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游园不值教案+反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学反思第1篇】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组织者的含义应是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心理氛围等。
现将在教学《游园不值》中的教学片段提供探讨。
师:诗人久叩柴门不开,你们猜想可能是什么原因呢?先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生:我想可能是主人怕进园子的人太多,会弄坏园子,所以故意不开门吧。
生:我不同意你的猜想,如果那样诗人的朋友就太小气了。
我想主人一定不在家,也许他也和诗人一样出门访友去了。
生:我猜想主人也许正在园内欣赏春景,他已经陶醉在其中了,所以根本没有听见诗人的敲门声。
诗中不是说“小扣”柴门吗?师:不管原因如何,诗人终究进不去了,此时诗人心情如何?谁能读出这种感受来?(生有感情地朗读两行诗,其他同学评价朗读情况。
)师:听他们一读,我也被这失望感染了。
别着急,往下看,以发生了什么事?师:同学们能根据图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诗句。
古人所讲的“红”就相当于今天的粉红、淡红,我们所讲的“红”在古代被称为“赤”。
所以,以后我们在学习时要善于找资料。
师:这一枝粉红的杏花出现在诗人的眼前,诗人便断定那满园春色关不住了。
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想像到园内会有哪些景物,都是什么样的呢?能给大家描述一下吗?生:园内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赛雪,漂亮极了。
生:小草绿油油的,像给花园铺上了绿色的地毯。
花丛中,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辛勤的小蜜蜂正忙着采蜜。
师:你们的想像多丰富啊!诗人就像你们一样眼看出墙“红杏”,心想墙内百花;眼看出墙“一枝”,心想墙内万树,此时他的心情又如何呢?生:诗人会高兴起来,觉得没有白来。
师:谁能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读这两行诗?(师指名有感情地读诗)师:红杏和绿柳从古至今都是春色的典型代表,而本诗中这枝红杏更因为预示了满园春色而流传千古。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第1篇】一、链接生活、利用插图、结合诗意这些都是学生能够接受的解词好方法。
苍苔,城市学生不常见到,于是,我出示了两张不同角度的,引导学生由远及近地观察苍苔,感受它的蓬勃生机,感受春天的气息。
观察插图理解“屐齿”“柴扉”,用我们现代的门与“柴扉”比较,感受“柴扉”的原生态和带来的自然气息。
二、渗透大语文观。
“杨柳不争春色,一枝红杏出墙头。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体会陆游诗中的红杏与本诗中的红杏有何不同。
类似这样的拓展,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目的是授之以渔,以一带多,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词入手进行巧妙引导(如“怜”),加大课的容量,进行古诗的背诵积累。
三、寻“诗眼”悟诗情。
“文章的眼睛是‘文眼’,题目的眼睛叫‘题眼’,而诗的眼睛叫‘诗眼’”。
这样的说法只是一家之言,不知是否合适。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我想寻找诗的“眼睛”定能感受作者的情感。
但,没想到的是,一个语文素养较好的女生,却撇过了“怜”,而找了个“春”字。
看来或许是我的讲解误导她以为作者所要赞美的是什么?现在想来,我可以因势利导,是呀,诗人对春天,对春天的这些景物,包含怎样的感情呢?相信这样一启发,她一定能找到。
而不是马上叫另一个学生来回答。
再次告诫自己:耐心,再耐心些,或许精彩就在下一刻。
四、感悟“留白艺术”。
为什么“一枝红杏”就能想到“满园春色”呢?当我反复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时,忽然脑海中闪现了多年前读过的一则故事。
“有个考官出题‘踏花归来马蹄香’,考画家。
很多画家画了一地的花瓣,而一位高明的画家,却只画了几瓣,他在马蹄的周围,画了几只翩翩飞舞的蝴蝶。
”有时,越少的事物反而越能引发人们的想象。
那不是跟古诗中的红杏有异曲同工之处。
至于“留白艺术”在这里揭示是否恰当,自己也不得而知。
意外的是,班上竟然有两个学生听过这个故事。
看来是我太低估他们了。
今天的古诗教学就权当是一枝探出墙外来的“红杏”吧。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诵读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要想有滋有味,传情达意地诵读一首古诗,解读古诗内容,就应先理解诗人,如果对作者所处的政治背景、生活环境、气氛做到心中有数,那么对作者思想的理解就会很深刻,诵读时感情技巧的处理也就很容易了。
如,教学时我首先请同学们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南宋的政治背景,为学生理解题意、明白道理做了铺垫。
在教学中,我注意反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各种形式地读,领略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充分体会作者在诗中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学的重点。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诗人为何没有能进入园中”,在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政治背景、生活环境后,就很容易地想到了南宋的宦官、雅士的私人庄园普通人是不容易进入的。
读了后两句诗,我再次提出问题“‘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揭示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然就明白了,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在学生了解诗意后,我让他们根据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结合插图,充分想象,分小组画出作者没有看到的"满园春色"。
学生兴趣盎然,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有的想,有的画,有的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第2篇】《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作者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通过体会句子含义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
这首诗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还揭示了一个道理:美好的事物是压制不了的,必然会蓬勃发展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描述事件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写的意境。
由于教材对诗中的一些词作了注释,所以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发挥想象理解诗意,避免了冗长沉闷的串讲,效果较好。
但学生对诗的后两句,只能作表面的理解,未能体会出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我及时启发点拨,结合看图,边读边想象,让学生感悟诗句的含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材分析: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
他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
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三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
以小见大的,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其重点是朗读基础上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二、学生分析:学生学习古诗一定的基础,并知道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
但是没有接触过这样抽象、极其富有哲理的诗文,在读诗节奏上、情感渗透方面需要指导。
由于是四行诗句,课上容易在课上完成背诵。
三、设计理念:1.运用多种方法尝试背诵,进而达到积累古诗文的目的。
2.以读为本,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体验古诗的节奏、音韵之美。
3.尊重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学习,情感的激发与习惯的养成。
4.注意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5.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人人在古诗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五、课前准备:课件《春江花月夜》词带六、教学流程:一、激发兴趣,精讲引思。
1.集体背一首古诗。
我从同学们的背诵古诗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明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反映了炎黄子孙的`智慧,歌颂了祖国山川田园之美,赞扬了英勇将士的爱国精神,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诗。
2.诗人在春暖花开时去拜访友人,准备同他一起赏花品春,不料天不作美,园门紧锁,友人不在,一扇柴门竟隔断了视线,这不免令诗人扫兴,心中升起一股惆怅之情,正当诗人彷徨无着之际,不经意间抬头四望,眼前豁然一亮,意外的情景出现眼前:高高的墙上,一枝红杏从园中伸了出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案与反思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案与反思3篇2024〖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游园不值》,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感悟、积累、应用语言教学难点、关键:1、理解《游园不值》的第一句。
2、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哲理意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查找有关春天的诗词教学过程:一、导语老师上初中的时候,曾学过到过一篇著名的作家朱自清的文章《春》。
有几句话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给大家朗诵几句,好不好?师朗诵: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领着我们上前去。
写得美吗?这几句话赞美了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春天。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小诗,看看古人笔下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引入,既是联系新知,是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又含蓄地揭示了诗文。
同时又暗示学生,老师学生时代学过的课文还记忆犹新,说明优美文章的段落是需要长期积累,记忆的。
)二、学诗1、投影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自由说。
2、投影诗文1)学生不同形式地读诗2)了解诗人(投影诗人简介)3)怎么理解诗句的意思,回忆一下,有哪些好的方法?补省略、换语序、看注释、看插图、查字典4)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学习这首诗。
(投影古诗)经过自学,你学懂了什么,汇报一下。
“应”“怜”分别解释成什么?辨析“怜”的字义,得出“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很有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五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古诗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是照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这种字字落实的方法,也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案与反思第【1】篇〗知识与技能:1、学习古诗,能说出诗句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学习,能给古诗配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作者访友未成却还高兴的豁达情怀。
教具准备:录音机、新华字典、挂图教学时间:一课时过程与方法: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设置故事情境宋朝诗人叶绍翁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怀着愉快的心情匆匆到好朋友的家里,但他来到朋友家门前,却发现朋友不在家。
请问:此时,叶绍翁的心情该是怎样的?2、板书课题,12、游园不值3、读课题并利用字典理解课题4、简介诗人:叶绍翁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1、复习七言古诗的节奏。
2、划分节奏。
3、小组检查并自由读古诗。
三、播放录音,体会古诗节奏四、自由读古诗,找己不理解的问题五、带着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学生利用新华字典等工具书)六、交流学习情况,师相机板书应怜:应,大概。
怜,爱惜。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七、理解诗意,想像画面1、小组串讲诗句意思竞赛。
2、学法反思:串讲诗句意思应注意什么?(词序、补充)3、出示挂图,学生进行观察;播放录音,想像画面。
八、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1、引导讨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你能体会出诗人当时的心情吗?3、多种方式朗读。
九、巧设练习1、给古诗配画。
2、结合古诗,编写故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案与反思第【2】篇〗一、激趣导入师: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的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
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生:春天来了,小鸟在空中飞舞,小草发芽了,小孩子在树下玩耍。
生:春天非常美丽。
师:是呀,可是春天美在哪里呢?生:小鸟在枝头在叽叽地歌唱。
生:春天来了,鲜花盛开,绿草如茵。
生;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着。
《游园不值》的教学反思
《游园不值》的教学反思1、《游园不值》的教学反思游园不值教学反思(一)《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美妙的春景图,诗人抓住景物的特点,抓住重点,以少总多,景中有情,情中寓理,是陶冶学生情操和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因此,教学这首诗,要在指导学生弄懂词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反复吟诵,从而领会一个道理: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切新生的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是任何力量都禁锢不了的。
我教这首诗主要抓住了两点:即理解词句这个难点和启发想象这个重点。
关于词句的理解:这首诗有些词义和现代汉语差异很大,而且有些名词如“屐齿”、“苍苔”、“柴扉”等都是学生感到生疏的,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基本了解意思的同学,说说从哪看到的,加强直观教学,效果较好。
对差异大的词,我放在句中去理解,如“应”作“大概”讲,“扣”作“敲”讲。
首句是全诗的难点,我帮助学生弄懂两个问题,一是本诗中有一个字直接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请学生找到,学生很快找到了“怜”字,二是着重对“怜”字理解:(1)“怜”字从字面上怎么理解?(2)“怜”什么?谁“怜”?(3)从哪看出来?对于次句,我引导学生理解,“小扣”、“久”的意思,并设想当时的情形,懂得诗人识礼知趣,后两句浅显易懂,我重点引导孩子们展开想象。
二、关于启发想象:这首诗结构严谨,分两层,第一层写看到的,看中有想,第二层写想到的,想中有看,两层意思联系紧密。
我启发学生想象,主要以理解诗意,导入意境为目的。
前两句引导学生以久不开而想象园主人心情,想象诗人的心理活动,后两句启发学生想象园中的情景,把万紫千红的景象显示出来。
想象越美妙、丰富,越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越能受的美的熏陶,从而体验出自然界中春天的生命是旺盛的,无私的,是关不住的。
学生不仅体会到诗中表达的对美好春天的赞美之情,还进一步联想到生活的哲理:一切新生的事物,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将冲破一切禁锢茁壮成长。
游园不值教学反思(二)学完课文后,学生们意犹未尽,我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呤诵,进一步细细地揣摩诗意、诗境,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美丽的春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程序: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地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
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说说)今天,我们学习宋代大诗人——叶绍翁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游园不值二、检查预习请问读熟的同学有多少?这首诗读懂的又有多少?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古诗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的时候用心体会、琢磨、看谁读得不但正确、流利,而且还体会出诗歌的感情,能读好古诗。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1)好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展开朗读比赛、评议,反复朗读古诗(2)不好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美景,体会着把春天的美景读出来,通过评议理解重点的词句。
3、教师示范读书,引导学生评议老师读的和同学们读的有什么不同?(重点指导:情绪饱满、气息畅通)4、学生再次练习读书,争取超过老师读的情况5、指名学生读书,引导男、女展开比赛读书6、总结:通过我们多遍读书,有的同学已经把诗的意境读出来了,有的同学读的感情还差一点点,不要紧,大家一会儿还有机会,一会儿我们再练习着读书。
四、感受情境,语言描绘1、通过我们多遍的读书、体会、揣摩,大家肯定有许多想法,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和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理解到的诗句的意思,也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讲一讲。
2、学生分组交流3、指学生汇报:有谁愿意讲讲诗句的意思?(学生回答之后请同组的同学互相补充,其余的小组展开评议)4、教师创设情境:这个园子的主人养的花是远近闻名,诗人慕名前来观赏,但是却没有敲开门,大家想想作者的心情怎样?突然,作者的眼前一亮,看到了一株粉红色的杏花,开的是那样鲜艳,那样旺盛,此时诗人的心情怎样?又会想到些什么?五、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展开想象,诵读全诗1、诗人不是画家,但是用了28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的图画,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第【1】篇〗《游园不值》教学反思选择《游园不值》这课,缘于去年与特级教师窦桂梅的《游园不值》的“偶遇”。
怎么会有如此美丽的“不遇”?怎么会有如此深邃的课堂?记得当时那份实录给我的震撼简直是爆炸性的。
我想尝试古诗教学的念头已久,但在几年前上过一节古诗公开课后,就再没有勇气尝试第二次。
看到窦桂梅能把这短短二十八个字精彩演绎四十分钟,充分挖掘了教材的深度与广度,引领学生与文字“相遇”,与文化“相遇”,不由得折服她“三个超越”“主题教学”等前卫精深的教学理念与精湛自如的教学技艺。
当时,我已经上过这课,颇感遗憾,总觉得如果不把这么精妙绝伦的奉献给我的学生,那简直是一种“罪过”。
基于这样的心态,我又一次选择了古诗教学,选择了当一回窦桂梅的追随者。
性格外向直爽的窦桂梅老师说“激情是她的一种状态。
”而我则性格比较含蓄,教学风格也相应比较恬淡平和,再说,她的学生都是城市实验小学的学生,而我们的孩子一直住在农村,文化底蕴、文学素养、接受能力等稍逊城市学生。
如果照搬她的教学设计,一定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于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和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思考:一、多种渠道解词链接生活、利用插图、结合诗意这些都是学生能够接受的解词好方法。
苍苔,城市学生不常见到,相对农村学生就有优势,果然,一个女生生动地描述了她所看到的“青色的苔藓”,教师在表扬她“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时,也不能忽视其他大大咧咧不注意观察周围的学生,于是,我出示了两张不同角度的,引导学生由远及近地观察苍苔,感受它的蓬勃生机,感受春天的气息。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第【2】篇〗链接生活、利用插图、结合诗意这些都是学生能够接受的解词好方法。
苍苔,城市学生不常见到,于是,我出示了两张不同角度的,引导学生由远及近地观察苍苔,感受它的蓬勃生机,感受春天的气息。
观察插图理解“屐齿”“柴扉”,用我们现代的门与“柴扉”比较,感受“柴扉”的原生态和带来的自然气息。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诵读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要想有滋有味,传情达意地诵读一首古诗,解读古诗内容,就应先理解诗人,如果对作者所处的政治背景、生活环境、气氛做到心中有数,那么对作者思想的理解就会很深刻,诵读时感情技巧的处理也就很容易了。
如,教学时我首先请同学们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南宋的政治背景,为学生理解题意、明白道理做了铺垫。
在教学中,我注意反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各种形式地读,领略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充分体会作者在诗中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学的重点。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诗人为何没有能进入园中”,在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政治背景、生活环境后,就很容易地想到了南宋的宦官、雅士的私人庄园普通人是不容易进入的。
读了后两句诗,我再次提出问题“‘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揭示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然就明白了,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在学生了解诗意后,我让他们根据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结合插图,充分想象,分小组画出作者没有看到的"满园春色"。
学生兴趣盎然,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有的想,有的画,有的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第【2】篇〗上完课后,在兴奋之余我沉思良久:其实在课堂上常会有这样的“节外生枝”,如何让这“节外枝”开出“智慧花”呢?我想,作为老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个性,彰显个性,才能让他们开出各有特色的智慧之花来。
今天,我巧妙地将这个“节外生枝”的问题延伸开去,引入一段小小的辩论,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一番激烈的“舌战”,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一个自由飞翔的时空,让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场不失时机的小小辩论可以说是激发发学生思维兴奋点,使学生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在争辩交流中得以呈现、撞击,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又何必去分清孰非?结论已显得不重要了,因为学生的口才在辩论中得到锻炼,个性在辩论中得到张扬,智慧在辩论中得到生长,生命在辩论中得到成长。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第1篇】《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美妙的春景图,诗人抓住景物的特点,抓住重点,以少总多,景中有情,情中寓理,是陶冶学生情操和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因此,教学这首诗,要在指导学生弄懂词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反复吟诵,从而领会一个道理: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切新生的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是任何力量都禁锢不了的。
我教这首诗主要抓住了两点:即理解词句这个难点和启发想象这个重点。
一、关于词句的理解:这首诗有些词义和现代汉语差异很大,而且有些名词如“屐齿”、“苍苔”、“柴扉”等都是学生感到生疏的,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基本了解意思的同学,说说从哪看到的,加强直观教学,效果较好。
对差异大的词,我放在句中去理解,如“应”作“大概”讲,“扣”作“敲”讲。
首句是全诗的难点,我帮助学生弄懂两个问题,一是本诗中有一个字直接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请学生找到,学生很快找到了“怜”字,二是着重对“怜”字理解:(1)“怜”字从字面上怎么理解?(2)“怜”什么?谁“怜”?(3)从哪看出来?对于次句,我引导学生理解,“小扣”、“久”的意思,并设想当时的情形,懂得诗人识礼知趣,后两句浅显易懂,我重点引导孩子们展开想象。
二、关于启发想象:这首诗结构严谨,分两层,第一层写看到的,看中有想,第二层写想到的,想中有看,两层意思联系紧密。
我启发学生想象,主要以理解诗意,导入意境为目的。
前两句引导学生以久不开而想象园主人心情,想象诗人的心理活动,后两句启发学生想象园中的情景,把万紫千红的景象显示出来。
想象越美妙、丰富,越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越能受的美的熏陶,从而体验出自然界中春天的生命是旺盛的,无私的,是关不住的。
学生不仅体会到诗中表达的对美好春天的赞美之情,还进一步联想到生活的哲理:一切新生的事物,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将冲破一切禁锢茁壮成长。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学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学反思第【1】篇〗链接生活、利用插图、结合诗意这些都是学生能够接受的解词好方法。
苍苔,城市学生不常见到,于是,我出示了两张不同角度的,引导学生由远及近地观察苍苔,感受它的蓬勃生机,感受春天的气息。
观察插图理解“屐齿”“柴扉”,用我们现代的门与“柴扉”比较,感受“柴扉”的原生态和带来的自然气息。
二、渗透大语文观“杨柳不争春色,一枝红杏出墙头。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体会陆游诗中的红杏与本诗中的红杏有何不同。
类似这样的拓展,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目的是授之以渔,以一带多,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词入手进行巧妙引导(如“怜”),加大课的容量,进行古诗的背诵积累。
三、寻“诗眼”悟诗情“文章的眼睛是‘文眼’,题目的眼睛叫‘题眼’,而诗的眼睛叫‘诗眼’。
”这样的说法只是一家之言,不知是否合适。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我想寻找诗的“眼睛”定能感受作者的情感。
但,没想到的是,一个语文素养较好的女生,却撇过了“怜”,而找了个“春”字。
看来或许是我的讲解误导她以为作者所要赞美的是什么?现在想来,我可以因势利导,是呀,诗人对春天,对春天的这些景物,包含怎样的感情呢?相信这样一启发,她一定能找到。
而不是马上叫另一个学生来回答。
再次告诫自己:耐心,再耐心些,或许精彩就在下一刻。
四、感悟“留白艺术”为什么“一枝红杏”就能想到“满园春色”呢?当我反复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时,忽然脑海中闪现了多年前读过的一则故事。
“有个考官出题‘踏花归来马蹄香’,考画家。
很多画家画了一地的花瓣,而一位高明的画家,却只画了几瓣,他在马蹄的周围,画了几只翩翩飞舞的蝴蝶。
”有时,越少的事物反而越能引发人们的想象。
那不是跟古诗中的红杏有异曲同工之处。
至于“留白艺术”在这里揭示是否恰当,自己也不得而知。
意外的是,班上竟然有两个学生听过这个故事。
看来是我太低估他们了。
今天的古诗教学就权当是一枝探出墙外来的“红杏”吧。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学反思第【1】篇〗链接生活、利用插图、结合诗意这些都是学生能够接受的解词好方法。
苍苔,城市学生不常见到,于是,我出示了两张不同角度的,引导学生由远及近地观察苍苔,感受它的蓬勃生机,感受春天的气息。
观察插图理解“屐齿”“柴扉”,用我们现代的门与“柴扉”比较,感受“柴扉”的原生态和带来的自然气息。
二、渗透大语文观“杨柳不争春色,一枝红杏出墙头。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体会陆游诗中的红杏与本诗中的红杏有何不同。
类似这样的拓展,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目的是授之以渔,以一带多,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词入手进行巧妙引导(如“怜”),加大课的容量,进行古诗的背诵积累。
三、寻“诗眼”悟诗情“文章的眼睛是‘文眼’,题目的眼睛叫‘题眼’,而诗的眼睛叫‘诗眼’。
”这样的说法只是一家之言,不知是否合适。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我想寻找诗的“眼睛”定能感受作者的情感。
但,没想到的是,一个语文素养较好的女生,却撇过了“怜”,而找了个“春”字。
看来或许是我的讲解误导她以为作者所要赞美的是什么?现在想来,我可以因势利导,是呀,诗人对春天,对春天的这些景物,包含怎样的感情呢?相信这样一启发,她一定能找到。
而不是马上叫另一个学生来回答。
再次告诫自己:耐心,再耐心些,或许精彩就在下一刻。
四、感悟“留白艺术”为什么“一枝红杏”就能想到“满园春色”呢?当我反复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时,忽然脑海中闪现了多年前读过的一则故事。
“有个考官出题‘踏花归来马蹄香’,考画家。
很多画家画了一地的花瓣,而一位高明的画家,却只画了几瓣,他在马蹄的周围,画了几只翩翩飞舞的蝴蝶。
”有时,越少的事物反而越能引发人们的想象。
那不是跟古诗中的红杏有异曲同工之处。
至于“留白艺术”在这里揭示是否恰当,自己也不得而知。
意外的是,班上竟然有两个学生听过这个故事。
看来是我太低估他们了。
今天的古诗教学就权当是一枝探出墙外来的“红杏”吧。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第1篇】《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作者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通过体会句子含义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
这首诗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还揭示了一个道理:美好的事物是压制不了的,必然会蓬勃发展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描述事件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写的意境。
由于教材对诗中的一些词作了注释,所以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发挥想象理解诗意,避免了冗长沉闷的串讲,效果较好。
但学生对诗的后两句,只能作表面的理解,未能体会出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我及时启发点拨,结合看图,边读边想象,让学生感悟诗句的含义。
课后我还布置了诗改文的训练,由于学生对原诗理解得较好,所以不少学生写得令人满意,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一、成功之处1、本首古诗的教学重点是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我从理解诗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作者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什么呢?”让学生带着疑问读诗,通过听录音范读、教师指导读、同坐对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把诗歌读熟,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再经过看资料、看注释或工具书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诗意,然后抓住“应怜”“小扣不开”“出墙来”等词语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感悟诗人情感的变化,体会诗人对春天喜爱和赞美之情。
2、本首古诗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这个园子的主人养的花是远近闻名,诗人慕名前来观赏,但是却没有敲开门,大家想想作者的心情怎样?突然,作者的眼前一亮,看到了一株粉红色的杏花,开的是那样鲜艳,那样旺盛,此时诗人的心情怎样?又会想到些什么?这个情境的创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同时也为理解诗人的情感奠定基础。
接着重点抓住“苍苔”“红杏”“柴扉”来理解诗歌描绘的画面,感悟诗歌所描绘的意境美,体会作者“欣喜”的思想情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第1篇】《游园不值》诗文的外在语言显得朴实无华,给人以娓娓道来的叙事感,但在这看似平淡的语言背后却饱含着作者那对春天的无比喜爱之情。
诗中由一枝红杏联想到春色满园的内在诗句魅力,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所以教学此诗我结合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来综合考虑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因此,我在教学本诗时主要注意了下几个方面:一、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情境,间接接触文本。
开始一组配有音乐的课件的运用有意识的让孩子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在心里埋下对春天的喜爱的种子,为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与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产生共鸣埋下伏笔。
二、用课件中的朗读资料让学生听,会使学生在字音、节奏、韵味上有所感悟,对后面的品读打好基础。
三、充分利用课件的辅助作用,解决了诗中难解的字和生活中不常见的事物,如“屐齿”“柴扉”,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四、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发展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多读也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诗的外在语言以后让学生诵读诗句达情、达意。
一是扣住“小扣”、“久不开”、“关不住”等诗语,让学生诵读。
二是扣住两次情感变化的诗句诵读。
三是整体引导诵读,这样采用先理解后诵读,边理解边诵读,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层层上升递进的诵读,多次进行。
达到当堂熟读成诵的积累运用效果。
同时读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体会诗歌的意境。
一节课上下来,其实我更是感觉到语文教学中,教师语言的感染力具有无穷的力量,它能引领着学生走入一种美好的境界,而我在这方面做得还是远远不够的。
还有就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有时感到自己都词穷,没法用渊博的知识感染学生。
我想真正提高自己,是在“行动中”,而不是新在“口头上”。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第2篇】今天,我又观看了窦桂梅老师执教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游园不值》一课,窦老师以她独特的气度、神韵,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深深陶醉、折服,有感于这位大师的教学风范,有感于她那豪爽的教学激情,特把心底的激动诉诸笔端,与大家共享。
小学三年级语文《游园不值》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游园不值》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游园不值》原文游园不值【作者】叶绍翁【朝代】宋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译文: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
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注释1、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
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
2、应怜:概是感到心疼吧。
应,表示猜测;怜,怜惜。
3、屐(jī)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4、小扣:轻轻地敲门。
5、柴扉(fēi):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游园不值》教案一、教学要求:1、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作画、写作能力。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教学过程:1、揭题,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学习游园不值2、解题: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3、介绍作者(用网上资料示作者情况)。
4、初读,大体了解诗的内容。
5、师示范朗读。
6、生随师小声朗读,体会读音的准确性。
7、投影课本上的插图:生自读诗,借助字典和插图,想句子的意思,并标出不懂的词语。
8、字词质、释疑。
(应:原意“应该”,这里当“大概”、“可能”讲。
怜:爱惜。
这个词在此不当“可怜”讲。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久:很长时间。
)9、指名逐句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
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
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
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10、指导读,读出诗的韵味来:师读,生仿读:自读,指读,齐读。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以读为本”,“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体验古诗的节奏、音韵之美。
教学难点: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的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
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春天是美丽的,是诱人的,令人陶醉。
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用诗文来赞美春天。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游园不值》。
板书课题,生读题。
二、初读古诗
1、解读诗题
A生齐读课题。
B“值”什么意思?(遇)“不值”呢?(不遇)游园不值呢?(游园没有遇到主人)C: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
有谁了解他?汇报。
2、读古诗大家想读这首诗吗?自由朗读全诗,能不能做到通顺、流畅。
3、指名读。
(谁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4、师:读得真好,不仅把字音读准了,而且抑扬顿挫,很有韵味。
同学们,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5、生比赛读。
6、听你们读得这么热烈,老师也想读一读。
师读。
7、老师读得怎么样?我相信,你们中一定有比老师读得还要好的。
有信心超过老师吗?
8、生挑战。
三、理解诗意。
1、同学们读得真好。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从诗文中读懂了什么?
A(我读懂了“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
就是说,有一枝红杏从墙里伸到墙外来了。
我读懂了“春色满园关不住”,这句说这满园子里春色是关也关不住的。
)师:对,这句浅显易懂,表述方式和现在的一样。
B(我懂了“小扣柴扉久不开”中的“小扣”一词,它指的是轻轻地敲。
“柴扉”就是指柴门。
“久不开”的意思,是说很久也没有人来开门。
)
师:为什么很久没有来人来开门呢?
(1、可能是主人不在家吧。
2、因为他轻轻地敲打柴门,所以主人听不见呀。
3、也许是因为主人在睡觉,没有听见敲门声。
4、也许是主人在园子里欣赏春色,被园子里的花草树木陶醉了,因而没有听到敲门声。
)
C师: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那么诗人心中是怎么想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句诗。
生读。
生:什么是“屐齿”?(“屐齿”是指木头做的鞋子下面的横条。
)
师:对,不过诗人穿得不是我们这样的鞋子,他穿的是一种木头鞋。
请大家观察一下插图。
生:这句是“苍苔”指的是青苔,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苔藓。
“应怜”中“怜”不是指现在的可怜,而应该解释为“爱惜”。
师:对,你能通过查阅资料来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这里的“怜”是喜爱,舍不得的意思。
因为是诗人自己的猜想,所以他用了“应”字,这里解释为大概、可能。
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大概是因为主人爱惜自己的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
)
D看来同学们都理解了这句诗。
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小扣柴扉久不开”了吧,你们能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吗?
大概是因为主人爱惜自己的青苔,怕我的鞋子踩坏吧,所以我轻轻地敲打柴门,很久也没有人来开。
之所以我轻轻地敲打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门,也许是因为主人怕我的木底鞋在他的青苔上。
四、领悟诗情。
1、诗人满怀喜悦去朋友家观赏美景,结果却没有见到主人。
现在你知道《游园不值》的意思了吗?(游园不值就是指想去朋友花园游玩,结果没有碰到主人,扑了个空。
)
2、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却碰了个钉子。
你们想,他此时的心情怎样?(失望、扫兴。
他的心里肯定在埋怨,这个朋友真不讲交情,不够义气。
)
我觉得他朋友真够小气的,美景是让人欣赏的,何必自己一个人独占呢?
3、诗人游园却没有遇到主人,本来十分扫兴,无意间抬起头,却发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枝红杏带给了诗人意外的惊喜,不由发出感叹。
生齐答: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再读全诗。
学生朗读全诗。
五、品评诗文
1、诗人叶绍翁很巧妙地把自己一次游春的经历用凝炼的诗句描绘出来,表达了他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说原因。
(1)我喜欢“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这句话告诉我们春天已经到来了,红杏已经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向人们报告喜讯呢。
(2)我喜欢“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句,这句告诉我们,春天的到来不会因为你的吝啬小气而推迟到来的脚步。
(3)我也喜欢这句,春天的美景是关不住的,季节的轮换也是谁也挡不住的。
六、拓展积累
1、春色满园关不住,(板书:春色满园)这满园的春色到底是怎样的呢?诗人叶绍翁没有写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
那么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还有你们读过的课外书,有没有描绘这满园的春色的?你想到哪一段文字,就背诵哪一段;你想到哪一首古诗,就背诵哪一首古诗。
如果不会背,读出来也可以,不过读也好,背也好,都要注意有感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朱熹《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杜牧《江南春》
千里黄莺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现在,你最想朗诵的是哪一首古诗?就请你站起来背诵!
3、散文大师朱自清看到这样的情景,留下怎样的语言呢?
出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腿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七、语文实践。
今天我们赏析了古代诗人笔下描写春光的佳句,使得我们大家顿时觉得我们的生活中春意盎然!课下请大家继续收集有关古诗或者创作赞美春天的诗歌。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扫兴
一枝红杏//出墙来。
喜悦(看)一枝红杏(想)满园春色
《游园不值》教学反思
《游园不值》是《古诗二首》中的一首,这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作者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通过体会句子含义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
这首诗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还揭示了一个道理:美好的事物是压制不了的,必然会蓬勃发展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描述事件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写的意境。
虽然教材对诗中的一些词作了注释,但有的词书上也没有解释,如“应”读第一声,应作“应该”解,但根据当时诗人想游园而不能进去的情况,只能作“大概”解,可无论是学生查的《新华字典》还是老师查的《古汉语常用字典》,“应”字都没有“大概”的字义。
这是师生发生争议的一个焦点。
讲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句时,要学生结合插图,充分想象:在作者没有看到的花园里,春天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引导、启发、点拨,有的同学说:园中的杏花开得最灿烂,但园子里还有别的花,如桃花、迎春花等也争奇斗艳;有的同学补充道:还有柳树长出了嫩绿的枝条,小草探出了可爱的小脑袋,一棵棵小草仰着脸冲着太阳笑呢!还有的同学抢着发言:还有蝴蝶、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更有聪明的同学概括:是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美景。
借此机会,我动情地引导:“是啊,多美的景色啊!让我们拿出手中的笔,把你刚才精彩的描述写下来。
”课后我还布置了改写《游园不值》的习作练习,由于学生对原诗理解得较好,又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所以不少学生写得令人满意。
不尽人意的是学生对“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句只能作表面的理解,
不能体会出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我及时启发点拨,结合看图,边读边想象,才让学生感悟诗句的含义。
古诗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首先要读好古诗、背诵好古诗,这是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是能够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对古诗进行“翻译”,对于关键字,必须知晓它的意思;第三则是对古诗的意境有所感悟,尽可能的走进诗人的世界,揣摩诗人的心境,对古诗的主旨有一定的了解。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古诗的学习能力还比较低,对于第一个目标的达成,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习。
第二个目标要教师辅助完成,对于第三个目标的达成,则需要及时点拨,才能做到想象意境,体会感情,明白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