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土壤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土壤状况
湖北省土壤类型较为复杂,主要有水稻土、潮土、黄棕壤、黄褐土、石灰(岩)土、红壤、黄壤及紫色土等,这8个土类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98.65%。其中水稻土占总耕地面积50.35%,潮土19.03%,黄棕壤占14.54%,其他5个土类的面积占总耕地面积比均小于5%。
水稻土是湖北省面积最大,贡献最多的耕作土壤,盛产粮、油,占全省粮食产量70%。潮土是湖北省重要的生产粮、棉、油的土壤,本区域所产棉花占全省棉花产量80%以上。黄棕壤广泛分布于我省的鄂西南山区和鄂北地区,是小麦、玉米、棉花、豆类、茶叶、烟叶等粮经作物的重要产区。
湖北省红壤主要分布于鄂东南海拨800米以下低山、丘陵或垅岗和鄂西南海拨500米以下丘陵、丘陵台地或盆地。该分布区包括咸宁地区和鄂西自治州各县市,以及黄石、鄂州、武昌、汉阳、洪山、圻春、浠水、武穴、黄梅、石首、公安、松滋、枝域等县(市、区)。红壤营养状况是有机质含量较低,严重缺磷、硼,大部分缺氮、钾,局部缺锌、铜、锰、铁。
湖北省黄壤分布于鄂西南(鄂西自治州和宜昌地区)海拔500-1200米的中山区,居基带红壤之上,册地黄棕壤之下。其分面下限阪峰较高,群山较低。主要分面地域表现为“四大块,四河谷”,“四大块”指恩施-建始盆地,来凤盆地、黄陵背斜中心区和枝城、长阳与五渔洋关之间的三角地带。“四河谷”指长江西陵河谷清江河谷鹤嵝水谷和咸丰唐岩河谷。土壤层次分异明显,呈酸性,有机质含
量较高,平均比红壤高22.4%,其它矿质氧分与红壤相近或略丰,富铝化作用、淋溶作用和粘粒淀积现象较为明显。
本省黄棕壤分布于该省各地、市、州,其中,以郧阳、黄冈、宜昌、孝感、襄樊等地的面积较大。多表现较为严重的水土侵蚀,该土壤的农业垦种历史较长,利用方式多种多样,结构面上经常覆有铁、锰胶膜或结核。一般质地粘重,土体紧实。
黄褐土集中分布在襄樊、郧阳及荆州北部,多地处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岗、盆地及平坝阶地。该土壤的质地较为粘重,整个土体结构紧实,难犁难耙,不易拿墒情。土壤毛管蒸发力强,水分极易散失,天晴易受干旱威胁,有“旱包子”之称。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钾的含量及保肥性能尚可。
砂姜黑土集中分布于鄂北岗地,向北与南阳盆地的砂姜黑土连成以体。其土壤理化性状差,粘、板、瘦,易涝怕旱,肥力较低。
棕壤主要分布于鄂西山地,包括鄂西自治州和郧阳地区各县、市和神农架、长阳、五峰、秭归、兴山、保康等县(区);零星分布于鄂东大别山主峰天堂一带。
暗棕壤是本省山地土壤垂直带谱中分布最高地森林土壤,居棕壤之上,海拔下限为2200-2500米,上限至本省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50.4米。其分布区域包括神农架林区,巴东县北部(神农架南坡)和竹溪县南部(神农架北坡)。气候高寒过湿,土壤有季节性冷层,在寒温森林下土壤腐殖质积累过程和酸性淋溶过程作用明显,腐殖质层及亚表层厚度可达30-40CM,具有暗棕色的心土层,全剖面呈酸
性。
石灰土分布广泛,遍及80%的县、市。以鄂西山地(焦枝铁路以西)面积最大,鄂东南幕山地和鄂中大洪山地次之,鄂东大别山地也有零星分布。保留了母质特征,富含碳酸盐,PH值较高,一般在6.5以上,为中性至微碱性,土质较粘,含砾石较多,石芽出露面积大,荒山荒坡较多,不便于耕作,低产土壤比重较大。
紫色土湖北省除十堰以外,其它各地、市、州均有分布。其中以宜昌、鄂西、襄樊、郧阳、孝感、荆门和荆州的面积较大。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速效磷、钾含量的丰缺差异较大。土壤一般通气透水性能良好,具有一定的保肥蓄水能力。
山地草甸土主要分布于神农架林区高山盆地,其次零星分布于鄂西南海拔1600米以上的大高山顶平面的岩溶洼地和鄂东南海拔1200米以上的开阔或浑圆的山脊区洼地。
山地草甸土仅含山地草甸土1个亚类,划分为山地草甸土和岩溶洼地山地草甸土2个土属。沼泽土划分为沼泽土和山地沼泽土2个亚类。
潮土广泛分布在长江和汉江沿岸的冲积平原、河流阶地、河漫滩地及滨湖地区广阔的底平地带。我省各地、市、州均有分布,以荆州、武汉、孝感、襄樊、黄冈及宜昌等地面积较大。
水稻土广泛分布在我省各地(市、州),从海拔十几米的低潮地带稻千米左右的山沟谷地均有之,但集中分布在素以“鱼米之乡”著称于世的江汉平原:即枝江、当阳、荆州地区各县(市),武汉市郊区县、黄冈、浠水、圻春、武穴、黄梅、鄂州、荆门、嘉鱼、沙市、
孝感、云梦、汉川等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