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

合集下载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基因的分离和组合规律。

2. 学会使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探究性状分离比。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分离和组合规律,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操作。

2. 教学难点: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小球(代表基因)、箱子(代表生殖细胞)、记录表格。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性状分离比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性状分离比的规律。

2. 讲解:讲解基因的分离和组合规律,解释性状分离比的概念。

3. 示范:教师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5. 结果记录与分析:学生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格中,并进行分析。

6.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与基因分离和组合规律的关系。

7. 总结: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强调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在遗传学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使学生了解了基因的分离和组合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对结果进行合理解释。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讨论和总结能力,使他们在实验中学到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为什么会出现性状分离比?2. 讲解:解释实验中性状分离比出现的原因,与基因的分离和组合规律的关系。

3. 拓展:介绍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遗传学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性状分离比的关系。

七、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强调实验在遗传学学习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八、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性状分离比的统计图。

2. 写一篇短文,描述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结果与基因分离和组合规律的关系。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性状分离比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原理。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遗传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

难点: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彩球(代表雌配子),白球(代表雄配子),天平,记录表格。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遗传学基本概念,如性状、基因等。

2. 讲解性状分离比的概念:解释性状分离比是指在杂种后代中,表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数量比。

3. 讲解实验原理:运用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彩球代表显性基因(如A),白球代表隐性基因(如a)。

通过随机抓取彩球和白球的方式,模拟生物的生殖过程,解释性状分离比。

4. 演示实验步骤:a. 准备两个小桶,一个装彩球,一个装白球。

b. 设定实验次数,如100次。

c. 每次从两个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球,记录球的颜色和次数。

d. 统计实验结果,计算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出现的次数比。

5.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按照演示步骤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6.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数据,发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出现的次数比接近1:1。

7. 总结性状分离比:解释实验结果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关系,得出性状分离比为1:2:1。

8. 拓展应用:让学生运用性状分离比的原理,分析实际遗传问题,如杂交育种、遗传病等。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性状分离比的概念和模拟实验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并运用遗传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设计更复杂的实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性状分离比的概念,掌握模拟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生物《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生物《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生物《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孟德尔基因遗传规律
2、掌握基于孟德尔遗传规律进行的基因型和表型的推算
3、学习使用傅里叶分析仪等科学实验仪器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傅里叶分析仪对小麦和豌豆的基因型进行检测。

小麦和豌豆都受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支配,因此能够通过一定的实验操作推算出它们的相关性状分离比。

三、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装置:约定几个beaker或透明杯,在杯内放入种子(豌豆或小麦),在部分杯子内加入特殊培养液。

2、将小麦或豌豆植株移植到特定的杯子中,并在一些杯子中添加特殊的处理液体,以探究相关性状的基因型。

3、应用傅里叶分析仪对大约10ml的植株样本进行检测,从而确定对应性状的基因型和表型。

4、根据模拟实验结果,计算此交配的相关性状的分离比。

四、实验结果分析
继续通过傅里叶分析仪检测得到每个植物的基因型和表型,以生成性状分离比。

通过这些数据,计算出性状分离比,为遗传学家提供有关相关性状遗传规律的详细信息。

五、实验总结
本实验利用了傅里叶分析仪等科学仪器,并基于孟德尔遗传规律进行了相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从而揭示出相关性状的生物学遗传规律。

本次实验对了解基因遗传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实验技能都极为重要。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基因的分离和组合规律。

2. 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模拟基因的分离和组合过程。

3. 让学生能够运用基因的分离和组合规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二、教学内容1. 基因的分离和组合规律2.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原理3.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操作步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分离和组合规律,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操作。

2. 教学难点:基因的分离和组合规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基因的分离和组合规律。

2. 采用实验法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引导学生思考遗传规律。

2. 新课:讲解基因的分离和组合规律,引导学生理解性状分离比的概念。

3. 实验:带领学生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遗传规律。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运用基因的分离和组合规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5. 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基因分离和组合规律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操作技能。

3. 评价学生运用基因分离和组合规律解释遗传现象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括基因分离和组合规律的讲解,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操作步骤。

2. 实验材料:包括不同颜色的豆子或纸牌,用于模拟基因的分离和组合。

3. 习题集:包括相关知识点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习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基因分离和组合规律,引导学生理解性状分离比的概念。

2. 第3-4课时: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遗传规律。

3. 第5课时: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基因分离和组合规律解释遗传现象。

4. 第6-7课时:布置习题,巩固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和讨论。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式。

2. 反思实验操作的难易程度,适当调整实验步骤和教学指导。

实验作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实验作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实验《模拟性状分离比》作业班级姓名1.实验原理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会彼此分离,形成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受精时,比例相等的两种雌配子与比例相等的两种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合子,机会均等。

随机结合的结果是后代的基因型有三种,其比为1∶2∶1,表现型有两种,其比为3∶1。

因此,杂合子杂交后代发育成的个体,就一定会发生性状分离。

如果此实验直接用研究对象进行在条件和时间等方面不具备,就用模拟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获得对研究对象的认识。

本实验就是通过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来探讨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2.材料用具小塑料桶2个,2种色彩的小球各20个 (球的大小要一致,质地要统一,手感要相同,并要有一定重量)。

3.实验方法与步骤取甲、乙两个小桶,每个小桶内放有两种色彩的小球各10个,并在不同色彩的球上分别标有字母D和d。

甲桶上标记雌配子,乙桶上标记雄配子,甲桶中的D小球与d小球,就分别代表含基因D和含基因d的雌配子;乙桶中的D小球与d小球,就分别代表含基因D 和含基因d的雄配子。

(1)混合小球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2)随机取球分别从两个小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这表示雌配子与雄配子随机结合成合子的过程。

记录下这两个小球的字母组合。

(3)重复实验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摇动小桶中的彩球,使小球充分混合后,再按上述方法重复做50~100次(重复次数越多,模拟效果越好)。

记录时,可将三种基因型写好,列出表(4)统计小球组合统计小球组合为DD、Dd和dd的数量分别是多少,记录并填入上表。

(5)计算小球组合计算小球组合DD、Dd和dd之间的数量比,以及含有D的组合与dd组合之间的数量比,将计算结果填入上表中。

4.实验结论分析实验结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得出合理的结论(可将全班每一小组结果综合统计,进行对比)。

问题全解:46.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验原理是什么?见“内容全解1”。

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

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
(3)反复模拟抓取次数过少,造成误差加大。
[高考试验对接]
在“性状分离比旳模拟”试验中,有人在两个小罐中分别 放
了10个、50个玻璃球,下列对他旳这种做法旳评价,你认 为正确旳是( ) A.会影响配子出现旳概率,从而造成试验成果误差增大 B.两个罐中玻璃球数量不同,会影响试验旳成果 C.玻璃球数量少旳罐代表雄性生殖器官 D.玻璃球数量多旳罐代表雄性生殖器官
项评价错误
对接 将绝大多数生物产生雌雄配子数目设置与实际情况相反而错 教材: 误
D.玻璃球数量多旳罐代表雄性生殖器官
同上C项分析,题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置装有不同数量玻璃球旳小罐是模拟
分析: 了自然界中多数生物产生雌雄配子数目旳不同,所以装有
50个玻璃球旳小罐代表雄性生殖器官,故D项评价正确
对接 将绝大多数生物产生雌雄配子数目设置与实际情况相反而 教材: 错误
两个罐中玻璃球数量不同,只能阐明两性生殖器官中产生
分析: 旳雌雄配子数量不同,而不是配子种类,不会影响试验成
果。故B项评价错误
对接 将两性生殖器官产生旳配子种类和数量等同起来而设置错 教材: 误
C.玻璃球数量少旳罐代表雄性生殖器官
绝大多数生物,都是产生雄配子数目远远多于雌配子数目,
分析: 题目中设置装有10个玻璃球旳小罐代表雌性生殖器官,故C
[多维思索]
(1)在此模拟试验中,每次抓取统计成果后必须将小球 分别放回原来旳小桶,若不放回继续完毕背面旳抓 取模拟,对试验成果有什么影响。
提醒:影响模拟亲本产生配子种类百分比,造成成果出现误差。
(2)模拟试验中影响配子出现概率旳原因主要是什么?
提醒:①是否随机抓取; ②两小桶内装入两种小玻璃球数目是否相等; ③每次抓取后是否又放回; ④每次抓取前是否将小桶内两种玻璃球混匀。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性状分离比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基因分离的原理。

3.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性状分离比的定义。

2. 基因分离的原理。

3. 实验操作步骤。

4. 实验结果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的分析。

2. 教学难点:基因分离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性状分离比的概念和基因分离原理。

2. 实验法: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3. 讨论法:分析实验结果,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小球(代表基因),箱子(代表生殖细胞),记录表格。

2. 实验场地:实验室。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引入性状分离比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孟德尔的实验结果符合3:1的分离比。

【新课讲解】1. 讲解性状分离比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杂合子和纯合子的概念。

2. 讲解基因分离的原理,让学生明白遗传因子在生殖细胞中的分离和组合。

【实验操作】1. 教师演示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理解实验现象背后的遗传规律。

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性状分离比的概念和基因分离原理。

【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实验分析。

2. 思考题:为什么性状分离比是3:1?如何解释基因分离和组合的现象?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改变性状分离比的可能性。

2. 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和组合定律。

七、课堂练习1. 练习题: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亲本的基因型。

2. 学生互相批改,教师讲解答案。

八、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性状分离比的重要性。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性状分离比的概念,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过程,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实验原理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性状分离比的概念及其实验验证方法。

2.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性状分离比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彩球(代表雌配子),白球(代表雄配子),记录表。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性状分离比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性状分离比的概念。

2. 讲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实例解释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3. 演示实验:讲解实验原理,示范实验操作步骤,引导学生理解实验过程。

4.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5. 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验证性状分离比。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7. 课后作业:布置关于性状分离比的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性状分离比概念的理解和对基因显性与隐性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准确性、结果记录和分析的完整性。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以及对性状分离比的理解深度。

七、实验安全与环保:1. 实验安全:提醒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免剪刀、小桶等物品的伤害,确保实验安全。

2. 环保意识: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珍惜材料,减少浪费,使用后的物品妥善处理,不污染环境。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性状分离比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原理。

3.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性状分离比的定义。

2.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原理。

3.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介绍性状分离比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原理。

3. 示范:进行一次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5. 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性状分离比的意义。

四、教学评价1. 评估学生对性状分离比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原理的掌握程度。

3. 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实验材料:彩球(代表不同基因型的配子)、容器(代表生殖器官)、记录表格。

2. 教学课件:用于展示性状分离比的概念和实验原理。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七、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彩球随机分配到容器中。

2. 记录初始状态下的彩球数量。

3. 模拟生殖过程,将彩球随机结合,记录每种组合的数量。

4. 统计实验结果,填写记录表格。

5.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性状分离比。

八、实验注意事项1. 确保彩球随机分配到容器中,避免人为干预。

2. 准确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彩球数量和组合情况。

3. 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性,避免外界因素影响实验结果。

九、课后作业1. 复习性状分离比的概念和模拟实验原理。

十、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差异。

2.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在遗传学中的应用,如预测后代性状分离比。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性状分离比。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七、教学实施1. 课堂讲解:通过PPT展示性状分离比的概念和实验原理。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02
实验原理
遗传因子及其作用
遗传因子
遗传因子是决定生物体性状的内在因素,它能够将遗传信息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 。
显性与隐性
在遗传学中,有些遗传因子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显性遗传因子能够掩盖隐 性遗传因子的效应,而隐性遗传因子只有在没有显性遗传因子存在时才会表现出 来。
配子形成与性状分离
配子形成
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观察到杂种后代 中显性和隐性性状的表现,理解性状 分离的特点,包括显性和隐性性状的 表达、分离比等。
理解性状分离比的形成机制
理解遗传因子的作用
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观察到遗传因子 在形成性状分离比中的作用,理解遗 传因子的组合方式和作用机制。
掌握基因分离定律
通过模拟实验,可以深入理解基因分 离定律的原理,即等位基因的分离是 形成性状分离比的基础。
操作误差
实验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的手法、观察角度等因素,可能导致实 验结果出现误差,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样本量不足
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本实验的样本量可能相对较小,可能无法完 全反映总体情况,影响实验结果的代表性。
性状分离比的深层次理解
遗传基础
性状分离比是遗传学中的基本概念,通过模拟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遗传物质如 何影响生物体的性状表现。
结论总结
实验结果表明,在杂合子自交的情况下,后代中显性与隐性性状的比例符合理论预期的3:1分离比。此 外,实验结果还表明,不同组合下性状分离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遗传咨询
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有助于遗传咨询师更好地理 解遗传规律,为个体和家庭的遗传咨询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育种
采用卡方检验等方法,对实验结 果进行显著性检验,判断实际观 察到的性状分离比是否符合理论 预期。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洞口九中 李艳群
1、实验目的
(1)理解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发生分离、受
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2)认识和理解基因的分离和随机结合与生物
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
(3)认识杂种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进一步学
习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打下基础。
2、实验原理
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 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 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 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基因 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 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 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Dd 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
比值是多少。计算棋子含有D的组合(DD和Dd)
和组合为dd的数量比值分别是多少,得出表现性
之比(性状分离比)。
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得出合理的结论。
DD:Dd: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d=? (DD+Dd):dd=?
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记录表
基因型 DD Dd dd 次数 (画正字) 总计
(4)重复试验 将围棋分别放回原来的容器内,摇匀,
再重复上述步骤。 按上述步骤重复50~100次,记录每次 组合结果(重复次数越多,模拟效果越好) 。
(5)统计结果及分析
统计棋子组合为DD、Dd和dd的数量分别是
多少,计算棋子组合为DD、Dd和dd之间的数量
4、实验方法和步骤
1)方法:
取甲、乙两个纸杯,每个纸杯内放有两种色彩
的围棋各10个,黑色的围棋代表D配子,白色的

生物-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的内容

生物-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的内容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的内容[高中生物] 1.完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加深对分离现象解释的理解。

2.分析测交实验,理解对分离定律的验证过程。

3.归纳总结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掌握分离定律的内容。

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2.模拟内容用具或操作模拟对象或过程甲、乙两个小桶雌、雄生殖器官小桶内的彩球雌、雄配子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3.操作步骤取小桶并编号分装彩球混合彩球随机取球放回原小桶重复实验→→→→→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1)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1∶2∶1。

(2)彩球组合类型之间的数量比代表的是显、隐性性状数量比:显性∶隐性≈3∶1。

探讨点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每个桶中放入数量相等的两种彩球的含义是:两种彩球分别模拟含有显性、隐性两种遗传因子的配子,且F1产生的两种配子数量相等。

2.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彩球数量都是20个,这符合自然界的实际情况吗?提示 不符合。

自然界中,一般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

3.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彩球组合在一起,模拟了雌雄配子形成和随机结合的过程。

4.为什么每次把抓出的小球放回原桶并且摇匀后才可再次抓取?提示 为了使代表雌、雄配子的两种彩球被抓出的机会相等。

5.理论上,实验结果应是:彩球组合DD∶Dd∶dd=1∶2∶1,但有位同学抓取了4次,结果是DD∶Dd=2∶2,这是不是说明实验设计有问题?提示 不是。

DD∶Dd∶dd=1∶2∶1是一个理论值,如果统计数量太少,不一定会符合DD∶Dd∶dd=1∶2∶1的理论值,统计的数量越多,越接近该理论值。

核心归纳 模拟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盛放彩球的容器最好为圆柱形小桶或其他圆柱形容器,以便摇动时彩球能够充分混匀。

(2)彩球的规格、质地要统一,手感要相同,以避免人为的误差。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性状分离比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和再组合的原理。

3.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过程,基因分离和再组合的原理。

2. 教学难点: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小球(代表基因),箱子(代表生殖细胞),记录表格。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性状分离比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性状分离比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基因分离和再组合的原理,解释性状分离比的形成。

3. 演示:教师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

5. 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6. 总结: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强调性状分离比的概念和基因分离再组合的原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性状分离比的形成原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实验设计方面,可以进一步优化实验步骤,使实验更加简洁明了。

在实验后的讨论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基因分离和再组合的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遗传学的发展历程,了解孟德尔、摩尔根等遗传学家的贡献。

2. 引导学生关注遗传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杂交育种、基因诊断等。

3. 探讨基因伦理问题,如基因改造、克隆技术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性状分离比的统计图。

3. 请学生结合课余时间,调查生活中常见的性状分离现象,下节课分享。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2. 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包括实验步骤、结果和收获的描述。

3.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提出和分析的能力。

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抓小球)习题

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抓小球)习题

1.某同学用两只小桶(标记为甲、乙)分别装上小球(每个上标记为D或d)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

他每次分别从甲、乙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实验模拟的是减数分裂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的过程B.如果两个小桶中小球的总数不相等,则实验模拟不严谨C.如果某个小桶中两种小球数目不相等,则实验模拟不严谨D.重复10次实验后,统计出Dd组合所占比例一定为50%2.如图表示对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模拟装置。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容器内两种不同颜色小球的大小、重量及数量必须相等B.从甲或乙容器随机取出一个小球可模拟等位基因分离的过程C.从甲、乙容器各随机取出一个小球并组合模拟F1自交产生F2的过程D.该实验要做到多次重复并统计,每次取出后要及时放回小球并摇匀3.有位同学用小球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该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

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

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B.Ⅰ中D和d小球可以不一样多C.Ⅰ和Ⅱ的小球必须一样多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D.重复10次实验后,统计的Dd组合的概率均约为50%4.甲、乙两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

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Ⅱ、Ⅲ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

每位同学都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重复多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同学实验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B.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Aa、AB组合的概率分别约为1/2和1/4D.每只小桶内2种小球必须相等,且3只小桶内的小球总数也必须相等5.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

探究 实践——“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探究 实践——“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探究·实践”——“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一、使用教材本项目式实验教学内容源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学课程必修2《遗传与进化》(2019版)第1章第1节,是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

设计的目的是针对教材中“探究·实践”栏目——“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所能提供的生物学事实有限,不能真正满足学生学习遗传分离定律的需要,因此,全新设计了真实科研实验情境的创新性实践活动——果蝇遗传杂交实验。

二、实验器材(1)器材:果蝇饲养瓶(200ml)、标签纸若干、棉球、毛笔、白瓷板、标记笔、培养皿、恒温培养箱、数码体视显微镜、电脑、电磁炉、不锈钢铁盆、玻璃棒、移液枪及枪头。

(2)试剂:玉米粉、蔗糖、琼脂、酵母粉、乙醚、丙酸、酒精。

三、实验创新体现(1)实验设计思想的创新。

教材中的“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只能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概率问题,无法为学生学习分离定律提供生物学事实。

因此,基于发展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宗旨,设计项目式的探究性学生实验“果蝇遗传杂交实验”,替换教材中非常简单的模拟实验,真正体现生物学的学科特色。

目的是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实践性学习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生物学事实,实现生物学概念的自主建构,同时,通过探究性的实验活动,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实验探究方法的创新。

1)实验材料新颖、有效。

教材中呈现的是孟德尔杂交实验,使用的材料是豌豆,这种植物材料实验周期长、杂交技术复杂,不适合学生实验。

而模拟实验使用的乒乓球,缺乏生物特征,不可能观察到真正的性状分离及其比例。

采用果蝇作为遗传杂交实验材料,其生长快、繁殖周期短,大约三周便可获得子二代果蝇,适宜作为中学生进行遗传学实验研究的材料,以解决学习时间紧的难题。

同时,果蝇的相对性状比较明显,子代数量多,便于观察、统计实验结果。

2)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实验目标通过实验认识和理解基因的分离和随机结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打下一定的基础。

实验原理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发生分离。

受精时,雌雄配子又会随机结合成合子。

因此杂合子杂交后发育的个体,一定会发生性状分离。

本实验就是通过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的过程,来探讨杂种后代性状的分离比。

活动程序1、材料用具小塑料桶2个,两种色彩的小球各20个.2、方法步骤⑴分装、标记小球〈设定雌雄配子〉取甲、乙两个小桶,每一个小桶内放有两种色彩的小球各10个,并在不同色彩的小球上分别标上字母D和d,如果甲桶中的小球代表的是雌配子,乙桶中小球代表的是雄配子。

⑵混合小球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⑶随机取球<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这表示让雌配子与雄配子随机结合成合子,并记录下两个小球的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重复做50—100次。

⑷分析结果<统计计算小球组合>统计不同的小球组合的数量并计算出组合DD、Dd和dd之间的数量之比,以及含有小球D的组合与d组合之间的数量比,并将计算结果记录下来。

3、实验结论⑴三种组合DD、Dd、dd的数量之比接近1:2:1。

⑵含有D和dd组合的数量之比接近3:1。

4、课后讨论⑴如果在从两个小桶内重复抓取一次小球,在取出小球前,你能估算出DD、Dd和dd组合的机会各是多少吗?⑵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你对哪些问题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⑶假如当时孟得尔只统计了10株豌豆的性状,那么他还能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吗?。

孟德尔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孟德尔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情感目标:
一. 通过小组交流协作,培 养团队精神;
二. 养成务实、求真、科学 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
一. 正确运用实验材料用具;对数据进
01
行记录、统计、概括。
二. 认识杂合子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 进一步学习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打 下基础。
难点:
一. 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
02
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1、标记、分装棋子 每小组取两只小桶,甲桶上标记♀(代表豌豆F1的雌 蕊),乙桶上标记♂(代表豌豆F1的雄蕊),每个小 桶内放入黑棋子(代表含有基因D的配子)和白棋子 (代表含有基因d的配子)各10个(确保F1产生的雌 配子、雄配子中D配子和d配子的数目相等 )。
2、混合 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黑白棋子充分混合。
C
目,题目中设置装有10个玻璃球的小罐代表雌性
目设置与实际情况相反而
生殖器官,故C项评价错误
错误
同上C项分析,题中设置装有不同数量玻璃球的小罐是
D
模拟了自然界中多数生物产生雌雄配子数目的不 同,因此装有50个玻璃球的小罐代表雄性生殖器
官,故D项评价正确
同C项分析
3、孟德尔遗传规律不适于原核生物,是因为原核 生物( ) D
单眼皮的孩子。
Aa
Aa
1/4
那么这对夫妇和孩子的基因
aa
型分别是



若他们还想再生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是单眼皮的可能性


6、豚鼠的体色黑色对白色为显性,一对杂合黑 豚鼠产仔4只,4只鼠仔的性状表现可D能是 ()
A、三黑一白 B、全部黑色
C、二黑二白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实验步骤
准备 小塑料桶两个,分别标记甲、乙;两种色彩的小球各20个 用具 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 小球充分混合 。
①分别从两个桶内 随机 抓取一个小球作为一个组合, 这表示 雌配子与雄配子随机结合 成合子。每次抓 模拟 取后,记录下两个小球的字母组合。 实验 ②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按上述方法重复做 50~100次(重复次数越多,结果越准确)


统计 计算

实验 结论
统计小球组合分别为DD、Dd和dd的数量,并计算其 比例。 F1产生的配子为D:d= 1:1 ;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1:2:1 。 F2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Dd:dd≈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易误点拨
(1)抓取小球时不随机抓取而带有主观偏好。造成 实验结果偏离理论值。 (2)一次抓取模拟后未将抓出的小球再分别放回小 桶并摇匀,导致模拟产生配子的比例误差加大。 (3)重复模拟抓取次数过少,导致误差加大。
A.会影响配子出现的概率,从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增大
对于代表两性生殖器官的小罐,只要小罐内的两种琉璃球数 分析: 量相同就不会影响配子出现的概率。故A项评价错误
对接 考查模拟用具意义及实验中影响配子出现概率的因素。将小 教材: 罐内玻璃球总量与两种小球数量等同 B.两个罐中玻璃球数量不同,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对接 将绝大多数生物产生雌雄配子数目设置与实际情况相反而错 教材: 误 D.玻璃球数量多的罐代表雄性生殖器官
同上C项分析,题中设置装有不同数量玻璃球的小罐是模拟 分析: 了自然界中多数生物产生雌雄配子数目的不同,因此装有 50个玻璃球的小罐代表雄性生殖器官,故D项评价正确
对接 将绝大多数生物产生雌雄配子数目设置与实际情况相反而 教材: 错误
[多维思考]
(1)在此模拟实验中,每次抓取记录结果后必须将小球 分别放回原来的小桶,若不放回继续完成后面的抓 取模拟,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
提示:影响模拟亲本产生配子种类比例,造成结果出现误差。
(2)模拟实验中影响配子出现概率的因素主要是什么?
提示:①是否随机抓取; ②两小桶内装入两种小玻璃球数目是否相等; ③每次抓取后是否又放回; ④每次抓取前是否将小桶内两种玻璃球混匀。
[高考实验对接]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有人在两个小罐中分别 放 了10个、50个玻璃球,下列对他的这种做法的评价,你认 为正确的是( )
A.会影响配子出现的概率,从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增大 B.两个罐中玻璃球数量不同,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C.玻璃球数量少的罐代表雄性生殖器官 D.玻璃球数量多的罐代表雄性生殖器官
一、实验原理
成对的 (1)进行有性生殖的亲本,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 遗传因子 会发生分离,杂合子将会产生 两种配子 ,
比例为 1∶1 。 (2)受精时,雌雄配子 随机结合 成合子。因此,杂合 子自交后发育成的个体一定会发生 性状分离 ,理 论上其比例为 显性∶隐性=3∶1 。 (3)实际模拟实验中统计的个体越多越接近此比例。
两个罐中玻璃球数量不同,只能说明两性生殖器官中产生 分析: 的雌雄配子数量不同,而不是配子种类,不会影响实验结 果。故B项评价错误
对接 将两性生殖器官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数量等同起来而设置错 教材: 误
C.玻璃球数量少的罐代表雄性生殖器官
绝大多数生物,都是产生雄配子数目远远多于雌配子数目, 分析: 题目中设置装有10个玻璃球的小罐代表雌性生殖器官,故C 项评价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