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式学案(教师版)讲课稿
高考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1、学习文言特殊句式。
2、学习文言固定句式。
3、了解文言句式的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
教学设想:本专题共分5课时,其中讲授2课时,练习3课时。
教学过程:一、高考回顾:二、文言句式:(一)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的显著特点,是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用判断词“是”,而古代汉语中的“是”主要作指示代词用,汉魏以前一般不用来构成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有以下几种:(1)用“。
者,。
也”表示。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用“。
,。
也”表示。
如:“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
”(3)用“。
者,。
”表示。
如:“愽鸡者袁人,素无赖。
”(4)用“。
,。
者也。
”表示。
如:“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5)用“为”“乃”“则”“即”等词表判断。
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6)用在谓语前加“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此非空言也。
”(7)用“是”表示判断。
如:“巨是凡人。
”2、被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行为的受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
其常见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用“于”作标志。
如:“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
”(2)用“见”作标志。
如:“秦城不可得,徒见欺。
”(3)用“见。
于”作标志。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
”(4)用“为”作标志。
如:“兔不可复得而为宋人笑。
”(5)用“为。
所。
”作标志。
如:“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6)用“被”表被动。
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7)主谓之间直接构成被动。
如:“举孝廉不行。
”3、倒装句(1)主谓倒装:如:“甚矣,汝之不惠!”(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如:“时人莫之许。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卿欲何言?”()用“之”“是”“之为”“唯。
是。
”把宾语提前。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定语后置:()中心词十之十定语十者如:“马之千里者”()中心词十定语十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中心词十数量词如:“尝贻余核舟一”(4)状语后置:()用“于”构成的介宾结构做状语,放在动词谓语后。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语言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典型文言文例句,学会推断文言文词义的方法,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运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理解。
2. 教学难点:文言文词义的推断,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进行教学。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文言文例句,辅助学生理解。
3.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文言文复习状态。
2. 讲解与示范:分析典型文言文例句,讲解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用法,示范翻译过程。
3. 练习与讨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分组讨论,互相解答疑问。
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文言文现象,提高运用能力。
5.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收集学生反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1. 篇章分析:选取一篇高考真题文言文,进行篇章分析,讲解文章结构、主旨大意。
2. 题目解析:分析文言文题目,指导学生如何抓住题目的关键信息,提高答题效率。
七、教学过程1. 篇章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主旨大意。
2. 题目解析:讲解文言文题目的类型及解题策略,学生进行练习。
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进行教学。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文言文真题,辅助学生理解。
3.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高考文言文句式教案
高考文言文句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高考文言文常见句式的类型及特点。
2、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句式的判断方法和翻译技巧。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在文言文阅读和翻译中对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这四种常见文言文句式的特点和规律。
学会准确翻译各类文言文句式。
2、难点宾语前置句中不同类型的判断和翻译。
状语后置句中介词结构的识别和翻译调整。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句式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
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句式的构成和用法。
2、练习法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对练习进行讲解和点评,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3、归纳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的文言文句式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是重点也是难点。
而要准确理解和翻译句子,就必须掌握文言文常见的句式。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高考文言文句式。
(二)讲解常见文言文句式1、判断句概念: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常见形式:“……者,……也” 式,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也” 式,如“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者,……” 式,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用“乃、则、即、皆、必”等副词表示判断,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用“非”表示否定判断,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2、被动句概念: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
常见形式:“于”字表被动,如“而君幸于赵王”。
“见”字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于” 表被动,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为”字表被动,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为……所” 表被动,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无标志的被动句,如“戍卒叫,函谷举”。
3、省略句概念:省略句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句子中某些成分被省略掉的句子。
复习教案文言实词(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复习教案文言实词(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常用的文言实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言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已学过的文言实词,总结其含义和用法。
2.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推断方法。
3. 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回顾并掌握已学过的文言实词。
2. 难点:文言实词的词义推断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言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3. 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已学过的文言实词,引导学生思考文言实词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推断方法。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和用法。
4. 练习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巩固对文言实词的掌握。
5. 总结与拓展: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评价: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批改,评估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适量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以便学生课后阅读和练习。
2. 练习题库:准备一系列的文言实词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 参考书籍:推荐学生查阅相关的文言文参考书籍,以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回顾已学过的文言实词,总结其含义和用法。
2. 第2周: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推断方法。
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2)能够运用所学的句式知识分析、翻译文言文句子。
2. 过程与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及特点;(2)运用句式知识分析、翻译文言文句子。
2. 教学难点:倒装句的种类及判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特殊句式,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3. 课堂讲解讲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及特点,重点讲解倒装句的种类和判断方法。
4. 实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典型例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句式知识进行翻译和解释。
5.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翻译句子,巩固所学内容。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选取一篇文言文,分析其中的特殊句式,下周上课时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 实例分析:评价学生分析、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具体的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特殊句式。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心得,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对比分析:将文言文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七、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自主分析句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言文句式的背后原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水平的文言文教材,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完整版)2019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式学案(教师版)
2019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式学案(教师版)【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教学重点】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学课时】本专题共3课时。
其中讲练2课时,练习课1课时。
【考点简析】2018年《考试大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 级。
《考纲》规定的考查的句式为: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高考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的考查,一般不单独设题,主要是在古文翻译题中出现。
“不同用法”指的是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重点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难点是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
有关词类活用在实词我们已重点讲述,这里不再列举。
【知识梳理】我们谈论文言文的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却成了变式句或特殊句式。
这些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
【教学过程】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一)分析下面的句子,请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1.南冥者,天池也。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今臣亡国贱俘。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8.吕公女即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9.且相如素贱人。
10.臣本布衣。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13.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14.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5.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结: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形式为:“……者,……也。
2019届高考语文第二复习文言文考点专题教案.doc
2019 届高考语文第二复习文言文考点专题教学设计XX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专题文言文阅读专项打破近三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剖析一览表:年份体裁选材考察角度 XX 人物列传《宋史·朱昭传》理解实词,重点归纳,归纳中情意思,翻译句子。
XX 人物列传《明史·花云传》理解实词,重点归纳,归纳中情意思,翻译句子。
XX 人物列传《宋使·何灌传》理解实词,重点归纳,归纳中情意思,翻译句子。
命题特色 1. 从选文体裁看,选文以人物列传为主。
2.从选文篇目上看,不选作者特别著名的篇目。
它最大限度地防止了猜题、押题。
从选文的体裁特色上看,整体趋势是稳固的。
3.选文的可读性较强,思想内容踊跃健康,内容相对陌生,表现了考试材料的公正性。
4.从考察的形式上看,题型稳固,一般为 3 个单项选择题加一道翻译题。
设题形式比较固定,考点各有重视,试题仍旧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考察内容主要波及实词、虚词、理解和剖析、挑选与归纳、句子翻译等。
5.主观题重点突出,形式多样,翻译题仍旧备受喜爱;重视考察文言文知识的迁徙能力和对文意的理解、剖析、归纳能力。
对“言”的重视本质是考察文言知识的迁徙能力,对“文”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最后一题显然趋势于主观题,主要考察对文言文内容重点的归纳,即考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
基于上述特色, XX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文仍会以史传文为主,适合关注散文。
题型趋于稳固,分值的变化也不大。
实词的含义、虚词的用法、文意理解和翻译仍将是考察的重点。
第一节文言翻译【备考攻略】一、文言文翻译的四个步骤(一)审。
在翻译以前,第一要审清文言词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
能够先在底稿纸上抄下要注意的重要词句,而后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地圈注出来,以惹起自己的注意。
(二)切。
将文言词句以词为单位逐个切分开来,而后逐个地加以解说。
(三)连。
依据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个解说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用“信”“达”“雅”的标准去要求它。
高三语文《文言文句式》复习教案
六、课堂训练
1、[答案]1、这是什么山谷?(判断句)
2、附近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很傻,所以给这个山谷取名叫做愚公之谷。
(判断句)
3、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被动句)
2、答案:
①过去弥子瑕被卫君宠爱。
(被动句)
②所以,弥子的行为和当初相比没有变化,以前被称赞而以后却(因此)获罪的原因,是因为人的爱憎感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被动句)
1、答案:
(1)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译文: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
(2)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译文: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3)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译文:“刚才有个小人在旁边胡说八道,
2、答案:
(1)、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译文:没有比做君主更快乐的事了!只有他的话没有人敢违抗。
(2)、公曰:“太师谁撞?”
译文: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
高三语文教案2019届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2019届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第一讲考点分析文言文考点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与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⑤筛选文中信息,概括主要内容,分析作者观点考点: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阐析:本考点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实词”。
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条件。
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情况,又是考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含义: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
汉语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常用实词”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
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
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
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就是一种能力。
文言实词的复习一不要离开原文(语言环境),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推断实词的含义是最有效的方法。
文言实词主要有三个特点:通假性,单音性,多义性把握古代汉语实词主要通过: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1.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
如“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中,“要”是通假字,而其本字是“邀”。
另有一些古今字,在课本中也列入通假字的范围,这是由于在古代有的字义项较多,后来就在原字的基础上另造了一个新字,以分担它的一个意义,原来的字叫古字,后起的字叫今字。
如“莫”和“暮”:“莫”是古字,“暮”是今字。
从意义上看,通假字与本字是无关的,而古字与今字则是有关的。
高中文言句式讲解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中的句式特点,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辨识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文言句式进行表达的能力,增强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3. 通过对文言句式的学习,加深对古代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几种常见句式结构。
2. 掌握文言句式的变换方法。
3. 学会运用文言句式进行表达。
教学难点:1. 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的差异及转换。
2. 不同文言句式的运用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文言文材料,如《论语》、《孟子》等。
2. 教师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文言句式结构。
3.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课堂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展示古代文学名句,引导学生回顾文言文句式的特点。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文言文中的句式特点,提高句式辨识能力。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文言文中的几种常见句式结构,如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等。
- 以具体例句展示,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主谓结构)- 分析句式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其构成要素。
2. 讲解文言句式的变换方法,如:- 谓语前置:将谓语放在主语前面,如:“吾友张生,善棋。
”(正常语序为“张生善棋”)- 定语后置:将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正常语序为“千里马”)- 状语后置:将状语放在谓语后面,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正常语序为“夫君子之行为静修身,俭养德”)3.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的差异及转换方法。
三、课堂练习1.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文言句式,并进行分类。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将课文中的文言句式进行现代汉语转换。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言句式的特点及变换方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积累文言文材料,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五、课后作业1. 阅读课外文言文,找出其中的文言句式,并进行分析。
2019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式学案(教师版)(汇编)
2019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式学案(教师版)【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教学重点】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学课时】本专题共3课时。
其中讲练2课时,练习课1课时。
【考点简析】2018年《考试大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 级。
《考纲》规定的考查的句式为: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高考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的考查,一般不单独设题,主要是在古文翻译题中出现。
“不同用法”指的是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重点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难点是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
有关词类活用在实词我们已重点讲述,这里不再列举。
【知识梳理】我们谈论文言文的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却成了变式句或特殊句式。
这些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
【教学过程】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一)分析下面的句子,请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1.南冥者,天池也。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今臣亡国贱俘。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8.吕公女即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9.且相如素贱人。
10.臣本布衣。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13.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14.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5.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结: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形式为:“……者,……也。
高考语复习教案:文言句式
高考语复习教案:文言句式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的不同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以及主谓倒装、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特征及运用规律。
2.准确理解并运用每种特殊句式灵活翻译。
3.了解古今汉语的演变,掌握语言的发展趋势,合理运用语言,体悟古文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重难点归纳总结文言句式特征及运用规律三、课型复习课四、课时 2课时五、教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1.示例:①亚父者,范增也。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④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⑤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⑧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⑨刘备,天下枭雄。
2.小结:(1)①……者,……也;②……,……者也;③……,……者;④……,……也。
(2)用“乃”、“即” “为”、“则”、“皆”等词表判断。
(3)没有任何标志的判断句。
(4)用“是”字表判断。
3.应用体验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
父仲礼,为梁将,败归周,复家本土。
彧少好学,颇涉经史。
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
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
上嘉其婞直,谓彧曰:“大丈夫当立名于世,无容容而已。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
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
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
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
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
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
至尊思治,无忘寝兴,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
”上善之,干子竟免。
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
”其见重如此。
译文:(1)他的父亲柳仲礼是梁朝的将领,战败后归附后周,又回到祖籍安了家。
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句式结构,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2. 能够识别和运用各种句式进行文言文阅读和理解。
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增强对文言文句式的敏感度。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句式的概念和特点2. 判断句的结构和用法3. 被动句的结构和用法4. 倒装句的结构和用法5. 省略句的结构和用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句式的概念和特点,举例说明各种句式的结构和用法。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通过例句分析和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践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句式分析,巩固学习成果。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句式的重要性。
2. 讲解句式:分别讲解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的结构和用法,举例说明。
3.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分析一些文言文句子,识别和运用各种句式,进行句式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些文言文文章,注意识别和分析其中的句式结构。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强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1. 疑问句的结构和用法2. 否定句的结构和用法3. 并列句的结构和用法4. 固定搭配的结构和用法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疑问句、否定句、并列句、固定搭配的概念和特点,举例说明各种句式的结构和用法。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通过例句分析和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践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句式分析,巩固学习成果。
八、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句式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新知识。
2. 讲解句式:分别讲解疑问句、否定句、并列句、固定搭配的结构和用法,举3.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分析一些文言文句子,识别和运用各种句式,进行句式分析。
2019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doc
2019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高中文言文阅读题选编(1)(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
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
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
八年,赐爵关内侯。
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躬率妻子,同甘菜茹。
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
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
惟奋无资,单车就路。
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34567891011132019-05-23高中文言文阅读题选编(1)(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
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
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
八年,赐爵关内侯。
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躬率妻子,同甘菜茹。
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
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
惟奋无资,单车就路。
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34567891011132019-05-23高中文言文阅读题选编(1)(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
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之句式 教案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掌握常见的实词含义及推断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2.掌握常用的18个虚词并在对比中辨别它的用法。
3.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并能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方法。
4.把握常见的偏义复词、古今同形异义词5.掌握文言固定结构6.把握筛选信息试题和综合试题答题技巧复习过程:第四课时文言文句式复习教学内容: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教学要点:我们谈论文言文的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却成了变式句或特殊句式。
这些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
教学过程:一、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句数在3句以上)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④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⑦此三者,吾遗恨也。
⑧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句数在3句以上)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④梁父即楚将项燕。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⑥非死,则徙尔。
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⑩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句数在3句以上)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
2019届高考语文师说课时复习教案
2019届高考语文师说课时复习教案XX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三《师说》一. 通假字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2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三、一词多义1 师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③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④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③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①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③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①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③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5.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6.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 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 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8) 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7.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 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高三:2019届高考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指导复习(教学方案)
( 语文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高三:2019届高考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指导复习(教学方案)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高三:2019届高考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指导复习(教学方案)必修一[教材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烛之武退秦师》(1)无能为也已通: ,(2)共其乏困通:,(3)秦伯说通:,(4)失其所与,不知通:,考点知识巩固“矣”“供”“悦”“智”句末语气词供给高兴明智《荆轲刺秦王》(5)秦王必说见臣通:,(6)往而不反者通:,(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8)卒起不意通:,(9)秦王方还柱走通:,《鸿门宴》(10)皆为龙虎,成五采通:,(11)距关,毋内诸侯通:,通:,“悦”“返”“震”“猝”“环”高兴惧怕突然绕“彩”“拒”“纳”彩色把守接纳(12)张良出,要项伯通:,(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1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1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1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烛之武退秦师》(1)且贰于楚也:(2)朝济而夕设版焉:(3)何厌之有:(4)唯君图之:“邀”“背”“早”“隙”“座”邀请违背早早地隔阂,嫌怨座位有二心,从属二主渡河满足仔细考虑《荆轲刺秦王》(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7)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8)唯大王命之:(9)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10)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1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对待赠送并列希望宽容、原谅身子向上起遭受《鸿门宴》(12)闻大王有意督过之:(13)卮酒安足辞:(1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15)旦日飨士卒:(16)鲰生说我曰:责备推辞估计、揣测用酒肉招待宾客劝说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烛之武退秦师》(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式学案(教师版)【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教学重点】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学课时】本专题共3课时。
其中讲练2课时,练习课1课时。
【考点简析】2018年《考试大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 级。
《考纲》规定的考查的句式为: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高考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的考查,一般不单独设题,主要是在古文翻译题中出现。
“不同用法”指的是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重点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难点是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
有关词类活用在实词我们已重点讲述,这里不再列举。
【知识梳理】我们谈论文言文的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却成了变式句或特殊句式。
这些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
【教学过程】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一)分析下面的句子,请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1.南冥者,天池也。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今臣亡国贱俘。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8.吕公女即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9.且相如素贱人。
10.臣本布衣。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13.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14.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5.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结: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形式为:“……者,……也。
”(如1)2.主语后面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形式为:“……,……也。
”(如2)3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形式为:“……者,……。
”(如3)4.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停顿,只起代称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如4)5.有些判断句,“者、也”全不用,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如5)6、用“此”“乃”“亦”“即”“则”“素”“皆”“诚”“本”等表示判断,也是常见形式。
(如:6—10)7.用“是”“为”表示判断。
(11、12)8、用“非”“未”“弗”“无”“莫”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如:13—15)练习1: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A.神仙之说,所谓画蛇添足。
B.夫天者,人之始也。
C.然是说也,余常疑之。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解析:本题考查对判断句的辨识能力。
答案C(A为无标志判断句;B “者……也”表判断;D“非”“……也”表判断)二、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二)分析下面的句子,请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1.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吾属今为之虏矣。
6.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9.文王拘而演《周易》。
10.而刘夙婴疾病。
小结:1.用“于”“受”“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如1、2)2.用“见”或“见……于……”表示被动。
(如3、4、8)3.用“为”“为……所”或“……为所……”表示被动。
(如5—7)4.用“被”表示被动。
(如8)5.无标志的被动句,动词本身表示被动。
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
(如9、10)练习2:下面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C.乐毅畏诛而不敢归。
D.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被动句的能力。
答案B(“被”读“pī”,同“披”,披散,散开;ACD 为被动句)练习3:下列句子中“见”不表被动的一句是()A.近日见辱问于长者。
B.君既若见录。
C.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被动句的能力。
答案:B。
(B项“见丁宁”的“见”是指代性副词,表动作涉及的对象,“见录”义为“记住我”。
ACD三项的“见”都表被动。
)三、倒装句※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以示强调。
(三)分析下面的句子,请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1. 秦人不暇自哀。
2. 时人莫之许。
译文:“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3.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4. 而今安在哉。
5.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6. 吾谁敢怨?译文:“我敢埋怨谁呢?”7. 姜氏何厌之有?8.成语: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唯命是从、唯才是举——唯图利、唯问你、唯从命、唯举才9. 一言以蔽之。
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10.臆!微斯人吾谁与归?11.项王、项伯东向坐。
亚父南向坐。
(项王、项伯面向东坐,范增面向南坐。
)小结:1.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1—3)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前置。
这类疑问代词有“谁”、“何”、“奚”、“安”等。
(如:4—6)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3)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7、8)2.介词的宾语前置:(1)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如9、10)(2)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还有一种,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如11)练习4:找出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闻道百,以为莫已若也。
D.颜回见仲尼,请行。
曰:“奚之?”解析:本题考查辨识判断句和宾语前置句的能力。
答案A。
( A 项是判断句,其余是宾语前置句)※除宾语前置外,主要还有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1.甚矣,汝之不惠!——译文:你太不聪明了!2. 悲哉,世也!——译文:这个社会多可悲啊!小结1: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3.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 楚人有涉江者。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
5.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千里马吃东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6.僧之富者不能至。
译文:富有的和尚却不能到达。
小结2: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文言文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
(如3)格式:中心语+之+定语(2)用“者”的后置。
(如4)格式:中心词十定语十者(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用“者”煞尾。
(如5、6)格式:中心词+之+定语+者(4)数量词或数词作定语,可以前置,与现代汉语相同;也可以后置,与现代汉语相反。
(如5)格式:中心语十数量定语7.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应为“况吾与子于江渚之上渔樵。
”)8. 申之以孝悌之义。
(应为“以孝悌之义申之。
”)9.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应为“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
”)小结3: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
格式:(1)动/形十于(乎,相当“于”)十宾(2)动十以十宾练习5:下列各句中没有定语后置现象的一句是()A.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B.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村中少年好事者。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文言定语后置句式的能力。
A.句中“车”、“骑”、“卒”均是中心词,数量词“六七百乘”、“千余”、“数万人”均后置,以此突出定语。
C.“少年好事者”意为“好事之少年”,是定语后置。
D.“马之千里者”意为“千里马”,是定语后置。
【答案】B练习6:下列句子中没有状语后置现象的一句是()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B.风乎舞雩。
C.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D.请其矢,盛以锦囊。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文言状语后置句式的能力。
A.又于庭杂植兰桂竹木。
B.乎舞雩风。
C.“徙于南冥”即“飞到南海去”,没有状语后置的现象。
D.请其矢,以锦囊盛。
【答案】C四、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四)分析下面的句子,请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1.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2.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 至莫夜月明,(我)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4. 樊哙曰:“今日之事如何?”良曰:“(事)甚急!”小结1.省略主语。
(1)承前省。
(2)承后省。
(3)自述省。
(4)对话省。
5.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6.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7. 以(之)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
8. 沛公军(于)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小结2:(1)省略谓语。
如5(2)省略动词宾语。
如6(3)省略介词宾语。
如7(4)省略介词“于”。
如8练习7:下列省略句补充的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良曰:“(我)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B.今少卿乃教(我)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C.军中无以为乐。
请以剑舞(之)。
D.死马且买之(于)五百金,况生马乎!解析:本题考查辨识文言省略句式的能力。
答案B.(A应为:沛公,C应是“为乐”,D应是“以”)五、固定句式古文中,有一些相对固定的语言搭配形式,我们称之为固定结构。
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孰与/孰若(跟......相比......)等。
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