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图题诗》教学教案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墨竹图题诗说课稿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墨竹图题诗说课稿《墨竹图题诗》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课文,《墨竹图题诗》是清朝诗词书画家郑燮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法:“三位五环”教学模式学法:自主合作质疑探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定向导学:(5分钟)(一)导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
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
而图题诗则是诗坛画苑中一朵绚丽的花朵。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感受——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二、自主学习:(10分钟)(一)出示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和“诗画欣赏”的内容。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并自己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衙斋疑是些小吾曹吏一枝一叶关情3.从诗中,你感受到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学法:查字典,借助诗画欣赏理解,做批注。
)学习时间:5分钟(二)全班交流自学结果1、指名读,自由评议2、弄懂下面词语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衙斋:衙门里官员休息居住的地方。
萧萧:竹枝竹叶摇动的声音。
些小:小小的。
吾曹:我辈,我们这些,我这样的。
吏:古代衙门里的小官。
一枝一叶:画面上的枝枝叶叶,也指竹枝竹叶,比喻民间的各种动静动向。
关情:牵动感情。
诗意:我在县衙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我们虽然只是些小小的州县官吏,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三、合作学习质疑探究:(15分钟)要求:1、诗人为什么会把萧萧竹叶声联想成饥民疾苦声,而不想成别的?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2、如何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含义。
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墨竹图题诗》word教案1

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墨竹图题诗》word教案1学习目标:1.熟读古诗,能背诵,能默写。
2.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3.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以及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学难点:能规范、漂亮地默写古诗。
专项训练:规范默写(硬笔)教学资源: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以及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知道岁寒三友指什么吗?谁能说一说关于他们的古诗。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岁寒三友之竹的古诗《墨竹图题诗》。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4.齐读诗题。
5.学生读诗画欣赏第一自然段,简介作者。
强调“燮”的读音。
(设计意图:采用语言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将导课也充分利用起来,达到一开课就高效的作用。
)二、识字学词(一)出示词语衙(yá)斋(zhāi)燮(xiè)号(háo)寒放赈(zhèn)救济(jì)遂(suì)1.自由读词语。
2.指名读词语。
3.齐读词语。
(二)学习“衙”“斋”“燮”的书写1.指名书空“衙”,教师边写板书。
2.指名学生书空“斋”,学生边写板书。
3.指名学生书空“燮”,学生边写板书。
5.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这四个字,教师巡视指导。
6.展示优秀作品,评价。
(设计意图:语文课标中指出,高年段要培养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因此,先让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评价或修正。
)三、熟读感知(一)理解诗意1.自由读古诗。
2.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师生评价。
3.自读自悟:学生依据诗画欣赏第二自然段进行自学。
(1)出示墨竹画,说一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2)指名一人读一行诗,一人对应讲译文。
(3)男生读诗,女生讲对应的译文。
4.检测词语意思。
衙斋、卧、萧萧、些小、吾曹、关情。
5.结合诗画欣赏第二自然段说说“一枝一叶总关情”所体现的思想感情。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墨竹图题诗》。
(2)理解《墨竹图题诗》的诗意,体会诗人对墨竹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墨竹的特点。
(2)分析诗中的意象,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3)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墨竹图题诗》。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墨竹的赞美之情。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美感。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墨竹图题诗》全文、生字词、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墨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墨竹的特点。
(2)简要介绍墨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3. 理解诗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诗文的意义。
(3)教师讲解诗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墨竹的赞美之情。
4. 欣赏诗歌(1)学生讨论诗中的意象,感受诗歌的美感。
(2)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中的意境。
5. 朗读与背诵(1)学生齐读课文,巩固记忆。
(2)教师挑选学生进行朗读展示。
(3)学生自主背诵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课后搜集其他描写墨竹的诗句,进行分享和交流。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不断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墨竹图题诗》。
(2)理解《墨竹图题诗》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欣赏中国古代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墨竹图题诗》的意境。
(2)学会通过诗词来描绘画面,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敢、坚韧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墨竹图题诗》。
2. 理解《墨竹图题诗》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诗词来描绘画面,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敢、坚韧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墨竹图题诗》的课件和相关图片。
2. 学生准备《墨竹图题诗》的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墨竹图》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引导学生观察《墨竹图》,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
2. 学习《墨竹图题诗》(1)学生自读《墨竹图题诗》。
(2)教师讲解《墨竹图题诗》的字词和内容。
(3)学生齐读《墨竹图题诗》。
3. 理解意境(1)学生分组讨论,说出《墨竹图题诗》的意境。
(2)教师总结并展示各组讨论成果。
4. 想象描绘(1)学生发挥想象,用语言描绘《墨竹图》的画面。
(2)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互相交流。
5. 情感体验(1)学生讲述自己遇到困难时,如何勇敢面对、坚持不懈的经历。
(2)教师总结,强调诚实、守信、勇敢、坚韧的品质。
6.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墨竹图题诗》,体会了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希望大家能够学会欣赏中国古代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要培养诚实、守信、勇敢、坚韧的品质,做一个优秀的人。
7. 布置作业(1)正确朗读和背诵《墨竹图题诗》。
(2)写一篇关于自己遇到困难时,如何勇敢面对、坚持不懈的故事。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墨竹图题诗》,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墨竹的喜爱之情。
2. 学习生字词,理解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3. 感悟作者通过描绘墨竹表达的高洁品质和坚定信念。
4. 学会欣赏中国古代诗歌,培养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墨竹的喜爱之情。
2. 学习生字词,理解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教学难点:1. 感悟作者通过描绘墨竹表达的高洁品质和坚定信念。
2. 学会欣赏中国古代诗歌,培养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文内容、生字词、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墨竹图题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墨竹图,引导学生说出墨竹的特点。
2. 学生分享对墨竹的认识和感受。
3. 教师简介《墨竹图题诗》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墨竹图题诗》,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 学生尝试解释生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3. 教师辅导学生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诗文内容,解释重点句子。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诗文,理解诗人对墨竹的喜爱之情。
3. 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作者通过描绘墨竹表达的高洁品质和坚定信念。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朗读诗文,体会诗人对墨竹的喜爱之情。
2. 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3. 教师批改练习题,给予学生反馈。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3.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培养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墨竹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自主学习和课堂讲解环节,学生掌握了诗文内容和生字词的意思。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通过朗读和实践,进一步体会诗人对墨竹的喜爱之情。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可以更加突出学生的学习收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岁寒三友 墨竹图题诗》精品教案_3

墨竹图上的竹子有什么特点?
总结竹子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正如作者本人一样。这样的写法叫作借竹喻人。
对照图画和诗画欣赏的内容勾画竹子的特点。
配乐朗诵古诗。
PPT、云平台
五、提炼学法,咏竹抒情。
对比欣赏《墨竹》和《墨梅》
两幅画的相同点?
两幅画的不同点?
赞美心中的竹子
学生观察
Ppt、云平台
二、读通读顺,了解大意。
让学生有节奏的读准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播放范读。
朗读诗歌。
理解诗意,检查云平台上做题情况。
听范读。
生自行练读。
全班齐读。
借助工具书自行理解词语和诗句,完成平板上的练习。
生说对整首诗的理解。
ppt、云平台、平板电脑、音频播放软件。
三、结合背景,品读古诗,理解诗情
结合背景资料,感悟诗情。
三、学习者分析
古诗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绝对多数孩子随口就能背出很多首古诗,学习古诗的方法也有一定的掌握。尽管如此,他们对古诗的理解还是比较浅显,大多数都停留在诗意的理解上。“图题诗”更是初次接触,对于六年级的孩子学习这类古诗更是一个难点。因此,我在本课主要强化学法的知道。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用笔写下对竹子的赞美,然后拍照上传。
ppt 云平台、平板电脑
六、教学流程图
复习导入,了解作者—理解诗意—运用资料,感悟诗情—观》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学校
课名
《墨竹图题诗》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北师大版语文
章节
六上第八单元
学时
1学时
年级
六年级
二、教学目标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1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古诗大意,欣赏图画,理解图解诗的诗情画意。
2、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体恤百姓的忧伤之情。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岁寒三友”,也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对象,纵观历史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而对图题诗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体会诗歌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二、预习探究(1)学生自读,感知。
生字:衙(yá)斋(zhāi)燮(xiè)号(háo)寒放赈(zhèn)救济(jì)遂(suì)(2)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劳顿:劳累。
思绪:思路。
救济:用金钱或物质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
赈灾:赈济灾民。
岿然不动:高大独立的样子。
三、课外资料课件出示《墨竹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并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1)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
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2)图题诗:图题诗就是为一幅画题一首和画的内容差不多的诗句。
墨竹:单用墨画的竹子。
墨竹图题诗就是单用墨画竹子的图画上面的诗。
(3)介绍背景:本诗全名《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
潍县:今属山东省。
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
包大中丞括:包括,字银河,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
小学六年级《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墨竹图题诗》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认识古诗粗心,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教课要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课难点:领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法:“三位五环”教课模式学法:自主合作怀疑研究教课过程:一、定导游学:( 5 分钟)(一)导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尊崇,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
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见迭出。
而图题诗则是诗坛画苑中一朵绚烂的花朵。
今日,就让我们一道去感觉——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二)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古诗粗心,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二、自主学习:( 10 分钟)(一)出示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和“诗画赏识”的内容。
2、解说以下词语的意思,并自己试着说一说诗的粗心。
衙斋疑是些小吾曹吏一枝一叶关情3.从诗中,你感觉到诗人是一个如何的人?(学法:,借助诗画赏识理解,做标注。
)学习时间 :5 分钟(二)全班沟通自学结果1、指名读,自由评论2、弄懂下边词语的意思,再谈谈诗句的意思。
衙斋:衙门里官员歇息居住的地方。
萧萧:竹枝竹叶摇动的声音。
些小:小小的。
吾曹:我辈,我们这些,我这样的。
吏:古代衙门里的小官。
一枝一叶:画面上的枝枝叶叶,也指竹枝竹叶,比喻民间的各样动静动向。
关情:牵动感情。
诗意:我在县衙书斋躺着歇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立刻联想是百姓饥寒交迫的怨声。
我们固然不过些小小的州县官吏,可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三、合作学习怀疑研究:(15分钟)要求:1、诗人为何会把萧萧竹叶声联想成饥民疾苦声,而不想成别的?说明他是一个如何的人?( 4 分)2、如何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含义。
( 5 分)(我们固然不过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足表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怀。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墨竹图题诗》。
(2)理解《墨竹图题诗》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墨竹图的画法和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墨竹图题诗》。
(2)理解《墨竹图题诗》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生字词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案、课件和教学素材。
(2)墨竹图的图片或实物。
(3)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墨竹图题诗》。
(2)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墨竹图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墨竹有什么了解?2. 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朗读《墨竹图题诗》。
(2)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停顿。
(3)引导学生背诵诗文。
3. 理解与感悟:(1)让学生解释诗中的生字词。
(2)解释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文的感悟。
五、作业布置1. 抄写《墨竹图题诗》两遍。
2. 运用学到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墨竹的短文。
3.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延伸1. 欣赏其他墨竹画作:展示其他墨竹画作,让学生欣赏并描述其特点。
2. 创作自己的墨竹诗: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墨竹诗。
3. 举办墨竹绘画比赛:让学生参加墨竹绘画比赛,展示自己的才华。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墨竹图题诗》的内容和意境。
墨竹图题诗.教案doc

《墨竹图题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古诗大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体恤百姓的忧伤之情。
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松、竹经冬不衰,梅花凌寒开放,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岁寒三友”,也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对象。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诗情画意。
板书:诗情画意二、解题同学齐读课题,在课题中你发现了那些信息?(a、岁寒三友中的谁?“墨竹”指什么?b、墨竹图题诗的意思是什么?什么是题画诗?c、郑板桥和郑燮是一个人吗?简介作者)再读课题,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有新的疑问,谁把心中的疑问讲出来?(a、郑板桥为什么要画这幅墨竹图?b、为什么要题写这首诗?c、这首诗什么意思?)三、初读,了解大意。
带着疑问,让我们走进课文,首先将诗句读顺,读正确,并且读出一定节奏。
1、指名读,评价。
(预设:a、字音都读准了,很好。
b、诗句读的又通顺又正确c、初次读这首诗,读的字正腔圆,声音响亮,真了不起,把掌声送给他。
d、你看,二四句押韵,,这位同学把读音拉长,放慢,给人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e、这位同学朗读得很轻,声音压低,给人一种很静的感觉,并且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很不简单。
)2、后两句,谁能更有节奏地读一读,词与词之间读得有停顿,就给人一种抑扬顿挫的感觉,谁再来读读?(教师评价:好,就像他一样,齐读这两句。
)3、很好,把这两句连起来读,要读的有节奏、有韵味。
齐读全诗。
4、读出感觉同学们把诗读通顺、读正确,读出节奏了,但读诗还讲究感觉,再读读这首诗,找找这首诗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发言,(如:忧愁、焦虑、悲伤等)教师鼓励:同学们的感情非常丰富,读出了忧愁之感,焦虑之感,悲伤之感,把这些感觉融入字里行间,捧着书,把你的感觉读出来。
《墨竹图题诗》教案设计范例

《墨竹图题诗》教案设计范例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墨竹图题诗》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墨竹图题诗》的艺术特色。
学生能够解读《墨竹图题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意境。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提高对《墨竹图题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诗歌创作和绘画实践,培养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墨竹图题诗》,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对传统艺术的尊重。
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创作中。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墨竹图题诗》的作者,如郑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简要介绍《墨竹图题诗》的内容和主题。
2.2 课文分析分析《墨竹图题诗》的结构和韵律。
解读《墨竹图题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3 艺术特色分析《墨竹图题诗》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风格。
探讨作者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墨竹图题诗》的图像或播放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像或音乐中的特点和情感。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墨竹图题诗》,理解课文内容并做好笔记。
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3.3 诗歌创作学生根据《墨竹图题诗》的启发,创作自己的诗歌。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评价学生在诗歌创作中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对《墨竹图题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评价学生在创作中的艺术表现和情感传达。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墨竹图题诗》的原文和注释。
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的资料。
5.2 图像资源提供《墨竹图题诗》的图像或相关艺术作品的图片。
提供绘画工具和材料,供学生绘画实践使用。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讲解讲解《墨竹图题诗》的历史背景和作者郑燮的生平。
《墨竹图题诗》教案设计范例

《墨竹图题诗》教案设计范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墨竹图题诗》的背景及作者郑板桥。
(2)掌握诗歌的字词含义和诗句的意思。
(3)学会欣赏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墨竹图题诗》。
(2)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提高想象力。
(3)学会欣赏中国绘画艺术,提高艺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墨竹图题诗》的内容及意义。
(2)欣赏中国绘画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字词的含义。
(2)如何通过诗歌描绘画面。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墨竹图题诗》的背景及作者郑板桥。
(2)准备PPT,展示《墨竹图题诗》的图片和诗句。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活动。
2. 学生准备:(1)预习《墨竹图题诗》,了解诗句的大意。
(2)准备课堂讨论和发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墨竹图题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简介作者郑板桥及《墨竹图题诗》的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墨竹图题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4. 欣赏与评价(1)让学生欣赏其他墨竹画作,提高审美能力。
(2)学生评价墨竹画作,表达自己的观点。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墨竹图题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 欣赏墨竹画作,写一篇观后感。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首以墨竹为主题的诗歌。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态度。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其对《墨竹图题诗》的理解和墨竹画作的欣赏能力。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墨竹图题诗》。
(2)理解《墨竹图题诗》的内容,领会诗人对墨竹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墨竹的特点。
(2)以分组讨论的方式,探讨诗人为什么要赞美墨竹。
(3)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
(2)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墨竹图题诗》。
2. 理解《墨竹图题诗》的内容,领会诗人对墨竹的赞美之情。
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对诗人赞美墨竹的原因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墨竹图。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墨竹图,引导学生观察墨竹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墨竹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墨竹图题诗》(1)让学生自由朗读《墨竹图题诗》,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3)引导学生探讨诗人为什么要赞美墨竹。
3. 体会诗人的情感(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墨竹林中,感受诗人的情感。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想象和感受。
4. 朗读与背诵(1)分组朗读《墨竹图题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全班一起背诵《墨竹图题诗》。
五、作业设计1. 抄写《墨竹图题诗》,注意生字词的写法和笔画。
2. 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段描述自然景色的短文。
3. 家长协助孩子了解墨竹的相关知识,共同完成一份手抄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分组讨论、朗读背诵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墨竹图题诗》,学生对墨竹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句。
但在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墨竹图题诗》教案三篇

【导语】《墨⽵图题诗》是⼀⾸提画诗,写于郑板桥在⼭东任职时。
当时⼭东受灾,饥民⽆数,作为⼀名体恤百姓的县官,郑板桥整⽇为民奔波,⽩天劳顿,夜不思眠。
⼀个不寐的夜晚,听到冷遇拍打窗棂,风吹疏⽵,发出萧萧之声,竟错觉为百姓发出啼饥号寒的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遂成此诗。
以“⽵”为依托之物,表达了画家淡泊名利,以解聊百姓之苦为⼰任的伟⼤胸襟,以及“些⼩吾曹州县吏,⼀枝⼀叶总关情”的为苍⽣疾苦⽽呼,事事关⼼的品格和“任风⾬来袭,我⾃岿然不动”的⽓概。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材分析: 这⾸诗以“⽵”为依托之物运⽤象征⼿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任的胸襟,以及“任风⾬来袭,我⾃岿然不动”的⽓概。
教学⽬标: 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增强学⽣的朗读能⼒。
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概。
培养学⽣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学构思: 教学本课时从诗⽂⼊⼿,引导学⽣熟读成诵,训练朗读技巧,注意语⽓、语调、重⾳、停顿等朗读技巧的处理。
师再引导作浅易的赏析,然后采⽤⼩组交流的形式,结合诗画欣赏理解诗的内容。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学习过程: ⼀、导⼊新课: 中国古代⽂⼈喜爱寄物抒情,借以⾃然物来表现⾃⼰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坚毅不拨的青松,“贯四时⽽不改柯易叶”;挺拨多姿的翠⽵,清⾼⽽有节;傲雪报春的冬梅,不惧风寒霜雪。
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寒霜的⾼洁风格。
它们在岁寒中同⽣,历来被中国古今⽂⼈们所敬慕,⽽誉为“岁寒三友”,以此寓意忠贞的友谊,及做⼈要有品德、志节。
今天,就让我们⼀道去感受——郑板桥在《墨⽵图题诗》中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跟⽼师⼀起学 1、注意这些字的读⾳: 衙(yá)斋(zhāi)燮(xiè)号(háo)寒放赈(zhèn)救济(jì)遂(suì) 2、理解下⾯这些词语的含义: 劳顿:劳累。
六年级语文教案:墨竹图题诗

墨竹图题诗教材分析: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教学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学构思:教学本课时从诗文入手,引导学生熟读成诵,训练朗读技巧,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的处理。
师再引导作浅易的赏析,然后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结合诗画欣赏理解诗的内容。
教学时间:1课时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坚毅不拨的青松,“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挺拨多姿的翠竹,清高而有节;傲雪报春的冬梅,不惧风寒霜雪。
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寒霜的高洁风格。
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寓意忠贞的友谊,及做人要有品德、志节。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感受——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二、跟老师一起学1.注意这些字的读音:衙(yá)斋(zhāi)燮(xiè)号(háo)寒放赈(zhèn)救济(jì)遂(suì)2.理解下面这些词语的含义:劳顿:劳累。
夜不能寐:晚上睡不着觉。
寐:睡觉。
思绪:思想的头绪;思路。
救济:用金钱或物资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
赈灾:救济灾民。
岿然不动:屹立着、不动摇。
岿然:高大独立的样子。
三、理解古诗大意:1.作者简介: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
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墨竹图题诗教案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出诗的韵味,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提高学生对诗歌及所作的画的鉴赏与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诗人品格的学习与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诗歌,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学准备: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竹的诗句,绘画作品。
3.本诗含义: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的含义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感知诗意: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第一句“衙斋卧听潇潇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潇潇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图题诗》教学教案
单元分析
《墨竹图题诗》是本册课文八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岁寒三友,它选编了六篇课文介绍“岁寒三友”-----松,竹,梅的名家名篇.其中前三首古诗《墨竹图题诗》,《苍松怪石图题诗》,《墨梅图题诗》为主体课文,而《梅香正浓》《竹颂》《黄山松》为拓展阅读课文.他们同为写松,竹,梅,但体裁各异,笔法不拘一格.在教学时以前三首古诗为重点学习.这三首古诗都是诗配画,可以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深远,相得益彰.松,竹,梅之所以成为岁寒三友,不仅因为三者不惧寒冷,更是因为他们能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而《墨竹图题诗》是郑板桥在山东任职时看到山东受灾,饥民无数,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他整日为民奔波,白天劳顿,夜不思眠.本诗记载的是又一个不眠的夜晚,作者听着冷雨拍打窗子,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竟错觉为百姓发出啼饥号寒的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遂成此诗.
单元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诗人写诗作画的背景及目的,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
2,了解诗歌的音韵美,结构美以及语言所表达的深刻含义,了解诗歌借物喻人的写法,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蕴.
3,读出诗的韵味,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提高学生对诗歌及所作的画的鉴赏与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诗人品格的学习与敬佩之情.
课时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法: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难点: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一)交流材料(上这课之前我布置预习作业查阅资料)
1,请学生介绍作者:郑燮(1693- 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2,读课题,理解题目意思:墨竹:单用墨画的.竹子.墨竹图题诗就是单用墨画竹子的图画上面的诗.
(二)读通诗歌
1,读准字音:如文中的
衙(yá) 斋(zhāi) 燮(xiè) 号(háo)寒放赈(zhèn) 救济(jì) 遂(suì)
2.理解词语:如诗画欣赏文中的词语
(三)读出韵律.反复朗读古诗,可采用抽读,小组读,男生女生读,齐读,老师范读等方式进行朗读,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展
三,理解古诗大意:合作学习
(一)自读自悟:学生依据资料和文后译文进行自学.
(二)学习小组交流;通过与同学互相补充,解疑,使学生明白诗文大意.
(三)全班交流:
1 ,请学生说出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2,指导朗读:读出韵味,深入理解诗歌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你自己对这首诗的感悟.
四,合作探究学习
1,本诗作者是怎样开想象的
2,我们如何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
3,引导观画:
五,回顾全文
1,竹象征了“有气节”,象征诗人“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2,交流写竹的诗文.如郑板桥的诗《竹石》
六,拓展训练
1,请同学们在课后收集有关竹的诗句,绘画作品.
2,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赞美竹.
郑板桥《墨竹图》:
衙斋卧听潇潇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板书设计
墨竹图题诗
郑燮
竹人
干:细中有强特立独行
叶:青翠欲滴爱民如子
傲然挺立高标挺立
课后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以读为本,在课堂教学中读书时间充分,形式多样化.首先是读通诗歌,初步感知诗文.然后是读出韵律,体会诗的含义,最后是读出韵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你自己对诗歌的感悟.整节课都是书声琅琅,通过朗读,培育了学生的朗读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2,以生为本,以学为教,采用了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怎么想就怎么说来达到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诗人的品格和对诗人的敬佩之情.
3,这首诗是一首图题诗,在引导学生观画时,还可展示其它的画,如梅花,松,国画等图,让学生欣赏,真正起到提高学生对画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图题诗》教学教案】相关:
1.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的教案及建议
2.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
3.六年级语文上册《詹天佑》教案
4.六年级语文上册《索溪峪的野》教案
5.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6.六年级语文上册《林海》
7.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教学教案
8.四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