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干细胞与EMT

合集下载

emt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

emt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

emt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摘要:一、EMT 过程简介1.EMT 的定义2.EMT 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二、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1.细胞形态的改变2.细胞连接和细胞黏附的变化3.细胞骨架重塑三、EMT 过程中的关键分子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3.黏附蛋白(如E-cadherin 和N-cadherin)4.细胞骨架蛋白(如β-actin 和filamin A)四、EMT 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1.EMT 与肿瘤侵袭2.EMT 与肿瘤转移五、靶向EMT 治疗策略1.抑制EMT 过程的关键分子2.增强肿瘤细胞对EMT 抑制药物的敏感性3.利用肿瘤细胞EMT 状态进行精准治疗正文:上皮- 间质转化(EMT)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生物学过程,通过该过程,上皮细胞能够获得间充质细胞的特征,从而影响细胞迁移、侵袭和分化。

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EMT 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概述EMT 过程,重点讨论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及其与EMT 过程的关系,并探讨靶向EMT 治疗策略。

在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发生显著变化。

首先,细胞形态从扁平、紧密排列的上皮细胞转变为圆形、松散排列的间充质细胞。

这种形态学改变使肿瘤细胞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微环境,从而促进肿瘤进展。

其次,细胞连接和细胞黏附分子发生变化,如E-cadherin 的表达降低,N-cadherin 的表达增加。

这些变化使肿瘤细胞能够突破基底膜,侵入周围组织。

此外,细胞骨架重塑也是EMT 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β-actin 和filamin A 等细胞骨架蛋白的表达改变,使细胞骨架结构变得不稳定,从而有利于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EMT 过程中的关键分子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黏附蛋白(如E-cadherin 和N-cadherin)以及细胞骨架蛋白(如β-actin 和filamin A)。

emt相关转录因子

emt相关转录因子

emt相关转录因子EMT相关转录因子:从细胞转变到癌症的关键引言:细胞转变是生物体发育和病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从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这种转变涉及到一系列的分子调节机制。

EMT相关转录因子在细胞转变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EMT相关转录因子的基本概念、调控机制以及其在癌症中的重要作用。

一、EMT相关转录因子的基本概念EMT(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上皮间充质转化)是一种细胞转变的过程,通过细胞内外的信号调控细胞从上皮细胞转变为间充质细胞。

EMT相关转录因子是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一类转录因子。

常见的EMT相关转录因子包括Snail、Slug、Twist 等。

二、EMT相关转录因子的调控机制EMT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受到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

其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等被认为是调控EMT过程中转录因子表达的主要通路。

这些信号通路通过调节转录因子的表达或活性,进而影响细胞的转变。

三、EMT相关转录因子在癌症中的作用1. 促进癌细胞浸润和转移:EMT过程中,上皮细胞失去细胞间连接,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间质增加,这些变化使癌细胞具有更好的浸润和转移能力。

2. 逃避免疫监视:EMT过程中,癌细胞表面的抗原表达减少,细胞免疫的识别和清除能力降低,从而使癌细胞逃避免疫监视,增加了其存活和迁移的能力。

3. 耐药性的产生:EMT过程中,癌细胞的细胞外基质增加,细胞内药物转运通道改变,这些变化导致了癌细胞对药物的耐药性增加,从而使癌症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四、未来的研究方向对于EMT相关转录因子的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答。

例如,转录因子的调控机制是否还有其他的信号通路参与?EMT过程中转录因子与其他调控因子之间是否存在交叉作用?这些问题的解答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细胞转变和癌症发生发展的机制。

EMT与肿瘤

EMT与肿瘤

EMT与肿瘤发表时间:2013-02-19T16:02:19.7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0期供稿作者:陶菲罗招阳[导读] 上皮介质转化(EMT)是指上皮细胞在形态学上发生的向简质细胞或成纤维细胞表型的转变并获得了迁移的能力,它的发生是多基因、多阶段、多步骤的复杂过程。

陶菲罗招阳(南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肿瘤细胞与分子病理学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湖南衡阳 421001)【摘要】上皮介质转化(EMT)是指上皮细胞在形态学上发生的向简质细胞或成纤维细胞表型的转变并获得了迁移的能力,它的发生是多基因、多阶段、多步骤的复杂过程。

它使在特殊部位产生的上皮细胞从上皮组织分离出来并迁移到其他的位置,是正常发育,伤口愈合以及恶性上皮肿瘤发生的基础。

上皮间质转化出现在各种生理和病理的情况下,它在胚胎的发生与器官发育、肿瘤形成、转移以及纤维化过程中均有表达。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EMT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上皮间质转换肿瘤肿瘤侵袭转移【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0-0111-02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and cancerTAO Fei, LUO Zhaoyang(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Medical Colleg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hina,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cancer cellular and molecular pathology in Hunan province, Hengyang, Hunan 421001)【Abstract】The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is a complex process with multi-genes, multi-steps and m-ults-stages, where cells undergo a developmental switch from Epithelial phenotype to mesenchymal phenotype and again more Ability of migration. EMT is a fundamental process governing Morphogenes in multcellular organisma. This process is also reactivated in a variety of diseases including fibrosis and carcinoma. This review involves EMT and cancer research progress in recent year.【Keywords】EMT ;tumor; tumor invasion and metastasis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是多细胞生物的胚胎在发生过程中的基础过程,一般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多见,也会存在于多种慢性疾病如肾纤维化的发病及肿瘤的发展过程中,它所描述的上皮细胞不仅经历了短暂结构的改变,同时细胞的表型也发生了改变,在此过程中,上皮细胞间的黏附结构、细胞骨架和极性都已被改变,从而使上皮细胞的变性、迁移和运动能力都增强,其抗凋亡的能力也有所增强[1]。

emt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

emt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

emt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摘要:1.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的概念2.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3.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影响因素4.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的研究进展5.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应用前景正文:1.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的概念EMT 是指上皮细胞到间充质细胞的转化过程,这一过程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肿瘤细胞在EMT 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其中形态学变化是最直观的表现。

2.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细胞形态的变化:由上皮细胞的扁平状转变为间充质细胞的梭形;(2) 细胞连接的变化:由紧密连接转变为疏松连接;(3) 细胞表面的变化:由上皮细胞特异性抗原逐渐减少,间充质细胞特异性抗原逐渐增加。

3.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影响因素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肿瘤细胞自身的特性: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在EMT 过程中,形态学变化的程度和速度不同;(2) 肿瘤微环境的影响: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会影响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3) 基因调控:EMT 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会影响肿瘤细胞在EMT 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

4.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的研究进展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的认识逐渐加深。

目前,研究者们已经发现了一些与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密切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如CD44、CD68 等,这些标志物可作为肿瘤EMT 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的检测指标。

5.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应用前景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的研究,对于揭示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的研究成果,还可以应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转录因子调控EMT参与肿瘤侵袭和转移

转录因子调控EMT参与肿瘤侵袭和转移

转录因子调控EMT参与肿瘤侵袭和转移张文静;邓文彬;秦鑫【摘要】上皮间质转化(EMT)是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键环节.转录因子SNAIL、TWIST和ZEB在EMT中作用研究较多.它们转录调控EMT相关分子标志物的表达.同时,它们受表观遗传学、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复杂而精准的调控.阐明转录因子调控EMT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将为肿瘤侵袭和转移的靶向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期刊名称】《基础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6(036)002【总页数】5页(P272-276)【关键词】转录因子;上皮间质化;肿瘤;侵袭;转移【作者】张文静;邓文彬;秦鑫【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医学院,湖北襄阳441053;湖北文理学院医学院,湖北襄阳441053;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院,美国加州95817;湖北文理学院医学院,湖北襄阳441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肿瘤的侵袭和远处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动态过程,包括癌细胞从原发灶脱落,侵犯邻近组织和器官,进入血管或淋巴管,随之到达远处,增殖形成新的转移瘤。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键步骤之一[1]。

EMT是指部分或全部上皮细胞在特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向间质细胞转化的现象。

EMT从生物学背景上分为3种类型:Ⅰ型EMT参与胚胎形成和器官发育;Ⅱ型EMT在组织修复和器官纤维化中具有重要作用;Ⅲ型EMT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肿瘤细胞通过EMT发生细胞形态学改变,细胞与细胞间以及细胞与基质之间的黏附性丢失、重塑,细胞获得运动和侵袭能力。

转录因子是诱导EMT的始动因素。

其中,研究最多的是SNAIL、TWIST和ZEB家族成员[2]。

它们能调控EMT相关分子标志物基因的表达,抑制上皮表型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β-连环素(β-catenin);激活间质表型标志物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3]。

肝脏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 生命的化学-官方网站

肝脏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 生命的化学-官方网站

文章编号: 1000-1336(2012)06-0496-06收稿日期:2012-02-15作者简介:冯娜(1988-),女,硕士生,E-mail: nancy_f n @163.c o m ;苏娟(1973-),女,博士,副教授,E -m a i l : juansu6@ ;田沛(1990-),男,本科生,E-mail: tianpei-03@ ;朱海英(1969-),女,博士,教授,E-ma il: zinnia69@ ;胡以平(1954-),男,博士,教授,通讯作者,E-mail: yphu@肝脏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冯 娜 苏 娟 田 沛 朱海英 胡以平第二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摘要: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是指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的程序转化为间质细胞表型的可逆的生物学过程。

目前认为,EMT 参与肝脏在胚胎早期的发育,而且是成体肝脏受损后一种可能的修复机制。

同时也发现,EMT 可以参与肝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过程,是决定肿瘤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对肝脏中EMT 现象的认识,将可能为肝脏疾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上皮间质转化;肝脏发育;肝再生;肝肿瘤中图分类号:Q28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是指上皮细胞在特定的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向间质细胞转化的现象[1]。

1968年,Elizabeth Hay 在鸡胚原条形成模型中首次提出了“上皮间质转变(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这一概念。

随后“transition(转化)” 逐渐替代“transformation(转变)”而得到广泛应用,这是因为它能更加准确地反映EMT 过程的可逆性及其不同于恶性转化的事实。

2003年,国际EMT 学会(the EMT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TEMTIA)第一次会议则将上皮间质转变(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和上皮间质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differentiation)统称为“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emt的生物学意义

emt的生物学意义

emt的生物学意义生物学中,EMT是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上皮-间充质转化)的缩写,指的是细胞从上皮细胞类型向间充质细胞类型的转变过程。

这一过程在胚胎发育、组织修复和肿瘤转移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EMT的生物学意义在于它可以使细胞获得移动、侵袭和转移的能力,从而参与到许多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

EMT的发生涉及到一系列信号通路和调节因子的参与。

在正常的胚胎发育过程中,EMT是细胞定向运动和器官形成的关键步骤。

通过EMT,胚胎细胞可以脱离原始位置,并在体内迁移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在组织修复过程中,EMT可以使上皮细胞转化为间充质细胞,从而参与到损伤处的修复和再生过程中。

而在肿瘤转移中,EMT则被认为是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

EMT的发生需要一系列信号通路的调控。

Wnt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等都能够参与到EMT的调控中。

这些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以促进转录因子的表达和活化,从而使上皮细胞逐渐失去上皮特征,获得间充质特征。

转录因子如Snail、Slug、Twist 等在EMT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抑制上皮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同时促进间充质细胞标志物的表达。

EMT的生物学意义不仅体现在正常生理过程中,还在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EMT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肿瘤细胞通过EMT可以脱离原发肿瘤并入侵周围组织,进而进入血液或淋巴系统,远离原发灶转移到其他部位。

由于EMT使肿瘤细胞获得了干细胞样特征,这些转移的肿瘤细胞还能够重新分化为上皮细胞并形成转移灶。

因此,EMT被认为是肿瘤转移的关键步骤之一,也是肿瘤治疗中的重要靶点。

EMT作为细胞类型转变的重要过程,在胚胎发育、组织修复和肿瘤转移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

对于深入了解这一过程的调控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治疗相关疾病。

EMT与肿瘤

EMT与肿瘤
一、EMT概念
研究发现,上皮细胞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细胞极性、细胞间密连接和黏附连接逐渐消失,而获得了游走和侵袭性的迁移能力,并产生了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成分,抑制了细胞凋亡,变成了具有间质细胞形态和特性的细胞,此改变称为EMT。上皮细胞具有非常典型的游离-基底面极性,而且细胞间紧密连接与黏附连接也限制了其任意迁移的能力。在EMT过程中,细胞功能发生了一些变化,与相邻的细胞分离开,迁移到邻近组织,其主要分子特征如角蛋白、E-钙黏素等上皮标记物表达了下调,和波形蛋白、N-钙黏素等间质标记物表达了上调。此外,如果肿瘤细胞发生了转移,在微环境等某些因素的刺激下,转化的上皮细胞又可再分化为上皮细胞,即可以再次发生间质-上皮转化,又获得了上皮细胞的特性,即E-钙黏素表达的上调。EMT不仅存在于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同时还和多种慢性病,如肾纤维化的发生与肿瘤侵袭及转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EMT过程中有时发生功能的改变,有时只以上皮表型为主,但是同时都会存在间质表型。
【关键词】上皮间质转换肿瘤肿瘤侵袭转移
【中图类号】R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0-0111-02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and cancer
TAO Fei, LUO Zhaoyang
(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Medical Colleg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hina,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cancer cellular and molecular pathology in Hunan province, Hengyang, Hunan 421001)
【Abstract】The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is a complex process with multi-genes, multi-steps and m-ults-stages, where cells undergo a developmental switch from Epithelial phenotype to mesenchymal phenotype and again more Ability of migration. EMT is a fundamental process governing Morphogenes in multcellular organisma. This process is also reactivated in a variety of diseases including fibrosis and carcinoma. This review involves EMT and cancer research progress in recent year.

EMT的研究进展和具体信息

EMT的研究进展和具体信息

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换机制—上皮细胞获得干细胞表型或恶性变的途径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换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现在,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该过程在调控正常人体组织和肿瘤组织的细胞可塑性(cellular plasticity)方面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换过程能够形成多个各不相同的细胞亚群,即形成了肿瘤细胞异质性(intratumoural heterogeneity)。

这些亚群细胞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有一些可能分化程度较高,但还有一些则表现出了干细胞的特征。

而这些特征又都与肿瘤相关表型,比如肿瘤转移或致死率等有关,因此,如何针对肿瘤细胞的这种干细胞特征(即可塑性)来设计治疗方案、寻找治疗药物已经成为了临床研究中的一大热点。

虽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但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发展方向。

细胞从上皮细胞表型转变成间质细胞表型的过程被称作上皮-间质转换(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而相反的转变过程则称为间质-上皮转换(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s,MET),这些转变过程在胚胎发育(embryonic development)过程中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不过最近科研人员们又发现他们在肿瘤形成及致病过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EMT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分子过程,上皮可以通过EMT过程“褪去”已分化细胞的特性,比如细胞间的粘附(cell–cell adhesion)现象、细胞极性(polarity)现象、细胞缺乏运动能力等等这些表型,获得间质细胞的特征,比如细胞具备移动能力(motility)、侵袭能力(invasiveness)、抗凋亡(resistance to apoptosis)能力等。

EMT转分化过程(transdifferentiation)最开始是在细胞培养过程中被发现的,不过一直以来学界对该过程与体内生理过程之间的关系还存在争议。

emt关键蛋白

emt关键蛋白

emt关键蛋白
EMT(epithelialtomesenchymaltransition)是一种细胞学现象,它描述了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的转化过程。

在癌症转移中,EMT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允许癌细胞从原发肿瘤中逃脱并在身体其他部位定居。

EMT过程中的关键蛋白有很多种,其中包括Snail、Slug、ZEB1、ZEB2等。

这些蛋白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激活EMT,包括调节细胞间黏附、细胞极性、细胞外基质降解等。

研究表明,EMT关键蛋白在癌症转移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它们可以通过调节细胞黏附来使癌细胞从原发肿瘤中分离出来,并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来促进癌细胞的迁移和入侵。

此外,它们还可以影响肿瘤细胞的干细胞特性,从而增加癌症的复发和转移风险。

因此,EMT关键蛋白成为了癌症治疗和预防的研究热点。

针对这些蛋白质的药物研发也已经开始,旨在阻止癌细胞的EMT过程,从而减少癌症转移的风险。

- 1 -。

在胚胎发育及肿瘤发生转移过程中EMT的生物学作用

在胚胎发育及肿瘤发生转移过程中EMT的生物学作用

在胚胎发育及肿瘤发生转移过程中EMT的生物学作用学号:2120111423姓名:宋少堂在胚胎发育及肿瘤发生转移过程中EMT的生物学作用摘要上皮细胞间质转换(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是一种基本的生理病理现象,参与胚胎发育、组织重建和肿瘤进展,上皮细胞表型的缺失及问质特性的获得是其主要特征。

EMT最早发现于发育生物学,Garry Greenburg与Elisabeth Hay经细胞实验证明上皮细胞会暂时丧失他们的细胞极性,并且表现出具有移行能力的间质细胞特征,正式提出EMT的概念。

它不仅存在于多细胞生物的胚胎发生过程中,同时也存在于多种慢性疾病(如肾纤维化)的发病以及肿瘤的发展过程。

它以上皮细胞极性的丧失及其间质特性(成纤维细胞样的外形,波形纤维蛋白、Snail、骨桥蛋白基因的表达)的获得为主要特征,并且与肿瘤细胞的原位侵袭和远隔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胚胎发育肿瘤的发生与转移 EMT按照发育生物学观点,个体所有的细胞和结构都是由受精卵在基因调控下按特定时空顺序发育而来的。

然而,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肿瘤是非正常的生物体结构,有史以来极大地威胁着生物体的健康和生命。

发育生物学家认为,肿瘤是一种特殊的生命现象,也是一种特殊的疾病,肿瘤是个体发育中自然选择的产物,只不过这种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利于人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1].EMT是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必需的生理机制,同时在肿瘤的演进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本文就EMT的现象及分子机制以及在发育中的研究现状和在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及表达情况做一些概括性的介绍,旨在从另外一个角度---发育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待肿瘤的发生并寻找一些新的对抗肿瘤的思路。

1.EMT的概念多细胞动物由两种形态和功能均不相同的细胞组成,即上皮细胞和间充质细胞。

上皮细胞是粘连细胞,它们通过细胞与细胞间的粘连复合体紧密连接形成连贯的细胞层。

上皮细胞呈现顶-基地极性,这一特性使它们可以定位于基底膜,由基底膜将上皮细胞与其它组织分开。

EMT研究进展[权威资料]

EMT研究进展[权威资料]

EMT研究进展【】R73 【】A 【】1004-7484(2013)06-0092-02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的转变(EMT)是一基本的病理生理现象,其与肿瘤细胞的转移密切相关。

目前,关于EMT的研究尚处于基础阶段,其分型、判断标准尚不完善,研究显示,EMT与干细胞、m iRNA、化生及细胞微环境联系密切。

本文就其相关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1 EMT分型目前,关于EMT的概念大而比较泛,对多种不同的模型系统研究,包括了大量的不同的上皮细胞类型。

经常在检测生物环境的出处、EMT常见信号性质、转录途径预测时,留下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尤其当人们在比较不同实验环境下产生的基因库时,更是如此。

为此,国外有学者根据EMT的可塑性生物标志物将其分为三型[1-2],其有助于识别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转化为可以移动表型的细胞,三型EMT是根据输出细胞的区分的。

1型EMT即原始上皮细胞转变为能动间质细胞作为部分原肠和原始神经上皮细胞产生迁移神经脊细胞。

在这两种情况下,一些通过EMT作用产生的间质细胞在中胚层和内胚层器官里通过MET作用被再诱导为次上皮细胞。

2型EMT为次上皮或内皮细胞转变为组织纤维原细胞,在成熟组织中,这些纤维原细胞是在持续炎症诱导下产生。

3型EMT为上皮细胞癌在早期癌巢里转变为转移性肿瘤细胞,转移性肿瘤细胞通过血液转移,有些通过MET作用,在远处转移灶形成次级癌巢。

三型EMT有些表型相似,但存在许多不同,例如每种输出细胞基因库就非常不同。

其有许多各自的转录,把EMT分成3组,可能有利于在相似模型组之间的比较,以发现比较好的、适合的小分子标志物或特殊类型。

2 EMT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在肿瘤发展过程中EMT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迁移和转移,其还可使细胞逃逸某些因素诱导的凋亡。

EMT发生后,细胞中黏附相关基因表达如Snail/Slug家族, EST,E-cad等等下调。

从前列腺、乳腺、结肠等癌症患者骨转移灶中收集到的肿瘤细胞均表达EMT的标记物,卵巢癌在发生转移的过程中也存在EMT[3]。

上皮-间质转化诱导转录因子在肺癌诊断和预后预测中的作用

上皮-间质转化诱导转录因子在肺癌诊断和预后预测中的作用

呈现高度甲基化,且表达明显增加[5],它可通 过调控EMT促进肿瘤的增殖和转移[6]。此外, Twist1还可通过诱导EMT、激活肿瘤干细胞,致 使多种肿瘤对靶向药物发生耐受[7-9]。然而,与 Twist1相反,Twist2对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它在多种肿瘤组织中,无论是mRNA水平还是蛋 白水平都有明显的下降[10]。ZEB家族在激活肿 瘤干细胞、调控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肿瘤血管 生成和化疗药耐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 而有可能成为肿瘤诊断、预后分析以及治疗的 靶点[11]。ZEB家族有两个重要转录因子ZEB1 和ZEB2,它们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SNAI 是保守的锌指家族的转录因子之一,它对果蝇 中胚层的形成至关重要 。 [12] SNAI在转录水平 受到很多生长因子和信号分子的调节,这些因 子通过结合SNAI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发挥调控作 用[13-14]。SNAI1能够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HDAC1/2相互作用,通过改变染色质的局部结 构,抑制E-cadherin的表达,进而调节EMT[15]。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EMT-TF在肿 瘤转移复发中的作用,但目前有关EMT-TF与肿 瘤分期、预后预测方面的研究很少,因此我们期 望利用肿瘤在线数据库,筛选对肺癌诊断、分期 和预后预测方面有一定价值的转录因子。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71852)。 通信作者:许平波 E-mail: xupingboshanghai@
《中国癌症杂志》2020年第30卷第4期
285
were related to tumor stage and prognosis, while low expressions of ZEB1/2 were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Therefore, Twist1 may be a potential biomarker for the diagnosis and research of lung cancer, while ZEB1 or ZEB2 can be used as a predictor of the prognosis of lung cancer. [Key words]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induc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Lung cancer; Prognosis

上皮间充质转化与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术

上皮间充质转化与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术
T h i s s t u d y w a s s u p p o r t e d b y t h e N a t i o n a l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F o u n d a t i o n o f C h i n a ( No . 8 1 2 0 1 6 4 6 ) .
特 性 。 多种 转 录 因 子 、 信号转导通路 、 mi c - r o R N A s 及 细 胞 微 环 境 等 因素 共 同调 控 此 过 程 。E M T与 肿 瘤 干 细胞 之 间有 密 不 可 分 的
联 系, E MT可 以促进肿瘤 细胞 获得 干细胞特征 , 具有 干细胞特征的肿瘤 细胞 高表 达 E MT 标 记分子 , mi c r o R N A可 同时调控 E MT和 细胞干性 、 阐明 EM T与肿 瘤干细胞的相互关 系及 其调 控机制 , 有 望为肿瘤转移 与复发 的靶 向治疗开辟新思路 。

摘要
Hale Waihona Puke 华综述张宁
审校
上 皮细胞 间充质转化 ( t p i t h e l i a l l e S e l l ( d l y ma l t r a n s i t i o n , E M T ) 在 胚胎发 育和肿瘤发 生 中具有重要作 用 , E MT可使 上
皮性肿 瘤细胞 获得 间充质细胞表 型 , 在增 强肿瘤 细胞 的侵 袭和转移能 力的 同时 , 也使得肿瘤 细胞 具有 自我更新能 力等 干细胞样
c on t r ol l e d by m ul t i pl e t r a ns c r i pt i o n f a c t or s ,s i g na l p a t h wa y s ,a nd mi c r o RNA s . EM T a nd c a n c e r s t e m c e l l s a r e cl o s e l y r e l a t e d. EM T al s o pr o mo t e s t he s e l f - r e ne wa l a bi l i t y o f t um o r c el l s a nd t he ove r ex p r e s s i on o f EM T- r e l a t e d ma r k e r s i n t um o r c e l l s wi t h s t e m ne s s .So me mi — c r oRN A s c a n c o nt r ol EM T pr o ce s s a nd s t e mn e s s . I n t h i s s t udy , r e c e nt d e ve l o p me n t s on EM T a nd c a n ce r s t e m c e l l s i n umo t r me t a s t a s i s

肿瘤微环境中上皮–间质转化与肿瘤干细胞的调控

肿瘤微环境中上皮–间质转化与肿瘤干细胞的调控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2021,43(1): 63-72DOI: 10.11844/cjcb.2021.01.0009肿瘤微环境中上皮-间质转化与肿瘤干细胞的调控朱小辉王嘉健唐磊杨帆丼申荣张继虹*(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昆明650500)摘要肿瘤微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组织样结构,具有丰富的表型和功能异质性。

不同浓度的趋 化因子、细胞因子与组成肿瘤微环境的细胞间相互作用,可激活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 e s e n­chymal transition,E M T)相关的信号通路及控制胖瘤 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 S C s)的生成。

E M T的异常激活会促进肿瘤细胞的可塑性,赋予上皮细胞间充质特性,并与癌细胞获得侵袭性的特征密切相关。

C S C s是一类具有高致瘤潜能的细胞群,其能很容易地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与肿瘤内其 他细胞相比具有较强的抗药性。

该文对肿瘤微环境中E M T与C S C的作用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肿瘤微环境;上皮-间质转化;肿瘤干细胞;信号通路The Regulation of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and Cancer StemCells in Tumor MicroenvironmentZ H U Xiaohui,W A N G Jiajian,T A N G Lei,Y A N G F a n,J I N G Shenrong,Z H A N G Jihong*{Medical School, Kunming University o f S 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500, China)Abstract T u m o r microenvironment is a comp l e x tissue-like structure with extensive phenotypic and functional heterogeneity.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hemokines and cytokines interact with the cells that m a k e up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which can activate signaling pathways related to E M T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and control the generation of C S C s(cancer stem cells).A b n o r m a l activation of E M T can promote the plasticity of tumor cells and e n d o w epithelial cells with mesen c h y m a l characteristics,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ggressive characteristics of cancer cells.C S C s are a class of tumorigenic potential cells that can easily adapt to the changes in the microenvironment.Moreover,C S C s possess stronger drug resistance than other cells in the tumor.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action mechanisms of E M T and C S C in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es of related signal pathways.Keywords tumor microenvironment;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cancer stem cells;signaling pathway肿瘤微环境(tumor m i c r o e n v i r o n m e n t,T M E)还由许多基质细胞组成,包括癌相关成纤维细胞、是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复杂环境,除了细胞外基质 内皮细胞、间质干细胞、免疫和炎性细胞等,存在(extracellular matrix,E C M)和各种细胞因子夕卜,它 显著低氧、低p H和高压等生理特点。

肿瘤EMT特征在线分析网站

肿瘤EMT特征在线分析网站

肿瘤EMT特征在线分析⽹站上⽪间质转换(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是⼀个肿瘤发⽣过程当中的⼀个重要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上⽪细胞失去细胞极性和细胞间粘附⼒,并获得迁移和侵袭特性,成为间充质⼲细胞。

通过检索近⼗年的⽂献。

我们也发明对于EMT也算是⼀个热点的。

对于EMT⽽⾔,基础实验的话,在基因⽅⾯,也主要是通过检测⼏个核⼼蛋⽩的变化,来确定其EMT的转化情况。

既然EMT能确定相关的基因的话,那对于RNA-seq的数据⽽⾔,就可以进⾏基于这些相关的基因进⾏样本EMT特征评分。

所以也就有了EMTome(/)这个⽤公共RNA-seq的数据库来进⾏EMT样本评测的数据库。

背景数据集这个数据库,主要是⽤来分析肿瘤当中的EMT的变化的。

因此,纳⼊的分析的数据集就是TCGA、CCLE、MET500以及HPA数据库了。

另外关于EMT的评估,主要是要了解EMT相关的基因有哪些。

虽然⽬前经典的基因都差不多。

但是对于其中⼀些额外的基因每个⽂献可能纳⼊的都不⼀样。

因此作者对检索数据库检索EMT 相关的评分的⽂章。

综合寻找EMT相关基因。

经过查询,450个有关的⽂献。

并从中找到了810个蛋⽩编码的和122个⾮编码的基因。

另外关于每⼀个肿瘤当中EMT特征评分的算法。

作者使⽤的是GSEA的算法来进⾏评估的。

数据库使⽤基于以上的数据,作者构建了五个和EMT相关的模块EMT Signature: 可以查询之前检索的⽂献的具体信息,其中包括每⼀篇⽂献当中包括哪些基因EMT Genes: EMT相关基因在癌症当中的基本特征,包括表达,突变EMT Interactome: EMT相关基因在癌症当中的相关功能分析EMT Score: 研究某⼀个基因和某⼀个EMT特征在不同肿瘤当中的关系,以及在不同肿瘤当中不同EMT评分和预后的关系CRISPR/DRUG Response: EMT相关基因和和药物相关性以下我们就介绍⼀下这个数据库独特的EMT Score这个模块。

emt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

emt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

emt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肿瘤的发展过程中,细胞形态学变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通过观察和研究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可以了解肿瘤的类型、分级、浸润程度以及预后等信息。

下面将分析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几个方面。

肿瘤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在细胞核方面表现得十分明显。

肿瘤细胞的细胞核常常变得异常增大,核质比增大,核内染色质逐渐减少,核仁也可能出现变化。

此外,核分裂像的出现也是肿瘤细胞的一个标志。

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的核分裂像较为常见,核分裂像的出现是肿瘤细胞活跃增殖的重要表现。

细胞质方面的变化也是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常常呈现异型性,细胞质颜色深浅不均,甚至出现浆液变性。

同时,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内出现较多的有颗粒物质,这些胞浆内颗粒物质通常是由于过度增殖导致的。

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细胞的分化程度也会发生变化。

正常细胞具有一定的分化程度,而肿瘤细胞则可能发生脱分化或分化障碍。

脱分化指的是肿瘤细胞的形态和功能逐渐恶化,失去与原型细胞的相似性,表现为较低的分化程度。

而分化障碍是指肿瘤细胞未能完成正常的分化过程,呈现出原位未成型或幼稚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特征。

肿瘤细胞形态学上的改变还包括细胞排列方式和细胞间关系的变化。

肿瘤细胞的排列方式常常失去正常组织的规律性,呈现出可变的、混乱的排列方式,往往以实性生长为主。

肿瘤细胞的细胞间关系也常常受到破坏,细胞间紧密排列的密度降低,并出现细胞之间的空隙。

肿瘤细胞形态学的变化还与肿瘤的类型密切相关。

不同类型的肿瘤在细胞形态学上有一定的特点。

例如,鳞状细胞癌的肿瘤细胞具有较大的、多角的细胞形态,胞浆中常可见到角质化的细胞包裹物;腺癌的肿瘤细胞常呈腺样结构,细胞核大小不一,胞浆中常有多量分泌物等。

总之,肿瘤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是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通过观察和研究肿瘤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肿瘤的类型、分级、浸润程度以及预后等信息。

因此,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分析对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肿瘤淋巴转移的分子机制和预防策略

肿瘤淋巴转移的分子机制和预防策略

肿瘤淋巴转移的分子机制和预防策略肿瘤淋巴转移是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同时也是预后不良和难治性肿瘤的主要原因之一。

淋巴结是肿瘤细胞浸润的主要途径之一,淋巴结是身体内淋巴回流的集散地,若肿瘤细胞侵入淋巴管,并进入淋巴结,往往会引起淋巴结增大和癌细胞广泛扩散,这个过程就是淋巴转移。

淋巴转移的分子机制淋巴转移的分子机制非常复杂,牵涉到多个分子和通路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分子机制和通路:1. VEGF-C/LYVE-1通路VEGF-C和LYVE-1是淋巴造血器官、淋巴管内皮细胞和淋巴结的表达分子。

VEGF-C能够通过锁定VEGFR-3(VEGF受体-3)和Neuropilin-2,促进肿瘤细胞从肿瘤处进入淋巴管。

LYVE-1是一种淋巴内皮细胞表面的多糖分子,可以促进淋巴细胞从淋巴管中离开,并帮助肿瘤细胞停留在淋巴结。

因此,VEGF-C和LYVE-1通路在肿瘤淋巴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2. EMT通路EMT (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又称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是恶性肿瘤细胞发生淋巴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

EMT时,肿瘤上皮细胞从一个上皮细胞表型变成了一种间充质细胞表型,表现出更多肿瘤干细胞的特性。

此时,上皮细胞不再附着于靶器官或组织中,而具有自由运动和浸润的能力。

3. MMP通路MMP(matrix metalloproteinase)是一种在细胞母体和细胞外基质中的酶,它们可以降解结缔组织,因此,参与许多生理和病理进程中的细胞迁移和浸润。

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分泌MMP促进肿瘤淋巴转移。

MMP特别与周围组织的侵蚀机制有关,因此,相信这种影响可用于预测肿瘤淋巴转移的能力。

淋巴转移的预防策略淋巴转移是许多肿瘤的最终阶段,因此,预防和控制淋巴转移的策略对于控制肿瘤的进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预防和控制淋巴转移的策略:1.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增殖VEGF是一种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蛋白质。

EMT标志物:循环肿瘤细胞分类新依据

EMT标志物:循环肿瘤细胞分类新依据

EMT标志物:循环肿瘤细胞分类新依据来源:柯莱逊吽吽哒编译循环肿瘤细胞(CTC,Circulating Tumor Cell)是存在于外周血中的各类肿瘤细胞的统称,因自发或诊疗操作从实体肿瘤病灶(原发灶、转移灶)脱落,大部分CTC在进入外周血后发生凋亡或被吞噬,少数能够逃逸并锚着发展成为转移灶,增加恶性肿瘤患者死亡风险。

近年来,有报道指出循环肿瘤细胞中间质标志物的表达能更准确的预测癌症的预后。

上皮间质转化是增加上皮细胞转移和迁移能力的复杂的病理过程,伴有上皮样特征的消失和间质特征的获得。

对于癌症来说,上皮间质转化(EMT)与肿瘤转移相关。

由于以上皮标记为基础的方法通常用于从血液样品中分离和检测CTCs,在循环肿瘤细胞(CTCs)中表征EMT表型具有挑战性。

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优化后的canpatrol CTC富集技术根据不同类型癌症中EMT标志物来对CTCs进行分类。

该技术第一步就是通过过滤方法分离CTCs。

然后采用基于DNA信号扩增技术的RNA原位杂交(RNA-ISH)方法,根据EMT标志物对CTCs进行分类。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的肿瘤细胞回收率至少80%。

与未优化的方法相比,新方法更灵敏,且5mL血样中可检测到更多的CTCs。

为了进一步验证新方法,研究人员收集了来自肝癌、鼻咽癌、乳腺癌、结肠癌、胃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164份血液样品用于CTC分离和鉴定。

结果发现,在107份样品中检测到了CTCs,并且3个CTC亚型是采用EMT标志物得到鉴定的,包括上皮CTCs、生物学表型上皮/间充质CTCs和间充质CTCs。

与癌症的早期阶段相比,在不同类型癌症的转移阶段通常会检测到间充质CTCs。

循环肿瘤微栓子(CTM)与间质表型也在肿瘤的转移阶段被检测到。

通过EMT标志物对CTCs分类有助于识别更多浸润性的CTC亚型,为临床探讨提供了一个有用的证据。

该方法适用范围广,可用于不同类型的癌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干细胞与EMT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CSC)学说认为,肿瘤实际上是由一小群具有无限增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的干细胞样细胞及其产生的分化程度不均一的细胞团组成,其中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产生异质性肿瘤细胞的细胞被称为肿瘤干细胞。

肿瘤干细胞的两个重要特性:一是具有自我更新驱动肿瘤发生的能力,二是具有多向分化形成肿瘤的异质性的潜能1。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具有极性的上皮细胞转化为具有移行能力的间质细胞,并获得侵袭和迁移能力的过程。

EMT是一个多步骤的动态变化过程,上皮细胞间相互作用消失,组织结构松散,立方上皮细胞转变为纺锤形纤维细胞形态,并表现出侵袭性。

实体肿瘤中央的细胞为上皮细胞表型,周围的细胞常常会呈间质细胞表型,其较强的运动能力使肿瘤细胞在局部产生浸润,并侵入血和淋巴管而转移至靶器官。

到达靶器官后,癌细胞可发生间质上皮转化(MET)来重建细胞间连接及细胞骨架从而形成转移灶2。

EMT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而且也可以作为得到肿瘤干细胞的方法3。

近年来,肿瘤干细胞与EMT之间的关联性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二者在肿瘤的复发、转移和耐药性上面有很多相似点4。

肿瘤干细胞模型和EMT的概念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肿瘤的发展,但两者都不能独立地解释所有生物学事件。

诱导EMT能促使肿瘤细胞获得干细胞特性,通过诱导分化的肿瘤细胞最终形成肿瘤干细胞并维持干性,而肿瘤干细胞同样具有EMT特征。

然而,EMT是通过何种分子机制转化干细胞样细胞的,目前尚不清楚。

下面向大家介绍目前已知的关于EMT和肿瘤干细胞间分子机制上的关联性。

连接EMT与肿瘤干细胞的信号通路:EMT和CSC的形成均是动态的过程,受到TGFβ、Wnt /β-catenin、Hedgehog、Notch等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

TGFβ作为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可诱导EMT的发生,研究表明,在TGFβ诱导EMT产生时可获得肿瘤起源干细胞(tumor-initiating stem cells,TISCs),且转录因子SNAIL和Nanog的上调参与其中5。

Wnt /β-catenin通路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EMT转化中均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Wnt拮抗剂SFRP1的缺失在激活Wnt通路的同时,可诱导EMT、使细胞获得干细胞特性(CD44+/high/CD24-/low)6。

Hedgehog通路在肿瘤起源干细胞的维持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表明,通过Hedgehog抑制剂下调Hedgehog通路可抑制CSCs和EMT,阻断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且伴有SNAIL的下调和E-cadherin的上调7。

Notch通路可促进EMT的发生,调节干细胞的不对称分裂,大量研究证实Notch调控的转录因子与维持干细胞干性的信号通路之间关系密切8。

EMT调节因子参与调控CSCs:新近研究表明参与CSCs的基因受到EMT转录因子TWIST、SNAIL、SLUG 等的调控,这说明EMT可能是干细胞干性维持的重要因素。

Vesuna等研究发现通过下调CD24,TWIST可直接参与乳腺癌CSC的形成,另外的实验也证实,在Hela和MCF7细胞中通过上调TWIST诱导EMT时,可同时检测到干细胞分子标志物CD44和ALDH1的高表达9。

抑制SNAIL可下调Nanog、Bim-1和CD44,使细胞丧失自我更新的能力,且SNAIL家族的一些成员在诱导乳腺上皮细胞发生EMT转化的同时,可使细胞亚群由CD44-/low/CD24+/high向CD44+/high/CD24-/low转化10。

SLUG高表达的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同样高表达干细胞相关基因CD133、BMI1、KIT,且SLUG-/-成纤维细胞低表达自我更新相关的一些基因11。

MicroRNAs联系EMT和CSCs:研究表明MicroRNAs可调控CSCs的形成、促进EMT的转化,已发现的MicroRNAs可通过复杂的分子网络调控EMT和CSCs,最终影响肿瘤的转移。

在claudin low SUM159细胞中,miR-93的表达可通过下调TGFβ信号通路诱导MET,同时通过下调SOX4、JAK1、AKT3、EZH1、和HMGA2等干细胞调节基因使CSC耗竭12。

Han 等发现抑制miR-21可通过靶向PTEN使AKT和ERK1/2通路失活,最终逆转EMT和CSC13。

EMT作为当今肿瘤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其部分解释了肿瘤转移的起始步骤,CSCs作为肿瘤起源的一小部分亚群,对肿瘤的发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对CSC和EMT二者之间分子机制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设计出针对CSC和EMT新的肿瘤治疗策略,将会对目前的肿瘤治疗现状产生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1. Deshmukh A, Deshpande K, Arfuso F, Newsholme P, Dharmarajan A. Cancer stem cell metabolism: a potential target for cancer therapy. Molecular cancer 2016; 15(1): 69.2. Iser IC, Pereira MB, Lenz G, Wink MR. The 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Like Process in Glioblastoma: 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and In Silico Investigation. Medicinal research reviews 2016.3. Diepenbruck M, Christofori G.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and metastasis: yes, no, maybe? Current opinion in cell biology 2016; 43: 7-13.4. Ishiwata T. Cancer stem cells and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Noveltherapeutic targets for cancer. Pathology international 2016; 66(11): 601-8.5. van der Horst G, van den Hoogen C, Buijs JT, et al. Targeting of alpha(v)-integrins in stem/progenitor cells and supportive microenvironment impairs bone metastasis in human prostate cancer. Neoplasia (New York, NY) 2011; 13(6): 516-25.6. van den Brink GR, Bleuming SA, Hardwick JC, et al. Indian Hedgehog is an antagonist of Wnt signaling in colonic epithelial cell differentiation. Nature genetics 2004; 36(3): 277-82.7. Feldmann G, Dhara S, Fendrich V, et al. Blockade of hedgehog signaling inhibits pancreatic cancer invasion and metastases: a new paradigm for combination therapy in solid cancers. Cancer research 2007; 67(5): 2187-96.8. Creighton CJ, Chang JC, Rosen JM.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in tumor-initiating cells and its clinical implications in breast cancer. Journal of mammary gland biology and neoplasia 2010; 15(2): 253-60.9. Li J, Zhou BP. Activation of beta-catenin and Akt pathways by Twist are critical for the maintenance of EMT associated cancer stem cell-like characters. BMC cancer 2011; 11: 49.10. You H, Ding W, Dang H, Jiang Y, Rountree CB. c-Met represent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for personalized treatment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atology 2011; 54(3): 879-89.11. Bermejo-Rodriguez C, Perez-Caro M, Perez-Mancera PA, Sanchez-Beato M, Piris MA, Sanchez-Garcia I. Mouse cDNA microarray analysis uncovers Slug targets in 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 Genomics 2006; 87(1): 113-8.12. Liu S, Patel SH, Ginestier C, et al. MicroRNA93 regulates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normal and malignant breast stem cells. PLoS genetics 2012; 8(6): e1002751.13. Han M, Liu M, Wang Y, et al. Antagonism of miR-21 reverses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and cancer stem cell phenotype through AKT/ERK1/2 inactivation by targeting PTEN. PLoS One 2012; 7(6): e395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