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复苏工作规章制度

合集下载

新生儿科工作制度

新生儿科工作制度

新生儿科工作制度
1.提高医务人员对新生儿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识别意识,完善身份识别信息采集。

2.完善新生儿保暖措施,防止新生儿发生低体温、烧伤、烫伤。

3.增强安全用氧意识,严格遵循《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防治氧中毒。

4.正确使用复苏囊,提高抢救效率。

5.提高新生儿用药安全,严格执行给药制度。

6.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7.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医嘱班班查对,每天总查对。

8.毒、麻、限、剧药品做到安全使用,专人管理,专柜保管并加锁。

保持固定基数,每班交接并登记。

9.内服、外用药品分开放置,瓶签清晰。

10.各种抢救器材保持清洁、性能良好;急救药品符合规定,用后及时补充,专人管理,每周清点一次并登记;无菌物品标识清晰,保存符合要求,确保在有效期内。

11.供应室供应的各种无菌物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
用。

12.对于所发生的护理差错及不良事件,科室应及时组织讨论,并上报医学部及护理部。

13.加强患儿监护及交接班,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14.非NICU 工作人员禁止进入病区,加强工作人员通道及患儿通道的安全管理。

15.病房内严禁使用非医院配置的各种电炉、电磁炉、电饭锅等电器,确保安全用电。

16.制定并落实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和危重患者抢救护理预案。

新生儿复苏工作规章制度

新生儿复苏工作规章制度

新生儿复苏工作规章制度新生儿复苏抢救工作制度1、建立新生儿复苏培训与复训制度,确保每位参与新生儿复苏抢救的医务人员均接受培训。

2、产房、手术室均应配备新生儿复苏抢救设备,设备必须专人负责,单独放置,保持设备无损,处于功能状态。

3、产房、手术室均应配备新生儿复苏抢救药品,药品必须专人负责,单独放置,并注明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短缺时应及时补全。

4、产房、手术室均贴新生儿复苏抢救流程图。

5、产、儿科密切协作,新生儿娩出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抢救过程中分工明确、有条不紊;抢救结束后及时转诊和治疗。

6、做好抢救现场记录工作,认真详实填写复苏现场记录表,记录抢救经过。

7、严格执行新生儿转运程序。

危重患儿转诊时应备转诊车,新生儿医生护送,携带抢救设备及药品,做好转诊记录。

8、危重新生儿和新生儿死亡病例,应及时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做好讨论记录。

文档新生儿复苏产、儿科协作制度1、重生儿复苏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组织产、儿科医务职员的培训、考核及现场抢救工作。

2、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产、儿科联合查房,(重生)儿科医生及时了解即将临盆的高危产妇病情,产科医生了解已转入重生儿科的危重患儿病情。

3、(重生)儿科医生参加高危产妇临盆或手术前会商。

4、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重生)儿科医生提前进入产房或手术室,现场等待临盆,参加重生儿复苏抢救。

5、对正常临盆的重生儿,若出现窒息或特殊情况,产科医生应及时通知(重生)儿科医生,尽快给予处埋和抢救。

6、危重重生儿抢救后,应及时转入(重生)儿科监护病房,由(重生)儿科医生负责窒息患儿的监护和治疗,或转入上级医疗机构。

7、产、儿科每月至少联合进行一次重生儿重度窒息(死亡)病例会商。

8、从产、儿科合作建立重度窒息新生儿病例随访制度,定期对出院后病儿进行追踪,了解恢复情况并做好指导。

文档重生儿复苏工作考核制度1、重生儿复苏工作归入科室质量考核办理。

2、新生儿复苏领导小组负责进行工作考核与评定。

新生儿抢救规章制度

新生儿抢救规章制度

新生儿抢救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新生儿抢救工作,提高抢救效率,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新生儿抢救工作,包括新生儿疾病的抢救和处理。

第三条新生儿抢救应该遵循科学、规范、及时、有效的原则,保障新生儿生命安全。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不断完善新生儿抢救规章制度,确保抢救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二章新生儿抢救组织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新生儿抢救组织,配备专业的抢救人员,确保抢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六条新生儿抢救组织应当制定详细的抢救流程和操作规范,定期进行抢救演练,提高抢救技能。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充足的抢救设备和药品,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章新生儿抢救流程第八条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危急情况,应立即启动抢救程序,迅速组织抢救人员前往现场。

第九条抢救人员应当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抢救方案。

第十条在抢救过程中,抢救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反应情况,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抢救措施。

第十一条抢救完毕后,抢救人员应当及时做好抢救记录,总结抢救经验,为今后的抢救工作提供参考。

第四章抢救设备和药品管理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抢救设备和药品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抢救设备的完好性和运行情况。

第十三条抢救设备和药品应当存放在专用的抢救箱中,并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抢救工作的安全进行。

第十四条抢救设备和药品的使用不得私自更换或者擅自使用,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确保抢救效果。

第五章抢救人员培训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组织新生儿抢救培训,提高抢救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抢救效率。

第十六条抢救人员应当参加定期的抢救培训,加强对新生儿抢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第六章抢救效果评估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抢救效果评估制度,定期对抢救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

第十八条抢救效果评估应当客观公正,依据抢救记录和抢救结果进行,有利于提高抢救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

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

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1. 简介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旨在规范医院对新生儿窒息事件的应急处理和复苏措施,确保新生儿在窒息情况下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和抢救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生命垂危风险。

2. 责任与权限•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由儿科医生和护士共同负责。

•儿科医生具有制定诊断和治疗计划的权力。

•护士负责对新生儿实施窒息复苏操作,同时负责及时向医生报告。

3. 窒息复苏流程3.1 窒息发现和报告•新生儿窒息的征兆包括呼吸暂停、呼吸困难、发绀等。

•发现新生儿窒息后,护士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同时进行基础抢救措施。

•报告内容包括新生儿窒息的症状、体征和发病时间等详细信息。

3.2 基础抢救措施•护士应迅速判断新生儿的意识状态、心率和呼吸情况。

•如意识状态不稳定、心率低于60次/分钟或呼吸暂停等情况,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步骤包括按压胸骨、人工呼吸等。

3.3 高级抢救措施•若基础抢救措施无效,护士应按医生的指示启动高级抢救措施。

•高级抢救措施包括喉咙吸引、气管插管、心脏按压等。

•护士在实施高级抢救措施时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和反应,及时调整处理措施。

3.4 抢救成功评估•当新生儿恢复呼吸和心跳时,应评估其生命体征是否稳定。

•如生命体征稳定,应及时把新生儿转移到儿科病房继续观察和护理。

•如生命体征不稳定,应保持抢救状态,继续实施必要的抢救操作。

4.保密与培训•医院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信息及患者隐私进行严格保密。

•医院应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救治技能和知识水平。

•医护人员必须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才能从事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

5.总结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是保障新生儿窒息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重要工作制度。

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将有助于提高医院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处理水平,最大限度地保护婴儿生命安全。

同时,医院也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和技术水平的要求。

NICU制度职责、流程(重要)

NICU制度职责、流程(重要)

1 第一部分 NICU制度职责一、NICU规章制度NICU工作质量标准1、监护病房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素质,反应敏锐,判断能力强,身体健康,理论知识扎实,技术操作熟练。

2、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如岗位职责制、消毒隔离制度、交接本制度、仪器使用保管维修制度、监护记录和资料保管制度、急救工作制度等,并落实在实际工作中。

3、无菌技术管理严格,有健全的消毒隔离制度。

有预防婴儿皮肤感染具体措施:奶具做到一婴一瓶,一用一消毒:观察婴儿的异常情况,做到“三及时”(报告医师及时、抢救处理及时、护理记录及时):“两无”(无臀红、无抱错婴儿)。

4、早产儿护理应专室监护,严格隔离。

喂养做到细微符合要求,记录准确及时。

5、室内布局合理,物品陈设规范,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

空气新鲜,定期消毒空气及地面。

6、抢救工作组织周密,分工明确。

抢救技术熟练,配合及时熟练、配合及时准确。

7、病情观察细致,护理记录及时、完整,为诊断、治疗提供准确资料。

8、熟练掌握监护仪器操作方法,掌握仪器性能。

仪器设备有专人负责,有使用记录,急救器材药品管理符合要求。

9、严格探视制度,每周二、四、六下午进行探视。

NICU护理守则1、 NICU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仪表端庄,淡妆上岗。

2、病区内环境安静、整洁,物品摆放整齐,窗台桌面不得有私人物品,严禁在病区喧哗、聊天,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病区。

3、有高度责任心,时刻保证病儿床铺整洁,卧位舒适,不使病儿受到意外伤害,保证患儿安全,对每个病儿严格实行双手圈及额头头贴制,保证患儿身份准确。

4、严格执行病区消毒、隔离制度,对入病区不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的所有人员,有权阻止其进入病区或病室,并登记。

每日泡鞋,每周消毒工作衣二次。

5、足月儿每2小时换尿裤、每3小时喂奶,早产儿每2小时换尿裤、喂奶(腹泻者遵医嘱调整)不得延长喂奶及换尿裤时间。

6、患儿病情变化或出现其他问题应及时通知医生或总值班,不得擅自处理。

新生儿科规章制度规范内容

新生儿科规章制度规范内容

新生儿科规章制度规范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新生儿科的管理,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新生儿护理工作的医务人员、护士和管理人员。

第三条新生儿科是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主要从事新生儿的护理和治疗工作。

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维护患儿的利益。

第四条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守医德医风,尊重患儿和家属,严守职业操守,维护医院形象。

第五条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当遵守国家、行业和医院的相关规定,不得违法违规,不得侵害患儿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新生儿病房管理第六条新生儿病房是医院对新生儿进行特殊护理和治疗的场所,必须具备良好的环境条件和设施设备。

第七条新生儿病房应当保持清洁整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光线充足,噪音控制在接受范围内,确保患儿的安静和舒适。

第八条新生儿病房应当配备齐全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保证护理和治疗的顺利进行。

第九条新生儿病房设有专门的护理人员负责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和监测工作,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执行医嘱,确保患儿的安全和健康。

第十条新生儿病房应当建立完善的病历管理制度,记录患儿的病情、护理措施和治疗效果,定期进行病房巡查和整理,保证病历的完整和准确。

第三章新生儿护理规范第十一条新生儿护理是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护理。

第十二条护理人员在接触新生儿时必须洗净双手,佩戴口罩和手套,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感染患儿。

第十三条护理人员在给新生儿喂奶、换尿布、洗澡等日常护理工作中必须细心谨慎,注重细节,避免发生意外。

第十四条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和上级,确保患儿得到及时治疗。

第十五条护理人员应当在工作中热情周到,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关心患儿的生活和情绪,提高患儿的抗病能力。

第四章安全防护措施第十六条新生儿是极其脆弱的群体,医务人员必须加强对新生儿的安全防护,杜绝意外事件的发生。

NICU规章制度

NICU规章制度

NICU规章制度第一章病区管理制度1、NICU工作制度1、NICU必须保持室温在22~24℃左右,湿度在55~65%,阳光充足,清洁整齐,有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

2、工作人员必须无传染病,全体工作人员每三个月做一次咽拭子细菌培养,带菌者未治愈不得入内,非本室工作人员严禁入内,NICU 谢绝参观,家属在规定的时间,且患儿病情相对稳定,穿戴一次性参观衣、帽、鞋套方可入世探视。

3、工作人员入室前应穿好室内工作衣,更换专用鞋,每次护理婴儿前后要洗手。

4、NICU的面巾、奶头、奶瓶、奶罩、婴儿用过的尿布、被服、新生儿衣服及其它用物均应各自分开,用后立即洗净并煮沸、消毒方可再用。

新生儿出院后床位要进行消毒解决。

5、室内每日清洁一次,紫外线空气消毒一次,每周大清洁整顿一次,勤更换床单、被服。

6、早产儿及病儿分开居住,新生儿患传染病或有感染可疑时,必须隔离治疗。

7、值班人员应随时观测和护理婴儿,不得擅离NICU,发现新生儿有脐带出血、面色苍白、发绀及其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予以解决并报告上级医师。

8、NICU室内的器械、物品等均应固定专用。

9、婴儿手腕上应系上注明母亲姓名,婴儿性别,体重的标志,婴儿出院时要认真核对母亲姓名和婴儿性别。

10、每次交接班除书面报告外,还要巡视新生儿,逐个口头交班。

病危新生儿交班本上要书写清楚,并讲特殊病情记入护理记录栏。

一切用品在下班前整理齐备交给下一班。

2、NICU管理制度1、监护室所有的物品、仪器设备需建账数目明确,价值在5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建立档案,并设专人管理。

2、建立仪器使用登记本,以便总结,记录及维修告知本便于督促。

3、监护室建立书面明文岗位责任制,仪器使用操作规程及工作制度,便于工作人员操作遵守执行。

4、监护室一切仪器设备,物品存放固定地点,任何人不得随意调换,用完后必须物归原处。

5、凡监护室所有仪器、设备,用完后应立即做好清洁消毒工作,擦干后放回指定地点。

6、遇有损坏,或出故障的仪器设备应立即告知设备科维修,并报告科护士长在设备档案填写登记。

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

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

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一、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工作1、建立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与复训制度,确保每位参与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的医务人员均接受培训。

2、产房、手术室均应配备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设备,设备必须专人负责,单独放置,保持设备无损,处于功能状态。

3、产房、手术室均应配备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药品,药品必须专人负责,单独放置,并注明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短缺时应及时补全。

4、产房、手术室均张贴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流程图。

5、产、儿科密切协作,新生儿娩出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抢救过程中分工明确、有条不紊;抢救结束后及时转诊和治疗。

6、做好抢救现场记录工作,认真详实填写复苏现场记录表,记录抢救过程。

7、严格执行新生儿转运程序。

危重婴儿转诊时应备转运车,新生儿医生护送,携带抢救设备及药品,并做好转诊记录。

8、危重新生儿和新生儿死亡病例,应及时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做好讨论记录。

二、新生儿窒息复苏产、儿科协作1、新生儿窒息复苏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组织产、儿科医务人员培训、考核及现场抢救工作。

2、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产、儿科联合查房,儿(新生儿)科医生及时了解即将分娩的高危产妇病情,产科医生了解已转入新生儿科的危重患儿病情。

3、儿(新生儿)科医生参加高危产妇分娩或手术前讨论。

4、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儿(新手儿)科医生提前进入产房或手术室,现场等待分娩,参加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

5、对正常分娩的新生儿,若出现窒息或特殊情况,产科医生应及时通知儿(新生儿)科医生,尽快给予处理和抢救。

6、危重新生儿抢救后,应及时转入儿(新生儿)科监护病房,由儿(新生儿)科医生负责窒息患儿的监护和治疗,或转入上级医疗机构。

7、产、儿(新生儿)科每月至少联合进行一次新生儿重度窒息(死亡)病例讨论。

8、产、儿(新生儿)科合作建立重度窒息新生儿病例随访制度,定期对出院后病儿进行追踪,了解恢复情况并做好指导。

三、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考核1、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纳入科室质量考核管理。

新生儿复苏抢救技术操作流程

新生儿复苏抢救技术操作流程

新生儿复苏抢救技术操作流程
新生儿复苏抢救技术操作流程如下:
1.快速对新生儿进行评估:主要是看孩子是不是足月、肌张力的情况、神志的情况、反应的情况等等快速做出评估。

2.清理呼吸道:如果呼吸道内有异物、分泌物,要及时给予清除。

3.正压通气:呼吸道的异物清理后如果仍然不能正常呼吸,就可以通过正压通气维持呼吸平衡。

4.胸外按压:正压复苏的同时做胸外按压,频率是胸外按压90次,正压通气30次,总共是120次,按照比例1:3进行复苏。

如果新生儿做完以上4个步骤,心率或者肤色仍未恢复,可能要应用药物,比如肾上腺素。

如果新生儿仍未恢复,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处理,要分析原因,做相应的处理。

新生儿复苏工作制度

新生儿复苏工作制度

新生儿复苏抢救工作制度1、建立新生儿复苏培训与复训制度,确保每位参与新生儿复苏抢救的医务人员均接受培训。

2、产房、手术室均应配备新生儿复苏抢救设备,设备必须专人负责,单独放置,保持设备无损,处于功能状态。

3、产房、手术室均应配备新生儿复苏抢救药品,药品必须专人负责,单独放置,并注明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短缺时应及时补全。

4、产房、手术室均张贴新生儿复苏抢救流程图。

5、产、儿科密切协作,新生儿娩出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抢救过程中分工明确、有条不紊;抢救结束后及时转诊和治疗。

6、做好抢救现场记录工作,认真详实填写复苏现场记录表,记录抢救经过。

7、严格执行新生儿转运程序。

危重患儿转诊时应备转诊车,新生儿医生护送,携带抢救设备及药品,做好转诊记录。

8、危重新生儿和新生儿死亡病例,应及时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做好讨论记录。

新生儿复苏产、儿科协作制度1、新生儿复苏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组织产、儿科医务人员的培训、考核及现场抢救工作。

2、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产、儿科联合查房,(新生) 儿科医生及时了解即将分娩的高危产妇病情,产科医生了解已转入新生儿科的危重患儿病情。

3、(新生) 儿科医生参加高危产妇分娩或手术前讨论。

4、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新生)儿科医生提前进入产房或手术室,现场等待分娩,参加新生儿复苏抢救。

5、对正常分娩的新生儿,若出现窒息或特殊情况,产科医生应及时通知 (新生) 儿科医生,尽快给予处埋和抢救。

6、危重新生儿抢救后,应及时转入(新生) 儿科监护病房,由(新生)儿科医生负责窒息患儿的监护和治疗,或转入上级医疗机构。

7、产、儿科每月至少联合进行一次新生儿重度窒息(死亡)病例讨论。

8、从产、儿科合作建立重度窒息新生儿病例随访制度,定期对出院后病儿进行追踪,了解恢复情况并做好指导。

新生儿复苏工作考核制度1、新生儿复苏工作纳入科室质量考核管理。

2、新生儿复苏领导小组负责进行工作考核与评定。

3、每年对产、儿科医生、助产士、参与复苏的麻醉人员等考核一次,不合格者予一次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停岗学习,直至合格后方可上岗。

新生儿科规章制度-新生儿复苏预案

新生儿科规章制度-新生儿复苏预案

新生儿复苏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一)初步复苏1、将新生儿放在预热的辐射保温台上。

2、摆正体位,肩押部垫高3厘米,呈鼻吸气位。

3、清理呼吸道,先口后鼻(必要时气管插管)。

4、擦干全身,给予刺激,重新摆正体位,肩胛部垫高3厘米,呈鼻吸气位。

5、必要时给氧。

6、评价呼吸、心率、肤色,根据评价结果采取措施。

(1)如有自主呼吸,心率》100次/分,肤色红润,继续给予支持护理,加强病情监测。

(2)呼吸暂停或心率《100次/分,肤色青紫,立即给予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

(二)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1、选择气囊,接上氧源,选择合适型号的面罩。

2、检查气囊(压力、减压阀、性能等)。

3、站在新生儿的一侧或头部,将新生儿的头部摆正到鼻吸气位。

4、将气囊和面罩放置在新生儿面部,查气道密闭性(用正确压力通气2-3次,观察胸廓扩张情况)。

5. 100%氧开始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30秒后,评价:(1)有自主呼吸,心率>100次/分,肤色红润,可停止加压给氧,并给予触觉刺激,使其大声啼哭后,继续给予支持护理,加强病情监测。

(2)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心率<60次/分或介于60-80次/分,无上升,肤色青紫,需要实行胸外心脏按压。

(三)胸外心脏按压1、手的正确位置在胸骨下1/3处(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2、双指法(用中指和食指或无名指指尖,垂直压迫)3、拇指法(两拇指可并排放置或重叠,拇指第1节应弯曲,垂直压迫,双手环抱胸廓支撑.4、压迫深度为前后胸直径1 /3,放松时指尖或拇指不离开胸骨,下压时间应稍短于放松时间,节奏每秒按压3次呼吸1次,频率为120次/分. 30秒胸外按压后,评价: (1)心率>80次/分,停止胸外心脏按压继续人工呼吸,如有自主呼吸,肤色红润,可停止加压给氧改为常压给氧,送入新生儿病房继续护理,与当班护士交接、记录. (2)心率<60次/分或介于60-80次/分无上升,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肤色青紫,重新开始胸外心脏按压,并进行气管插管和使用药物。

nicu相关的护理规章制度

nicu相关的护理规章制度

nicu相关的护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护理工作,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新生儿指出生28天内的婴儿。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指专门用于收治重症新生儿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NICU护理工作应遵循“患者至上,医护合作,诚信守法,精心细致”的原则。

第四条NICU护理工作应遵循“病情观察、护理干预、效果评估、信息记录”的工作程序。

第五条护士在NICU工作需持有相关资格证书,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考核,不得擅自进行医疗操作。

第六条护士在工作中应做到尊重患儿的个人隐私和尊严,保护患儿的隐私和安全。

第七条护士在工作中应遵守患儿信息的保密原则,不得泄露患儿的隐私信息。

第八条护士应具备临床护理技能,熟练掌握NICU护理操作规范和流程,确保患儿的安全和健康。

第九条护士应积极配合医生开展治疗工作,及时报告患儿病情变化和异常情况。

第十条护士应自觉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安排,保持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章护理工作流程第十一条患儿入院后,护士应根据医嘱及时进行身体检查、病情观察,并录入电子病历。

第十二条护士应根据患儿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第十三条护士应落实静脉输液、监测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护理措施,及时记录护理观察指标。

第十四条护士应定期更换患儿的衣物,保持环境整洁,确保患儿的卫生与健康。

第十五条护士应定期进行护理操作、设备和仪器的巡视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十六条护士应定期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儿的生活习惯和情况,提供必要的护理建议和指导。

第十七条护士应参加科室和医院组织的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护理质量。

第三章护理注意事项第十八条护士应密切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予以处理。

第十九条护士应重点关注早产儿、低体重儿、出生缺陷等高危患儿,制定特殊护理方案。

第二十条护士应配合医生进行呼吸道护理、皮肤护理、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健康质量。

新生儿窒息复苏制度及产儿科协作制度

新生儿窒息复苏制度及产儿科协作制度

新生儿窒息复苏制度及产儿科协作制度
1、在每次分娩时,有一个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的人在场。

2、复苏一名严重窒息在复杂的复苏过程中,需要两个人或专家小组。

3、多胎分娩的每个新生儿都应有一个独立小组。

4、每个复苏小组应有一个专门的领导且每个成员都有明确分工。

5、新生儿复苏物品,如复苏囊、喉镜、吸引器、氧气均应处于功能状态,做到放置合理,随手可拿,随手可用。

6、急救药品需配齐,及时更换过期药品。

7、新生儿复苏必须团结协作,服从指挥,配合默契,由最高在职医师指挥,或科主任指挥。

8、有重度窒息儿抢救,应立即请儿科医师一起参加抢救,抢救完成后及时转儿科治疗。

9、剖宫产术的新生儿宫内窒息,出生时需抢救时,应请儿科医师到手术室一起做好抢救新生儿准备,一起协同抢救。

10、产房分娩时,发现宫内窒息,估计新生儿需抢救应请儿科医师一起协助抢救新生儿,对早产儿低体重儿分娩要及时通知儿科医师,分娩后转儿科治疗。

新生儿科室的规章制度

新生儿科室的规章制度

新生儿科室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维护科室的正常秩序,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新生儿科室是专门为0-28天的新生儿提供医疗护理和照料的科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科室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新生儿的健康服务,尽善尽美地完成护理任务。

第四条科室的管理原则是:科学、民主、公正、严格。

第五条科室的院长对本规章制度负有最终解释权,并负责对规章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和管理。

第六条科室全体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共同维护科室的正常秩序和规范运作。

第二章科室管理第七条科室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全面负责科室日常管理和工作运行。

第八条科室设立护士长一名,护士长负责护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九条科室每月定期召开全体工作人员会议,对科室工作进行总结和安排,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第十条科室要保持和谐的工作氛围,全体工作人员要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共同为新生儿的健康服务。

第十一条科室要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妥善保管新生儿的病历和相关资料,确保信息的正确性和保密性。

第三章新生儿护理第十二条新生儿护理要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提供细致、全面、热情的护理服务。

第十三条新生儿护理要严格按照医嘱执行,确保药物的准确给药和治疗效果。

第十四条新生儿护理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手部卫生,做好消毒防护。

第十五条新生儿护理要及时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紧急措施。

第十六条新生儿护理要定期进行健康教育,使家长了解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护理质量。

第四章科室卫生第十七条科室卫生要定期进行消毒、清洁和整理,确保环境清洁、无菌。

第十八条科室卫生要保持通风良好,保持空气清新,避免各类传染病的传播。

第十九条科室卫生要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妥善处理,防止医疗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第二十条科室卫生要定期消毒医疗器械,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

第五章紧急情况处理第二十一条科室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当迅速作出反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尽最大努力保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儿科康复工作制度范本

儿科康复工作制度范本

儿科康复工作制度范本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儿科康复工作,保障患儿康复权益,提高康复服务质量,确保康复安全。

2. 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中儿科康复工作的开展。

二、组织管理1. 医疗机构应设立儿科康复科,配备相应的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等专业人员。

2.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儿科康复工作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3.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儿科康复工作进行质量评估,持续改进康复服务。

三、康复评定1. 康复医师应对患儿进行全面康复评定,包括功能障碍、康复需求、康复目标等。

2. 康复评定结果应作为制定康复治疗方案的依据。

3. 康复评定应动态进行,及时调整康复治疗方案。

四、康复治疗1. 康复治疗应根据患儿的康复评定结果制定,包括康复项目、康复周期、康复目标等。

2. 康复治疗师应按照康复治疗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3. 康复治疗过程中,康复医师应定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康复护理1. 康复护理应贯穿于康复治疗全过程,关注患儿的生活护理、专科护理和心理护理。

2. 康复护士应严格执行康复护理规程,确保患儿康复安全。

3. 康复护士应定期对康复护理质量进行评估,持续改进护理服务。

六、康复教育1. 医疗机构应开展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提高康复知识普及率。

2. 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应根据患儿康复需求,提供康复训练指导。

3. 医疗机构应定期举办康复培训班,提高康复专业人员业务水平。

七、质量管理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儿科康复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康复服务质量。

2.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康复质量进行监测、评估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3. 医疗机构应加强康复设备、药品、食品的管理,确保患儿康复安全。

八、合作与交流1. 医疗机构应加强与上级医院、同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儿科康复工作。

2. 医疗机构应积极开展康复学术交流,引进、推广先进的康复技术和管理经验。

新生儿科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有关的规章制度新生儿科工作制度1.新生儿科的工作人员在院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住院医师应加强对新生儿的各项业务技术管理。

2。

新生儿科的工作人员,每天查房一次,并及时处理新生儿的异常症状,做到轻症不转院。

需复诊者应多次观察,需转院者由科主任确定。

3.加强检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到检查器材专用,如听诊器、体温计、测黄疸仪等.查房前后专业清洁洗手。

4.新生儿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到不旷工、不迟到、不早退,把心放在新生儿科,认真细心观察每一位新生儿.做到科学观察,合理医疗. 5。

新生儿科全体工作人员每周业务学习一次,讨论解决疑难病例。

新生儿科管理制度1.新生儿病房布局合理,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2。

新生儿病房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为55—65%;保持空气清新,每日下午各通风一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日空气循环消毒三次;每月做空气培养并做好记录。

3。

新生儿病房一人一床,被单床单枕套按规定进行换洗,发现污渍及时更换,新生儿出院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后才能使用。

4。

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如:雾化吸入器、面罩、体温计、浴巾等5。

奶瓶“一人一用一消毒”,配奶间用具专用,应用煮沸消毒或高压蒸汽灭菌。

6.新生儿所用衣物,面巾等必须经消毒后方可使用;用后物品应放入专用容器,防止交叉感染;使用后的一次性纸尿布放入专用污物桶加盖密封保存处理。

7.对新生儿沐浴室内的沐浴用品,沐浴池及地面进行消毒.8.新生儿病房暖箱,蓝光箱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一用一消毒。

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蓝光箱应当每周更换并做好终末消毒处置。

9。

对新生儿病房工作人员的手,物体表面做细菌监测;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病原携带检查,阳性带菌者应调离新生儿室,阴转后方可回新生儿室工作.10新生儿病房的医务人员须更换好衣、帽、鞋、口罩,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衣、鞋.非本室工作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新生儿室,家属应在规定时间进行探视。

新生儿复苏工作制度

新生儿复苏工作制度

新生儿复苏工作制度一、前言新生儿复苏工作是新生儿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救助早产儿及其他新生儿疾病的关键环节。

为了确保新生儿顺利出生和平安成长,医院应制定有效的新生儿复苏工作制度。

本文旨在阐述新生儿复苏工作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二、新生儿复苏工作的目的新生儿复苏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新生儿在生产过程中及时获得有效的心肺复苏措施,确保新生儿顺利出生并尽早通过适宜的大量液体治疗、监测和酸碱平衡控制达到规定的临床指标和生命体征。

同时,新生儿复苏工作还应能够及时识别各种新生儿疾病,并进行有效的治疗。

三、新生儿复苏工作内容1、新生儿复苏团队的建立新生儿复苏工作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由专门的团队完成,确保科学有效。

这个团队应由专业医生、护士和呼吸治疗师组成。

团队成员应接受相关培训,掌握新生儿心肺复苏、呼吸治疗以及新生儿疾病的各种治疗技能。

2、新生儿复苏流程的制定为了确保新生儿复苏工作的高效性和科学性,医院应制定新生儿复苏的流程。

新生儿复苏流程应包括新生儿心肺复苏、呼吸支持和酸碱平衡控制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每个新生儿能够及时、准确、科学地获得有效的治疗。

3、新生儿复苏设备的准备新生儿复苏设备的准备是新生儿复苏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医院应根据新生儿复苏的流程要求,备齐各种必需的设备,包括呼吸机、氧气、维生素K、吸引器等工具设备。

同时,还需要在医护团队之间明确联系方式和相应的呼叫程序。

4、新生儿复苏记录与反馈新生儿复苏工作中,记录和反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每一个新生儿的复苏过程都应记录,包括新生儿的体重、吸呼氧情况、酸碱平衡控制等。

同时,应该定期进行新生儿复苏工作的总结分析,及时反馈复苏的有效性,不断完善新生儿复苏工作制度。

四、新生儿复苏工作实施方法1、新生儿复苏流程的表现避免新生儿窒息的治疗,采取轻轻刺激鼻咽,垂直抬头,吸出口腔内的分泌物,实施对口通气;使用氧气面罩或管路,吸入5 L/min的氧气,按照评估指标调整吸氧浓度和通气次数;使用呼吸机支持吸氧人工通气,根据酸碱平衡调整吸入深度、频率等;通过导管、胸腔穿刺等措施进行胸腔积液抽取、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有效地达到保护新生儿生命的目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复苏抢救工作制度
1、建立新生儿复苏培训与复训制度,确保每位参与新生儿复苏抢救的医务人员均接受培训。

2、产房、手术室均应配备新生儿复苏抢救设备,设备必须专人负责,单独放置,保持设备无损,处于功能状态。

3、产房、手术室均应配备新生儿复苏抢救药品,药品必须专人负责,单独放置,并注明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短缺时应及时补全。

4、产房、手术室均贴新生儿复苏抢救流程图。

5、产、儿科密切协作,新生儿娩出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抢救过程中分工明确、有条不紊;抢救结束后及时转诊和治疗。

6、做好抢救现场记录工作,认真详实填写复苏现场记录表,记录抢救经过。

7、严格执行新生儿转运程序。

危重患儿转诊时应备转诊车,新生儿医生护送,携带抢救设备及药品,做好转诊记录。

8、危重新生儿和新生儿死亡病例,应及时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做好讨论记录。

新生儿复苏产、儿科协作制度
1、新生儿复苏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组织产、儿科医务人员的培训、考核及现场抢救工作。

2、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产、儿科联合查房,(新生) 儿科医生及时了解即将分娩的高危产妇病情,产科医生了解已转入新生儿科的危重患儿病情。

3、(新生) 儿科医生参加高危产妇分娩或手术前讨论。

4、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新生)儿科医生提前进入产房或手术室,现场等待分娩,参加新生儿复苏抢救。

5、对正常分娩的新生儿,若出现窒息或特殊情况,产科医生应及时通知 (新生) 儿科医生,尽快给予处埋和抢救。

6、危重新生儿抢救后,应及时转入(新生) 儿科监护病房,由(新生)儿科医生负责窒息患儿的监护和治疗,或转入上级医疗机构。

7、产、儿科每月至少联合进行一次新生儿重度窒息(死亡)病例讨论。

8、从产、儿科合作建立重度窒息新生儿病例随访制度,定期对出院后病儿进行追踪,了解恢复情况并做好指导。

新生儿复苏工作考核制度
1、新生儿复苏工作纳入科室质量考核管理。

2、新生儿复苏领导小组负责进行工作考核与评定。

3、每年对产、儿科医生、助产士、参与复苏的麻醉人员等考核一次,不合格者予一次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停岗学习,直至合格后方可上岗。

补考不合格者,其本人及所在科室本年度取消优秀个人及科室的评选资格。

4、对产房、手术室新生儿复苏设备及药品每月至少抽查一次,抽查不合格者扣相关责任人绩效考核分。

5、建立健全新生儿复苏抢救记录、病人登记记录、死亡记录及病例随访记录,缺失或登记不全者扣科室本年医疗质量管理分,相关责任人予以相应处罚。

6、对参与新生儿复苏抢救的医务人员每月科室绩效考核中每次适量加分,新生儿复苏领导小组成员在每月科室绩效考核中加分。

关于成立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新生儿复苏院领导小组的通知
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加强院新生儿复苏队伍的组织和培训,推动医院持续有效开展新生儿复苏工作,决定成立新生儿复苏院领导小组。

一、人员组成
组长:梁瑞宁
副组长:徐小英
成员:程冬梅、黄志嫦、奇志、黄细付
二、工作职责
(一)承担本机构新生儿复苏培训和复训工作。

(二)按照卫生部《新生儿复苏指南》要求,组织开展新生儿复苏工作。

(三)对本机构新生儿复苏人员的操作技术、设备和药品的使用等进行考核评估。

(四)对发生在本机构的新生儿窒息案例进行评审。

(五)负责本机构新生儿复苏相关信息的收集和上报。

三、工作容
(一)制度建立
建立加强并促进新生儿复苏工作制度的落实(见附件1)。

(二)培训
承担培训与复训工作,每年至少组织1次新生儿复苏培训,培训以模拟操作为主,强调复苏现场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对转科人员、进修人员等,应及时进行培训及考核。

(三)复训
对本机构参与新生儿复苏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复训,复训与考核相结合,采取“以考代训”的方式。

每年至少进行1次专项考核。

考核使用《操作考核表(医生/助产士)》对参与新生儿复苏的所有新生儿或儿科医生、妇产科医生、助产士及麻醉人员进行模拟操作考核,考核不合格者进行现场复训,重新进行考核。

(四)设备、药品检查
对产房、手术室新生儿复苏设备和药品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填写《产房(手术室)新生儿复苏设备药品检查表》。

(五)复苏现场抢救工作
负责促进和落实产、儿科合作制度的建立和运作,调动和组织人员参与新生儿复苏抢救工作,监督、指导参与复苏抢救的人员常规填写《新生儿复苏现场抢救记录表》。

《新生儿复苏现场抢救记录表》原则上应于复苏抢救结束后立即填写。

(六)窒息病例评审
负责组织产、儿科相关人员对本机构发生的重度新生儿窒息和窒息死亡病例进行评审,填写《新生儿重度窒息(死亡)病例评审表》。

重度窒息和窒息死亡病例发生15日完成评审工作。

评审结论不作为医疗事故鉴定的依据。

(七)信息收集
每次培训、复训工作结束后填写培训登记表,人员考核结束后填写考核登记表,窒息抢救结束后填写抢救登记表。

定期整理汇总各种工作表和登记表,以便及时掌握本机构的新生儿复苏工作情况。

四、组织保障
医院负责为新生儿复苏院领导小组提供人员、设备等各方面的支持。

实行院奖惩制度,将新生儿复苏工作纳入相关科室的工作考核指标。

重度新生儿窒息病例随访记录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