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土壤分布

合集下载

鄂西北土壤

鄂西北土壤

土壤襄樊市地形复杂,成土母质和植被类型多样,受气候及人类长期生产活动的影响,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土壤。

分为6个土类、13个亚类、57个土属、226个土种。

土类分布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西部武当低山区(保康、谷城县境)土类有灰紫色土、红砂岩黄棕壤、碳酸盐岩类黄棕壤、泥质岩黄棕壤、山地泥质岩黄棕壤等;荆山东麓(南漳县境)主要有棕色石灰土、中性紫色土、灰紫色土、泥质岩山地黄棕壤、粗骨性黄棕壤等。

东部桐柏山低山丘陵(随州北部和枣阳北部)土壤组合为酸性结晶岩黄棕壤,剥蚀严重,有较大面积的裸岩分布;低丘缓坡及沟谷地带有水稻土的枝型分布,有一定数量的山泉冷浸田。

大洪山丘陵地带(随州、枣阳南部和襄阳、宜城东部)土壤组合多为泥质岩黄棕壤、紫色土、石灰土以及冲沟部位的水稻土,常呈复区分布。

岗地土壤(老河口、枣阳、襄阳北部)基本为黄褐土的各土种和红砂岩的各土种。

汉水及其支流两岸的冲积平原和河谷小平原土壤组合为潮土各土属,耕地土壤尤其是水稻土比重较大。

山区具有明显的土壤垂直分布现象,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约降低0.6℃,而湿度相对增加,植被由北亚热带逐渐向暖温带演变,土壤垂直带谱相应由基带土壤黄棕壤依次向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分布。

黄棕壤分布上限约为海拔800米,800~1500米之间为山地黄棕壤,1500米以上出现山地棕壤。

一般阴坡冷湿,风化弱,生物积累多,土壤颜色较深,土层深厚;阳坡受热量多,植被覆盖差,土层薄,有机质积累少,多粗骨型土壤。

按土壤肥力和环境因素综合评级,一级土壤占9.7%,二级占58.03%,三级占27.9%,四级占4.37%;酸碱度适中(pH值5.1~8.5)的土壤占99.48%,宜种性广泛。

(一)黄棕壤为境内岗地及低山丘陵区的主要土类。

总面积1725.65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65.31%。

其中耕地314.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7.7%(按习惯面积,下同);林荒地1411.45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53.42%。

湖北省区域地质与矿产概况

湖北省区域地质与矿产概况
(2)Ⅱ-1南秦岭造山带内带(桐柏—大悟隆升、 断褶带)
该带其基底岩系特征与大别山岩群类似,空间上 形成一条北西—南东向带状片麻岩穹窿,盖层 为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变质地层。经历了多 期构造变形,各时代地层局部无序,整体有序, 有大量中酸性岩侵位
四、湖北省地质构造单元划分
(3)Ⅱ-2南秦岭造山带外带(十堰—随州褶冲带)
五、矿产资源分布及其特点
二、化工、建材及部分冶金矿产丰富,能源等矿产短缺
我省磷、岩盐、石膏、芒硝、水泥灰岩、铁、铜等矿产 资源较为丰富;水泥配料、玻璃硅质原料、冶金辅助 原料、建筑用花岗岩、饰面石材等矿产资源前景较好; 钛、钒、镁、铌、钽、铷、铯、锂、铊、稀土、硒、 锶、金、银、铅、锌、溴、碘、硼、石墨、重晶石、 化工白云岩、膨润土、耐火粘土、累托石粘土、石榴 子石、化肥用橄榄岩、建筑用辉绿岩等矿产和地热、 矿泉水矿产资源潜力较大;菊花石、百鹤玉、绿松石 等矿产具地方特色。但我省缺煤、少油、乏气,铝、 钨、锡、钼、锑等矿产资源前景不容乐观,铂族金属、 钾盐、铬铁矿等矿产资源严重短缺。
五、矿产资源分布及其特点
三、 变质岩
2、动力变质岩 沿断裂带和剪切带分布,主要岩石类别有碎裂岩、
角砾岩和糜棱岩等。赋存构造—热液蚀变型金、 铜、铅锌等矿产
四、湖北省地质构造单元划分
湖北省域主体处于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中生代对 接带的南侧,仅鄂东北大别山地区处于中生代 对接带的北缘。中生代晚期—新生代滨太平洋 构造域叠加在早期构造形迹之上
3、古生代地层
秦岭地层区分布较少,为一套厚度较大的盆 地相火山凝灰质和灰泥质沉积岩,岩石普 遍发生低绿片岩相变质;扬子地层区分布 广泛,以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古 生代地层中主要有钒、锰、铁、煤等矿产, 如扬子地层区中晚泥盆世形成的高磷赤铁 矿、二叠系的煤矿等

湖北省土壤状况

湖北省土壤状况

湖北省土壤状况湖北省土壤类型较为复杂,主要有水稻土、潮土、黄棕壤、黄褐土、石灰(岩)土、红壤、黄壤及紫色土等,这8个土类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98.65%。

其中水稻土占总耕地面积50.35%,潮土19.03%,黄棕壤占14.54%,其他5个土类的面积占总耕地面积比均小于5%。

水稻土是湖北省面积最大,贡献最多的耕作土壤,盛产粮、油,占全省粮食产量70%。

潮土是湖北省重要的生产粮、棉、油的土壤,本区域所产棉花占全省棉花产量80%以上。

黄棕壤广泛分布于我省的鄂西南山区和鄂北地区,是小麦、玉米、棉花、豆类、茶叶、烟叶等粮经作物的重要产区。

湖北省红壤主要分布于鄂东南海拨800米以下低山、丘陵或垅岗和鄂西南海拨500米以下丘陵、丘陵台地或盆地。

该分布区包括咸宁地区和鄂西自治州各县市,以及黄石、鄂州、武昌、汉阳、洪山、圻春、浠水、武穴、黄梅、石首、公安、松滋、枝域等县(市、区)。

红壤营养状况是有机质含量较低,严重缺磷、硼,大部分缺氮、钾,局部缺锌、铜、锰、铁。

湖北省黄壤分布于鄂西南(鄂西自治洲和宜昌地区)海拨500-1200米的中山区,居基带红壤之上,册地黄棕壤之下。

其分面下限阪峰较高,群山较低。

主要分面地域表现为“四大块,四河谷”,“四大块”指恩施-建始盆地,来凤盆地、黄陵背斜中心区和枝城、长阳与五渔洋关之间的三角地带。

“四河谷”指长江西陵河谷清江河谷鹤嵝水谷和咸丰唐岩河谷。

土壤层次分异明显,呈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平均比红壤高22.4%,其它矿质氧分与红壤相近或略丰,富铝化作用、淋溶作用和粘粒淀积现象较为明显。

本省黄棕壤分布于该省各地、市、州,其中,以郧阳、黄冈、宜昌、孝感、襄樊等地的面积较大。

多表现较为严重的水土侵蚀,该土壤的农业垦种历史较长,利用方式多种多样,结构面上经常覆有铁、锰胶膜或结核。

一般质地粘重,土体紧实。

黄褐土集中分布在襄樊、郧阳及荆州北部,多地处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岗、盆地及平坝阶地。

湖北省区域地质与矿产概况

湖北省区域地质与矿产概况

二、 岩浆岩
3、碱性、偏碱性岩、碳酸岩 以加里东期为主,见于竹山—房县、随州—枣阳
等地的局部地区,岩石类型为正长岩、碳酸岩, 主要产于基性侵入岩杂岩体中。与该类岩石相 关的矿产有铌、钽等稀土矿产
三、 变质岩
变质岩主要分布于武当山—大别山广大地区 和黄陵、神农架、大洪山、幕阜山、大磨 山等地,分布面积约60000平方千米。按 变质作用可分为区域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
五、矿产资源分布及其特点
省内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岩浆活动比较强烈, 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图11)。
五、矿产资源分布及其特点
一、矿产资源种类多,总量较丰富,资源禀 赋居全国中游
截止2007年,全省已发现146个矿种、183个 亚矿种,分别占全国已发现171个矿种、 229个亚矿种的%、%。全省已查明资源 储量的各类矿产89种、亚矿种111种,包括 能源矿产7种,黑色金属矿产8种,有色金 属矿产12种,贵金属矿产5种,稀有稀土及 分散元素矿产19种,冶金辅助原料矿产7种, 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15种,建筑材料及其 它非金属矿产38种
三、 变质岩
南部扬子变质区:变质作用发生于前南华纪 变质基底中。太古—元古代表壳岩系和元 古代岩浆岩经低压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 形成从低角闪岩相、高角闪岩相至麻粒岩 相的递增变质带和无分带性的混合岩类高 级变质岩;中元古—新元古代地层和岩浆 岩,经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形成板岩—千枚 岩
与区域变质作用相关的矿产有金、银、铁、 磷、石墨、金红石等
及黄陵背斜;碱性、偏碱性岩、碳酸岩仅见 于竹山—房县、随州—枣阳局部地段;火 山岩主要分布于鄂北及鄂东南地区
二、 岩浆岩
1、酸性、中酸性岩浆岩
以燕山期为主,主要分布于桐柏山、大别山、黄 陵、幕阜山及鄂东南地区,主要岩石类型为闪 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相应的脉岩有石 英岩脉、伟晶岩脉、花岗斑岩脉;火山岩类型 为流纹质、安山质、石英角斑质火山喷发熔岩 及火山碎屑岩。元古代及其以前的中—酸性侵 入岩均遭区域变质,己变质为英云闪长质、奥 长花岗质、花岗闪长质、花岗质片麻岩或片麻 状花岗岩,同期的中—酸性火山岩已变质成各 类长英质片麻岩、变粒岩、片岩及浅粒岩。燕 山期岩浆岩形成我省重要的铁、铜、金、钨、 钼、硫等内生矿床

湖北省土地利用现状

湖北省土地利用现状

湖北省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湖北省地处我国中部腹地,长江横贯东西,省域地势呈三面高、中间低、向南敞开的态势.西、北、东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诸山环绕;中南部为江汉平原,地势平坦开阔,与洞庭湖相连。

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土地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辖12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39个市辖区、24个县级市(其中3个直管市)、37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一。

湖北省各类用地数量湖北省土地利用呈“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格局.根据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全省农用地面积1466。

3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88%;建设用地面积136。

7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

36%;未利用地面积255。

7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

76%。

1.农用地耕地面积467.5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

15%,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鄂北岗地和鄂东沿江平原。

园地面积42。

6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

29%,主要分布在长江山峡河谷地带、清江流域和鄂南幕阜山区。

林地面积793.8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2.71%,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平原地区分布较少,与湖北省的地貌特征基本一致。

牧草地面积4。

4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

24%,主要零星分布在十堰、恩施和黄冈等地.其他农用地面积157.8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

49%.2.建设用地城镇工矿用地面积24.1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0%,人均城镇工矿用地98平方米。

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72。

0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

88%,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202平方米。

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面积40。

5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

18%。

3。

未利用地全省未利用地面积255。

74万公顷,扣除河流、湖泊水面、沼泽地、苇地和部分滩涂等具有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的湿地,宜耕后备土地十分有限。

二。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锐.1997~2005年间,全省耕地累计减少27.44万公顷,平均每年减少耕地3.05万公顷。

湖北地区地理知识点

湖北地区地理知识点

湖北地区地理知识点湖北地区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中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

它东临安徽,西接重庆,南界江西、湖南,北靠河南。

湖北省因其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一些关于湖北地区地理的知识点:1. 地理位置:湖北省位于东经108°21′至116°07′,北纬29°05′至33°20′之间。

它位于中国的中部,长江中游地区。

2. 地形地貌:湖北省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

著名的有武当山、神农架、大别山等。

3. 气候特征:湖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和干燥。

4. 水系分布:长江和汉江是湖北的主要河流,长江流经湖北的大部分区域,汉江是长江的第二大支流。

5. 自然资源:湖北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铜、煤、石油等。

同时,农业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6. 生物多样性:湖北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多种珍稀动植物,如金丝猴、大熊猫等。

7. 历史文化:湖北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包括荆州古城、黄鹤楼等。

8. 经济发展:湖北省是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工业以钢铁、汽车、化工、纺织等为主。

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9. 交通网络:湖北地处中国的交通枢纽,拥有发达的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网络。

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也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10. 旅游资源:湖北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武当山、神农架、三峡大坝等。

通过这些知识点,可以对湖北地区的地理特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湖北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湖北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湖北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湖北省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其地理特点和地理知识因素对于湖北高考考生来说十分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些湖北高考地理知识点。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理位置:湖北位于中国中部,东与江苏、安徽接壤,南与湖南相接,西南与重庆、四川交界,西与湖南、陕西相连,北与河南接壤。

2. 地形地貌:湖北地势以长江流域为主,分布着大片平原、丘陵和山地。

其中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上,是湖北省的省会和经济中心。

3. 气候特点:湖北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潮湿。

由于地处长江中游地区,湖北的降水充沛,雨量分布不均衡。

4. 水系特点:湖北有长江、汉江等重要水系贯穿全省。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在湖北境内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港口城市,如武汉、宜昌等。

二、经济地理知识点1. 农业发展:湖北是中国的重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

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等。

湖北的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同时也有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2. 工业布局:湖北省工业以制造业为主,其中汽车制造、钢铁产业、电子信息等是湖北的支柱产业。

武汉钢铁集团和东风汽车集团是湖北省的两大龙头企业。

3. 交通发展:湖北的交通发达,其中的武汉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

湖北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线路贯穿全省,并且有三个重要的航空港,分别是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襄阳刘集机场和宜昌三峡机场。

三、文化地理知识点1. 历史文化:湖北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例如楚文化、荆楚文化和三国文化等都有湖北的深厚影响。

2. 旅游资源:湖北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有三峡、神农架、黄鹤楼等著名景点。

三峡是长江上的一片峡谷风景区,被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地方之一。

3. 民俗文化:湖北的民俗文化独具特色,其中的武汉话和荆州话是湖北的两大方言,被广泛使用。

湖北的民间传统节日也十分丰富,如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

四、环境地理知识点1. 生态环境:湖北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湖北省随县三里岗地区富硒土壤分布规律探讨

湖北省随县三里岗地区富硒土壤分布规律探讨

第32卷第1期2018年㊀3月资源环境与工程ResourcesEnvironment&EngineeringVol 32ꎬNo 1Mar.ꎬ2018收稿日期:2017-08-21ꎻ改回日期:2017-10-09作者简介:陈婕(1985-)ꎬ女ꎬ工程师ꎬ地质工程专业ꎬ从事地质勘查工作ꎮE-mail:1662251105@qq com湖北省随县三里岗地区富硒土壤分布规律探讨陈㊀婕ꎬ吴康生ꎬ杨文兵ꎬ渠㊀婧(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ꎬ湖北襄阳㊀441002)摘㊀要: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项目成果显示ꎬ随县三里岗地区为足硒㊁富硒土壤的广泛分布地区ꎮ硒元素主要赋存于震旦 寒武系地层中ꎬ硒元素与富碳岩石有关ꎬ在该地土壤中的硒元素由表土至深部有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ꎬ呈现表层富集 中部贫化 底部含量高的变化规律ꎮ关键词:富硒土壤ꎻ分布规律ꎻ随县ꎻ三里岗地区中图分类号:S151.9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1211(2018)01-0055-06DOI:10.16536/j.cnki.issn.1671-1211.2018.01.011㊀㊀根据硒的生物学作用研究ꎬ硒有保护机体免受氧化物损害的功能ꎮ研究表明ꎬ硒能改善动物机体的免疫力ꎬ提高人体抗癌能力ꎬ抑制镉㊁砷㊁汞㊁银等重金属毒性[1-2]ꎮ缺硒可引起克山病㊁大骨节病等地方病ꎮ因此研究富硒土壤的分布规律ꎬ对指导下一步寻找富硒土壤具有重要意义ꎮ1㊀研究区背景三里岗镇位于湖北省随县南部ꎬ隶属随州市ꎬ距随州城区57kmꎬ面积320km2ꎬ三里岗镇地处大洪山东部ꎬ地形以低山㊁丘陵㊁岗地为主ꎬ全镇海拔约在170~450m之间ꎮ三里岗镇山脉为大洪山余脉ꎬ由南向北山势逐渐降低ꎬ山的相对高度100~300m之间ꎮ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良好ꎬ酸碱度适中ꎬ种类齐全ꎬ适宜多种作物㊁林木㊁果树㊁食用菌生长ꎮ土壤成土母质有第四纪粘土ꎬ近代河流冲积物和石灰岩㊁板岩㊁砂页岩㊁岩浆岩等风化物ꎮ全区土壤分为2个土类ꎬ6个亚类ꎬ主要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和黄棕壤ꎮ水稻土分为淹育型水稻土(0.28%)和潴育型水稻土(23.63%)ꎬ黄棕壤分为酸性结晶岩黄棕壤土(3.61%)㊁红砂岩黄棕壤土(20.63%)㊁泥质岩黄棕壤性土(49.75%)和基性结晶岩黄棕壤性土(2.10%)ꎮ本次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准地台京山台褶束(Ⅱ11)ꎬ北北西向的中㊁新生代断陷盆地将该台褶束分割为二凸二凹的构造格局ꎮ区内主要断裂以襄樊 广济大断裂构造带为代表ꎬ是一条区域性的推覆型断裂构造ꎬ亦是本区桐柏大别造山带与扬子地台前陆过渡带的分界线ꎬ具多旋回发展的历史ꎮ该断裂大致分布在三里岗常安村 尚店村一带ꎬ呈北西西 南东东向展布ꎬ在三里岗一带ꎬ断裂破碎带宽达3kmꎬ沿断裂带碎裂岩㊁角砾岩㊁糜棱岩㊁硅化岩发育ꎬ多期活动特征明显ꎮ研究区内出露地层(图1)主要为中元古界㊁震旦系㊁寒武系㊁志留系㊁白垩系和第四系地层ꎮ震旦系和寒武系为主要富硒地层ꎮ震旦系(Z)地层主要出露于研究区北部ꎬ主要地层为陡山沱组和灯影组ꎬ主要岩性由一套泥质岩及硅质碳酸盐岩㊁碳酸盐岩㊁磷酸盐岩等组成ꎮ寒武系(ɪ)在南秦岭㊁扬子地层区均有分布ꎬ主要分布于襄樊 广济断裂北部ꎬ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及泥质岩为主的沉积ꎮ早寒武世主要为浅海相黑色页岩㊁砂岩及石灰岩为主ꎬ中㊁晚寒武世主要是浅海和浅海近岩的白云岩㊁白云质灰岩㊁炭质页岩㊁石煤及炭质泥质灰岩等ꎮ2㊀样品采集与分析2.1㊀样品采集依据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要求ꎬ以1ʒ1万土地利用图作为野外手图ꎬ按照图斑结合方里网格布样ꎬ根据样点预布图ꎬ利用手持式GPS定点ꎬ进行表层土壤取样ꎬ平均采样密度为5.19个点/km2ꎮ采集样品以木锹为械具ꎬ标准化地采集地表0~20cm的原始新鲜土壤ꎮ去除杂草㊁草根㊁砾石㊁砖块㊁肥料团块等杂物ꎮ为增加土壤样品的代表性ꎬ采样时以1处为主(作图1㊀随县三里岗地区地质图Fig 1㊀GeologicalmapofSanligangareainSuixian1.第四纪ꎻ2.白垩纪ꎻ3.泥盆纪ꎻ4.二叠纪 三叠纪ꎻ5.志留纪ꎻ6.奥陶纪 志留纪ꎻ7.寒武纪ꎻ8.震旦纪ꎻ9.元古代ꎮ为定点位置)ꎬ在采样点周围50m范围内多点采集3~5个子样组合为一个样品ꎮ样品原始重量应ȡ1000gꎬ每个样品要保证截取的粒级样品<20目部分ꎬ重达550gꎮ2.2㊀样品分析土壤Se元素分析方法为原子荧光光谱法(AFS)ꎬ检出限为0.01ˑ10-6ꎬ报出率100%ꎬ合格率100%ꎻ土壤有机质分析方法为氧化还原法ꎬ检出限为0.02ˑ10-6ꎬ报出率100%ꎬ合格率100%ꎮ3㊀三里岗地区硒元素的分布特征3.1㊀土壤硒元素含量及丰缺分布研究区内Se元素含量为0.1~17.8mg/kgꎬ最高值点位于黄家河村西北角南天门处ꎮ全区Se元素平均含量达到0.37mg/kgꎮ全区Se元素变异系数达到1.57ꎬ呈显著分异分布ꎮ具体分布特征见图2ꎮ由Se元素地球化学图可以看到ꎬ研究区中Se元素主要富集于北部常安村 新集 何家店村一带ꎬ古庙及八一桥村亦有零星分布ꎮ图2㊀随县三里岗地区土壤硒丰缺分布图Fig 2㊀GeochemicalmapofseleniumofSanligangareainSuixian1.富硒区(硒含量>0.40mg/kg)ꎻ2.足硒区(硒含量0.175~0.40mg/kg)ꎻ3.缺硒区(硒含量<0.175mg/kg)ꎻ4.村界及名称ꎻ5.河流水系ꎮ3.2㊀硒元素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分布不同的土壤类型对Se元素含量也有影响ꎬ表1为研究区中各类土壤Se元素含量平均值ꎮ三里岗地区主要土壤类型为黄棕壤性第四纪粘土泥田(12a)㊁第四纪粘土黄棕壤(71a)㊁红砂岩黄棕壤65资源环境与工程㊀2018年㊀表1㊀随县三里岗地区各土壤硒元素含量特征表Table1㊀TheseleniumcontentcharacteristicstableofeachsoilinSanligangareainSuixian全区12a12b12c13a71a71b71cN1662616283258411364均值/(mg kg-1)0.370.320.430.580.600.410.280.48㊀㊀注:12a为黄棕壤性第四纪粘土泥田ꎬ12b为潮土田ꎬ12c为灰潮土田ꎬ13a为青泥田ꎬ71a为第四纪粘土黄棕壤ꎬ71b为红砂岩黄棕壤ꎬ71c为玄武岩黄棕壤ꎮ(71b)ꎬ表中Se元素含量依次为71a>12a>71bꎮ其中ꎬ71b主要为白垩系红砂岩风化而成的红土层ꎬ其低分布状况与白垩系地层有关ꎻ而水稻土中Se元素含量低于粘土黄棕壤ꎬ说明成土后的风化淋溶作用与人为耕作活动对表土中的Se元素含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ꎮ3.3㊀土壤硒元素垂直向上的分布硒元素在深层土壤中的分布特征为:全区垂直剖面中除PM05与PM08外ꎬ表层土壤(0~20cm)中的Se元素均大于第二深度层(20~50cm)ꎬ不同土壤垂直剖面不同深度土壤硒含量见表2ꎬ且除常安村区域外ꎬ其余地点Se元素在垂直向上的形态均为倒U型ꎬ以PM01㊁PM12㊁PM17为例(图3)ꎮ表2㊀不同土壤垂直剖面不同深度土壤硒含量表Table2㊀Theseleniumcontenttableofdifferentsoilverticalprofileswithdifferentdepthsofsoilseleniumcontent剖面号PM01PM01PM01PM01PM01PM02PM02PM02PM02PM02PM03PM03PM03PM03PM03PM04PM04PM04PM04PM04采样深度/cm2050100150200205010015020020501001502002050100150200Se含量/(mg kg-1)0.360.310.310.340.480.760.540.380.360.411.791.591.271.261.460.910.750.250.190.14剖面号PM05PM05PM05PM05PM05PM06PM06PM06PM06PM06PM07PM07PM07PM07PM07PM08PM08PM08PM08PM08采样深度/cm2050100150200205010015020020501001502002050100150200Se含量/(mg kg-1)1.281.580.670.861.040.740.680.930.770.361.010.780.740.680.550.270.420.520.640.45剖面号PM09PM09PM09PM09PM09PM10PM10PM10PM10PM10PM11PM11PM11PM11PM11PM12PM12PM12PM12PM12采样深度/cm2050100150200205010015020020501001502002050100150200Se含量/(mg kg-1)0.590.450.280.510.380.920.720.710.690.590.630.210.250.250.341.701.101.181.221.47剖面号PM13PM13PM13PM13PM13PM14PM14PM14PM14PM14PM15PM15PM15PM15PM15PM16PM16PM16PM16PM16采样深度/cm2050100150200205010015020020501001502002050100150200Se含量/(mg kg-1)0.300.290.310.310.360.740.450.450.500.560.310.170.190.130.120.780.680.470.390.58剖面号PM17PM17PM17PM17PM17PM18PM18PM18PM18PM18PM19PM19PM19PM19PM19PM20PM20PM20PM20PM20采样深度/cm2050100150200205010015020020501001502002050100150200Se含量/(mg kg-1)0.390.270.190.190.310.520.340.270.310.260.390.300.250.300.330.470.340.280.260.33图3㊀垂向剖面Se含量变化特征Fig 3㊀Verticalsectionalseleniumcontentvariation75第1期陈㊀婕等:湖北省随县三里岗地区富硒土壤分布规律探讨㊀㊀土壤中的Se元素由表土至深部有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ꎬ呈现表层富集 中部贫化 底部含量高的变化规律[3]ꎮ深层土壤中的高含硒量受成土母质及土壤淋溶㊁黏化作用所影响ꎻ而表层土壤中出现了Se元素的次生富集ꎮ3.4㊀不同地层单元中硒元素含量变化Se元素主要集中于震旦系 寒武系地层中ꎬ各地层中Se元素的含量特征见表3ꎮ可以看到ꎬ研究区中Se元素含量依次为震旦系㊁寒武系㊁泥盆系㊁第四系㊁元古界㊁白垩系㊁侵入岩㊁奥陶系 志留系ꎬ即Se元素在震旦系㊁寒武系地层中出现富集ꎬ而在奥陶系 志留系㊁白垩系与侵入岩中出现亏缺ꎮ3.5㊀不同岩性硒元素含量变化岩石作为成土母源ꎬ为其表土中元素含量的丰富或缺乏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地球化学背景ꎮ岩石剖面样品岩性特征及硒元素含量见表4ꎮ表3㊀研究区各地层硒元素含量统计特征表Table3㊀Thestatisticalcharacteristicstableofseleniumcontentofeachstratuminthestudyarea元素元古界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 志留系泥盆系白垩系第四系侵入岩样本数N4031904031061227923138均值/(mg kg-1)0.290.590.510.210.310.270.290.24浓集比例K0.781.601.380.580.850.730.800.66表4㊀研究区不同地层单元岩石硒元素含量表Table4㊀Theseleniumcontenttableofrocksindifferentstratigraphicunitsinthestudyarea样号123456789岩性震旦系灰白色泥质白云岩震旦系黄色泥质粉砂岩寒武系黑色薄 中层硅质岩寒武系灰黄色薄 中层粉砂岩寒武系灰黄色粉砂质页岩元古界灰白色薄层状白云岩元古界灰色白云岩夹石英脉白垩系红砂岩含大量砾石白垩系红砂岩夹大量白云岩Se0.920.660.610.140.030.01<0.0010.05<0.001㊀㊀研究区内表层土壤中元素含量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ꎬ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土母质的组成和特质ꎬ土壤中的元素含量与其母质㊁母岩密切相关ꎬ在某些情况下ꎬ这种相关性尤为显著ꎮ图4为地层单元岩石Se元素含量变化情况ꎮ地层单元岩石中Se元素出现明显的地层关联性ꎮ图4㊀研究区地层单元岩石硒元素含量对比图Fig 4㊀Thecomparisonchartofseleniumcontentofrocksindifferentstratigraphicunitsinthestudyarea通过对研究区中的岩石拣块样化验结果统计发现ꎬ工区中震旦系(0.48mg/kg)㊁寒武系地层(0.26mg/kg)硒元素明显大于其他地层(0.04mg/kg)ꎻ从岩石剖面上看ꎬ震旦系地层岩石硒元素含量明显大于寒武系ꎬ且随地层由老到新ꎬ硒元素含量逐渐降低ꎬ但在更老的元古界地层中硒元素含量极低ꎻ由此推断ꎬ该工区岩石中硒元素富集时期可能为震旦纪ꎮ4㊀富硒土壤与地质背景关系4.1㊀富硒地层岩石与富硒土壤的关系岩石剖面中ꎬSe元素富集于震旦系白云岩中ꎬ各岩石样品中Se元素含量依次为:白垩系岩石0.02525mg/kg㊁震旦系岩石0.48mg/kg㊁元古界岩石0.0043mg/kg㊁寒武系岩石0.26mg/kg㊁奥陶系 志留系岩石85资源环境与工程㊀2018年㊀0.0005mg/kgꎬ其含量变化趋势与表层土壤样一致ꎮ图5㊀Se元素土壤—岩石含量变化图Fig 5㊀Thevariationdiagramofseleniumcontentfromsoiltorock图5反映了成土母质对表层土壤中元素含量的影响ꎮ在一定范围内ꎬ可以认为表层土壤中元素含量形态与地层一致时ꎬ其元素异常范围及来源主要受成土母源及自然地质作用控制ꎮ4.2㊀富硒地层岩石与区域断裂构造的关系穿过Se元素的浓集区ꎬ测制了10条土壤水平剖面ꎬ以常安店村土壤剖面PM03为例ꎬ剖面为东北走向ꎬ与表层土壤样一致ꎬ共分析了29种常量元素ꎮ按有害㊁有益㊁营养元素分为三组做元素变化趋势图ꎬ见图6ꎮ水平剖面穿过震旦系与寒武系ꎬ区域内断裂构造发育ꎬ3号㊁8号㊁14号样点均落于断裂线上ꎮ由剖面地化曲线可知ꎬ该剖面1~13号样点元素含量变化较为剧烈ꎬ14号样点以后土壤元素含量较为稳定ꎬ各元素起伏较小ꎬ剖面上各元素含量高值点均在PM0308样点附近ꎬ说明其表层土壤元素含量与地质构造及成土母岩的相关密切ꎮ各元素含量与地貌㊁土壤类型㊁土地利用现状等关联性相对较小ꎬ体现了地球化学元素或指标的空间相关性和变异性ꎮ图6㊀常安店村土壤地球化学剖面图Fig 6㊀ThesoilgeochemicalprofileinChangandianvillage5㊀结论与建议研究区为低山丘陵地貌ꎬ区内无大江大河ꎬ土壤主要为母岩风化形成ꎬ硒元素受成土母源控制明显ꎬ各地层内土壤元素含量差异显著ꎮ震旦㊁寒武系地层Se元素富集系数高ꎬ其平均含量达到0.59μg/g㊁0.51μg/gꎮ震旦㊁寒武纪富硒地层区这个特殊的地质环境形成了具有特定元素组合的第四纪高背景地质体ꎬ是形成该区富硒土壤的物质基础ꎮ表层土壤中元素含量形态与地层一致时ꎬ其元素95第1期陈㊀婕等:湖北省随县三里岗地区富硒土壤分布规律探讨异常范围及来源主要受成土母源及自然地质作用控制ꎮ表层土壤元素含量与地质构造及成土母岩相关密切ꎮ各元素含量与地貌㊁土壤类型㊁土地利用现状等关联性相对较小ꎮ研究区土壤富硒主要与震旦系㊁寒武系高背景地层有关ꎬ母岩风化沉积对硒元素在表层土壤的富集起到重要作用ꎮ建议今后在黑色岩系中寻找富硒土壤ꎮ参考文献:[1]㊀李家熙ꎬ张光第ꎬ葛晓云ꎬ等.人体硒缺乏与过剩的地球化学环境特征及其预测[M].北京:地质出版社ꎬ2000.[2]㊀陈亮ꎬ李桃.元素硒与人体健康[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ꎬ2004ꎬ21(3):58.[3]㊀严向军ꎬ冯久林ꎬ杨文兵ꎬ等.湖北省随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一期)成果报告[R].襄阳: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ꎬ2015.(责任编辑:李雯)DiscussiononDistributionofSelenium ̄richSoilinSanligangAreaꎬSuixianꎬHubeiProvinceChenJieꎬWuKangshengꎬYangWenbingꎬQuJing(EighthGeologicalBrigadeofHubeiGeologicalBureauꎬXiangyangꎬHubei㊀441002)Abstract:TheresultsofthegeochemistryevaluationofthelandqualityshowtheareaofSanliganginSuixianfortheselenium ̄enoughꎬselenium ̄richsoiloftheregioniswidelydistributed.SeleniummainlyoccurinSinian ̄earlyCambrianstrataꎬseleniumisrelatedtocarbon ̄richrocks.Theseleniumcontentinthesoildecreasesfirstandthenincreasesfromsurfacesoiltodeeppartꎬshowingvariation.Theruleofsurfaceisenrichment ̄centralpoor ̄thehighlevelsofbottomcon ̄tent.Keywords:selenium ̄richsoilꎻregularityofdistributionꎻSuixianꎻSanligangarea(上接第50页)ResearchonProspectofProspectingofTinDepositsofUgandaNtungamoDistrictWangZhengꎬSunXiaofengꎬYangWeiweiꎬSongYulong(TheFirstGeologicalBrigadeofHubeiGeologicalBureauꎬDayeꎬHubei㊀435100)Abstract:TindepositsofUgandaNtungamodistrictmainlyoccursinthecontactzoneofMesoproterozoicgraniteandBuganda ̄Torosystemsedimentaryrock.Theoredepositsaremainlycontrolledbyfaultsandmagmaticrocks.Orebodiesoutputasirregularveinsandstockworkdistribution.Lodesaresmallꎬbutthequantityisbigꎬthegeologyprospectingsignsareobviousꎬthesearesareexcellentlypotentialtodiscoveralotoflargetindeposits.Keywords:tinoresꎻgraniteꎻBuganda ̄TorosystemsedimentaryrocksincontactzoneꎻprospectingcriteriaꎻNtungamodistrict06资源环境与工程㊀2018年㊀。

湖北省情概况

湖北省情概况

湖北省情概况湖北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中游,因地处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简称鄂。

地跨东经108°21′42″-116°07′50″、北纬29°01′53″-33°16′47″,东西长740.6公里,南北宽470.2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居全国第17位。

湖北地势西高东低,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

地貌类型多样,既有沃野千里的江汉平原,也有连绵起伏的丘陵岗地,还有层峦迭嶂的广大山区,以及适宜养殖的广阔水域。

全省总面积中,山地占56%,丘陵岗地占24%,平原湖区占20%。

2009年底,全省常住人口5720万人,城镇人口2631.2万人,占46.0%。

现设12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1个林区,3个直管市,24个县级市(包括3个直管市),40个县(包括2个自治县),**个市辖区。

(一)自然资源丰富光热水资源充足。

湖北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季。

年均日照时数为1200~2200小时,无霜期在230~300天之间,年均降水量为800~1600毫米。

由于南北纬度相差4度多,东西跨度较大,加之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使得湖北气候不仅南北有别、东西迥异,而且兼有北亚热带、中亚热带以及中温带、南温带等多种气候类型,为农业多种经营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

矿产资源丰富。

湖北已发现的矿产有150种,占全国己发现矿产种类的81%,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92种。

除煤炭、石油、天然气比较贫乏外,其他矿产储量都比较大,尤其是化工、建材及部分冶金矿产资源丰富。

其中化肥用橄榄岩、碘、石榴子石、累托石粘土、建筑用辉绿岩等5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铌、泥灰岩、磷等17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2~3位;铁、铜、石膏、金、汞、锰、钒、镍等35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4~10位。

主要矿产资源具有品位高、分布相对集中、易于开采等特点。

湖北省土壤类型

湖北省土壤类型

湖北省土壤状况湖北省土壤类型较为复杂,主要有水稻土、潮土、黄棕壤、黄褐土、石灰(岩)土、红壤、黄壤及紫色土等,这8个土类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

其中水稻土占总耕地面积%,潮土%,黄棕壤占%,其他5个土类的面积占总耕地面积比均小于5%。

水稻土是湖北省面积最大,贡献最多的耕作土壤,盛产粮、油,占全省粮食产量70%。

潮土是湖北省重要的生产粮、棉、油的土壤,本区域所产棉花占全省棉花产量80%以上。

黄棕壤广泛分布于我省的鄂西南山区和鄂北地区,是小麦、玉米、棉花、豆类、茶叶、烟叶等粮经作物的重要产区。

湖北省红壤主要分布于鄂东南海拨800米以下低山、丘陵或垅岗和鄂西南海拨500米以下丘陵、丘陵台地或盆地。

该分布区包括咸宁地区和鄂西自治州各县市,以及黄石、鄂州、武昌、汉阳、洪山、圻春、浠水、武穴、黄梅、石首、公安、松滋、枝域等县(市、区)。

红壤营养状况是有机质含量较低,严重缺磷、硼,大部分缺氮、钾,局部缺锌、铜、锰、铁。

湖北省黄壤分布于鄂西南(鄂西自治洲和宜昌地区)海拨500-1200米的中山区,居基带红壤之上,册地黄棕壤之下。

其分面下限阪峰较高,群山较低。

主要分面地域表现为“四大块,四河谷”,“四大块”指恩施-建始盆地,来凤盆地、黄陵背斜中心区和枝城、长阳与五渔洋关之间的三角地带。

“四河谷”指长江西陵河谷清江河谷鹤嵝水谷和咸丰唐岩河谷。

土壤层次分异明显,呈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平均比红壤高%,其它矿质氧分与红壤相近或略丰,富铝化作用、淋溶作用和粘粒淀积现象较为明显。

本省黄棕壤分布于该省各地、市、州,其中,以郧阳、黄冈、宜昌、孝感、襄樊等地的面积较大。

多表现较为严重的水土侵蚀,该土壤的农业垦种历史较长,利用方式多种多样,结构面上经常覆有铁、锰胶膜或结核。

一般质地粘重,土体紧实。

黄褐土集中分布在襄樊、郧阳及荆州北部,多地处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岗、盆地及平坝阶地。

该土壤的质地较为粘重,整个土体结构紧实,难犁难耙,不易拿墒情。

湖北省土壤状况

湖北省土壤状况

湖北省土壤状况湖北省分布着棕红壤、黄棕壤和黄褐上三类地带性土壤.棕红壤主要分布在与湖南相邻的咸宁地区,属中亚热带北缘;黄棕壤、黄褐土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与河南、安徽等省接壤的地区,分别属于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的边缘.因此,湖北省正处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气候带.本省红壤主要分布于鄂东南海拨800米以下低山、丘陵或垅岗和鄂西南海拨500米以下丘陵、丘陵台地或盆地。

该分布区包括咸宁地区和鄂西自治州各县市,以及黄石、鄂州、武昌、汉阳、洪山、圻春、浠水、武穴、黄梅、石首、公安、松滋、枝域等县(市、区)。

红壤营养状况是有机质含量较低,严重缺磷、硼,大部分缺氮、钾,局部缺锌、铜、锰、铁。

本省黄壤分布于鄂西南(鄂西自治洲和宜昌地区)海拨5001200米的中山区,居基带红壤之上,册地黄棕壤之下。

其分面下限阪峰较高,群山较低。

主要分面地域表现为“四大块,四河谷”,“四大块”指恩施-建始盆地,来凤盆地、黄陵背斜中心区和枝城、长阳与五渔洋关之间的三角地带。

“四河谷”指长江西陵河谷清江河谷鹤嵝水谷和咸丰唐岩河谷。

土壤层次分异明显,呈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平均比红壤高22.4%,其它矿质氧分与红壤相近或略丰,富铝化作用、淋溶作用和粘粒淀积现象较为明显。

本省黄棕壤分布于该省各地、市、州,其中,以郧阳、黄冈、宜昌、孝感、襄樊等地的面积较大。

多表现较为严重的水土侵蚀,该土壤的农业垦种历史较长,利用方式多种多样,结构面上经常覆有铁、锰胶膜或结核。

一般质地粘重,土体紧实。

黄褐土集中分布在襄樊、郧阳及荆州北部,多地处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岗、盆地及平坝阶地。

该土壤的质地较为粘重,整个土体结构紧实,难犁难耙,不易拿墒情。

土壤毛管蒸发力强,水分极易散失,天晴易受干旱威胁,有“旱包子”之称。

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钾的含量及保肥性能尚可。

砂姜黑土集中分布于鄂北岗地,向北与南阳盆地的砂姜黑土连成以体。

其土壤理化性状差,粘、板、瘦,易涝怕旱,肥力较低。

武汉的农业类型和分布,特点介绍

武汉的农业类型和分布,特点介绍

武汉的农业类型和分布,特点介绍回答武汉的农业内型主要是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主要是因为武汉大部分地区为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并且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丰富,有充足的光照,也有着足够的劳动力进行农业生产。

一、武汉的农业类型和分布
1、武汉的农业内型主要是季风水田农业,也就是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2、分布原因
(1)地形:武汉的地形主要以平原为主,地势较低,小部分地区是丘陵,适宜种植农作物。

(2)土壤:土壤以中性的黄棕壤为主,并且位于长江旁边,水流冲击周边平原,增加了土壤的肥沃度。

(3)光照: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光照充足,特别是在水稻成熟期时,每月光照时数在170小时以上。

(4)水温:降水量丰富,处于长江周边,并且有很多小湖泊,有足够的水去灌溉农田;年平均温度在15.8-17.5℃之间,夏天时温度较高,并且雨热保持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

(5)人口:处于平原地区,人口居住密集,有足够的劳动力去进行农业生产,并且当地人长期种植水稻,种植经验丰富。

(6)市场:我国南方地区主食就是水稻,消费市场较广,并且武汉交通便利,有利于运输。

二、武汉农业特点介绍
1、主要种植水稻,种植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属于小农经营。

2、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并且种植的水稻主要以自给为
主,少量用于商品出售。

3、劳动方式主要以人力为主,机械化程度较低。

4、水稻种植方式主要是一年两季。

5、由于位于长江周边,每年汛期时对农作物的威胁较大,所以修建的水利工程量较大。

湖北主要土壤类型的改良与修复

湖北主要土壤类型的改良与修复

湖北主要土壤类型的改良与修复(专业:08级土壤学姓名:杨柳)摘要:湖北省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水纹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其土壤类型趋向于多样化,主要土壤类型为黄棕壤、棕壤、黄壤、红壤和水稻土等5大类。

本文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土壤的成土过程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各类不同土壤的改良修复方法。

1、湖北省主要土壤的分布特征:湖北省地理位置为北纬29°05′~33°20′、东经108°21′~116°07′之间,主要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

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丰沛,雨热同季。

湖北省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

湖北水资源丰富,拥有长江、汉江与众多的支流和湖泊。

基于以上原因,湖北省土壤类型趋向于多样化,其主要土壤类型有黄棕壤、棕壤、黄壤、红壤和水稻土等5大类,其中黄棕壤主要分布于宜昌-荆门-襄樊一线的鄂西北地区低山丘陵地区;以及宜昌-恩施以东,荆州以西的鄂南低山丘陵地区。

棕壤主要分布于神农架、三峡等海拔较高的山地。

红壤主要分布于咸宁-黄石-黄冈以东的地区。

黄壤主要分布于恩施-宜昌以西的三峡以南的地区。

水稻土主要分布于荆州-荆门-襄樊以东;咸宁-黄石-黄冈以西的江汉平原地区。

2、黄棕壤2.1、形成条件黄棕壤分布的气候条件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但时间较短,年降水量750-1000mm,集中于秋夏,干燥度<1,年平均气温15-18℃,大于10℃积温为4500-5500℃。

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和长绿阔叶混交林,代表树种有榛类,枫物属,栎属等,如麻栎,白栎,青风栎石楠,山胡椒,马尾松,杉木,毛竹等,成土母质:黄棕壤可由为各种岩石风化物发育而成。

湖北省的黄棕壤主要分布于宜昌-荆门-襄樊一线的鄂西北地区低山丘陵地区;以及宜昌-恩施以东,荆州以西的鄂南低山丘陵地区。

湖北的自然地理.

湖北的自然地理.

湖北的自然地理地形地貌湖北省地势西高东低,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

地貌类型多样,有沃野千里的江汉平原,也有连绵起伏的丘陵岗地以及层峦迭嶂的广大山区。

全省总面积中山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区占20%。

全省山地大致分为四大块。

西北山地为秦岭东延部分和大巴山的东段。

秦岭东延部分称武当山脉,呈北西—南东走向,岭脊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上,最高处为武当山天柱峰(海拔1621.1米);大巴山东段由神农架、荆山、巫山组成,森林茂密,河谷幽深,最高处为神农架神农顶(海拔3105米),素有“华中第一峰”之称。

荆山呈北西—南东走向,地势由北向南降为海拔250~500米的丘陵。

巫山地质复杂,水流侵蚀强烈,相对高度一般在700~1500米之间,局部达2000余米。

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其间,形成雄奇壮美的长江三峡,水利资源丰富。

西南山地为云贵高原的东北延伸部分,主要有大娄山和武陵山,呈北东-南西走向,海拔高度一般700~1000米,最高处为五峰境内狮子垴(海拔2152米)。

东北山地为绵亘于豫、鄂、皖边境的桐柏山、大别山脉,呈北西—南东走向。

桐柏山主峰太白顶(海拔1140米),大别山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

东南山地为蜿蜒于湘、鄂、赣边境的幕阜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向,最高处为九宫山老鸦尖(海拔1656米)。

全省丘陵主要分布在两大区域,一为鄂中丘陵,一为鄂东北丘陵。

鄂中丘陵包括荆山与大别山之间的江汉河谷丘陵及大洪山与桐柏山之间的水流域丘陵。

鄂东北丘陵以低丘为主,地势起伏较小,丘间沟谷开阔,土层较厚,宜农宜林。

省内主要平原为江汉平原和鄂东沿江平原。

江汉平原由长江及其支流汉江冲积而成,面积4万多平方千米,整个地势由西北微向东南倾斜,大部分海拔20-100米。

地面平坦,湖泊密布,河网交织。

鄂东沿江平原主要分布在嘉鱼至黄梅沿长江一带,为长江中游平原的组成部分。

这一带因注入长江的支流短小,河口三角洲面积较窄,加之河间地带河湖交错,因而呈现狭窄收缩之势,远不及江汉平原坦荡宽阔。

湖北省土系简介

湖北省土系简介

湖北省土系简介!周勇!)徐能海")王庆云!)杨补勤!)王忠良")(1)农业部亚热带土壤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2)湖北省农业厅土肥站)摘要以《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以及《土壤基层分类试用方案》(修订稿)为准则,以特征土层为土系主要划分依据,建立了覆盖湖北省不同地貌、母质、土壤类型共75个土系,归属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的55个亚类,36个土类,17个亚纲,10个土纲。

土系的建立是以明确的形态理化特征为指标,具有定性、定量、定型和区域定位的特征。

土系以地名命名且用“双名法”过渡,便于土壤信息交流与共享。

关键词湖北省土系概述1地理背景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地处东经108 21'~116 07',北纬29 25'~33 20'。

东邻安徽,南界江西、湖南,西连四川,西北接陕西,北与河南相邻。

土地总面积18.59万k m2,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94%。

湖北省位于我国地形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形成了一个西、北、东三面环山,南向洞庭湖开口的不完整的巨型盆地。

地貌类型多样,母质类型多种。

湖北省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可划分为鄂北半湿润北亚热带、鄂南湿润中亚热带、山地常湿润带三个气候区。

土系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和基本属性均具有明显的南北过渡特点。

2土系的划分"#!土系的概念及辨认土系是土壤系统分类的基层分类单元,是相对稳定而独立存在的土壤实体,是发育在相同微域景观和物质(母质)类型上,其土体构型和性态特征相似的一组聚合土体。

这一概念既反映了土系在土壤分类中的地位和独立性,又指出了划分土系的前提条件和科学内涵。

1)微域景观与土系。

土系是微域景观的组成部分,又是反映微域景观的一面镜子。

通过一定微域景观条件下的多剖面点观察、分析、比较,就可建立相应的土系单元。

收稿日期:2000-03-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80101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9831004)内容之一周勇:男,36岁,博士,副教授;工作单位为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武汉,4300702)聚合土体与土系。

湖北省土壤状况

湖北省土壤状况

湖北省土壤状况湖北省分布着棕红壤、黄棕壤和黄褐上三类地带性土壤.棕红壤主要分布在与湖南相邻的咸宁地区,属中亚热带北缘;黄棕壤、黄褐土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与河南、安徽等省接壤的地区,分别属于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的边缘.因此,湖北省正处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气候带.本省红壤主要分布于鄂东南海拨800米以下低山、丘陵或垅岗和鄂西南海拨500米以下丘陵、丘陵台地或盆地。

该分布区包括咸宁地区和鄂西自治州各县市,以及黄石、鄂州、武昌、汉阳、洪山、圻春、浠水、武穴、黄梅、石首、公安、松滋、枝域等县(市、区)。

红壤营养状况是有机质含量较低,严重缺磷、硼,大部分缺氮、钾,局部缺锌、铜、锰、铁。

本省黄壤分布于鄂西南(鄂西自治洲和宜昌地区)海拨5001200米的中山区,居基带红壤之上,册地黄棕壤之下。

其分面下限阪峰较高,群山较低。

主要分面地域表现为“四大块,四河谷”,“四大块”指恩施-建始盆地,来凤盆地、黄陵背斜中心区和枝城、长阳与五渔洋关之间的三角地带。

“四河谷”指长江西陵河谷清江河谷鹤嵝水谷和咸丰唐岩河谷。

土壤层次分异明显,呈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平均比红壤高22.4%,其它矿质氧分与红壤相近或略丰,富铝化作用、淋溶作用和粘粒淀积现象较为明显。

本省黄棕壤分布于该省各地、市、州,其中,以郧阳、黄冈、宜昌、孝感、襄樊等地的面积较大。

多表现较为严重的水土侵蚀,该土壤的农业垦种历史较长,利用方式多种多样,结构面上经常覆有铁、锰胶膜或结核。

一般质地粘重,土体紧实。

黄褐土集中分布在襄樊、郧阳及荆州北部,多地处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岗、盆地及平坝阶地。

该土壤的质地较为粘重,整个土体结构紧实,难犁难耙,不易拿墒情。

土壤毛管蒸发力强,水分极易散失,天晴易受干旱威胁,有“旱包子”之称。

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钾的含量及保肥性能尚可。

砂姜黑土集中分布于鄂北岗地,向北与南阳盆地的砂姜黑土连成以体。

其土壤理化性状差,粘、板、瘦,易涝怕旱,肥力较低。

湖北黄石自然环境概况

湖北黄石自然环境概况

湖北黄石自然环境概况拥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称号的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

东北临长江,与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西靠武汉市江夏区,西南与咸宁市、通山县为邻,东南与江西省武宁县、瑞昌市接壤。

黄石地区土壤可分为6个土类,13个亚类,57个土属,229个土种,300多个变种。

6个土类如下:红壤:发育于多种母岩母质,受亚热带气候的影响形成。

分布范围主要在低山丘陵地区。

典型的红壤剖面中有明显的红色心土层和淋溶淀积层,脱硅富铝化明显,土壤孔隙度小,PH值低,呈酸性反映。

土体呈黄色或红黄色,有机质含量低,养分较缺乏,经过发行可成为高土壤。

石灰岩土:发育于各类石灰岩及其变质岩,呈条状分布。

土质粘重,有石灰反映,PH值比地带性土壤高一级,不适应油菜、马尾松及映山红的生长。

紫色土:发育于紫色岩,土层深厚,但根底浅,耕作质差,难起苗。

PH值6.8,呈中性反映。

潮土:潮土是泛域性土壤,成土母质系第四系全新世冲积物及沉积物。

分布在长江两岸,湖泊周围、港溪两旁的平原、大畈、湖汊、河阶、谷地及地势平坦的开阔地。

土层深厚、疏松,结构良好,地下水位常在100厘米上下,孔隙度适中,夏季土壤回潮湿润。

水稻土:水稻土是在人工种植水稻过程中,通过施肥、耕耘、灌溉等措施和周期性的干湿交替以及氧化还原等条件影响下,形成的一类耕作土壤。

沼泽土,滨湖区多草甸沼泽土亚类。

地下水位高,有机质含量亦较高,处脱沼脱潜阶段长江自北向东流过市境,北起鄂州市艾家湾,下迄阳新县天马岭,全长76.87公里,市境内主要水系有富水水系、大冶湖水系、保安湖水系、还有海口湖、磁湖、青山湖、三山湖、花马湖、葛湖、荆山源、上巢湖等水系。

最大的水系为阳新境内的富水水系,富水河发源于通山,由西向东,注入长江,全长196公里,流域面积5310平方公里,在市境内阳新长81公里。

流域面积2245平方公里;大冶湖水系1339平方公里,保安湖水系570平方公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土壤状况
湖北省土壤类型较为复杂,主要有水稻土、潮土、黄棕壤、黄褐土、石灰(岩)土、红壤、黄壤及紫色土等,这8个土类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98.65%。

其中水稻土占总耕地面积50.35%,潮土19.03%,黄棕壤占14.54%,其他5个土类的面积占总耕地面积比均小于5%。

水稻土是湖北省面积最大,贡献最多的耕作土壤,盛产粮、油,占全省粮食产量70%。

潮土是湖北省重要的生产粮、棉、油的土壤,本区域所产棉花占全省棉花产量80%以上。

黄棕壤广泛分布于我省的鄂西南山区和鄂北地区,是小麦、玉米、棉花、豆类、茶叶、烟叶等粮经作物的重要产区。

湖北省红壤主要分布于鄂东南海拨800米以下低山、丘陵或垅岗和鄂西南海拨500米以下丘陵、丘陵台地或盆地。

该分布区包括咸宁地区和鄂西自治州各县市,以及黄石、鄂州、武昌、汉阳、洪山、圻春、浠水、武穴、黄梅、石首、公安、松滋、枝域等县(市、区)。

红壤营养状况是有机质含量较低,严重缺磷、硼,大部分缺氮、钾,局部缺锌、铜、锰、铁。

湖北省黄壤分布于鄂西南(鄂西自治州和宜昌地区)海拔500-1200米的中山区,居基带红壤之上,册地黄棕壤之下。

其分面下限阪峰较高,群山较低。

主要分面地域表现为“四大块,四河谷”,“四大块”指恩施-建始盆地,来凤盆地、黄陵背斜中心区和枝城、长阳与五渔洋关之间的三角地带。

“四河谷”指长江西陵河谷清江河谷鹤嵝水谷和咸丰唐岩河谷。

土壤层次分异明显,呈酸性,有机质含
量较高,平均比红壤高22.4%,其它矿质氧分与红壤相近或略丰,富铝化作用、淋溶作用和粘粒淀积现象较为明显。

本省黄棕壤分布于该省各地、市、州,其中,以郧阳、黄冈、宜昌、孝感、襄樊等地的面积较大。

多表现较为严重的水土侵蚀,该土壤的农业垦种历史较长,利用方式多种多样,结构面上经常覆有铁、锰胶膜或结核。

一般质地粘重,土体紧实。

黄褐土集中分布在襄樊、郧阳及荆州北部,多地处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岗、盆地及平坝阶地。

该土壤的质地较为粘重,整个土体结构紧实,难犁难耙,不易拿墒情。

土壤毛管蒸发力强,水分极易散失,天晴易受干旱威胁,有“旱包子”之称。

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钾的含量及保肥性能尚可。

砂姜黑土集中分布于鄂北岗地,向北与南阳盆地的砂姜黑土连成以体。

其土壤理化性状差,粘、板、瘦,易涝怕旱,肥力较低。

棕壤主要分布于鄂西山地,包括鄂西自治州和郧阳地区各县、市和神农架、长阳、五峰、秭归、兴山、保康等县(区);零星分布于鄂东大别山主峰天堂一带。

暗棕壤是本省山地土壤垂直带谱中分布最高地森林土壤,居棕壤之上,海拔下限为2200-2500米,上限至本省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50.4米。

其分布区域包括神农架林区,巴东县北部(神农架南坡)和竹溪县南部(神农架北坡)。

气候高寒过湿,土壤有季节性冷层,在寒温森林下土壤腐殖质积累过程和酸性淋溶过程作用明显,腐殖质层及亚表层厚度可达30-40CM,具有暗棕色的心土层,全剖面呈酸
性。

石灰土分布广泛,遍及80%的县、市。

以鄂西山地(焦枝铁路以西)面积最大,鄂东南幕山地和鄂中大洪山地次之,鄂东大别山地也有零星分布。

保留了母质特征,富含碳酸盐,PH值较高,一般在6.5以上,为中性至微碱性,土质较粘,含砾石较多,石芽出露面积大,荒山荒坡较多,不便于耕作,低产土壤比重较大。

紫色土湖北省除十堰以外,其它各地、市、州均有分布。

其中以宜昌、鄂西、襄樊、郧阳、孝感、荆门和荆州的面积较大。

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速效磷、钾含量的丰缺差异较大。

土壤一般通气透水性能良好,具有一定的保肥蓄水能力。

山地草甸土主要分布于神农架林区高山盆地,其次零星分布于鄂西南海拔1600米以上的大高山顶平面的岩溶洼地和鄂东南海拔1200米以上的开阔或浑圆的山脊区洼地。

山地草甸土仅含山地草甸土1个亚类,划分为山地草甸土和岩溶洼地山地草甸土2个土属。

沼泽土划分为沼泽土和山地沼泽土2个亚类。

潮土广泛分布在长江和汉江沿岸的冲积平原、河流阶地、河漫滩地及滨湖地区广阔的底平地带。

我省各地、市、州均有分布,以荆州、武汉、孝感、襄樊、黄冈及宜昌等地面积较大。

水稻土广泛分布在我省各地(市、州),从海拔十几米的低潮地带稻千米左右的山沟谷地均有之,但集中分布在素以“鱼米之乡”著称于世的江汉平原:即枝江、当阳、荆州地区各县(市),武汉市郊区县、黄冈、浠水、圻春、武穴、黄梅、鄂州、荆门、嘉鱼、沙市、
孝感、云梦、汉川等县(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