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复苏新观点、新进展

合集下载

新生儿复苏策略和技术新进展h

新生儿复苏策略和技术新进展h

新生儿复苏策略和技术新进展在新生儿生命的前28天内,新生儿死亡率最高。

因此,在新生儿窒息、低温、缺氧、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下,积极的复苏措施和快速的干预至关重要。

这些情况需要专业医护人员的紧急处理,避免新生儿死亡和后遗症。

而随着医疗技术和研究的不断发展,新生儿复苏策略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与发展。

基础复苏技术在新生儿生命体征突然变化时,需要立即启动复苏程序。

基础复苏技术包括进行气道管理、提供呼吸支持、使用心肺复苏技术以及进行体循环支持。

在气道管理时,需要采用头后仰手法和吸出痰液技术,以确保空气通畅。

如果需要提供呼吸支持,可以通过氧气面罩、氧气管刺入或气管插管进行。

在进行心肺复苏技术时,医护人员需要使用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技术。

此外,如有必要,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血管注射药物来提供体循环支持。

优化的复苏策略虽然基础复苏技术已经在新生儿复苏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仍存在许多挑战。

并且,复苏策略方案的选择可能会因情况和患儿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

下面,我们将介绍针对特定情况和特殊患儿的优化复苏策略。

氧合水平的优化新生儿窒息和缺氧是主要的复苏领域之一。

对于缺氧的患儿,氧气治疗至关重要。

但是,在新生儿窒息的情况下,过量氧气的使用可能对代谢产生负面影响,影响新生儿的健康。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在氧气治疗中加入空气,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氧气的副作用。

改进新生儿心肺复苏技术胸外心脏按压是新生儿心肺复苏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由于新生儿的骨骼和胸部凸出,而且心脏和血管很小,因此进行胸部按压会面临更多的挑战。

研究表明,新生儿胸外心脏按压时使用最新的技术和工具,如可视化反馈和压力传感器,可能会对新生儿的心肺复原和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使用这些高级技术可能是优化新生儿心肺复苏策略的重要步骤。

新生儿体温管理在新生儿的生存和预后中,维持体温至关重要。

对于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和受胎威胁儿来说,保持体温的挑战更大。

因此,为新生儿提供有效的体温管理方案非常重要。

新生儿复苏新理念进展及复苏操作存在问题

新生儿复苏新理念进展及复苏操作存在问题
25
T-组合( T-Picec)复苏器

PEEP调节钮

手控口
气道压力计 吸气压力控制钮

最大压力释放控制钮

氧气出口到婴儿
26
提供恒定一致的 PIP 及 PEEP
27
PIP 及 PEEP 的调节
第一附属医院
28
提高对新复苏理念的认识
四、胸外按压前要考虑先进行气管插管, 以 保证胸外按压与正压通气的默契配合,
提高对新复苏理念的认识
三、除了脉搏氧饱和度仪监测和合适的氧浓度外需提供 恒定一致的PEEP及PIP,早产儿 PIP 20~25, 足月 儿 20cmH2O, PEEP均为 5cmH2O。应用呼气末压力 可保护 对抗 肺损伤 并改善肺的顺应性和气体交换。 T形-组合复苏器人工装置设备, 可用于新生儿面 罩- 气囊或气管导管正压通气, 更合适于早产儿使用。
efficacy of PPV.This acronym represents:
M – Adjust Mask to assure good s eal on the face
R – Reposition airway by adjusting head to "sniffing“

position
出生缺陷 9%
严重感染 9%
其它 7%
4
新生儿复苏项目的初步成果
在卫生部新生儿复苏项目的努力下: 1. 2012年我国妇幼卫生监测新生儿窒息死亡
率已由第二位降至第三位。 2. 根据 322 所医院统计新生儿窒息死于分娩
现场 由 2003 年 的 7.55/万 降至2008年 的 3.41/万。 3.培训产、儿及麻醉科复苏人员 已达 16 余 万人.

新生儿窒息新进展

新生儿窒息新进展
*评估肤色
自主呼吸
*评价呼吸,心率和肤色
观察护理
心率﹥100且肤色红润
B 30s 呼吸暂停或
紫绀
心率﹤100 给氧
持续紫 绀
*进行正压人工呼吸*
有效通气
复苏后Hale Waihona Puke 理心率﹤60心率﹥60
心率﹥100且肤色红润
C 30s
*进行正压人工呼吸* * 左胸外按压
心率﹤60
D
*使用肾上腺素*
心率<60
心率<60或
持续紫绀或 无自主呼吸
*重新检查以下步骤的有效性: *正压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 *气管插管 *注射肾上腺素
考虑是否可能有以下症状: *低血容量
考虑: *气道畸形 *肺部问题
*气胸 *膈疝
A气道
*气管吸引-如胎粪污
染且新生儿无活力 B呼吸
* 90%~100%氧正
压通气(PPV)
*每钟呼吸40~60 *次观察胸部起伏
窒息并不可惧,可惧的是复苏失当和失误,技术上一 般掌握和娴熟掌握其复苏结果会截然不同。
新流程图的特点和新意
大约耗时
30s
出生后快速评估
*足月妊娠?
*羊水情?

*有呼吸或哭声?
*肌张力好?
*保持体温 *摆正体位;清洁呼吸道* *擦干全身,给予刺激,重新摆正体位
常规护理 *保暖
*清理呼吸道 *擦干
评价婴儿出生后的反应 保暖 体位 吸净 檫干
触觉刺激(必要时)供氧
气囊和面罩 气管插管 通气
胸外按压
用药
复苏迅速有效,新流程图中标有回撤箭头。 清楚表明了依据指征。 复苏措施既应升级,也应降级。
新方案的18点技术改进
1.先评价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现状及护理研究进展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现状及护理研究进展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现状及护理研究进展新生儿窒息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胎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出生后1min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1]。

严重窒息是导致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出生后最常见的紧急情况,必须积极抢救和正确处理,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2]。

窒息新生儿出现低氧血症、代谢酸中毒、高碳酸血症等极易导致新生儿伤残或死亡。

新生儿窒息的本质在于缺氧,影响胎盘及肺部气体交换的相关因素都可导致新生儿窒息。

临床多出现在产程开始之后,多为胎儿窒息的延续[3]。

国内报道我国新生儿窒息率约为4%~9%,每年新生儿窒息致死数更是高达12万以上。

标签: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护理操作;研究进展新生儿窒息时引起新生儿死亡和降低新生儿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报道每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中约有8%是由于窒息所致[4]。

近些年,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关新生儿窒息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以及抢救护理等都有了新的突破性进展,本文就新生儿窒息的复苏现状和护理研究进展情况进行详细论述。

1新生儿窒息的病因分析新生儿窒息与胎儿在子宫内环境及分娩过程密切相关。

凡影响母体和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原因都会造成胎儿缺氧而引起窒息[6]。

①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中70%患儿是由于宫内窘迫所致,多见于母体高血压、严重贫血、过期妊娠、肝病、产程延长等。

母体自身血液含氧量低下是导致胎儿窘迫的原因;②脐带因素:脐带绕颈、脱垂、打结等都可中断脐带血流而导致缺氧窒息,数据统计发现脐带因素导致的新生儿窒息率约为80%;③头部受损:胎儿头围过大、头盆不称、母体骨盆偏小等容易导致头位难产,胎儿头部过长时间受压导致母子气体交换受阻,继而缺氧过度而使得血pH下降[7]。

研究表明胎儿血pH降低至7.2以下时33%的胎儿出生Apgar评分低于3分,胎儿血pH降低至7.1以下时66%的胎儿出生Apgar评分低于3分,胎儿血pH降低至6.9以下时不可逆宫内缺氧,100%的胎儿出生后有脑损伤[8]。

新生儿窒息复苏新进展

新生儿窒息复苏新进展

肾上腺素
推荐浓度:1:10 000
推荐途径:静脉(静脉通路正在建立时考虑气管导管
途径) 推荐剂量:1:10 000 溶液 0.1 - 0.3 ml/kg(气管导 管内给药 0.3 – 1 ml/kg) 推荐准备:1:10 000 溶液 1 ml 备于 1 ml 注射器 内(气管导管内给药需要 3 或 5 ml 注射器) 推荐给药速率:快速-尽可能快
按压胸骨下三分之一段
避开剑突

深度应为前后胸直径1/3 左右
拇指法


压力必须用在胸骨上 其余四指垫在背部起支撑作用 优点:不累,易控制压下深度
双指法

一只手的中指和食 指或无名指的指尖 按压胸骨 另一只手支撑背部
优点:不影响脐静 脉给药


胸外按压
与正压呼吸配合,按3:1比例进行,按压3
复苏药物
• 不强调应用碳酸氢钠和纳络酮。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
弊多利少,不予使用(因在缺氧严重导致脑损伤时呼
吸中枢反应差,使用该药物不能奏效;另外通过中枢 兴奋而使呼吸、心率增快,可使得氧耗量增加,反而 加重缺氧)。
• 不使用高糖。高张葡萄糖在无氧酵解时产生的ATP仅2
克分子,供能作用极微;但是其无氧酵解时产生大量
有时需要
正压辅助通气 气管插管 胸外按压
很少需要
用药
复苏前准备
• 人员的配备 1、每一次分娩时, 应该有训练有素 的人员在场 2、如果分娩情况 复杂还需要更多 的人员
• 器械的准备 辐射床或暖箱、 听诊器、毛巾、 气囊、氧源、面 罩、气管插管、 喉镜及叶片、胎 粪吸引器、秒表 等
分段评估
• 强调对新生儿窒息的分段评估及应采取的干预措

与新生儿窒息复苏进展

与新生儿窒息复苏进展

新生儿窒息复苏进展一:新生儿窒息的危害•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障的主要原因之一。

每年新增0~6岁残疾儿童为19.9万,在五类残疾儿童中,智力残疾占54.2%。

智力致残原因依次为:产时窒息、早产、宫内窘迫等。

产时窒息为致残的首位原因。

二:新生儿窒息复苏进展窒息时•窒息造成的低氧血症引起多脏器损害。

•呼吸中枢供氧不足加重呼吸抑制。

故正压人工通气改善全身缺氧尤其是改善呼吸中枢缺氧是窒息复苏的关键措施。

三:新法复苏方案(一):医务人员配备•有一名经过培训的掌握复苏技术的医务人员在场•一名助手:掌握除插管以外的复苏技能。

(二):器械和用品的准备1吸球,吸引器,吸氧设备,8号鼻饲管,20ml注射器,婴儿复苏气囊面罩。

2药品:肾上腺素1:1000(每支3ml或10ml),扩容剂NS 或林格氏液,纳洛酮0.4mg/ml (每支2ml)四:复苏程序:(1)4次评估•出生后快速评估(足月、羊水、呼吸和哭声、肌张力)•初步复苏(30秒)后评估(呼吸、心率、肤色)•正压人工呼吸(30秒)后评估(心率)•正压人工呼吸+胸外按压(30秒)后评估(心率)(2)3个30秒•快速评估(3~5秒)+初步复苏•正压人工呼吸•正压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一):快速评估出生后立即用几秒钟的时间快速评估4项指标:•1 .是否足月?•2 .羊水是否清?•3 .是否有哭声或呼吸?•4 .肌张力是否好?如以上任何1项为“否”,则进行以下初步复苏。

(二)初步复苏•保暖•摆正体位,清理气道*:仰卧体位、头略后仰,“鼻吸气” 位。

•擦干并刺激呼吸摆正体位•先口咽后鼻清理分泌物。

•吸引时间应 10s,吸引器的负压不超过100mmHg。

•有活力¡±的新生儿,•呼吸有力,肌张力好,心率>100次/分,•气管插管吸引胎粪不能减少MAS和其它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

羊水胎粪污染的处理•有活力的新生儿不再采用气管插管吸引胎粪。

•对羊水胎粪污染但无活力,即:无呼吸或喘息样呼吸,肌张力低下,心率<100次/分的新生儿,应生后即刻气管插管吸引胎粪。

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现状与进展

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现状与进展

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现状与进展近几年来,新生儿窒息是导致世界新生儿死亡、智力障碍的重要原因。

为了降低我国新生儿窒息伤残率及死亡率,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实施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计划,并开展较多新的复苏技术。

本文则对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现状及进展给予综述。

标签: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现状;进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每一年约有450万的新生儿死亡,其中约有100万的新生儿死于窒息,预占所有婴儿死亡的1/4[1]。

根据我国伤残调查结果显示,在五类残疾儿童中,智力残疾约占53.12%,造成智力残疾的主要原因是产时窒息,其次为宫内窘迫等。

由此可看出,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图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如下图1所示,流程图描述了新生儿复苏程序的所有环节,其重点是正压人工呼吸,增添了快速评估环节。

当新生儿出生后,立即采用几秒钟的时间对新生儿是否足月、羊水是否清亮、肌张力是否好、是否有哭声或呼吸给予评估。

若以上四项任何一项不符合正常标准,则需要给予复苏。

同时,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图重点强调“序” [2],并采用箭头清晰的表达了新生儿复苏的正确顺序:即先A(开放气道);后B(建立呼吸);再C(支持循环);最后D (药物)。

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图中,做出的评价和决策主要基于呼吸、心率、肤色这三个体征,新生儿出生后如呼吸、心率正常,但是有中心性紫绀,则常压给氧;当新生儿出现呼吸暂停或喘息样呼吸;心率小于每分钟100次;持续的中心性紫绀,则需进行正压人工呼吸,正压人工呼吸30秒,心率小于每分钟60次,增加胸外按压;当正压人工呼吸加胸外按压30秒,心率仍小于每分钟60次[3],则增加使用肾上腺素。

但由于在临床中,医师一见到新生儿情况不好,不开放气道,不实施正压人工呼吸使新生儿的肺部通气,而是慌忙给予胸外按压,甚至给予药物治疗,这种复苏程序是错误的,不仅不能够使新生儿复苏,而且还有可能加重窒息度。

新生儿窒息复苏新进展

新生儿窒息复苏新进展

整理课件
9
死亡率比较
发达国家(美国)婴儿死亡率为4‰ - 6‰ ,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约0.1% , 其他国家为5% - 6% , 窒息死亡率仅为0.84% ,
我国婴儿死亡率18‰ - 29.2‰ ,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多在3%- 8%(有的达15%) 窒息死亡率 2%-15%, 智力、行为障碍 1.3% -15.3%。
→ 泌尿系统
肾静脉血栓形成
低氧、高碳酸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
→ 代谢紊乱
低血糖、高血糖 低钙、低钠血症
整理课件
25
消化系统→
应激性溃疡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黄疸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DIC
→ 血液系统
血小板减少
整理课件
26
三.新法复苏
整理课件
27
复苏前准备
1.医务人员配备: 一名掌握完整复苏技术的人员:
掌握面罩气囊给氧、气管插管、 胸外按摩及药物的使用技能。
单独的Apgar评分不应作为评估低氧或 产时窒息以及神经系统预后的惟一指标, 尤其是早产儿或存在其他严重疾病时。
整理课件
22
美国儿科学会(AAP)和妇产科学会(ACOG) 1996年共同制订了以下窒息诊断标准:
➢ 脐动脉血显示严重代谢性或混合性酸中毒,pH<7 ➢ Apgar评分0~3分,并且持续时间>5分钟 ➢ 有神经系统表现,如惊厥、昏迷或肌张力低 ➢ 多脏器受损
(第五版)(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整理课件
16
2005年建立了新生儿窒息复苏网站

整理课件
17
整理课件
18
结果
窒息发生率及死亡率变化情况窒息发生率显著下降,
窒息死于分娩现场率呈下降趋势。

新生儿窒息复苏新理念

新生儿窒息复苏新理念

新生儿窒息复苏新理念*导读:国外不少单位对复苏时正压人工呼吸应用100%氧和21%氧(空气)进行了临床和动物试验的对照研究,发现空气复苏能得到与纯氧复苏相近的效果,而且空气复苏减少了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避免了由于高氧血症所造成的损害。

……卫生部在北京召开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工作会议。

会议透露,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实施4年来取得显著成效,我国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由2003年的4。

26%下降至2006年的2。

88%;窒息新生儿死于分娩现场的发生率由过去的万分之3。

8,降至2006年的万分之2。

4。

我国新生儿窒息后遗症、并发症明显减少,儿童生存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新生儿致死致残主要原因之一全球每年约有1。

3亿的新生儿出生,其中约有1000万死于出生后1年内,400万在出生4周后死亡,这些大多数都发生在贫困地区。

导致新生儿(28天以内)出现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儿窒息、早产以及分娩时的创伤和感染。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全球每年400多万死亡新生儿中约有1/4的死因是新生儿窒息,还有100万以上婴儿由于出生窒息而导致脑瘫、学习障碍和其他残疾等问题。

我国妇幼卫生监测结果显示:2005年我国新生儿死亡率为19。

0‰,前三位的死因为早产和低体重、窒息、肺炎,窒息占第二位。

2005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因窒息死亡的比例占20。

5%,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第二大致死原因。

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有关部门2003年底的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新增0~6岁残疾儿童为19。

9万,在5类残疾儿童中,智力残疾占54。

2%。

智力致残原因依次为:产时窒息、早产、宫内窘迫等,产时窒息为致残的首位原因。

每10个新生儿中就有1个不能够自主呼吸,如果没有一个掌握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这些孩子的生命就得不到保障,运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手段可以极大程度地防止新生儿窒息导致的死亡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健康安全地来到这个世界。

新生儿窒息复苏新理念

新生儿窒息复苏新理念

新生儿窒息复苏新理念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确、及时的复苏能帮助窒息的新生儿重获新生。

近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主任李月梅,结合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介绍了新生儿窒息复苏新理念和新技术。

新生儿窒息是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母体-胎儿间通过胎盘血流进行的气体交换发生急性障碍,引起胎儿发生严重的缺氧和酸中毒,继而出现中枢神经、呼吸、循环等系统的抑制,以致出生后不能迅速建立和维持正常呼吸的一种危急病理状态。

■复苏的必要性胎儿从母体宫腔突然过渡到宫外生活的过程非常危险。

一项调查表明,90%以上的新生儿非常顺利,10%新生儿在出生时需要一些帮助才能开始呼吸,1%需要各种复苏手段才能存活,全世界每年近五百万死亡新生儿中约有19%为出生时窒息。

若分娩现场,有受过复苏培训、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将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和伤残率。

■窒息新生儿临床表现新生儿发生窒息后,临床表现为嘴唇、皮肤紫绀,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肌张力低下等。

当出现原发性呼吸暂停时出现呼吸加快、心率下降,血压一般保持不变,对刺激有反应。

当出现继发性呼吸暂停时出现呼吸停止、心率下降、血压下降,对刺激无任何反应。

■复苏需要的人员和设备在对新生儿实施复苏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至关重要,如合格的优秀医护团队,完好的医疗设施设备等。

当产妇分娩时,最少应由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其职责是照顾新生儿且能进行初步复苏、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

复苏一名严重窒息儿需要儿科医师和助产士各一名,此时的团队精神对救助新生儿起着重要的作用。

复苏前,打开辐射保暖台,保证复苏设备和药品齐全,以备用时功能完好,如检查气囊是否充盈正常,是否感觉到压力作用在手上,气压计是否工作;测试自动充气气囊压力是否正常,压力计是否在工作,减压阀是否打开。

如有条件备上脉搏氧饱和度、空氧混合仪等。

■窒息复苏流程图复苏的适用性:ABC复苏方案对婴儿和成人一样适用。

新生儿窒息的现代复苏技术新进展

新生儿窒息的现代复苏技术新进展

新生儿窒息的现代复苏技术新进展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新生儿窒息是围生期医学的重要课题。

在我国,窒息至今仍是围生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

近年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5-6%,国内报道其发生率为4.7-8.9%。

据全国18个城市调查资料,窒息及其并发症占整个新生儿死因的33.5%,做好本病防治,对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和优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虽然近年对本病的研究又有新的进展,但在定义、诊断、处理及远期预后的预测上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现重点阐述其中处理部分即介绍现代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新进展。

1 新生儿复苏程序新生儿复苏须重视保温,室温应维持在26℃左右,婴儿出生后置于幅射保温台,电热毯或预热的棉垫上进行处理。

并迅速用预热的干毛巾擦干,以减少蒸发散热,因寒冷刺激会增加新陈代谢率和加剧缺氧,致中毒,肺动脉高压和低血糖,直接影响到复苏的效果。

复苏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1 A.建立通畅的气道,将患儿置于自然仰卧位,肩胛部可用毛巾卷垫高2.0-2.5cm,使头微仰,伸仰过度或不足,均影响气道通畅。

所有新生儿娩出后应尽快用球形吸痰器,注射器或电动吸引器连接吸痰管,吸净口咽部和鼻孔粘液,吸痰不宜插入过深,以免刺激咽后壁迷走神经引起心动过缓和呼吸暂停;吸引负压勿超过13Kpa。

对羊水胎粪污染儿当娩出时即应清吸口咽部和鼻孔,全身娩出时在擦干和摆好体位之前再重复清吸一次。

如胎粪粘稠或呈颗粒状,AHA、AAP、ACOG和Cleary等均主张立即气管插管进行气管内清吸;如胎粪稀薄,Cleary 等倾向做气管内清吸,AHA、AAP主张对伴有抑制的婴儿做气管内清吸,ACOG 则建议对伴有抑制且咽喉部有胎粪者进行气管内清吸。

方法系将气管插管和胎粪吸引器连接进行清吸,而不是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内进行,每次清吸时限3-4秒,边吸边将插管退出,必要时可重复清吸,务必吸净。

建立通畅的气道是整个复苏流程的前提。

在完成清吸以后,对轻度抑制者可用手指轻弹足底引发自主呼吸,以上所有操作(擦干、体位、清吸、触觉刺激)应在20秒钟内完成,如做气管内清吸,所需时间稍长;如婴儿有紫绀,心动过缓或呼吸窘迫征象,应尽早给予100%纯氧;如患儿无自主呼吸或呈喘气状,应在必要的清吸后尽快给予人工正压通气充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更的新内容、 变更的新内容、新观点
10. 增加窒息并发症、多器官损害的监测 增加窒息并发症、 的内容 11. 喉镜下气管插管的唇端距离: 喉镜下气管插管的唇端距离: 1 - 2 - 3 Kg 7 - 8 - 9 cm 改为 1 6-7 2 7-8 3 8-9
美国儿科学会、 美国儿科学会、复苏国际联络委员会 (ILCOR) 儿科工作小组等根据循证医学 的原则由ILCOR儿科工作小组于 儿科工作小组于1999年 的原则由 儿科工作小组于 年 提出“新生儿复苏” 提出“新生儿复苏” ( Pediatrics,1999, 103:(4). , /cgi /content/full/103/4/e56)。经过参加组 )。经过 )。经过参加组 织的成员和来自各国的专家一起 收集关 于新生儿复苏的最新科学信息, 于新生儿复苏的最新科学信息, 按照证 据的等级或研究方法,证据评估、 座谈 据的等级或研究方法,证据评估、 及其证据的等级, 讨论 提出指南的改变 及其证据的等级, 最终在指南2000大会上辩论和批准。 大会上辩论和批准。 最终在指南 大会上辩论和批准
卫生部新生儿复苏培训项目的启动标 志着新一轮中国复苏培训全面开始
为了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 为了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中 国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 国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 强生儿科研究院、 强生儿科研究院、中华医学会围产 医学分会、 医学分会、中华护理学会妇产科专 业组和美国儿科学会共同合作, 业组和美国儿科学会共同合作,在 中国建立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 中国建立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 并于2003年7月 成立了项目领导小 并于 年 月 组及项目专家委员会。 组及项目专家委员会。
气道机械阻塞 : 后鼻孔闭锁
需要插入一 塑料口腔气道 使空气经口腔进入或经口腔插 入气管导管
气道机械阻塞 :气道畸形
Robin综合征 综合征
首先使患儿俯卧位,经鼻腔插入大号导管( 首先使患儿俯卧位,经鼻腔插入大号导管(12F)或小号气 ) 管导管( 管导管(2.5mm),管端放在后咽深处会使新生儿无需正压人 管端放在后咽深处会使新生儿无需正压人 工呼吸就可自行呼吸空气或可用喉面罩气道改善通气 。
变更的新内容、 变更的新内容、新观点
8.正压人工呼吸不能产生肺部充分 . 通气的诊断和处置: 通气的诊断和处置:提出 (1)气道机 气道机 械性阻塞: 械性阻塞: 除胎粪阻塞外有 后鼻孔 闭锁、 闭锁、Robin 综合征及喉蹼等 (2) ) 肺功能损伤:气胸、胸腔积液、 肺功能损伤:气胸、胸腔积液、 先 天性膈疝及肺发育不全等。 天性膈疝及肺发育不全等。 并提出 诊断依据和治疗措施。 诊断依据和治疗措施。
新生儿窒息仍是当今引起婴儿死亡和 影响儿童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
2000年全球 5岁儿童死亡 年全球< 岁儿童死亡 年全球 岁儿童死亡1080万, 万 其中 < 28 天新生儿 390万。在全球 岁 万 在全球<5岁 死亡数中 42 个发展中国家占 90%,其中 其中 33% (29%~36%)为新生儿原因。在低经 为新生儿原因。 为新生儿原因 济国家新生儿死亡原因中,新生儿窒息为 济国家新生儿死亡原因中 新生儿窒息为 第一位占29%, 依次为早产儿 依次为早产儿24%, 严重 第一位占 感染24%。 感染 。
30s内完成: 内完成: 内完成 快速评估 初步复苏 评 估
新生儿快速综合评估
快速评估如有胎粪污染
新生儿无活力的应立即自气管内吸引胎粪
∗有活力的:呼吸强、肌张力好、肤色红润及心率 >100次 / min 有活力的:呼吸强、肌张力好、 次
变更的新内容、 变更的新内容、新观点
吸引后完成初步复苏再“评估” 吸引后完成初步复苏再“评估” 呼吸、心率和肤色。 呼吸、心率和肤色。原来按顺序评 评估:呼吸、心率、肤色; 评估:呼吸、心率、肤色;改变为 依靠操作者的经验排序和决定先后 顺序。 顺序。
新生儿窒息复苏 新观点、 新观点、新进展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一、新生儿窒息仍是当今引起婴儿死 亡和影响儿童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世界新生 儿死 亡、 脑瘫和智力低下的主要原 因之一。 因之一。 根据 WHO 1994年的统计 年的统计 数字表明每年500万的新生儿死亡中 数字表明每年 万的新生儿死亡中 约有100万死于新生儿窒息,即新生 万死于新生儿窒息, 约有 万死于新生儿窒息 儿窒息 导致的死亡 已占到婴儿死亡 的20%~30%。 。
新生儿窒息仍是当今引起婴儿死亡和 影响儿童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
根据中国残联等有关部门 2003 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年底的 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每 年新增 0~6岁残疾儿童为 19.9 万, 岁残疾儿童为 在五类残疾儿童中,智力残疾占 在五类残疾儿童中 智力残疾占 54.2%。智力致残原因依次为: 产 。智力致残原因依次为: 时窒息、早产、宫内窘迫等。 时窒息、早产、宫内窘迫等。
Black RE, et al. Lancet, 2003,361:2226-2234.
新生儿窒息仍是当今引起婴儿死亡和 影响儿童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
根据我国妇幼卫生监测显示: 根据我国妇幼卫生监测显示: 2000年我国 5岁 以下儿童前三位死亡 年我国 岁 为肺炎、出生窒息、 原因 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或低出 生体重儿, 死因, 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为 第 2 死因, 在城市感染性疾病 得以控制后出生窒 息已成为第一位死因。 息已成为第一位死因。
变更的新内容、 变更的新内容、新观点
5. 胸外按压指征:30s正压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指征: 正压人工呼吸 后仍无心率或心率持续< 次 后仍无心率或心率持续<60次/min。 。 按压深度为前后胸直径的1/3。 按压深度为前后胸直径的 。
变更的新内容、 变更的新内容、新观点
6.药物、扩容: 新生儿出现心动过缓通常是因 .药物、扩容: 为肺部充盈不充分或严重缺氧, 为肺部充盈不充分或严重缺氧,而此时最重要 的步骤是充分的正压人工呼吸。 在至少30s的 的步骤是充分的正压人工呼吸 。 在至少 的 充分正压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后, 充分正压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后,如心率持续 入0.1~0.3ml/kg 的 1:10000 < 60 次 /min , 应注 入 肾上腺素。急救扩容可使用等渗晶体液如生理 肾上腺素。 盐水或与患儿配血阴性的同型血或Rh阴性的 阴性的O 盐水或与患儿配血阴性的同型血或 阴性的 型血红细胞。骨内输入可作为药物/扩容剂输入 型血红细胞。骨内输入可作为药物 扩容剂输入 的一个途径。 的一个途径。
卫生部新生儿复苏培训项目的启动标 志着新一轮中国复苏培训全面开始
将美国儿科学会和美国心脏学会编写的 新生儿窒息复苏教程” “新生儿窒息复苏教程” ( Kattwinkel J.
Textbook of Neonatal Resuscitation,4ed. 2000.) 、复苏幻灯片、VCD等翻译成中 ) 复苏幻灯片、 等翻译成中
培训教材及辅助资料。 文 作为本项目的 培训教材及辅助资料。 卫生部已组织国内专家结合国情编写了 适用于 我国的 “ 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 ” 试行稿)。 (试行稿)。
卫生部新生儿复苏培训项目的启动标 志着新一轮中国复苏培训全面开始
培训项目目标: 培训项目目标:五年内在我国建立 一个遍及全国的、 一个遍及全国的、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 技术的人才队伍, 技术的人才队伍,确保我国每家医院的 每个分娩现场至少有一名受过复苏培训、 每个分娩现场至少有一名受过复苏培训、 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 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 以降低我国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及伤残 提高生存质量。 率,提高生存质量。
变更的新内容、 三、变更的新内容、新观点
教程及国际指南所赋于的新 内容更使复苏规范化、 内容更使复苏规范化、符合临床 实践,主要的新内容、 实践,主要的新内容、新观点归 纳如下: 纳如下:
变更的新内容、 变更的新内容、新观点
1. 新生儿复苏流程图的改变 见指南 更 新生儿复苏流程图的改变(见指南 见指南)更 能反映ABCDE复苏原则,图中 (A)(B) 复苏原则, 能反映 复苏原则 (C)(D) 4个30s 顺序地呈现复苏一个严 个 重窒息的新生儿所需经历的四个复苏阶 段(A)通畅气道(B) 提供正压人工呼 )通畅气道( 气囊面罩或气管插管)(C)施行胸外按 吸(气囊面罩或气管插管 气囊面罩或气管插管 施行胸外按 压 (D)注入肾上腺素 )注入肾上腺素。

二.卫生部新生儿复苏培训项目的启动 标志着新一轮中国复苏培训全面开始
在窒息复苏的流程和方法方面 我国的“新法复苏” 我国的“新法复苏”与 国际新生儿 复苏指南 NRPG ( Neonatal
Resuscitation Program Guidelines ) 实际上已基本接轨 实际上已基本接轨 Circulation, 2000, 102 (suppl1):343-357. /cgi/content /full/106/3/e29
变更的新内容、 变更的新内容、新观点
7.麻醉剂拮抗剂纳络酮从复苏常规用 . 药中除去而放至特殊用药章。 药中除去而放至特殊用药章。纳络酮 对无呼吸的新生儿不应当是首选治疗 方法,应先给正压人工呼吸。 方法,应先给正压人工呼吸。应用纳 络酮需两个指征同时出现: 络酮需两个指征同时出现 : ( 1) 正 ) 压人工呼吸使心率和肤色恢复正常后, 压人工呼吸使心率和肤色恢复正常后, 出现严重的呼吸抑制( ) 出现严重的呼吸抑制 ( 2) 母亲分娩 有注射过麻醉药史。 前4h有注射过麻醉药史。 有注射过麻醉药史
胎粪吸引图
变更的新内容、 变更的新内容、新观点
4. 建立充分的通气是首要问题,关于用空 建立充分的通气是首要问题, 气或纯氧的问题指南变更: 气或纯氧的问题指南变更:承认新生儿 复苏时用21%氧气的有效性; 复苏时用21%氧气的有效性;保留使用 100% 氧气的建议;要求及早停止给氧。 100% 氧气的建议;要求及早停止给氧。 如气囊面罩无效或 气管插管失败,可用 气管插管失败, 喉面罩气道作为建立气道的有效方法。 喉面罩气道作为建立气道的有效方法。 呼出CO2的检测对气管插管成功的再次 呼出 确认非常有用。 确认非常有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