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寒假讲义 第1讲.三角形 教师版
初三数学对直角三角形的再认识 知识精讲 人教实验版
初三数学对直角三角形的再认识 知识精讲 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对直角三角形的再认识二. 教学重难点:1. 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2. 解直角三角形的理论依据。
(1)在ABC t R ∆中,∠C=90°b①两锐角互余——∠A+∠B=90°②三边关系——勾股定理:222c b a =+,变式2222bc a b a c -=+=③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邻边对边,斜边邻边,斜边对边===tanA cosA A sin 。
(2)特殊的直角三角形:①含30°的直角三角形:在ABC t R ∆中,∠C=90°,∠A=30°,则AB 21BC ,60B =︒=∠,三边之比为2:3:1。
②含45°的直角三角形:在ABC t R ∆中,∠C=90°,∠A=45°,则∠B=45°,AC=BC,三边之比为2:1:1。
(3)直角三角形中有斜边中线: 在ABC t R ∆中,D 为AB 中点,则AB 21CD =,即AD=DB=CD ,ADC ∆、CDB ∆均为等腰三角形。
(4)直角三角形中有斜边高线:在ABC t R ∆中,∠C=90°,AB CD ⊥,则∠1=∠B ,∠2=∠A 。
ACD t R ∆∽CBD Rt ∆∽ABC Rt ∆。
由相似得对应边成比例,可得到: .AB BD BC ;AB AD AC ;DB ADCD 222⋅=⋅=⋅=由面积公式,得AB CD BC AC ⋅=⋅3.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记忆方法:3【典型例题】例1. (1)在ABC Rt ∆中,∠C=90°,a=1,c=4,则A sin 的值是( )A.1515B.41C.31D.415 (2)如图,在ABC Rt ∆中,∠C=90°,AC=6,32sinB =,那么AB 的长是( )A. 4B. 9C. 53D. 52(3)在ABC ∆中,∠B=45°,∠A=105°,AC=6,则AB 的长是( ) A. 63 B. 23 C. 22 D. 26 解:(1)画出草图,运用定义求解。
九年级数学复习解直角三角形山东教育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数学复习解直角三角形某某教育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复习解直角三角形二、学习目标:1. 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应用锐角三角函数来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
2. 熟记30、45、60角的各个三角函数值,会计算含有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式子,会由一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角。
3. 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会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4. 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某些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锐角三角函数,应用其解直角三角形;难点是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
(一)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如图,ABC Rt ∆中,∠C=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1)三边之间的关系:222c b a =+(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3)边角之间的关系:=A sin ba A tan ,cb A cos ,c a ==,所以,只要知道其中的2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其余三个未知元素。
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题解法如下表所示: 类型已知条件 解法两边两直角边a ,bA90B ,b aA tan ,b a c 22-︒==+= 一直角边a ,斜边cA90B ,c aA sin ,a c b 22-︒==-=一边、一锐角一直角边a ,锐角A斜边c ,锐角AA cos c b ,A sin c a ,A 90B ⋅=⋅=-︒=(二)弄清解直角三角形的涵义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1. 隐含条件是直角,这是前提条件,也是已知条件。
2. 已知条件:必有两个,且必有一边才能解直角三角形。
因为边角的组合有边边、边角、角角,但角角不能确定三角形的大小,更无法求其边长,所以不能解三角形。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本章小结与复习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一、本章知识要点:1、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2、解直角三角形。
二、本章教材分析:(一).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的相互关系,进而才能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的相互关系去解直角三角形,因此三角形函数定义既是本章的重点又是理解本章知识的关键,而且也是本章知识的难点。
如何解决这一关键问题,教材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步骤:1.从实际中提出问题,如修建扬水站的实例,这一实例可归结为已知RtΔ的一个锐角和斜边求已知角的对边的问题。
显然用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中的边与边或角与角的关系无法解出了,因此需要进一步来研究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的相互关系。
2.教材又采取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利用学生的旧知识,以含30°、45°的直角三角形为例: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确定为30°时,那么这角的对边与斜边之比就确定比值为1:2,接着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为例,说明当一个锐角确定为45°时,其对边与斜边之比就确定为,同时也说明了锐角的度数变化了,由30°变为45°后,其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随之变化了,由到。
这样就突出了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相互关系。
3.从特殊角的例子得到的结论是否也适用于一般角度的情况呢?教材中应用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了: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取任意一个固定值时,那么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之比的值仍是一个固定的值,从而得出了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同理也可得出正切、余切函数的定义。
4.在最开始给出三角函数符号时,应该把正确的读法和写法加强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
同时要强调三角函数的实质是比值。
防止学生产生sinX=60°,sinX=等错误,要讲清sinA不是sin*A而是一个整体。
如果学生产生类似的错误,应引导学生重新复习三角函数定义。
5.在总结规律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特殊角的函数值要记准、记牢,再通过有关的练习加以巩固。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北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北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二. 教学目标:1. 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之间的关系。
2. 会计算含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问题。
3. 能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重点及难点:重点:1. 会计算含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问题。
2. 能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能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
四. 课堂教学[知识要点]1. 如图,在Rt △ABC 中,如果锐角A 确定,那么∠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便随之确定,这个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即的邻边的对边A A A tan ∠∠=∠A 的对边A ∠A 的邻边 C2. A tan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
3. 正切也经常用来描述山坡的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称为坡度(或坡比))4. ∠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斜边的对边A A sin ∠=5. ∠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斜边的邻边A A cos ∠=6. si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 cosA 的值越小,梯子越陡。
7. 锐角A 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A 的三角函数。
8.9. 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所谓“底部可以到达”,就是在地面上可以无障碍地直接测得测点与被测物体的底部之间的距离。
如图,要测量物体MN 的高度,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在测点A 处安置测倾器,测得M 的仰角∠MCE=α。
(2)量出测点A 到物体底部N 的水平距离AN=l 。
(3)量出测倾器的高度AC=a (即顶线成水平位置时,它与地面的距离)。
则物体MN=ME+EN=l tan α+a10. 测量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北师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第1章 解直角三角形 (2)
14.(中考·连云港)如图,在△ABC 中,∠ABC=90°,BC=3,D 为 AC 延长线上一点,AC=3CD,过点 D 作 DH∥AB,交 BC 的延长线于点 H.
(1)求 BD·cos ∠HBD 的值;
解:∵DH∥AB,∴∠BHD=∠ABC=90°. 又∵∠BCA=∠HCD,∴△ABC∽△DHC.∴DACC=HBCC. ∵AC=3CD,BC=3,∴CH=1.∴BH=BC+CH=4. 在 Rt△BHD 中,cos ∠HBD=BBHD,∴BD·cos∠HBD=BH=4.
【点拨】∵在 Rt△ABC 中,∠C=90°,∴tan∠BAC=BACC.
又∵AC=30
cm,tan∠BAC=
3, 3
∴BC=AC·tan∠BAC=30×33=10 3(cm).故选 C.
【答案】C
9.(2019·湘西州)如图,在△ABC 中,∠C=90°,AC=12,AB
的垂直平分线 EF 交 AC 于点 D,连接 BD,若 cos∠BDC=57, 则 BC 的长是( D )
b
a
cos A=___c___,cos B=__c____,
a
b
tan A=__b____,tan B=___a___.
3.在 Rt△ABC 中,∠C=90°.若 c=6 2,a=6,则 b=___6___, ∠B=__4_5_°__,∠A=__4_5_°__.
4.(中考·兰州)如图,在△ABC 中,∠B=90°,BC=2AB,则
解:∵EF⊥BC,AD⊥BC,∴EF∥AD. 易得△BEF∽△BAD. ∴EAFD=BBDF=BBEA. 又∵BE=2AE,∴E6F=B9F=23. ∴EF=4 m,BF=6 m.∴DF=3 m. 在 Rt△DEF 中,DE= EF2+DF2= 42+32=5(m). 答:支架 DE 的长为 5 m.
上海中考数学初三相似三角形讲义
陈老师家庭课堂辅导讲义A .1∶4B .1∶2C .2∶1D .1∶211、在△ABC 中,AB =12,AC =10,BC =9,AD 是BC 边上的高.将△ABC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A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则△DEF 的周长为 A .9.5 B .10.5 C .11 D .15.511题 图 12题图 13题图12、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3BC =,4AC =,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 ,则CE 的长为( )A .32 B .76 C .256D .2 13、如图所示,已知点EF 、分别是ABC △中AC AB 、边的中点,BE CF 、相交于点G ,2FG =,则CF 的长为( )A .4B .4. 5C .5D .614、三角尺在灯泡O 的照射下在墙上形成影子(如图7所示).现测得20cm 50cm OA OA '==,,这个三角尺的周长与它在墙上形成的影子的周长的比是 .14题图 15题图15如图,Rt ABC △中,90ACB ∠=°,直线EF BD ∥,交AB 于点E ,交AC 于点G ,交AD 于点F ,若13AEG EBCG S S =△四边形,则CFAD= .16.如图:在△ABC 中,∠C =90°,AC=12,BC=9.则它的重心G 到C 点的距离是 .17题 图AF E C BG B C A 16题 图17.如图,直线l 1∥l 2∥l 3,已知AG =0.6cm ,BG =1.2cm ,CD =1.5cm ,CH =_____cm18.如图,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线段 BD 、AB 上,EF ∥AD ,DE ∶EB =2∶3,EF =9,那么BC 的长为 .19如图,已知AD ∥EF ∥BC ,且AE =2EB ,AD =8 cm ,AD =8 cm ,BC =14 cm , 则S梯形A 。
三角形讲义(总)
教学过程课前检测1、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小数改写成两位小数。
0.3 24.2500100.5 752、将下列小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0.50.5060.605 0.056 0.065 0.56()3、把3.33的小数点先向左移动1位,再向右移动2位,得到的数是()。
4、填入适当的小数或整数。
82厘米=()米 6.14元=6元()角()分9吨145千克 =()吨 5.02千克=()千克()克7平方分米=()平方米5.6平方分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5、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72500= 65200000吨=3200000人=6、把下面各数改写以“亿”作单位的数,再精确到个位。
426000000 24090000000知识纵横知识点一:三角形的特性①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②三角形的底: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的性质:①物理特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易变形)②边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知识点二:三角形的分类按照角大小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照边长短来分: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1、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其他两个角必定是锐角)3、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其他两个角比定是锐角)4、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钝角。
知识点三:三角形的内角和18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特点:两腰相等,两个底角相等)2、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 (等边△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度)3、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四:图形的拼组1、用2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大等腰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的说课稿
解直角三角形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鲁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的复习课,本章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特殊角三角函数值、解直角三角形及应用三部分内容构成,这部分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方面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直角三角形及有关性质,如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如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0°的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等知识的前提下,对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之间的关系的进一步探讨与学习、应用,也是在学习了方程、整式的计算、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和相似等知识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也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函数和解斜三角形的预备知识。
本章内容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也是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函数和解斜三角形的预备知识,它的学习还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化归),另外由于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且在后面的圆的相关运算中也多有涉及,本章主要讲解锐角的三角函数,学生升入高一级的学府还要继续学习三角函数,因此本章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本章内容在教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二、教学目标:由于本节课主要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并能运用这些关系解直角三角形,同时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因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熟记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能进行有关计算。
2.牢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能进行有关计算。
3.会应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4.会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提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的能力,培养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
情感与价值:通过学习,认识到数与形相结合的意义和作用,体验到学好知识,能应用于社会实践,从而体会探索,发现科学的奥秘和意义。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全章经典教案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1节 锐角三角函数导入:如图是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知识梳理】1、正切的定义在确定,那么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便随之确定,这个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
即tanA=baA =∠∠的邻边的对边A■例1已知在Rt △ABC 中,∠C=90°,CD ⊥AB ,AD=8,BD=4,求tanA 的值。
跟踪练习:1、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和邻边同时扩大100 倍,tanA 的值( )A.扩大100倍B.缩小100倍C.不变D.不能确定 2、已知∠A,∠B 为锐角(1)若∠A=∠B,则tanA tanB; (2)若tanA=tanB,则∠A ∠B.3、在△ABC 中,∠C=90°,BC=12cm ,AB=20cm ,求tanA 和tanB 的值.4、在等腰△ABC 中,AB=AC=13,BC=10,求tanB.5、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是16和12.较长的一条对角线与菱形的一边的夹角为θ,则tan θ=______.2、坡度的定义及表示(难点)我们通常把坡面的铅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或坡比)。
坡度常用字母i 表示。
斜坡的坡度和坡角的正切值关系是:lha =tan 注意:(1)坡度一般写成1:m 的形式(比例的前项为1,后项可以是小数); (2)若坡角为a ,坡度为a lhi tan ==,坡度越大,则a 角越大,坡面越陡。
■例2拦水坝的横断面为梯形ABCD ,坝顶宽BC 为6m ,坝高为3.2m ,为了提高拦水坝的拦水能力,需要将水坝加高2m ,并且保持坝顶宽度不变,迎水坡CD 的坡度不变,但是背水坡的坡度由原来的i=1:2变成i’=1:2.5(有关数据在图上已标明)。
求加高后的坝底HD 的宽为多少?跟踪练习:1、如图,Rt △ABC 是一防洪堤背水坡的横截面图,斜坡AB 的长为12 m ,它的坡角为45°,为了提高该堤的防洪能力,现将背水坡改造成坡比为1:1.5的斜坡AD ,求DB 的长.(结果保留根号)2、若某人沿坡度i =3:4的斜坡前进10米,则他所在的位置比原来的位置升高_______米3、正弦、余弦的定义在Rt 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
1.1.2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第一章第一节锐角三角函数第二课时正弦余弦
课堂小结 1.结论:梯子的倾斜程度与sinA和cosA有关: sinA越大,梯子越陡;cosA越小,梯子越陡. 2.在∠A+∠B=90°时,cosA=sinB 另外:cosA=sin(90°-A) sinA=cos(90°-A) 3、tanA>0 0<sinA<1 1>cosA>0
知识技能
习题1.2
α 9 β
1. 如图,分别求∠α,∠β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36 5
┐
x
数学理解 2.如何用正弦、余弦、正切来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 tanA越大,梯子越陡; sinA越大,梯子越陡;cosA越小,梯子越陡.
联系拓广 3.在Rt△ABC中,∠C=90°,sinA和 cosB有什么关系? ∠C=90°时,cosA=sinB
C
BC sin A AC BC AC sin A 200 0.6 120.
A 请你求出cosA,tanA,sinC,cosC和 tanC的值.
200 120 ┌ 160
B
做一做 例2:如图:在Rt△ABC中,∠C=900,AC=10, 求:AB,sinB. 解:在Rt△ABC中,∠C=900,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第一节 锐角三角函数
第二课时 正弦和余弦
A
1
B
2
回顾与思考 1.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 B 作tanA,即 tanA= A的对边
A的邻边
2.tanA的大小只与∠A的大小有关, 而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无关. 3.tanA﹥0,无单位. 4.tan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
∠A的对边
∠A的邻边
九年级 《图形与几何—三角形》专题说课稿课件(共26张PPT)
册 对应边平行
九年级下册 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 30° 45°
60°
sin a
1
2
2
2
coas 3
2
2
2
正 弦
余 弦
正 切
定义
tana
3
3
1
特殊值的运算
锐角三角函数
3 2
1 2
求求 边角
3
计算
解直角三角形
方
俯仰 角角
位 角
坡 度
应用
第28章锐角三角三角函数
九 年 级 下 册
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
人教版 图形与几何—三角形专题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九年级)》
四边形 三角形 线与角
圆
图形与变换
投影与视图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
四大领域 初 中 数 学
实践与综合应用
一、课标要求
空间与 图形
三角形专题
二、编写意图 三、体例安排 四、知识内容
五、中考分析
六、教学建议
一、课标要求
论证几何开始
论证几何向 计算几何过渡
实验为主 出现推理
七下 第7章三角形
各年级的 侧重点不同
三 角 形 专 题
淡化证明 回归自然
九下第27章相似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
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三角形
两边之和大 于第三边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中线 高
三角形的 主要线段
角平分线
与三角形有 关的线段
三角形的 稳定性
第7章三角形
3、还公差 共注BC′ 条边重件角”形分不对性,CB用顶析质并′ 急角的进思A,,得一′ 路利直出步A 用接,,利C 等应可用让角用以轴学来不先对A生补用让称A′ 齐说学的学..生性会剪质思出思等考考腰相问三等题角的
初三-第01讲-锐角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提高)-教案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学员编号:年级:九年级(下)课时数:3学员姓名:辅导科目:数学学科教师:授课主题第01讲-----锐角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授课类型T同步课堂P实战演练S归纳总结教学目标①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几何意义及计算公式;②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进行熟练计算;③能根据题目已知条件,进行解三角形;④能利用三角函数进行简单的应用,并解决问题。
授课日期及时段T(Textbook-Based)——同步课堂体系搭建一、 知识概念(一) 三角函数的概念1、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及书写规范) 如图,在 ABC Rt ∆中,(1)的邻边的对边A A A ∠∠=tan = a b(2)斜边的对边A A ∠=sin = a c(3)斜边的邻边A A ∠=cos = b c2、定义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sinA 、cosA 、tanA 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A 是锐角(注意数形结合,构造直角三角形) (2)sinA 、 cosA 、tanA 是一个比值(数值)(3)sinA 、 cosA 、tanA 的大小只与∠A 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无关。
(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度 数 sin αcos αtan α30°2123 33 45°22 22 160°23 21 3ABC∠A 的对边∠A 的邻边斜边ABCABC(三)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1、余角关系:在∠A+∠B=90°时B A cos sin = B A sin cos = 1tan tan =⋅B A2、同角关系sin 2A+cos 2A=1. .cos sin tan AAA = (四)斜坡的坡度1、仰角、俯角、坡度、坡角和方向角(1)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2)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和水平宽度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坡比),用字母i 表示.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坡角,用α表示,则有i =_tan α 如图所示,l hi ==αtan ,即坡度是坡角的正切值.(3)方向角:平面上,通过观察点O 作一条水平线(向右为东向)和一条铅垂线(向上为北向),则从O 点出发的视线与水平线或铅锤线所夹的角,叫做观测的方向角.(五)解三角形1、定义锐角A 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A 的三角函数,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共5个元素:3条边和2个角.除直角外只要知道其中2个元素(至少有1个是边),就可利用以上关系求出另外3个元素.2、解直角三角形应用题的步骤(1)根据题目已知条件,画出平面几何图形,找出已知条件中各量之间的关系.(2)若是直角三角形,根据边角关系进行计算;若不是直角三角形,应大胆尝试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进行解决.3、解三角形关系解直角三角形时,正确选择关系式是关键:(1)求边时一般用未知边比已知边,去找已知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2)求角时一般用已知边比已知边,去找未知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3)求某些未知量的途径往往不唯一,其选择的原则:①尽量直接使用原始数据;②计算简便;③若能用乘法应避免除法.考点一:三角函数的概念例1、已知,在Rt△ABC中,∠C=90°,AB=,AC=1,那么∠A的正切tanA等于()A.B.2C.D.【解析】∵∠C=90°,AB=,AC=1,∴BC==2,则tanA==2,故选:B.例2、如图,△ABC的顶点都是正方形网格中的格点,则cos∠ABC等于()A.B.C.D.【解析】B.例3、如图,在Rt△ABC中,∠BAC=90°,AD⊥BC于点D,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B.C.D.【解析】C.考点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例1、在△ABC中,若|sinA﹣|+(﹣tanB)2=0,则∠C的度数为()A.30°B.60°C.90°D.120°【解析】D.例2、计算:sin45°+cos230°﹣+2sin60°.【解析】原式=•+()2﹣+2×=+﹣+=1+.例3、【解析】原式=1×﹣4××+×=﹣+=.考点三:斜坡的坡度例1、一个公共房门前的台阶高出地面1.2米,台阶拆除后,换成供轮椅行走的斜坡,数据如图所示,则下列关系或说法正确的是()A.斜坡AB的坡度是10°B.斜坡AB的坡度是tan10°C.AC=1.2tan10°米D.AB=米【解析】B.例2、一辆汽车沿坡角为α的斜坡前进500米,则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A.500sinαB.C.500cosαD.【解析】A.考点四:解三角形例1、如图,在△ABC中,AD⊥BC,垂足为点D,若AC=6,∠C=45°,tan∠ABC=3,则BD等于()A.2B.3 C.3D.2【解析】∵AC=6,∠C=45°,∴AD=AC•sin45°=6×=6,∵tan∠ABC=3,∴=3,∴BD==2,故选:A.例2、如图,△ABC中,∠ACB=90°,tanA=,AB=15,AC=9.【解析】9.例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90°,∠ADC=90°,AB=6,CD=4,BC的延长线与AD的延长线交于点E.(1)若∠A=60°,求BC的长;(2)若sinA=,求AD的长.(注意:本题中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均保留根号)【解析】(1)∵∠A=60°,∠ABE=90°,AB=6,tanA=,∴∠E=30°,BE=tan60°•6=6,又∵∠CDE=90°,CD=4,sinE=,∠E=30°,∴CE==8,∴BC=BE﹣CE=6﹣8;(2))∵∠ABE=90°,AB=6,sinA==,∴设BE=4x,则AE=5x,得AB=3x,∴3x=6,得x=2,∴BE=8,AE=10,∴tanE====,解得,DE=,∴AD=AE﹣DE=10﹣=,即AD的长是.P(Practice-Oriented)——实战演练实战演练➢课堂狙击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4,3),那么cosα的值是()A.B.C.D.【解析】D.2、如图,在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C都在格点上,则∠ABC的正切值是()A.2B.C.D.【解析】D.3、在△ABC中,∠C=90°,a、b、c分别为∠A、∠B、∠C的对边,下列各式成立的是()A.b=a•sinB B.a=b•cosB C.a=b•tanB D.b=a•tanB【解析】D.4、已知∠A为锐角,且tanA=,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0<∠A<30°B.30°<∠A<45°C.45°<∠A<60°D.60°<∠A<90°【解析】B.5、在△ABC中,若|sinA﹣|+(cosB﹣)2=0,则∠C=()A.30°B.60°C.90°D.120°【解析】D.6、如图,小阳发现电线杆AB的影子落在土坡的坡面CD和地面BC上,量得CD=8米,BC=20米,CD与地面成30°角,且此时测得1米杆的影长为2米,则电线杆的高度为14+2米.【解析】如图,延长AD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过点D作DE⊥BC的延长线于点E.∵∠DCE=30°,CD=8米,∴CE=CD•cos∠DCE=8×=4(米),∴DE=4米,设AB=x,EF=y,∵DE⊥BF,AB⊥BF,∴△DEF∽△ABF,∴=,即=…①,∵1米杆的影长为2米,根据同一时间物高与影长成正比可得,=…②,①②联立,解得x=14+2(米).故答案为:14+2.7、如图,△ABC的顶点都是正方形网格中的格点,则tan∠BAC等于.【解析】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过C作CF⊥AB于F,由勾股定理得:AB==2,AC==2,BC=2,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AB×CF=BC×AE,2×CF=2×2,解得:CF=,在Rt△AFC中,由勾股定理得:AF==,tan∠BAC===,8、计算:3sin60°﹣2cos30°﹣tan60°•tan45°.【解析】原式=3×﹣2×﹣×1=﹣﹣=﹣.9、如图,在Rt△ABC和Rt△CDE中,AB与CE相交于点F,∠ACB=∠E=90°,∠A=30°,∠D=45°,BC=6,求CF的长.【解析】过F作FM⊥BC于M,则∠FMC=∠FMB=90°,∵∠ECD=45°,∴∠CFM=45°=∠FCM,∴CM=FM=CF×sin45°=CF,∵∠A=30°,∠ACB=90°,∴∠FBM=60°,∴BM==CF×=CF,∵BC=CM+BM=6,∴CF+CF=6,解得:CF=18﹣6.➢课后反击1、如图,△ABC的顶点都是正方形网格中的格点,则cos∠ABC等于()A.B.C.D.【解析】B.2、已知α为锐角,且sinα=,那么α的余弦值为()A.B.C.D.【解析】D.3、在△ABC中,,则△ABC为()A.直角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含60°的任意三角形D.是顶角为钝角的等腰三角形【解析】A.4、在△ABC中,∠C=90°,tanA=,则sinB,cosB,tanB中最小的是()A.tanB B.sinB C.cosB D.sinB或cosB 【解析】C.5、如图,P(12,a)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PH⊥x轴于H,则tan∠POH的值为.【解析】6、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ABC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则tan∠ACB的值为【解析】作AD⊥BC于D,由勾股定理得,AC=,AB=3,BC=4,△ABC的面积为:×AB×CE=6,∴×CB×AD=6,解得AD=,CD==,tan∠ACB==.7、某水库水坝的坝高为10米,迎水坡的坡度为1:2.4,则该水库迎水坡的长度为26米.【解析】268、计算:6tan260°﹣cos30°•tan30°﹣2sin45°+cos60°.【解析】原式=6×()2﹣×﹣2×+=18﹣﹣+=18﹣.9、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C在FD的延长线上,AB∥CF,∠F=∠ACB=90°,∠E=45°,∠A=60°,BC=10,试求CD的长.【解析】过点B作BM⊥FD于点M,在△ACB中,∠ACB=90°,∠A=60°,BC=10,∴∠ABC=30°,AC=10,∵AB∥CF,∴BM=BC×sin30°=10×=5,CM=BC×cos30°=15,在△EFD中,∠F=90°,∠E=45°,∴∠EDF=45°,∴MD=BM=5,∴CD=CM﹣MD=15﹣5.直击中考1、【2015•丽水】如图,点A为∠α边上的任意一点,作AC⊥BC于点C,CD⊥AB于点D,下列用线段比表示cosα的值,错误的是()A.B.C.D.【解析】C.2、【2012•内江】如图所示,△ABC的顶点是正方形网格的格点,则sinA的值为()A.B.C.D.【解析】B.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分別是AB、AD的中点,若EF=2,BC=5,CD=3,则tanC等于()A.B.C.D.【解析】连接BD,选B.4、【2014•德州】如图是拦水坝的横断面,斜坡AB的水平宽度为12米,斜面坡度为1:2,则斜坡AB的长为()A.4米B.6米C.12米D.24米5、【2012•深圳】小明想测量一棵树的高度,他发现树的影子恰好落在地面和一斜坡上,如图,此时测得地面上的影长为8米,坡面上的影长为4米.已知斜坡的坡角为30°,同一时刻,一根长为1米且垂直于地面放置的标杆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米,则树的高度为()A.(6+)米B.12米C.(4﹣2)米D.10米【解析】延长AC交BF延长线于D点,则∠CFE=30°,作CE⊥BD于E,在Rt△CFE中,∠CFE=30°,CF=4m,∴CE=2(米),EF=4cos30°=2(米),在Rt△CED中,∵同一时刻,一根长为1米、垂直于地面放置的标杆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米,CE=2(米),CE:DE=1:2,∴DE=4(米),∴BD=BF+EF+ED=12+2(米)在Rt△ABD中,AB=BD=(12+2)=(+6)(米).故选:A.6、【2015•湖北】如图,AD是△ABC的中线,tanB=,cosC=,AC=.求:(1)BC的长;(2)sin∠ADC的值.【解析】过点A作AE⊥BC于点E,∵cosC=,∴∠C=45°,在Rt△ACE中,CE=AC•cosC=1,∴AE=CE=1,在Rt△ABE中,tanB=,即=,∴BE=3AE=3,∴BC=BE+CE=4;(2)∵AD是△ABC的中线,∴CD=BC=2,∴DE=CD﹣CE=1,∵AE⊥BC,DE=AE,∴∠ADC=45°,∴sin∠ADC=.S(Summary-Embedded)——归纳总结重点回顾1、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3、斜坡的坡度4、解三角形名师点拨1、sinA、cosA、tanA是一个比值(数值),大小只与∠A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无关2、在几何图形中求解三角函数值或者解三角形,找出直角三角形或做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北师大版初三数学9年级下册 第1章 1.1.1 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 课件(共24张PPT)
课堂练习
1.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各边的长度都扩大为原来 的2倍,那么它的两个锐角的正切值( )
A.都没有变化
B.都扩大为原来的2倍
C.都缩小为原来的一半 D.不能确定是否发生变化
2.以下对坡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坡度是指倾斜角的度数
B.坡度是指斜坡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
C.坡度是指斜坡的水平宽度与铅直高度的比
2. 当倾斜角确定时,其对边与邻边之比随之确定,这一比
值只与倾斜角的大小有关,而与物体的长度无关.
例题讲解 例3 如图表示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
解:甲梯中,tan
4 8
1 2
.
乙梯中, tan
因为tanα>tanβ,所以甲梯更陡.
5
5
.
132 52 12
总结:(1)倾斜程度,其本意指倾斜角的大小,一般来说,倾 斜角较大的物体,就说它放得更“陡”. (2)利用物体与地面夹角的正切值来判断物体的倾斜程度,因为 夹角的正切值越大,则夹角越大,物体放置得越“陡”.
探究新知 知识点一 正切
梯子AB和CD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你有几种 判断办法?
倾斜角越大——梯子越陡
A
E
B
C
F
D
问题2 如图,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当铅直高度一样,水平宽度越小,梯子越陡 当水平宽度一样,铅直高度越大,梯子越陡
乙 甲
问题3 如图,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 A ∠A的邻边b C
谢谢聆听
其实就是坡角的正切.
例题讲解 例4 如图所示,梯形护坡石坝的斜坡AB的坡度为1∶3,坝高 BC=2米,则斜坡AB的长是( )
三角形讲义(一)
三角形讲义(一)知识讲解三角形: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连接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三角形的三要素:⎪⎩⎪⎨⎧在三角形内部的角内角:相邻两边组成的端点顶点:相邻两边的公共线段边:组成三角形的三条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如果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为A 、B 、C ,三角形可表示为ABC ∆三角形三边的表示法:三角形的三边都是线段,可用表示线段的办法表示边。
用表示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
三角形的周长:用代数式表示为c b a C ++=。
三角形的面积:用代数式表示为Cab ah S ∠==sin 2121 三角形的稳定性:如果三角形的三边固定,那么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固定了。
三角形的分类:⎪⎪⎪⎩⎪⎪⎪⎨⎧⎪⎩⎪⎨⎧⎩⎨⎧⎪⎩⎪⎨⎧⎩⎨⎧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斜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按角分类等边三角形腰、底不相等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按边分类三角形 三角形的三线和五心三线⎪⎩⎪⎨⎧高线中线角平分线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对边交点之间的线段。
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已知:AD,BD 分别平分ABC ∆的内角B A ∠∠,,求证:CD 平分C ∠证明:过点D 作AC DF BC DE ⊥⊥,,AB DG ⊥CCD DFDE DEDG BCDE AB DG B DFDG ACDF AB DG A ∠∴=∴=∴⊥⊥∠=∴⊥⊥∠平分平分平分,,BD ,,AD注意: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
三角形的中线:连接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
定理: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
已知:AF,BD 分别是ABC ∆的中线,CE 过AF,BD 的交点,求证:CE 是ABC ∆的中线。
证明:连接DF,与CE 交于点G 。
,,11//,,221212D E AC BC DF DH DF AB DG AE AB DB DG DH EB DB DG EB AE EB CE ABC ∴===∴==∴=∴=∴∆分别是的中点是的中线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做垂涎,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
北师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1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PPT教学课件
议一议 锐角A的正切值可以等于1吗?为什么?可以
大于1吗?
B
A
┌ C
解:可以等于1,此时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也可以
大于1,甚至可逼近于无穷大.
对于锐角A的每一个确定的值,tanA都有唯一 的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典例精析 例1: 下图表示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 比较陡?
甲
13m α ┌
5m
乙 6m
B'
B
A
C
A'
C'
这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的度数一定 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 也是一个固定值.
概念学习
∠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sine), 记作sinA , 即
斜边
c A b
B
对边
a C
在图中 ∠A的对边记作a ∠B的对边记作b ∠C的对边记作c
典例精析
例2: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5,BC=6. 求: sinB,cosB,tanB.
A 5 ┌ 6 D C
解 : 过A作AD BC于D, 则在RtABD中,
AB 5, 易知BD 3, AD 4.
B
5
AD 4 BD 3 sin B , cos B , AB 5 AB 5 AD 4 tan B . BD 3
思考:衡量山“险”与“不险”的标准是什么呢?
想一想:你能比较两个梯子哪个更陡吗?你有哪 些办法?
讲授新课
一 正切的定义
相关概念
从梯子的顶端A到墙角C的距离,
称为梯子的铅直高度
A
从梯子的底端B到墙角C的距离,
称为梯子的水平宽度
梯子与地面的夹角
九年级数学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3 三角函数的计算教学
(3)由tanA=2.4,得∠A≈67.4°;由tanB=0.5,得 ∠B≈26.6°.
12/10/2021
第十五页,共三十一页。
拓广探索 比一比,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角 度
(jiǎodù)
增 大
sin15°32 ' = 0.2678
(1)求大楼与电视塔之间的距离AC;
(2)求大楼的高度CD(精确到1米).
12/10/2021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一页。
解析 (1)利用△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易得AC的长;
(2)在Rt△BDE中,运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guān xì)即 可求出BE的长,用AB的长减去BE的长度即可.
(1)求改直后的公路(gōnglù)AB的长; (2)问公路改直后该段路程比原来缩短了多少千米(精确 到0.1)?
12/10/2021
第十八页,共三十一页。
(1)求改直后的公路(gōnglù)AB的长;
解:(1)过点C作CD⊥AB于点D, ∵AC=10千米(qiān mǐ),∠CAB=25°, ∴CD=sin∠CAB·AC=sin25°×10≈0.42×10=4.2(千米),AD =cos∠CAB·AC=cos25°×10≈0.91×10=9.1(千米). ∵∠CBA=45°,∴BD=CD=4.2(千米),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一页。
5.sin70°,cos70°,tan70°的大小(dàxiǎo)关系是( D) A.tan70°<cos70°<sin70° B.cos70°<tan70°<sin70° C.sin70°<cos70°<tan70° D.cos70°<sin70°<tan70°
苏版初三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整理
苏版初三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整理下面是小编为了关心同学们学习数学知识而整理的人教版初三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整理,期望能够关心到同学们!三角形分类:⑴按边分;⑵按角分1.定义(包括内、外角)2.三角形的边角关系:⑴角与角:①内角和及推论;②外角和;③n边形内角和;④n边形外角和。
⑵边与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⑶角与边:在同一三角形中,3.三角形的要紧线段讨论:①定义②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心③性质①高线②中线③角平分线④中垂线⑤中位线⑴一样三角形⑵专门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4.专门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5.全等三角形⑴一样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ASA、AAS、SSS)⑵专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①一样方法②专用方法6.三角形的面积⑴一样运算公式⑵性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7.重要辅助线⑴中点配中点构成中位线;⑵加倍中线;⑶添加辅助平行线8.证明方法⑴直截了当证法:综合法、分析法⑵间接证法反证法:①反设②归谬③结论⑶证线段相等、角相等常通过证三角形全等⑷证线段倍分关系:加倍法、折半法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样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什么缘故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 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刻,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只是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要紧缘故确实是腹中无物。
专门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明白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差不多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九年级数学等边三角形的相关定理;直角三角形的相关定理北师大版知识精讲
初三数学等边三角形的相关定理;直角三角形的相关定理北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1. 等边三角形的相关定理2. 直角三角形的相关定理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并应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定理2. 熟练掌握并应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勾股定理及逆定理3. 熟练掌握并应用“HL”定理4. 结合具体例子掌握逆命题、逆定理5. 进一步掌握推理证明的方法,发展演绎推理的能力二. 重点、难点:重点:1. 等边三角形的相关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相关定理的应用2. 准确地写出命题的逆命题,并会判断原命题及逆命题的真假难点:具体问题的分析思路和证明过程。
课堂教学:[知识要点]1.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三个角相等且等于60°②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2.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三个角相等(都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逆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
4. 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5. 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HL)6. 定义: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典型例题】例1. 已知△ABC和△ADE都是等边三角形,B、C、D在同一条直线上。
求证:CE =CA+CD证明:∵△ABC 和△ADE 都是等边三角形∴====∠=∠=AB BC CA AD DE EA BAC DAE ,,60 又 ∠=∠+∠∠=∠+∠BAD BAC CAD CAE DAE CAD ,∴∠=∠BAD CAE在△ABD 和△ACE 中EAB AC BAD CAE AD AE =∠=∠=,, ∴≅=∆∆ABD ACE BD CE ,又 BD BC CD CE BC CD CA CD =+∴=+=+, 即CE CA CD =+例2. 如图,DA ⊥AB ,EA ⊥AC ,AD =AB ,AE =A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考第一轮复习三角形中考大纲剖析本讲结构12一、等腰三角形二、直角三角形1.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①.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②.三边满足勾股定理. ③.边角间满足锐角三角函数.2.特殊直角三角形知识导航3三.尺规构造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四.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⑴SSS;⑵SAS;⑶ASA;⑷AAS;⑸HL.在证明图形的线或角关系时,通常需要将全等与图形变换(旋转、平移、轴对称等)相结合.五.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⑴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其比值称为相似比.34⑵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⑴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所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⑵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⑶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⑷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模型:(1)EDC BA(3)ED CBA(4)D CBADCBA(6)EDCBA(2)EDCBA(5)EDCBA(10)(9)(8)A BDEABC DEEDBA【编写思路】由于三角形的知识点非常多,本讲只针对三角形中的重要考点来编写的,侧重于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由于相似三角形在中考中考察的分值较少,而且简单,所以本讲也只是针对相似中的重要模型进行复习,不对学生做太高要求.另外,我们在每一讲中,针对当前考试的热点和难点,设计一种“系列探究”, 使得每一讲有一个复习亮点,为我们第一轮复习锦上添花.本讲的探究是: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引发的“几何最值问题”.【例1】 (1)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 、B 是两格点,如果C 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 △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 的个数是( ) A.6 B.7 C.8 D.9(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4),0,点B 的坐标为(410),,点C 在y 轴上,且ABC △是直角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C 点的坐标为 .(2010顺义一模)(3)已知:如图,在ABC △中,B ACB ∠=∠,点D 在AB 边上,点 E 在AC 边的延长线上,且BD CE =, 连接DE 交BC 于F .求证:DF EF =. (2012海淀期中)模块一 特殊三角形夯实基础ACFEDB5(4)如图所示,在△ABC 中,BC =6,E ,F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点P 在射线EF 上,BP 交CE 于D ,点Q 在CE 上且BQ 平分∠CBP ,设BP =y ,PE =x .当CQ =21CE 时,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解析】(1)C ,“两圆一垂”;(2)(0,0),(0,10),(0,2),(0,8).“两垂一圆”确定四个点之后,用勾股求得; (3)证明:过D 点作AC 的平行线交BC 于点G , 则∠B =∠ACB =∠BGD ;∴BD =DG =CE ; 易证△DFG ≌△EFC ;∴DF =EF .注:本题方法很多,还可以过D 作BC 平行线,或过E 作AB 的平行线,由“平行线截等腰三角形”得新等腰三角形.(4)y = –x +6; 提示:延长BQ 与射线EF 相交,由“平行线加角平分线”得到等腰三角形.【例2】 (1)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 将长为2的线段QF 的两端放在正方形相邻的两边上同时滑动.如果点Q 从点A 出发,沿 图中所示方向按A D C B A →→→→滑动到点A 为止,同时点 F 从点B 出发,沿图中所示方向按B A D C B →→→→滑动到 点B 为止,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线段QF 的中点M 所经过的路线围 成的图形的面积为( ) (2010宣武一模) A. 2 B. 4-π C.π D.1π-(2)如图,在△ABC 中,∠C =90°,AC =4,BC =2,点A 、C 分别在x 轴、y 轴上,当点A 在x 轴上运动时,点C 随之在y 轴上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点B 到原点的最大距离是( )A . 222+B .52C .62D . 6(2010西城二模)以下探究主题为:几何最值问题 【探究1】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边长AB =4,点A 、C 分别在x 轴、y轴上,当点A 在x 轴上运动时,点C 随之在y 轴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点B 到原点的最大距离是________.【探究2】如图,在ABC △中,∠C =90°,AC =4,BC =3,点A 、C 分别在x 轴、 y 轴上,当点A 在x 轴上运动时,点C 随之在y 轴上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点B 到原点的最小距离是__________.能力提升6【探究3】 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B =30°,CB =33, 点D 是平面上一点且CD =2,点P 为线段AB 上一动点,当△ABC 绕点C 任意旋转时,在旋转过程中线段DP 长度的最大值为_______,最小值为_______.【解析】(1)C ,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知BM 、CM 、CM 、AM 均等于FQ 的一半,于是M 的轨迹围成一个半径为1的圆;(2)A ,如右图1,取AC 中点D ,连结OD 、BD ,当OD 、B 三点共线时,OB 的值最大;探究1:AC 中点D ,连结OD 、BD ,当O 、D 、B 三点共线时,OB 的值最大;探究2:如右图2,取AC 中点D ,连结OD 、BD ,当O D 、B 三点共线时,OB 2;探究3:“△ABC 绕点C 旋转”等价于“CD 绕点C 旋转”,如下图1,连结CP ,当PD=PC+CD 时, PD 最大,当PD =︱PC-CD ︱时,PD 最小. 如图2,当P 与B 重合,PD 取最大值为2,如 图3,当CP ⊥AB 时,PD 2. 图1图2图3PD CBAPDCBAP ()ABCD【点评】动线段最值的求法一般可总结为两种方法(仅供参考):(1)将动线段作为一个三角形的一边,且另两边为定值,但是形状可变化,如下左图,“外共线”值最大,“内共线”值最小(已知AB 、BP 为定值,求动线段AP 的最大或最小值);(2)如下右图,垂线段最短,端点处最大(已知点P 是线段BC 上的动点,求线段AP 的最大或最小值).P 2(P 1)CB AP模块二 全等三角形PDC B A图1图27【例3】 △ABC 与△CDE 均为等边三角形,点C 为公共顶点,连结AD 、BE 相交于点P ,BE 交AC于点M ,AD 交CE 于点N ,(1)如图1,当点B 、C 、D 在同一直线上,请证明以下结论:① AD =BE ;② 连结PC ,则PC 平分∠BPD ; ③ 60APB ∠=︒;④ 连结MN ,则△MCN 为等边三角形; ⑤ PB=P A+PC ,PD=PE+PC(⑥ 连结AE ,点P 为△ACE 的费马点. 学生版上没有) (2)如图2,当△CDE 绕点C 旋转任意角度时,(1)中的5个结论仍成立吗?图1图2ABCDNPMENMPEDCBA【解析】(1)由ACD BCE △≌△可得①;过点C 分别作AD 、BE 边上的高,由“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或者通过证明“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可得两高相等,证得②;由“八”字模型倒角证得③;由BMC ACN △≌△或者CND CME △≌△得CN=CM ,证得④;由120APC EPC ∠=∠=︒,在四边形ABCP 和EDCP 中利用旋转可证得⑤;由⑤中的结论可知PA+PC+PE=BE ,120APC EPC APE ∠=∠=∠=︒,点P 到△ACE 的三个顶点的距离和最小,即可证得⑥. (2)结论①②③⑤⑥均成立.【例4】 在△ABC 中,AB =AC ,∠BAC =α(︒<<︒600α),将线段B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D .图1图2A BCDEDCBA(1)如图1,直接写出∠ABD 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2)如图2,∠BCE =150°,∠ABE =60°,判断△ABE 的形状并加以证明;能力提升夯实基础8图3图2图12n-1B 2C 2A CB 1C 1C 1B 1C B A(3)在(2)的条件下,连结DE ,若∠DEC =45°,求α的值. (2013北京中考)【解析】(1)1302α︒-;(2)ABE △为等边三角形,连接AD 、CD 、EB∵线段B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D 则BC BD =,60DBC ∠=︒ 又∵60ABE ∠=︒∴160302ABD DBE EBC α∠=︒-∠=∠=︒-且BCD △为等边三角形.在ABD △与ACD △中AB ACAD AD BD CD=⎧⎪=⎨⎪=⎩∴ABD △≌ACD △(SSS ) ∴1122BAD CAD BAC α∠=∠=∠=∵150BCE ∠=︒ ∴11180(30)15022BEC αα∠=︒-︒--︒=在ABD △与EBC △中BEC BAD EBC ABD BC BD ∠=∠⎧⎪∠=∠⎨⎪=⎩∴ABD △≌EBC △(AAS )∴AB BE = ∴ABE △为等边三角形 (3)∵60BCD ∠=︒,150BCE ∠=︒∴1506090DCE ∠=︒-︒=︒又∵45DEC ∠=︒ ∴DC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DC CE BC == ∵150BCE ∠=︒∴(180150)152EBC ︒-︒∠==︒ 而130152EBC α∠=︒-=︒ ∴30α=︒【点评】第(2)问考察的是一类由旋转形成的全等模型,如图,若BAC DAE ∠=∠ ①ABC △为等腰三角形(AB=AC ); ②ADE △为等腰三角形(AD=AE );③ABD ACE △≌△以上三个命题有二推一,通常两个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 此题欲证ABE △为等边三角形,已知DBC △为等边三角形,则需证ABD △≌EBC △即可.【例5】 (1)已知在△ABC 中,BC=a .如图1,点B 1 、C 1分别是AB 、AC 的中点,则线段B 1C 1的长是_______;如图2,点B 1 、B 2 ,C 1 、C 2分别是AB 、AC 的三等分点,则线段B 1C 1 + B 2C 2的值是__________;如图3, 点12......、、、nB B B ,夯实基础模块三 相似三角形BABCDE912......、、、n C C C 分别是AB 、AC 的(n +1)等分点,则线段B 1C 1 + B 2C 2+……+ B n C n 的值是 ______.(2)如图,在矩形ABCD 中, AB =4,BC =6,当直角三角板MPN 的直角顶点P 在BC 边上移动时,直角边MP 始终经过点A ,设直角 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PN 与CD 相交于点Q .BP =x ,CQ=y ,那么y 与x 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解析】(1)1,2a a ,12na 提示:由“A”字相似模型来求B n C n 的长; (2)D 提示:“三垂”相似模型;【例6】 如图1,在等腰直角△ABC 中,∠BAC =90°,AB =AC =2,点E 是BC 边上一点,∠DEF =45°且角的两边分别与边AB ,射线CA 交于点P ,Q .(1)如图2,若点E 为BC 中点,将∠DEF 绕着点E 逆时针旋转,DE 与边AB 交于点P ,EF 与CA的延长线交于点Q .设BP 为x ,CQ 为y ,试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如图3,点E 在边BC 上沿B 到C 的方向运动(不与B ,C 重合),且DE 始终经过点A ,EF 与边AC 交于Q 点.探究:在∠DEF 运动过程中,△AEQ 能否构成等腰三角形,若能,求出BE 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012东城期末)能力提升10【解析】(1)∵ ∠BAC =90°,AB =AC =2, ∴ ∠B =∠C,BC =又∵FEB FED DEB EQC C ∠=∠+∠=∠+∠,DEF C ∠=∠, ∴ ∠DEB =∠EQC . ∴ △BPE ∽△CEQ . ∴BP CEBE CQ=. 设BP 为x ,CQ 为y , ∴y =. ∴ 2y x =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0<x <1. (2)解:∵ ∠AEF =∠B =∠C ,且∠AQE >∠C ,∴ ∠AQE >∠AEF . ∴ AE ≠AQ .当AE =EQ 时,可证△ABE ≌ECQ . ∴ CE =AB =2 . ∴ BE =BC -EC=2. 当AQ =EQ 时,可知∠QAE =∠QEA =45°.∴ AE ⊥BC . ∴ 点E 是BC 的中点. ∴ BE. 综上,在∠DEF 运动过程中,△AEQ 能成等腰三角形,此时BE长为2.【思维拓展训练】提高班训练1. 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ABC 中,∠ACB =90°,AC=8,BC =6.折叠该纸片使点B 与点C 重合,折痕与AB 、BC 的交点分别为D 、E . (1)DE 的长为 ;(2)将折叠后的图形沿直线AE 剪开,原纸片被剪成三块, 其中最小一块的面积等于 . 【解析】4,4训练2. ⑴如图1,已知矩形ABCD 中,点E 是BC 上的一动点,过点E 作EF ⊥BD 于点F ,EG ⊥AC 于 点G ,CH ⊥BD 于点H ,试证明CH =EF +EG ;图3GEFL ABC DABCD EFGH图2图1H GFE DCBA⑵ 若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如图2,过点E 作EF ⊥BD 于点F ,EG ⊥AC 的延长线于点G ,CH ⊥BD 于点H , 则EF 、EG 、CH 三者之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猜想;⑶ 如图3,BD 是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L 在BD 上,且BL =BC , 连接CL ,点E 是CL 上任一点, EF ⊥BD 于点F ,EG ⊥BC 于点G ,猜想EF 、EG 、BD 之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猜想;⑷ 观察图1、图2、图3的特性,请你根据这一特性构造一个图形,使它仍然具有EF 、EG 、CH 这样的线段,并满足⑴或⑵的结论,写出相关题设的条件和结论. (2010房山二模) 【解析】(1)设对角线交点为O ,连结OE ,用面积法证明;(2)CH=EF-EG ;(3)连结AC 交BD 于点O ,由(1)的结论可知CO=EF+EG ,于是12BD EF EG =+;(4)只要有等腰三角形就行,例如可以在等腰梯形中构造. 训练3. 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G 是BC 上任意一点,DE AG ⊥于点E ,BF AG ⊥于点F .⑴ 求证:DE BF EF -=.⑵ 当点G 为BC 边中点时,试探究线段EF 与G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⑶ 若点G 为CB 延长线上一点,其余条件不变.请你在图2中画出图形,写出此时DE 、BF 、EF 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图2图1ABCDG G FEDCB A【解析】(1)由AED BFA △≌△可得;(2)EF =2GF ,易证AFB BFG ABG △∽△∽△,于是2AB AF BFBG BF FG===,所以AF =2BF , BF =2FG ,所以EF =2FG ; (3)DE+BF=EF .模块一 特殊三角形 课后演练【演练1】 ⑴如图,等腰ABC △中,AB AC =,20A =︒∠,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D ,交AC 于E ,连接BE ,则CBE ∠等于( ) A .80° B . 70° C .60° D .50°⑵ 在等腰ABC △中,AB AC =,中线BD 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别为15和 12两个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______________.⑶ 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中,D 、E 分别为AB 、BC 边上的点,AD BE =,AE 与CD 交于点F ,AG CD ⊥于点G ,则AGAF = . 【解析】(1)C ; (2)7或11;(3【演练2】 如图,P 为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中任意一点,连接P A 、PB 、P C ,过P 点分别做三边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F ,则PD+PE+PF= ;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_.实战演练图1EDCB AG FEDCBA模块二 全等三角形 课后演练【演练3】 在ABC △中,AB AC =,CG BA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G .一等腰直角三角尺按如图1所示的位置摆放,该三角尺的直 角顶点为F ,一条直角边与AC 边在一条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 恰好经过点B .⑴ 在图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BF 与CG 的长度,猜想并写 出BF 与CG 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⑵ 当三角尺沿AC 方向平移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一条直角边仍 与AC 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交BC 边于点D ,过点D 作DE BA ⊥于点E .此时请你通过观察、测量DE 、DF 与CG 的 长度,猜想并写出DE DF +与CG 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 证明你的猜想;⑶当三角尺在⑵的基础上沿AC 方向继续平移到图3所示位置 (点F 在线段AC 上,且点F 与点C 不重合)时,⑵中的猜想是 否仍然成立?(不用说明理由) 【解析】⑴ BF CG =;在ABF ∆和ACG ∆中,∵90F G FAB GAC AB AC ∠=∠=︒∠=∠=,,, ∴(AAS)ABF ACG ∆∆≌, ∴BF CG =. ⑵ DE DF CG +=;过点D 作DH CG ⊥于点H (如图4). ∵DE BA ⊥于点E ,90G DH CG ∠=︒⊥,,∴四边形EDHG 为矩形,∴DE HG DH BG =,∥,∴GBC HDC ∠=∠, ∵AB AC =,∴FCD GBC HDC ∠=∠=∠,又∵90F DHC CD DC ∠=∠=︒=,, ∴(AAS)FDC HCD ∆∆≌,∴DF CH =.∴GH CH DE DF CG +=+=,即DE DF CG +=. ⑶ 仍然成立.(注:本题还可以利用面积或三角函数来证明,比如⑵中连结AD )【演练4】 图中是一副三角板,45︒的三角板Rt DEF △的直角顶点D 恰好在30︒的三角板Rt ABC △斜边AB 的中点处,304590A E EDF ACB ∠=︒∠=︒∠=∠=︒,,,DE 交AC 于点G ,GM AB ⊥ 于M .⑴ 如图1,当DF 经过点C 时,作CN AB ⊥于N ,求证:AM DN =.⑵ 如图2,当DF AC ∥时,DF 交BC 于H ,作HN AB ⊥于N ,⑴的结论仍然成立,请 你说明理由.图2图1EHABCFGMN NMGF ECBAE 3E 2E 1D 4D 3D 2D 1CBA 【解析】⑴ ∵3090A ACB ∠=︒∠=︒,,D 是AB 的中点,∴BC BD =,60B ∠=︒∴△BCD 是等边三角形.又∵CN DB ⊥,∴12DN DB =,∵90EDF ∠=︒,BCD ∆是等边三角形.∴30ADG ∠=︒,而30A ∠=︒,∴GA GD =.∵GM AB ⊥,∴12AM AD =又∵AD DB =,∴AM DN =.⑵ ∵DF AC ∥,∴30BDF A ∠=∠=︒,90AGD GDH ∠=∠=︒,∴60ADG ∠=︒.∵60B ∠=︒,AD DB =,∴ADG DBH ∆∆≌,∴AG DH =,又∵BDF A ∠=∠,GM AB ⊥,HN AB ⊥, ∴AMG DNH ∆∆≌.∴AM DN =.模块三 相似三角形 课后演练【演练5】 如图,已知Rt ABC △,1D 是斜边AB 的中点,过1D 作11D E AC ⊥于1E ,连接1BE 交1CD 于2D ;过2D 作22D E AC ⊥ 于2E ,连接2BE 交1CD 于3D ;过3D 作33D E AC ⊥于3E ,…, 如此继续,可以依次得到点45n D D D ,,…,,分别记11BD E △, 22BD E △,33BD E △,…,n n BD E △的面积为123S S S ,,,…n S . 则n S =_________ABC S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解析】()211n +第十八种品格:坚持品格教育—坚持有些人,做事是怕别人说失败,为不失败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