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7: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检测(四)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梦溪笔谈》记载:“皇祐(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A.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B.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C.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2.“市易之法,听人赊货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材料所述王安石的措施有助于()

A.杜绝高利贷盘剥

B.抑制土地兼并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减轻农民负担

3.(2017·泉州高二检测)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是()

①以整顿吏治为中心②遭到保守派官僚的反对

③缓和了社会矛盾④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2016·银川高二检测)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他“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封建国家与地主、农民之间的关系

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

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5.“煕宁(宋神宗年号)青苗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配)之弊。”这段话反映的是()

A.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

B.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

C.官府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

D.新法打击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6.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②限制官僚地主的利益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④减轻了地主对

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第7题18分,第8题20分,第9题20分,第10题18分,共76分)

7.(2016·龙岩高二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列营京畿,以备藩卫……其边防要郡须兵屯守,即遣自京师诸镇之兵,亦皆戍更。……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虽有暴戾恣睢,无所厝(安置)於其间,是以天下晏然(安定),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材料二宋代养兵之多,为历代罕见。而养兵之费大致占宋代财政支出的十之八九。兵制上的严重缺陷,使军队管理涣散,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进而北宋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接连失败,并因此向辽和西夏进行巨额的贡纳,“积弱”的局面日趋加剧。

——摘编自《探讨王安石军事改革中的利弊》(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初期军事改革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改革动机。(6分)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初期军事制度的利弊。为解决材料二中“积弱”的局面,王安石采取了哪些相关措施?(12分)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材料二光曰:“……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宋史》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12分)

(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8分)

9.(2017·南京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中期的财政状况

——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材料二一人立标,万人射之,强者嫌其近,弱者恶其远。岂标有远近哉,亦射者之力不同耳。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其才力气勇,必有大过人者,特急于见功,知有己而不知有人,知有利而不知有害,故其为法也,即无不善,以刚狠暴戾之心行之,宁有不为害者乎,况乎其未能尽善也。——『清』张彦士《读史辩疑》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北宋中期的财政状况。由此王安石提出了怎样的理财观?(8分)

(2)材料二肯定了变法中的王安石有哪些长处?在作者看来,哪些因素制约了王安石变法的实际效果?(12分)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夫民之所以有贫富者,由其材性智愚不同。富者智识差长,忧深思远,宁劳筋骨,恶衣菲食,终不肯取债于人。故其家常有赢余,而不至狼狈也。贫者……一醉日富,无复赢余,急则取债于人,积不能偿,至于鬻妻卖子,冻馁填沟壑,而不知自悔。是以富者常借贷贫民以自饶,而贫民常假贷富民以自存,虽苦乐不均,然犹彼此相贵以保其生也。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材料二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

——《廿二史札记》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造成当时贫富不均的原因是什么?当时实际原因是什么?(6分)

(2)结合史实简要分析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12分)

『答案』精析

1.C『题干材料中范仲淹采取的是救济(发粟及募民存饷)与“以工代赈”(大兴土木)相结合的措施,故选C。』

2.C『根据材料中的“赊贷县官财货”,可知是政府进行贷款,根据“出息十分之二”,可知利息比较高,由此可知这一措施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答案』选C。其他三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均可排除。』

3.B『王安石变法以富国(理财)为中心,故①说法错误。两次变法皆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了守旧派的反对,②说法正确;两次变法皆针对时弊,起到了一定的缓和社会矛盾的效果,③说法正确;④说法正确。』

4.A『解答本题需要理解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有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等,其综合调整封建国家与地主、农民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生产资源的合理调配。』

5.B『从材料中“青苗取息二分”可知是王安石改革中“青苗法”的内容。“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抑配之弊”,反映出变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弊端,由于有利可图,提举使对各郡定额强制分配,把它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故选B。』

6.D『题干中的法令主要是富国之法,没有涉及对人民的人身控制。故①④错误。③是法令的目的和作用,②是实现目的的手段。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D。』

7.(1)特点:“强干弱枝”“兵将分离”“内外相制”。动机:吸取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教训,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2)利弊:一方面,兵权的集中有利于宋王朝统治的巩固;但另一方面,军队数量庞大导致财政支出困难,分化军事管理权导致军令不畅,兵将不知则削弱了军队战斗力。措施:整编禁军、实行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设军器监等。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主要特点,依据材料一中“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等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动机,材料一中北宋初期军事改革“惩累朝藩镇跋扈”,加强了中央集权。第(2)问第一小问利弊,北宋初期军事制度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也导致材料二中“养兵之费大致占宋代财政支出的十之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