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的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地黄药理研究近况

地黄药理研究近况
预防葡萄糖及肾上腺素引起之高血糖症。切除肾上
腺后,地黄低聚糖对葡萄糖性高血糖的预防作用消
失。表明地黄低聚糖不仅可以调节实验性糖尿病的
糖代谢紊乱,亦可调节生理性高血糖状态〔刘。
6.3抑制胃酸分泌和杭清疡作用以100%、50%
的干地黄和熟地黄液2.Od分别注人大鼠十二指
肠内,均明显抑制胃液量、总酸度及总酸排出量,且
皮质酮浓度逐渐上升,用药4周与2周比较及6周
与4周比较,皮质酮水平有显著升高,P值分别小于
0.001及0.01。病理学观察亦显示两药联合使用
时,兔的垂体和肾上腺皮质形态学未见明显改变。
提示生地能减轻由糖皮质激素对兔垂体一肾上腺皮
质系统功能和形态的影响〔’4〕;生、熟地均能调节甲
亢型阴虚大鼠模型的甲状腺功能,生地能纠正甲亢
5、d7可明显提高CFU~(;M产率,分别为每皿41.5土
1.5和30.9士1.2,与对照组(11.0土1.1和17.7士
2.5)相比差异显著(P<0.01,n二3),CFU~GM自杀率
的恢复从ds开始。采用内源性脾结节法观察结果
表明,印co5.5伪下射线照射前RGp20m岁吨·dx3
dip及照射后RGp20n1g/kg’dx5dip,其脾结节数
落。对lyt-2+亚群及CTL活力的作用呈同步且始终
使”T4+lyt一2+亚群间的值低于对照组。可见,增
强lyt一2+、Cll对肿瘤的杀伤能力是RGp-b免疫抑
瘤的重要机制闭。采用定量PcR方法检测低分子
量地黄多糖(10w~molecular-*ightrelullalmiaglutinosa
醇提物比水提物作用强。上述结果表明抗脂质过氧

地黄活性物质与功能研究共3篇

地黄活性物质与功能研究共3篇

地黄活性物质与功能研究共3篇地黄活性物质与功能研究1地黄活性物质与功能研究地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在中医药理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的活性成分被广泛用于补血、润肺、养心等多种用途。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更多的关注点被放在了地黄的活性物质与功能上。

本文将对目前地黄活性物质及其功能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地黄的主要活性物质地黄中含有一大批具有药理活性的成分,其中最为知名的有丹参酮、葛根素、芪苈苷、大黄素、大黄酚等。

这些成分在医学中的应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并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

地黄作为中草药,其活性成分的组成复杂,现在还有很多新型成分在不断的发现中。

地黄黄酮、异构酸、黄酮和皂苷都是新兴的地黄活性成分。

地黄活性物质的功能1. 补养肝肾地黄中的多种成分如丹参酮、葛根素等,均具有明显的修复肝肾功能。

地黄提取物可促进肝脏内肝细胞的再生及修复,预防肝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同时还能有效改善肾小球功能,防止肾脏疾病发生。

2. 抗氧化地黄中的主要成分丹参酮、葛根素、芪苈苷等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

研究显示地黄提取物可以保护身体免受自由基的侵害,减少细胞的氧化损伤。

3. 减少炎症地黄中的黄酮和皂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地黄提取物可以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炎性细胞的浸润,减轻炎症症状。

此外,地黄提取物也可减少细胞因子的产生,影响炎症的发展过程。

4. 降低血压研究表明地黄中的芪苈苷可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

地黄提取物还能扩张血管,减少血管阻力,提高微循环血流,防止血栓形成。

结论地黄是一种具有丰富药理活性的中草药,其活性成分的成分分析和药理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

地黄中的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补养肝肾、降低血压等功效。

虽然地黄在中药材中有没有各种功效,但应用时仍需注意剂量、共同药物等方面的问题。

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地黄的药理活性将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其更大的作用和价值也将被充分发掘地黄是一种重要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补养肝肾、抗氧化、抗炎和降低血压等功效。

地黄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综述

地黄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综述

地黄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综述地黄,又名黄芪,是一种中国传统药材。

历史悠久的中医学中,地黄被广泛应用于调和阴阳、滋阴清热、养血安神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地黄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不断发现其更多的潜力和可能性。

地黄的主要药理作用包括养血、降血压、抗氧化、抗肿瘤、抗炎以及调节免疫功能等。

地黄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其中包括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多糖类、氨基酸等多种活性物质。

这些物质对人体具有多种保健作用,尤其是在调节血液状态、保护心血管健康、抗炎和抗肿瘤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地黄的药理研究发现,地黄具有显著的养血作用。

地黄中的活性成分可以促进造血功能,提高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改善贫血情况。

此外,地黄还可以增强血小板功能,减少出血倾向。

这使得地黄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贫血、出血性疾病等方面。

地黄也被发现具有显著的降血压作用。

地黄中的活性成分能够调节肾脏功能,减少尿液中的钠离子排泄,从而增加外周血管的收缩,降低血压。

这使得地黄成为一种理想的降压药物,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地黄还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地黄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能够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伤害。

此外,地黄还能够调节细胞内的抗氧化酶活性,增强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这使得地黄被广泛应用于延缓衰老、保护肝脏、预防疾病等方面。

地黄的抗肿瘤作用也备受关注。

研究发现,地黄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此外,地黄还能够调节肿瘤干细胞的功能,阻止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这使得地黄成为一种潜在的抗肿瘤药物,并在临床上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地黄还被发现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地黄中的多糖类物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

此外,地黄还能够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炎能力。

这使得地黄在治疗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地黄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地黄药用研究概述

地黄药用研究概述

[ 5 ] 郭 晓强. 马丁 ・ 约翰 ・ 埃文斯 . 2 0 0 9 . 遗传 , 3 l ( 7 ) : 6 7 3 — 6 7 4
[ 6 ] 郭 晓强 , 王
萍, 冯志霞. 2 0 1 1 . i P S 细胞 的制备者—— 山中伸 弥.
西、 内蒙古及东北 , 现全国大部分地 区都有栽培 。但 以
“ 古怀庆府 ” 一带的怀庆 地黄栽 培历史最 长 , 所产地 黄 系著名 的“ 四大 怀药 ” 之一 。地 黄根据 炮 制方法 可 分 为鲜地 、 生地和熟地 , 是常用的大宗 中药材之 一。本 文
概述地黄 的药用研究进展 。
高的 4种 氨基酸分 别是丙氨酸 、 谷氨酸 、 缬 氨酸和 精氨
研究 表明 , 地 黄 的活 性化 学成 分 以苷类 为主 。还 包 括非苷 环烯 醚萜类、 糖类 、 氨基 酸类 、 挥发油类 、 甾醇 类 以及无 机元素等… 。 1 . 1 环烯醚萜及其苷 类化合 物 地 黄含有环烯醚萜 、
3 研究意义和潜在的临床应用
性 研究 , 随着研究深入和相关 问题 的解 决 , 人们将对 细 胞发育过程有更深 入的理 解和认 识 , 相关 疾病 的治疗 也将 可能 出现革命 性的变化 。
主要参考文献
两位科学家 的开拓 性发现证明了分化细 胞可在 特 定环境下恢复 到全 能状态 。格 登 的研究表 明 , 卵 细胞 的细胞质对 于分 化细 胞核 的 n a l e p i t h e l i u m c e l l s f o f e e d i n g t a d p o l e s .J o u r n a l f o E m b r y o l o g y
a n d E x or p i me n t a l Mo r p h o l o g y, 1 0: 6 2 2 —6 4 0

地黄研究的新进展

地黄研究的新进展

科技论文撰写课程考查论文题目:地黄研究的新进展学院:轻工化工学院专业班级:制药工程4班学号:姓名:2010年10 月14 日地黄研究的新进展覃灵荡制药工程4班学号 3107001860摘要:地黄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具有特殊的药用成分和多种药理活性。

本文就近年来对地黄的最新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地黄提供依据。

关键词:地黄;药用植物;中药;研究进展Abstract:Rehmanniae is o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hich contains special ingredients and avariety of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Rehmannia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for further study.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is to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hmanniae.Key words: Rehmanniae;madicinal plant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tudy progress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块根入药,是中国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因主产于古“怀庆府”(今河南焦作)一带而被称为地黄”。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地黄具有降血糖、保肝、止血、利尿、抗炎、抗真菌等作用。

地黄中的多糖RPS—b是地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免疫与抑制肿瘤活性,并且在机体造血、抗老、降血糖等方面有一定作用。

1 提取方法1.1 响应面分析法原增艳等人为了优化怀地黄多糖的微波提取工艺,采用苯酚一硫酸比色法对怀地黄多糖含量进行测定,通过设定不同单因素研究了微波处理时间、微波功率和液料比对怀地黄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以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微波提取怀地黄多糖的最佳工艺。

地黄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研究综述

地黄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研究综述

地黄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研究综述概述:免疫系统是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线,维持身体健康。

然而,免疫系统的过度活跃或不足会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自古以来,中药就被广泛应用于调节免疫功能,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其中,地黄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在调节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综述将探讨地黄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地黄的药理活性:地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如黄酮类、苷类、甾醇类和甲醇类等。

这些成分被证明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和抗感染等作用。

尤其是黄酮类化合物,被认为是地黄药效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免疫调节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地黄的免疫调节作用:1. 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地黄中的有效成分可以促进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增强免疫应答和抵御病原体入侵。

2. 免疫调节细胞的活性调节:地黄可以影响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调节细胞的活性,调节免疫平衡,减少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

3. 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地黄中的成分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可以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和氧化应激的损伤,保护免疫细胞的功能。

4. 免疫调节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地黄中的成分可通过调节免疫相关信号通路,如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等,参与免疫调节过程。

地黄的分子机制:1. TLR信号通路的调节:地黄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抑制TLR信号通路的活化来调节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

这一机制在利用地黄抑制炎症相关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2. MAPK信号通路的调节:地黄中的成分可以调节MAP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从而影响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

这一机制在地黄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 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地黄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来减少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

地黄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作用研究综述

地黄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作用研究综述

地黄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作用研究综述引言: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病,主要特点是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退化,导致骨易碎。

这种疾病在老年人中尤为常见,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影响。

虽然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复杂,但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手段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其中,传统中药地黄在预防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备受关注。

本文将综述地黄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地黄的概述地黄,中药名,为睡莲科植物黄芪、黄精等的干燥根茎。

地黄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中药临床,具有滋阴补肾、益精填髓的功效。

近年来,地黄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研究表明,地黄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甾体类、多糖类、无机盐等,这些成分具有多种药理学作用,如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等,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黄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作用1.骨密度的增加研究发现,地黄中的活性成分可促进骨细胞的生成和分化,提高骨密度。

其中,地黄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骨细胞的增殖和成骨有重要影响。

黄酮类成分通过激活骨形态发生蛋白和核转录因子的表达,促进骨基质沉积和骨细胞的生成,从而提高骨密度。

此外,地黄中的多糖类成分可增强骨细胞的活力和生存能力,同时抑制骨吸收细胞的活性。

这些效应综合起来,促使骨质的增加,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2.内分泌的调节研究发现,地黄中的活性成分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提高雌激素水平,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雌激素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其缺乏会导致骨质流失。

地黄中的甾体类成分具有植物雌激素样活性,可以模拟雌激素的作用,促进骨细胞的生成和骨基质的沉积。

同时,地黄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还可以减轻骨骼对雌激素的依赖程度,增加骨骼的抵抗力。

3.氧化应激的抑制骨质疏松症发生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

氧化应激过程中,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增加,导致骨细胞的氧化损伤和凋亡。

地黄中的多种成分具有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骨细胞的损伤。

地黄对心血管病的治疗作用研究综述

地黄对心血管病的治疗作用研究综述

地黄对心血管病的治疗作用研究综述地黄(Radix Rehmanniae)是一种中药材,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地黄在传统中医上被认为具有滋补肝肾、补血、清热、止血等多种功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地黄对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潜力。

本文将对地黄对心血管病的治疗作用进行综述。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致死疾病。

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等。

地黄的药理作用主要与其多种活性成分有关,如地黄苷、红景天苷、滞水性甾醇和黄酮类化合物等。

这些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从而有助于改善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

首先,地黄具有抗炎作用。

炎症在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地黄苷能够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来减轻炎症反应。

此外,地黄还能降低白细胞的粘附,减少血管内皮的损伤,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其次,地黄具有抗氧化作用。

氧化应激也是心血管疾病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地黄中的红景天苷和滞水性甾醇被证明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并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

这些活性成分可以清除体内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减轻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此外,地黄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血小板聚集是心血管疾病发展的关键步骤之一。

地黄苷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的作用,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研究也表明,地黄对心肌保护作用有一定贡献。

地黄可以通过改善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和增加心肌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来保护心肌,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收缩功能。

另外,地黄还可以改善心血管病患者的血脂水平。

研究发现,地黄苷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和合成,减少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调节脂质代谢,从而改善血脂异常。

虽然地黄在心血管病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上,临床应用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持。

此外,地黄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和腹泻等。

地黄的生药学研究

地黄的生药学研究

地黄的综述周阿龙龙嘉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常用中药之一。

地黄入药分为:鲜地黄、干地黄、熟地黄、生地黄炭、熟地黄炭等。

地黄经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加工后,其性味、功效亦发生相应的改变。

鲜地黄性寒、味甘苦,以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为主。

鲜地黄经产地加工焙干后名干地黄或生地黄,其性寒、味甘,以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为主。

干地黄经蒸制后名熟地黄,其性由寒转温,其味由苦转甘,其功效由清转补,以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为主[1]。

、一、地黄种质资源及历史沿革地黄药用历史早于《神农本草经》600 多年, 在先秦的《诗经》中就有记载: “薄言采芑, 于彼新田”。

据考证发现原产陕西咸阳,《名医别录》说“地黄生咸阳川泽黄土地者佳”。

地黄应用历史悠久,明代永乐三年开始运销国外, 是国内药材市场上的重要大宗药材品种之一, 据业内人士统计认为, 生地年销量在2万吨左右, 用药量仅居甘草之后。

地黄野生家种均有。

地黄的野生资源十分丰富,许多地方的山区林缘、道路旁和农田边等都有分布。

地黄由野生变栽培大约开始于周朝, 汉代,《神农本草经》: 干地黄, 味甘, 寒⋯⋯生者尤良⋯⋯一名地髓。

生川泽。

”魏晋时期,《名医别录》:“生地黄⋯⋯生咸阳(即今陕西长安县之渭城故城) 川泽黄土者佳。

”南北朝, 梁代陶弘景。

《本草经集注》:“咸阳即长安也。

生渭城者,乃有子实如小麦。

今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干地黄最好, 次历阳(即今安徽和县) , 近用江宁板桥(即今南京板桥镇) 者为胜。

”宋·苏颂《图经本草》:“地黄, 生咸阳川泽黄土地者佳, 今处处有之, 以同州(即今陕西大荔)者为上种之甚易, 根入土即生。

一说古称种地黄宜黄土, 今不然, 大宜肥壤虚地, 则根大而多汁⋯⋯熟、干地黄最上出同州, 光润而甘美。

”明·刘文泰等撰辑《本草品汇精要》中云:“生地黄: 道地今怀庆者为胜。

地黄的研究综述样本

地黄的研究综述样本

课程报告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年级:级生物工程题目:国内中药资源运用文献综述姓名:任泽文学号: 0479指引教师:张少冰1 月 9 日地黄研究综述摘录本文清晰简介了玄参科地黄属近年生草本植物地黄形态特性,地理分布,有效成分,药用机理以及古代临床上某些处方,向咱们简介了地黄详细信息。

地黄按照不同炮制办法在中药学上分为不同中药,有鲜地黄和熟地黄之分。

核心词地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1、植物形态特性地黄(拉丁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 (Gae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玄参科地黄属近年生草本植物,体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

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直径可达5.5厘米,茎紫红色。

叶普通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或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上面绿色,下面略带紫色或成紫红色,长2-13厘米,宽1-6厘米,边沿具不规则圆齿或钝锯齿以至牙齿;基部渐狭成柄,叶脉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

花具长0.5-3厘米之梗,梗细弱,弯曲而后上升,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几所有单生叶腋而分散在茎上;萼长1-1.5厘米,密被多细胞长柔毛和白色长毛,具10条隆起脉;萼齿5枚,矩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抑或多少三角形,长0.5-0.6厘米,宽0.2-0.3厘米,稀前方2枚各又开裂而使萼齿总数达7枚之多;花冠长3-4.5厘米;花冠筒多少弓曲,外面紫红色,被多细胞长柔毛;花冠裂片,5枚,先端钝或微凹,内面黄紫色,外面紫红色,两面均被多细胞长柔毛,长5-7毫米,宽4-10毫米;雄蕊4枚;药室矩圆形,长2.5毫米,宽1.5毫米,基部叉开,而使两药室常排成始终线,子房幼时2室,老时因隔膜扯破而成一室,无毛;花柱顶部扩大成2枚片状柱头。

蒴果卵形至长卵形,长1-1.5厘米。

花果期4-7月。

2、地理分布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江苏、湖北等省区。

地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地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地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块根,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是中国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我国对地黄的应用有长久的历史,用药经验丰富,近年来对地黄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笔者归纳总结了相关文献,对地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做一综述。

标签:地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块根,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主要产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但以“古怀庆府”一代的怀地黄栽培历史最长,是中国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1]。

按照炮制方法可将地黄药材分为三种:鲜地黄、干地黄、熟地黄,由于炮制方法不同药性及药物成分等均发生了变化,因此药物作用也各不相同[2]。

生地黄性味甘、寒,入心、肝、肾经,为清热凉血之品,有清热生津,滋阴养血之功[3]。

熟地黄补血滋阴、益肾填髓;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近年来对地黄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笔者归纳总结了相关文献,对地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1.1 环烯醚萜、苷类环烯醚萜苷是地黄中的特征成分,环烯醚萜化学结构有半缩醛及环戊烷的特点,因此稳定性差,在植物体内长以苷的形式存在,干燥后的含量较新鲜样品损失一半以上。

目前已经分离鉴定出梓醇、益母草苷、桃叶珊瑚苷、蜜力特苷、地黄苷A、D、E等30余种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为梓醇[4]。

梓醇为环烯醚萜单糖苷,化学性质不稳定,鲜地黄中梓醇含量最高,达3.46%,其次为生地黄,熟地黄含量最低[5]。

李民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河南温县、武陟等6个产地地黄进行梓醇含量测定,各地地黄中梓醇含量差别较大,说明产区地理环境对梓醇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6]。

1.2 糖、苷类Tomoda等[7]将怀庆地黄鲜根的水溶性成分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将其分为三个组分:酸性、中性、碱性,中性组分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个组份,而糖类成分占中性成分的90.9%。

现在从地黄中已经分离鉴定出水苏糖、棉子糖、葡萄糖、蔗糖、果糖、甘露三糖、毛蕊花糖及半乳糖等8种糖类,其中水苏糖所占比例最高,达到64.9%。

地黄对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作用研究综述

地黄对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作用研究综述

地黄对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作用研究综述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特点是肾小球的炎症反应和损伤。

这种疾病通常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和肾功能障碍等症状。

地黄是一种中药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肾小球肾炎。

本文将对地黄的治疗作用进行综述,探讨其在肾小球肾炎治疗中的潜在作用。

地黄是中药中的一种重要成分,有很多种类,如生地黄、熟地黄等。

它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其中最重要的是黄酮类、苷类和多糖等化合物。

这些活性成分赋予了地黄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

许多研究表明,地黄对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

首先,地黄可以减轻肾小球的炎症反应。

炎症是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理过程之一,地黄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和炎症细胞的浸润,从而减轻肾小球的炎症反应,保护肾小球免受损伤。

其次,地黄可以改善肾小球的纤维化病理过程。

肾小球纤维化是肾小球肾炎发展至晚期的重要特征,它导致肾小球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地黄中的苷类化合物具有抗纤维化作用,可以抑制纤维化因子的产生和纤维化细胞的活化,从而减轻肾小球的纤维化,保护肾小球免受进一步损伤。

此外,地黄还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对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过程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化和免疫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地黄中的多糖和其他成分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增强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抑制免疫炎症反应的过度活化,从而减轻肾小球的免疫损伤。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地黄具有治疗肾小球肾炎的潜在作用,但目前对其治疗效果的研究还比较有限。

虽然一些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表明地黄可以改善肾小球肾炎的症状和肾功能,但这些研究的样本量较小,缺乏大规模、控制性的临床试验验证。

因此,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地黄在肾小球肾炎治疗中的效果。

除了地黄,中医药中还有其他一些药材被广泛应用于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如黄芪、当归等。

有研究表明,地黄与黄芪和当归等药材的联合应用可以增强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效果,提高疗效。

地黄提取物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综述

地黄提取物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综述

地黄提取物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综述地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地黄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其中地黄苷是地黄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地黄提取物被众多研究者用于研究其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对地黄提取物对结直肠癌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

研究表明,地黄提取物对结直肠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地黄主要通过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来发挥作用。

地黄提取物中的地黄苷能够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周期的停滞,从而使细胞无法继续分裂和生长。

同时,地黄苷还能够通过影响细胞的凋亡相关蛋白表达,调控细胞的凋亡过程,促使结直肠癌细胞发生凋亡。

除了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过程有影响外,地黄提取物还能够影响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研究发现,地黄提取物可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并且能够影响转移相关的信号通路。

例如,地黄提取物能够抑制转移相关蛋白的表达,如转移素、基质金属蛋白酶等,从而减少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此外,地黄提取物还能够调节转移相关通路,如Wnt/β-catenin、PI3K/AKT等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此外,地黄提取物还能够增强化疗药物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敏感性,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

研究发现,地黄提取物与某些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能够显著增强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抑制效果。

地黄提取物通过调控细胞的生存信号通路和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改变结直肠癌细胞的耐药性,从而增强化疗药物的作用。

这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策略,即将地黄提取物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地黄提取物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良好的耐受性。

研究表明,地黄提取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人体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地黄苷作为地黄提取物的有效成分,被认为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的益处,并且不会对正常细胞产生明显的毒性。

这为地黄提取物应用于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保证。

地黄提取物对肺癌细胞的抗转移作用研究综述

地黄提取物对肺癌细胞的抗转移作用研究综述

地黄提取物对肺癌细胞的抗转移作用研究综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肺癌一直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现代医学在肺癌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转移依然是肺癌治疗的主要困难之一。

因此,寻找具有抗转移作用的天然药物成为当前肺癌研究的热点之一。

地黄提取物作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一种中药成分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综述地黄提取物对肺癌转移的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地黄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忍冬目忍冬科。

其主要活性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甾化类化合物等。

地黄提取物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治疗肿瘤等疾病,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地黄提取物对肺癌转移具有一定的抗转移作用。

下面将从抗转移机制、体外研究和体内研究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首先,地黄提取物对肺癌细胞的抗转移作用是通过多种机制实现的。

一方面,地黄提取物可以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许多研究表明,地黄提取物可以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抑制细胞周期蛋白以及抑制肿瘤相关信号通路来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

另一方面,地黄提取物可以通过抑制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来抑制肺癌转移。

实验证明,地黄提取物可以降低肺癌细胞的黏附分子表达,抑制细胞的侵袭能力,并抑制细胞外基质的降解。

其次,地黄提取物对肺癌细胞的抗转移作用在体外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

一项研究发现,地黄提取物可以显著抑制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降低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

另一项研究发现,地黄提取物可以抑制肺癌细胞的粘附和迁移能力,并增加细胞间黏附蛋白的表达。

这些体外实验的结果表明,地黄提取物可以通过抑制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来发挥抗转移作用。

最后,地黄提取物对肺癌细胞的抗转移作用在体内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项动物实验发现,地黄提取物可以显著抑制肺癌细胞的定植和生长,并减少肺部转移结节的数量。

另一项动物实验证明,地黄提取物可以降低肺癌小鼠的转移风险,并显著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

地黄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地黄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地黄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近年来,肾脏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然而,地黄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肾脏保护和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疗效。

本文将对地黄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地黄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地黄作为中药常用药材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上。

现代研究发现,地黄具有多种对肾脏功能保护的作用。

首先,地黄可以抗氧化,减轻肾脏氧化应激损伤。

氧化应激是引起多种肾脏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黄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如黄芩苷、地黄酚和大黄素等,具有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其次,地黄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肾脏的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在肾脏疾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黄中的一些成分,如黄芩苷和地黄酚,可以抑制炎症细胞的激活和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减轻肾脏的炎症反应。

此外,地黄还具有抗纤维化和抗肿瘤作用,对肾脏纤维化和肿瘤的防治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肾脏纤维化是导致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晚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黄中的一些成分,如黄芩苷和地黄酚,具有抑制肾脏纤维化的作用,能够减轻病理过程和保护肾脏功能。

此外,地黄中的一些成分还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肾脏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二、地黄对肾功能保护的机制地黄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具有多个机制。

首先,抗氧化作用是地黄对肾脏功能保护的重要机制之一。

地黄中的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肾脏氧化应激损伤。

其次,抗炎作用也是地黄对肾脏功能保护的重要机制。

地黄中的成分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激活和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肾脏的炎症反应。

此外,地黄还可以通过抑制肾脏纤维化和肿瘤的发展,保护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除了上述机制外,地黄对肾脏功能保护的机制还包括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改善肾小球滤过功能和维持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等。

地黄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可以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引起的肾脏损伤。

此外,地黄还可以增加肾小球的滤过率,改善肾小球滤过功能,从而保护肾脏。

地黄栽培研究进展

地黄栽培研究进展

地黄栽培研究进展摘要 本文从地膜覆盖,夏栽和提芽栽培技术,农药浸种和营养元素对地黄的影响,到防止品种退化等方面综述了近十年来有关地黄的栽培研究成果,并就目前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地黄;栽培技术;研究进展地黄作为常用中药,迄今已有近千年的栽培历史。

随着我国人口增加和外贸出口的要求,优质高产日益显得重要。

本文对近十年来地黄栽培的主要研究成果作了综述,以期为地黄栽培和生产提供参考。

1 地膜覆盖技术北方地区早春干旱少雨,春栽地黄存在生根缓慢,出苗不齐,时常出现干芽等现象。

覆盖地面能够保湿保温,可为栽种的生根和发芽提供适宜的小环境。

八十年代初期地黄的地膜覆盖技术得到了发展,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李统育等(1994)进一步报导了地膜覆盖的效果,可使地温提高3~5℃,土壤含水量提高4%左右;种块提前20天左右生根,3~10天出苗,出苗率增加20,苗情明显优于没有覆盖的地块。

苗高2~3厘米时破膜放苗,地温升至26以上时揭膜;鲜地黄产量可提高20,干燥后,一级品率提高28%,二级品率提高40%.2 地黄夏栽技术李光胜等(1993)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了一整套“秋选笼头,早春地膜育苗,夏至栽培,秋后收获”的夏栽技术。

选用上一年大块根的笼头贮存越冬,春季地温12时整地栽种覆膜,密度为13000株亩,见苗后打孔,6月中旬收刨,每育苗0.1亩可供1~2.4亩夏栽。

夏至栽种,小暑盛苗,9月中旬后块根迅速膨大,立冬前收获,商品产量达300~500公斤、亩。

这一技术把选种到大田生产的时间从三年缩短到两年,提高了复种指数,同时夏栽地黄在汛期正直旺盛生长期,需水量大,抗逆性强,克服了春栽地黄在汛期病害严重的缺点,适于在黄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推广。

3 农药浸种对地黄成苗的影响应用不同农药对地黄种块浸种,发现双效灵、多菌灵和1605处理均能提高地黄的出苗率和成活率,前两者优于后者,出苗率比对照增加5~6%,成活率增加18%,同时还能减轻部分病虫危害]9[。

关于地黄的毕业论文总结

关于地黄的毕业论文总结

关于地黄的毕业论文总结毕业论文总结:地黄及其药用价值摘要:地黄,中药材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地黄主要来源于秋冬季的地下种子块茎,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苷类、甾体化合物等。

地黄具有补气养血、滋阴清热、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本文通过对地黄的药理活性、药用价值以及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了地黄的主要特点和应用前景。

1. 引言地黄是中国传统草药中常见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地黄属于百合科植物,主要生长于我国的山区和河谷地带。

地黄的功效被广泛认可,被应用于治疗肝肾阴虚、眩晕、失眠、贫血等疾病。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地黄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

本文旨在总结地黄的药用价值,为该药材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2. 地黄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地黄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苷类、甾体化合物等。

其中,黄酮类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并对病菌、病毒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苷类成分参与调节免疫系统和抗炎反应,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甾体化合物则发挥了抗衰老、降血脂、保护肝脏功能等作用。

这些化学成分共同作用,赋予了地黄广泛的药理活性。

3. 地黄的药用价值地黄具有多种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补益肝肾地黄具有滋阴养血的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头晕眼花、腰膝酸软等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地黄能够提升肝肾功能,增强机体的抗逆能力,改善机体状况。

3.2 抗炎与抗肿瘤地黄的苷类成分具有众多的生理活性,对于抑制炎症反应和肿瘤生长均具有明显效果。

实验研究表明,地黄苷类成分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组织炎症反应。

此外,地黄中的黄酮类成分也具有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3.3 保护心脑血管地黄中的化学成分具有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能够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脏免受损伤。

实验证明,地黄内含的化合物能够降低血压,改善心肌供血,并对抗氧化反应有积极作用。

4. 地黄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前景随着对地黄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不少地黄类产品已经在市场上推出,如地黄颗粒、地黄胶囊等。

地黄的实验报告

地黄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地黄的化学成分及其提取方法;2. 掌握地黄提取液的制备过程;3. 学习地黄提取液的鉴定方法;4. 探讨地黄在中医药中的应用价值。

二、实验原理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块根,具有滋阴清热、养血填精、凉血止血等功效。

地黄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梓醇、地黄素、多糖等。

本实验通过提取地黄中的有效成分,并对提取液进行鉴定,旨在探讨地黄在中医药中的应用价值。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地黄药材、无水乙醇、氯仿、正己烷、石油醚、蒸馏水、硅胶、薄层色谱板、显色剂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超声波清洗器、旋转蒸发仪、薄层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四、实验方法1. 地黄提取液的制备(1)称取地黄药材50g,用蒸馏水浸泡30min;(2)将浸泡后的地黄药材放入超声波清洗器中,超声提取30min;(3)将提取液过滤,得到滤液;(4)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至一定体积;(5)将浓缩液用氯仿萃取,弃去氯仿层;(6)将水层用正己烷萃取,弃去正己烷层;(7)将水层用无水乙醇萃取,弃去无水乙醇层;(8)将水层蒸干,得到地黄提取物。

2. 地黄提取液的鉴定(1)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取地黄提取物适量,用蒸馏水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其在200~400nm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光谱,与标准品进行比较。

(2)薄层色谱分析:取地黄提取物适量,用氯仿溶解,点于薄层色谱板上。

以硅胶为固定相,氯仿为流动相,进行薄层色谱分离。

用紫外灯照射,观察色谱板上地黄提取物的斑点与标准品斑点是否一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地黄提取液在200~400nm波长范围内有较强的吸收峰,与标准品吸收光谱基本一致。

2. 薄层色谱分析:地黄提取液在薄层色谱板上呈现出与标准品相似的斑点,说明地黄提取液中存在与标准品相同的化学成分。

六、结论1. 本实验成功提取了地黄中的有效成分;2. 地黄提取液具有与标准品相似的紫外-可见光谱和薄层色谱特征;3. 地黄在中医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实验为地黄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于地黄药用功效与作用的文献论述

关于地黄药用功效与作用的文献论述

关于地黄药用功效与作用的文献论述关于地黄药用功效与作用的文献论述关于地黄药用功效与作用的文献论述⑴《本草衍义》:地黄,《经》只言干、生二种,不言熟者,如血虚劳热,产后虚热,老人中虚燥热,须地黄者,若与生、干,常虑大寒,如此之类,故后世改用熟者。

⑵张元素:热地黄补肾,血衰者须用之。

又脐下痛,属肾经,非熟地黄不能除,乃通肾之药也。

⑶李杲:生地黄,治手足心热及心热,能益肾水而治血,脉洪实者宜此。

若脉虚,则宜熟地黄。

地黄假借火力蒸,故能补肾中元气。

⑷《纲目》:按王硕《易简方》云: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

又云,生地黄能生精血,天门冬引入所生之处,熟地黄能补精血,用麦门冬引入所补之处。

虞抟《医学正传》云:生地黄生血,而胃气弱者服之恐妨食。

熟地黄补血,而痰饮多者服之恐泥膈。

或云,生地黄酒炒则不妨胃,熟地黄姜汁炒则不泥膈,此皆得用地黄之精微者也。

⑸《本草汇言》:熟地稍温,其功更溥。

久病阴伤,新产血败,在所必需者也。

但二地之性,凉而泥膈,凡产后恶食作泻,虽见发热、恶露作痛,不可用,误用则泄不止。

凡阴虚咳嗽,内热骨蒸,或吐血等侯,一见脾胃薄弱,大便不实,或天明溏泄,产后泄泻,产后不食,多病不食,俱禁用地黄。

凡胸膈多痰,气道不利,升降窒塞,药宜通而不宜滞,汤丸中亦禁入地黄。

设有气证当用而不可无者,则以桂心少佐可也。

痰证当用而不可少者,则以姜汁拌炒可也。

⑹《本草正》:熟地黄性平,气味纯静,故能补五脏之真阴,而又于多血之脏为最要,得非脾胃经药耶?且夫人之所以有生者,气与血耳。

气主阳而动,血主阴而静,补气以人参为主,而芪、术但可为之佐辅;补血以熟地为主,而芎、归但可为之佐。

然在芪、术、芎、归,则又有所当避,而人参、熟地,则气血之必不可无,故凡诸经之阳气虚者,非人参不可,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不可。

凡诸真阴亏损者,有为发热,为头疼,为焦渴,为喉痹,为嗽痰,为喘气,或脾肾寒逆为呕吐,或虚火载血于口鼻,或水泛于皮肤,或阴虚而泄利,或阳浮而狂躁,或阴脱而仆地,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阴虚而水邪泛滥者,舍熟地何以自制;阴虚而真气散失者,舍熟地何以归源;阴虚而精血俱损,脂膏残薄者,舍熟地何以厚肠胃,且犹有最玄最妙者,则熟地兼散剂方能发汗,何也以汗化于血,而无阴不作汗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报告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年级:2012级生物工程题目:我国中药资源利用的文献综述*名:***学号: ********指导教师:***2015年 1 月 9 日地黄的研究综述摘录本文清楚的介绍了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有效成分,药用机理以及古代临床上的一些处方,向我们介绍了地黄的详细信息。

地黄按照不同的炮制方法在中药学上分为不同的中药,有鲜地黄和熟地黄之分。

关键词地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1、植物形态特征地黄(拉丁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 (Gae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体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

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直径可达5.5厘米,茎紫红色。

叶通常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或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上面绿色,下面略带紫色或成紫红色,长2-13厘米,宽1-6厘米,边缘具不规则圆齿或钝锯齿以至牙齿;基部渐狭成柄,叶脉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

花具长0.5-3厘米之梗,梗细弱,弯曲而后上升,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几全部单生叶腋而分散在茎上;萼长1-1.5厘米,密被多细胞长柔毛和白色长毛,具10条隆起的脉;萼齿5枚,矩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抑或多少三角形,长0.5-0.6厘米,宽0.2-0.3厘米,稀前方2枚各又开裂而使萼齿总数达7枚之多;花冠长3-4.5厘米;花冠筒多少弓曲,外面紫红色,被多细胞长柔毛;花冠裂片,5枚,先端钝或微凹,内面黄紫色,外面紫红色,两面均被多细胞长柔毛,长5-7毫米,宽4-10毫米;雄蕊4枚;药室矩圆形,长2.5毫米,宽1.5毫米,基部叉开,而使两药室常排成一直线,子房幼时2室,老时因隔膜撕裂而成一室,无毛;花柱顶部扩大成2枚片状柱头。

蒴果卵形至长卵形,长1-1.5厘米。

花果期4-7月。

2、地理分布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江苏、湖北等省区。

生于海拔50-1100米之砂质壤土、荒山坡、山脚、墙边、路旁等处。

此外,国内各地及国外均有栽培。

3、有效成分到目前为止,已经明确地黄的主要成分为苷类、糖类及氨基酸,并以苷类为主,在苷类中又以环烯醚萜苷为主。

目前已从地黄中分离出32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其中一梓醇含量最高。

3.1梓醇梓醇为环烯醚萜单糖苷,采用HPLC测定地黄中梓醇的含量(以干重计算),发现不同品种及同一品种的不同单株中梓醇含量有所不同[1]。

梓醇在生地黄中的含量平均为6. 74 mg/g,在熟地黄中含量只有0. 87 mg/g[2]。

杜红光[3]运用薄层扫描法发现地黄不同炮制品中梓醇的含量差异很大,含量依次为鲜地 5. 5 mg/g,生地2. 2 mg/g,熟地1. 3 mg/g,同样验证了梓醇在炮制的过程中易水解和氧化而损失。

3.2地黄苷D用HPLC测定地黄中地黄苷D的含量为1. 37 mg/g~6. 91 mg/g,从8个不同产地的16份完整药材样品中地黄苷D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以道地优质药材地黄苷D的含量较高[4]。

3.3麦角甾苷通过HPLC测得麦角甾苷的含量在鲜地黄中为1. 16 mg/g,在生地黄中为0.93 mg/g,在熟地黄中为0. 40 mg/g[5]。

3.4地黄苷A地黄苷A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中的环烯醚萜双糖苷,干燥地黄中地黄苷A 的含量一般不低于1. 0 mg/g。

3.5β-谷甾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方法(TLCS)测定不同产地的地黄中β-谷甾醇的含量为0.14 mg/g~0. 31 mg/g。

3.6腺苷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产地出产的地黄中腺苷含量为0.07~0.22 mg/g。

3.7 糖类地黄中含有水苏糖、棉子糖、甘露三糖、毛蕊花糖、半乳糖及地黄多糖a、地黄多糖b等糖类成分。

鲜地黄中水苏糖含量最高,达总糖的64. 9%[9],在干地黄中达地黄干重的30%左右。

近年来对地黄多糖类化学成分研究较多,李计萍等[10]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对地黄的干品和鲜品进行还原糖和多糖类成分含量进行比较研究,测出还原糖含量干地黄中为140.3~287.3 mg/g,鲜地黄中为272. 3~467.9 mg/g(以干品计算);多糖含量干地黄中为31.3~50.5 mg,鲜地黄中为90. 2~98.6 mg/g(以干品计算),还原糖和多糖的含量都是鲜品比干品高。

李红霞等[11]采用同样的方法对熟怀地黄的中性多糖进行含量测定,测定波长483 nm,测得多糖含量为65.9 mg/g。

除以上成分外,有的科学家还分离出一个天然产物2, 4-二甲氧基-2-甲基-6H-吡喃-3-酮(2, 4-Dimethoxy-2-methyl-6H-pyran-3-one),并用核磁共振光谱学测定了其结构。

随着科技的发展,地黄的化学组成也越来越清楚,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地黄的药理作用2. 1 对血液系统的药理作用地黄具有止血和促进血细胞增殖的药理活性,同时可以通过影响白血球和血小板来抗炎。

用鲜地黄汁、鲜地黄煎液和干地黄煎液给小鼠灌胃,均在一定程度上拮抗阿司匹林诱导的小鼠凝血时间延长。

同时发现鲜地黄汁的作用最强,说明加热和干燥对地黄的止血药理作用有关的活性成分有一定的影响。

地黄寡糖可促进快速老化模型P系小鼠SAMP8小鼠骨髓粒系巨噬系祖细胞、早期和晚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其脾细胞条件液也可使造血祖细胞克隆集落数明显增加,地黄寡糖还可使其基质细胞层上粒系巨噬系祖细胞集落的产率明显增多。

提示地黄寡糖可能通过多种途径激活机体组织,特别是造血微环境中的某些细胞,促进其分泌多种造血生长因子而增强造血祖细胞的增殖。

2. 2 对免疫系统的药理作用地黄可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研究表明地黄苷A可明显升高模型小鼠的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小板数、网织红细胞数、骨髓有核细胞数和DNA含量及体重,说明地黄苷A具有明显升白作用。

同时地黄苷A可能通过增强B淋巴细胞抗体产生,促进溶血,从而使血清中溶血素含量增加,促进免疫低下小鼠的体液免疫功能,并且还可能刺激T淋巴细胞转化成致敏淋巴细胞,增强迟发型变态反应,促进免疫低下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

2. 3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地黄具有一定的益智作用,崔瑛等[3]研究了熟地黄改善学习记忆的作用及机理,证明熟地黄能延长谷氨酸单钠(MSG)毁损下丘脑弓状核大鼠模型大鼠跳台实验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缩短水迷宫实验寻台时间,提高垮台百分率;提高c-fos、神经生长因子(NGF)在海马的表达。

进一步研究表明熟地黄有改善氯化铝(AlCl3)拟痴呆小鼠模型小鼠和MSG大鼠学习记忆作用,作用机理可能与调节脑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提高MSG大鼠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1(NMDAR1),GABA受体在海马的表达有关。

2. 4 对肾脏的药理作用地黄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早就得到证明,近年来相关研究进一步深入。

章永红[4]采用SD系雄性小鼠静脉注射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N)制成肾病模型,用10%地黄水提取液灌胃治疗14 d后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地黄水提取液能明显降低小鼠尿蛋白排泄,改善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等病理变化。

地黄浸膏预防给药 2 h 能有效保护肾线粒体的呼吸产能功能,且呈剂量依从关系,说明地黄有明显的肾缺血保护作用。

2. 5 降血糖作用地黄在中医药中一直用来治疗糖尿病,为治疗糖尿病的“四大圣药”之一。

万昌武等[5]报道,对肾上腺素小鼠糖尿病模型,地黄水提取物、地黄醇提取物、地黄水提物经60%醇沉后的提取物均显示出降糖作用,接近于优降糖25 mg/kg剂量的降糖水平。

地黄寡糖灌胃给药14 d后可使四氧嘧啶(ALX)糖尿病大鼠血糖降低、血清胰岛素浓度及肝糖原含量增加,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类杆菌、乳杆菌等优势菌群的数量明显增加。

说明地黄寡糖调节机体微生态平衡可能是地黄寡糖降血糖机制之一。

地黄寡糖(ROS)对胸腺切除术(Tx)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NIM)网络失调状态下的糖代谢紊乱有良好的恢复调整作用。

进一步研究发现,地黄寡糖(ROS)能对正常的和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大鼠发挥显著的降血糖作用。

它对葡萄糖代谢的调节机制是肾上腺依赖的,和神经内分泌系统有密切关系。

2. 6 抗衰老地黄可以通过影响激素水平、影响酶活性和抗氧化来延缓衰老过程。

]研究发现熟地黄在雌性小鼠老化进程中有抵抗老化进程中血清雌激素(E2)浓度、脾细胞雌激素受体(ER)含量和成骨细胞孕激素受体(PR)含量下降这种生理性变化的功能,即有抗衰老作用。

细胞膜上的Na+、K+-ATPase活性随增龄(中年期后)显著下降,熟地黄水提液灌胃30 d后可显著提高小鼠红细胞膜、肝细胞膜、睾丸线粒体Na+、K+-ATPase活性,提示熟地黄对Na+、K+-ATPase活性的调节是其防病治病延缓衰老的重要途径。

用熟地黄多糖连续灌胃30 d,能显著提高D-半乳糖复制小鼠衰老模型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GSH-PX)活力,降低血浆、脑匀浆及肝匀浆过氧化脂质(LPO)水平。

提示其多糖类成分可能是(怀)熟地黄补益抗衰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其机理可能是提高血中抗氧化相关酶的活性,降低相关组织的过氧化脂质水平。

2. 7 对胃黏膜的药理作用地黄还有抗胃溃疡的药理活性,王竹立等[10]给大鼠胃饲干地黄煎剂6 g/kg,能显著抑制大鼠胃黏膜损伤,抑制率最高达到95. 19%,这种快速保护作用可能与胃膜内辣椒辣素敏感神经元的传入冲动增多有关。

2. 8 抗炎症作用Prieto JM等[11]研究了15种中国抗炎的药用植物对白血球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发现地黄能有选择的抑制完整白血球和血小板12-(S)-HHTrE(一个有效的环加氧酶活性标志)产生,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抗炎症作用。

2. 9 抗骨质疏松地黄也能影响骨代谢, Oh KO等[12]发现地黄提取物(RGX)通过刺激成骨细胞的增殖和活性而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和再吸收的活性,它也能逆转大鼠经卵巢切除术诱导的骨质疏松。

5. 地黄的分类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干地黄与熟地黄,同时其药性和功效也有较大的差异,按照《中华本草》功效分类:鲜地黄为清热凉血药;熟地黄则为补益药。

5.1鲜地黄5.1.1 性状新鲜的根茎呈纺锤形或圆柱形而弯曲,长约6~18厘米,粗约0.5~1厘米。

表面黄红色,具皱纹及横长皮孔,有不规则的疤痕。

质脆易折断,断面肉质,淡黄色,呈菊花心。

5.1.2 炮制用水洗净泥土,除去杂质,切段。

5.1.3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生津。

治温病伤阴,大热烦渴,舌绛,神昏,斑疹,吐血,衄血,虚劳骨蒸,咳血,消渴,便秘,血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