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0含解析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9 (含解析)
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九)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5分)(2018·孝感市高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
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
同样,文艺复兴时期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
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
一般认为,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和指导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在世并非为了死后的来生,对于基督教所谓此生为来世的观点,他们大惑不解。
他们进而认为:佛教所谓升入涅槃境界,过于玄虚;为了获得成功的欢乐而奋斗,纯属虚荣;为了进步而去进步,则是毫无意义。
中国人明确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
儿童入学伊始,第一首诗便是: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在中国人看来,这不仅代表片刻的诗意般的快乐心境,并且是追求人生幸福的目标。
……把精力集中在世俗的幸福,这一特性是我们缺乏宗教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
——摘编自《林语堂:中国的人文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对人文主义思想形成的促进作用。
(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不同之处并分别说明其成因。
(15分)答案:(1)文艺复兴关注非宗教的古典文化;倡导世俗教育,以培养合格市民为目标;体现了关注现实、现世、人性、享受为中心的价值观;冲破了封建神学束缚;推动了人性的复苏和精神解放。
(2)不同之处:中国:凸显现实情怀;强调家庭幸福、社会关系和谐。
《红对勾》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 Word版含解析
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一)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5分)(2018·焦作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表示,“在1937年的时候,中国人不敢想象8年后中国居然成了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世界五强之一。
当时中国人最乐观的估计是,我们能够抵挡住日本的攻击,并且把他们赶走。
……当时的人们想的是,日本屡次侵略中国,在国际组织里中国也没有话语权,虽然国家很大,但是始终是一个小角色。
没想到8年之后,中国不仅赢了,还成了政治上的大国,任谁也不敢想。
”——据《二战时中国战场作用有多大》整理材料二:罗斯福在多种场合表示:“在将来,一个仍然不可战胜的中国将不仅在东亚,而且在全世界起到维护和平与繁荣的适当作用。
”他表示,他不是没有认识到中国目前还很弱,但他想到更远的将来,中国毕竟是一个拥有4亿人口的国家,把它当作朋友,总比当作一个潜在的麻烦来源要好一些。
他说:“中国作为世界组织的最高理事会的一个成员,就会使这个组织具有世界性,这就有利于把亚洲号召起来,使其效忠于这个组织。
”由于美国政府的一再坚持,中国进入了“世界警察”集团。
——据《二战时中国获得联合国席位鲜为人知的博弈》整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及原因。
(13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支持中国进入“世界警察”集团的原因。
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12分)答案:(1)变化:中国在国际组织中从没有话语权到转变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由任人宰制的弱国转变为具有世界大国地位的国家。
原因:中国坚持抗战,符合世界反法西斯潮流;中国战场牵制日军主力,配合了其他战场的作战;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创始国和重要成员;中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世界进步力量的支持;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
(2)原因:中国是美国牵制日本的盟友;中国具有发展壮大的潜力;中国在亚洲政治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是美国战后与苏联争夺的主要对象。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试卷三
综合模拟试卷三(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夏商的史官在职责上是史巫合一,既掌管天文术数,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周代史巫开始分离,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
以上史官角色意识的变化( )A.反映出周代王权与神权开始分离B.影响了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知C.取决于中央官僚机构职能的调整D.体现了周代政治理性化的趋势2.汉昭帝始元六年,大将军霍光以昭帝名义,令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贤良文学六十余人,讨论盐铁官营、酒类专卖等问题。
这次盐铁会议( )A.反映了汉朝朝议的民主作风B.说明政府干预市场色彩浓厚C.体现了汉朝人才辈出的盛况D.标志着汉朝专卖政策的开始3.下表是关于唐朝监察制度的叙述。
据此可知( )C.纠察结合理案,致使其官阶显赫D.职权相对独立,有利于整肃吏治4.“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
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据统计,西汉到清末,历代宗室、百官得谥者共10 473人,仅明清两代就有5 935人,约占总数的57%。
它表明中国古代自汉以来( )A.思想控制日趋严密B.行政效率不断提高C.官僚机构日益膨胀D.追谥准则渐趋完善5.1876年,《申报》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连续发文多篇,大加倡导。
该报主笔说,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但应者寥寥。
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
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政府积极推行重商政策 B.工业文明的优势被认同C.国人市场意识逐渐形成D.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晚清官员出洋学习发端,但常被诬为卖国;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主动派出;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奖励职官游学游历,发起四次集中派遣行动。
这一历程( )A.反映了清政府“天朝上国”观念的逐步动摇B.表明了清政府逐步沦为“洋人的朝廷”C.为清末新政的成功创造了有利环境D.标志着清政府“中体西用”思想的松动7.国民政府于1937年9月修正了《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删除了“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之主义者”为犯罪的条款。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3 Word版含解析
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三)时间:15分钟分值: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2018·焦作市高三模拟)《公羊传》中对“莒人灭鄫”的解释是:春秋时,鄫国国君立其外孙为继承人,其外孙是莒国国君之子,《春秋》遂书“莒人灭鄫”。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宗法观念根深蒂固B、《春秋》记事秉笔直书C、王位继承制度混乱D、外戚干政影响深远答案:A解析: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原则,外孙不能成为合法的继承人,所以材料说“莒人灭鄫”,实质上体现出宗法观念的深厚,A正确;《春秋》显然是按照正史角度阐述,必然受到当时作者政治观念的影响,不一定是秉笔直书,B错误;此时王位继承并不混乱,C错误;此时并没有出现外戚干政的事情,D错误。
2、(2018·芜湖市高三模拟)东汉初期,光武帝在洛阳建立太庙以祭祀从未当过皇帝的祖先而遭到大臣们的激烈反对,光武帝只好祭祀汉宣帝和汉元帝,视他们为自己的祖父和生父。
材料表明( )A、光武帝企图强化皇权B、儒家思想影响政治行为C、君权受到相权的制约D、皇帝重视统治的合法性答案:B解析:材料中皇帝由于祭祀未当过皇帝的祖先而遭到大臣们的激烈反对,体现出名正言顺的儒家思想观念,B正确;光武帝的目的是祭祀祖先,不是强化皇权,A错误;君主权力至高无上,不受丞相制约,C错误;应是重视皇权继承的合法性,不是统治的合法性,D错误。
3、(2018·泉州市高三模拟)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北宋制度设计的历史记述。
据此推断,北宋制度设计( )B、成效符合宋初君臣的构想C、保障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D、致使旧弊虽除、新弊渐生答案:D解析:“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莫不溃散”说明旧制度被废除,但又产生了新的问题,D正确;北宋是杯酒释兵权夺取大将权力,A错误;后来的事情显然不符合宋初皇帝预想,B错误;政府机构并不是因此发挥合理性,C错误。
4、(2018·鞍山市高三模拟)1550年到1644年,明朝灭亡前的近百年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多达14 000吨,以至于西班牙人抱怨“中国商人把从新西班牙(今中南美洲)运来的白银几乎全部运走了”。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12 (含解析)
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十二)时间:15分钟分值: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2018·洛阳市高三模拟)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代表性青铜祭祀用品,四羊造型寓意善良知礼,外柔内刚。
这反映了当时()A.青铜铸造水平领先世界B.家畜养殖丰富经济生活C.礼制文化占有重要地位D.王权与神权统治相结合答案:C解析:四羊方尊属于礼器,礼器是古代中国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用来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级与权力,是礼制文化的表现。
从材料中的“四羊造型寓意善良知礼,外柔内刚”来看,反映出当时礼制文化占有重要地位,故答案为C项。
A、D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2.(2018·焦作市高三模拟)秦律诉讼有“公室告”和“非公室告”之分。
“贼杀伤、盗它人为公室告”,而“主擅杀、刑、髡其子、臣妾,是谓非公室告”。
属于公室告的案件,官府应予受理,非公室告案件则不予受理。
秦律诉讼程序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A.秦朝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B.维护君权与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C.儒家伦理贯穿法治思想的必然产物D.巩固家庭与社会稳定的理性选择答案:B解析:“属于公室告的案件,官府应予受理”,是因为公室告案件危害社会秩序;而“非公室告案件则不予受理”,是为了维护父系家长在家庭内的权威地位。
因此秦律关于二者的诉讼程序存在明显差异,是为了维护君权与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故答案为B项。
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秦朝时期法治思想还没有受到儒家伦理的影响,排除C项;D项不是秦律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排除。
3.(2018·泉州市高三模拟)唐朝女性服饰图案丰富华丽,色彩鲜艳,多有富贵之气。
而宋朝女性服饰纹样清秀,颜色淡雅,风格趋于含蓄简约。
这一变化根源于() A.社会环境的变化B.统治者意识的影响C.学术思想的衍化D.各民族融合的程度答案:A解析:唐朝开放繁荣,是空前的大一统帝国,表现出宏大的盛世景象;宋朝商业经济繁荣,文化气息浓厚,讲求自我表现。
2019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1 Word版含解析
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十一)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5分)(2018·长沙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后半叶由李鸿章、曾国藩等倡导的学习西方的改革,打破了儒学在知识和精神领域一统的局面。
而20世纪初清政府兴新学、废科举,逼使孔子和儒学在知识领域退居次要地位。
而辛亥革命皇权政治的瓦解,使孔子儒学失去政治上强有力的保护。
这以后,即使没有新文化运动,孔子和儒学在精神领域的沦落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而其基本原因,就是儒学中没有产生有效的抵御列强侵略和强国的有效办法。
——迟云飞《近代中国孔子和儒学地位衰落的进程及其必然性》材料二:在欧洲启蒙运动中,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在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编自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和近代中国不同社会地位的原因。
(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西传的原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儒家思想发展的主要因素。
(13分)答案:(1)西汉独尊原因:儒家思想具有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能与时俱进,易于被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推行;中国传统社会的特征;农业社会的保守性。
近代衰落原因:洋务运动的冲击;清末“新政”,学习西方改革的冲击;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冲击;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宣传民主与科学的冲击;儒家陈腐的纲常礼教不能适应近代社会变革发展的需要。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5
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五)时间:15分钟分值: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2018·安阳市高三模拟)史料记载:“殷民六族”“怀姓九宗”等原属于周王室的臣民,被分封给鲁、卫、晋等,成为诸侯的臣民,但同时他们依然为周王臣民。
原属诸侯、贵族之臣也普遍成为周王之臣。
这改变了商代各地方国里的臣民只属于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的局面。
“王臣”范围的扩大( )A.扩大了诸侯国君的统治范围B.逐步巩固了周王臣民的地位C.强化了西周的中央集权制度D.有利于周王天下共主的形成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所述政策,使得原来只属于各地方国的臣民也成为了周天子的臣民,由此可知,有利于周天子天下共主局面的形成,D符合题意;材料只涉及人口问题,没有涉及统治范围,A不正确;材料旨在巩固周天子的统治地位,而不是臣民的地位,B不正确;商周时期尚未建立中央集权,C不正确。
2.(2018·池州市高三模拟)汉武帝时,任用品级低下的少府尚书处理奏章,参与内朝事务。
魏晋时期尚书职权不断扩大,尚书令日益尊贵,又新设立中书省、门下省。
隋唐时期,尚书省成为重要的行政机关。
这一变化体现出(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B.尚书省长官拥有部分决策权C.相权被君权侵夺与复位D.尚书从位卑权重到位高权轻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汉武帝时期实行内外朝制度,削弱了丞相的权力,魏晋隋唐时期尚书省的权力逐渐扩大,丞相权力扩大,由此可知C符合题意;材料涉及的是中央机构的调整,没有涉及地方问题,A 不正确;古代中国最高决策权均掌握在皇帝手中,B不正确;材料表明隋唐时期尚书省权力较大,D中“位高权轻”说法不正确。
3.(2018·六盘水市高三模拟)宋以后散市制代替坊市制,工商业活动从特定区域的“市”区扩散到全城区,“市人”(指在比较固定的市场中谋生的人群)与一般城市居民混居,以“市”字命名的人群,也从“市区”活动者扩展到全城居民。
到明代中叶“市民”逐渐成为城市居民的泛称。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4 Word版含解析
高考选择题48分标准练(四)时间:15分钟分值: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2018·鹤壁市高三模拟)西周以前没有关于人质的记载,东周常有宗族之子做人质的情况,如“周郑交质”。
秦始皇也是“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时,“悦吕不韦姬(后为王后)”所出。
这种变化反映出()A.宗法制已难以为继B.王室权威荡然无存C.社会秩序正在转型D.诸侯争战民生困苦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可知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发展,社会秩序亦处于转型阶段,故选C;宗法制已难以为继、王室权威荡然无存与材料无关,排除A、B;诸侯争战民生困苦是诸侯争霸的影响,排除D。
2.(2018·河北省唐山市高三模拟)考古界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甘肃放马滩纸、悬泉纸、旱滩坡纸,陕西灞桥纸等。
但《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对此理解合理的是()A.纸是汉代的主要书写材料B.汉朝各地推广了造纸术C.蔡伦发明造纸术最为可信D.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汉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知道,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故D 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题干材料无法得出纸是西汉主要书写用品,故A项错误;蔡伦改进造纸术非创造,排除C。
3.(2018·马鞍山市高三模拟)唐代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千里河烟直,青槐夹岸长。
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农村市场获得发展B.海上贸易居于主导C.坊市界限已经打破D.区间贩运异常繁荣答案:A解析:草市属于农村集市,材料说的是农村集市繁荣,故选A;唐朝仍以农业为主,排除B;材料并未提及贩运,排除D;C项是在宋代,排除。
4.(2018·莆田市高三模拟)熊人霖的《南荣集》描述明代闽浙地区的“寮主经济”,“寮主者,汀之久居各邑山中,披寮蓬以待箐民之至,给所执之种,俾为锄植而征其租;箐民者,依寮主为活,而受其佣值。
”促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是()A.资本主义的萌芽B.农业生产效率提高C.人身控制的松弛D.自然经济逐渐瓦解答案:C解析:据题干材料可以知道,反映的是明代寮主经济的发展,说明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人身控制的松弛,故选C;材料中并未体现资本主义的萌芽、农业生产效率,排除A、B;D项是在清朝晚期,排除。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0 Word版含解析
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十)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5分)(2018·鞍山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政制实行各级文官主管负责下的官僚体制,除中央朝廷有专司法律事务的机构和官吏外,地方司法由各级文官兼理。
在官僚体制下,主要依靠官吏的个人才能、经验维系国家政治机器的运行,制度资源相对贫乏。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了选择执法官吏的几项标准:一是要“明义理,备道德,通经学”,因为这样的人能够“守法而又能于法外推情察理”;二是要有“至公无私之德”,这样才能使法律公平正直;三是“必用易直仁厚之长者”与“秉性刚直之人”;四是选用既能守法,又能灵活变通的人,即“守一定之法,任通变之人”。
——摘编自罗昶《中国古代司法的观念和制度略论》材料二:监察官员是治官之官,为“百司之率”。
明太祖朱元璋曾告诫监察官员说:“台察之任尤清要。
卿等当正己以率下,忠勤以事上,毋委靡因循以纵奸,毋假公济私以害物。
”……汉魏时选用御史一般通过察举考试的方式,而唐宋明清的监察官员大都选自进士出身;明成祖朱棣曾说:“御史为朝廷耳目之寄,宜用有学识达治体者”,他甚至作出规定:御史之职,“勿复用吏”……唐朝规定:“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宋朝亦规定:“自今非曾经两任县令,不得除(任命官职)监察御史”;而有明一代,出任六科给事中者,大多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清代的监察官多由在任的京官和在外知县、推官等政绩卓异者,经内外大员保举,考试合格入选。
一般要求京官历俸两年、外官历俸三年。
——摘编自张国安《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其现代借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特点。
(12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执法官与监察官选拔标准的相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选拔标准进行简要评价。
(13分) 答案:(1)特点:依托文官体制;地方司法制度不健全;推崇良吏司法;法与情兼顾;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受制于司法官素质;体现出德刑相辅(外儒内法)。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2019年高考综合训练2
2019年高考综合训练(二)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桂林市高三模拟)春秋时期,建立国储粮制度的齐国对鲁国发动了商战,连续多年大量进口鲁国的丝织品绨,鲁国民众基本放弃了其他生产。
然后齐国阻断其粮食进口通道,迫使其屈服。
这说明( )A.农业具有战略价值B.商战决定争霸成效C.自然经济保障国家安全D.贸易战争有损国际秩序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齐国引诱鲁国放弃粮食生产,再以阻断其粮食进口的方式战胜鲁国,这说明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具有战略意义,故A正确;商战并不是争霸成效的决定性因素,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自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故C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贸易战争有损国际秩序,而是强调粮食生产的战略价值,故D错误。
2.(2018·佛山市高三联考)从下表曹操历史形象描述的变化可以得出( )B.史家身份立场会影响历史书写C.史家调查考证难以揭示历史真相D.史家观念变化较少影响历史书写答案:B解析:“史家不可能客观描述历史事实”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这一观点,故A错误;材料反映了陈寿与裴松之的不同的官职与创作环境,这说明史家身份立场会影响历史书写,故B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史家调查考证难以揭示历史真相,故C错误;材料反映了史家观念变化较为明显,故D错误。
3.(2018·益阳市高三统考)唐代在丝绸之路沿线城市设置军市,军需物资的缺口由西域商人供给,军、商互市时必须签订契约文书,一旦发生纠纷,官府凭契约文书裁决。
这说明( )A.政府鼓励西域商业的发展B.政府注重西北地区的稳定C.地方行政对军事权力有所制约D.商业性契约在当时已普遍存在答案:B解析:材料“唐代在丝绸之路沿线城市设置军市,军需物资的缺口由西域商人供给……签订契约文书”反映了唐代政府设置军市、与西域商人签订契约,以稳定西北地区,故B 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政府鼓励西域商业的发展,而是说明唐代政府设置军市的目的,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西北地区地方行政对军事权力有所制约,故C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商业性契约在当时已普遍存在,故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十)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5分)(2018·鞍山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政制实行各级文官主管负责下的官僚体制,除中央朝廷有专司法律事务的机构和官吏外,地方司法由各级文官兼理。
在官僚体制下,主要依靠官吏的个人才能、经验维系国家政治机器的运行,制度资源相对贫乏。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了选择执法官吏的几项标准:一是要“明义理,备道德,通经学”,因为这样的人能够“守法而又能于法外推情察理”;二是要有“至公无私之德”,这样才能使法律公平正直;三是“必用易直仁厚之长者”与“秉性刚直之人”;四是选用既能守法,又能灵活变通的人,即“守一定之法,任通变之人”。
——摘编自罗昶《中国古代司法的观念和制度略论》材料二:监察官员是治官之官,为“百司之率”。
明太祖朱元璋曾告诫监察官员说:“台察之任尤清要。
卿等当正己以率下,忠勤以事上,毋委靡因循以纵奸,毋假公济私以害物。
”……汉魏时选用御史一般通过察举考试的方式,而唐宋明清的监察官员大都选自进士出身;明成祖朱棣曾说:“御史为朝廷耳目之寄,宜用有学识达治体者”,他甚至作出规定:御史之职,“勿复用吏”……唐朝规定:“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宋朝亦规定:“自今非曾经两任县令,不得除(任命官职)监察御史”;而有明一代,出任六科给事中者,大多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清代的监察官多由在任的京官和在外知县、推官等政绩卓异者,经内外大员保举,考试合格入选。
一般要求京官历俸两年、外官历俸三年。
——摘编自张国安《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其现代借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特点。
(12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执法官与监察官选拔标准的相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选拔标准进行简要评价。
(13分)答案:(1)特点:依托文官体制;地方司法制度不健全;推崇良吏司法;法与情兼顾;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受制于司法官素质;体现出德刑相辅(外儒内法)。
(2)相同之处:标准相对严格;廉洁奉公;德行为先;才学优异;有一定的从政能力与经验。
懂得变通灵活;选拔带有主观色彩。
评价:有利于提高执法、监察官员的素质;有利于执法、监察机关发挥作用;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和官僚队伍建设;有利于巩固儒学的主导地位。
易导致权力滥用;助长官本位意识;皇权体制使实际效能大打折扣。
解析:(1)由材料一信息“中国古代的政制实行各级文官主管负责下的官僚体制,除中央朝廷有专司法律事务的机构和官吏外,地方司法由各级文官兼理”得出:依托文官体制、地方司法制度不健全;由“在官僚体制下,主要依靠官吏的个人才能、经验维系国家政治机器的运行,制度资源相对贫乏”得出:推崇良吏司法;由“一是要‘明义理,备道德,通经学’,因为这样的人能够‘守法而又能于法外推情察理’;二是要有‘至公无私之德’,这样才能使法律公平正直;三是‘必用易直仁厚之长者’与‘秉性刚直之人’;四是选用既能守法,又能灵活变通的人,即‘守一定之法,任通变之人’”概括得出:法与情兼顾、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受制于司法官素质、体现出德刑相辅等。
(2)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信息“‘毋委靡因循以纵奸,毋假公济私以害物。
’……‘御史为朝廷耳目之寄,宜用有学识达治体者’,他甚至作出规定:御史之职,‘勿复用吏’……唐朝规定:‘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宋朝亦规定:‘自今非曾经两任县令,不得除(任命官职)监察御史’等概括得出:标准相对严格;廉洁奉公;德行为先;才学优异;有一定的从政能力与经验。
懂得变通灵活;选拔带有主观色彩。
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方面,有利于提高执法、监察官员的素质;有利于执法、监察机关发挥作用;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和官僚队伍建设;有利于巩固儒学的主导地位。
消极方面,易导致权力滥用;助长官本位意识;皇权体制使实际效能大打折扣等两个角度分析。
2.(12分)(2018·贵阳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恩格斯指出:“无数杂乱的认识资料经过整理、筛选,彼此有了因果联系;知识变成了科学,各门科学都接近于完成,即一方面和哲学,另一方面和实践结合了起来。
”“科学以哲学为出发点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牛顿的学说和洛克的学说同样是唯物主义的前提)、启蒙运动和法国的政治革命。
科学以实践为出发点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从人类的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角度,史实正确,史论结合)(12分)答案:示例:角度一:认识自我阐述:(1)人类的自我认知:1543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认为地球并不是宇宙中心,人类由习惯地认为人类被上帝安置在宇宙中心,到开始重新认真地思考自己的位置和角色。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认为所有物种都来自共同的祖先,并在自然选择下不断进化,论证了人类并不是万物之灵和地球主宰。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著作认为人的大脑是无意识的,并不能完全掌握自我思维,现代神经科学革命也证明了这一点。
(2)对人的个体的自我认知:经历了三种形态。
苏格拉底之前是直观性认知,认识到人和物的区别;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这一思想开始对人的本质进行抽象概括。
进入反思抽象性认知阶段;马克思主义认识到了人的本质,认为人既是一般的又是具体的,对人的认知进入辩证具体性认知阶段。
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知识、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崇尚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提倡理性和科学。
角度二:认识世界阐述:(1)对自然界的认识:第一,将科学从宗教中解放出来。
牛顿力学体系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它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是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中最先成熟的核心理论体系。
基督教会残酷压制迫害“异端”,封建神创说使生物学根本无法沿着科学的轨道发展。
达尔文的进化论直刺神创说的要害,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
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达尔文又将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
第二,认识自然界更宏观与更微观。
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从本质上否定并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同时,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量子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极大地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科学的发展,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相对论与量子理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大大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2)对人类社会的认识:文艺复兴反对封建神学、宗教束缚和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强调人的价值。
这就形成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反宗教、否定封建特权、体现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体系。
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人民主权、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从理论上证明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提出了整套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
他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用“天赋人权”来反对“君权神授”,用“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来反对贵族特权。
他们用这些思想来启发教育群众,去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推翻封建统治,进而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
角度三:改造世界阐述:(1)政治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17、18世纪,世界历史继承前一时期的巨大转折和变化,向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
在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
继尼德兰革命之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欧洲主要封建国家也陆续进行改革,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了新兴的美国。
在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专制统治,为资产阶级掌权开辟了道路。
近代西方确立起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实行政党政治。
最终实现了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的转变。
在此期间,欧洲国家进一步加快了殖民扩张步伐。
经过激烈斗争,英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2)三次科技革命。
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将人类推进到大机器生产的蒸汽时代,出现了工厂制度,导致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出现,基本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电讯事业的发展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和垄断组织的出现,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
三次科技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解题的思路是,首先从题干中选择一个角度,人类的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任意一个角度即可,选择时要选择自己容易解答的角度;然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简要阐述,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
如果选择第一个角度,要从天文学革命、达尔文的进化论、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等角度阐述;如果选择第二个角度,则要从牛顿力学体系、爱因斯坦相对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等角度阐述;如果选择第三个角度,则要从资产阶级革命、三次科技革命等角度分析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