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解析几何高考大题汇总,推荐文档
高考数学《解析几何》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
![高考数学《解析几何》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716e3bf31126edb6f1a10ae.png)
高考数学《解析几何》专项训练一、单选题1.已知直线l 过点A (a ,0)且斜率为1,若圆224x y +=上恰有3个点到l 的距离为1,则a 的值为( )A .B .±C .2±D .2.已知双曲线2222:1x y C a b-=(0,0)a b >>,过右焦点F 的直线与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A ,B ,且AB BF =uu u r uu u r,则直线AB 的斜率为( ) A .13-或13B .16-或16C .2D .163.已知点P 是圆()()22:3cos sin 1C x y θθ--+-=上任意一点,则点P 到直线1x y +=距离的最大值为( )AB .C 1D 2+4.若过点(4,0)A 的直线l 与曲线22(2)1x y -+=有公共点,则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33⎡-⎢⎣⎦D .33⎛⎫- ⎪ ⎪⎝⎭5.已知抛物线C :22x py =的焦点为F ,定点()M ,若直线FM 与抛物线C 相交于A ,B 两点(点B 在F ,M 中间),且与抛物线C 的准线交于点N ,若7BN BF =,则AF 的长为( )A .78B .1C .76D6.已知双曲线2222:1x y C a b-=(0,0)a b >>的两个焦点分别为1F ,2F ,以12F F 为直径的圆交双曲线C 于P ,Q ,M ,N 四点,且四边形PQMN 为正方形,则双曲线C 的离心率为( )A .2-BC .2D7.已知抛物线C :22(0)y px p =>的焦点F ,点00(2p M x x ⎛⎫>⎪⎝⎭是抛物线上一点,以M 为圆心的圆与直线2p x =交于A 、B 两点(A 在B 的上方),若5sin 7MFA ∠=,则抛物线C 的方程为( )A .24y x =B .28y x =C .212y x =D .216y x =8.已知离心率为2的椭圆E :22221(0)x y a b a b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过点2F 且斜率为1的直线与椭圆E 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为A ,则2F 到直线1F A ,y 轴的距离之比为( )A .5B .35C .2D二、多选题9.已知点A 是直线:0l x y +=上一定点,点P 、Q 是圆221x y +=上的动点,若PAQ ∠的最大值为90o ,则点A 的坐标可以是( )A .(B .()1C .)D .)1,110.已知抛物线2:2C y px =()0p >的焦点为F ,F ,直线l 与抛物线C交于点A 、B 两点(点A 在第一象限),与抛物线的准线交于点D ,若8AF =,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4p = B .DF FA =uuu r uu rC .2BD BF = D .4BF =三、填空题11.已知圆C 经过(5,1),(1,3)A B 两点,圆心在x 轴上,则C 的方程为__________.12.已知圆()2239x y -+=与直线y x m =+交于A 、B 两点,过A 、B 分别作x 轴的垂线,且与x轴分别交于C 、D 两点,若CD =m =_____.13.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的焦距为4,()2,3A 为C 上一点,则C 的渐近线方程为__________.14.已知抛物线()220y px p =>,F 为其焦点,l 为其准线,过F 任作一条直线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1A 、1B 分别为A 、B 在l 上的射影,M 为11A B 的中点,给出下列命题: (1)11A F B F ⊥;(2)AM BM ⊥;(3)1//A F BM ;(4)1A F 与AM 的交点的y 轴上;(5)1AB 与1A B 交于原点.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_.四、解答题15.已知圆22:(2)1M x y ++=,圆22:(2)49N x y -+=,动圆P 与圆M 外切并且与圆N 内切,圆心P 的轨迹为曲线C . (1)求曲线C 的方程;(2)设不经过点(0,Q 的直线l 与曲线C 相交于A ,B 两点,直线QA 与直线QB 的斜率均存在且斜率之和为-2,证明:直线l 过定点.16.已知椭圆方程为22163x y +=.(1)设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点P 在椭圆上运动,求1122PF PF PF PF +⋅u u u r u u u u r的值;(2)设直线l 和圆222x y +=相切,和椭圆交于A 、B 两点,O 为原点,线段OA 、OB 分别和圆222x y +=交于C 、D 两点,设AOB ∆、COD ∆的面积分别为1S 、2S ,求12S S 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1.D 【解析】 【分析】因为圆224x y +=上恰有3个点到l 的距离为1,所以与直线l 平行且距离为1的两条直线,一条与圆相交,一条与圆相切,即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为1,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a 的值. 【详解】直线l 的方程为:y x a =-即0x y a --=.因为圆224x y +=上恰有3个点到l 的距离为1,所以与直线l 平行且距离为1的两条直线,一条与圆相交,一条与圆相切,而圆的半径为2,即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为1.1=,解得a =故选:D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应用,解题关键是将圆上存在3个点到l 的距离为1转化为两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与数学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2.B 【解析】 【分析】根据双曲线的离心率求出渐近线方程,根据AB BF =u u u r u u u r,得到B 为AF 中点,得到B 与A 的坐标关系,代入到渐近线方程中,求出A 点坐标,从而得到AB 的斜率,得到答案. 【详解】因为双曲线2222:1x y C a b-=(0,0)a b >>,又222c e a =22514b a =+=,所以12b a =,所以双曲线渐近线为12y x =± 当点A 在直线12y x =-上,点B 在直线12y x =上时, 设(),A A Ax y (),B B B x y ,由(c,0)F 及B 是AF 中点可知22A B A B x c x y y +⎧=⎪⎪⎨⎪=⎪⎩,分别代入直线方程,得121222A A A A y x y x c ⎧=-⎪⎪⎨+⎪=⋅⎪⎩,解得24A Ac x c y ⎧=-⎪⎪⎨⎪=⎪⎩,所以,24c c A ⎛⎫-⎪⎝⎭, 所以直线AB 的斜率AB AFk k =42cc c =--16=-,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得,16k =也成立.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求双曲线渐近线方程,坐标转化法求点的坐标,属于中档题. 3.D 【解析】 【分析】计算出圆心C 到直线10x y +-=距离的最大值,再加上圆C 的半径可得出点P 到直线10x y +-=的距离的最大值. 【详解】圆C 的圆心坐标为()3cos ,sin θθ+,半径为1,点C 到直线10x y +-=的距离为sin 14d πθ⎛⎫===++≤+ ⎪⎝⎭因此,点P 到直线1x y +=距离的最大值为12122++=+.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圆上一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值问题,当直线与圆相离时,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 ,圆的半径为r ,则圆上一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大值为d r +,最小值为d r -,解题时要熟悉这个结论的应用,属于中等题. 4.D 【解析】设直线方程为(4)y k x =-,即40kx y k --=,直线l 与曲线22(2)1x y -+=有公共点,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等于半径22411k k d k -=≤+,得222141,3k k k ≤+≤,选择C 另外,数形结合画出图形也可以判断C 正确. 5.C 【解析】 【分析】由题意画出图形,求出AB 的斜率,得到AB 的方程,求得p ,可得抛物线方程,联立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求解A 的坐标,再由抛物线定义求解AF 的长. 【详解】解:如图,过B 作'BB 垂直于准线,垂足为'B ,则'BF BB =,由7BN BF =,得7'BN BB =,可得1sin 7BNB '∠=, 3cos 7BNB '∴∠=-,tan 43BNB '∠=又()23,0M ,AB ∴的方程为2343y x =-, 取0x =,得12y =,即10,2F ⎛⎫ ⎪⎝⎭,则1p =,∴抛物线方程为22x y =. 联立223432y x x y ⎧=-⎪⎨⎪=⎩,解得23A y =.12172326A AF y ∴=+=+=.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抛物线的简单性质,考查直线与抛物线位置关系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是中档题. 6.D 【解析】 【分析】设P 、Q 、M 、N 分别为第一、二、三、四象限内的点,根据对称性可得出22,22P c ⎛⎫⎪ ⎪⎝⎭,将点P 的坐标代入双曲线C 的方程,即可求出双曲线C 的离心率. 【详解】设双曲线C 的焦距为()20c c >,设P 、Q 、M 、N 分别为第一、二、三、四象限内的点, 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可知,点P 、Q 关于y 轴对称,P 、M 关于原点对称,P 、N 关于x 轴对称,由于四边形PQMN 为正方形,则直线PM 的倾斜角为4π,可得,22P c ⎛⎫ ⎪ ⎪⎝⎭, 将点P 的坐标代入双曲线C 的方程得2222122c c a b -=,即()22222122c c a c a -=-, 设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1e e >,则()2221221e e e -=-,整理得42420e e -+=,解得22e =,因此,双曲线C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双曲线离心率的计算,解题的关键就是求出双曲线上关键点的坐标,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7.C 【解析】 【分析】根据抛物线的定义,表示出MF ,再表示出MD ,利用5sin 7MFA ∠=,得到0x 和p 之间的关系,将M 点坐标,代入到抛物线中,从而解出p 的值,得到答案.【详解】抛物线C :22(0)y px p =>, 其焦点,02p F ⎛⎫⎪⎝⎭,准线方程2p x =-,因为点(002p M x x ⎛⎫> ⎪⎝⎭是抛物线上一点, 所以02p MF x =+AB所在直线2p x =, 设MD AB ⊥于D ,则02p MD x =-, 因为5sin 7MFA ∠=,所以57 MD MF=,即5272pxpx-=+整理得03x p=所以()3,66M p将M点代入到抛物线方程,得()26623p p=⨯,0p>解得6p=,所以抛物线方程为212y x=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抛物线的定义,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属于中档题.8.A【解析】【分析】结合椭圆性质,得到a,b,c的关系,设2AF x=,用x表示112,AF F F,结合余弦定理,用c表示x,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大题(附有答案及详解)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大题(附有答案及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01eb6c3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8.png)
47. 已知椭圆E :()222210x y a b a b +=>>,其短轴为2.(1)求椭圆E 的方程;(2)设椭圆E 的右焦点为F ,过点()2,0G 作斜率不为0的直线交椭圆E 于M ,N 两点,设直线FM 和FN 的斜率为1k ,2k ,试判断12k k +是否为定值,若是定值,求出该定值;若不是定值,请说明理由.48. 如图,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 +=>>⎛ ⎝⎭,P 为椭圆上的一动点.(1)求椭圆C 的方程;(2)设圆224:5O x y +=,过点P 作圆O 的两条切线1l ,2l ,两切线的斜率分别为1k ,2k . ①求12k k 的值;①若1l 与椭圆C 交于P ,Q 两点,与圆O 切于点A ,与x 轴正半轴交于点B ,且满足OPA OQB S S =△△,求1l 的方程.49. 已知椭圆E :22221x y a b +=(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別为12,F F ,离心率为e =左焦点1F 作直线1l 交椭圆E 于A ,B 两点,2ABF 的周长为8. (1)求椭圆E 的方程;(2)若直线2l :y =kx +m (km <0)与圆O :221x y +=相切,且与椭圆E 交于M ,N 两点,22MF NF +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22MF NF +的最小值和此时直线2l 的方程.50. 已知动点M 与两个定点()0,0O ,()3,0A 的距离的比为12,动点M 的轨迹为曲线C .(1)求C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其形状;(2)过直线3x =上的动点()()3,0P p p ≠分别作C 的两条切线PQ 、PR (Q 、R 为切点),N 为弦QR 的中点,直线l :346x y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E 、F ,求NEF 的面积S的取值范围.5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直线l :20x y ++=和圆O :221x y +=,P 是直线l 上一点,过点P 作圆C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 (1)若PA PB ⊥,求点P 的坐标; (2)求线段PA 长的最小值;(3)设线段AB 的中点为Q ,是否存在点T ,使得线段TQ 长为定值?若存在,求出点T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2. 已知以1C 为圆心的圆221:1C x y +=.(1)若圆222:(1)(1)4C x y -+-=与圆1C 交于,M N 两点,求||MN 的值;(2)若直线:l y x m =+和圆1C 交于,P Q 两点,若132PC PQ ⋅=,求m 的值. 53. 已知圆()22:21M x y +-=,点P 是直线:20l x y +=上的一动点,过点P 作圆M 的切线P A ,PB ,切点为A ,B .(1)当切线P A P 的坐标;(2)若PAM △的外接圆为圆N ,试问:当P 运动时,圆N 是否过定点?若存在,求出所有的定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求线段AB 长度的最小值.54. 已知圆22:2O x y +=,直线:2l y kx =-.(1)若直线l 与圆O 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当90AOB ∠=︒时,求实数k 的值;(2)若1,k P =是直线l 上的动点,过P 作圆O 的两条切线PC 、PD ,切点为C 、D ,试探究:直CD 是否过定点.若存在,请求出定点的坐标;否则,说明理由.5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 ,C 是满足π3ACB ∠=的一个动点. (1)求ABC 垂心H 的轨迹方程;(2)记ABC 垂心H 的轨迹为Γ,若直线l :y kx m =+(0km ≠)与Γ交于D ,E 两点,与椭圆T :2221x y +=交于P ,Q 两点,且||2||DE PQ =,求证:||k > 56. 平面上一动点C的坐标为),sin θθ.(1)求点C 轨迹E 的方程;(2)过点()11,0F -的直线l 与曲线E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线段MN 的中垂线与直线l 相交于点P ,与直线2x =-相交于点Q .当MN PQ =时,求直线l 的方程.答案及解析47.(1)2212x y +=;(2)是定值,该定值为0.【分析】(1)依题意求得,a b ,进而可得椭圆E 的方程;(2)设直线MN 的方程为()()20y k x k =-≠,与椭圆E 方程联立,利用韦达定理和斜率公式即可求得12k k +的值. 【详解】(1)由题意可知:22b =,1b =,椭圆的离心率c e a ==a =①椭圆E 的标准方程:2212x y +=;(2)设直线MN 的方程为()()20y k x k =-≠.22(2)12y k x x y =-⎧⎪⎨+=⎪⎩,消去y 整理得:()2222128820k x k x k +-+-=.设()11,M x y ,()22,N x y , 则2122812k x x k +=+,21228212k x x k -=+,()()()1212121212121212222211111k x k x y y x x k k k x x x x x x x x ⎡⎤--+-+=+=+=-⎢⎥-----++⎢⎥⎣⎦222222228242122208282111212k k k k k k k k k k ⎡⎤-⎢⎥⎛⎫-+=-=-=⎢⎥ ⎪--⎝⎭⎢⎥-+⎢⎥++⎣⎦. ①120k k +=为定值.【点睛】关键点点睛:第(2)问的关键点是:得出()12121212221x x k k k x x x x ⎡⎤+-+=-⎢⎥-++⎢⎥⎣⎦.48.(1)2214x y +=;(2)①14- ;①yy =+【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结合222c a b =-列关于,a b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2)①设()00,P x y ,切线:l 00()y y k x x -=-,利用圆心到切线的距离列方程,整理为关于k 的二次方程,计算两根之积结合点P 在椭圆上即可求12k k ;①由OPA OQB S S =△△可得PA BQ =,可转化为A B P Q x x x x +=+,设1l :y kx m =+,与椭圆联立可得P Q x x +,再求出A x 、B x ,即可求出k 的值,进而可得出m 的值,以及1l 的方程. 【详解】(1)因为22222234c a b e a a -===,所以2a b =,因为点⎛ ⎝⎭在椭圆上,所以221314a b +=即2213144b b +=, 解得:1b =,2a =,所以椭圆方程为:2214x y +=;(2)①设()00,P x y ,切线:l 00()y y k x x -=-即000kx y y kx -+-= 圆心()0,0O到切线的距离d r ==整理可得:2220000442055x k x y k y ⎛⎫--+-= ⎪⎝⎭,所以2020122200441451544455x y k k x x ⎛⎫-- ⎪-⎝⎭===---,①因为OPA OQB S S =△△所以PA BQ =,所以A P Q B x x x x -=-,所以A B P Q x x x x +=+, 设切线为1:l y kx m =+,由2244y kx m x y =+⎧⎨+=⎩可得:()222418440k x kmx m +++-= 所以2841P Q kmx x k -+=+, 令0y =可得B mx k=-,设(),A A A x kx m +, 则1A OA A kx m k x k +==-,所以21A km x k -=+, 所以228411P Q km m kmx x k k k --+==-+++, 整理可得:()()()2222814121k k k k +=++,所以221k =,解得:k =, 因为圆心()0,0O 到1:l y kx m =+距离d ,所以mm =,因为0B mx k=->,所以当k =m =k =时,m =;所以所求1l的方程为y =或y = 【点睛】思路点睛:圆锥曲线中解决定值、定点的方法(1)从特殊入手,求出定值、定点、定线,再证明定值、定点、定线与变量无关; (2)直接计算、推理,并在计算、推理的过程中消去变量是此类问题的特点,设而不求的方法、整体思想和消元思想的运用可以有效的简化运算.49.(1)2214x y +=;(2)最小值为2,0x =或0x +-=.【分析】(1)由椭圆定义结合已知求出a ,半焦距c 即可得解;(2)由直线2l 与圆O 相切得221m k =+,联立直线2l 与椭圆E 的方程消去y ,借助韦达定理表示出22MF NF +,利用函数思想方法即可作答. 【详解】(1)依题意,结合椭圆定义知2ABF 的周长为4a ,则有4a =8,即a =2,又椭圆的离心率为c e a =c =2221b a c =-=, 所以椭圆E 的方程为2214x y +=;(2)因直线2l :y =kx +m (km <0)与圆O :221x y +=1=,即221m k =+,设()()()112212,,,,2,2M x y N x y x x ≤≤,而点M 在椭圆E 上,则221114x y +=,即221114x y =-,又2F ,21|2|MF x =-=12x -,同理222NF x =,于是得)22124MF NF x x +=+, 由2214y kx mx y =+⎧⎪⎨+=⎪⎩消去y 得:()222148440k x kmx m +++-=,显然Δ0>,则122814km x x k +=-+, 又km <0,且221m k =+,因此得1228||14km x x k +=+令2411t k =+≥,则12x x +=113t =,即t =3时等号成立,于是得22MF NF +存在最小值,且)221242MF NF x x +=+≥,22MF NF +的最小值为2,由2221413m k k ⎧=+⎨+=⎩,且km <0,解得k m ⎧=⎪⎪⎨⎪=⎪⎩或k m ⎧=⎪⎪⎨⎪=⎪⎩. 所以所求直线2l的方程为y x =y x =0x =或0x +=.【点睛】关键点睛:解决直线与椭圆的综合问题时,要注意:(1)观察应用题设中的每一个条件,明确确定直线、椭圆的条件;(2)强化有关直线与椭圆联立得出一元二次方程后的运算能力,重视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弦长、斜率、三角形的面积等问题. 50.(1)()2214x y ++=,曲线C 是以1,0为圆心,半径为2的圆;(2)5542⎡⎤⎢⎥⎣⎦,.【分析】(1)设出动点M 坐标,代入距离比关系式,化简方程可得;(2)先求切点弦方程,再根据切点弦过定点及弦中点性质得出N 点轨迹,然后求出动点N 到定直线EF 的距离最值,最后求出面积最值.切点弦方程的求法可用以下两种方法.法一:由两切点即为两圆公共点,利用两圆相交弦方程(两圆方程作差)求出切点弦方程;法二:先分别求过Q 、R 两点的切线方程,再代入点P 坐标,得到Q 、R 两点都适合的同一直线方程,即切点弦方程. 【详解】解:(1)设(),M x y ,由12MO MA =12=. 化简得22230x y x ++-=,即()2214x y ++=. 故曲线C 是以1,0为圆心,半径为2的圆.(2)法一(由两圆相交弦方程求切点弦方程):由题意知,PQ 、PR 与圆相切,Q 、R 为切点,则DQ PQ ⊥,DR PR ⊥,则D 、R 、P 、Q 四点共圆,Q 、R 在以DP 为直径的圆上(如图).设()1,0D -,又()()3,0P p p ≠,则DP 的中点为1,2p ⎛⎫⎪⎝⎭,DP .以线段DP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22212p x y ⎛⎫-+-= ⎪⎝⎭⎝⎭, 整理得22230x y x py +---=①(也可用圆的直径式方程()()()()1300x x y y p +-+--=化简得. ) 又Q 、R 在C :22230x y x ++-=①上, 由两圆方程作差即①-①得:40x py +=. 所以,切点弦QR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40x py +=. 法二(求Q 、R 均满足的同一直线方程即切点弦方程): 设()1,0D -,()11,Q x y ,()22,R x y .由DQ PQ ⊥,可得Q 处的切线上任一点(,)T x y 满足0QT DQ ⋅=(如图), 即切线PQ 方程为()()()()1111100x x x y y y -++--=.整理得()221111110x x y y x y x ++---=.又22111230x y x ++-=,整理得()111130x x y y x +++-=.同理,可得R 处的切线PR 方程为()222130x x y y x +++-=. 又()3,P p 既在切线PQ 上,又在切线PR 上,所以()()11122231303130x py x x py x ⎧+++-=⎪⎨+++-=⎪⎩,整理得11224040x py x py +=⎧⎨+=⎩. 显然,()11,Q x y ,()22,R x y 的坐标都满足直线40x py +=的方程. 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切点弦QR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40x py +=. 则QR 恒过坐标原点()0,0O .由()2240,14x py x y +=⎧⎪⎨++=⎪⎩消去x 并整理得()22168480p y py +--=. 设()11,Q x y ,()22,R x y ,则122816py y p +=+.点N 纵坐标1224216N y y py p +==+. 因为0p ≠,显然0N y ≠,所以点N 与点()1,0D -,()0,0O 均不重合.(或者由对称性可知,QR 的中点N 点在x 轴上当且仅当点P 在x 轴上,因为0p ≠,点P 不在x 轴上,则点N 也不在x 轴上,所以点N 与D 、O 均不重合.) 因为N 为弦QR 的中点,且()1,0D -为圆心,由圆的性质,可得DN QR ⊥,即DN ON ⊥(如图).所以点N 在以OD 为直径的圆上,圆心为1,02G ⎛⎫- ⎪⎝⎭,半径12r =.因为直线346x y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E 、F ,所以()2,0E ,30,2F ⎛⎫⎪⎝⎭,52EF =.又圆心1,02G ⎛⎫- ⎪⎝⎭到直线3460x y +-=的距离32d ==. 设NEF 的边EF 上的高为h ,则点N 到直线346x y +=的距离h 的最小值为31122d r -=-=; 点N 到直线346x y +=的距离h 的最大值为31222d r +=+=(如图).则S 的最小值min 1551224S =⨯⨯=,最大值max 1552222S =⨯⨯=.因此,NEF 的面积S 的取值范围是5542⎡⎤⎢⎥⎣⎦,.【点睛】设00(,)P x y 是圆锥曲线外一点,过点P 作曲线的两条切线,切点为A 、B 两点,则 A 、B 两点所在的直线方程为切点弦方程.常见圆锥曲线的切点弦方程有以下结论: 圆222()()x a y b r -+-=的切点弦方程:200()()()()x a x a y b y b r --+--=, 圆220x y Dx Ey F ++++=的切点弦方程: 0000022x x y yx x y y D E F ++++++= 椭圆22221x y a b+=的切点弦方程:00221x x y y a b +=;双曲线22221x y a b-=的切点弦方程:00221x x y y a b -=;抛物线22y px =的切点弦方程为:00()y y p x x =+.特别地,当00(,)P x y 为圆锥曲线上一点时,可看作两切线重合,两切点A 、B 重合,以上切点弦方程即曲线在P 处的切线方程.51.(1)()1,1P --;(2)1;(3)存在点11,44T ⎛⎫-- ⎪⎝⎭,使得线段TQ 长为定值.理由见解析.【分析】(1)依题意可得四边形PAOB 为正方形,设(),2P x x --,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两点的距离公式得到方程,计算可得;(2)由221PA PO =-可知当线段PO 长最小时,线段PA 长最小,利用点到线的距离公式求出PO 的最小值,即可得解;(3)设()00,2P x x --,求出以OP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即可求出公共弦AB 所在直线方程,从而求出动点Q 的轨迹方程,即可得解; 【详解】解:(1)若PA PB ⊥,则四边形PAOB 为正方形, 则P①P 在直线20x y ++=上,设(),2P x x --,则OP =,解得1x =-,故()1,1P --.(2)由221PA PO =-可知当线段PO 长最小时,线段PA 长最小. 线段PO 长最小值即点O 到直线l的距离,故min PO ==所以min 1PA =.(3)设()00,2P x x --,则以OP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2222000022224x x x x x y +----⎛⎫⎛⎫-+-= ⎪ ⎪⎝⎭⎝⎭, 化简得()220020x x x x y y -+++=,与221x y +=联立,可得AB 所在直线方程为()0021x x x y -+=,联立()002221,1,x x x y x y ⎧-+=⎨+=⎩得()222000002443024x x x x x x x ++----=, ①Q 的坐标为002200002,244244x x x x x x --++++⎛⎫⎪⎝⎭,可得Q 点轨迹为22111448x y ⎛⎫⎛⎫+++= ⎪ ⎪⎝⎭⎝⎭,圆心11,44⎛⎫-- ⎪⎝⎭,半径R =.其中原点()0,0为极限点(也可以去掉).故存在点11,44T ⎛⎫-- ⎪⎝⎭,使得线段TQ 长为定值.【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方法、转化方法,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和应用意识.52.(1;(2)m = 【分析】(1)由两个圆相交,可将两个圆的方程相减求得直线MN 的方程.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结合垂径定理即可求得||MN 的值.(2)设()()1122,,,P x y Q x y ,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表示出1,PC PQ .将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联立,化简后由>0∆求得m 的取值范围,并表示出12x x +,12x x ,进而由直线方程表示出12y y .根据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代入化简计算即可求得m 的值. 【详解】(1)直线MN 的方程为2222(1)(1)410x y x y -+----+=, 即2 2 10x y ++=;故圆1C 的圆心到2210x y ++=的距离d =故||MN == (2)设()()1122,,,P x y Q x y ,则()()1112121,,,PC x y PQ x x y y =--=--,由22,1,y x m x y =+⎧⎨+=⎩化简可得222210x mx m ++-=, 故()222481840,m m m ∆=--=->解得m < 12x x m +=-,2121,2m x x -=所以()()()212121212y y x m x m x x m x x m =++=+++,又()()2211121211212113,,2PC PQ x y x x y y x x y y x y ⋅=--⋅--=--++=, 又22111x y +=故121212x x y y +=-,故()21212122x x m x x m +++=-, 将12x x m +=-,2121,2m x x -=代入可得222112m m m --+=-,解得m =又因为m <所以2m =±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公共弦长度的求法,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综合应用,由韦达定理求参数的值,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综合性强,计算量大,属于难题.53.(1)()0,0P 或84,55P ⎛⎫- ⎪⎝⎭;(2)圆过定点()0,2,42,55⎛⎫- ⎪⎝⎭;(3)当25b =时,AB 有最小【分析】(1)设()2,P b b -,由MP b ,得出结果;(2)因为A 、P 、M 三点的圆N 以MP 为直径,所以圆N 的方程为()()222242224b b b x b y +-+⎛⎫++-=⎪⎝⎭,化简为()()222220x y b x y y -+++-=,由方程恒成立可知2222020x y x y y -+=⎧⎨+-=⎩,即可求得动圆所过的定点; (3)由圆M 和圆N 方程作差可得直线AB 方程,设点()0,2M 到直线AB 的距离d ,则AB =.【详解】(1)由题可知,圆M 的半径1r =,设()2,P b b -, 因为P A 是圆M 的一条切线,所以90MAP ∠=︒,所以2MP ==,解得0b =或45b =, 所以点P 的坐标为()0,0P 或84,55P ⎛⎫- ⎪⎝⎭.(2)设()2,P b b -,因为90MAP ∠=︒, 所以经过A 、P 、M 三点的圆N 以MP 为直径, 其方程为()()222242224b b b x b y +-+⎛⎫++-=⎪⎝⎭, 即()()222220x y b x y y -+++-=,由2222020x y x y y -+=⎧⎨+-=⎩, 解得02x y =⎧⎨=⎩或4525x y ⎧=-⎪⎪⎨⎪=⎪⎩,所以圆过定点()0,2,42,55⎛⎫- ⎪⎝⎭.(3)因为圆N 方程为()()222242224b b b x b y +-+⎛⎫++-=⎪⎝⎭, 即()222220x y bx b y b ++-++=①又圆22:430M x y y +-+=①①-①得圆M 方程与圆N 相交弦AB 所在直线方程为 ()22230bx b y b --+-=.点()0,2M 到直线AB的距离d =所以相交弦长AB == 所以当25b =时,AB【点睛】本题考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考查定点问题和距离的最值问题,难度较难. 54.(1)k =(2)直线CD 过定点(1,1)- 【分析】(1)由已知结合垂径定理求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再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列式求得k ; (2)解法1:设切点11(,)C x y ,22(,)D x y ,动点00(,)P x y ,求出两条切线方程,计算出直线CD 的方程,从而得到定点坐标;解法2:由题意可知,O 、P 、C 、D 四点共圆且在以OP为直径的圆上,求出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再由直线系方程求得定点坐标. 【详解】(1)2AOB π∠=,∴点O 到l 的距离2d r =,k = (2)解法1:设切点11(,)C x y ,22(,)D x y ,动点00(,)P x y ,则圆在点C 处的切线方程为 1111()()0y y y x x x -+-=,所以221111x x y y x y +=+,即112x x y y +=同理,圆在点D 处的切线方程为222x x y y += 又点00(,)P x y 是两条切线的交点, 10102x x y y ∴+=,20202x x y y +=,所以点()11,C x y ,()22,D x y 的坐标都适合方程002x x y y +=, 上述方程表示一条直线,而过C 、D 两点的直线是唯一的, 所以直线CD 的方程为:002x x y y +=. 设(,2)P t t -,则直线CD 的方程为(2)2tx t y +-=, 即()(22)0x y t y +-+=, ∴0220x y y +=⎧⎨+=⎩,解得11x y =⎧⎨=-⎩,故直线CD 过定点(1,1)-.解法2:由题意可知:O 、P 、C 、D 四点共圆且在以OP 为直径的圆上, 设(,2)P t t -,则此圆的方程为:()(2)0x x t y y t -+-+=, 即:22(2)0x tx y t y -+--=, 又C 、D 在圆22:2O x y +=上,两圆方程相减得():220CD l tx t y +--=, 即()(22)0x y t y +-+=, ∴0220x y y +=⎧⎨+=⎩,解得11x y =⎧⎨=-⎩,故直线CD 过定点(1,1)-.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与圆的相交问题,由弦长求直线斜率,只需结合弦长公式计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然后求得结果,在求直线恒过定点坐标时,一定要先表示出直线方程,然后在求解. 55.(1)22(1)4x y ++=(2y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由题可求出顶点C 的轨迹方程,再利用相关点法可求垂心H 的轨迹方程;(2)利用弦长公式可求||DE ,再利用韦达定理法求||PQ ,由||2||DE PQ =得出2221m k ≥+,然后结合判别式大于零即可证. 【详解】设ABC 的外心为1O ,半径为R ,则有22sin ABR ACB==∠,所以1πcos 13OO R ==即1(0,1)O ,设(,)C x y ,()00,H x y ,有1O C R =,即有22(1)4x y +-=(0y ≠), 由CH AB ⊥,则有0x x =,由AH BC ⊥,则有(00(0AH BC x x y y ⋅=+=,所以有(220(3(1)12x x x y y y yy y---=-===-,则有()220014x y ++=(02y ≠-),所以ABC 垂心H 的轨迹方程为22(1)4x y ++=(2y ≠-); (2)记点(0,1)-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则有d =所以||DE==,设()11,P x y,()22,Q x y,联立2221y kx mx y=+⎧⎨+=⎩,有()2222210k x kmx m+++-=,所以()224220k m∆=+->,||PQ==由||2||DE PQ=,可得()()()()()2222222222222418141(1)8412222k m k km mk k kk k++++-=-≤-+++++,所以()22222248(1)212m mk kk++≤+++,即有()()()22222224181(1)22k k mmk k+++≤+++,所以()()()22222222418122(1)22k k mm mk k+++--≥-++,即22222222222221(1)101222k k m k mm mk k k k⎛⎫-=-⇒-≥⇒≥+⎪+++⎝⎭又0∆>,可得2212km<+,所以222112kk+<+,解得22k>,故||k>56.(1)2212xy+=;(2)10x y±-=.【分析】(1)利用22sin cos1θθ+=求得点C的轨迹E的方程.(2)设直线l的方程为1x my=-,联立直线l的方程和曲线E的方程,化简写出根与系数关系,求得MN、PQ,由1PQMN=求得m的值,从而求得直线l的方程.【详解】 (1)设(),C x y ,则,sin x y θθ⎧=⎪⎨=⎪⎩,即cos sin yθθ⎧=⎪⎨⎪=⎩, 所以2212x y +=,所以E 的方程为2212x y +=.(2)由题意知,直线l 的斜率不为0,设直线:1l x my =-,()()()1122,,,,,p p M x y N x y P x y .联立2221,1x y x my ⎧+=⎨=-⎩,消去x ,得()22+2210m y my --=,此时()281m ∆=+0>,且12222m y y m +=+,12212y y m =-+又由弦长公式得MN =整理得2212m MN m ++. 又122+=22p y y m y m =+,所以2212p p x my m -=-=+,所以222222p m PQ x m ++=+,所以1PQMN =, 所以21m =,即1m =±.综上,当1m =±,即直线l 的斜率为±1时,MN PQ =, 此时直线l 为10x y ±-=. 【点睛】求解直线和圆锥曲线相交所得弦长,往往采用设而不求,整体代入的方法来求解.。
大学解析几何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大学解析几何考试题及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c5fdc4bc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d1.png)
大学解析几何考试题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的坐标表示?A. (x, y)B. (y, x)C. (-3, 4)D. (2, -5)答案:B详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表示为有序数对 (x, y),其中 x 表示横坐标,y 表示纵坐标。
选项 B 中的表示 (y, x) 与常规的坐标表示不符,因此不是正确的坐标表示。
2. 已知点 A(2, 3) 和点 B(5, 1),线段 AB 的中点 M 的坐标是多少?A. (3, 2)B. (4, 2)C. (3.5, 2)D. (2, 1)答案:B详解:线段的中点坐标可以通过求两个端点坐标的平均值得到。
对于点 A(2, 3) 和点 B(5, 1),中点 M 的坐标为:M(x, y) = ((x1 + x2) / 2, (y1 + y2) / 2) = ((2 + 5) / 2,(3 + 1) / 2) = (3.5, 2)因此,正确答案是 C,但选项 B 也正确,这里可能是题目选项设置的错误。
二、填空题1. 如果一条直线的斜率 k = 2,且通过点 (1, 3),那么这条直线的方程是 ____________。
答案:y - 3 = 2(x - 1)详解:已知直线的斜率 k 和一个点 (x1, y1),可以使用点斜式方程 y - y1 = k(x - x1) 来表示直线。
将已知的斜率 k = 2 和点 (1, 3) 代入,得到直线方程 y - 3 = 2(x - 1)。
2. 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________,其中 a 和 b 是椭圆的长半轴和短半轴。
答案:(x^2 / a^2) + (y^2 / b^2) = 1详解: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以椭圆的中心为原点的坐标系中,椭圆的长半轴为 a,短半轴为 b 时的方程。
这个方程描述了所有到椭圆两个焦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 2a 的点的集合。
三、解答题1. 已知直线 l1: y = x + 1 与直线 l2: y = -2x + 6 相交于点 P。
解析几何高考题汇编含答案
![解析几何高考题汇编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9f145402d276a201292e84.png)
圆锥曲线一、选择题1、(2009全国卷Ⅱ文)双曲线13622=-y x 的渐近线与圆)0()3(222>=+-r r y x 相切,则r = 2、(2009浙江文)已知椭圆22221(0)x y a b a b+=>>的左焦点为F ,右顶点为A ,点B 在椭圆上,且BF x ⊥轴,直线AB 交y 轴于点P .若2AP PB =,则椭圆的离心率是3、(2009江西卷文)设1F 和2F 为双曲线22221x y a b-=(0,0a b >>)的两个焦点, 若12F F ,,(0,2)P b 是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4、(2009山东卷文)设斜率为2的直线l 过抛物线2(0)y ax a =≠的焦点F ,且和y 轴交于点A ,若△OAF (O 为坐标原点)的面积为4,则抛物线方程为5、(2009全国卷Ⅱ文)已知直线)0)(2(>+=k x k y 与抛物线C:x y 82=相交A 、B 两点,F 为C的焦点。
若FB FA 2=,则k =6、(2009湖北卷理)已知双曲线22122x y -=的准线过椭圆22214x y b+=的焦点,若直线2y kx =+与椭圆至多有一个交点,则k 的取值范围为7、(2009湖南卷文)过双曲线C :22221x y a b-=(0,0)a b >>的一个焦点作圆222x y a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若120AOB ∠=(O 是坐标原点),则双曲线线C 的离心率为 8、(2009北京理)点P 在直线:1l y x =-上,若存在过P 的直线交抛物线2y x =于,A B 两点,且|||PA AB =,则称点P 为“点”,那么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直线l 上的所有点都是“点”B .直线l 上仅有有限个点是“点” C .直线l 上的所有点都不是“点”D .直线l 上有无穷多个点(点不是所有的点)是“点”二、解答题9.(2009年广东卷文)(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椭圆G 的中心在坐标原点,长轴在x 轴上,离心率为23,两个焦点分别为1F 和2F ,椭圆G 上一点到1F 和2F 的距离之和为12.圆k C :0214222=--++y kx y x )(R k ∈的圆心为点k A . (1)求椭圆G 的方程 (2)求21F F A k ∆的面积(3)问是否存在圆k C 包围椭圆G ?请说明理由.10.(2009江苏卷)(本题满分10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C 的顶点在原点,经过点A (2,2),其焦点F 在x 轴上。
高中解析几何典型题
![高中解析几何典型题](https://img.taocdn.com/s3/m/97b4e00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a7.png)
高中解析几何典型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直线和平面的关系题目题目1:设直线L经过平面α和β两个平面的交点A和B,问直线L在平面α和平面β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解析:直线L在平面α和平面β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情况,分别是直线L既不垂直于平面α,也不垂直于平面β;直线L既垂直于平面α,也垂直于平面β;直线L既不垂直于平面α,但垂直于平面β。
具体位置可根据直线和平面的垂直关系来确定。
解析:点P在平面α和平面β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两个平面的相交线和点P所在位置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如果直线L和点P的位置不同,点P在两个平面之间;如果直线L和点P的位置相同,点P在两个平面外部;如果直线L和点P的位置重合,点P在两个平面上。
题目3:已知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于直线m,直线n与直线m相交于点A,平面α和平面β的交线分别为l1和l2,求证:∠l1An=∠l2An。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到∠l1An=∠mAn,∠l2An=∠mAn,即∠l1An=∠l2An。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到∠A和∠B垂直于直线m,因此∠A和∠B所成的角度为90度。
通过以上的几个典型题目及其解析,我们不难看出解析几何题目的解题思路主要是根据已知条件,运用几何知识和性质来推导出结论。
在解析几何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多进行几何图形的分析和推理,提高解题的能力和速度。
在解析几何的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熟练掌握基本几何知识和性质,包括直线、角、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2、善于画图分析,对于解析几何题目一定要画出清晰准确的图形,以便更直观地理解题意和计算。
3、多练习典型题目,通过多做题目来积累经验,查漏补缺,加深对解析几何知识的理解。
4、注意总结归纳,将解析几何的各种题目和性质进行分类和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高中解析几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对待,多加练习,提高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大题精选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大题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331e70035727a5e9856a618b.png)
解析几何大量精选1.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点M到点F13,0,F23,0的距离之和是4,点M的轨迹是C与x轴的负半轴交于点A,不过点A的直线l:y kx b与轨迹C交于不同的两点P和Q.⑴求轨迹C的方程;⑵当AP AQ0时,求k与b的关系,并证明直线l过定点.【解析】⑴2x421y.y⑵将y kx b代入曲线C的方程,整理得222(14k)x8kbx4b40,P因为直线l与曲线C交于不同的两点P和Q,A Ox所以22222264k b4(14k)(4b4)16(4k b1)0①Q且28kb4b4设P x1,y1,Q x2,y2,则12,x x x x212214k14k22b4k22y y(kx b)(kx b)k x x kb(x x)b,12121212214k②显然,曲线C与x轴的负半轴交于点A2,0,所以A P x12,y1,AQ x22,y2.由AP AQ0,得(x2)(x2)y y0.1212将②、③代入上式,整理得2212k16kb5b0.所以(2k b)(6k5b)0,即b2k或6b k.经检验,都符合条件①5当b2k时,直线l的方程为y kx2k.显然,此时直线l经过定点2,0点.即直线l经过点A,与题意不符.当6b k时,直线l的方程为566y kx k k x.55显然,此时直线l经过定点65,0点,满足题意.综上,k与b的关系是6b k,且直线l经过定点565,02.已知椭圆C22x y:122a b(a b0)的离心率为12,以原点为圆心,椭圆的短半轴为半径的圆与直线x y60相切.⑴求椭圆C的方程;⑵设P(4,0),A,B是椭圆C上关于x轴对称的任意两个不同的点,连结PB交椭圆C于另一点E,证明直线AE与x轴相交于定点Q;⑶在⑵的条件下,过点Q的直线与椭圆C交于M,N两点,求OM ON的取值范围.【解析】⑴22x y431.⑵由题意知直线PB的斜率存在,设直线PB的方程为y k(x4).y k(x4),由x2y2得1.432222(4k3)x32k x64k120.①设点B(x1,y1),E(x2,y2),则A(x1,y1).直线AE的方程为y y21y y(x x)22x x21.令y0,得x x2y(x x)221y y21.将y1k(x14),y2k(x24)代入整理,得x 2x x4(x x)1212x x128.②2232k64k12由①得x xx x,1221224k34k3所以直线AE与x轴相交于定点Q(1,0).代入②整理,得x1.⑶5 4,4.3.设椭圆22x yC:1(a b0)22a b的一个顶点与抛物线2C:x43y的焦点重合,F1,F2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且离心率点.1e,过椭圆右焦点F2的直线l与椭圆C交于M、N两2⑴求椭圆C的方程;⑵是否存在直线l,使得OM ON2.若存在,求出直线l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析】⑴22x y431.⑵由题意知,直线l与椭圆必有两个不同交点.①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经检验不合题意.②设存在直线l为y k(x1)(k0),且M(x1,y1),N(x2,y2).22x y1由,得43y k(x1)2222(34k)x8k x4k120,28kx x12234k ,24k12x x12234k,2OM ON x1x2y1y2x1x2k[x1x2(x1x2)1]2224k128k5k12222(1k)k k222234k34k34k,所以k2,故直线l的方程为y2(x1)或y2(x1).本题直线l的方程也可设为my x1,此时m一定存在,不能讨论,且计算时数据更简单.4.如图,椭圆2 2x yC1 : 2 2 1 a b 0a b的离心率为32,x 轴被曲线 2C2 : y x b 截得的线段长等于C的长半轴长.1⑴求C1 ,C2 的方程;⑵设C与y 轴的交点为M ,过坐标原点O 的直线l 与C2 相交于点A,B ,直线2MA ,MB分别与C相交与 D ,E .1①证明:MD⊥ME ;②记△MAB ,△MDE 的面积分别是S1 ,S2 .问是否存在直线l ,使得S1S21732?请说明理由.【解析】⑴2x42 1 2 1y ,y x .y⑵①由题意知,直线l 的斜率存在,设为k ,则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A由y kx得2 1y x2 1 0x kx ,E DOx设A xy Bx yx x ,,,,则,是上述方程的两1 21122个实根,于是x1 x2 k ,x1 x2 1.BM又点M 的坐标为0, 1 ,所以k kMA MB2y 1 y 1kx 1 kx 1 k x x k x x 11 2 1 2 1 21 2x x x x x x1 2 1 2 1 21 ,故MA MB ,即MD⊥ME .②设直线KM 的斜率为k1 ,则直线的方程为y k1x 1,由y k x12y x11,解得xy1或x k12y k1 1,则点A的坐标为 2k1 ,k1 1 .又直线MB的斜率为1k1,同理可得点 B 的坐标为1 1,.12k k1 1于是21 1 1 1 1 k2 1S | MA | |MB | 1 k |k| 1 | |1 1 1 22 2 k k 2 |k |1 1 1.由y k x112 2x 4y 4 0得 2 21 4k x 8k x 0,1 1解得xy1或xy8k121 4k124k 1121 4k1,则点 D 的坐标为28k 4k 11 1,;2 21 4k 1 4k1 1又直线MB的斜率为1k1,同理可得点 E 的坐标28k 4 k1 1,.2 24 k 4 k1 1于是232 1 k | k |11 1S |MD | |ME |2 2 22 1 4k 4 k1 1.因此2 2S (1 4k )(4 k ) 1 41 1 1 24k 172 1 2S 64k 64 k2 1 1,由题意知,141724k171264k321解得2k14或12k.14又由点A,B的坐标可知,21k12k1k k11k1k11k1,所以3k.2故满足条件的直线l存在,且有两条,其方程分别为3y x和23y x.25.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点M到点F13,0,F23,0的距离之和是4,点M的轨迹是C与x轴的负半轴交于点A,不过点A的直线l:y kx b与轨迹C交于不同的两点P和Q.⑴求轨迹C的方程;⑵当AP AQ0时,求k与b的关系,并证明直线l过定点.2x21【解析】⑴y.4⑵将y kx b代入曲线C的方程,整理得222(14k)x8kbx4b40,y P因为直线l与曲线C交于不同的两点P和Q,OA x所以22222264k b4(14k)(4b4)16(4k b1)0①Q28kb4b4设P x1,y1,Q x2,y2,则12x xx x,212214k14k22b4k22且y y(kx b)(kx b)k x x kb(x x)b,12121212214k显然,曲线C与x轴的负半轴交于点A2,0,②所以A P x12,y1,AQ x22,y2.由AP AQ0,得(x2)(x2)y y0.1212将②、③代入上式,整理得2212k16kb5b0.所以(2k b)(6k5b)0,即b2k或6b k.经检验,都符合条件①5当b2k时,直线l的方程为y kx2k.显然,此时直线l经过定点2,0点.即直线l经过点A,与题意不符.当6b k时,直线l的方程为566y kx k k x.55显然,此时直线l经过定点65,0点,满足题意.综上,k与b的关系是6b k,且直线l经过定点565,0.。
解析几何大题及答案
![解析几何大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6da366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3.png)
解析几何大题及答案解析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空间图形的性质和变换。
在高中数学中,解析几何是一个关键的考点,也是学生容易遇到的难点之一。
本文将解析几何中的几个大题进行解析,并给出详细的答案。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向量1. 设平面上一直线的方程为3x-y+4=0,求该直线的斜率及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答案:首先将直线的方程转化为斜截式的形式,即y=3x+4。
由此可得该直线的斜率为3。
与x轴的交点坐标可通过令y=0,解得x=-4/3;与y轴的交点坐标可通过令x=0,解得y=4。
因此,该直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4/3,0),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4)。
2. 已知平面内的向量a=(4,3),求向量2a的模和方向角。
答案:向量2a=(2*4,2*3)=(8,6)。
模可以通过向量的标准模公式计算:|2a|=√((8)^2+(6)^2)=√100=10。
方向角可以通过向量的方向角公式计算:tanθ=y/x=6/8=3/4,所以θ=arctan(3/4)。
因此,向量2a的模为10,方向角为arctan(3/4)。
二、直线的方程与位置关系1. 设直线L1过点A(1,3)且与直线L2:2x+3y-7=0相交于点B,求线段AB的中点坐标。
答案:首先求直线L1的方程,由过点A(1,3),设斜率为k,则直线L1的方程为y-3=k(x-1)。
将直线L2的方程与直线L1的方程联立,可求出点B的坐标。
解方程组得到B的坐标为(-1,3)。
线段AB的中点坐标可以通过两点坐标的平均值计算:((1+(-1))/2,(3+3)/2)=(0,3)。
因此,线段AB的中点坐标为(0,3)。
2. 设直线L1:x+2y-3=0与直线L2:2x-y-1=0相交于点A,直线L1与直线L3:2x+3y-4=0平行,求直线L3的方程。
答案:由直线L1与直线L2的方程可解得直线L1与直线L2的交点A的坐标为(1,1)。
由直线L1与直线L3平行可得其斜率相等,即2=3k,解得k=2/3。
(完整版)解析几何(大题)
![(完整版)解析几何(大题)](https://img.taocdn.com/s3/m/4389c9171eb91a37f0115c42.png)
21.(本小题满分12分)[2017皖南八校]如图,点()2,0A -,()2,0B 分别为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的左右顶点,,,P M N 为椭圆C 上非顶点的三点,直线,AP BP 的斜率分别为12,k k ,且1214k k =-,AP OM ∥,BP ON ∥.(1)求椭圆C 的方程;(2)判断OMN △的面积是否为定值?若为定值,求出该定值;若不为定值,请说明理由.【答案】(1)22:14x C y +=;(2)定值1. 【解析】(1)221,11442,AP BPb k k b a a ⎫=⎪=-⇒⇒=⎬⎪=⎭g ,椭圆22:14x C y +=.(2)设直线MN 的方程为y kx t =+,()11,M x y ,()22,N x y ,()22222,4184401,4y kx t k x ktx t x y =+⎧⎪⇒+++-=⎨+=⎪⎩, 122841kt x x k +=-+,21224441t x x k -=+,()()1212121212121211404044y y k k y y x x kx t kx t x x x x ⋅=-⇒⋅=-⇒+=⇒+++=, ()()22121241440kx x kt x x t ++++=,()2222222448414402414141t ktk kt t t k k k ⎛⎫-+-+=⇒-= ⎪++⎝⎭,MN ====,d =,1S ===. ∴OMN △的面积为定值1.20.(本小题满分12分)[2017平安一中]上顶点B 是抛物线24x y =的焦点. (1)求椭圆M 的标准方程;(2)若P 、Q 是椭圆M 上的两个动点,且OP ⊥OQ (O 是坐标原点),由点O 作OR ⊥PQ 于R ,试求点R 的轨迹方程.【答案】(1【解析】(1① 又1b =······②所以椭圆M(2)(i )若直线PQ ∥x 轴,设直线:PQ y m =OP ⊥OQ (ii )若直线PQ 不平行x 轴,设直线:PQ x ty n =+()t R n R ∈∈,,联立椭圆M 的方程消x 得222(2)2(2)0t y tny n +++-=,设11()P x y ,,22()Q x y ,,OP ⊥OQ 得0OP OQ ⋅=u u u r u u u r ,即12120x x y y +=, 即1212()()0ty n ty n y y +++=······⑤又原点O 到直线PQ 所以动点R20.(本小题满分12分)[2017郑州一中]已知圆M :222()0x y r r +=>与直线1l :40x +=相切,设点A 为圆上一动点,AB x ⊥轴于B ,且动点N 满足2AB NB =u u u r u u u r ,设动点N 的轨迹为曲线C . (1)求曲线C 的方程;(2)直线l 与直线1l 垂直且与曲线C 交于P ,Q 两点,求OPQ △面积的最大值.【答案】(1)2214x y +=;(2)1. 【解析】(1)设动点()N x y ,,00()A x y ,,因为AB x ⊥轴于B ,所以0(0)B x ,, 设圆M 的方程为222:x y M r +=, 由题意得2r ==, 所以圆M 的方程为22:4x M y +=.由题意,2AB NB =u u u r u u u r,所以00(0)2()y x x y -=--,,, 所以,即002x xy y =⎧⎨=⎩,将(2)A x y ,代入圆22:4x M y +=,得动点N 的轨迹方程2214x y +=.(2)由题意设直线l :0x m +=,设直线l 与椭圆2214x y +=交于11()P x y ,,22()Q x y ,,联立方程2244y m x y ⎧=-⎪⎨+=⎪⎩,得2213440x m ++-=, 222192413(44)16(13)0m m m ∆=-⨯-=-+>,解得2 13m <,12x ==,又因为点O 到直线l 的距离||2m d =,122||PQ x x =-=。
解析几何大题集合(34题)
![解析几何大题集合(34题)](https://img.taocdn.com/s3/m/e4244341caaedd3383c4d3c3.png)
1. 已知椭圆C :14522=+y x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21,F F(1)若P 是椭圆上的一点,且∠︒=3021PF F ,求△的面积;(2)过椭圆的左焦点作一条倾斜角为45°的直线l 与椭圆交于A.B 两点,求AB 的长.2.已知点P 为圆A:8)1(22=++y x 的动点,点B (1,0),线段PB 的垂直平分线与半径PA 相交于点M ,记点M 的轨迹为C 。
(1)求曲线C 的方程;(2)当P 在第一象限,且322cos =∠BAP 时,求点M 的坐标3.已知椭圆E :)0(,12222>>=+b a by a x 的离心率为21,点A,B 分别为椭圆E 的左右顶点,点C 在E 上,且△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32, 求(1)椭圆E 的方程;(3)设F 为E 的左焦点,点D 在直线x=-4上,过F 作DF 的垂线交椭圆E 与M,N 两点。
证明:直线OD 平分线段MN 。
4. 已知椭圆)0(,12222>>=+b a by a x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21,F F ,A为上顶点,P 为椭圆上任一点(与左右顶点不重合)。
(1)若21AF AF ⊥,求椭圆的离心率; (2)若P (-4,3),且021=∙PF PF ,求椭圆的方程;(3)若存在一点P 使∠21PF F 为钝角,求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21PF F5. 如图,A,B,C 是椭圆M :上的三点,其中A 是椭圆的右顶点,BC 过椭圆M 的中心,且满足AC ⊥BC,BC=2AC. (1) 求椭圆M 的离心率(2)若y 轴被△ABC 的外接圆所截得的弦长为9,求椭圆M 的方程。
6. 设椭圆C :)0(,1222>=+a y a x 的两个焦点)0,(),0,-(21c F c F (c>0),且椭圆C 与圆222c y x =+有公共点。
(1)求a 的取值范围;(2)若椭圆上的点到焦点的最短距离是2-3,求椭圆的方程。
高三数学解析几何习题集
![高三数学解析几何习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f31ff221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9.png)
高三数学解析几何习题集
一、直线与平面
1. 已知直线L1的方程为x + 2y - 3 = 0,点A(2, -1)在该直线上,求直线L1与直线L2:2x - y + 4 = 0的交点坐标。
2. 平面α过点A(1, -2, 3),且与直线L:x = 2 + 3t,y = -1 - t,z = 3t相交于点P(5, 1, -2),求平面α的方程。
3. 已知平面α与平面β垂直,平面α通过点A(1, 2, -1),平面β通过直线L:x = 2 - 4t,y = t,z = 3t,求平面β的方程。
二、曲线的方程
1. 曲线C为椭圆,已知其焦点F1(-3, 0),F2(3, 0),且顶点为(0, 2),求曲线C的方程。
2. 曲线C为双曲线,已知其离心率为2,焦点为F1(3, 0),F2(-3, 0),求曲线C的方程。
3. 曲线C为抛物线,已知其焦点为F(2, -1),过顶点V(0, 0),求曲线C的方程。
三、空间向量与坐标系
1. 已知向量AB = 2i + j - k,向量AC = i - 2j + 3k,求向量BC的坐标表示。
2. 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向量AB = 2i - 3j + 4k,向量AC = 3i + 4j - k,求向量BD的坐标表示。
3. 在XYZ坐标系中,已知A(2, -1, 3),B(-1, 2, -3),C(4, 3, -2),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以上是高三数学解析几何习题集的部分题目,希望能对高三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请自行努力解答,并核对答案,巩固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
祝你学业进步,取得优异成绩!。
高考解析几何大题
![高考解析几何大题](https://img.taocdn.com/s3/m/027e4f84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c9.png)
高考解析几何大题高考解析几何大题:1. 说明:本题涉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要求:给定一个平面内的三角形ABC,点D、E分别位于边AC、BC上,且满足AD:DC = 1:2,BE:EC = 1:3。
已知△BED与△ABC相似,且其面积为8平方厘米,求△ABC的面积。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可知,△ABC与△BED相似,则△ABC与△EDC也相似。
因此,设△ABC和△EDC的对应边长分别为a和3a。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ABC的面积 : △EDC的面积 = a² : (3a)² = 1 : 9。
已知△EDC的面积为8平方厘米,代入上述比例关系,得到:△ABC的面积 = 9 × 8 = 72(平方厘米)。
2. 说明:本题涉及平行线、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比例关系的运用。
要求:平面内给定一组平行线l、m和n,其中l与m的距离为d₁,l与n的距离为d₂,且d₁:d₂ = 5:9。
现有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C边上有一点P,该点到距离m的距离为h₁,到距离n的距离为h₂,求证:h₁:h₂ = 25:81。
解析:由于△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AD ⊥ BC,其中D为BC的中点。
假设直线l经过B点,与AD交于点E,则E为线段AD的中点。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E ∽△BCD。
因此,h₁:h₂ = AD:DC = AE:DB = 5:4。
又已知d₁:d₂ = 5:9。
由于△ABE ∽△BCD,所以BE:BC = AE:AD = 5:4。
由此可得:BE:BC = h₁:h₂ = d₁:d₂ × AE:AD = 5:9 × 5:4 = 25:81。
所以,h₁:h₂ = 25:81。
(完整)解析几何高考真题
![(完整)解析几何高考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e0ec9b6c172ded630b1cb6b7.png)
【考点定位】双曲线的定义;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最值问题
【名师点睛】解决解析几何问题,先通过已知条件和几何性质确定圆锥曲线的方程,再通过方程研究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解析几何中的计算比较复杂,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要熟记圆锥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及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常见思路.
4.B
【解析】由抛物线 得准线 ,因为准线经过点 ,所以 ,
所以抛物线焦点坐标为 ,故答案选
【考点定位】抛物线方程和性质.
【名师点睛】1.本题考查抛物线方程和性质,采用待定系数法求出 的值.本题属于基础题,注意运算的准确性.2.给出抛物线方程要求我们能够找出焦点坐标和直线方程,往往这个是解题的关键.
23.【2015高考陕西,文20】如图,椭圆 经过点 ,且离心率为 .
(Ⅰ)求椭圆 的方程;
(Ⅱ)经过点 ,且斜率为 的直线与椭圆 交于不同两点 (均异于点 ),证明:直线 与 的斜率之和为2.
24.【2015高考四川,文20】如图,椭圆E: (a>b>0)的离心率是 ,点P(0,1)在短轴CD上,且 =-1
(Ⅰ)求椭圆 的离心率;
(Ⅱ)若 垂直于 轴,求直线 的斜率;
(Ⅲ)试判断直线 与直线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19.【2015高考福建,文19】已知点 为抛物线 的焦点,点 在抛物线 上,且 .
(Ⅰ)求抛物线 的方程;
(Ⅱ)已知点 ,延长 交抛物线 于点 ,证明:以点 为圆心且与直线 相切的圆,必与直线 相切.
11.
【解析】设双曲线的左焦点为 ,由双曲线定义知, ,
∴△APF的周长为|PA|+|PF|+|AF|=|PA|+ +|AF|=|PA|+ +|AF|+ ,
(完整版)解析几何题库
![(完整版)解析几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426a7ab87375a417866f8ff7.png)
解析几何题库一、选择题1.已知圆C 与直线x -y =0 及x -y -4=0都相切,圆心在直线x +y =0上,则圆C 的方程为 A.22(1)(1)2x y ++-= B. 22(1)(1)2x y -++= C.22(1)(1)2x y -+-= D. 22(1)(1)2x y +++=【解析】圆心在x +y =0上,排除C 、D,再结合图象,或者验证A 、B 中圆心到两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2即可. 【答案】B 2.直线1y x =+与圆221x y +=的位置关系为( )A .相切B .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C .直线过圆心D .相离【解析】圆心(0,0)为到直线1y x =+,即10x y -+=的距离2d ==,而012<<,选B 。
【答案】B 3.圆心在y 轴上,半径为1,且过点(1,2)的圆的方程为( )A .22(2)1xy +-=B .22(2)1xy ++=C .22(1)(3)1x y -+-=D .22(3)1xy +-=解法1(直接法):设圆心坐标为(0,)b1=,解得2b =,故圆的方程为22(2)1x y +-=。
解法2(数形结合法):由作图根据点(1,2)到圆心的距离为1易知圆心为(0,2),故圆的方程为22(2)1x y +-=解法3(验证法):将点(1,2)代入四个选择支,排除B ,D ,又由于圆心在y 轴上,排除C 。
【答案】A4.点P (4,-2)与圆224x y +=上任一点连续的中点轨迹方程是( )A.22(2)(1)1x y -++= B.22(2)(1)4x y -++=C.22(4)(2)4x y ++-=D.22(2)(1)1x y ++-=【解析】设圆上任一点为Q (s ,t ),PQ 的中点为A (x ,y ),解得:⎩⎨⎧+=-=2242y t x s ,代入圆方程,得(2x -4)2+(2y+2)2=4,整理,得:22(2)(1)1x y -++=【答案】A 5.已知直线12:(3)(4)10,:2(3)230,l kx k y l k x y -+-+=--+=与平行,则k 得值是( )A. 1或3B.1或5C.3或5D.1或2【解析】当k =3时,两直线平行,当k ≠3k -3,解得:k =5,故选C 。
全国高考数学解析几何大题精选50题(完美编辑、含答案、知识卡片)
![全国高考数学解析几何大题精选50题(完美编辑、含答案、知识卡片)](https://img.taocdn.com/s3/m/8081b68d90c69ec3d5bb75c1.png)
20.(2018•江苏)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椭圆 C 过点(
),焦点 F1
试卷第 9 页,总 25 页
(﹣ ,0),F2( ,0),圆 O 的直径为 F1F2. (1)求椭圆 C 及圆 O 的方程; (2)设直线 l 与圆 O 相切于第一象限内的点 P. ①若直线 l 与椭圆 C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求点 P 的坐标; ②直线 l 与椭圆 C 交于 A,B 两点.若△OAB 的面积为 ,求直线 l 的方程.
试卷第 1 页,总 25 页
线型道路 PB,QA,规划要求:线段 PB,QA 上的所有点到点 O 的距离均不.小.于.圆 O 的半径.已知点 A,B 到直线 l 的距离分别为 AC 和 BD(C,D 为垂足),测得 AB =10,AC=6,BD=12(单位:百米). (1)若道路 PB 与桥 AB 垂直,求道路 PB 的长; (2)在规划要求下,P 和 Q 中能否有一个点选在 D 处?并说明理由; (3)在规划要求下,若道路 PB 和 QA 的长度均为 d(单位:百米),求当 d 最小时, P、Q 两点间的距离.
点的圆. (1)求 C 的轨迹方程; (2)动点 P 在 C 上运动,M 满足
=2 ,求 M 的轨迹方程.
试卷第 8 页,总 25 页
18.(2018•浙江)如图,已知点 P 是 y 轴左侧(不含 y 轴)一点,抛物线 C:y2=4x 上 存在不同的两点 A,B 满足 PA,PB 的中点均在 C 上. (Ⅰ)设 AB 中点为 M,证明:PM 垂直于 y 轴;
22.(2018•上海)设常数 t>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点 F(2,0),直线 l: x=t,曲线Γ:y2=8x(0≤x≤t,y≥0).l 与 x 轴交于点 A、与Γ交于点 B.P、Q 分别是曲线Γ与线段 AB 上的动点. (1)用 t 表示点 B 到点 F 的距离; (2)设 t=3,|FQ|=2,线段 OQ 的中点在直线 FP 上,求△AQP 的面积; (3)设 t=8,是否存在以 FP、FQ 为邻边的矩形 FPEQ,使得点 E 在Γ上?若存在, 求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高三数学解析几何专题(含解析)
![高三数学解析几何专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37ccb0dd3383c4bb4cd276.png)
解析几何专题1、(最值问题)【理科】设动点P 到点(10)A -,和(10)B ,的距离分别为1d 和2d ,2APB θ∠=,若212cos 1d d θ=.(Ⅰ)求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Ⅱ)过点B 作直线l 交轨迹C 于M N ,两点,交直线4x =于点E ,求||||EM EN 的最小值. 2.(本小题满分12分)(定点定值问题)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的离心率为22,其左、右焦点为F 1、F 2,点P 是坐标平面内一点,且1273||,.24OP PF PF =⋅=其中O 为坐标原点。
(I )求椭圆C 的方程;(Ⅱ)如图,过点S (0,13},且斜率为k 的动直线l 交椭圆于A 、B 两点,在y 轴上是否存在定点M ,使以AB 为直径的圆恒过这个点?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 已知两定点())122,0,2,0F F -,满足条件212PF PF -=的点P 的轨迹是曲线E ,直线1y kx =-与曲线E 交于,A B 两点,(Ⅰ)求k 的取值范围;(Ⅱ)如果63AB =E 上存在点C ,使OA OB mOC +=,求m 的值和ABC ∆的面积S .4、已知抛物线2:W y ax =经过点A (2,1),过A 作倾斜角互补的两条不同的直线12,.L L (1)求抛物线W 的方程及其准线方程;(2)当直线L 1与抛物线W 相切时,求直线L 2与抛物线W 所围成封闭区域的面积; (3)设直线L 1、L 2分别交抛物线W 于B 、C 两点(均不与A 重合),若以BC 为直径的圆与抛物线的准线相切,求直线BC 的方程.5(存在性问题).(本小题13分)动点(),M x y 到定点()1,0F -的距离与到y 轴的距离之差为1. (I )求动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II )过点()3,0Q -的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A B 、两点,问直线3x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PAB∆是等边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的点P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本小题满分12分)椭圆M 的中心在坐标原点D ,左、右焦点F 1,F 2在x 轴上,抛物线N 的顶点也在原点D ,焦点为F 2,椭圆M 与抛物线N 的一个交点为A (3,26). (I )求椭圆M 与抛物线N 的方程;(Ⅱ)在抛物线N 位于椭圆内(不含边界)的一段曲线上,是否存在点B ,使得△AF 1B 的外接圆圆心在x 轴上?若存在,求出B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如图,已知椭圆Γ:x 2a 2+y 2b2=1(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 1(-c ,0)、F 2(c ,0),Q 是椭圆外的一个动点,满足|→F 1Q |=2a .点P 是线段F 1Q 与该椭圆的交点,点M 在线段F 2Q 上,且满足→PM ·→MF 2=0,|→MF 2|≠0.(Ⅰ)求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Ⅱ)设不过原点O 的直线l 与轨迹C 交于A ,B 两点,若直线OA ,AB ,OB 的斜率依次成等比数列,求△OAB 面积的取值范围;(Ⅲ)由(Ⅱ)求解的结果,试对椭圆Γ写出类似的命题.(只需写出类似的命题,不必说明理由)8(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双曲线W :2222`1(0,0)x y a b a b-=>>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点(0,)N b ,右顶点是M ,且21MN MF ⋅=-,2120NMF ∠=︒.(Ⅰ)求双曲线的方程; (Ⅱ)过点(0,2)Q -的直线l 交双曲线W 的右支于A 、B 两个不同的点(B 在A 、Q 之间),若点(7,0)H 在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的外部,试求△AQH 与△BQH 面积之比λ的取值范围.9、如图,已知抛物线2:4C y x =,过点(1,2)A 作抛物线C 的弦AP ,AQ . (Ⅰ)若AP AQ ⊥,证明直线PQ 过定点,并求出定点的坐标;(Ⅱ)假设直线PQ 过点(5,2)T -,请问是否存在以PQ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PQ ? 若存在,求出APQ ∆的个数?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如图椭圆134:22=+y x C 的右顶点是A ,上下两个顶点分别为D B ,,四边形OANB 是矩形(O 为原点),点M E ,分别为线段AN OA ,(Ⅰ)证明:直线DE 与直线BM 的交点在椭圆C 上;(Ⅱ)若过点E 的直线交椭圆于S R ,两点,K为R 关于x 轴的对称点(E K R ,,不共线),问:直线KS 是否经过x 求这个定点的坐标,如果不是,说明理由.、1、解:(Ⅰ)在PAB ∆中 由余弦定理得2221212||2cos 2AB d d d d θ=+-,因为||2AB =, 221212121212cos 2(2cos 1)2cos 2d d d d d d d d d d θθθ=-=-=-,所以12||2d d AB +=>=,所以点P 的轨迹C 是以A .B 为焦点的椭圆,其方程为2212x y +=.(Ⅱ)易知直线l 的斜率存在,设其方程为(1)y k x =-,11(,)M x y ,22(,)N x y ,由221,2(1).x y y k x ⎧+=⎪⎨⎪=-⎩消去y 得 2222(12)4220k x k x k +-+-=,∆=)22)(21(416224-+-k k k 2880k =+>,所以21224,12k x x k +=+ 21222212k x x k-=+.1||)EM x ==-,2||)EN x ==-,||||EM EN 212(1)(4)(4)k x x =+--21212(1)[164()]k x x x x =+-++222221622(1)[16]1212k k k k k -=+-+++2221418(1)12k k k +=++=2252329212k k +++ 22592(12)7212k k=++++,令2121k t +=≥,则||||EM EN 15(9)72t t =++在[1,)+∞单调递增,所以||||EM EN 1(95)7142≥++=,1t =时取得最小值,此时0k =,所以||||EM EN 的最小值为14.2、解:(1)设00(,)P x y ,7||2OP =,220074x y ∴+= ① ……1分 又1234PF PF =,00003(,)(,)4c x y c x y ∴-----=,即2220034x c y -+=② ……2分 ①代入②得:1c =. 又12e a b =∴==故所求椭圆方程为2212x y += ……4分 (2)设直线1:3l y kx =-,代入2212x y +=,有22416(21)039k x kx +--=. 设1122(,)(,)A x y B x y 、,则121222416,3(21)9(21)k x x x x k k -+==++. ……6分 若y 轴上存在定点(0,)M m 满足题设,则11(,)MA x y m =-,22(,)MB x y m =-,21212121212()()()MA MB x x y m y m x x y y m y y m =+--=+-++21212121111()()()3333x x kx kx m kx kx m =+----+-+221212121(1)()()339m k x x k m x x m =+-+++++222218(1)(9615)9(21)m k m m k -++-=+由题意知,对任意实数k 都有0MA MB =恒成立, ……10分 即22218(1)(9615)0m k m m -++-=对k R ∈成立.2210,96150,m m m ⎧-=⎪∴⎨+-=⎪⎩解得1m =, ……11分 ∴在y 轴上存在定点(1,0)M,使以AB 为直径的圆恒过这个定点. ……12分3、解:(Ⅰ)由双曲线的定义可知,曲线E 是以())12,F F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左支,且1c a ==,易知1b =,故曲线E 的方程为()2210x y x -=<设()()1122,,,A x y B x y ,由题意建立方程组2211y kx x y =-⎧⎨-=⎩,消去y ,得()221220k x kx -+-=又已知直线与双曲线左支交于,A B 两点,有 ⎪⎪⎪⎩⎪⎪⎪⎨⎧--=--=+-+=∆≠-0120120)1(8)2(01221221222><>k x x k k x x k k k解得1k <<-(Ⅱ)∵ 12AB x x =-2122124)(1x x x x k -+⋅+===,依题意得=整理后得422855250k k -+=∴257k =或254k =,但1k<<- ∴k=,故直线AB 10x y ++=设()00,C x y ,由已知OA OB mOC +=,得()()()112200,,,x y x y mx my +=∴),(),(212100my y m x x y x ++=,()0m ≠ 12221kx x k +==--()21212222222811k y y k x x k k +=+-=-==-- ∴点8C m ⎫⎪⎪⎝⎭,将点C 的坐标代入曲线E 的方程,得2280641m m -=得4m =±,但当4m =-时,所得的点在双曲线的右支上,不合题意 ∴4m =, C 点的坐标为()2,C 到AB13=∴ABC ∆的面积1123S =⨯=4m =.4、(1)∵A (2,1)在y=ax 2上 ∴1=4a ,即a=1/4 ∴所求W 方程为y=1/4x 2,其准线方程为y=-1 ……2分(2)当直线L 1与抛物线W 相切时,由y ′|x=2=1可得L 1的斜率为1∴L 2的斜率为-1,又L 2过A (2,1)∴L 2方程为:y=-x+3代入y=1/4x 2得:x 2+4x-12=0⇒x 1=2,x 2=-6 ……4分∴S=226164(3)43x x dx --+-=⎰ ……6分 (3)不妨设AB 方程为y-1=k (x-2) (k>0) ……7分221(2)484014y k x x kx k y x -=-⎧⎪⇒-+-=⎨=⎪⎩⇒x=2或x=4k-2 ∴B (4k-2,4k 2-4k+1) ……8分 又AC 斜率为-k ,同理可得C (-4k-2 , 4k 2+4k+1) ∴k ……10分线段BC 中点为H (-2,4k 2+1),∵以BC 为直径的圆与准线y=-1相切,∴(4k 2+1)-(-1)k ∴k=2……11分 此时B (-2,),C (-2,)∴直线BC 方程为:y-()=-[x-(-2)]即x+y-1=0 5、(11x =+ …………2分当0x ≥时,0y =;当0x <时,24y x =- …………5分∴M 点的轨迹方程为20,04,0x y x x ≥⎧=⎨-<⎩…………6分(2)分析可知l 只能与抛物线24y x =-相交.设l 的方程为3x my =-,代入24y x =-的24120y my +-= …………7分设A ()11,x y B ()22,x y 则212124,12,1648y y m y y m +=-=-∆=+∴AB =…………8分AB 的中点()223,2M m m --- 由PAB ∆是等边三角形得:PM AB ⊥且32PM AB = ……………9分 令点P ()3,n 则261mn PM m-=+ ……………10分∴2222631164821262mn m m m n mm m ⎧-=++⎪⎪+⎨+⎪=-⎪+⎩,解得00m n =⎧⎨=⎩所以存在点P ()3,0使得PAB ∆是等边三角形. ……………13分6、解:(Ⅰ)依题意设椭圆M 的方程为22221x y a b +=(0a b >>),抛物线N 的方程为22y px =)0(>p ,∵点(3,26)A 在抛物线N 上,∴4,32)62(2=∴⨯=p p ,∴抛物线N 的方程为x y 82=,且2(2,0)F ,从而1(2,0)F -,……………………………(2分)∵点(3,26)A 在椭圆M 上,且椭圆的焦点为1(2,0)F -,2(2,0)F , ∴2222122||+||(32)(26)+(32)(26)12a AF AF ==++-+=,∴6a =,22232b a c =-=,∴椭圆M 的方程为2213632x y +=.………………………(5分) (Ⅱ)假设存在点B ,使得△B AF 1的外接圆圆心在x 轴上,设该圆心为G 0(,0)x , 则.||||||1GB GF GA ==………………………………………………………………………(7分) 由||||1GF GA =得2200(3)(26)2x x -+=+,解得02910x =, 所以外接圆方程为22222949()1010x y -+=.…………………………………………………(9分)联立222222949()10108(0)x y y x x ⎧-+=⎪⎨⎪=>⎩,解得2635x x ==-或(舍去). ∴(3,26)B -,(3,26)A 与(3,26)B -关于x 轴对称,∴点B 在椭圆上.…… (10分) 结合图象可知,在抛物线N 位于椭圆M 内的一段曲线上,除点(3,26)B -外, 不可能再有满足||||GB GA =的点.∴在抛物线N 位于椭圆M 内(不含边界)的一段曲线上,不存在满足题意的点B , 使得△B AF 1的外接圆圆心在x 轴上. ……………………………………………………(12分)7、解:(Ⅰ)设M (x ,y )为轨迹C 上的任意一点. 当|→PM |=0时,点(a ,0)和点(-a ,0)在轨迹C 上. 当|→PM |≠0且|→MF 2|≠0时,由→PM ·→MF 2=0,得→PM ⊥→MF 2. 又|→PQ |=|→PF 2|(如图),所以M 为线段F 2Q 的中点. 在△QF 1F 2中,|→OM |=12|→F 1Q |=a ,所以有x 2+y 2=a 2.综上所述,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是x 2+y 2=a 2.…………………………(4分) (Ⅱ)由题意可知,直线l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 故可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m (m ≠0),A (x 1,y 1),B (x 2,y 2),由⎩⎪⎨⎪⎧y =kx +m ,x 2+y 2=a 2.消去y 并整理,得(1+k 2)x 2+2kmx +m 2-a 2=0,则△=4k 2m 2-4(1+k 2)(m 2-a 2)=4(k 2a 2+a 2-m 2)>0,且x 1+x 2=-2km 1+k 2,x 1x 2=m 2-a21+k2.∴y 1 y 2=(kx 1+m )(kx 2+m )=k 2x 1x 2+km (x 1+x 2)+m 2.∵直线OA ,AB ,OB 的斜率依次成等比数列,∴y 1x 1·y 2x 2=k 2x 1x 2+km (x 1+x 2)+m 2 x 1x 2=k 2,即-2k 2m 21+k2+m 2=0,又m ≠0,∴k 2=1,即k =±1.设点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则d =|m |k 2+1,∴S △OAB =12|AB |d =121+k 2|x 1-x 2 |·|m |k 2+1=12|x 1-x 2 ||m |=12m 2(2a 2-m 2).由直线OA ,OB 的斜率存在,且△>0,得0<m 2<2a 2且m 2≠a 2, ∴0<m 2(2a 2-m 2)<m 2+(2a 2-m 2)2=a 2.故△OAB 面积的取值范围为(0,12a 2).……(10分)(Ⅲ)对椭圆Γ而言,有如下类似的命题:“设不过原点O 的直线l 与椭圆Γ交于A ,B 两点,若直线OA ,AB ,OB 的斜率依次成等比数列,则△OAB 面积的取值范围为(0,12ab ).”……………………………………………………………8、解(Ⅰ)由已知(,0)M a ,(0,)N b , 2(,0)F c ,22(,)(,0)1MN MF a b c a a ac ⋅=-⋅-=-=-, ∵2120NMF ∠=,则160NMF ∠=,∴b =,∴2c a =,解得1a =,b 22`13y x -=.4分(Ⅱ)直线l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设直线l :2y kx =-,设11(,)A x y 、22(,)B x y , 由222,`13y kx y x =-⎧⎪⎨-=⎪⎩得22(3)470k x kx -+-=,则22212212230,1628(3)0,40,370,3k k k k x x k x x k ⎧-≠⎪∆=+->⎪⎪⎨+=>-⎪⎪⎪=>-⎩k < ① 6分∵点(7,0)H 在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的外部,则0HA HB ⋅>,11221212(7,)(7,)(7)(7)HA HB x y x y x x y y ⋅=-⋅-=-⋅-+21212(1)(72)()53k x x k x x =+-+++22274(1)(72)5333k k k k k =+⋅-+⋅+--2222778285315903k k k k k +--+-=>-,解得2k >. ②由①、②得实数k的范围是2k <, 8分由已知||||AQH BQHS AQ S BQ λ∆∆==,∵B 在A 、Q 之间,则QA QB λ=,且1λ>, ∴1122(,2)(,2)x y x y λ+=+,则12x x λ=,∴222224(1),37,3k x k x k λλ⎧+=⎪⎪-⎨⎪=⎪-⎩则2222(1)16163(1)7373k k k λλ+=⋅=+--,∵2k <<,∴2(1)6447λλ+<<,解得177λ<<,又1λ>,∴17λ<<.故λ的取值范围是(1,7). 13分9、证明(Ⅰ)设直线PQ 的方程为x my n =+,点P 、Q 的坐标分别为11(,),P x y 22(,)Q x y .由24x my n y x=+⎧⎨=⎩消x ,得2440y my n --=. 由0>∆,得20m n +>,124,y y m +=124y y n ⋅=-.∵AP AQ ⊥,∴0AP AQ ⋅=,∴1212(1)(1)(2)(2)0x x y y --+--=.221212,44y y x x ==∴1212(2)(2)[(2)(2)16]0y y y y --+++=,∴12(2)(2)0y y --=或12(2)(2)160y y +++=.∴ 21n m =-或25n m =+,∵0>∆恒成立. ∴25n m =+.∴直线PQ 的方程为 5(2)x m y -=+ ,∴直线PQ 过定点(5,2)-.…………………(6分) (Ⅱ)假设存在以PQ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PQ ,由第(Ⅰ)问可知,将n 用25m +代换得 直线PQ 的方程为25x my m =++.设点P 、Q 的坐标分别为11(,),P x y 22(,)Q x y .由2254x my m y x=++⎧⎨=⎩消x ,得248200y my m ---=.∴ 124,y y m += 12820y y m ⋅=--.∵PQ 的中点坐标为1212(,)22x x y y ++,即221212(,)82y y y y ++, ∵221212()22258y y y y m m +-=++, ∴PQ 的中点坐标为2(225,2)m m m ++. 由已知得2222251m m m m -=-++-,即32310m m m ++-=. 设32()31g m m m m =++-,则2()3230g m m m '=++>, ()g m ∴在R 上是增函数.又(0)10,g =-<(1)40g =>,()g m ∴在(0,1)内有一个零点.函数()g m 在R 上有且只有一个零点,即方程32310m m m ++-=在R 上有唯一实根.所以满足条件的等腰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 (13分)10、解:(1)由题意,得)23,2(),0,1(),3,0(),3,0(),0,2(M E D B A -, 所以直线DE 的方程33-=x y ,直线BM 的方程为343+-=x y ,------2分 由⎪⎩⎪⎨⎧+-=-=34333x y x y ,得⎪⎪⎩⎪⎪⎨⎧==53358y x ,所以直线DE 与直线BM 的交点坐标为)533,58(,---------------4分因为13)533(4)58(22=+,所以点)533,58(在椭圆134:22=+y x C 上.---------6分 (2)设RS 的方程为)1(-=x k y ,代入134:22=+y x C , 得01248)43(2222=-+-+k x k x k , 设),(),,(2211y x S y x R ,则),(11y x K -,2221222143124,438kk x x k k x x +-=+=+, 直线SK 的方程为)(212122x x x x y y y y --+=-, 令,0=y 得121221y y x y x y x ++=,将)1(11-=x k y ,)1(22-=x k y 代入上式得 (9设42)(2212121=-++-=x x x x x x x ,所以直线SK 经过x 轴上的点)0,4(.---------12分。
高考解析几何真题集合(全国卷)
![高考解析几何真题集合(全国卷)](https://img.taocdn.com/s3/m/85891cfb4afe04a1b071ded8.png)
解析几何1、已知椭圆E:x2/t+y2/3=1的焦点在x轴上,A是E的左顶点,斜率为k(k˃0)的直线交E于A,M两点,点N在E上,MA垂直NA.(1)当t=4,IAMI=IANI时,求三角形AMN的面积(2)当2IAMI=IANI时,求k的取值范围2、已知抛物线C:Y2=2X的焦点为F,平行于x轴的两条垂直线l1,l2为别交C于A,B两点,交C的准线于P,Q两点.(1)若F在线段AB上,R是PQ的中点,证明AR//FQ(2)若三角形PQF的面积是三角形ABF的面积两倍,求AB中点的轨迹方程3、在直线坐标系xOy中,曲线C:y=x2/4与直线l:y=kx+a(a˃0)交于M,N两点。
(1)当k=0时,分别求C在点M和N处的切线方程(2)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当k变动时,总有角OPM=角OPN?说明理由4、已知椭圆C:9x2+y2=m2(m>0),直线l不过原点O且不平行于坐标轴,l与C有两个交点A,B,线段AB的中点为M.(1)证明:直线OM的斜率与l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2)若l过点(m/3,m),延长线段OM与C交于点P,四边形OAPB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此时l的斜率;若不能,说明理由。
5、已知点A(0,−2),椭圆E:x2/a2+y2/b2=1(a>b>0)的离心率为√3/2,F是椭圆的焦点,直线AF的斜率为2√3/3,O为坐标原点。
(Ⅰ)求E的方程;(Ⅱ)设过点A的直线l与E相交于P,Q两点,当△OPQ的面积最大时,求l的方程。
6、设F1,F2分别是C:x2/a2+y2/b2=1(a>b>0)的左,右焦点,M是C上一点且MF2与x轴垂直,直线MF1与C的另一个交点为N.(1)若直线MN的斜率为3/4,求C的离心率;(2)若直线MN在y轴上的截距为2,且|MN|=5|F1N|,求a,b.。
解析几何大题精选四套(答案)
![解析几何大题精选四套(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7855f0f61fb7360b4c65c1.png)
解析几何大题精选四套(答案)解析几何大题训练(一)1. (2011年高考江西卷)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过抛物线()022>=p px y 的焦点,斜率为22的直线交抛物线于()12,,A x y ()22,B x y (12x x <)两点,且9=AB .(1)求该抛物线的方程;(2)O 为坐标原点,C 为抛物线上一点,若OB OA OC λ+=,求λ的值.2. (2011年高考福建卷)(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直线l :y=x+b 与抛物线C :x 2=4y 相切于点A 。
(1) 求实数b 的值;(11) 求以点A 为圆心,且与抛物线C 的准线相切的圆的方程.3. (2011年高考天津卷)(本小题满分13分) 设椭圆22221(0)x y a b a b+=>>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2,F F ,点(,)P a b 满足212||||PF F F =. (Ⅰ)求椭圆的离心率e ;(Ⅱ)设直线2PF 与椭圆相交于A,B 两点.若直线2PF 与圆22(1)(16x y ++-=相交于M,N 两点,且|MN|=58|AB|,求椭圆的方程.4.(2010辽宁)(本小题满分12分)设1F ,2F 分别为椭圆2222:1x y C a b+=(0)a b >>的左、右焦点,过2F 的直线l 与椭圆C 相交于A ,B两点,直线l 的倾斜角为60,1F 到直线l 的距离为(Ⅰ)求椭圆C 的焦距;(Ⅱ)如果222AF F B =,求椭圆C 的方程.解析几何大题训练(二)1.(2010辽宁)(本小题满分12分)设椭圆C :22221(0)x y a b a b+=>>的左焦点为F ,过点F 的直线与椭圆C 相交于A ,B 两点,直线l 的倾斜角为60o ,2AF FB =.(I)求椭圆C 的离心率; (II)如果|AB|=154,求椭圆C 的方程.2.(2010北京)(本小题共14分)已知椭圆C 的左、右焦点坐标分别是(,y=t 椭圆C 交与不同的两点M ,N ,以线段为直径作圆P,圆心为P 。
【优质文档】高考解析几何(含详细答案)
![【优质文档】高考解析几何(含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3d0048b52acfc788ebc946.png)
母亲的怀念作文优秀7篇作文是培养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作文是展示个人才华和思想的舞台,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母亲的怀念作文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
母亲的怀念作文篇1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养我的生身母亲,而另一个却是我伟大的15亿人都拥有的祖国母亲。
我从未失去过这任何一位母亲,而季羡林爷爷却失去了他的生身母亲,还写了一篇感慨的作文:《怀恋母亲》。
《怀念母亲》主要讲的是:作者季羡林读大二时,年仅四十多岁的母亲就过世了,这对作者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他很怀念生身母亲。
后来去外国留学,他进一步感受到了自己的孤寂与伤感,又一遍遍怀念着自己的祖国母亲,从未断过。
这种怀念之情,一直伴随着作者在国外留学的十一年。
季爷爷六岁时离开了生身母亲,到城里住,这期间匆匆地为奔丧回来了两次,在季爷爷读大二时,母亲就离他而去了,他悲痛欲绝,他从此成了一个失去母爱的孤儿,带着对母亲的怀念与悔恨抱憾终身。
后来,季爷爷到外国留学,第一次离开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因而很是思念,是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祖国母亲和生身母亲频来入梦。
季爷爷写了一篇叫《寻梦》的散文以来表达他对两位母亲的怀念与热爱。
我是家中父母供养的小宝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家人天天围着我们赚钱,享尽了一切爱,而我呢,不但不懂得知恩图报,还满口抱怨这个不好,那个讨厌。
我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应该珍惜现在家人带给我们的爱,并要试着去回报,也许是为妈妈洗碗,为爸爸捶背,考个好成绩。
不要等到一切都晚时,就会像季爷爷那样造成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所以,请朋友们,和我一起好好把握珍惜在家人身边的每一分,每一秒,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为我们而自豪,因我们而光荣。
母亲的怀念作文篇2今日,我们学习了季羡林爷爷写的《怀念母亲》,我感触很深。
季羡林爷爷六岁时就离开了生身母亲,到城里去住,偶尔几次回去,都只是去奔丧,并没有特意的去看望自我的母亲,而他的母亲在四十多岁时去世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 上海
2014 陕西 y2 x2
曲线 C 由上半椭圆 C1:a2+b2=1(a>b>0,y≥0)和部分抛物线 C2:y=-x2+1(y≤0) 3
连接而成,C1 与 C2 的公共点为 A,B,其中 C1 的离心率为 2 . (1)求 a,b 的值; (2)过点 B 的直线 l 与 C1,C2 分别交于点 P,Q(均异于点 A,B),若 AP⊥AQ,求直线
2014 安徽
如图,已知两条抛物线 E1 : y 2 2P1x(P1 0) 和 E2 : y 2 2P2 x(P2 0) ,过原点 O 的两条直线 l1 和 l2 ,
l1 与 E1,E 2 分别交于 A1, A2 两点, l2 与 E1,E 2 分别交
于 B1, B2 两点.
(Ⅰ)证明: A1B1 // A2 B 2 ;
2011 江西
2010 江西 2009 江西
2008 江西 2007 江西
2015 山东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椭圆 C:
x2 a2ຫໍສະໝຸດ y2 b2=1(a>b>0)的离心率为
3 ,左、右焦 2
点分别是 F1,F2,以 F1 为圆心以 3 为半径的圆与以 F2 为圆心以 1 为半径的圆相交,
QA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是否存在与点 P 不同的定点 Q,使得
求出 k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015 四川
x2 y2 椭圆 E: a2 + b2
1(a b 0) 的离心率是
2 ,过点 P(0,1)的动直线 l 与椭圆相交于 2
A,B 两点,当直线 l 平行与 x 轴时,直线 l 被椭圆 E 截得的线段长为 2 2 .
(1)求椭圆 E 的方程;
(Ⅱ)过原点 O 作直线 l (异于 l1 , l2 )与 E1,E 2 分别交于 C1, C2 两点.记 A1B1C1 与
A2 B2C2 的面积分别为 S1 与 S2 ,求
S1 S2
的值.
2014 福建 已知双曲线 E: ﹣ =1(a>0,b>0)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为 l1:y=2x,l2:y=﹣2x. (1)求双曲线 E 的离心率;
(Ⅰ)求直线 FM 的斜率; (Ⅱ)求椭圆的方程; (Ⅲ)设动点 P 在椭圆上,若直线 FP 的斜率大于 ,求直线 OP(O 为原点)的斜率的 取值范围.
017 全国三
2016 全国三
2017 天津 2017 浙江
2017 北京
2016 江苏 2016 天津
2016 四川 2016 浙江
明 S=2|x1y2﹣x2y1|;
(2)设 l1 与 l2 的斜率之积为﹣ ,求面积 S 的值.
2015 广东
已知过原点的动直线 l 与圆 C1 : x2 y2 6x 5 0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 A , .
1求圆 C1 的圆心坐标; 2求线段 A 的中点 的轨迹 C 的方程; 3是否存在实数 k ,使得直线 L: y k x 4与曲线 C 只有一个交点?若存在,
且交点在椭圆 C 上.
(Ⅰ)求椭圆 C 的方程;
x2 (Ⅱ)设椭圆 E: 4a2
y2 4b 2
=1,P 为椭圆 C 上任意一点,过点 P 的直线 y=kx+m 交
椭圆 E 于 A,B 两点,射线 PO 交椭圆 E 于点 Q;
OQ (ⅰ)求 的值;
OP
(ⅱ)求△ABQ 面积的最大值.
2015 江苏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椭圆 + =1(a>b>0)的离心率为 ,且右 焦点 F 到左准线 l 的距离为 3.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过 F 的直线与椭圆交于 A,B 两点,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直线 l 和 AB 于点 P,C,若 PC=2AB,求直线 AB 的方程.
l 的方程.
2014 天津 设椭圆 + =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1、F2,右顶点为 A,上顶点为 B,已 知|AB|= |F1F2|.
(Ⅰ)求椭圆的离心率;
(Ⅱ)设 P 为椭圆上异于其顶点的一点,以线段 PB 为直径的圆经过点 F1,经过原点 O 的 直线 l 与该圆相切,求直线 l 的斜率.
x2
x
(I)当 k 0 时,求函数 f x的单调区间;
(II)若函数 f x在 0, 2内存在两个极值点,求 k 的取值范围。
2015 上海 已知椭圆 x2+2y2=1,过原点的两条直线 l1 和 l2 分别于椭圆交于 A、B 和 C、D,记得
到的平行四边形 ABCD 的面积为 S. (1)设 A(x1,y1),C(x2,y2),用 A、C 的坐标表示点 C 到直线 l1 的距离,并证
(2)如图,O 为坐标原点,动直线 l 分别交直线 l1,l2 于 A,B 两点(A,B 分别在第一、 第四象限),且△OAB 的面积恒为 8,试探究:是否存在总与直线 l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 双曲线 E?若存在,求出双曲线 E 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014 山东
设函数 f x ex k( 2 ln x) ( k 为常数, e 2.71828是自然对数的底数)
2015 浙江
已知椭圆
上两个不同的点 A,B 关于直线 y=mx+ 对称.
(1)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2)求△AOB 面积的最大值(O 为坐标原点).
2015 天津
已知椭圆 + =1(a>b>0)的左焦点为 F(﹣c,0),离心率为 ,点 M 在椭圆上且位
于第一象限,直线 FM 被圆 x2+y2= 截得的线段的长为 c,|FM|= .
2017.江西 2016 江西
2015 江西 2014 全国一
2013 江西
2007 年天津
2017 年全国二 2016 年全国二
2015 全国二 2014 全国二
二
2013 全国二
2013 全国一
2012 江西
已知三点 O(0,0),A(-2,1),B(2,1),曲线 C 上任意一点 M(x,y)满足 (1) 求曲线 C 的方程; (2)动点 Q(x0,y0)(-2<x0<2)在曲线 C 上,曲线 C 在点 Q 处的切线为 l 向:是否存在定点 P(0,t)(t<0),使得 l 与 PA,PB 都不相交,交点分别为 D,E,且△QAB 与△PDE 的面积之比是常数?若存在,求 t 的值。若不存在,说 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