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插图:“《定军
山》剧照”“《渔光
曲》剧照”“辛亥革 学生认真阅读并回
命后军警为行人 答问题。
剪辫子”,都生动
地记录了真实的
情况。
讲述:同学们看
过书之后,知道
电影经历了一个
由无声到有声的
过程。
学生思考讨论,教
教师提问:那么, 师引导学生归纳。
中国电影历史上
的三个“第一部”
分别是什么?
引导:请同学们
思考一个问题:
教师过渡: 由于近代交通在 中国的出现,由 于文化生活的变 迁,再加上中国 近代不断变革的 政治大潮,特别 是中华民国成立 后,政府的移风 易俗政令,使中 国的社会习俗发 生了很大的变 化。 社会习俗的变 化:
教师引导:请 同学们看课本, 看一看民国政府 当时曾着重在哪 几方面改变愚 昧、落后的习 俗?
讨论、交流。
纳、理解和整理信 息的能力。
学生在书上做标 记。
对知识进行梳理, 体现知识的连贯性 和承接性。
学生讨论、交流。
通过做题,加强记 让学生总结、归纳。 忆和理解。
失真,而且因理
解不同,主观的
成分增加得越
多,就越远离事
物的本来面目。
如果用照片来记
载呢,就能较客 学生倾听。
观一些。我们可
以看课本上的三
哪些新式的交通 回答问题。
工具?
学生回答:火车和
提问:你知道中 轮船。
国第一条铁路和 第一艘轮船的名 称吗?
学生回答:淞沪铁 培养学生分析、归 路、“黄鹄”号轮船。 纳能力。
19 世纪初, 学生讨论。
火车、轮船的传
入,对中国社会
产生了什么影
响? 归纳:使人们的 学生合作讨论、交
出行速度大大加 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快;极大地促进
无声电影里的人
说话没有声音,
用什么办法可以
让观众明白他 让学生归纳总结。
(她)在说什
么?
过渡:前面同学
们说了,对中国
近代文化生活影
响较大的还有报
纸和出版业。现
在请同学们回顾
一下,康有为和
梁启超发动资产
阶级维新运动时
的主要宣传手段
是什么?孙中山
等人在发动辛亥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 力。
提高理性认识。
革命时,主要宣 传手段又是什 么? 提问:当时的主 要报纸有哪些? 提问:这些报纸 有什么特点? 引导:关于出版 业在中国的发 展,同学们了解 商务印书馆是近 代中国历史最 长、规模最大的 文化出版机构, 当时使用的课本 和字典都是由它 出版的。
提问:这些改 变说明精神文明 的发展趋势是什 么? 强调:当然,在 近代,中国社会
学生总结、归纳。
学生看相关内容。 学生记笔记。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 力。
培养学生总结问题 的能力。
作业安排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生活的变化是有 限的。轮船只在 沿海沿江的口岸 城市才能出现; 铁路的数量也很 稀少,平均每个 人只有几厘米 长。电影和报纸, 只有在城市才能 看到。至于照相, 则只是极少数有 钱人家的奢侈享 受。在社会习俗 方面,传统的习 惯势力也是很难 在短期内改变 的。 一、近代交通的出现 1.轮船和火车传入中国 2.影响-积极:①使人们出行速度大大加快。
教学内容
第 20 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标对本节 课的教学要 求
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 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次工业革命和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2.掌握火车、轮船、电报、电话以及照相、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 版事业的出现,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近代科技成果的图片,增强课堂 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师生互动方式,完成有关近代科技发明传人中国的表格填充,培 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脑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 质文明的同时,也改造着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这个历史趋 势说明人类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着,进步着的,我们必须自觉地与时俱进。 2.明确辛亥革命对中国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代表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 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功不可没。 教学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教学难点: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形成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 层建筑的唯物史观。
了哪些方便?引 导:我们应该如 何看待这个新生
了电报。
设置问题,使学生 加深印象,培养归
事物? 过渡:上面我们 学习的是交通和 通讯方面的变化 及其影响。近代 以来,中国人的 精神生活也逐渐 变得丰富。这一 点上,功不可没 的,首推电影和 照相的传入。除 此以外,还有报 纸以及专门的文 化出版机构的出 现等。 文化生活的变 迁: 教师引导:同学 们请看“文化生活 的变迁”一目下的 内容。了解中国 近代在文化生活 方面对人民群众 影响较大的几项 新成果。提问: 对中国近代文化 生活影响较大的 几项新成果是什 么? 引导:在没有影 片、电视录像带 及我们现在接触 的 CD、VCD、 DVD 光碟时,如 果想把一件事、 一个人的真实面 目保留下来,什 么方式最好?现 有几种方法供大 家选择:A.文字 描述 B.口头流 传 C.拍成照片 引导:应该是这 样,文字描述和 口头流传都可以
教学准备
多媒体 PPT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环节 复习旧知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同学们,鸦片战 争以后,中国社 会出现了哪些发 展趋势?
学生思考并回答: 经济上,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开始解 体,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产生并有所发 展,出现了工业化 的趋势;政治上, 民族资产阶级要求 实现民主政治,有 民主的趋势;思想 文化方面出现了提 倡民主与科学的趋
②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消极:便利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 进一步掠夺。二、近代通讯的出现 1.19 世纪七十年代,电报电话传入中 国。2.作用:有利于商人传达生意信息,有利于记者进行新闻报道,有 利于百姓之间的联系。 三、文化生活的变迁 1.照相,电影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2.报纸的出现: ①鸦片战争中后,外国人在上海创办外文报纸,主要是给外国人看的 ②1872 年上海创办《申报》是中国自已创办的报纸 作用:人们可以通过报纸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从报纸上寻找
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3.印刷出版机构的出现
1897 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长,规 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梳理本课知识线索。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第 20 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⑴物质生活的变化:主要反映在衣食住行等方面。 ⑵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反映在各种礼仪方面。 ⑶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在近代,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汽车、电话, 并先后传入中国。
这就是中国 人第一次见到火 车的情景。火车 和轮船、照相、 电影这些新奇的 东西一样,当它 们刚从外国传进 来的时候,人们
引起学生兴趣。
新课讲授
无不充满了好
奇。也是这些新
奇的东西的传入
在很大程度上促
进了中国近代社
会生活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这些内容。
近代交通通讯在
中国的出现:
近代交通在中国 出现主要指的是 看课本相关内容,
课后记
温故而知新 引入正文
备注
情境导入
势。 同学们,1876 年, 英国商人修建了 一条从吴淞口到 上海的铁路,称 为淞沪铁路。这 是在中国出现的 第一条正式投入 运营的铁路。通 车的那一天,上 海万人空巷,大 学生读导入框 家都来看热闹。 关于当时的情 景,《申报》曾 有一篇报道,请 同学们看课本导 入框中的内容: 汽笛响起,火车 开动,坐在车上 的人像悬挂着的 旗子一样摇来摇 去。……沿途的 农民看到火车冒 着烟驰过,而且 车上满载了衣着 华丽的人,没有 不“诧为奇观” 的。他们都把手 里的活停下来, 呆呆地盯着火车 看。拄着拐杖的 老妇人惊异地张 大嘴巴,青年人 两眼发愣,看得 出神,小孩子则 吓得依偎在大人 的身上。
了商品的流通;
也便利了外国列
强对中国的掠
夺。讲述:中国
近代,不仅在交
通方面出现了新
的运营方式,而
且在通讯方面,
也出现了新的通
讯方式,那就是 电报。教师引导: 回答:电报出现后, 提高学生分析能 近代通讯和近代 商人可以用来传达 力。
交通一样,都使 生意信息,记者可
人们的生活发生 以用它从外地发回
了变化。电报的 新闻报道,老百姓 出现给人们提供 与亲友联系也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