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超高层建筑更抗震!万科带你到日本去看看装配式建筑工程!
装配式建筑案例分享
结构装配: 现浇连接段+水平现浇带/圈梁:将 预制墙板与现浇剪力墙连接为整体 水平现浇带/圈梁:将剪力墙与楼 屋盖连接为整体 钢筋套筒连接:使竖向钢筋连续 钢筋搭接连接:使水平钢筋连续 钢板连接:预制墙板实现抗剪连接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关键技术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关键技术
防水构造: ①结构防水 ②构造防水 ③材料防水
宇辉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间接搭接连接)
黑龙江宇辉集团开发的“保利花园”应用了 预制墙体、预制阳台、预制楼梯、预制叠合 板等建筑部件;
长沙远大住工现浇结构外挂板体系
远大住工在整体厨卫、成套门窗等技术方面实
现了标准化设计、并建设了以预制混凝土外墙
板为主的工业化生产、配套化供应的建造体系
南京大地集团装配式框架外挂板体系
新加坡 预制剪力墙+灌浆套筒
日本 预制框架+灌浆套筒
美国钢+PC挂板组合结构,
香港
装配式框架+预应力双T板车 库体系;各种工业化小住宅
PC外墙挂板+标准化定型化
芬兰全预制 装配板式+弱连接
美 国
装 配 式 建 筑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BEIJI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9 of 9
美国洛杉矶某装配式住宅:
框架结构,细柱厚板,外墙为预制墙板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BEIJI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10 of 10
美国某装配式住宅:
板式结构建造过程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BEIJI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国内外10个国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10个国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国内外共10个国家: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丹麦、瑞典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
美国美国装配式住宅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
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一直沿用至今。
除注重质量,现在的装配式住宅更加注重美观、舒适性及个性化。
据美国工业化住宅协会统计,2001年,美国的装配式住宅已经达到了1000万套,占美国住宅总量的7%。
在美国、加拿大,大城市住宅的结构类型以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为主,在小城镇多以轻钢结构、木结构住宅体系为主。
美国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100%。
用户可通过产品目录,买到所需的产品。
这些构件结构性能好,有很大通用性,也易于机械化生产。
钢-木结构别墅,钢结构公寓。
建材产品和部品部件种类齐全。
构件通用化水平高、商品化供应。
BL质量认证制度。
部品部件品质保证年限。
英国英国政府积极引导装配式建筑发展。
明确提出英国建筑生产领域需要通过新产品开发、集约化组织、工业化生产以实现“成本降低10%,时间缩短10%,缺陷率降低20%,事故发生率降低20%,劳动生产率提高10%,最终实现产值利润率提高10%”的具体目标。
同时,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措施,大力推行绿色节能建筑,以对建筑品质、性能的严格要求促进行业向新型建造模式转变。
英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要政府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等紧密合作,完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促进装配式建筑项目实践。
可根据装配式建筑行业的专业技能要求,建立专业水平和技能的认定体系,推进全产业链人才队伍的形成。
除了关注开发、设计、生产与施工外,还应注重扶持材料供应和物流等全产业链的发展。
钢结构建筑、模块化建筑,新建占比70%以上。
设计、制作到供应的成套技术及有效的供应链管理。
英钢联起到关键作用。
德国德国的装配式住宅主要采取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构件装配式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较好。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际经验与借鉴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不断增长,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且具有潜力的解决方案逐渐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借鉴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际经验,本文将介绍一些国外在这个领域的成功案例,并探讨其可应用性,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一、国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典型案例1. 日本的“现代住宅”日本是世界上最为先进和成熟的装配式建筑市场之一。
他们通过广泛应用模块化构件和工厂化生产方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大量房屋建设。
该技术既提高了施工速度,也保证了质量稳定。
同时,由于采用预制构件,减少了很多室内主体钢筋混凝土梁柱和墙面等基础设施工程,使得整个项目更加灵活、绿色。
2. 美国的“宿舍楼”美国在高校宿舍楼建设方面大胆尝试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他们使用模块化构件,通过生产线方式进行预制,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完成了大量学生宿舍楼的建设。
这种方式不仅改变了传统建筑施工方式,也提高了效率和质量。
此外,在随后的运营过程中,由于构件标准化,维修和更新也更加便捷。
二、借鉴国际经验的思考1. 适应中国具体情况国外的装配式建筑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是我们也需要考虑到中国独特的基本国情。
中国人口众多且多样化,因此需求也各异。
在引进国外经验时,我们需要将之与本土实际相结合,并以适合自身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为前提。
2. 推动产业升级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我们还应该重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相关产业的发展。
通过对生产设备、材料供应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投资和激励,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升级。
这将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提供新的增长点和就业机会。
3. 加强标准制定和监管在引进国外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时,我们需要从整体上对行业进行规范和监管。
加强标准制定,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并加强监督执法力度,以确保该技术在中国得到正确应用。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并维护消费者权益。
三、适用中国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发展路径1. 提高政府支持力度政府在推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国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国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于建筑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造方式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具有快速、高效、开放灵活等优点,已经在世界各地的国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案例一:日本东京奥运会主体育场作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日本采用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来加快项目进度并提高质量。
首先,设计团队使用BIM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数字化设计和模拟分析,在模拟过程中充分考虑结构强度和阻尼,并确保满足所有安全标准。
然后,他们将多个组件进行预制和精确加工,以便现场安装时能够无缝衔接。
最终,在短短几个月内完成了整个主体育场的搭建。
二、案例二:美国纽约帝国大厦重建项目纽约帝国大厦的重建项目采用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以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恢复这一地标性建筑。
在这个项目中,预制混凝土板和钢框架被设计成标准化的组件,并在现场进行优化的组装。
该技术不仅使得施工速度得以提高,而且还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三、案例三:新加坡河南岸住宅开发项目新加坡河南岸住宅开发项目使用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来解决城市空间有限和人口增长导致的住房短缺问题。
在这一项目中,整栋楼房通过模块化的方式进行建造,各个功能区域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与传统施工相比,在质量和效率方面都有显著提升。
四、案例四:英国伦敦奥运会主体育馆英国伦敦奥运会主体育馆是一个具有创新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特点的代表性建筑。
为了加快建设进度,并确保安全可靠,工程团队采用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他们使用了大量的预制混凝土和钢结构,通过组装来实现快速建设。
此外,奥运会后,主体育馆还被拆解并进行再利用,充分发挥了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性优势。
五、案例五:中国上海迪士尼乐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迪士尼乐园之一,中国上海迪士尼乐园在建设过程中充分采用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由于项目规模庞大,并在短时间内需完成,装配式建筑成为最佳选择。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案例剖析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案例剖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形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从国内外不同地区的装配式建筑案例出发,剖析其设计理念、施工优势以及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贡献。
一、国内装配式建筑案例剖析1.1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T3航站楼北京大兴国际机场T3航站楼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现代化机场项目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不锈钢膜结构装配式建筑。
这座巨大而精美的航站楼凭借着其卓越的设计、高效率的施工以及卓越的环保性能,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注意。
通过采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节能材料以及先进技术,T3航站楼成功地实现了扩大规模、提高效率并降低对环境资源依赖。
1.2 上海静安悦荟广场上海静安悦荟广场是中国首个商业建筑项目,也是中国最大的集装箱商业建筑。
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新性的装配式建造技术而闻名。
悦荟广场的外立面采用了由多个重复模块组成的集装箱结构,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赋予了建筑独特的视觉效果。
二、国外装配式建筑案例剖析2.1 日本东京奥运会主体育馆作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东京奥运会主体育馆是一个典型的装配式建筑案例。
该体育馆采用了先进的钢结构技术,通过模块化设计和预制构件加工完成了大部分施工工作。
这种模块化设计不仅在时间上节约了很多,还减少了材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2.2 德国哈默尔恩度假酒店德国哈默尔恩度假酒店是一家位于巴伐利亚州皇家城堡附近的豪华酒店。
该酒店完全采用木结构装配式建造,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天然木材资源。
通过使用装配式建筑技术,酒店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施工,并致力于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三、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理念装配式建筑在设计理念上强调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注重环境友好和能源节约。
它们通常采用先进的节能材料,例如绿色保温材料和太阳能发电系统等。
此外,装配式建筑还注重空间灵活性和人性化设计,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提供良好的居住或工作体验。
日本建筑抗震
日本建筑抗震古旧建筑独户建筑:东京都都厅( Metropolitian Government Building)日本设计师,丹下健三在1986年设计的东京都都厅,耗资1569亿日元。
其主要结构形式为:铁骨构造、铁骨钢筋混凝土构造、钢筋混凝土构造结合体;在总层数达到51层之高的前提下,地上48层,地下3层;总高度:243.4m。
经历了二十几年的风风雨雨至今还竖立在日本首都东京。
独户、古旧建筑独户建筑与高层楼房相比整体重量轻,积层橡胶不起作用。
有效的抗震方法是在建筑物与基础之间加上球型轴承或是滑动体,形成一个滚动式支撑结构,这样可减轻地震造成的摇动。
弹性建筑:东京电通大厦(Dentsu Tower)这种弹性建筑物建在隔离体上,隔离体由分层橡硬钢板组和阻尼器组成,建筑结构不直接与地面接触。
阻尼器由螺旋钢板组成,以减缓上下的颠簸日本早就不用砖头盖房子了,五彩缤纷的“瓦片”是塑料制成的。
日本民用建筑的“墙体”多是“整体结构”,就是一大块儿、一面整体的“墙”。
这些墙体结构的内部是类似石棉一类的充填物。
日本各城市都在“防震建筑”上大做文章,有的城市建筑物的地基部分加上硬质橡胶和钢板,使建筑物本身结构有了弹性,能抗7级左右地震。
局部浮力:京王饭店日本开发了一种名为“局部浮力”的抗震系统,即在传统抗震构造基础上借助于水的浮力支撑整个建筑物。
普通抗震结构把建筑物的上层结构与地基分离开,以中间加入橡胶夹层和阻尼器的方式支撑建筑物。
相比之下,“局部浮力”系统在上层结构与地基之间设置贮水槽,建筑物受到水的浮力支撑。
水的浮力承担建筑物大约一半重量,既减轻了地基的承重负荷,又可以把隔震橡胶小型化,降低支撑构造部分的刚性,从而提高与地基间的绝缘性。
地震发生时,由于浮力作用延长了固有振荡周期,即晃动一次所需时间,建筑物晃动的加速度得以降低。
6到8层建筑物的固有周期最大可以达到5秒以上。
因此,在城市海湾沿岸等地层柔软地带也可以获得较好抗震效果。
[日本]轻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造过程图解
[日本]轻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造过程图解
轻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因1995年神户大地震在日本得到普及推广尤其是经历了1995年神户大地震后,震中兵库县实施了“不死鸟”计划,要求建筑物遭受8级地震不倒;日本政府则提出了“零死亡”计划。
因此,抗震性能卓越的轻钢结构、轻质材料等各种最先进的防震手段被广泛应用,所有老式建筑全部采用不同形状的轻钢结构框架进行加固。
2011年日本遭遇人类观测史上最高级别的特大地震,同时还伴有特大海啸的轮番袭击。
事实证明,地震本身给建筑带来的破坏并不大,日本建筑经受住了9级地震的考验。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都分布在气象、地震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
早在18年前日本政府就提出‘零死亡’计划,外国能行的事中国为什么不行?在注重民生的今天,生命第一是建筑的最高准则,住宅安全就是最大的民生!”
一、已经浇筑好的配筋混凝土带型基础,转角处均有抗拔锚栓预埋;
二、工厂预制好的墙体、楼板、屋面等模块装车运输;
三、墙体模块吊装;
四、抗拔锚栓就位;
五、外墙加了浅蓝色XPS挤塑保温板外保温层;
六、楼面模块吊装;
七、楼面模块准确就位;
八、基础做的非常规整,外保温层和基础外边对齐,日本精工细作值得学习;
九、二层墙体模块吊装;
十、分户间隔墙体单面覆设了多层板
十一、墙帽单独设置了配件收口,挤塑板也用胶带粘在了墙帽上以免运输过程中脱落;
十四、屋脊主梁吊装并安装就位;
十五、屋面板吊装并安装就位;
十七、主体基本完工,当天即可完成主体安装;
十八、屋脊盖板安装及局部校正补强处理。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1)内涵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建筑质量,用通俗的话形容,就是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
装配式建筑是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有降低建筑能耗、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工业化的定义■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生产物的标准化。
设计的标准化,建筑部品、构配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生产过程的集成化。
是指建筑技术、部品与建造工艺、工法的系统集成。
■工程高度组织化。
科学管理方法把建造全过程组织起来■生产的机械化。
是指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实现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建造机械化。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2016年1月1日实施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基本条件)。
为什么要编制这个标准1.国务院、住建部对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2.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市纷纷出台了指导意见和鼓励措施。
3.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响应,建设了一大批装配式建筑试点,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
首次明确了“预制率”和“装配率”的定义。
预制率:工业化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构件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预制率是衡量主体结构和外围护结构采用预制构件的比率, 经测算,如果低于20%的预制率,基本上与传统现浇结构的生产方式没有区别,也不可能成为工业化建筑。
预制构件类型包括:外承重墙、内承重墙、柱、梁、楼板、外挂墙板、楼梯、空调板、阳台、女儿墙等结构构件。
10—施工技术丨日本超高层装配式建筑是如何实现抗震的
施工技术丨日本超高层装配式建筑是如何实现抗震的?装配式的建筑,柱子和梁都是现场拼装而成,遇到大地震到底安全吗?日本地震频发,一般的小地震,老百姓早已习以为常,即使是2011年3月11日的9级大地震,居然也没有房子被震倒,房屋真正成为人们安全坚固的壁垒。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他们的装配式建筑与隔震减震措施是怎样完美交圈的呢?让我们以东京本八幡的一栋超高层全预制结构为例来看看吧。
本八幡超高层建筑的抗震利器框架结构,结构高度144.2米。
地上42层,标准层层高3.3米,一层地下室,管桩基础。
二、平面与体型1、体型对称,外框投影边长41.4米,高宽比3.48。
规整的平面与体型,较小的高宽比,是结构利于抗震的第一步。
2、内筒与外圈均为PC框架(PC柱、PC梁)。
在内筒内侧有一榀钢框架(见图示),由钢柱钢梁建造(仅作为机械升降停车库,基本不作为抗侧力体系)。
日本高层建筑普遍使用框架结构,剪力墙只在低、多层中使用,是因为日本人认为剪力墙相比框架而言抗震性能不明确;更重要的是,框架相比剪力墙更加“柔”,能够承受更大的变形,在日本的规范中,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就是楼层的水平位移除以层高)可以允许做到1/120,而国内为1/550,即日本认为地震时让建筑“适当摇摆以释放能量”要好过“硬扛”。
配合以隔震减震技术,日本的框架结构可以做到200米高。
三、减震柱的使用减震原理:当地震来临,柔性建筑就开始晃动,所产生的能量就要全部被减震柱吸收掉,保护关键的柱子、梁不被破坏。
布置位置:内筒三跨PC柱的左右两跨,四周各2根,每层8根;从1层布置至29层,共计232根。
▲内筒三跨PC柱的左右两跨▲从1层布置至29层内筒框架因刚度较大,将分配较大的水平作用(约60%~80%的地震、风荷载)。
尤其是内筒角部变形较大,故将减震柱布置于此,可最大限度发挥其吸收能量、保护主体的功能。
而只布置3/4高,是因为结构底部承担了主要的水平剪力与倾覆力矩。
装配式建筑在住宅领域的应用案例
装配式建筑在住宅领域的应用案例随着人们对住房需求的不断增长,建筑行业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其中,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建筑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开发和低碳环保特性使其在住宅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个装配式建筑在住宅领域的应用案例,以展示其在实际项目中的表现和优势。
案例一:中国“无界设计”的摩洛哥住宅摩洛哥作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建筑设计公司通过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完成了一座摩洛哥住宅的建设。
这座住宅由多个装配式模块组成,每个模块都具有独特的设计和功能。
这种“无界设计”的特点使住宅空间宽敞且互相连接,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同时,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应用使得工期缩短,成本降低,同时减少了对施工现场的影响。
案例二:日本“一经”计划的轻钢别墅日本一直致力于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在住宅领域也有着丰富的应用案例。
其中,“一经”计划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装配式建筑项目。
该项目通过使用轻钢材料和装配式模块,建造了一系列现代化且环保的别墅。
这些别墅具有优异的抗震性能和隔音效果,并且采用了独特的设计和装饰风格,符合现代人对舒适居住环境的需求。
此外,“一经”计划还注重在建筑过程中的能耗控制,通过使用先进的节能设备和技术,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案例三:美国“格拉蒙德”社区的装配式公寓美国的格拉蒙德社区是一个著名的装配式建筑项目,该项目致力于为低收入家庭提供高质量的住宅。
社区内的公寓大楼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建造,模块化设计可以快速组装,提高建筑效率。
这些装配式公寓不仅具有优良的建筑质量和舒适的居住环境,而且在成本控制上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此外,社区还注重公共设施的建设,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体验。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在住宅领域的应用案例表明,该建筑方式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装配式建筑不仅可以提高建筑效率,缩短工期,降低成本,还能够满足人们对舒适居住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DB42T1225-2016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程
DB42/T 1225-2016
前言
本规程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规程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规程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规程共分 12 章和附录。主要内容为: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总则;5. 基本规定;6.模板工程;7.钢筋工程;8.混凝土工程;9.装配式结构工程;10.安全文明与绿色施工; 11.施工质量验收;12.工程验收。 本规程编制单位: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武汉市建筑节能办公室、武汉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中建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湖北宝业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建 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楼跃清、陈骏、张欣、汪小东、余祥、苏章、王续胜、王能林、赵飞、李聪、 姜龙华、袁东辉、李娟、卢珍、张恒、方明新、曾德源、庞海枫、周毓载、刘献伟、高洪刚、程玉平、 李青、李辉、高林、李峰、范小春、彭友元、熊火清、覃亚伟。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彭少民、张希黔、肖明、姜燕平、蒋勤俭、王爱勋、车向东。 本规程在执行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由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解释。执行本导则过 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至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吴 家山东吴大道特1号,邮编:430040)。电话:027-83248922。
ICS 91.080.40 P 25 备案号:
DB42Biblioteka 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T 1225—2016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 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and Quality Acceptance of Precast assembled concrete structure
【案例解析】万科云城:装配式建筑设计在公共建筑的实践
【案例解析】万科云城:装配式建筑设计在公共建筑的实践近年,随着我国对装配式建筑的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技术已逐渐成熟,并广泛应用于住宅领域,但在公共建筑领域尚处于尝试阶段。
作为装配式建筑领域的先行者,华阳国际与万科集团在装配式建筑技术和产品研发、项目实践上有十余年的合作经验,打造了包括万科第五寓、万科住宅产业化研究基地等经典项目。
万科云城鸟瞰效果图2014年起,双方开始了又一极具里程碑意义的尝试——万科云城一期。
该项目是深圳市首个大规模建设的装配式高层办公建筑群,试图在以玻璃幕墙为主导的办公建筑时代探索装配式混凝土技术在办公建筑中的应用与实践。
目前,该项目正在施工,其中8栋-B座于去年9月正式封顶,是全国首栋全外墙清水PC写字楼。
在今年3月发行的《建筑技艺》中,华阳国际建筑产业化公司研发部副总经理、东莞产业园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春才、建筑产业化公司建筑师邹兴兴及华阳国际设计集团副总裁、建筑产业化公司总经理龙玉峰联合撰文《万科云城一期03地块装配式办公建筑实践》,从万科云城实施管控的角度出发,分别从设计、生产、施工等方面阐述装配式技术在高层办公建筑应用中的把控要点。
华阳国际自媒体将分上下篇与大家分享文中观点。
项目概况万科云城一期03地块效果图万科云城一期位于深圳市留仙洞战略型新兴产业总部基地,是集公寓、产业用房、商业及公共配套活动广场等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工程,也是深圳首个大规模建设的装配式高层办公建筑群。
项目建设地块西侧为创科路,北侧为留光路,南侧为留新南路。
项目采用內浇外挂体系,所有建筑外墙采用预制外墙构件,楼梯采用预制楼梯,主体结构采用铝模现浇,室内隔墙采用轻质混凝土条板,并采用自升式爬架等装配式施工技术,预制率约为17%,装配率约60%(按深圳市计算方式)。
装配式建筑设计1标准化设计装配式住宅项目因其建筑类型和项目自身特点,不同户型各功能空间的开间、进深实现的标准化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因立面造型需要也可能导致局部做法不同,致使构件种类数量偏多。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世界各地的应用案例分析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世界各地的应用案例分析引言:近年来,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的重视。
这种新兴的建筑方式以其高效、快速和环保等优势,逐渐改变了传统施工方式。
本文将通过分析世界各地的一些典型案例,探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与发展。
一、亚洲地区1. 日本东京奥运村日本作为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先行者,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期间成功展示了其突出优势。
东京奥运村采用了大量预制混凝土结构,并借助模块化设计和快节奏施工方法,将整体建筑周期缩短至传统方法的一半。
同时,预制混凝土墙板还融入多种节能环保设计,在确保舒适度的同时实现了能源节约。
2. 中国北京市楼市改造项目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之一,也广泛采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楼市改造。
以北京为例,通过引入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可以大幅缩短楼市改造时间,并提高建筑的品质和可靠性。
此外,这种施工方式还能减少噪音、粉尘等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为城市环境提供更好的保护。
二、欧洲地区1. 瑞典港口码头仓库在瑞典的一个港口城市中,一家物流公司采用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来打造现代化的港口码头仓库。
通过模块化设计和预制模块的应用,项目实现了快速建设与灵活组合。
随着国际贸易不断发展,这种装配式建筑技术让该港口更好地适应货物流转需求,并提供了高效率和可持续性。
2. 荷兰阿姆斯特丹住宅项目荷兰是欧洲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先行者之一,在阿姆斯特丹有一处住宅项目成为了其代表作。
该项目采用了木结构预制元素,使得整个建筑过程快速而顺利。
同时,木材本身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使得住户可以在冬季保持温暖,并降低能源消耗。
装配式建筑技术也提供了灵活的设计模块,居民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进行房屋布局的选择。
三、北美地区1. 美国纽约市Modular 35项目在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市中心的Modular 35项目采用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该项目利用预制混凝土模块快速建造出一栋高层办公楼。
传统施工方式下,类似的办公楼可能需要数年时间,但通过装配式建筑技术,整个过程仅花费了几个月。
万科预制装配式高层住宅施工技术
万科预制装配式高层住宅施工技术1.工程概况万科新里程PC项目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高青路2878号,该项目为浦东新里程A03地块Bl标段20#商品住宅楼,建筑面积7531.94m2,14层,层高2.92m。
21#商品住宅楼建筑面积6483 m2,11层,层高2.92m。
本住宅楼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外墙采用预制墙板,楼层板及阳台板采用预制叠合板,室内楼梯采用预制梯段板,结构框架柱、梁、剪力墙采用现浇。
外墙铝合金窗、饰面砖在预制加工时一并完成。
外墙板防水采用节点自防水:内侧、中间和外侧设置三道防水体系,分别是止水条防水、空腔构造防水和密封材料防水。
图1 楼层平面图2.预制构件的制作、运输和堆放2.1 制作流程该工程预制构件制作采用工厂化流水生产,各种预制构件全部采用定型模具。
墙、板模板主要采用平躺方式,由底模、外侧模和内侧模组成,墙、板正面和侧面全部和模板密贴成型,使墙、板外尽面能够做到平整光滑,观感质量好,墙、板翻转主要利用专用夹具,转900正位。
断热型铝合金窗框直接预埋在预制外墙板中,窗框安装时,在模具体系上安装一个和窗框内径同大的限位框,窗框直接固定在限位框上,以防窗框固定时被划伤和撞击,框的上下方均采用可拆卸框式模板,分别与限位框和整体模板固定连接。
预制外墙板饰面砖通过特殊工艺加工制作而成,主要工艺为:选择、确定面砖模具格→在模具格中放入面砖→嵌入定制分格条→用滚筒压平→粘贴保护纸→用专用刷别粘牢固→专用工具压粘分格条→板块面砖成型产品。
预制墙板面砖铺贴,先对模具清理,按控制尺寸和标高标记固定就位,按墙面面砖控制尺寸和标高在模具上设置标记,放t并固定成型产品面砖,预制构件混凝土浇灌时,重点控制保护的是模具支架,钢筋骨架、饰面砖、窗框和预埋件。
预制构件养护采用低温蒸养,表面遮盖油布做蒸养罩、内道蒸汽的方法进行。
油布与混凝土表面隔开300mm,形成蒸汽循环的空间。
蒸养分静停、升温、恒温和降温四个阶段。
多图详解日本装配式建筑W-PC工法
多图详解日本装配式建筑W-PC工法日本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起源早、发展时间长、制度较成熟。
它的施工技术和经验,对我国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968年日本提出装配式建筑的概念。
1990年开始采用部件化、工厂化的生产方式。
PC工法具有以下优势:大幅缩短工期、降低现场劳动力、提高施工质量、施工精度、确保安全工作环境、节约资源及降低环境负荷。
W-PC工法概述W-PC工法是PC工法的一种,全称Wall Precast Concrete,即壁式预制工法。
日本的W-PC体系主要由PC墙板组成结构的竖向承重体系和水平抗侧力体系,PC墙板与PC楼板之间,以及PC墙板自身之间采用干式连接或半干式连接。
W-PC体系作为一种简易连接的PC结构体系,在日本主要适用于5层及以下纵横墙布置均匀的住宅类建筑。
W-PC体系是日本工业化住宅早期发展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
以下是其施工工艺的图解:一、PC件制作1、框架清扫2、剥离剂喷涂3、预置钢筋及五金件4、浇灌前检查5、浇筑混凝土6、养护凝固7、脱模8、清洁及打磨9、成品检查及相关检测10、储存或发货二、W-PC施工流程1、壁板安装①壁板运载及登记检查②安装衬底垫圈③安装壁板及其支撑④钢筋焊接结合2、地板安装①地板运载及登记检查②地板安装③地板焊接接合在整体施工过程中,壁板施工和地板安装是同时作业,以提高其施工效率。
可以从室内的细节看出其施工的严谨:3、台阶安装①台阶吊装②安装和焊接接合安装完成后可以作为工作阶梯使用。
4、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采用高强度无收缩填充方式:①混凝土运载及登记检查②装灌③浇筑作业5、屋顶安装带遮阳板的屋顶板吊装到指定位置,然后进行相应的安装:日本的主体结构工业化以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结构为主,PC结构住宅经历了从W-PC(预制混凝土墙板结构)到R-PC(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WR-PC(预制混凝土框架-墙板结构)、HR-PC(预制混凝土-钢混合结构)的发展过程。
日本鹿岛住宅建筑工业化技术与工程实践
76 / 2012.06
海外传真
降低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强化施工图的检讨
日本的设计流程分为四个阶段, 即基本企划(相当于概念设计)阶 段,基本设计(相当于初步设计)阶 段,实施设计(相当于施工图设计) 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图-3躯体 图,图-4平详图)。也就是在实际 施工之前,在图纸上进行一次预先施 工,将建筑结构设备的整合性,结构 体(柱梁)的大小,详细位置,接合 部的合理性,及施工时的问题点都提 前进行检讨和演练。以保证不出现错 误的施工及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如果 是采用预制装配式工法的话,除了要 制作PC的结构图之外,还要制作PC的 拆分图及PC的制品图。同时为检讨吊 车的位置,工作半径,车辆动线等事 项,假设综合图(图-5假设图)也要 同时制作。
1)丰玉北6丁目再开发住宅新筑 工程
建筑面积:31,742m2 高度:107m 本项目的工期为26个月,是梁板 柱都PC化的筒中筒结构,其连接方式 是在住宅内部看不到梁柱,超大空间 (图-7)。采用自动升降脚手架,同
4)芝浦CAPE
TOWER
本项目是高耸在芝
浦岛南端的48层建筑,于
2007年竣工。双筒结构用
图6有效利用外梁作为阳台
“Y”字连接,是一栋有 1095户的大型住宅。星型
外观向外伸展,同周围的
护河堤混为一体,开拓出
图8
宽敞的空间,可提供丰富
的生活场所(图-12)。
5)The Kitahama
建筑面积:
79626m2,建设在大阪市
内。
结构·层数:大跨度
图9
图7 超大空间
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地上
时柱、梁PC化率90%。
湾地区优势,采用管梁结构自由设计 速度进行的。活用大跨度钢筋混凝土
装配式建筑的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装配式建筑的适应气候变化能力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明显,建筑行业也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气候条件,例如极端高温、强降雨等。
在这种背景下,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快速、环保、灵活的建筑方式,具备了良好的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本文将从防水性能、保温性能和吸湿调湿性能三个方面论述装配式建筑的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一. 防水性能1.1 极端降雨由于全球降雨量的不断增加和降雨过程的不稳定性,装配式建筑需要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以抵御极端降雨的冲击。
首先,采用密封材料对墙体连接处进行处理,在墙体与墙体之间形成可靠的防水屏障。
其次,在屋面设计中采用优质防水材料,并合理设置排水系统,确保高效排除积水。
此外,还可以采用特殊结构设计来增强整体结构的抗冲击能力。
1.2 地面积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面的多样性增加了地面积水的风险。
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重要的是采用适当的措施来减少地面积水对建筑物本身和内部设备造成的损害。
例如,可以提高地基的排水能力,合理设置排水沟和雨水花园等。
此外,在维护过程中定期清理排水系统和保养防水材料也是必要的。
二. 保温性能2.1 极端高温全球气温不断上升,高温天气也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装配式建筑应该具备良好的保温性能以提供一个舒适和健康的居住环境。
首先,选用具有良好隔热性能并且符合环保标准的材料进行墙体、楼板等构件制作。
其次,在设计中注重热桥效应的消除,通过合理选择材料和减少冷热交界处的接触点来减少热量传导。
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遮阳、保湿等措施来降低室内温度。
2.2 极端寒冷在极端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保持室内温暖对人们的生活至关重要。
装配式建筑应该具备优秀的保温性能,以避免能量损失和冷空气进入。
首先,在选材上应选择导热系数低、保温性能好的材料进行构件制作。
其次,合理设置隔热层和空腔结构以减少冷气流的进入和热量的散失。
此外,增加窗户密封性能和采用新型高效暖通设备也是提高室内舒适度的有效措施。
海外主要国家装配式建筑发展启示(日本、新加坡、美国、德国)
内容目录1.日本:借保障性住房契机,规模化推进装配式发展 (5)1.1.发展历程:战后住房短缺,装配式建筑迎发展契机 (5)1.2.保障房带动装配式建筑发展 (5)1.3.早期标准体系的建立使得钢结构为装配式主流 (6)1.4.代表企业 (8)2.新加坡:组屋建设助PC 建筑快速发展 (10)2.1.发展历程:组屋制度下装配式建筑迎发展契机 (10)2.2.多因素影响驱动装配式建筑发展 (10)2.3.PC 建筑广泛普及,推动DfMA(为制造和装配而设计)方法 (11)2.4.代表企业 (12)3.香港地区:公屋建设带动PC 建筑发展 (12)3.1.发展历程:公共住房率先发力,带动私人住房发展 (12)3.2.政策优惠、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推动PC 建筑发展 (13)3.3.代表企业 (15)4.美国:市场化、社会化机制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 (15)4.1.发展历程:起源于汽车房屋,带动装配式市场化发展 (15)4.2.早期以中低收入人群为主,木结构为装配式主流 (16)4.3.代表企业 (17)5.德国:从不同类型装配式建筑体系到通用体系 (19)5.1.发展历程:起始于大板建筑,广泛应用于轻型小住宅 (19)5.2.战后城市重建驱动装配式发展,木结构为装配式主流 (19)5.3.代表企业 (20)6.经验总结 (21)图表目录图1:日本战后初期民宅 (5)图2:日本战后初期的双层木屋 (5)图3:1988-2019 年日本新建装配式住宅占比情况 (6)图4:2019 年装配式住宅结构分类 (7)图5:2019 年非装配式住宅结构分类 (7)图6:2019 年新建装配式住宅、非装配式住宅户数 (7)图7:2019 年装配式与非装配式单位建造成本对比(万日元/平米) (7)图8:2019 年装配式住宅分类情况(万户) (8)图9:2019 年非装配式住宅分类情况(万户) (8)图10:日本一户建住宅 (8)图11:日本长屋建住宅 (8)图12:2019 年装配式住宅分布情况 (8)图13:2019 年非装配式住宅分布情况 (8)图14:大和集团、积水集团营业收入情况(人民币亿元) (9)图15:大和集团独栋住宅 (9)图16:大和集团租赁房屋 (9)图17:积水集团木结构住宅 (9)图18:积水集团钢结构住宅 (9)图19:新加坡达士岭组屋全景图 (10)图20:新加坡达士岭组屋屋顶花园 (10)图21:新加坡建筑业劳动力成本指数(2015=100) (10)图22:新加坡全职工作居民月收入趋势(美元) (10)图23:新加坡入住组屋的人口占比情况 (11)图24:新加坡建筑业DfMA 技术采用率 (12)图25:预制混凝土结构在新加坡组屋中的市场份额 (12)图26:香港地区沙田水泉澳邨公屋项目 (13)图27:香港地区天赋海湾公寓项目 (13)图28:香港地区与内地建筑业工人月工资对比(人民币元) (13)图29:1963 年以来香港地区采用预制装配式的新建住宅数量(个) (14)图30:1982-2009 年采用不同预制构件的装配式住宅数量(个) (14)图31:异形构件外墙凸窗佛沙 (14)图32:广东海龙工厂效果图 (15)图33:广东海龙工厂室内生产线 (15)图34:美国By the Hand 俱乐部 (16)图35:美国Lamprich 医疗中心 (16)图36:美国装配式住宅市场分布特点(内陆) (16)图37:美国装配式住宅市场分布特点(沿海) (16)图38:美国联排家庭公寓 (17)图39:美国新泽西州高层公寓 (17)图40:1994-2019 年美国预制房屋发货量及装配式占比情况 (17)图41:Clark Pacific 主导的部分项目 (18)图42:Coreslab Structures 避风塘项目 (18)图43:德国大板建筑——柏林施普朗曼居住小区 (19)图44:德国装配式木结构别墅 (19)图45:1972-1990 年东德地区新建、改造住宅的大板住宅比例 (19)图46:1999-2014 年德国装配式居住建筑、非居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占比情况 (20)图47:德国新建住房构成情况 (20)图48:德国装配式建筑构成情况 (20)图49:Bien-Zenker 预制房屋项目 (21)图50:Bien-Zenker 预制房屋项目 (21)图51:全国装配式建筑新开工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21)图52:2019 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按结构形式分类 (22)表1:新建工程易建性评分最低要求 (11)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
日本装配式建筑现状中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分析
持续提升. 从日本的情况来看, 2018 年日本装配式住宅市场 CR5超过 80%, 这与工厂生产依赖规模经济有直接关系. 目前中国装配式行业集中度已经有抬头迹象, 以钢结构为例, 2018 年钢结构上市公司收入占全国钢结构总产值的比例为5.2%, 较 2015 年增长约 1 个百分点. 未来随着行业规模扩张和城镇化推进, 龙头效应将逐步显现.
非装配式住宅与之正好相反, 去年由木结构建设的独栋住宅占非装配式全部新建住宅的一半以上. 但整体而言, 建设最多的还是公寓类住宅, 19 年占比达到 51%.
不同结构装配式建设的独栋和公寓住宅(万户)
不同结构非装配式建设的独栋和公寓住宅(万户)
造成这样的结果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日本装配式快速发展的阶段(1955-1973)正是日本经济腾飞、城市化进展显著的时间窗口, 装配式在城市获得了大量市场;另一方面, 当前的日本由于老龄化问题加剧, 在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人口分布较为稀疏, 市场较小, 难以形成较强的规模优势. 非装配式住宅的分布与装配式类似, 但集中度相对低一些, 原因是非装配式木结构住宅分布较为分散, 这与其平均建设成本较低, 更加适应小规模建设有关.
钢结构 5 家上市公司收入和占总产值的比例
2018 年日本装配式住宅行业 CR5
钢结构天然具有装配式属性, 只是目前中国大部分钢结构建筑达不到认定为装配式钢结构的条件, 2018 年中国装配式重点发展地区只有 10%的装配式建筑为钢结构, 与之对比, 日本装配式住宅中钢结构的比例接近 90%. 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装配式钢结构, 住建部 19 年工作要点首次单独提及开展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试点, 疫情期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也采用了轻钢结构, 为全社会做出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另一方面, 钢结构建筑规模的提升也有利于消解中国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 有利于供给侧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框架结构、结构高度144.2米、地上42层、标准层层高3.3米、一层地下室、管桩基础。
日本高层建筑普遍使用框架结构,剪力墙只在低、多层中使用,是因为日本人认为剪力墙相比框架而言抗震性能不明确;更重要的是,框架相比剪力墙更加“柔”,能够承受更大的变形,在日本的规范中,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就是楼层的水平位移除以层高)可以允许做到1/120,而国内为1/550,即日本认为地震时让建筑“适当摇摆以释放
能量”要好过“硬扛”。
配合以隔震减震技术,日本的框架结构可以做到200米高。
三、减震柱的使用
减震原理:当地震来临,柔性建筑就开始晃动,所产生的能量就要全部被减震柱吸收掉,保护关键的柱子、梁不被破坏
布置位置:内筒三跨PC柱的左右两跨,四周各两根,每层8根;从1层布置至29层,共计232根。
▲内筒三跨PC柱的左右两跨
▲从1层布置至29层
内筒框架因刚度较大,将分配较大的水平作用(约60%-80%的地震、风荷载)。
尤其是内筒角部变形较大,故将减震柱布置于此,可最大限度发挥其吸收能量、保护主体的功能。
而只布置3/4高,是因为结构底部承担了主要的水平剪力与倾覆力矩。
顶部虽然位移较大,但位移角参数能控制在有效范围,安全无影响,加上底部3/4已有减震器参与工作,顶部加速度也能得到有效控制。
减震柱构造:上下两块对称的带翼缘钢板,与梁可靠连接,中间是相对较软(屈服点低)的钢材。
对于高层弯剪型结构,水平剪力最大一般出现在楼层中部,此处设置较低屈服点的钢材,可以充分发挥其承担剪力、变形耗能作用。
可通过计算调整软钢厚度及尺寸,使其符合大震下的往复受剪变形性能。
减震柱施工图:首层至6层各减震柱型号有差别,而7-29层则统一一种型号,区别在于软钢板厚以及上下板端的连接节点。
▲7-29层减震柱布置图
减震柱净高2800,分为三段,上下两段(红色所圈)位安装加劲板,中间为软钢。
上下两端安装加劲板通过锚杆固定于上下梁之间,梁为PC大梁,已预留锚孔,将加劲板的锚杆穿过锚孔用锚板螺钉拧紧固定。
▲锚杆与梁的连接
▲减震柱与梁的连接
不仅仅技术上完全实现,楼书上也将减震柱作为抗震安全的重点进行宣传,图片让客户简单易懂。
四、其他防震安全措施
门框与门之间的变形空间:地震时即使门框变形,人们也能打开门逃生。
▲门框空隙变形示意
电梯防震感应控制:当监测到先行到达的地震纵波,电梯防震感应立即启动,正在行驶的轿厢将停在就近的楼层,并开门停止运行。
▲电梯防震感应控制
全预制的关键:强节点
除了采用高大上的减震技术,预制结构本身的节点也是关键,只有做好了“强节点”连接,才能保证装配建筑抗震性能不低于现浇。
▲梁套筒连接
▲预制柱柱头钢筋
万科的应用
北京万科的金域缇香是国内第一个工业化隔震项目,采用18层的装配式剪力墙+隔震支座,在8度设防的北京,略显偏刚的装配式剪力墙通过隔震层与基础“隔开”,有效降低地震作用70%。
▲隔震层施工
▲隔震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