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4eb53cf2b160b4e777fcf32.png)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
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C.第一次世界大战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2. 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拉开了中国葡萄酒工业化序幕,1915年该公司在旧金山世博会获得的金奖奖牌,堪称一个世纪前“中国制造”走出国门的象征。
这枚奖牌可以印证我国历史上( )A. 民族企业日益萎缩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 洋务运动取得了辉煌成就D. 民族工业获得一个“短暂的春天”3.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出现表中所反映情况的主要内因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4.郭廷以先生在《近代中国史纲》一书中写道:“一战开始之后,日本对华输入额的比率自15%增至29%,商行的数目增加五倍。
日本投资的钢铁生产量,占中国全国的94%。
”这表明当时( )A.中国的钢铁业丝毫没有增长B.日本形成了独占中国的局面C.中国工业未能获得发展机遇D.日本乘机加紧对华经济侵略5.1943年6月7日,《申报》刊登的《商业利润与大众生活》:“限制利润,为统制经济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安定比生,为战时经济政策所要求的一个条件。
因此,上述两种条件的配合,乃是其绝对的必要性。
”文章宣传了当时在上海等地推行的经济统制政策,这种政策( )A.利于日本掠夺中国战略资源B.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C.有利于市场繁荣和民生改善D.限制利润的做法符合节制资本思想6.“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
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笔记、提纲(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笔记、提纲(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https://img.taocdn.com/s3/m/91cf937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30.png)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笔记、提纲(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考纲要求】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4、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5、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1、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将世界连成了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2、西欧国家通过早期殖民扩张,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原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为工业革命的出现提供了前提。
3、两次工业革命后,亚、非、拉美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终于形成。
4、单元线索: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逐渐解体。
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曲折发展。
◇【知识整合】一、新航路的开辟1、开辟瓣航路的背景:(1)、必要性(原因):①、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游记》欧洲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动机)。
③、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
④、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
⑤、思想因素: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一人文主义鼓励冒险、勇于开拓、进取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可能性(条件):①、科学技术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
②、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过程:①、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暴风角)。
②、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直达印度。
③、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
④、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3、影响(1)、对世界:①、加强了欧洲同亚、非及美洲之间的联系,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②、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③、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2)、对欧洲:①、欧洲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7新航路的开辟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7新航路的开辟](https://img.taocdn.com/s3/m/b46b36306294dd88d1d26b91.png)
5.对世界: (1)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 联系,伴随着殖民扩张,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_世__界__市__ _场__。 (2)全球逐渐形成了以_欧__洲__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_整__体__世__ _界__。
【核心素养】 1.以西欧国家的四次远洋航行为时间主线,勾勒出新航 路开辟的相关史实。(时空观念) 2.航海家不畏艰难,勇敢坚毅,克服对未知的恐惧和难 以想象的困难,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家国情怀)
成就
_达__·__伽__ _马__
1497— 1498年
葡萄牙
欧洲→好 葡萄牙 望角→印
度
开通东西 方之间最 短的海上 航路
麦哲伦
麦哲伦的
15191522年
葡萄牙
西班牙
环球航行
船队最早 完成环球
航行
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对欧洲: (1)欧洲殖民者通过_贸__易__和__掠__夺__,西欧开始崛起。 (2)欧洲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 _大__西__洋__沿岸。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 的冲击
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
一、东方的诱惑 1.原因: (1)经济根源:14-15世纪欧洲社会的商品经济逐渐发 展。 (2)社会根源:《__马__可__·波__罗__游__记___》在欧洲广泛流传, 欧洲人狂热追求贵重金属和来自东方的贵重商品。
(3)政治根源:欧洲各国君主强化王权,积极扩张,西班 牙和葡萄牙充当了先锋。 (4)精神动力:_基__督__教__会__为了传教,不惜进行“圣战”, 成为重要推动力。 (5)直接原因:西欧的贵族和商人渴望另辟一条抵达东 方的商路。
2.西班牙、葡萄牙濒临大西洋,地理位置优越,掌 握了先进的航海技术,造船技术较高。
工业文明的崛起及其对我国的冲击
![工业文明的崛起及其对我国的冲击](https://img.taocdn.com/s3/m/c42ce5b419e8b8f67d1cb90f.png)
二、史料的分类
一般可分为: 1.实物史料: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例如:遗迹,遗址,出土文物等。 2.文献(文字)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
例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 记,野史笔记,报刊,杂志,信件等。 3.口述史料: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 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音等。 4.图片、影像史料 例如:新闻图片,照片,纪录片,影视资料等。 另一种分法: 1.第一手史料:实物史料,原始的图片、影像史料,真实的口 述史料,部分文献史料。 2.第二手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部分图片、影像史料。
三、获取史料的途径
1.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史料。 2.采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 3.观看纪录片的影视资料。 4.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 5.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的实迹复原)。
四、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几个主要因素
1.研究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 4.时代的局限性等。
1.文明史范式(通史顺序)
文明史范式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 ,人类文明的发展及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 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人类历史的 基本内容。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 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例如:请利用1949年到1956年的历史事实来分析“人类文明由物质 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 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24ec3e1c8d376eeaeaa3192.png)
④在农村,掠夺大量的劳动力,严重破坏了当地经济的发
展。
5.民族资本的困境 (1)晚清时期 ①列强利用资金、技术优势、特权,压制中国民族工业的 发展。 ②清政府征收高额赋税、敲诈勒索,又增加了企业的产品 成本,使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外国资本主义 ,或者寻求 ③民族工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______________
基础攻关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动 1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发 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 .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逐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小农经济 。 中 国 逐 渐 依 附 于 冲 击 着 中 国 传 统 的 自 给 自 足 的 ________ 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沦为列强的___________________ 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 ____________________ 3.促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经济成分,外商企业、 洋务 企业、_____________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相继诞生。 ______ 4 .鸦片战争不仅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经济,而且使中 买办 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 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________ 社会阶层。
2.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发展原因
民间设厂 ① 甲 午 战 争 后 , 清 政 府 放 宽 了 对 _______________ 的限 制,并于1903年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张謇 、荣 ②社会上兴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涌现出 _________
宗敬、荣德生等一批实业家。
③中国人民为反抗帝国主义掠夺路矿利权,掀起收回利权
本国官府 ________的庇护。
(2)民国时期 ①一战后,外国资本卷土重来,凭借实力,利用跌价竞争 等方法给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很大压力。 经济统制 ”政策,对民族 ②抗战时期,官僚资本实行“___________ 工业进行侵蚀、排挤和打击。官僚资本还以资金入股 ________的方式渗 透到民族工业中去,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 ③受到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的重压,民族工业发展艰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4dd0fdc26294dd88d0d26b29.png)
2.工业时代欧美国家的殖民扩张 (1)条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 为征服世界提供了物质条件,加紧在全球扩张。 (2)表现:通过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武力战争等手段使亚、非、拉 美地区成为欧美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3)特征:①通过商品和资本输出及武力手段进行扩张。②扩张目标 不再以掠夺贵重金属为主,而是抢占商品、资本市场和掠夺原料。 ③殖民扩张遍及全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3.形成过程
4.评价 (1)积极影响 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 主义的发展。 ②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先进的生产方式扩 展到世界各地,冲击和瓦解着各国传统的旧的经济结构,推动了人 类近代化的进程。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 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④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为今天世界经济规范化和制度化 的贸易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
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②清 思想因素的进一步发展; 大战期间民
朝灭亡,民国政府实行鼓 ②新文化运动、维护共和 短暂 族工业得到
励政策,民族资产阶级的 的斗争;③无产阶级壮大, “春天” 空前发展,纺
社会地位提高;③群众性 为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 织业和面粉
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奠 业发展最快
综合比较 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 1.工场手工业时期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 (1)条件:①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为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扩张提供 了条件。②随着新航路开辟,主要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 岸,荷兰和英国积极对外扩张。 (2)表现:①荷兰击败葡萄牙,垄断东方香料贸易,在亚洲、北美洲建 立殖民地。②英国进行海盗式掠夺,通过商业战争成为最大的殖民帝 国。 (3)影响:殖民掠夺的财富在欧洲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
工业文明的崛起及其对中国的冲击
![工业文明的崛起及其对中国的冲击](https://img.taocdn.com/s3/m/68df7e7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5.png)
解析: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对美洲的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的发展,但对当地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实行野蛮的种族灭绝政策,带来了更大的灾难。
答案:A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11、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12、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完美。。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9、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
高考历史必修2总复习: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高考导航
![高考历史必修2总复习: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高考导航](https://img.taocdn.com/s3/m/1eba9c0eeff9aef8941e0690.png)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课程标准 简述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 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 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 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 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 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 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 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 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 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广东最新考纲 新航路的开辟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工业革命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发展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考向瞭望 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2.大国崛起,荷兰与英国 3.同时期中国和西方的不同发展方向 4.世界市场的出现 5.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影响 6.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影响及 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7.蒸汽机问世及影响、电力的广泛应用、 内燃机应用 8.经济组织、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影响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考向瞭望 9.中国经济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10.民族工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11.列强商品输出;传统观念对近代化的阻 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曲折发展 12.客观评价列强侵华;近代工业发展对社 会政治、文化的影响 13.“断发易服”、移风易俗、铁路、水运 14.社会生活变迁的背景、特点 15.中西文化的碰撞、交融与共处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知识点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知识点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0c9e806529647d27285214.png)
必修II第二单元复习提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4、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5、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6、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7、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8、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9、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与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工业文明的崛起(世界潮流)(一)、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了解)1、产生:欧洲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中国三大发明的影响(联系马克思的评述);14、15世纪首先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联系文艺复兴。
2、主要形式:(跟中国明代相同)一个是原来的手工业作坊主开始雇佣劳动力,成为资本家;另一个是商人投入生产领域,成为早期的资本家(包买商)3、影响:工业文明的起源(二)、新航路开辟(工业文明崛起的重要前提——资本原始积累的条件)1、开辟的原因:(1)经济根源: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2)社会根源:西欧对黄金和东方贵重商品(特别是香料)的追求(3)客观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强大,使原来的陆路受阻(4)马可波罗的影响和高额利润的刺激(5)文化动因:传播基督教的要求(6)文艺复兴的影响(推崇人文主义—→个人冒险精神)[注意: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是相互影响的]开辟的条件:(7)西班牙、葡萄牙王权的强化,提供了保障(8)生产力的进步——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可联系指南针的应用)(9)知识的进步——地图的绘制、地圆学说的提出等2、开辟的过程(1)方向;葡萄牙向东、西班牙向西(2)具体人物(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同学们自己整理表格记忆] (3)对比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①目的:开辟新的贸易航路(经济);宣扬国威,加强友好往来(政治)②性质: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封建制度下的贡赐贸易③规模:新航路规模小、人少、船小;郑和规模庞大人数众多④时间:郑和下西洋历时长,且早半个世纪⑤影响:新航路促进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郑和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但无益于国计民生3、影响:(1)全球角度:①在欧、亚、非、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②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经济体系,人来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的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课件ppt
![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061caa0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c.png)
这些技术的出现进一步加速了工业化进程,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使得生产效率更高。
化学和电力的发明
这些技术的出现为工业化提供了更加广泛的空间,化学工业和电力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工业革命的经济学原理
自由主义经济学
工业革命时期的经济思想,主张自由竞争、自由 贸易和自由生产,强调市场的作用,反对国家干 预经济。
工业革命的扩展
欧洲、美洲、日本等地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 ,全球范围内的工业文明逐渐形成。
3
工业文明的意义
工业文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 社会结构,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础。
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西方列强的侵略
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 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外国商品涌 入中国市场。
小经济的解体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20世纪初期的经济学派别,强调市场调节的作用 ,认为政府干预经济会对市场造成干扰,主张经 济自由化。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以卡尔·马克思为代表的经济学派别,强调生产力 和阶级斗争的作用,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 关系和阶级斗争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发展经济学
20世纪中叶兴起的经济学派别,关注发展中国家 的经济发展问题,主张政府干预经济,推动经济 增长和结构调整。
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工人阶级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人阶级 逐渐形成,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 力。
资产阶级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逐渐 崛起,成为社会的主要阶层。
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在近代中国也得到了发 展,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力量。
社会经济思想的变化
工业文明思想
近代工业文明思想的兴起,改变了人们传 统的轻视工业、重视农业的思想观念。
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https://img.taocdn.com/s3/m/f1f444102e3f5727a4e9621b.png)
殖民扩张含义:一国侵占国外地区
并将居民大批移往居住并进行侵略。
何谓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就是指组成国民经济 的各种产业、各个地区、各种经济成 分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结构 包括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结 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就业结构、 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等。
(3)影响:
①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客观上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发展,使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③自然经济的解体,从根本上冲击了封建 制度
2、近代工业的出现 (1)近代工业的主要类型: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19C40~50年代) 洋务企业 (19C六十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19C70年代前后) 官僚资本主义工业(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
文化生活:读报刊与看电影
(2)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铁路:唐胥铁路;京张铁路
近代铁路建设是由最初的反对之声 到后来的赞成,路权由外国控制到 民国建立后收回路权
水运:轮船招商局 航空:冯如
邮政:
电讯:电报
2、发生变化的原因:
(1)从根本上说,这是西方的工业文明首先 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严重冲 击,然后影响到社会生活各领域
四、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冲击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生活与交通、通讯的变化
四、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冲击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鸦片战争之前的经济结构: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
(2)长江中下游的商品经济发达地区手工业 部门稀疏的出现了一些资本主义萌芽
(2)国内政府与仁人志士的推动等
3、特征:
(1)发展不均衡,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的 人们社会生活近代化进程明显,农村和内 地变化不大;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及其对中国的冲击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及其对中国的冲击](https://img.taocdn.com/s3/m/ea0c6cfd770bf78a6529542b.png)
D
1、从欧洲出发最先到达东方国家的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迪亚士 达 伽马 C.麦哲伦 D.哥伦布 麦哲伦 哥伦布
B A
2、新航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相比,共同之处 、新航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相比, 有 ①都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 ②都使用了 中国发明的指南针 ③都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 重大影响 ④都以寻找黄金为目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①② ②③ ③④ ①④
1492
哥伦布
15191519-1522 麦哲伦 葡萄牙
环球航行
西班牙王 室
1487 葡萄牙 里斯本
好望角
葡萄牙 里斯本 卡里库特 马林迪 达·伽马
1497年 1497年 葡萄牙
达·伽马
好望角
印度
哥 伦 布
发现了中美洲地峡和 南美洲大陆。 南美洲大陆。 1492年 1492年 洪都拉斯 哥伦布 欧洲——美洲 欧洲 美洲
3、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是( ) 、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是( A.英国、法国 英国、 B.西班牙、意大利 西班牙、 英国 西班牙 C.西班牙、葡萄牙 西班牙、 D.葡萄牙、德意志 葡萄牙、 西班牙 葡萄牙
C
4、对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对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表述中, A.时间是1519~1522年 时间是1519 A.时间是1519~1522年 B.支持他远航的是西班牙王室 B.支持他远航的是西班牙王室 C.他是葡萄牙人 C.他是葡萄牙人 D.他绕地球一周回到了葡萄牙 D.他绕地球一周回到了葡萄牙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关于世 界联系Biblioteka 强的话选择题T35
专题 7 │ 专题备考引擎
高频考点
高考试卷 2010年安徽 2010年安徽 2010年上海 2010年上海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岳麓版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岳麓版](https://img.taocdn.com/s3/m/e3c54f3810661ed9ad51f3ff.png)
一、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
阶段 时间 原因 ①沦陷区:日本野 蛮经济掠夺;②国 迅速 1937— 统区:统制经济、 萎缩 1945 官僚资本的垄断压 榨;③日本侵华战 争的破坏 ①美国的经济掠夺 民族工业陷 陷入 1945— ②官僚资本的排挤 ③政府的苛捐杂税 绝境,工厂 绝境 1949 纷纷倒闭 ④内战的破坏 表现 ①沦陷区: 厂矿或毁或 被吞并。 ②国统区: 官僚资本排 挤、打击 影响
课标要求:
了解民国时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
讨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主要因素;
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
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问题导引:
1、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
3、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 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④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 定的社会环境。
问题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 历史地位和作用
①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进步的经济 因素,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和社会生活的 变迁,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②从政治上看,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发展 和壮大,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③从思想上看,民族工业的发展不断冲击瓦解着封建正统思 想,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④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使之没有形成 完整的工业体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 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开 始登上历史舞台, 掀起维新运动和 民主革命运动
工业革命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工业革命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https://img.taocdn.com/s3/m/c51cd6c29b89680203d825af.png)
第八单元工业革命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八单元工业革命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特征】 15世纪末开始,西欧国家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在此背景下,欧美国家先后进行了两次工业革命,突破了世界各地自然经济的防线,把全世界都囊括在市场经济中。
中国在西方殖民者冲击下被迫打开大门,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同时,中国近代工业艰难起步,在三座大山挤压下创造出一些业绩,但不断遭受挫折。
同时,西方近代文明也对中国人的物质生活、交通、通讯、社会习俗及大众传媒产生影响。
但中国的变化明显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烙印。
第一讲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考点清单】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意义。
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解析:新航路开辟的史实和影响、世界市场的形成是高考的热点;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扩张相对是高考的冷点。
对“新航路的开辟”要掌握其史实,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对“殖民扩张”掌握荷兰、英国殖民扩张的方式和特征,认识其对世界市场形成产生的影响,正确评价世界市场的形成。
【知识梳理】一、新航路的开辟(一)原因 1、经济根源: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社会根源:欧洲人对贵金属和香料的强烈渴望。
3、思想根源:人文主义倡导冒险进取的精神。
4、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切断了传统的东西方商路。
5、宗教因素:西、葡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二)条件 1、客观: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及地理知识的提高。
2、主观: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三)概况时间率队航海家航海家的国籍支持的国家主要贡献 1487年迪亚士葡萄牙葡萄牙航行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开辟了沿非洲海岸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
1492年哥伦布意大利西班牙驶过大西洋,到达美洲,后又进行了三次西航,开辟了从欧洲横渡大西洋前往美洲的航路。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https://img.taocdn.com/s3/m/fec9d1bd7c1cfad6195fa768.png)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工业一览表
类 时间 创办者 代表工业 地位
型
军 事
1861 曾国藩
安庆内 军械所
第一家
工 业
1865
李鸿章
江南制造 总局
最大
民
用 1881 李鸿章 开平
工
煤矿
第 一
业
个
性质
官办 军用 企业
官督 商办 民用 企业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前期
后期
(3)体现特征 ①企业的产生:道路独特。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到机 器大生产,而是在列强入侵,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 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 因此它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基 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②产业结构:基本上是轻工 业(如纺织业、面粉业等)。中国民族工业缺乏雄 厚的经济基础,本身又不能生产机器,只能从投资 少、周转快和获利多的轻工业开始。产业结构不合 理,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③地区分布:地区 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大城市。造成
(2)西方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一般由轻工业开始, 继而发展重工业,在民用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军 事工业;而中国则不同,当时清政府内有太平天国 的打击,外有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这决定了中国 工业化的发展顺序是先军事工业后民用工业,先重 工业后轻工业。 (3)西方国家工业化一般是从民间自发创办近代 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中国 工业化基本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 点,随着形势变化和社会条件的逐步成熟,出现了 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形式的民用工业。
根据材料四、五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材料四: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时间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https://img.taocdn.com/s3/m/5456628b02d276a200292e6a.png)
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表现: 逐渐依附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 产地。 思考:农民能否应对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这对他们产生了怎样 的影响呢? 洋布大量进口, 传统纺织业破产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大量洋货涌入,物 美价廉,国货滞销 廉价原料大量出口 耕织分离 商品市场 原料产地 卷入 资本 主义 世界 市场
耕织分离
商品市场 原料产地 卷入 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
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影响:
消极—给农民带来的是灾难和痛苦;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 地和商品市场。 思考:破产农民流入城市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农产品商品化又有 利于什么的发展? 积极—破产农民进入城市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农业商品 化瓦解着顽固自然经济,这都为资本主义产生奠定了基础。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1.原因: 2.概况:
原因
(1)鸦战后,小农经济开始 产 解体; 生 (2)外资企业和洋务运动的 刺激; 初 步 发 展
时间
19世纪 60-70年 代
人物
企业
上海发昌机器厂 陈启沅 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1)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 张謇 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19世纪末 荣宗敬 大生纱厂 (2)实业救国热潮; 荣德生 (3)收回利权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011.06.121、“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洋探险时才开始。
”主要是由于A、在此以前未出现著述世界历史的史学家B、其探险打破了人类彼此隔绝的生活状态,促进了世界各民族历史的融合、统一C、他们在探险过程中都记述了所到地区的历史D、其探险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2、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
以下历史事件和现象,不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是A、明朝时期中国人的食谱发生了变化B、欧洲市场上出现了烟草、可可等新的商品C、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岩D、欧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3、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这时期“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A、西方的殖民掠夺B、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D、工业革命的开展4、对于哥伦布到达美洲,有着基于不同立场和观点的种种解释和评价。
下列说法中反映了欧洲殖民主义者的立场观点的是A、发现了“新大陆”B、开辟了“新航路”C、证实了“地圆说”D、找到了“无主地”5、《青年博览》2008年11月上半月刊有一段话:“是哥伦布,给美洲带来了今天的繁荣”。
当美国总统小布什在一年一度的“哥伦布日”高声赞美之时,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却呼呼取消这个节日。
他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
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野蛮、血腥的殖民活动给落后地区带来了灾难B、世界联系随着殖民活动日渐加强C、工业革命的成果随着哥伦布手扩展到美洲D、美洲的传统社会随哥伦布遭到灭顶之灾6、某同学正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
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B、给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8、某班同学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扩张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下列提出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A、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带来深重的灾难C、其目的是传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促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9、对下图中b处对应历史时期工业革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这一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广泛利用②石油的利用促进了内燃同、交通运输和化学工业的发展③电话、电报等新的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④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0、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市、洋纱、洋花边、洋林、洋巾人中囤,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人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这表明西方对中国的商品输出①使中国社会传统的经济生活开始改变②使中国传统的经济面临严峻挑战③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④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1、下列是中国19世纪后半期的经济状况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是①资金少②规模小③技术力量弱④具有分散性A、①②B、②③④C、①D、①②③14、“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了十万匹。
”这说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C、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D、使中国产生了一批无产阶级15、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
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大众传媒的变迁C、思想领域的变化D、民主政治的发展16、《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习,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
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
”结合材料知识分析,你选择解决这种态势采取的方法为A、必须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C、冲破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双重压迫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③导致乡民职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近代经济的兴起④第四个时期出国谋生的人数激增,主要原因是国内社会长期动乱,晚清政府压制工商业的发展,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以上分析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8、1937年,宋子文以低于市场价格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
这说明A、官僚资本与民族工业合资经营,互利双赢B、官僚资本实力雄厚,领导了民族工业C、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侵蚀D、民族工业依靠官僚资本以谋求发展19、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
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
”对该词的恰解读是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20、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21、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人德国引进的蒸汽车而改用太监牵拉。
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该表反映了上海25、“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中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以下不属于民国时期婚烟习俗发生变化原因的是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B、代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C、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26、人类社会的古代几大区域呈点状分布,相互间基本处于隔绝状态,孤立地发展着。
伴随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世界逐渐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1)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几大主要文明区域连接起来。
请写出开辟新航路的两位著名航海家。
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工业文明兴起,促使人类社会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跨越。
分别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产生的重大影响。
(3)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19世纪四十到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7、阅读下列材料: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大事记(1866年—1919年)1866年方举赞等创办上海发昌机器厂1872年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1894年以前共出现商办企业50余家,资本总额500多万元1895—1900年新办企业104家,资本2300多万元1912—1919年新办厂矿600多家,新增资本达1.3亿元回答:(1)概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1919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
(2)说明1895—1900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3)1912—1919年,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民族工业的发展对民主革命起了什么作用?28、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的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瑞蚨祥1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材料二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材料三1956年,瑞蚨祥公司向毛泽东主席呈写了《瑞蚨祥公司生产情况报告》,毛主席指示:“历史名字要保存,瑞蚨祥、同仁堂一万年要保存!”1985年瑞蚨祥被国内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老字号焕发新生机;济南瑞蚨祥绸布店1988年完成销售480万元,实现利税46万元。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瑞蚨祥创办时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2)材料二中青岛瑞蚨祥生产经营销售额1912年后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扼要指出其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瑞蚨祥历经的两次重要发展的机遇,分别指出机遇出现的原因。
(4)从瑞蚨祥的百年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国人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
其中以丝、荼为大宗。
中国丝、荼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线、荼生产的发展。
——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材料二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根据当时人们主观上的理解,运用自己可以拥有的政治资源与经济条件,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验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
因此,是不断地在应对矛盾与困境中试验,而不是根据先验的理性的蓝图设计,构成了支配人们做出现代化选择的基础。
——摘自《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材料三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
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领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时髦”。
当时一般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损失,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摘自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何种趋势?(2)材料二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怎样以特有的方式来追求现代化的?(3)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哪些新气象?(4)概括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生以上深刻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答案26、(1)达伽马、哥伦布。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密切世界的经济联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完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