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基础第3版课后题答案_清华大学出版
控制工程基础_课后答案
控制工程基础习题解答第一章1-5.图1-10为张力控制系统。
当送料速度在短时间内突然变化时,试说明该控制系统的作用情况。
画出该控制系统的框图。
由图可知,通过张紧轮将张力转为角位移,通过测量角位移即可获得当前张力的大小。
当送料速度发生变化时,使系统张力发生改变,角位移相应变化,通过测量元件获得当前实际的角位移,和标准张力时角位移的给定值进行比较,得到它们的偏差。
根据偏差的大小调节电动机的转速,使偏差减小达到张力控制的目的。
框图如图所示。
1-8.图1-13为自动防空火力随动控制系统示意图及原理图。
试说明该控制系统的作用情况。
题1-5 框图电动机给定值角位移误差张力-转速位移张紧轮滚轮输送带转速测量轮测量元件角位移角位移(电压等)放大电压测量 元件>电动机角位移给定值电动机图1-10 题1-5图该系统由两个自动控制系统串联而成:跟踪控制系统和瞄准控制系统,由跟踪控制系统获得目标的方位角和仰角,经过计算机进行弹道计算后给出火炮瞄准命令作为瞄准系统的给定值,瞄准系统控制火炮的水平旋转和垂直旋转实现瞄准。
跟踪控制系统根据敏感元件的输出获得对目标的跟踪误差,由此调整视线方向,保持敏感元件的最大输出,使视线始终对准目标,实现自动跟踪的功能。
瞄准系统分别由仰角伺服控制系统和方向角伺服控制系统并联组成,根据计算机给出的火炮瞄准命令,和仰角测量装置或水平方向角测量装置获得的火炮实际方位角比较,获得瞄准误差,通过定位伺服机构调整火炮瞄准的角度,实现火炮自动瞄准的功能。
控制工程基础习题解答第二章2-2.试求下列函数的拉氏变换,假定当t<0时,f(t)=0。
(3). ()t et f t10cos 5.0-=解:()[][]()1005.05.010cos 25.0+++==-s s t e L t f L t(5). ()⎪⎭⎫⎝⎛+=35sin πt t f 图1-13 题1-8图敏感 元件定位伺服机构 (方位和仰角)计算机指挥仪目标 方向跟踪环路跟踪 误差瞄准环路火炮方向火炮瞄准命令--视线瞄准 误差伺服机构(控制绕垂直轴转动)伺服机构(控制仰角)视线敏感元件计算机指挥仪解:()[]()252355cos 235sin 2135sin 2++=⎥⎦⎤⎢⎣⎡+=⎥⎦⎤⎢⎣⎡⎪⎭⎫ ⎝⎛+=s s t t L t L t f L π2-6.试求下列函数的拉氏反变换。
控制工程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
控制工程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下面是控制工程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的一个示例,供参考。
1.什么是控制工程?答:控制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设计、分析和实现控制系统的工程学科。
它涉及到自动控制理论、系统建模、信号处理、电路设计等多个领域。
2.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哪些?答: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反馈系统。
传感器用于获取被控对象的状态信息,执行器用于实现控制指令,控制器用于生成控制指令,反馈系统用于将被控对象的输出信息反馈给控制器进行调节。
3.什么是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答:开环控制系统是指控制器的输出不受被控对象输出的影响,只根据预先设定的控制指令进行控制。
闭环控制系统是指控制器的输出根据被控对象的输出进行调节,通过反馈系统实现控制。
4.请简述PID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答:PID控制器是一种常用的控制器,其工作原理基于对误差信号进行比例、积分和微分处理。
比例项根据误差的大小产生控制指令,积分项根据误差的累积产生控制指令,微分项根据误差的变化率产生控制指令。
PID控制器的输出是这三个项的加权和。
5.什么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答: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指的是在系统输入变化或外部干扰的情况下,系统输出能够保持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能力。
稳定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良好的跟踪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6.如何评价一个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答:一个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判断系统的极点位置来评价。
如果系统的所有极点都位于左半平面,则系统是稳定的;如果系统存在极点位于右半平面,则系统是不稳定的。
7.什么是系统的过渡过程和稳定过程?答:系统的过渡过程指的是系统从初始状态到稳定状态的过程,包括系统的响应时间、超调量等性能指标。
系统的稳定过程指的是系统在达到稳定状态之后的行为,包括稳态误差、稳定精度等性能指标。
8.如何设计一个稳定的控制系统?答:设计一个稳定的控制系统需要满足系统的稳定性条件,例如极点位置的要求。
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控制器参数、采用合适的控制策略等方式来实现系统的稳定性。
控制工程基础习题答案_清华大学出版社_沈艳_孙锐主编
1 ,依题意 s
C ( s)
1 2 1 3s 2 1 s s 2 s 1 ( s 1)(s 2) s C ( s) 3s 2 R( s) ( s 1)(s 2)
G( s)
4 1 k (t ) L1 G ( s ) L1 4e 2t e t s 1 s 2
( s)
F ( s)
?
G1 ( s )
G2 ( s )
G3 ( s )
C (s)
G4 ( s )
解 首先按方框图化简规则,将图 2-34( a )化简成图 2-34( c ) ,应用图 2-34( c )
G2 ( s ) G1 ( s ) 可以方便地求出开环传递函数和四种闭环传递函数,即
第二章
2-1 试证明图 2-28 中所示的力学系统(a)和电路系统(b)是相似系统(即有相同形式的数 学模型) 。
解 (a) 取A、B两点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如图 解2-2(a)所示。对A点有
y ) f1 ( y y 1 ) k 2 ( x y) f 2 ( x
(1) 对 B 点有
2-3 某位置随动系统原理框图如图 2-31 所示,已知电位器最大工作角度 Qm =
3300,功率放大器放大系数为 k3 。 (1) (2) (3) 分别求出电位器的传递函数 k 0 ,第一级和第二级放大器的放大系数 k1 , k 2 ; 画出系统的结构图; 求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Qc (s)
Qr (s) 。
1-5 图 1.16 是控制导弹发射架方位的电位器式随动系统原理图。图中电位器 P 1 、 P2 并 联后跨接到同一电源 E 0 的两端,其滑臂分别与输入轴和输出轴相联结,组成方位角的给定 元件和测量反馈元件。输入轴由手轮操纵;输出轴则由直流电动机经减速后带动,电动机采 用电枢控制的方式工作。试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系 统的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的方框图。
控制工程基础第三版课后答案 董景新 赵长德等
+
- 偏差
信号 e
+
-
换元件
信号 xi
典型的反馈控制系统框图
1-5.反馈控制原理是什么?
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可简单的表述为: a) 测量、反馈:由传感器检测系统的输出变化,通过反馈回路将此信号的部分或全部 反馈到输入端。 b) 求偏差:将反馈回来的信号和输入信号进行比较,可得它们之间的偏差大小,即实 际输出值与给定值的偏差。 c) 纠正偏差:根据偏差的大小和方向对系统进行控制,以改变系统的输出,使偏差减 小的过程。 经过以上三个过程,最终使系统的输出满足要求。
解: L
−1
[F (s )] = L−1 ⎡ ⎢
⎡ ⎤ s +1 k1 = ⎢ ⎥ (s + 2 ) s = −2 = −1 ⎣ (s + 2 )(s + 3) ⎦ ⎡ ⎤ s +1 k2 = ⎢ ⎥ (s + 3) s = −3 = 2 ⎣ (s + 2 )(s + 3)⎦
1 2 ⎤ ⎡ L−1 [F (s )] = L−1 ⎢− + = 2e −3t − e − 2t ⎥ ⎣ s + 2 s + 3⎦
2-3.用拉氏变换法解下列微分方程
(1)
dx(t ) d 2 x(t ) dx(t ) +6 + 8 x(t ) = 1(t ) ,其中 x(0 ) = 1, =0 2 dt dt t = 0 dt
解:对方程两边求拉氏变换,得:
dx(t ) 1 + 6(sX (s ) − x(0 )) + 8 X (s ) = dt t = 0 s 1 s 2 X (s ) − s + 6(sX (s ) − 1) + 8 X (s ) = s 2 2 k k k s + 6s + 1 s + 6s + 1 X (s ) = = = 1+ 2 + 3 2 s s + 6 s + 8 s (s + 2 )(s + 4 ) s s + 2 s + 4 1 k1 = 8 7 k2 = 4 7 k3 = − 8 1 7 7 x(t ) = L−1 [ X (s )] = + e − 2t − e − 4t , (t ≥ 0 ) 8 4 8 dx(t ) (2) + 10 x(t ) = 2 ,其中 x(0 ) = 0 dt s 2 X (s ) − sx(0 ) −
控制工程基础第三版课后答案 (3)
控制工程基础第三版课后答案第一章1.1 分析控制系统的对象控制系统的对象通常指的是待控制的物理系统或过程。
在分析控制系统对象时,首先需要了解系统的动态特性。
为了分析控制系统的特性,我们可以通过选取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物理系统的动态行为。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微分方程来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
例如,对于一个简单的电路系统,可以使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来建立描述电路中电流和电压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
然后,通过求解这个微分方程,我们可以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
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频域分析的方法来分析控制系统的对象。
通过对信号的频谱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系统的频率响应。
1.2 常见的控制系统对象控制系统的对象存在各种各样的形式,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控制系统对象:•机械系统:例如机器人、汽车悬挂系统等。
•电气系统:例如电路、电机等。
•热力系统:例如锅炉、冷却系统等。
•化工系统:例如反应器、蒸馏塔等。
针对不同的控制系统对象,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其动态特性,并进一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性能等指标。
第二章2.1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描述了物理系统的动态特性和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包括:•模型中几何图形法:通过几何图形来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
•传递函数法:采用以系统输入和输出的转移函数来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
•状态方程法:将系统的状态变量与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用一组偏微分方程或代数方程来描述。
在使用这些模型时,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进行分析和求解,例如微积分、线性代数等。
2.2 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传递函数是描述控制系统输入输出关系的数学函数,通常用G(s)表示。
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如下:•定义:传递函数G(s)是系统输出Y(s)和输入U(s)之间的比值,即G(s) = Y(s)/U(s)。
•零点和极点:传递函数可以有零点和极点,零点是使得传递函数为零的s值,极点是使得传递函数为无穷大的s值。
控制工程基础第三版机械工业课后答案
控制工程基础习题解答第一章1-5.图1-10为张力控制系统。
当送料速度在短时间内突然变化时,试说明该控制系统的作用情况。
画出该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10 题1-5图由图可知,通过张紧轮将张力转为角位移,通过测量角位移即可获得当前张力的大小。
当送料速度发生变化时,使系统张力发生改变,角位移相应变化,通过测量元件获得当前实际的角位移,和标准张力时角位移的给定值进行比较,得到它们的偏差。
根据偏差的大小调节电动机的转速,使偏差减小达到张力控制的目的。
框图如图所示。
角位移题1-5 框图1-8.图1-13为自动防空火力随动控制系统示意图及原理图。
试说明该控制系统的作用情况。
该系统由两个自动控制系统串联而成:跟踪控制系统和瞄准控制系统,由跟踪控制系统获得目标的方位角和仰角,经过计算机进行弹道计算后给出火炮瞄准命令作为瞄准系统的给定值,瞄准系统控制火炮的水平旋转和垂直旋转实现瞄准。
跟踪控制系统根据敏感元件的输出获得对目标的跟踪误差,由此调整视线方向,保持敏感元件的最大输出,使视线始终对准目标,实现自动跟踪的功能。
瞄准系统分别由仰角伺服控制系统和方向角伺服控制系统并联组成,根据计算机给出的火炮瞄准命令,和仰角测量装置或水平方向角测量装置获得的火炮实际方位角比较,获得瞄准误差,通过定位伺服机构调整火炮瞄准的角度,实现火炮自动瞄准的功能。
控制工程基础习题解答第二章2-2.试求下列函数的拉氏变换,假定当t<0时,f(t)=0。
(3).()t e t f t 10cos 5.0-=解:()[][]()1005.05.010cos 25.0+++==-s s t e L t f Lt(5).()⎪⎭⎫ ⎝⎛+=35sin πt t f图1-13 题1-8图敏感元件解:()[]()252355cos 235sin 2135sin 2++=⎥⎦⎤⎢⎣⎡+=⎥⎦⎤⎢⎣⎡⎪⎭⎫ ⎝⎛+=s st t L t L t f Lπ2-6.试求下列函数的拉氏反变换。
控制工程基础第三版课后答案__董景新_赵长德等
+
- 偏差
信号 e
+
-
换元件
信号 xi
典型的反馈控制系统框图
1-5.反馈控制原理是什么?
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可简单的表述为: a) 测量、反馈:由传感器检测系统的输出变化,通过反馈回路将此信号的部分或全部 反馈到输入端。 b) 求偏差:将反馈回来的信号和输入信号进行比较,可得它们之间的偏差大小,即实 际输出值与给定值的偏差。 c) 纠正偏差:根据偏差的大小和方向对系统进行控制,以改变系统的输出,使偏差减 小的过程。 经过以上三个过程,最终使系统的输出满足要求。
1-2.试述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控制系统就是使系统中的某些参量能按照要求保持恒定或按一定规律变化。 它可分为人 工控制系统(一般为开环控制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 。人工控制系统就是 由人来对参量进行控制和调整的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就是能根据要求自动控制和调整参量的 系统,系统在受到干扰时还能自动保持正确的输出。它们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测量输出、求 出偏差、再用偏差去纠正偏差。
−0.5t
解: L[ f (t )] = L e
[
cos10t =
]
s + 0.5 (s + 0.5)2 + 100
(3). f (t ) = sin ⎜ 5t +
⎛ ⎝
π⎞
⎟ 3⎠
解: L[ f (t )] = L ⎢sin ⎜ 5t +
⎡ ⎣
⎛ ⎝
π ⎞⎤
⎡1 ⎤ 3 5 + 3s cos 5t ⎥ = ⎟⎥ = L ⎢ sin 5t + 2 3 ⎠⎦ 2 ⎣2 ⎦ 2 s + 25
《控制工程基础》第三版课后答案
控制工程基础习题解答第一章1-1.控制论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简述其发展过程。
维纳(N.Wiener)在“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中提出了控制论所具有的信息、反馈与控制三个要素,这就是控制论的中心思想控制论的发展经历了控制论的起步、经典控制理论发展和成熟、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的发展等阶段。
具体表现为:1.1765年瓦特(Jams Watt)发明了蒸汽机,1788年发明了蒸汽机离心式飞球调速器,2.1868年麦克斯威尔(J.C.Maxwell)发表“论调速器”文章;从理论上加以提高,并首先提出了“反馈控制”的概念;3.劳斯(E.J.Routh)等提出了有关线性系统稳定性的判据4.20世纪30年代奈奎斯特(H.Nyquist)的稳定性判据,伯德(H.W.Bode)的负反馈放大器;5.二次世界大仗期间不断改进的飞机、火炮及雷达等,工业生产自动化程度也得到提高;6.1948年维纳(N.Wiener)通过研究火炮自动控制系统,发表了著名的“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一文,奠定了控制论这门学科的基础,提出了控制论所具有的信息、反馈与控制三要素;7.1954年钱学森发表“工程控制论”8.50年代末开始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需要,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现代控制理论发展很快,并逐渐形成了一些体系和新的分支。
9.当前现代控制理论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正向非工程领域扩展(如生物系统、医学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等),1-2.试述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控制系统就是使系统中的某些参量能按照要求保持恒定或按一定规律变化。
它可分为人工控制系统(一般为开环控制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
人工控制系统就是由人来对参量进行控制和调整的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就是能根据要求自动控制和调整参量的系统,系统在受到干扰时还能自动保持正确的输出。
它们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测量输出、求出偏差、再用偏差去纠正偏差。
控制工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详细描述
通过调整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改变系统的 频率响应特性。在设计控制系统时,我们需 要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传递函数,使得系统 的频率响应满足要求。例如,如果需要提高 系统的动态性能,可以减小传递函数在高频 段的增益。
06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
习题答案5-
习题答案
• 习题1答案:该题考查了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包 括被控对象、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部分。被控对象是实际需要控制的物 理系统或设备;传感器用于检测被控对象的输出状态,并将检测到的信号转换 为可处理的电信号;控制器根据输入的指令信号和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按照一 定的控制规律进行运算处理,并输出控制信号给执行器;执行器根据控制信号 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操作,使其达到预定的状态或性能要求。
控制工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目 录
• 引言 • 第一章 控制系统概述 •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
01 引言
课程简介
01
控制工程基础是自动化和电气工 程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 涉及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 和设计方法。
总结词
控制系统校正的概念
详细描述
控制系统校正是指在系统原有基础上,通过加入适当的 装置或元件,改变系统的传递函数或动态特性,以满足 性能指标的要求。常见的校正方法有串联校正、并联校 正和反馈校正等。校正装置通常安装在系统的某一环节 ,以减小对系统其他部分的影响。
习题答案6-
总结词
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
习题答案5-
总结词
控制工程基础第三版课后答案 董景新 赵长德等
1-6.试述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
自动控制系统可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分成不同的类型,主要有: 1. 按控制作用的特点分: a) 恒值系统:系统的输入变化很少,主要要求系统输出能保持恒定。 b) 程序控制系统:系统的输入是预先知道的,要求系统能在预定的输入时能使输出也 能按照预定的规律变化。 c) 随动系统:输入信号是一种随机信号,要求系统能快速跟踪随机输入信号的变化。 2. 按系统反应特性分: a) 连续系统:系统中的所有参量都是连续变化的。有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b) 离散系统:亦称数字控制系统,系统中的所有参量都是数字量,数值不连续,时间 上也是离散的。 c) 混合系统:系统中的参量既有连续量,也有离散量,一般系统的输出多为连续量,
(
)(
)
k3 = 3 ⎡ 2 3s + 3 ⎤ 2 3(s + 1) ⎤ ⎡ −1 − 2t −t L−1 [F (s )] = L−1 ⎢− + 2 = L − + ⎢ ⎥ = −2e + 3e cos t 2 ⎥ ⎣ s + 2 s + 2s + 2 ⎦ ⎣ s + 2 (s + 1) + 1⎦
(
)
解:对方程两边求拉氏变换,得:
sX (s ) − x(0 ) + 10 X (s ) = sX (s ) + 10 X (s ) =
2 s
2 s k k 2 X (s ) = = 1+ 2 s (s + 10) s s + 10 1 k1 = 5 1 k2 = − 5 1 1 x(t ) = L−1 [ X (s )] = − e −10t , (t ≥ 0) 5 5 dx(t ) (3) + 100 x(t ) = 300 ,其中 x(0 ) = 50 d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工程基础课后习题
清华大学出版社
亲抄而不思则殆奥
第一章
1-1
解:(1)B (2) B (3)B (4)A
1-2
解:
优点缺点
开环简单,不存在稳定性问题精度低,不抗干扰
闭环精度高,抗干扰复杂,设计不当易振荡
第二章
2-1
解:
(1): F (S) L[( 4t) (t)] L[5 (t )] L[t 1(t)] L[2 1(t )]
0 5
1
2
S
2
S
5
1
2
S
2
S
(2): F (S)
3s
2
2(s
5
25)
s
1 e
(3): F (S)
2
s 1
5t t (4): ) 1( )}
F (S) L{[ 4 c os2(t )] 1(t e
6 6
s s
4Se 1 4Se 1
6 6
(5) : F (S) 0 0 6 2s
2s
e e 6 S S
(6):
)] F (S) L[ 6 c os(3t 45
90 ) 1(t 4 L[ 6cos3(t ) 1(t )] 4 4 S 6Se 6Se 2 S 4 2 3 S 2 S 4
9 6t t t e 6 t t t (7):
( ) [ cos8 1( ) 0.25 sin 8 1( )] F S L e S 6 2 S 8
(S 6) 2 2 2 S 2 S 2 8 (S 6) 8 12 100 (8):
F (S) 2 s 6 2 5 9e 2 s 2 s 20 (s 20) 9 2-2
解:
1 e e t 1
2 2t 3t (1):
) ( 2 ) 1( ) f (t) L ( S 2 S 3 1 (2):
sin 2 1( ) f (t) t t 2 1 t (3):
sin 2 ) 1( ) f (t) e (cos 2t t t 2 s e
1 e t 1 t (4):
) 1( 1)
f (t) L ( S 1 t t 2t t (5):
( ) ( 2 2 ) 1( ) f t te e e
f (t) L ( ) sin
2
1 15 15 2
2 2
(S ) ( )
2 2
1
(7): sin 3 ) 1()
f (t) (cos 3t t t
3
2-3
解:
(1)对原方程取拉氏变换,得:
2
S X (S) Sx( 0) x (0) 6[SX( S) x(0)] 8X (S) 1 S
将初始条件代入,得:
- 1 -
2
S X (S) S 6SX( S) 6 8X (S) 1 S
2
(S 6S 8) X (S) 1
S
S 6
X (S)
2
S
2
S(S
6S
6S
1
8)
17 7
8 4 8
S
S 2 S
4
取拉氏反变换,得:
x(t) 1
8
7
4
e
7
2t e
8
4t
(2)
当t=0 时,将初始条件x(0) 50 代入方程,得:
50+100x(0)=300
则x(0)=2.5
对原方程取拉氏变换,得:
sx(s)-x(0)+100x(s)=300/s
将x(0)=2.5 代入,得:
SX(S) - 2.5 100X(S) 300 S
X(S) 2.5S
S(S
300
100)
3
s s
0.5
100
取拉氏反变换,得:
-100t
x(t) 3-0.5e
2-4
解:该曲线表示的函数为:
u(t ) 6 1(t 0.0002)
则其拉氏变换为:
0.0002 s
6e
U (s)
s
2-5
解:
3 d y
(t
dt
)
2
dx
1
(t
)
y (t) 2 3x
0 i
dt
(t )
y 0 (0) x (0)
i
Y
(S) 2S 3
X (S) 3S 2
i
- 2 -
极点 2 S p - 零点 S Z 3 - 3 2
又当 x (t) 1(t )时
i
X i (S) 1 S
Y (S) 0 Y (S) X i 0
X (S) i (S) 2S 3S 3 2 1 S y 0 ( ) lim
s 0 S Y 0 (S) lim s 0 S 2S 3S 32 1 S 3 2 y 0 (0) lim s S Y 0
(S) lim s S 2S 3S 32 1S 2 3 2-6
解:
(a )传递函数:
C G 1
1 G G
2 3 G H 3 3 G G 2
3 H 2 G G G 1 2 3 R 1 G 1 1 G 3
G G 2 3 H 3 G G H 2 3
2 H 1 1 G H
3 G G H G G G H 3 2 3 2 1 2 3 1 (b )传递函数:
- 3 -
(c)传递函数:
(d)传递函数:
C G G
2
1
R 1G H G H G G H H G G H
3
1 1
2 2 1 2 1 2 1 2
2-7
解:
通过方块图的变换,系统可等价为下图:
解:
2-9
2-10
解:
(a)
(b)(c)
2-11
解:
(a)
(b)(c)(d)2-17 解:
第三章3-1 解:
3-2
3-3
解:
3-5
3-6 解:3-7 解:
解:
3-9 解:3-10
3-11
3-13 解:
3-14 解:
3-17 解:3-18
3-19 解:
3-20 解:
3-22 解:3-23 解:
3-24 3-28 解:3-31 解:
第四章4-3
解:
4-4
解:
解:
4-7
4-10 解:
4-16 解:
解:
第五章5-1
5-7
5-8
5-11
5-14
5-16 解:
5-18 解:
5-19 解:5-20 解:
解:
第六章6-1
(1)
(2)
(3)(4)
=0 6-2
解:
(1)
解:
6-6
解:6-7
解:(1)
(2)
6-8 解:6-9 解:
6-10
解:
由于系统不稳定,因此系统误差为无穷大。
6-11
解:
6-13
解:(1)6-18
解:
解:
第七章7-1
7-2
7-3
系统稳定
7-4
- 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