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检查和意义
第六章 心电图检查 一、名词解释 1心电图(ECG) 2心电向量
第六章心电图检查一、名词解释 1.心电图(ECG) 2.心电向量3.胸导联 4.导联轴 5.额面六轴系统 6.心电轴: 7.钟向转位 8.冠状T波 9.心律失常 10.室性早搏二联律 11. 室性早搏三联律 12.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填空题: 1.极化状态是指静息时膜外、膜内的相对恒定状态。
2.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由、、、、、束支及构成。
3.正常心脏的激动起源于,兴奋心房的同时,激动沿 --- --- 到达 --- --- 顺序传导,最后兴奋心室。
4.肢体导联包括标准导联、、及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5.常用胸导联包括,又称为。
6.心电图描记在由纵线和横线交织的小方格纸上,小方格各边均为,纵向距离代表,用以计算,当标准电压为1mV=10mm时,每两条横线间的一小格代表。
横向距离代表,用以计算。
当走纸速度为25mm/s时,每两条纵线间的一小格代表。
7.正常心电轴在额面上的投影指向,正常范围为。
8.心脏的钟向转位可通过心前区导联中过渡区波形出现的位置来判断,V、V导联出现过渡56区波形,提示心脏转位,常见于;V、V导联出现过渡区波形,提示心脏转12位,常见于。
9.P波形态为,P波方向在导联倒置,在、、、和导联直立。
10.P-R间期的正常范围为,QRS波群的正常范围为。
在任何导联中,S-T段下移不应超过。
11.左心房肥大的心电图特征为:P波,常呈,峰间距。
常见于,所以又称。
12.右心房肥大的心电图特征为:P波,电压 ,时间正常。
常见于,又称为。
13.心室肥大的心电图主要表现为:、、以及。
14.在心电图诊断中,是左心室肥大的一个重要特征。
病因多见于、、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
15.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心电图改变有和、及。
16.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及分期包括:、、、。
17.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肌细胞的、、改变紧密相关。
18.根据发生机制,心律失常可以分为3类:、、。
19.房室传导阻滞按照阻滞的程度可分为,即、二度,即和,即。
常见心电图分析及临床意义分析
常见⼼电图分析及临床意义分析同步⼗⼆导联⼼电图正常⼼电图⼼律为正常窦性⼼律、⼼率、各波形、波段、间期、时限及电压等均正常。
常见异常⼼电图的分析诊断异常⼼电图指:⼼电图图形与⼼律有肯定异常且有病理意义者。
1、房、室肥⼤:1)左、右⼼房扩⼤2)左、右⼼室肥厚2、⼼律失常:起源异常1)期前收缩(早搏)2)⼼动过速(室上性、室性)3)颤动、扑动(房性、室性)传导异常1)⼀度房室传导阻滞2)⼆度房室阻滞3)三度房室阻滞3、⼼肌缺⾎、梗死:急性下壁、前间壁、前壁、侧壁等急性⼼肌梗死的⼼电图演变4、电解质紊乱及药物影响:低⾎钾、⾼⾎钾⼀、房、室肥⼤:1)左⼼房扩⼤2)右⼼房扩⼤3)左⼼室肥厚4)右⼼室肥厚1、左⼼房扩⼤:1、P波时限>0.12s2、P波呈双峰,峰距>0.04s3、Ptfv1<-0.04mm.s2、右⼼房扩⼤:P波振幅增⾼:Ⅱ>0.25mV,V2>0.15mV⼆、⼼律失常:激动起源异常2)期前收缩(早搏)3)⼼动过速4)颤动、扑动1、窦性⼼动过速正常成⼈窦性⼼律的频率>100次/分。
2、窦性⼼动过缓成⼈窦性⼼律的频率<60次/分。
3、房性期前收缩1.提前出现P′-QRS波群;2.P′-R间期>0.12s;3.QRS形态、时限正常(呈室上性)或呈室内差异性传导或未下传。
7、⼼房颤动P波消失,代之⼤⼩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f波),⼼房率为350~600次/分。
QRS波群为室上性,室率⼤多120~180次/分节律绝对不规则。
8、⼼房扑动P波消失代之连续的⼤锯齿状扑动(F波)。
F波频率多为250—350次/分,⼤多不能下传⽽以固定⽐例(2:1,4:1)下传。
4、室性期前收缩:1.期前出现的QRS-T形态宽⼤畸形,时限常>0.12s2.连续发⽣三次以上的早搏为短阵室速短阵性室性⼼动过速6、阵发性室性⼼动过速1.频率在140~200次/分。
QRS>0.12s2.房室分离3.⼼室夺获4.室性融合波室性⼼动过速5、阵发性室上性⼼动过速有突发突⽌的特点,频率⼀般在160--250次/分,节律快⽽规则,QRS形态⼀般正常。
心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
心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心电图检查的意义是什么?心电图检查的正常值是多少?心电图检查过程是怎样的?心电图检查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心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心电图主要反映心脏激动的电学活动,因此对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的诊断分析具有肯定价值。
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和演变是诊断心肌梗死的可靠实用方法。
心肌受损,供血不足、药物和电解质紊乱都可引起一定的心电图变化,有助诊断。
意义如下:1、P波: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正常范围常表示心房肥大。
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2、PR间期:年龄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R间期越长。
P-R间期延长常表示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3、QRS波群:代表两心室除极和最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QRS波群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等。
超过正常值,可能为右室肥大。
如果六个肢体导联每个QRS 波群电压(R+S或Q+R的算术和)均小于0.5毫伏或每个心前导联QRS 电压的算术和均不超过0.8毫伏称为低电压,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浮肿、粘液水肿、心肌损害,但亦见于极少数的正常人等。
个别导联QRS波群振幅很小,并无意义。
4、Q波: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称为异常Q波,常见于心肌梗塞等。
下移见于心肌缺血、心肌损伤。
上抬见于急性心梗、急性渗出性心包炎、变异性心绞痛等。
5、S-T段:超过正常范围的S-T段下移常见于心肌缺血或劳损。
S-T上移超过正常范围多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包炎等。
6、T波:T波低平或倒置,常见于心肌缺血、低血钾等。
T波明显倒置且两支对称,顶端居中(冠状T波)见于急性心梗、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左室肥大。
T波轻度升高一般无重要意义,如显著增高可见于心梗超急性期、高血钾。
7、Q-T间期:凡Q-T间期超过正常最高值0.03秒以上者称显著延长,不到0.03秒者称轻度延长。
心电图检查和意义
教案(课时计划)一、概述㈠心电图的基本知识1、心电图:心电图是心肌产生电位变化的体表记录。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心脏在收缩之前先有生物电活动,所产生的动作电流可经体内组织传导至体表各部。
如果在两个体表部位放置电极板,用导线连接至心电图机,就可描记出心脏生物电活动的曲线,此即心电图。
2、心电图功能:心电图主要反映心脏的电学活动。
⑴对各种心律失常作出判断,明确显示心肌受损,供血和坏死现象。
⑵观察某些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对心肌的影响,及对心律失常治疗的效果。
⑶观察某些民解质紊乱所引起的心电图变化及作为治疗的参考资料。
3、心电图缺点:对心脏功能状态及代偿情况不能直接显示。
必须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才能更发好地发挥其辅助临床诊断作用。
㈡心电发生的原理现代心脏电生理学的深入发展为临床心电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心肌细胞电生理研究指出:1、静息的心肌细胞保持于复极化状态,细胞膜外侧具正电荷,细胞膜内侧具负电荷,两侧保持平衡,不产生电位变化。
2、当心肌细胞一端的细胞膜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阈刺激)时,其对钾、钠、氯、钙等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膜内外正、负离子流动(主要是钠离子内流),使细胞内外正负离子的分布发生逆转,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出现除极化(depolarization),使膜外侧具负电荷而膜内侧具正电荷,即产生动作电此时若将检测电极置于体表一定位置,可测得一定的电位变化。
于对向细胞除极方向的电极处,可测得正电位而描出向上的波;而于背离细胞除极方向的电极处,则可测得负电位而描出向下的波。
心肌细胞完成除极后,继之出现极化状态的恢复过程称为复极化(repolarization),从而就单个心肌细胞而言,出现与除极数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电位变化。
㈢正常心电图(ECG)1、正常心电活动起源于窦房结,沿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的通道下传(窦房结、结间束、房间束、房室结、房室束或希氏束、左束支、右束支、Purkinge纤维网所构成),先后引起心房和心室的兴奋,此在心电图上可呈现一系列形,称为P、Q、R、S、T以及V波。
心电图
–心内膜下缺血:心内膜心肌复极时间延迟-原来 与心外膜复极向量抗衡的心内膜复极向量减少或 消失- ST段下移和T波倒臵 –透壁性或心外膜心肌缺血或损伤:心肌复极的顺序 逆转(心内膜先复极)- ST段抬高和T波高尖
LOGO
1)T波改变(高尖)
心肌缺血T波增高
• 心肌缺血可引起多种T波改变: T波高尖、平坦、倒臵或双向。
LOGO
扑动、颤动
LOGO
扑动、颤动
LOGO
扑动、颤动
LOGO
预激和室上速
• 预激是一种房室传导的异常现象,冲动经附加通道下传, 提早兴奋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引起部分心室肌提前激动。 有预激现象者称为预激综合征常合并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发作。预激是一种较少见的心律失常,诊断主要靠心电图。
LOGO
LOGO
室性早搏
心电图特点:
1)提前出现的QRS-T波、 2)无P波或相关P波; 3)QRS波宽达畸形>0.12s、 4)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5)代偿间期完全。
LOGO
室性早搏
LOGO
室性早搏
LOGO
早搏
二联律:每个正常波动后跟随的1个早搏
LOGO
早搏
三联律:每2个正常波动后跟随的1个早搏
• 胸导联 V1: 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 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 V2-V4连线的中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V5: 左腋前线与V4水平处 V6: 左腋中线与V4水平处 LOGO
RL
LL
心电图测量
• 即一个大正方形=5mm(0.5mV), 一个小正方形=1mm(0.1mV).
LOGO
P波
• P波除极的方向是向下、向左,因此I和II导联P波直立 , aVR 导联则向下。 • I导联的负性P波可能由于电极放臵不正确(比如左右上 肢电极位臵调换)、右位心或异常的房性节律。
心电图检查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心电图检查的意义和注意事项心电图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已经成为了评估心脏健康的重要手段。
通过测量心脏在一个完整的心跳周期中所产生的电位变化,心电图可以提供大量的关于心脏状态的信息。
本文将深入探讨心电图检查的意义以及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心电图检查的意义1. 评估心脏健康状况心脏健康状况是人类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电图检查可以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是否存在异常、心脏是否有缺血等情况,评估心脏健康状况,从而帮助医生制定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方案。
2. 检测心脏异常情况心电图检查在临床上经常被用于检测心脏异常情况,比如心脏节律异常、心肌损伤、心脏缺血等。
通过检测心电图结果,医生可以更好地对现有疾病进行评估,并且及时地发现潜在的心脏问题,从而防范可能的心脏疾病风险。
3. 药物疗效评估药物治疗常常被用于心脏疾病患者的治疗中。
药物治疗的效果评估也需要通过心电图检查来进行,比如评估某些心脏药物对心脏节律的影响。
二、心电图检查的注意事项1. 衣物穿着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请穿着宽松、易于脱下的衣物。
避免身上带有金属物品,比如手环、项链、腰带等,因为这些物品会干扰心电图的测量。
2. 饮食和饮水在进行心电图检查前,需要注意饮食和饮水。
对于空腹状态下进行心电图检查的病人,其检查结果更能反映其健康状况。
同时,病人也需要在检查前停止摄入咖啡因等兴奋性物质,以免影响心跳速度和心脏电信号的测量。
3. 保持放松状态心电图检查需要在放松状态下进行,尽可能保持平静,减少心理紧张和焦虑,以便测量心电图信号的准确度。
4. 遵循医嘱在心电图检查之前,需要与医生进行沟通,了解检查前所需注意事项及特殊情况下的操作指导。
同时,按照医生要求进行操作。
5. 合理使用心电图心电图检查是一种简单而重要的检查方法,但并不是对所有疾病都有作用。
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必须根据病人的病史、体格检查和临床症状等判断其是否需要进行心电图检查,并且不能完全依赖心电图结果来判断病情。
心电图检查知识点归纳
细目一心电图检查一、心电图的概念:心脏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电俗称“心电”,利用心电图机把“心电”引导出来,描记成的曲线图就是“心电图”。
二、心电图纸的规格:描记心电图的纸是一种特殊规格的纸(如下图),叫做心电图纸。
心脏的电传导三、心电图导联方式1.肢体导联①标准导联——Ⅰ、Ⅱ、Ⅲ,②加压肢体导联——aVR、aVF、aVL。
2.胸导联:常做V1----V6心电图的导联肢体导联:ⅠⅡⅢaVLaVRaVF胸导联:V1~V6四、心电图各波段的生理意义①P波—心房去极化②QRS波—心室去极化③T波—心室复极化④P-R间期——从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兴奋的时间⑤ Q-T间期——心室去极到复极的时间⑥ P-P(R-R)间期——一个心动周期时间一、心电图检查正常心电图五、心电轴1.概念:心电轴一般指的是平均QRS电轴,它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平均QRS 向量)。
可简单地理解为,心电轴是表示心室去极化过程中电流大小和方向的一条轴线,这条轴线的偏移情况可反映心室肌的肥厚程度。
2.结果判定①正常心电轴位于0度~+90度之间;②+90度~-90度为右偏;③+30度~-90度为左偏。
3.心电轴偏移的判断:根据Ⅰ、Ⅲ导联R波的方向①Ⅰ、Ⅲ导联的R波都向上——心电轴在0°~90°之间,电轴不偏;②Ⅰ导联R波向上,Ⅲ导联R波向下——电轴左偏;③Ⅰ导联R波向下,Ⅲ导联R波向上——电轴右偏。
4.临床意义①心电轴左偏→左心室肥大,②心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大。
反映左、右心房电激动去极化过程的是A.P波B.P-R段C.QRS波群D.S-T段E.T波『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P波反映心房去极化。
下列关于心电轴的描述,错误的是A.Ⅰ导联主波向下,Ⅲ导联主波向上,电轴右偏B.Ⅰ、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均向上,则电轴不偏C.Ⅰ导联主波向上,Ⅲ导联主波向下,电轴左偏D.Ⅰ、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均向下,则为心电轴不确定E.Ⅲ导联主波向下,电轴显著左偏『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Ⅰ导联主波向上,Ⅲ导联主波向下,电轴左偏。
心电图检查测量方法和临床意义培训课件
心电图检查测量方法和临床意义
11
心电图检查测量方法和临床意义
12
5、S-T段移位的测量:
❖ 以T-P段作为等电位线
❖ P-R段: 心动过速使T-P段不明显时选择
或两个QRS波群起点的连线作为基线。
❖ S-T段上抬:自等电位线上缘垂直量到S-T段 上缘。
❖ S-T段下移:自等电位线下缘垂直量到S-T段 下缘。
心电图检查测量方法 和临床意义
一、测量方法
(一)图纸
心电图检查测量方法和临床意义
2
❖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横坐标为 时间,通常采用25mm/s纸速记录
❖时间:1小格=1mm=0.04秒
❖纵坐标为电压,由定准电压决定1
小格的含义。
心电图检查测量方法和临床意义
3
(二)心率的计算
心电图检查测量方法和临床意义
10
4、间期的测量: ❖ P-R(or P-Q)间期的测量:
选择有明显P or Q波的导联进行(Ⅱ): 自P波的起点量至QRS波群的起点。 ❖ Q-T间期〈V3〉: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 程所需时间。
选择T波比较清晰的导联。 自QRS波群的起点量至T波终点。 ❖ 若心律不规则, 应取3~4个间期的平均值。
测量P-P或R-R间期:测量5个或5个以
上P-P或R-R间期,计算其平均值,60除
以该周期即为每分种的心率。
HR(次/每分钟)=60(s)/R-R (or P-P)间距平均值 (s)
可查表。
心电图检查测量方法和临床意义
4
不规则节律时测HR:
测量15厘米长心电图内P波 或QRS波群出现的数目:该数目 乘以10。计头不计尾。
心电图各项指标及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
RV1<1.0mV。V5、V6 导联可呈 qR、qRs、 心肌劳损。
Rs 或 R 型,R 波不超过 2.5mV。在 V3、 2、右心室肥大: (1)右心室高电压表现:① V1(或 V3R)导联 R/S≥1
V4 导联,R 波和 S 波的振幅大体相似, ② RV1+SV5>1.05mV(重症可>1.2mV)③ aVR 导联 R/S 或 R/Q≥1(或
心率
P波 P-R 间期 QRS 波群
宽度不超过 0.11sec;振幅在肢导联不超过 0.25mV,胸导联不超过 0.15mV.(0.20)
P 波与 P-R 段合计为 P-R 间期,正常为 0.12~0.20sec;P-R 间期>0.20s 表示有房 室传导障碍
QRS 波群的 时限,正常人为 0.06~
ST 段偏移的参照
任何 ST 段均不能压低 0.05mV;
1、心肌缺血:ST 段呈水平型或下垂型下移和 J 点下移,下移的 ST 段与 R 波
V1~V3 导联 ST 段抬高≤0.3 mV;余导联 的夹角>90oC
ST 段抬高均不能≤0.1 mV。
2、高钙血症:血钙浓度>3.0mmol/L 时,可出现 ST 间期缩短。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P-R 间期延长≥0.21 sec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I 型:莫氏 I 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 P 波规律地出现, P-R 间期逐渐延长,直至一个 P 波后漏脱一个 QRS 波群,其后 P-R 间期又 趋缩短,之后又复逐渐延长,如此周而复始地出现,称为文氏现象;II 型:莫 氏 II 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 P-R 间期恒定(正常或延长),部分 P 波后无 QRS 波群。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 P 波与 QRS 波毫无相关性,各保持自身的节律;2. 房 率常高于室率。
心电图有关知识点总结
心电图有关知识点总结一、心脏电生理学基础知识1. 心脏的电生理活动人体心脏是由心脏肌肉组织构成,心脏肌细胞具有自律兴奋性、传导性和可兴奋性。
心脏的电生理活动主要包括兴奋传导过程、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心脏肌肉的收缩与舒张等。
2. 心脏电活动的来源心脏的电活动主要由窦房结、房室结、His束和心室肌细胞四部分组成,并由这些组成传导系统组成心脏的传导系统。
二、心电图的概念和原理1. 心电图的概念心电图是一种用来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无创诊断方法。
通过将心脏电活动转化为图形,用以评估心脏的功能及诊断心脏疾病。
通常通过电极将心脏的电信号转化为实时的图像来显示。
2. 心电图的原理心电图的记录原理是利用一定数量的电极粘贴在患者的身体表面,电极感受到的心脏电信号被放大并记录下来。
记录的信号通过一定的仪器转换为图像,并由医生来解读。
三、心电图的图形识别1. 心电图的形态心电图通常由P波、PR间期、QRS波群、ST段和T波组成。
P波代表心房去极化、QRS波代表心室去极化、ST段和T波代表心室收极化。
2. 心电图的基本识别通过观察P波、QRS波和T波的形态、幅度和时间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心电图的正常与异常。
3. 心电图的异常波形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包括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心室颤动等。
这些异常波形通常代表着心脏疾病的存在。
四、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和诊断意义1. 心电图在心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心电图作为一种无创诊断方法,在心脏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心电图可以评估心脏节律的规律性,检测心脏肥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病变。
2. 心电图在急救中的应用心电图在心脏急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心脏骤停的急救中,通过心电图可以及时评估心脏活动,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心肺复苏和除颤。
3. 心电图在心脏病患者的长期监测中的应用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进行定期的心电图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心电图还可以用于监测心脏瓣膜疾病、心脏电生理异常等。
心电图检查结果
心电图检查结果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心电图检查(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通过检测心脏电信号记录心脏功能的无创检测方法。
它可以用于诊断心脏病、评估心脏功能和监测心脏治疗效果等多种用途。
那么,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是什么呢?一、心电图检查结果心电图检查结果是通过对心脏电信号的检测和分析得出的。
正常情况下,心电图可以显示出以下信息:1. 心率: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心率为60-100次/分钟。
婴儿和小孩的心率通常更快。
2. 心律:正常情况下,心律应该是规则的。
如果心律不规则,可能是心律失常的表现。
3. 心电轴:心电轴是心脏电信号传播方向的一个指标。
正常情况下,心电轴应该在区间-30°到90°之间。
4. 心肌缺血:如果心肌缺血,心电图可能显示为ST段压低。
5. 心肌梗死:如果心肌梗死,心电图可能显示为ST段抬高、Q 波增宽,T波倒置等。
6. 心肌肥厚:如果心肌肥厚,心电图可能显示为心电轴左偏、QRS波增宽等。
除了上述信息之外,心电图还可以用于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等。
二、治疗方法心电图检查可以检测出很多心脏疾病,例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病等,针对不同的疾病,治疗方法也不同。
1. 心律失常:如果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医生可能会建议服用药物来维持心律。
例如,心跳过缓的患者可能会使用β受体激动剂来增加心率。
2. 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如果患者出现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医生可能会建议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以减少血栓的形成。
此外,患者也可以接受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等介入治疗方法。
3. 心肌病:如果患者出现心肌病,医生可能会建议服用药物来控制病情。
例如,ACE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被认为对治疗心肌肥厚和扩张型心肌病有效。
除了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外,心脏起搏器和心脏除颤器也是治疗某些心脏疾病的有效方法。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避免使用化妆品和摄入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质。
正常心电图波形及意义
正常心电图波形及意义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
心电图:窦房结产生的兴奋传向心房和心室,这种电变化通过周围导电组织和体液传导到身体表面,用引导电极在体表一定位置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
反映了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典型心电图的基本波形主要包括P波、QRS波群、T波(U波)。
1.P波:代表两心房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波形小而圆钝,0.08-0.11s;2.QRS波群:代表两心室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0.06-0.10s;3.T波:代表两心室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0.05-0.25s,方向与QRS主波方向同4.U波:有时在T波后一个低而宽的小波,方向与T波同各波之间时程关系的意义:1.PR/PQ间期:P波起点到QRS波起点之间,0.12-0.20s,代表房室传导时间,房室传导阻滞时,此期延长2.PR段:P波终点到Q波起点,由兴奋传导通过房室交界区形成,非常微弱,回到基线水平3.QT间期:QRS波起点到T波终点,代表心室开始兴奋到复极化完毕的时间,与心率成反变关系4.ST段:QRS波终点到T波起点,代表2心室均处于去极化状态,一段等电位线【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心电图的基本解读和临床意义
心电图的基本解读和临床意义一、心电图(ECG)的基本解读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工具,通过记录心脏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电活动,反映出心脏的构造和功能。
下面将介绍心电图的基本解读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ECG结果。
1. P波:P波代表心房收缩(atrial depolarization),通常为正向波峰,代表着正常的窦性激动;若P波消失或异常,则可能存在房颤、传导阻滞等异常情况。
2. QRS波群:QRS波群反映了心室肌收缩(ventricular depolarization)过程。
其中Q波表示左室前壁或右室侧壁异常;R波是一个正向极大值,代表正常左室除极;S波则代表对应区域离开针对测导联方向作左偏运动的未除极区域。
3. ST段:ST段位于QRS波群结束和T波开始之间,在ECG中揭示了部分复极化过程。
ST段可提供关于心肌缺血或损伤的重要信息。
当ST段呈现抬高、压低或呈水平线时,可能提示心肌供血不足。
4. T波:T波代表心室肌复极(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的过程。
在正常情况下,T波应与QRS电位呈相反的方向。
若T波倒置或异常高尖,则可能存在电解质紊乱、缺血等异常现象。
二、心电图的临床意义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病变和评估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
以下是心电图在临床上的一些常见应用:1. 诊断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疾病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重要原因之一。
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等改变可以提示患者是否存在相关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或缺血情况。
2. 监测药物治疗效果:某些药物对心电图有特定影响,如抗心律失常药物对QT间期延长有影响。
通过监测ECG,可以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以保证治疗效果。
3. 评估心脏肥厚病变:心电图可以显示左室肥厚、右室肥厚、心室壁运动异常等情况。
这对于疑似患有心脏肥厚的患者进行初步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4. 分析心律失常:ECG可以帮助医生分析和诊断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心电图波形的正常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心电图波形的正常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心电图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工具,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
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医生会观察并分析心电图波形的特征,以了解患者心脏的电活动情况。
正常的心电图波形具有一定的特征,它们反映了心脏在不同阶段的电活动和传导状态。
以下是心电图波形的正常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的详细描述。
1. P波:P波代表心房的收缩。
正常情况下,P波应为正向波,振幅通常小于0.25mV。
P波的时限通常在0.08-0.12秒之间。
如果P波异常,可能表明存在心房肥大、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等异常情况。
2. PR间期:PR间期是指从P波的起点到QRS波群起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正常情况下,PR间期在0.12-0.20秒之间。
PR间期的延长可能表明房室传导阻滞。
3. QRS波群:QRS波群代表心室的除极和收缩。
正常情况下,QRS波群通常呈现为一个小的Q波、一个向上的R波和一个向下的S波。
QRS波群的时限一般在0.08-0.12秒之间。
如果QRS波群持续时间延长,可能表明存在心室肥大、束支阻滞或室性心律失常等异常。
4. ST段:ST段位于QRS波群结束时到T波开始之间。
正常情况下,ST段应与基线水平保持平行。
ST段的抬高或压低可能表明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或心室肥厚等异常。
5. T波: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
在正常情况下,T波通常为正向波,形状可以是圆润或稍微尖锐。
T波的振幅与QRS波群的振幅相仿。
T波的倒置或高耸可能表明心肌缺血或电解质紊乱等异常。
6. QT间期:QT间期是指从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间隔。
正常情况下,QT间期会随心率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如果QT间期延长,可能表明存在心室肌抑制、电解质紊乱或药物影响等异常。
心电图波形的正常特征对于诊断心脏疾病和监测患者的病情非常重要。
通过分析心电图波形,医生可以判断心脏是否正常工作、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等病变。
例如,心房颤动常常表现为无规则的心房波,QRS波群正常。
心电图的名词解释
心电图的名词解释心电图:一种能记录人体在不同情况下心脏活动的曲线,简称心电图。
大脑皮质功能失调,可影响高级神经中枢正常的兴奋和抑制,使心脏节律及频率改变,心肌收缩力加强,传导减弱或阻滞,心脏机能障碍等,均可出现心电图的变化。
心率(脉搏)正常:规律整齐,无早博、过速或过缓, R- R间期≤ 0。
6秒, PR间期≤ 0。
4秒,心室率60~100次/分,呼吸12~20次/分,肝颈静脉回流时间正常,不增宽或增宽极少,心脏各部形态、大小正常,无异常搏动及杂音,但可见心脏早搏,偶发的房性早博或房颤,可呈二联律或三联律。
心律:是指心脏每分钟的跳动次数。
正常成年人的心律规律而整齐,即60~100次/min,在某些生理情况下,如睡眠、休息、饮酒、贫血、发热等,心率也会增快;饥饿、重体力劳动、精神紧张以及情绪激动、饱餐等,都可使心率加快;年龄增大,尤其是60岁以上的高龄者,心率更会因老龄性退行性变化而减慢。
正常成年人的心率随年龄、性别及体质情况而略有差异。
心率过快: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或低于40次称心率过快。
心率过快是一种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见于发热、贫血、甲亢、心脏病、急性感染、心肌炎、心力衰竭及休克等。
心率过慢:每分钟心率少于60次称心率过慢。
心率过慢多见于心脏病、冠心病、粘液性水肿、电解质紊乱等。
心电图记录:将导联线从零开始到临床有症状或最后一次心电图记录为止。
由于记录方法不同,故记录结果也不尽相同,常用的有直线平行、箭头连续、扇形、环状、局限或全面记录及点描等多种方式。
记录方法虽然各不相同,但其目的却是一致的,即借助于不同的方式在心电图纸上标记出可供诊断用的心电信号,并通过分析这些信号来判断心脏的基本活动。
心电图检查的意义:用心电图检查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脏功能不全、心脏损伤、心肌病、电解质紊乱及药物中毒等都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心电图检查对于了解有无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确定诊断更具有重要价值。
动态心电图的临床意义
动态心电图的临床意义动态心电图(Holter心电图)是一种无创、连续记录患者心电活动的监测技术。
与传统的静态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心电活动的变化,不仅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分析和诊断心脏疾病,还可以提供心脏健康的重要参考信息。
动态心电图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诊断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在识别不规则或异常的心律失常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记录时间较长,可以捕捉到平时常规心电图所无法检测到的病理性心律失常。
例如,它可以检测到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从而为医生正确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提供重要依据。
2. 评估冠心病:动态心电图可以评估患者冠心病的程度和稳定性。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类型之一,动态心电图可以检测到由冠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情况。
通过记录患者在正常活动或运动时的心电图变化,医生可以了解冠脉狭窄的情况以及心肌氧供需平衡是否受到破坏。
3. 监测心脏药物治疗效果:对于那些接受心脏药物治疗的患者,动态心电图可以监测其治疗效果。
通过分析心电图变化,医生可以判断药物是否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的心律失常,并进行调整。
此外,动态心电图还可以监测药物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如心率、心肌收缩力等指标,有助于指导药物治疗的个体化调整。
4. 评估心脏负荷情况:动态心电图不仅可以记录心电图波形,还可以记录患者的体位变化、活动强度和情绪变化等,从而全面评估心脏的负荷情况。
例如,通过观察心电图在日常活动中的变化,可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运动时心电图异常、夜间心电图变化等,为医生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5. 监测并发症:在一些心脏疾病或手术治疗后,动态心电图可以用作监测患者并发症的方法。
例如,在冠脉搭桥手术后,动态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并监测术后心律失常的情况。
同时,在某些慢性心脏病患者中,动态心电图可以监测心肌缺血程度,并及早发现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是一种有着重要临床意义的检查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课时计划)一、概述㈠心电图的基本知识1、心电图:心电图是心肌产生电位变化的体表记录。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心脏在收缩之前先有生物电活动,所产生的动作电流可经体内组织传导至体表各部。
如果在两个体表部位放置电极板,用导线连接至心电图机,就可描记出心脏生物电活动的曲线,此即心电图。
2、心电图功能:心电图主要反映心脏的电学活动。
⑴对各种心律失常作出判断,明确显示心肌受损,供血和坏死现象。
⑵观察某些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对心肌的影响,及对心律失常治疗的效果。
⑶观察某些民解质紊乱所引起的心电图变化及作为治疗的参考资料。
3、心电图缺点:对心脏功能状态及代偿情况不能直接显示。
必须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才能更发好地发挥其辅助临床诊断作用。
㈡心电发生的原理现代心脏电生理学的深入发展为临床心电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心肌细胞电生理研究指出:1、静息的心肌细胞保持于复极化状态,细胞膜外侧具正电荷,细胞膜内侧具负电荷,两侧保持平衡,不产生电位变化。
2、当心肌细胞一端的细胞膜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阈刺激)时,其对钾、钠、氯、钙等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膜内外正、负离子流动(主要是钠离子内流),使细胞内外正负离子的分布发生逆转,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出现除极化(depolarization),使膜外侧具负电荷而膜内侧具正电荷,即产生动作电此时若将检测电极置于体表一定位置,可测得一定的电位变化。
于对向细胞除极方向的电极处,可测得正电位而描出向上的波;而于背离细胞除极方向的电极处,则可测得负电位而描出向下的波。
心肌细胞完成除极后,继之出现极化状态的恢复过程称为复极化(repolarization),从而就单个心肌细胞而言,出现与除极数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电位变化。
㈢正常心电图(ECG)1、正常心电活动起源于窦房结,沿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的通道下传(窦房结、结间束、房间束、房室结、房室束或希氏束、左束支、右束支、Purkinge纤维网所构成),先后引起心房和心室的兴奋,此在心电图上可呈现一系列形,称为P、Q、R、S、T以及V波。
⑴最早出现的是幅度最小的P波,反映心房的除极过程。
⑵P-R段(实为P-Q段,传统称为P-R段),反映心房的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和房室束的电活动,P波与P-R段合计为P-R间期。
始自心房开始除极,终于心室开始除极。
⑶在房复极尚末完全结束时,随即在图上出现幅度最大的QRS波,反映心室除极的全过程。
⑷在心电图上,ST段为QRS综合波之后位于基线上的一个平段,其后出现向上或向下转折的一个圆钝而较大的波称T波。
ST段、T波分别代表心室复极的缓慢期和快速期的心电活动。
2、探查电极与除极方向的位置关系对心电图的影响心肌除极时,正电位在前,负电位在后,其探查电极位置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心电图波形。
①探查电极迎着除极方向,出现直立波。
如心电图中的R波。
②探查电极背着除极方向,出现倒置波。
如心电图中的QS波。
③探查电极介于除极和末除极之间,出现双向波。
如心电图RS波。
二、常规心电图导联导联就是引导心脏电流至心电图机的连接电路。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导联有以下几种:㈠肢导联:为心电活动反映到人体额面上的导联,有双极肢导联和单极肢导联之分。
包括双极肢体导联I、II、III及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
其电极主要安放于三个部位:右臂(R)、左臂(L)、左腿(F)连接此三点即成为所谓Einthoven(爱因多芬三角)①右臂加压电阻②左臂加压电阻③左腿加压电阻㈡胸导联:属单极导联,探查时正电极安放于胸前固定的部位,另将肢体导联的三个电极各串一5K Ω以上的电阻(以减少皮肤接触电阻差别的影响),然后将三者连接起来,构成“无干电极”。
如此可使电一、心电图的测量方法:㈠心电图纸的划线与定标:目前心电图大多是直接描记在由纵线和横线交错而成的纸上。
小方格的各边均为1mm。
1、横线:代表时间,用以计算各波和各间期所占的时间。
常无偏见心电图纸移动速度为25mm/s,所以,每1mm(一个方格)代表0.04s。
2、纵线:代表电压,用以计算各波振幅的高度与深度。
当输入1mv电压能使定准电压曲线移位1cm 时,第1mm(一小格)代表0.1mv。
若在描记时发现波形振幅过大,可以将定准电村调整为1mv,等0.5cm (即电压减半),此时,每1mm 则代表0.2mv 。
㈡各波振幅及时间的测量首先要检查标准电压的数值及纸的运行速度,如准确无误方可进行测量。
在测量各间期时应选择基线平稳波形大而清楚的导联。
1、时间的测定:应自波的开始部内缘量至波的终止部内缘。
2、振幅的测定:高度(向上波)应自基线(等电位线)的上缘垂直测量到波形的顶点。
深度(向下波)自基线的下缘垂直测量到波形的顶点。
深度(向下波)自基线的下缘垂直测量到波形的最低点,所测的振幅以mv 表示。
㈢心率的测量一般指心室率,测量P -P 或R -R 间隔的时间(一个心动周期的时间)用秒表示之,再以此去除60,即为心率。
例如:R -R 间隔为0.6秒,则心率=60S/0.6S =100次/min如有心律不齐,则需测量5个以上的P -P 或R -R 间隔,取其平均值,然后算出心率。
㈣S -T 段的测量通常自J 点(S 波的终点与S -T 段的起点交接处)后0.04秒处的一点进行测量。
当S -T 段抬高时,测量其抬高的程度,应从等电位线上缘量至S -T 段的上缘,测量S -T 段下降的程度,应从等电位线下缘置S -T 段的下缘。
㈤室壁激动时间(VAT )的测量VAT :是由QRS 波群起始到R 波顶点至基线的垂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一般只测V 1、V 5导联。
V 1导联的VAT <0.03S ,V 5导联的VAT <0.05S VAT 延长表示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
㈥心电轴的测量细胞在除极和复极过程中所产生的电动力,即有方向,又有数量,称为向量。
这些向量在除极、复极过程中是不断改变的。
心脏是由无数心肌细胞所组成,心房、心室在除、复极过程每一瞬间的电动力可认为是由组成它们的细胞电动力的综合,这一综合向量分别称心房、心室的综合心电向量。
它们的方向和大小是变动的,但在每一心动周期中各有一个最大综合心电向量,称为平均心电轴。
习惯上将心室除极过程中QRS 波群的心电轴称心电轴。
心电轴与I 导联形成一夹角,其正常值可变动于0度-90度之间,小于0度者为电轴左偏,大于90度者为电轴右偏。
一般可根据I 和III 导联QRS 波群的主波方向作出简易判断。
如果I 导联以R 波为主;III 导联以S 波为主,则提示心电轴左偏:若I 导联以S 波为主,III 导联以R 波为主,提示心电轴右偏:I 、III 导联均以R 波为主,表示心电轴0B 。
⑴以R 波为主,表示心电轴0B⑵I 导联以R 波为主,III 导联以S 波为主,心电轴左偏 ⑶I 导联以S 波为主,III 导联以R 波为主,心电轴右偏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及其生理意义㈠P 波:为心房的除极波形,反映左右两心房的电激动过程。
1、方向:I 、II 、avF ,V 3-V 6导联直立,其中以II 导联振幅最高,avR 导联倒置,III 、avL 、V 1-心率=60(S ) P -P 或R -R 间隔时间(S )V2可呈双向,倒置或低平。
2、时间:不超过0.11秒。
3、电压:肢体导联小于等于0.25mv,胸导联小于等0.2mv。
正常P波波顶呈圆钝形,其宽度与振幅超过上述数值表示心房肥大,P波低平一般无病理意义。
㈡P-R间期:由P波起点到QRS波起点相隔的时间,为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一段时间。
成人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秒。
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而异,一般的规律是心率越快或年齡越小,P-R间其越短;反之,则越长,老年人的心率缓慢,P-R间期可能长达0.21-0.22秒,P-R间期延长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缩短见于预激综合征。
㈢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1、时间:0B成人为0.06-0.10秒,儿童为0.04-0.08秒。
QRS波群或VAT延长表示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
2、波形和振幅:因导联不同而异。
激动在心室内传布,是按先后顺序完成的,即由室间隔开始到心尖部,心室外壁,最后达心底部。
心室首行除极的是室间隔左侧,继而自左向右传导向室间的右侧。
根据除极进行时前面为正电位,后面为负电位。
探查电极对着正电位描出向上波,对着负电位描出向下波的原则,在右侧胸导联(V1、V2)引起一个小的向上波(V波),在左侧胸导联(V5-V6)引起一个小的向下波(Q波);接着室间隔,左右心室及心尖部亦开始除极,由于右室间隔壁较左室间隔壁薄,当右室壁除极将结束,在室壁尚在继续除极,此时在V1、V2导联则形成较深的向下波(S波),而在V5、V6导联则出现高大的向上波(R波),最后左心室后基底部除极时,描记到一个小的向下波(S波)。
⑴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I导联R波不超过1.2mv,avF导联R波小于等于2.0mv,如超过此值,可能为左室肥大。
avR导联R波小于等于0.5mv,超过此值,可能为右室肥大。
如果肢体导联中每个QRS 波群电压(R与S或Q与R的绝对值之和)均小于0.5mv时称低电压,见于肺气肿、电包积液、全身水肿、心肌损害等等,但也有少数正常人,个别导联的QRS波群振幅很小,并无意义。
⑵胸导联:V1V2导联呈rS型,R/S<1,Rv1<=1mv;V5V6导联主波向上,即呈qR、qRs、Rs或R 型;R<=2.5mv、R/S>1,V3导联R波同S波的振幅大致相等。
一般规律是正常人的胸导联自V1-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
如果V3导联呈rS型,V5导联的S波常变深,提示心肌沿长轴发生顺钟向转位:若V3导联出现Rs型,则心脏发生逆钟向转位。
⑶Q波:除III、avR、avL导联外,其他导联Q波的振幅不得超过同导联R波的1/4,时间<=0.04秒。
正常人V1V2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以呈QS型,V3导联极少有q波,V5V6导联常可见正常范围的q 波,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称异常Q波,常见于心梗等。
㈣J点:QRS波群的终末部分与S-T段起始的交接点。
㈤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J点)至T波起点的一段水平线代表心室除极结束至复极开始的一段时间,0B的S-T段为一等电位线,可以轻微向上或向下偏移,但在任一导联S-T段向下偏移,不应超过0.05mv。
S-T段向上偏移,在肢体导联与胸导联V4-V6均不应超过0.1mv,V1-V3导联不应超过0.3mv。
S-T段下移超过正常为心肌缺血或损害。
S-T段上移超过正常多见于急性心梗或急性心包炎等。
㈥T波:为心室的复极波形。
系指S-T段后出现一个占时间较长的圆钝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