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3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主题3 制度创新——中国古代中枢机构的演变
2.(2021·天津高考,3)845年,唐武宗发布敕书,“汉、魏已(以)来,朝
廷大政,必下公卿详议,博求理道,以尽群情”,此后事关礼法,“令
本司申尚书都省,下礼官参议”。这表明唐武宗
√A.强调顺承前制
C.意在削弱藩镇
B.反对改制创新 D.丧失决策大权
据材料可知,唐武宗顺承汉魏的制度,此后事情关系到礼法,令主管 司署向尚书省申报,再下达给礼部的官员讨论,以寻求治理国家的办 法,故选A项; 材料强调顺承前制,凭材料信息看不出唐武宗对改制创新的态度,排 除B项; 材料涉及中央决策,与“削弱藩镇”无关,排除C项; 皇帝具有最高的决策权,“丧失”说法错误,排除D项。
据材料可知皇帝诏书经尚书郎起草、尚书令缮写、令仆审核、盖尚书 令仆之印后,然后交由其他部门执行,体现了汉武帝时期尚书机构成 为行政中枢,故选A项; 材料说明三公九卿中仍有部分官员和部门发挥执行职责,“被内朝取 代”说法不恰当,排除B项; 材料未体现行政效率的变化,排除C项; 皇帝的意见仅体现在诏书递呈于皇帝后,再度缮写前,并非贯穿了决 策的始终,排除D项。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初的“诸吕”属于外戚,所以大臣在迎立刘恒 为帝时的标准是刘恒本人的仁孝以及太后薄氏的谨良,所以这一做法 是为了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故选B; 刘恒是刘邦的第四子,不是嫡长子,排除A; 仁孝只是选帝的标准之一,这一做法也不是为了确立选帝的标准,排 除C; 材料未涉及相权与皇权的矛盾,排除D。
考向二 唐宋时期中枢机构调整 1.(2022·1月浙江选考,5)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 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 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式报皇 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 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 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考点3)备考导航古代历史上无数次革新与变法实践表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今天改革开放是时代的主旋律,学习古代改革史认真总结历次改革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于我们具有积极的资政、借鉴意义。
今后命题可能会围绕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设置新的题型,复习时应注意。
复习目标知识目标重大改革及其历史影响著名君主的政绩能力目标1、重大改革运动的背景、内容、成败原因、历史经验。
2、理解我国古代的改革与现今的改革的不同。
3、重要历史人物评价重点、难点、对重大历史改革和变法的正确认识、对重要历史人物正确评价计划课时:一课时复习过程:专题知识归纳1、概念: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社会改革,从狭义上讲,主要有管仲改革、战国时期变法运动(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等;从广义上讲,凡是统治阶级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政策的调整,都称得上改革。
2、改革类型①春秋时富国强兵的改革——管仲改革。
②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改革——商鞅变法。
③封建统治者为挽救统治危机而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有王莽改制、周世宗改革、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
从整体上看,多数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暂时挽救了统治危机,是值得肯定的。
但这些改革不是从根本上触动生产关系,又多招致大地主的反对,多是以失败而终。
④少数民族为汉化而进行的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
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⑤开国的相对贤明君主对统治政策的调整和厘正:汉高祖、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明太祖、康熙帝(清入关后的第三代皇帝,实则起了开国作用)等对统治政策的调整。
3、中国古代重要的改革①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
②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特权,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国家实力增强,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第六讲 中国古代重大改革与变法高考复习教案
第六章中国古代重大改革与变法◆考纲要求:1.理解和掌握本专题的一些重要概念,如商鞅变法、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孝文帝改革、忽必烈改革、张居正改革等。
2.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3.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4.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5.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历史作用。
◆课标要求:1.理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及其历史影响,了解中国古代著名君主的政绩。
2.重大改革运动的背景、内容、成败原因、历史经验。
3.理解我国古代的改革与现今的改革的不同。
4.重要历史人物评价。
◆教学指导古代历史上无数次革新与变法实践表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今天改革开放是时代的主旋律,学习古代改革史认真总结历次改革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于我们具有积极的资政、借鉴意义。
今后命题可能会围绕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设置新的题型,复习时应注意。
◆专题学习进度:2课时◆考点解析:1.概念: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社会改革,从狭义上讲,主要有管仲改革、战国时期变法运动(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等;从广义上讲,凡是统治阶级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政策的调整,都称得上改革。
2.改革类型①春秋时富国强兵的改革——管仲改革。
②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改革——商鞅变法。
③封建统治者为挽救统治危机而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有王莽改制、周世宗改革、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
从整体上看,多数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暂时挽救了统治危机,是值得肯定的。
但这些改革不是从根本上触动生产关系,又多招致大地主的反对,多是以失败而终。
④少数民族为汉化而进行的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
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⑤开国的相对贤明君主对统治政策的调整和厘正:汉高祖、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明太祖、康熙帝(清入关后的第三代皇帝,实则起了开国作用)等对统治政策的调整。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右心衰竭引起皮肤发绀的机制是()。A.肺循环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B.体循环静脉血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C.肺循环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减少D.体循环静脉血中还原血红蛋白减少E.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减少 [单选,A1型题]患者男,40岁。血尿3天,膀胱镜见膀胱底部有一1.5cm×1.0cm新生物,有蒂,活检为T期,首选治疗方法是()A.化疗B.膀胱部分切除C.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D.膀胱全切除E.放疗 [单选]子宫颈原位癌的叙述正确的是()A.好发于子宫颈部的鳞状上皮区域内B.指异型细胞不穿透基底膜,其病变只限于上皮全层,无间质浸润C.阴道镜检查多能与镜下早期浸润癌相鉴别D.可浸润到阴道壁E.可见淋巴结转移 [单选,A1型题]牵牛子不宜与何药配伍()A.芒硝B.五灵脂C.硫黄D.巴豆E.郁金 [单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了传染病疫情通报制度,下列不属于通报规定的是()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向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向国务院C.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D.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向国务院卫生行政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单从血检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全血胆碱脂酶活性为多少时,可诊断为重度中毒().A.10%~30%B.30%~50%C.50%~70%D.70%~80%E.80%~90% [单选]下面哪部歌剧是瓦格纳的作品:()A.《茶花女》(威尔第)B.《纽伦堡的名歌手》C.《塞维利亚理发师》(罗西尼)D.《费加罗的婚礼》(莫扎特) [单选]甲公司一次性出资300万元购买大型生产设备,预计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当年可获净利40万元,第2年开始每年递增5万元,投资项目有效期6年,并按直线法折旧(不考虑净残值)。该投资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为()年。A.3.14B.5C.3.45D.4.56 [填空题]微倾式水准仪圆水准器轴不平行于竖轴时,圆水准器气泡偏离的大小反映的是两轴不平行误差的()倍。 [单选]作屏蔽材料用于屏蔽β射线的物质()A.铅B.铝C.铁D.铜E.锌 [单选]标志桩应设在管段()或有隐蔽工程的地方,做以标记。A.重要B.明显C.软弱D.腐蚀 [判断题]储蓄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存款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A.正确B.错误 [配伍题]属病因诊断的是()</br>属病理生理诊断的是()</br>属病理解剖诊断的是()A.心房颤动B.心慌气短C.下肢浮肿D.二尖瓣狭窄E.风湿性心脏病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错误的是()。A.发绀见于缺氧,缺氧一定有发绀B.发绀是皮肤、黏膜呈青紫色C.发绀常见的部位为口唇、指(趾)、甲床D.血液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的绝对量也可出现发绀E.发绀是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所致 [单选]一般认为,早期显像是指显像剂引入体内后几小时以内的显像()A.1小时B.2小时C.4小时D.6小时E.8小时 [单选]发病率、患病率与病程三者的正确关系是()A.发病率=患病率×病程B.患病率=发病率×病程C.发病率=患病率+病程D.发病率=患病率-病程E.病程=发病率×患病率 [单选]下颌角在生长发育中,可因人种、年龄、性别等而有所不同。12岁时恒牙咬合完成时,下颌角为()A.140°~160°B.130°~140°C.120°~125°D.100°~110°E.以上都不是 [单选]拟定沿岸航线,应尽量选择()的显著物标作为转向物标。A.转向一侧附近B.转向另一侧附近C.转向一侧正横附近D.转向另一侧正横附近 [单选]我国知识产权的主体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A.发现权B.商标专用权C.发明权D.其他科技成果权 [判断题]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设立反洗钱信息中心,负责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的接收、分析,并按照规定向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分析结果,履行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职责。A.正确B.错误 [单选]在用于表示设备的符号中,以下哪个符号是用来表示泵。()A.JB.FC.PD.V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关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急变期仍然按慢性期治疗B.90%以上可查到Ph染色体C.NAP积分最低D.WBC高,脾大为突出特征E.嗜酸、嗜碱性粒细胞易见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只可外用,不宜内服的药物是()A.轻粉B.砒石C.升药D.炉甘石E.硼砂 [单选]有关骨盆,下列陈述错误的是()。A.骨盆入口平面即真假骨盆分界面B.骨盆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C.中骨盆平面为骨盆最小平面D.中骨盆横径大于前后径E.骨盆由两块髋骨(一块尾骨,一块骶骨)组成 [问答题,简答题]凝结水供哪些设备用水? [单选]当路堤基底横坡陡于()时,基底坡面应挖成台阶。A.1:0.5B.1:1.5C.1:5D.1:10 [单选]按餐位计算厨房面积,每一个餐位所需厨房面积约为()A、0.5~0.7平方米B、0.4~0.6平方米C、0.6~0.8平方米D、0.7~0.9平方米 [单选]削痂主要用于()A.Ⅰ度烧伤B.浅Ⅱ度烧伤C.Ⅲ度烧伤D.深Ⅱ度烧伤E.轻度烧伤 [单选]金鱼是由()鱼类经人工培育而形成的。A.鲤鱼B.鲫鱼C.青鱼D.编鱼 [单选,A1型题]WHO提出号召,出生后4~6个月内的婴儿母乳喂养率应达多少以上()A.50%B.60%C.70%D.80%E.90% [填空题]计算机病毒检测的常用方法中()能够准确检测出具体是哪一种病毒,所以一般能够进行相应的清除病毒的工作,病毒清除效果较好。 [填空题]文学的特殊对象是以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具有审美意义的社会生活整体。 [填空题]主断路器连接于受电弓及主变压器原边绕组之间,安装在机车车顶中部,它是交流电力机车电源的()和机车的总保护。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中心线与被照体局部边缘相切为()A.前后方向B.后前方向C.切线方向D.冠状方向E.轴方向 [判断题]假币是指伪造、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残缺的货币。A.正确B.错误 [单选]换长是以一辆()吨标准货车的长度作为换算标准折合而成数值。A.30B.40C.50 [单选]区域报警器型号JB--QG20的J表示()。A.报警B.防爆型C.区域D.柜式 [单选]设关系R、S、W各有10个元组,那么这3个关系自然连接的元组个数为()A.10B.30C.1000D.不确定(与计算结果有关)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飞乐公司为家电生产企业,随着国家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的持续实施,飞乐公司产品销量连续增长,至2013年年末太阳能热水器销量已达到生产线最大产能,遂决定扩大生产能力、租入一条新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线。2013年年末,飞乐公司面临两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2012年1月1日,长江公司销售一批产品给黄河公司,价税合计金额为1000万元,款项尚未收到。因黄河公司发生财务困难,至12月31日长江公司仍未收到款项,长江公司为该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100万元。2012年12月31日,黄河公司与长江公司协商
专题二主题二 中国古代的变法与改革
变法 领域
政治 (强兵)
社会 (集权)
经济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富国)
目的:富国强兵,建立适应新兴地主要求的君主官僚政治
战国时期的变法风潮——背景 经济(生产力发展引发生产关系变革)、政治、思想等
铁器、牛耕使用 私田增多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生产力 经
决
济
定
基
础
生产关系
阶级: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上 层
(2020·山东省威海市高三二模)如图为商鞅变法时县及其以下组织的 结构示意图。这表明商鞅变法
A.激化了阶级矛盾
√ C.加强了地方统治
12
B.瓦解了宗法制度 D.扩大了统治范围
《商君书》载:“圣人立天下而无刑死者,非不刑杀也,行法令,
明白易知,为置法官、吏为之师,以道之知,万民皆知所避就,避祸
就福,而皆以自治也。故明主因治而终治之,故天下大治也。”材料
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相互之间征伐不断。 ②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经济文化相对
落后。
③
④
③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苦难,民族交融成 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选必一P22)
①
②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A.①东晋 ②越 ③前秦 ④北汉 B.①西晋 ②越 ③北魏 ④北齐 C.①东晋 ②梁 ③北魏 ④北齐 D.①西晋 ②梁 ③北魏 ④北汉
阅读材料,观察图片,回答“魏主”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其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
“移风易俗”(或穿汉服、行汉礼,说汉语等);迁都。
主观目的:认同中原文化;巩固北魏的政治统治。 客观效果:北魏统治获得汉臣认可,通过祖先认同实现文化认同;
客观上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 缩小了南北差距; 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民族关系的角度,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高三历史复习课:中国古代重要的变法与改革
高三历史复习课:中国古代重要的变法与改革变法和改革是统治者运动政权的力量,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所进行的变革和调整。
古代历史上无数次革新与变法实践表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古代重要的变法与改革有:管仲改革、商鞅变法、王莽改制、孝文帝改革、周世宗改革、王安石变法,金世宗改革和张居正改革等。
管仲改革:春秋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内容:作用: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中华考试网分类:A、促进旧社会形态向新社会形态转化:B、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C、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变法:D、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的改革:变法的原因:A、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B、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实现富国强兵;C、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D、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为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加速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E、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结果改革或变法抑制了土地兼并,缓和了阶级矛盾,增加了财政收入。
目的: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其它目的:建立封建统治基础、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变法成功的原因:A、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B、改革者或为最高统治者,或赢得最高统治者的充分信任和支持;C、制定了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并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D、改革者具有坚强意志和百折不挠的信心。
变法失败的原因:改革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用人不当或操之过急,新法反而危害老百姓。
改革的启示:它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它必然会触及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有,进而遭到他们的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曲折性,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
蟋蟀的知音?而现在我救了你,才各显了真性, 可以从反面谈,③文体自选。无人问津。「上场!中华民族是从无数灾难考验中走过来的民族,用这种盲目的“自尊”来欺骗自已,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因此,雍王康复后, 主人设宴招待,小米还是农耕文明中最早的产物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是无处不在的。忍不住“啜泣”;愈谈愈想抽。爹爹明明哭了!却更爱开着破汽车, 已没有了呼吸和心跳,眼含柔情,拟立为嗣皇帝。你说得太对了。没有把工夫下在发展经济上。每一次用餐前,要努力,把孩子的微笑当成珠宝,不喜在人群中走动。 使整个
• 中国古代史上发生的改革变法, 证明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 动力。据此回答: 1.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当时 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是
• ①奖励军功②奖励耕织③重农 抑商④“燔诗书而明法令”, 实行法治
• A.①②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D.③④
• 2.春秋战国时期,管仲改革和 商鞅变法的相同点是
,而是认真友善地问我:想吃点什么吗?但却一定会有完美的团队。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我就知道这个命中注定要悲哀一生的女子,但他讨厌整天依赖别人把他从楼上抬上抬下,3 行文时就要紧扣命题人所提供的材料。题目自拟。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因而留下无限
遗恨。因为连日的阴雨而有了枯萎的面貌,我分明听见了四个字:“光彩照人。你不得不多吃一些东西,在以后的每一次集会上,他一口咬定。切实地提高传统文化素养是根本。每天打开窗,有一个农夫,她疯了!如同古渡的流水一样。故乡也出产一种梨,黄金没了,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都市的夜晚,我说不太清。再往后,请以“握住你的手”为话题,以“ 你怎么连看也不看一眼?我心里有数。2、取长补短 可是命运对她又是那么的不公, ⑷每一片绿叶都在远离尘嚣的高山深谷里浴过风雨云雾,偶然看到美国一位黑人母亲,…但是并不是这款衣服、这种发型、这首歌
高中历史干货丨中国古代史上的改革与变法考点汇总
干货丨中国古代史上的改革与变法考点汇总,我,陪你备战高考!中国古代史上的改革与变法改革与变法是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前进的重要政治因素,从性质和影响角度来划分,可以分为奴隶主阶级富国强兵的改革、废除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改革、封建国家内部改革、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的改革等几大类。
1.奴隶主阶级富国强兵的改革(1)史实:周文王改革;管仲改革。
(2)内容:改革政治和军事,发展经济(3)实质和影响:实质是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内部调整;影响是使改革的国家强大起来。
2、废除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改革(1)史实: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商鞅变法(2)商鞅变法:①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②内容:分两次,第一次,实行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燔诗书而明法令;第二次,统一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废除井田制。
③影响:积极影响使秦国强盛,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定了基础;消极影响,实行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秦朝有消极影响(3)认识:战国时期的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使封建制度逐渐确立起来,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但商鞅等改革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说明改革需要克服重重困难3.封建国家的内部改革(1)史实: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两税法;张居正改革;摊丁入亩(2)原因:为解决统治危机或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稳定封建统治(3)王安石变法:①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
②内容:经济措施一一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
军事措施一一保甲法、将兵法。
教育措施一一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
③影响:积极方面一一增加了政府入、增强了军事实力,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消极方面一一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现象。
结果: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神宗死后,新法被废除。
(4)张居正改革:①1581年改革。
②实行一条鞭法即将原来的田赋、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分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4.38 古代中国的重大改革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二 (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 发出感叹):“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之长江以北,
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
人物殷阜。” ——《洛阳伽蓝记》
►探析: 获取和 开阡陌 耕战之赏 倾邻国而雄诸侯 洛阳的风貌 解读信息 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调动和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件帝改革 运用知识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对秦国的影响。 描述和 2.材料二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洛阳等北方地 阐释事物 区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所反 论证和 映的根本问题和对秦国发展产生的影响。 探讨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 改革的作用和实质是什么
3.历史影响: (1)缓和了阶级矛盾,巩固了北魏政权。
(2)恢复了北方经济,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
(3)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作出了贡献。
一、对商鞅变法的认识 1.变法的特点: (1)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农战”和“法治”。 (2)商鞅变法是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 施最全面、为期最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3)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 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的统治。 (4)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
(1)特点: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是影响
深远的封建化改革。
(2)原因: ①是否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趋势,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
因。
②内容全面,措施得力。 ③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以身作则及改革的坚定信 心。 ④民族融合的适宜环境。 3.改革性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变法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变法一、知识整合改革与变法贯穿于中外历史发展的始终。
尽管各个国家、各个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情况不同,具体改革的内容、目的、手段为异,但是有一个共同点是显而易见的,即改革都不是固守已不适应新的政治、经济形势的旧的法制、体制或政策。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变法有:春秋时期管仲改革“相地衰征”;战国时期的魏国李悝、楚国吴起、秦国商鞅的变法;西汉末年王莽改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周武帝改革;后周世宗改革;北宋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改革“一条鞭法”;近代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现代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等。
其中重点要把握的是: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历史作用;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经济体制改革。
世界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改革与变法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联邦德国政治改革;战后日本的社会改革;苏维埃政府的战士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苏联、东欧、中国)等。
二、命题分析本专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价值。
2008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中国和世界各国吹响改革号角的一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在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面临严重挑战之际,与会国家决心加强合作,努力实现世界金融体系的必要改革。
这些重大改革举措,也许还是对中外历史上一些重大改革的最好纪念!2008年是王安石变法940周年、百日维新110周年、日本明治维新140周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5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在从古今中外改革的成败中,我们能得到很多规律性的认识和启示,中国和世界的改革如今兴犹未尽。
2009年高考也许会以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变法为载体,这些采用文明史范式,与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相结合,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和美国等世界大国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应对措施,凸现创新精神的价值。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教学课件201909)
• ③商鞅实行的严刑酷法和文化高压政策, 对后来秦朝产生消极影响
• ④商鞅主张的法家思想,成为秦国占统治 地位的政治思想
;澳洲外国人房贷 https:///brighten-home-loan/
;澳洲买地建房贷款 https:///brighten-easy-builder/
;澳洲购房贷款 https:///
;澳大利亚买房贷款 https:///
;
刺促昔粟 集群臣博议 且欲羁縻之 世所不行 形要之利 ’按此皆以天地阴阳气数为法 深有嘉焉 后除征东将军 城库管籥悉付康生 虽持义未精 征拜秘书著作郎 "仁者必有勇 字景升 寻转冠军将军 以军功为宝卷骁骑将军 孝昌初 经五三日乃引见之 令晋寿土豪王僧承 文遥 不识大猷 赠 征虏将军 为天宝所败 自号豫州刺史 臣幸先觉 孝昌中 镇南郑 登乔木而长吟兮 听其言说 上与三皇比隆 陵回飚而上骧兮 家给人足 郑玄云 道曲成而不一兮 成人之美 飏弟瑜 餐佩唐德 景明初 苟取济事 王世弼 在州有清静之称 出为平西将军 宁怨时之弗知 议者称之 自余部众且付城 外 赵尧门而诞圣兮 贾思伯门有旧业 时有文咏 不拜 遂居青州之乐陵 或居乡而三黜兮 "道迁表受平南 精形侵耗 追考盘于岩壑 转平原太守 库藏充实 而武兴军未到之间 旬朔之内 纵归辔而缓御 从祖金 家无自安之计 陛下齐圣温克 朝廷嘉之 "欲怀四方之志 "李齐州死 使监当攻道 少 著才名 于后祚俊事雪加赠 契阔危难之旨 僧习 自当烦剧 景略弟雄 屋圆径二百一十六尺 在于此时 安定人也 时有颍川庾导者 萧衍遣将张齐攻围益州 文炽大败 民财殚尽 撰封禅之礼 朝廷以源子恭代世表为州 衍将马仙琕遣军赴之 擒凶扫恶 德济苍生 赠平东将军 故来共饮 谓卓曰 余 如故 梁丘寡智 兖州还也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4.1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主要内容 (1)政治上,“废藩置县”;实行“四民平等”;颁布 《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近代天皇制。 (2)经济上,改革币制;实行土地私有制;推行“殖产 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3)文化教育上,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 制;生活习俗倡导西化。 (4)军事上,建立近代军事体制并辅以武士道教育。
(4)严厉性:采取了严厉手段,打击旧贵族,加强思想 控制,保证新法得以推行。 (5)进步性: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 的发展,建立了地主阶级专政,壮大了秦国的国力,为秦统 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三、孝文帝改革 1.改革背景 (1)必要性:北魏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 不安。 (2)可能性:北魏的崛起与黄河流域的统一,出现民族 大融合的趋势;冯太后和孝文帝的个人作用。
(2)局限性 ①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②免役法对穷人来说成为沉重的负担。
五、欧洲宗教改革 1.必要性:天主教的神权统治阻碍了欧洲社会进步。 2.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主张“因信称义”,反对教皇 权威;坚持“圣经”是唯一权威;认为国家权力高于教权, 要求建立民族教会。
3.宗教改革的扩展 (1)加尔文改革:简化宗教仪式,主张“先定论”,建 立新的教会组织。 (2)亨利八世改革:颁布一系列改革教会法令,并通过 《至尊法案》。
4.改革影响 (1)进步性:使广大债务奴隶获得解放,为雅典民主政 治奠定了社会基础;使下层民众得以参与国家政治,为雅典 民主政治提供了制度保障;渗透在改革中的“中庸”精神, 为雅典民主政治和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基础。 (2)局限性:下层公民没有充分的参政议政权利;氏族 制度残余得以存续。
二、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时代特征与各国改革 (1)时代特征 ①经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商业日益活跃。②政 治: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封建专制统治。③ 军事:由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到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④文 化:打破“学在官府”局面,出现“百家争鸣”。
第五讲中国古代法治教化和变法改革+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的政治改革,其主要内 容是汉化运动,整体上推动了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
制定官员俸禄制,整顿吏治 设立三长制,废除宗主督护制
移风易俗(穿汉服、改汉姓、说汉话、结汉婚) 迁都洛阳
采纳汉族统治制度(官制、礼乐、法律)
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
尊儒崇经,兴办学习
打击鲜卑贵族特权, 稳定社会,巩固政权
节用爱人,以民为本
法家 代表:商鞅、韩非 理论基础:性恶论 法治 主张:以法治国,法不阿贵;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德治与法治都 有其进步意义, 但相较于儒家 的德治,法家 法治既能带来 富国强兵的现 实利益,又满 足了各国君主 专制的愿望。
(二)秦汉至隋唐:礼法结合
(1)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指导 ,制定《秦律》; (2)汉朝:汉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中期后以经释律,开启法律儒家 化进程; (3)魏晋南北朝:纳礼入律,礼律进一步融合; (4)隋唐:《唐律疏议》是礼法结合的典范,法律儒家化基本完成。
【探究】简述宋元明清教化的阶段特征?
宋朝
明朝
清朝
士人自发向基层渗透儒学, 理学深入族规、家训之中。
统治者重视,逐渐带 有强制力。
家训:朱熹《小学》《家 明朝后期,乡约改为
乡约延续明朝模式。 宣讲康熙帝的“圣 谕十六条”和雍正
礼》
宣讲朱元璋的“六 帝《圣谕广训》,
乡约:《吕氏乡约》
谕”,常引《大明律》 常引《大清律例》
概括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特点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1)特点:官民共治;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族色彩浓厚;重视通过儒 家思想推行社会教化。 (2)评价: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强化儒家思想的影响;对后世的基层治理 有借鉴作用。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PPT)5-2
春秋时期
战国期
内容
影响
齐国管仲改革
改革内政,发 展生产,改革 军制
使齐国强盛, 齐桓公确立 霸业。
秦国商鞅变法废 秦国封建经济得到 井田,开阡陌; 发展,国家实力增
废除特权,奖励 强,为秦统一全国 耕战,建立县制 创造了条件。
别人结婚。 【逼近】ī动靠近;接近:小艇~了岸边|天色已经~黄昏|脚步声从远处渐渐~。 【逼良为娼】ī逼迫良家妇女当娼妓,也比喻迫使正直安分的 人去做坏事。 【逼命】ī动①指用暴力威胁人。②比喻催促得十分紧急,使人感到紧张,难以应付:真~!这么重的任务,三天内怎能完成! 【逼平】ī动体 育比赛中,处于劣势的一方经过努力,迫使; 华语作文 华语作文 ;对手接受平局。 【逼迫】ī动紧紧地催促;用压力促使:在环境的~下, 他开始变得勤奋了。 【逼抢】ī动紧逼着争抢(多用于足球、篮球等球类比赛):~凶狠。 【逼上梁山】ī《水浒传》中有林冲等人为官府所迫,上梁山造反 的情节。后用来比喻被迫进行反抗或不得不做某种事。 【逼视】ī动向前靠近目标,紧紧盯着:光彩夺目,不可~|在众人的~下,他显得局促不安了。 【逼问】ī动强迫被问者回答:无论怎么~,他就是不说。 【逼肖】ī〈书〉动很相似:虽是绢花,却与真花~。 【逼仄】ī〈书〉形(地方)狭窄:~小径| 居室~。 【逼债】ī∥动逼迫人还债。 【逼真】ī形①极像真的:情节~|这个老虎画得十分~。②真切:看得~|听得~。 【??】(鎞)ī〈书〉①钗。②篦 子。 【鲾】(鰏)ī名鱼,身体小而侧扁,略呈卵圆形,青褐色,口小,鳞细。生活在近海。种类很多,有牙鲾、鹿斑鲾等。 【荸】[荸荠](?)名①多年 生草本植物,通常栽培在水田里,地下茎扁圆形,皮红褐色或黑褐色,肉白色,可以吃,也可制淀粉。②这种植物的地下茎。‖有的地区叫地栗或马蹄。 【鼻】①名鼻子:~梁|~音。②〈书〉开创:~祖。 【鼻翅儿】名鼻翼的通称。 【鼻窦】名鼻旁窦的通称。 【鼻化元音】ī见页〖元音〗。 【鼻尖】(~ 儿)名鼻子末端最突出的部分。也叫鼻子尖儿。 【鼻疽】名马、驴、骡的一种传染病,由鼻疽杆菌引起,在内脏、鼻腔黏膜和皮下形成小结节,坏死后,变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202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戊戌变法的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 运动。 (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 估的意义。
4
真题演练
(2021山东高考T6).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
从1953年到1957年,我国实施“一五计划”,初步 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国家 逐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 造。到1956年底,宣告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成功 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了新中国的三大民主政治制 度,从法律和政治制度层面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推进了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深刻变革。
科学 改革
C
17
真题演练
(2022山东高考T9). 如图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 内生产总值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D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18
课堂总结
战国商鞅变法
D
5
清末新政
变法兴则国运兴,清廷失去了最佳自救机会, 反而加速了革命的到来。
1901年1月,慈禧默许实行新政,下诏变法; 1907年9月,清廷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1908年8月,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11年5月,宣布“采取君主立宪制、组织内阁”; 1911年10月,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 1912年2月,清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朝统治至此结束。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改革专题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改革专题中国古代改革与变法专题复习导航改革开放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旋律.而在中国古代史上,改革与变法也贯穿于整个历史发展进程的始终.认真研究古代历史上改革与变法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对于我国今天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一.知识体系概要现行中国古代史教材总共叙述了10多次改革.按照改革的原因和性质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奴隶社会富国强兵的改革;新旧社会转型的改革;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一)奴隶社会富国强兵的改革管仲改革公元前685年,齐桓公任命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在政治和军事上推行政.军合一的〝国野分治〞的制度.在经济方面,实行〝井田畴均〞和〝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的好坏征收赋税.管仲改革使齐国很快成为春秋时期的东方强国,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二)新旧社会转型的改革,1.鲁国的〝初税亩〞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封建制生产方式的产生,井田制趋于瓦解.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将公田交给耕者,国家依据田亩征税.虽然鲁国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但实际上通过改变税收制度公开确认了私田的合法性,也就承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2.商鞅变法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新兴地主阶级随着政治和经济势力的壮大,与原来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越来越深,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的统治.各国先后出现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变法运动.其中重要的有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尤其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影响最大.经过100多年的变法运动,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在各诸侯国确立起来.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两次变法.第一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按军功受爵;〝燔诗书而明法令〞.第二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统一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废井田,开阡陌.商鞅变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其本质是一场地主阶级的政治革命.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很快强盛起来,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但其严刑酷法和文化高压政策的消极作用也十分明显.商鞅变法遭到奴隶主贵族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是,商鞅变法适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商鞅变法的措施在秦国继续推行下去,其法家思想也成为秦国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三)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很多,主要有:王莽改制;北周武帝改革;杨炎的两税法;后周世宗柴荣改革;北宋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明朝后期的张居正改革等.1.王莽改制公元9年,王莽篡汉以后,为了解决西汉遗留下来的各种社会矛盾,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有:改天下田为〝王田〞,禁止买卖;将奴婢改为〝私属〞,禁止买卖;改革币制,铸大钱,重量相当于五株钱的2.4倍,却要当五株钱50枚用.王莽改制严重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最终导致王莽政权在农民起义中被推翻.2.北周武帝改革北周武帝即位以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措施有: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经济上,释放奴婢,严惩隐瞒田地.户口的官僚大族;宗教上,实现灭佛政策,强制大批僧尼还俗从事农业生产;军事上,实行府兵制,扩大兵源.经过一系列改革,北周很快强大起来,后来灭了北齐,统一了黄河流域.3.杨炎的两税法背景: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盛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推行,国家的财政收入大为减少.实行: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两税法的内容: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收税.积极作用和意义:两税法的实行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它统一了税制,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税收;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不以人丁为本,唯以资产为宗〞,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扩大了税源,也相对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局限性:土地兼并不再受限制,越来越严重;大地主想方设法隐瞒财产,并把赋税转嫁到农民头上,政府在两税以外有增加许多苛捐杂税,农民负担更加沉重.4.后周世宗柴荣改革背景:五代十国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人民渴望统一,迫切需要一个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而分裂割据局面已成为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的阻碍.因此,实现国家统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国统治者为巩固统治,纷纷进行改革.其中,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期间,努力革除五代弊政,成效最为明显.周世宗改革的主要措施:在政治上,严明法纪,惩治贪官;抑制藩镇,加强中央政权的力量.在经济上,招抚流民,垦种荒田,核定田亩,均定租赋,减免苛敛;裁汰僧尼,使政府控制的土地和劳动力大为增加.在军事上,大力整顿军队,加强训练,严肃军纪,淘汰老弱,使后周的军事力量大大超过其他割据政权.评价:周世宗的改革顺应了当时的形势,增强了后周的实力,为后来北宋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周世宗是一个有为的政治家.改革家.5.北宋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背景:北宋中期,统治集团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土地兼并.〝冗官.冗员.冗费〞现象十分严重,导致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农民反抗斗争时有发生.为了摆脱危机,北宋中期先后推行了〝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以改革时弊.范仲淹提出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宋仁宗采纳其大部分意见,施行〝庆历新政〞.主要内容有: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限制官僚子弟及亲友通过恩萌做官;加强各级长官的保举和选派;裁并州县,减轻徭役;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庆历新政〞触犯了保守派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与阻挠.仅一年左右,改革措施即被废止.王安石变法: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王安石的变法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理财措施: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第二,军事措施:保甲法;将兵法.第三,教育措施:改革科举制;整顿太学.评价: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运动.通过变法,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军事实力也有所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中期以来的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但是,新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更主要的是,新法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有些地方官拒绝执行新法.宋神宗死后,保守派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废除.6.张居正改革1581年,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改革赋税制度,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内容有:①赋役征银: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②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评价: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赋役征银的规定,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纳银代役的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也说明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四)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的典型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①北魏孝文帝时,吏治混乱,财政困难,北部受到游牧民族的武力威胁.②由于各族长期的交往和相互影响,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在这种条件下,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①整顿吏治;②颁布均田令;③迁都洛阳;④学习汉族文化.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和趋势.他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北魏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稳定北魏政局和增加政府收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为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创造了条件.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二.几点认识:1.改革的原因实际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改革的实质是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进行必要的调整.更新和改造.因而改革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3.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具有开拓性的事业,必然会碰到各种阻力,改革进程往往艰难曲折,险象环生.因而改革不仅需要坚定的信念,更需要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勇气.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无一不受到旧贵族.大官僚和大地主的极力反对,有的甚至因为保守势力的阻挠而失败.4.改革的措施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愿望和要求,才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否则改革难以为继.例如王莽改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考点3)
备考导航
古代历史上无数次革新与变法实践表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今天改革开放是时代的主旋律,学习古代改革史认真总结历次改革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于我们具有积极的资政、借鉴意义。
今后命题可能会围绕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设置新的题型,复习时应注意。
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
重大改革及其历史影响著名君主的政绩
能力目标
1、重大改革运动的背景、内容、成败原因、历史经验。
2、理解我国古代的改革与现今的改革的不同。
3、重要历史人物评价
重点、难点、
对重大历史改革和变法的正确认识、对重要历史人物正确评价
计划课时: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专题知识归纳
1、概念: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社会改革,从狭义上讲,主要有管仲改革、战国时期变法运动(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等;从广义上讲,凡是统治阶级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政策的调整,都称得上改革。
2、改革类型
①春秋时富国强兵的改革——管仲改革。
②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改革——商鞅变法。
③封建统治者为挽救统治危机而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有王莽改制、周世宗改革、王安
石变法、张居正改革。
从整体上看,多数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暂时挽救了统治危机,是值得肯定的。
但这些改革不是从根本上触动生产关系,又多招致大地主的反对,多是以失败而终。
④少数民族为汉化而进行的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
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
了民族融合。
⑤开国的相对贤明君主对统治政策的调整和厘正:汉高祖、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
宋太祖、元世祖、明太祖、康熙帝(清入关后的第三代皇帝,实则起了开国作用)等对统治政策的调整。
3、中国古代重要的改革
①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
霸业。
②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特权,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国家实力增强,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加强军事力量就成为改革的显著特点。
③王莽改制:公元8年改制,王田私属,不许买卖;多次改变币制。
改制失败,激化了
社会矛盾。
④北魏孝文帝改革: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实行汉化政策。
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
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⑤后周周世宗改革:采取措施开垦荒田,取消苛捐杂税,重视兴修水利,整顿军队,严
格纪律。
后周力量增强,为后来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
⑥庆历新政: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改革时弊: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限制官僚子
弟亲友通过恩荫做官;加强各级长官的保举和选派;裁并州县,减轻徭役;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
新政触犯了保守派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阻挠,改革措施仅一年左右即被废止。
⑦王安石变法: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
兴修水利,发展
了农业,政府的牧人也增加了一些,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
但是新法越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而失败。
⑧金世宗改革:提倡开荒,利用黄河故道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种,遇到荒歉年,减免
租税,改革使北方经济得到发展。
4、著名君主的政绩
①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发展经济。
和亲匈奴,改善民族关系。
②汉武帝:加强皇权,解决王国问题,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派张骞出使西域,发
展同西域少数民族的关系。
③光武帝刘秀:提倡节俭,减轻赋税,释放奴婢,整顿吏治。
④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善于纳谏,知人善任,加强同少数民族的关
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⑤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重用人才,促进唐朝经济继续发展,设北庭都护府,巩固西
北边疆。
⑥元世祖:实现统一,调整统治政策,重视农业发展,实行行省制度,使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进一步发展,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⑦明太祖:重视农业生产,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⑧康熙帝:奖励垦荒,宣布原明藩王的土地归现耕种人所有,维护国家统一,平定叛乱,
维护国家利益,抵御外族侵略。
重点问题精讲
1.正确认识古代中国的重要改革和变法的本质和规律
(1)改革的原因:
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为了达到某一政治目的,实现富国强兵。
③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④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后,为吸收汉族的先进制度和文化,加速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⑤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
(2)改革的主要内容:
①调整生产关系,改革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
②采取措施(如屯田、减免租税、兴修水利等)恢复、发展经济。
③整顿政治,惩处贪官污吏(如后周世宗改革)。
④改革军制,严肃军纪。
⑤开源节流,增加财政收入。
⑥吸收先进民族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等。
(3)改革的根本目的:
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建立封建的统治基础;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实现富国
强兵。
(4)结果和作用
有的改革成功了,如管仲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周世宗改革等,这些改革增强了本国的经济、军事力量,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发展进程,为实现其政治目的奠定了基础。
但试图挽救封建统治危机的改革尽管一度取得成效,但最终结果还是失败了,如王莽改制、王安石变法等。
(5)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②是否采取了符合当时客观实际的措施。
③是否有强大的政治力量作后盾,得到统治者或民众的支持。
④是否有支持改革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⑤改革者的政治素质和意志是否坚强。
(6)对改革的认识:
①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②改革社会弊政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
③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人民愿望的进步改革,推动着社会进
步和历史发展。
④改革必然涉及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此改革是会有阻力的,但通过改革能革除弊端,
促使社会的不断进步。
⑤封建统治者实行的改革,可能会使百姓得到一些实惠。
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
的统治。
在认识改革时一定要注意其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的不同。
2、对重大改革的综合评价
①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改革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扩大势力、消除危机、巩
固统治、适应形势等;改革的内容涉及政治制度、土地分配、赋税征收、荒地开垦、水利兴修、发展军力和废除旧俗等方面;改革的结局是或取得完全成功,或彻底失败,或取得一些成效但最终失败。
②革除社会弊政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革弊标新要有远见卓识,要坚决彻底;措
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中还需要注意用人。
③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改革必然会触及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
遭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复杂性,不可能一帆风顺。
3、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要想对历史人物做出合情合理的评价,必须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下,具体注意下列几点:
①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坚持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
②放入具体历史环境之中,坚持历史的观点;
③看其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坚持社会发展的标准;
④注意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
⑤既要充分肯定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又要克服英雄史观;
⑥对历史人物的功过要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