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新语文同步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共25份打包)
合集下载
新创新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共25份打包)14
[问题 1] 孟子喜欢用“推己及人”来劝导统治者,如对于齐宣 王自称“好乐”,他马上加以肯定,说“王之好乐甚,则齐国 其庶几乎”,他还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你怎样看待孟子的这种劝说方式? [明确] 孟子推己及人的思想,其实是继承发展了孔子“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学思想。 齐宣王跟他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货。”他说:“王如好货, 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齐宣王跟他说:“寡人有疾,寡人 好色。”他说:“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这两
[课文·译注]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评析] 关爱别人的人,人们常常关爱他;尊敬别人的人,人 们常常尊敬他。孟子强调,统治者要秉仁心爱人,以智慧治人, 以恭敬礼人。做到这些,一定会得到百姓的拥护、爱戴。而就 社会成员个体而言,也应互敬互爱。如果统治者与百姓之间、 百姓与百姓之间相互爱护(以仁存心),相互敬重(以礼存心), 一定会达到“人和”的局面。
[问题 3] 孟子是怎样说服齐宣王“保民而王”的? [明确] 孟子是很善于根据对方心理,因势利导地进行说理的。 孟子首先告诉齐宣王要有仁爱之心,并学会推恩以及推恩的好 处,然后又用一连串的排比句从正面为宣王描绘了一幅“发政 施仁”以后的美好图景,打动了齐宣王的好大喜功之心,宣王 说了一番诚恳请教的话,表示愿意试行“王道”。最后,孟子 完全取得胜利,向宣王阐述了“保民而王”的施政纲领,说得 宣王心服口服。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 之利。 [评析] 国家疆界不能限制人民,使国家坚固不靠山河的险要, 威行天下不靠兵器、甲胄的精良。 孟子认为,所谓的“爱民”,并不是在“我”的地域内的 人民“我”才爱护,不在“我”的地域内的人民“我”就不爱 护,“爱民”是不分疆界的,就像强固国家不能靠山川的险峻, 威震天下不能靠兵器的坚利一样。只有得到人民的爱戴,尤其 是域外人民的爱戴,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关系,国家方 能稳固。
新创新语文同步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共25份打包)5
①思而不学则殆. 危险 2.殆②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③殆.例送死 差不多
大概
①由也兼人,故.退之 3.故②君安与项伯有故.
所以 老交情
③故.垒西边 原来的
4.违①②弃天作而孽违.,之犹可离违开. 避开 ③寝食违.节 违背
①始可与.言《诗》已矣 介词,和、跟 5.与②③则与.与嬴.一而生不彘助肩五国也动词动,词给,予结交
在这本书中,我想告诉大家,孔子并不是圣人。历代帝王 褒封的孔子,不是真孔子,只是“人造孔子”。真正的孔子, 活着的孔子,既不是圣,也不是王,根本谈不上什么“内圣外 王”。“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这是明明白白写在《论语》 里面的(《述而》7.34)。子贡说,孔子是“天纵之将圣”,当即 被孔子否认(《子罕》9.6)。读我的书,你会明白,为什么孔子 不接受这个荣誉,而他的学生一定要给他戴上这顶帽子。
[问题 1] 选文 3 中,孔子对子路与冉有的教育方式有何不同?为 什么? [明确] 子路为人鲁莽,孔子让其沉着冷静;冉有为人犹豫退缩, 孔子让其大胆实践。这也是因材施教的具体运用。
[问题 2] 选文 4 中,孔子认为如何看待“忠”和“清”? [明确] 在孔子看来,“忠”只是仁的一个方面,“清”则是为 维护礼而献身的殉道精神,所以仅有“忠”和“清”是不够的。
我宁愿尊重孔子本人的想法。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 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 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 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 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 下百姓的人。他很彷徨,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 无家可归的流浪狗。 这才是真相。
2019版新创新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共25份打包)18
宇宙是无穷的,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要能主动探究外界事 物,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才能称得上一个智者,否则就会陷 入骄傲自满、目光短浅的境地。
[问题 1] 选文 1,河伯两次所见后的动作神态有何不同? [明确] 第一次,河伯的神态为“欣然自喜”,第二次则为“望 洋向若而叹”。所见后的动作也形成鲜明对比:第一次所见后, 河伯是“顺流而东行”;第二次所见后,河伯是“旋其面目”。 “顺”字反映了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那种春风得意 之情,而“旋”字则表现河伯改变了认识,掉转头来重新审视自 己。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秋水时.至 (2)顺流而东.行 2.名词作动词 舌举而不下.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1.合.同异 2.离.坚白
时: 按时间 东: 向东
下: 放下
合: 使……合 离:使……离
(三)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穷.众口之辩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智慧 知识
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了解
① ②敢 方.存 问乎 其见 方.少道正理 3.方③④方远.六方.七之十人,闻如君五“六行十仁政”方圆地方
⑤⑥比可及谓三仁年之,方.可也使已有勇方,法且知方.也
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
①拘于.虚也 4.于②莫大于.海
③反于.大通
介词,被 介词,比 动词,到
五、词类活用
今义:东边
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古义: 脸色
今义:面容、相貌;比喻事物的样子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义: 懂得大道理
今义:对财物不吝啬,不小气
5.计中.国.之在海内 古义: 中原地区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6.不以多少进.退.者 古义: 增减
[问题 1] 选文 1,河伯两次所见后的动作神态有何不同? [明确] 第一次,河伯的神态为“欣然自喜”,第二次则为“望 洋向若而叹”。所见后的动作也形成鲜明对比:第一次所见后, 河伯是“顺流而东行”;第二次所见后,河伯是“旋其面目”。 “顺”字反映了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那种春风得意 之情,而“旋”字则表现河伯改变了认识,掉转头来重新审视自 己。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秋水时.至 (2)顺流而东.行 2.名词作动词 舌举而不下.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1.合.同异 2.离.坚白
时: 按时间 东: 向东
下: 放下
合: 使……合 离:使……离
(三)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穷.众口之辩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智慧 知识
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了解
① ②敢 方.存 问乎 其见 方.少道正理 3.方③④方远.六方.七之十人,闻如君五“六行十仁政”方圆地方
⑤⑥比可及谓三仁年之,方.可也使已有勇方,法且知方.也
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
①拘于.虚也 4.于②莫大于.海
③反于.大通
介词,被 介词,比 动词,到
五、词类活用
今义:东边
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古义: 脸色
今义:面容、相貌;比喻事物的样子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义: 懂得大道理
今义:对财物不吝啬,不小气
5.计中.国.之在海内 古义: 中原地区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6.不以多少进.退.者 古义: 增减
新创新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共25份打包)7
单击图片进入Word文件
一个“悲”字,真的贯串了韩非的人生! 陈耀南
聪慧、早熟、敏感的他,却生在高贵、堂皇而又复杂、虚伪 的宫廷环境,听厌了美妙的言谈,看惯了丑恶的真相;不想逃遁 于情欲,放逸于艺术,他关心政务,热切改良,却又生于世局大 转型的前夕,处身君庸臣贼而又贴近虎狼之秦、国亡在即的弱乱 之邦,却又不忍、不能如他人的暮楚朝秦,远离祖国。先天与童 年的原因,严重的语言障碍,他好学、能文,从业于大儒荀卿, 交上了同学李斯,从性恶、隆礼之说一滑而下,变本加厉,对人 性、仁政,全失信心,卒之转到任法、尊君的极端,以至残酷寡 恩,害人害己!
早已有许多人慨叹:聪明饱学如他,竟想不到(或者不以为 意):李斯本是小吏,富贵权位所在,事秦事楚无别,所以英主 可以羁縻;韩非是国之世族,休戚相关,血浓于水(即如屈原之 于楚),所以雄猜之君,终不能信他可以为己所用。韩非轻身入 秦,不免与李斯利害冲突,更以疏间,难怪宋代黄震《日钞》 讥叹:“送死秦狱,愚莫与比!”韩非死后,李斯权位更固, 继续辅佐秦王推行韩非理论。到秦皇一死,李斯又被奸恶的赵 高而害得全家惨死!
3.期①②期是.而以不圣至人,不无期.赦修古约期定望时间 ③叔孙旦而立,期.焉 等待,待命 ①小儿曹乃有大意.哉 志向
4.意② ③红 今杏 秦枝 者头 ,春 虎狼意.之闹国情也景,兼,有景吞象周之意. 意图 ④有其所为小而世意.之大者 意料,猜测
5.见①②父宋太华公父往督视见.,孔则父之见.妻交于龙路于上 遇看见见 ③乐羊以有功见.疑 被
一
郑人有且买履者
一、识记字音 1.蚌蛤.( ɡé )
4.决渎.( dú ) 7.得麂.( ní )
[基础·夯实]
2.钻燧.取火( suì ) 3.曩.将罪之( nǎnɡ ) 5.释其耒.( lěi ) 6.啜.之( chuò ) 8.鲧.( gǔn )
新创新语文同步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共25份打包)11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 的威力。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 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 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 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 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16、即使 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 去。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 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25、能 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 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30、一个崇高 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32、您得相 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33、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 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 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 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42、生命里最重 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 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44、有志者事竟成。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我终 生的等待,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能力可以慢 慢锻炼,经验可以慢慢积累,热情不可以没有。不管什么东西,总是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 出世间的绝唱。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不要因为寂寞而恋爱,孤独是为了幸福而 等待。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睛,我告诉自己:我今天快乐或是不快乐,并非由我所遭遇的事情造成的,而应该取决于我自己。我可以自己选择事情的发展方向。昨日已逝,
新创新语文同步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共25份打包)17
四、一词多义
①顾.谓从者曰 回头
1.顾② ③将 拔军 剑宜四枉顾.驾心顾 茫.然 之
拜访 看
④莫我肯顾. 照顾
①尝试为.寡人为.之
前“为”w èi ,替 后“为”w éi,做
2以帝礼为.忽w
w éi,是 éi,治理
①引.之盈贯 拉开弓 3.引③ ④②操 引引..军颈河不而水利鸣灌,民引田伸.次长江引北导,后疏退导
然后是大知。斗鸡进入大知状态,就会求名。在庙堂屋檐下 的等级里面,大知已经功成名就,成了成功人士,所以“疾视而 盛气”。这是隐喻一些人付出跪下的代价,爬上了高位,得到了 荣华富贵,从“天之小人”,变成了“人之君子”,于是得意洋 洋,不可一世,专横跋扈,气焰嚣张。
以上三种境界,初境是无知状态,只有天然的血气之勇。 小境是求功状态,总是要与各种各样的外境应酬,应酬过程有 相当的迎合性,因为还没有爬到很高的社会等级。大境是求名 状态,已经爬到了很高的社会等级,快要碰到屋檐屋顶了,“一 人之下,万人之上”。
最高境界是至知。抵达至境的斗鸡,对外境已经没有应酬 性、迎合性的反应,有响声,有影子,也不受影响,更不害怕, 看上去像一只木鸡。
知识链接: 张远山,自由撰稿人、独立作家、庄子研究学者。思想尖锐, 学养深厚,因狠批两千年专制制度以及儒家官学、力挺以自由为核 心理念的庄子哲学而备受学界关注。生于上海,毕业于华东师大, 1995 年离职写作。研究庄子、战国史二十余年,创办“庄子江湖” 网站、“庄学之友”论坛。《庄子奥义》(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8 年 出版)是“庄子工程”系列专著之首部。
二、通假字
1.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 2. 没而下
3.骛扬而奋鬐. 4.惮.赫千里 5.苍梧已.北 6.趣.灌渎,守鲵鲋 7.王说.之,益车百乘 8.反.于宋 9.夫处穷闾阨.巷
新创新语文同步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共25份打包)23
单击图片进入Word文件
谈墨子 李敖 “圣人做我,也不过如此吧?”但我为何引起争议?为何不 乖乖像圣人一样,净得嘉名?追究起来,有原因在,就是我太坦 白了、太尖锐了、太凶悍了、太生不逢时了,所以虽“圣人行” 不止,却“恶人名”不已,所以我的嘉名,没得到应得到的程度 与浓度。这种不相称,不是从我开始的,早从古代的圣人墨子, 就遭遇到了。墨子是热心救世的人,班固说“孔席不暖,墨突不 黔”,就是说墨子住的地方,烟囱还没熏黑,就跑去救世去了。
三
尚贤
[基础·夯实]
一、识记字音
1.社稷.( jì )
2.恃.( shì )
4.庶.( shù )
5.阖.( hé )
7.罝.罔.( jū w ǎnɡ )
3.辟.( bì ) 6.闳.夭(hónɡ)
二、通假字
1.今上举义不辟.贫贱 2.四鄙之萌.人闻之 3.谨.上为凿一门 4.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 5.莫不敬惧而施. 6.美章.而恶不生 7.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
③薄.其税敛 减少
2.尚①②不好仁能者以无尚.以贤事尚.能之为超政也过 崇尚 ③襄平侯纪通尚.符节 主管
①今上举.义不辟贫贱 选用,提拔
3.举③④②举戍举..卒一义叫隅兵,不以函以诛谷三暴隅举乱.反
兴起;发动
提出 攻克
⑤举.国上下 全
4.逮①②逮群.至臣远莫鄙能郊逮.外比之得臣上 及,达到
③诏狱逮.徒系长安 逮捕
墨家的救世,比起儒家来,动人得多。孟子一方面明知“墨子 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一方面却血口喷人,骂墨子“是 禽兽也”。这未免太不公道,也太伪君子了。儒家高高在上,以不 耕而食为君子、以学稼为小人,一心要“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 生活起居,都要乘舆代步、从者众多的大排场,这样的救世者,比 起“赴火蹈刃,死不旋踵”的墨家来,是应该脸红的。孟子不但不 脸红,竟还骂墨子是禽兽,这又算什么呢?比起儒家的圣人来,墨 子们却没得到应得的嘉名,这当然不公道,不过,有一点公道的是 被骂禽兽,骂他的还是圣人级的人物,但李敖呢?在文章中和电视
新创新语文同步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共25份打包)19
10.旬有.五日而后反. 11.而御六气之辩. 12.而爝火不息. 13.藐.姑射之山 14.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15.犹时女.也 16.世蕲.乎乱 17.孰肯分.分.然以物为事 18.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19.世世以洴澼纟光为事
通 又 ;通返 ,返回 通 变 , 变化 通 熄 , 燃灭 通 邈 , 遥远 通 诳 , 欺骗 通汝 , 你 通祈 , 祈求 通纷纷, 纷纷扰扰 通 皲 , 皮肤冻裂 通 纩 , 丝绵
[问题 6] 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 [明确] 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认为它的展翅高飞还要凭 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但是,作者又义正词严地驳斥蜩与 学鸠的嘲笑,强调指出有“小大之辩”,并且三次浓墨重彩, 不避重复地描绘大鹏的雄伟形象,热爱之情跃然纸上,这是为 什么呢?也许作者在才能无双、向往着逍遥却又无法逍遥的大 鹏形象里,正隐藏着自己难言的苦情。什么苦情呢?我们不妨 作出这样的比较想象:一只大鹏在茫茫北海中冲天而起,一颗 心灵在深深苦闷中挣扎而出,幻想的翅膀张开了,怒而飞向“无 何有之乡”;有所待的大鹏失败了,那么心灵呢?有所求的心 灵能在那污浊黑暗的广漠之野找到慰藉吗?答案显然是否定 的,那雄伟的大鹏形象所体现的正是作者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 走的悲哀。
[问题 7] 《史记》中说庄子“汪洋自恣以适己”,鲁迅说他“汪 洋辟阖,仪态万方”。在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样的特点? [明确] 首先是全文的构思。鲲鹏鸟的雄伟、大椿树的长寿, 都令人叹为观止,又将这样的庞然大物与芥、蜩、朝菌之类细 微、短命者对比,更显出事物、境界用意的奇特。
其次是作者倾注笔力描绘的鱼而化鸟的鲲形象。课文多次 描绘这一形象,前后相互补充印证,使其形象更丰满鲜活。这 才能无双、向往逍遥而又无法逍遥的大鹏鸟,显示了作者的才 情,也隐藏着作者的苦衷。
新创新语文同步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共25份打包)13
[问题 3] 选文 3,为什么将舜与蹠对比?
[明确] 言明“为善”与“为利”的区别,表明自己“为善”的 主张。
[问题 4] 如何理解孟子所谓的“义”? [明确] 孟子所谓的“义”,本质上也是一种“利”,它注重统 治者长治久安的大利,反对的是不利于封建统治的利。 [问题 5] 你认为文中唯利是图的价值观有何危害? [明确] 唯利是图这种价值观完全忽视了“义”的要求,把求利 作为终极目标,为了追求“利”的最大化,必然会使人不择手段 及丧失对道义的关怀,不关爱、不体恤他人。如果人人如此,那 么社会必将陷入无序状态,阻碍社会的正常发展。
人与人的追求不同,因此对于每个人来说,能够对自己产生 “利用安身”的价值的东西也不同。有的人求子孙满堂,得之,心 满意足;有的人求福如东海,得之,心中无憾;有的人求无上智慧, 得之,最是得意;有的人求万事如意,得之,甚为欢喜;有的人求 名扬四海,得之,心中风光无限;有的人求家财万贯,得之,幸福 无比。但是无论是求喜求乐求名求财,说穿了,求的还是一个利。
单击图片进入Word文件
听南怀瑾讲孟子 自古关于“利”的成语很多,例如追名逐利、见利忘义、利 欲熏心。提到这个“利”字,似乎所有君子都嫌它是一块烫手山 芋,不敢明着去招惹,可是有几人仔细想过,究竟什么是利? 南怀瑾先生这样说:“或者是人,或者是物,或者是事,当 某一时间、某一空间中,能够产生‘利用安身’的功能效果,那 么它就具有‘利用安身’的价值;也就是在当用、该用、要用、 可用、适用、值得用的条件下,那么对这人或事或物来说,就构 成了价值;也就是对这人或事或物的利。”
劝说 通“悦”,高兴
5.于① ②孟 秦、 子楚 遇之 于.王 石悦 丘于.介利词,介在词,对,对于 ①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 代词,战争
6.之④② ③孳说 先孳之 生.为将 之.善何 志者如 则,大代舜矣词之.,徒结秦也构、助楚词代国,词君的,这 ⑤先生将何之. 动词,到
[明确] 言明“为善”与“为利”的区别,表明自己“为善”的 主张。
[问题 4] 如何理解孟子所谓的“义”? [明确] 孟子所谓的“义”,本质上也是一种“利”,它注重统 治者长治久安的大利,反对的是不利于封建统治的利。 [问题 5] 你认为文中唯利是图的价值观有何危害? [明确] 唯利是图这种价值观完全忽视了“义”的要求,把求利 作为终极目标,为了追求“利”的最大化,必然会使人不择手段 及丧失对道义的关怀,不关爱、不体恤他人。如果人人如此,那 么社会必将陷入无序状态,阻碍社会的正常发展。
人与人的追求不同,因此对于每个人来说,能够对自己产生 “利用安身”的价值的东西也不同。有的人求子孙满堂,得之,心 满意足;有的人求福如东海,得之,心中无憾;有的人求无上智慧, 得之,最是得意;有的人求万事如意,得之,甚为欢喜;有的人求 名扬四海,得之,心中风光无限;有的人求家财万贯,得之,幸福 无比。但是无论是求喜求乐求名求财,说穿了,求的还是一个利。
单击图片进入Word文件
听南怀瑾讲孟子 自古关于“利”的成语很多,例如追名逐利、见利忘义、利 欲熏心。提到这个“利”字,似乎所有君子都嫌它是一块烫手山 芋,不敢明着去招惹,可是有几人仔细想过,究竟什么是利? 南怀瑾先生这样说:“或者是人,或者是物,或者是事,当 某一时间、某一空间中,能够产生‘利用安身’的功能效果,那 么它就具有‘利用安身’的价值;也就是在当用、该用、要用、 可用、适用、值得用的条件下,那么对这人或事或物来说,就构 成了价值;也就是对这人或事或物的利。”
劝说 通“悦”,高兴
5.于① ②孟 秦、 子楚 遇之 于.王 石悦 丘于.介利词,介在词,对,对于 ①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 代词,战争
6.之④② ③孳说 先孳之 生.为将 之.善何 志者如 则,大代舜矣词之.,徒结秦也构、助楚词代国,词君的,这 ⑤先生将何之. 动词,到
新创新语文同步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共25份打包)9
道: 遵行 王: 称王 雨: 下雨 时: 合乎时宜
3.名词的使动用法 (1)思物而物.之 (2)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1.禹以治.,桀以乱 2.孰与骋能而化.之 (三)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物:使……成为物 后:使……在后面跟随 治:使……安定太平 化:使……发生变化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基础·夯实]
一、识记字音
1.蕃.长( fán ) 4.罪愆.( qiān ) 7.籴.贵民饥( dí )
2.畜.积( xù )
3.恶.寒( w ù )
5.体恤.( xù )
6.啜.菽.(chuò shū)
8.雩.而雨.( yú yù ) 9.卜筮.( shì )
二、通假字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路 风尚
①禹以.治 凭借
3.以②以.中有足乐者 ③故君子以.为文
因为 把
①知虑明. 圣明 4.明②③政在令天不者明莫.明.明于日确月 明亮
④火尚足以明.也 照明
①夫日月之.有蚀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②礼义之.不愆兮 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5.之③ ④物 文之 王.康 已至 之.者代助词词,,指定 老百语姓后置标志
《荀子·性恶》中说:“圣人之所以同于众,其不异于众者, 性也;所以异而过众者,伪也。”能行,能止,能为,即是君子。 小人循性而不知为,君子明天人之分,化性起伪,不舍于性而求有 为,性与为既有区别而对立存在,又是一致而并存的。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 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 也。”荀子认为,性是人先天的动物本能,是恶;伪是人后天礼乐 教化的结果,是善。如果一味满足人的本能性的欲望,那么人就会 不择手段,导致道德沦丧、天下大乱。所以,人要通过后天的礼义 道德改造自身,化性起伪,用伪取代性,使人变善。这就和孟子坚 持的“人性本善”有了直接的冲突。
3.名词的使动用法 (1)思物而物.之 (2)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1.禹以治.,桀以乱 2.孰与骋能而化.之 (三)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物:使……成为物 后:使……在后面跟随 治:使……安定太平 化:使……发生变化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基础·夯实]
一、识记字音
1.蕃.长( fán ) 4.罪愆.( qiān ) 7.籴.贵民饥( dí )
2.畜.积( xù )
3.恶.寒( w ù )
5.体恤.( xù )
6.啜.菽.(chuò shū)
8.雩.而雨.( yú yù ) 9.卜筮.( shì )
二、通假字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路 风尚
①禹以.治 凭借
3.以②以.中有足乐者 ③故君子以.为文
因为 把
①知虑明. 圣明 4.明②③政在令天不者明莫.明.明于日确月 明亮
④火尚足以明.也 照明
①夫日月之.有蚀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②礼义之.不愆兮 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5.之③ ④物 文之 王.康 已至 之.者代助词词,,指定 老百语姓后置标志
《荀子·性恶》中说:“圣人之所以同于众,其不异于众者, 性也;所以异而过众者,伪也。”能行,能止,能为,即是君子。 小人循性而不知为,君子明天人之分,化性起伪,不舍于性而求有 为,性与为既有区别而对立存在,又是一致而并存的。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 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 也。”荀子认为,性是人先天的动物本能,是恶;伪是人后天礼乐 教化的结果,是善。如果一味满足人的本能性的欲望,那么人就会 不择手段,导致道德沦丧、天下大乱。所以,人要通过后天的礼义 道德改造自身,化性起伪,用伪取代性,使人变善。这就和孟子坚 持的“人性本善”有了直接的冲突。
新创新语文同步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共25份打包)20
2.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 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评析] 平是水静止到了极点的结果或状态。它可以作为法则, 内心保持极端的平静就可以不被外在的事物摇荡。德就是这种 内心纯和的培养。养成这种德而不显行迹的人,人们离不开他。 人在生命中遭遇的苦难和身体所受的折磨都是无足轻重 的,我们的内心都应不为所动,加强自身修养,充实自己内心 的“德”,养成任何外物都无法摇荡的内心的纯和,这样才能 感受到生命的平和、快乐、充满生机。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当是象字之误,古文“为”字从爪 象)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 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 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大 宗师》)有了这样一种“道”,他便要向它学习,拜它为老师, 这就是所谓“大宗师”。他向它喊道:“吾师乎!吾师乎!整万 物而不为义,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
3.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县解也。
[评析] 合乎时,顺乎理,均安然处之,哀乐就不会进入内心 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解除倒悬之苦。
这句话是说,活着的时候,要把握现有的时间,现在就 是价值。要死的时候也不要有留恋,这都是自然本来的变化, 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应自然而已。只有这样做,才能哀乐不入 于心。
[课文·译注]
1.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 [评析] 现在完全把天地看成大炉子,把造物者看成造诣极高 的铁匠,那到哪里去(变成什么)不可以呢! 庄子认为道是宇宙产生的本源,是万物的主宰和宗师,人 要能够顺应死生,顺化而游,在陷于人生绝境的时候,靠内在 的精神力量的培育自解倒悬之苦,实现人生的突围。
什么话都不想说。——就这样,把他所理想的人格还刻画了一些, 一句话归总,这就是后来的阴阳家或更后的道教所夸讲的神仙 了。这种人可以“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纯全是厌 世的庄子所幻想出来的东西,他的文学式的幻想力实在是太丰富 了。在庄子当时,这些观念当然是很新鲜的东西,他自己也陶醉 在这种幻想里面似乎得到了超脱一样。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评析] (就是)那位知道自己做不到却坚持去做的人吗?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锲而不 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得来的。 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了他孜孜不倦的执著精神。
[问题 1] 选文 1 中,“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中的“木铎”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 [明确] 以“木铎”为喻,形象地阐明孔子的政治抱负及其对社 会的巨大作用,高度赞美孔子勇于担当责任的伟大精神。 [问题 2] 选文 2 中,对于子路的问题,长沮和桀溺为什么傲慢无 礼? [明确] 他们直接针对的是子路,最终嘲讽的是孔子,他们这样 做无疑是表示对孔子人生选择的极度不满。
(五)定语后置句
君子之至于斯也
(“至于斯”为“君子”的定语,后置)
[课文·译注]
1.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 易也。 [评析] 人不可以跟鸟兽同群,我不跟这世间众生在一起,还能 跟谁在一起呢?(如果)天下有正道,我孔丘就不会参与到变革中 了。
通 杰 ,高大 通 欤 ,句末语气词 通尔 ,你 通 避 ,躲避 通 耘 ,除草 通返 ,返回
三、古今异义
1.遇丈.人. 古义: 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今义:岳父
2.子见夫.子.乎 古义: 旧时对老师的称呼
今义:指因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3.君子之至.于.斯也
古义: 到 今义:达到(某种程度) 4.子路从.而.后
它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变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 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与道家不同。孔子认为, 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 的人。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 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变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 识和历史责任感。
2.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评析] 过去的无法挽回,将来的还来得及改变。 这是楚国狂人接舆经过孔子车旁时所唱之歌。他批评孔 子天下混乱时不隐去,希望他尽快隐去。现在用来规劝人们 不要沉浸在过去,要努力去改变将来。
古义: 从,跟从;而,连词
今义:用于下文开头,表结果、目的或进一步行动
5.明.日.,子路行以告 古义: 第二天
今义:①今天的下一天;②不远的将来
四、一词多义
1.津①②使令人子望路梅问生津.焉津.
渡口 口水
2.易①②丘易.不子与而易食.也交换改革
①②仪子封见.夫人子请乎见.
引见 看见
3.见③④见臣.其诚二恐子见.焉欺于王介而绍负,赵引见被
止: 使……止,留下 见: 使……见 洁: 使……清白
六、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子路曰:“为孔丘。” 2.子曰:“隐者也。” 3.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二)省略句 1.(子路)至,则行矣 2.子路行以(之)告 3.鸟兽不可与(之)同群
(“为”表判断) (“也”表判断) (“……者……也”表判断)
一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一、识记字音 1.长沮.( jù ) 4.耰.( yōu ) 7.食.之( sì )
[基础·夯实]
2.桀.溺( jié) 5.怃.然(w ǔ )
3.耦.而耕( ǒu ) 6.荷.蓧.( hè diào )
二、通假字
1.问于桀.溺 2.是鲁孔丘与. 3.而.谁以易之 4.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5.植其杖而芸. 6.使子路反.见之
[问题 5] 选文 4 中,子路说“不仕对隐士的不满和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 执著,子路的话也充分体现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 [问题 6] 选文 5 中,借守门人之口意在说明什么?
[明确] 体现孔子在推行道义方面的执著,对孔子的勇于担当匡 救天下的责任而不言放弃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省略主语) (省略代词) (省略代词)
(三)状语后置句
1.子路宿于石门
(“于石门”为状语,后置)
2.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于丧”为状语,后置)
(四)宾语前置句
1.奚自
(疑问代词“奚”作宾语,前置)
2.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谁”作介词“与”的宾语,前置)
3.而谁以易之
(“谁”作“以”的宾语,前置)
通“饲”,喂养
9.之①②是天鲁下孔之.丘无之道.徒也与久矣结句构助子助词独词,立,用性的于主谓之间,取消 ③君子之.至于斯也 定语后置的标志
10.以①② ③天而 皆将谁 以.以以 美..夫于 易子徐 之为公介木词 动铎, 词介与 ,词认,为把 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介词,因为 ①长沮、桀溺耦而.耕 连词,表修饰关系
[问题 7] 选文的几个片段是如何塑造孔子这一人物形象的?
[明确] 文章所选取的这几个片段可以说是孔子为国分忧的 思想境界的体现,人物形象也塑造得个性鲜明,文中塑造这 一人物形象主要采取了以下两种手法:
11.而②③ ④而耰 植.谁其 而.以杖 不易辍 而.之芸连连词通词,“,表尔表转”,顺折你承关关系系 ⑤已而. 句末语气词
五、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孔子下. 2.耰.而不辍 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4.子路从而后. (二)使动用法
1.止.子路宿 2.见.其二子焉 3.欲洁.其身
下: 下车 耰: 用耰耕地 歌: 唱歌 后: 落在后面
[问题 3] 选文 3 中,先说孔子“欲与之言”,又说“不得与之 言”,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 ①说明那些避世之人怕面对社会现实;②说明孔子对隐 士比较尊重,对失去这次机会感到比较惋惜。 [问题 4] 选文 3 中写到楚狂接舆对孔子的嘲讽之语,表达了一种 什么样的观点?请简要分析。
[明确] 接舆的歌中透露出一种对社会的无奈,他对“往者”和 “今之从政者”都失去了信心,可以说这正是他选择避世的根本 原因之所在。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才说孔子是“何德之衰”。
⑤⑥见风.大吹王草于低廷见.牛拜羊见 出现
4.奚②①子奚.奚自.哭什之么悲地也方为什么
5.孰① ②孰 是.为 可夫 忍子 ,孰.谁不可忍 什么
6.行① ②行 大.其 行.不 义顾 也细推谨行行为
7.节① ②长 勤幼 俭节 之.节 约.
礼节 节制
8.食①②杀食.鸡而为不黍知而其食 味.之吃 给……吃 ③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