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考点大全
(口解)口腔、颌面部与颈部解剖1
(一)上颌骨(maxilla)
左右各一,占据面颅骨的中央部,为颜面部中1/3的主要骨性 支架,参与眶底,口腔顶、鼻腔底及侧壁等的构成。 形态不规则,可分为一体四突。 1.上颌体: 分为前外面、后面、上面及内侧面。 (1)前外面: ①上界为眶下缘, 下界为牙槽突 内界为鼻切迹, 后界为颧突与颧牙槽嵴。 ②在眶下缘中点下方约0.5cm处有 一椭圆形的眶下孔,有眶下N、血管 穿出,眶下孔向后、上、外方通入眶下管。 ③尖牙窝:眶下孔下方
4.上颌骨的支柱结构 上颌骨与咀嚼功能关系密切,在承受咀嚼压力的部位, 骨质比较厚,形成三对支柱,均下起上颌骨牙槽突,上 达颅底。 1.尖牙支柱(鼻额支柱) 主要承受尖牙区的咀嚼压力 2.颧突支柱 主要承受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 3.翼突支柱 主要承受磨牙区的咀嚼压力
(二)下颌骨(mandible) 下颌骨为面下1/3的骨性支架,系颌面部中之唯一能动的骨, 外形(一体二支)分为水平部和垂直部,水平部称下颌体,垂 直部名下颌支。体与支的交接处为下颌角。 1.下颌体 (1)外面: ①正中有纵形隆起称正中联合, ②正中联合两旁近下颌体下缘处,左右各有一隆起称颏结节。 自颏结节经颏孔之下延向后上与 下颌支前缘相连的骨嵴,称外斜线 或外斜嵴。 (有下唇方肌及三角肌附着)
2.前后运动: (1)前伸运动:两侧对称性运动,翼外肌参与。 前伸运动时,髁状突和关节盘沿关节结节后斜面向前下方滑动, 活动发生在关节上腔。 活动轨迹取决于1)关节结节后斜面斜度, 2)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 (2)后退运动: 大致是循前伸运动原轨迹作相反方向运动,髁状突和关节盘沿 关节结节后斜面向后上活动,回到正中牙合位,若再后退,可 达正中关系位。 3.侧方运动:不对称运动。 一侧髁状突滑动,另一侧基本上作转动运动, 下颌偏向的一侧为工作侧,另一侧为非工作侧, 咀嚼时,工作侧髁状突为转动运动,而非工作侧髁状突为滑动 运动。(前、下、内)
02-口腔颌面颈部解剖
02-口腔颌面颈部解剖第三单元口腔颌面颈部解剖【字体:大中小】【打印】第一节骨一、上颌骨的解剖特点及其生理意义上颌骨位于颜面中部,左右各一,相互对称。
与邻骨连接,参与眶底、口腔顶部、鼻腔底部和侧壁、颞下窝和翼腭窝、翼上颌裂及眶下裂的构成。
(一)外形上颌骨形态不规则,可分为一体四突。
l.上颌体前外面有眶下孔、尖牙窝;后面(颞下面)有颧牙槽嵴、牙槽孔和上颌结节;上面(眶面)有眶下管;内面(鼻面)参与鼻腔外侧壁的构成,有上颌窦裂孔、有向前下方的沟与蝶骨翼突和腭骨垂直部相接构成翼腭管。
2.额突:与额骨、鼻骨和泪骨相接,并参与泪沟的构成。
3.颧突:与颧骨相接。
4.腭突:与对侧腭突在中线相接,构成硬腭。
5.牙槽突(牙槽骨)两侧上颌牙槽突在中线相接,形成牙槽骨弓。
(二)牙槽骨解剖名词1.牙槽骨系上下颌骨包绕牙根周围的突起部分。
2.牙槽窝为牙槽骨容纳牙根的部分。
牙槽窝的形态、大小与所容纳的牙根相适应。
3.牙槽嵴牙槽窝的游离缘。
4.牙槽间隔两牙之间的牙槽骨。
5.牙根间隔多根牙诸牙根之间的牙槽骨。
(三)上颌窦与牙根尖的关系上颌窦位于上颌骨内,上颌窦的底壁由前向后盖过上颌第二双尖牙到上颌第三磨牙的根尖,与上述牙根尖之间隔以较薄的骨质,甚至无骨质而仅覆以粘膜。
其中以上颌第一磨牙根尖距上颌窦底壁最近,上颌第二磨牙次之,第二双尖牙与第三磨牙再次之。
(6<7<5<8)(四)上颌骨的支柱结构上颌骨与咀嚼功能关系密切,在承受咀嚼压力明显的部位,骨质比较厚,形成三对支柱,均下起上颌骨牙槽突,上达颅底。
1.尖牙支柱(鼻额支柱)主要承受尖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尖牙区的牙槽突,上行经眶内缘至额骨。
2.颧突支柱主要承受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第一磨牙区的牙槽突,沿颧牙槽嵴上行达颧骨后分为二支:一支经眶外缘至额骨,另一支经颧弓至颅底。
3.翼突支柱主要承受磨牙区的咀嚼压力,由蝶骨翼突构成,翼突与上颌骨牙槽突的后端(第二第三磨牙区)连接,将咀嚼压力传导至颅底。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考点大全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复习资料1.上颌骨位置毗邻位于颜面中部,左右各一,相互对称,是除下颌骨外最大的口腔颌面部骨,形成整个上颌部,与颧骨,额骨,蝶骨、鼻骨、犁骨、泪骨、腭骨等邻接。
构成眼眶底部、口腔顶的大部分、鼻腔外侧壁和底部、部分颞下窝和翼腭窝、翼上颌裂及眶下裂。
2.腭大孔骨性标志和粘膜标志上颌牙槽突与腭骨水平部共同构成腭大孔,有腭前神经通过。
该孔一般为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槽嵴顶至腭中缝连接线的中点。
在覆盖黏骨膜的硬腭上,腭大孔的表面标志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龈缘至腭中缝连线的中外1\3的交点上,距硬腭后缘约0.5cm处。
3.上颌窦与各牙关系上颌窦的下壁由前向后盖过上颌第二前磨牙到上颌第三磨牙的根尖,与上述牙根尖之间以较薄的骨板相隔,甚至无骨板而紧覆以黏膜其中以上颌第一磨牙根尖距上颌窦下壁最近,上颌第二磨牙次之,第二前磨牙与第三磨牙次之。
4.上颌骨薄弱部位a.从梨状孔下部平行牙槽突底部经上颌结节至蝶骨翼突,临床上的上颌骨Le Fort I型骨折线。
b.通过鼻骨、泪骨、颧骨下方至蝶骨翼突,即上颌骨Le Fort II型骨折线c. 通过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上方至蝶骨翼突,即上颌骨Le Fort III型骨折线。
5.上颌骨血供上颌骨血液供应极为丰富,即接受骨内上牙槽动脉的血供,又接受来自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以及蝶腭动脉等分布于颊、唇、腭侧黏骨膜等软组织血供。
这一多源性血供的特点,为正颌外科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由于上颌骨血供丰富,故其抗感染能力强,骨折愈合亦迅速,但手术或外伤后出血较多6.下颌管走形及规律走形:在下颌支内,该管行向前下,至下颌体内几乎水平向前,在经过下颌诸牙槽窝下方时,发出小管到各牙槽窝,最后向前经颏管与颏孔相连接,通过神经、血管。
规律:a下颌管距骨内板较外板为近,下颌骨内板常构成下颌管的内壁,而下颌管的上下外壁往往与骨松质邻接。
B下颌管距下颌支前缘较后缘为近c下颌管距下颌体下缘较牙槽缘为近。
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舌后1/3的淋巴管:颈深上淋巴结
29
九咽
❖ 咽的分部 鼻咽(nasopharynx) 口咽(oropharynx) 喉咽(laryngopharynx)
❖ 咽壁层次 粘膜 纤维膜 肌层 外膜
❖ 咽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30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神经血管※
横行:面神经颧支、上颊支、 腮腺导管面神经下颊支、下 颌缘支
斜行:面动脉、面静脉
颊及颌上淋巴结
13
❖ 颊筋膜
颊筋膜
咽筋膜
❖ 颊肌
翼下颌韧带(颊咽肌缝 )
❖ 粘膜下层 粘液腺 ❖ 粘膜 腮腺导管口
14
颊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 血供
动脉:面动脉、眶下动脉、面横动脉 静脉:面静脉 ❖ 淋巴 颌下淋巴结 ❖ 神经 感觉神经:三叉神经
面的软组织、智齿冠周炎时红肿
❖ 翼下颌皱襞(pterygomandibular fold)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 间隙及咽旁间隙口内切口的有关标志
❖ 颊垫尖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标志点
7
8
三 唇(lips)
❖ 境界及表面解剖标志 上:鼻底境界 下:颏唇沟 两侧:唇面沟
❖ 表面标志:口角、唇红、唇红缘、唇弓、唇峰、唇 珠、人中点、人中、人中穴、人中嵴
11
淋
巴※
❖ 上唇及下唇外侧 颌下淋巴结
❖上 唇
耳前淋巴结或颈深上淋巴结
❖ 下唇中部
颏下淋巴结
❖ 下唇近中线
交叉颌下淋巴结
❖ 下唇外1/3
颏孔
上下唇淋巴回流特点
上唇广泛、下唇中部可交叉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
口腔颌面部解剖学名词解释:1、翼点:由顶骨、额骨、颞骨、蝶骨大翼四骨结合形成的“H”形的缝结构;临床意义:其内面由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当颞骨骨折时可将其撕裂而出血,形成硬脑膜外血肿;2、翼腭窝:位于眶尖的下方,略呈椎体形,主要由上颌骨、腭骨和蝶骨翼突围成;向前经眶下裂通眼眶;向后上经圆孔通颅中窝;向内经蝶腭孔通鼻腔;向后经翼管通破裂孔;向外经翼上颌裂通颞下窝;向下经翼腭管出腭大孔通口腔;因而翼腭窝是通向眼眶、鼻腔、口腔、颅中窝、颅底及颞下窝的交通要道;3、颧弓:颧弓由颧骨颞突和颞骨颧突组成,形成面部的骨性隆凸,其下缘由咬肌起始,并有颞深筋膜附着于颧弓的内外面;4、危险三角区:面静脉部分行走于肌肉中,肌收缩时,血液可返流,有的静脉内瓣膜少而薄弱,难以阻挡逆流,当上唇和鼻根部炎症,若处理不当,可导致颅内海绵窦炎症;临床上将鼻根部至两侧口角三角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5、面动脉:舌骨大角的稍上方、二腹肌后腹下缘处,起于颈外动脉的前壁,行向前内上方,经二腹肌后腹与茎突舌骨肌深面,进入下颌下三角→穿下颌下腺鞘→腺上缘→腺上面的沟或腺实质内急转向外→咬肌附着处前缘→弓形绕过下颌骨体的下缘上行→面部经面神经下颌缘支深面→笑肌、颧大肌深面、颊肌浅面、面静脉的前方迂曲行向前上→口角、鼻翼外侧→眼内眦→内眦动脉;6、面静脉即面前静脉:内眦静脉→循面动脉后方斜向后外下方→咬肌前下角→颧大肌、笑肌、颈阔肌的深面及颊肌、咬肌的浅面→穿颈深筋膜浅层→颈部→斜向后下→下颌下三角→下颌下腺、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的浅面→下颌角的后下方,与从后上方来的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成面总静脉→舌骨大角附近→颈内静脉;7、翼丛翼静脉丛:位于颞下窝,相当于上颌结节后上方处,分布于颞肌、翼内、外肌之间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均参与形成→上颌静脉,施行上牙槽后神经传导阻滞麻醉时,应避免刺破翼丛而发生血肿;翼丛主要收集口腔颌面及眼的静脉血,这些交通静脉可将该处感染扩散蔓延到海绵窦;8、上牙神经丛:上牙槽前、中、后神经在上颌骨牙槽突基底部交互吻合形成,至该丛再发出终支至上颌牙、牙周膜及牙龈;9、面瘫:是以面部筋肉麻痹,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疾病;如:歪嘴风、口眼歪斜、吊线风、口歪;10、咽门咽峡:是口咽部之最狭窄区,由腭帆、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11、腮腺床:腮腺犹如侧卧其上,为紧贴腮腺深面的血管神经,包括:颈内动、静脉和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及茎突诸肌称为“腮腺床”;12、神经点: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为颈神经丛皮支的浅出点,颈神经丛皮支阻滞麻醉即由此点刺入,故称此点位“神经点”;13、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方,由颈脏器筋膜脏、壁两层所围成,间隙中主要含有甲状腺奇静脉丛、甲状腺下静脉,有时还有甲状腺最下动脉;作低位气管切开术时,应注意此关系;气管前间隙因与前纵隔相通,故其感染可蔓延至前纵隔;该纵隔的气肿亦可上行扩散至颈部;气管前间隙还与内脏旁间隙相交通;14、颈动脉鞘颈鞘:为包绕颈部大血管和迷走神经的筋膜鞘;颈动脉鞘内上部有颈内动脉、下部有颈总动脉,颈内静脉位于动脉的外侧,迷走神经位于两者之间的后方;15、咽淋巴环: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位于舌根的舌扁桃体,在消化道和呼吸道入口处,共同围成咽淋巴内环;咽淋巴内环向外与咽淋巴外环由咽后淋巴结、下颌角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及颏下淋巴结共同组成密切交通;咽淋巴内环向外与咽淋巴外环统称咽淋巴环,该淋巴环在咽部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问答题:1、简述上颌骨的三大支柱;1尖牙支柱鼻额支柱:主要承受尖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尖牙区的牙槽突,上行经眶内缘至耳鼓;2颧突支柱:主要承受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第一磨牙区的牙槽突,沿颧牙槽嵴上行达颧骨分两支:一支经眶外缘至额骨,另一支经颧弓达颅底;3翼突支柱:主要承受磨牙区的咀嚼压力,由蝶骨翼突构成,翼突与上颌骨牙槽突的后端相连,将咀嚼压力传至颅底;2、试述颞下颌关节组成、辅助结构及解剖学特点颞下颌关节组成:下颌骨髁突、颞骨关节窝、关节盘、关节囊、囊内外韧带辅助结构:颞下颌韧带、蝶下颌韧带、茎突下颌韧带解剖学特点;①覆盖纤维软骨,有耐压、耐磨作用②两种运动方式:多轴心运动,左右联动③关节联合密切3、比较口腔大唾液腺的位置、形态及导管开口名称位置形态导管开口腮腺外耳道前下方三角楔形与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相对的颊粘膜下颌下腺下颌下三角卵圆形舌下阜舌下腺舌下襞深面条带状小管:舌下襞大管:舌下阜4、腮腺鞘有何特点其临床意义是什么特点:①腮腺鞘由颈部深筋膜浅层包裹腮腺而成;②在颅底与上、下颌骨之间,是散在于骨、肌肉与筋膜之间的间隙彼此相通;③咬肌间隙:位于咬肌深部与下颌支上部之间;此间隙前邻第3磨牙,如牙周炎,牙槽脓肿和下颌骨骨髓炎均可扩散到此间隙;④翼下颌间隙:位于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与咬肌间隙仅隔以下颌支,两间隙经下颌切迹相通;内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和动脉、静脉通过;临床意义:发生由急性病毒感染所致的流行性腮腺炎时,一方面腺体肿胀,另一方面包绕其外的致密腺鞘又不易向外膨胀减压,由此压力感受器受到激惹,造成剧烈疼痛;同样道理,当发生腮腺急性化脓炎症时,可在腺体内形成多个孤立分散的小肿胀,临床检查时,不会扪及一般小肿胀所具有的波动感;行肿胀切开引流时,须将小肿胀间隔全部打开,才能达到充分引流的目的;5、面静脉的走行及收纳血供走行:内眦静脉→循面动脉后方斜向后外下方→咬肌前下角→颧大肌、笑肌、颈阔肌的深面及颊肌、咬肌的浅面→穿颈深筋膜浅层→颈部→斜向后下→下颌下三角→下颌下腺、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的浅面→下颌角的后下方,与从后上方来的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成面总静脉→舌骨大角附近→颈内静脉;收纳血供:接纳面动脉分布区域的内眦、鼻背、眶下区、上下唇及颏下区域的静脉血;还接纳面深静脉引流由翼丛而来的面深部静脉血;6、试述上颌神经及下颌神经的分支、走行和分布上颌神经起自半月节前缘的中部→海绵窦外侧壁下部前行→圆孔→翼腭窝上部→神经节支与蝶腭神经节相连→斜向前外→眶下裂入眶→眶下神经→眶下沟→眶下管→眶下孔→面部;可分为四段:颅中窝段发出脑膜神经、翼腭窝段发出颧神经、神经节支及上牙槽后神经、眶下管段发出上牙槽中神经及上牙槽前神经及面段发出睑支、鼻支及上唇支;下颌神经:最粗大的分支,属混合性神经,粗大感觉根、细小运动根→卵圆孔→二根合一→颞下窝→腭帆张肌与翼外肌之间,发出脑膜支和翼内肌神经,然后分出较细的前干和较粗的后干;7、试述面神经颅外段的分支及各自的行程和分布;各分支损伤后的临床症状是什么面神经主干在进入腮腺前发出下列分支1耳后神经:耳支→耳后肌;枕支→枕肌;2二腹肌支→二腹肌后腹;3茎突舌骨肌支:细长→茎突舌骨肌;面神经主干在腮腺内的分支1颞支:前上→额肌、眼轮匝肌上份、耳前肌和耳上肌,和上颌神经分支吻合,损伤可出现同侧额纹消失;2颧支:腮腺前上缘→前上→上部分支较细,行向前上→上、下眼轮匝肌;下部分支较粗→颧弓下方→颧大肌、颧小肌、提上唇肌、提上唇鼻翼肌;损伤后,眼睑不能闭合;3颊支:来自颞面、颈面两干→腮腺前缘→上颊支粗→颧小肌、提上唇肌和提上唇鼻翼肌深面下颊支不恒定→口角平面或其稍上方前行→颧大肌、笑肌、颧小肌、提上唇肌、提上唇鼻翼肌、提口角肌、切牙肌、口轮匝肌、鼻肌及颊肌等;损伤可出现鼻唇沟变浅或消失、上唇运动力减弱或偏斜及食物积存于颊部等症状;4下颌缘支:腮腺的下前缘穿出→在下颌角下方→颈阔肌深面与颈深筋膜之间→支配降口角肌、降下唇肌及颏肌;下颌下缘平面由后→前依次越过下颌后静脉、下颌角、面静脉浅面;下颌缘支损伤可导致患侧口角下垂,流口水;5颈支:为颈面干的终末支,出腮腺下端→颈阔肌深面→前下→颈前→颈阔肌;该支损伤可影响口角的微笑活动;8、试述咬肌间隙和翼下颌间隙的位置及交通9、简述咽的交通①鼻咽部供咽鼓管1对与中耳鼓室相通②鼻咽部借鼻后孔1对与鼻腔相通③口咽部借咽峡与口腔相通④喉咽部借喉口与喉腔相通⑤喉咽部向下接食管10、下颌下三角的境界和内容1境界:是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骨体下缘围成,又称二腹肌三角digastrictriangle;其浅面有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和颈筋膜浅层;深面有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及咽中缩肌;2内容其内主要有下颌下腺、血管、神经和淋巴结等;1下颌下腺:呈“U”形,被下颌舌骨肌分为浅、深两部,分别位于该肌的浅面和深面,并在该肌后缘相续连;下颌下腺管由深部的前端发出,经下颌舌骨肌深面前行,开口于舌下阜;下颌下腺表面有下颌下腺鞘包裹;2血管、神经和淋巴结1面动脉:位于下颌下腺浅部深面的沟内;2舌下神经:在下颌下腺深部的内下方,行于舌骨舌肌的表面;3舌动脉和舌静脉:位于舌下神经与二腹肌中间腱之间,舌动脉经舌骨舌肌的深面入舌;4舌神经:在下颌下腺深部的内上方,经下颌骨内面与舌骨舌肌之间前行入舌;5下颌下神经节:连于下颌下腺深部与舌神经之间;6下颌下淋巴结:位于下颌下腺周围,有4~6个;11、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和内容1.境界由胸锁乳突肌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前腹围成;其浅面有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及颈筋膜浅层;深面有椎前筋膜;内侧为咽侧壁及其筋膜;2.内容有颈总动脉及其分支、颈内静脉及其属支、舌下神经及其降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副神经及颈深上淋巴结等;1动脉颈总动脉:位于颈内静脉内侧,约平甲状软骨上缘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有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等结构;颈外动脉:于颈内动脉前内侧上行,从甲状软骨上缘至舌骨大角之间,自前壁由下而上依次发出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和面动脉;颈内动脉:在颈外动脉后外方行至其后方上升至颅底;该动脉在颈部无分支;2静脉颈内静脉:位于颈总动脉外侧,大部分被胸锁乳突肌深面;其属支自上而下依次为面总静脉、舌静脉、甲状腺上静脉、甲状腺中静脉;3神经舌下神经:弓形跨过颈内、外动脉的浅面;发出舌下神经降支,沿颈总动脉浅面下行,参与颈袢的构成;副神经:经颈内动、静脉之间向后外侧行至胸锁乳突肌上份;迷走神经:位于颈动脉鞘,在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之间的后方下行;主要分支有喉上神经和心支等;4二腹肌后腹:是颈动脉三角与下颌下三角的分界标志,也是颈部及颌面部手术的主要标志;以二腹肌后腹为标志,其毗邻结构为:①浅面,有耳大神经、下颌后静脉及面神经颈支;②深面,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颈外动脉和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颈交感干;③上缘,有耳后动脉、面神经和舌咽神经等;④下缘,有枕动脉和舌下神经;12、甲状腺的动脉与喉的神经的关系及临床意义,作甲状腺手术切口所经过的层次甲状腺上动脉与喉上神经:甲状腺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外支伴行,在距腺上极约1 cm处,二者又分开,故甲状腺手术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应紧贴腺上极进行,以免损伤外支致声音低钝,损伤内支致呛咳;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关系密切,左侧喉返神经位置较深,多经动脉后方上行;右侧喉返神经位置较浅,多经动脉前方;在甲状腺手术结扎甲状腺下动脉时应远离腺的下极,避免伤及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作甲状腺手术切口所经过的层次: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浅层、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13、试述头皮层次的名称及临床意义头皮:皮肤、皮下组织和帽状腱膜三层结构紧密结合,不易分离,宛如一层,故当外伤头皮撕脱或开颅术翻转皮瓣时均成一片,临床上称头皮;临床意义:腱膜下蜂窝组织头皮系连接于头皮与颅顶骨外膜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故外伤撕脱头皮时,即自腱膜下蜂窝组织层分离;若有出血化脓,可于此层内蔓延至全颅部;此层因有导血管穿行,将头皮的皮下静脉与板障静脉和颅内静脉窦沟通;此层感染,可经导血管蔓延至颅骨或颅内,故临床常将此层为颅顶的“危险区”;14、翼外肌为何被称为面侧深区的解剖钥匙1翼静脉丛:位于翼内、外肌与颞肌之间,由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组成,最后汇合成上颌静脉;翼静脉丛经面深静脉与面静脉交通;并经眼下静脉、卵圆孔静脉丛及破裂孔导血管与海绵窦交通;故口、鼻、咽等部位病变,可沿上述途径蔓延至颅内;2上颌动脉:①起源、行径与分段:上颌动脉平下颌颈处起自颈外动脉,经下颌颈深面→颞下窝→翼上颌裂→翼腭窝;以翼外肌为标志分为三段,即下颌段、翼肌段和翼腭窝段;②主要分支:下牙槽动脉、脑膜中动脉、眶下动脉;3下颌神经:为混合性神经;①行程:从卵圆孔穿出→颞下窝,位于翼外肌深面;主要分支:有咀嚼肌神经、颊神经、耳颞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经下颌孔→下颌管→颏孔穿出,称颏神经,分布于下颌骨、下颌牙齿及牙龈、颏区的皮肤;并分出下颌舌骨肌神经至二腹肌前腹及下颌舌骨肌;由于上述翼外肌与翼静脉丛、翼内肌、上颌动脉及其分支、下颌神经及其分支的关系如此密切,故翼外肌被视为面侧深区的“解剖钥匙”;填空:1、口腔颌面部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口腔、颅面、颈部形态结构的学科;2、颅盖骨由外板、板障、内板三层组成;3、颅底正中线自前向后有额嵴、盲孔、鸡冠等;4、蝶骨分为体、大翼、小翼、翼突;5、颞骨分为鳞部、乳突、岩部和鼓板6、上颌四突为额突、颧突、腭突、牙槽突;7、眶下壁眶底由腭骨、颧骨、上颌骨组成;8、下颌骨骨质最致密处为下颌体下缘;9、髁突分为前斜面和后斜面;10、下颌骨的薄弱部位为下颌颈、下颌角、颏孔区、正中联合;11、头部肌分为浅层的表情肌和深层的咀嚼肌;12、表情肌的两种排列方式环形和放射状;13、内斜线上方为舌下腺窝;下方为二腹肌窝;14、下颌后静脉面后静脉由颞浅静脉和上颌静脉;15、两条淋巴导管包括右淋巴导管和胸导管16、舌粘膜内有四种乳头: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其中无味蕾的是丝状乳头;17、舌外肌共有四对,即颏舌肌、舌骨舌肌、茎突舌肌和腭舌肌;18、舌前2/3的一般感觉由舌神经管理;舌后1/3两侧的一般感觉及味觉由舌咽神经管理;19、唇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上、下唇动脉;20、咽腔可分为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三部21、副神经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22、颈侧区包括颈三角、枕三角;23、舌骨上区包括颏下三角和左、右下颌三角;24、舌骨下区包括左、右颈动脉和左、右肌三角;25、肌三角由颈前正中线、肩胛舌骨肌上腹、胸锁乳突肌前缘围成;26、锁骨上三角主要结构: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静脉角、臂丛;。
口腔颌面解剖学复习重点
口腔颌面解剖学第一章颌面部骨颌面部骨性支架是由14块骨组成,单一:下颌骨和犁骨;成对: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骨、下鼻甲。
一、上颌骨1.上颌骨参与眼眶底、口腔顶、鼻腔底以及侧壁、颞下窝和翼腭窝、翼上颌裂以及眶下裂的构成。
2.上颌体前外面:其后界借颧突及其伸向上颌第一磨牙的颧牙槽嵴与后面分界。
上界眶下缘,下界牙槽突,内界鼻切迹。
后面:中部有牙槽孔,通过上牙槽后神经、血管。
下部有上颌结节,是翼内肌浅头的起始处。
上面:后分中部有眶下沟,向前、内、下通眶下管,出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约0.5cm)⑴眶下管的中段一牙槽管,向下经上颌窦前外侧——上牙槽前神经和血管⑵后段发出一牙槽管,向下经上颌窦前外侧——上牙槽中神经和血管⑶眶下管麻醉可同时麻醉上牙槽前中神经及眶下神经。
眶下管长1.5cm,针尖刺入不可太深,以免伤及眼球内面:有一三角形的上颌窦裂隙通向鼻腔。
上颌窦裂孔的后方,有向下前的沟与蝶骨翼突和腭骨垂直部相接,组成翼腭管(长约3.1cm),有腭降A及腭神经通过。
(临床上通过翼腭管,施行上颌神经阻滞麻醉。
)3.4突:额突、颧突、腭突、牙槽突。
1)额突:其上、前、后缘分别与额骨、鼻骨和泪骨连接。
2)腭突:两侧腭突形成腭正中缝,构成硬腭前3/4。
上颌中切牙之腭侧,腭正中缝与两侧尖牙的连线交点上有切牙孔。
向上后通入两侧的切牙管,有鼻腭神经和血管通过。
腭突下面的后外近牙槽突处,有纵行的沟或管,通腭大血管及腭前神经。
3)牙槽突:容纳牙根的牙槽窝,尖牙窝最深,磨牙的牙槽窝最大牙槽突与腭骨水平部共同围成腭大孔,一般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槽嵴顶至腭中线弓形面的中点上。
但在覆有粘骨膜的硬腭上,其表面标志则为上颌第三磨牙腭侧龈缘至腭中线连线的中、外1/3的交点上,距硬腭后缘前约0.5cm处。
4.结构特点1)上颌窦下壁由前向后盖过8-5|5-8的根尖,其中以上颌第一磨牙根尖距上颌窦下壁最近。
2)支柱以及支柱结构:尖牙支柱、颧突支柱、翼突支柱。
口腔、颌面部与颈部解剖1
颌面部的骨性支架由14块骨组成
成对: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 骨、下鼻甲。 不成对:下颌骨、犁骨。
一、上颌骨
参与眼眶底 部、口腔顶部、 鼻腔侧壁和底部、 颞下窝和翼腭窝、 翼上颌裂及眶下 裂的构成。
(一)外形 一体、四突
1.上颌体
(1)前面 (脸面) 上界:眶下缘 内界:鼻切迹 下方:移行于牙槽突 后界:颧突、颧牙槽嵴 眶下孔:眶下神经、血管通过。向后上外方通入眶下 管,是眶下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部位。 尖牙窝:位于前磨牙根尖的上方,与上颌窦仅有薄骨 板相隔,故行上颌窦手术时,常由此处进入窦腔。
(4)下颌体下缘(下颌下缘):外形圆钝,骨质 最为致密。是下颌下区手术切口的标志,并作 为颈部的上界。
2.下颌支
又称下颌升支,左右各一,为几乎垂直的 长方形骨板,分为:
(1) 喙突:扁三角形,有颞肌、咬肌附着,颧 骨骨折时可压迫喙突而影响下颌运动。
(2)髁突(髁状突或关节突):是下颌骨的主要生长中心, 发育完成之前受到损伤,影响发育而畸形。
下颌神经沟:下牙槽神经、血管通过此沟进入下颌孔。其 位置相当于下颌磨牙平面上方约1cm处。行下牙槽神经 阻滞麻醉经口内注射时,为了使针尖避开下颌小舌的阻挡, 接近下牙槽神经,注射器针尖应到达下颌孔上方约1cm 处。
下颌隆突:下颌孔的前上方,是由喙突和髁突分别往后 下方和前下方汇合而成的骨嵴。此处由前向后有颊神经、 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越过。
2.颞面 :构成颞窝的 一部分,下界为颞下嵴。 3.颞下面:颞下嵴内 侧,构成颞下窝的上壁。 颞下面与颞下嵴均为翼外 肌上头的起始处,颞下面 可见卵圆孔和棘孔。蝶骨 角棘位于颞下面的后端, 为蝶下颌韧带的起点。
4.眶面:构成眶的外侧壁,眶面下缘与上颌骨体 部眶面后缘之间的裂隙为眶下裂的外侧部,翼腭窝 借此通向眶部,主要有眶下动脉、上颌神经及眼下 静脉经过。 眶上裂:蝶骨大翼、小翼之间的裂隙为眶上裂,动 眼、滑车、外展神经、三叉神经的分支——眼神经 和眼上静脉经此裂进入眶部。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基础知识
成对: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
腭 骨、下鼻甲
脑颅骨: 蝶骨、颞骨
颈部: 舌骨
一、上颌骨
左右各一,相互对称。 参与构成:眼眶底、口腔顶、鼻腔的底 及侧壁、颞下窝、翼腭窝、翼上颌裂、眶下裂
(一)外形
一体:上颌体----4面 (前面、颞下面、眶 面、鼻面)
四突:额突、颧突、 腭突、牙槽突
结构特点
1、上颌窦 位于上颌骨内,其下壁盖过 5—8 的根尖,与根
尖之间隔以较厚或较薄的骨质,或无骨质而仅覆 以黏膜,6 根尖最近,依次为7、8、5 。
结构特点
2、三大支柱
1)尖牙支柱(鼻腭支柱) -尖牙区
2)颧突支柱--第一磨牙区 3)翼突支柱-磨牙区
2、三大支柱 1)尖牙支柱(鼻腭支
(一)下颌体
4、下缘(下颌底):圆钝、坚硬。作为颈部的上 界和颌下区切口的标志。
(二)下颌支
又称下颌升支,为一几乎垂直的长方形骨板,分为 两突(喙突、髁突)、两面(内、外侧面和四缘。
(二)下颌支
1、冠突:又称肌突, 有颞肌和咬肌附着。
(二)下颌支
2、髁状突:又称关节 突,分髁、颈二部, 髁----关节面(横--前、后斜面),髁状 突的长轴斜向内后, 与下颌体的长轴垂直, 髁状突颈,关节翼肌 窝(翼外肌下头), 下颌切迹(乙状切迹) --“U”
柱)-尖牙区 2)颧突支柱--第一磨
牙区 3)翼突支柱-磨牙区
三对支柱间有横行的 连接支架,如眶上弓、 眶下弓和鼻骨弓等。
神经、血液、淋巴
神经支配----上颌神经
血液供应丰富----颌内动脉 上牙槽动脉、眶下 动脉、上牙槽前动脉、腭降动脉及蝶腭动脉,相 互吻合。
淋巴回流
咽后、颌下及颈深诸淋巴结。
口腔医学人体解剖学考试重点
口腔医学人体解剖学考试重点
人体解剖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基础科学之一,对于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人体解剖学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口腔医学人体解剖学考试的重点内容:
1. 头颅解剖:头骨、颅骨、面骨、颅底的骨骼结构和解剖特点;脑、脑膜、脊髓、脑血管、颅神经的位置、走行和功能等。
2. 颈部解剖:颈椎和颈部软组织的结构;颈动脉、颈静脉、颈深静脉系统、颈神经丛的分布和走行;喉部和喉咙的结构和特点。
3. 口腔解剖:口腔的组织结构、牙齿的类型和位置、口腔黏膜的分布和特点、口腔的器官和组织的相互关系等。
4. 面部解剖:面部肌肉、面部血管、面部神经的分布和走行;眼眶、鼻腔、口腔、耳朵等器官的结构和特点。
5. 颞下颌关节解剖:上颌骨、下颌骨、颞骨、下颌关节的结构和特点;颞下颌关节的运动和功能。
6. 颈椎解剖:颈椎的骨骼结构和特点;颈椎的血管、神经穿出孔和筋膜的位置和走行等。
7. 颈动脉系统解剖:颈动脉和其分支的位置和分布;颈动脉系统的血液供应和功能。
8. 颅神经解剖:颅神经的起始、出口、走行和分布;颅神经的功能和病理变化等。
9. 面部神经解剖:面部神经的起始、出口、走行和分布;面部神经的功能和病理变化等。
10. 淋巴系统解剖:头颈部淋巴结的分布和特点;头颈部淋巴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以上是口腔医学人体解剖学考试的重点内容,希望对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有所帮助。
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解剖模型或教学影像进行学习和记忆,加强对结构和走行的理解,掌握解剖学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解剖与临床的连接,为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章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2)
第四章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2)一、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1.TMJ的功能解剖特点有( )A.既有转动又有滑动的复合关节B.具有多个运动轴心C.是左右联动关节D.与牙合关系密切E.由滑动组成的简单关节2.关节盘(TMJ)四周与关节囊相连,把关节间隙分为上下腔,其特点()A.关节盘直接附着于髁突B.上腔大而松,称滑动关节C.上下腔相通D.下腔小而紧,称铰链关节E.以上都不是3.面部表情肌的排列方式有( )A.平行排列B.环行排列C.叠加排列D.放射状排列E.以上都是4.当小开颌运动时,下颌下降约为( )A.0.5cmB.1.0cmC.1.5cmD.2.0cmE.2.5cm5.当下颌向左侧运动时( )A.左侧髁突滑动,右侧髁突转动B.左侧髁突滑动,右侧髁突滑动C.左侧髁突转动,右侧髁突转动D.左侧髁突基本转动,右侧髁突滑动E.以上都不是6.起自上颌骨眶下缘的表情肌是( ) A.笑肌B.颧大肌C.颧小肌D.提上唇肌E.提口角肌7.狭义的咀嚼肌包括( )A.咬肌B.颞肌C.翼内肌D.翼外肌E.舌骨上肌群8.翼内肌起自( )A.翼外板内面B.腭骨锥突C.翼外板外面D.上颌结节E.颞下面9.舌骨上肌群中参与下颌运动的是( )A.二腹肌B.茎突舌骨肌C.颏舌骨肌D.下颌舌骨肌E.颈阔肌10.具有提下颌作用的肌肉是( ) A.翼内肌B.翼外肌C.颞肌D.咬肌E.二腹肌11.翼外肌的主要作用是( ) A.张口作用B.使下颌前伸C.使下颌做侧方运动D.升下颌E.以上都是12.具有降下颌作用的肌是( ) A.二腹肌B.下颌舌骨肌C.颏舌骨肌D.颈阔肌E.翼外肌13.提下颌并前伸的肌( )A.咬肌B.颞肌C.翼内肌D.翼外肌E.颏舌骨肌14.具有侧动下颌功能的肌( )A.咬肌B.颞肌C.翼内肌D.翼外肌E.舌骨下肌群15.关于腭帆张肌,正确的说法是( )A.为三角形薄肌B.在翼内肌和翼内板之间垂直下行,呈直角绕过翼突钩C.具有拉紧软腭的作用D.起自翼内板的基部和咽鼓管的软骨附近的骨面E.止于腭腱膜16.具有升软腭作用的是( )A.腭帆提肌B.腭帆张肌C.腭舌肌D.腭咽肌E.腭垂肌17.下列属于浆液性腺的是( )A.腮腺B.下颌下腺C.舌下腺D.唇腺E.味腺18.腮腺导管的最狭窄处位于( )A.出腮腺处B.在咬肌前缘处C.穿过颊肌的部位D.开口处E.以上都不是19.舌下肉阜上有( )A.舌下腺大管的开口B.颌下腺导管的开口C.腮腺导管的开口D.舌下腺小管的开口E.以上都不是20.腮腺的特点为( )A.属于浆液性腺B.分为浅叶,深叶及峡部三部分C.外面包有腮腺鞘D.导管开口于上颌第二前磨牙相对的颊粘膜上E.腮腺实质内有淋巴21.腮腺的神经支配有()A.耳大神经B.耳颞神经C.交感神经D.副交感神经E.以上都不是22.属于颈外动脉分支的是()A.甲状腺下动脉B.舌动脉C.面动脉D.上颌动脉E.枕动脉23.属于面动脉分支的是()A.下唇动脉B.上唇动脉C.内眦动脉D.颏动脉E.腭升动脉24.平舌骨大角尖的血管为()A.甲状腺上动脉B.舌动脉C.面动脉D.颌内动脉E.颏下动脉25.上颌牙的血供来自()A.脑膜中动脉B.上唇动脉C.上牙槽后动脉D.上牙槽前动脉E.以上都不是26.颅内外静脉的交通有( ) A.导血管B.板障静脉C.眼静脉D.脑神经和血管周围的静脉网E.以上都不是27.脑膜中动脉入颅处为( )A.圆孔B.卵圆孔C.棘孔D.眶上裂E.眶下裂28.颈外动脉的走行特点为()A.起自颈总动脉B.在颈动脉三角内先在颈内动脉前内侧,再转向上后C.经二腹肌后腹,茎突舌骨肌浅面,进入下颌后窝D.上行于腮腺浅面E.在下颌骨髁突颈部后内方分为上颌动脉和颞浅动脉2终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复习资料1.上颌骨位置毗邻位于颜面中部,左右各一,相互对称,是除下颌骨外最大的口腔颌面部骨,形成整个上颌部,与颧骨,额骨,蝶骨、鼻骨、犁骨、泪骨、腭骨等邻接。
构成眼眶底部、口腔顶的大部分、鼻腔外侧壁和底部、部分颞下窝和翼腭窝、翼上颌裂及眶下裂。
2.腭大孔骨性标志和粘膜标志上颌牙槽突与腭骨水平部共同构成腭大孔,有腭前神经通过。
该孔一般为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槽嵴顶至腭中缝连接线的中点。
在覆盖黏骨膜的硬腭上,腭大孔的表面标志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龈缘至腭中缝连线的中外1\3 的交点上,距硬腭后缘约0.5cm 处。
3.上颌窦与各牙关系上颌窦的下壁由前向后盖过上颌第二前磨牙到上颌第三磨牙的根尖,与上述牙根尖之间以较薄的骨板相隔,甚至无骨板而紧覆以黏膜其中以上颌第一磨牙根尖距上颌窦下壁最近,上颌第二磨牙次之,第二前磨牙与第三磨牙次之。
4.上颌骨薄弱部位а.从梨状孔下部平行牙槽突底部经上颌结节至蝶骨翼突,临床上的上颌骨Le Fort I型骨折线。
b•通过鼻骨、泪骨、颧骨下方至蝶骨翼突,即上颌骨Le Fort II型骨折线c.通过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上方至蝶骨翼突,即上颌骨Le Fort III型骨折线。
5. 上颌骨血供上颌骨血液供应极为丰富,即接受骨内上牙槽动脉的血供,又接受来自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以及蝶腭动脉等分布于颊、唇、腭侧黏骨膜等软组织血供。
这一多源性血供的特点,为正颌外科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由于上颌骨血供丰富,故其抗感染能力强,骨折愈合亦迅速,但手术或外伤后出血较多б.下颌管走形及规律走形:在下颌支内,该管行向前下,至下颌体内几乎水平向前,在经过下颌诸牙槽窝下方时,发出小管到各牙槽窝,最后向前经颏管与颏孔相连接,通过神经、血管。
规律:a 下颌管距骨内板较外板为近,下颌骨内板常构成下颌管的内壁,而下颌管的上下外壁往往与骨松质邻接。
B下颌管距下颌支前缘较后缘为近c 下颌管距下颌体下缘较牙槽缘为近。
7.下颌骨的薄弱部位A 正中联合(是胚胎发育时两侧下颌突的连接处,位置最为突出。
)B 颏孔区(此处有颏孔,又有下颌前磨牙的牙槽窝)C 下颌角(骨质较薄且有下颌第三磨牙牙槽窝位于其间,如下颌第三磨牙阻生,则骨质更薄)D 髁突颈部(比较细小,其上下均较为粗大)8.面神经管走行起自内耳道底上部的面神经管口,初呈水平位行向前外,再以直角转向后外,而后垂直下行,止于茎乳孔,管内有面神经通过。
9.颞下颌关节由颞骨关节窝和关节结节,下颌骨髁突,居于两者之间的关节盘,及外侧包绕的关节囊和囊内外韧带构成韧带 A 颞下颌韧带可防止髁突向外侧脱位,并与下颌后退运动关系密切B 蝶下颌韧带悬吊下颌,防止张口过大的作用C茎突下颌韧带限制下颌过度前伸血供颞浅动脉和上动脉(颈动脉分支)神经支配:A耳颞神经B颞深神经C咬肌神经10. 口轮匝肌的组成口轮匝肌呈扁环形排列,肌纤维位于上下唇内,环绕口裂数层且方向不同。
浅层:由固有肌纤维构成,从唇的一侧至另一侧;中层:由唇周围肌的上下组的肌纤维交织而成;深层:在口角处由颊肌和周围肌的部分肌纤维构成。
9.咀嚼肌颞肌起于颞窝和颞深筋膜的深面。
前部肌纤维垂直向下,后部大部分纤维几乎水平向前,中部纤维向前下,三部纤维逐渐集中向下聚拢穿过颧弓深面,移行为强大的肌腱止于喙突的内侧面,尖部,前缘和后缘以及下颌支的前缘,直至第三磨牙远中部位。
作用:上提下颌骨,产生咬合力,维持下颌姿势。
神经支配:下颌神经的颞深神经支配。
咬肌位于下颌支外侧,可分为三层,浅层最大,以一层厚腱膜起于颧骨的上颌突和颧弓下缘的前73,其纤维行向后下方,止于下颌角咬肌粗隆和下颌支外侧面的下后部。
中层起于颧骨前2/3的内侧面和后1/3的下缘。
止于下颌支中部。
深层起于颧弓深面止于下颌支上部和喙突。
中层和深层无明显界限,统称咬肌深部。
浅深两层肌束形成十字交叉。
作用:双侧收缩可使下颌向前上运动,单侧收缩可使下颌向收缩侧方运动。
神经支配:下颌神经的咬肌神经支配翼内肌有深浅两个头。
深头起于翼外板的内面和腭骨椎突,前头起于腭骨椎突和上颌结节。
深浅两头环抱翼外肌下头,止于下颌角的翼肌粗隆,形成“下颌吊索”作用:上提下颌骨并辅助下颌前伸和侧方运动。
神经支配:下颌神经的翼内肌神经支配翼外肌起止:位于颞下窝,大部分位于翼内肌的上方,上头较小,起于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及颞下嵴;下头较大,起于翼外板的外侧面。
走行:翼外肌肌束几乎呈水平方向从前内向后外走行,两头肌纤维于止点处汇聚。
上头小部分肌纤维止于颞下颌关节的关节囊前内面和关节盘前缘,上头大部分肌纤维与下头大部分或全部肌纤维一并止于髁突颈部的关节翼肌窝。
作用:主要是在开闭口过程中,稳定和协调盘-髁突复合体;其次,双侧收缩具有开口的作用;单侧收缩可是下颌偏向对侧。
神经支配:下颌神经的翼外肌神经支配。
10.舌骨上肌群各自神经支配二腹肌前腹由下颌神经的下颌舌骨神经支配,后腹由面神经的二腹肌支支配。
下颌舌骨肌受下颌神经的下颌舌骨肌神经支配。
颏舌骨肌受第1颈神经并入舌下神经的分支支配。
茎突舌骨肌:面神经的二腹肌支共干的茎突舌骨肌支支配。
11.水平肌链,垂直肌链、姿态肌链(组成)、作用水平肌链(前端为口轮匝肌,两侧相续为颊肌,咽上缩肌封闭后内方。
)影响着整个牙弓和牙合的形成。
垂直肌链(上半部分由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及腭腭垂肌组成,下半部分由腭咽肌和腭舌肌构成。
)行使发音和吞咽功能。
姿态肌链(由项部肌通过枕肌、帽状筋膜连接颞肌、咬肌和舌骨上、下肌群组成)。
该肌链和胸锁乳突肌对头颈位置起支持与稳定作用,且参与下颌运动。
12.上颌神经走行,分段上颌神经为感觉性神经,起自三叉神经节前缘的中部,向前循海绵窦外侧壁下方,经圆孔达翼腭窝上部,由眶下裂入眶更名为眶下神经,向前行于眶下沟,眶下管,出眶下孔达面部。
1颅中窝段脑膜中神经2、翼腭窝段(1)颧神经(2)翼腭神经(3)上牙槽后神经3、眶下管段(1)上牙槽中神经(2)上牙槽前神经4、面段⑴睑支⑵鼻支⑶上唇支13.鼻腭神经走行沿着鼻中隔黏膜深面行向前下,分布于鼻中隔,经切牙管出切牙孔,分布于上颌前牙的腭侧黏骨膜及牙龈,发出分支与上牙槽前神经交通,分布于上颌中切牙,另有分支与腭前神经吻合。
14.下颌神经走行,分段以感觉神经为主的混合性神经,三叉神经最大的分支,由起于三叉神经节前缘之外侧的感觉根,与行于神经节下方的运动根共同穿过卵圆孔出颅,进入颞下窝时两根合并,下行于腭帆张肌与翼外肌之间,发出脑膜支和翼内肌神经后分成前后两干。
1、脑膜支2、翼内肌神经3、下颌神经前干(1 )颞深神经(2)咬肌神经(3)翼外肌神经(4)颊神经4、下颌神经后干(1 )耳颞神经(2)舌神经(3)下牙槽神经15.耳颞神经走行两根包绕脑膜中动脉后合为一干,向后行于翼外肌深面与腭帆张肌之间,沿颞下颌关节后方穿腮腺分上下两支。
上支:从耳颞神经主干发出后,成直角弯曲向上,经腮腺上缘穿出,沿颞浅动脉后方上行,越过颧弓根部进入颞区,分为关节支,腮腺支等5支。
下支:在腮腺实质内下行,与面神经,耳神经节,上颌动脉交感丛相交通。
司腮腺分泌和血管舒缩。
16.舌神经走行起自下颌神经后干,经翼外肌深面至其下缘,于翼内肌和下颌支之间下行向前内呈弓形,越过下颌第三磨牙的远中至其舌侧下方,向前下经舌骨舌肌与下颌舌骨肌之间,局下颌下腺及其导管之上。
当越过骨舌肌前缘附近时,舌神经先从导管的上方至其外侧行向下内侧“钩绕”导管,继续在导管的内侧前行,沿颏舌肌外侧与舌深动脉伴行至舌尖。
分布于下颌舌侧牙龈,舌前2/3黏膜。
作用舌神经收纳面神经的鼓索,将面神经的味觉纤维分布于舌前73的味蕾,将副交感纤维分布于下颌下腺舌下腺,司腺体的分泌。
17.面神经性质,作用面神经为混合性神经,由较大的运动根和较小的混合根组成,运动根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面部表情肌,颈阔肌,二腹肌后腹,茎突舌骨肌。
混合根支配下颌下腺舌下腺,泪腺,腭和鼻腔粘膜的腺体;舌前73的味觉;外耳道及部分耳后皮肤感觉。
18.面神经在腮腺内分支损伤后表现颞支:同侧额纹消失颧支:眼睑不能闭合颊支:鼻唇沟变浅或消失,鼓腮无力,上唇运动力减弱或偏斜,食物积存于颊龈沟下颌缘支:患侧口角下垂及流涎颈支:皮纹变化,口角变化不明显19.核下性面瘫定位诊断S4-6縊下性面旌定位诊新面护烧損対部也龊狀及惮梵在哉锻井册处的煎斓程渡爲分山it与愷骨皿神空分出虹之间同仙卅飢麻娜徊側血肌麻如.同傩石诵毎味党诞夫.吨涯分辺障叫神经舟血扯与席神经节之何除禅赴节It 同側血机确峭.同備舌前加吨验丧先■昵緩井湛障側.听觉过收1 H槪册駅瞬睥,同佝严前2/3咔觉複安■嚨薇分(E陳碍.乳鳴部曲踊耳牌及外耳1D恳觉阴饨脯神经节与内耳仃龙间,岩大抻烧同鄭血肌麻那.同侧盘刑2口味毗陛X.叫i涯井陋障咼.汙腺&帘20.舌下神经走行舌下神经穿舌下神经管出颅,于颈内动静脉之间下行,在下颌角水平,神经呈弓形弯曲向前,越过颈内动静脉浅面,经二腹肌后腹深面进下颌下三角,在此,舌下神经位于下颌下腺的深面,伴随其上方的下颌下腺管,经舌骨舌肌与下颌舌骨肌之间进入舌下间隙,在舌骨舌肌浅面布于舌外诸肌,至舌骨舌肌前缘分支深入舌内肌群。
21.舌动脉走行舌动脉于甲状腺上动脉起点的稍上方,平舌骨大角尖处,自颈外动脉前壁发出,因此舌骨大角尖为寻找舌动脉起始位置或颈外动脉的标志。
舌动脉在行程中以舌骨舌肌为界分为三段:第一段,自舌动脉的起点至舌骨舌肌后缘处。
此段位于颈动脉三角上部,浅面有舌下神经越过。
此段舌动脉位置表浅,易于暴露,临床常选作血管吻合游离瓣手术的受区动脉第二段,系舌动脉在舌骨舌肌深面一段。
舌动脉在此段发出舌背动脉。
舌背动脉迂曲走向舌根背侧,供应舌根部的肌肉和粘膜,其终支不超过界沟和舌正中线。
第三段:1•舌下动脉:供应舌下腺、口底粘膜及舌肌。
2•舌深动脉:舌动脉的直接延续,经舌神经内侧前行至舌尖部,供应舌肌和舌粘膜。
投影位置在每侧舌的内、中1/3交界线上。
22.面动脉走行或称颌外动脉。
通常于舌骨大角的稍上方、二腹肌后腹下缘处,起于颈外动脉的前壁,向前内上方,经二腹肌后腹与茎突舌骨肌深面,进入下颌下三角,穿下颌下腺鞘达腺的上缘。
经腺上面的沟或腺实质内急转向外,在咬肌附着处前缘,呈弓形绕过下颌骨体的下缘上行至面部,通常经面神经下颌缘支深面,于笑肌和颧大肌深面、颊肌浅面、面静脉的前方迂曲向前上走行,经口角及鼻翼外侧至眼内眦,易名为内眦动脉23.上颌动脉分支及走行走行:或称颌内动脉,位于面侧深区,系颈外动脉终支之一,于下颌骨髁突颈部的内后方起于颈外动脉,经髁突颈的深面前行至颞下窝,通常在翼外肌的浅面或在深面,行向前上,经翼突上颌裂进入翼腭窝。
分支:下颌段:下牙槽动脉,脑膜中动脉翼肌段:咀嚼肌动脉,颊动脉,颞下颌关节动脉翼腭段:上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蝶腭动脉24.面静脉走行又称面前静脉,起始于内眦静脉,循面动脉后方斜向后外下方至咬肌前下角,途经颧大肌、笑肌、颈阔肌的深面及颊肌、咬肌和颈深筋膜浅层入颈部,斜向后下进入下颌下三角,再经下颌下腺、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浅面,在下颌角的后下方,与从后上方来的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成面总静脉,在舌骨大角附近注入颈内静脉25.翼丛交通翼丛与颅内、外静脉有广泛的交通,其血液主要是向后外经上颌静脉汇入下颌后静脉,向前也可经面深静脉通入面静脉,亦可向上通过卵圆孔网和破裂孔导血管等处的静脉,与海绵窦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