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论述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论述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因素:
1. 外貌:外貌是最显著的一个因素,它往往是对他人第一印象的关键。
人们更倾向于与外貌吸引人的人建立联系。
2. 身体语言:身体语言是沟通中的非言语要素,它可以传达一个人的自信、开放和适应能力,因此在吸引他人方面非常重要。
3. 聪明才智:人们更愿意与聪明、有才华的人交往,因为他们能够带来知识、经验和启示,同时也能提供更加丰富的思维刺激。
4. 社交技能:社交技能是指人们与他人交往时所使用的社交技巧和能力,包括对话技巧、表达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
具有良好社交技能的人更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5. 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是指一个人的性格、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具有积极的人格特质,比如善良、诚实、宽容等,更容易吸引他人。
6. 共同兴趣:共同的兴趣爱好是人们建立关系和交往的主要动机之一。
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更容易找到共同话题,建立深入的联系。
以上因素不仅是人际吸引的因素,同时也构成了社交成功的基本元素。
当一个人具备这些因素时,他们会更容易被他人所吸引并建立联系。
人际交往中的人际吸引因素
2、邻近性吸引
俗话说 没有生活和事业上的互 助,关系也会变得淡薄。
第一、因为人们普遍存在一种建立和谐人 际关系 的期望,更努力和邻近者友好相 处。
第二、用社会交换理论来解释,人们在互动 过程中,不自主地力图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 大的报酬。
3、熟识吸引
5、相似 与互补性 吸引
兴 趣
人们喜欢态度、信念、价值观和
自己一样的人。 学历 年龄
容貌
相似性
态度 嗜好
性格上的互补也会在彼此之间增 加吸引力
6、影响人际吸引的 个性品质因素:
人们都喜欢真诚、热情、友好的人;讨 厌、虚伪、奸诈、冷酷的人。 喜欢别人的人,最受别 人的喜欢。
个性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也许是决定性 的。待人热情,心地善良、真诚、开朗的 人更容易与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如果要想得到别人喜 欢最简单易行的办法是设 法让别人熟悉你。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越 是熟悉的东西越会在其心目中增加 积极意义的成分
4、能力吸 引
人们一般都喜欢聪明能干 的人而不喜欢愚蠢无能的人。
一方面,聪明能干的人或许在 某些问题上可以给人以帮助,至少 不会找麻烦。 另一方面,面聪明人的言行 使人感到恰到好处而构成一种赏 心悦目的酬赏。
人际吸引:
人人都有自己所喜欢的人, 也愿意赢得别人的喜欢。 怎样才能增强人际吸引力? 社会心理学提出了若干影响 人际吸引的因素:
1、外貌吸引
第一、人是按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和 世界的
人类 一直在追 求自身的 和谐与完 美。如:
第二、外貌美还可以产生一种晕 轮效应
例:西方学者研究指出, 法官在“执法如山”的法庭 上给犯人判刑的时候,也难 逃脱外貌晕轮效应的影响。 对于罪行相同的盗窃犯,外 貌漂亮的平均被判刑2.8年, 不漂亮的平均判了5.2年。
[心理学]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心理学]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人际吸引是指一个人对他人产生吸引力或影响力的能力。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很多,下面列举几个主要的因素:
1. 外貌:外貌是人们最先注意到的一个方面,因此外貌的吸引力往往对人际关系产生很大影响。
一些特定的面貌特征,如对称性等,被认为具有更好的“吸引力”。
2. 个性特征:人们通常被那些有趣、幽默、自信、友善、真诚和诚实的人所吸引。
一些研究表明,这些个性特征与人际关系的成功有很大的关系。
3. 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人们通常会更愿意与那些具有高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的人交往,因为这些人通常具有更多的资源、更好的社交网络和更强的影响力。
4. 共同的兴趣、价值观和目标:当人们有共同的兴趣、价值观和目标时,他们更有可能互相吸引并建立深厚的关系。
因为这些共同点可以成为交流的桥梁,也可以帮助建立彼此之间的互信和理解。
5. 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表达和沟通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因此,人际吸引力与沟通技巧紧密相关。
总之,人际吸引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人们可以通过不断扩展自己的社交网络,提高自己的沟
通技巧和情商,以及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和个性特点等方面来提升自己的人际吸引力。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人受欢迎,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有些人却不那么受欢迎,甚至遭致她人的厌恶或憎恨。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容易让人亲近,而有些人却让她人敬鬼神而远之缺乏些引力,原因何在呢?根据心理学家的众多研究,以及生活的实际,我们不难体会到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就是多方面的,而要提高自身的吸引力,需要我们不断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改善手段。
一、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实际生活中,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1、邻近性因素。
邻近性因素通常就就是指时空距离因素,由于距离越接近,交往容易,交往的频率就可能越高,容易建立与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提高人们相互之间的喜欢程度,中国民间就有邻近性影响人际吸引关系的说法:诸如“远亲不如近邻”,“邻居好,赛金宝”等,现实影视作品中,某些影视演员虽然精品并不就是很多,但就是由于出镜率较高,图个脸熟,因此人们对她(她)的映象在不断加深,现实生活中的同窗情、战友谊等等,这充分说明,邻近性的时空距离就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一个因素。
2、魅力吸引性。
人的魅力就是从多方面表现出来的。
第一个方面:外表容貌,这就是初次交往中人们最为关注的交往吸引因素,尤其就是对待异性交往更就是如此。
一般意义上讲,外表容貌就是父母给的,就是先天的,一方面由于人们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往往将漂亮与美好、值得爱联系在一起;同时又认为自己爱的对象就是美丽漂亮的,即使相貌平平,也会“情人眼里出西施”,所以容颜美貌就激发了爱。
另一方面人们有更多的理由相信同容貌美丽者在一起,就是一件荣耀与光彩的事情,能够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提高自己在同僚中的地位,所以愿意与貌美者接触。
再一个方面人人都有爱美的天性,因为美能养眼,现实中美女的回头率高于相貌平平或丑陋者均源于此;另外有些人认为容貌姣好的人,其品德一般就是优良的,于就是乎便愿意成为貌美者朋友或瞧护者;而女子从传统的“女为悦己者容”观念出发,除了一般的修饰之外,引发了一种更为极端的“容”,医疗科技的发展与整容医学的进步为这种“容”提供了便利——人造美女的诞生,“丑小鸭变成金凤凰”已经变成了现实,也让她(她)增加了吸引了。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
影响人际吸引得因素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得人受欢迎,具有良好得人际关系,而有些人却不那么受欢迎,甚至遭致她人得厌恶或憎恨。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得爱,也没有无缘无故得恨”,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容易让人亲近,而有些人却让她人敬鬼神而远之缺乏些引力,原因何在呢?根据心理学家得众多研究,以及生活得实际,我们不难体会到影响人际关系得因素就是多方面得,而要提高自身得吸引力,需要我们不断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改善手段。
一、人际吸引得影响因素实际生活中,影响人际吸引得因素究竟有哪些呢?1、邻近性因素。
邻近性因素通常就就是指时空距离因素,由于距离越接近,交往容易,交往得频率就可能越高,容易建立与发展良好得人际关系,能够提高人们相互之间得喜欢程度,中国民间就有邻近性影响人际吸引关系得说法:诸如“远亲不如近邻”,“邻居好,赛金宝"等,现实影视作品中,某些影视演员虽然精品并不就是很多,但就是由于出镜率较高,图个脸熟,因此人们对她(她)得映象在不断加深,现实生活中得同窗情、战友谊等等,这充分说明,邻近性得时空距离就是影响人际吸引得一个因素。
2、魅力吸引性、人得魅力就是从多方面表现出来得。
第一个方面:外表容貌,这就是初次交往中人们最为关注得交往吸引因素,尤其就是对待异性交往更就是如此。
一般意义上讲,外表容貌就是父母给得,就是先天得,一方面由于人们受生活环境得影响,往往将漂亮与美好、值得爱联系在一起;同时又认为自己爱得对象就是美丽漂亮得,即使相貌平平,也会“情人眼里出西施",所以容颜美貌就激发了爱。
另一方面人们有更多得理由相信同容貌美丽者在一起,就是一件荣耀与光彩得事情,能够满足自己得虚荣心,提高自己在同僚中得地位,所以愿意与貌美者接触。
再一个方面人人都有爱美得天性,因为美能养眼,现实中美女得回头率高于相貌平平或丑陋者均源于此;另外有些人认为容貌姣好得人,其品德一般就是优良得,于就是乎便愿意成为貌美者朋友或瞧护者;而女子从传统得“女为悦己者容"观念出发,除了一般得修饰之外,引发了一种更为极端得“容”,医疗科技得发展与整容医学得进步为这种“容”提供了便利-—人造美女得诞生,“丑小鸭变成金凤凰”已经变成了现实,也让她(她)增加了吸引了。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1、熟悉与邻近熟悉可以增加吸引力。
如果其他条件相同,人们通常喜欢和他们相邻的人在一起。
熟悉度和相邻性都与人们之间的交流频率有关。
在物理空间较近的人中,更容易熟悉,更有吸引力,更容易接近彼此的心理空间。
更多的会议有利于相互理解,以便彼此喜欢。
交流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可以看作是一种倒U型曲线,而过低和过高的交流频率不会提高彼此的喜欢程度。
当交流频率中等时,彼此的喜欢程度会更高。
2、相似性人们通常喜欢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
相似性主要包括:信仰、价值观和人格特征的相似性;兴趣爱好的相似性;社会背景和地位的相似性;年龄和经验的相似性。
实际的相似性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双方都需要感知到的相似性。
3、互补如果双方在某些方面似乎互补,他们也会增加彼此的爱。
互补性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相似性形式。
增加吸引力和喜欢有三种互补关系:需要的互补性;社会角色的互补性和人格特征的互补性,如内向和外向。
当双方的需求、角色和人格特征都表现出互补关系时,其吸引力非常强。
4、人格品质作为影响吸引力的最稳定因素,也可以说是个体吸引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美国学者安德森(N.Anderson,1968)研究了影响人际关系的人格品质。
我们可以看到,排名第一、最受欢迎的六种人格品质是: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与真诚有关;最后一个最受欢迎的品质,如谎言、假装、不诚实等也与真诚有关。
安德森认为真诚会很受欢迎,不真诚会很恶心。
5、才能它也会增加个人的吸引力。
但这种能力对他人构成了一定的社会压力,让人们发现自己的无能和失败,那么这种能力就不会有助于吸引力。
研究表明,如果有才华的人犯了一些小错误,它会增加他们的吸引力。
6、外貌个人的外在因素,如外表、姿势、服装、行为、举止等,在人际情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沟通的早期阶段,好的外表很容易给人一个好的第一印象,人们通常会以外表取人。
外表美可以产生光环效应,也就是说,人们会认为外表美的人也有其他优秀的品质,但事实上,事实并非如此。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人际吸引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喜欢、愿意亲近地程度,决定人际关系地质量和人际交往地成败.一般,影响人际吸引地因素主要有如下一些:(一)外貌与好地个性品质容貌、体态、服饰、举止、风度、行为等因素在决定人际情感上起很大作用.人们喜欢美地东西.这是一种自然倾向.外貌美容易造成一种好地印象,产生一种光环作用,使人们产生一种接近地倾向.但是,当实际与本人面对面接触时,或者是当双方有了更多地交往时,这种光环作用就会减小.在长期交往中,好地个性品质(主要是指:人地能力、才智、品德)所起地作用更大.(二)相似性研究表明,人们喜欢那些和自己相似地人.相似性包括:()信念、价值观和个性特征地相似性;()吸引力地相似性;()社会地位地相似性;()年龄地相似性.这里值得注意地一点是,这里地相似性不是实际地相似性,而是感知到地相似性.在实际生活中,因人们在初次交往中不可能涉及到信念、价值观、态度等较深地层次,此时年龄、社会地位,外貌地相似性往往起主要作用.随着交往地加深,人们之间地了解加深了,这时信念、价值观和个性特征地相似性就变得非常重要,决定着人们是否会继续深入交往.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说地就是这种现象.(三)需要互补人们有喜欢那些与自己相似者地一面,也有喜欢那些与自己个性品质相反者地一面.这样双方不同地心理品质,可以使对方得到心理上地补偿.也就是说,当双方地需要以及对于对方地期望正好呈互补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地吸引力.例如,日常生活中常有地急性人和慢性人合作得很好,爱听地和爱说地成了朋友地现象.相似性和互补性看上去似乎是矛盾地,实际上二者有时也是一致地.例如,在恋爱、婚姻中往往支配型地男性和顺从型地女性彼此有吸引力.这是因为他们对男女关系中地男女角色看法一致,认为男性应起支配作用,女性应顺从.概括地说,相似性原则在喜欢中起重要作用,但有时候,当两个人地角色作用不同时,互补性原则起重要作用.在这些场合人们喜欢那些行为与角色相符合地人.(四)熟悉性熟悉能增加喜欢地程度.社会心理学家梅塔()曾做过一个有趣地实验:他要求被试看自己地两张照片,问他们喜欢哪一张.两张照片是一样地,只是一张是正像,一张是镜像.同时,也要求他们地朋友表明喜欢哪一张.结果是,被试自己更喜欢镜像,而他们地朋友则更喜欢正像.因为自己常常看到自己地镜像,而朋友则常常看到正像.看到地次数会增加喜欢程度,但次数也有一定界限,超过一定界限会产生厌烦地感觉.另外,次数地作用只表现在积极地或中性刺激物上,而对反面地东西即使增加见到地次数,也不会导致对这个东西地喜欢.(五)邻近性邻近性指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则人们喜欢邻近地人.住得很近地人容易建立友谊也是这个原因.而邻近性之所以起作用是与交往频率有关.处于同一环境地人,常常见面,容易产生吸引力.常常见面地人容易彼此了解,这也是邻近性起作用地原因.邻近性也有一定地局限.我们所喜欢地人往往是邻近地,但我们所厌恶地人往往也是邻近地人.所以邻近是吸引地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六)相互性相互性指我们喜欢那些喜欢我们地人,我们不喜欢那些不喜欢我们地人.但这不是绝对地.有时我们喜欢一个不喜欢我们地人,或者不喜欢一个喜欢我们地人.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地确喜欢那些喜欢我们地人.人际吸引是人们建立友谊、爱情等重要人际关系地基础,希望在此提供地关于人际吸引地影响因素对你地人际交往有帮助!。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对人际关系的要求越来越高。
人际关系的好坏体现了一个人的社会综合适应能力。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想搞好人际关系,首先就要考虑好人际吸引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人际吸引呢?人际吸引就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对我们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方面,如我们每个人的外形、谈吐、爱好、举止以及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工作能力、个性品质、空间上的邻近性、感知上的相似性、性格上的互补性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在学习了《社会心理学》这门课程后,对于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这个问题,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的。
1 外形因素一个人的外表和容貌对初次交往的人来说,是个重要的吸引因素。
特别是在与异性交往时表现尤为显著。
两个人在进行交谈以前,往往是根据交往者的外貌特征来估价他,形成肯定或否定的印象,从而影响或左右了以后相互之间关系的发展。
男性和女性谁会更重视对方的容貌?有研究认为,从表面上看男性比女性更为重视对方的容貌,而实际上女性比男性对容貌更为看重,原因是一种投射心理(指的是自己怎么想的也认为别人也是这样想的),研究者认为,正是由于女性非常重视男性的容貌,所以女性认为男性也会重视自己的容貌,所以女性就非常注重自己的容貌了。
(有待磋商)不能夸大外表和容貌的作用。
在交往之初,容貌的作用较大,但随着相互认识的加深,容貌的作用则不断降低。
外形因素包括一个人的容貌、体态、穿着、举止、风度、行为等,它们在决定人际情感上起很大作用。
人们喜欢美的东西。
有一句话叫做“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一种自然倾向。
外形美容易造成一种良好的印象,人们很容易“以貌取人”。
外形美可以产生一种光环作用,即认为外形美的人也具有其他优良品质,虽然实际上并不一定如此,可人们总是倾向于在外形上看起来有魅力的人。
总之,人们会自然觉得看起来漂亮的人更可爱。
当然,如果没有美的心灵,人们反而会更加厌恶这种漂亮。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人受欢迎,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有些人却不那么受欢迎,甚至遭致他人的厌恶或憎恨。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容易让人亲近,而有些人却让他人敬鬼神而远之缺乏些引力,原因何在呢?根据心理学家的众多研究,以及生活的实际,我们不难体会到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要提高自身的吸引力,需要我们不断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改善手段。
一、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实际生活中,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1、邻近性因素。
邻近性因素通常就是指时空距离因素,由于距离越接近,交往容易,交往的频率就可能越高,容易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提高人们相互之间的喜欢程度,中国民间就有邻近性影响人际吸引关系的说法:诸如“远亲不如近邻”,“邻居好,赛金宝”等,现实影视作品中,某些影视演员虽然精品并不是很多,但是由于出镜率较高,图个脸熟,因此人们对他(她)的映象在不断加深,现实生活中的同窗情、战友谊等等,这充分说明,邻近性的时空距离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一个因素。
2、魅力吸引性。
人的魅力是从多方面表现出来的。
第一个方面:外表容貌,这是初次交往中人们最为关注的交往吸引因素,尤其是对待异性交往更是如此。
一般意义上讲,外表容貌是父母给的,是先天的,一方面由于人们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往往将漂亮与美好、值得爱联系在一起;同时又认为自己爱的对象是美丽漂亮的,即使相貌平平,也会“情人眼里出西施”,所以容颜美貌就激发了爱。
另一方面人们有更多的理由相信同容貌美丽者在一起,是一件荣耀和光彩的事情,能够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提高自己在同僚中的地位,所以愿意与貌美者接触。
再一个方面人人都有爱美的天性,因为美能养眼,现实中美女的回头率高于相貌平平或丑陋者均源于此;另外有些人认为容貌姣好的人,其品德一般是优良的,于是乎便愿意成为貌美者朋友或看护者;而女子从传统的“女为悦己者容”观念出发,除了一般的修饰之外,引发了一种更为极端的“容”,医疗科技的发展和整容医学的进步为这种“容”提供了便利——人造美女的诞生,“丑小鸭变成金凤凰”已经变成了现实,也让她(他)增加了吸引了。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汇编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人受欢迎,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有些人却不那么受欢迎,甚至遭致他人的厌恶或憎恨。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容易让人亲近,而有些人却让他人敬鬼神而远之缺乏些引力,原因何在呢?根据心理学家的众多研究,以及生活的实际,我们不难体会到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要提高自身的吸引力,需要我们不断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改善手段。
一、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实际生活中,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1、邻近性因素。
邻近性因素通常就是指时空距离因素,由于距离越接近,交往容易,交往的频率就可能越高,容易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提高人们相互之间的喜欢程度,中国民间就有邻近性影响人际吸引关系的说法:诸如“远亲不如近邻”,“邻居好,赛金宝”等,现实影视作品中,某些影视演员虽然精品并不是很多,但是由于出镜率较高,图个脸熟,因此人们对他(她)的映象在不断加深,现实生活中的同窗情、战友谊等等,这充分说明,邻近性的时空距离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一个因素。
2、魅力吸引性。
人的魅力是从多方面表现出来的。
第一个方面:外表容貌,这是初次交往中人们最为关注的交往吸引因素,尤其是对待异性交往更是如此。
一般意义上讲,外表容貌是父母给的,是先天的,一方面由于人们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往往将漂亮与美好、值得爱联系在一起;同时又认为自己爱的对象是美丽漂亮的,即使相貌平平,也会“情人眼里出西施”,所以容颜美貌就激发了爱。
另一方面人们有更多的理由相信同容貌美丽者在一起,是一件荣耀和光彩的事情,能够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提高自己在同僚中的地位,所以愿意与貌美者接触。
再一个方面人人都有爱美的天性,因为美能养眼,现实中美女的回头率高于相貌平平或丑陋者均源于此;另外有些人认为容貌姣好的人,其品德一般是优良的,于是乎便愿意成为貌美者朋友或看护者;而女子从传统的“女为悦己者容”观念出发,除了一般的修饰之外,引发了一种更为极端的“容”,医疗科技的发展和整容医学的进步为这种“容”提供了便利——人造美女的诞生,“丑小鸭变成金凤凰”已经变成了现实,也让她(他)增加了吸引了。
影响人际交往的吸引因素
影响人际交往的吸引因素智慧启引:-在人与人之间,有的一见如故,有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中间有个吸引力的程度强弱问题。
造成人际吸引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因素:(一)长相因素。
人们总是倾向于觉得长相有魅力的人。
成人更是喜欢长相好看的儿童。
总之,人们会自然觉得长相漂亮的人更可爱。
但如果没有美的心灵,人们反而会更加厌恶其漂亮的外表。
(二)性格因素。
人们对乐观开朗、助人为乐、富于幽默感、有进取精神的人,常常倾慕。
因为与这种人相处,能给人带来欢乐。
对具有相反性格的人一般来说较嫌弃。
(三)能力因素。
人们都比较喜欢聪明能干的人,觉得与能力强的人结交是一种幸福并感到自豪。
为此,不少人常拜有某种特殊才能的人为良师益友。
以上三种属于个人品质方面的吸引力。
此外,还有以下几种因素。
(四)相近因素。
邻近性不仅指居住上的接近,还包括在一些学习和工作场合上的接近,如同桌同学、同办公室、同车间的同事等等,较易结成亲密的人际关系。
因为生活空间的邻近,便于了解。
(五)相似因素。
人们倾向于喜欢在某方面或多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它言简意赅地表明了人际吸引中的相似性的作用。
相似因素包括民族、年龄、学历、社会地位、职业、兴趣、观点、修养等方面。
(六)相补因素。
在人际关系中,还会发现,人们往往还重视虽与自己不同,但能与自己互补的朋友。
因为彼此可以取长补短、各得其所。
相补因素在婚姻关系上更为突出,胆汁质的人很可能与抑郁质的人互补;性格恬静的人很可能与活泼好动的人互相吸引。
它们会有助于爱情的巩固。
本内容地址:http://。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一、时空接近性时空距离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一个因素。
距离越接近,交往的频率可能就越高,就越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简单的人际互动会提高我们对人们的好感。
因此,邻近性能提高喜欢的程度,容易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魅力吸引性(一)外表和容貌外表和容貌对初次交往的人来说,是个重要的吸引因素。
特别是在与异性交往时表现尤为显著。
两个人在进行交谈以前,往往是根据交往者的外貌特征来估价他,形成肯定或否定的印象,从而影响或左右了以后相互之间关系的发展。
不能夸大外表和容貌的作用。
在交往之初,容貌的作用较大,但随着相互认识的加深,容貌的作用则不断降低。
(二)才能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有才能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
可能的解释是因为人们与有才能的人在一起,可以得到更多的指导,少犯错误,觉得更安全些。
能力非凡可以使一个人富有吸引力,犯错误使他同普通人更接近,使其吸引力又增加可一层。
(三)个性品质个性品质的吸引,实际上是人格美的具体表现,外表美是一时的,而心灵美是经久不衰的。
比起容貌和才能,个性品质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而且这种吸引力持久、稳定、深刻。
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体会,只有那些心灵美的人才会真正受人欢迎和喜爱。
三、态度相似性相似性包括态度(信念、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年龄、性别、职业、经历等的相似,其中态度的相似是最具吸引力的。
这正说明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与谋”的道理。
四、需求互补性人们需求的互补性是指双方在交往过程中获得互相满足的心理状态。
当双方的需求或个性能互补时,就能形成强烈的吸引力。
例如一个有支配性格的人容易和被动型的人相处。
这是因为彼此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满足对方的需求。
一般而言,人际吸引中的互补因素,其作用多发生在交情较深的朋友、恋人、夫妻间。
五、影响人际吸引的其他现象(一)自我表露自我表露是指把有关自我的信息,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情感暴露给对方。
自我表露是一个强有力的“信任”表征,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可以增加他人对自己的喜欢。
简述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
简述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
人际吸引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和吸引程度。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貌和气质:外貌是人们最容易看到和感知的因素之一,而气质则是指个人的性格、态度和行为特点。
外貌和气质会影响他人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和对其吸引程度的评价。
2. 目标的互补性:双方的兴趣、价值观和个性特点是否互补,会影响双方在交往中的互动和相互吸引程度。
例如,一个人可能会被对方的个人特质、技能或经验所吸引。
3. 相互依赖性:人们常常会寻求与对方建立亲密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理解和依赖的基础上的。
当两个人之间的依赖性增加时,他们会更加吸引对方。
4. 社交能力:一个人的社交能力也会影响他的人际吸引力。
社交能力高的人能够与他人顺利交流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更容易吸引他人的注意。
5. 相似性:人们通常更容易喜欢和与自己相似的人交往。
相似性可以体现在兴趣、价值观、经历等方面。
当两个人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之处时,他们更容易建立起亲密的联系。
6. 接触和亲密程度:人们与他人的接触频率和亲密程度也会影响他们对对方的吸引力。
接触和亲密程度的增加会带来更多的了解和信任,从而增加吸引力。
综上所述,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包括外貌和气质、目标的互补性、相互依赖性、社交能力、相似性以及接触和亲密程度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程度。
7.1.2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有错要主动承认,争辩要有分寸。
不要总显得比别人高明。 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永远保持同情心。
经常让别人感觉到他很重要。
谢谢收看
组织行为综合训练
杨俊峰 劳动经济管理系 Email:yjfzl@ Tel: 8011—4023
三、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
(一)相似性 (二)互补性 (三)接近性与熟悉性 (四)个人特征(外貌/才能/人格品质)
(五)被人喜欢
戴尔.卡耐基介绍的增加或保持喜欢 与吸引的心理品质或人格特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
社会心理学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社会心理学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关系摘要: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接纳和喜欢,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被人喜欢呢?总结社会心理学在人际吸引领域的研究,可以发现,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有情境、个人特点、相似性和互补等。
关键词:人际吸引、影响因素一、人际吸引的界定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
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人际吸引是人际关系的核心成分和主要特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中心问题。
因此,调查研究高中生体育课堂教学中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对高中生人际吸引力的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一)熟悉效应与邻近效应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人们会喜欢与自己邻近的人。
熟悉性和临近性二者均与人们之间的交往频率有关。
处于物理空间距离较近的人们,见面机会较多,容易熟悉,产生吸引力,批次的心理空间就容易接近,则往往容易成为知己,尤其在交往的早期阶段更是如此。
菲斯汀格以麻省理工学院已婚学生为对象,多次研究他们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与彼此居住距离的关系。
结果发现,相互交往的多寡与居住距离的远近成反比。
怀特1956年的调查发现,在几乎是完全偶然地住到一个居民区的人们中,成为朋友的多是居住的比较近的。
为什么空间上的邻近能够促进人们的相互吸引呢?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邻近的人们能够经常的交往和互动。
研究发现,交往本身就可以产生人际吸引,这是因为交往可以满足人们的一些基本心理需求。
首先,交往可以帮助人掌握外部世界;其次,交往可以使人找到联系感和归宿感。
此外,熟悉本身可以增进喜欢一与我们接触交往越频繁的人,越容易成为我们的朋友,这就是所谓的“曝光效应”。
扎琼克向学生们展示了他人的面部照片,有些图片被呈现达25次之多,有些则仅仅被呈现一两次。
结果发现,一个人的照片被呈现次数越多,被试对照片就越喜欢,对照片上的人也是越喜欢。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人际吸引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喜欢、愿意亲近的程度,决定人际关系的质量和人际交往的成败。
一般,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有如下一些:(一)外貌与好的个性品质容貌、体态、服饰、举止、风度、行为等因素在决定人际情感上起很大作用。
人们喜欢美的东西。
这是一种自然倾向。
外貌美容易造成一种好的印象,产生一种光环作用,使人们产生一种接近的倾向。
但是,当实际与本人面对面接触时,或者是当双方有了更多的交往时,这种光环作用就会减小。
在长期交往中,好的个性品质(主要是指:人的能力、才智、品德)所起的作用更大。
(二)相似性研究表明,人们喜欢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
相似性包括:(1)信念、价值观和个性特征的相似性;(2)吸引力的相似性;(3)社会地位的相似性;(4)年龄的相似性。
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里的相似性不是实际的相似性,而是感知到的相似性。
在实际生活中,因人们在初次交往中不可能涉及到信念、价值观、态度等较深的层次,此时年龄、社会地位,外貌的相似性往往起主要作用。
随着交往的加深,人们之间的了解加深了,这时信念、价值观和个性特征的相似性就变得非常重要,决定着人们是否会继续深入交往。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三)需要互补人们有喜欢那些与自己相似者的一面,也有喜欢那些与自己个性品质相反者的一面。
这样双方不同的心理品质,可以使对方得到心理上的补偿。
也就是说,当双方的需要以及对于对方的期望正好呈互补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例如,日常生活中常有的急性人和慢性人合作得很好,爱听的和爱说的成了朋友的现象。
相似性和互补性看上去似乎是矛盾的,实际上二者有时也是一致的。
例如,在恋爱、婚姻中往往支配型的男性和顺从型的女性彼此有吸引力。
这是因为他们对男女关系中的男女角色看法一致,认为男性应起支配作用,女性应顺从。
概括地说,相似性原则在喜欢中起重要作用,但有时候,当两个人的角色作用不同时,互补性原则起重要作用。
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摘要:人际交往是人生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自我的发展,心理的调试,信息的沟通,各类不同层次需求的知足都离不开人际交往。
拥有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人际吸引相当重要。
本文对人际吸引的大体概念和各类影响因素进行简单介绍,并就如何增进人际吸引,成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作出论述。
关键词:影响人际吸引因素人际交往的进程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信息和物资互换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成立交往关系的基础。
人际吸引(International attraction)是人与人之间的彼此接纳和喜欢,它是人类的大体因素之一,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
1.人际吸引的概念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彼此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合、喜欢和爱情。
亲合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是中等程度的吸引,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不仅彼此感觉﹑彼此熟悉,而且也形成必然的情感联系,这种情感联系集中表此刻人际吸引上。
人际吸引是在合群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合群仅指愿意与他人在一路的偏向,并非涉及是不是喜欢他人,更不涉及对他人品质的评价踊跃与否。
但合群是吸引的基础,吸引的一般形式是喜欢或友谊,吸引的强烈形式是恋情或爱情。
2. 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熟悉与临近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
另外若是其他条件大体相当,人们会喜欢与自己临近的人。
熟悉性和临近性二者均与人们之间的交往频率有关。
处于物理空间距离较近的人们,见面机缘较多,容易熟悉,产生吸引力,彼此的心理空间就容易接近。
常常见面也利于彼此了解,使得彼此喜欢。
但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太低与太高的交往频率都不会使彼此喜欢的程度提高,中等交往频率时,彼此喜欢程度较高。
相似性人们往往喜欢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
相似性主要包括:信念、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的相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相似;社会背景、地位的相似;年龄、经验的相似。
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摘要:现代社会,人际吸引在人际交往和人际决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人际吸引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中心问题,建立和睦的人际关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基础。
本文将分析影响人际吸引的各因素,并简要阐述如何建立和睦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人际吸引因素对策引言人际吸引,又称作人际魅力,是指个人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对人际关系的要求越来越高。
人与人之间,是什么因素使他们相互吸引呢? 这中间有没有规律? 下文就将分析影响人际吸引的各因素的构成,并简述增进人际关系的对策。
一、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一)外貌吸引虽然人们常说“人不可貌相”、“不要以貌取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相貌对初次交往的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吸引因素。
特别是在与异性交往时表现尤为显著。
一个人的相貌会影响我们对这个人的知觉和评价,也影响我们与他(她)的互动。
研究发现,人们对貌美的人有一个很强的刻板印象,即“美就是好”。
人们一般觉得外貌好看的人通常比较聪明、有趣、独立、会交际、能干等等。
亚理士多德就曾说过:“美丽比一封介绍信更具有推荐力。
”美貌之所以会有吸引力,一方面是会使人感到轻松愉快,构成一种精神酬赏;另一方面是可以产生晕轮效应,即较好的外貌会使别人以为这个人还具备其他一系列较好的品质。
此外,人们常常认为,同漂亮的人在一起,觉得荣耀和光彩,仿佛自己的身价也随着提高了。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但愿意与漂亮的人接触交往,而且也会更喜欢他们。
(二)能力吸引袁隆平先生于1973年将杂交水稻正式研究成功后,他的名字和杂交水稻一起震惊了世界。
1982年被益为杂交水稻之父。
于1979年袁隆平在美国指导杂交水稻技术研究,到2005年,美国耕种杂交水稻80万亩,平均亩产超过600公斤,比当地良种增产25%—35%以上。
在越南,到2005年,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近1000万亩。
而在菲律宾、印尼、孟加拉、巴基斯坦、厄瓜多尔、几内亚等一些国家,均已开始试种杂交水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有的人受欢迎,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有些人却不那么受欢迎,你认为有哪些因素能影响一个人的吸引力?根据心理学家的众多研究,我们总结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时空接近性
时空距离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一个因素。
距离越接近,交往的频率可能就越高,就越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实验一: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对住宅楼的人的调查显示:居住距离越近的人,交往的次数越多,关系也越密切。
此后其他的心理学家也做过类似的研究,结论与此相似。
可见,简单的人际互动会提高我们对人们的好感。
因此,邻近性能提高喜欢的程度,容易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实验二:美国心理学家扎琼克在1968年曾经进行了交往频率与人际吸引的实验研究。
他将被试不认识的12张照片,随机分成6组,每组2张,按以下的方式展示给被试:第一组2张看1次,第二组2张看2次,第三组2张看5次,第四组2张10次,第五组2张看25次,第六组2张被试从未看过。
在被试看完全部照片后,实验者再出示全部照片。
要求所有被试按自己喜欢的程度将照片排成顺序,结果发现一种极明显的现象,照片被看的次数越多,被选择排在前面的机会也越多。
可见,简单的呈现确实会导致吸引,彼此接近、常常见面,的确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
二、魅力吸引性
(一)外表和容貌
外表和容貌对初次交往的人来说,是个重要的吸引因素。
特别是在与异性交往时表现尤为显著。
两个人在进行交谈以前,往往是根据交往者的外貌特征来估价他,形成肯定或否定的印象,从而影响或左右了以后相互之间关系的发展。
实验一:沃尔斯特等人让男女大学生各332名相互组对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舞会,舞会结束时,询问学生是否希望再次同对方进行约会,结果表明,外表越吸引人,就越为人喜爱。
实验二:戴恩等研究者给大学生看三个大学生的照片:一个外貌漂亮,一个相貌平平,一个是相貌丑陋。
然后要求被试估计他们三人未来是否幸福,结果发现,外貌具有吸引力的人得到了更多的肯定回答。
还有的研究表明,几个月大的婴儿就对漂亮阿姨的照片关注的时间比不漂亮的阿姨的时间长。
那么为什么漂亮的人会更受人喜欢?
(1)生活环境告诉我们,只有认为是“漂亮”的人才是值得爱。
似乎被爱的对象总是“漂亮”的,即使相貌平平,也会“情人眼里出西施”,所以美貌就起到了激发爱和反应爱的线索作用。
(2)人们常常以为,同漂亮的人在一起,觉得荣耀和光彩。
提升自身的价值,为满足虚荣心,人们愿意与漂亮的人接触。
(漂亮的散逸效应)
(3)人们常认为,漂亮的人还具有其他方面好的品质。
如聪明、机灵、开朗、活泼等,于是我们就把好的个性品质与美貌相互对应起来,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思维。
(漂亮的晕伦效应)(4)爱美是人的天性。
美的东西可以养眼,所以谁都喜欢。
看到美女女孩子也会多看几眼,就更别说男孩子了。
男性和女性谁会更重视对方的容貌?有研究认为,从表面上看男性比女性更为重视对方的容貌,而实际上女性比男性对容貌更为看重,原因是一种投射心理(指的是自己怎么想的也认为别人也是这样想的),研究者认为,正是由于女性非常重视男性的容貌,所以女性认为男性也会重视自己的容貌,所以女性就非常注重自己的容貌了。
(有待磋商)
不能夸大外表和容貌的作用。
在交往之初,容貌的作用较大,但随着相互认识的加深,容貌的作用则不断降低。
(二)才能
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有才能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
可能的解释是因
为人们与有才能的人在一起,可以得到更多的指导,少犯错误,觉得更安全些。
但是才能这一吸引力是相当复杂的。
实验:阿伦森等研究者让被试听四个人的讲话录音,这四个人是:A:一个能力超凡的人;B:一个犯过错误的能力超凡的人;C:一个平庸的人;D:一个犯过错误的平庸的人。
然后要被试对四个人的可接受程度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犯过错误、能力超凡的人被认为是最有吸引力。
犯过错误的平庸的人被认为最无吸引力。
而没犯错误的能力超凡的人的吸引力排第二。
为什么呢?
这项研究说明能力非凡可以使一个人富有吸引力,犯错误使他同普通人更接近,使其吸引力又增加可一层。
这一发现阿伦森称为“犯错误效应”。
这一效应还受到性别和自尊心的影响,大多数男性更喜欢犯错误的能力超凡的男人(如大多数男性喜欢看电视连续剧《亮剑》,原因是被主人公李云龙的形象所吸引:爱说粗话脏话,独断专横,但是他勇敢,更是一个军事天才),女性则喜爱无错误而能力非凡的完人;有中等程度自尊的人喜欢犯了错误而又能力非凡的人,自尊心很强或很弱的人喜欢那些没有犯错误的能力超凡的完人。
(三)个性品质
个性品质的吸引,实际上是人格美的具体表现,外表美是一时的,而心灵美是经久不衰的。
比起容貌和才能,个性品质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而且这种吸引力持久、稳定、深刻。
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体会,只有那些心灵美的人才会真正受人欢迎和喜爱。
人的个性品质有多种,那么哪些品质在人际交往中最受重视呢?
实验:安德森列出555个描写人个性的形容词,既有值得喜欢的形容词,也有不值得喜欢的形容词。
结果表明,被试评价最高的品质是真诚和真实,而评价最低的是虚伪和说谎。
在我们对大学生所做的调查中也发现,大学生对他人真诚的期望是最高的。
这就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一定要真诚,那些虚情假意的人最终是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和喜欢的。
三、态度相似性
相似性包括态度(信念、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年龄、性别、职业、经历等的相似,其中态度的相似是最具吸引力的。
这正说明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与谋”的道理。
实验:研究者让互不相识的17名大学生住在同一间宿舍里,对他们的亲密化过程进行了近4个月的追踪研究,实验前调查了他们的态度,然后调查哪个跟哪个结成朋友。
结果发现,在见面初期,多是住在附近的人成为好伙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态度相似的人逐渐成为了好朋友。
四、需求互补性
人们需求的互补性是指双方在交往过程中获得互相满足的心理状态。
当双方的需求或个性能互补时,就能形成强烈的吸引力。
例如一个有支配性格的人容易和被动型的人相处。
这是因为彼此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满足对方的需求。
一般而言,人际吸引中的互补因素,其作用多发生在交情较深的朋友、恋人、夫妻间。
实验:心理学家克切霍夫等人研究了从朋友到夫妻关系的过程中不同的人际吸引因素所起的作用。
结果发现,在初交时,距离因素、外貌因素及社会资源(如经济地位、职业、学历、文化背景等)都是构成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结交后两人的态度、信仰、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的相似显得更为重要;在友谊和婚姻阶段,双方在人格特质上的互补,在需求上的互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还有一位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在对25对结婚有一定年限的夫妻中,夫妻之间需求的互补性是婚姻关系得以持久的基础。
但是,是不是所有相反的特性都能互补,都能产生吸引呢?不是的,如高雅和平庸、庄重和轻浮等。
所以,互补性是有条件的,不是绝对的,在某些方面互补一些更好,在某些方面相
似一些会更好。
五、影响人际吸引的其他现象
(一)自我表露
自我表露是指把有关自我的信息,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情感暴露给对方。
自我表露是一个强有力的“信任”表征,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可以增加他人对自己的喜欢。
自我表露具有扩散效应,可以引发对方也做自我表露,从而增进相互的了解、信任以及感情上的接近。
注意:自我表露必须依据彼此关系的性质和意愿进行,在表露的速度、范围和深度等方面与对方保持一致与对等。
自我表露一般要避免涉及“隐私”。
(二)喜欢的回报
一般来说,我们知道他人喜欢我们,那么我们往往也会喜欢他人。
实验:巴克曼等人让互不相识的被试组成一个讨论小组。
他们对每个被试讲,小组里有几个特别的人会喜欢他们。
事实上,这些信息是假的。
在经过一次讨论后,主试告诉被试有可能解散小组而组成两人小组进行讨论。
主试要求被试指出,他喜欢和哪个成员配成两人小组。
结果表明,被试选择的是主试说的喜欢他们的成员。
这说明了,在人们相互作用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喜欢的回报”原则。
(三)得失现象
有这样三个人,你会更喜欢哪个人?
A:一直以来都喜欢你的人。
B:一直以来都不喜欢你的人。
C:开始不喜欢而后来逐渐喜欢你的人。
实验:阿伦森等人让被试同另一个被试(其实是假被试,是实验者的助手)进行一系列短暂的接触。
每次接触后,被试都能听到这个助手跟实验者谈论对被试的印象。
实验者设置了三种条件:第一种是每次接触后,助手都对被试作肯定的评论。
第二种是每次接触后,助手都对被试持批评的态度。
第三种是助手先对被试持否定的评论,慢慢地转变为肯定的评论。
结果被试最喜欢的是第三种,其次是第一种,排在最后的是第二种。
第三种条件的结果表明了一个现象,也就是阿伦森所说的“得失现象”。
也就是,我们最喜欢的人是表示对我们的喜欢程度在增加的人。
原因:否定的评价增加了对肯定评价的需要,当最后肯定评价终于来到时,使得肯定的评价更具有奖励的性质,或者说它的价值会更大。
希望这些知识能给大家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祝愿大家在人际关系的互动中获得快乐,天天有一个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