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专题5 板块运动

合集下载

初中二年级地理教案:世界主要洲际板块的运动

初中二年级地理教案:世界主要洲际板块的运动

(以下为)初中二年级地理教案:世界主要洲际板块的运动一、引言地球是一个由地壳、岩石和熔岩构成的巨大球体,在漫长的变化中进行的构造和地貌变化是地球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重要载体。

地壳由若干块称为“板块”的大陆地皮部分构成。

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不断移动和变化,导致了各种现象,比如地震、火山、山脉、分裂和聚合等。

本文将介绍地球板块的运动。

二、地球板块概述地球板块是指地球上形状不规则的大陆碎片,这些碎片构成了地壳中的大陆,每个碎片称为地球板块。

这些板块并不稳定,它们随着时间和地域的变化而不停地移动和改变形状。

地球表面的板块定义为岩石层,由地球上的Lithosphere层和Astenosphere层组成。

岩石层不是均匀的,而是分散在地球表面,构成了所谓的地壳板块,或称为岩石板块。

地球上有七个板块,包括南极洲、非洲、欧洲、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不断移动和变化,导致了各种重要的生态和自然环境问题,并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造成了各种影响。

但在地震、火山喷发等灾难性事件发生时,这些板块的运动也会对人类产生极大的破坏力。

三、地球板块运动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都是动态变化的,包括地球在内。

地球板块运动是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学上的一门科学,它研究地球上各种板块的运动和构造变化。

这些板块的运动分为两类:一是板块间的相互移动,另一类是板块内部的变化,如弧形扭曲、拉伸和压缩等。

板块间的相互移动是由地球的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内部的流动是由地热和地壳运动的作用造成的。

地球内部温度非常高,形成了地球的热带,这些热带产生的热量通过地球表面向外传输,使地球板块发生相互移动。

板块间的相互移动是由地球部的两种流体作用引起的,即岩浆和地球的巨大皮层。

在地球内部流动的巨大岩浆和地壳的相互作用中,不断产生各种现象,导致地球板块发生不同程度的移动。

板块内部的变化是由板块内的应力变化和热变形产生的。

《专题5 板块运动》(同步训练)高中地理第一册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专题5 板块运动》(同步训练)高中地理第一册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专题5 板块运动》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板块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B、地球表层由一个整体板块组成C、板块运动速度均匀,每年都在移动D、板块运动仅限于水平运动2、下列哪个现象与板块运动无关?A、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B、大西洋海底扩张C、死海的海平面上升D、南极大陆的冰川融化3、下列哪一项不是地球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证据?A. 大陆边缘的匹配性B. 古生物化石的相似性C. 地震活动的分布规律D. 人类文明遗址的分布4、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哪两个板块的碰撞挤压?A. 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B. 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C.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D. 南极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5、下列关于板块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运动较为平静B、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没有火山和地震活动C、板块的边缘是地壳运动最活跃的区域,多火山、地震D、板块运动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板块的边缘6、以下哪个现象与板块运动无关?A、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B、地中海的缩小C、红海的海域扩张D、亚马逊河的河水泛滥7、喜马拉雅山脉是地球最高峰所在地,其形成源于哪两大板块的碰撞?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B、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8、以下哪个板块运动现象通常表现为地壳的拉伸和断裂?A、消亡边界B、生长边界C、转换断层D、逆冲断层9、下列关于板块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 地球表面整体处于静止状态B.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岩层活跃C. 板块大规模运动速率一般较快D. 板块之间相互接触通常是相邻国家 10、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的描述,错误的是:A.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表层由多个板块拼合而成B. 板块边缘的岩层较薄,容易出现火山、地震等现象C. 板块的边界通常以山脉或海沟的形式表现D.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地质活动的主要动力11、以下哪个现象最能够说明地球表面存在着板块运动?A. 黄河的泥沙淤积B.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C. 冰川的侵蚀作用D. 地球的磁场变化12、下列哪种地质构造类型是由板块相互拉扯、拉伸形成的?A. 海底扩张带B. 撞击带C. 地堑D. 地垒13、关于地球板块构造理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地球表面的岩石圈可以分为若干个大板块。

高考复习专题:板块运动精选高中地理学科教学PPT1 沪教版

高考复习专题:板块运动精选高中地理学科教学PPT1 沪教版
当巴菲特说出“专注”这个词的时候, 不知道 在座的 人群中 有多少 能够体 会他这 个词的 含义, 但一直 以来, 专注就 是巴菲 特前行 的重要 指南。 专注是 什么?是 对于完 美的追 求,而 且这种 秉性是 特有的 ,不是 谁说模 仿就能 模仿得 了的。 专注不但是做事情成功的关键,也是健 康心灵 的一个 特质。 专注就 是注意 力全力 集中到 某事物 上面, 与你所 关注的 事物融 为一体 ,不被 其它外 物所吸 引,不 会萦绕 于焦虑 之中。 不能专注的人,也就不能放松。专注与 放松, 实际上 是同一 枚硬币 的两面 而已, 专注也 是幸福 人生的 一个关 键特质 。
3.线条
4.?
返回
地质构造(褶皱山系)
古气候:冰川遗迹
古生物化石:舌羊齿
煤层
大陆漂移学说主要证据
看似非常完备的证据,却有缺 陷:什么力导致大陆漂移?
魏格纳提出的动力
声纳技术的应用

亚 洲
美 洲
欧洲
洲洋大
太 太平 平洋 洋
非 洲
南大
美 洲
西 洋
南极洲
海底地层年龄分布
深 海 钻 探 技 术
600
在与盖茨的交流中,巴菲特还是和平常 一样, 没有过 渡语言 直奔正 题,他 问盖茨 有关IBM公司 未来走 势的问 题,他 还向盖 茨询问 是否IBM 已经成 了微软 公司不 可小视 的竞争 对手, 以及信 息产业 公司更 迭如此 之快的 原因为 何?盖 茨一一 做出了 回答。 他告诉 巴菲特 去买两 只科技 类股票 :英特 尔公司 和微软 。轮到 盖茨提 问了, 他向对 方提出 了有关 报业经 济的问 题,巴 菲特直 言不讳 地表示 报业经 济正在 一步一 步走向 毁灭的 深渊, 这和其 他媒体 的蓬勃 发展有 着直接 的关系 。只是 几分钟 的时间 ,两个 人就完 全进入 了深入 交流的 状态。 我们一直在聊天,没完没了,根本没有 注意到 其他人 。我问 了他很 多关于IT产业 的问题 ,但我 从来没 有想过 要理解 属于他 的那个 行业。 盖茨是 一个很 不错的 老师, 我们谁 都没有 结束这 次交谈 的念头 。

全国通用_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5地表形态的塑造

全国通用_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5地表形态的塑造

专题05 地表形态的塑造一、单选题(2022·全国甲卷·高考真题)下图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1890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1-2题。

1.在图示区域海岸线变化最快的时段,该区域可能经历了()A.强烈的地震B.剧烈的海啸C.频发的飓风D.汹涌的洪水2.判断甲水域是湖泊而非海湾的依据是()①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②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③甲水域有河流汇入④甲水域呈半圆形形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C 2.A【解析】1.据图和材料可知,图示为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海岸线,由1890年到2010年逐渐向陆地退缩,说明受海水侵蚀作用强烈。

其中1950到1970年间,海岸线退缩范围最广,变化最快,海水侵蚀作用最强。

地震属内力作用,通常会引起地表形态起伏更大,对海岸线退缩的直接影响较小,A错误;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等形成的破坏性海浪,会产生海水侵蚀,但其形成的频率较低,不是该海域海岸线退缩的主要原因,B错误;结合经纬度,该地位于北大西洋低纬度地区,靠近热带海域,每年会发生多次飓风,飓风除导致狂风、暴雨的危害以外,还会形成风暴潮,对海岸线产生强烈的侵蚀和破坏作用,因其频率较高,使海岸线退缩范围广,变化快,C正确;汹涌的洪水会从上游带来大量泥沙沉积到海岸,使海岸线向海洋推进,与图示不符,D错误。

故选C。

2.百年来海岸线不断退缩,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说明其与外海并未直接连通,而是受海岸线与海岸沙漠隔离,使其几乎没有受到海浪的侵蚀,①正确。

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而甲水域岸线弯曲,进一步说明甲水域长期受海岸和海岸沙漠的隔离,与外海分隔开来,形成陆地上的一个湖泊,②正确。

据所学可知,海湾是三面环陆一面连接海域的海洋,湖泊是地表相对封闭的天然洼池(湖盆)及其承纳的水体,故甲水域有无河流注入、水域形态与其是湖泊还是海湾关系不大,③④错误。

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试题: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常考点一

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试题: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常考点一

常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构造运动可以使河流发生迁移和变形。

汾河位于山西省的中南部,下图为“紫金山隆起与汾河改道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汾河在改道前的流向是()A.向东B.向南C.向西D.向北2.紫金山隆起的原因是()A.褶皱上升B.板块挤压C.断块上升D.火山活动3.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来看,汾河改道后可能导致()A.河流径流量明显增大B.两岸植被类型大量增加C.河中鱼类种类大量增加D.河流侵蚀作用增强答案 1.B 2.C 3.D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指向标及古河道的位置可知,紫金山北侧有河流流经,说明汾河改道前是由北向南流的,紫金山隆起使汾河被迫改道向西流。

B项正确。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紫金山岩层发生断裂,并且出现明显位移,位于断层构造处,是断层相对上升一侧隆起形成的断块山。

C项正确。

第3题,汾河位于山西省,其主要补给类型为降水补给,径流量不会因河道改向而明显增大,A 错误;植被类型主要受气候影响,河流两岸植被类型不会因河流改道而发生大的变化,B错误;河中鱼类种类也不会因河流改道而大量增加,C错误;汾河改道后,河流弯曲程度改变,且其流经的地势发生了变化,河流侵蚀作用可能增强,D正确。

关键原理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2018·广西部分重点中学联考)矮曲林是指山地森林上限附近由矮化、扭曲及变形的树木组成的林地或丛林,矮曲林树木甚至匍匐地面、然后倾斜向上生长.中国矮曲林总体可分为寒温性矮曲林和常绿苔藓矮曲林两类。

下图示意中国矮曲林分布及分布区气候状况.据此完成1~3题。

1.结合材料可推测,中国矮曲林()A.分布范围北方比南方宽B.分布地区年降水量稀少C.全部由常绿阔叶林长期演化形成D.长白山寒温性矮曲林树种组成比较单一2.矮曲林的形成是由于所在地()A.全年寒冷、干燥B.持续大风,土层瘠薄C.多云雾,冬季气温低D.太阳辐射强,土层肥厚3.矮曲林一般分布在()A.山顶或山脊B.山谷或山顶C.山脊或山麓D.山麓或山谷答案1。

上海高中地理一模选择题汇编专题5板块运动

上海高中地理一模选择题汇编专题5板块运动

专题5 板块运动1.(2018.松江.一模)扳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出现的主要地貌有()①裂谷②海沟③洋脊④山脉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D2.(2018.浦东新区.一模)因大洋扳块向下俯冲,挤压大陆板块而形成的地貌单元是()A.阿尔卑斯山脉 B.日本岛弧 C.东非大裂谷 D.喜马拉雅山脉答案:B3.(2018.崇明.一模)读下图,2017年11月13日伊拉克、伊朗边境地区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此次地震产生的原因是伊朗()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答案:B4.(2018.虹口.一模)下图是某地质学家绘制的板块碰撞及其影响示意图。

与图中板块①、②对应的是()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B.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C.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D.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答案:A5.(2018.杨浦.一模)裂谷和海沟都位于板块的边界,下列关于裂谷和海沟说法正确的是A.裂谷位于板块的生长界,海沟位于板块的消亡界B.裂谷位于板块的消亡界,海沟位于板块的生长界C.两者都位于板块的生长界D.两者都位于板块的消亡界答案:A6.(2018.长宁.一模)冰岛给科学家们提供了极好的研究“海底扩张学说”假说的场地,图示横贯冰岛中部的地带可能是()A.海沟B.洋脊C.海岸山脉D.板块消亡边界答案:B7.(2018.金山.一模)图1-10为某板块边界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相邻板块的运动方向。

由于板块的相对运动,边界处可能形成()A.甲、乙之间一一裂谷、海洋B.甲、丙之间一一海沟、海岭C.甲、丁之间一一海沟、岛弧D.甲、戊之间一一褶皱山脉、高原答案:C8.(2018.闵行.一模)2017年2月,一些科学家在美国地质学会发表研究报告称,发现了世界第八大洲西兰蒂亚( Zealandia),该大洲94%的面积都浸没在海水中。

从板块构造学说60来看,西兰蒂亚跨越()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D.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答案:D9.(2018.黄浦.一模)下列关于海岸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是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挤压而成②位于板块生长边界③是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成④位于板块消亡边界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D10.(2018.黄浦.一模)2017年11月21日,印尼巴厘岛最高峰阿贡火山开始大规模喷发。

专栏: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

专栏: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

板块内部相对比较稳定, 板块交界处是地壳运动的 活跃地带。
六大板块分布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张裂或碰撞, 造就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喜马拉雅山脉
西东非ຫໍສະໝຸດ 洋大 裂谷
六大板块分布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大西洋、东 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亚洲东部 岛弧、北美洲西部海岸山脉等世界 上重要大地形的成因。
板块边界
生长边界 (张裂)
消亡边界 (碰撞)
裂谷、海洋 陆陆碰撞 陆洋碰撞
高大的山脉 海沟、岛弧、
或高原
海岸山脉
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
板块边界
生长边界 (张裂)
消亡边界 (碰撞)
裂谷、海洋 陆陆碰撞 陆洋碰撞
高大的山脉 海沟、岛弧、
或高原
海岸山脉
全球板块分布及板块运动示意图
根据海洋演化的历程对太平 洋、大西洋、红海、地中海 四个海域进行新老排序。
全球板块分布及板块运动示意图
喜马拉雅山脉
东非大裂谷

世界海岭分布






世界海底的地质年龄





海底扩张
海 沟




板块的运动:
由于海底扩张,板块在软流层之上滑动。 滑动的结果是产生了大陆漂移的现象。
海底扩张示意图
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大西洋两岸明显的对应性
全球板块分布及板块运动示意图
全球地震和火山带分 布
全球地震和火山带分布
喜马拉雅地区的发现
喜马拉雅地区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
专题5 板块运动
第1课时 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的内部结构

专题5 板块运动‘

专题5  板块运动‘

大陆漂移学说
提出科学假设 验证科学设想
本节课重点内容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主要内容
六大板块名称和相对位置
大陆漂移 海底扩张 板块构造
板块构造学说 理论应用
解释海洋、裂 谷、山脉、海 沟、岛屿的成 因
板块的边界类型及其作用
板块运动的驱动力 板块运动塑造的地貌类型
地震与火山
练一练
判断下列各题,如有错误请更正!
岩石圈是由若干刚性的板块所构成 的,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之上, 全世界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
大陆漂移学说
魏格纳
提出科学假设 验证科学设想
板块构造学说
总结前人成果 不断完善
海底扩张学说
探测科技成果 逻辑推理
H.H.Hess 赫斯 R.S.Dietz 迪茨
摩根
勒皮雄
麦肯齐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岩石圈
软流圈
魏格纳(1880-1930)是 德国气象学家、地球 物理学家,1930年11 月在格陵兰考察冰原 时遇难。
1.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主要证据
大陆轮廓吻合
古生物群连续分布
古气候相似
地质构造吻合
2.海底扩张学说
观察一
海底地貌特点
从大西洋海底地形图中,你能说 出海底地表形态是怎样分布的吗?
海沟
海底地貌特点:
练一练
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回答:
C B
D A E
海沟 ,是洋壳的消亡处。 (1)海洋中最深的地方是______ C(填字母)是___________ 海岭(洋脊) (2)新大洋的诞生处位于__ , 岩石最年轻。 老 。 (3)由C处到D处,海底岩石年龄越来越_____ 大洋 地壳向下俯冲而形成 (4)大洋地壳与大陆地壳相撞,_____ ______ 海沟 。

专题5 板块运动教学设计

专题5 板块运动教学设计

课题:专题5 板块运动
教学目标:
1.熟记全球六大板块及边界
2.熟记世界两大地震带,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其分布特点
3.读图辨别板块的消亡边界与生长边界,分析生长边界:裂谷和海岭的成因,分析消亡边界:海沟、岛弧链和高大褶皱山脉的成因
4.识别地震要素: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区别震级与烈度,以及烈度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裂谷、海岭、海沟、岛弧链、高大褶皱山脉的成因
难点:板块边界与世界地貌的对应关系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练习册:专题5 教学反思:。

专题5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教案

专题5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教案

中学地理教案2.板书设计专题5板块运动一、大陆漂移学说1.创始人2.依据3.观点二、海底扩张学说1.依据2.观点三、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的概念及其划分标志2.基本内容1)六大板块2)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3)板块运动机制及结果海洋(大西洋)板块张裂——裂谷(东非大裂谷)陆——陆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板块碰撞海沟(马里亚纳海沟)陆——海岛弧(日本群岛)海岸山脉(落基山脉)附:学习任务单任务一: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独立完成)1.在下图中找出大陆漂移的证据:(至少找出3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寻找大陆漂移的原动力(合作完成)1. 在下图的方框中分别填写“海岭”、“海沟”;2.运用相关物理知识将下图的箭头补充完整,尝试用自己的话阐述海底扩张的过程,并填空:洋壳的诞生处是_______;洋壳的消亡处是________。

(海岭、海沟)(提示:物质受热,遇冷发生怎样的运动)任务三:发现板块运动对地表产生的影响(合作完成)1.对照书本44页的“板块分布示意图”和地图册第4页的“世界地形图”,完成下列表格:边界类型地形名称成因分析________边界东非大裂谷非洲内部次一级小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红海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喜马拉雅山脉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马里亚纳海沟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阿留申群岛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落基山脉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2.根据上表所得结论进行分类,并归纳总结到下表中:板块运动形成地形举例生长界(板块_____)大陆板块张裂大洋板块张裂消亡界(板块_____)喜马拉雅山脉马里亚纳海沟、阿留申群岛、落基山脉。

沪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专题5板块运动》说课稿

沪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专题5板块运动》说课稿

沪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专题5板块运动》说课稿一、课程背景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作为地理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球表层现象及其演变规律,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本次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专题5板块运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板块概念并掌握地球板块的分类;–了解板块运动的概念和地震、火山等现象的产生;–理解板块运动对地球地貌和环境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空间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地球板块的分类与运动特点;–理解板块运动对地球地貌和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地球板块的运动机制及相关地震和火山现象的发生原因;–地球板块的分类和局部地质构造。

四、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沙盘、地图、地理标本;–课件、PPT。

2.素材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图片和实物。

五、教学过程及内容本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导入引入、知识讲解和实践探究。

1. 导入引入(10分钟)首先,在黑板上帖上“板块运动”的概念,并让学生回忆一下地理学过程中所学过的相关知识,如地震、火山等,通过提问让学生逐渐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板块运动的兴趣。

2. 知识讲解(40分钟)•地球板块的概念和分类:–介绍地球板块的概念,并通过PPT展示板块的分类;–解释板块的运动特点和相关地震、火山等现象的产生原因。

•板块运动对地球的影响:–通过多媒体素材展示板块运动对地球地貌和环境的影响;–介绍相关的地质构造和地理标本,如山脉、地震波等。

3. 实践探究(50分钟)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本节课设置了实践探究环节。

•沙盘模拟板块运动:–准备沙盘,用于模拟板块运动;–将学生分成小组,在沙盘上模拟板块运动的过程;–让学生观察、记录板块运动的变化,分析板块运动对地球地貌的影响。

专题5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PPT

专题5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PPT
看一看
看一看
大 西 洋
第二篇 专题5 板块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
一、大陆漂移学说
魏格纳 (1880-1930)
• 德国著名的气象学家、 天文学家
一、大陆漂移学说-起源
大陆漂移演示
一、大陆漂移学说-依据
一、大陆漂移学说-依据
一、大陆漂移学说-观点
1.大陆曾发生过漂移;
2.全世界的大陆曾连接成一体,称为泛大陆;
3. 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海沟、岛弧或山脉。 正确!
4. 喜马拉雅山是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 (印度洋板块)
5. 大洋板块的生长界可形成海沟。 (消亡界)/(海岭或洋脊)
作业
• 练习册P10
• 填空题、选择、连线、读图分析的第一答题。
下课!
围绕它的广阔海洋,称为泛大洋;
3.从中生代开始,泛大陆逐渐破裂、分离、漂移,
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突破
提出科学设想 验证科学设想
大陆漂移的原动力到底是什么呢?
科 学 探 索 之 路 还 在 继 续
大陆漂移学说
提出科学假设 验证科学设想
魏格纳(1880-1930)
海底探测 技术发展
海底扩张学说
H.H.Hess 赫斯 R.S.Dietz 迪茨
三、板块构造学说-板块的类型 红色界限与绿色界线分别穿过了哪些地形?
阿留申群岛 地中海 日本群岛 海沟 美拉尼西亚 北岛 海沟
喜马拉雅山
红 海 大 西 洋 海 岭
菲律宾群岛
马来群岛
印 度 洋 海 岭
海沟
南岛
太 平 洋 海 岭
三、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运动的结果
板块的生长边界: 形成裂谷或海洋
板块的消亡边界: 形成海沟、山脉

专题5_板块运动_知识点

专题5_板块运动_知识点

专题5 板块运动
①亚欧板块
②非洲板块
⒈全球(岩石圈)可划分为六大板块③美洲板块
④印度洋板块
⑤南极洲板块
一、板块构造学说⑥太平洋板块
①板块交界处是地壳运动的活跃地带,板块内部相对较稳定
②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或海洋(如大西洋)
Ⅰ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形成岛弧、海岸山脉和海沟(如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
⒉板块在软流层上运动③板块碰撞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喜马拉雅山脉
Ⅱ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形成巨大的山脉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阿尔卑斯山脉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安第斯山脉
Ⅱ震中:震源到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位置
①要素Ⅲ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
Ⅳ震中距:地面上任意一点与震中间的距离
⒈地震
Ⅵ地震烈度:地震的破坏程度
二、地震与火山②分布Ⅰ环太平洋地震带
Ⅱ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Ⅰ环太平洋火山带
⒉火山:①分布Ⅱ红海沿岸和东非火山带
Ⅲ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火山带
Ⅳ洋底火山带高二(1)班江彩霞、李仲麟、戴佳睿、侯博轩。

专题5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教案

专题5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教案

中学地理教案2.板书设计专题5板块运动一、大陆漂移学说1.创始人2.依据3.观点二、海底扩张学说1.依据2.观点三、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的概念及其划分标志2.基本内容1)六大板块2)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3)板块运动机制及结果海洋(大西洋)板块张裂——裂谷(东非大裂谷)陆——陆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板块碰撞海沟(马里亚纳海沟)陆——海岛弧(日本群岛)海岸山脉(落基山脉)附:学习任务单任务一: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独立完成)1.在下图中找出大陆漂移的证据:(至少找出3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寻找大陆漂移的原动力(合作完成)1. 在下图的方框中分别填写“海岭”、“海沟”;2.运用相关物理知识将下图的箭头补充完整,尝试用自己的话阐述海底扩张的过程,并填空:洋壳的诞生处是_______;洋壳的消亡处是________。

(海岭、海沟)(提示:物质受热,遇冷发生怎样的运动)任务三:发现板块运动对地表产生的影响(合作完成)1.对照书本44页的“板块分布示意图”和地图册第4页的“世界地形图”,完成下列表格:边界类型地形名称成因分析________边界东非大裂谷非洲内部次一级小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红海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喜马拉雅山脉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马里亚纳海沟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阿留申群岛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落基山脉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2.根据上表所得结论进行分类,并归纳总结到下表中:板块运动形成地形举例生长界(板块_____)大陆板块张裂大洋板块张裂消亡界(板块_____)喜马拉雅山脉马里亚纳海沟、阿留申群岛、落基山脉。

专题05 成因分析类(解析版)

专题05 成因分析类(解析版)

专题05 成因分析类(2020·贵州省贵阳一中高三月考)一般河谷中常有一级或多级阶地。

每一级阶地都有较缓的阶地面和较陡的阶地斜坡构成。

成因多与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有关。

下图为三峡地区河流阶地结构剖面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若Tl由阶地面转变为河漫滩或河床,则有可能是因为A.地壳抬升B.全球变暖C.兴修水库D.下蚀加强【答案】1.C【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若T1由阶地面转变为河漫滩或河床说明河流水位上升,兴建水库水位上升淹没阶地。

C选项正确。

故选C。

(2020·浙江省高三月考)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完全由冰晶组成的雾称为冰雾。

我国北方秋冬季节常有“十雾九晴”现象。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

2.甲地多冰雾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极端低温天气多B.蒸发强,近地面水汽充足C.冬季取暖,凝结核排放多D.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答案】2.A【解析】2.材料信息表明,完全由冰晶组成的雾被称为冰雾,冰雾一般产生于近地面大气温度很低的环境中。

图中显示,甲地位于我国最北端,纬度高,极端低温天气多,容易形成冰雾,A符合题意。

甲地纬度高,气温低,蒸发较弱,且近地面水汽充足不一定形成冰雾,排除B。

凝结核排放多不一定形成冰雾,排除C。

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形成的雾容易消散,因此这不是甲地多冰雾的原因,排除D。

故选A。

(2020·安徽省六安一中高三月考)高寒荒漠地带海拔高,气候寒冷、干燥,生态环境为弱。

该地区出现的生态环境退化问题日趋凸显,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面积扩大、草地生物量减少和生产力下降。

下图示意青藏高原高荒漠地带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图示地区原生高寒荒漠带的主要成因是A.寒冷干早,风力侵蚀强B.湖水蒸发,湖床裸露C.基岩裸露,土壤发育差D.临近沙漠,沙尘暴频发4.导致图示地区土地沙化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有①降水变率减小②过度樵采③全球气候变暖④过度放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3.A 4.D【解析】本题考查青藏高原原生荒漠化的成因及荒漠化扩张的原因的分析。

专题5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学习任务单

专题5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任务一 : 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独立完成) 1. 在下图中找出大陆漂移的证据:(至少找出3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 寻找大陆漂移的原动力(合作完成) 1. 在右图的方框中分别填写“海岭”、“海沟”; 2. 运用相关物理知识将下图的箭头补充完整,尝试用自己的话阐述海底扩张的过程,并填空:洋壳的诞生处是_______;洋壳的消亡处是________。

(海岭、海沟)(提示:物质受热,遇冷发生怎样的运动)任务三 : 发现板块运动对地表产生的影响(合作完成)1. 对照书本44页的“板块分布示意图”和地图册第4页的“世界地形图”,完成下列表格:边界类型 地形名称 成因分析________边界 东非大裂谷 非洲内部次一级小板块发生____ ________边界 红海 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 ________边界 喜马拉雅山脉 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 ________边界 马里亚纳海沟 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 ________边界 阿留申群岛 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 ________边界落基山脉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2. 根据上表所得结论进行分类,并归纳总结到下表中:板块运动形成地形举例 生长界 (板块_____)大陆板块张裂 大洋板块张裂消亡界 (板块_____)喜马拉雅山脉马里亚纳海沟、阿留申群岛、落基山脉。

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练习含答案

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练习含答案

模块一自然地理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1 岩石圈物质循环(2023浙江6月选考,3—4,4分)下图为广东某丹霞地貌景观图,该地貌主要发育于白垩纪的红色地层。

该地质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

完成下面两题。

1.该地貌景观的物质组成是( )A.砂砾岩B.石灰岩C.石英岩D.花岗岩答案 A2.该红色地层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为( )A.冷湿B.暖湿C.冷干D.暖干答案 D(2019海南单科,15,3分)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 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

据此完成下题。

3.该钻井深8 500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 )A.侵入岩B.喷出岩C.变质岩D.沉积岩答案 D考点2 内力作用与地貌(2023浙江1月选考,13—14,4分)下图为某地地质图。

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岩浆岩( )①沿断层F侵入②切穿背斜轴部③切穿向斜轴部④早于寒武纪形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A2.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A.褶皱隆升—固结成岩—断层错位B.固结成岩—断层错位—褶皱隆升C.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D.褶皱隆升—断层错位—固结成岩答案 C(2022北京,5,3分)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3.图中( )A.地貌符合向斜成山规律B.甲处岩脉形成年代晚于断层C.岩层①比②的沉积更早D.岩层③与④的形成环境相同答案 B(2022浙江6月选考,5—6,4分)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

完成下面两题。

4.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 B5.图中甲处( )A.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B.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C.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D.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答案 A(2022浙江6月选考,11—12,4分)下图为世界局部图。

完成下面两题。

6.图中海沟的成因是( )A.欧亚板块张裂B.美洲板块抬升C.太平洋板块张裂D.太平洋板块俯冲答案 D7.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 )①海岭②裂谷③山脉④岛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C8.(2022山东,18,15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5板块运动知识
一、板块构造学说
1、软流层:
在上地收幔上部,即地下约60千米~250千米到400千米处,由于受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加热,导致岩石软化,部分呈熔融状态,因此这部分圈层称为软流层(圈)。

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2、岩石圈:
在软流层以上到地表的部分,是由岩石组成,称为岩石圈。

包括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岩石和地壳两部分。

3、板块构造学说:
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是由若干刚性板块构成,全球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法国的地质学家提出。

①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②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张裂和碰撞。

4、板块张裂:
生长边界,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海洋中的张裂往往形成海岭(大洋中脊、洋脊)
大洋中的洋脊是岩石圈中最在稳定的破碎带,地幔物质从洋脊顶部的开裂处涌出,形成新的大洋地壳,并把原有的大洋板块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向两侧推移,使海底不断扩张,直至海沟处下沉消融。

因此海洋板块的年龄较为年轻,虽然地球历史有46亿年之久,可海洋底部至今没有发现超过2亿年的岩石。

而大陆板块则要古老得多。

从洋脊向两侧的岩石年龄越来越老,洋脊的年龄最轻。

5、板块碰撞:
消亡边界,
(1)当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时,①由于大洋板块位置较低;②密度较大,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直插入地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这里往往会形成海沟,是海洋最深的地方。

而大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起成为岛弧和海岸山脉,如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岛弧链(自北向南: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
(2)当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时,则形成巨大的山脉,如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撞产生了喜马拉雅山脉。

(3)许多矿产资源和地热资源也分布在这里。

6、大陆漂移学说
依据:①非洲西海岸的轮廓与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非常吻合;
②以古气候、古冰川、古生物以及地质构造和大洋两侧岩石相互吻合。

学说:大陆在地质历史中曾发生过大规模的水平移动。

原因:天体的引潮力、地球自转离心力。

提出者:1912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气象学家魏格纳。

7、海底扩张学说
依据:①20世纪50年代,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发现了全球性的洋脊系统和洋底离大洋中脊越远,岩石的年龄越老;
②古地磁研究的成果。

学说:以地幔物质对流说为基础,认为洋壳在洋脊处不断向两侧推移,在海沟处俯冲入地幔深处而熔融消失,这样使整个海底不断自大洋中脊向两侧扩张。

证据:大洋中脊两侧存在着相间排列的对称的磁异常条带。

提出者: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

二、地震
1、地震:是一种剧烈的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的能量积聚到局部地区,在极短时间内突然释放造成的地球表面的快速震动。

2、震源:地下岩层发生断裂、错动引起地震的地方。

震源深度是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

3、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位置。

震中距是地面上任意一点与震中之间的距离。

4、震级:释放能量的大小。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每升高一级,相应能量增加30倍。

5、烈度:地震的破坏程度。

裂度可以有很多。

等震线:地震烈度相等的各点连线。

6、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

纵波先到达地表,震中区先是上下颠簸,后是前后左右摇晃。

7、全世界平均每年约500万次地震,但人们感觉到的仅占1%,大地震平均每年约20次。

8、两大地震带:①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包括西太平洋岛屿和东太平洋的美洲西部地区,集中了世界上80%的地震。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它横越亚非欧三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结合地带,这里集中了世界15%的地震。

9、地震灾害:火灾、水灾、瘟疫、海啸。

10、防震减灾措施:建立地震监测台网、加强地震监测、及时准确地预报。

11、地震预报;通过地震监测台网获取地壳、地下水、电磁、重力等异常变化分析。

12、地震前兆:地下水浑浊,动物狂躁不安,小震频繁,地面变形。

三、火山
1、火山喷发:
地球内部岩浆受强大压力作用,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涌出地表的现象,是地球内能强烈释放的结果。

2、火山分类:
①活火山:指现在还处于活动阶段的火山。

目前已知500余座,主要分布在板块俯冲带,特别是从南北美洲经阿拉斯加至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新西兰的环太平洋火山带,更集中了世界上约60%的活火山。

此外还有红海沿岸和东非火山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火山带以及洋底火山带。

②死火山:指人类历史时期没有喷发过的火山。

③休眠火山:指人类历史时期曾经有过喷发活动,但长期以来处于静止状态。

我国已发现火山600多座,其中大多数是死火山,少数为休眠火山,活火山很少。

3、火山喷涌出的熔岩流和火山灰能破坏农田、建筑物,但也能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壤和硫磺等有用矿物,许多火山还是旅游观光的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