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教育目的论
小学教育学第五章教育目的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一)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 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我们始终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 发展的方向,始终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 结合的方针。 全面发展的核心内涵是个性的自由发 展,使学生主动和生动活泼地发展更是我 国教育长期和根本的任务。 (二)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三)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 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 要条件 (三)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 要途径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建国后教育目的表述的历史回顾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于1957年 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就是使 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8年,毛泽东又指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 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毛泽东对于教育目的的论述对当时我国教育目 的的制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 (1)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之间在社会历史 发展的总体上是统一的。 (2)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社会人格和个 性发展之间又有矛盾的一面。 4.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教育目的既然是教育活动主体对培养 对象质量和规格的设计,就不能不依据受教 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 及发展规律虽不对教育目的的社会性质和方 向起决定作用,但它仍然对教育目的有十分 重要的制约作用。
(二)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认为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因此应当 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 目的。代表人物有卢梭、福禄培尔、裴斯泰洛 齐等。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具有强烈的人道主 义特色。强调人的本性需要,强调个人的自由 发展,倡导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有一定 的合理性。但是,如果不将个人的自由发展同 一定社会条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所 谓合乎人性的自由发展就会变成空中楼阁。
教师招聘《教育学》章节判断题:教育目的
教师招聘《教育学》章节判断题:教育目的第五章教育目的1.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人性假设是人性本善。
( )答案:√2.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它的全盛时期是18、19世纪。
( )答案:√3.从我国教育目的的以上表述可以看出,我们始终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分向,始终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 )答案:√4.英国教育哲学家皮特思曾经认为,教育理论上许多有关教育目的的论争其实不是目的之争,而是“程序原理”之争。
( ) 答案:√5.历史上出现的不同的教育目的论证明教育目的的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教育目的的确定首先要反映一定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理想,因此,教育目的的制定主要考虑这种主观性。
( )答案:X6.在社会生产发展允许的条件下,教育知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但却不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 )答案:X7.社会本位的目的论主要反映的是近代社会的特征和要求。
( )答案:X8.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政策性表达,具有政策的规定性,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必须贯彻的强制性。
( )答案:X9.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
( )答案:√10.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只有当生产力的发展达到消灭一切分工的基础,个人和整个人类的真正的全面发展才会彻底实现。
( ) 答案:√11.教育目的是整合所有具体的教育评价标准的精神内核,也是教育评价的最高准则。
( )答案:√[page]12.教育无目的论承认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本身。
( )答案:√13.持社会本位目的论的教育学家为数甚多,代表人物有卢梭、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等人。
( )答案:X1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典型代表。
( )答案:X15.全面发展是排斥个性发展,因为全面发展是社会的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
( )答案:X16.由于教育目的的要回答的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问题,所以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第五章 教育目的《小学教育学》黄济 劳凯声 檀传宝
所施予的最重要的素质。
李想从来不喜欢课堂,他总要学习在实践中能 快速使用的。需要什么才学什么,学了什么就马上 用起来。
但初中时候也曾经在课堂上拼命学习,就因为 老师一句话的激励:“学习不好不要紧,但一定要 做个优秀的人”。
他认为这是他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最有价值的东 西。
知识
领会
运用
分析
综合
评价
《荷塘月色》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
一.字 识记 会读会写颇、哼、缀、袅娜等字, 并能注上正确的汉语拼音。
二.词 识记 会解释蓊蓊郁郁、弥望、田田、脉 脉等词语。
三.篇
识记 1.知道课文的背景材料
2.背诵课文第四、五、六段
理解 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 1.理清课文写景的顺序
热门专业,是更看重个人价值,还是社会价值?
人生的最终目的不是生存,而在于思考和觉悟的程度。 ——亚里士多德
中国达人秀决赛: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化蝶”
四.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 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我国的教育目的常以教育方针的形式出 现。
个人本位论
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 2.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 3.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职能就在于 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
社会本位论: 1.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 2.教育除了社会的目的以外,并无其他的目的。 3.教育的结果只能以其社会的功能来加以衡量。
我们的教育到底要培养怎样的人?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教育原理第五章教育目的
◆个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 盾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很尖锐
第一,个人的需要,利益与社会占主导地位 的需要,利益发生矛盾,社会对个人的某些 发展要进行规范、限制。
第二,在剥削阶级社会,限制了个人所具有 的潜能的发挥。
第三, 在一定的社会形态趋于没落时期, 生产关系成为人的发展的桎梏。
◆宏观的教育目的:一定社会、国家的总的教育目 的,对所有教育活动都有统摄作用,是我们研究 的主要对象。
◆中观的教育目的:一定教育机构、学校的教育目 的,这是根据其性质和任务来确的,在学校中称 为培养目标,是国家教育目的在学校中的体现。
◆微观的教育目的: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目的, 是学校培养目标的落实。
学习目标:
◆理解教育目的的概念、结构和层次,教育 目的同教育方针的关系;
◆理解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和价值取向; ◆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掌握我国现行的教育目的及全面发展教育
的基本内容; ◆分析当前实施教育目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的定义 所谓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
◆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与社会才能达到 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
一致
• 人的发展水平同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
前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人对人的依赖关系 人对物的依赖关系 社会和人彻底解放 人的发展片面、畸形 人的发展有所提高 人真正自由,全面
但仍然是片面的 发展(社会主体
因此,考察人的发展,应放在社会发展中去 考察,首先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和矛盾运 中去考察人的发展的社会根源。马克思和恩 格斯正是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一基本的人的本质观出发,找到了解决人 的发展问题的钥匙。
教育学原理:第五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5.3教育目的的确立的依据
社会的依据 教育目的要反映生产关系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需要 人的依据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符合教育对象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兴趣、需要生活和个性
5.4我国的教育目的
•略
5.5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 德智体美、综合实践活动 • 关系:不能互相替代;相互联系互为目的及手段;相辅相成发挥
第五章教育目的与培养 (背)
1.教育目的 2.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
5.1教育目的的概念
• 5.1.1教育目的的概念 • 1.教育目的的含义 • 广义:指教育培养人的质量规格 • 狭义:指国家对培养的人才要达到什么样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
是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遵守的总要求 • 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 • 教育目的的特点: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有质的规定性;教育目的
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5.1教育目的的概念
• 5.1.1教育目的的概念 •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 区别:定义上: • 教育方针: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是教育工作的总方
向和根本方针,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目的:指教育培养人 的质量规格 • 内容结构上: • 教育方针: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教育事 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教育目的:前两个
的个性的自由发展 • 2.所具备的社会条件 • 人片面发展的根源:工厂手工业的分工加剧工人的片面发展;生产力
高速发展的大工业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全 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 3.教育学上的意义 • 确定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全面发展是建立在生产发展普 遍规律基础之上的;为我国教育目的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教育学原理第五章教育目的ppt课件
文化本位论
文化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 文化传承和创新为中心,强调 教育应传承和弘扬本民族优秀 文化。
该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 学生了解和认同本民族文化, 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促进 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文化本位论强调教育应注重培 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 和创新精神。
生活本位论
生活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生活为中心,强调教育应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为生 活做准备。
化。
04
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古代教育目的
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注重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强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近代教育目的
受西方影响,开始注重培养实用人才,强调科学知识 和技能的传授。
现代教育目的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注重德、智、体、美、 劳五育并举,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教育方针包含了教育目的,但二 者不能等同。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些。
教育目的的意义
01
导向作用
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
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02 03
激励作用
目的是一种结果指向。人类的活动既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那 么也就应该是有着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教育活动因为有可以达成的最终 目标,最终目标就可反过来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应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 的个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社会本位论
02
01
03
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强调教 育应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和有用之才。
该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社会所需的知识、 技能和品德,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学原理第五章
三、教育目的的类型
国家的教育目的 根 据 教 育 目 的 主 体 划 分 社会团体的教育目的 教育思想家的教育目的 学校的教育目的
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教育目的
从作用的特点来看
价值性教育目的
操作性教育目的
是指具有价值判断意义 的教育目的,即含有一 定价值实现要求的教育 目的,表示人才所具有 的某种价值取向,是指 导教育活动最根本的价 值内核。
课程目标——是指按照国家教育方针, 是指按照国家教育方针, 课程目标 是指按照国家教育方针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状况 状况,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状况,通过完成 规定的教育任务所设计的教育内容, 规定的教育任务所设计的教育内容,以实现 培养目标要求。 培养目标要求。 课程目标是对课程计划、教材编写、 课程目标是对课程计划、教材编写、教 学目标、教学原则起指导作用, 学目标、教学原则起指导作用,是某一课程 编制的指南、教材编写的依据、 编制的指南、教材编写的依据、课程实施和 评价应普遍达到的最低标准。 评价应普遍达到的最低标准。
四、教育目的和相关概念辨析 教育目的和相关概念辨析
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 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及各个学段应具 是各级各类学校及各个学段应具 培养目标 体达到的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相比, 体达到的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相比,培养目 标是某类学校或某个学校的具体教育目标, 标是某类学校或某个学校的具体教育目标,具 有很强的区域性、阶段性、 有很强的区域性、阶段性、层次性和灵活性的 特点。它必须服从于教育目的, 特点。它必须服从于教育目的,是对教育目的 的具体化。 的具体化。
五、确定教育目的的意义
(一)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脚落点,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脚落点, 是教育预定的最终目标,是教育工作的归宿所在, 是教育预定的最终目标,是教育工作的归宿所在, 因此,它对整个教育活动具有导向和统领作用。 因此,它对整个教育活动具有导向和统领作用。 (二)教育目的是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管理部门确 定教育内容、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定教育内容、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检查和评估 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依据。 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依据。
教育学自测资料之第五章教育目的(含答案)
教育学⾃测资料之第五章教育⽬的(含答案)第五章教育⽬的⼀、名词解释:1、教育⽬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到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2、⼈的全⾯发展:指劳动能⼒的全⾯发展;克服⼈发展的⼀切⽚⾯性,实现⼈的个性的真正全⾯和⾃由的发展.⼆、填空1、2008年新修订的教育⽅针:“坚持育⼈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教育现代化⽔平.培养德智体美全⾯发展的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办好⼈民满意的教育.”2、1999年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全⾯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贯彻党的教育⽅针,以提⾼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3、教育⽬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到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4、教育⽬的的功能主要有导向性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教育⽬的是整个教育⼯作的核⼼,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价标准、出发点和归宿.5、教育⽬的可分为社会的教育⽬的和个⼈的教育⽬的两类,他们应当是相互联系的两个⽅⾯,共同组成完整的教育⽬的整体.6、德育是教育⼯作者组织适合受教育者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不断建构、提升的教育活动.7、学校德育的功能可以概括的表述为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三个⽅⾯.8、⼩学德育内容的重中之重是其它各科教学.9、⼩学德育的⽅法主要有:说服教育法、情感熏陶法、榜样⽰范法、实际锻炼法、奖励与惩罚.10、⼩学德育的主要途径有:思想品德课、提升智慧⽔平、校会、班会和少先队活动.11、智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应当是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和培养⾃主性和创造性.12、⼩学智育的实施应当是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社会实践诸环节的统⼀.13、教育美育是说要使全部教育活动成为美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本⾝要做到审美化.14、社会本位的教育⽬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宗旨,教育⽬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个⼈本位论的教育⽬的论认为,应当根据⼈的本性和个⼈发展需要来确定教育⽬的;教育⽆⽬的论并⾮主张真正的教育⽆⽬的,⽽是认为⽆教育过程之外的“外在”⽬的.15、⼈的全⾯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有:社会⽣产⼒极其决定的分⼯状况是⼈的全⾯发展的重要前提;社会关系是⼈的全⾯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是⼈的全⾯发展的重要途径.16、我国教育⽬的的基本特征有以下三点:我国教育⽬的以马克思主义⼈的全⾯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我国教育⽬的有鲜明的政治⽅向;坚持全⾯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三、选择题1、(C)是全部教育⼯作的核⼼,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A、教育制度B、教育规律C、教育⽬的D、教育系统2、(C)是进⾏全⾯发展教育的物质基础.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3、从内容上看,德育主要指(A)A、道德、思想和政治⽅⾯的教育B、政治教育、法制教育C、⼼理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4、在德育的社会功能中,(D)是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的中介.A、思想功能B、道德功能C、个体功能D⽂化功能5、德育个体功能的最⾼境界是(C)A、个体⽣存功能B、个体发展功能C、个体享⽤功能6、智⼒是⼈的(D)A、⾃然能⼒B、习得的认知能⼒C、⾃然能⼒D、⾃然能⼒和习得的认知能⼒7、(C)是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A、教育⽬的B、教育⽅针C、教育⽬标8、教育⽆⽬的论主要是美国教育家(B)的观点.A、涂尔⼲B、杜威C、卢梭D、布鲁纳9、(A)是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教育⽬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A、⼈的全⾯发展学说B、⽑泽东教育思想C、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D、邓⼩平的“中特理论”四、判断题1、马克思学说中“全⾯发展”的重要内核是“个性⾃由”,⽽“应试教育”最主要的弊端之⼀是对学⽣个性的抹煞.(√)2、全⾯发展不等于平均平⾯的发展,(√)3、初中是素质教育,⾼中是“应试教育”.(×)4、教育⽬的实际上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也就是⼀个国家教育⼯作总的要求.(×)5、20世纪末我国推⾏的素质教育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全⾯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五、简答题1、什么是教育⽬的?教育⽬的的主要功能是什么?2、为什么要五育并重,不可偏废?⑴区别:五育具有相对的独⽴性,他们属于不同的范畴,各有⾃⼰的任务,不可互相代替.⑵联系:五育都是我国教育的组成部分之⼀,它们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互相渗透是指每⼀育当中都渗透其它各育的因素;互相影响是指每⼀育任务的完成都影响着其它各育任务的完成.因此,我们不能只重视某⼀⽅⾯⽽忽视其它⽅⾯.正因为五育具有上述关系,所以要五育并重,不可偏废.3、新时期应特别注意培养⼈才的哪些素质?⑴创新精神;⑵实践能⼒;⑶开放思维;⑷崇⾼理想.。
第五章 教育目的
第五章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构成:教育目的的概念及构成、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实现对策一、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及层次1、概念:教育目的——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定。
赫尔巴特:教育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道德中。
杜威:教育始终有一个当前目的,只要一个活动具有教育作用,它就达到这个目的,即直接转变经验的性质。
怀特海: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
斯兵塞:教育为未来生活作准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四个学会。
2、教育目的的层次:教育目的(国家的或理想家理想的总要求)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特殊要求)课程的或教学的目标具体要求几个易混淆的概念: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不同点:教育方针是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它包括对教育性质和方向、教育目的和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等总的要求;教育目的仅是对人才的质量标准和培养规格的专门规定;因此,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虽然在学术上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有严格的区别,但在实践中两者经常通用。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总体要求,即不论初等、中等、高等,还是理、工、农、医、师等,都要按照这个总的要求培养人;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培养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来制定,不能脱离教育目的,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来体现和落实。
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惟一的,而培养目标是多种多样的。
(二)、教育目的的结构就是指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目的一般有两部分构成:1、对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2、对受教育者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第五章 教育目的
(4)自由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现代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现代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不断缩短劳动时 间,增加自由时间,这就为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提供 增加自由时间, 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地盘” 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地盘”。 (5)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人类永远追求而又永远 没有止境的目标,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 没有止境的目标,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只要社会 在发展,人就会不断追求自身发展的完美。 在发展,人就会不断追求自身发展的完美。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 的唯一方法” 的唯一方法”。
(3)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可能 首先,现代生产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 首先,现代生产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只要劳动者基本掌握 了生产和工艺的一般原理, 了生产和工艺的一般原理,就能够比较顺利地从一个生产部门流动 到另一个生产部门。 到另一个生产部门。 其次, 其次,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的智力含 量,有助于缩小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 有助于缩小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 第三,现代生产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物质财富, 第三,现代生产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物质财富,而这是人的全面 和自由发展的重要基础。 和自由发展的重要基础。
3、人的全面发展受哪些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 人的全面发展受哪些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 P171P171-173 (1)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
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2)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重要途径。 (3)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重要途径。
四、简答题 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主客观依据。P1631、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主客观依据。P163-168 (1)主观依据
教育学原理基础精讲 第五章 教育目的
第五章教育目的主要内容一、教育目的概述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三、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1. 概念广义:头脑中的VS 狭义:国家颁布的2.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1. 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反映社会发展规律遵循社会历史条件的可能与限定;社会发展规律VS人的发展规律2.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1)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凯兴斯泰纳、涂尔干等教育目的应该从社会的需求出发;个人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把人培养成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2)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等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教育目的应该从个人的需求出发;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3)杜威对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的调和教育目的应当使个人特性与社会目的和价值协调起来一方面,倡导儿童中心,认为教育即生长,在它自身之外,没有别的目的;(教育无目的论)另一方面,主张社会中心,要求教育成为民主观念的仆人,充当抵制所谓绝对主义、集权主义的工具。
(4)教育准备生活说代表人物:斯宾塞教育为完满生活做准备;完满的生活包括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目的在培养教育子女的活动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的活动、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
(5)教育适应生活说代表人物:杜威教育即生活;一旦把教育看作是为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必然要教以成人的经验,忽视了儿童此时此刻的兴趣与需要,把儿童置于被动的地位;学校教育应该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
3.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在古代社会,个人没有人身自由。
在现代社会,由于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享受和占有欲望的膨胀,人的关系又表现为物的关系。
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摆脱了人的依赖关系,又摆脱了物的依赖关系,个人将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2)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在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包括人的社会关系、体力、智力、道德精神面貌、意志、情感、个性及审美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是人不断走向自由和解放的过程。
教育学第五章 教育目的
• 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的一切活动应服从服 务于社会需要,教育目的是为了社会的发 展。 • 这种观点容易使人的发展脱离于社会,导 致人的自由、意愿、行为与社会冲突,不 利于人的发展。
• (二)个人本位论
• 个人本位论是指特别看重教育满足个人成 长、发展等方面价值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 • 道家:培养‚不争‛‚无为‛‚知 足‛‚无欲‛的‚真人‛
•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 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 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 人。
•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 1.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 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 2.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 国的教育质量标准。 • 3.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劳动者
第五章 教育目的
•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 发展学说 • 第三节 我国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 一、教育目的的涵义 • 二、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 三、确定教育目的依据 • 四、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 一、教育目的的涵义 • 马克思:‚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 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 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 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 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 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所要得到 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 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 着。‛
•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 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 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 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纪律的社会主义人才奠定基础。 •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刚要》:教 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 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各级各类学校要认 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现代化建设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 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使 教育质量在90年代上一个新台阶。
第五章 教育目的
1. 个人本位论
• 18世纪和19世纪上半叶,代表人物以卢梭、 洛克、福禄贝尔。
• 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从个人自身出 发,教育目的就是促进受教育者的本性得到自 然发展。
•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强调个性解放,对于打 破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对人的束缚,促进人的 理性回归,提升人的价值起重大的历史作用。
•
《陋室铭》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
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唐代诗人刘禹锡
(4)《弟子规》 • 原名《训蒙文》,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
毓秀所作,后经贾存仁修订改编,改名《弟 子规》。
一、德育
(一)树立品德的意义
一个年轻人在人生路上走到一个渡口的时候,随 身背着 “健康”、“美丽”、“机遇”、“才学”、“金钱”、 “诚信”、“名誉”七个背囊,渡般开出后险象环生, 船夫说:“须丢弃一个背囊方能脱险。”年轻人思 索片刻后~~~
二战时,英国国王爱德华到伦敦的贫民窟进行视 察,他站在一个东倒西歪的破房子门口,对里面一 贫如洗的老太太说:“请问,我可以进来吗?”
• 第五章 教育目的
来统整教育、社会、人三者间的关系,最终 目的在于唤醒人们的意识,使其能够自动自 觉地追求理想,创造新文化。
第二节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涵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 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都达到普遍、 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 决于社会条件; (3)人的发展受社会分工制约; (4)现代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 的要求; (5)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
第五章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功能
对教育活动的导向功能 对教育活动的选择功能 对教育活动的激励功能 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只有确定了教育目的,教育活动才能有组织、 有计划、有系统地向着预定的方向进行。
(一)导向功能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任何教育活动都要以 教育目的为总的目标导向,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和 时代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方法和手段的 使用,都必须按照教育目的去进行。 教育目的无论是对教育者,还是对受教育者都具有目标导 向功能。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既通过教育者对教育目的的认同、 并转化为其实际教育行为得到体现,又必须通过转化为受教育 者自我追求的目标而得到真正实现。
陶行知先生有关教育目的的名言
“总之,必使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才是正轨。若一任学生趋 乐避苦,这是哄骗小孩子的糖果子,决不是造就人才的教育。” 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 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 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教育的一个基本的目标和成功标志,是要使人们能够自我教育。 “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 高的规律。”“只教给学生以最本质的、最主要的东西,才能切切实实地 掌握这种教材,使它不可磨灭地铭记在学生的记忆里。”
社会价值取向确立中应注意的问题
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原理第五章 教育目的
生产力是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因素,以生产力为基础的政治制 度决定这教育的性质和方向,因此政治制度不同,教育目的则不同。
2. 教育目的的形成受受教育者身心特点的影响 这是教育目的制定的和提出的必要条件。即教育目的的形成要符合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程度和身心发展变化规律。
二、教育目的的作用
教育目的对学校教育的作用:
1. 定向作用
教育目的规定了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的方向,是学校教育 办学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学校工作的起点和归宿。
2. 调控作用
教育目的对学校教育的实施起调控作用。
3. 评价作用
学校教育的办学质量以及发展方向如何,都需要以教育目 的为根本标准和评价。
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区别 1. 联系
因此,教育目的不是超个人、超社会、超历史的永恒存在,它的形 成具有社会制约性,这也就是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
教育价值做出选择时所持有的倾向和价值立场。
1. 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1) 个人本位论
人物: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
教育方针所提出的教育发展的方向与教育目的的要求是一致的;学校教
育系统通过贯彻教育方针实现目的。
2. 区别
(1) 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教育方针是工作话语。 (2) 教育目的着重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是针对人的发展而言的。教育 方针反映的是国家对教育事业整体的要求和希望,指向的是国家的上层建 筑和意识形态领域。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目标 •
了解确定教育目的依据,知道个人本位论和
社会本位论、教育准备生活说和教育适应生活 说、文化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核心观点;能评 析两种观点的优长和局限
第05章 教育目的论
第5章教育目的论“教育者需要教育目的,这似乎是不言自明的。
”——[英]约翰·怀特“说明教育目的和论证达到这个目的的方法,无论如何是科学的事情。
”——[前苏联]B·M·别赫铁列夫目的就是开始一项活动时预想的活动结果或事先设定通过活动要实现的目标。
目的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个根本特征。
马克思在谈到人的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区别时曾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
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须使它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
”①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自产生之日起就有着特定的目的,为把年轻的一代培养成为满足人自身成长需要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成员而实施。
为了更好地理解教育目的,明确它应有的内涵,更好地运用它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本章对有关它的若干问题作些探述。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概念界定教育理论界对教育目的这一概念有着各种不同的界定或表述。
譬如,教育目的就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的人的总要求”;②“所谓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③“所谓教育目的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观念地存着的活动过程结束时所要取得的结果,它指明教育要达到的标准或要求,说明办教育为的是什么,培养人要达到什么样的规格”;④“简单说,它是人们在观念上、思想上对教育活动的设计以及借助一定教育手段通过一定的教育途经去达到某种结果的设计”;⑤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关系到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具有什么样素质的根本性质问题”;⑥“教育目的是对教育对象所要达到的规格和要求做出的规定”;⑦等等。
第五章教育目的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教育价值观 培养尖子
提高全民素质
教育内容
以应试和升学为中 以完整的素质结构为核心,
心,设置课程,重 设置课程,德智体美全面发
智育
展
教育方法 授之以鱼(讲授) 授之以渔(启发诱导)
教 学生 考分 育 评 价 教师 考分、升学率
综合素质 (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生 理心理等)
? 问题应该成为创新教学的开端。创新教学的首 要任务并不在于直接给学生传播现代的知识, 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各种问题。
? 问题应该成为创新教学的归宿……在学生初步 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多的、更广泛的新 问题……最终把学生引上创新之路,进而成为 创造者。
? ——教师要能够启思、设疑,创设安全的心理 环境
二级 培 养 目 标
义务教育 课程目标
语文 课程目标
1-2年级阅读课 程目标
学科专家
三级 教学目标
(本单元/章或 节课或本次活动)
教师
从“抽象”逐步 过渡到“具体”
具体化
?实 例
?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 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 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五章 教育目的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当前的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基 本内容 2、能用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理论对教育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做一些简要分析,并对此提出自 己的理论对策。 3、初步建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的教育理念。
第一节 教育目的及其确定
? 一.教育目的 ? 为什么要发展教育事业? ? ——为振兴中华,为发展经济…… ? 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为培养德智体美等几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教育学原理 陈理宣版 第五章教育目的
是在短时内可以达到的教育目的。
(三)根据主客观性、教育目的可分
为客观性和主观性教育目的
1、客观性教育目的,指外在于教育工作者的、不 以其意志为转移的教育目的,它是社会政治、经
济、文化等因素对未来人才的规格及质量要求的 反映,通常在教育政策法规及相关的教育文本中 加以确定。 2、主观性教育目的,是指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所 理解和接受的教育目的,或一些教育家、思想家、 政治家所主张的教育目的。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
(一)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
(二)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
展 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 各类人才
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与培养目标 (一)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全面发展教育是对含有各方面素质培养功能的整
杜威认为,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而
不是为生活做准备。
(三)教育无目的论
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就是社会生
活本身,是个人经验的不断扩大积累,教育 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 育目的。
(四)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主张教育既要考
虑社会需要又要考虑个人发展,二者共同作 为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专业 ,你是更多的考虑社会 需要还是人的发展需要 ?
(二)教育准备生活说和教育适应生
活说
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我们完满的
生活做好准备,教育的任务就是教会人们怎 样生活。
“为我们的完满的生活作准备是基于应尽的职责,而评判
第5章 教育目的教案
——席勒
提问: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中小学处理五育的关系存在哪些问题?
复习思考
1.教育目的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2.如果承认教育目的的是客观的,那么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要求决定的,还是由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决定的?
3.如果承认教育目的是由社会所决定,那么决定教育目的的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或是生产方式?
教育学基础授课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
教育学基础
计划学时
3学时
教学单元
第五章教育目的
教学章节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第二节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教学目标
1.掌握:(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教育目的的概念及结构;(2)教育目的的功能;(3)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二、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社会本位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完全依据社会的要求来决定。社会本位目的论者认为衡量教育好坏的最高标准只能是看教育能否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能否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开社会的教育目的是不可思议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一)定向功能
(二)调控功能
(三)评价功能
三、教育目的选择和确立的基本依据
(一)社会依据
(二)人的依据
通过以上的案例,我们知道学校教育是一个实践领域,教育理论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就是“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联系实际,谈谈对这封信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熊和平
当代中国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的概述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 发展学说 3.我国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概述
一.教育活动与教育目的 目的:乃是人对于他所希望达成或获得的活动结果的一 种主观上的设定。人类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 区别之一就在于有无目的性。 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 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由 于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 根本问题,所以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 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学校教育与广义教育的相同点都在于它们是有目的性的,不同点在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 内容: 2、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2.1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 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2.1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2.3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对教育目的的表述(历史回顾):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1、“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 1.1、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所谓“片面发展”首先 是劳动过程中体力与脑力的分离与对立,而全面发展 则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体力与和智力的充分运用, 实现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的完整结合。 1.2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珠真正 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利用此理论及马克思本有关人的本质观可以很好地解决 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相矛盾相冲突的问题。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 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就是我国的当前的教育目的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1、我国的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我国的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教育目的的概述之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
价教 值育 选目 择的 首 先 是 教 育 活 动 中 人 的 影们 教 响或 育 。制 目 定的 教的 育确 的定 者还 的在 人受 性到 假思 设想 的家 理教 想育 人目 格的 之的 观设 念定 的会 影受 响到 。主 体 有 关 理典 在 想作 社 是家 会 教有 主 育关 义 目人 国 的的 家 确全 , 定面 马 的发 克 依展 思 据的 主 。人 义 格经
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和教 科育 学目 技的 术的 发确 展定 水要 平受 的社 制会 约生 。产 力
政教 治育 制目 度的 的确 制定 约受 。一 定 社 会 经 济 和
展教 的育 进目 程的 。的 确 定 必 须 考 虑 历 史 发
育教 者育 身目 心的 发的 展确 的定 规一 律定 。要 依 据 受 教
……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 1、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培养合乎时代需要的一代新 人,应当特别注意人才素质的这样几个方面:实践 能力、开放思维、崇高理想;2、要认真落实我国 的教育目的,还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2.1、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 2.2、德以、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 2.3、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2.4、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反思
反思60年来的教育经验与教训,更新教育目 的的理论价值取向 从文化历史发展的继承性和超越性来看,教 育目的需要重视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 更新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坚持马克思关于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立足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坚持培养劳动者与建设者 树立全面的人才观 注意形成学生创造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于学校教育的目的性更强。(为和个人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概述
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的区别。 教育目的的价值 导向功能 调控功能 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的概述
不同的教育目的论 神学的教育目的论:主要是从宗教或信仰出发来论述教育目 的。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论: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为教 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的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决定。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与社会本位论不同,个本位论认为 个人的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因此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 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 教育无目的论,是美杜威的观点,杜威倡导的方向是为他所 谓的“民主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教育 无目的论并非强调 教育无目的,而是认为无教育过程之外的“外在”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