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性粒细胞功能测定

实验一、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测定Assay for Phagocytosis of 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 【实验目的】

?掌握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的原理;

?熟悉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的操作方法;?通过本实验理解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机制。

【实验原理】

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通称小吞噬细胞,具有吞噬细菌和异物颗粒的能力,在体外将中性粒细胞与细菌或异物颗粒在一定条件下共同孵育后,显微镜观察可见中性粒细胞内有细菌或异物颗粒。计数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可反映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助于对疑有吞噬细胞功能障碍的疾病作出诊断。

【材料和试剂】

1.待测样本新鲜抗凝静脉血

2.被吞噬物灭活白色葡萄球菌菌液(6×108/ml)。

3.试剂无菌生理盐水,甲醇,瑞氏-吉姆萨染液。

4.器材EP管,75%酒精棉球、载玻片,微量移液器、恒

温箱,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等。

【操作步骤】

1.白色葡萄球菌液制备。(已制备好)

2.待测血标本制备:静脉采血5ml。

3.在EP管内加40微升血液,20微升菌液,混匀。

4.将EP管置37℃温育30min,每隔10min混匀一次。

5.取一小滴上述混合液,置于载玻片上,推成薄血片,晾干。

6.甲醇固定4-5min,滴加瑞氏-吉姆萨染液A液2-3滴,染色1-

2min,再B液2-3滴,染色5-10min,水洗,晾干。

7.油镜下计数中性粒细胞(>100个)、吞噬的细菌总数。

【推血片方法】

取血混合液一小滴,放于载玻片的右端。将推片置于血滴前端,与载玻片接触,成30°~40°角向后拉动推片,使与血液接触?待血液扩散形成一条线之后,以均速轻轻向前推动推片,则血液均匀地被涂于载玻片上而形成一薄膜。取两张无油脂的洁净玻片,左手拇指及中指夹持载玻片,右手持推片。30°

血滴越大,速度越快、角度越大--血膜越厚

良好的血片,血液应分布均匀,厚度适当。对光观察时呈霓红色,血膜应位于玻片的中央,血膜两端留有空隙,以便注明病

例编号、日期等。

【油镜的使用】

?保护:双手取显微镜,一手握臂,一手托底?对光:升聚光器→打开光栅→反光镜采光?观察:标本固定载物台上→

低倍镜找到标本→

玻片滴香柏油→

换油镜→

目镜观察→细调至图像清晰

?使用完毕立即用擦镜纸擦干镜头上的油

Eosinophil Basophil Monocyte Neutrophil Platelet RBC

Lymphocyte 胞核胞质直径形状染色质粗糙不匀,排列紧密

丰富,含较多细小均匀的紫红色中性颗粒10-15um 为RBC 两倍中性粒细胞充满粗大均匀的桔红色嗜酸性颗粒13-15um ,略大于WBC 圆形嗜酸性粒细胞少,常呈淡红,含少量粗大不均匀紫黑色嗜碱性颗粒10-12um ,略小于中性粒细胞圆形嗜碱性粒细胞大,不规则。染色质疏松如网状丰富,染淡蓝,含大量细小嗜天青颗粒,可见空泡15-25um ,最大圆形或不规则形单核细胞圆形,偶见凹陷,染色质粗糙致密很少,有的仅在核的一侧出现少量蓝色胞浆6-10um 淋巴细胞【血细胞的鉴别】

【结果判断】

计数200个中性粒细胞,分别记录吞噬细菌的细胞数和每个中性粒细胞吞入的细胞数,按下式计算吞噬率和吞噬指数。

200个中性粒细胞中吞噬细菌的细胞数吞噬率=×100%

200

200个中性粒细胞中吞噬细菌的总数吞噬指数=×100%

200

美兰染色

【注意事项】

1.所用器材要清洁。

2.如细菌数太多可增加稀释倍数作平皿培养后计数。

3.血膜必须充分干燥,否则在染色过程中易脱落。

4.染液不可过少,以防止蒸发干燥,沉着于血片上不易冲掉。

5.冲洗时应以流水将染液冲去,不可先倒掉染液,以免染料

沉着于血膜上。

6.越接近推片末梢,细胞数越多。计数时应取玻片前、中、

后三段计数,以提高准确率。

【思考题】

1.简述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测定的原理。

2.该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3.检测白细胞功能的实验还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的原因及注意事项(特选借鉴)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白细胞是人体的“卫士”,专门帮助人体抵御细菌等外来入侵。不过中性粒细胞进行战斗时总是冲在最前面,在人体免疫系统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医生来说,看血液化验单不仅仅看白细胞有没有低于正常值,还要关注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以下是unjs小编搜集并整理的有关内容,希望在阅读之余对大家能有所帮助!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的原因及注意事项医生主要看三个数据: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而白细胞计数就是常说的血象,后两者则是白细胞的分类。众所周知,白细胞是人体的“卫士”,专门帮助人体抵御细菌等外来入侵。不过,其实在这些卫兵里,有一队“精兵强将”更需要关注,那就是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进行战斗时总是冲在最前面,在人体免疫系统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医生来说,看血液化验单不仅仅看白细胞有没有低于正常值,还要关注中性粒细胞的数量。 中性粒细胞具趋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杀菌作用。专家说,如果白细胞数量高于1万,炎症比较厉害,可以使用消炎药物、打吊瓶,白细胞数量低于4000,说明抵抗力比较低,退烧药等要少用。如果淋巴细胞百分比高,则是病毒感染;中

性粒细胞百分比高,则是细菌感染。白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高的话一般白细胞也高,常见为感染,一般感冒都会导致增高。 中性粒细胞的作用 中性粒细胞在血液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处于机体抵御微生物病原体,特别是在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线,当炎症发生时,它们被趋化性物质吸引到炎症部位。由于它们是藉糖酵解获得能量,因此在肿胀并血流不畅的缺氧情况下仍能够生存,它们在这里形成细胞毒存在破坏细菌和附近组织的细胞膜。 由于中性粒细胞内含有大量溶酶体酶,因此能将吞噬入细胞内的细菌和组织碎片分解,这样,入侵的细菌被包围在一个局部,并消灭,防止病原微生物在体内扩散。当中性粒细胞本身解体时,释出各溶酶体酶类能溶解周围组织而形成脓肿。 感冒会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 如果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都高,说明是细菌感染;白细胞计数低,淋巴细胞百分比高,则是病毒感染;如果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则可能既有病毒感染又有细菌感染。当然,这是基本判断方法,具体情况还需医生确定。

实验一 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

实验一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 1、【实验原理】 (1)巨噬细胞作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主要细胞,具有活跃的吞噬功能。能清除体内抗原物质及变性的细胞,在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中均起重要作用。MΦ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可使其吞噬功能明显增强。 (2)此实验采用体内法,即: 在小鼠体内诱导腹腔巨噬细胞产生后,再给小鼠腹腔注射鸡红细胞30min 后处死小鼠,取出腹腔液,以冷美蓝染色,油镜下计数吞噬鸡红细胞的百分数,及观察巨噬细胞中内因被杀死而染为蓝色的鸡红细胞的形态、数目,以判断巨噬细胞中的杀伤能力,由此间接地测定机体的非特异免疫水平。 2、【实验步骤】 (1)试验前3d,小白鼠腹腔注射6%无菌淀粉液1ml,诱导巨噬细胞渗出至腹腔中。 (2)实验时,每只小鼠腹腔注射鸡红细胞液1ml,轻揉腹部,使红细胞在腹腔中分布均匀,利于吞噬 (3)30min后,将小鼠拉颈处死,固定,打开腹腔暴露肠管,用吸管取出腹腔液,均匀涂布于载玻片上,然后再滴一小滴 0.03%xx溶液,盖上盖玻片。 (4)低倍镜下找到观察区域后,换高倍镜下进行观察,计数 3、【实验结果】 4、【结果分析】 (1)如图所示,在小鼠体内诱导腹腔巨噬细胞产生后,再给小鼠注射鸡红细胞后镜检腹腔液,可观察到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现象,并且可以看到部分鸡红细胞聚集到吞噬细胞附近。

(2)镜下可见吞噬细胞核呈蓝色,被吞噬的鸡红细胞呈椭圆形,其胞浆呈红色而核被染成蓝色。 (3)由于未将腹腔液和冷美蓝溶液充分混合均匀,使得视野中出现大片深染区域。 总体实验结果较好,视野中央可见清晰的吞噬了鸡红细胞的巨噬细胞。 5、【注意事项】 (1)涂片的薄厚要适当,否则影响计数。 (2)小鼠腹腔注射时不要刺伤内脏。 (3)如小鼠腹腔液过少,可注入适量生理盐水。 (4)剪开小鼠腹腔时应避免出血,否则将影响试验结果。 (5)被吞噬的鸡红细胞时间过长可被消化,时间过短未被吞噬,必须掌握好吞噬作用时间。实验二双向琼脂扩散实验 1、【实验原理】 (1)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两者比例适当并有电解质存在及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经一定的时间,可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线/环的现象,称为沉淀反应。 (2)琼脂扩散是指为可溶性抗原与抗体在琼脂凝胶中所呈现的一种沉淀反应。 当对应的抗原、抗体在半固体琼脂终相遇,且二者比例适当时,便出现可见的白色沉淀线,这组沉淀线是一组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复合物。当琼脂中有多组不同的抗原、抗体存在时,便各自依其扩散速度的差异,再适当的部位形成独立的沉淀线。因此,琼脂扩散不仅用于疾病的诊断,更广泛地用于抗原成分的分析。 (3)双向琼脂扩散试验是定性实验。将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分别加人琼脂板上的孔内,两者均可扩散,在抗原抗体比例适宜处形成可见的沉淀线。如

巨噬细胞吞噬细胞功能实验

实验一巨噬细胞吞噬细胞功能实验 原理:巨噬细胞具有活跃的吞噬功能,能清除体内抗原物质及变性的细胞,在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中均起重要作用。巨噬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可使其吞噬功能明显增强。此次实验我们用体内法来介绍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体内法:在小鼠体内诱导腹腔巨噬细胞产生后,再给小鼠腹腔注射鸡红细胞,30min后处死小鼠,取出腹腔液,以冷美兰染色,显微镜下计数吞噬鸡红细胞的百分数,及观察巨噬细胞内被杀死而染为紫色的鸡红细胞的形态、数目,以判断巨噬细胞的杀伤能力,由此间接地测定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 方法:(1)试验前3天,小白鼠腹腔注射6%无菌淀粉液1ml,诱导巨噬细胞渗出至腹腔中。(2)实验时,每只小鼠腹腔注射鸡红细胞1ml,轻柔腹部,使鸡红细胞在腹腔中分布均匀,利于吞噬。 (3)30min后,将小鼠拉颈处死,固定,打开腹腔暴露肠管,用滴管取出腹腔液,均匀涂布于载玻片上,然后再滴一小滴0.06%冷美兰溶液,盖上盖玻片 (4)高倍镜下进行观察,计数。 实验结果:100个巨噬细胞中已吞噬了鸡红细胞的 巨噬细胞的数目 吞噬百分率 = ———————————————————×100% 100个巨噬细胞 100个已吞噬鸡红细胞的巨噬细胞中 鸡红细胞的数目 吞噬指数 = ———————————————————×100% 100个已经吞噬了鸡红细胞的巨噬细胞 结果分析:正常值 吞噬百分率:62.77±1.38 吞噬指数:1.058±0.049 我们的实验结果偏低,原因可能是腹腔注射时没有完全注射到腹腔内,部分残留在腹腔壁上。 实验二沉淀反应(双向琼脂扩散实验) 原理:双向琼脂扩散试验是定性实验。将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与相应抗体分别加入琼脂板上的孔内,两者均可扩散,在抗原抗体比例适宜处形成可见的沉淀线。如果不是相应的抗原与抗体,就不出现沉淀线。本试验常用于分析抗原抗体的纯度及相互关系。 方法:(1)将熔化的1%琼脂加在玻片上,3ml/板。 (2)待琼脂凝固后,在板上打孔。 (3)中央孔加抗体,上下孔加抗原1,左右孔加抗原2,每孔10μl。 (4)将琼脂板置于湿盒内,37℃ 24h后观察结果。 结果:在中央孔与周围孔之间,如出现沉淀线,则为阳性反应,提示有相应抗体与抗原反应。结果分析:(1)琼脂铺板应一次铺成,均匀平滑。 (2)打孔时要垂直打孔,防止孔壁破裂。 (3)加样时避免样品量过多溢出,影响沉淀线的生成。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简介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granulocyte)在瑞氏(Wright)染色血涂片中,胞质呈无色或极浅的淡红色,有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0.2~0.4微米)浅红或浅紫色的特有颗粒。细胞核呈杆状或2~5分叶状,叶与叶间有细丝相连。其颗粒表面有一层膜包裹,可分1~4型,颗粒中含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酸性磷酸酶、吞噬素(phagocytin)、溶菌酶、β葡糖苷酸酶、碱性磷酸酶等。中性粒细胞具趋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杀菌作用。 绝大部分的粒细胞属中性粒细胞。每微升血液中约有4500个中性粒细胞。由于这些细胞的细胞核的形态特殊,又称为多形核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在血管内停留的时间平均只有6-8小时,它们很快穿过血管壁进入组织发挥作用,而且进入组织后不再返回血液中来。在血管中的中性粒细胞,约有一半随血流循环,通常作白细胞计数只反映了这部分中性粒细胞的情况;另一半则附着在小血管壁上。同时,在骨髓中尚贮备了约2.5×10(12)个成熟中性粒细胞,在机体需要时可立即动员大量这部分粒细胞进入循环血流。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在血液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处于机体抵御微生物病原体,特别是在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线,当炎症发生时,它们被趋化性物质吸引到炎症部位。由于它们是藉糖酵解获得能量,因此在肿胀并血流不畅的缺氧情况下仍能够生存,它们在这里形成细胞毒存在破坏细菌和附近组织的细胞膜。由于中性粒细胞内含有大量溶酶体酶,因此能将吞噬入细胞内的细菌和组织碎片分解,这样,入侵的细菌被包围在一个局部,并消灭,防止病原微生物在体内扩散。当中性粒细胞本身解体时,释出各溶酶体酶类能溶解周围组织而形成脓肿。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致病原理 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后,进入血液或组织。在骨髓、血液和结缔组织的分布数量比是28:1:25,成年人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5%一70%。中性粒细胞属多形核白细胞的一种,由于其数量在粒细胞中最多,因此有人将多形核白细胞指中性粒细胞。该细胞内含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浅红或浅紫色的特有颗粒,颗粒中含有髓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吞噬素、溶菌酶等。髓过氧化物酶是中性粒细胞所特有,即使在有强吞噬作用的巨噬细胞中也极少或完全没有这种酶。在细胞化学上,一般将这种髓过氧化物酶作为中性粒细胞的标志。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所谓趋化作用,就是细胞向着某一化学物质刺激的方向移动。对中性粒细胞起趋化作用的物质,称为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中性粗细胞膜上有趋化因子受体,受体与趋化因子结合,激活胞膜上的钙泵,细胞向前方伸出片足,使细胞移向产生趋化因子的部位。 中性粒细胞的片足与产生趋化因子的异物接触后,接触处周围的胞质形成隆起即伪足,接触部位的细胞膜下凹,将异物包围,形成含有异物的吞噬体或吞噬泡。中性粒细胞膜表面有IgGFc受体和补体C3受体,可加速吞噬作用。被吞噬的异物裹有抗体和补体时,与中性粒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而加强了细胞对它的吞噬作用,称为调理作用。 细胞随着吞噬作用的开始,导致细胞膜紊乱而引起呼吸爆发,细胞耗氧量增加,产生大

育儿知识: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多少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多少 在一些疾病尤其是炎症性疾病进行诊断时,医生可能会让患者接受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报告单中,有一项是中性粒细胞,很多人在拿到报告单后发现这个是以百分比来计算的,他们看不懂自己的数值是否正常,那么,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多少呢?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多少算正常? 1、在血常规检查中,中性粒细胞的正常比例是50-70%,白细胞比率升高多提示急性细菌性炎症,减少见于病毒感染、结核性疾病以及某些有毒有害物质影响等。 2、一般说来,嗜中性白细胞升高,提示体内有炎症,需要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但也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做出诊断。 3、中性粒细胞的细胞膜能释放出一种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在酶的作用下,由它再进一步生成一组旁分泌激素物质,如血栓素和前列腺素等,这类物质对调节血管口径和通透性有明显的作用,还能引起炎症反应和疼痛,并影响血液凝固。 中性粒细胞有什么用? 1、中性粒细胞作用:它处于机体抵御微生物病原体,特别是在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线,当炎症发生时,它们被趋化性物质吸引到炎症部位,并消灭,防止病原微生物在体内扩散。可以说它是我们机体的天然免疫屏障。 2、中性粒细胞偏低可能是由于病理原因如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物理化学因素损伤、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有可能是服用相关药物所致,应该加以重视。 3、血小板压积也就是临床上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测定,MPV表示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减低见于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减少,.有半数白血病患者MPV减低3.mpv随血小板数持续下降,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标志之一。 看了以上介绍,大家清楚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多少了,如果检查后发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过高,那就说明身体有炎症,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拖延,及时按医生的指示进行有效的消炎治疗,以免给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的损害。 突然胃痛怎么快速缓解 有时候一些人会突然发生胃痛的现象,其实胃痛疾病是很常见的,所以说当出现胃痛的时候,也一定要掌握他的一些快速缓解方法,因为这样的话才能给自己减轻病痛。那么突然,胃痛怎么快速缓解呢?都有哪些好的处理方法呢?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 突然胃痛怎么快速缓解 如果胃突然疼,又没有药的话,记得,蹲下来,双手抱住自己胃的地方,尽量把自己的上身压在蹲的两腿上,紧紧地压一下自己的胃部,这样会改善胃疼的尖锐感。胃疼的时候,记得,可以倒一杯较热的水,然后喝下去,这样,也会起到缓解的作用。这种的是因为可能胃酸过多导致了胃疼,所以喝水会稀释掉。也可以喝一杯较浓的牛奶,必须是纯牛奶,这样的喝下去后,也会对你的胃疼有所改善。因为牛奶进入胃后,会隔开胃壁与其他物质的接触而减少疼痛的。 突然胃痛是怎么回事 导致胃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工作过度紧张、食无定时、吃饱后马上工作或做运动、饮酒过多、吃辣过度、经常进食难消化的食物等。某些疾病导致的,但大多数是由胃酸反流引起的。也就是原本待在胃内的液体逆流入食道。如患了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胃炎等疾病,都是可能会出现胃痛的。受他们的饮食上,坏的习惯的影响,才使你也患上了胃病,从而可能会导致胃痛的现象。由于生活饮食没有规律造成的。不吃或者暴饮暴食都会引起胃病,从而也可以导致胃痛。

单核细胞百分比偏低的原因 应该怎么调理 (1)

单核细胞百分比偏低的原因应该怎么调理 单核细胞偏低,是由于体内免疫功能降低,在发病时免疫功能发挥作用。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单核细胞百分比偏低的原因和调理方法,欢迎参考! 单核细胞百分比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单核细胞是白细胞之一,胞体较大,直径约为15-30酶μm,胞质内没有颗粒,它们约占血液中白细胞数的4%-8%,与淋巴细胞和粒细胞是完全不同的一个独立的白细胞系统。直径为1321微米(平均16.7微米),在血细胞中最大,核的染色性很弱,也有没有颗粒,但多数在细胞的中心部分含有天青颗粒。氧化酶反应为弱阳性,游走能力虽然较弱,但吞噬作用却非常强。炎症组织内的巨噬细胞主要是这种细胞,单核细胞与以往所认识的不同,现已确定它不能过渡成为嗜中性白细胞。它与移动型大单核细胞合称为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比率偏低是怎么回事 单核细胞偏低,是由于体内免疫功能降低,在发病时免疫功能发挥作用,这时单核细胞会增高,如果这时单核细胞偏低,就说明病情在加重,如果病好了后,单核细胞就会降低。 单核细胞比率偏低说明什么 单核细胞百分比低,临床的意义不是很大,因为本身在人体内的含量就很少.相反单核细胞增高可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疟疾等一些疾病.

意见建议:单核细胞比率和单核细胞偏低没有临床意义。 单核细胞比率偏低怎么调理 正常人体血中白细胞计数为4000~10000/立方毫米。血中白细胞长时间低于4000/立方毫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正常或略低,称白细胞减少症。引起本病的原因有:化学因素(药物、苯及衍化物)、细菌和病毒感染、各种放射线、先天性因素及其他如白血病、恶性肿瘤等。白细胞减少病人多数感到头晕、四肢酸软、乏力、食欲减退、低热、畏寒、腰痛、失眠多梦等,有些人反复发生感冒、中耳炎、肺炎、支气管炎、泌尿道及胆道感染。粒细胞缺乏症病人起病常急促,有头痛、畏寒、高热、疲乏症状,而后继发感染,咽喉部、鼻腔、皮肤、直肠、阴道、肛门等处可发生坏死性溃疡。 4.凡白细胞减少的人,宜食用以下食物,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 蜂王浆---- 具有滋补、强壮、健脾的功效,尤其适宜癌症病人治疗后白细胞减少者食用。 灵芝---- 《神农本草经》中载:灵芝“益精气,坚筋骨”。《本草纲目》认为灵芝能“疗虚劳”。 紫河车---- 有很好的补益强壮作用,能补气、养血、益精。《本草蒙筌》说它“疗诸虚百损。”《本草再新》认为紫河车“大补元气。”白细胞减少症是属传统医学中的“虚损”症范畴,常食紫河车,对提高白细胞

血常规检查报告解读

2、什么是中性粒细胞? 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NEU)是抵抗感染最关键的细胞,所以计算它的绝对值有助于我们了解孩子机体抗感染的情况。在化疗过程中,中性粒细胞数量需要维持在1000/ul左右,这样才能保持机体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又不能过高,否则化疗药物起不到杀伤白血病细胞的作用。现在很多医院的化验单已经帮家长计算出了中性粒细胞数量,如果化验单上只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已按下列方式计算: 中性粒细胞(NEU)=白细胞数 X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如果有S,也要一起加上) 例如:血常规化验单报告为:WBC 2.0X109/L,NEU 25%,S5%。 中性粒细胞(NEU)= 2.0 X 30% = 0.6X109/L(即600个/ul)即是我们口头语上说的:中性粒细胞是600个。 接下来有更全面的 1. 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HGB)红细胞比容/压积(HCT) 临床意义

增多: (1)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所致; (2)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3)代偿性增多:缺氧。减少: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 2. 血小板正常值(100~300)×109/L 临床意义 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切除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 3. 血沉正常值男性0~15 mm/h 女性0~20 mm/h 临床意义 增快:常见于各种炎症、结核病和风湿病活动期、组织损伤、贫血和高蛋白血症、恶性肿瘤等; 减少:常见于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肝损害、脱水及使用抗炎药物。 4. 白细胞(WBC)正常值成人(4.0~10.0)×109/L,新生儿(1 5.0~20.0)×109/L,6 月~2 岁(11.0~12.0)×109/L,4~14 岁约8.0×109/L 临床意义 增多:常见于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5. 白细胞分类(DC)正常值 嗜中性粒细胞(N):成人0.40~0.75 儿童0.30~0.65 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 嗜碱性粒细胞(B):0~0.01 淋巴细胞(L):成人0.20~0.45 儿童0.3~0.56 单核细胞(M):成人0.02~0.06 儿童0.02~0.08 临床意义 嗜中性粒细胞(N):增多或减少,同白细胞(WBC)。 嗜酸性粒细胞(E): (1)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

正常检验结果范围

Bas#嗜碱性粒细胞计数: 0-0.1(10∧9/L), Bas%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 0-1(%), Eos#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0.02-0.5(10∧9/L), Eos%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0.5-5(%), HCT红细胞压积: 40.0-54.0(%), HGB血红蛋白: 【男】120-160(g/l),【女】110-150(g/l) Lym#淋巴细胞计数: 0.8-4(10∧9/L), Lym%淋巴细胞百分比: 20-40(%), 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27.0-34.0(pg), 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20-360(g/l),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 80.0-100.0(fL), Mon#单核细胞计数: 0.12-1.2(10∧9/L), Mon%单核细胞百分比: 3-12(%), MPV平均血小板体积: 6.5-12.0(fL), Neu#中性粒细胞计数: 2-7(10∧9/L), Neu%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50-70(%), PCT血小板压积: 0.108-0.282(%), PDW血小板分布宽度: 9.0-17.0(), PLT血小板计数: 100-300(10∧9/L), RBC红细胞计数: 【男】4-5.5(10∧12/L),【女】3.5-5.0(10∧12/L) RDW-CV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11.0-16.0(%), RDW-SD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35.0-56.0(fL), WBC白细胞计数: 4-10(10∧9/L) 5类 N(10-13um)②出血(急性大出血后1-2小时)、 ③中毒(代谢性、化学性、生物性)、 ④损伤(外伤、手术、烧伤、心梗)、 ⑤肿瘤(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原因 竟然是这样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原因竟然是这样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是血常规检查中经常会出现的状况,可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人们出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 状况?这个问题大多数人却并不是很了解。其实日常生活中能够引起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因素是有很多种的,其中感冒就是最常见的一种。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原因 通常拿到一张血常规化验单,医生主要看三个数据: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而白细胞计数就是常说的血象,后两者则是白细胞的分类。众所周知,白细胞是人体的“卫士”,专门帮助人体抵御细菌等外来入侵。不过,其实在这些卫兵里,有一队“精兵强将”更需要关注,那就是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进行战斗时总是冲在最前面,在人体免疫系统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医生来说,看血液化验单不仅仅看白细胞有没有低于正常值,还要关注中性粒细胞的数量。

中性粒细胞是什么?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granulocyte)在瑞氏(Wright)染色血涂片中,胞质呈无色或极浅的淡红色,有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0、2~0、4微米)浅红或浅紫色的特有颗粒。细胞核呈杆状或2~5分叶状,叶与叶间有细丝相连。其颗粒表面有一层膜包裹,可分1~4型,颗粒中含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酸性磷酸酶、吞噬素(phagocytin)、溶菌酶、β葡糖苷酸酶、碱性磷酸酶等。中性粒细胞具趋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杀菌作用。 专家说,如果白细胞数量高于1万,炎症比较厉害,可以使用消炎药物、打吊瓶,白细胞数量低于4000,说明抵抗力比较低,退烧药等要少用。如果淋巴细胞百分比高,则是病毒感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则是细菌感染。白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高的话一般白细胞也高,常见为感染,一般感冒都会导致增高。

巨噬细胞功能检测讲解学习

巨噬细胞功能检测

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 单核-巨噬细胞在机体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检测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对于了解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体外法) 1、原理 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异物的功能,将巨噬细胞与被吞噬物(鸡红细胞、白色念珠菌、白色葡萄球菌等)共同温育,染色,在油镜下计数吞噬异物的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以此判断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评价机体的免疫状态。 2、方法 (1).小鼠巨噬细胞制备实验前三天每只小鼠腹腔注射1%可溶性淀粉1 ml。实验时眼球放血、断椎处死小鼠,碘酒、洒精消毒皮肤,剪开腹部皮肤,暴露腹膜,用镊子夹起腹膜剪开一小口(注意避开血管)用生理盐水(或1640)灌注腹腔,收集腹腔液于试管中(约4 ml),1500 r/min,离心10 min,去上清,沉积细胞用生理盐水(或1640)洗二次,离心转速、时间同上。最后沉积细胞用含10%小牛血清1640配成适当浓度备用(1~2×106/ml)。

(2)被吞噬物的制备 1).鸡红细胞制备从鸡翼下抽取静脉血,加入5倍量Alsever液(2.05 g葡萄糖,0.42 g NaCl,0.8 g枸橼酸钠 5H2O、0.55 g枸椽酸,加双蒸水到100 ml,加热溶解后过滤分装,8磅高压灭菌,4℃保存),置4℃可以保存1个月。用前取适量鸡红细胞悬液,用PBS洗涤二次后配成1%的浓度备用。 2).白色念珠菌制备将白色念珠菌接种于沙氏平皿培养基中,培养48小时,收集菌,用适量生理盐水配成悬液,100℃,煮沸30 min灭活,离心去掉上清,再用1%美兰染色30 min,用生理盐水洗涤二次,用生理盐水配成1×108/ml菌悬液,4℃冰箱保存备用。 3、操作 取巨噬细胞0.5 ml加1%鸡红细胞或l×l08/ml白色念珠菌悬液0.5ml,置37℃温育30min。取2滴混合液置玻片上加盖玻片,在高倍镜下观察计数,或离心1000r/ min,10min,取细胞沉淀混悬液制成涂片,甲醇固定,姬姆萨染色、油镜观察计数。 吞噬率%=(吞噬鸡红细胞的巨噬细胞数/100个巨噬细胞)×100% 吞噬指数%=100个巨噬细胞中吞噬鸡红细胞总数/100个巨噬细胞 **(吞噬指数式中巨噬细胞为阳性吞噬细胞)

门诊常用化验正常值

项目正常值 静脉血 ALT (谷丙转氨酶)0一4O IU/L AST (谷草转氨酶)0一45 IU/L TP (总蛋白)60一80 g/L ALB (白蛋白)35一55 g/ ALP (碱性磷酸酶)40一160 IU/L GGT (丫.谷氨酪转肽酶)0一50 IU/L TBIL(总胆红素)1.7一2.0 umol/L DBIt(直接胆红素)0一6.0 umol/L Crea(肌酚44一133 umol/L Ua (尿酸)90一360 umol/L UREA(尿素氮)1.8一7.1 mmol/L GLU (血糖)3.61一6.11 mmol/L TG (甘油三脂0.56一1.7 mmol/L GHO (胆固醇)2.84一5.68 mmol/L Mg (血清镁)0.8一1.2 mmol/L K (血清钾)3.5一5.3 mmol/L Na (血清钠)136一145 mmol/L CL (血清氯)96一108 mmol/L Ca (血清钙)2.2一2.7 mmol/L P (血清磷)2.2一2.7 mmol/L Fe (血清铁)10.7一27 umol/L NH (血清氨)0一58 umol/L CO2 (二氧化碳)21一31 mmol/L CO2Cp(二氧化碳结合力)2O一30 mmol/L CO (一氧化碳定性)(一) HBDH (a羟丁酸脱氨酶90一22O IU/L CPK (磷酸肌酶激酶)25一170 mmol/L LDW (乳酸脱氢酶)40一100 mmol/L CPK-MB (激肌酸激酶同功酶)0一16 A/G (血清白/球蛋白)3.5一5.5/2-3g HDL (高密度脂蛋白〕1.14一1.91 mmol/L VLDL(低密度低蛋白)0.11一0.34 mmol/L LDL (极低密度脂蛋白)1一3 mmol/L CRP (C反应蛋白)(一) IgA (免疫球蛋白)0.9一4.5 mg/ml IgG (免疫球蛋白)9一23 mg/ml IgM (免疫球蛋白)0.8一2.2 ml SF (铁蛋白)20一200 ng/ml α (蛋白电脉)3一4.9 % β (蛋白电脉)3.1一9.6 % γ (蛋白电脉)6.6一13.7 %

血常规淋巴细胞偏低原因和治疗

血常规淋巴细胞偏低原因和治疗 随着我们医疗改革的不断进展,现在看病价格越来越低,所以很多人,都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特别的关注,而且平常都会通过血液的检查,检查自己的身体,那么如果自己通过检查,出现血常规淋巴细胞偏低,就想具体了解一下原因和治疗,那么为了你能尽快的了解这种病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来看看下面内容解答。 淋巴细胞正常百分比参考值是20--40%。淋巴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当绝对值高时,人体的免疫力就会低下,这个时

期很容易感染一些疾病。引起淋巴细胞高的原因常见于病毒性的传染病如流感,需要注意的是要增强免疫力动能;至于用药方面不能盲目服用,如果在本身不知的情况下服用某些过敏性药物也会致使淋巴细胞增高,所以要遵医嘱,正确的认知才可以积极预防疾病。 引起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原因很多,如总白细胞数目下降,或淋巴细胞数目增多。常见于某些病毒性感冒,自身免疫性疾病,一些药物的副作用等,临床还要考虑其他项目指标。 淋巴细胞白血病是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有广泛的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主要是不成熟淋巴细胞,及浸润其他组织器官,导致正常造血功能衰竭,表现为正常造血细胞显著减少。与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有关系。确诊需做骨髓穿刺,检查骨髓象</SPAN>其他回答 淋巴细胞减少多见于放射病,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剂烷化剂. 中性粒细胞偏高一点只能说明集体可能存在感染,而自身的一个抗感染过程,

引起白细胞低下的疾患主要有病毒感染,甲亢等。您服用升白细胞的药物,如地榆升白片,或者是利可君等。平时宜多食用补血的食物,如阿胶,大枣等,适当活动,注意休息。 以上就充分介绍了血常规淋巴细胞偏低原因和治疗,如果你通过血液的检查,出现了血常规淋巴细胞偏低,虽然这种情况不会对生命构成威胁,但是一定要注意休息,多吃一些补血的食品,才能使得自己尽快的让自己血常规淋巴细胞偏低,尽快的得到改善。

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测定及其医学意义

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测定及其医学意义 1.中性粒细胞数时量变化 (1)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 1)年龄:初生儿白细胞较高,一般在15×109/L左右,个别可高达30×109/L以上。通常在3-4天后降至10×109/L左右,约保持3个月,然后逐渐降低至成人水平。初生儿外周血白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到第6~9天逐渐下降至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以后淋巴细胞逐渐增多,整个婴儿其淋巴细胞数均较高,可达70%。到2~3岁后,淋巴细胞逐渐下降,中性粒细胞逐渐下升,到4~5岁二者又基本相等,形成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变化曲线的两次交叉,至青春其时与成人基本相同, 2)日间变化:在静息状态时白细胞数较低,活动和进食后较高;早晨较低,下午较高;一日之间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可相差一倍。运动、疼痛和情绪变化,一般的体力劳动、冷热水浴、日光或紫外线照射等均可使白细胞轻度增多。如剧烈运动、可于短时间内使白细胞高达35×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当运动结束后迅速即恢复原有水平。这种短暂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循环池和缘籽的粒细胞重新分配所致。 3)妊娠与分娩:妊娠其白细胞常见增多,特别是最后一个月,常波协于(12~17)×109/L之间,分娩时可高达34×109/L。分娩后2~5日内恢复正常。由于白细胞的生理波动很大,只有通过定时和反复观察才有意义。 (2)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 1)急性感染: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高程度取决于感染微生物的种类、感染灶的范围、感染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反应能力。如感染很局限且轻微,白细胞总 数仍可正常,但分类检查时可见分叶核百公率有所增高;中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 增高大于10×109/L,并伴有轻度核象左移;严重感染时总数常明显增高,可达 20×109/L以上,且伴有明显核象左移。 2)严重的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在较大手术后12~36小时,白细胞常达10×109/L以上,其增多的细胞成分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急性心肌硬死后1~2天内,常见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借此可与心绞痛相区别。急性溶血反应时,也可见白细胞增多,这些可能与心肌

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白细胞3.8(正常4.0~10.0) 中性粒细胞数1.5(正常2.0-7.0) 淋巴细胞百分比48.3(正常20-40) 中间细胞百分比12.5(正常3-9)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9.2(正常50-70) 白细胞总数偏低,白细胞分类大致正常。 白细胞数值减少的常见原因是病毒感染、血液系统疾病,脾功能亢进、身体受到急性或慢性有害放射性物质的照射等等。 血液流变指标检测 全血比粘度(低切) 正常情况:低于男:7.5~10.0女:5.8~8.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全血比粘度(高切) 正常情况:高于男:5.6~6.7女:4.7~6.0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血浆比粘度 正常情况:1.64~1.78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红细胞电泳时间(S) 正常情况:15~17.4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血小板电泳时间(S) 正常情况:19~22.6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降低: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眼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纤维蛋白原(Fb)正常情况:2.4~3.7(g/L) 增高:感染,炎症,风湿、经期,手术后,DIC代偿期等。 减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渗入血管形成栓塞等。

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治疗方法 导语:说起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问题,大家可能都会鸦雀无声,可能很少有人对于这个问题有着清晰的认识,这种问题会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 说起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问题,大家可能都会鸦雀无声,可能很少有人对于这个问题有着清晰的认识,这种问题会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如果能够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还好,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所以我们一定要对比引起高度重视,可能大家对于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问题还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治疗方法吧! 治疗方法: 1.如果是感冒会引起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主要是病毒性感染导致,如果不严重可以多喝水,注意休息,可以痊愈,如果严重可以口服一些中药制剂,如感冒清热颗粒等。还有大便出血现象是经常性的,还是偶尔的,如果经常性的你先查一下大便情况,一般有痔疮也会导致大便出血,要经常保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 2.嗜酸性粒细胞偏高一般提示有过敏或蛔虫感染等情况,要找出病因彻底治愈病根才能改善嗜酸性粒细胞的比值。如果有的话,可以用抗过敏的药物调节如扑尔敏,或赛庚啶等;或化验大便看是否存在蛔虫感染,有的话打虫治疗如,安乐士,肠虫清等,治愈好原发病的话,嗜酸性粒细胞比值会降至正常。 3治疗使用抗组胺类药物(如氯雷他定片)和维生素C片,钙剂,激素等外,平时的生活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也是非常重要的,注意饮食,避免诱因,避免接触花粉,粉尘等。过敏性鼻炎的发病与饮食有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巨噬细胞功能检测

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 单核-巨噬细胞在机体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检测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对于了解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体外法) 1、原理 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异物的功能,将巨噬细胞与被吞噬物(鸡红细胞、白色念珠菌、白色葡萄球菌等)共同温育,染色,在油镜下计数吞噬异物的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以此判断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评价机体的免疫状态。 2、方法 (1).小鼠巨噬细胞制备实验前三天每只小鼠腹腔注射1%可溶性淀粉1 ml。实验时眼球放血、断椎处死小鼠,碘酒、洒精消毒皮肤,剪开腹部皮肤,暴露腹膜,用镊子夹起腹膜剪开一小口(注意避开血管)用生理盐水(或1640)灌注腹腔,收集腹腔液于试管中(约4 ml),1500 r/min,离心10 min,去上清,沉积细胞用生理盐水(或1640)洗二次,离心转速、时间同上。最后沉积细胞用含10%小牛血清1640配成适当

浓度备用(1~2×106/ml)。 (2)被吞噬物的制备 1).鸡红细胞制备从鸡翼下抽取静脉血,加入5倍量Alsever液(2.05 g葡萄糖,0.42 g NaCl,0.8 g枸橼酸钠5H2O、0.55 g枸椽酸,加双蒸水到100 ml,加热溶解后过滤分装,8磅高压灭菌,4℃保存),置4℃可以保存1个月。用前取适量鸡红细胞悬液,用PBS洗涤二次后配成1%的浓度备用。 2).白色念珠菌制备将白色念珠菌接种于沙氏平皿培养基中,培养48小时,收集菌,用适量生理盐水配成悬液,100℃,煮沸30 min灭活,离心去掉上清,再用1%美兰染色30 min,用生理盐水洗涤二次,用生理盐水配成1×108/ml菌悬液,4℃冰箱保存备用。 3、操作 取巨噬细胞0.5 ml加1%鸡红细胞或l×l08/ml白色念珠菌悬液0.5ml,置37℃温育30min。取2滴混合液置玻片上加盖玻片,在高倍镜下观察计数,或离心1000r/min,10min,取细胞沉淀混悬液制成涂片,甲醇固定,姬姆萨染色、油镜观察计数。 吞噬率%=(吞噬鸡红细胞的巨噬细胞数/100个巨噬细胞)×100% 吞噬指数%=100个巨噬细胞中吞噬鸡红细胞总数/100个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式中巨噬细胞为阳性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计数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淋巴细胞计数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在很多的疾病中都会发现淋巴细胞的数值,这样的数值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的常见的,就像是我们在很多的日常的生活中,需要做的就是好好的观察我们的身体的健康,这是非常的不粗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好的对于我们的疾病进行治疗的,那就好好的进行治疗就好。 中粒细胞绝对数偏低见于伤寒、副伤寒、病毒性感染、疟疾、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放射线照射、抗癌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淋巴细胞计数偏低见于细胞免疫缺陷病、某些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淋巴细胞减少症、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等。中粒细胞绝对数偏低见于伤寒、副伤寒、病毒性感染、疟疾、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放射线照射、抗癌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淋巴细胞计数偏低见于细胞免疫缺陷病、某些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淋巴细胞减少症、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等。白细胞的主要成分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

胞,二者的比例想加接近100%。所以其中一个升高,另一个就降低。中性粒细胞略高,一般70%以下,如果没有感染表现,就没有什么问题。血小板数目正常的话,比容意义不大。 白细胞主要由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等组成。当中性粒细胞偏低时,淋巴细胞的比例会相应的增高,所以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不是淋巴细胞的问题,是因为中性粒细胞低造成的。可能是因为长期接触苯等有机溶剂(包括涂料、油漆等)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偏低。指导意见:建议检查是不是贫血,要注意不要接触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注意饮食上可以吃些有助于补血的食物.淋巴细胞计数是淋巴细胞比率乘白细胞总数得来的,淋巴细胞比率是指一百个白细胞中的淋巴百分比,淋巴细胞比率高,中性粒细胞比率自然就低。一般来说小孩淋巴细胞比率和淋巴细胞计数低是正常的,大人的高多数由病毒感染引起,排除感冒就比较严重,但不排除有的人淋巴细胞比率天生就高,淋巴细胞计数偏低见于细胞免疫缺陷病、某些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淋巴细胞减少症、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等。 以上就是有关淋巴细胞计数偏低的问题,希望对于大

淋巴细胞计数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淋巴细胞计数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导语:我们在很多的疾病中都会发现淋巴细胞的数值,这样的数值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的常见的,就像是我们在很多的日常的生活中,需要做的就是好好 我们在很多的疾病中都会发现淋巴细胞的数值,这样的数值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的常见的,就像是我们在很多的日常的生活中,需要做的就是好好的观察我们的身体的健康,这是非常的不粗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好的对于我们的疾病进行治疗的,那就好好的进行治疗就好。 中粒细胞绝对数偏低见于伤寒、副伤寒、病毒性感染、疟疾、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放射线照射、抗癌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淋巴细胞计数偏低见于细胞免疫缺陷病、某些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淋巴细胞减少症、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等。中粒细胞绝对数偏低见于伤寒、副伤寒、病毒性感染、疟疾、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物中毒、X 线和放射线照射、抗癌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淋巴细胞计数偏低见于细胞免疫缺陷病、某些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淋巴细胞减少症、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等。白细胞的主要成分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二者的比例想加接近100%。所以其中一个升高,另一个就降低。中性粒细胞略高,一般70%以下,如果没有感染表现,就没有什么问题。血小板数目正常的话,比容意义不大。 白细胞主要由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等组成。当中性粒细胞偏低时,淋巴细胞的比例会相应的增高,所以淋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认识中性粒细胞

认识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监测是尿常规检查中必检项目,中性粒细胞影响着我们的免疫系统功能,其是否正常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中性粒细胞的正常值是多少 中性粒细胞的正常参考值: 参考值:0.40~0.75(40%~75%);(1.80~6.30)×109/L。 二、中性粒细胞的监测意义 1、增多 急性和化脓性感染(疖痈、脓肿、肺炎、阑尾炎、丹毒、败血症、内脏穿孔、猩红热等),各种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汞中毒等),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 2、减少 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化疗、放疗。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三、中性粒细胞的作用 中性粒细胞在血液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处于机体抵御微生物病原体,特别是在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线,当炎症发生时,它们被趋化性物质吸引到炎症部位。由于它们是藉糖酵解获得能量,因此在肿胀并血流不畅的缺氧情况下仍能够生存,它们在这里形成细胞毒存在破坏细菌和附近组织的细胞膜。 由于中性粒细胞内含有大量溶酶体酶,因此能将吞噬入细胞内的细菌和组织碎片分解,这样,入侵的细菌被包围在一个局部,并消灭,防止病原微生物在体内扩散。当中性粒细胞本身解体时,释出各溶酶体酶类能溶解周围组织而形成脓肿。 中性粒细胞是血常规化验其中的一项,但是你会看血常规化验单吗?拿到血液化验单,通常病人都会很茫然,密密麻麻这么多数据,到底说明了什么?尤其是看到有几个升高或者下降的箭头,更是内心恐惧,不知道问题是否严重。 专家说,通常拿到一张血常规化验单,医生主要看三个数据,白细胞计数(W BC)、淋巴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而白细胞计数就是常说的血象,后两者则是白细胞的分类。所以,中性粒细胞数量需关注。下面就教大家该如何看血常规化验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