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轮复习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二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公开课

方法3 遗传平衡定律:亲代A的基因频率=p,a的基因频率=q , 则子代中AA的频率=p2, Aa的频率=2pq, aa的频率=q2
二、为什么会发生进化?
内因:自然界存在可遗传变异——突变(基因突变、染 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它们的发生引起了种群基因频率的改 变。 观点3: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地理隔离
自然选择
A.新物种的形成必须先经历a过程 B.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频率有差异说明发生了进化,而进 化的结果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必须出现生殖隔离才能形成新物种 D.判断物种1和物种2是不是相同物种的方法是观察两个物种 的生物能否交配,并产生后代 交配后产生可育后代,才是 同一物种
三、向什么方向进化?
突变和基因重组具有随机性和不定向性,但经过自然选择 (进化的外因)后 ,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得以留存并 繁殖后代,相关基因频率会不断提高―→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 定向改变。 观点4: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四、进化的结果是什么?
物种形成模式一:渐变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复 习 课
新课标全国卷考纲要求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Ⅱ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Ⅱ
本节复习目标
1、识记种群、种群基因库、物种、隔离等概念。 2、掌握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3、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4、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前自主复习检测
物种形成模式二:骤变式(如异源多倍体的形成) 萝卜 染色体加倍 杂交 异源四倍体 (2n=18) 萝卜甘蓝 (2n+2n) (n+n) 甘蓝 (2n=18) 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但都必修出现生殖隔离 观点5: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教案.doc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讲考纲讲考点考点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主要观点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2.贡献:(1)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2学地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3.不足:(1)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3)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例1】(2016年江苏卷,12)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答案】C【解析】pen基因突变后形成了抗药靶位点,A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错误;基因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属于同一物种,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跟踪训练1】如图所示的是施用某种杀虫剂以后,昆虫种群所发生的改变。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类个体被淘汰的原因并不是该杀虫剂未能诱发其产生抗性基因B.抗性基因的根本来源是可遗传变异,②③类个体的抗性基因一定来源于遗传C.若连续使用该杀虫剂,抗该杀虫剂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趋近1D.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表现型【答案】B考点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①基本概念a.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b.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c.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②单位: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③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④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和基因重组。
(2)生物进化的方向①决定因素: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
②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杀虫剂消灭害虫,因选择的作用提高了害虫种群中抗药性基因的突变率B.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形成生殖隔离,二者均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共同进化就是指具有捕食关系的两个物种改变双方种群基因频率的过程D.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物种在环境中存在和繁衍的基本单位D[选择并不能提高基因突变率,A错误。
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形成生殖隔离,但有些生殖隔离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八倍体小黑麦的形成),故地理隔离不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错误。
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错误。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物种在环境中存在和繁衍的基本单位,D正确。
]2.(2018·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A[群体中的近亲个体基因相似度高,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A正确;基因突变中的有害和有利突变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C错;基因频率保持不变的一个前提条件是群体足够大,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不一定保持不变,D错。
] 3.某地有一个大型的石灰厂,其白色的粉尘使周围的植物都变成了灰白色。
该厂长期生产,其周围环境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数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灰粉尘促进褐色蛾类进化了B.石灰粉尘导致灰色蛾类的变异C.石灰粉尘让蛾类发生定向变异D.石灰粉尘对蛾类的性状进行了选择D[石灰粉尘对蛾类的性状进行了选择,A错误,D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B、C错误。
]4.以下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生素可以诱发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B.某种群中若显隐性个体数量保持不变,则该种群肯定没有发生进化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必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表现型D[细菌的抗性突变发生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抗生素只能对细菌的抗性突变进行选择,A错误;某种群中若显隐性个体数量保持不变,但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则该种群发生了进化,B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必将导致生物进化,但不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C错误。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轮复习

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必修2 第七章 第1、2节
第 6页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一定区域的 (1)种群:生活在 ________的全部个体。 同种生物的 全部基因 (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 ________。 (3)基因频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 等位基因 ________的比率。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突变为生物进化 2.可遗传的变异 提供了原材料 基因重组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经自然选择 不定向 ――→ 不利变异被________ 淘汰 ,有利 变异是________
导致 变异逐渐积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 ________ ――→ 生物 定向改变
群落
1.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隔离的实质: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地理隔离
和生殖隔离。其实质是阻止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
(2) 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时 期,但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仅有地理隔离不能产生新的物 种,生殖隔离才是物种形成的关键。
2.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
①形态、结构
两个种群形态、结构相同,不一定是同一物种,如两个 种群的生物形态、结构相同,但繁殖期不同,不能交配,则 两个种群属于两个物种。 ②是否能够交配
两个种群的生物能够交配,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如果
交配后代不育,则两个种群的生物不属于一个物种,如马和 驴相互交配产生骡子,骡子不能经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马 和驴不属于同一物种。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重温生物学术语,让你的答题更规范、更专业、更能打动
阅卷老师!
主要:自然选择学说,生物进化,物种,生物多样性,种 群,基因频率,隔离, 次要: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基因库,过度繁殖,生存 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上述计算结果是建立在五个假设条件的基础 上的。对自然界的种群来说,这五个条件都 能成立吗?你能举出哪些实例?
满足五个假设条件的种群是理想 的种群,在自然条件下,这样的种群是不存 在的.这也从反面说明了在自然界中,种群 的基因频率迟早要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种群 的进化是必然的.
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因 此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 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
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简称“种”。
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 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生殖 隔离。
马和驴是不是一个物种?
因为马与驴交配产生的后代骡没有生殖能力
在自然界,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 而形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 基因交流的现象,叫做地理隔离。
探究活动
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长满地衣的树干上的桦尺蠖
黑褐色树干上的桦尺蠖
(1)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你能做出假设吗?
自然选择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探究活动
2)现在我们用数学方法来讨论一下桦尺蠖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 1870年桦尺蠖的基因型频率为SS 10% ; Ss 20%; ss 70%,在树 干变黑这一环境条件下假如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桦尺蠖的生存,使 得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以后的几 年内,桦尺蠖种群每年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是多少呢?
问题Ⅱ 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的进化有什么 意义吗? 促进被捕食者种群的进化。
生物的进化与环境的进化有什么关系吗?
生物的进化可以改变环境,而环境的改变又可 促进生物的进化。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 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 共同进化。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笔记整理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主要内容:①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古老生物进化来的;②环境的变化直接引起物种的变化;③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④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2.此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一是用进废退,二是获得性遗传3.历史意义:拉马克是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提出了进化理论的学者;反对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4.局限:①拉马克提出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缺少科学证据的支持,大多来自主观臆测;②拉马克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此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2.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是自然环境对生物的选择,是指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3.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其中,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基础;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或动力;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4.注意:①变异在前,自然选择在后;②自然环境只起选择作用,而非诱导变异;③自然选择的直接作用对象是生物的变异性状(表现型)5.科学性:科学的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与适应性;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给予致命打击,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有力武器。
6.局限性:①.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③.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2.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分子)水平;从以生物个体为研究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研究单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5)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基因频率是否改变是生物是否进化的标志)2.相关名词解释: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一轮复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
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 颈短的却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结合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利用达尔文的 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解释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 • 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可遗传的变异, 其中就有抗药性强的变异; • 未使用抗生素时,抗药性强的变异不是有利变 异,这样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不占优势; • 在使用抗生素以后,抗药性弱的个体大量死亡, 抗药性强的个体就有机会产生更多的后代; • 一段时间以后,抗生素的效果就会下降。
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第1年
第2 年 11.5 %
第3年
13.1% 26% 60.9%
第4年
14.7% 29.2% 56.1%
„„
SS 基因 型频 Ss 率 ss 基因 频率
10% 20% 70%
22.9 % 65.6 % 23%
77%
S
s
20%
80%
26.1%
73.9%
29.3%
70.7%
例:不同“人种”
世界各 地的人虽然 各有不同, 但他们之间 可以彼此通 婚,并且产 生可育的后 代。因此, 全世界的人 在生物学上 属于同一个 物种——人 类。
例:马与驴的生殖隔离
马
驴
骡
例:狮虎兽
地理隔离
• 分布在不同自然区域的种群,由于
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 使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发生基因 交流。
2.内在联系
①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的选择材料,加 剧了生存斗争。 ②变异是不定向的,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通过遗 传在后代中得到积累和加强,产生适应环境的 新类型,这是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形成的原因。 因此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基础)。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生存斗争 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④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注意: 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轮知识点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3)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1)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2)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它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原因:不断淘汰不利变异的基因,积累有利变异的基因。 (2)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4.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1)隔离类型: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2)隔离实质: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3)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 (4)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巧记 生物进化 种群单位因频变,突变重组原材料, 变异无向自选定,物种形成必隔离。
三、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1.共同进化。 (1)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内容: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形成原因:生物的进化。 (3)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
自我检测 1.思维诊断 (1)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放射性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2)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 ) (3)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 ) (4)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 ) (5)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 ) 2.图示识读 如下图表示某物种进化的基本过程,请思考: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轮复习

做学案第2页第2 题(1)(2)
常染色体遗传方式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计算
1.已知种群中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求基因频
率;如:在一个种群中AA个体有60个,Aa个 体有30个,aa个体有10个,求A和a的基因频 率。
2.已知种群中各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即基 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如:在一个种群中 AA个体有60%,Aa个体有30%,aa个体有10%, 求A和a的基因频率。
亲本Dd 自交并淘 汰dd 自率 频率
自由交配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观考情 考纲考频]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 成(Ⅱ)[☆☆]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意义、不 足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种群、基因频率、基因库的概念
做学案第4页2.3题。提示: 1.自交时,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变 2.自由交配时,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均不变
A=p,a=q,AA=p2,Aa=2pq,aa=q2
例1:某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 病率为1/10000,求在正常人群中携带 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的几率?
例2: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人群中发病 率为19%,求一正常女性与一患病男性婚配 生下患病孩子的几率?
• 【思考】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进化是否就 是新物种形成?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隔离 吗?
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伴X染色体遗传方式 在一个工厂中,男女职工各100名,女性中, 色盲基因(Xb)携带者为5人,色盲患者为1人; 男性中色盲患者为8人,则Xb的基因频率为
做学案第4页第1题
• 遗传平衡定律(哈代—温伯格定律)(题目 中有自由交配或随机交配且基因位于常染 色体上用此法) ①成立前提:a.种群非常大;b.所有雌雄个 体之间自由交配;c.没有迁入和迁出; d.没有自然选择;e.没有基因突变。 ②计算公式 A=p,a=q,AA=p2,Aa=2pq,aa=q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海岛上的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昆虫出现残 翅和无翅类 突变和基因重组可形成可遗传的差异。 型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探究活动
95%
5%
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 桦尺蠖出现不同的体色。 (黑)S基因频率 从5%→95%
(1)根据前面所学的你能做出假设吗? 自然选择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考纲展示】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Ⅱ)
2.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பைடு நூலகம்)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一)主要内容 :
①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古老生物 进化来的 。 ②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 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二)生物进化原因: 一是“用进废退”
二、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自然选择学说
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1、提出 : 十九世纪中期
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 ——《物种起源》(1859年)
2.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内在联系
4、贡献:
(1)相对系统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2)较好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
(一)共同进化
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
物种 之间、生物 不同_______ ____与无机环境 __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 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根瘤菌: 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 根瘤并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供 植物营养的一类杆状细菌。
共同进化的含义1: 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
地球形成 时原始大气 中是没有氧 气的,但是 随着光合细 菌的出现, 使得大气中 有了氧气
用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分别怎 样解释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
对应例题:1、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下
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A、狗的牙齿坚硬,是长期磨练出来的 B、田鼠打洞和夜出活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有一种猫头鹰因视力弱,行动迟缓,捉 不到老鼠而被淘汰 D、狼和鹿能迅速奔跑,是两者之间选择的 结果
种群间不能够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东北虎和华南虎之 间存在什么隔离?
马和驴之间存在什 么隔离?
4、物种的形成:
①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成生殖隔离,从而形 成新物种。
多种因素 地理隔离 一个种群 多个小种群 (突变、重组、漂变 选择 ) 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种群基因库差异加大 出现生殖隔 离 新物种
有力的武器
5、局限性:
(1)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 (3)强调物种的形成是渐变的结果,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
用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读
①自然选择的对象 a.直接对象是生物的变异性状(表现型) ____________________。 b.间接对象是相关的____________ 。 基因型 c.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应的__________ 基因
②多倍体的形成不需经地理隔离。
小结
1.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
(1)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突变和基因重组 (2)_______________ 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自然选择决 (3)__________ 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隔离 三者关系如图所示:
【高考警示】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易错点
⑤没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这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包括基因型频率)就可 以一代代稳定不变,保持平衡。
遗传平衡公式:哈迪-温伯格定律
A% a%
(p + q)2=p2+ 2pq + q2 =1
卵细胞 精子 P(A) q(a) P( A) q(a)
PP(AA) pq(Aa) pq(Aa) qq(aa) Aa%= 2pq aa%=q2
自然 选择
不利变异被淘汰,有 利变异逐渐积累
种群的基 因频率发 生定向改 变
生物朝一定方 向缓慢进化
四、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1、物种的概念: 把能够在自然状态相 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 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 个物种。
在自然状态下 2.物种应该同时 符合三个特征: 能够交配繁殖 后代可育
全世界的人都是一个物种吗?
共同进化的含义2:
生物和无机环境间也存在共同进化。
3、基因频率: 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基因占全部
等位基因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某基因的数目
基因频率=
该基因的等位基因的总数
× 100%
4、基因型频率: 种群中某基因型个体数占该种群
个体总数的比例。 基因型频率=
× 100%
从以上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公式可看出: 某个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二是“获得性遗传”
(三)历史意义 :
1、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2、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提出了进化理论的学者。
(四)不足 :
1、拉马克提出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缺少科学证据的支持,大多来自主观臆测。 2、拉马克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
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 ) A. 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 B. 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C. 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 性状遗传给后代 D. 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
(1)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
的产生。 (2)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物种的形成: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变化可大可 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
新物种的形成。
②新物种一旦形成,则说明生物肯定进化了。
【典例】如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有关 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联 系
生物发生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但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生物进 化过程。
总结
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 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 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 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 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变式训练】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所有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长期的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
区 别 物种形成
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 程,所以生物进化的标志为基因 频率的改变,不论变化大小都属 于进化的范围。 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突破物 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 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隔离 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而 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马跟驴是一个物种吗?
人都是一个物种,无论白人 黑人黄种人结婚,都能产生 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3.隔离
概念: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 交流的现象。
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够相互交配的, 生殖隔离: 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够产生可育的后 代,这种现象叫生殖隔离。
种类
地理隔离: 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使得同种生物的不同
②、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
某基因的频率=
该基因纯合子的基因频率+1/2杂合子的基因频率 例3:设二倍体生物个体中有两个等位基因A和a,假 如种群中已知AA%=30%.Aa%=60%.aa%=10%,
那么A基因的频率是 是 。 40 % 60% 、a基因的频因的频率
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人,对他们进 行调查时发现,女色盲5人,女性携带15人 。男性色盲11人,求XB ,Xb的频率? 解: Xb%= 5×2 +15 +11 200×2 +200 ×100%= 6%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 b.意义:生存斗争对生物的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 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能推动生物的进化。 c.原因:_____________+ 有限的生活资源。 过度繁殖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 ④自然选择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选择 定向。 ⑤两个方向——变异_______ 不定向 ,__________
基因 型频 率 基因 频率
SS Ss ss S s
…… 第 1 年 第 2 年 第 3年 第 4年 10% 11.5% 13.1% 14.7% 20% 22.9% 26% 29.2% 70% 65.6% 60.9% 56.1% 20% 23% 26.1% 29.3% 升高 80% 77% 73.9% 70.7% 降低
6.种群中基因频率的计算类型(常染色体) ①、已知基因型个数,求基因频率 某基因频率=
(纯合子个体数×2 +杂合子个体数)÷(总个体数×2 ) 题2:已知人的褐眼 (A)对蓝眼(a)是显性。在
一个30000 人的人群中,蓝眼人有3600人;褐眼的 有26400人,其中纯合体有12000人,那么在这一 64% 和_______ 36% 。 人群中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_______
2)现在我们用数学方法来讨论一下桦尺蠖基因频率变化的原 因。1870年桦尺蠖的基因型频率为SS 10% ; Ss 20%; ss 70%,在树干变黑这一环境条件下假如树干变黑不利于桦尺蠖 的生存,使得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 加10%,以后的几年内,桦尺蠖种群每年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 频率是多少呢?
◇种群基因 频率的改变 与生物进化 主要 内容
◇隔离与物 种的形成 ◇共同进化 与生物多样 性的形成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 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