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基坑监测总结
基坑安全监测个人总结
基坑安全监测个人总结引言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基坑工程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危险的部分。
基坑工程的施工不仅涉及到工地内部人员的安全,还直接影响到周围道路、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为了保障基坑工程的安全进行,我参与了基坑安全监测工作并进行了总结,旨在总结经验,提高施工安全水平。
了解工程特点在进行基坑安全监测之前,我首先对基坑工程的特点进行了深入了解。
基坑工程需要挖掘土方,因此涉及到土体力学、水文水资源和结构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
对于不同类型的土壤,其稳定性和变形特征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监测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土壤类型和工程条件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
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基坑安全监测涉及到土壤力学、结构工程和工程测量等多个学科,而这些学科的理论知识是进行监测的基础。
因此,我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学习和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在工程实践中,我认识到只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需要经验来指导。
在监测工作中,我与一些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行了合作,并向他们请教相关问题。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实际操作中的摸索,我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提高了自己的监测水平。
持续监测与及时反馈基坑工程是一个动态的施工过程,土体的变形和稳定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因此,基坑安全监测需要持续进行,并及时反馈监测数据给相关人员,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进行监测工作时,我密切关注监测数据的变化,并定期将数据整理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一旦监测数据超过了预警值或者变化趋势明显,我会立即向相关人员进行汇报,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与相关部门合作基坑工程不仅仅是土建施工,还需要与其他专业进行紧密合作。
在进行基坑安全监测时,我主动与结构工程师、土木工程师和施工人员进行沟通和协作。
通过与他们的合作,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基坑工程的整体情况,并能够将监测数据与工程进度相结合,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在进行基坑安全监测工作中,我不断学习新的监测技术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上海地铁明珠线某站基坑施工监测总结
上海地铁明珠线某站基坑施工监测总结轨道交通明珠线二期工程长阳路车站基坑施工监测总结上海市轨道交通明珠线二期工程长阳路站基坑施工监测总结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测单位:总经理:总工程师:编写:参加人员:二零零二年十月目录一、工程概况………………………………………………………1二、地质条件及周围环境情况 (1)(一)地质条件 (1)(二)周围环境 (2)三、监测内容与测点布置 (2)四、基坑土体加固 (3)五、基坑挖土施工概况 (5)(一)、挖土施工情况 (5)(二)、变形情况 (7)1)、围护墙体变形情况 (7)2)、支撑情况 (10)3)、地表及管线沉降情况 (13)4)、建筑物沉降情况 (13)六、认识和体会 (13)地铁某站基坑施工监测总结一、工程概况工程建设单位:上海市xx建设公司工程设计单位:上海市x建筑设计院工程监理单位:xx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工程施工单位:上海市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xx路车站位于大连路、长阳路交界处,车站呈南北走向,主体位于大连路下,穿越长阳路。
车站采用双柱三跨钢筋混凝土结构,预留与规划的地铁4号线的“T字形”换乘段。
车站主体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顺筑法施工。
长阳路及大连路上大量的市政管线在施工前随道路翻交进行了搬迁。
车站的北端头井邻近的正泰橡胶厂均已拆迁。
道路翻交后车站东侧紧邻大连路,长阳路绕南端头井通过,车站西、北侧为居民住宅。
整个车站施工区已形成封闭,已完全具备连续施工的场地条件。
车站全长221m,标准段宽21.6m,端头井宽26m;标准段基坑开挖深度15.29m,端头井基坑开挖深度17.49m,换乘段基坑开挖深度为22.48m;车站中心顶板覆土3.50m。
车站深基坑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不同位置的厚度、深度及入土比如下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抗渗等级为0.8Mpa,钢筋保护层外层70mm,内层50mm。
地墙位置地墙厚度(㎜)地墙深度(m)入土比墙趾土层标准段6029.2 0.91⑤1-2标准段(近正泰橡胶厂处)8030.5 0.99⑤1-2北端头井1035.5 1.00 ⑤001-2南端头井8032.2 0.84⑤1-2换乘段100042 0.87⑦15道斜撑,换乘段6道支撑。
基坑监测类个人总结
基坑监测类个人总结背景基坑工程作为现代城市建设的一部分,由于其大规模、复杂性和特殊性,对基坑监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参与了基坑监测工作,累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在此总结分享给大家。
监测目标基坑监测的目标是保证基坑工程的安全运行,及时掌握基坑变形和变化趋势,预测可能发生的灾害,为调整工程施工计划或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主要监测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为基坑降水提供参考。
2. 周边建筑物:监测周边建筑物的位移、沉降和裂缝情况,判断是否对周边建筑物造成影响。
3. 地下管线:监测地下管线的变化,防止损坏或冲击到地下管线。
4. 地表变形:监测基坑边坡、挡墙的变形,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监测方法基坑监测主要采用传统的物理监测和现代化的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方式。
传统的物理监测主要包括设置测点,通过测量位移、沉降和应力等参数来监测基坑变形情况。
而遥感监测主要是通过无人机、卫星等技术手段,利用图像处理、变形分析等方法来实现对基坑的监测。
1. 物理监测:在基坑周边设置监测点,通过经纬仪、水准仪、测量经验等手段测量位移和沉降。
此外,还可以采用倾斜仪、地震仪等设备来监测基坑的倾斜、振动等参数。
2. 遥感监测:利用无人机、卫星等设备进行空中遥感监测。
通过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图像,运用图像处理和变形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基坑的变形监测。
监测技术基坑监测技术涉及多个领域,需要综合运用地质、测绘、摄影测量、计算机等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手段。
1. 地质勘探:在开始基坑开挖前,进行地质调查和勘探,了解地质情况和地下水位,为后续监测提供重要数据。
2. 测绘技术:使用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设备进行基坑边界的测量,获取准确的三维坐标数据。
3. 遥感技术:运用无人机、卫星等设备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图像,通过图像处理和变形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基坑进行监测。
4. 摄影测量:运用航摄、地面摄像等手段获取基坑表面的影像数据,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了解基坑表面的变形情况。
地铁基地综合监控工作总结
地铁基地综合监控工作总结
近年来,地铁基地综合监控工作在我国地铁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地铁基地综合监控工作不仅是地铁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也是地铁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地铁基地综合监控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在此,我们对过去一年的地铁基地综合监控工作进行总结,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首先,我们地铁基地综合监控工作在安全生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通过加强
设备维护和技术改进,我们成功提高了地铁基地的安全生产水平,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有效应对了各种突发事件,保障了地铁基地的安全稳定运行。
其次,在运营管理方面,地铁基地综合监控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我们通过
引进先进的监控技术和管理系统,提高了地铁基地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地铁基地各项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为地铁基地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然而,地铁基地综合监控工作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地铁基地的规模越来越大,监控范围也越来越广,这给监控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随着科技的发展,监控设备和系统不断更新换代,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才能更好地发挥监控的作用。
总的来说,地铁基地综合监控工作在过去一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一些
挑战。
我们将继续加强监控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提高监控技术和管理水平,努力保障地铁基地的安全稳定运行,为地铁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地铁基坑监测地地总结
天津地铁6号线土建施工第八合同段施工监测总结报告编制:审核:审批:2015年10月1.总体概述 (1)1.1工程位置 (1)1.2工程简况 (1)1.3 沿线周边环境 (1)1.4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1)2.编制依据 (3)3.监测范围及内容 (3)4.车站基坑监测点位(孔)布设情况 (4)4.1围护墙顶水平位移、沉降点位布设情况 (4)4.2 围护结构变形布设情况 (4)4.3 地面沉降点位布设 (4)4.4地下水位点位布设 (4)4.5 支撑轴力点位布设 (4)4.6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布设 (5)4.7 管线监测点位布设 (5)5.监测控制值 (6)6.车站主体部分变形监测数据分析 (7)6.1 基坑周围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 (7)6.2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 (7)6.3 围护体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8)6.4 围护体顶部垂直位移监测 (9)6.5 地表沉降监测 (10)6.6地下水位监测 (11)6.7支撑轴力监测 (12)6.8围护体、土体内部水平位移观测数据 (13)7.结论 (17)8.致谢 (18)9.监测测点布置图 (18)1.总体概述1.1工程位置车站位于中山北路路中,横跨养鱼池路,中山北路交通翻交至北侧导行,导行路距离基坑10m。
养鱼池路交通导改至车站盖板上方。
车站主体基坑西南侧距十四中学教学楼(四层、浅基础)16.9m。
1.2工程简况基坑总长286.8m,其中:标准段基坑长256m,净宽21.1m,开挖深度17.5m;两端头井基坑长15.4m,净宽24.9m,开挖深度19.2m。
围护结构采用800mm厚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长31.4m。
地下连续墙与主体结构内衬墙组成复合结构,车站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局部采用盖挖顺筑法施工)。
基坑监测等级为一级。
1.3 沿线周边环境十四中教学楼(位于车站西南侧,距离端头井16.9m,条基,四层框架结构)。
天津泰嘉热力管理中心中山北路供热站辅助房(位于车站西南侧,距离端头井9.7m,条基,一层砖混)。
基坑监测个人工作总结报告
一、前言基坑监测是保障基坑工程安全的重要手段,我作为一名基坑监测工程师,在过去的一年里,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和总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内容1. 监测方案编制与实施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规范要求,编制了基坑监测方案,明确了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周期、监测精度等。
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方案进行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对监测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同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为施工提供依据。
3. 监测数据采集与处理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对基坑周边环境、支护结构、土体等监测项目进行数据采集。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分析监测数据变化趋势,为施工方提供决策支持。
4. 监测报告编制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基坑工程的安全状况,编制监测报告,并及时向施工方汇报。
对监测报告进行审核、修改和完善,确保报告质量。
5. 监测现场管理对监测现场进行巡查,确保监测设施完好,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与施工方、监理方保持良好沟通,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二、工作亮点1. 提高监测精度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熟练掌握了各种监测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了监测精度。
在监测过程中,对异常数据进行及时处理,确保了基坑工程的安全。
2. 优化监测方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监测方案进行优化,减少了监测次数,降低了监测成本。
3.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与施工方、监理方保持良好沟通,共同解决监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4. 提升自身素质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更好地完成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工作不足与改进措施1. 监测数据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在监测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便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改进措施:加强学习,参加相关培训,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2. 监测现场管理需加强在监测现场管理方面,还需进一步规范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基坑监测总结报告一、总体概述基坑监测是针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的实时监测工作。
本次基坑监测工作从开始开挖到基坑完工共计持续了三个月,主要监测目标为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和基坑水位变化情况。
通过多种监测手段和方法,监测数据显示整个开挖过程中没有出现严重的地质灾害和安全事故发生。
二、监测方法和设备本次基坑监测工作采用了多种监测方法和设备,包括自动测绘仪、全站仪、GPS定位仪等,确保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同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监测体系,包括监测网、监测点、传感器等。
监测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实现实时采集和监控。
三、监测结果分析1. 基坑周边建筑物变形情况:通过对基坑周边建筑物进行实时监测,发现变形情况较为平稳,基本未发生明显的倾斜、下沉等变形现象。
监测数据显示变形量均在安全范围内,没有出现超过预警值的情况。
2. 基坑水位变化情况: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地下水位变化进行了连续监测。
监测数据显示,随着基坑的逐渐加深,地下水位有所上升,但未超过安全标准范围。
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相应的降水措施,有效控制了地下水位的变化,保证了施工安全。
四、监测数据评估针对获取的监测数据,进行了综合评估。
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变形情况较为稳定,未发生超出安全范围的情况,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较小。
2. 基坑水位变化在允许范围内,并通过降水措施得到了有效控制,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3. 基坑监测设备和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及时监测和预警,大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存在问题和建议1. 目前监测设备和技术的应用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监测范围有限。
在下一次基坑监测工作中,应考虑对监测范围进行扩大,并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 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和地下水位变化是相互影响的,今后的监测工作中,应加强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研究,以更好地预测和控制地质灾害风险。
地铁基坑监测总结
精品文档,放心下载,放心阅读天津地铁6号线土建施工第八合同段施工监测总结报告精品文档,超值下载编制:审核:审批:2015年10月1.总体概述 (1)1.1工程位置 (1)1.2工程简况 (1)1.3 沿线周边环境 (1)1.4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2)2.编制依据 (3)3.监测范围及内容 (3)4.车站基坑监测点位(孔)布设情况 (4)4.1围护墙顶水平位移、沉降点位布设情况 (4)4.2 围护结构变形布设情况 (4)4.3 地面沉降点位布设 (4)4.4地下水位点位布设 (5)4.5 支撑轴力点位布设 (5)4.6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布设 (5)4.7 管线监测点位布设 (5)5.监测控制值 (6)6.车站主体部分变形监测数据分析 (7)6.1 基坑周围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 (7)6.2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 (8)6.3 围护体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9)6.4 围护体顶部垂直位移监测 (9)6.5 地表沉降监测 (10)6.6地下水位监测 (11)6.7支撑轴力监测 (12)6.8围护体、土体内部水平位移观测数据 (13)7.结论 (17)8.致谢 (18)9.监测测点布置图 (18)1.总体概述1.1工程位置车站位于中山北路路中,横跨养鱼池路,中山北路交通翻交至北侧导行,导行路距离基坑10m。
养鱼池路交通导改至车站盖板上方。
车站主体基坑西南侧距十四中学教学楼(四层、浅基础)16.9m。
1.2工程简况基坑总长286.8m,其中:标准段基坑长256m,净宽21.1m,开挖深度17.5m;两端头井基坑长15.4m,净宽24.9m,开挖深度19.2m。
围护结构采用800mm厚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长31.4m。
地下连续墙与主体结构内衬墙组成复合结构,车站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局部采用盖挖顺筑法施工)。
基坑监测等级为一级。
1.3 沿线周边环境十四中教学楼(位于车站西南侧,距离端头井16.9m,条基,四层框架结构)。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1. 引言基坑监测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一环,旨在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本报告总结了基坑监测工作的整体情况,并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2. 监测方法2.1 现场监测设备我们在基坑工程现场使用了多种监测设备,包括测斜仪、沉降仪、超声波测量仪等。
这些设备能够帮助我们实时监测基坑周边土体的变形和沉降情况。
2.2 数据采集与处理监测设备通过传感器获取到的数据会被记录下来,并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分析和处理。
我们采用了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将监测数据以图表的形式展示,以便更好地了解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变化趋势。
3. 监测结果分析3.1 土体变形通过分析监测数据,我们发现基坑周边土体发生了一定的变形。
变形主要集中在基坑边缘,逐渐减小向外扩散。
这是由于基坑施工中土壤的挖掘和排土导致的。
3.2 土体沉降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土体的沉降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观察到基坑周边土体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沉降,但整体稳定性良好。
这得益于监测设备的及时反馈和施工人员的合理调整。
3.3 施工影响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和结构物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过监测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基坑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的振动影响较小,但在挖掘和回填土方过程中仍需注意施工质量。
4. 改进措施4.1 定期监测基坑监测需要持续进行,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我们建议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定期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及时调整施工计划。
4.2 加强沟通基坑监测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的合作,需要加强施工人员、监测人员和设计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只有充分理解各自的需求和要求,才能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3 引入新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考虑引入一些新技术来改进基坑监测工作。
例如,使用无人机进行空中监测,或者应用更先进的传感器和数据处理算法,提高监测的精确度和效率。
5. 结论基坑监测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
通过本次监测,我们对基坑施工过程中土体的变形和沉降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基坑监测工作总结
基坑监测工作总结引言本文旨在对基坑监测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工作中的问题、经验和改进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
基坑监测工作的目的是确保施工期间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基坑工程起到及时预警和保护作用。
通过对基坑监测工作的总结,可以提高监测效率,减少风险,促进工程顺利进行。
监测工作情况回顾监测设备及技术手段我们在基坑监测工作中采用了多种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包括: 1. 地下水位监测仪:用于测量基坑周围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2. 地表位移监测仪:用于记录基坑周围地表水平和垂直位移的变化情况。
3. 基坑支护力监测仪:用于监测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及时发现变形和破坏。
4. 裂缝观测仪:用于观测基坑周围建筑物和地面的裂缝情况。
监测工作流程基坑监测工作按照以下流程进行: 1. 制定监测方案:根据基坑施工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确定监测设备和监测点位。
2. 安装监测设备:根据监测方案,安装相应的监测设备,并进行初步调试和校准。
3. 数据采集与存储:定期采集监测点位的数据,将数据存储到监测系统中,进行分析和处理。
4. 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对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编制监测报告,并及时向相关人员进行汇报。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基坑监测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采集不及时:由于监测设备的故障或者操作不当,导致数据采集不及时,影响了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技术手段有限:目前所使用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还有待改进和完善,无法满足所有监测需求。
3. 缺乏专业人员:基坑监测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人员,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存在人员资源紧缺的问题。
经验总结及改进措施为了更好地开展基坑监测工作,我们总结了以下经验,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1. 定期维护和校准监测设备: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2. 定期培训和学习:组织员工参加培训课程,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应对复杂的监测工作。
地铁施工监测个人工作总结
地铁施工监测个人工作总结在地铁施工监测工作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以来,我对自己的工作做了一些总结。
首先,在工作中我始终保持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施工监测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其次,我注重团队合作,与同事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处理工作中的问题时能够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工作中,我也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以应对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挑战。
此外,我也十分注意细节,保持对施工现场的全面监测和准确记录,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情况下,我也能够冷静思考,沉着应对,保持工作的高效率和高标准。
总的来说,我在地铁施工监测工作中不断努力,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能力,注重团队合作,保持责任感和专业精神,将这些成果用于实际工作中,为地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提供了保障。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为地铁施工监测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地铁施工监测工作中,作为一个监测人员,我认识到我所从事的工作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监测工作,更是保障地铁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的关键一环。
因此,我始终以非常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积极主动地与施工人员、工程师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协作,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在工作中,我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对地铁施工的安全规范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以便能够在施工现场快速准确地做出反应。
在工作中,我还要求自己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细心的态度,认真观察地铁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包括土方开挖、土石方运输、支撑与围护结构施工、地下结构施工等等,确保施工中的各项指标符合规范标准。
同时,我还要提前识别并解决可能存在的施工安全隐患,确保地铁线路在建设过程中的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我总结了一些在施工监测方面的经验。
首先,我发现了在施工监测过程中,要经常保持与施工团队的沟通,及时了解施工过程中的情况,对施工方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协助解决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从而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基坑工程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基坑工程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基坑工程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
全性。
因此,基坑工程的监督检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基坑工程进行了全面的监督检查工作,现在我将对这次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对基坑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了全程跟踪监督,确保施工过程符合相
关的规范和标准。
我们重点关注了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包括支撑体系的设置、支撑材料的选用、支撑结构的稳定性等方面。
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实地检查和施工方案的审核,我们及时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及时整改,确保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要求。
其次,我们对基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重点关注。
基坑工程的施工过程
中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如坍塌、事故等。
我们通过加强现场巡查和安全培训,提高了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有效地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同时,我们还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了审核,确保其符合相关的规定,保障了基坑工程的施工安全。
最后,我们对基坑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我们严格按照相关
的验收标准,对基坑工程的质量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的规定。
同时,我们还对基坑工程的施工记录和材料进行了审核,保证了施工过程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通过这次基坑工程监督检查工作,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及时进行了整改,
确保了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同时,我们也总结了一些经验,为今后的基坑工程监督检查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基坑工程的监督检查工作,为建筑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基坑支护观测总结报告
基坑支护监测总结
基坑的环境监测是确保基坑支护安全,避免事故发生的必要措施,及时了解周边土体的变动情况,达到信息化施工。
1、监测内容
○1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与沉降监测;
○2基坑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及道路、管网等的水平位移与沉降观测;
○3事先对地面上建构筑物作出原位原缝监测。
○4基坑开挖期间需进行沉降位移观测。
○5开挖期间对基坑围护周边地面及建构筑物进行肉眼巡视
2、监测报警值
基坑变形报警值为5cm。
当基坑围护变形值达到报警值或每天变形量超过5mm时,立即土方回填,分析原因,待稳定后采取加固措施。
3、监测结果分析
沉降情况汇总
基坑支护最大沉降量为5㎜,当天最大沉降量为2㎜;小于规范要求5㎜。
沉降比较稳定。
位移情况汇总
基坑支护最大位移量为4㎜,位移率为0.0008。
符合规范要求,位移比较稳定。
4、监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监测结果比较稳定,对周边环境及围护结构安全的影响程度很小,水平位移没有增大趋势,可以按正常施工进行。
基坑监测考核总结报告范文
基坑监测考核总结报告范文尊敬的领导:根据公司要求,我对基坑监测工作进行了考核总结,并撰写了以下报告,以便向您汇报。
一、考核目的。
本次基坑监测考核旨在全面评估基坑监测工作的执行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确保基坑工程安全、顺利进行。
二、考核内容。
1. 基坑监测计划的制定情况。
2. 监测设备的运行状况。
3. 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4. 监测报告的编制和使用情况。
5. 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三、考核结果。
1. 基坑监测计划的制定情况。
经考核发现,基坑监测计划制定较为完善,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一定的偏差,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计划的落实和执行情况的监督。
2. 监测设备的运行状况。
监测设备大部分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但部分设备存在老化现象,需要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新,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基本按照计划进行,但在数据分析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加强对监测数据的深入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 监测报告的编制和使用情况。
监测报告编制较为及时,但在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加强监测报告的应用,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5. 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在监测工作中存在监测数据传输不及时、监测设备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建议加强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设备管理工作,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改进措施。
1. 加强基坑监测计划的执行情况监督,确保计划的落实和执行情况的及时反馈。
2. 及时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加强对监测数据的深入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4. 提高监测报告的应用价值,确保监测报告的及时有效使用。
5. 加强监测数据传输和设备管理工作,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五、结论。
通过本次基坑监测考核,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相信在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能够进一步完善基坑监测工作,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
基坑监测年 度 工 作 总 结
基坑监测年度工作总结基坑监测是保障基坑工程安全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为一项年度工作,基坑监测工作总结起到了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作用。
下面我来就基坑监测工作总结写一下,以期对之后的工作有所启发。
首先,我想总结一下今年我们的工作重点和取得的成绩。
今年我们在基坑监测方面的主要工作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监测设备的更新、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监测报告的编制和送审、以及监测工作的整体管理。
在监测设备的更新方面,我们采购了一些新型的现场监测设备,如变形观测仪、位移传感器等,这些新设备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我们也进行了对现有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并进行了一定数目的设备更新和改进。
在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面,我们加强了与工地施工方的合作,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准确地上传。
我们还加强了对数据的分析,采取了一些统计分析方法,以便更好地掌握基坑工程的动态变化,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在监测报告的编制和送审方面,我们对原有的监测报告模板进行了修订,使之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我们还建立了一个监测报告的质量审核制度,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监测报告的送审工作,确保报告及时送交施工方和监管部门,使之能够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最后,对于监测工作的整体管理,我们建立了一个监测工作日常管理的制度,并进行了相应的培训和督导工作。
我们还加强了与施工方和监管部门的沟通协作,保持了良好的工作关系。
此外,我们还采用了一些管理工具和技术手段,如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和风险管理等,以确保基坑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体而言,今年我们在基坑监测方面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绩。
监测设备的更新和数据的收集分析工作得到了较好的落实,监测报告的编制和送审也较为及时。
监测工作的整体管理也得到了加强,确保了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面临了一些问题,比如监测设备的维护和更新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等。
基坑检测工作总结
基坑检测工作总结引言基坑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密的检测和监测。
本文总结了基坑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常用的检测方法以及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重要性基坑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以及后续建筑物的稳定性。
因此,进行基坑检测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基坑检测工作能够及时发现基坑工程存在的问题,如土壤的不均匀沉降、基坑周边的地面沉降等,通过及时采取措施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其次,基坑检测工作能够为后续建筑的施工提供参考。
通过检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可以得出基坑土体的力学性质、水文性质等信息,从而确定后续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
此外,基坑检测工作还能为基坑的监测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通过不断地对基坑进行检测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工程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调整。
常用的检测方法地下水位检测地下水位检测是基坑检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常用的地下水位检测方法包括水位计、压力计等。
水位计通过测量井内的水位变化来确定地下水位的高度。
压力计通过测量水压力的变化来间接确定地下水位的高度。
土体力学性质检测土体力学性质检测主要包括土壤抗剪强度、压缩性和承载力等参数的测试。
常用的土体力学性质检测方法有直剪试验、压缩试验和孔隙水压力试验。
直剪试验用于测定土体的剪应力-剪变曲线,压缩试验用于测定土体的压缩应力-压缩应变曲线,孔隙水压力试验用于测定土体的孔隙水压力随深度的变化。
基坑变形监测基坑变形监测主要通过测量基坑的周边地面沉降、基坑内墙体的位移等参数来判断基坑的稳定性。
常用的基坑变形监测方法有全站仪、位移计等。
全站仪通过测量基坑周边地面上点的三维坐标来计算地面沉降情况。
位移计通过测量基坑内墙体和周边固定点的位移变化来判断基坑的变形情况。
基坑水文性质检测基坑水文性质检测主要包括测定基坑周边地下水流速、地下水位和地下水含盐量等参数。
常用的基坑水文性质检测方法有流速计、水位计和电导率计等。
地铁基坑监测总结
天津地铁6号线土建施工第八合同段施工监测总结报告编制:审核:审批:2015年10月1.总体概述 (1)1.1工程位置 (1)1.2工程简况 (1)1.3 沿线周边环境 (1)1.4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1)2.编制依据 (3)3.监测范围及内容 (3)4.车站基坑监测点位(孔)布设情况 (4)4.1围护墙顶水平位移、沉降点位布设情况 (4)4.2 围护结构变形布设情况 (4)4.3 地面沉降点位布设 (4)4.4地下水位点位布设 (4)4.5 支撑轴力点位布设 (4)4.6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布设 (5)4.7 管线监测点位布设 (5)5.监测控制值 (6)6.车站主体部分变形监测数据分析 (7)6.1 基坑周围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 (7)6.2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 (7)6.3 围护体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8)6.4 围护体顶部垂直位移监测 (9)6.5 地表沉降监测 (10)6.6地下水位监测 (11)6.7支撑轴力监测 (12)6.8围护体、土体内部水平位移观测数据 (13)7.结论 (17)8.致谢 (18)9.监测测点布置图 (18)1.总体概述1.1工程位置车站位于中山北路路中,横跨养鱼池路,中山北路交通翻交至北侧导行,导行路距离基坑10m。
养鱼池路交通导改至车站盖板上方。
车站主体基坑西南侧距十四中学教学楼(四层、浅基础)16.9m。
1.2工程简况基坑总长286.8m,其中:标准段基坑长256m,净宽21.1m,开挖深度17.5m;两端头井基坑长15.4m,净宽24.9m,开挖深度19.2m。
围护结构采用800mm厚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长31.4m。
地下连续墙与主体结构内衬墙组成复合结构,车站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局部采用盖挖顺筑法施工)。
基坑监测等级为一级。
1.3 沿线周边环境十四中教学楼(位于车站西南侧,距离端头井16.9m,条基,四层框架结构)。
天津泰嘉热力管理中心中山北路供热站辅助房(位于车站西南侧,距离端头井9.7m,条基,一层砖混)。
地铁基坑监测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地铁基坑监测实习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铁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交通工具,其建设与发展日新月异。
地铁工程中,基坑工程是关键环节,而基坑监测则是保证基坑安全、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参与地铁基坑监测工作,了解基坑监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并为今后从事相关工程奠定基础。
二、实习单位与内容实习单位:某地铁施工工地实习内容:基坑监测三、实习过程与收获1. 实习过程(1)监测准备:在实习开始前,参加了基坑监测培训,了解了监测的基本知识、流程及注意事项。
在培训的基础上,参与了监测方案的制定,明确了监测目标、内容和方法。
(2)监测实施:按照监测方案,使用水准仪、收敛仪、测斜仪等监测设备,对基坑的沉降、位移、倾斜等参数进行了实时监测。
同时,对监测数据进行了记录、整理和分析。
(3)监测数据处理:运用专业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绘制了监测曲线,分析了基坑变形趋势,为施工提供了依据。
(4)异常处理:在监测过程中,发现异常数据,及时与工程师沟通,分析了原因,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2. 实习收获(1)理论知识:通过实习,掌握了基坑监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如水准测量、收敛测量、测斜等。
(2)实践技能:提高了使用监测设备、记录和处理监测数据的能力,学会了如何分析监测曲线,判断基坑安全状况。
(3)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与工程师、同事密切合作,学会了沟通协调,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4)安全意识:深刻认识到基坑监测的重要性,增强了工程安全意识,为今后从事相关工程打下了基础。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地铁基坑监测实习,我不仅掌握了基坑监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对基坑监测在地铁工程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地铁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地铁6号线土建施工第八合同段施工监测总结报告编制:审核:审批:2015年10月1.总体概述 (1)1.1工程位置 (1)1.2工程简况 (1)1.3 沿线周边环境 (1)1.4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1)2.编制依据 (3)3.监测范围及内容 (3)4.车站基坑监测点位(孔)布设情况 (4)4.1围护墙顶水平位移、沉降点位布设情况 (4)4.2 围护结构变形布设情况 (4)4.3 地面沉降点位布设 (4)4.4地下水位点位布设 (4)4.5 支撑轴力点位布设 (4)4.6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布设 (5)4.7 管线监测点位布设 (5)5.监测控制值 (6)6.车站主体部分变形监测数据分析 (7)6.1 基坑周围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 (7)6.2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 (7)6.3 围护体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8)6.4 围护体顶部垂直位移监测 (9)6.5 地表沉降监测 (10)6.6地下水位监测 (10)6.7支撑轴力监测 (11)6.8围护体、土体内部水平位移观测数据 (12)7.结论 (16)8.致谢 (17)9.监测测点布置图 (17)1.总体概述1.1工程位置车站位于中山北路路中,横跨养鱼池路,中山北路交通翻交至北侧导行,导行路距离基坑10m。
养鱼池路交通导改至车站盖板上方。
车站主体基坑西南侧距十四中学教学楼(四层、浅基础)16.9m。
1.2工程简况基坑总长286.8m,其中:标准段基坑长256m,净宽21.1m,开挖深度17.5m;两端头井基坑长15.4m,净宽24.9m,开挖深度19.2m。
围护结构采用800mm厚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长31.4m。
地下连续墙与主体结构内衬墙组成复合结构,车站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局部采用盖挖顺筑法施工)。
基坑监测等级为一级。
1.3 沿线周边环境十四中教学楼(位于车站西南侧,距离端头井16.9m,条基,四层框架结构)。
天津泰嘉热力管理中心中山北路供热站辅助房(位于车站西南侧,距离端头井9.7m,条基,一层砖混)。
河北饭店(位于车站西南侧,距离端头井25m,条基,四层砖混)。
中山北路管线均距离基坑较远,养鱼池路横跨车站逆做顶板上方管线中DN1000铸铁水管与Φ1000钢筋砼雨水管为二级风险源,设计变形控制参考值为20mm。
1.4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1.4.1 工程地质天津地处华北平原,属海积、冲积低平原。
本场地位于中山北路上,地势较平坦,各孔孔口大沽高程介于1.98~1.45m之间。
根据本次勘察资料,该场地埋深60.00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按成因年代可分为以下10层,按力学性质可进一步划分为18个亚层,自上而下分别为:①1层杂填土;①2层素填土;③1层粘土;③3层淤泥质粉质粘土;④1层粉质粘土;④2层粉土;⑥3层粉土;⑥4层粉质粘土;⑦层粉质粘土;⑧1层粉质粘土;⑧2层粉土;⑨1层粉质粘土;⑨2层粉砂;⑩1层粉质粘土;⑪1层粉质粘土;⑪2层粉砂;⑪3层粉质粘土;⑫1层粉质粘土;1.4.2 水文地质根据地基土的岩性分层、室内渗透试验结果,场地埋深50.00m以上可划分为3个含水层:潜水含水层为:①1层杂填土、①2层素填土、③1层粘土、③3层淤泥质粉质粘土、④1层粉质粘土、④2层粉土、⑥3层粉土、⑥4层粉质粘土。
含水介质颗粒较细,水力坡度小,地下水径流十分缓慢。
排泄方式主要有蒸发、人工开采和向下部承压水、地表水体渗透。
⑦层粉质粘土及⑧1层粉质粘土属不透水~微透水层,为潜水含水层与其下承压含水层的相对隔水层。
第一承压含水层为:⑧2层粉土、⑨2层粉砂,该承压含水层水头大沽标高为0.12m。
⑩1层粉质粘土、⑪1层粉质粘土为该承压含水层隔水底板。
第二承压含水层为:⑪2层粉砂,该承压含水层水头大沽标高为-1.02m。
⑪3层粉质粘土、⑫1层粉质粘土为承压含水层隔水底板。
第一、二层承压水间隔水层厚4.65m-10.1m地下水的温度,埋深在5.00m范围内随气温变化,5.00m以下随深度略有递增,一般为14~16℃。
根据勘察资料,本场地地下潜水在干湿交替的情况下,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在无干湿交替的情况下,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
本场地第一承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中等腐蚀性;本场地第一承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根据室内渗透试验,结合场地场地东侧金钟河大街站抽水试验结果,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供埋深约50m 以上各层土的渗透系数及渗透性如下表2.编制依据(1)《地下铁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4)《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T76-98);(5)《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8)《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3.监测范围及内容根据施工设计图纸规定基坑施工的平面影响范围以两倍基坑开挖深度(H)确定,则北宁公园站平面影响范围为34m,即在距基坑34m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及建筑物作为本工程监测保护的对象。
为了及时收集、反馈和分析周围环境及围护结构在施工中的变形信息,实现信息化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根据施工现场环境条件及围护设计单位规定的本工程变形控制保护等级为一级的要求,确定本工程设置以下几方面监测内容:(1)、围护墙顶水平位移、沉降;(2)、围护结构变形;(3)、地面沉降;(4)、地下水位;(5)支撑轴力;(6)建筑物沉降;(7)管线沉降。
4.车站基坑监测点位(孔)布设情况4.1围护墙顶水平位移、沉降点位布设情况在基坑压顶梁上每隔20m布设一个点,共32个,水平位移与墙顶沉降点位公用。
4.2 围护结构变形布设情况在围护结构内部共布设32根测斜管。
4.3 地面沉降点位布设在基坑周围共布设16个监测断面共计128个地表沉降监测点。
4.4地下水位点位布设在基坑周围共布设10个水位监测孔。
4.5 支撑轴力点位布设共选7个监测断面,7组钢筋计。
4.6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布设在基坑周围共布设15个建筑物监测点。
4.7 管线监测点位布设在基坑周围共布设18个管线监测点5.监测控制值6.车站主体部分变形监测数据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我公司根据天津地铁6号线北宁公园站基坑的施工进度先后进行了10个项目的监测。
现对整个期间的数据分析如下:6.1 基坑周围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在基坑周围建筑物共布设了15个监测点,具体点位见(监测点布设图)我公司根据施工进度与2013年4月18日对建筑物进行首次观测,只2014年6月25日东区最后一段顶板浇筑完毕,然后又连续观测到2014年9月18日,总518天。
累计最大沉降点JGC-13,最大累计为3.76mm,沉降速率为0.007258mm/d。
最小累计沉降点为点JGC-15,沉降量为1.99mm,沉降速率为0.003841mm/d,整个过程变化量均在控制范围内。
基坑监测正常。
图1建筑物沉降变化历时曲线6.2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在基坑周围管线的点共布设了18个污水管线监测点,具体点位见(监测点布设图)我公司根据施工进度与2013年9月21日对地下管线进行首次观测,只2014年6月25日东区最后一段顶板板浇筑完毕,然后又连续观测到2014年9月18日,总共362天。
西区观测至2015年4月底。
累计最大沉降点GCG-11,沉降量为-14.28mm,沉降速率为-0.03944mm/d。
累计最小沉降点为点GCC-17,沉降量为-1.60mm,沉降速率为0.0044mm/d,整个过程变化量均在控制范围内。
基坑监测正常。
图2 地下管线沉降历时曲线图6.3 围护体顶部水平位移监测在基坑围护体顶部水平位移的点共布设了32个监测点,具体点位见(监测点布设图)我公司根据施工进度与2013年10月31日对围护体顶部水平位移进行首次观测,只2014年6月25日东区最后一段顶板浇筑完毕,然后又连续观测到2014年9月18日,总共239天。
西区观测至2015年4月底。
累计最大变形点ZQS28,变形量为12.96mm,变形速率为0.0402mm/d。
累计最小变形点为点ZQS01,变形量为5.41mm,沉降速率为0.0168mm/d,整个过程变化量均在控制范围内。
基坑监测正常。
图3围护体顶部水平位移变化历时曲线6.4 围护体顶部垂直位移监测在基坑围护体顶部垂直位移的点共布设了32个监测点,具体点位见(监测点布设图)我公司根据施工进度与2013年10月25日对围护体顶部水平位移进行首次观测,只2014年6月25日东区最后一段顶板浇筑完毕,然后又连续观测到2014年9月18,总共245天。
西区观测至2015年4月底。
累计最大沉降点ZQC29,沉降量为21.89mm,沉降速率为0.0893mm/d。
累计最小沉降点为点ZQC15,沉降量为10.22mm,沉降速率为0.0417mm/d,整个过程变化量均在控制范围内。
基坑监测正常。
图4围护体顶部垂直位移测点历时变化曲线图6.5 地表沉降监测在基坑周围地表沉降的点共布设了128个监测点,具体点位见(监测点布设图)我公司根据施工进度与2013年8月3日对围护体顶部水平位移进行首次观测,只2014年6月25日东区最后一段顶板浇筑完毕,然后测点连续观测到2014年9月18日,总共410天。
西区观测至2015年4月底。
累计最大沉降点DBC-11-03,沉降量为-37.05mm,沉降速率为-0.0903mm/d。
累计最小沉降点为点DBC-16-07,沉降量为0.97mm,沉降速率为0.0023mm/d,整个过程变化量均在控制范围内。
基坑监测正常。
图5地表沉降变化历时曲线6.6地下水位监测在基坑周围地下水位的点共布设了10个监测点,具体点位见(监测点布设图)我公司根据施工进度与2013年10月25日对围护体顶部水平位移进行首次观测,只2014年6月25日最后一段顶板浇筑完毕,然后又连续观测到2014年9月18日,总共328天。
西区观测至2015年4月底。
在整个监测过程中,水位变化最大的为DSW2-3最大水位1740mm。
基坑监测正常。
图6地下水位变化历时曲线6.7支撑轴力监测根据工程需要,在北宁公园站基坑轴力监测,一共设置了7道混凝土支撑,相应布设了7个监测断面,21个钢支撑中布设了21个轴力计。
(详见监测点布设图)在整个监测过程中,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最大受力4831.619KN,第二道钢支撑最大受力1381.542 KN,带三道钢支撑最大受力715.289 KN,端头井第四道最大受力1122.578 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