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新凤和美语文操作策略教学文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新凤:“和美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操作程序
【大师网——精彩专题】,点击下载!全站免费!
“和美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操作程序
浙江湖州吴兴区研训中心盛新凤
“和美语文”是在借鉴古今中外哲人智慧的基础上提出的教学思想,旨在克服小学语文教育(特别是阅读教学)中诸多的极化现象,“以两极融通之和,求雅俗共赏之美。”通过构建“亦雅亦俗”、“雅而俗”两种和美语文阅读教学范式,追求课堂教学的高雅之美和通俗、实用之美,努力创造两极融通之和的小学语文绿色“生态”境界,以求生成雅俗共赏的“和美”课堂。
“和美语文”是一种教育教学的美好境界,具体到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操作程序,基本操作程序为“寻点——拉线——-丰枝——画圆”。
寻点
“和美语文”是一种教学境界,更是一种教学追求,它的落脚点应是“和”与“美”。如何才能使课呈现“和美”的境界呢?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先“寻点”。
一、寻“课眼”
一堂课,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品的呈现,必须有一个主轴、一个中心点,这个“点”如同是一堂课的“课眼”,一堂课有了“课眼”,就可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一篇文章有“文眼”,从不同文体的文章看,诗有“诗眼”,词有“词眼”,小说、散文,都有自己独特的“眼”,从“眼”入手,可以窥到文里无限的“风景”,“眼”中可折射出文章的语言、情意、信息等浓缩的精华。“课眼”有时可以和“文眼”相叠,有时又可另辟蹊径,独立存在。“课眼”的确定可以是文章的语言点,可以是本课的语文能力训练点,也可以是文章蕴涵的情意点。我们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确定相关的点作为“课眼”。如浙教版义务教材第八册《笋芽儿》一课,根据文本的语言特点和单元训练要求,我们找的点是“理解提示语,训练朗读”。浙教版义务教材第六册课文《打碗碗花》找的点是“体会人物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两个点都是语文能力训练点。又如人教版义务教材第七册《卢
沟桥的狮子》一课,我们找的点是马可.波罗对卢沟桥的评价“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这个点可以说是个情意点,是文章的文意所在。苏教版实验教材第八册课文《番茄太阳》,可以找课文中的语言点“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确定了文章的“课眼”,整堂课就有了主心骨,有了方向。
二、巧定点
找到了“课眼”,还得关注课的“起点、节点、疑点、感点、终点。”所谓起点,就是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现状、生活积淀、文化储备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我们的设计,开始我们的教学,是真正的因材施教,也是教学成功的保证。如上苏教版实验教材12册《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时,一起课,问学生:你们预习过课文吗?学生说已经读过很多遍课文了。按照常规的做法,应安排学生先自由朗读全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了再开讲,但课文很长,我就打破常规,让学生选取几个在预习时还读得不是很通顺很流利的段落再快速练读一下,再开讲。这就是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起点。我们应杜绝一刀切、起步走,抹杀个性与个人独特性的做法,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多的安排一些能让学生发挥个性学习特色的学习流程,惟有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才是课堂达到有效乃至高效唯一途径。“节点”是课堂的关键所在。一堂课的设计,有重点难点,即“节点”,通俗地讲,就是节骨眼上的东西,“节点”定得准不准,关系到课堂的成败。节点的内容要保证在一堂课的黄金时间段加以落实。课堂还要设置疑点,疑点要有现场生成性,疑点的生成最易促成课堂上的师生交锋,课堂交锋越激烈,课堂生成越精彩。感点是语感生成点,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我们利用阅读素材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必须找准感点,如《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中,描写柳树外形的一句“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这句话的感点就是两个数字“两合抱、百十余”,如果充分体会了这两个数字的意义,使数字形象化,学生对这两个数字词有了充分的感觉,朗读的语感就出来,对柳树高大粗壮的形象也就有了充分具体的感受。教学时可以这样引导:“两合抱”粗到底有多粗?你找个同伴演示一下?我们平时上课的教室大概是20-30平方米,也就是相当于两三个教室那么大的一片树阴,可见树冠的巨大,咱们再来读读这句话,一边读一边想象柳树的高大粗壮”。“终点”是课的目标,你的教学目标要达到的位置就是一堂课的终点,对一堂课的终点在哪,教师应该了然于胸。虽然我们主张上不封顶,但应有条基本的底线,有了这条底线,教学操作才会有明确的方向。如《燕子专列》一课,我们可以把语文知识点的训练终点定位在“掌握总分段式的基本结构。”,有了这个“终点”,我们就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认真教学这个知识点,使大部分学生都能有掌握它的构段方式。如果没有这个明晰的“终点”在远方招手,
我们的教学是盲目运行的,也许到最后,只是部分学生可能对这个知识点有些感受。
拉线
叶圣陶先生在《教学二十韵》中,有这样一句话“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老的这一教学思想,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有人称之为“遵路教学法”。课文作者的思路,是教师制定教学思路的指南。正确的教学思路的产生,一般过程是:首先,准确把握住作者的思路,这是不可缺少的认识基础:然后,依据《课标》的规定,根据教学的目的,参考学生的实际,结合本身的素质修养等因素,择取最本质最精华的东西,以较完备的形式、科学的方法融化为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因此教师教学的思路不是课文作者思路的机械重复和原样照搬,而是以作者的思路为指南,参考相关因素,教师再创造的结果。(王志尚语)
确定教学思路的过程就是“拉线”的过程。线拉得好,课的结构“主干分明”。“拉线”的过程也是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决定一堂课成败的基础。教材内容大于教学内容,文本呈现的是个茂密的语言“大森林”,如何从这“大森林”中“披荆斩棘”开辟出一条道来,找到最集中的重点内容进行突破,是关键。如在浙教版义务教材第九册《秦始皇兵马俑》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军阵的布局”和“兵俑神态的栩栩如生”两个内容重点突破,根据这两个内容拉出课的主线,在“秦始皇兵马俑真不愧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个点的牵引下,两个版块的内容犹如线的两端,各自延伸。《卢沟桥的狮子》一文的教学可以选择描写狮子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这段作为重点内容突破,在通过朗读体会了狮子的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后,及时锁定语言点“有的狮子(),好象()。”进行想象拓展训练,在媒体的辅助下,学生分别想象和平年代狮子的幸福生活和战争年代狮子的饱经磨难,这两块想象的内容构成了这堂课一条明晰的主线。
一、线的流畅性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线要注意它的流畅性,应是一条直线,不能旁支逸出、错综盘曲,如人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草虫的村落》一课,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了三个标点符号“感叹号、问号、省略号”,先读懂作者惊喜、疑问、意犹未尽的情感,再让学生用这三个标点符号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这两个版块的教学内容相互衔接、贯通,串起了一条通过读懂文章标点符号读懂课文的教学主线。这条主线,贯通了文里文外,贯通了语言的吸收与表达,给学生留下无限启迪与思考,所以说,这是一条具有流畅性、延伸性功能的“直线”,而不是“曲线”,更不是“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