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赛宁叶赛宁顾蕴璞,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教授,俄罗斯诗歌翻译家
叶赛宁抒情诗选
![叶赛宁抒情诗选](https://img.taocdn.com/s3/m/a58b7f8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cc.png)
叶赛宁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叶赛宁,俄罗斯诗人,被誉为现代俄罗斯文学的巨擘。
他的诗歌温婉而充满哲理,抒发了他对生活、爱情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以下是叶赛宁的抒情诗选,带你领略他的诗歌世界。
《我和世界为敌》我和世界为敌,我不愿向它讨妥协。
如果繁星星光仍在天空悬挂,就让我住在山谷里,沉默,清澈,双眸充满远方的憧憬。
我和世界为敌,斗争于逆境中不停摇摆。
当羽翼倍感寒冷,不和物质的魅力交易,视觉变得透明,倾诉沉默,就让我生活,感受自然的美丽。
我和世界为敌,追求灵魂的清净与自在。
旅途中,喧嚣渐渐远去,沉溺于风的轻抚和阳光的温暖,这片沙滩成为我唯一的乐土,在我脚下,留下深深浅浅的足迹。
《爱的沉溺》漂泊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我沉溺在爱情的海洋。
我的心灵如山谷的溪流,与你们的爱交相辉映。
如薰衣草般的芳香,如夜空中的繁星闪耀,这是爱的光芒照耀的力量,将我紧紧地拥抱在你的怀抱。
那是一片和平的海洋,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它是一种可贵的象征,让我找到生命的安宁。
爱的沉溺让我忘记了痛苦,它给予我希望与力量。
在这片爱的海洋里,我学会了真正的勇气。
《寻找》在寻找中我被生命的神秘所迷惑,审视着宇宙的脉络、细察着人类的情感。
若将一朵花束掷入金色的夜空,它是否能向世界传递出我内心的思绪?在寻找中我感受到了智者的力量,他们促使我深入思考、挑战着宿命。
尘世的喧嚣在我耳边嘈杂而远去,我只留心寻找内在美的秘密。
没有真理和信仰,人便寥寂而空虚,而我将以自由与理智作为我的导航。
在宇宙之间我将心如止水,带领着人们寻找生命之道的返回。
以上是叶赛宁的抒情诗选,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爱情的细腻描写。
他的诗歌常常引人深思,使人感受到生命的深度和美好。
叶赛宁的诗歌作品永远流传在世界文学史上,为读者们带来了身心的愉悦和心灵的启迪。
白桦作者叶赛宁的简介
![白桦作者叶赛宁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e9d90e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72.png)
白桦作者叶赛宁的简介
叶赛宁,俄罗斯诗人、小说家、戏剧家,生于19世纪末的白桦林区。
他是白桦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之一。
叶赛宁的文学作品充满了神秘感、哲学性和象征性,以白桦树林为主题,反映了自然、人类和神秘的关系。
他的作品兼具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对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叶赛宁的代表作品有小说《白桦林》、《克拉玛依村》等,诗集《阳光》、《春之声》等,还有一些戏剧作品。
他的作品曾多次被翻译成不同语言,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叶赛宁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一位旅行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曾到过欧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关注社会问题,主张保障妇女权益和改革教育等方面的政策。
他的第一篇小说就是关于妇女解放的。
他的思想和行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和文学家。
叶赛宁在文学和社会方面的影响是深远的。
他的作品和思想为白桦文学以及世界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叶赛宁诗歌大全
![叶赛宁诗歌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47a404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c5.png)
叶赛宁诗歌大全叶赛宁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俄国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激情、孤独和对生活的思考。
本文将为您介绍叶赛宁的一些代表性诗歌作品。
1.《早晨》早晨,阳光透过云层,照亮了我的窗台。
我凝视着远方,思绪在漫天的云彩中飘荡。
2.《寂寞》寂寞是一种无法逃避的感觉,它如影随形,像流淌的水,在心中无法停止。
3.《思念》思念像一只飞翔的小鸟,在天空中盘旋。
它带来了温暖和甜蜜,也带来了离别和忧伤。
4.《爱情》爱情是一阵奇妙的感觉,它可以使我们无所畏惧,可以使我们忍受一切痛苦。
5.《悲伤》悲伤如同一片黑暗的夜空,没有星星,没有月亮。
它让人心灵荒芜,没有希望,没有梦想。
6.《迷茫》迷茫像一座迷宫,我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每个选择都充满了犹豫和困惑,我迷失在自己的思考中。
7.《回忆》回忆是一本尘封的书,我翻开了它,看到了过去的点点滴滴。
有欢笑,有泪水,它们都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8.《自由》自由像一只自由的鸟,在广阔的天空中飞翔。
没有束缚,没有羁绊,我感受到了真正的自我。
9.《岁月》岁月如同流水,它带走了青春的容颜。
但留下了智慧和经历,我在岁月的长河中成长。
10.《生命》生命是一首美丽的诗,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
以上是叶赛宁的一些代表性诗歌作品,他的诗歌打动了无数人的心灵。
通过他的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矛盾,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的诗歌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我们追求自由和真理。
俄罗斯诗人叶赛宁
![俄罗斯诗人叶赛宁](https://img.taocdn.com/s3/m/d211cb230066f5335a8121d0.png)
俄罗斯诗人叶赛宁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Серг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Есенин)于1895年10月3日出生在梁赞省的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外祖父养育。
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一名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
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出色的文人,1916年初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同年应征入伍,一年后退役并结婚。
时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诗人写了《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天上的鼓手》等著名诗作,以抒情的方式,抒发个人对革命的感受。
1919年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和《一个流氓的自由》。
1921年离开意象派。
这一年诗人与到莫斯科访问的美国舞蹈家邓肯夫人相识,热恋成婚,并与之出游西欧、美国。
两人很快由热恋变为争吵,终于离异。
1923年诗人回国。
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
1924至1925年诗人的创作进入高峰期,写出组诗《波斯抒情》(1924)、长诗《安娜·斯涅金娜》(1925)、诗集《苏维埃俄罗斯》(1925)等。
1925年9月三度
结婚(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
11月便因精神病住院治疗,并完成自我审判式的长诗《忧郁的人》,12月26日写下绝笔诗。
1925年12月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优秀现代诗5篇
![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优秀现代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32d4ce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0.png)
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优秀现代诗5篇叶赛宁在俄国被誉为“天才的乡村歌手”,是苏维埃诗歌奠基人之一。
你认识他吗?来看看他写的诗歌吧。
以下是我给大家收集的关于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优秀现代诗,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优秀现代诗1白桦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辉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上层银色的光华。
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优秀现代诗2 《淡蓝的火苗熊熊燃起》淡蓝的火苗熊熊燃起远方的家乡已被忘记我第一次唱起爱情的歌我第一次把斗殴闹事放弃。
过去我像一座荒芜的花园过去我贪杯恋色已经入迷如今我再不想暴饮和纵舞我不想虚度生命于无忌。
我只想一味地望着你欣赏你的眼睛如同金褐色漩涡我只想让你厌恶我的过去可别再去寻找另一个。
轻盈的脚步,苗条的身躯但愿你的心慢慢地明白一个流氓会如何的温顺一个莽夫会如何的恋爱。
我愿永远跟随在你身后去远方的故乡,去遥遥的异地…… 我第一次唱起爱情的歌我第一次把斗殴闹事放弃。
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优秀现代诗3 《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一切将逝去……如苹果花丛的薄雾金黄的落叶堆满我心间——我已经再不是青春少年。
心儿啊,你已开始悄悄冷却,如今再不会那样地跳跃:这白桦的图案织成的家园,再不能吸引我赤脚留连。
流浪者的激情哪!越来越不见你,促使我轻轻吐出火热的言语。
啊,我的白白流逝的华年!迸发的憎恨和奔放的情感!如今我已倦于期待未来,生活呀,难道你是一场幻梦?仿佛我曾在喧闹的春晨在玫瑰色的骏马上尽情驰骋。
槭树的黄叶落地无声,世人都必将腐朽无踪……天下的众生啊,你们生生不息,我愿你永远美好、繁荣!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优秀现代诗4 《亲爱的,让我们并排坐下来……》亲爱的,让我们并排坐下来看着对方的眼睛我愿意在妩媚的目光下谛听暴风雪般的激情。
捧撒心灵珍珠的诗人叶赛宁
![捧撒心灵珍珠的诗人叶赛宁](https://img.taocdn.com/s3/m/c25e9f9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3.png)
捧撒心灵珍珠的诗人叶赛宁捧撒心灵珍珠的诗人叶赛宁 叶赛宁生在乡村,是大自然赐予他灵感,哺育他成为诗人。
幼时同舅舅夜牧,到河畔饮马。
月光洒下一片银辉,月亮静静浮在水面。
马儿饮水时像要将水中月吞下,而月儿又从马嘴里滑出……看到这幅神奇画面,他高兴得跳起来,后来便写出“马儿将月亮一饮而尽”的诗句。
他陶醉于白桦、朝霞和夕阳中。
亭亭玉立的白桦如同沉思的少女;菩提树伫立着像把绿伞;白云使他想到小羊羔。
夜晚他坐在河边望着天上的月亮和星斗,奇想妙想纷至沓来:忽而觉得月亮像个面包,忽而觉得像外公那顶黄帽;低头看到洒落水中的星斗,仿佛是一群白燕。
叶赛宁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莫斯科肉店打工的父亲为他在东家的账房找了个差事。
莫斯科多美好,而肉店账房的活计却毫无诗意。
一次他同父亲、店主大吵一通便离去,当过店员,印刷厂校对员。
他醉心写诗,但寄出的稿件石沉大海。
父亲抱怨儿子不干正事,一味写些没用的小诗。
叶赛宁来到首都彼得堡。
在布洛克等名家的提携下,他的诗陆续见诸报端,成为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新星。
1916年世界大战,叶赛宁应征入伍。
上级让他写歌颂沙皇的诗,正如他所言:“我的心不会说谎。
”他因不肯从命而受到惩处。
二月革命爆发,他脱离军队,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1917年叶赛宁同拉伊赫结婚,两个月后迎来十月革命。
他怀着狂喜写下许多歌颂革命的诗篇。
首都迁往莫斯科,他和妻子也搬到那里。
当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俩同许多年轻人一样,精神饱满地工作。
这是他最幸福的时期,写出许多惊人诗句:“天空是一口大钟,月亮是它的钟舌。
我的母亲是祖国,我是布尔什维克。
”“啊,天上和人间的,革命万岁……举起粗壮的手臂,摘下太阳当作金色的大鼓。
” 叶赛宁歌颂革命,但并不理解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当时苏维埃政权面临巨大困难,严峻现实粉碎了诗人的浪漫幻想。
回家乡看到农村的情景,他深感迷惘与困惑。
《我是最后一个乡村诗人》一诗是他为旧俄罗斯乡村唱的挽歌。
他不理解工农联盟,不理解农村社会主义改造。
译者漫谈叶赛宁诗歌的赏析
![译者漫谈叶赛宁诗歌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8d34c85727a5e9846a61bd.png)
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作家一席谈
作者简介: 顾蕴璞,1931 年生,江苏无锡人。北京大学
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教授,俄罗斯诗歌翻译家。第 一届全国文秀文学翻译彩虹奖获得者。2014 年获 得俄罗斯作家协会颁发的“莱蒙托夫奖章”。
译者漫谈叶赛宁诗歌的赏析
◆ 顾蕴璞
白桦树是俄罗斯的象征性意象之一。早在 19 世纪,杰出的俄罗斯纯艺术派诗人费特就写 过一首以白桦命题的抒情诗。叶赛宁在 20 世纪 初 写 的 这 首《 白 桦 》, 虽 然 源 于 前 辈 诗 人, 但 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可以从叶赛宁的自述 中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他说:“阅读我的诗的 读 者 应 该 主 要 关 注 其 中 的 抒 情 感 和 形 象 性 —— 意象,并非我个人的臆造,只不过是我将它们 发扬光大,并使之成为我个人诗歌创作的基石。 意象,如同激情和感觉,是我生命的有机组成 部分,是我的特色,是如同我借鉴他人之长那 样,值得他人借鉴的。”(《作品集》序,载《叶 赛宁书信集》附录《叶赛宁文论集》,经济日报 出版社,2001 年,第 312 页)
如 同 普 希 金, 叶 赛 宁 的 全 部 诗 歌, 特 别 是 抒 情 诗, 仿 佛 是 他 自 己 生 平 河 道 中 的 意 象 流,还有着编年史式的认识价值,这是意象营
造的动态效应。叶赛宁锐意求新,不断营造新 的意象,既摆脱前人的窠臼,也不落自己的俗 套,白桦在叶诗中重复出现达数十次之多,但 诗人都把此时此地的此情此景,融入当下呈现 的白桦意象之中,不给人以雷同的感觉。当诗 人 初 登 诗 坛, 前 程 似 锦 的 时 候, 他 笔 下 的 白 桦“在灿灿的金晖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白 桦》) ;待到遭到城市这个“钢铁的客人”的挑 战时,他便“站在落叶缤纷的白桦树间,/ 参加 它 们 诀 别 前 的 祈 祷 ” 了(《 我 是 乡 村 最 后 一 个 诗人》)……( 详见拙文《浅谈叶赛宁的意象艺 术》。)
从不说谎的心
![从不说谎的心](https://img.taocdn.com/s3/m/86da71c2172ded630b1cb642.png)
从不说谎的心作者:成文艳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09年第07期提要:叶赛宁——继普希金之后俄罗斯诗坛最有影响力的一位诗人,被后人称为20世纪俄罗斯诗坛上一颗耀眼的彗星。
这位天才诗人在俄罗斯诗歌发展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不朽的足迹。
叶赛宁的诗歌之所以经久不衰,还在于他创作上真情的流露。
本文从三个方面加以探讨诗人创作上的真实。
关键词:叶赛宁诗歌创作真实意象中图分类号:I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020年代当苏联文坛出现了否定经典作家的思潮,许多人认为现代主义应该取代现实主义。
在此种情况下,叶赛宁却勇于坚持继承普希金的现实主义传统,他怀着对大自然的那份美好憧憬,对祖国的依依赤子之爱写下大量至今被广为传诵的优秀诗歌。
无怪乎叶赛宁被称为“20年代唯一真正的抒情诗人”。
叶赛宁的诗歌清新哀婉,意象新颖。
有人称叶赛宁是俄罗斯的歌手,人民的歌手,大自然的歌手。
他借景抒情,捕捉瞬间的感受,把这一切的喜怒哀乐寄托于诗歌。
他赋予大自然以灵气,通过自然万物诉说内心的真情实感。
叶赛宁能从矛盾的心境中抒发实感,这也不失为一种“真”。
“真”是诗魂所在。
一首诗无论词藻多么华丽,意境如何优美,离开了“真”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换言之,诗歌本身就是情感的表达方式之一,没有真情,也就不会有实感,诗歌创作也就无从谈起。
叶赛宁的诗歌创作以真情夺人,他把感情视为诗歌的血肉,认为没有感情的血液,思想的躯干便是僵硬的。
难怪早在20年代叶赛宁就被誉为苏联“唯一真正的抒情诗人”。
笔者认为,叶赛宁诗歌创作的真实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对祖国,对乡村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不变的“真”叶赛宁早期的诗歌洋溢着对乡土炽热的爱,对祖国忠诚的爱和对人民浓浓的情,富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高尔基称他的诗为“心底歌”。
我们在读他讴歌革命,赞美大自然的诗歌时,能从中感觉到他那毫不掩饰的爱国热情,似乎他把那颗炽热的赤子之心捧到了读者面前。
20世纪俄罗斯文学名家名篇:叶赛宁诗选
![20世纪俄罗斯文学名家名篇:叶赛宁诗选](https://img.taocdn.com/s3/m/1b6a422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fb.png)
20世纪俄罗斯文学名家名篇:叶赛宁诗选
便是
叶赛宁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中不可多得的诗人。
他创作了众多优秀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他的诗作不仅反映了当时俄罗斯政治和社会的变迁,而且也洋溢着对未来的希望、回忆和
渴望。
叶赛宁,1933年生,1950年代早就开始发表诗作了。
他的诗歌反映出他当时的生活境遇,内容涉及俄罗斯历史、社会关系、政治斗争。
这些作品不仅深深影响了当时的俄罗斯文艺,而且也令一代代读者受益。
叶赛宁的代表作《苏联政治诗全集》映射出1960年代俄罗斯社会的权力斗争,并各种各
样的劳动人民的生活经历,但更重要的是,叶赛宁的诗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和企盼。
他
的诗让时代的动荡及社会的重担看似更容易被接受,给读者带来了温暖。
叶赛宁此生改变了俄罗斯诗歌形式,他的诗洋溢着画面似的表达乡愁和回忆,向读者描绘
出苍凉而又真挚的民族景象。
叶赛宁的精神穿越了时代,给世界另一种俄罗斯文学的感觉。
叶赛宁是一位著名的俄罗斯文学家,他的诗歌能让人感受到 20 世纪俄罗斯历史和社会变
迁带来的启示,也能感受到他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无疑给我们深刻的思考。
统编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白桦》教学设计
![统编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白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94f1d00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96.png)
统编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白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白桦》是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是一首由俄国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由我国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教授顾蕴璞翻译。
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它生性耐寒,通体洁白,气质高雅,深受俄罗斯民众的喜爱。
《白桦》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叶赛宁对白桦的礼赞。
这首诗总共四节,每节四行,各节偶句押韵,读来和谐回旋,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教学目标:1.理解雪绣、花穗、流苏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通过边读边想象、抓关键语句、作批注等方式,感受白桦的形象和诗歌的情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根据需要学习收集诗歌相关资料,结合生活实际尝试写诗。
教学重点:借助关键词语,想象画面,感受白桦的形象。
教学难点: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看图识树。
1.看图片,猜名称。
分别出示竹子、柳树、松树等图片,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植物?为什么一下子就能猜出?(每种植物都有其特点)。
2.出示课题“白桦”,学生看课题,想象白桦的样子。
二、诵读品味,初识白桦。
1.指名四位学生读诗,每人一节,读后从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读得流利、读得抑扬顿挫四方面进行评价。
2.个人挑战赛:指名读全诗,读后学生评价,要求做到节奏富于变化、语气抑扬顿挫。
3.师生配合读。
(师读单句,生读双句)(1)出示:白桦雪花潇洒如画朝霞光华,观察这些词语的第二个字在发音上的共同点?(韵母都是a)(2)小结:这些词语位于每小节诗二、四行的末尾,这是诗歌的押韵,押韵让诗歌读来朗朗上口。
4.全班齐读,感受韵味,读后送给白桦一个词语。
(预设:洁白、挺拔、亭亭玉立、傲雪独立、不畏严寒)5.出示白桦图片,直观感受白桦的外形特征。
三、想象画面,走近白桦。
(一)学生自主学习:走近白桦,细细地观察它、美美地欣赏它。
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诗,通过“读(美美地朗读诗句)、画(仔细地勾画词语)、想(大胆地想象画面)、写(认真地写下感受)”的方式,学习诗歌,了解白桦。
统编版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解读
![统编版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a80fbc967ec102de3bd89dc.png)
统编版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解读作者:杨修宝来源:《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0年第4期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杨修宝一、要点解读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四下第三单元编排了与综合性学习相结合的现代诗。
虽然现代诗在统编教材中并非第一次出现,也不陌生,但以往都是以单篇课文的形式,四年级上册学习了《秋晚的江上》和《画牛歌》,还有《延安,我把你追寻》,此次以单元整组编排的形式呈现,旨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
本单元也是继三年级上童话单元、四年级上神话单元之后的又一个文体单元。
因此教学时要尤其关注现代诗的文体特点这一重要内容。
本单元编选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中外经典现代诗歌作品。
《短诗三首》均出自冰心的第一部诗集《繁星》,对母爱、童心和自然的赞美是诗集《繁星》的主题,该诗集由164首短诗组成,本课选用了其中的第71、第131、第159首短诗,三首短诗虽然短小,却饱含深情,意蕴丰富。
《绿》是我国著名诗人艾青于1979年创作的,诗人用极富感染力的文字,描绘了春回大地,到处都是绿色,万物充满生机的景象。
全诗表达极具特色,诗人没有刻意追求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但是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造成一种变化的统一,教学时要关注诗人这种独特的表达。
《白桦》是苏联著名诗人叶赛宁创作,由北京大学教授,俄罗斯诗歌翻译家顾蕴璞翻译的一首非常有代表性的现代诗,这首诗展现了白桦的高洁之美,流露出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以“桦、花、洒、画、霞、华”等字入韵,对应的句子字数一致,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
有些现代诗是完全自由的,但也有些现代诗是讲究韵律的,这首诗就是代表之一。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戴望舒创作的一首诗,整首诗体现了真实与想象的融合,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雨后天晴的景象。
这首诗押“ou”韵(“候、走、手、柔、垢”等),但不生硬,不是为了凑韵而选字,韵与自然景物、诗人情感、诗歌节奏和谐相融。
叶赛宁叶赛宁顾蕴璞,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教授,俄罗斯诗歌翻译家
![叶赛宁叶赛宁顾蕴璞,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教授,俄罗斯诗歌翻译家](https://img.taocdn.com/s3/m/4b76770cdaef5ef7bb0d3c21.png)
叶赛宁-叶赛宁顾蕴璞,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教授,俄罗斯诗歌翻译家顾蕴璞。
顾蕴璞。
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教授。
俄罗斯诗歌翻译家。
第一届全国文秀文学翻译彩虹奖获得者。
2016年获得俄罗斯作家协会颁发的“莱蒙托夫奖章”。
中文名,顾蕴璞。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31年。
职业,北京大学教授。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主要成就,“莱蒙托夫奖章”获得者。
代表作品,《莱蒙托夫诗选》。
《叶赛宁诗选》。
人物简介。
顾蕴璞。
男。
1931年生。
江苏无锡人。
九三学社成员。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
1951年后历任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畜牧兽医实习研究员。
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讲师。
副教授。
教授。
文学教研室主任。
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编著《莱蒙托夫全集》。
叶赛宁《普希金精选集》。
《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书系·苏联诗歌卷》。
《叶赛宁研究论文集》。
《莱蒙托夫作品精粹》。
《俄罗斯白银时代诗选》。
译著《圣经故事》。
《莱蒙托夫抒情诗选》。
《莱蒙托夫诗选》。
《普希金抒情诗选》。
《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选》。
《苏联当代诗选》。
《叶赛宁诗选》。
《叶赛宁书信集》。
《叶甫盖尼·奥涅金》。
论著《莱蒙托夫》等。
译著《叶赛宁诗选》获1991年北京大学文科科研奖。
《莱赛托夫全集》第2卷获1995年-1996年鲁迅文学奖。
“莱蒙托夫情结”。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
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它到遥远的异地找什么?它把什么抛弃在故乡?……”俄罗斯19世纪伟大诗人莱蒙托夫的诗歌通过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教授顾蕴璞的翻译再创造。
跨越时空。
在中国觅得众多知音。
83岁高龄的顾蕴璞日前获颁俄罗斯作家协会“莱蒙托夫奖章”。
以表彰其在俄罗斯语言及文学领域所作出的贡献。
“莱蒙托夫奖章”是俄作协为纪念莱蒙托夫诞辰200周年而设。
这一荣誉对于顾蕴璞可谓实至名归:在翻译莱蒙托夫作品道路上长达52年的坚守。
完成460多首的译作。
俄罗斯诗人叶赛宁诗歌《白桦》原文及赏析
![俄罗斯诗人叶赛宁诗歌《白桦》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ca7e2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d3.png)
俄罗斯诗人叶赛宁诗歌《白桦》原文及赏析叶赛宁诗歌品赏《白桦》有一株白桦树,立在我窗旁,覆盖着积雪,像披着银霜。
毛茸茸的枝上,冰凌儿挂满,像雪做的衣边,流苏闪闪。
白桦笼罩着,梦似的寂静,金色的火焰,在雪花上飘动。
霞光懒懒地,照在它四周,将更多的银屑,洒遍枝头。
赏析:这是叶赛宁以白桦为主题写的一首抒情诗。
从诗的整体来看,作者将细节描绘得非常细致,树上的积雪、毛毛的树枝、冰凌,阳光照在雪花上反射出来的银光、还有它所处的朦胧的环境、还有晚霞下大环境中的样子。
我们都知道,当我们看一个东西的时候,心越静,所观察到的东西越细致,关注的点越清晰。
当你慢慢品味这首诗的时候,你会发现,仿佛身临其境,作者描绘出来的这些物象,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反之,当你心浮气躁的时候,仿佛自己此时多么突兀,与这种情景格格不入。
感悟:我们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疲于奔命,为了养家糊口东奔西走,一件又一件的琐事不断地涌出,在这种高速高效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常常忽略了身边的美景。
在西北这篇黄土高原上长大的我,最钟情的是土生土长的白杨树,我喜欢它的正直、包容和坚韧。
我喜欢平常的东西,因为在我眼里,他们经过自然和时间的沉淀,能量很低,没有太多的戾气,不会主动伤人。
同时他们的包容性很强,从来不挑剔,在哪儿扎根,就在哪儿存活。
我记得小的时候,年少无知的我们会在白杨树上用小刀刻刻画画,我希望在他们的身上留下我的影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雨的洗礼,我“如愿以偿”了,那些过去我“引以为豪”的作品,现在却让我为之羞愧。
白杨树面对我过去对他们的伤害,从来没有抵抗,从来没有抱怨。
如今,每当我再看到这些东西时,脸恨不得抹下来装到兜里。
那些因为无知犯下的错误,如今无论如何都弥补不了了,我唯一能做的可能就是不再去伤害他们,如果我有余力,让更多的人看到我的“无心之错”,警示那些对“无害者”的伤害,未免不是好事。
我希望未来几十年之后,我的子孙再看到那平凡的美景,都是完整的,他们的上面没有无知的烙印,只有风雨的痕迹。
俄国诗人叶赛宁生平简介
![俄国诗人叶赛宁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6e5fcd8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2.png)
•••••••>>>>俄国诗人叶赛宁生平简介时间:2017-08-30 16:24:13 学康27由分享叶赛宁是俄国和苏联的著名诗人,在俄罗斯叶赛宁是田园派的诗人。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叶赛宁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叶赛宁简介叶赛宁全名是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生于公元1895年,是俄罗斯田园派的代表诗人,其代表作品有《白桦》、《莫斯科酒馆之音》等。
叶赛宁出生在俄国的梁赞省的一个农民家庭,1904年到1912年期间叶赛宁在小学和教会的师范学校,在师范学校的时候叶赛宁就开始诗。
1912年,叶赛宁到莫斯科生活,在莫斯科他当过店员、印刷厂的校对员,在工作期间叶赛宁兼修一所平民大学的课程,课余时间叶赛宁也非常热心的加入文学活动。
1915年叶赛宁前往彼得堡拜见著名的诗人勃洛克、客留耶夫等人,第二年他的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就正式出版了。
1916年叶赛宁应征入伍,一年后退役,退役之后就结婚了。
在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时期,叶赛宁也写了很多著名的诗集,如《变容节》、《乐士》等。
1919年叶赛宁参加意象派,还成为了其中的中心人物,在这段时期他写了《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等,1921年叶赛宁正式离开意象派,后来还认识了美国的家邓肯夫人,两人还结了婚,曾一起出游西欧、美国等地,度过了不少甜蜜时光,但是后来二人频繁争吵,于是二人便离婚了,1923年叶赛宁便回国了。
1925年,叶赛宁和托尔斯泰的孙女托尔斯塔娅结婚,但是这年的11月他就因为而住院了,在住院期间他写了自我审判式的长诗《忧郁的人》,11月28日,叶赛宁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自尽。
叶赛宁的诗歌叶赛宁是俄国和苏联的著名诗人,在俄罗斯叶赛宁是田园派的诗人。
叶赛宁一生写过不少诗集,自从1916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后,叶赛宁就一直在写诗,其代表作品有《天上的鼓手》、《白桦》等。
叶赛宁的诗的风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一生也去过不少地方,其思想、环境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客官环境的变化也对他的作品产生了影响。
叶赛宁简介
![叶赛宁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98f96ef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dc.png)
叶赛宁简介叶赛宁之死俄罗斯诗人叶赛宁1925年12月28日凌晨,在格勒一家旅馆里,俄罗斯著名抒情诗人谢尔盖·叶赛宁用一条皮带结束了自己年仅30岁的生命。
噩耗传开,举国哀恸。
1927年9月15日黄昏,在巴黎大街上,著名芭蕾舞演员阿谢朵娜·邓肯被卷入飞驰的赛车轮下……就在邓肯遇难前不久,一位西方记者问她,“在您的一生中,您认为哪一个时期最难忘、最幸福?”她不假思索地回答:“俄罗斯!只有俄罗斯!在那里,我获得了存在的最大价值……”未遇见舞蹈家之前的天才诗人被誉为“天才的乡村歌手”、苏维埃诗歌奠基人之一的谢尔盖·叶赛宁于1895年出生在梁赞省的农家,9岁开始写诗,15岁迈入诗坛。
1917年春天,叶赛宁应《人民事业报》编辑部之约,前去洽谈诗稿问题,在那里结识了打字秘书吉娜伊达,她当时22岁,是一位具有“古典美”的窃窕淑女。
两人一见钟情,3 个月之后便结婚了。
吉娜伊达从小酷爱文艺,博览群书。
她喜欢戏剧,也学过雕塑,是位具有独特鉴赏力的女子。
应该说,两人在最初的两年里,生活还是幸福的,并有了一个女儿。
但后来两人之间的感情出现了裂隙,关系恶化,最后不得不分手。
关于这桩失败的婚姻,叶赛宁应该负主要责任,归咎于他狂放不羁、刚愎自用的性格,以及从不良的朋友圈里沾染的习气。
另外战争的破坏、生活的不安定、经常性的分居也促成了这一事实。
后来,吉娜伊达带着孩子嫁给了著名戏剧大师梅耶尔荷德,家庭生活十分和睦幸福。
叶赛宁悔恨莫及,但为时已晚,这期间他写了大量怀旧和忧伤的抒情诗。
后来叶赛宁与梅耶尔荷德夫妇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并经常去看望他们。
叶赛宁去世周年之际,一个女子在诗人的坟头开枪自杀了。
她留下一封遗书:“1926年12月3日,我在这里结束自己的生命,尽管我知道在我死后会有人对叶赛宁无尽无休地狂吠,但这对于他,对于我都无所谓了。
对我来说,一切最珍贵的东西都在这坟墓里……”这位殉情的女子叫加丽雅·别尼斯拉夫卡娅,是诗人的秘书。
80年代苏联[叶赛宁是苏联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杰出的俄罗斯诗人。他如彗星般短]
![80年代苏联[叶赛宁是苏联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杰出的俄罗斯诗人。他如彗星般短]](https://img.taocdn.com/s3/m/758fd47351e79b89690226e6.png)
80年代苏联[叶赛宁是苏联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杰出的俄罗斯诗人。
他如彗星般短]叶赛宁诗选。
叶赛宁是苏联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杰出的俄罗斯诗人。
他如彗星般短暂而富有诗意和充满悲剧的一生经受了历史的考验。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他已重新占有了俄罗斯诗歌史上举足轻重的位置。
如今。
几乎没有人再会怀疑他的诗能否成为20世纪俄罗斯诗歌的经典。
因为浓郁的民族诗性和高度个性化的艺术创新使他的诗在20世纪俄罗斯坛上闪发着耀眼的异彩。
叶赛宁于1985年9月21日出生在俄罗斯中部美丽的奥卡河畔梁赞省梁赞县康斯坦丁诺活村的一个家民家里。
叶赛宁的诗歌。
特别是在抒情诗上的突出成就。
使他成为20世纪杰出的俄罗斯民族诗人。
他的诗成为上承普希金下启苏维埃70年诗歌的重要环节。
几乎所有现代俄苏大诗人都从他的诗艺中汲取过营养。
著名的当代俄罗斯诗人多里佐说:“我不能设想我的青年时代可以没有叶赛宁。
正如不能设想俄罗斯可以没有白桦一样。
他属于那些也许几百年才产生几个的诗人。
他们不但进入俄罗斯文学。
而且已经进入俄罗斯的风景。
成为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书名,叶赛宁诗选。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页数,275页。
开本,32开。
品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张建华。
出版日期,20XX年5月1日。
叶赛宁语种,简体中文, 俄罗斯语。
ISBN,***-*****21。
基本介绍。
学习经典。
学习纯正的语言和丰富的文化蕴涵。
有效提升我们的语言文化水平。
聆听经典。
聆听标准的语言和地道的朗读。
让我们一上进心体验听书新感觉……本书选取了高尔基的八篇作品。
绝大部分是其早期的短篇小说。
张建华。
浙江余姚人。
1945年出生。
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理事。
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1994—20XX年任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院长。
1995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图书目录。
寒冬在歌唱。
又像在呼寻仿歌湖面上织出了红霞的锦衣稠李花飞似雪片飘洒星星逝去了的。
叶赛宁诗歌短诗
![叶赛宁诗歌短诗](https://img.taocdn.com/s3/m/6a7d55f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16.png)
叶赛宁诗歌短诗叶赛宁是俄罗斯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巨匠”,他的作品影响了整个世界文学史。
在他的诗歌中,短诗是一种很常见的形式,它以简洁、精炼、意味深长的语言,表达了叶赛宁对生活、人类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欣赏叶赛宁的诗歌短诗,探索其中的意义和美感。
1、黄昏在这个黄昏我的心情很沉重我想起了很多事情很多人很多景象它们在我的心里交织着我感到很疲惫很孤独但是我还是站在这里看着夕阳的余晖看着那些树木看着那些人们我知道它们都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痕迹它们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它们都是我所爱的东西这首诗歌短诗充满了深沉的思考和情感,叶赛宁在黄昏时刻想起了很多事情,感到很疲惫和孤独,但是他还是坚定地站在那里,看着夕阳的余晖,看着生命中留下的痕迹,感受到生命中所爱的东西。
这首诗歌短诗表达了叶赛宁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生命中所爱的东西的感悟。
2、风风在吹它把我的思绪带走了它把我的心情带走了它把我的梦想带走了我感到自己很轻很自由就像一只鸟儿在风中飞翔这首诗歌短诗简洁明了,表达了叶赛宁对风的感悟,他感到自己在风中很轻、很自由,就像一只鸟儿在飞翔。
这首诗歌短诗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表达了叶赛宁对生命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
3、雨雨在下它把我的心情冲走了它把我的痛苦冲走了它把我的忧愁冲走了我感到自己很清新很舒畅就像一片绿叶在雨中舞蹈这首诗歌短诗表达了叶赛宁对雨的感悟,他感到雨把他的心情、痛苦和忧愁都冲走了,他感到自己很清新、很舒畅,就像一片绿叶在雨中舞蹈。
这首诗歌短诗充满了清新和舒畅的气息,表达了叶赛宁对生命的美好和对自然的赞美。
4、夜夜在降临它把我的思绪带走了它把我的疲惫带走了它把我的孤独带走了我感到自己很安静很平和就像一颗星星在夜空中闪耀这首诗歌短诗表达了叶赛宁对夜的感悟,他感到夜把他的思绪、疲惫和孤独都带走了,他感到自己很安静、很平和,就像一颗星星在夜空中闪耀。
这首诗歌短诗充满了安静和平和的气息,表达了叶赛宁对生命的平和和对夜的赞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赛宁-叶赛宁顾蕴璞,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教授,俄罗斯诗歌翻译
家
顾蕴璞。
顾蕴璞。
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教授。
俄罗斯诗歌翻译家。
第一届全国文秀文学翻译彩虹奖获得者。
2016年获得俄罗斯作家协会颁发的“莱蒙托夫奖章”。
中文名,顾蕴璞。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31年。
职业,北京大学教授。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主要成就,“莱蒙托夫奖章”获得者。
代表作品,《莱蒙托夫诗选》。
《叶赛宁诗选》。
人物简介。
顾蕴璞。
男。
1931年生。
江苏无锡人。
九三学社成员。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
1951年后历任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畜牧兽医实习研究
员。
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讲师。
副教授。
教授。
文学教研室主任。
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编著《莱蒙托夫全集》。
叶赛宁《普希金精选集》。
《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书系·苏联诗歌卷》。
《叶赛宁研究论文集》。
《莱蒙托夫作品精粹》。
《俄罗斯白银时代诗选》。
译著《圣经故事》。
《莱蒙托夫抒情诗选》。
《莱蒙托夫诗选》。
《普希金抒情诗选》。
《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选》。
《苏联当代诗选》。
《叶赛宁诗选》。
《叶赛宁书信集》。
《叶甫盖尼·奥涅金》。
论著《莱蒙托夫》等。
译著《叶赛宁诗选》获1991年北京大学文科科研奖。
《莱赛托夫全集》第2卷获1995年-1996年鲁迅文学奖。
“莱蒙托夫情结”。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
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它到遥远的异地找什么?它把什么抛弃在故乡?……”俄罗斯19世纪伟大诗人莱蒙
托夫的诗歌通过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教授顾蕴璞的翻译再创造。
跨越时空。
在中国觅得众多知音。
83岁高龄的顾蕴璞日前获颁俄罗斯作家协会“莱蒙托夫奖章”。
以表彰其在俄罗斯语言及文学领域所作出的贡献。
“莱蒙托夫奖章”是俄作协为纪念莱蒙托夫诞辰200周年而设。
这一荣誉对于顾蕴璞可谓实至名归:在翻译莱蒙托夫作品道路上长达52年的坚守。
完成460多首的译作。
“我一生中有两个难以割舍的情结:一个是俄语情结。
另一个就是莱蒙托夫情结。
”他说。
顾蕴璞出生于江南名城无锡。
1955年以第一志愿考入北大俄语系学习。
他在课余时间主动大量阅读俄罗斯文学精品原著。
听各种讲座和走访校内顶级外语专家。
像海绵一样汲取着各种新的知识。
大学毕业后。
顾蕴璞留校执教。
并在工作之余阅读并翻译俄罗斯诗歌。
自此。
他开始迷上了莱蒙托夫的作品。
他认为。
没有创作冲动。
便不会产生文学原著。
同样。
没有译者的再创作冲动也产生不出好的译著来。
“在翻译中我渐渐地正在变成莱蒙托夫。
莱蒙托夫也正在渐渐地成为我自己。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真正的好诗。
应该是心底的歌。
但顾蕴璞用心译就的好诗在出版过程中却颇费周折。
60年代初。
他将莱蒙托夫一百首抒情诗的译作投寄给某出版社。
结果。
有如石沉大海。
杳无音讯。
直至18年后。
才得以把诗稿找回。
他在此基础上精心地反复修改。
先是在《苏联文学》杂志上刊出其中的五首。
获得读者的好评。
此后。
各种版本的莱蒙托夫诗选。
《莱蒙托夫作品精选》。
到中国第一部《莱蒙托夫全集》不断地在他的翻译或主编之下面世。
他于2002年撰写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研究莱蒙托夫的专著。
以译介莱蒙托夫为基础。
顾蕴璞不断拓展对俄罗斯诗歌的翻译和研究:从普希金。
叶赛宁。
帕斯捷尔纳克。
布宁。
到白银时代和苏联时期各流派。
受到中国和俄苏文学界的欢迎。
1998年。
顾蕴璞因译作《莱蒙托夫全集·抒情诗Ⅱ》荣获中国作协首届鲁迅文学奖。
叶赛宁
xx年因对俄罗斯文学研究与翻译方面的贡献获俄罗斯作协颁发的“高尔基奖状”。
xx年因翻译方面的业绩获中国译协颁发的“资深翻译家证书”。
年逾八旬的他仍是笔耕不辍。
“挖十口浅井。
不如挖一口深井。
我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就要坚定不移深入地走下去。
不断地升华。
不断地改进。
”顾蕴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