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探究2:山中景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 躬身实践了庞德公的道路和归宿。
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山林是伴, 只有他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
《 夜归鹿门歌 》
诗中所写: 从随 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 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实质上是: 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是洒 脱的但同时也带有隐隐的失落、无奈和惆怅。
但有些人虽然引退,却仍是心系朝廷,牵挂世间俗事,虽然身在 林泉,却得不到真正的解脱,为天下事苦恼,为天下人苦恼,甚至 盼望着有一天东山再起,这些人都不能称得上隐逸,也不是一个完 整意义上的隐士。
感 谢 倾 听
!
探究1:江边景 悠然的钟声---山寺的超然和僻静 尘杂的人声---世俗的杂乱和喧嚣
一个“争”字,描 写了诗人望见渡口 人们抢渡回家的喧 闹场面,表达了诗 人对世俗的沉思。
世人返家 自去鹿门
殊途异志,两种选择两样心情, 抒发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探究2:山中景
山中有朦胧的月光; 山中有烟云缭绕的树木; 山中有开在岩石上的门; 山中有松林间的小路; 山中有远离红尘的隐士……
第二单元
《夜归鹿门歌》
林 泉 高 致
目录
一. 吾爱孟夫子 二. 夜归鹿门歌 三. 隐者留其名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 李白《赠孟浩然》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襄州襄阳人,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
因其终身不仕而称为“孟山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 夜归鹿门歌 》
隐逸:林泉高致
随
隐逸有久远的传统,一般来说即是消极避世。 但孟浩然的隐逸,除了为应试做准备外,本身 也有积极入世的意义。这是一种姿态,一种方 式。这种隐逸可以造成声誉,于进、于退都有 利,跟求仕进的打算是不矛盾的。这种隐逸, 心情幽雅,充满了幻想和期望……
《 夜归鹿门歌 》
山水田园诗主旨 • 热爱自然,喜爱山水田园美景; • 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 憎恶黑暗现实,不愿同流合污,保持高洁人格
歌行体,古体诗之一,本属古乐府诗。篇幅可长 可短,押韵较自由,句式灵活而多用五七言,常 以“歌”、“行”、“吟”、“引”来命名。
《 夜归鹿门歌 》
黄昏时候,山寺里悠然传出报时的钟声。 渔梁渡口,渡船边喧嚷着抢渡回家的人。 沿著水边的沙岸,人们走向江畔的乡村。 我也乘坐着船儿,要回到我隐居的鹿门。 朦胧月光下,鹿门山的树木都烟云缭绕。 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庞公的隐居旧地。 岩石上的门和松林间的小路,长期寂寥。 只有庞德公和我这样的隐士,独来独去。
随
• 仕途失意,用山水田园美景慰藉心灵
隐者留其名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饮酒(其五)
【晋】陶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隐者留其名
宿王昌龄隐居
【唐】常建
清溪深不测, 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 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 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 西山鸾鹤群。
《 夜归鹿门歌 》
• 诗歌中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
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乐景也可以抒发哀情)。 诗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来说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
中鹿头渔
诗歌分别写了 哪两个场景?
门
梁
山渡
探究1:江边景
1、江边有人来人往的喧嚣; 2、江边有小贩的叫卖; 3、江边有讨价还价的争执; 4、江边有红尘的离愁别恨; 5、江边有……
隐者留其名
访隐者
【宋】王安石
童子穿云晚未归, 谁收松下著残棋。 先生醉卧落花里, 春去人间总不知。
在中国文化之中,文人大都有积极入世的思想,却也有对自然的 向往,逍遥于林泉,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的隐逸思想。隐逸的核 心,就是追求人自身的自由,不被外界事物困扰,过逍遥的生活。
庄子可以说是中国隐逸文化的祖师, 他指出了隐逸的核心内容: 打破外物的困扰,追求自身的自由,遨游大千世界。其后,西晋的 “竹林七贤”,东晋的陶渊明,唐朝的王维孟浩然,北宋的林逋与 南宋的姜夔,其行止都继承和发扬了隐逸精神。
探究2:山中景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 躬身实践了庞德公的道路和归宿。
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山林是伴, 只有他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
《 夜归鹿门歌 》
诗中所写: 从随 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 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实质上是: 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是洒 脱的但同时也带有隐隐的失落、无奈和惆怅。
但有些人虽然引退,却仍是心系朝廷,牵挂世间俗事,虽然身在 林泉,却得不到真正的解脱,为天下事苦恼,为天下人苦恼,甚至 盼望着有一天东山再起,这些人都不能称得上隐逸,也不是一个完 整意义上的隐士。
感 谢 倾 听
!
探究1:江边景 悠然的钟声---山寺的超然和僻静 尘杂的人声---世俗的杂乱和喧嚣
一个“争”字,描 写了诗人望见渡口 人们抢渡回家的喧 闹场面,表达了诗 人对世俗的沉思。
世人返家 自去鹿门
殊途异志,两种选择两样心情, 抒发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探究2:山中景
山中有朦胧的月光; 山中有烟云缭绕的树木; 山中有开在岩石上的门; 山中有松林间的小路; 山中有远离红尘的隐士……
第二单元
《夜归鹿门歌》
林 泉 高 致
目录
一. 吾爱孟夫子 二. 夜归鹿门歌 三. 隐者留其名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 李白《赠孟浩然》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襄州襄阳人,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
因其终身不仕而称为“孟山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 夜归鹿门歌 》
隐逸:林泉高致
随
隐逸有久远的传统,一般来说即是消极避世。 但孟浩然的隐逸,除了为应试做准备外,本身 也有积极入世的意义。这是一种姿态,一种方 式。这种隐逸可以造成声誉,于进、于退都有 利,跟求仕进的打算是不矛盾的。这种隐逸, 心情幽雅,充满了幻想和期望……
《 夜归鹿门歌 》
山水田园诗主旨 • 热爱自然,喜爱山水田园美景; • 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 憎恶黑暗现实,不愿同流合污,保持高洁人格
歌行体,古体诗之一,本属古乐府诗。篇幅可长 可短,押韵较自由,句式灵活而多用五七言,常 以“歌”、“行”、“吟”、“引”来命名。
《 夜归鹿门歌 》
黄昏时候,山寺里悠然传出报时的钟声。 渔梁渡口,渡船边喧嚷着抢渡回家的人。 沿著水边的沙岸,人们走向江畔的乡村。 我也乘坐着船儿,要回到我隐居的鹿门。 朦胧月光下,鹿门山的树木都烟云缭绕。 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庞公的隐居旧地。 岩石上的门和松林间的小路,长期寂寥。 只有庞德公和我这样的隐士,独来独去。
随
• 仕途失意,用山水田园美景慰藉心灵
隐者留其名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饮酒(其五)
【晋】陶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隐者留其名
宿王昌龄隐居
【唐】常建
清溪深不测, 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 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 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 西山鸾鹤群。
《 夜归鹿门歌 》
• 诗歌中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
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乐景也可以抒发哀情)。 诗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来说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
中鹿头渔
诗歌分别写了 哪两个场景?
门
梁
山渡
探究1:江边景
1、江边有人来人往的喧嚣; 2、江边有小贩的叫卖; 3、江边有讨价还价的争执; 4、江边有红尘的离愁别恨; 5、江边有……
隐者留其名
访隐者
【宋】王安石
童子穿云晚未归, 谁收松下著残棋。 先生醉卧落花里, 春去人间总不知。
在中国文化之中,文人大都有积极入世的思想,却也有对自然的 向往,逍遥于林泉,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的隐逸思想。隐逸的核 心,就是追求人自身的自由,不被外界事物困扰,过逍遥的生活。
庄子可以说是中国隐逸文化的祖师, 他指出了隐逸的核心内容: 打破外物的困扰,追求自身的自由,遨游大千世界。其后,西晋的 “竹林七贤”,东晋的陶渊明,唐朝的王维孟浩然,北宋的林逋与 南宋的姜夔,其行止都继承和发扬了隐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