾驶者的冲动行为,使其更容易产生交通违法行为,如超速、闯红灯等,从而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消极情绪还可能会影响到驾驶者的判断和决策能力,使其在面对紧急情况时难以做出正确的反应,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汽车驾驶情绪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在实际驾驶过程中,驾驶者应该尽量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在行车中受到精神上的干扰。
一方面,驾驶者可以通过音乐、轻松的对话等方式来调节情绪,使自己保持愉悦的心态。
驾驶者也可以通过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减少心理压力,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心理和生理因素分析
参考内容
引言
行车安全是道路交通领域永恒的话题。在影响行车安全的众多因素中,驾驶 员的心理生理反应特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驾驶员心理生 理反应特性的内涵,包括其与行车安全的关系及实际应用。
研究背景
驾驶员心理生理反应特性是指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和生理现象, 如警觉性、注意力分配、情绪反应等。这些特性与行车安全密切相关。近年来,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驾驶员心理生理反应特性的研究已经成为道路交 通领域的重要课题。
在车辆性能方面,驾驶员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车辆,确保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 态。此外,驾驶员还应了解道路环境状况,在遇到恶劣天气或复杂道路条件时, 采取相应的驾驶策略和措施,保障行车安全。
总之,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心理和生理因素是相互关联的,驾驶员应注重 自身和车辆的安全性能,提高自身的驾驶技能和判断力,以保障行车安全。
2、车辆性能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车辆性能对行车安全至关重要。车辆的制动性能、转向性能、灯光性能等都 会影响驾驶员的驾驶安全。此外,车辆的维护状况和车龄也会对其性能和安全性 产生影响。
3、道路环境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道路环境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恶劣的天气、能见度差的情况下,驾 驶员的视线和判断会受到干扰,从而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此外,道路的坡度、 弯度、车道宽度、交通流量等也会影响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心理生理反应特性
1、警觉性
Hale Waihona Puke 驾驶员的警觉性是指其在行车过程中对道路交通状况的敏感程度。驾驶员的 警觉性对行车安全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驾驶员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并采取相 应的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2、注意力分配
驾驶员的注意力分配是指其在行车过程中对不同方向、不同车流和不同道路 状况的程度。合理的注意力分配可以提高驾驶员对道路交通状况的掌握程度,从 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论心理情绪与安全行车
论心理情绪与安全驾驶自汽车发明以来, 全世界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已逾3千万人, 比同期战争死亡人数还多。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非自然死亡的1/4左右, 已成为世界最大公害, 交通事故给社会、家庭带来的危害是巨大和长远的。
从七十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道路交通事故呈逐渐下降趋势,仍处于较低水平以下,其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仅占全球总数的1/4,车辆数却占全世界的2/3左右。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汽车的拥有量也越来越多。
截至2007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59777589辆。
其中,汽车56967765辆,摩托车87096613辆,挂车869124辆。
全国机动车驾驶人员163887372人,其中汽车驾驶人员107087137人。
2007~2008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92413起,造成155133人死亡、685361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2.1亿元。
近两年,我国每0.56分钟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每6.7分钟有一人死于车祸;每46秒钟有一人在车祸中伤残。
车祸已成为最大的社会公害,成为公路杀手。
它每年使几十万人丧失了父母和孩子,给数百万个家庭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痛。
这样的伤痛如果落在我们头上,相信也是难以承受的。
为此,尽量减少和避免交通事故,使人们的出行更加安全,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和愿望。
要减少和避免交通事故,首先要弄清事故发生的原因。
据分析,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具有以下特点:(1)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道路交通事故数量、死亡人数、一万起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并仍以较高速率持续增长着;(2)机动车事故,即驾驶员事故,是主要因素,约占2/3;(3)事故的主要原因:超速( 占17.48%);(4)虽然洒水后驾驶比例较低 (3.28% ),但后果极其严重;(5)摩托车驾驶员占死亡人数14%(全国约有5000万辆摩托车);(6)行人是交通事故的最大受害者,占26.5%;(7)造成事故的年轻人占死亡人数的比例75.8%。
驾驶员心理与行车安全培训
驾驶员心理与行车安全培训
首先,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至关重要。
驾驶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压力和应激,需要驾驶员具备稳定的心态和良好的应变能力。
因此,在驾驶员培训中需要注重对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他们的自控能力、心理素质和情绪管理能力,使其在面对各种驾驶环境和情况时能够冷静应对,提高行车安全保障。
其次,驾驶员的行车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也是至关重要的。
驾驶员需要深刻理解交通法规和道路安全知识,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做到与人为善、与车为友,文明驾驶,杜绝危险行为。
同时,驾驶员还需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理能力,及时、准确地做出反应,有效地应对紧急情况。
要提高驾驶员的行车安全意识和技能,需要采取多种培训措施。
可以通过模拟驾驶、现场模拟、驾驶员交流等方式,让驾驶员身临其境地感受各种驾驶场景,增强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安全意识。
同时,还可以组织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安全教育培训等活动,加强对驾驶员的交通安全知识普及和教育。
综上所述,驾驶员心理与行车安全培训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环节。
只有加强对驾驶员心理素质和行车安全意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和安全意识,才能更有效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很高兴您对这个话题感兴趣。
但是在这个平台上,我最多可以写800个字。
如果您需要更多的内容,我建议您分批次进行提问。
有什么我可以帮到您的?。
心理情绪与安全驾驶
心理情绪与安全驾驶目前,交通安全管理已成为各级安全管理的重点。
近年来,小汽车不断进入家庭,单位公务用车也逐年增多,且车辆档次越来越高,一旦发生事故,动辄就损失上万元之多。
日常生活中交通安全尤其因违章驾车发生事故的居多,要想控制交通事故发生,各级就必须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把握驾驶员素质关。
因为稳定的心理素质是机动车驾驶员实现车辆安全行驶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他每时每刻都会影响机动车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尤其是单位车辆管理干部应对本单位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变化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分析,掌握每位机动车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变化,有利于车辆调度,减少因驾驶员心理变化引起的交通事故。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有情绪、注意和意志三项心理特征是最常见的,它直接影响着机动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所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一、驾驶情绪影响交通事故心理专家们认为,人的心理因素对交通事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情绪上。
激动的情绪,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不利于驾车安全。
因此,无论是哪种个性特征的人,都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重点要做到稳定情绪。
在心情激动的时候不宜驾车,或者迟后再驾车。
越是容易情绪化的人,越应注意驾车时的心理平衡。
心理学将人的特质分为包括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行等等16种,称为16维度,16维度中对驾驶员情绪的影响比较大的几个方面有: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敢为性、幻想性、独立性和紧张性。
乐群性是指人们与他人结伴的愿望程度。
乐群性越低的人,社会适应性也就越差,可能会带有一些反社会人格和攻击性人格,这种人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稳定性则决定了人情绪波动情况,稳定性高的人比较中规中矩,情绪起伏小,开车时的安全系数也相对高。
恃强性代表了一个人的好胜心理,通常开车时喜欢超车的人恃强性比较强。
敢为性顾名思义,表现人做事的勇敢度,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一个人是否冲动和富有攻击性。
以上这些属性上表现较差的人,可能会在驾车时做出攻击性驾驶的行为。
攻击性驾驶行为是由开车时的急躁、烦恼,或带有愤怒的情绪引起的。
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
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铁路作为交通运输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方便性不可忽视。
然而,在铁路行车过程中,安全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铁路行车安全不仅需要科学的技术手段,还需要通过研究乘客的心理状况,更好地保障行车的安全。
本文将探讨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首先,我们来看看乘客心理对铁路行车安全的影响。
乘客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在火车上的行为。
如果乘客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他们可能会表现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比如随意闯入禁区、满车奔窗、乘客过多等,这些行为都有可能导致行车事故的发生。
因此,了解乘客的心理特点,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对铁路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乘客的心理压力对铁路行车安全的影响。
乘客在乘坐火车时,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心理压力,比如时间紧迫、乘客过多、急需解决问题等。
这种心理压力会导致乘客情绪不稳定,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
例如,当火车出现延误或停运时,一些乘客可能会表现出不耐烦、冲动甚至愤怒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有可能对行车安全带来潜在威胁。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乘客的心理压力,并通过提供适当的服务和环境,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以保障铁路行车的安全。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乘客的心理饱和度对铁路行车安全的影响。
随着铁路的不断发展,乘客乘坐火车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他们对铁路行车的感知力逐渐麻痹。
这种麻痹状态会导致乘客对行车安全的忽视,从而产生一些非理性行为。
举个例子,一些乘客可能会在接近铁路道口时不顾信号灯的指示而冒险穿过铁路,这种行为可能会引发交通事故。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乘客的心理饱和度,使他们在乘坐火车时保持警觉。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以提升铁路行车安全:1.加强乘客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乘客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视程度。
可以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向乘客普及行车安全知识,并呼吁大家保持理智、冷静的心态,尊重铁路交通规则和安全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SM-ZD-13138 论心理情绪与安全行车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论心理情绪与安全行车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自汽车发明以来, 全世界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已逾3千万人, 比同期战争死亡人数还多。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非自然死亡的1/4左右, 已成为世界最大公害, 交通事故给社会、家庭带来的危害是巨大和长远的。
从七十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道路交通事故就处于逐渐下降趋势并保持在较低的水准线下,其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仅占全球总数的1/4,车辆数却占全世界的2/3左右。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汽车的拥有量也越来越多。
截至20xx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59777589辆。
其中,汽车56967765辆,摩托车87096613辆,挂车869124辆。
全国机动车驾驶人员163887372人,其中汽车驾驶人员107087137人。
2007~20xx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92413起,造成155133人死亡、685361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2.1亿元。
近两年,我国每0.56分钟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每6.7分钟有一人死于车祸;每46秒钟有一人在车祸中伤残。
车祸已成为最大的社会公害,成为公路杀手。
它每年使几十万人丧失了父母和孩子,给数百万个家庭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痛。
这样的伤痛如果落在我们头上,相信也是难以承受的。
为此,尽量减少和避免交通事故,使人们的出行更加安全,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和愿望。
要减少和避免交通事故,首先要弄清事故发生的原因。
据分析,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道路交通事故数量、死亡人数、万车事故死亡率等都高居世界榜首,并仍以较高速率持续增长着;(2)机动车肇事即驾驶员肇事是主要因素,约占2/3;(3)最主要事故原因:超速( 占17.48%);(4)洒后驾车比例虽较低(3.28% ),但后果极其严重;(5)摩托车驾驶员占死亡人数14%(全国约拥有五千万辆摩托车);(6)行人是最大交通事故受害群体,占26.5%;(7)青年人肇事占死亡人数75.8%。
自身死亡占52% ,伤者占2/3强;(8)约2/3交通死亡事故发生在人车混行路段;(9)肇事危险度之比:非司机:非职业司机:职业司机=2.5:1.5:1;(10)驾龄越短,开车越危险;(11)驾车时打手机导致的事故比例逐年上升;为此,分析汽车驾驶员发生事故的原因,从中找出解决的办法,又成为抑制交通事故的重要手段。
在影响驾驶员安全行车的诸多因素中,心理情绪是个很重要的因素(由于驾驶员的心理问题酿成的交通事故比率高达80%),它与安全行车关系极大。
因为,驾驶员具有健康、稳定的心理情绪,就能在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作出正确的反映和措施,避免许多事故的发生。
既然驾驶员的心理情绪对安全行车这么重要,本文参考了有关书籍,结合自己多年的行车经验,谈几点看法。
1 心理情绪及其表现形式所谓驾驶员的心理情绪,就是指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对安全行车思想的认识和驾驶作风的表现,以及为此应有的心理素质。
经验表明,一个心理素质好,情绪稳定的汽车驾驶员,社会责任感强,反映灵敏正确,动作干脆利落,在同等条件下事故率和损失的程度肯定比相反者低。
所以,只有当绝大多数的驾驶员都成为一个心理素质坚强,情绪稳定的人,才能将汽车事故率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下面,列举一些心理情绪与安全行车有冲突的现象,剖析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达到安全行车的目的。
1.1 麻痹大意麻痹大意是造成车辆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很多驾驶员因思想麻痹,一时疏忽而遗恨终生。
主要表现为:对必要的安全教育、行车规定、车辆检修等视为老生常谈,产生习以为常之感。
将行车安全规则抛于脑后,他人的事故教训不能吸收,自以为技术高超,不会发生事故,导致麻痹心理产生,安全意识薄弱,行车警惕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遇事马虎了事,不遵章驾驶,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麻痹思想一般在以下场合和时机中易产生:(1)道路宽阔,视线良好或夜间行车,车稀人少;(2)长途行车将近结束时;(3)由复杂道路进入平坦路面时;(4)车况良好,操作得心应手时。
1.2 骄傲自满骄傲自满是安全行车的大敌。
驾驶员一旦产生骄傲自满情绪,便会忘乎所以,过高地估计自己,因而不能正确认识和判断客观事物,目无各种规章制度,做出一些越轨的驾驶动作和行为,导致事故的发生。
驾驶员产生骄傲自满时机及表现通常有以下几种:(1)驾驶车辆一直比较安全顺利,便感到自己技术高明,头脑聪明,产生盲目乐观心理,忽视了认真谨慎驾驶车辆的问题;(2)所驾车上有老乡、同学、年轻异性,想露一手给他们看看,以博得赞扬和夸奖;(3)虚荣心强,喜欢表现自己,特别在一些危险情况复杂的路段常常冒险,高速通过。
1.3 斗殴睹气驾驶员在行车中,碰到不顺心或违背自己意愿的事而生气斗殴,把车辆当成发泄自己怨气,向对方施行报复的工具,是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原因之一。
驾驶员在以下场合和时机,易产生斗殴睹气的现象:(1)会车时,对方没有让出中心线,或者夜间对方没有按规定使用灯光,影响到自己行驶路线和视线时,易产生恼火埋怨情绪,与对方对着干,互不相让;(2)超车时,对方减速不让路或让路不减速,跟随时间长了,易产生报复心理;(3)遇有行车时间紧迫,行人、自行车让路不及时,妨碍已方行车,易产生急躁情绪;(4)受到领导批评或出车任务苦累,条件差时,自己不愿去而勉强去时。
1.4 高兴与诅丧驾驶员情绪过于高兴或诅丧都会严重影响安全操作,当人高兴时。
中枢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表现是轻率好动,忘乎所以,驾驶动作和判断就不准确,当人诅丧时,中枢神经处于压抑状态,驾驶动作呆板,反映迟钝,对危险情况就会置若罔闻,眼睁睁看着事故发生而无动作。
驾驶员在以下场合和时机易产生高兴和诅丧的情绪。
(1)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或批评时;(2)初恋和失恋者;(3)服用了兴奋型药物或食品和抑制型药物或食品时;(4)行车中一路顺风或一路故障时;(5)家中有喜事或难事时;(6)违反交通规则或发生事故受交警处理,或被没收驾驶执照时;(7)人的生理周期发生变化时。
1.5 紧张与恐惧驾驶员情绪过于紧张与恐惧会导致感觉混乱,运动失调,操作失误,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遇有以下场合容易产生紧张与恐惧的情绪。
(1)车况路况不熟悉,特别是新驾驶员要走的是险路、山路,事故多发路段时,心里不踏实;(2)驾驶员在路上看到惨不忍睹的交通事故场面时;(3)有关人员过分地强调安全行车,抓安全教育的形式与程度超越了驾驶员的接受能力时。
1.6 急躁、消极、逆反的心理情绪这几种情绪都对安全行车购成了极大的威胁。
有个例子,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江山市粮食车队的一辆大货车,由一位姓柴的驾驶员驾驶,在江山市平岗山路段行驶时,与江山电工器材厂的大客车交会,由于路面较窄,客车从安全角度出发,未让出中心线,致使大货车交会后、右前轮陷在路边,货车驾驶员顿时气极,将车掉头后直追大客车,在超越客车后向右打方向,将客车挤翻在十多米深的田里,造成客车人员伤亡多人的特大事故,该货车驾驶员最后被判刑,由类似的情绪引发的事故是很多的。
2 心理情绪产生原因是什么原因使部分驾驶员具有以上这些妨碍安全行车的心理情绪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1)要从世界观上找原因。
一些驾驶员整天想的是如何多赚钱。
对驾驶工作与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责任心不强,脑子里没有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不知道遵守交通安全法规的重要性;(2)一些驾驶员受性格的影响,加之人生阅历浅,遇事性急,容易上火上气,或者虚荣心强,好出风头,或者性格内向,精神压抑;(3)一些新驾驶员平时不注意学习,包括学习汽车的保养知识和老驾驶员的驾驶技术、行车经验使得车辆技术状况差,驾驶技术不熟练,遇有紧急情况时手忙脚乱,不知所措造成紧张恐慌的心理;(4)缺乏职业道德,缺乏自我剖析的能力,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把握自己。
3 驾驶员的心理情绪对行车安全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驾驶员的情绪、注意和意志三项心理特征是最常见的,它直接影响着机动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所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3.1 根据情绪的表现,掌握驾驶员的心理特征机动车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都会对自己周围的环境表现出自己的心态。
在驾驶车辆行驶过程中,当驾驶员心情愉快、满意时能感到心情舒畅、心理舒适,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常常表现出感受力强,勤于观察,反应迅速,判断准确,动作敏捷有利于车辆行驶安全。
反之,要产生忧愁、恐惧、苦恼等情绪波动时,则感受力下降、精力分散、反应迟钝,易判断失误等不良行为。
3.1.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乐观主义的精神和勇敢顽强的意志。
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会忍让和克制,把安全行车放在第一位,为了他人、家人和自己,对待他人礼貌、谦让、关心交通“弱者”。
3.1.2 保持愉快的心境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如果路上车辆太多,需要不断地停车、减速和等候的话,会使人血压升高、心情烦躁,如果长期承受这种压力,不但会影响自己的脾气性格,还会出现精神紧张、肌肉疼痛、忍耐力减弱等症状,容易发生车祸。
可见,心情的好坏与驾驶员的意识及驾驶活动产生具有很大的影响。
3.1.3 心理情绪要稳定当人在承受某种心理负担情况下,有情绪逐渐增强的紧张表现反应。
如在驾驶过程中出现这种心理反应,则往往会对其他过往车辆、行人的行动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预估和判断,容易误解对方或做出对对方不满的表现,他所做出的动作是常人不敢想像的行为,往往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3.1.4 良好的心理应急状态驾驶员在驾驶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没有良好的心理应急状态难以在意外情况下瞬间做出避让动作或做出正确反应。
3.2 掌握注意的规律,增强驾驶员的心理准备在驾驶员从事驾驶活动时,注意力占特殊地位。
当缺乏集中于注意客体的车辆、行人、道路线型、视距及交通标志所引起的情绪、兴趣之间的关系,会导致感知迟缓、判断错误甚至出现危险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