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艾青 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绿》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绿》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84c319bbc8d376eeafaa3138.png)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绿》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 《绿》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生字,掌握“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3.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4.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会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2.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教学难点在品读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授课时间: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教具准备:借助教育网资源,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出示春天图)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知道画中画的是什么季节吗?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感觉?2.师小结: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心悦目。
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
诗人艾青就写了一首诗《绿》,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3.板书课题:(板书:10 绿)4.全班齐读课题。
5.这篇文章的作者,你了解他吗?(艾青)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
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
《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在汉口、重庆等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任《文艺阵地》编委、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等职。
1941年赴延安,任《诗刊》主编。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走进“绿”的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
自学生字词语。
2.检查生字词语:(1)读准字音。
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节拍整齐集中墨绿嫩绿淡绿粉绿指名逐词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绿》教案和反思
![《绿》教案和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7ae6749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7.png)
部编本四年级下册语文《绿》教学设计和反思教材分析:本课位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十课。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本单元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不同的意境,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学会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以及培养学生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和能力。
诗歌《绿》从内容方面看,运用文字的魅力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风是绿的,雨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生命的颜色,绿是自然的颜色,艾青先生的诗歌《绿》,更是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乃至绿的生命。
绿色真是具有永恒的魅力!从表达看,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人用丰富的联想多角度描写绿,尤其是第三小节,用排比句写到风、雨、阳光都是绿色的,对绿的描写可谓独具匠心,诗人用朴素的语句写出了对绿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学习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挤、叉、挥”3个生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7个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背诵课文,借助关键语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3.通过对比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新词,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2.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准备:视频、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师: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昨天学习的第九课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母亲、童年和自然的赞美之情,今天我们学习一首现代诗《绿》,(板书:绿)齐读课题,我们又能从这篇课文中看到怎样的世界呢?2、首先了解作者艾青,让我们走进诗歌《绿》。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整体感知1、出示朗读要求2、交流字词预习:墨mò水瓶挤jǐ在一起交叉chā指挥huī①字音: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瓶”读“pínɡ”,读准韵母;“叉”读“chā”,读准声母。
②字形:顺口溜记“叉”字—又字多一点就是叉。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绿》的教后反思(两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绿》的教后反思(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0a4e5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6.png)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四年级下册课文《绿》的教后反思今天我执教的是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十课《绿》第一课时。
这一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对于诗歌,不仅学生很难理解,作为老师,我们也甚感跟一般的记叙文、散文、说明文比较,在课堂教学中无法给学生一个新的引领。
所以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还是按照自己以往的思路进行教学,先带领学生重新回到目录,认识本单元所有课文,然后走进第三单元的单元导读,带领学生理解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
让学生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先了解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现代诗歌;语文要素包括“阅读要素”与“综合性学习”。
而阅读要素就是: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在《绿》第一课时的执教中,我通过几组图片让学生先感悟“绿”,说出自然界中自己看到的绿色事物,再通过一段视频让这些绿动起来,以激发学生对“绿”的喜爱,并说出“绿”带给自己初步的感受。
然后话题一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来了一次带有“绿”的飞花令,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很少,全班五十多人,除过三个学生回答之外,几乎冷场,这也是我备课过程中预设到的,并提前归纳了一些,帮助学生再次回味古人笔下的“绿”,由此引出现代诗人艾青,通过让学生认识艾青,导出这节课的课题《绿》,同时通过让学生读课题,预设了一个“诗人所写的“绿”实际指的是什么?激起学生对学习新课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诗歌中的文字去感悟诗人课题中“绿”的含义。
然后通过层层深入的引导与学生一起走进文本,去感受诗人笔下的绿色世界,体会诗人对绿的那一份独特的热爱与赞美。
在本文中最有创意的部分要数第三小节,作者将风、雨、水、阳光也视为绿色的,真可谓是独具匠心。
可对于小学生来说此小节却是他们最难理解的部分。
因此,教学中我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熟读成诵;并通过说话训练,一来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二来也为他们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艾青《绿》名师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部编本四年级下册)
![艾青《绿》名师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部编本四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10c1f98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4f.png)
•••••••••••••••••艾青《绿》名师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部编本四年级下册) 艾青《绿》名师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部编本四年级下册)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艾青《绿》名师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部编本四年级下册),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艾青《绿》名师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部编本四年级下册) 篇1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生字,掌握“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3.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4.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会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2.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二教学难点在品读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课件出示2】(出示春天图)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知道画中画的是什么季节吗?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感觉?2.师小结: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心悦目。
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
诗人艾青就写了一首诗《绿》,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3.板书课题:(板书:10绿)4.全班齐读课题。
5.这篇文章的作者,你了解他吗?(艾青)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
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
《大堰河一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在汉口、重庆等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任《文艺阵地》编委、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等职。
《绿》教学反思
![《绿》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f0542f4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32.png)
《绿》教学反思《绿》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诗歌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
这是一首十分唯美的现代诗歌,诗人艾青用丰富的想象,极富感染力的文字,描绘了春回大地,世界充满了绿色,甚至连风、雨、流水、阳光也是绿的,表达了对春意盎然的春天与充满希望的时代的赞美。
这首诗写于改革开放初期,全国正处于经济积极发展的时候,诗人写这首诗更是表达了对全国欣欣向荣的景象的向往之情。
一、思效:课堂上,我调动了学生所有感官,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通过欣赏图片、轻音乐、多种形式反复朗诵诗歌,让学生感受“绿”的意境美。
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致浓厚,不仅能够意会诗歌中最难理解的一段“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还能模仿创作,如:古镇的街道是绿的,青石板间钻出的青苔是绿的,撑着油纸伞走过小巷的姑娘也是绿的...本课最大的成效是通过这首唯美的诗歌,学生初步感知到现代诗歌的特点,唤醒了内心的情感,并且产生了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让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
二、思得:我在课前布置了作业:1.拓展阅读:(1)艾青的其他诗作。
(2)朱自清的经典散文《绿》2.仿照朱自清的散文《绿》,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
3.继续阅读《繁星春水》,及时记录自己的阅读体验,在灵感来时写下自己创作的诗歌,给自己起一个笔名。
为诗歌综合性学习做铺垫。
之所以这样布置作业,是因为一节课的结束不应该是学生情感的终结,而应是更广阔的情感天地的展开,更大学习兴趣的激发。
布置这样的作业既能延续情感,又能让这种感受变成富有创造性的具体实践。
最后制作了一本诗集,前半部分是学生阅读诗歌的感想,后半部分是学生的原创诗歌。
三、思失:对后进生关注不够。
现代诗歌充满了象征意味,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富感染力的语言风格,后进生感知能力不够,很难融入课堂,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将诗歌读出韵味,对诗歌理解不深,自己创作短诗更是难上加难。
教师语言太朦胧,虚无缥缈的表达方式可能让后进生有些一头雾水,如果将课堂语言精简化,可能会让学生更专注于课堂,自然地融入诗情画意当中。
10 绿教学反思1_最新修正版
![10 绿教学反思1_最新修正版](https://img.taocdn.com/s3/m/ccf58da451e79b89680226c5.png)
《10. 绿》教学反思艾青的诗歌《绿》用富有魅力的文学形式描述了春天的绿。
树木是绿的,小草是绿的,风是绿的,水是绿的,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绿意。
艾青笔下的绿,摇曳多姿,玄妙美幻,那绿是自然的颜色,是生命的律动,是希望的象征,这样的绿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诗歌,用较少的文字含蓄地传达深长的韵味。
诗歌教学,对老师来说总是不知从何处下手,对学生来说更是一团迷雾。
然而模糊的东西,正好供我们多角度多维度地展开教学。
这堂课下来,我做出如下反思:1.教学效果(思效)。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知识成长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是情感成长的过程。
本节课我以诗词大会总“飞花令”为引,带领学生进入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于文章的主旨,我引导学生根据重要词语和句子,自己去思考、探究,他们组内合作、分工,他们对自己的表现心安也好,紧张也好,兴奋也好,都是一种成长和磨炼。
轻声播放音乐,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练笔,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写作水平。
在作品展示过程中,我认真倾听,积极鼓励,师生一起分享浓浓的春意,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教学收获(思得)。
我精心地布置了作业:1.拓展阅读:(1)艾青的其他诗作。
(2)朱自清的经典散文《绿》2.仿照朱自清的散文《绿》,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
我之所以这样布置作业,是因为一节课的结束不应该是学生情感的终结,而应是更广阔的情感天地的展开,更大学习兴趣的激发。
布置这样的作业既能延续情感,又能让这种感受变成富有创造性的具体实践。
3.不足之处(思失)。
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主要集中于诗歌的朗读指导和诗意评价不到位。
对于学生的互相评价欠缺引导。
教学语言不够丰富,总觉得自己的课堂语言比较贫乏,欠缺生动。
老师富有诗意的语言往往能让学生专注于课堂,自然地融入诗情画意当中,然而,这一点还是做得远远不够的。
时间的安排有些不合理,学生的自学时间得不到保证,自然教学效果就要打折扣了。
4.改进措施(思改)。
艾青绿教学反思范文
![艾青绿教学反思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d82fb8ad51f01dc381f125.png)
艾青绿教学反思范文艾青绿教学反思艾青的诗歌《绿》用富有魅力的文学形式描述了春天的绿,接下来为您带来了艾青绿教学反思,欢迎阅读!成功之处:《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在本课的教学中,文中最有创意的部分要数第三小节,作者将风、雨、阳光也视为绿色的,真可谓是独具匠心。
可对于学生来说此小节却是他们最难理解的部分。
因此,教学中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熟读成诵;并通过说话训练,一来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二来也为他们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不足之处:只有少数同学想象比较丰富,能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需在“学以致用”上下工夫。
还有,通过学生的问答和听写反馈可以看出,我在词语理解的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方面仍有待于更新,应在读文品悟的同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去理解。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一)介绍背景,体会诗意在上课时,我先向同学们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一九七九年二月,艾青率领的全国诗人访问团,同他一起在广州、海口、三亚、湛江、上海等地参观访问,他同人谈诗,共同参观,在天涯海角拾贝,在长途汽车里讲笑话,他的《盆景》《绿》《天涯海角》《海水和泪水》《仙人掌》《鹿回头》《候鸟》《回声》《拣贝》《神秘果》《沉思》《盼望》《船与海员》《希望》等等就是这时期写的。
我国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这首诗正在全国经济积极发展的`时候,诗人写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对全国欣欣向荣的景象的向往之情。
(二)品味探究诗歌语言,体会情感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熟读诗歌,然后开始品味诗歌,每一句都加上学生自己的想象和理解。
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学生理解起来更加深刻,不仅理解了诗句的表面意思,理解了作者对春天充满生命力的绿的赞美之情,更让学生体会到了祖国在改革开放之初,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对祖国即将发展的欣喜之情。
《绿》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
![《绿》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0dd8c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1b.png)
《绿》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绿》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
那么优秀的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绿》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绿》的教学反思篇1高中语文的教育对象——高中生,在生理上正处于从少年到成年的过渡期,在这一阶段,高中生积极的、独立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正在形成,想象力越来越丰富;对现实的审美态度也逐渐形成,而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对于一些艺术作品已经能够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审美,进行鉴赏。
这时,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引导和培养。
如何把学生引入作品的意境中去领略其中的奥妙。
这就不是简简单单的去分析结构,归纳中心所能达到的了。
朱自清的散文,有精巧的构思,凝炼的语言,真挚的情致,这些无疑是构成他“文章之美”的因素,但是主要因素却诚如郁达夫所说,是“贮满”着的“诗意”。
“诗意”,用杨朔的话来说,就是“使人动情的事”。
作家怎样把自己感到“动情的事”传递给读者,使之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其要求和方法是多方面的,创造“诗意”的艺术也是极为丰富的。
而我们学习这样的散文,重点也就在于如何读出文中的“诗意”,找出如何表现“诗意”的方法来。
一篇文章便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要先从整体上去领略它的美,品味它的艺术魅力,譬如油画若只注意一点,便只能看见一块油彩,而要整体地观赏,才能见到全貌。
文章要达到这一目的便要多朗读,多揣摩,从中体会文中的意蕴。
教学《绿》时,除了让学生朗读外,还可以让学生听录音,一边是播音员的极富感情的范读,一边同时配以欢快优美的钢琴曲,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氛围,让他们想象着已来到汪汪一碧的梅雨潭边,眼前仿佛是飞花溅玉的流瀑,以感受文章整体传递出的一种意境美,然后提出第一个问题“作者对梅雨潭的绿总的感受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好回答。
问题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和认识能力。
《绿》教学反思
![《绿》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2f7b45984868762cbaed565.png)
《绿》教学反思《绿》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诗歌单元第二课。
这首诗歌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的感觉。
艾青运用文字魅力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的。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和特点,我要通过朗读与想象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对绿的感觉,感受其独特表达。
首先,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初读诗歌时,我先示范读,整体让学生感觉诗歌的美,再让学生自由读,分节读,分节读之前让同伴分享如何读好一首诗歌,在这里孩子们根据前面学诗歌经验谈到从停顿、感情、节奏、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把诗歌读好,借机孩子们自己尝试读,读完又让其他孩子做评价,哪些地方读得好,值得肯定,这不仅锻炼学生朗读能力,还有鉴赏、欣赏能力。
之后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整体感受诗歌,因为前面做了朗读很好训练,孩子们很快进入诗歌意境谈感受,畅所欲言说:“眼前一片绿,看到整齐的绿、我仿佛进入绿的世界……”。
其次,品读诗歌。
怎样“品”?我带着学生们一节一节读,边读边品,边聊。
同学们慢慢陶醉诗歌当中,发现诗歌独特的语言魅力和表达不同的情感。
第一节,我引导学生抓住“到处”一词,通过“到处”一词朗读,体现绿的多。
再让学生读,感受“墨水瓶”的神奇,相机指导“瓶”的书写。
本课要求书写和认读生字较少,我采用随文识字,在学生朗读时,把生字在PPT上用红色标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书写指导一个较难的“瓶”字;第二节,重点引导朗读时要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绿,体会省略号的作用及朗顿时要注意停顿;第三节,让学生发现文字的特点,再引导如何读出相同部分在反复中读出变化来,采用多种朗读方式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第四节,不仅引导读出相同部分语调的起伏,还重点引导几个动词的朗读,体会绿集中在的画面;第五节,感受绿有节奏的动,感受“绿”所蕴含的生机、活力。
五节品读完,配乐整体朗读,感受诗歌的魅力韵味。
再次,交流奇特感受。
在同学们整体感受品读完后,让学生找课文哪些地方你觉得奇特,学生们分别从不同小节里谈自己觉得奇特的地方,学生们谈的最深刻的地方是第三节,风、雨、水是没有颜色的,为什么诗人觉得他是绿色的,学生从第一段“墨水瓶倒翻”和“水形成的循环等”现象去谈自己的看法。
部编统编四下语文10 绿教学反思1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
![部编统编四下语文10 绿教学反思1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74f469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e.png)
艾青的诗歌《绿》用富有魅力的文学形式描述了春天的绿。
树木是绿的,小草是绿的,风是绿的,水是绿的,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绿意。
艾青笔下的绿,摇曳多姿,玄妙美幻,那绿是自然的颜色,是生命的律动,是希翼的象征,这样的绿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诗歌,用较少的文字涵蓄地传达深长的韵味。
诗歌教学,对老师来说总是不知从何处下手,对学生来说更是一团迷雾。
然而含糊的东西,正好供我们多角度多维度地展开教学。
这堂课下来,我做出如下反思: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知识成长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是情感成长的过程。
本节课我以诗词大会总“飞花令”为引,带领学生进入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于文章的主旨,我引导学生根据重要词语和句子,自己去思量、探索,他们组内合作、分工,他们对自己的表现心安也好,紧张也好,兴奋也好,都是一种成长和磨炼。
轻声播放音乐,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练笔,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写作水平。
在作品展示过程中,我认真倾听,积极鼓励,师生一起分享浓浓的春意,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我精心地布置了作业: 1.拓展阅读 : (1)艾青的其他诗作。
(2) 朱自清的经典散文《绿》 2.仿照朱自清的散文《绿》,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
我之所以这样布置作业,是因为一节课的结束不应该是学生情感的终结,而应是更广阔的情感乾坤的展开,更大学习兴趣的激发。
布置这样的作业既能延续情感,又能让这种感受变成富有创造性的具体实践。
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主要集中于诗歌的朗读指导和诗意评价不到位。
对于学生的互相评价欠缺引导。
教学语言不够丰富,总觉得自己的课堂语言比较贫乏,欠缺生动。
老师富有诗意的语言往往能让学生专注于课堂,自然地融入诗情画意之中,然而,这一点还是做得远远不够的。
时间的安排有些不合理,学生的自学时间得不到保证,自然教学效果就要打折扣了。
课后,我们年级组展开评课。
从中,我认识到平时应该对自己的语言多加工润色,要环绕重点展开教学,使每一个教学环节紧凑;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多利用幻灯片和图片等多种辅助工具。
《绿》教学反思.doc
![《绿》教学反思.doc](https://img.taocdn.com/s3/m/cfd05d9f767f5acfa0c7cd9d.png)
《绿》教学反思编辑:指导:日期:《绿》教学反思艾青的诗歌《绿》用富有魅力的文学形式描述了春天的绿。
树木是绿的,小草是绿的,风是绿的,水是绿的,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绿意。
艾青笔下的绿,摇曳多姿,玄妙美幻,那绿是自然的颜色,是生命的律动,是希望的象征,这样的绿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文中最有创意的部分要数第三小节,作者将风、雨、阳光也视为绿色的,真可谓是独具匠心。
可对于学生来说此小节却是他们最难理解的部分。
因此,教学中我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熟读成诵;并通过说话训练,一来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二来也为他们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遗憾的是只有少数同学想象比较丰富,能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需在“学以致用”上下工夫。
还有,通过学生的问答和听写反馈可以看出,我在词语理解的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方面仍有待于更新,应在读文品悟的同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去理解。
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每次读此文,我都被深深的吸引,叹服朱自清生花的妙笔。
优美的语言,诗意的描写,让人深深陶醉在梅雨潭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绿意里。
所以我把教学目标锁定在对文章的赏读品味上。
读完课文,解决字词以后,我让学生找出文章的文眼: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接下来我就抓住文眼中“惊诧”二字,就梅雨潭这个观察点展开赏析,抛给学生一个问题:梅雨潭的绿为什么让作者感到惊诧?由此引出作者是怎样对梅雨潭奇异醉人的绿展开描绘的?学生很快找出运用比喻,对比,联想等手法,随即我让学生就这三种手法进行一一赏析,边赏边读。
学生的赏析都比较到位。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
赏析完梅雨潭的奇异醉人的绿,我又带领学生赏读了梅雨亭、梅雨瀑的美,并且让学生自己悟出这里作者用了层层衬托的手法,烘云托月,突出梅雨潭的美。
明确第三小节起过渡作用的一句话: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经没有瀑布了,并且引导学生探究了“招引”“追捉”两个词的好处,“揪”“攀”“探”等几个动词的作用,学生都表现的非常好,能深入课文,抓住关键进行体会品析。
《绿》教学反思(通用25篇)
![《绿》教学反思(通用2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b10b1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ee.png)
《绿》教学反思(通用25篇)《绿》教学反思(通用2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绿》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绿》教学反思篇1本课教学紧扣低年级识字教学重点,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在语言环境中识字,阅读教学体现了“实”、“活”、“巧”的特点,有效促进学生识字、写字、阅读能力的发展,是一堂充满人文情怀、课堂实效性高的语文课。
1.识字教学体现一个“实”。
教师始终把握学生年段特点,以识字为主要任务,引导学生在自由读书中认字,在逐句检查朗读中分散识字,在认读带拼音的词语卡片和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等形式中识字,在不断深入的课文阅读感悟、词语理解及生字的反复浮现中进一步巩固和运用生字,在指导写字中识字等,有机渗透识字、写字的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使本课的识字教学形成“随机潜入、水到渠成”的特色,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实效,让学生充分感受了识字的快乐。
2.词语教学体现一个“活”。
词语教学是低年段阅读教学的重点。
教师采取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结合学生生活体验理解、借助动作表演理解等多种多样的方式,体现灵活、多变的特点。
在检查朗读句子时理解“甜滋滋”一词,当学生结合句子体会到“甜滋滋”就是心里很高兴时,老师及时引导“听到你们美美的朗读,老师心里也甜滋滋的。
”将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结合在一起。
对于“善良”一词的理解,教师的设计更是独具匠心。
在有感情地朗读和扮角色表演中感知松鼠的美好心灵,再说说为什么喜欢小松鼠,进一步体会小松鼠的善良,再举例说身边善良的人和事让学生具体感知善良的行为,将理解与运用融合在一起,将理解词语、感悟课文、说话练习、思维发展、写字指导有机整合在一起。
《绿》教学反思篇2《绿娃娃》是一首短小可爱的诗,诗歌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简单,流畅押韵,十分适合放声朗读。
课文语言文字的内容并不难理解,关键是要让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在脑海里浮现诗歌所呈现出的画面,通过意趣盎然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大自然里的小生命都在茁壮成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0 绿教学反思1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0 绿教学反思1](https://img.taocdn.com/s3/m/076c6546eff9aef8941e069e.png)
《10. 绿》教学反思艾青的诗歌《绿》用富有魅力的文学形式描述了春天的绿。
树木是绿的,小草是绿的,风是绿的,水是绿的,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绿意。
艾青笔下的绿,摇曳多姿,玄妙美幻,那绿是自然的颜色,是生命的律动,是希望的象征,这样的绿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诗歌,用较少的文字含蓄地传达深长的韵味。
诗歌教学,对老师说总是不知从何处下手,对学生说更是一团迷雾。
然而模糊的东西,正好供我们多角度多维度地展开教学。
这堂课下,我做出如下反思:1.教学效果(思效)。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知识成长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是情感成长的过程。
本节课我以诗词大会总“飞花令”为引,带领学生进入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于文章的主旨,我引导学生根据重要词语和句子,自己去思考、探究,他们组内合作、分工,他们对自己的表现心安也好,紧张也好,兴奋也好,都是一种成长和磨炼。
轻声播放音乐,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练笔,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写作水平。
在作品展示过程中,我认真倾听,积极鼓励,师生一起分享浓浓的春意,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教学收获(思得)。
我精心地布置了作业:1.拓展阅读(1)艾青的其他诗作。
(2)朱自清的经典散文《绿》2.仿照朱自清的散文《绿》,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
我之所以这样布置作业,是因为一节课的结束不应该是学生情感的终结,而应是更广阔的情感天地的展开,更大学习兴趣的激发。
布置这样的作业既能延续情感,又能让这种感受变成富有创造性的具体实践。
3.不足之处(思失)。
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主要集中于诗歌的朗读指导和诗意评价不到位。
对于学生的互相评价欠缺引导。
教学语言不够丰富,总觉得自己的课堂语言比较贫乏,欠缺生动。
老师富有诗意的语言往往能让学生专注于课堂,自然地融入诗情画意当中,然而,这一点还是做得远远不够的。
时间的安排有些不合理,学生的自学时间得不到保证,自然教学效果就要打折扣了。
4.改进措施(思改)。
2020年春最新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10 绿教学反思1
![2020年春最新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10 绿教学反思1](https://img.taocdn.com/s3/m/f3692d2259eef8c75fbfb34d.png)
《10. 绿》教学反思艾青的诗歌《绿》用富有魅力的文学形式描述了春天的绿。
树木是绿的,小草是绿的,风是绿的,水是绿的,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绿意。
艾青笔下的绿,摇曳多姿,玄妙美幻,那绿是自然的颜色,是生命的律动,是希望的象征,这样的绿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诗歌,用较少的文字含蓄地传达深长的韵味。
诗歌教学,对老师说总是不知从何处下手,对学生说更是一团迷雾。
然而模糊的东西,正好供我们多角度多维度地展开教学。
这堂课下,我做出如下反思:1.教学效果(思效)。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知识成长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是情感成长的过程。
本节课我以诗词大会总“飞花令”为引,带领学生进入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于文章的主旨,我引导学生根据重要词语和句子,自己去思考、探究,他们组内合作、分工,他们对自己的表现心安也好,紧张也好,兴奋也好,都是一种成长和磨炼。
轻声播放音乐,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练笔,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写作水平。
在作品展示过程中,我认真倾听,积极鼓励,师生一起分享浓浓的春意,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教学收获(思得)。
我精心地布置了作业:1.拓展阅读(1)艾青的其他诗作。
(2)朱自清的经典散文《绿》2.仿照朱自清的散文《绿》,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
我之所以这样布置作业,是因为一节课的结束不应该是学生情感的终结,而应是更广阔的情感天地的展开,更大学习兴趣的激发。
布置这样的作业既能延续情感,又能让这种感受变成富有创造性的具体实践。
3.不足之处(思失)。
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主要集中于诗歌的朗读指导和诗意评价不到位。
对于学生的互相评价欠缺引导。
教学语言不够丰富,总觉得自己的课堂语言比较贫乏,欠缺生动。
老师富有诗意的语言往往能让学生专注于课堂,自然地融入诗情画意当中,然而,这一点还是做得远远不够的。
时间的安排有些不合理,学生的自学时间得不到保证,自然教学效果就要打折扣了。
4.改进措施(思改)。
2020年春最新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10 绿教学反思1
![2020年春最新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10 绿教学反思1](https://img.taocdn.com/s3/m/1e67578fba0d4a7303763a05.png)
《10. 绿》教学反思艾青的诗歌《绿》用富有魅力的文学形式描述了春天的绿。
树木是绿的,小草是绿的,风是绿的,水是绿的,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绿意。
艾青笔下的绿,摇曳多姿,玄妙美幻,那绿是自然的颜色,是生命的律动,是希望的象征,这样的绿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诗歌,用较少的文字含蓄地传达深长的韵味。
诗歌教学,对老师说总是不知从何处下手,对学生说更是一团迷雾。
然而模糊的东西,正好供我们多角度多维度地展开教学。
这堂课下,我做出如下反思:1.教学效果(思效)。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知识成长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是情感成长的过程。
本节课我以诗词大会总“飞花令”为引,带领学生进入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于文章的主旨,我引导学生根据重要词语和句子,自己去思考、探究,他们组内合作、分工,他们对自己的表现心安也好,紧张也好,兴奋也好,都是一种成长和磨炼。
轻声播放音乐,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练笔,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写作水平。
在作品展示过程中,我认真倾听,积极鼓励,师生一起分享浓浓的春意,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教学收获(思得)。
我精心地布置了作业:1.拓展阅读(1)艾青的其他诗作。
(2)朱自清的经典散文《绿》2.仿照朱自清的散文《绿》,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
我之所以这样布置作业,是因为一节课的结束不应该是学生情感的终结,而应是更广阔的情感天地的展开,更大学习兴趣的激发。
布置这样的作业既能延续情感,又能让这种感受变成富有创造性的具体实践。
3.不足之处(思失)。
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主要集中于诗歌的朗读指导和诗意评价不到位。
对于学生的互相评价欠缺引导。
教学语言不够丰富,总觉得自己的课堂语言比较贫乏,欠缺生动。
老师富有诗意的语言往往能让学生专注于课堂,自然地融入诗情画意当中,然而,这一点还是做得远远不够的。
时间的安排有些不合理,学生的自学时间得不到保证,自然教学效果就要打折扣了。
4.改进措施(思改)。
艾青绿教学反思范文
![艾青绿教学反思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20b85a3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ae.png)
艾青绿教学反思艾青绿教学反思范文艾青的诗歌《绿》用富有魅力的文学形式描述了春天的绿,接下来店铺为您带来了艾青绿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艾青绿教学反思篇1成功之处:《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在本课的教学中,文中最有创意的部分要数第三小节,作者将风、雨、阳光也视为绿色的,真可谓是独具匠心。
可对于学生来说此小节却是他们最难理解的部分。
因此,教学中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熟读成诵;并通过说话训练,一来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二来也为他们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不足之处:只有少数同学想象比较丰富,能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需在“学以致用”上下工夫。
还有,通过学生的问答和听写反馈可以看出,我在词语理解的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方面仍有待于更新,应在读文品悟的同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去理解。
艾青绿教学反思篇2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一)介绍背景,体会诗意在上课时,我先向同学们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一九七九年二月,艾青率领的全国诗人访问团,同他一起在广州、海口、三亚、湛江、上海等地参观访问,他同人谈诗,共同参观,在天涯海角拾贝,在长途汽车里讲笑话,他的《盆景》《绿》《天涯海角》《海水和泪水》《仙人掌》《鹿回头》《候鸟》《回声》《拣贝》《神秘果》《沉思》《盼望》《船与海员》《希望》等等就是这时期写的。
我国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这首诗正在全国经济积极发展的时候,诗人写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对全国欣欣向荣的景象的向往之情。
(二)品味探究诗歌语言,体会情感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熟读诗歌,然后开始品味诗歌,每一句都加上学生自己的想象和理解。
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学生理解起来更加深刻,不仅理解了诗句的表面意思,理解了作者对春天充满生命力的绿的赞美之情,更让学生体会到了祖国在改革开放之初,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对祖国即将发展的欣喜之情。
《绿》的教学反思
![《绿》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91b2643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c.png)
《绿》的教学反思《绿》的教学反思14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绿》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绿》的教学反思篇1《绿手指》讲了一位老奶奶而十年如一日,满怀信心地培育纯白色的金盏花的故事。
故事的起因是园艺所重金悬赏纯白的金盏花,老奶奶尽管觉得不可思议,但很想试一试,经过一年又一年,老奶奶收集种子,栽种花儿,最后经过验证,老奶奶培育出了纯白的.金盏花,她又有了新的渴望--培育出黑色的金盏花。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塑造一个充满理想、满怀信心、坚持不懈的园丁形象。
本文讲后感觉课堂语言引导不够,特别是奶奶种植过程,无法详尽描述,需要课前深度挖掘教材,组织语言,构成高效课堂。
经过反思,我自己在下面也思考了一些意见,如下:1.也可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绿手指吗?”生:“没有”师:那么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去认识一双特别的手绿手指。
2.结文部分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遇到难题时是怎样做的,再对比老奶奶的20年如一日,进行深切体会。
希望自己下一步会越做越好!《绿》的教学反思篇2文本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载体,在备课中,我花了大量精力在文本的解读上,力图用简单明了、环环相扣的问题来贯穿全文。
所以在教学中,我和同学们立足课文,我用线索贯穿全文的方式引导学生培养搜集信息的能力,强调他们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比较自然流畅。
另外,从身边的绿入手,让学生明白语文的广,并在他们的语言表达中自由地进行自我理解,并肯定其合理性;从“绿”的象征意义入手,注重相关知识的拓展,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生从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明白了本文的象征意义,从而顺利完成了尊重学生认知特点而设计的教学目标:教他们阅读象征意义散文的方法。
整节课在师生的对话中生成,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有所得,但是还有少部分学生没真正参与进来,这与他们的学习习惯有关,但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一个人人都乐于参与的课堂,逐渐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对话过程中,自己还要注重教学语言,更丰富有趣一些。
绿教学反思
![绿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1244520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eb.png)
绿教学反思绿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在本课的教学中,文中最有创意的部分要数第三小节,作者将风、雨、阳光也视为绿色的,真可谓是独具匠心。
可对于学生来说此小节却是他们最难理解的部分。
因此,教学中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熟读成诵;并通过说话训练,一来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二来也为他们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不足之处:只有少数同学想象比较丰富,能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需在“学以致用”上下工夫。
还有,通过学生的问答和听写反馈可以看出,我在词语理解的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方面仍有待于更新,应在读文品悟的同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去理解。
绿教学反思2我准备了一节大班语言活动《耳朵上的绿星星》,这节课给我的印像非常深刻,孩子们能开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而且也是轻松地接受知识。
这节课有两个目标:1、通过故事使幼儿懂得,做事要多为他人着想,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给别人快乐自己也会快乐的道理。
2、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欲望,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把握了以下五个环节:1、出示主要角色,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2、结合图片,幼儿自由创编故事。
3、完整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松鼠的善良美好。
4、看课件,分段欣赏故事,学说故事对话,学习形容词。
5、情感教育,使幼儿懂得做事情要为他人着想。
整个活动下来,我觉得故事情节有趣,语言比较幽默,很吸引幼儿,整个环节较容易把握,同时也给了我一些启示:第一,故事开始采用先让幼儿自由创编的方法,能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同时也为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做了铺垫。
第二,在第四个环节中让幼儿学说故事对话,这调动了幼儿的兴趣,使课堂更加活跃。
采取分段欣赏故事则有利于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与把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0 绿教学反思1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0 绿教学反思1](https://img.taocdn.com/s3/m/e890dafbfd0a79563c1e7296.png)
《10. 绿》教学反思艾青的诗歌《绿》用富有魅力的文学形式描述了春天的绿。
树木是绿的,小草是绿的,风是绿的,水是绿的,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绿意。
艾青笔下的绿,摇曳多姿,玄妙美幻,那绿是自然的颜色,是生命的律动,是希望的象征,这样的绿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诗歌,用较少的文字含蓄地传达深长的韵味。
诗歌教学,对老师来说总是不知从何处下手,对学生来说更是一团迷雾。
然而模糊的东西,正好供我们多角度多维度地展开教学。
这堂课下来,我做出如下反思:1.教学效果(思效)。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知识成长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是情感成长的过程。
本节课我以诗词大会总“飞花令”为引,带领学生进入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于文章的主旨,我引导学生根据重要词语和句子,自己去思考、探究,他们组内合作、分工,他们对自己的表现心安也好,紧张也好,兴奋也好,都是一种成长和磨炼。
轻声播放音乐,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练笔,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写作水平。
在作品展示过程中,我认真倾听,积极鼓励,师生一起分享浓浓的春意,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教学收获(思得)。
我精心地布置了作业:1.拓展阅读:(1)艾青的其他诗作。
(2)朱自清的经典散文《绿》2.仿照朱自清的散文《绿》,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
我之所以这样布置作业,是因为一节课的结束不应该是学生情感的终结,而应是更广阔的情感天地的展开,更大学习兴趣的激发。
布置这样的作业既能延续情感,又能让这种感受变成富有创造性的具体实践。
3.不足之处(思失)。
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主要集中于诗歌的朗读指导和诗意评价不到位。
对于学生的互相评价欠缺引导。
教学语言不够丰富,总觉得自己的课堂语言比较贫乏,欠缺生动。
老师富有诗意的语言往往能让学生专注于课堂,自然地融入诗情画意当中,然而,这一点还是做得远远不够的。
时间的安排有些不合理,学生的自学时间得不到保证,自然教学效果就要打折扣了。
4.改进措施(思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