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新凤和美语文操作策略教学文稿
和美语文
4、那么让我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或课外看到的描 、 绘春天的优美诗文,通过朗诵来表达我们的感受, 绘春天的优美诗文,通过朗诵来表达我们的感受, 好不好? 好不好?
《游园不值》:由朱自清的《春》起,承诗 歌讲解,转至《春日》,合有关春日的诗, 并转回朱自清的诗。
3、结构美:点——线——圆结合 、结构美: 线 圆结合
——————
盛新凤
和美语文
一、美不胜收 二、韵味无穷 三、有感而发 四、品味高雅 品味高雅
情美绘画美Fra bibliotek结构美
美不胜收
1.情美。 情美。 情美
盛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师应是“ 盛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师应是“性 情中人” 应是“多情善感”的人。 情中人”,应是“多情善感”的人。语文教 师对每一篇课文都应是情深似海: 师对每一篇课文都应是情深似海:对新课文 应一见钟情;对旧课文应旧情复燃, 应一见钟情;对旧课文应旧情复燃,用语文 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去丰化和磁化语文教 学过程。 学过程。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有煽情的 本事。 本事。在教育中教师不仅可以靠自身的语言 魅力还可以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实现自己的煽 情目标。 情目标。
盛老师认为,“和美语文”教学艺术也 追求“圆”,如要有圆通的设计思路,圆转的 课堂语言等,一堂好课应是一个完整的“圆”, “美不在部分而在整体。 她的设计流程是:先找到一个支点,再拉出一 条线,最后画成一个圆即“寻点——拉线—— 丰枝——画圆”。她的语文课都是围绕一个点 展开从哪里展开课堂,回到哪里去。
歌曲案例结束) 歌曲案例结束)
《游园不值》 游园不值》 同学们,春回大地,春意盎然! 1、同学们,春回大地,春意盎然!在这春光明媚的 日子里, 日子里, 盛老师常常想起我学生时代学过的一篇 著名作家朱自清爷爷写的文章, 》,写得非 著名作家朱自清爷爷写的文章,叫《春》,写得非 常美,我想背几句给你们听听,好不好? 常美,我想背几句给你们听听,好不好? 真不错,很多同学都说要学难的,敢于向困难挑战, 2真不错,很多同学都说要学难的,敢于向困难挑战, 是不是? 那么咱们就先学《游园不值》这首诗! 是不是?好,那么咱们就先学《游园不值》这首诗!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古诗有哪些理解古 诗词句的方法?还记得吗? 诗词句的方法?还记得吗? 满园的春色到底怎么样?诗人叶绍翁有没有写出来? 3满园的春色到底怎么样?诗人叶绍翁有没有写出来? 没有直接写, 没有直接写,而是给我们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想象的 空间。可是巧了,今天咱们要学的另一首诗《 空间。可是巧了,今天咱们要学的另一首诗《春 》,其中有好几句 其中有好几句, 日》,其中有好几句,是可以用来描绘这满园的春 色的,有没有兴趣来研究一下? 色的,有没有兴趣来研究一下?
语文课堂应成为学生诗意的栖居地——盛新凤教学实录《去年的树》
语文课堂应成为学生诗意的栖居地——盛新凤教学实录《去年的树》引言盛新凤是中国著名中学语文教师,她推崇将语文课堂打造成学生诗意的栖居地。
在她的教学实录《去年的树》中,她通过一次课堂的展示,生动地诠释了语文课堂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通过对实录的分析和解读,探讨语文课堂应如何成为学生诗意的栖居地。
1. 课堂导入:用一首诗唤起学生对自然的感知盛新凤在课堂开始时,用一首描写秋天的诗,唤起学生对自然的感知。
她通过诗歌的形式,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变化。
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还能够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提升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课文解读: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在《去年的树》这篇课文的解读中,盛新凤注重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她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仔细品味课文中的每一个细节,并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
通过这种深入的解读,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独特感受和思考能力。
3. 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中,盛新凤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通过互动的形式,学生们能够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学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盛新凤还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在教学实录中,盛新凤通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她安排学生展开情感写作,让他们从自身经历中汲取情感,将自己的情感与课文中的情感融为一体。
通过这种情感体验的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从课堂中得到启示在课堂结束时,盛新凤进行总结与反思,让学生从课堂中得到启示。
她引导学生回顾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感受,帮助他们将学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思考和行动。
让语文课堂充满诗的意境_特级教师盛新凤的教学特点
其视为挑战 , 思考着如何把自己 们更自信地发挥着自己的才情 ,
对新课标的领悟体现在教学中 ; 在与语言文字的对话过程中 , 他
如何使学生 、教师 、文本三者之间 们或心领神会 ,开怀一笑 ;或眉飞
产生情感的共振 ; 如何让孩子们 色舞 , 巧嘴舌簧 ……原来学生会
感到学语文是一种享受 ……到了 这么鲜活 ,课堂会这么精彩 !让我
设计流程 , 又使课堂结构有了一 人的妙笔生辉 , 潇洒的缘由都是
种系统美 , 它的完整性 、流畅性 、 满腹的才情尽情地挥洒 。使语文
延伸性 、开放性 ,无不折射出迷人 课堂充满诗的意境 , 是盛老师的
的美的气息 。
教学特色 。◇责任编辑 赵舜华
7 小学教学设计 W 2003 年第 12 期
清新 、婉约的教学风格 ,使课堂ຫໍສະໝຸດ 上 , 盛老师和她的学生一起享受
水墨画一样充满意蕴 , 像散文诗 着语言文字的精彩与美妙 , 享受
一样灵动优美 , 像交响曲一样震 着再创造的愉悦 。
撼人心 。她的“先找一个支点 ,再
盛老师的教学 , 让我不由地
拉出一条线 ,最后画成一个圆”的 联想到大画家的泼墨挥毫 , 大诗
课堂上 , 盛老师却又那么那么潇 不由感叹 ,如果我能变成孩子 ,做
洒自如 , 不露一丝斧凿的痕迹 。 一回盛老师的学生 ,真是件幸事。
那精到巧妙的教学设计 , 生动温
坐在盛老师的课堂里 , 我常
暖的教学语言 , 适时机智的教学 常被一种浓浓的人情味深深打
点拨 ,充满诗意的课堂氛围 ,是盛 动 , 被课堂中流动的诗意氛围所
一 、理性的思考 盛老师认为 , 诗化的语文课 堂 ,应该是对话的课堂 ,审美的课 堂 , 探究的课堂 。她潜心构建对 话式的阅读教学模式 , 追求通过 师生 、生生间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对话 ,以读 、品 、悟 、辩等方式 , 使
和美课堂.王美共生--著名特级教师盛新风"和美语文"课堂教学探索
态和动态两方面展现 了鸟的天堂的优美和情趣 , 使 我 们 有一种 身临其境 的感觉 , 让我们一起 来感受吧 。 ” 寥 寥数语 , 于课伊 始就拉开 “ 爱 鸟” 的情 感幕 布 , 就 叩开 了学生求知的心扉 。 教师这里的导语准确 、 精炼 , 又不 失生动形象 , 课 后也证 明收到 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课堂绘画美 : 千里莺啼绿映红 绘 画美 , 原本是诗人 闻一 多先生所提倡 的诗歌 的 色彩之美 。 盛老师将这一概念也引入 了和美语文的课 堂, 既是传承 , 也是创新 。 作为一门语 言实践活动为基 础 的课程 , 语文课只有广泛吸收 , 多方整合 , 与多种教 学方 式 、 教学 资源融为一 体 , 才 能展现 出 自身绚 烂 多 姿 的迷 人风采 。 绘 面美 , 实际上体现 的是 多种教学方 法 在语文 教学 中融通共 生之美 。这也 就是盛 老师提 倡的: 跳 出语文学语 文。如果在教学语 文时可 以整合 别 的学科优 秀的教学方 法 , 将音 乐 的情感 、 美 术 的直 感、 体育 的动态渗透其 中 , 课 堂 岂能 不生动 精彩 ?如 教学 《 詹天佑》 一课 , 教 学难 点 是理解 詹 天佑所 设计 的 中部凿 井法和人 字形铁路 。之前一 教师 反复对 相 关语 言文 字进行 朗读 、 解释 、 品析, 但 学 生对 其接 受 效果并不理想 。该教师想到 了美术课的绘画元素 , 于 是在黑板 上画 了两座简单 的 山的示意 图 ,让学生 用 粉笔亲 自画一画开凿的方式 图。“ 先往 山头 打两 口竖 井, 再 分别 向两头 开凿 , 外 面两端 也同时施 工” , 学 生 边读边 画 , 一下子 就理解 了詹天佑 的巧妙 设计 , 纷 纷 赞 叹起他 的过人才能 , 这大大有利于学生对 中心思想 的把握 。 三、 课堂建筑美 : 廊腰曼 回总是 圆 所建筑 , 譬如房子 , 如果 结构优 良, 样 子不仅美 观漂亮 , 而且坚 固实用 。 课堂结构也是 如此 。 高 明的教 师 总能像 建筑设计 师那样精 心搭 建整个课 堂 的框架 , 形成 主心骨 , 凝聚精气神。 盛老师追求课堂结构的系统美 , 遵循画圆的规律 , 遵循学生语文学 习的规律 , 形成 了“ 寻点——拉线—— 丰枝——画圆” 的操作步骤 。在这里 , 中国传统文化对 于圆的审美观念在语文课 堂实践 中找到了最佳 的着陆 点。 正如《 盛新凤讲语文》 一书中所举的例子 , 浙教版义 务教材《 打碗碗花》 一课 , 设计可 先围绕一个点——体 会人物心情 ,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再分成三个层次
追寻语文教学的和美之境——访盛新凤
王冬 精 : 盛老 师. 您 的“ 和美语 文” 教 学研 究历 时 1 0余 年 。 在小 学语 文界
产 生 了广 泛 的 影 响 . 能 不 能 谈 一 谈 您 提 出这 一 教 学 主 张 的 一 些 想 法 ?
盛新凤 : 好 的。 我认 为任 何教 学主张 的提 出 , 都有 它 的背景 , “ 和 美语 文 ” 也不例 外 。 前几 年 , 我发 现小 学语文 教学 及其研 究一 直被 一种 二元对 立 的思 维操纵 , 非左 即右 , q P  ̄  ̄P 彼, 一直在 做钟 摆运 动。 极 化现 象的产 生使 我们 的 语 文教 学研 究迂 回徘 徊 、停 滞不 前 ,也是 造成 语 文教学 效益 不高 的直 接原
一
体 的诗 意课 堂 , 引起 了较 大反 响 。 但是 , 在研 究过 程 中 , 我们发 现我们 对语
行“ 和 美语 文 ” . 追 求课 堂 教 学 雅 俗 共 赏 的 “ 和美 ”境界 。近 年来 分 别在全 国 2 0 多个 省 、 市、 自治 区公 开 示范 教 学 、 举 办 讲座 4 0 0多次 . 为央 视教 育 频道 “ 名 师讲 坛” 上 示范 课 , 做 专题 讲 座 。 出版 了《 构 建
究。 可 以说 , 这一 系列 的研 究经 历 , 推进 了我 的思考 , 是我对 小学 语文 教学 思
考的轨 迹 。
8 、 , I l 张 魏 0 } a n d r e s e a r l c h 教研 i 双 I 计
王冬 精 : 我 完全 同意 您 的观 点 . 回顾近 百年 的小学 语文 教 学 改革史 ,我们 确 实 因为极化 思 维 的作 怪 而走 了许 多弯
一
省湖 州市 吴 兴 区研 训 中心 小 学 语 文教 研 员 .全 国 知 名特
以两极融通之和求雅俗共赏之美_和美语文_的理论和实践探究_盛新凤
心理特征有别于成人。童年处在启 本、注重实用, 切合儿童的需要。当 管生活对一个盲孩子来说有着太多
蒙阶段, 在成长的过程之中。小学语 然作这样的分解, 仅仅是为了研究 痛哭的理由, 可是天真可爱的明明,
文教学必须高度关注童心、童趣, 深 的 需 要 , 是“ 深 化 ” “ 细 化 ”的 一 种 过 却 向 生 活 张 开 了 天 使 般 的 笑 脸 , 笑
材料做成的乐器所发出的声音, 所
之 争 , 批 判 了“ 重 文 轻 道 ”, 又 陷 入
孔 子 的“ 中 庸 ”教 育 哲 学 更 是 发之声虽然有所不同, 但能达到谐
“重道轻文”的偏向。以后又出现语 中华民族思想的瑰宝。孔子所述的 和的程度而不相侵乱, 致使人与神
文双基训练与注重情感熏陶的孰是 “ 和 ”, 是 对 立 方 面 的 联 结 、平 衡 、调 相通相和。外界的和谐引起了内心
不 相 合 的 两 端 , 若 将“ 知 ”与“ 不 知 ” 语而存其比较的大家能懂的字句”。
各归其所, 则当为“知”, 实际上已近 语文老师的课堂导语也应该是“四
“典雅”时有言:“典, 非典故, 乃典重 于智, 且已含有适中之意。
不 像 ”而 又 极 具 课 堂 效 果 的“ 美 言 雅
也; ……雅, 即风雅、雅饬之雅。”引
显然, 这样的分解, 可以使两极 语”。教师的导语分为提示语、过渡
申 起 来 又 有 文 雅 、古 雅 、闲 雅 、淡 雅 融 通 的 中 庸 思 想 内 涵 更 趋 丰 富 、思 语、引导语、总结语等。提示语应该
等, 例如说话有书卷气是文雅, 客厅 路更为清晰。
做到凝练简洁; 过渡语应承上启下,
里摆设些古董是古雅, 临事从容不
文 绿 色 的“ 生 态 ”境 界 , 以 求 生 成 雅 学》的文章里曾经谈道: 文学有三种 这同样必须体现雅俗共融。
语文课堂应成为学生诗意的栖居地——盛新凤教学实录《去年的树》(精选12篇)
语文课堂应成为学生诗意的栖居地——盛新凤教学实录《去年的树》(精选12篇)语文课堂应成为学生诗意的栖居地——盛新凤《去年的树》篇1 湖州师范附小特级教师盛新凤师:( 媒体播放——大树)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大树唱歌呢,大树呢,摇曳着茂盛的枝条,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美丽的图画呀!是吗?生:是!师:围绕着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
(出示课题)读!生:去年的树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你可以一个人读,可以找伙伴读,如果你想搬个凳子到讲台前来读可以吗?生:可以。
师:让我们尽情地和课文交流、对话,看看待会儿你会有哪些收获。
开始。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
)师:咱们先停会儿好吗?读着读者,你有什么话想说了吗?你的感受,你的疑问,你的收获……都可以.生:树为什么要被锯掉?师:你有问题.生:我有收获,我觉得树和鸟儿真是一对好朋友,鸟儿从南方回来后,发现树不见了,就千里迢迢来寻找树,他通过各种方法,最后找到了树,变成了火柴,最后火柴被点燃了。
师:你是被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真情感动了,是吗?生:是。
生:我想对作者提问,为什么把这篇课文取名为《去年的树》呢?师:你读着读着有这样的问题。
还有吗?生:我发现了,鸟儿是一只十分守信的鸟。
师:这是你自己读出来的,真了不起。
生: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树做成火柴,点燃后,鸟儿还会对灯火看那么久,还要唱起那首去年的歌?师:同学们的问题很多,感受很多,你们真了不起啊,第一次与课文进行亲密的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了。
让我们继续与课文交流,对话.也许你刚才的疑问,就能得到解决,你的感受,还能得到大家的共鸣呢!同学们,你们说这篇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以什么为主呢?生:对话。
师:以对话为主是吗,你快速地读读课文,数一数,课文有几组对话?(学生默读)师:你数出来了?有几组?生:有四组。
师:分别有哪四组?生:小鸟和大树,小鸟和树根,小鸟和大门,小鸟和小女孩。
和美语文
从和美的视角看课标——兼谈课例《跨越百年的美丽》浙江湖州吴兴区研训中心特级教师盛新凤2014年10月11日上午东吴饭店二楼会议室和美语文的十年研究历程:诗意——两极——和美追求诗意之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追求两极之美:阳春白雪之美下里巴人之美追求和美之境:两极通融的雅俗共赏之美和美语文提出来是04年,至今十年。
提出和美语文,是从和字的演变出发和最初与乐器有关系。
和而不同的愿意不同的乐曲演奏同一首曲子,也能奏出和谐之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和煦和悦和谐和畅和济和融和润和舒求知尚美语文教学的境界追求和而不同,语文教学的终极追求走向实践的和济之美济:济世语文的生活化语文教学要走向实践和运用发挥它的语用功能课标中的关键词:运用实践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学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运用时语文新课标最核心的词语在实践中,面对文本进行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语用点?课例:两个语用点:第一课时:聚焦人物形象描写画像上的居里夫人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实验室里的居里夫人王荣生: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节课的?第二课时:聚焦议论文字:爱因斯坦的议论作者的议论(掌握方法)我的议论如何选择取舍文本的教学内容?语用点选准了,在课堂中展开训练,才能展现和济之美调和融通的和融之美高年级的课要有思维的含量,要有沉下心来阅读、笔练,让学生用语言融通:合同论浅说一分为三对立双方的结合、交融或统一。
也是中庸中的和现在的语文又要走在回家的路上:语用性一节课,既要好听,又要实用课标关键词:整合沟通综合结合和美语文的哲学观雅俗共赏的优课观言意和谐的性质观主客相生的师生观显隐结合的学习观:课外阅读听越剧歌词,接受了很多又没得语言(隐形学习)语文学习是农业,不是工业,靠的是慢功,靠的是积累,语文学习是小火煨汤……细节通融导练融通:作业:标注简练的语言。
练在前面,导在后面,先练后导,体现老师的理念,把学前置了,把老师的教后置了。
导是为学服务的,导练融通。
语文课堂应成为学生诗意的栖居地——盛新凤教学实录《去年的树》
语文课堂应成为学生诗意的栖居地——盛新凤教学实录《去年的树》湖州师范附小特级教师盛新凤师:( 媒体播放——大树)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大树唱歌呢,大树呢,摇曳着茂盛的枝条,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美丽的图画呀!是吗?生:是!师:围绕着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
(出示课题)读!生:去年的树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你可以一个人读,可以找伙伴读,如果你想搬个凳子到讲台前来读可以吗?生:可以。
师:让我们尽情地和课文交流、对话,看看待会儿你会有哪些收获。
开始。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
)师:咱们先停会儿好吗?读着读者,你有什么话想说了吗?你的感受,你的疑问,你的收获……都可以.生:树为什么要被锯掉?师:你有问题.生:我有收获,我觉得树和鸟儿真是一对好朋友,鸟儿从南方回来后,发现树不见了,就千里迢迢来寻找树,他通过各种方法,最后找到了树,变成了火柴,最后火柴被点燃了。
师:你是被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真情感动了,是吗?生:是。
生:我想对作者提问,为什么把这篇课文取名为《去年的树》呢?师:你读着读着有这样的问题。
还有吗?生:我发现了,鸟儿是一只十分守信的鸟。
师:这是你自己读出来的,真了不起。
生: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树做成火柴,点燃后,鸟儿还会对灯火看那么久,还要唱起那首去年的歌?师:同学们的问题很多,感受很多,你们真了不起啊,第一次与课文进行亲密的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了。
让我们继续与课文交流,对话.也许你刚才的疑问,就能得到解决,你的感受,还能得到大家的共鸣呢!同学们,你们说这篇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以什么为主呢?生:对话。
师:以对话为主是吗,你快速地读读课文,数一数,课文有几组对话?(学生默读)师:你数出来了?有几组?生:有四组。
师:分别有哪四组?生:小鸟和大树,小鸟和树根,小鸟和大门,小鸟和小女孩。
(教师板书)师: 共有四组.让我们先来看第一组对话.冬天到了,树的好朋友——小鸟,要到南方去过冬了,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
亲近“和美语文”——听盛新凤执教《青海高原一株柳》有感(精选14篇)
亲近“和美语文” ——听盛新凤执教《青海高原一株柳》有感(精选14篇)亲近“和美语文” ——听盛新凤执教《青海高原一株柳》有感篇1 此次桐乡之行,有幸聆听了浙江省小语青年名师“共同体”执教的课例。
一堂堂朴实、生动的课,诠释了汪潮教授倡导的“智慧语文”、“简约语文”。
盛新凤老师的《青海高原一株柳》,有小家碧玉的精致婉约,更多的是大家闺秀的洒脱自如,她那行云流水般的教学风格令在座一线教师如沐春风。
正如她所说的:“教学要追求两极之美,既要有阳春白雪之美,又要乐意做下里巴人,也就是雅中有俗,俗中有雅,达到融会贯通。
”体现了她“和美语文”的教育思想。
盛老师以严谨巧妙的、真挚感人的情感投入,展示了一堂充满诗意与语文课。
一、点——线——圆结合,流溢整体美。
在这两节课中,盛老师找到了“撑立”这个结合点,抓住"撑立",挖掘其内涵。
开始让同学们按课文自然顺序读,通过学习描写柳树的外形来感受它的高大粗壮,感受其生长环境的险恶,为丰满“撑立“作准备。
先读作者关于柳的猜想,听音乐,感受柳在中的无奈,坚强。
再读,找出什么地方写出了柳撑立的不容易。
突显了三个“多少”四个“又”。
此时,设计三次想象与切己体会来突破此难点:a、想象经历虐杀生灵﹑高原风雪﹑雷轰电击时,柳树是怎样的?b、想象它撑不过去时,是如何鼓励自己的?c、想象它在苦苦撑立时,平原柳树是怎样的?通过三个想象使柳树的”形”与”神”更清晰,把学生引入文本,真诚的感受。
最后以“伫立”回还照应“撑立”,回归题目。
老师引领着学生读懂了一棵柳树,读懂了一种精神,悟得了人生的一个道理,还学习了作家遣词造句的匠心。
【片断】师:柳树是这样的高大粗壮,所以课文中说它是巍巍然立在高原之上。
手掌用力,这个“撑”字,手掌用力就是撑。
难道这个“撑立”仅仅写出了柳树在高原上高大粗壮的样子吗?别急,我们再来读书,这一回,我们快速默读作者猜测柳树生长情况的六、七两个自然段,看看读完之后,你对“撑立”会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密州路学校孙宗红2011年7月28日和29日两天,我去沂水参加了魅力课堂语文教学活动。
这次活动共邀请来了四位专家:支玉恒、张红、盛新凤、陈长泉。
形式采取了每人现场讲一堂课,接着做一个报告的方式。
沂水的报告厅条件不是很好,天气很热,厅里没有一台空调,几台电扇在高高的头顶上使劲地转着,好像没起到什么作用。
且不说听课的老师,四个上课的老师不停地擦着脸上的汗,衣服都湿透了。
但他们那种认真、执着的劲儿令我非常感动。
这四位老师每个人身上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下面我把自己从这四位老师身上学到的宝贵经验简要向老师们汇报一下。
一、支玉恒老师,七十二岁,是小学语文教学界一位传奇人物。
他38岁才由体育教师转为做语文教师,结果一教就教出了自己的个性品牌,教出了语文教学的名堂,教出了在全国的影响。
他一支粉笔驰骋大江南北,足迹几乎遍及了全国县级以上的地方。
他的课堂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词“朴实无华”,在这点上我觉得他和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比较相像。
在现场的课堂上支老师根据情境从互动问好导入:同学们好!老师您好!接着启发再问,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课堂气氛。
同学们真可爱!老师真健康!同学们请坐下!老师请讲课!老师这样像什么样的人?(老师拿着话筒很有派头的走来走去)老师像歌星。
老师哪儿像歌星?哪儿不像?由概括到具体展开了描述。
这个导入不但活跃了气氛,启动了孩子们思维的闸门,而且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叙事性作文的写作方法,写作要仔细观察、勤于动脑和表达,要从内容入手,先概括后具体。
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支老师就更得心应手了。
用“天气真热啊!”为开头,展开讨论,从天空、大地、太阳、动物、植物、人物等几方面进行口头叙述交流,并把好的句子让孩子们分类记在黑板上,口头交流完后让每个孩子用“天气真热啊!”为开头写一段话。
有了上面的铺垫,孩子们写起来就非常轻松自如了,很快写完了又在全班进行了交流。
接下来趁热打铁,又用同样的方式以“天气真冷啊!”“天气真舒服啊!”为开头进行了写话练习,让孩子们真正掌握了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有效提取语文要素,再现语文教学魅力——特级教师盛新凤《跨越百
2019.11B ·(理论)·有效提取语文要素,再现语文教学魅力——特级教师盛新凤《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赏析田述蓉【摘要】语文教学只有紧紧依靠语文要素,才能真正达成人文主题的育人目的。
在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特级教师盛新凤有效提取语文要素,在教学设计上站位高、教学提问契机巧、读写结合点位准,再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
【关键词】语文要素人文主题教学设计读写结合【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1910(2019)11B-0028-02语文教学无论怎么改,有一点是必须注意的,那就是语文课必须是语文课,要有强烈的语文味。
以今天的话来说,语文课要承载语文要素。
在课堂上,教师要真正带领学生深入语言文字内部,进行言语实践和语文实践,真正做到既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又帮助学生掌握语文要素。
关于这一点,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或许能够给我们些许启示。
【案例描述】盛老师《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分2个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学习三个特写镜头,聚集人物的“形”,读懂人物的形象描写,然后迁移练笔。
课前,盛老师有一个几分钟谈话,从主持人介绍自己说起,让学生说出主持人介绍的有关信息,并让学生说出观察自己后的信息,既缓解了师生的陌生感,又奠定了学习人物类文章要观察人物外貌的这一常识基础。
课始,盛老师直接出示居里夫人画像,以“这是谁?你对她了解多少”来让学生说出关于居里夫人的已有信息。
学生的回答由居里夫人取得的成就等信息渐及看画描述人物外貌,自此,完成“说‘画像中的居里夫人’”环节。
接着,盛老师展开“读‘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环节:先出示语段、自由朗读,指名读,然后引导学生齐读“居里夫人的形象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这个总括性句子,然后分别引导学生读课文中描写人物衣着、脸庞、眼睛、神情的句子,接着盛老师话锋一转,“我们发现居里夫人的神情是略显疲倦,略带淡泊,有什么问题”,并随即追问“当时的情况下应该是怎样的神情——神采奕奕。
《悟“雅学”之道-走“和美”之路——参加浙派名师盛新凤“和美语文”教学成果展学习体会》
实体工作室2019年由吴兴区教育局成立,学员12名。
第二届实体工作室学员9名。
2019年成立浙江省网络工作室,第一批有14名学科带头人,分别来自金华、杭州、丽水、宁波、温州、湖州等地,第二批12名。
除了学科带头人,还有来自山东、四川、安徽等十几个省的网络学员994人。
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未闻黄桃是夫子家果。
罗老师顺势夸赞孩子们甚聪慧。
然后外读两篇,牧养阅读能力。
在《顾长康啖甘蔗》中体会渐入佳境《张成洗疾走》中感受辄不可禁。
阅读古文,让孩子们得到文言学习的美好;阅读经典,为孩子种下安顿生命的种子。
施国强老师的《小小动物园》。
施老师引导学生首先从三下园地介绍我自己的旧知引入,把握学生习作的学习起点。
在习作评价中,引导学生借助评价清单自评,明确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做到语句通顺,标点正确,把握学段目标。
董翱老师的《诗经采薇》。
董老师从大家熟知的《中华诗词大会》引入,到我国的第一本诗歌总集《诗经》,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诗经采薇》(节选),第一板块:
解诗题。
引导学生关注间隔号,出示间隔号的三种不同用法,并明白此处用法。
罗才军老师的《文言文三则》。
罗才军老师的小古文教学,在他的智慧引导下,整个会场笑声阵阵,台上台下就这样跟着罗老师读着,笑着,品着,度过了一堂课的愉悦时光。
首先是在《杨氏之子》中品读对话,体味言语秘妙。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梅杨氏之子杨家果,孔雀孔夫子孔家禽,在对话中感受杨氏之子的甚聪慧,继而罗老师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练习文言文对话,假如来的是柳夫子黄夫子,又该如何应答,学生在原有对话的基础上,应声答曰:
盛新凤和美语文感受
走进和美,感受“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栖霞艾山学习感受暑假期间,有幸到栖霞艾山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的报告,欣赏到她的课堂教学的迷人风采。
她的课堂有小家碧玉的精致婉约,更多的是大家闺秀的洒脱自如,她那行云流水般的教学风格令在座一线教师如沐春风。
正如她所说的:“教学要追求两极之美,既要有阳春白雪之美,又要乐意做下里巴人,也就是雅中有俗,俗中有雅,达到融会贯通。
”体现了她“和美语文”的教育思想。
听盛老师的语文课,本身就像在听一首舒缓的曲子,欣赏一幅耐人回味的画。
难怪两节语文课合并成一堂课,听课老师浑然不觉累。
语文课不光要有“语文”还得有“味”,语文老师的课堂是美的,一种浓烈而不艳俗,高雅而又可攀的两极相融的美。
诗意语文,对话的语文,精神的语文和读书的语文让盛新凤课堂诗情飞扬。
盛新凤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等杂志封面人物,湖州市第四届政协委员,曾获得省教坛新秀、省教改之星金奖等30多项荣誉称号和奖项。
课堂教学在各级比赛中均获一等奖。
沿着自己语文教学研究轨迹:诗意课堂——两极之美——两极融通,在对语文教学进行深度思考后,提出了“和美语文”的教学主张,课堂教学追求“雅俗共赏”的“和美”境界,逐步形成了婉约、精致、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风格。
语文本来是美的:美的词藻、美的音韵、美的意境、美的意蕴。
语文教学也应是美的:美的朗读、美的语言、美的情感。
好的语文课如画、如诗、如歌,给人以审美享受。
盛新凤的语文教学婉约雅致,清新秀丽。
她执教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在课堂上,尤其是第一课时,盛老师用三个镜头,聚焦人物的“形”,启发学生读懂人物的形象描写,迁移练笔,让学生说画像中的居里夫人,读报告上的居里夫人,写实验室中的居里夫人,或巧点妙拨,游刃有余。
在第二课时,重点是抓住几段议论文字,聚焦人物的“神”,引导学生读懂文章的抒情议论,迁移练笔,抓淡泊,读出人格之美;进而抓住爱因斯坦的评价、作者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评价,最后回环前文,形神融合。
盛新凤和美语文操作策略
盛新凤:“和美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操作程序【大师网——精彩专题】,点击下载!全站免费!“和美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操作程序浙江湖州吴兴区研训中心 盛新凤“和美语文”是在借鉴古今中外哲人智慧的基础上提出的教学思想,旨在克服小学语文教育(特别是阅读教学)中诸多的极化现象,“以两极融通之和,求雅俗共赏之美。
”通过构建“亦雅亦俗”、“雅而俗”两种和美语文阅读教学范式,追求课堂教学的高雅之美和通俗、实用之美,努力创造两极融通之和的小学语文绿色“生态”境界,以求生成雅俗共赏的“和美”课堂。
“和美语文”是一种教育教学的美好境界,具体到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操作程序,基本操作程序为“寻点——拉线——-丰枝——画圆”。
寻点“和美语文”是一种教学境界,更是一种教学追求,它的落脚点应是“和”与“美”。
如何才能使课呈现“和美”的境界呢?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先“寻点”。
一、寻“课眼”一堂课,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品的呈现,必须有一个主轴、一个中心点,这个“点”如同是一堂课的“课眼”,一堂课有了“课眼”,就可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一篇文章有“文眼”,从不同文体的文章看,诗有“诗眼”,词有“词眼”,小说、散文,都有自己独特的“眼”,从“眼”入手,可以窥到文里无限的“风景”,“眼”中可折射出文章的语言、情意、信息等浓缩的精华。
“课眼”有时可以和“文眼”相叠,有时又可另辟蹊径,独立存在。
“课眼”的确定可以是文章的语言点,可以是本课的语文能力训练点,也可以是文章蕴涵的情意点。
我们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确定相关的点作为“课眼”。
如浙教版义务教材第八册《笋芽儿》一课,根据文本的语言特点和单元训练要求,我们找的点是“理解提示语,训练朗读”。
浙教版义务教材第六册课文《打碗碗花》找的点是“体会人物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两个点都是语文能力训练点。
又如人教版义务教材第七册《卢沟桥的狮子》一课,我们找的点是马可.波罗对卢沟桥的评价“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盛新凤“和美”语文教育思想研究有感
---------------------------------------------------------------范文最新推荐------------------------------------------------------ 盛新凤“和美”语文教育思想研究有感摘要: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盛新凤是在语文界有着重大影响力的人物,对其“和美”语文教育思想进行研究意义非凡。
本研究主要从“和美”的来源含义、主要内容、影响地位及其对“和美”语文教学思想的反思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力求获得其“和美”语文思想的精髓,推进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
4399关键词:盛新凤;和美语文;教育思想Study of the Ideology of Harmonious Chinese Education of Sheng XinfengAbstract:The famous teacher Sheng Xinfeng is a very1 / 15special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in the circle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 "harmonious Chinese" ideology of education research is very significant. The study is mainly from the source meaning, main content,influence,position and to harmonious Chinese teaching reflection on the study of several aspects, in order to obtain the harmonious Chinese essence of thought, advance the reform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Keywords;Sheng Xinfeng;Harmonious Chinese;Education Thought目录摘要1Abstract1前言1一、“和美”语文的来源及其含义1---------------------------------------------------------------范文最新推荐------------------------------------------------------(一)“和美” 语文产生的源头2(二)“和美” 语文提出的哲学依据2(三)“和美” 语文的含义3二、“和美”语文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4(一)“雅俗共赏”的阅读教学形态5(二)“主客相生”的师生关系6(三)“点线枝圆”的教学操作程序7三、“和美”语文教育思想的影响、地位和意义8四、对“和美”语文教育思想的反思9 参考文献103 / 15致谢12,4399盛新凤“和美”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二)“和美”语文提出的哲学依据“和美”的提出,并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有着强大的理论依据的。
用“和美”撑立起来的语文新课堂
用“和美”撑立起来的语文新课堂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忽如一夜春风,使小学语文界呈现出了“千数万树梨花开”的喜人局面。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浙江省特级教师盛新凤在自己“构建诗意课堂”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和美”课堂的构想,主张在语文教学中追求到“亦雅亦俗”“雅而见俗”的境界,体现语文教学的“两极之美”。
这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曾讲过:“语文期待中庸的教学思想,执两端而取其中,应当是语文教学当中的大境界、大智慧。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在于和谐,而盛老师所倡导的“和美课堂”,所追求的“两极之美”实质上就是要维持语文课堂当中的“生态平衡”,实现语文课堂当中的和谐。
以下笔者将结合盛老师所上的《青海高原一株柳》,从3个层面阐述和演绎她所倡导的“和美”课堂的理念。
结构上的“和美”――点、线、面的结合与平衡一堂课环节的划分、程序的安排、形式的确定、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
尤其是切入点的选择与确定,往往决定了一堂课的结构和基本走向。
对于此,盛老师可谓是做到了匠心独运。
用她自己的话讲,就是“确定一个点,拉出一根线,画好一个圆”。
在《青海高原一株柳》的课堂设计中,盛老师巧妙地确立“撑立”切入点,紧紧围绕“撑立”,挖掘“撑立”丰富的意蕴。
然后“拉出一条线”,让学生通过研读高原柳的形状、高原柳生长的环境,通过想象遇到困难时高原柳是怎样鼓励自己的、想象平原柳的安逸与舒坦等,逐步地丰满高原柳这一个顽强不屈、愈摧弥坚的意象。
最后“画好一个圆”,释疑后用“伫立”照应开始环节当中的“撑立”,回归题目,让学生畅谈感想,升华自己的认识。
至此,盛老师引领学生读懂的不止是一棵柳树,更是引领学生读懂了一种精神,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品味到作家锤炼语言的匠心。
总之,这样的课堂结构历经了一个“探珠、串线、接环”的过程,浑然天成,体现了点、线、面结合的平衡与和美。
课堂推进过程的“和美”――“情”和“理”的融合与平衡平常的课堂推进过程中,往往理性的概括太多,使语文的情感因素不能充分地发挥,造成“情”“理”之间的失衡,重理而轻情;或者过于注重情感、感性的东西,而缺乏必要的、理性的提炼和概括,重“情”而轻“理”,导致另外一种形态的失衡。
小学特级教师盛新凤“和美语文”教学风格研究
小学特级教师盛新凤“和美语文”教学风格研究发布时间:2021-08-04T13:17:38.98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四月10期作者:张宁[导读] 和美语文是盛新凤老师语文教学思想追求的一种境界张宁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锦州市 121000【摘要】和美语文是盛新凤老师语文教学思想追求的一种境界,和美语文还是盛新凤老师形成并趋于成熟的课堂教学风格。
盛新凤老师的和美语文的理念体系是以“融通”为关键词。
这也是和美语文的核心理念。
在本刊记者进行采访时,盛老师说和美语文提倡“主体与主导”融通的理念即以学生的“学”为主,辅以教师的“导”,两者融和、贯通。
【关键词】盛新凤和美语文融通教学风格一、关于名师的研究(一)关于名师概念的研究近年来国内研究名师的学者和教师的数量越来越多,正所谓千人千解,学者们对名师的概念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也对名师的概念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但是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大多数专家和学者都关注到了其不同的社会地位和十分卓越的专业技能。
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认为:成为名师的原因,是由于他们对教学的理解很透彻,能够准确的在创造性的实践中去灵活运用,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教育话语。
我国“名师工程”将其解释为: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有影响、有名气、有声望的著名教师。
由此可以看出名师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是很有影响力,地位也是有所不同的。
沈世红老师认为现代意义的“名师”是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人格魅力、精湛的教学技能、专业的科研水平、卓越的领导能力。
可见名师拥有的优秀特点表现多个方面。
倪锦辉老师认为名师是指热爱教育事业,熟练应用教育教学的方法和规律,在教育教学领域中被大众认可的、有影响力的优秀教师。
通过以上学者观点的归纳,我们可以得出名师指的是,对教育事业怀有热爱怀有激情有着崇高的品德教育思想能够与时俱进、思想积极与社会进步思潮对接在教育界有着自己的影响力和名气的成绩卓越受到认可的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新凤:“和美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操作程序【大师网——精彩专题】,点击下载!全站免费!“和美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操作程序浙江湖州吴兴区研训中心盛新凤“和美语文”是在借鉴古今中外哲人智慧的基础上提出的教学思想,旨在克服小学语文教育(特别是阅读教学)中诸多的极化现象,“以两极融通之和,求雅俗共赏之美。
”通过构建“亦雅亦俗”、“雅而俗”两种和美语文阅读教学范式,追求课堂教学的高雅之美和通俗、实用之美,努力创造两极融通之和的小学语文绿色“生态”境界,以求生成雅俗共赏的“和美”课堂。
“和美语文”是一种教育教学的美好境界,具体到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操作程序,基本操作程序为“寻点——拉线——-丰枝——画圆”。
寻点“和美语文”是一种教学境界,更是一种教学追求,它的落脚点应是“和”与“美”。
如何才能使课呈现“和美”的境界呢?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先“寻点”。
一、寻“课眼”一堂课,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品的呈现,必须有一个主轴、一个中心点,这个“点”如同是一堂课的“课眼”,一堂课有了“课眼”,就可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一篇文章有“文眼”,从不同文体的文章看,诗有“诗眼”,词有“词眼”,小说、散文,都有自己独特的“眼”,从“眼”入手,可以窥到文里无限的“风景”,“眼”中可折射出文章的语言、情意、信息等浓缩的精华。
“课眼”有时可以和“文眼”相叠,有时又可另辟蹊径,独立存在。
“课眼”的确定可以是文章的语言点,可以是本课的语文能力训练点,也可以是文章蕴涵的情意点。
我们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确定相关的点作为“课眼”。
如浙教版义务教材第八册《笋芽儿》一课,根据文本的语言特点和单元训练要求,我们找的点是“理解提示语,训练朗读”。
浙教版义务教材第六册课文《打碗碗花》找的点是“体会人物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两个点都是语文能力训练点。
又如人教版义务教材第七册《卢沟桥的狮子》一课,我们找的点是马可.波罗对卢沟桥的评价“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这个点可以说是个情意点,是文章的文意所在。
苏教版实验教材第八册课文《番茄太阳》,可以找课文中的语言点“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确定了文章的“课眼”,整堂课就有了主心骨,有了方向。
二、巧定点找到了“课眼”,还得关注课的“起点、节点、疑点、感点、终点。
”所谓起点,就是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现状、生活积淀、文化储备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我们的设计,开始我们的教学,是真正的因材施教,也是教学成功的保证。
如上苏教版实验教材12册《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时,一起课,问学生:你们预习过课文吗?学生说已经读过很多遍课文了。
按照常规的做法,应安排学生先自由朗读全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了再开讲,但课文很长,我就打破常规,让学生选取几个在预习时还读得不是很通顺很流利的段落再快速练读一下,再开讲。
这就是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起点。
我们应杜绝一刀切、起步走,抹杀个性与个人独特性的做法,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多的安排一些能让学生发挥个性学习特色的学习流程,惟有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才是课堂达到有效乃至高效唯一途径。
“节点”是课堂的关键所在。
一堂课的设计,有重点难点,即“节点”,通俗地讲,就是节骨眼上的东西,“节点”定得准不准,关系到课堂的成败。
节点的内容要保证在一堂课的黄金时间段加以落实。
课堂还要设置疑点,疑点要有现场生成性,疑点的生成最易促成课堂上的师生交锋,课堂交锋越激烈,课堂生成越精彩。
感点是语感生成点,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我们利用阅读素材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必须找准感点,如《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中,描写柳树外形的一句“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
这句话的感点就是两个数字“两合抱、百十余”,如果充分体会了这两个数字的意义,使数字形象化,学生对这两个数字词有了充分的感觉,朗读的语感就出来,对柳树高大粗壮的形象也就有了充分具体的感受。
教学时可以这样引导:“两合抱”粗到底有多粗?你找个同伴演示一下?我们平时上课的教室大概是20-30平方米,也就是相当于两三个教室那么大的一片树阴,可见树冠的巨大,咱们再来读读这句话,一边读一边想象柳树的高大粗壮”。
“终点”是课的目标,你的教学目标要达到的位置就是一堂课的终点,对一堂课的终点在哪,教师应该了然于胸。
虽然我们主张上不封顶,但应有条基本的底线,有了这条底线,教学操作才会有明确的方向。
如《燕子专列》一课,我们可以把语文知识点的训练终点定位在“掌握总分段式的基本结构。
”,有了这个“终点”,我们就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认真教学这个知识点,使大部分学生都能有掌握它的构段方式。
如果没有这个明晰的“终点”在远方招手,我们的教学是盲目运行的,也许到最后,只是部分学生可能对这个知识点有些感受。
拉线叶圣陶先生在《教学二十韵》中,有这样一句话“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叶老的这一教学思想,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有人称之为“遵路教学法”。
课文作者的思路,是教师制定教学思路的指南。
正确的教学思路的产生,一般过程是:首先,准确把握住作者的思路,这是不可缺少的认识基础:然后,依据《课标》的规定,根据教学的目的,参考学生的实际,结合本身的素质修养等因素,择取最本质最精华的东西,以较完备的形式、科学的方法融化为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
因此教师教学的思路不是课文作者思路的机械重复和原样照搬,而是以作者的思路为指南,参考相关因素,教师再创造的结果。
(王志尚语)确定教学思路的过程就是“拉线”的过程。
线拉得好,课的结构“主干分明”。
“拉线”的过程也是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决定一堂课成败的基础。
教材内容大于教学内容,文本呈现的是个茂密的语言“大森林”,如何从这“大森林”中“披荆斩棘”开辟出一条道来,找到最集中的重点内容进行突破,是关键。
如在浙教版义务教材第九册《秦始皇兵马俑》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军阵的布局”和“兵俑神态的栩栩如生”两个内容重点突破,根据这两个内容拉出课的主线,在“秦始皇兵马俑真不愧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个点的牵引下,两个版块的内容犹如线的两端,各自延伸。
《卢沟桥的狮子》一文的教学可以选择描写狮子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这段作为重点内容突破,在通过朗读体会了狮子的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后,及时锁定语言点“有的狮子(),好象()。
”进行想象拓展训练,在媒体的辅助下,学生分别想象和平年代狮子的幸福生活和战争年代狮子的饱经磨难,这两块想象的内容构成了这堂课一条明晰的主线。
一、线的流畅性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线要注意它的流畅性,应是一条直线,不能旁支逸出、错综盘曲,如人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草虫的村落》一课,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了三个标点符号“感叹号、问号、省略号”,先读懂作者惊喜、疑问、意犹未尽的情感,再让学生用这三个标点符号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
这两个版块的教学内容相互衔接、贯通,串起了一条通过读懂文章标点符号读懂课文的教学主线。
这条主线,贯通了文里文外,贯通了语言的吸收与表达,给学生留下无限启迪与思考,所以说,这是一条具有流畅性、延伸性功能的“直线”,而不是“曲线”,更不是“线段”。
如浙教版义务教材《打碗碗花》的设计,整堂课都抓住“体会人物心情,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个单元训练重点展开,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找到“将信将疑”心情的句子,体会读,这个层次的教学,以老师指导为主,第二个层次,默读下文,找到表示小作者心情变化的词,并找出相应的有这些变化的句子,读出心情的变化;第三个层次,自读最后一段,自己体会小作者的心情。
最后通过词语的搭配,练习说话,进行语言的迁移。
如此以一线贯始末,脉络非常清晰。
保证了线的流畅性。
又如《笋芽儿》一课,围绕“理解提示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个训练点,在第一段课文的教学中,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示范,悟出方法;提示语助读;加提示语。
整堂课的结构一线贯通,一气呵成。
二、线的延伸性在拉线的过程中还要追求“射线”、“直线”,而不是线段,这样的课,有回味,有遐想,余音绕梁,课尽而意未尽1.情感上的延伸。
语文是属于精神领域的学科,语文的学习不仅要给学生留下语言,还要留下精神,留下情感,这些美好的精神养料可以滋养学生的人生。
为学生心灵的幸福栖居打下基础。
所以每堂课的结课,还要做情感的延伸,如在《秦始皇兵马俑》一课结课时,教师可设计一个情感的尾巴。
“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参观者,你们知道他们中都有谁吗?学生的好奇心被点燃后,教师顺势出示一张资料卡,通过阅读,学生知道了,原来有那么多的国际要人都曾经参观过我们的兵马俑,并且还留下了“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的赞叹,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种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在以后的人生中,可以转化成对祖国的“爱”,这种爱的教育不是靠空洞的说教达成,而是一种基于了解基础上的深切体验和感受,这种感受会在一个人的灵魂深处扎下信任的根基,爱首先需要信任,有了这种信任做基础,这种爱才可靠、真诚、坚定。
2.知识上的延伸。
语文课要放大,要打破学科框架善于吸纳拓展,应“以言带知”,拓宽知识面是语文本身的需要,也是语文应协助别的学科共同完成的任务。
所以,语文课上,老师也应千方百计引导学生顺势拓展知识领域,把提升语言能力与拓宽知识领域两项功能同时推进。
如《蝙蝠和雷达》一课,课文学完后,让学生口头填空“人们根据(),发明了()。
把学生的思绪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外融通。
这样的延伸,使课意味深长,余音绕梁,提升了课的内涵。
丰枝“和美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不仅追求课的“主干分明”,还特别强调“枝叶茂盛”。
在“点”和“线”的牵引下,还需“上挂下联,左右逢迎”,做到方方面面整合,前前后后贯通。
把跟主线相关的文化、语言、知识等信息都整合进来,使课堂内知识点统整,使课内外信息融通,使课堂丰厚、充盈,以点带面连体,形成立体课堂结构。
一、以“言”丰枝教学的主干是择取了文本中的主体语言,要使主干丰厚饱满,还必须调用文本中的背景语言。
如笔者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时,先对文本进行了“削枝斩叶”,读成了一个词——“撑立”。
以此为支点,撬起了全文这个“宇宙”;以此为线,让散落的“语言珍珠”得以串联;以此为轴心,使全文的语言与情感有了向心力。
然光有“撑立”这个词还不够,还应为它重新营造一个丰厚的“语境”,好让它在新语境的烘托下“血肉丰满”,于是,“多少、又、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为保全生命所做的艰苦卓绝的努力”等词句,便被调用到“撑立”身边,成为丰厚它的语境。
这是一个重新组合后生成的新的教学语境。
二、以“思”丰枝文本有言不尽意之处,这些空白点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
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想象在给这些空白处补白,引导学生把文本读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