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复习提纲知识要点
第二课乡村与城市【乡村聚落】一、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二、乡村聚落的特点:(1)分布和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平原地区村落密集多呈组团状,山谷中村落多呈条带状。
(2)房屋建筑(传统),往往体现出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3)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人们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生活也各具特色。
A图人们从事耕种耕作,是农村;B图人们从事捕鱼工作,是渔村;C图人们从事植树造林工作,是林场;D图人们从事放牧工作,是牧村。
【城市聚落】一、城市聚落的形成二、城市聚落的特点:(1)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有很大不同。
(2)城市有大有小,人口有多有少,特色与功能各异。
△问题与思考:任何一座城市的功能都不是单一的,都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
据图1—24,分析北京市拥有哪些功能区,分别给它们命名。
A:大学和高科技园区,B:商业区,C:居民区。
○总结: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往来在区域之间】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生产和人文环境不同,生活特点各异,所以各区域相互联系,在物产、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方面加强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多样化需求。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①常见地图:政区图:按制图区域的大小,可分世界政区图、大洲政区图、国家政区图和地区政区图等。
地形图:常见的地形图有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旅游图:向人们提供旅游项目、旅游景点数量和特征、交通线路、旅游服务设施等信息。
②读图步骤:首先看比例尺和图例,了解地图内容的详略程度,熟悉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然后概略地了解整个地区的一般特征;最后分要素、地区详细阅读。
根据表现主题不同,可划分为地形图、政区图、交通图、旅游图、历史地图等,它是强调按照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地图。
(如出行要用交通图,旅游要用旅游图等)例1.暑假期间,家住绍兴的小王准备去内蒙古调查十个城市,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时间一周,他想自己设定城市和出行的路线,他参考的地图最好是(A)A.《中国交通图》B.《内蒙古旅游图》C.《内蒙古地形图》D.《内蒙古政区图》例2.寒假期间,家住绍兴的小王准备去海南旅游,时间四天,他想自己设计一条游览景点的路线,他参考的地图最好是(B)地处海拔900多米的德干高原,气候适宜,空气质量好;政府的大力支持;雄厚的科研基础;高校云集,高素质的IT 人才众多;印度人独有的编写程序的能力;英语为印度的官方语言,使其与客户沟通没有语言障碍;完善的基础设施4.汽车城—蔚山蔚山成为世界著名汽车城的原因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沿海,拥有港口交通的便利条件,同时靠近韩国最大港口——釜山,有利于原材料输入和产品输出;水资源:太和江横穿蔚山市区,提供水源;;政府对工业发展采取积极的扶植政策;工业基础雄厚:钢铁、造船、石化等行业发达,汽车零配件发达;注重新产品的研发:培育自主研发能力,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产业与大学相依托,高素质劳动力有保障。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新教材完整版)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复习材料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本单元必须记忆+理解)(一)我的家在哪里21、乡村聚落也叫村落,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物产也不同。
各区域之间就会产生在物产、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交流,交流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
3、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
5、造成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之间景观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造成乡村聚落和乡村聚落之间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和气候的差异。
综合探究一一、常见地图:①政区图:②地形图;③旅游图:交通图等二、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对该区域的地形有一个大致了解,能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况。
三、海拔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也叫绝对高度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3、等高距:两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叫等高距4、几个特殊的海拔点:A、世界海拔最高点:珠穆朗玛峰B、世界海拔最低点:死海;C、中国海拔最高点:珠穆朗玛峰,D、中国海拔最低点:吐鲁番盆地。
5、等高线特点:同线同高:相同的等高线海拔高度相等同图同距:同一幅地图等高距相同密陡稀缓:等高线密的地方,地势陡峭,等高线疏的地方,地势平缓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等高线数值内小外大等高线向数值小处凸出等高线向数字大处凸出两个等高线中间的低处等高线相互重叠的地方6、判断坡度陡缓影响因素: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比例尺、等高距相同: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疏→坡缓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相同:比例尺大→坡陡;比例尺小→坡缓7、山脊,不可能形成河流。
8、居民区应该修建在: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阔的向阳地带,交通便利等。
9、分层设色地形图:1)颜色越深,海拔越高;颜色越浅,海拔越低;绿色:平原;黄色:高原、山地;蓝色:海洋2)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对某一地区沿剖面线地带的地势起伏状况有准确的了解。
(完整)浙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1、我的家在哪里P4(1)地图语言(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2)在社区中生活 P72、乡村和城市P9(1)聚落是指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一般先有乡村,再有城市。
(2)聚落形成的条件: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动植物资源丰富等。
所以在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呈团状分布。
而在山区,聚落数量少、规模小,沿河谷呈带状分布。
而沙漠地区和高寒地区很少或没有聚落。
(3)乡村聚落的房屋体现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如云南傣族(热带季风气候)的高脚楼,通风防潮;西亚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气候)的厚墙小窗房,适应那里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
(4)乡村聚落按生产活动的不同,可分为农村、渔村、林场和牧村。
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
其实,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技术、信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4、从地图上获取信息P16(1)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稀疏,表示地势比较和缓,是缓坡;等高线密集,表示地势比较陡峭,是陡坡。
(答题时一定要先说明等高线的稀疏或密集状况,再得出缓坡或陡坡的结论)具体见书本P17(2)分层设色地形图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
其中,一般来说,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代表丘陵,褐色代表高原,白色代表雪线以上。
褐色越深,海拔越高;褐色越浅,海拔越低;绿色越深,海拔越低,绿色越浅,海拔越高。
图册P9有缓坡、陡坡、鞍部、山脊、山谷,悬崖基本地形的等高线图,注意山脊处不可能出现河流,山谷处有可能孕育出河流)(3)按照不同的用途,选择不同比例尺和不同类型的地图。
如金华小朋友去北京旅游,需要带中国交通图,北京旅游图。
(4)选择交通方式,需要考虑路上需要的时间、路费花销和交通舒适程度。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2、自然环境P30(1)地形多样地形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地面起伏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1.人类的起源与迁移a.人类的起源b.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c.人类的迁移与文明的兴起2.农业的发明与社会的变革a.农业的发明及意义b.农业革命与社会的变革c.文明的兴起与城市的形成3.文化的形成与发展a.文化的定义与特征c.文化的多样性与交流二、古代中国文明的形成1.夏、商、周的兴起a.夏朝的建立与特点b.商朝的兴起与发展c.周朝的兴起与西周、东周2.周朝的分裂与战国时代a.春秋战国时代的背景与特点b.诸子百家与思想家的兴起c.戰國七雄的争霸与秦国的统一3.秦汉之际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发展a.秦朝的统一与法家思想b.汉朝的兴盛与儒学思想c.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三、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1.亚非古国文明的发展a.埃及文明的特点与贡献b.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特点c.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特点2.希腊罗马文明的兴起与传承a.希腊城邦的发展与文化特点b.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的兴起c.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承与影响3.古代世界的交流与文化融合a.丝绸之路与中西方交流b.汉代与罗马帝国的往来c.古代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四、世界文明的发展与冲突1.欧亚大陆的崛起与冲突a.拜占庭帝国的兴起与衰落b.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与传统c.蒙古帝国的征服与疆域2.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与文化a.宗教与宗教战争b.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c.远航探险与文化交流3.殖民主义与工业革命a.殖民时代的开启与特点b.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影响c.帝国主义与世界格局的变革五、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演变a.封建制度与中央集权制度b.科举制度与社会地位c.权臣与王朝更替2.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a.思想家与学派的崛起b.文人与士大夫的生活c.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形成与影响3.科技与文化的繁荣a.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b.印刷术的发明与影响c.书院与文化教育六、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1.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a.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b.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c.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应用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与商业a.手工业的兴盛与特点b.商业贸易的发展与影响c.古代中国经济文化的繁荣3.古代中国的城市与农村a.古代中国城市的兴衰b.古代中国农村的生活与社会制度c.城乡经济文化的互动与影响以上是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复习提纲,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七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1、我的家在哪里①构成社区的要素: P6 ②地图的三要素:P7-8A.方向:“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注出正北方向。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
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
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
文字式。
数字式。
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
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计算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C.图例和注记③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2、多种多样的社区 P10-13①社区的主要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
见书P10 表格划分标准和举例②社区的差异:一是规模不同;二是特色各异③社区间的联系:不仅表现在物产方面,还表现在经济、文化、信息等各个方面。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P14-17①常见地图:政区图、地形图、常见的地形图有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海拔、坡度、线路)、旅游图、中国铁路干线图P15第二单元复习1、地球上海洋占据了71%,而陆地只占据了29%。
P202、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是欧亚大陆。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3、世界七大洲的面积大小顺序和在地图上的位置P21。
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都在东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在东西半球各一半。
亚洲、欧洲、北美洲在北半球,大洋洲、南美洲和南极洲在南半球。
非洲则刚好在南北半球一半。
P214、明确洋与洲之间的位置。
如被欧洲、北美洲、亚洲所包围的洋是北冰洋等。
世界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洋是北冰洋。
跨经度最广的是北冰洋和南极洲。
5、请掌握世界上的一些海峡名称及它们的位置、沟通的水域。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复习提纲.doc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复习提纲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复习提纲(一)生活在社区里1、社区:是指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里,那里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是一个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2、地图的三要素是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比例尺的公式是: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4、比例尺的大小:(1)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2)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地区范围就越小,内容就越详细;(3)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就越大,内容就越简单。
5、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6、三种地图上的方向判别方法:(1)一般定向法(普通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地图):按指向标方向判断,指向标都指向正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纬网地图):按照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判断。
7、图例是指包括各种符号和他们的文字说明。
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8、社区具有四大功能。
(1)政治功能居民选举人大代表,参政议政,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维护合法权益,推进民主法治进程;(2)管理功能居委会负责管理社区,为居民服务,维护社会治安,调解民事纠纷,管理流动人口及计划生育;(3)经济功能社区里的商店、餐厅, 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等。
(4)文化功能社区里的学校、文化娱乐设施、医院、邮局等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文化体育活动。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复习提纲(二)社区的三种类型、等高线图1、社区的三种类型:(1)功能社区,如工业区、商业区、高科技园区、生活小区等;(2)自然社区,如村落、城镇等;(3)行政社区,如街道、乡、镇、县、市等。
2、差异最明显的两种社区是:城市和农村3、北京中关村被称为中国的硅谷,属于高科技社区;北京王府井、深圳华强北,南京第一街属于商业社区。
4、社区之间有着多方面的交流和联系,如物产、经济、文化、信息、技术、人才等。
5、社区之间进行多方面联系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复习提纲知识要点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复习提纲知识要点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一、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比例尺含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缩尺)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比例尺1:10000000或1/1000000或一百万分之一文字式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线段式比例尺100千米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子为1的分数)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分母越大,则比例尺越小。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细的关系在相同图幅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反映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应越小,地图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单。
(小大详,大小略.......)方向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横线指示东西,经线竖线指示南北)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图例和注记图例(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和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和数字..说明)1、下面四条河流中.河面最宽的是(▲)2、指向标定向法判断方向的步骤:(1)根据题意定中心(“位于”、“在”后面的词语);(2)平移指向标到中心点;(3)连接另一点和中心点,判断出方向。
3、主要图例的识记。
(P6)二、社区社区的概念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比较密切的交往。
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通常被称做社区。
社区的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1)农村也有社区。
(2)居民投票选举体现了社区的功能,社区超市体现了社区的功能,社区开办老年大学(教育、文化、体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体现了社区的功能:治安、流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体现了社区的功能。
三、聚落(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乡村聚落(村落)形态(与地形)平原村落呈团状,山谷村落呈带状建筑(与气候)传统村落建筑房屋建筑特点气候特点云南傣族民居以竹木为主材,屋顶坡度陡,下部通风防潮高温多雨,潮湿沙漠地区的民居(西亚)墙厚、窗小,厚墙是为了减少白天的太阳照射,小窗是为了减少从沙漠出来的热风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风沙大陕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利用黄土挖掘成窑洞,冬暖夏凉冬冷夏热,常年干旱北极地区的冰屋很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严寒类型及居民职业农村(种植业)渔村(渔业)林场(林业)牧村(畜牧业)城市聚落功能高科技园区、商业区、生活小区(不是单一的,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城市居民主要从事的职业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区域联系必要性(为什么?)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doc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复习1•各知识点梳理:(1)我的家在哪里%1构成社区的要素:相对固定的区域、•定数杲的人11以及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
P6%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P7-8A.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注'是在特定条件下所采用的方法,它的画法有多种,但必须标注出止北方向。
“经纬网定向注'是绘准确的定向方法。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
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做“缩尺,。
地图上的比例尺,通當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例如,0 10 20千米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数字式n例如,1:10000 o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木,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
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1米=100 厘米C.图例和注记:地图丄用來农示地理出物的符号叫图例;地图上用作说明地理岀物的文字和数字,叫做注记。
(常见图例一见P8)%1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⑵多种多样的社区P10-13%1社区的主要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
%1社区的差异:社区间的差异主要休现在两方面:-•是规模不同;二是特色各异,包括城乡之间及城市内部之间的差异。
%1社区间的联系: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不同。
为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
不同区域间的联系不仅表现在物产方面,还表现在经济、文化、信息等各个方而。
⑶从地图上获取信息P14-17%1常见地图:政区图:按制图区域的大小,口J分壯界政区图、大洲政区图、国家政区图和地区政区•图等。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完整版)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人在社会中生活第一单元。
所以,乡村和城市不同区域的生活环境,有不同的特征,其中最显著的差异莫过于,就成为我们观察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角度。
区域的特征和差异。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地图三要素: 1.经纬网、指向标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一般定向法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 2.(最准确)定向法。
缩尺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 3.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公式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表示方法:在相同图幅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
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
即“大小详,小大略”4. 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等方面的功能。
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社区具有 5.的场生产和社会活动,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村落乡村聚落,即 6.所。
村落规模平原地区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7.分布。
带状呈条山谷村落分布,团状大,一般呈农村、渔村、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有 8.等。
林场和牧村随着乡村聚落里逐渐出现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乡村聚落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是在9.以外职业的人,这农业,居民中增加了许多从事行政管理中心,成为所在地区的商业样,城市聚落就出现了。
纵横交错,住宅楼群密集分布的,公共建筑步入一些大城市会看到那里有规模宏大的10.地下管道系,还有看不见的园林绿地,错落有致的商业中心,人群熙攘的交通网络的。
统事工业、商业和服务的人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居民主要从一半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 11.等方面的工作。
业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不12.等各个方面。
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方面,还包括物产仅限于等。
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地形图包括13.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14.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高原山地一般用褐色表示,海洋用蓝色表示,而且颜色状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复习1.各知识点梳理:⑴我的家在哪里①构成社区的要素: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
P6②地图的三要素:P7-8A.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是在特定条件下所采用的方法,它的画法有多种,但必须标注出正北方向。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
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做“缩尺”。
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例如,0 10 20千米文字式。
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数字式。
例如,1:10000 。
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
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1米=100厘米C.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地图上用作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叫做注记。
(常见图例—见P8)③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⑵多种多样的社区P10-13①社区的主要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
②社区的差异:社区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规模不同;二是特色各异,包括城乡之间及城市内部之间的差异。
③社区间的联系: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不同。
为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
不同区域间的联系不仅表现在物产方面,还表现在经济、文化、信息等各个方面。
⑶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P14-17①常见地图:政区图:按制图区域的大小,可分世界政区图、大洲政区图、国家政区图和地区政区图等。
地形图:常见的地形图有等高线地形图(判断见课堂笔记)和分层设色地形图。
浙江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纲要
1、大洲和大洋(世界地形图)p24
2、世界主要地形类型及主要地形区(世界地形图)p31
3、气候(气温、降水两方面描述)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天气是短时易变。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p34
5、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广布,除了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均有分布。
6、亚洲沿北回线线自南向西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7、世界大家庭p42 (影响人口的最主要因素是:自然因素)
第三单元:1 稻作文化的印记p58
2.用机械种庄稼p61 (美国拥有最发达的农业旱作——美国中部大平原)
3、垂直的生计P64 ——秘鲁(山麓:受热带雨林气候影响大)
4. 山地之国p67 ——瑞士(温带海洋性气候)。
浙教版初一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全面)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含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比例尺1:10000000或1/10000000或一千分之一文字式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线段式比例尺100千米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则比例尺愈小。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细的关系在相同图幅情况小,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大;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大,反映的内容愈简单,则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小。
方向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指向标定方向N 经纬网定方向(地理坐标)300N 00 (赤道) 300S300W 00 300E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NW E S图例和注记常用图例(P8图1-4)2、社区社区的概念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比较密切的交往。
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通常被称做社区。
社区的组成居委会、商店、医院、邮局、学校等社区的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社区的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社区类型围绕人的不同的社会活动形成的区域自然形成的社会生活区域以行政管理范围来确定的区域举例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小区、高科技园区、大学区等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街道、乡、镇、县、市等社区的差异社区的规模不等,有大有小;社区的特色各异,城乡差距显著;即使在同一城市内,也有不同特色的社区。
社区间的相互联系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
其实,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1、大洲和大洋(世界地形图)海陆分布地球总面积陆地占29℅,海洋占71℅陆地陆地分为大陆和岛屿大洲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1、我的家在哪里P4(1)地图语言(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2)在社区中生活 P72、乡村和城市P9(1)聚落是指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一般先有乡村,再有城市。
(2)聚落形成的条件: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动植物资源丰富等。
所以在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呈团状分布。
而在山区,聚落数量少、规模小,沿河谷呈带状分布。
而沙漠地区和高寒地区很少或没有聚落。
(3)乡村聚落的房屋体现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如云南傣族(热带季风气候)的高脚楼,通风防潮;西亚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气候)的厚墙小窗房,适应那里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
(4)乡村聚落按生产活动的不同,可分为农村、渔村、林场和牧村。
(6)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
其实,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技术、信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4、从地图上获取信息P16(1)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稀疏,表示地势比较和缓,是缓坡;等高线密集,表示地势比较陡峭,是陡坡。
(答题时一定要先说明等高线的稀疏或密集状况,再得出缓坡或陡坡的结论)具体见书本P17(2)分层设色地形图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
其中,一般来说,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代表丘陵,褐色代表高原,白色代表雪线以上。
褐色越深,海拔越高;褐色越浅,海拔越低;绿色越深,海拔越低,绿色越浅,海拔越高。
图册P9有缓坡、陡坡、鞍部、山脊、山谷,悬崖基本地形的等高线图,注意山脊处不可能出现河流,山谷处有可能孕育出河流)(3)按照不同的用途,选择不同比例尺和不同类型的地图。
如金华小朋友去北京旅游,需要带中国交通图,北京旅游图。
(4)选择交通方式,需要考虑路上需要的时间、路费花销和交通舒适程度。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2、自然环境P30(1)地形多样洲地形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地面起伏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2)、气象万千P33气候可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描述。
一个地方气候具有稳定性。
(3)众多的河湖P37世界上有众多的河流与湖泊。
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
一般上,湿润地区河湖众多,干旱地区河湖稀少。
①世界主要河流(河流流向由地势决定)非洲的尼罗河,世界第一长河,自南向北流入地中海。
欧洲的多瑙河,世界流经国家最多(9个)的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入黑海。
非洲的刚果河,自东向西流入大西洋。
南美洲的亚马孙河,世界流域面程最广,水流量最丰富的河流,自西和东流入大西洋。
亚洲的黄河,中国第二长河,自西向东流入渤海。
②世界主要湖泊北美洲的苏必利尔湖——世界最大淡水湖泊亚欧交界的里海(咸水湖)——世界最大的湖泊亚洲的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泊亚洲的死海——世界陆地最低点,世界最咸的湖泊。
③河流和湖泊的作用P39河流与湖泊不仅供给人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而且具有航运、发电、灌溉、养殖和旅游之利。
(4)风光迥异P40世界各地在地形、气候等方面的地区差异,共同构成了多种多样的自然景观。
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气候(主要原因)→(生长)不同的植物(主要表现)→(养育)不同的动物→(构成)不同的自然景观①北极地区有极昼和极夜现象;②西西伯利亚平原分布着大面积的针叶林;③世界最大沙漠是非洲的撒哈拉沙漠;④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⑤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位于热带,却由于海拔高,气温很低,山顶常年积雪;⑥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
3、世界大家庭P42(1)人口与人种:2011年,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世界人种的分布(人种分布特点: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2)语言和宗教:联合国大会正式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其中,汉语使用人数最多,英语使用人数最广。
世界三大宗教P46(3)国家和地区4、从地球仪上看世界P53 (1)经线和纬线(2)经度和纬度(3)五带的划分P55(4)中国的地理位置(P39图2-37)(5)金砖国家比较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6、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P88(1)认识区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一个地方的位置可以从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来描述;②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包括这一区域的地形、气候、河流和自然资源等。
③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包括区域的人口、民族、城市和乡村、风俗习惯等方面;④感受区域的发展,一般可以通过该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等几个方面认识。
(2)南非的位置:东半球、南半球,非洲南部,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
南非南端的好望角是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汇点。
(3)南非的自然条件:地形以高原为主,地表起伏较小,平原分布在东北部;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还有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主要河流是林波波河和奥兰治河。
南非矿产资源丰富,而且是世界第三大生物多样性国家。
(4)南非的人文特色:南非是一个多种族聚居的国家,祖鲁族是南非最大的部族。
南非开普敦是欧洲殖民者最早的定居点,有非洲“小欧洲”之称。
南非历史上曾实行种族主义制度。
(5)南非的发展:南非是发展中国家,依靠自然条件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
利用矿产资源优势,发展采矿业和制造业;利用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发展旅游业。
其中,克鲁格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园。
第四单元文明中心——城市1、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P94(1)美国和华盛顿的概况: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
华盛顿全称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是美国的首都,位于美国东海岸。
在历史上,纽约、费城都曾做过美国的首都。
现在美国最大城市是纽约,第二大城市是洛杉矶。
(2)华盛顿成为首都的原因:①优越的地理环境,地势平坦,气候温暖宜人,风景美丽;②特定的历史条件,南北双方都想把首都设在自己境内,最后达成将首都建在南北方天然分界线——波托马克河岸的妥协方案。
(3)华盛顿的布局和机构:市区以国会大厦为中心,分为西北、东北、西南、东南四个区。
国会大厦是全国最高立法机构;国会图书馆是世界上藏书最多的图书馆;白宫是总统府,是全国最高行政机关;五角大楼是国防部所在地,是华盛顿最大的建筑;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机关。
(4)华盛顿的职能和人口:是仅以行政职能为主的大城市。
管理国家是华盛顿的主要职能。
华盛顿人口中大多数是政府官员、服务人员及家眷,还有律师。
(5)华盛顿是国际性的大都市: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在华盛顿设立使馆或办事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在此设立总部。
还是全美和国际媒体的中心。
2、文化艺术之都:巴黎 P97(1)法国和巴黎的位置和环境:法国位于欧洲大陆西部,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巴黎是其首都,塞纳河穿城而过,其发祥地是河中心的西岱岛。
法国第二大城市、最大海港是马赛,第三大城市是里昂。
(2)巴黎市区的重要建筑:古典艺术宝库卢浮宫(世界最大的博物馆),近代艺术殿堂奥塞博物馆,现代艺术的象征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还有巴黎圣母院、爱丽舍宫、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等。
这些建筑大多分布在塞纳河两岸。
(3)巴黎的文化气息:全城有100多个博物馆,还有旧书摊、街头艺术、露天画廊和左岸古旧的咖啡馆,都体现了巴黎对美独特的鉴赏力和深深的热情。
(4)巴黎为什么能成为世界艺术之都:①塞纳河穿城而过,风景优美。
②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气息浓厚。
③巴黎人对美和艺术的独特鉴赏力和热爱。
④历代统治者注重文化艺术的保护。
3、IT新城:班加罗尔P102(1)印度的概况:位于亚洲南部,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是南亚最大的国家。
东半球、南半球,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其中首都是新德里,最大城市是加尔各答,最大海港是孟买。
还有亚洲硅谷——班加罗尔,是全球著名信息技术中心。
(2)班加罗尔发展信息产业的有利条件:①优越自然环境,印度是热带,班加罗尔位处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气候宜人。
②科研基础雄厚;③政府政策支持,拉吉夫甘地总理提出口号,后来,印度第一家软件技术园区在此成立。
④高校云集,人才众多;⑤印度人在数字和逻辑方面的深厚积淀。
⑤语言优势,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
⑥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通信交流便捷。
(3)班加罗尔信息产业发展的影响:①促进了该地经济的发展,信息产业产值快速增长,企业数量众多,增加就业,扩大外资引进。
②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可以在网上处理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既方便又快捷。
4、汽车城:蔚山 P104(1)韩国的概况:位于亚洲东部的朝鲜半岛,与我国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首都是首尔,最大港口是釜山。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2)蔚山的概况:蔚山位于韩国东南部,太和江流经市区,这里有最大的造船厂,韩国最大的石油化工企业。
有世界最大规模的单一汽车工厂,是韩国最大的汽车生产集散地,还是该国的汽车制造和交易中心及汽车研发中心。
(3)蔚山发展汽车工业的优势:①濒临海洋,交通水运便利;②太和江流经市区,水资源丰富;③政府的支持,是韩国第一个特定工业区。
④雄厚的工业基础⑤高素质的从业人员⑥注重新产品的研发,提高产业科技含量。
(4)蔚山如何发展绿色汽车产业:大力研发环保汽车;建立高效的废水和污水处理厂,安装最尖端的环保设备。
种植景观树等。
5、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 P107(1)巴西的概况: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南半球、西半球,东临大西洋,有世界最大平原——亚马孙平原和最大高原——巴西高原,历史上为先后在萨尔瓦多和里约热内卢两个海滨城市建都。
现在首都是巴西利亚,最大城市是圣保罗。
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
(2)巴西利亚成为首都的原因:①巴西人口主要集中在大西洋沿岸的海滨城市,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使之染上严重的城市病;②加强对广大内地的管理和开发,促进内地的发展,同时可以缓解东部沿海城市的压力。
③国家安全方面:内地城市不易受攻击。
(3)巴西利亚(世界唯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现代城市)的布局:像一架巨大的喷气式飞机,寓意是巴西的腾飞。
机翼是居民区,机尾是火车站和铁路,机头是三权广场,是总统府、议会和最高法院的所在地,机舱后部是文化区和娱乐休闲区,机身前部是政府部门办公区。
飞机前面是人工湖泊——帕拉诺阿湖,集中或分散的绿地,与不同风格的建筑物交相映衬,使整座城市布局规整又不失活力。
(4)巴西利亚的城市规划和布局方面的成功经验:种植树木,绿化到位,功能分区,布局合理,有效管理,交通便捷等。
6、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 P110(1)认识城市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①描述城市的位置和环境,一般来说,首先要考虑防卫和交通条件,其次还要考虑地形、气候和水资源等自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