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多元智能新视野》读书笔记:为“理解”而教

合集下载

多元智能新视野yukeli

多元智能新视野yukeli

《多元智能新视野》读后感认真翻阅这本《多元智能新视野》时,我知道了这一理论从本质上回答了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的原因,并由此而引发了教育者对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现象的实践与探索。

下面我就以自己对《多元智能新视野》一书的理解,谈谈自己的感受。

1、促进了教师对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多元智能理论可以促使教师形成新的学生观,使得教师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进一步明确到自己的重要职责之一便是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智能的不同特征及其发展潜质,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要制定出丰富而灵活的教育计划,给每个学生以多样化的选择,采取多种策略指导教育学生,以促进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

2、初步明确了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若干途径。

学生的发展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尤其强调教师写教案时,要解决两个关键性的问题:一是妥善处理好教学内容。

教师要将教科书的知识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同学生的学习兴趣、经验和智力层次融合起来,促进师生互动知识的产生。

二是设计好教学的组织形式。

要根据每节课内容的不同,每个学生智力发展的不同,教学背景的不同和课堂教学环境的不同,设计出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让学生“生长”知识,而不是把知识强加给学生。

在关注知识目标达成情况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状况。

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我认为我们可以立足构建以生为本,以多元化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新型教学过程,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规则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之上,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使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尝试、去体验,学生有体验就会有感悟、有思考、有话说;活动时敢于提出疑问,不愿意与别人的方法相同,总想另辟蹊径;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会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去判断、去猜想……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获得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体会到了数学的探索过程、数学与自然、社会和人类生活的联系,从而获得了知识、能力、情感的多元发展。

2024年《多元智能》读后感

2024年《多元智能》读后感

《多元智能》读后感《多元智能》读后感1最近有幸拜读了坎贝尔先生著作的《多元智能教学策略————发现每个孩子的天赋》这本书,读完以后感触良多,也使我深受启发。

在我们现实世界里,我们的社会因为有不同长处智能的人,在社会不同的领域中发挥所长,所以我们的世界才显得多彩多姿。

各类不同的人才倍出,发明创新、服务娱乐,使人们的生活便利、幸福。

尤其是越多元的社会越需要多元的人才,让不同智能的人发挥不同的智能。

不管是那一种智能对社会都是重要的智能。

然而过去以来我们的社会通常把语文和数学逻辑智能视为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在我们成长过程的学习和大部份的测验都偏重在这两个部份,把这些语文部份和数学技能,当做最有价值的学习。

通常我们测验分数高就代表我们的智力高。

在以往我们的社会,也是以这种智力的结果安排学校就读,在就读中、大多数学校也以偏向认知方面的学习为重点。

不过一旦毕业,出了社会常常会发现以往所学的,在社会中无法学以致用或是能力缺乏不足。

作为一位初中教师,我肩负着教育的职责,这对于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在教育时,常常会碰到一些非常特殊,与众不同的孩子。

其实根据多元智能的理论,这些孩子并不是真正的“笨”或者真正的“怪”,他们只是有着自己的智力特点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其实并不存在一个孩子有多聪明的问题,而是只存在一个孩子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

对于教育,我们应该有一个全新的思考,我认为是这样的,对于每一种智力因素的培养要对症下药,对于每一类别的孩子要因材施教。

应该学会对于某一个教学内容或主题,设计并组织有关多种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团体教育活动。

比如用一些小游戏来发展他们在多方面的兴趣,比如在落叶分飞的秋季,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个叶片的小游戏。

在言语──语言能力智力领域,可以让孩子描述叶片的颜色、形状,说说它是从什么树上落下来的,在音乐──节奏智力领域,可以和孩子一起唱一首关于秋天的歌曲,在逻辑──可以让孩子数一数叶片的数量,让孩子把采集到的叶片分一分类别,统计以下每种类别的树叶有几片,在视觉──空间智力领域,可以让孩子画一片树叶或者用叶片做一幅剪贴画,在身体──动觉智力领域还可以让孩子用这些树叶片穿成一条美丽的项链,在交往──交流智力领域可以让孩子和小伙伴一起来完树叶,共同分享快乐。

多元智能理论读后感

多元智能理论读后感

多元智能理论读后感多元智能理论读后感(精选11篇)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多元智能理论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多元智能理论读后感篇1今年,我学习了《多元智能理论》,使我深刻地了解到每个人都有具有至少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的不同组合和表现,构成了每个人不同的智能结构。

有的孩子的某种智能发展得好,所以在某些方面表现非常突出,而大多数的孩子则相差无几、表现平常,是因为他们那些潜在的智能还没有很好得开发出来,都有待于我们一线教师去帮助他们自己去认识、挖掘和开发。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每一个人都有他的长处,也都存在其短处,没有人是全能的。

生活中我们常常对电视中那些在挑战的舞台上,上演一幕幕精彩绝伦、触目惊心的表演的神人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也常常在生活中看到有的人长于舞蹈,有的人专擅绘画,有的人工于运算,有的人精于言谈,还有人……等等,这一切都只能说明这些人在某些优势智能方面开发得特别好,所以他们获得了成功,但其它方面未必赶得上常人。

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正是这种创新能力强、有突出才能的人才,作为当今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所要培养的不也正是这样的人才吗?并不是每个人都只有走智育这一条路的。

体育、音乐、美术……什么样的路好走,什么样的路有发展,就应该走什么样的路。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吗!如果人人都一个样,那就是谈不上"人才"二字了!由于人的智能方式不一,使得每个人开启智慧的那把钥匙的存放位置不同,这就要看我们教师能不能帮助孩子尽快找到那把能够打开成功之门的那把钥匙。

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智能强项,引导孩子形成正确认识自我的意识和能力,使孩子充满自信地实现个性发展。

如果多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其优势智能发展的条件,那么几乎每个孩子都能在那一种智能的发展上取得可喜的成果;反之,如果学生始终不被接触开发某种智能的环境,那么其生理潜能无论多大,都不太可能被激发出来,也就无法取得更大的成功。

《多元智能》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

《多元智能》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

《多元智能》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多元智能》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多元智能》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多元智能》读书笔记1长久以来,不管哪一个阶段的教育,我们的社会都强调以认知为中心的教育,“智商”成为衡量个人价值的重点。

孩子的智力发展一直是父母们非常关切的话题。

传统上,一个智商分数或考试成绩代表了一个孩子聪明与否的程度,而父母们在关注孩子智商分数及成绩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发展其实是多方面的,尤其是零至六岁的孩子,正是各方面发展最快速的时期,从一个只会哭、睡、喝奶,没有行动能力的小小婴儿,都能说、能跑、能写、能自己穿衣和吃饭、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的小大人,无论在身体、语言、认知、人格、社会情绪等等各方面都是无时无刻地成长着,一个智商分数,真的就能代表一个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吗?在偏重智能一元化的教育观念中,认为智能高的人就是成就好的人,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许,也只放在认知上,至于其他的生活智能、个人潜能或特殊智能,就任其自然。

传统狭隘的智能一元化教育,未能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教育出来的孩子无法适应变化快速、多元的社会。

尤其近年,因适应不良而造成的社会事件层出不穷,更令人担心。

我们希望打破狭隘的纯统治能观念和学习方式,以更开阔的教育目标,更开放的多元智能观念和引导方法,来增进孩子智能的广度与深度,以适应多元化的社会发展。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已被广泛流传。

加德纳的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认识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拓宽了认识智能的视野,帮助我们树立了新的智能观;它关注人类智能的多元本质,提出了多元地认识、理解和研究孩子智能的观念和方法。

有幸拜读了许多同行专家们的有关多元智能的理论,虽不得要领,但也体会颇深,以所写是多元智能理论给我的一点启示:一、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智能面前人人平等传统的智能观认为:智能超越人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而独立存在,某种主流文化所重视的能力成为衡量所有人“聪明”与否的唯一标准。

《多元智能》读后感

《多元智能》读后感

《多元智能》读后感《多元智能》读后感3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多元智能》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多元智能》读后感篇1《多元智能与学习风格》是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阐述多元智能新观点的一本理论著作,该著作以跨理论的视野简介了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卡尔·荣格的学习风格理论,阐发了把多元智能理论和学习风格理论有机整合的背景、策略与方法,并大力倡导教学生学习多元智能与学习风格。

在认真地阅读了文本以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育因多元而精彩。

如果用多元智能理论和学习风格理论来思考教育追求,我们就会认同康德所说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成为人”的教育哲理,我们就会懂得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发展更为全面、特长更加突出,我们就会主动追求以人为本的“全人教育”。

为此,我们就会主动尊重教育的公平性,尊重学生的多元智能和多元学习风格,努力构建民主、开放的教育体系,创设宽松、公平、多元的教育环境,让来自不同环境的不同文化水平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认同的文化和适合自己的发展条件,获得发展自己智力和特长的机会,从而使每个学生更有尊严和自信地去学习,更丰富而理性地去享受生活,获得独属于自己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如果用多元智能理论和学习风格理论来审视教育理念,我们就会信奉孔子所提出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箴言,我们就能意识到我们没有理由要求所有学生都是“全才”或精英,也没有理由要求所有学生按照同样的方式学习同样的课程、追求同步的发展,更没有理由要求所有学生只培养社会主流文化所强调的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我们就会真正实施“因材施教”“扬长补短”的素质教育。

为此,我们就会树立正确的智能观、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努力地去了解、理解学生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尊重和理解学生智力的差异性和不同展现方式,敏锐地发现学生的智力潜力和智力特长,尽最大努力创设适应个体发展的教育情境,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时空和表现的舞台,切实做到针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在注重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潜能优势,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多元智能新视野》读后感

《多元智能新视野》读后感

多元智能新视野读后感悟
哎哟喂,看完《多元智能新视野》这本书,我这心里头啊,跟被春风吹过的小田野似的,那叫一个豁然开朗!你说说,咱们从小到大,是不是总被“数学好才是真的好”这种观念给绑得死死的?但这书一翻开,嘿,简直就是给我这脑袋瓜子来了个360度无死角的思维大解放!
书里头说了,智能不是只有一种,什么逻辑数学、语言啊,那都是冰山一角。

还有音乐智能、肢体动觉、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这么多花里胡哨的名词儿,一开始我还懵圈呢,但越读越觉得,这不就是咱们身边那些活生生的人吗?
就拿我闺蜜小丽来说吧,她数学一塌糊涂,但一碰到音乐,整个人就跟被施了魔法似的,钢琴弹得那叫一个行云流水。

以前我还纳闷,这成绩不咋地,将来可咋整?现在懂了,人家那是音乐智能爆棚,是块搞艺术的料!
还有我那表哥,体育健将一枚,篮球场上那叫一个风生水起,但一提写作文,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

原来,他那是肢体动觉智能发达,文字表达这块儿不是他的菜。

想想以前咱们还老拿成绩说事儿,真是有点儿小惭愧呢。

最让我触动的是内省智能,说白了就是自我反思、了解自己的能力。

以前我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看完书才知道,原来每个人的闪光点都不同,关键是要找到并发挥自己的长处。

现在,我也开始学着多关注自己的内心,时不时给自己来个“灵魂拷问”,嘿,还真别说,自信心噌噌往上涨!
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属于自己的那片星空。


后啊,再遇到啥“别人家的孩子”,我可不会再瞎羡慕了,毕竟,咱也是有独家秘籍的宝藏男孩/女孩嘛!。

《多元智能新视野》读后感

《多元智能新视野》读后感

《多元智能新视野》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书叫做《多元智能新视野》,这本书是教育界的畅销书,也是当前家长和教师度的较多的一本书。

该书全方位阐述了多元智能,让我们明白了智力的真相,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教育理念的重新定位和重新认知。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得以检视传统教育中单一评价模式的不足。

多元化是这个世界发展的趋势。

在多元化趋势的基础上,我们看到商业的多元化,思维的多元化,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教育的多元化。

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单一检验标准中,我们经常遇到瓶颈,《多元智能新视野》为我们教研创新提供了方法。

《多元智能新视野》一书由“多元智能理论”、“教育实践”和“最新展望”三部分组成,共有十一个章节。

全面展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展望的完整体系。

其中多元智能理论是本书的理论基础,也是本书的论述核心。

教育实践介绍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环境,也为我们开展传统教育的反思提供了契机。

展望部分畅想了未来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的规律,为理论的动态发展分析了趋势方向。

《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教育理论有本质的区别,其认为判断人的智能不应该坚持一元化观点,由一元化观点产生的“统一制式观念”,违背了学生智能分析的初衷,不符合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多元智能理论首先打破了智能分析的单一模式,承认在人的智力发展中形成了多元化的智力基础,这种多元结构是没有可比性的,也自然不具备统一的考核标准。

在此认知基础上,作者分类分析了智能应有的形式,分别是: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新确认的智能。

这些理论有的实际上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已经得以应用,例如音乐培养,体育培养,但是有些智能形式我们却忽视了,例如自我认知,新确认和人机智能。

这些智能形式源于心理学或者社会发展学等的观点,与教育观点系统融合,成为了我们教育界全面培养学生的参考。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我们在幼儿园时期发展孩子的生活能力、沟通能力;进入中小学之后,文化科目的培养成为了教育的重点;到了大学就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

多元智能读后感范本(二篇)

多元智能读后感范本(二篇)

多元智能读后感范本多元智能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一种新的智能观,认为多种智能是每个人独特的智力潜力,区别于传统智能观中对智力的简单定义和衡量。

我在阅读有关多元智能的相关文献后,深感霍华德·加德纳对于智能的全新定义,可以拓宽我们对于智能的理解,消除了智能评价中的一刀切观念,并且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传统的智力观中,智力被简单地定义为通过语言和逻辑推理来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智商被用作衡量一个人智力水平的标准。

然而,霍华德·加德纳认为,这样的定义过于简化,无法充分体现人的多样性和智慧的丰富性。

他提出了八种智能类型,包括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每一种智能都是人类智慧的一部分,且每个人在这些智能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天赋和潜力。

通过阅读霍华德·加德纳的理论,我深刻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智能模式和发展潜力,传统的智商评价体系所存在的单一性和片面性问题。

每个人在不同的智能方面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而这种多样性正是我们社会进步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过去,我们可能只重视言语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认为只有在这两个方面表现优异的人才是智慧的,而其他智能类型被忽视和边缘化。

然而,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打破了这种单一价值观,提醒我们要重视多样智能类型的发展,承认每个人不同的智慧表现形式。

此外,多元智能理论也为我们的教育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传统的教育往往过于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和智力测验,忽视了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个体差异。

多元智能理论鼓励教育者和家长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智力类型,针对他们的优势和潜力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和培养机会,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试验和探索不同的智力,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

在读完霍华德·加德纳关于多元智能的理论后,我深感这种智能观对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多元智能新视野读后感

多元智能新视野读后感

多元智能新视野读后感
《多元智能新视野》是一本具有强大科学性的书籍,它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认知能力和多元智能理论。

这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描述了多元智能的概念和种类,使读者对自己以及他人的认知和学习能力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书中,作者将智能定义为“创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将人类拥有的智能分为七种: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

每一种智能都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而且每个人在这七种智能中都有自己的弱项和优势。

因为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所以我们需要将教育和学习推向多元化和个性化,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掘每个人的潜能。

除此之外,书中还对教育和学习的模式进行了深度探讨。

作者认为,应该使用“项目式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书中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评估方式,如评估学生多元智能的测验和实际表现,以及对教师的表现进行评估。

这本书让我更好地了解了人类智能的多元化,并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对于教育和学习模式的改进也提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

在今后的学习和教育过程中,我一定会更加注重多元智能的培养,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并且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推动教育和学习走向多元化和个性化。

多元智能读后感范例(2篇)

多元智能读后感范例(2篇)

多元智能读后感范例美国着名教育家加德纳教授的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活动最起码包含了七种可改变命运的智能要素。

即: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

这就是“多元智能理论”。

这一理论,证明了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

他指出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这些理论对于我们认识和区别有差异的个体,有针对性的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很大的帮助。

∴元智能理论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理念和信念,作为一名教师,理念和信念非常重要,能使我们自内而外地有所改变,一旦我们真心实意地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就会有可喜的发现。

我们知道,每个孩子均是独立的个体,不论成长背景、经验、资质和需要都各有不同,因此教育者须尝试以不同的方式引导启发每个孩子,使他们能“各得其所,各得其乐”,这比单纯以学生的文化分数为重的评价要客观、全面得多。

因为我们还知道,受教育者的发展决不是统一的、程式化的、同步的发展,而是有不同倾向、不同标准、不同速度、不同特色的个性发展,这就需要教育者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教育。

这就要求教师有善于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质的能力,并能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积极而富于智慧的指导,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地为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而努力。

同时,不以成绩最终评价一名学生,可以保护更多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可更轻松、愉快地求知、问惑,各个学生身上不同的智能优势又能让他们在群体中得到认可和尊重,当每个学生都处在一种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时,他们身上的潜能又可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做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有心人呢?首先,尊重每个学生个体,接受他们的现状态,并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至少一个闪光点,然后用自己的慧眼去发掘。

其次,不片面追求单个潜能的培养和发展,只要有因势利导的机会,帮助学生实现多种智能综合发展的可能。

多元智能新视野读后感

多元智能新视野读后感

万花筒下的风景------《多元智能新视野》读后感当我拿到这本书时,一个个疑惑就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何为多元智能?多元智能包括哪些方面?和我们学生有何密切关系?我想答案就在书中,因此我对《多元智能新视野》产生了兴趣。

从序言中我了解了《多元智能新视野》的作者,也是多元智能理论之父-----霍德华·加德纳。

1943年加德纳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北部的一个小城斯克兰顿,父母从德国移民而走,躲避纳粹党的屠杀。

他在如此混乱的生活背景下,却有着“自己的一生中应该是有所作为”的信念,凭着这股信念他也确实做到了有所成就。

多元智能理论虽是一个十分年轻的理论,但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让我们用另一个角度看教育。

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将人的智能分为八个方面:音乐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逻辑—数学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

每一个人都具有这8种智能,只是每种智能在个人智力总和中所占的比重不同。

这不禁让我想起李白的诗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只是我们所擅长的不同罢了。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自然让我想起了自己班里的学生:有些爱讲话,有些爱唱歌,有些安静,有些特别爱打闹……他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换句话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潜能。

这也让我反思自己:我是否有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呢?我是否以分数来判定一个学生的好坏?《多元智能新视野》告诉我们,用另一种角度看待每一位学生。

对每位学生都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这让我想起班里的一个女生。

还在一年级的时候,才刚刚组建这个班级。

她是班里一个长相很普通,也很安静的学生,坐在教室的角落里,既不发言也不做小动作或者讲话,成绩也是一般般,很容易让人忽略。

后来,我渐渐发现她的作业很整洁,写的字比较端正,我便夸奖她。

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她的字比以前进步很多,写得越来越好,我便让她帮忙出黑板报。

后来她还参加了各种校内、校外的写字比赛。

《多元智能》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多篇)

《多元智能》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多篇)

《多元智能》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多篇) 第一篇:《多元智能》读书笔记1000字《多元智能》是一本心灵洗涤的书籍。

《多元智能》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教授加德纳提出的。

这本书吸引我的,并不是其文学价值,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人人都是天才的说法!通过读《多元智能》这本书我知道了智能包括:语言文字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

长期以来,家长和老师都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上了,只拿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来衡量优劣的唯一标准,主要相信纸笔测试的结果,事实上,这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至于出现了差生,美其名日:后进生或落后生。

任课老师对他们“另眼相看”。

但我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东方不亮西方亮的”。

从多元智能理论来看,我们老师和家长认为的“差生”只是在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方面表现不够好,但其他方面并不代表也不出色。

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不存在差学生和好学生,不存在智能水平高低问题,只存在智能类型或学习类型差异的问题。

另一方面学生也早已习惯用成绩好坏来给自己定位,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就像做什么都行的能手,而成绩差就干什么都不行,这样便形成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成绩好的,自信,全面发展,成绩差的,自卑,全面落后。

原本有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本身有一些特长,譬如唱歌很动听,但因为成绩不好,所以不敢在很多人的场合展现自己,因此埋没了自己的优点。

作为教师,不能用学生的成绩来衡量他们的程度,更不用能教棍打他,小学教育不仅要完成为学生今后各方面发展打基础的任务,而且应该着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因此,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都平等相待。

而我们看待学生,也应由以关注“你的智商有多高”,转为关注“你的智能类型是什么”。

一个学生的智商可以测试,但一个学生的智能是不能通过笔来做文章的。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天生不存在“差生”。

多元智能新视野读后感

多元智能新视野读后感

多元智能新视野读后感多元智能新视野读后感多元智能新视野读后感(一)此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在理论部分,作者又结合了大量的案例进行说明,平日觉得枯燥乏味的理论也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读完此书,获得了不少新的教育理念。

一、《多元智能新视野》内容简介本书分多元智能理论、教育实践、未来的展望三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多元智能理论概述、25年后的回顾、超越智能:人类的其他珍贵能力、通往教育的桥梁、理论和实践中常见的问题、幼儿智能的早期培育、小学阶段的项目教学法、学科理解的多元切入点等。

霍德华·加德纳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

每一个人都具有8项智能,包含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

加德纳强调,虽然人的智力被分成了8种类型,但这并不意味每个人只有其中的某几种。

恰恰相反,每一个人都具有这8种智力,只不过每种智力在个人智力总和中所占的比重不同而已。

大多数人可以在加德纳多元智能的内涵中发现自己的多项长处。

每个人各项智能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优势或优势组合,如果每个人都能用自己最擅长的智能或智能组合来学习任何课程,都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因此,根据智能的多元性,可以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与需要,并从中找到教育他们的最佳切入点。

二、多元智能给我的启示《多元智能新视野》中告诉我们:”通过多元智能而教”要求我们的课程在努力使不同智力都得到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理解多元智能理论,理解这一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和”评价观”,将有助于教师理解并积极地实践课堂教学活动。

天生我才必是有用。

智能的多元性、差异性,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因材施教,而我们老师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发挥个体的优势智能,从而带动弱势智能发展,把强项迁移到其他领域。

多元智能新视野读后感

多元智能新视野读后感

多元智能新视野读后感《多元智能新视野》是哈佛大学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发表的重要学术论文,也是一部探讨智力理论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深入到了人类智力的多个方面,包括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身体-动作智能等,在这些方面阐释了人类的智力与能力,从而向我们揭示了一所致人敬仰的世界。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于人类智力的深刻理解和对于未来教育的启示,这使我受益终身。

本书并未局限于传统对智力分类的方法,而是提出了新的、更全面的分类方式。

通过探讨智力的细分领域,加德纳阐释了人类智力多元化的现实。

我相信这本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对教育的指导意义,而更在于它对我们增强自身的认知意义。

读完这本书后,我不仅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更关注到每一个人实际上都潜藏了大量未曾发掘的智力。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并且在人造智能应用日益趋势的背景下,我们对于自身的智力发展会更加迫切。

而对于教育,本书为教育带来了新视角和启示,使我们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如何发掘学生的特长和才能。

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的特长和学科之间的交叉点越来越多,教育应该适应这个现实,引导学生在各种知识领域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开发学生多样性的智力和才能。

阅读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多元智能的重要性。

在我们向未来的世界发展的背景下,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怀抱好奇、加强思考,以此强化自己的多元智能,更好地与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相适应。

总而言之,《多元智能新视野》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多维度的人类分类智力的范式,其影响已超越了教育领域并涉及到各行业。

它启示了人们认识人类大脑多面的独特性,并推动至今世界各项实践。

在我认为,它为我们提供了对于我们自身智力的认知,对于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志向,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个重要的引导,让我们更好地认知自己,爱护身体,挖掘潜力,为未来铺平道路。

读《多元智能新视野》有感

读《多元智能新视野》有感

请不要用势利的眼光去看待它——读加德纳的《多元智能新视野》有感不知道是孤陋寡闻,还是连专家学者们都忘了重视,新课改进行八九年了,大家对新课改的理论基础还是一头雾水。

难道这次新课改根本不需要自己的理论支持?还是有理论基础,却被有关部门或有关人士束之高阁了?不知道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去年为了评高级职称,有理论考试,所以搜集了些资料来看,才发现所谓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和默会知识理论。

建构主义最为常见,许多讲座、书籍上都能得见;多元智能理论也被多次提及,却是只言片语、语焉不详,有人还颇有微词;至于默会知识理论,很少有人关心,也很少从哪里见到其庐山真面目,问过许多朋友、前辈,都是一问三不知。

于是只有去书店里海找,才在温州书城里找到一本价格不菲的译本《多元智能新视野》,粗翻一下,似乎并不十分满意,可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也为了解析部分人的“颇有微词”,忍痛割爱花了49元钱买了下来,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看过之后,发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多元智能理论在颇有微词的那部分人的眼里,很有点“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的味道。

因为多元智能理论反对用传统的考试测量的方法去判定人的智能高低,所以遭到了那些势利的奉传统测量法为圭臬的人的激烈反对;而又因为有一些人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当中,还自以为是,因此又遭到了那些厌恶势利浮躁的人士的贬斥。

多元智能理论真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都不是人了!有趣。

那么,我们来简单看一下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并非创始人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的主观臆造,而是基于“正常儿童与超常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信息”、“脑损伤条件下认知能力受损的情况”、“对特殊群体的研究资料”、“对某种能力独特发展历程的研究”等八项智能的判据而形成的,只有那些满足全部或大多数判据的,才被认定为是一种智能。

由此,加德纳目前确定了语言、数理逻辑、身体动觉、音乐、空间、人际、自我认知、博物认知、存在等九种智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元智能新视野》读书笔记:为“理解”而教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多元智能新视野》读书笔记:为“理解”而教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H·Garder)针对传统智力一元化的观点,结合多年来对人类潜能的大量研究,提出了关于智能结构的新理论——多元智能理论。

这一理论的提出不仅在美国的教育改革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近日,有幸拜读了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新视野》一书,对书中提到关于对知识的“理解”问题感触颇深。

一、教育的直接目标——理解
“智能”作为心理学上的概念,在教学中难以把握。

如何避免多元智能在教学中应用的片面化形式化,怎么把握多
元智能教学核心呢?加德纳教授在智能研究的后期,提出了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为理解而教。

“理解”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理解?笔者认为如果一个人能把任何教育背景下所获得的知识、概念和技能,应用到与这些知识相关的事件中,或新的领域内,实现知识的迁移,那么他就实现了理解。

同样,如果他不会应用所学的知识或者选择了不恰当的知识来解释变化了的新形式,那这个人就没有实现真正的理解。

例如在传统的教学里,教师常常满足与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实现的一些浅层次的理解,如背诵事实性的知识、正确地解释词汇、定义、公式等,而毫不深化学生读知识更深层次地理解。

这种为了应试的“非理解性”教学不仅遗忘得快,而且没有融会贯通各门学科知识,无法综合运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加德纳教授提出的“真正理解”的内涵:1、看学生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
概念,进行知识的内化;2、能否对新知识进行迁移并发生新的推论,举一反三;
3、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有所创新,这是理解的最高层次,也是理解所要达到的真正目标。

这三个方面都离不开学生自己的思考,它表明多元智能理论的“真正理解”特别强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思考的重要性,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学生“思考什么”、“如何思考”的过程。

学生学会了思考才有可能创造。

可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

实际上,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解”观是把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更进一步统一起来,架起知识和能力之间的桥梁。

多元智能理论的“真正理解”强调的是学生在变化的情景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创造性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视为人类理解能力的最高表现。

二、着眼于“理解”的课程设置
课程的设置与教育目标的实现有着
直接的关系,若想达到为“为理解而教育”的这一目标,最认真的决定就是课程的设置要着眼于“理解”。

课程的设置不能覆盖一切
如果有人希望拥有保证获得“理解”的机会,就必须放弃教学“覆盖一切”的错误做法。

过分广泛的覆盖面就会导致肤浅,学生学到的只能是曾经在脑海中装满,但在考试结束后立马会忘光的东西。

所以课程的设置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广度,而更加要重视培养学生知识的深度。

在一个问题上不能仅仅让学生了解,而要让学生在理解后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真正的理解”。

总之,为培养理解而实施的教育,应采用“螺旋式的课程”,注意学生学习的连贯性,由浅入深地丰富、启发学生的思想。

课程的设置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身心发展的水平是不同的。

若想使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对知识达到“真正的理解”,课
程的设置就必须要适应学生不同时期的身心发展水平。

儿童时期的学生已经开始能够运用天生的学习能力认识物质、社会和符号世界,并且他们也已经准备好并渴望着掌握某些领域的技能。

但是由于人类发展的局限性,如果试图使孩子们学会所有的艺术形式、运动种类和全部学习的活动,他们可能仅仅获得知识的皮毛,甚至有可能失败。

所以,在儿童时期的课程设置应该具有一定程度的专门化,使在儿童学习掌握重要读写能力的同时,也要在少数领域内获取一般程度的技能。

例如儿童课程的设置可以有一门艺术课、一门运动课、一个或两个专业的知识技能课。

这种早期专门化的课程设置能够让儿童及早了解学科的意义,掌握学科的内容和有关技巧,如练习、实践、思考等。

除此之外,早期专门化课程的设置与儿童成年后的事业发展也有着更加直接的关系,儿童能够较早地发现自己的爱好领域,并坚持不懈地进
行探索。

与儿童期的孩子相比,青少年的世界有着三个显著的变化,即更宽广、更高级、更深入。

他们开始深入地接触到较直观、更广泛领域内的规则、更有意义的设想和技能运用的正确性;他们开始关心不同知识领域和不同观点之间的联系,关心人在其中更具有创造性的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并且会把这些联系和对个人生活的关切结合起来。

所以,在14——20岁青少年的教育中,应该更加重视综合性知识的学习。

在课程设置方面不仅要包括文科与理科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关注伦理问题、时事政治、社区与全世界的问题。

三、教师要为“理解而教”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

”教师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他指导学生的学习,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达到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把学生的智能分为音乐、身
体感觉、逻辑—数学、语言、空间、人际、自我认知这七个部分,教师教给学生的课程内容可以从这七个部分来切入。

1、运用美学途径切入。

学生喜欢以艺术的方法对待生活体验,通过美学途径进行切入,可以吸引学生敏感的和表面的特征。

例如郑桂华老师在执教《安塞腰鼓》时,以安塞腰鼓的视频进行切入,使江南的学生对西北地区的安塞腰鼓有直观的了解,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叙述进行切入。

教师首先介绍与所学的概念有关的故事,结合叙述进行讲解。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说明文阅读时,可以先给学生介绍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方法和说明技巧,在结合课文给学生进行进一步讲解。

3、运用逻辑进行切入。

学生可以通过有组织的讨论,学习有关概念。

例如在讲授《死海不死》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说死海不死”,
然后再联系课文内容得出自己的结论。

4、运用量化切入。

这种切入方法多用来处理与数字有关的量和关系。

在《只有一个地球》的课文中,教师可以抓住文中的一些数量,如“地球表面的面积是亿平方千米,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地球上的矿产资源越来越少,最多再开采二三百年就没有了”,来升华课文的主旨,教导学生要保护地球。

5、基本原理或存在切入点是检验某一概念的哲学或术语,这种方法被证明非常时候喜欢提出基本问题的人。

此方法在用于说明文教学时,可让学生思考说明文课其他文体之间的差别,寻找出一种适合自己的说明文学习方法。

6、运用经验进行切入。

一些学生,无论是年轻的或是年长的,极擅长采用动手的学习方式,喜欢直接接触那些能够体现或者表达某一种观念的信息或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着手,发散思维,把自己
的亲身经历和思想感触融入自己的写作中。

7、运用同学之间的协作切入。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集体研究课题、分组讨论或辩论等进行合作学习,使组内的每个孩子都做出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贡献。

优秀的教师应该是能就一个概念打开多扇窗户的人,是“学生与课程的中间人”,能够根据学生个人表现出来的独特模式进行不同方式的引导的人,是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知识”、“为理解而教”的人。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