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山居秋暝_登高_比较阅读实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2

33

YUWEN JIANSHE 典

型案例

·典型案例·

《山居秋暝》《登高》比较阅读实录

□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 王洪涛

个人简介

王洪涛,男,辽宁省抚顺市新宾高中高级教师,辽宁省骨干教师。曾获“抚顺市素质教育拔尖人才”“抚顺市红烛杯先进教师”“抚顺

市‘九五’‘十五’期间科研先进个人”等称号。2004年担任国家级课题“新课程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子课题“清前满族文化”的主持人。在《中学语文》《语文报》等报刊发表文章多篇。教学上主张“尊重学生,尊重作品,尊重作者,做好三个统一”,注重深层次挖掘作品的内涵。

教育观点

给学生一片放飞个性的天空

——个性化阅读教学散论

俄国作家鲁巴金说:“阅读,就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之下,建立自己的思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部分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

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

和批判能力。

”这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有着重要意义。个性化阅读,顾名思义,也就是能读出一些有个性的东西,是与共性阅读相对的,但是再有个性的阅读也应该以文本为基础。教材中的选文,都是优秀篇章,都是作者感情和个性的结晶。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到体裁的运用,从对生活的思考方式到对感情的表达方式,从审美趣味到语言风格,无不显示出各自的特点。作者的个性总会在其作品中有所体现,

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不同的创作风格、不同的个性。

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6)世界难题解决了,苏子与客的情绪怎么样?请齐读最后一段。

明确:“客喜而笑”。这与前面的“乐”有本质的差异,“乐”是浅层的感受,而“喜”则是发自内心的愉悦。

板书:喜。

(三)诵读全文,对话苏轼

(1)诵读全文,思考:若时空倒流,你回到宋代,在大街上遇到了东坡居士,结合此文

的学习,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2)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许多同胞在此次灾难中永远离开了我们,许多同胞在此次灾难中成了残疾人,许多同胞在此次灾难中失去了亲人。如果其中就有你的同学,那么现在学习了东坡居士的《赤壁赋》,你是否有更多的话想对他们说?你会怎么说?

(3)小结: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四)作业:背诵末三段

YUWEN JIANSHE

一、重视学生的差异

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是一个积极、主

动地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阅读主体对文本中的言语,只有在自己的信

息贮存中找到相似的信息模块(或图式)以

后,才能进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从而顺

利地识别出文本中的信息。由于阅读主体大

脑中贮存的相似模块各不相同,因而即使是

阅读同一文本,也会形成不同的相似选择与

相似匹配,进而产生见仁见智的个性化解读。

如就同一首诗来说,其信息含量是相对固定

的,但因不同读者头脑中所贮存的相似模块

不尽相同而出现各不相同的相似选择和相似

匹配,从而呈现出有差异性的读解。因此可

以这样说,个性化阅读的结果,实质上是作

为阅读主体的个人对阅读材料的一种带有强

烈主观色彩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因此必然

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强调整齐划一,

课堂上只有集体行动,而无个体思考,只有老

师指挥下的齐步走,而无个体的散步。我们不

应要求学生从一个角度、用一种方式去阅读理

解,而应在保证参考答案相对一致的情况下,

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如在学习诗歌的时候,

可以尝试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学生或吟

或读,或书或画,或思或悟。最后的作业也应

丰富多彩,可以是意象分析,也可以是意境鉴

赏,甚至还可以将诗改写成剧本。这种留有空

白,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可以让他们享受

到独特的快乐。

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

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

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

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阅读教

学中就是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学

生从文本中感悟到的,是他以独特的感性和经

验模式参与解读获得的,他通过文本与作者的

对话,极富个性色彩。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

生的不同的理解,甚至是“出格”的理解,教

师应该抱着宽容、欣喜的心态去对待。教师若

是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设计,不珍视学生的奇思

妙想,不允许学生拥有自己的思想和声音,就

会熄灭他们智慧的火花,扼杀他们的个性和潜

能,导致学生敢想、敢说、敢为品格的丧失,

妨碍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阅读是学生

的个性化行为”也就成了一纸空谈。陶行知先

生曾倡导过“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大脑、

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这“六大解

放”的核心是解放学生的大脑,珍视学生独特

的阅读体验,做到重过程轻结论。只要学生认

真阅读研习了,思维自然就会得到历练和激活,

创新之火就会时有闪现。

在阅读过程中,阅读主体要对文本信息进

行思考、筛选、组合,结论可能对也可能错,

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出于至诚,饱含真

情,阅读个体的收益和感动远比单纯某一个结

论重要得多。激励赏识是学生向上的助推器。

一个心理和生理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时时

企盼的就是他人的肯定,在肯定中体验成功的

快乐,在快乐中不断成长。

三、创设民主自由的交流平台

由于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学生的

阅读、体验可能会比较肤浅,有偏差甚至谬

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能给学生创设自

由交流的氛围,营造一个无话不敢说、无题

不敢辩的对话心理场,让自由交流在一种轻

松、和谐、愉悦的心境中进行,不唯师、不

唯书、不唯上,只唯己,则学生可在交流中

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与目标的差距,

反思自己及他人的见解,并采取各种帮助自

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最终实现对文本

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要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

师首先要关注学生的态度,要蹲下身子来看学

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