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导学案整理编辑(教师版)
《项脊轩志》导学案

《项脊轩志》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归有光的散文成就及“志”类文体;2、掌握“比”、“乳”、“过”、“下”、“然”、“而”等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过程与方法:1、识记积累文言词语;2、学习本文以细节、场面状写人物,情景交融等技法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蕴含的浓浓深情,感受亲情学习重点:1、解释词语,翻译句子2、学习本文以细节、场面状写人物,情景交融等技法学习难点:1、解释词语,翻译句子2、学习本文以细节、场面状写人物,情景交融等技法学习过程:一、导入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几十年来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因为他在小处体现了父爱的伟大,感人至深;孟郊的一首《游子吟》,传唱至今,因为他展现了母爱的深沉与博大,千古流传,亲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今天我们就共同欣赏被称为“今之欧阳修”的归有光的饱含深情的文章《项脊轩志》,看作者是如何诠释亲情这一主题的。
二、温故习新·导引自学1、作者简介归有光,明代著名散文家,字熙甫,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
著有《震川先生集》。
归有光从小勤学,散文受欧阳修、司马光的影响很大,但有自己的特色。
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事物,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碎事情,随笔点染都富有深情,所以感染力很强。
清朝的姚鼐在《古文类纂》中,于元、明两代的作家中,独取归有光,将他作为唐宋八大家与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2、《项脊轩志》简介本文选自《震川文集》。
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是为了纪念他曾在项脊泾居住过的祖先而命名。
“志”,记,名词;“轩”指小室。
作者借一阁以睹三代的遗迹,睹物怀人,笔墨极清淡而感情浓挚,是归有光的代表作。
3、预习思考本文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三、交流质疑·精讲点拨1、解释加点字雨泽下注顾视无可置者使不上漏亦遂增胜凡再变矣乳二世大母过余曰比去殆有神护者客逾庖而宴其制稍异于前垣墙周庭室仅方丈珊珊可爱大类女郎也余扃牖而居能以足音辨人亭亭如盖矣2、句式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导学案

《项脊轩志》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归有光及相关文学常识。
2、准确掌握“志、胜、乳、兹、比、凡、殆、制”八个实词,并归纳积累“当、始、归、过”四个实词的义项及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3、品味文章当中蕴含的“喜”与“悲”,学习作者借助平常之语抓住生活琐事以细节来抒写感情的写作技巧。
重点、难点:1、归纳整理文章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2、学习掌握作者借助平常之语抓住生活琐事以细节来抒写感情的写作技巧。
【知识链接】归有光(1506~1571年),明代散文家。
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被称为“唐宋派”。
江苏昆山人。
他出生在一个累试不第的寒儒家庭,少年好学,9岁能文,20岁时尽通五经三史和唐宋八大家文。
然而35岁时才乡试中举。
并且,此后8次会试都未及第。
于是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徙居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安亭,读书讲学,远近从学者常数百人,人称"震川先生"。
直到60岁时,方中进士,授湖州长兴县(今浙江长兴县)知县,他重视教化,治政廉明。
后任顺德府通判,专门管辖马政。
隆庆四年(1570年)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修《世宗实录》,以劳瘁致疾,以卒于官,卒年66岁。
葬于昆山城东南门内金潼里(今邮电局附近,今昆山有归有光墓,为旅游景点一)。
文学上,归有光以散文创作为主,与拟古主义者对抗,力矫前后七子“文必秦汉”之论,并且取得较高的成就。
他的文章平易自然、质朴清新、感情真挚、毫不装腔作势,给当时的文坛吹来一股新鲜空气,透露出一线生机,使当时的文风有所转变,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
明代中叶,文坛上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对扫除“台阁体”(明朝永乐年间出现的一种诗歌形式,内容上多为歌功颂德,形式上追求所谓“雍容典雅”,因其代表人物多为台阁重臣,因此称之为“台阁体”)的文风有一定作用。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章节一:导入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项脊轩志》的兴趣。
2.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归有光及其创作背景。
教学内容:1. 简介作者归有光及其生平。
2. 阐述《项脊轩志》的创作背景。
3.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志”的意义。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作者归有光及其生平,阐述创作背景。
2. 提问法: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志”的意义。
章节二:作者归有光简介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作者归有光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 培养学生对文学家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作者归有光的生平事迹。
2. 作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成就。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作者归有光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 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章节三:课文整体感知教学目标:1. 使学生对《项脊轩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感知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大意及结构。
2. 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课文大意及结构,分析重点词句。
2. 朗读法:让学生朗读课文,增强语感。
章节四:分析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 举例法: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
章节五:品味语言特色教学目标:1. 使学生感受《项脊轩志》的语言特色。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辞藻及修辞手法。
2. 品味语言特色的方法。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辞藻及修辞手法。
2. 互动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语句,交流感受。
六、深入解读课文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项脊轩志》的文意。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深层含义的把握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项脊轩志》导学案第二课时

(学科)导学案 :《项脊轩志》(第二课时)年级班级高二()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总课时总2课时备课时间2010-9-10 上课时间2010-9-13学习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3.学习本文语言清新、凝练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领略本文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于一炉,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笔墨纡徐平坦,悱恻动人的散文艺术之美。
学法指导运用课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前预习:文言知识梳理1、古今异义词:室仅方丈..往往..而是先.大母婢也凡再.变矣瞻顾遗迹..2、词类活用乳.二世客逾庖而宴.执此以朝.吾家读书久不效.垣.墙周庭或凭几学书.雨泽下.注。
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又北.向东犬西.吠室西.连于中闺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多可喜,亦多.可悲庭中通南北为一.3、特殊句式1)此吾祖太常公宣德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2)轩东故尝为厨3)项脊轩,旧南阁子也4)妪,先大母婢也5)杂植兰桂竹木于庭6)家有老妪,尝居于此7)室西连于中闺8)鸡栖于厅9)其制稍异于前10)得不焚备注二、课中探索:1、“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文中写了哪几件可悲的事?2、小屋与作者内心感情有怎样的联系?三、当堂达标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室始洞然(宽畅的样子)②桂影班驳(错杂)③先妣抚(抚摸)之甚惜④妪每(每次)谓余曰⑤风移影动,姗姗(美好的样子)可爱⑥吾妻来归(旧时指女子出嫁)⑦其制(形式、制式)稍异于前⑧或凭几学书(学写字)⑨旧时栏楯(横的叫栏,纵的叫楯)⑩瞻顾(泛指看,有瞻仰、回忆之意思)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⑩B.②⑤⑥⑦⑧⑩C.③④⑤⑧⑨D.①③⑥⑦⑨⑩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3.下列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B.又植兰桂竹木于庭(介词结构后置)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略句)D.且何谓阁子也(宾语前置)四、学后反思。
11.28均安中学《项脊轩志》(教师版)含学习目标

第16课《项脊轩志》导学案(教师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和感悟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家道中落的感伤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之情,学会体验生活、珍惜眼前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捕捉生活细节以表达深厚感情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唤醒学生对亲情的感触,懂得感恩,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创设情境法等。
第二课时小组合作一、预习检测。
单选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渗漉.(lù)老妪.(ōu)珊.珊可爱(shān)B.修葺.(qì)栏楯.(dùn)万籁.有声(lài)C.先妣.(pǐ)阖.门(hé)冥然兀.坐(wù)D.垣.墙(yuán)偃.仰(yǎn)呱.呱而泣(gū)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室仅方丈..而是(到处)..(一丈见方)B.墙往往C.余久卧病无聊..女郎也(太像)..(精神空虚)D.大类3、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雨泽下.注②东犬西.吠③乳.二世④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⑤执此以朝.⑥使不上.漏A.①④⑤∕②③⑥B.①②④⑥∕③⑤C.①③⑤∕②④⑥D.①②⑥∕③④⑤4、下列各句与“垣墙周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B.妪,先大母婢也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D.其制稍异于前5、下列各组文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妪每.谓余曰B.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庭中始.为篱,已为墙C.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执此以.朝D.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三顾.茅庐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A.“三五..”(农历每月十六日)..之夜”(农历每月十五日)“既望B.“妪,先大母..”(敬称自己已死去的母亲)...婢也”(敬称自己已死去的祖母)“先妣C.余自束发..之年”(指三十岁)..读书轩中(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而立D.吾妻归宁..(旧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吾妻来归.(旧指女子出嫁)7、选出对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往往..而是(到处)亦遂增胜.(美景)B.而.母立于兹(你的)顷之.(音节助词)C.大类.女郎也(像)乳.二世(用乳汁喂养)D.大母过.余(过问)逾庖.而宴(厨房)8、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一句不同类的()A.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导学案(教师版)2

项脊轩志主备人:张芸审核人:庞银娟课后复习—总结归纳,高效记忆一、古今异义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旧,原来的)2、南北为一(一,整体)3、室仅方丈(方丈,一丈见方)4、凡再变矣(凡,总共;再,两次)5、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案,桌子)6、久不见若影(若,你)7、日过午已昏(昏,暗)8、或凭几学书(几,书桌;书,写字)9、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杂,交错)10、比去,以手阖门(比,等到)11、亦遂增胜(胜,佳景,引申为光彩)12、吾妻来归(归,旧时指女子出嫁)13、始为篱,已为墙(已,后来、不久)14、三五之夜(三五,即十五)15、何竟日默默在此(竟,整)16、且何谓阁子也(且,那么)17、余自束发(束发,表示成年)三、一词多义1、始室始洞然(才,连词)始为篱,已为墙(起初、先,副词)2、过日过午已昏(超过,动词)大母过余曰(探望,动词)3、置顾视无可置者(放置,动词)内外多置小门(设置,动词)4、而余扃牖而居(助词,表修饰,无义)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但,连词)5、为始为篱,已为墙(做,动词)轩东故尝为厨(作,动词)庭中通南北为一(成为,动词)吾从板外相为应答(对,介词)6、以以当南日(用来,动词)以手阖门(用,介词)能以足音辨人(凭借、根据,介词)执此以朝(用如“而”,介词)7、谓且何谓阁子也(叫作,动词)妪每谓余曰(告诉,动词)8、一庭中通南北为一(整体,名词)先妣尝一至(常来,副词)9、日以当南日(太阳,名词)不能得日(阳光,名词)10、先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以前,名词)先大母婢也(去世的,形容词)四、通假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当”通“挡”)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五、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乳二世(乳,乳养)客逾庖而宴(宴,用饭)执此以朝(朝,上朝)吾家读书久不效(效,取得效果)垣墙周庭:垣墙,砌墙,雨泽下注:雨,下雨,名字作动词2.名词用作状语雨泽下注。
使不上漏(下,朝下,上,从上面)又北向(北,朝北,行为方向)东犬西吠(西,朝西,行为方向)前辟四窗(前,在前方,行为方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自,亲自3.形容词用作名词多可喜,亦多可悲(多,许多事)4. 名词使动用法定语由名词和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
项脊轩志优秀教师导学案

项脊轩志优秀教师导学案项脊轩,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座小楼,也是他思考创作的地方。
苏轼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卓越的作品,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楷模。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位与苏轼同样优秀的教师,他就是我们的导学案主人公。
导学案一:名师引领学海优秀的教师相比普通的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的导学案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位名师。
在他的课堂上,不会出现单调枯燥的讲解,而是充满着生动活泼的讨论和互动。
他善于启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导学案二:激发学生学习激情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他深知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
因此在课堂上,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注重他们的全面发展。
他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独特的光芒。
导学案三:关注实际操作除了在课堂上展现出色的教学能力,我们的导学案主人公还注重实际操作。
他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让他们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亲身实践,学生们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应用和重要性,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导学案四: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优秀的教师不仅仅在课堂上表现出色,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我们的导学案主人公,正是如此。
他不仅有着高尚的师德,还会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关心学生的成长。
他的言行举止都深受学生喜爱和尊重,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
导学案五:用心教育,成就未来最后,我们要强调的是,优秀的教师需要用心教育,成就未来。
我们的导学案主人公,正是这样一位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的教师。
他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学生,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优秀的教师如同项脊轩一样,引领着学生探索未知的海洋,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未来栋梁。
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项脊轩志导学案(4)(教师版)新人教版

项脊轩志第四课时㈠知识与能力掌握文中“归、稍、置”等实词及“以、然、于、已、每”等虚词的用法,辨析“顾、去、归”等多义词的意义。
㈡过程与方法1•训练学生运用所学文言文知识及凭借有关工具书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2•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合作学习,以学生为本,注重师与生的亲和力。
2•体会围绕身边的至爱亲情,感受亲情的可贵与美好。
二、重难点:①指导学生掌握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强化文言文翻译踩点得分意识。
②积累文言知识,增强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三、课前提问四、文本探究余既为此志,既:畐恫,已经。
从这句以下,是作者在相隔十多年以后所作的补记。
后五年,吾妻来归。
来归:嫁到我家来。
旧时女子出嫁叫“归”。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从:介词,向。
或凭几学书。
凭几:伏在几案旁。
学书:学写字。
以轻描淡写之笔,形象地勾勒出了少年夫妻相依相伴、耳鬓厮磨的情状。
吾妻归宁,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
述诸小妹语曰:这是妻子探望父母回来时转述小妹们的话。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且:提起连词,那么。
O问话传神,童稚娇憨之态可掬。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O把“室坏”与“妻死”互相联系地写出,有无限哀伤。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卧病:因病卧床。
“病” 是“卧”的补语。
无聊:(精神上)无所寄托。
聊,依赖,寄托。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乃:副词,于是,就。
复:副词,再,又。
其制稍异于前。
其:它的。
制:格局,样式。
于:同。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自后:从此以后。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所手植:亲手种植的。
今已亭亭如盖矣。
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
盖:伞盖。
O结尾抒物在人亡的感叹,情意缠绵深永。
五、 实战演练阅读以下语段,回答 13—15题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 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其后六年,吾 妻死,室坏不修。
项脊轩志导学案(教师版)

《项脊轩志》导学案一、借助工具书,结合注解通读全文,在括号中填上省略的成份,在行间空白处写出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标出画波浪线句子的句式并翻译。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判定句: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
)室仅住持,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名作状,往下)注;每移案.(几案),顾视..(北向,..(环视)无可置者.(……的地址)。
又北向名作状,朝着北向),不能得.(取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助词,无义)修缮 (qì),使(省略“之”)不上.(名作状,从上面)漏。
前.(名作状,在前面)辟.(开)四窗,垣墙..(名作动,砌垣墙)(省略“于”,在)周庭,以.(来)当.(挡住)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才)洞然.(……的样子)。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在)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就)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端正)坐,万籁有声;而.(表顺承)庭阶寂寂,小鸟时.(不时,时常)来啄食,人至不去.(离开)。
三五之.(的)夜,明月(省略谓语,照)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但是)余居于.(在)此,多可.(值得)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成为一体)。
迨.(dài)(等到)诸.(各个)父异爨(cuàn),内外多置.(设置)小门,墙往往而.(表修饰,连接状语,可不译)是(如此)。
东犬西.(名作状,向西)吠,客逾.(越过)庖(páo) 而.(表顺承)宴,鸡栖于.(在)厅。
庭中始.(起初)为.(动词,筑)篱,已.(后来)为墙,凡再.(两次)变矣。
家有老妪(yù),尝居于.(在)此。
妪,先.大母婢也(判定句:那个妻子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乳.(名作动,用乳汁喂养)二世.(代),先妣(bǐ)抚之.(代“她”)甚厚。
室西连于.(介词,引进与动作有关的人或事物,可译“与,和”)中闺,先妣尝一至。
项脊轩志学案教案(优秀6篇)

项脊轩志学案教案(优秀6篇)《项脊轩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二)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教学设想:1、本文是一篇比较浅显的文言文,因此一个目标的实现主要以课前充分预习、课堂检测训练为主,通过训练掌握基本的字词句,能够基本理解文章大意。
2、本文是一篇感情十分真挚自然的散文,第二、三个目标的实现主要以朗读、讨论为主,在朗读讨论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和本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手段:PPT课件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1、关于作者要求学生看注解①,教师补充:《项脊轩志》是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
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
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
归有光于嘉靖十九年(壹五4)考中举人。
以后参加八次会试,都没有考中。
后来在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的安亭江边,教书授徒达二十余年之久。
到了嘉靖四十四年(壹五6)才考中进土,任长兴(今浙江省长兴县)知县。
隆庆四年(壹五70)任南京太仆寺丞,著有《震川文集》。
他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事物,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碎事情,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所以感染力很强。
这篇《项脊轩志》,就是属于这种性质的抒情散文。
二、朗读课文老师示范朗读,要求学生注意字词的读音、句子的停顿以及文章的感情基调。
在此基础上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三、正音正字项脊轩渗漉修葺垣墙栏顺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异爨老妪呱呱而泣先妣汝姊阖门象笏扃牖琵琶四、字词理解五、活用字词:1、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3、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4、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5、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6、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六、句式判断: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七、翻译句子:1、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赵宗生老师新课标《项脊轩志》学案(教师版)

03《项脊轩志》学案制作人:张新平张俊芳审核人:赵宗生本课关键词:顾每置葺周始偃籁去为逾凡再先乳而以比类殆归洞然冥然往往束发细节以小见大亲情一、自学发现(自习完成)(一)书声琅琅(以读为本、入情入境),整体感知1、速读一遍,独立感知诵读方法:(1)情感类文章诵读要注意把握表现情感的词句,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划出你认为的表现情感有力的词句。
一时不能理解的词句,试着独立理解。
(3)读完后,合上课本,在脑子里形成对本文的整体印象。
2、写出你的整体感知叙述文可参照如下格式写:1、写作立足点(情感类文章寻找情感生发点)2、基本内容(写作对象、所写事实、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3、文章特点(如结构、写法、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特色)4、文本与生活、社会和时代的联系,特别是与自我的联系,对你的启示,也可按照你独有的感知方式写出来,如画结构思路图,手舞足蹈体态展示,用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展现。
)。
我的整体感知是:3、再读文本,分条写出你的个性发现。
我的发现:和我交流学案的同学的有价值的发现:(二)夯实基础熟记字音渗漉()修葺()垣墙()栏楯()冥然()老妪()先妣()呱呱()象笏()长号()扃牖()凭几()偃仰()瞻顾()(三)研读文本:项脊轩,旧(原来的)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注;每(每次)移案,顾(回头看)视无可置(搁,安放;摆,设)者。
又北向(朝北),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方位名词作状语,从上面。
)漏。
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辟四窗,垣墙(名词作动词,筑起垣墙。
)周庭,以当(通“挡”)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才)洞然(明亮的样子)。
又杂(交错)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佳景,引申为光彩)。
借书满架,偃(俯)仰啸歌,冥然(静静地)兀坐,万簌(自然界的各种声音)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离开)。
《项脊轩志》导学案

《项脊轩志》导学案《项脊轩志》导学案编写人:贾凤霞一、学习目标: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二、学习重点: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三、预习检测: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扃.牖(jiōnɡ)修葺.(qì) 栏楯.(shǔn) 栖息.(xī)B.象笏.(hù) 先妣.(bǐ) 阖.门(h é) 老妪.(yù)C.尘泥渗.漉(shèn) 长号.(háo) 异爨.(cuàn) 冥.然(mínɡ) D.万籁.(lài) 偃.仰啸歌(yǎn) 逾.庖(y ú) 呱.呱而泣(ɡuā)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室始洞然..(明亮的样子)②桂影班驳..(错杂)③先妣抚.(抚摸)之甚厚④妪每.(每次)谓余曰⑤风移影动,姗姗..(美好的样子)可爱⑥吾妻来归.(旧时指女子出嫁)⑦其制.(形式、制式)稍异于前⑧或凭几学书..(学写字)⑨旧时栏楯..(横的叫栏,纵的叫楯)⑩瞻顾..(泛指看,有瞻仰、回忆之意)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⑩B. ①②⑤⑥⑦⑧⑩C.③④⑤⑧⑨D.①③⑥⑦⑨⑩3. 作者介绍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震川,江苏昆山人。
人称震川先生,有《震川先生文集》。
清代散文“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姚鼐评价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被称为“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
他们认为作文应学习唐宋文章的法度,尤其推崇宋儒“文道合一”的主张。
归有光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到60岁才中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一生郁郁不得志。
四、合作探究:1. 用简洁语言概括项脊轩修葺前后有什么不同景象?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情感?2.“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作者围绕“亦多可悲”还分别记叙了哪些事情?找出与之对应的表达情感的句子?五、随堂检测:阅读以下语段,回答问题。
项脊轩志

明确:文章的结尾,托物抒情。睹物伤怀,物是人非。虽没有一个字涉及思念,但思念之情却表现得诚挚感人。看到枇杷树,并突出是妻当年“手植”,使人不由得想起当年的欢聚。项脊轩的欢声笑语,妻子的喁喁私语,仿佛还在耳边回响,“亭亭如盖”的树,仿佛亭亭玉立的身影。但这一切终是虚幻。物还在,人已去,空留一腔怅惘之情。结尾虽只一句话,却将归有光的全部由回忆引起的痛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叹,确实是惨恻隽永,感人肺腑。
明确:着一“旧”字,一开头就流露出一种怀旧的情怀。
问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项脊轩呢?
明确:两个方面——修缮前,修缮后。
问3:修缮前的项脊轩是什么样子?作者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修缮前的项脊轩有三个特点:
狭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破旧——“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阴暗——“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④成年归有光的内心世界
人亡物在,再加上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家道日衰,而深情难忘,这又怎能不叫归有光无限伤心呢?
总之,一根亲情线,无限的伤痛,贯穿文章始末。
(2)平凡之景,琐屑之事,普通之物——借景言事抒情,托物寓情。
文中写景、叙事、描物都与一个“情”字关联。
②余稍微修葺:葺,本义是用茅草盖屋顶,引申为修理房屋。
③垣墙四周:垣墙,名词活用作动词,“砌上垣墙”,“垣”也是“墙”的意思。
④亦遂增胜:胜,光彩,美观。
⑤小鸟时来啄食:食,名词,食物。
⑥珊珊可爱:珊珊,同“姗姗”,本形容女子行走时缓慢从容,这里形容树影婆娑摇曳的样子。
二、问题探讨
问1:文章开篇一个判断句,何以言其“旧”呢?
明确:三件事,叙叔伯分家,大家庭崩溃;妪忆母亲,触动失母之悲;追念祖母,长号不自禁。共出现了诸伯父、乳母、先母、大母等人物,重点追忆祖母和母亲。
《项脊轩志》导学案

《项脊轩志》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分析常见的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2、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借平淡的生活琐事,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
3、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二、学习重点: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三、学习难点:作者如何表现深挚的感情。
【资料补充】解题: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
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背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课前自主预习】1、读准字音渗漉..()修葺.()栏楯.()偃.仰()啄.食()异爨.()老妪.()迨.()呱.呱而泣()象笏.()长号.()妣.()扃牖..()垣.墙()栖.息()阖.门()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雨泽下.注()垣墙..周庭()迨.诸父异爨..()东犬西.吠()凡再.变矣()先.大母婢也()而.母立于兹()大母过.余曰()久不见若.影()比.去,以手阖.门()轩凡.四遭火()吾妻来归.()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第一课时1、词类活用(1)垣墙..周庭(2)可逾庖而宴.(3)乳.二世(4)吾家读书久不效.总结特点:(1)雨泽下.注_____________ (2)使不上.漏_____________(3)前.辟四窗_____________ (4)又北.向_____________(5)东犬西.吠_____________ (6)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_____________ 总结特点:多.可喜,亦多.可悲_____________总结特点:庭中通南北为一._____________总结特点:2、古今异义(1)、室仅方丈..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寺院的主持(2)、往往..而是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某种情况通常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出现或发生,相当于“每每”“常常”(2)三五..之夜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约举之数,表示数目不多(3)余久卧病无聊..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因精神空虚而烦闷,泛指无事可做时候的阴郁心情3、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3)、余自束发读书轩中(4)、家有老妪,尝居于此(5)、鸡栖于厅(6)、其制稍异于前(7)、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第二课时1、整体感知,自读思考:(1)自读课文,概括每段的段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脊轩志》导学案编写人:范月峰姚崇焕审核:高二语文组时间:2015.3.14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其人其事。
2、熟读课文,翻译全文。
重点、难点:1、体味平淡文字中的深情。
2、文言虚词的积累文体常识及写作背景:1、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
江苏昆山人。
幼年丧母,仁途坎坷。
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
嘉靖十九年中举人。
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
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
在文学上,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唐宋派。
他的散文的特点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
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
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
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
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
2、解题“志”着重于记人,“记”着重于记事。
本文着重于记事还是怀人?(存疑)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
命名的几种解释。
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烃,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
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
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
预习案1、自读全文,给加横线的字注音:项脊(jǐ) 尘泥渗漉(shènlù)修葺 (qì) 垣墙周庭(yuán)旧时栏楯(shǔn)偃(yǎn)仰啸歌冥然兀(wù)坐万籁(lài)无声迨(dài)诸父异爨(cuàn) 逾(yú)庖而宴家有老妪(yù)先大母婢也(bì)先妣(bǐ) 呱呱而泣(gū)以手阖(hé)门象笏(hù)令人长号(háo)不自禁(jīn) 余扃牖而居(jiōng yǒu)2、本文着重于记事还是怀人?3、写了有关项脊轩的什么事、什么人?为什么写?怎么写?主要篇幅是怀人。
写了已逝世的母亲、祖母、妻子。
为什么写这些人物?一间书房与上述人有什么联系?文章是怎样把书房与这些人建立联系的?探究案一、自己翻译全文,疑难词句积累下来小组讨论。
知识点归纳(一)古今异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旧,原来的)南北为一(一,整体)室仅方丈(方丈,一丈见方)凡再变矣(凡,总共;再,两次)每移案顾视,顾视无可置者(案,桌子)久不见若影(若,你)日过午已昏(昏,暗)或凭几学书(几,书桌;书,写字)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杂,交错)比去,以手阖门(比,等到)亦遂增胜(胜,佳景,引申为光彩)吾妻来归(归,旧时指女子出嫁)始为篱,已为墙(已,后来、不久)三五之夜(三五,即十五)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竟,整)且何谓阁子也(且,那么)余自束发(束发,表示成童)(二)通假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当”通“挡”)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三)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乳二世(乳,乳养)客逾庖而宴(宴,用饭)执此以朝(朝,上朝)吾家读书久不效(效,取得效果)垣墙周庭:垣墙,砌墙,雨泽下注:雨,下雨,名字活用作动词2.名词用作状语雨泽下注。
使不上漏(下,朝下,上,从上面)又北向(北,朝北,行为方向)东犬西吠(西,朝西,行为方向)前辟四窗(前,在前方,行为方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自,亲自3.形容词用作名词多可喜,亦多可悲(多,许多事)4. 名词使动用法垣墙周庭周,使围住(四)句式:指出下列句式1)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 妪,先大母婢也3)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在庭院里种兰桂竹木)4)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在这里居住)5) 室西连于中闺(与中闺相连)6) 鸡栖于厅(在厅里栖息)7) 其制稍异于前(跟以前不同)提示:1、2为判断句,后面均为倒装句当堂检测:(五)翻译下列句子(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在北面开了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阳光(从北墙上)射回来,室内才明亮起来。
(2)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借来的图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自然界的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
(3)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珊珊可爱。
在农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
月光下,庭中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来,树影摇动,美丽可爱。
(4)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我的妻子嫁到我家,经常来到轩中,问我一些古代的事,有时伏在桌案上写字。
《项脊轩志》导学案编写人:范月峰姚崇焕审核:高二语文组时间:2015.3.14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2、体味作者平淡的文字中的深情,学习作者捕捉生活细节、运用白描写人的手法。
课前思考:二、语段欣赏1、第一节描写了项脊轩图:修葺后的南阁子,为何如此深得我心?它的美表现在什么地方?提示: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明亮之美植兰桂竹木于庭——气节之美(香飘四溢高风亮节)偃仰啸歌……人至不去——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朦胧美(这是美的极至,是人与景的融合)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原因:这个小轩是属于自己的,环境是自己的。
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优美的读书的小天地,谁不高兴呢?总结:作者写项脊轩的修葺与轩中的生活,写自己在这不完美的世界里的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其着意处不在于此,写喜的目的是为了给下文写悲做铺垫。
2、阅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和过渡句编写提纲(关键句一般是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关键句是:“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既”:已经。
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两个信息:一是全文主要是写作者的“喜”和“悲”。
二是前四段是主体,后两段是补记,文章由此可分为两大部分。
3.深入:(1)文中写了哪些可喜的事?①修葺后的南阁子;③祖母的关心与鼓励;②母亲的慈爱④夫妻的相敬如宾(2)文中写了哪些可悲的事?①老屋的破旧;②诸父分家;③母亲的去世;④功名未就(不效);⑤妻子的亡故;⑥失火。
4.文章补写内容有什么作用?提示:细节描写就是作品中对具有典型意义和艺术魅力的细小情节(多为人物的生活细节)的描写。
它是作品反映生活的重要手段,是衡量作品艺术性的重要因素。
提问:文章这么感人,在选择细节描写上有何独到之处?归纳:细节的选材——琐细、真实、丰富;细节的描写——自然、简洁、清淡;细节的抒情——细腻、深挚、委婉;结论:由此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对祖母、母亲、妻子及自我的深情。
合作探讨:1.第二段中作者是如何用“悲”贯穿来叙写项脊轩的变迁以及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的?2.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训练案一. 基础知识1. 同一项中加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B )与( D )A. 日过午已昏大母过余B. 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C. 旧时栏楯时至轩中D. 余稍为修葺其制稍异于前2. 为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a.√流入 b. 集中 c. 记载)。
②迨(a. 趁着 b.√等到 c. 赶上)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③客逾(a. 超过 b. 更加c.√越过)庖而宴。
④吾家读书久不效(a. 模仿 b.√效果 c. 验证)。
⑤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a.√盖子 b. 遮掩 c. 伞盖)矣。
3. 下列说法,你认为对的,就在其后的括号里画“√”;你认为错的,就在其后的括号里画“×”。
①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
此名的由来有两种解释:一说归有光的祖父曾住在太仓项脊轩,用此以纪念祖先;一说是形容书房的狭小。
(√)②三五之夜即指农历每月望日月明之夜。
(√)③“来归”和“归宁”都是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④“北向”是指屋子坐北朝南。
(×)⑤扃,本指关闭门窗用的门闩、环纽,引申为关闭的意思。
“扃牖而居”的“扃”,用的是引申义。
(√)⑥“室仅方丈”的“仅”和“墙往往而是”的“往往”古今义都相同。
(×)4. 与下面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分别是:①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C )A.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B.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C.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D. 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②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B )A.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B.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C. 沛公不胜杯勺,不能辞D.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5.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B )A.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B.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C.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D.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6. 下列句子诵读时,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庭中/通南北/为一B.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C.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D. 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7.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D )A. 已为墙,凡再变矣已:已经B. 妪每谓余曰每:每次C. 先妣抚之甚厚抚:抚养D. 令人长号号:哭8. 选出疑问句不同的一项( B )A. 儿寒乎?欲食乎?B.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C. 壮士,复能饮乎?D.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9.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墙往往而是——隔墙到处都是B. 某所,而母立于兹——这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C.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中读书D. 令人长号不自禁——让人长久地号叫禁也禁不住10. 能够表现祖母关怀孙子的一组句子是( D )①某所,尔母立于兹。
②儿寒乎?欲食乎?③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④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曰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而朝,他日汝当用之。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②④⑤11. 归有光的散文,以清淡朴素的笔调写身边琐事,“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亲切动人。
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抒写作者对它的深挚眷恋之情,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
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句是: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项脊轩志》导学案编写人:范月峰姚崇焕审核:高二语文组时间:2015.3.14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2、学习本文借“老屋”写亲情的写作技巧。
课前思考: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主旨归纳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
合作探究:文章的写作特色。
1.文本审美(1)结构整饬,文脉贯通《项脊轩志》正文之下补记缀连,时间上跨度较大,且同一时期的生活内容,多为琐碎家事。
但经作者匠心营构,虽为两截文字,并不给人以松散、拖沓的感觉。
相反,由于文章紧扣项脊轩来写,又用或喜或悲的感情经历作为主线贯通全篇,因此,那些看似散漫无章的生活琐事就得以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得文章结构严谨,文脉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