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
的的确确,麦肯锡的“实达”之败着实在这位世界咨询巨头的脑袋上狠狠地敲了一记重锤,也让这位巨头第一次领
的的确确,麦肯锡的“实达”之败着实在这位世界咨询巨头的脑袋上狠狠地敲了一记重锤,也让这位巨头第一次领教了什么叫做“当头棒喝”的滋味。
麦肯锡是全球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在全世界的企业中享有盛誉,为全球最大的200家公司中的147家提供咨询服务。
可是在中国市场,这家在世界各地极度权威的咨询公司却接连上演了一连串令中国“土人”大跌眼镜的尴尬局面。
随着一连串尴尬局面的出现,在中国,麦肯锡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一时间,关于“麦肯锡兵败中国”的讨论传得沸沸扬扬后,麦肯锡在中国陷入了一场对其诚信和在中国进行企业咨询操作能力质疑的危机中。
实达集团于1996年成功在上海上市后,公司在快速发展中遇到一系列问题,于是实达集团希望通过麦肯锡的咨询来完善实达集团当时问题最大的销售渠道和营销模式,希望麦肯锡为其提供一套新的方案以提高集团业务的运转效率。
实达开始寻求新的管理架构模式,出资300万元聘请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制定企业管理改革方案。
1998年年底和1999年年底,进行了两次规模很大、层次很深的结构性调整:打散所有的子公司体制,建立不同的事业部,整个集团的营销和销售统一到事业部进行。
但麦肯锡开出的处方没有起到作用,却造成实达“感冒”加重,1999年上半年经营业绩大幅滑坡,大量的应收帐款、物资、库存的积压,在这次结构性调整中形成一笔笔说不清的烂账。
麦肯锡为实达提出两套方案,一套是一步到位的,要求企业有较强的承受能力;一套是过渡方案。
实达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一步到位,于是采用了第一套方案。
实达支付给麦肯锡300万元咨询费,并耗资几千万元用以配套实施该方案。
然而,出乎实达和麦肯锡意料的是,执行麦肯锡咨询方案的过程困难重重。
新方案要求实达由个人权力式管理方式向程序化管理方式转变,与公司原有的管理方式和决策管理层有根本性冲突。
实达也发现管理过程中协调步骤的增加和无休止的会议,反而降低了公司的沟通效率,致使营销系统运营的效率不升反降。
透视麦肯锡在华的战略错误现象-王府井百货案例分析与点评
透视(tòushì)麦肯锡在华的战略错误现象——王府井百货(bǎihuò)案例分析与点评关于麦肯锡,新闻界最常见的观点就是,不是麦肯锡的思想方法不好,而是它提出的方案和建议,在中国企业中,没有办法执行。
尽管另外一些专家和学者也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作为管理咨询公司,你提出的方案,客户无法执行,这难道是客户的错误?然而,从来没有人分析与研究麦肯锡在几个著名中国企业咨询中所提出的战略建议的科学性,麦肯锡自己(zìjǐ)也没有对这些过去的案例进行反思分析。
作为一个从事战略与营销的学者,我认为,新闻界仅对麦肯锡一两次咨询活动结果进行评价,是不够的,中国企业、学界应该从战略管理与营销管理的学术角度来,分析麦肯锡在一些案例中对客户提出的关于管理与战略的建议,像围棋比赛复盘一样,分析这些建议的正确与否,从理论上总结,这些建议与实践结果的差异,对于理论体系的价值与作用。
从这个角度出发,本人根据收集的有限资料,分析和研究麦肯锡的几个案例中提出的战略建议,并就其不足,进行了自己的分析,并将其贡献给同行。
本文今天从战略角度重点分析的是麦肯锡在王府井案例中的一些建议。
分析(fēnxī)研究结果,我们有三个结论:首先,麦肯锡的战略错误,并不像一般人的想象那样,仅仅是一个(yīɡè)中国人有没有执行能力的问题,而是战略建议本身有严重的问题;其次,在王府井案例中,麦肯锡没有分析出中国百货业面临分业经营与其它业态的竞争,因此,没有预先提出防范性的建议;其三,王府井没有分析出,百货连锁业作为一种业态,在全球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问题,有明显的误导影响。
对比王府井与国美电器:1998到2002年据历史资料显示,王府井在1998年、1999年均是负增长,其中,王府井在1999年的增长幅度-28.2%,2000年之后,王府井才开始恢复元气,实现其持续增长的目标。
这个我们不能不说麦肯锡的战略方案存在重大问题,有人可能会说这是中国人执行力的问题,但实际情况呢?我们来回忆一下中国零售业在1998年的市场整体增长情况,1998年中国的零售业是什么样子?回顾1998年中国的零售商业,总结出主要的特点有三:--兼并重组成为业界主打潮流--国际连锁企业在中国攻城略地--专业连锁应时而出业绩非凡第一、兼并连锁。
企业成本控制方法
企业成本控制方法麦肯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
特别是人力成本方面,由于管理者与员工长期片面形成的"人本观念",没有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实质,从而进入了"人本陷阱",造成人工成本呈现失控状态,最终导致企业利润与人工成本的失衡,也成了企业管理者最"头疼的顽疾"。
其实,成本控制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节约的艺术。
关键是如何将每一分钱花得恰到好处,将企业的每一种资源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
如何控制好企业人工成本呢?我们首先要从企业成本控制入手,把人工成本控制放入企业成本的"大局"之中来分析,如果只以"人工成本"论成本,必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成本控制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节约的艺术。
以节约为成本控制基本理念的企业只是土财主式的企业,他们除了盘剥工人和在原材料上大打折扣以外,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所以,我们需要学习现代企业应有的成本控制战略以及方法。
"一、企业总体成本的控制第一步:明确战略目标方向正确等于成功了一半,成本控制也一样。
实际上,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必须以提高(或不损坏)其竞争地位为指针。
具体地说,如果某项成本措施削弱了企业的战略地位,就应弃之不用;如果某项成本的增加有助于增加企业的竞争实力,这种成本的增加就是值得鼓励的。
如果企业把成本作为战略来看待,那么成本管理就已经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更不仅仅是生产部门的事情,它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突破企业边界的成本管理体系。
那么,如何确立这个体系呢?就是运用价值链分析手法,分析企业内部、所处行业以及竞争对手的价值链构成状况,从战略角度确定控制成本的基本方向。
(一)、进行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对各个部门、各个环节进行了梳理,对每一个环节的成本与收益进行了细化。
比如广告需要成本多少?创造价值多少?运输需要成本多少?创造价值多少?除此之外,还对管理部门、销售部门、采购部门等主要部门的成本与效益进行了梳理。
人工成本控制方法
人工成本控制方法麦肯锡曾如许评判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巨人倒是成本治理上的侏儒。
专门是人力成本方面,因为治理者与职员经久单方面形成的“人本不雅念”,没有周全明白得“以工本钱”的本质,从而进入了“人本陷阱”,造成人工成本显现掉控状况,最终导致企业利润与人工成本的掉衡,也成了企业治理者最“头疼的恶疾”。
事实上,成本操纵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节约的艺术。
关键是若何将每一分钱花得适可而止,将企业的每一种资本用到最须要它的处所。
若何操纵好企业人工成本呢?我们起重要从企业成本操纵入手,把人工成本操纵放入企业成本的“大年夜局”之中来分析,假如只以“人工成本”论成本,必将起不到应有的后果。
有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成本操纵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节约的艺术。
以节约为成本操纵全然理念的企业只是土财主式的企业,他们除了盘剥工人和在原材料上大年夜打扣头以外,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因此,我们须要进修现代企业应有的成本操纵计策以及方法。
”一、企业总体成本的操纵第一步:明白计策目标偏向精确等于成功了一半,成本操纵也一样。
实际上,企业降低成本的门路必须以进步(或不破坏)其竞争地位为指针。
具体地说,假如某项成本方法减弱了企业的计策地位,就应弃之不消;假如某项成本的增长有助于增长企业的竞争实力,这种成本的增长确实是值得鼓舞的。
假如企业把成本作为计策来对待,那么成本治理就差不多不仅仅是财务部分的工作,更不仅仅是临盆部分的工作,它应当是全方位、多角度、冲破企业界线的成本治理体系。
那么,若何确立那个别系呢?确实是应用价值链分析手段,分析企业内部、所处行业以及竞争敌手的价值链构成状况,从计策角度确信操纵成本的全然偏向。
(一)、进行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对各个部分、各个环节进行了梳理,对每一个环节的成本与收益进行了细化。
比如告白须要成本若干?制造价值若干?运输须要成本若干?制造价值若干?除此之外,还对治理部分、发卖部分、采购部分等重要部分的成本与效益进行了梳理。
成本控制问题与对策
浅析成本控制问题与对策摘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在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成本控制更是企业管理活动中永恒的主题。
本文在传统成本控制的局限性以及做好成本控制工作的对策等万面做了一些简单的探计。
关键词成本控制;局限性;对策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3-0104-02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生存或谋求发展壮大,除了技术领先、资本雄厚外,管理在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活动中永恒的主题,成本控制的直接结果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麦肯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
其实,成本控制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节约的艺术。
如何将每一分钱花得恰到好处,将企业的每一种资源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这是中国企业在商业时代共同面临的难题。
一、传统成本的局限性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片面从降低成本人手,强调节约和节省。
可是单纯地削减成本,把成本的降低作为唯一目标,并不能得到有远见的企业家的赞同。
单纯地追求削减成本,一般的做法都会考虑降低原材料的购进价格或档次;或者减少单一产品的物料投入(偷料);或者考虑降低工艺过程的工价,从而达到削减成本的目的。
然而这样做是十分危险的,会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企业劳动力资源的流失、甚至失去已经拥有的市场。
一般来说,传统成本控制系统具有如下特点及局限性1 传统成本控制主要是依据组织机构的职能、权限、目标和任务来划分责任中心,形成纵横交错的责任控制系统。
它的局限性主要是不易分清许多不属于单一职能部门但又具有关联性和同质性的费用的归属。
同时,容易造成不同责任中心为了本部门利益而损害企业整体利益,成本控制难以达到全局的最优。
2 传统成本控制以产品为核心制定耗费标准,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等成本为产品制定标准成本。
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的差别
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的差别日美成本管理比较Cost Management Comparison between US andJapan《日本经济新闻》在2010年11月下旬,以136家在华日本制造企业和服务业企业为对象开展调查,得到了其中101家企业的有效回卷。
调查结果显示,在华日本企业今年的利润仍继续大幅增长。
2010年42.5%的企业利润预计实现两位数增长,在华设备投资两位数增长的企业达到30%。
关于2011年的发展前景,预期赢利扩大的企业达到48.5%,近一半企业计划在2011年继续增加设备投资。
另外,47.5%的企业认为,中国人力成本上升、外资政策改变等对其投资没有影响,只有18.8%的公司表示投资略有减少,而表示“将转移至中国以外地区进行生产”的企业仅有5%。
以上数据有力地说明了日系企业在全球经济环境多变的今天,仍旧拥有着绝对的竞争实力和其特有的优越企业管理模式,这种特有的管理模式中不得不提的便是在全面预算管理下的成本管理。
当然,有人会认为日本的“成本经验”已然过时,但殊不知,人家过去的经验恰恰可能是我们今天最需要的。
麦肯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
其实,成本控制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节约的艺术。
如何将每一分钱花得恰到好处,将企业的每一种资源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这是中国企业在新的商业时代共同面临的难题。
独特的文化基因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奇迹般的迅猛发展,其奥秘就在于日本人把东方古典的哲学思想、西方的科学技术与日本传统民族文化巧妙地结合起来,并加以改进完善,形成了独特的日本企业文化特征,比如日本企业最讲究的是集体主义价值观,诉求团队的力量,再比如日本企业的劳动关系的稳定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大多数日本企业都实行了终身雇佣制,甚至几代人在同一家企业中共事是一件无比荣耀的事情等等,这都使得日本企业内部关系是自上而下的和谐一致,不会因为过分的诉求个人主义精神而导致决策的层层消耗,更不会导致执行偏差或无力执行等问题出现,还比如日本企业里有森严的等级制度,严格按照年功序列进行论资排辈,不允许越级行事等等。
麦肯锡“兵败”实达始末及启示
麦肯锡“兵败”实达始末及启示近来,关于实达连年亏损被ST与两年前麦肯锡兵败实达的事件屡见报端。
随着麦肯锡中国区副总裁吴亦斌和实达副总裁贾红兵在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中同台对峙,人们的兴趣更被掀至高峰,非常可惜的是,节目中两人对两年前的合作及这次合作引发的后果都是点到即止。
麦肯锡如何兵败实达?让我们来看看这件事情的前前后后。
实达请兵麦肯锡1998年实达集团与麦肯锡签署协议,请这个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询企业对实达现有营销及销售体系作出评价,并针对集团的硬件产业,设计一个面向对世纪、向国际化公司运行机制靠拢的市场营销及销售组织体系。
这种花费重金援请国际“外脑”进行企业咨询的做法,在当时国内IT界还是首次。
一时间,引起业界普遍议论。
据了解,这次咨询的题目是《建立高绩效的市场营销及销售组织体系》。
实达向来比较重视三个方向的事情,一是技术,即在终端产品上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二是销售策略上,重视销售,面对市场;三是以人为本,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
实达认为这三方面正是知识经济条个下IT企业必须完成的三件事。
从1996年起的两年半时间,实达一直在探索自身销售体系的出路。
实达自成立后一直在考虑建立营销中心,在1996、1997年甚至都已挂起营销中心的牌子,但在当时还没有从市场概念来做亥件事情。
因为从创建到1998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实达的观念是做市场太虚,做销售拿单子比较实在。
因此虽然建立起营销中心,也是光说不练、始终没有动作起来,营销中心只是个空架子。
1997年底,由于在现实经营中发现,只要出一个产品就多出一个公司来,实达集团建立了子分公司平台,想把分公司的行政资源、管理资源和财务资源整合起来,面对所有产品。
但这一平台仍没有直接参与经营,产品还是分公司各做各的。
1998年6月实达又提出了一个区域子公司运作方案,想通过区域考核来调动人员,让他们从经济角度整合所有产品来一起销售。
因此可以说,从1996年到1998年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实达一直在探索自己的销售体系,但一直没走出来。
麦肯锡:应时而变者行远自迩
麦肯锡麦肯锡::应时而变者行远自迩应时而变者行远自迩2019年02月22日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中国过去40年的变化年的变化,,那就是规模空前那就是规模空前、、变革深刻和志存高远变革深刻和志存高远。
中国的崛起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国的崛起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麦肯锡有幸见证和参与了这个过程麦肯锡有幸见证和参与了这个过程。
我们帮助过许多中国企业许多中国企业,,看到它们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全球最佳经验看到它们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全球最佳经验,,今天今天,,我们看到中国企业我们看到中国企业““向外输出外输出””的新趋势正在形成的新趋势正在形成。
25年前的1993年,麦肯锡在上海开设代表处,标志着我们正式来到中国大陆。
1995年,开设北京代表处,彼时只有寥寥10余名员工,即使加上香港和台北分公司,整个中国也就几十个人。
25年后的2018年,麦肯锡中国有了5家分公司和1家服务中心,员工近1000名,中国籍合伙人则从无到有,如今超过了整个中国大区合伙人总数的一半。
作为当选中国总裁的首个中国人,我由衷地感到自豪。
这反映了麦肯锡独特的,依靠全球各地分支机构发展当地业务的模式,即不管在哪个国家和地区,均坚持由本地人治理的“one firm”原则。
从某种意义上说,麦肯锡在华分公司就是一家中国本土公司。
在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麦肯锡中国的营收保持着每年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作为一家合伙人制的全球性专业服务机构,麦肯锡在中国市场实现从零到N,我认为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服务本地客户(serving locals)战略,始终以中国企业为业务发展重点。
与其他咨询公司不同的是,我们来到中国不是只为服务跨国公司,而是为了发展对本地企业的服务。
从客户构成来看,2000年前后,我们80%的客户为跨国公司,尤其是为他们提供WTO 后进入中国的战略服务。
到了现在,本地客户达到80%,近几年民营企业的比重有了显著提升。
事实上,我们认为服务中国公司和跨国公司是相辅相成的。
麦肯锡兵败实达之我见
麦肯锡兵败实达之我见2010级图书馆学2班刘芳2010302480052 【摘要】:本文主要从全球咨询业巨头麦肯锡的角度分析了在1998年进军中国市场时兵败实达这一轰动事件的经过及原因,具体从麦肯锡的服务对象选择、服务理念与态度、、服务方法及服务内容的特性几个角度入手,并根据分析得出了对于咨询公司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麦肯锡实达服务中国市场一、麦肯锡概况麦肯锡公司是世界级领先的全球管理咨询公司。
自1926年成立以来,公司的使命就是帮助领先的企业机构实现显著、持久的经营业绩改善,打造能够吸引、培育和激励杰出人才的优秀组织机构。
麦肯锡采取“公司一体”的合作伙伴关系制度,在全球52个国家有94个分公司。
麦肯锡中国分公司包括北京、香港、上海与台北四家分公司,共有40多位董事和250多位咨询顾问。
在过去十年中,麦肯锡在大中华区完成了800多个项目,涉及公司整体与业务单元战略、企业金融、营销/销售与渠道、组织架构、制造/采购/供应链、技术、产品研发等领域。
二、从麦肯锡的服务主体分析其兵败原因(一)、服务对象(麦肯锡对于实达的情况了解过浅)放眼全球,自1926年成立的麦肯锡咨询公司可以算作是咨询业界的老大,是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咨询管理服务的专业战略管理公司。
同时,相对应于其高水平的服务,麦肯锡对自己的客户的选择也是十分挑剔的。
1994年,麦肯锡公司进军中国,一直以来它的服务对象都是具品牌影响的企业服务,并主要是为企业高层主管解决战略管理议题。
【1】“从16个人到16亿”,实达公司是在20世纪90年代是激励一代又一代创业青年的神话的创造者,以计算机外设、PC和网络产品等主营业务在高科技产业异军突起。
【2】1998年,实达公司为了企业成长,不惜花高价300万请来“外脑”巨头麦肯锡公司为其出谋划策,一心想要进行管理体系的改革,麦肯锡公司也对此下了“猛药”,为实达公司提供一个“一步到位”的方案,在集团内部进行全局性的大调整。
浅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
浅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方法,也是企业加强集权管理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篇一【摘要】现代企业的工作方式强调合作、信任,其组织方式以横向合作为主,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是伴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演进的,全面预算管理指导下企业的成本管理也越来越突现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公司在制定目标成本的过程中,如何巧妙地将其目标放在未来的市场,而非今天的市场。
预算管理制度作为现代企业的有效经营管理手段,虽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但作为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这些年在各企业中也是经历着各种不断的变革和修正。
经营环境的激烈变化使之既存的已经完备的制度不得不进行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再修正,比如在预算编制时,过于程序化,过于花费时间;与企业战略的整合度等等,也在进行着各种探索性变革。
成本管理则更是重中之重,且有着自身的独特之处:以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为基础,形成了对企业的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的一般认识,并对我国企业的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
【关键词】企业;全面预算;成本控制全面预算管理这种独特的管理模式在80年代成为举世瞩目的成功典范,即使在今天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这种特有的管理模式中不得不提的便是在全面预算管理下的成本管理。
当然有人会认为“成本经验”已然过时,但殊不知,其经验恰恰可能是我们今天最需要的。
麦肯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
其实,成本控制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节约的艺术。
如何将每一分钱花得恰到好处,将企业的每一种资源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这是中国企业在新的商业时代共同面临的难题。
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是伴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演进的,随着现代企业在全球中地位的不断重要化,全面预算管理指导下企业的成本管理中也越来越突现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本文以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为基础,运用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构建了现代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下进行成本控制的理论框架,形成了对现代企业的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的一般认识,并对我国企业的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
麦肯锡兵败实达十大原因探究
麦肯锡兵败实达十大原因探究其一:超前推行理想化运做模式,超越了现实的可能。
国有企业现有模式及其内外部环境,决定着中国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只能是逐步分阶段推进,不可能作迅速地彻底的改变。
其二: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需要大量繁多的内部优化整合工作,决非一个优质方案即可轻松实现的,麦肯锡对此考虑明显欠全!其三:企业领导者的决心和实际支持力度的不足,国有企业任何改革方案如何得不到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的坚定支持,都不可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其四: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是一个跨职能跨部门的复杂系统工程,因此必须成立一个具有足够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的项目管理小组,长期的推行该项目实施,并不断作策略性或方法性的调整。
特别是项目管理小组主管必须具有绝对足够的权限,对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深刻认识和完善的系统思维模式,否则,整个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推进难以持续。
其五:国有企业个人权利式管理模式难以彻底和短期内改变,而这跟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是根本性冲突的。
其六:麦肯锡对中国国有企业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和书面上,尚无可能认识到许多无形的却是深刻影响企业运做的东西,因而在系统设计时结合实际情况显然不足。
其七:实达人员对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地认知程度,实达员工已经熟悉原有地企业管理方式,要使其转变为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模式,需要作大量细致深入的工作,决非一两次培训讲座就可以解决的。
管理中最难改变的就是人的习惯。
其八:中国目前企业外部运做环境不成熟,决定了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企业,并不能象国外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企业高效运作。
其九:市场竞争的压力迫使实达过早放弃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转变,国外企业信息化建设往往要历时2、3年才能发挥其高效的效益,而实达“功利主义”比较严重。
其十:企业的基础管理的好坏对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建立也影响很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转变的进度和难度。
而国有企业的基础管理薄弱则是一个普遍现象。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咨询?今年IT界最大的新闻,应该无过于实达被ST了。
华与华公司的麦肯锡7S模型分析
麦肯锡7S模型(Mckinsey 7S Model),简称7s模型,是麦肯锡顾问公司研究中心设计的企业组织七要素,指出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全面地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包括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风格(style)、员工(staff)、技能(skill)、战略(strategy)、共同的价值观(sharedvision),或称为最高目标(Superordinate Goal)。
在模型中,战略、结构和制度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的“硬件”,风格、人员、技能和共同价值观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经营的“软件”。
麦肯锡的7S模型提醒世界各国的经理们,软件和硬件同样重要,两位学者指出,各公司长期以来忽略的人性,如非理性、固执、直觉、喜欢、非正式的组织等,其实都可以加以管理,这与各公司的成败息息相关,绝不能忽略。
战略(strategy)什么叫战略,用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来说,战略就是选择一整套不同的运营活动,创造一种独特的价值组合。
华与华以“所有的事都是一件事”为核心理念,创造了“华与华=战略咨询公司+产品开发公司+广告公司”的一整套独特运营活动,为客户提供从战略咨询、产品开发、品牌管理到营销推广、包装设计、广告创意的全系统咨询创意服务,成为所有客户最重要的战略伙伴。
“战略家,创意人"是华与华的战略角色定位。
普遍来说,做战略的人不懂创意,做创意的人不懂战略。
而华与华认为所有的事都是一件事,创意和战略不分家,并历史性的讲这两个职业融为一体,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华与华营销咨询公司.结构(Structure)战略需要健全的组织结构来保证实施.组织结构是企业的组织意义和组织机制赖以生存的基础,它是企业组织的构成形式,即企业的目标、协同、人员、职位、相互关系、信息等组织要素的有效排列组合方式。
就是将企业的目标任务分解到职位,再把职位综合到部门,由众多的部门组成垂直的权利系统和水平分工协作系统的一个有机的整体.组织结构是为战略实施服务的,不同的战略需要不同的组织结构与之对应,组织结构必须与战略相协调。
(成本管理)人工成本控制方法
人工本钱把握麦肯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本钱优势的巨人却是本钱治理上的侏儒。
特别是人力本钱方面,由于治理者与员工长期片面形成的“人本观念”,没有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实质,从而进入了“人本陷阱”,造成人工本钱呈现失控状态,最终导致企业利润与人工本钱的失衡,也成了企业治理者最“头疼的顽疾”。
其实,本钱把握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节约的艺术。
关键是如何将每一分钱花得恰到好处,将企业的每一种资源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
如何把握好企业人工本钱呢?我们首先要从企业本钱把握入手,把人工本钱把握放入企业本钱的“大局”之中来分析,假设只以“人工本钱”论本钱,必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本钱把握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节约的艺术。
以节约为本钱把握根本理念的企业只是土财主式的企业,他们除了盘剥工人和在原材料上大打折扣以外,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所以,我们需要学习现代企业应有的本钱把握战略以及方法。
”一、企业总体本钱的把握第一步:明确战略目标方向正确等于成功了一半,本钱把握也一样。
实际上,企业降低本钱的途径必需以提高(或不损坏)其竞争地位为指针。
具体地说,假设某项本钱措施减弱了企业的战略地位,就应弃之不用;假设某项本钱的增加有助于增加企业的竞争实力,这种本钱的增加就是值得鼓舞的。
假设企业把本钱作为战略来对待,那么本钱治理就已经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更不仅仅是生产部门的事情,它应当是全方位、多角度、突破企业边界的本钱治理体系。
那么,如何确立这个体系呢?就是运用价值链分析手法,分析企业内部、所处行业以及竞争对手的价值链构成状况,从战略角度确定把握本钱的根本方向。
〔一〕、进展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对各个部门、各个环节进展了梳理,对每一个环节的本钱与收益进展了细化。
比方广告需要本钱多少?制造价值多少?运输需要本钱多少?制造价值多少?除此之外,还对治理部门、销售部门、选购部门等主要部门的本钱与效益进展了梳理。
〔二〕、进展行业价值链分析行业价值链是什么呢?简洁地说,企业即存在于某一行业价值链的某个点,这一联系存在于行业内部为消费者供给某种最终产品或效劳的相关企业之间。
《2023 麦肯锡中国消费者报告:韧性时代》
《2023 麦肯锡中国消费者报告:韧性时代》探讨中国消费者行为变化及对消费品公司影响。
报告指出,虽经济增长有压力,但消费者仍具韧性和乐观情绪。
1.关键数据o消费者信心指数:4 月跌破 90 并达到历史低位,消费者对整体经济形势和未来预期较悲观,可能会减少消费支出。
o消费者储蓄率:2022 年民众热衷存钱,58% 的受访城镇家庭希望“存钱以备不时之需”,达到 2014 年以来最高水平。
o人均可支配收入:2022 年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去年同期名义增长 5.3%。
o城镇调查失业率:9 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 5.5% 与疫情前基本相当。
o消费价格指数(CPI):2022 年前 9 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平均增长 2.0%,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o外商直接投资(FDI):一直处于历史高位且 2021 年创下纪录,同比增长 21%。
1.消费者趋势o中国中高收入与高收入家庭两位数增长,未来三年预计新增 7100 万个上中产阶级家庭,刺激消费升级。
o复杂经济下高端品牌突出,本土品牌崛起,外国大众品牌受压,消费结构升级,本土高端品牌竞争力增强。
o消费者购买更明智,通过多种渠道买心仪品牌,注重性价比和多元化,非单纯求低价。
o消费者精明,研究产品技术规格,关注质量性能,促使企业提升品质。
o消费者认可本土品牌品质和创新,非因低价或民族自豪感,本土企业进步获青睐。
1.品牌应对策略o增加滚动复盘机制,保持经营敏捷,为充满变数的市场做足准备;o在整个消费者决策旅程中建立统一形象、传递统一声音,以启发、影响和转化富裕的消费者;o创新方法,解决消费者对于产品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担忧;o打造强大的供应链,提前预测并有效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系统性冲击。
1.结论o日益富裕的中国消费者有较强韧性,认为当前经济放缓是短期现象,条件合适时消费者仍会消费。
o经济压力使消费者购物决策更审慎,更看重品质和功能。
本土品牌在品质和功能方面表现优于国外品牌。
高职毕业设计评语模板
高职毕业设计评语模板1. 毕业论文(设计)指点老师评语评语:本文讨论了会计信息失真,对处理睬计信息失真有较强的有用价值,供应了新的依据。
作者思路清楚,论述过程严谨,分析合理,结果于实际应用性较强。
论文写作规范,语句通畅,达到了学校对学位论文的各种要求。
评语:论文题与论文的内容基本相符,结构完整,语言比较流畅。
即或在初稿中除了分段过细外,也没有发觉多少严峻的语法或拼写错误。
作者试图从列夫托尔斯泰和曹禺的作品中查找其小说中某个人物的关联。
从内容看,作者对原著比较了解,也收集到了相关的材料,如何通过分析材料得出本人的结论这是论文写作应达到的目的,而恰恰在这一点上,作者下了苦功夫。
评语: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英语论文的写作规范。
论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
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作了肯定讨论,特殊是斯坦贝克的原著。
从作者对原著的引用状况不难看出,作者对原著的内容是相当熟识的。
语言也特别犀利,论文条理清楚、说理充分,观点具有独创性,有肯定的参考价值,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评语:论文选题有意义,在汲取学术界讨论成果的基础上,有本人的心得体会,提出本人的看法,言之成理。
论述观点正确,材料比较充实,叙述层次分明,有较强的规律性。
文字通畅、流畅。
行文符合学术规范。
今后要进一步总结阅历,对音乐训练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音乐教学教得更好。
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仔细修改,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
评语:本论文选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文献材料收集详实,综合运用了所学学问处理问题,所得数据合理,结论正确,有创新见解。
另外论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今后要进一步总结阅历,对德育训练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德育训练工作得更好。
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仔细修改,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
2. 毕业设计(论文)指点老师评语在为期三个月的毕业设计中,该同学能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顺当完成整个毕业设计工作和论文的撰写。
程序能正确的运转,界面支配合理,论文符合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肯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
特别是人力成本方面,由于管理者与员工长期片面形成的“人本观念”,没有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实质,从而进入了“人本陷阱”,造成人工成本呈现失控状态,最终导致企业利润与人工成本的失衡,也成了企业管理者最“头疼的顽疾”。
其实,成本控制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节约的艺术。
关键是如何将每一分钱花得恰到好处,将企业的每一种资源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
如何控制好企业人工成本呢?我们首先要从企业成本控制入手,把人工成本控制放入企业成本的“大局”之中来分析,如果只以“人工成本”论成本,必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成本控制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节约的艺术。
以节约为成本控制基本理念的企业只是土财主式的企业,他们除了盘剥工人和在原材料上大打折扣以外,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所以,我们需要学习现代企业应有的成本控制战略以及方法。
”一、企业总体成本的控制第一步:明确战略目标方向正确等于成功了一半,成本控制也一样。
实际上,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必须以提高(或不损坏)其竞争地位为指针。
具体地说,如果某项成本措施削弱了企业的战略地位,就应弃之不用;如果某项成本的增加有助于增加企业的竞争实力,这种成本的增加就是值得鼓励的。
如果企业把成本作为战略来看待,那么成本管理就已经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更不仅仅是生产部门的事情,它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突破企业边界的成本管理体系。
那么,如何确立这个体系呢?就是运用价值链分析手法,分析企业内部、所处行业以及竞争对手的价值链构成状况,从战略角度确定控制成本的基本方向。
(一)、进行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对各个部门、各个环节进行了梳理,对每一个环节的成本与收益进行了细化。
比如广告需要成本多少?创造价值多少?运输需要成本多少?创造价值多少?除此之外,还对管理部门、销售部门、采购部门等主要部门的成本与效益进行了梳理。
(二)、进行行业价值链分析行业价值链是什么呢?简单地说,企业即存在于某一行业价值链的某个点,这一联系存在于行业内部为消费者提供某种最终产品或服务的相关企业之间。
实际上,上、下游与渠道企业的联接点都能够显著地影响企业成本,如供应商产品的包装能减少企业的搬运费用,而改善价值的纵向联系可以使企业与其上、下游和渠道企业共同降低成本,提高整体竞争优势。
(三)、分析竞争对手的价值链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和本企业价值链在行业价值链中处于平行位置,通过对竞争对手价值链的分析,可以测算出竞争对手的成本。
然后,自己企业与之相比较,就找出了与竞争对手在作业活动上的差异,最终就可以确定扬长避短的策略,争取成本优势。
第一,与对手差距不大的环节,提高起来成本较高,应保持其现有状态;第二,与对手差距较大的环节,加大投入;第三,有可能形成较大优势的环节,要加大投入,争取形成压倒性优势。
这样,在对企业内外、横向、纵向的价值链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了企业的长远战略诉求,并根据所处产业竞争环境的变化,对价值链进行了适应性的重构。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份内容详实的成本控制计划。
第二步:四步执行法执行成本控制计划可分四步走:第一,削减通常说来,在企业的整体因素基本确定的情况下,企业对成本的控制应该着眼于每项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成本,这既包括企业为生产的产品所付出的作业劳动,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所消耗的资源。
消除生产经营成本的第一个手段就是从减少非增值作业入手。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销售为增值作业。
而大部分的仓储、搬运、检验以及供、产、销环节的等待与延误等,由于并未增加产出价值,为非增值作业,应减少直至消除。
可以通过缩短采购时间和加快交货时间来解决。
第二,明确各部门的成本任务公司最高层领导和财务总监应将企业的整体成本进行了详细的核算,将成本控制的压力分解到每个部门头上。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学习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倒推单元成本、实行成本否决、全员成本管理”的方法。
具体做法就是实行成本倒推,测算出各项费用在每公斤成品中的最高限额。
然后横向分解落实到各部门,纵向分解落实到销售小组和个人,层层签订承包协议,并与奖惩挂钩,使责、权、利统一,最终在整个企业内形成纵横交错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
由于成本控制计划极细,小到一张A4纸都要斤斤计较,为此,公司还应该专门组织一个督察小组,每天对每一个环节进行跟踪检查、记录和打分。
第三,精细化管理很多优秀的管理者都说过,没有数字进行衡量,就无从谈及节俭和控制。
伴随着成本控制计划出台的是一份数字清单,包括各工种员工工资、电费、办公用品费、销售费用、油费、样品费等几十项费用。
我们可以将费用分为可控费用(人事、水电、包装、耗材等)和不可控费用(固定资产折旧、采购、利息、销售费用等)。
每星期、每月、每季度都由财务汇总后发到管理者的手中,超支和异常的数据就用红色特别标识。
在每周一的例会和每个月月底的总结会议中,相关部门需要对超支的部分做出解释。
为了让员工养成成本意识,财务部还需要编写一本工作流程与成本控制手册。
该手册从进货、电、水、印刷用品、劳保用品、电话、办公用品、设备和其他易耗品方面提出控制成本的方法。
但是,绝对不会机械地安排资金,有效地激励也是成本控制的好办法,成本控制奖励也可以成为员工工资的一部分。
第四,成本管理的提前和延伸在制订成本控制计划时,还要树立“成本管理提前”的概念。
在企业成本结构中,流程的前端与后端的成本比重逐步增加,所以成本管理不应停留在过程的耗费控制方面,更应着眼于前端产品选择及采购的成本控制、后端的营销和顾客使用成本的控制以及跨组织的成本管理等方面,深入到企业的供应、营销及售后服务部门,超越企业边界,相互协调地进行成本改进。
从产品的选择设计开发开始,就要尽力设计满足目标成本要求、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从源头上控制成本的发生。
第三步:不可不察的细节当然,一个企业的成本控制远非几千字所能描述清楚的,以下是成本控制的一些细节,这也是在实践中可运用的部分技巧。
细节一,现金折扣激励回款如果客户在30天内偿付货款,就给予2%的折扣;60天内付款,就给予1%的折扣;90天内付款,就须全数收取。
采取折扣的方式鼓励销售回款。
细节二,借助应收账款融资企业将应收账款出让给贷款者以筹措资金,企业可以在商品发运出去以前向贷款者申请借款。
经贷款者同意,即可在商品发运以后将应收账款让售给贷款者。
贷款者根据发票金额,减去现金折扣、佣金以及主要用以冲抵销货退回和销货折扣等扣款后,将余额付给筹资企业。
如摩托罗拉中国公司10亿元应收账款曾让中国工商银行购买,这样的做法也可借鉴使用。
细节三,年终返利打款激励借鉴空调业的操作技巧,生产企业的惯例是利用年终返利政策等来吸引经销商提前打款。
至于企业提前打款的时间和奖励额度,一般根据企业产品情况和对资金需求程度计算成本和收益,有些企业提前打款的时间和奖励额度(按打款额)分别为1~2个月为6‰、2~3个月为12‰、3~6个月为24‰。
奖励以现金形式在年终一次性给予奖励,对提前打款者优先供应货源。
这种办法不仅解决了应收账款的问题,还起到融资的作用。
细节四,延长应付账款期限赊账通常被视为现金的来源,因为只要你??于有了一笔无利息的贷款。
细节五,区分人工工资与人工成本两者的区别在于生产效率。
杰克•韦尔奇认为:支付更高工资的同时,使人工成本最低是完全有可能的。
即使工资在增长,但如果总体生产效率上升幅度大于工资增长,总人工成本相对总产值的比例也下降了。
细节六,做好淡旺季的人资衔接企业一般用淡季裁员的方式来解决人工闲置,并充分利用《劳动法》相关规定中“以完成某项工作为期限”等依据,减少裁员所支付的补偿费用。
细节七,消除人员重叠彻底清查公司各部门间是否职能相互重叠的现象,从而导致无谓的人力成本浪费。
将相互重叠的职能整合起来,通过共享作业或服务来降低人力成本。
细节八,循环取货学习上海通用的办法:上海通用的运货车每天早晨从厂家出发,到第一个供应商那里装上准备的原材料,然后到第二家、第三家,依次类推,直到装上所有的材料,然后再返回。
这样做的好处是,省去了所有供应商空车返回的浪费,充分节约运输成本。
细节九,转移库存对于那种季节性,特别是持续时间比较短暂的产品,在旺季来临时往往需要有大量的存货以应对骤增的销量,这就会对库存产生极大的压力,同时占用大笔的流动资金。
一个可以借鉴的解决办法就是:要求各经销商在旺季来临前,如果提前两个月提货付款,产品按原出厂价的70%计算;如果提前一个月提货付款,按原出厂价的85%计算;如果到了旺季来时再提货,就必须按原出厂价的全价付款。
这种办法只要折扣收益低于库存成本和资金成本,就有利可图,而且还一同解决了应收账款的难题,加快了资金周转。
细节十,不采购多余功能的设备如果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公司计算机在80%的时间里都是做文档处理工作,只有20%的时间才真正使用一台计算机的全部功能。
公司可以采购低档次的PC机,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投资。
二、人工成本的控制人工成本的控制要通过人工成本指标的分析,建立企业人工成本分析的控制体系,即从人工成本的增长状态进行弹性控制,从人工成本的水平状态进行比率控制;同时加强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的对策,寻求企业人工成本控制有效途径,以保证企业利润和职工收入实现“双赢”。
(一)、人工成本范围及指标体系1、人工成本概念及范围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
按我国劳动部颁发的(1997)261号文件规定,人工成本范围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
其中,职工工资总额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2、人工成本的指标体系常用的人工成本分析指标有三类:人工成本总量指标、人工成本结构指标、比率型指标。
人工成本总量指标反映的是企业人工成本的总量水平。
人工成本结构指标是指人工成本各组成项目占人工成本总额的比例,它可反映人工成本投入构成的情况与合理性。
人工成本分析比率型指标是进行企业人工成本分析控制常用的指标,是一组能够将人工成本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的相对数。
(二)、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体系1、人工成本弹性控制思路企业人工成本的弹性控制体系是考察人工成本的增长状态,即从动态的角度通过对人均人工成本变动幅度分别与人均增加值、人均销售收入、人均总成本变动幅度的比值——即弹性的控制,把人工成本水平的提高控制在经济效益和投入产出水平所能允许的范围之内。
2、人工成本水平状态控制思路企业人工成本的比率控制体系是从水平状态考察人工成本,即从分配水平的角度控制人工成本,旨在使企业在分配方面更好地兼顾个人、企业、国家三者的利益关系,保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人工成本的水平状态主要是从人工成本的比率指标来考察的,以行业平均的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这三个比率指标为参照,衡量企业与行业对应比率指标的偏差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