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诗阳市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10月阶段性检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东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10月阶段性检测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⒈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舟楫.(jí)碣.石(qì)跫.音(qióng)挥斥方遒.(qiú)
B.灰烬.(jìn)摇曳.(yè)脊.骨(jí)无耻谰.言(lán)
C.剑戟.(jǐ)撩.起(liāo)彳亍.(chù)予.取予求(yú)
D.兴.奋(xīng)不挠.(ráo)颓圮.(pǐ)百舸.争流(gě)
⒉下列各句,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南京动物园里一对猩猩在情人节喜结连理。据悉这两只猩猩的情路有点坎坷,也算有情人终成眷属。
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密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
C.清末以来,到海外求学的中国人何止千百,在学业上有成就的也大有人在,可是,中国又穷又弱的现状一如既往,丝毫无所改变。
D.毛泽东的诗词为千百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涵。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
....的学习和生活的故事。
B.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女作家米勒的作品多以“二战”为背景,反映的是峥嵘岁月
....中罗马尼亚裔德国人的生活。
C.历经磨难的少年中国已经长大成人,每一个屋檐下的变革,每个个体的生活和梦想,都与
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
D.十几年来,各地出台了烟花爆竹的“禁放令”或“限放令”,但效果差强人意
....。今年因为空气质量的问题,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的提议赢得了更多支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些炎症,西药能治,中药照样能治,不仅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少,成本也较低。
B.在伊朗核问题上,中国能否和热爱和平的国家一道,阻止美军攻打伊拉克的悲剧重演,不仅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世界和谐发展的大势。
C.灾难使成批的人流离失所,尤其是战争,不但导致道德崩坏,人性扭曲,还造成田园荒芜,骨肉分离。
D.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烟.消云.散
A.圣.益圣,愚益愚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 B.无以至千里
C.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或师焉,或不焉
7.下列各句中不含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吾从而师之
C.学不可以已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8.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生乎吾前
C.不拘于时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9.六旬男子李福昌在其85岁母亲去世前,画了200多幅速写,来记录
母亲生活点滴。这是其中的一幅。请以“扶”为题,写一段描述性短文。
要求:①结合画面特征;②语言表达鲜明生动;③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④字数100字左右。(6分)
二、现代文阅读(2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2题。(9分)
书画同源
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术语,意为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对于书画同源这一中国艺术史的基本理论,其关注焦点在于书画同源的“源”字作何理解。
从文明产生之日起,人们便不可避免的产生对事物记载的需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从最初的结绳记事,逐步发展为以图记事,并最终导致了文字的产生。作为最古老的文字种类,甲骨文无疑是从最原始的图画发展成的一种具有高度概括力的记事符号,而这些字除包括象形与指事两种功能,更具有一定的绘画因素,这些图画文字随着人们对自身和客观事物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发展,逐渐由图案化的形象符号演变为由线条构成的文字,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神奇瑰丽的书法艺术。而作为文字先祖的图画自是毫无疑问的成为兴起于书法艺术之后的独具东方气韵的中国绘画艺术的基石了。
对书画同源的“源”字,除最初的起源一解外,还指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在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书法的用笔是中国画造型的语言,离开了书法的用笔,就很难言中国画,从而,中国画本身带上了强烈的书法趣味,国画的线条、墨韵,处处都透露出抽象之美,流露出其独立的审美价值。
中国书法与绘画艺术的追求,不仅在于其形式的美,更在于其蕴含的抒情的艺术意境,也就是说,书画同源之“源”不是仅停留于表面的表现形式、笔墨运用上的同源性,而是深入到书法与绘画艺术的神髓之中,具有相同的神髓、意境之源。传统中国画从“以形写神”、“以貌取神”而成为表现“意象”的造型艺术,其追求重点并不在形、在貌,而在神韵之上,苏东坡就曾诗云:“论画贵形似,见与儿童邻。”故而绘画艺术中最具东方含蕴表现特色的写意画,无论写意山水也好,还是写意花鸟也罢,就是以贵在得其神髓而为世人所推崇;若画不能现其神韵,那就只不过是一纸水墨、淡彩而已,不能称之为画了。而书法艺术在创作时也往往要借物象以创意,并最终以文字本身抽象的形——笔划、间架、章法来表达意境,必须“得意而忘象”方可谓佳作。
随着文明的发展进步,文字、图画都不再仅仅是记录的工具了,而是成为了人们表达思想、直抒胸臆的桥梁,成为人们宣泄感情的工具。而书法与绘画艺术更是因为其作者的感情投入具有了更高层次的艺术价值,他们不再是死的作品,而成为其作者活的人生写照,成为了有“心”之物。以清代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为例,其画竹,除了尽现竹清冷含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