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下册归纳
物理化学下册笔记
![物理化学下册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2a314f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85.png)
物理化学下册笔记
由于篇幅限制,我将为您提供一个章节的笔记示例。
如需获取更全面的笔记,建议查阅教材、相关教辅或课堂讲义。
物理化学下册重点笔记
第X章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
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
他变化。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Delta S \geq 0$,其中$\Delta S$为
熵变。
2. 熵的概念
熵是系统的无序度的量度。
对于封闭系统,有$\Delta S = \Delta Q/T$,其中$\Delta Q$为热量变化,T为绝对温度。
3. 熵增加原理
在封闭系统中,自发反应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
熵增加原理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个重要推论。
4. 熵与自然现象
熵增加原理可以解释许多自然现象,例如热传导、扩散等自发过程。
熵的概念也可以用来分析生命体系的演化过程,它是生命体系复杂性的来源之一。
5. 熵的物理意义
熵是系统内分子运动无序性的量度,它反映了系统微观状态数目的多少。
当系统从一种平衡态向另一种平衡态转变时,如果无序性增加,则$\Delta S > 0$;如果无序性减小,则$\Delta S < 0$。
以上仅为一个章节的笔记示例,完整的笔记需要涵盖整本教材的内容。
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教材或请教专业人士。
物理化学(下)公式集
![物理化学(下)公式集](https://img.taocdn.com/s3/m/67717819cc7931b765ce1515.png)
物理化学(下)公式集电解质溶液法拉第定律:Q =nzF m =MzF QdE r U dl++= dE r U dl--= t +=-+I I =-++r r r +=-+U U U ++=∞∞+Λm ,m λ=()FUUFU ∞∞+∞+-+r +为离子移动速率,U +( U -)为正(负)离子的电迁移率(亦称淌度)。
近似:+∞+≈,m ,m λλ +∞+≈,m ,m U U m mΛ≈Λ∞ (浓度不太大的强电解质溶液) 离子迁移数:t B =II B=QQ B∑Bt=∑+t +∑-t =1电导:G =1/R =I/U =kA/l 电导率:k =1/ρ 单位:S·m -1 莫尔电导率:Λm =kV m =k/c 单位S·m 2·mol -1cell l R K Aρρ== c e l l1K R k Rρ== 科尔劳乌施经验式:Λm =()c 1mβ-∞Λ 离子独立移动定律:∞Λm =()m ,m ,+U U F λλ∞∞∞∞+--+=+ m U F λ∞∞+,+= 奥斯特瓦儿德稀释定律:ΦcK =()mmm2mccΛΛΛΛ∞∞Φ-平均质量摩尔浓度:±m =()v1vv m m --++平均活度系数:±γ=()v1v v --+γγ+平均活度:±a =()v1vv a a --++=m mγ±±Φ电解质B 的活度:a B =va ±=vm m ⎪⎭⎫⎝⎛Φ±±γ+vvvB +a a a a ±--== m +=v +m B m -=v -m B ()1v v vB m v v m +±+--=离子强度:I =∑i2i i z m 21德拜-休克尔公式:lg ±γ=-A|z +z --|I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Δr G )T,p =-W f,max (Δr G m )T,p =zEFNernst Equation :若电池反应为 cC +dD =gG +hH E =E φ-dDcC hH g G a a a a lnzFRT标准电动势E φ与平衡常数K φ的关系:E φ=φlnKzFRT还原电极电势的计算公式:ϕ=氧化态还原态-a a lnzFRT φϕ计算电池反应的有关热力学函数变化值:m r S ∆=pT E zF ⎪⎭⎫⎝⎛∂∂m r H ∆=-zEF +p T E zFT ⎪⎭⎫ ⎝⎛∂∂ Q R =T m r S ∆=pT E zFT ⎪⎭⎫⎝⎛∂∂zF ⎪⎪⎭⎫ ⎝⎛∆⎪⎪⎭⎫⎝⎛21m r 1122T 1T 1H T E T E -=-zF ⎰⎪⎭⎫ ⎝⎛T2E2T E 11T E d =dT T H 21T T 2mr ⎰∆ 电极书面表示所采用的规则:负极写在左方,进行氧化反应(是阳极),正极写在右方,进行还原反应(是阴极) 电动势测定的应用:(1) 求热力学函数变量Δr G m 、Δr G m Φ、m r H ∆、m r S ∆及电池的可逆热效应Q R 等。
《物理化学》(下册)_期末总复习
![《物理化学》(下册)_期末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3e752693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a.png)
物理化学物理化学((下册下册))期末考试大纲第八章:第八章:电化学、原电池、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正负极、阴阳极等基本概念和电解定理;电解池、正负极、阴阳极等基本概念和电解定理;电解池、正负极、阴阳极等基本概念和电解定理;电导、电导率、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意义及其与溶液浓度的关系;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及电导测定的应用;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平均活度因子及其计算方法;离子强度的计算,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公式. .第九章:第九章:可逆电池可逆电池,,电池的书面写法电池的书面写法,,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可逆电池的热力学可逆电池的热力学((桥梁公式、E q与K qa 的关系的关系),),),用用Nernst 公式计算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公式计算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电动势测定的应用电动势测定的应用((计算平均活度因子、解离平衡常数和pH 值).第十章:第十章:极化现象极化现象,,超电势超电势,,极化对电解电压和原电池电动势的影响,电解过程中电极电势的计算及反应顺序的判断计算及反应顺序的判断,,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化学电源的类型化学电源的类型.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反应速率表示法反应速率表示法,,基元反应基元反应,,反应机理反应机理,,反应级数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反应分子数,,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方程(推导和计算)及特点及特点((反应速率常数的量纲、反应速率常数的量纲、半衰期半衰期半衰期),),),典型复杂反应典型复杂反应典型复杂反应((对峙、平行、连续连续))的特点的特点,,对峙、平行反应速率方程的推导平行反应速率方程的推导,,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阿仑尼乌斯公式的含义及由它求活化能的含义及由它求活化能,,链反应的特点链反应的特点,,用稳态近似、平衡假设、速控步等近似方法推导速率方程速率方程.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的要点过渡状态理论的要点,,离子强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离子强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光化学反应的基本定律,光化学反应与热反应的差别光化学反应与热反应的差别,,量子产率量子产率,,催化作用原理催化作用原理,,催化剂催化剂,,酶催化酶催化.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和表面张力的含义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和表面张力的含义,,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弯曲液面上的附加压力压力,,杨-拉普拉斯公式杨-拉普拉斯公式,,开尔文公式开尔文公式,,液-固界面现象液-固界面现象((铺展、润湿、接触角、毛细管液面高度面高度),),),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表面活性物质在溶液中的分布表面活性物质在溶液中的分布,,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的特点化学吸附的特点,,朗格缪尔等温吸附模型朗格缪尔等温吸附模型.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分散系统分散系统,,胶体胶体,,胶体的结构表示式胶体的结构表示式,,胶体的丁铎尔效应胶体的丁铎尔效应,,电动现象电动现象((电泳、电渗电泳、电渗),),),电电动电位动电位,,胶体的稳定性及一些因素对它的影响胶体的稳定性及一些因素对它的影响,,大分子溶液与胶体的异同大分子溶液与胶体的异同,,大分子物质平均摩尔质量的种类均摩尔质量的种类,,唐南平衡唐南平衡. .A16.附加压力: : 由于界面张力的作用由于界面张力的作用由于界面张力的作用,,在弯曲液面内外产生的压力差在弯曲液面内外产生的压力差. . 2's p R g=17.吸附: : 在相界面上在相界面上在相界面上,,某种物质的浓度不同于体相浓度的现象某种物质的浓度不同于体相浓度的现象. . 18.物理吸附: : 由于范德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吸附由于范德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吸附由于范德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吸附. .19.化学吸附: : 由于生成化学键而发生电子的转移与原子重排的吸附由于生成化学键而发生电子的转移与原子重排的吸附由于生成化学键而发生电子的转移与原子重排的吸附. . 20.吸附质: : 被吸附剂吸附的物质被吸附剂吸附的物质被吸附剂吸附的物质. . 21.吸附剂: : 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通常都是固体通常都是固体. . 22.表面过剩/表面吸附量: : 在单位面积的表面层中在单位面积的表面层中在单位面积的表面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与同量溶剂在溶液本体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差值溶液本体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差值. . 22da drRT a A n S ×-==G s23.表面活性剂: : 能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能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能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 . . 习惯上只把那些溶入少量就能显著降习惯上只把那些溶入少量就能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24.临界胶束浓度: : 形成一定形状的胶束所需的表面活性物质的最低浓度形成一定形状的胶束所需的表面活性物质的最低浓度形成一定形状的胶束所需的表面活性物质的最低浓度. . 25.速率方程: : 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与浓度等参数间的关系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与浓度等参数间的关系式, , 或浓度与时间等参或浓度与时间等参数间的关系式数间的关系式..也称动力学方程. 26.转化速率: : 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反应进度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反应进度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反应进度. .27.反应速率: : 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反应进度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反应进度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反应进度 或 单位体积内单位体积内,,反应进度随时间的变化率进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 dtdc v dt d V r jj ×=×=11x (恒容恒容) )28.反应机理: : 表示一个总包表示一个总包表示一个总包((复杂复杂))反应所经历的具体途径的若干基元反应的有序集合反应所经历的具体途径的若干基元反应的有序集合..也称反应历程.29.基元反应: : 反应物粒子在碰撞中相互作用直接转化为产物的反应反应物粒子在碰撞中相互作用直接转化为产物的反应反应物粒子在碰撞中相互作用直接转化为产物的反应. . 30.简单反应: : 只包含一个基元反应的总包反应只包含一个基元反应的总包反应只包含一个基元反应的总包反应. .31.复合反应: :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包反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包反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包反应. . . 也称也称复杂反应 32.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简单级数反应: : 反应速率只与反应物浓度的简单方次反应速率只与反应物浓度的简单方次(0或正整数)有关的反应有关的反应..可以是基元反应、简单反应简单反应,,也可是复合反应也可是复合反应,,但必须具有简单级数但必须具有简单级数. . 33.质量作用定律: : 反应的反应速率与以计量系数的绝对值为指数的反应物浓度的乘积反应的反应速率与以计量系数的绝对值为指数的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成正比..只适用于基元反应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34.反应级数: : 速率方程中各浓度项的指数和速率方程中各浓度项的指数和速率方程中各浓度项的指数和..若速率方程中有加减运算若速率方程中有加减运算,,则无级数可言则无级数可言 35.零级反应零级反应//一级反应一级反应//二级反应二级反应//三级反应: :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0/1/2/3次方成正比的一类反应正比的一类反应. .36.反应分子数: : 引发一个基元反应所必需的反应物相互作用的最少微观粒子引发一个基元反应所必需的反应物相互作用的最少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自由基等子、离子、自由基等))数. . 即基元反应中的反应物分子个数之和即基元反应中的反应物分子个数之和即基元反应中的反应物分子个数之和. .37.半衰期: : 反应物浓度降低到其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反应物浓度降低到其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1/2t . 38.分数寿期: : 消耗掉反应初始浓度的某一分数消耗掉反应初始浓度的某一分数a 所需的时间a t .分数衰期: : 反应物浓度降低到其初始浓度的某一分数反应物浓度降低到其初始浓度的某一分数b 所需的时间b t .若b a -=1,则b tt a =. . 如如: : 某一级反应某一级反应四分之三寿期3/4t =60min,60min,而其而其四分之一衰期1/4t =60min39.初始速率: : 反应刚开始进行的一瞬间的反应速率反应刚开始进行的一瞬间的反应速率反应刚开始进行的一瞬间的反应速率..可以认为反应物没有消耗可以认为反应物没有消耗. .40.范特霍夫规则: : 对同一化学反应对同一化学反应对同一化学反应,,反应的温度每升高1010℃℃(K),(K),反应速率约增加反应速率约增加1~3倍.4~210»+TT k k 41.对峙反应: : 正向和逆向同时进行的反应正向和逆向同时进行的反应正向和逆向同时进行的反应..也称可逆反应. 42.平行反应: : 反应物能同时进行几种不同的反应反应物能同时进行几种不同的反应反应物能同时进行几种不同的反应. .43.连串反应: : 反应所产生的物质能继续起反应而产生其它物质的一类反应反应所产生的物质能继续起反应而产生其它物质的一类反应反应所产生的物质能继续起反应而产生其它物质的一类反应..也称连续反应.44.稳态近似法: : 在一系列的连串反应中在一系列的连串反应中在一系列的连串反应中,,若生成高活性的中间产物粒子若生成高活性的中间产物粒子((如原子、离子、自由基等自由基等),),),因其能量高、因其能量高、活性大、反应能力强反应能力强,,一旦生成就立即发生反应一旦生成就立即发生反应,,当反应达到稳定状态后到稳定状态后,,其净的反应速率可视为零的一种近似处理方法其净的反应速率可视为零的一种近似处理方法. . 45.链反应: : 用光、热、辐射或其它方法使反应引发用光、热、辐射或其它方法使反应引发,通过活性组份通过活性组份((自由基或原子自由基或原子))的不断再生断再生,,使反应得以自动发展下去的一类连续反应使反应得以自动发展下去的一类连续反应..又称连锁反应. 46.直链反应: : 由一个自由基或原子与饱和分子反应由一个自由基或原子与饱和分子反应由一个自由基或原子与饱和分子反应,,只生成一个新自由基或原子的链反应反应. . . 也称为也称为单链反应.47.支链反应: : 由一个活性粒子由一个活性粒子由一个活性粒子((自由基或原子自由基或原子))与饱和分子反应生成两个及两个以上新活性粒子活性粒子((自由基或原子自由基或原子))的反应的反应. . 48.原盐效应: : 在稀溶液中在稀溶液中在稀溶液中,,离子强度对离子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离子强度对离子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 . 49.光化反应: : 在光的作用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在光的作用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在光的作用下进行的化学反应. . 50.光化学定律: (1).(1).只有被物质吸收的光只有被物质吸收的光只有被物质吸收的光,,才能引发光化学反应才能引发光化学反应.(2)..(2)..(2).在初级过程中在初级过程中在初级过程中,,一个分子个分子((或原子或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而活化吸收一个光子而活化. .51.光敏剂: : 能把所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对光不敏感的物质并使其活化乃至发生反应而加能把所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对光不敏感的物质并使其活化乃至发生反应而加入的一类物质入的一类物质. .52.催化剂: : 加入少量就可以显著改变反应的速率加入少量就可以显著改变反应的速率加入少量就可以显著改变反应的速率,,而本身在反应前后没有数量和化学性质变化的一类物质性质变化的一类物质. . 53.催化作用: : 化学反应速率由于催化剂的加入而发生变化的这种作用化学反应速率由于催化剂的加入而发生变化的这种作用化学反应速率由于催化剂的加入而发生变化的这种作用. . 54.自催化作用: : 反应产物对反应本身具有加速反应的作用反应产物对反应本身具有加速反应的作用反应产物对反应本身具有加速反应的作用. . 55.55.催化反应的催化反应的选择性: : 转化为目标产物的原料量与发生转化的原料总量之比转化为目标产物的原料量与发生转化的原料总量之比转化为目标产物的原料量与发生转化的原料总量之比. . 56.分散体系分散体系((系统系统)): :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构成的体系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构成的体系(系统系统). ). 57.分散相: : 被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物质被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物质被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物质 或 被分散介质所分散的物质被分散介质所分散的物质. . 58.分散介质: : 呈连续分布的、起分散作用的物质呈连续分布的、起分散作用的物质呈连续分布的、起分散作用的物质. . 59.分子分散体系分子分散体系((系统系统)):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状态均匀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体系(系统系统).).).又称又称真溶液,简称溶液. 60.胶体分散体系: : 被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粒子半径在被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粒子半径在1~100nm(100nm(即即9710~10m --,傅版傅版))或1~1000nm(1000nm(即即m 6910~10--,天大版天大版))之间的分散体系之间的分散体系((系统系统). ). 61.扩散: : 有浓度梯度时有浓度梯度时有浓度梯度时,,物质粒子因热运动物质粒子因热运动((布朗运动布朗运动))而发生宏观上的定向迁移现象而发生宏观上的定向迁移现象..其推动力是浓度梯度其推动力是浓度梯度,,扩散过程是不可逆的扩散过程是不可逆的. .d d d d s n cD A t x=-×× 62.憎液溶胶: : 由难溶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由难溶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由难溶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简称溶胶.63.沉降: : 多相分散系统中的粒子多相分散系统中的粒子多相分散系统中的粒子,,因受重力作用而下沉的过程因受重力作用而下沉的过程. .64.电泳: :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中定向迁移的现象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中定向迁移的现象. . 65.电渗: : 在多孔膜在多孔膜在多孔膜((或毛细管或毛细管))两端施加一定电压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液体通过多孔膜而定向流动的现象液体通过多孔膜而定向流动的现象. . 66.流动电势: : 在外力的作用下在外力的作用下在外力的作用下,,迫使液体通过多孔隔膜迫使液体通过多孔隔膜((或抟细管或抟细管))定向流动时定向流动时,,在多孔膜两边所产生的电势差膜两边所产生的电势差. .67.沉降电势: : 分散相粒子在重力场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下迅速移动时分散相粒子在重力场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下迅速移动时分散相粒子在重力场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下迅速移动时,,在移动方向的两端所产生的电势差端所产生的电势差. .68.聚沉值: : 使一定量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使一定量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使一定量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 . . 聚沉值越小聚沉值越小聚沉能力越强聚沉能力越强. . 69.感胶离子序: : 将带有相同电荷的离子按聚沉能力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将带有相同电荷的离子按聚沉能力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将带有相同电荷的离子按聚沉能力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 . 70.悬浮液: : 将不溶性固体粒子分散在液体中所形成的粗分散体系将不溶性固体粒子分散在液体中所形成的粗分散体系(系统系统). ). 71.乳状液: : 由两种不互溶或部分互溶的液体所形成的粗分散体系由两种不互溶或部分互溶的液体所形成的粗分散体系(系统系统). ). 72.唐南平衡: : 若用半透膜将小分子电解质水溶液与大分子电解质水溶液隔开若用半透膜将小分子电解质水溶液与大分子电解质水溶液隔开若用半透膜将小分子电解质水溶液与大分子电解质水溶液隔开,,由于大分子电解质离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分子电解质离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电解质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电解质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当膜两边达成渗透平衡时达成渗透平衡时,,小分子电解质在膜两边的分布不同小分子电解质在膜两边的分布不同. .1.1.已知在已知在300K 时,某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为s 50,且反应温度升高1010℃反应速率增加℃反应速率增加1倍.若指前因子1710979.2-´=s A 且与温度关系不大且与温度关系不大,,试求试求: : (1).300K 时,反应的转化率达到87.5%87.5%所需的时间所需的时间所需的时间. . (2).(2).使反应转化率在使反应转化率在s 50内达到75%75%所需的温度所需的温度所需的温度. . 解:(1).(1).因一级反应有因一级反应有因一级反应有: : k t 2ln 2/1= , ,和和 kt y=-11ln (或k a t a )1ln(--=) 所以所以: : )(01386.0502ln 2ln 12/1-===s t k )(15001386.0%)5.871ln(11ln 1s y k t =--=-= [ [或或)(15001386.0)871ln(8/7s t t =--==] (2).(2).据题由据题由据题由: : )11(ln 2112T T R Ea k k -=得:)(60532ln 31458300310300310ln 1121212-×=´´-´=×-=mol kJ k k R T T T T Ea将阿仑尼乌斯公式代入积分方程得将阿仑尼乌斯公式代入积分方程得::t Ae y RTEa /11ln -=-,即: RT Ea t A y -=×--)1ln(ln 所以所以: : )(3105010979.2)75.01ln(ln 3145.81060.53)1ln(ln 73K t A y R EaT =´´--´-=×---=(也可先据kt y =-11ln 求出)(02773.0)1ln(1-=--=s t y k ,再由RT Ea A k -=ln ln 求T)2. 2.反应反应P B A k¾®¾+的动力学实验数据如下的动力学实验数据如下:: [A 0]/[mol/dm -3] 1.0 2.0 3.01.0 1.0 [B 0]/[mol/dm -3] 1.0 1.0 1.02.03.0 r 0/[mol/dm -3/s] 0.15 0.300.45 0.15 0.15若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b a ][][B A k r =,求b a 和.解: : 据题有据题有据题有: : b a 000][][B A k r =, , 故可得故可得故可得: : b a ba1,01,02,02,01,02,0][][][][B A B A r r = 将第1,2两级数据代入上式得两级数据代入上式得: :a÷÷øöççèæ=1,02,01,02,0][][A A r r 即: 0.10.10.2ln 15030.0ln][][lnln1,02,01,02,0===A A r r a 同理同理,,将第1,4组数据代入则可得组数据代入则可得::b÷÷øöççèæ=1,02,01,02,0][][B B r r 亦即亦即::00.10.2ln 15.015.0ln][][lnln 1,02,01,02,0===B B r r b3.3.今在今在473.2K 时研究反应D C B A k+¾®¾+22,其速率方程可写成yx B A k r ][][=.现经实验1得当A 、B 的初始浓度分别为0.013-×dm mol 和0.023-×dm mol 时,测得反应物B 在不同时刻的浓度数据如下表在不同时刻的浓度数据如下表: :t/min 0 5395 13025[B]/( 3-×dm mol )0.020 0.010 0.0050 试求试求: (1).: (1).: (1).该反应的总级数该反应的总级数该反应的总级数 (2).(2).实验实验2: 2: 当当A 、B 的初始浓度均为0.023-×dm mol 时,测得初始反应速率仅为实验1的初始速率的1.414倍,求A 、B 的反应级数y x 和的值的值. .(3).(3).求算求算k 值.解:(1).(1).由实验由实验1数据可知数据可知,,min 53952/1=t ,min130254/3=t.因此时有因此时有::000][2][1][A BA ==,故原方程可写成ny x y y x y yx A k A k x A k B A k r]['][2)]([2][][0=××=-××==++,即此条件下即此条件下,,反应速率与简单n 级反应相同级反应相同. .利用简单n 级反应的分数寿期公式k C n a t n n a 101)1(1)1(-----=可得可得::1212/14/3+=-n t t 亦即亦即: : 50.12ln )1539513025ln(12ln )1ln(12/14/3=-+=-+=t tn (2).(2).由实验由实验2知:yxy xB A k B A k 1,01,02,02,0][][4.1][][=002ln 2ln c c c c 2352382350238cc 112(-)(.)('12253510845-´-T T Ea ln 1´+--+---一、选择题(一、选择题(2222分)1.强电解质CaCl 2的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 ( )A.)()()(22-¥+¥¥+=L Cl Ca CaCl m m m l l B.)()(5.0)(22-¥+¥¥+=L Cl Ca CaCl m m m l l C.)(2)()(22-¥+¥¥+=L Cl Ca CaCl m m m l l D.)]()([2)(22-¥+¥¥+=L Cl Ca CaCl m m m l l 2.强电解质CaCl 2的水溶液,其离子平均活度±a 与电解质活度B a 之间的关系为之间的关系为( ) A. B a a =± B. 3B a a =± C. 2/1B a a =± D. 3/1B a a =± 3.在不可逆电极过程中,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 ( )A.阴极电势变低,阳极电势变高阴极电势变低,阳极电势变高B. 电池的电动势降低电池的电动势降低C.电解池耗电能增加电解池耗电能增加D. 以上说法都对以上说法都对 4.某电池反应为-++=++OH Hg l O H g O l Hg 42)(2)()(2222,当电池反应达平衡时,电池的电动势E 必然是必然是 ( )A. 0>EB. J E E =C. 0<ED. 0=E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级数等于反应分子数反应级数等于反应分子数B. 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是基元反应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是基元反应C. 不同反应若具有相同的级数形式,一定具有相同的反应机理D. 反应级数不一定是简单正整数反应级数不一定是简单正整数6.某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B A ®2,在动力学研究中表明该反应为,在动力学研究中表明该反应为( ) A. 二级反应二级反应 B. 基元反应基元反应 C. 双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 D. 以上都无法确定以上都无法确定7.设理想气体反应体系P A ®的速率方程为A c c c k r =,若用分压表示浓度,速率方程可写为A P P P k r =,式中c k 与P k 的关系为的关系为 ( )A. P c k k =B. RT k k P c ×=C. RT k k c P ×=D. P c k k /1= 8.催化剂能极大地改变反应速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B. 催化剂降低了反应活化能催化剂降低了反应活化能C.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平衡,提高了转化率D. 催化剂同时加快正向与逆向反应催化剂同时加快正向与逆向反应9.一定温度、压力下,将1克液体水分散成半径为10 -9米的小水滴,经过此变化后,以下性质保持不变的是以下性质保持不变的是 ( )A. 总表面能总表面能B. 表面张力表面张力C. 比表面积比表面积D. 液面下的附加压力液面下的附加压力10.硅胶吸水后其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将.硅胶吸水后其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将 ( )A. 降低降低B. 升高升高C. 不变不变D. 无法确定无法确定 11.在水中加入肥皂液后,将发生.在水中加入肥皂液后,将发生 ( )A. 0/<a g d d 正吸附正吸附B. 0/<a g d d 负吸附负吸附C. 0/>a g d d 正吸附正吸附D. 0/>a g d d 负吸附负吸附 12.将少量的KI 溶液加入AgNO 3溶液中制得AgI 溶胶,下列电解质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A. NaCl B. FeCl 3 C. MgSO 4 D. K 3PO 413.下列各分散体系中丁铎尔(Tyndall )效应最强的是)效应最强的是 ( )A. 食盐水溶液食盐水溶液B. 大分子溶液大分子溶液C. 空气空气D. Fe(OH)3溶胶溶胶14.下列电池中能测定AgCl 的)(AgCl G mfJ D 的是的是 ( )A. Ag(s)|AgCl(s)|KCl(aq)|Cl 2(p J),Pt B. Ag(s)|Ag +||Cl -|Cl 2(g),Pt C. Ag(s)|Ag +||Cl -| AgCl(s)| Ag(s) D. Ag(s)|AgCl(s)| Cl -|| Ag +| Ag(s) 15.乳状液属于.乳状液属于 ( )A. 分子分散体系分子分散体系B. 胶体分散体系胶体分散体系C. 粗分散体系粗分散体系D. 憎液溶胶憎液溶胶 16.兰缪尔(Langmuir)吸附理论中最重要的基本假设是吸附理论中最重要的基本假设是 ( ) A. 气体处于低压下气体处于低压下 B. 固体表面的不均匀性固体表面的不均匀性 C. 吸附是单分子层的吸附是单分子层的 D. 吸附是放热的吸附是放热的17.电池在恒温、恒压下可逆放电1F 与以一定的电压放电1F ,二者相比不同的是二者相比不同的是 ( ) A. 电池反应的m r U D B. 电池反应的m r H D C. 与环境交换的热Q D. 电池反应的m r G D 18.一定T 、P 下可以发生D G >0的反应是的反应是 ( )A. 原电池中的反应原电池中的反应B. 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C. 催化反应催化反应D. 溶液中的反应溶液中的反应 19.胶体体系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最重要因素是 ( )A. 布朗运动布朗运动B. 胶粒表面的扩散双电层胶粒表面的扩散双电层C. 溶剂化层的作用溶剂化层的作用D. 胶体为微多相体系胶体为微多相体系 20.某光化学反应A + h n ®n® A*, 其速率与其速率与 ( ) A. A 的浓度有关的浓度有关 B. A 的浓度无关的浓度无关 C. A 的浓度和h n 有关有关 D. 不确定不确定。
物理化学下册笔记
![物理化学下册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75ef33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7.png)
物理化学下册笔记摘要:一、引言二、物理化学基本概念1.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2.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三、物理化学的核心理论1.热力学1.1 热力学第一定律1.2 热力学第二定律1.3 热力学第三定律2.动力学2.1 反应速率理论2.2 化学反应动力学2.3 物质传递过程动力学四、物理化学的应用领域1.化学工程2.能源与环境3.材料科学4.生命科学五、物理化学的发展趋势与前景一、引言物理化学作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内容涉及物质在各种条件下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等。
物理化学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简要介绍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及其应用领域,并展望物理化学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二、物理化学基本概念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等。
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方法和理论方法,其中实验方法包括测量、观察和模拟等;理论方法包括数学建模、逻辑推理和归纳等。
三、物理化学的核心理论物理化学的核心理论包括热力学和动力学。
热力学主要研究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如热、功、熵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动力学主要研究物质微观粒子在各种条件下的运动、碰撞、反应等过程。
1.热力学热力学是物理化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热力学主要包括三个定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1.1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总能量守恒。
1.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熵增加原理,表明自然过程总是朝着熵增加的方向1.3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又称绝对零度定律,表明在绝对零度时,物质的熵等于零。
2.动力学动力学是物理化学的另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质微观粒子在各种条件下的运动、碰撞、反应等过程。
动力学主要包括反应速率理论、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物质传递过程动力学。
物理化学下册笔记
![物理化学下册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66618a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2.png)
物理化学下册笔记物理化学下册笔记第一章:化学动力学1.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 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浓度、温度、催化剂- 反应速率的表达式:速率常数、反应级数、速率方程式 - 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连续监测法、瞬时速率法2. 反应动力学-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零级反应、一级反应、二级反应- 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反应速率常数和温度的关系、活化能- 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关系: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3. 催化剂- 催化剂的定义:对反应速率有正向影响但不参与反应本身 - 催化剂的分类:同质催化和异质催化- 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吸附、活化、解离、吸附活化- 催化剂的应用:工业催化、环境催化、生物催化4. 反应速率与平衡- 反应速率的平衡关系: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反应速率与平衡常数的关系:速率常数和平衡常数的比较 - 平衡常数的温度变化: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吉布斯自由能第二章:电化学和电解质1. 电解质- 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电解质的溶解度、电离度- 离子强度和离子活度:电解质的离子间相互作用2. 电动势和电池- 电动势的定义:电势差和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 更容易发生氧化反应的金属:活性金属和不活性金属- 电动势的测定方法:电动势表、电动势的测量电路- 电化学电池:原电池和电解池3. 女士电池- 干电池和蓄电池:原理和应用- 锌锰干电池、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4. 电解和电分析- 电解的定义和过程:电解质在电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 电分析方法:电析、电沉积、电量法和电位法第三章:溶液和溶剂1. 溶液的溶解过程- 溶解的定义和过程:溶质和溶剂分子间相互作用- 溶解的热效应:热溶解和热效应,热溶剂和冷溶剂2. 溶质和溶剂的选择性溶解- 溶质和溶剂的极性:极性溶质在极性溶剂中溶解- 极性溶质和非极性溶剂的溶解:伦敦分散力和极性作用力3. 溶液浓度的表示- 溶液浓度的定义:质量浓度、物质浓度、体积浓度- 溶度和饱和度:可溶性和溶液的饱和点4. 溶液的溶解度和共存现象- 溶解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溶剂中最多可以溶解溶质的质量 - 共存现象:共沸、共熔、共晶、共溶等第四章:分子结构和化学键1. 分子的构象和立体异构体- 分子空间结构的确定:简单分子的构象分析- 立体异构体的分类:顺式异构体和反式异构体、旋光异构体2. 化学键的类型和特征- 化学键的定义和类型: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的特征:原子轨道、杂化轨道和共价电子对3. 化学键的性质和反应- 化学键的性质:键长、键能和键级- 化学键的反应:键断裂和键形成的反应第五章:固体和晶体结构1. 固体的结构和性质- 固体的分类:晶体和非晶体- 固体结构的确定:晶体学和X射线衍射2. 晶体的结构类型- 离子晶体:离子间的排列和离子半径比- 配位数和配体:- 共价晶体:共价键的网络结构和共价半径比3. 固体的力学和热力学性质- 固体的力学性质:弹性模量和脆性、塑性和韧性 - 固体的热力学性质:热膨胀和热导率第六章:化学热力学1.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能量转化- 系统和环境: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 热力学态函数:内能、焓和吉布斯自由能2.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焓的计算-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焓的计算:焓变和焓的标准反应焓3. 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的计算-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增加原理和不可逆过程- 熵的计算:熵变和熵的标准反应熵4. 热力学第三定律和自由能的计算- 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和熵的零值- 自由能的计算:自由能变和自由能的标准反应自由能总结:物理化学的下册内容主要涵盖了化学动力学、电化学和电解质、溶液和溶剂、分子结构和化学键、固体和晶体结构、化学热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物化下册知识点总结
![物化下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4e7b742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08.png)
物化下册知识点总结一、热力学1. 熵:熵是热力学基本量,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指标,通常被定义为系统的热力学状态函数,是能量转化的结果。
根据熵变原理,孤立系统中熵的变化永远大于等于零,即不可逆过程中系统熵增加。
2. 热力学第二定律:自然界中存在一个热力学过程,无法完全转化为功的过程,这个过程永远满足不等式ΔS≥0。
热力学第二定律包含卡诺定理和热力学不可逆原理。
3. 物态方程:根据不同状态下的物质,可以得到不同的物态方程,例如理想气体方程、范德华方程等。
4. 理想气体混合与溶解:对于理想气体的混合,根据分子量和混合比例求得混合气体的性质。
而对于溶解过程,化学平衡定律可以用来描述固体和液体溶解度。
二、化学平衡1.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化学平衡常数描述了反应物质的浓度和反应物质的比例关系。
可通过平衡常数求得化学方程式的热力学数据。
2. 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影响反应平衡的因素主要包括温度、压力和浓度。
通过这些因素的改变,可以调节化学反应平衡位置。
3. 平衡常数的定量计算:可以通过给定的反应物质浓度和平衡常数,计算得到反应物质及产物的浓度,从而得到平衡位置。
4. 平衡常数与热力学关系:反应物质的浓度与温度的关系可以通过平衡常数体现,反应物质浓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平衡常数之间存在关系。
三、电化学1. 电解过程:电解包括电解液的电离和离子迁移过程,通过自由离子与外加电场进行相互作用转变为化学反应过程。
2. 电动势的计算:根据电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数据,可以计算电池的电动势,通过电动势计算可以得到电化学反应的方向和程度。
3. 电解液浓度与电导率的关系:电解液浓度与电导率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随着电解液浓度的增加,电导率也会相应变化。
4. 原电池与伏安电解:原电池是由氧化还原反应官反应过程形成的电流设备,伏安电解是通过外加电场对电解质溶液进行电解反应的设备。
总结:物理化学下册的知识涉及了热力学、化学平衡和电化学等内容。
物理化学下册知识点
![物理化学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a74dbd726fff705cc170a59.png)
物理化学下册知识点第七章:电化学1、掌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以及与金属导电机理的区别;熟悉电解池、原电池以及电化学中关于正、负极、阳、阴极等规定;掌握法拉第定律及简单计算。
2、了解离子电迁移现象,掌握电迁移规律;了解迁移数和电迁移率的定义并掌握希托夫法测定迁移数的方法及相关计算。
3、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及电导池常数的定义,了解电导的测定;掌握电导、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以及离子独立运动定律;熟悉电导测定的应用及相关计算。
4、掌握电解质溶液平均离子活度、平均离子活度因子、平均离子质量摩尔浓度的计算及相互关系;了解强电解质互吸理论和离子氛概念,熟悉离子强度的计算及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5、掌握原电池图示表示的相关规定,并能熟练进行电极、电池反应及电池图示的相互表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原电池的设计;掌握可逆电池的定义,了解标准电池和对消法测定电池电动势的原理。
6、掌握原电池热力学,会使用电动势数值和温度系数计算一些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值;熟悉电池和电极反应能斯特方程并会进行相关计算。
7、了解电池电动势的构成及标准氢电极等概念;了解液体接界电势的计算,熟悉液体接界电势消除方法。
8、掌握电极的种类,了解二级参比电极-甘汞电极和离子选择性电极如玻璃电极测定溶液PH值的方法。
9、掌握理论、实际分解电压的定义,了解两者差别以及产生原因;了解极化类型,掌握极化曲线以及超电势存在时电极电势的计算和电解时电极上的竞争反应。
第八章:统计热力学1、了解统计热力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任务,掌握定位系统、非定位系统、独立粒子系统和非独立粒子系统(相依粒子系统)等概念。
2、了解定位系统、非定位系统有无简并度时的微态数、最概然分布公式(玻尔兹曼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最概然分布公式几种常见形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掌握配分函数的定义,了解定位系统、非定位系统配分函数与各热力学函数的关系,掌握两者的区别。
4、了解配分函数的分离和相应配分函数的计算以及对各热力学函数的贡献,掌握转动和振动配分函数推导过程中提到的一些概念或公式:如转动、振动特征温度、不同类型双原子或多原子分子配分函数表达式的区别、对称数、零点振动能等。
物理化学下册知识点及公式复习集(精选课件)
![物理化学下册知识点及公式复习集(精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a388a189eb172ded63b7f5.png)
物理化学下册知识点及公式复习集第七章 电化学1.正负、阴阳极规定及离子迁移方向正负极:电势高的为正极,电势低的为负极阴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为阳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为阴极 离子迁移方向:阴离子迁向阳极,阳离子迁向阴极 原电池:正极-阴极 负极-阳极电解池:正极—阳极 负极—阴极2.ξzF Q =F -- 法拉第常数; F = Le = 96485.309 C/mo l,计算取 96500 C/mol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zF Q n B B =∆=νξ 3. 1G R =单位:Ω—1或 S1 l R A ρκρ== 单位: S ∙m —1 cm /κΛ= A l K cell =4. 科尔劳施(Kohlr ausch)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在很稀的溶液中,强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与其浓度的平方根成直线关系,即c ΛΛA m m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5. 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在无限稀释溶液中,每种离子独立移动,不受其它离子影响,电解质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可认为是两种离子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之和。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⑴ (无限稀释)电解质溶液的 ∧m∞ 是阳、阴离子对 ∧m∞ 的贡献之和,即为离子极限摩尔电导率的加和值。
若电解质为 Cv+Av — ,在无限稀释溶液中全部电离:...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z z v v C v C v A C v+,v-分别表示阳、阴离子的化学计量数。
∞--∞++∞Λ+Λ=Λ,,m m m v v (2)稀释溶液中,具有相同离子的不同电解质,该相同离子的 ∧m ∞ 都相同。
(3)在无限对于强电解质,比如 NaClc A m m -Λ=Λ∞①由∧m ~ c ½ 的直线外推② 若已知∧m ∞(Na+)、∧m ∞ (Cl-),则∧m ∞(NaC l)=∧m ∞ (Na +)+ ∧m∞ (Cl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对于弱电解质,)()(-∞+∞∞Λ+Λ=ΛAc H m m m ①)]()()()()()([)()()(-∞+∞-∞+∞-∞+∞∞∞∞∞Λ-Λ-Λ+Λ+Λ+Λ=Λ-Λ+Λ=ΛCl Na Ac Na Cl H NaCl NaAc HCl m m mm m m m m m m ②6. 电导测定的应用(1)计算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及解离常数(2)计算难溶盐的溶解度 a.难溶盐饱和溶液的浓度极稀,可认为 m mΛΛ∞≈b 。
物理化学下册的知识点总结
![物理化学下册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d25a15c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a.png)
物理化学下册的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1.1 物理化学的定义和意义- 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是物理学与化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 物理化学对于理解和掌握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化学反应机理和动力学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物质的结构- 化学元素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绕原子核运动。
1.3 物质的基本性质- 物质的基本性质包括物质的量、质量、体积、密度等。
第二章:热力学基础2.1 热力学基本概念- 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的学科,包括热平衡、热力学系统、热力学过程等基本概念。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能量守恒的原理,即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守恒。
2.3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也就是说热能不可能自发地从一个低温系统传递到一个高温系统,即热量不可能自行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
2.4 熵的概念- 熵是热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表示系统的无序程度和混乱程度。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3.1 化学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
3.2 反应速率规律-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可以用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来表示。
3.3 反应活化能和活化能理论- 反应活化能是反应物转化为产物所需要的最小能量,活化能理论可以解释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4.1 电化学基本概念- 电化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与电流、电势、电解等相互关系的学科。
4.2 电解和化学电池- 电解是指用电流将化合物分解成元素或离子的过程,而化学电池则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4.3 电化学动力学- 电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速率与电流密度、电势的关系。
第五章:分子动力学5.1 分子的基本运动- 分子动力学研究分子的热运动和扩散等基本运动。
5.2 分子碰撞理论- 分子碰撞理论是研究气体分子之间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的理论。
物理化学第五版下册知识点总结
![物理化学第五版下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82a06c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3.png)
物理化学第五版下册知识点总结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一、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与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不同的。
在固体的吸附现象中,固体也有体积变化。
二、空气中压强跟外界大气压无关,大气压不变;液体沸腾时,内部蒸汽膨胀使得体积增大,此时气泡上升,若外界气压不变,则气泡会逐渐消失;溶液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规律:①液体沸腾前气泡都冒出来②沸腾开始时,气泡往外跑,越到后面气泡就越往里钻③继续沸腾时,冒出的气泡会从液体表面破裂并上浮④沸腾完全后,气泡还会留在液体内部。
三、水在0℃以下会结冰。
四、我们把纯净物的体积 V 与其组成的单位物质的量 n 之间的关系称为阿伏伽德罗定律。
(1) n= M/ V;(2) M= n* M/(n* M- m)其中 N 是某元素的原子个数。
五、标准状况是指101.325 kpa,气体体积 V 与压强 p 的关系: p= p0/ v=1/5。
六、分子和原子都属于微观世界,它们虽然只占据了物质微粒的很少部分,但却决定着物质的性质和特征,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七、根据摩尔质量判断该物质中各种微粒的相对数量,并计算其分子个数。
八、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可简单概括为氧化——还原反应,即生命活动是通过呼吸作用将机体内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同时又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
九、铁磁性物质的性质:一般情况下它们呈现抗磁性或亚铁磁性,当温度升高至居里温度以上,由铁磁性物质向顺磁性转化。
十、物态是物质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具体形式。
温度——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叫做温度。
零度,水的凝固点,冰熔解的温度。
物理化学下册学习知识重点及公式定理复习资料集
![物理化学下册学习知识重点及公式定理复习资料集](https://img.taocdn.com/s3/m/5c93e2404431b90d6c85c7de.png)
第七章 电化学1.正负、阴阳极规定及离子迁移方向正负极:电势高的为正极,电势低的为负极阴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为阳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为阴极 离子迁移方向:阴离子迁向阳极,阳离子迁向阴极 原电池:正极-阴极 负极-阳极 电解池:正极-阳极 负极-阴极 2.ξzF Q =F -- 法拉第常数; F = Le = 96485.309 C/mol,计算取 96500 C/molzFQ n BB=∆=νξ3.1G R =单位:Ω-1或 S1 l R A ρκρ== 单位: S ∙m -1c m /κΛ=A l K cell =4. 科尔劳施(Kohlrausch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在很稀的溶液中,强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与其浓度的平方根成直线关系,即c ΛΛA m m -=∞5. 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在无限稀释溶液中,每种离子独立移动,不受其它离子影响,电解质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可认为是两种离子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之和。
⑴ (无限稀释)电解质溶液的 ∧m ∞ 是阳、阴离子对 ∧m ∞ 的贡献之和,即为离子极限摩尔电导率的加和值。
若电解质为 Cv+Av- ,在无限稀释溶液中全部电离:--++-++→z z v v C v C v A C v+,v-分别表示阳、阴离子的化学计量数。
∞--∞++∞Λ+Λ=Λ,,m m m v v(2)稀释溶液中,具有相同离子的不同电解质,该相同离子的 ∧m ∞都相同。
(3)在无限对于强电解质,比如 NaClc A m m -Λ=Λ∞①由∧m ~ c ½的直线外推② 若已知∧m ∞(Na+)、∧m∞(Cl-),则∧m ∞(NaCl)=∧m ∞ (Na +)+ ∧m ∞(Cl-)对于弱电解质,)()(-∞+∞∞Λ+Λ=ΛAcHmmm①)]()()()()()([)()()(-∞+∞-∞+∞-∞+∞∞∞∞∞Λ-Λ-Λ+Λ+Λ+Λ=Λ-Λ+Λ=ΛClNaAcNaClHNaClNaAcHClmmmmmmmmmm②6.电导测定的应用(1)计算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及解离常数(2)计算难溶盐的溶解度a.难溶盐饱和溶液的浓度极稀,可认为 m mΛΛ∞≈b.计算难溶盐电导率时水的电导率不能忽略,即κκκ=(难溶盐)(溶液)-(水)运用摩尔电导率的公式就可以求得难溶盐饱和溶液的浓度c。
物理化学下册-知识点及公式复习集
![物理化学下册-知识点及公式复习集](https://img.taocdn.com/s3/m/877aae59a45177232f60a287.png)
第七章 电化学1.正负、阴阳极规定及离子迁移方向正负极:电势高的为正极,电势低的为负极阴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为阳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为阴极 离子迁移方向:阴离子迁向阳极,阳离子迁向阴极 原电池:正极-阴极 负极-阳极 电解池:正极-阳极 负极-阴极 2.ξzF Q =F -- 法拉第常数; F = Le = 96485.309 C/mol,计算取 96500 C/molzF Q n BB=∆=νξ3.1G R =单位:Ω-1或 S1 l R A ρκρ==单位: S ∙m -1c m /κΛ=A l K cell =4. 科尔劳施(Kohlrausch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在很稀的溶液中,强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与其浓度的平方根成直线关系,即c ΛΛA m m -=∞5. 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在无限稀释溶液中,每种离子独立移动,不受其它离子影响,电解质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可认为是两种离子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之和。
⑴ (无限稀释)电解质溶液的 ∧m ∞ 是阳、阴离子对 ∧m ∞ 的贡献之和,即为离子极限摩尔电导率的加和值。
若电解质为 Cv+Av- ,在无限稀释溶液中全部电离:--++-++→z z v v C v C v A C v+,v-分别表示阳、阴离子的化学计量数。
∞--∞++∞Λ+Λ=Λ,,m m m v v(2)稀释溶液中,具有相同离子的不同电解质,该相同离子的 ∧m ∞ 都相同。
(3)在无限对于强电解质,比如 NaClc A m m -Λ=Λ∞①由∧m~ c ½ 的直线外推 ② 若已知∧m ∞(Na+)、∧m ∞ (Cl-),则∧m ∞(NaCl)=∧m ∞ (Na +)+ ∧m ∞ (Cl-)对于弱电解质,)()(-∞+∞∞Λ+Λ=ΛAc H m m m ①)]()()()()()([)()()(-∞+∞-∞+∞-∞+∞∞∞∞∞Λ-Λ-Λ+Λ+Λ+Λ=Λ-Λ+Λ=ΛCl Na Ac Na Cl H NaCl NaAc HCl mm mm m m m m m m ②6. 电导测定的应用(1)计算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及解离常数(2)计算难溶盐的溶解度a.难溶盐饱和溶液的浓度极稀,可认为 m mΛΛ∞≈ b.计算难溶盐电导率时水的电导率不能忽略,即κκκ=(难溶盐)(溶液)-(水)运用摩尔电导率的公式就可以求得难溶盐饱和溶液的浓度c 。
大学物理化学下册(第五版傅献彩)知识点分析归纳(1)
![大学物理化学下册(第五版傅献彩)知识点分析归纳(1)](https://img.taocdn.com/s3/m/9a2546d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09.png)
⼤学物理化学下册(第五版傅献彩)知识点分析归纳(1)第⼋章电解质溶液第九章1.可逆电极有哪些主要类型?每种类型试举⼀例,并写出该电极的还原反应。
对于⽓体电极和氧化还原电极在书写电极表⽰式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答:可逆电极有三种类型:(1)⾦属⽓体电极如Zn(s)|Zn2+ (m) Zn2+(m) +2e- = Zn(s)(2)⾦属难溶盐和⾦属难溶氧化物电极如Ag(s)|AgCl(s)|Cl-(m), AgCl(s)+ e- = Ag(s)+Cl-(m)(3)氧化还原电极如:Pt|Fe3+(m1),Fe2+(m2) Fe3+(m1) +e- = Fe2+(m2)对于⽓体电极和氧化还原电极,在书写时要标明电极反应所依附的惰性⾦属。
2.什么叫电池的电动势?⽤伏特表侧得的电池的端电压与电池的电动势是否相同?为何在测电动势时要⽤对消法?答:正、负两端的电势差叫电动势。
不同。
当把伏特计与电池接通后,必须有适量的电流通过才能使伏特计显⽰,这样电池中发⽣化学反应,溶液浓度发⽣改变,同时电池有内阻,也会有电压降,所以只能在没有电流通过的情况下才能测量电池的电动势。
3.为什么Weslon标准电池的负极采⽤含有Cd的质量分数约为0.04~0.12的Cd⼀Hg齐时,标准电池都有稳定的电动势值?试⽤Cd⼀Hg的⼆元相图说明。
标准电池的电动势会随温度⽽变化吗?答:在Cd⼀Hg的⼆元相图上,Cd的质量分数约为0.04~0.12的Cd⼀Hg齐落在与Cd⼀Hg固溶体的两相平衡区,在⼀定温度下Cd⼀Hg齐的活度有定值。
因为标准电池的电动势在定温下只与Cd⼀Hg齐的活度有关,所以电动势也有定值,但电动势会随温度⽽改变。
4.⽤书⾯表⽰电池时有哪些通⽤符号?为什么电极电势有正、有负?⽤实验能测到负的电动势吗?答:⽤“|”表⽰不同界⾯,⽤“||”表⽰盐桥。
电极电势有正有负是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
不能测到负电势。
5.电极电势是否就是电极表⾯与电解质溶液之间的电势差?单个电极的电势能否测量?如何⽤Nernst ⽅程计算电极的还原电势?5.电极电势是否就是电极表⾯与电解质溶液之间的电势差?单个电极的电势能否测量?如何⽤Nernst ⽅程计算电极的还原电势?答:电极电势不是电极表⾯与电解质溶液之间的电势差。
物理化学下册归纳精编版
![物理化学下册归纳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c5a9f39bf524ccbff12184ea.png)
Physical chemistry
离子活度
a
m m
lg A | z z | I
热力学
电化学
电动势
E
电导
G A;
l
m
c
电极极化作用
η阳极 (不可逆 -可逆)阳极
Nenst方程
E E θ RT ln aB
zF
B
r Hm rGm Tr Sm
C. 引入方位因子的概念,并认为它与熵变化有关 ;
D. 反应物先形成活化络合物,再分解成产物
8.过渡状态理论的势能面中的“势能”是指:
D
A. 分子振动势能; B. 电子运动势能;
C. 分子平动势能; D.分子中的原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
Physical chemistry
9.已知H2的解离能为436kJmol-1,用气态H原子在清 洁的W表面进行化学吸附时放热293kJmol-1,若1
C
Physical chemistry
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4题)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反应aA+bB→gG+hH是基元反应,则速率方程
r = kAcAacBb = kBcAacBb;
B. 若反应进度 对时间变化率表示速率方程,k与所
选的反应物种类无关; C. 所有的二级反应都是双分子反应; D. 零级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dm3 mol-1 s-1; E. 用不同反应组分表示的反应速率方程,其速率常
二级反应 11 cA cA,0 k2t
反应速率确定
热力学
动力学
反应速率
k
稳态近似 平衡态假设
物化生高二下册知识点
![物化生高二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791450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1.png)
物化生高二下册知识点在高二下学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课程中,学生将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掌握一系列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该学期这三门科目的主要知识点概述:物理知识点:1.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电磁感应发电机、变压器- 电磁波的概念和特性:电磁波谱、光的波粒二象性2. 光学- 光的传播规律:折射、反射- 光的干涉和衍射:杨氏实验、双缝干涉、单缝衍射- 光的色散和偏振:白光的成分、偏光器3. 核与原子物理- 原子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 放射性衰变与核反应:半衰期、核反应方程式 - 原子能与核能的应用:核电站、核武器化学知识点:1. 酸碱和盐- 酸碱溶液的性质:酸碱指示剂、电离度- 通性酸碱盐的性质:中和反应、盐水离子- 酸碱滴定和常见盐的制备方法2. 难溶盐和络合物- 难溶盐的溶解度规律:离子平衡、共振- 难溶盐的制备与颜色:共沉淀、颜色盐- 配位化合物的配位数和配位化合物的命名3. 有机化学- 碳的特性和电子分布:共价键、取代作用- 烃类有机化合物:饱和烃、烯烃和炔烃的结构和命名- 有机官能团和有机反应:卤代烃、醇、醛、酮等的性质和反应生物知识点:1. 遗传学- DNA与基因的结构:双螺旋结构、编码特性- 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复制、转录和翻译- 基因突变和基因工程:突变的类型、基因工程技术2. 生物进化和生态系统- 进化论和自然选择:演化过程、适应性进化-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络 - 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生态足迹、环境保护措施3. 生物技术和医学- 细胞培养和基因工程:细胞培养方法、转基因生物- 生物药物和基因诊断:重组蛋白药物、基因检测技术- 克隆技术和干细胞研究:动物克隆、干细胞应用通过学习以上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知识点,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宽对这些科学领域的理解和认识。
这些知识点也为高三阶段的复习和应对高考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物理化学下册归纳
![物理化学下册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303c8c39e314332396893ad.png)
半衰期t1/2/s
380 1520 1440 212
试求:(1)反应级数和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
(2)实验活化能Ea值;(3)若1030K时,N2O的初 始压力为54.00kPa,当压力达到64.00kPa时所需时间。
Physical chemistry
1解:
(1)半衰期与初始压力成反比,2级; k(967K) = 1/(t1/2p0) =1.678×10-5(kPa-1 s-1) k(1030K) = 1/(t1/2p0) =9.828×10-5(kPa-1 s-1)
A. 难溶盐溶解度; B. 离子迁移数;
B
C. 弱电解质电离度; D. 电解质溶液浓度 。
14.反应Cu2++ Fe →Fe2++ Cu,所对应的电池表示应为
A. Cu(s) ︱FeCl2(m1)‖CuSO4(m2) ︱Fe(s)
B. Cu(s) ︱CuSO4(m2) ‖FeCl2(m1)︱Fe(s)
D. 原电池的正极就是阳极。
16.在电解硫酸铜溶液时,阳极、阴极表面附近,本体
的浓度分别为c1、c2、c,则阴极浓差超电势等于:
A. (RT/2F)ln(c1/c) C. (RT/2F)ln(c/c1)
B. (RT/2F)ln(c1/c2) D. (RT/2F)ln(c/c2)
D
Physical chemistry
Physical chemistry
11.一液相催化反应速率常数 kc =Kkcx,其中K为平 衡常数,k是快速步骤的速率常数,若可逆反应阶
段体系的内能变化△Um = 60kJ/mol,催化剂浓度
cx =10-4mol/L,催化反应总活化能为80kJ/mol,则
物化下册公式整理
![物化下册公式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0c86b41be1e650e52ea99ce.png)
相律F = C—P + n ,C=S-R-R’相图:相态与T,p,x的关系图实验方法:气液系统,蒸气压法和沸点法;液固(凝聚),热分析法和溶解度法。
杠杆规则:m=m1+m2 范特霍夫方程:lnP2/P1=Δvap H/R*(1/T1-1/T2)=lnx法拉第定律:Q=n电F=Z ζ F=It F=96485.34C/mol电导G=1/R = κA/l S(西门子)电导池常数K cell= κ*R摩尔电导率:Λm= κ/c稀的强电解质:Λm=Λm∞-A√c无限稀释溶液:Λm∞= v+Λm∞,+ + v- Λm∞,-解离度α= Λm /Λm∞平衡常数K θ = [ α2/(1-α)]*(cθ/c)难溶电解质:Λm≈Λm∞平均活度及活度系数a=a v±=a v++a v--,b v±=b v++b v--,v = v+ + v-,a±=γ±b±/ bθt+=v+Λm∞+/Λm∞离子迁移数:n电解前=n电解后±n反应±n迁移(迁进为正,迁出为负) t=n迁移/n反应德拜-休克尔公式:lgγ±=-AZ+│Z—│√I ,其中A=0.509(mol-1·kg)1/2离子强度:I = (1/2) ∑ b B Z B2≈(1/2) ∑ C B Z B2∆G= -zFE 温度系数(∂ E/∂ T)p(V/K)∆S= -(∂G/∂T)p = zF (∂E/∂ T)p (J/mol·K)∆H =∆G + T∆ S = -zFE +zFT(∂E/∂T)pQ ir = T∆ S =zFT(∂E/∂T)p∆r G mθ = -zFEθ = -RT ln Kθ极化类型: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能斯特方程:E=Eθ—RT/ZF lnΠa B vB当T=298.15K时,E=Eθ-0.05916/Z lnΠa B vB V电极电势E(电极)=Eθ(电极)+RT/ZF ln{Πa B(电极)}vB(电极)=Eθ(电极)+RT/ZF ln{a B(还原态)/a B(氧化态)}电池的电动势:E = E+ - E-= E右- E左浓差电池无液接:E=-RT/ZF lna2/a1有液接:E有=E无+E液=2t+RT/ZFln(a±)1/(a±)2 E液=(2t+-1)RT/ZFln(a±)1/(a±)2第一类电极:金属、氢、氧、卤素电极等。
物理化学下册总结
![物理化学下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57bc01f6c175f0e7dd13701.png)
第七章1. 法拉第定律:Q =zFξ2. 迁移数计算++++-+-==++I Q t I I Q Q【例】用铜电极电解CuSO 4溶液,通电一定时间后测得银电量计中析出0.7512g 银,并测得阳极区溶液中CuSO 4质量增加0.3948g 。
试求CuSO 4溶液中离子的迁移数t(Cu 2+)和t(SO 42-)。
(已知摩尔质量M (Ag) = 107.868 g·mol -1,M (CuSO 4) =159.604 g·mol -1。
)解:电量计中析出银的物质的量即为通过总电量:n (电) =0.7512g/M(Ag)= 6.964×10-3mol阳极区对Cu 2+ 进行物料衡算:n (原) + n (电)-n (迁出) = n (后) n (迁出) = n (原) -n (后) + n (电)n (迁出) =-+039481207512.().()g C u S O g A g 4M M =-⨯+⨯-(...)0394821596046964103mol =2.017×10-3 mol t (Cu 2+) = ()()n n 迁出电=⨯⨯--20171069641033.. =0.2896 t (SO 42-) =1-t (Cu 2+) = 0.71643. 电导(G ):=1G /R ,电导率1l G A R =⨯=⨯cell s κK ,摩尔电导率:/m m V c κκΛ==【例】已知25℃时KCl 溶液的电导率为0.2768 S·m -1。
一电导池中充以此溶液,在25 ℃时测得其电阻为453Ω。
在同一电导池中装入同样体积的质量浓度为0.555g.dm -3的CaCl 2溶液,测得电阻为1050Ω。
计算(1)电导池系数;(2)CaCl 2溶液的电导率;(3)CaCl 2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解:(1)电导池系数为(2)CaCl 2溶液的电导率(3)CaCl 2溶液的摩尔电导4. 离子独立运动定律∞∞∞++--=+m m m ,,ΛνΛνΛ【例】已知25℃时0.05mol.dm -3CH 3COOH 溶液的电导率为3.8⨯10-2S.m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段体系的内能变化△Um = 60kJ/mol,催化剂浓度
cx =10-4mol/L,催化反应总活化能为80kJ/mol,则
快速步骤的活化能为(kJmol-1):
A
A. 20; B. 140 ;
C.-20; D. -140 。
12.下列哪一对电解质溶液适合用界面移动法测量离子
迁移数: A. HCl与CuSO4;
程为 r = k[Hg22+][Tl+][Hg2+]-1, 该反应为
A
A. 一级反应 ;
B. 双分子反应 ;
C. 三级反应;
D. 不存在反应级数 。
2.对于简单均相反应:aA + bB = dD +gG, 在体积V不变
的条件下进行时,其反应速率表达式不正确的是: C
A. r = (1/ νD)(dcD/dt);
A
A. 150 ; B. 586 ;
C.-150; D. -143 。
10.下列哪个反应中,光的量子产率是最大的
C
A. 2HI→H2 +I2
B. 3O2 →2O3
C. H2 +Cl2 →2HCl D. H2S→H2 +S(g)
Physical chemistry
11.一液相催化反应速率常数 kc =Kkcx,其中K为平 衡常数,k是快速步骤的速率常数,若可逆反应阶
电学性质
κηu
4εr ε0 E
电泳分析
大分子溶液
lim lim [η] ηsp lnηr
c0 c c0 c
聚沉性质
100:1.6:0.14
[] = KM
三角洲
Physical chemistry
物理化学试题 20040527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4题)
1.实验测得反应:Hg22+ + Tl3+ → 2Hg2+ + Tl+ 的速率方
光学性质
丁铎尔效应
超显微镜
电学性质
动电势
电泳分析
大分子溶液 黏度 渗透压
聚沉性质
反离子
生命现象
三角洲
Physical chemistry
动力性质
D RT 1
L 6 r
M =胶4团/3量r3L
介观
胶体
r
1~100nm
光学性质
I242A 4V2nn12122nn2222
超cV显' 微4r镜3 N3
B. HCl与CdSO4;
C
C. HCl与CuCl2;
D. KOH与CdCl2
Physical chemistry
13.不能用测定电解质溶液所得的电导来计算的是:
A. 难溶盐溶解度; B. 离子迁移数;
B
C. 弱电解质电离度; D. 电解质溶液浓度 。
14.反应Cu2++ Fe →Fe2++ Cu,所对应的电池表示应为
5.直链反应相对于支链反应其特点是:
D
A. 必须由光照引发 ;
B. 必须有链的传递;
C. 反应链的数目按几何级数增长 ;
D.活性质点的数目不变
6.质量作用定律主要表明在等温条件下:
B
A. 反应速率常数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
B. 基元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
C. 反应物化学计量系数之和等于反应级数的反应的
A. Cu(s) ︱FeCl2(m1)‖CuSO4(m2) ︱Fe(s)
B. Cu(s) ︱CuSO4(m2) ‖FeCl2(m1)︱Fe(s)
E
RT zF
ln
Ka
电导滴定
金属防腐
t, m, / m
U,
m,
/F
电动势测定应用
Physical chemistry
基元反应速率方程
rk cvB B
一级反应
ln cA,0 cA
k1t
二级反应 11 cA cA,0 k2t
反应速率确定
热力学
动力学
反应速率
k
稳态近似 平衡态假设
Arrhenius方程
8.过渡状态理论的势能面中的“势能”是指:
D
A. 分子振动势能; B. 电子运动势能;
C. 分子平动势能; D.分子中的原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
Physical chemistry
9.已知H2的解离能为436kJmol-1,用气态H原子在清 洁的W表面进行化学吸附时放热293kJmol-1,若1
mol H2在W表面上全部进行解离吸附,估算其吸附 热约为多少(kJmol-1)?
B. kA= 2kB = kC; D. kA= 1/2kB = kC 。
4.若反应: A+B = C正逆向均为二级反应,则平衡常
数K与正逆向速率k+ k- 间的关系为:
D
A. K > k+/k-;
B. K < k+/k- ;
C. K = k+/k- ;
D. K 与k+/k- 关系不定。
Physical chemistry
物理化学(下册) 重要公式
Physical chemistry
热力学
离子活度
a
m m
电化学
Nenst方程
EEθRTln aB
zF
B
lgA|zz| I
电动势
E
rH m rG m TrS m
△rGm= -zFE
电导
GA;
l
mc
电极极化作用
rSm
zF
E
T P
平衡常数
η阳极 (不可 -逆 可) 逆 阳极
B. r = (-1/a)(dcA/dt) ;
C. r = (-1/V νB)(dnB/dt) ; D. r = (1/V)(dξ/dt) 。
Physical chemistry
物理化学试题 200405274
3.对于基元反应:A+2B → C, 下列有关反应速率常数
的等式中正确的是:
D
A. kA= kB = kC ; C. -kA=-1/2kB= kC ;
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
D. 反应速率与活化能及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
Physical chemistry
7.过渡状态理论的基本论点是:
D
A. 是在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
B. 反应物经过简单碰撞就能变成产物;
C. 引入方位因子的概念,并认为它与熵变化有关 ;
D. 反应物先形成活化络合物,再分解成产物
kAeEa/RT
Ea Ec1/2RT
碰撞理论 kdA 2 BL
8RTeEc/RT
Ea rHm θ nRT
过渡态理论
kkB Tenc h
1nexprSmc R
expR E T a
反应机理推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Physical chemistry
cos s-g l-s l-g
G = A
体相
表面
表面张
力
表面活性剂
胶束、膜
A0 = 3/ r
ps
1 R1
1 R2
h 2 cos gR
RTln pg p0
2M ‘ R
Kp V Vm 1 Kp
过热、暴沸、 过饱和等现象
r k1KApA 1KApAKBpB
Physical chemistry
动力性质
扩散、沉降
胶团量
介观
胶体 r
10-7~9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