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绿》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0《绿》(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0《绿》(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0《绿》(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绿》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通过形象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春天的美景之中。

课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一自然段总写春天的美丽,第二、三自然段分别从树的绿和花的五颜六色两个方面具体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一段再次总结春天的美丽。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于描绘景色的文章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解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诗意,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课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春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2.难点:感受课文的诗意,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春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春天的印象,从而引出今天的课文《绿》。

2.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大意。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我适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3.解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通过讨论,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品味语言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诗意,引导学生学会品味语言,体会课文的优美。

5.想象与表达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春天的美景。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0《绿》第二课时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0《绿》第二课时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0《绿》第二课时(教案)教学内容:《绿》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首现代诗,作者是艾青。

本节课是《绿》的第二课时,主要学习诗歌的第二节和第三节,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1. 熟读并背诵诗歌第二节和第三节,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创作欲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尤其是诗歌中的抽象概念和隐喻。

2. 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创作欲望。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绿》的文本。

2. 投影仪和PPT,用于展示诗歌的图片和相关的背景资料。

3. 白板和笔,用于板书和总结。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朗读:让学生齐读或个别朗读诗歌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3. 讨论理解: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如“诗中的‘绿’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诗中的‘绿’是如何变化的?”等。

4. 学习修辞手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 审美体验:通过展示诗歌的图片和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6.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7.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进行仿写或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8. 总结反思: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绿》中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绿色生态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写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想象和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忱,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绿》中所表达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案、学生课本、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讲解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绿》。

2.导入话题: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喜欢的颜色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种颜色。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师生共读: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绿》。

2.师生共学:解释词语,理解诗歌内容,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第三步:诗歌欣赏(15分钟)1.欣赏诗歌:播放《绿》的音频,让学生闭目聆听,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2.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

第四步:情感抒发(10分钟)1.绘画活动:让学生根据对诗歌《绿》的感受,以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情。

2.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背后的心情和感受。

第五步:诗歌表演(10分钟)1.小组合作:学生分组,练习诗歌的朗诵表演,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2.表演展示: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诗歌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欣赏。

第六步:家庭作业(5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继续体会诗歌《绿》带给他们的感受,写一篇对自然的感悟或者写一首以“绿”为主题的小诗。

五、课堂总结(5分钟)1.课堂反思: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2.展望下节课:预告下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期待。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0《绿》(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0《绿》(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0《绿》(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绿》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课文第二段。

这一段主要描述了春天里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学生朗读和感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对美好事物有着强烈的向往。

但在课文朗读、感悟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春天美景的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感悟课文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春天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感悟课文内容,提高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插图、春天的图片等,营造学习氛围。

2.教学道具:准备与春天相关的实物,如花朵、小草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课文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以便学生跟读和感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春天的印象。

同时,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第二段,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提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第二段中描绘的春天美景,以及作者表达的美好情感。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4.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趣导入。

导语:大千世界,五彩缤纷。

有人喜欢红色,因为它浓烈热情;有人喜欢蓝色,因为它宁静悠远;有人喜欢紫色,因为它神秘莫测。

还有一些人,他们热爱绿色,例如古代诗人贺知章、白居易、王安石等,当然他们也留下了不少千古名句,你能举一些例子吗?(生背诵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现当代诗人艾青也喜欢绿色,在他的笔下,绿是多姿多彩的,绿是铺天盖地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诗歌——《绿》。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教师介绍作者。

艾青(1910—1996) 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

现当代文学家、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他的成名诗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后又陆续出版了诗集《北风》《火把》《黎明的通知》等。

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是艾青诗的一贯特点。

《绿》是诗人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首抒情小诗。

2.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会写的字:瓶pínɡ 挤jǐ 交叉chā 指挥huī◆需注意的字音、字形:“瓶”是后鼻音,读“p ín ɡ”,不要读成“p ín ”;书写时倒数第二笔是“”。

“叉”是多音字,在文中读“ch ā”;书写时末笔是点,不要漏写。

(2)重点词语释义。

[出奇] 特别;不平常。

[重叠] (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交叉] ①几个方向不同的线条或线路互相穿过。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精品教学设计(2课时)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精品教学设计(2课时)

《绿》教学设计一、课文内容分析全诗共5个诗节。

第一节借用“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这一比喻,写眼前铺满绿色的感觉,同时引出下文。

第二节连续运用6个形容绿色的词语,写出了绿的深浅浓淡,体现出绿色的丰富。

第三节借用相同句式的叠加,写出了诗人对绿的感觉,表现出整个自然空间都充满了绿色。

第四节将所有的绿汇聚,写出了绿色聚集重叠的形态。

第五节用“突然”一词转折,写出了所有的绿色在风中舞动的和谐与生命的活力。

全诗以虚写实,诗人将自己的感觉与景象的描绘融为一体,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意象,却能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与想象:绿色的山林、绿色的原野、绿色的草地,还有被这绿色浸染的天空、阳光等。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是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梁,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有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阅读习惯。

从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在阅读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借助诗歌的关键词句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从而享受阅读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4.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4.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齐读课题。

2.你能用绿组个词吗?预设1:墨绿。

预设2:嫩绿。

预设3:淡绿。

3.把这些词都写入一首诗,会是怎样的一首诗呢?今天我们一起读作家艾青的诗,欣赏他笔下的“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部编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课文《绿》的基本内容和内涵。

2.掌握生字词:绿、顶、层、蔬菜、院子、村落等的发音、书写和认读。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仔细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和联想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课文《绿》,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视家园、热爱土地的情感,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绿》的基本内容和内涵。

2.学会正确书写并背诵生字词:绿、顶、层、蔬菜、院子、村落等。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想课文内容,增强语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绿》课文原文。

2.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3.学生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课文,了解内容,做好预习。

四、教学过程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简单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绿》。

2.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绿色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学习过程1.课文朗读: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理解课文:师生共同探讨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细节。

3.学习生字词:教师逐个介绍并讲解生字词的发音、意思和书写。

学生认读、书写生字词。

4.篇章解读: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语言特点。

5.情感渗透:通过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绿色之美,培养爱护环境的情感。

拓展延伸1.综合能力训练: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2.生活实践: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身边的绿色,体会自然之美,写下感悟体会。

五、教学反思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

2.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为下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优秀教案

10 绿【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这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水瓶、墨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说说“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起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4.对比感受《西湖漫笔》中的“绿”,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大千世界,五彩缤纷。

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你们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喜欢它?(板书:绿)“绿”这个颜色给我们什么感受?(生机、希望)让我们走进诗歌《绿》,去感受艾青绿的世界。

二、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将句子读通顺,并圈出生字。

2.教师指名认读生字卡片。

生字:瓶挤叉挥3.学生分小组“开火车”读生字,小组交流识记生字。

教师强调:“叉”在本课中读“chā”。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流利、顺畅。

2.学生分小组接力读。

思考:读完诗歌,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满眼都是绿色)如果让你将它画出来,你会怎样画?(想象绿色的泼洒,理解“倒翻”“到处”)3.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总写到处都是绿色。

第二部分:(2—5)分写绿的形态、样子。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1.教师随机抽取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读完之后进行生字听写。

二、学习第二部分1.分小组自主学习第二部分。

2.组内自由朗读,交流问题与理解。

3.班级汇报,教师点拨。

(1)理解感悟第2小节出示: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思考: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形容绿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不同的绿的列举)引导学生照样子再说几个词语。

体会“绿”的颜色丰富。

(2)理解感悟第3小节想象画面:风、雨、水、阳光都是绿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风中的(禾苗)是绿的;雨中的(树叶)是绿的;水中的(倒影)是绿的;阳光下的(田野)是绿的。

2024年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绿》精选

2024年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绿》精选

2024年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绿》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绿》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词语解析,句子结构与修辞手法分析,课文背诵与默写。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绿色的描绘和赞美。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欣赏,词语、成语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抄写本、字典、绿色植物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绿色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绿色的认识和感受,引出课题。

2. 课文阅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绿色的描绘,理解课文大意。

3. 词语解析: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让学生做好笔记。

4. 句子分析:挑选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分析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用绿色为主题进行创作。

7. 课文背诵与默写: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并进行默写练习。

六、板书设计1. 绿2. 重点词语、成语、修辞手法3. 课文结构及作者表达的感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仿写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以绿色为主题进行创作。

2. 答案:a. 绿色在作者心中象征着生命、希望和活力。

b. 示例:绿色是大地的外套,是春天的使者,是生命的源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基本到位,但对修辞手法的掌握还有待提高,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绿色,用自己的话描述绿色带给自己的感受,并进行创作。

组织绿色主题的作文比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欣赏,词语、成语的掌握。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示范课第2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示范课第2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示范课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绿》这篇课文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插图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阅读理解,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色的课文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课文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可能还不太理解,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讲解来进行深化。

同时,学生对于春天的认识和感受各不相同,需要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分享。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3.学习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能够进行语言表达。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春天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春天的美丽。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启发式教学法:老师通过提问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制作课件,以便于课堂上的教学展示。

2.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课堂上的板书和讲解。

3.课文文本:准备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美丽景色,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老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 10《绿》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朗读课文《绿》。

2.增强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对绿色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用诗意的语言描绘绿色,体会绿色的美丽。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绿》。

2.掌握词语“翠绿”、“绿树成荫”、“波绿”、“青翠欲滴”等的意思。

3.培养学生用美术语言描绘绿色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绿》的课本或挂图。

2.教学投影仪。

3.课堂板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教学投影仪呈现一些绿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谈谈他们对绿色的印象和感受。

2. 学习课文•请学生朗读课文《绿》,并讲解生词和词语的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探讨作者对绿色的描绘。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运用想象力,描绘“绿”的美好,每组选择一个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 情感体验•让学生用诗意的语言,写下自己对绿色的感受或描绘。

5. 创作绘画•要求学生用画笔描绘自己心目中绿色的景象,展示并交流作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课文《绿》的学习,深入理解绿色的美丽,并通过讨论和创作,体会到绿色的情感氛围。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诗意的表达理解力不足,需要更多的引导和示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更多地从艺术的角度感受和描绘自然界的美丽。

同时,我还会更多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让他们能够深入感受到诗意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意识到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引导者。

只有让学生内化诗意的美好,他们才会更深层次地爱上语文,激发文学创作的兴趣。

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以上就是本次《绿》课的教学反思和教案,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和启发。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绿》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绿》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绿》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诗歌《绿》的意境,领会自然的美好之处。

2.能够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眼中的绿色。

3.能够体验赏析诗歌带来的愉悦与感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歌《绿》的意境。

2.难点: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对绿色的感受。

三、教学准备
1.课件:诗歌《绿》的幻灯片。

2.课堂道具:绿色植物、绿色手绢、绿色画笔等。

3.其他准备:学生诗集、配套的诗歌赏析资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利用课件播放《绿》的介绍视频,激发学生对绿色的兴趣。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绿色的认识和感受。

2. 学习《绿》(15分钟)
•学生跟读诗歌《绿》,教师解释生词及诗句中的意思。

•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欣赏(10分钟)
•欣赏相关图片,展示绿色的美丽和生机。

•学生用绿色画笔在纸上描绘自己心中的绿色。

4. 创作(15分钟)
•学生写下自己眼中的绿色,可以是绿色的植物、天空或其他事物。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5. 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绿色代表的美好。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诗歌《绿》,领略绿色的魅力,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六、课后作业
•完成课堂上的绘画作品。

•背诵诗歌《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对绿色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感受,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秀教案一、教材分析《绿》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围绕自然和环境保护展开。

通过本课文,学生可以了解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并激发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绿色植物的作用,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的良好习惯,感悟绿色生活的美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绿色植物的作用。

2.难点:理解课文隐含的环保意义,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课文《绿》的教材。

2.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3.图书、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

4.活动设计和教学反馈表格。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引发学生对绿色植物的思考。

2.导入课文: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阅读理解: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并讲解生词和理解内容。

4.课文分析:对课文中的环保意义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情景演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环保行动方案。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演绎课文内容中的情景。

3.作文练习:引导学生写一篇关于绿色植物和环保的作文,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4.课后反馈:与学生分享环保经验,强化环保意识。

六、教学反馈1.通过学生的作文和课堂表现进行评分,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环保行动,加强环保意识的培养。

以上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秀教案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最新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绿》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绿》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统编版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公开课教学设计《绿》第2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难点)一、朗读导入配乐,指名分节朗读。

二、回顾全诗,获得感受1.引导学生边读诗边想象画面,将自己的感受用一个关键词写下来。

预设:大自然生机舒适希望快乐小结:每个人读《绿》都有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古诗,尝试背诵。

三、比较阅读,读出诗意盎然绿是生命的象征,诗中的“绿”让读者阅读后倍感舒适,体验到美好的情感。

现代作家中,宗璞写过《西湖漫笔》一文,取材也是大自然中的绿,引导学生比较两者的不同。

1.对比两种不同的绿。

本文和宗璞的《西湖漫笔》相比,两种绿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种绿?2.小组合作。

学生小组合作填写下面表格(出示),并全班进行交流。

(引导从意象和语言特色两方面展开讨论)现代诗是现代人的一种抒情性文体,是人们使用现代语言来抒写情感的诗。

写现代诗,通常要注意三点:一是内容,二是思想,三是格式。

内容方面,要求诗歌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思想方面,要求诗歌能够表达自己的心中所想,流露真情;格式上则要求分行。

3.拓展阅读。

(1)推荐学生阅读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复活的土地》《我爱这土地》等。

艾青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有很多,也很有名,但他不同时期的诗歌风格相差很大。

大家可以找一些他的诗读一读,体会他的不同风格。

(2)课外收集诗人艾青和他创作诗歌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

四、拓展练习,练出情意盎然课外分组展开诵读现代诗活动,筹备艾青诗作或冰心、戴望舒等其他诗人所创作的现代诗朗诵会。

[教学板书]10绿到处是绿,这么多的绿……静绿:风、雨、水、阳光……动绿:挤、重叠、交叉、飘动……[教学反思]对阅读教学来说,“读”本来就是重中之重;对现代诗歌而言,将教学锁定在“读”上,是睿智的表现。

细看之下,更是亮点纷呈而不无玄机。

一是设计的层次感。

就本节课的整体把握来说,从“绿意盎然”到“诗意盎然”再到“情意盎然”,层层推进;就读的处理来说,从读通、读顺到读出节奏再到读出“绿”,步步提高;就“绿”这个意象来说,从“读出不同形式的绿”到“读出自己喜欢的绿”再到“读出丰富想象的绿”,节节上升。

《绿》精品教案

《绿》精品教案

《绿》教学设计商城县第八小学金相平一、教材分析《绿》所在的四下第三单元是统编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也是唯一一个现代诗歌单元,同时,这个单元也是特殊单元中的“综合性学习单元”。

现基于单元的两个特质,进行如下教材分析:(一)现代诗歌单元视角《绿》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是教材首次以单元整组编排现代诗的形式呈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要初步了解诗歌的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有节奏感;二是语言表达独特;三是情感真挚。

其中,编者将“想象丰富”归并在“语言表达独特”之中,因为,想象丰富是语言表达独特的基础。

并列的词语、相同的句式,让《绿》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节奏感。

作者表达独特,写了大自然的景象,也写了自己的感觉,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因此,本课的学习,朗读是学生感受诗歌特点的主要方式,想象是学生形成独特感受的重要途径。

(二)综合性学习单元视角语文核心素养要在语文实践活动当中加以培养,得以体现。

“举办诗歌朗诵会”是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任务之一,相较于“合作编小诗集”这一综合性学习任务,教材对“举办诗歌朗诵会”的过程性指导较为模糊。

聚焦学生诗歌朗诵能力的发展,不难发现这样的推进线索:第一课《短诗三首》侧重体会作者情感,形成自己的感受,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第二课《绿》则更适合借助想象画面,形成自己的感受,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本单元第三和第四课,以及学习自主摘抄的诗歌,都可以迁移运用前两课所掌握的现代诗歌朗诵方法。

因此,以“诗歌朗诵会”来构建学习《绿》这篇课文的情境任务,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在朗读诗歌的活动中,进一步掌握读好现代诗的方法,通过节奏的把握、语调的起伏、气息的停连,读出诗中之意、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诗中之味。

二、教学目标1.随文识字,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记住“叉”的字形。

2.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节奏感。

2024年语文四年级教案《绿》通用

2024年语文四年级教案《绿》通用

2024年语文四年级教案《绿》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绿》。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习生字词,掌握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会本课生字词,掌握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了解课文结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习生字词,掌握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作业本、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绿》。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精讲点拨:教师针对课文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5. 实践活动: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我眼中的绿色”绘画或写作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绿》2. 生字词:绿叶、草地、清新、空气、明媚、阳光、生机、勃勃3. 课文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抄写本课生字词,并用它们造句。

(3)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绿色”的作文。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绿》精品教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绿》精品教案

10 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挥”等4个字。

正确读写“墨绿、集中、交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手持春天图)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同学们知道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季节吗?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2.师小结: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心悦目。

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

诗人艾青写了一首诗《绿》,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这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3.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4.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欣赏绿意盎然的春之图,帮助他们理解“绿”就是春天的象征, 从而迅速拉近他们与课文的距离。

二、初读诗歌,明白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想一想,课文中的“绿”指的是什么呢?2.指名分小节读诗,教师正音,引导学生认识生字。

3.再读诗歌,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生字词,熟悉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悟。

三、诵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学习第一、二小节。

1.伴着音乐轻声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2.板书: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同时贴出色卡)3.感受“绿”的多:是不是只有这些“绿”?你还知道哪些绿?(了解省略号的作用)4.出示第一小节:好像……(自己轻声朗读)5.感受绿的美: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你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6.齐读第一、二小节。

(二)学习第三、四、五小节,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0《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0《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0《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绿》是我国著名诗人北岛所作的一首现代诗,其内容充满想象,语言生动,富有音乐性。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学习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创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尤其是诗中的一些隐喻和象征。

2. 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音频播放器、黑板。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说出对《绿》这首诗的初步感受。

2. 新课内容:详细解读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图。

3. 活动一: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4. 活动二:讨论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 活动三:创作自己的小诗,表达对自然美的热爱。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环保意识。

板书设计1.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

3. 对自然美的热爱和环保意识。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内容,写一篇小作文。

2. 拓展作业:收集一些关于环保的小知识,下节课分享。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

2. 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3.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是否有所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绿》这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激发对自然美的热爱,培养环保意识。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创作,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尤其是诗中的一些隐喻和象征。

2. 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

小学语文《绿》精品教案

小学语文《绿》精品教案

小学语文《绿》精品教案第一课时一、图画导入。

1.(出示青山绿水、禾苗、竹林、绿树等图)看到这样一组图画,你想说些什么?预设:看到这一片绿色的景象,很自然地想起奶奶家的那片竹林,一场春雨过后,一个个手指大小的嫩绿嫩绿的“小脑袋”就从土里探出来,可有意思了。

小结:这生机勃勃的绿景实在让人赏心悦目。

绿是春天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

绿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历来就为文人墨客所歌咏。

如,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诗人艾青也喜欢“绿”,他笔下的“绿”,更是千娇百媚、风情万种。

这节课,我们就和艾青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设计意图】本板块以吟诵含有“绿”的诗词为引,带领学生进入绿的意境,在旧知与新知、古诗与新诗中架起一座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

1.(出示作者简介)根据查找的资料进行补充说明?2.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注意节奏和停顿。

3.检查预习。

(出示生字词语)。

(1)正音:“瓶”读“pínɡ”;“叉”读“chā”。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标注拼音的字的?预设:顺口溜记“叉”字。

又字多一点就是叉。

(3)指导书写“瓶”字。

【设计意图】此板块主要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识记生字新词,逐步训练学生的识记能力。

三、初感绿意。

【语文要素】1.释题: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读出对绿的美好感受。

预设: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一片一望无际的麦苗田……2.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全诗共有几节?(5节)(1)指名分节朗读,全班齐读,小组分节比赛读。

(2)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预设:诗歌描述了春天无处不在的绿色景象。

树木、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这首诗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梦幻、绿的闻风而动。

【设计意图】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学生有效学习的第一步。

第二课时一、寻找“诗韵”。

1.《短诗三首》的学习帮我们解开了现代诗朗朗上口、悦耳动听的秘密,这节课我们就尝试着运用在上篇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找一找《绿》这首现代诗里藏着的秘密吧!2.(出示第2小节)注意诗句中含有“绿”的词语,反复朗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中最有创意的部分要数第三小节,作者将风、雨、阳光也视为绿色的,真可谓是独具匠心。因此,教学中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熟读成诵;并通过插图进行说话训练,一来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二来也为他们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拓展运用,读写训练
1.拓展运用: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
只有少数同学想象比较丰富,能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需在“学以致用”上下工夫。还有,通过学生的问答和听写反馈可以看出,我在词语理解的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方面仍有待于更新,应在读文品悟的同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去理解。
随机:第三小节:
(1)出示说话练习。
说一说:
风中的是绿色。
雨中的是绿色。
阳光下的也是绿色。
(学生挑选其中一个交流)
(2)指名读,全班齐读。
第四节:
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板书:挤、重叠、交叉)
(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第五节:
(1)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板书:按着节拍飘动)
4.试背课文。
此环节的设置,一是为升华情感,使学生领略自然界的美好,一是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产生创作的欲望。
板书
内容
绿
黑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对绿的赞美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对春的热爱
挤、重叠、交叉
按着节拍飘动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在本课的教学中,文中最有创意的部分要数第三小节,作者将风、雨、阳光也视为绿色的,真可谓是独具匠心。可对于学生来说此小节却是他们最难理解的部分。因此,教学中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熟读成诵;并通过说话训练,一来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二来也为他们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不足之处: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春天有各种各样的绿,这些绿给作者什么感觉?下面我们跟着诗人艾青的脚步来到绿色的春天,体会春的美妙。
出示并复习词语,温故而知新,为下文学习做铺垫。
新课
教学
二、诵读课文,感悟体会
1.听着录音(最好配有音乐)轻声朗读全文,边读边思: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
2.阅读链接
读一读“阅读链接”,说一说: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预设:宗璞笔下的绿是一种扑面而来的绿,满眼都是绿。
预设:宗璞笔下的绿是一种静态的绿,艾青笔下的绿是有动态感的。
3.学生交流,句式训练
春天到了,校园里_____。
公园里_____。
田野里_____。
5.感受绿的美:这各种各样的绿,却绿得发黑,绿得出奇?知道“出”是什么意思吗?(不同寻常)
(板书:绿得发亮、绿得出奇)
6.齐读第一、二小节。
7.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朗读课文三、四、五小节。
(1)轻声地自由读三、四、五小节。
(2)你觉得哪个小节写得最有趣,挑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再仔细读读。
2.板书:黑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同时贴出色卡)
3.感受绿的多:是不是只有这些“绿”?你还知道有哪些绿?(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4.出示第一小节: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难怪作者说(出示第二节),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自己轻声朗。指名风摆动。
预设:这是作者看到风吹过后,春天的景物随风摆动,那么和谐,整齐划一。
(2)出示说话练习。
说一说:
一阵风吹来,小草,柳条,树枝。
(3)指读,师范读,全班读。
这一环节是本课时的重点部分。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引领学生自主解读文本,从字里行间去感悟作者的情感,去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绿》优教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2.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墨水瓶 交叉 舞蹈 教练 指挥 按着节拍
整齐 集中 墨绿 嫩绿 淡绿 粉绿 挤在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