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学概论

合集下载

播音学概论

播音学概论

播音学概论播音学概论文献题都是论述题知识:播音学概论的地位:是所有课的基础课。

内容:本质论、创作论、风格论、发展论、接受论等播音的注意点:要静观世界,有主心骨,在别人沉默是要说出自己的见解,社会已快没公理了,它很脏,所以才需要我们有一颗善心去维护公理,绽放生命的光彩。

推荐看的书:张宋《中国播音学》,刘勰(xie)《文心雕龙》第一章本质论本质论(论述)播音学定义播音活动中的主要矛盾播音创作的基本要素3者关系(举例)特征(举例)一、定义:播音学是研究播音创作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播音:是指在文字稿件的基础之上,以广播电视为媒介,以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为手段,以传播信息为主要目的的创造性活动。

(次要目的为艺术审美等)二、本质(主要矛盾、根本矛盾)电视台节目主次:新闻立台(立台之本)、专题撑台、娱乐活台①艺术性语言②应用性语言主要矛盾:播与受(基本矛盾,播音的主要矛盾和根本矛盾)基本要素包括:创作者(播音员、主持人等)、创作素材(稿件、音响、画面等)、受众(听众、观众)七个小矛盾:1、无声语言和有声语言的矛盾2、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矛盾3、开放结构和封闭结构的矛盾(要站在听众的角度去播音)4、客观反映和主观反映的矛盾5、新闻特性和艺术特性的矛盾(新闻:新、快、有意义)(艺术特性:传播手段)6、单项口径(自己)和多项传输(多向己,己向多)的矛盾(广度保证深度,学者眼光,百姓视角,提高自己的能力适应人群)7、总体恒定和局部变化的矛盾新闻伦理与新闻法规(新闻∕播音)8、传播效果与伦理底线的矛盾(注意劣根性的控制)9、优先话语权与法律法规的矛盾播音到底是迎合受众还是引导受众?☆答:在迎合中引导特征(播音创作中的特征):①创作材料和创作工具和创作成果的三位一体。

(爱惜嗓子、爱惜身体、爱惜本钱)②新闻特征、文学特征、艺术特性的三足鼎立。

③生理支持、心理基础、社会观照的三层合力。

④政府喉舌、受众代言、自我传达的三重使命。

第二章创作论创作论(重点)定位(举例)六律(重点,定义与概念—教材书上)副语言(举例)副语言的作用(解释)内容:①创作的要素:1、创作主体2、创作依据3、受众②创作的手段:1、有声语言2、副语言③创作方法和原则④创作分类定位:1定位要对自身有一个正确估价2定位要对节目、栏目、创作活动有一个正确分析3定位并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应是发展的、变化的4定位是无限可分的、也是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发展调控的过程的5定位问题,无限多样,最根本的一条还是要定位在党的宣传员、全心全意真诚为人民服务这一点上来一、创作主体的创作性和主题体现:1、创作活动中,创作思维贯穿于:组织、策划、还原、转化(前期准备)、表达(中期表达)、反馈(后期接受反馈)的全过程。

播音学概论复习提纲

播音学概论复习提纲

播音(bō yīn)学概论(10主持二班(èr bān)补考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播音(bō yīn)定义:(狭义)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tōngguò)广播电视传媒所进行的传播信息的创造性活动。

2、节目(jiémù)主持人:在广播电视中,以个体行为出现,代表着群体观点,用有声语言和形态来操作和把握节目进程,直接、平等的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人。

以有声语言为主干或主线“出头露面”驾驭节目进程的人。

3、播音员:以在话筒前(含镜头前)进行有声语言创作为主要工作的专业人员。

4、播音工作的内涵:以在话筒前(含镜头前)进行有声语言创作为主要任务的职业。

5、主持人:(在广播电视中)以有声语言驾驭节目进程。

6、节目:是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内容的最终组织形式。

它按时段划分,按线性传播的方式组织内容,依次传播。

7、创作主体的定位:创作主体根据自己的身份,所承担的任务、起的作用确定其在传播活动中应有的位置。

8、广播电视受众:是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的总称。

在播音创作活动中,“受众”又是接受的主体。

在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中,“受众”是广播电视节目的接受者和服务对象。

9、稿件:稿件是播音创作中的基本元素。

10、受众心理:影响、制约听众、观众接受行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可分为:共性心理、特性心理和逆反心理等)11、受众需求:是受众的重视要求与广播电视节目实际情况之间的反应,是受众试听行为的原动力。

12、受众反馈:传播者通过受众对所接收的传播信息的反应,推测和判断受众的心态和需求,检验和证实传播的效果。

13、内心感受:语言表达者透过稿件文字和文字间的相互关系,感受到其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存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体会到他们对自己的间接刺激作用。

14、形象感受:语言表达者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空间时间知觉等,对所表达的内容中描述的食物进行具体能动的体验。

15、情景再现:就是稿件中的人物,时间,场面,在播音创作者的脑海里形成连续的活动的画面,并产生相应的态度,感情的过程。

播音学概论重点归纳

播音学概论重点归纳

1.播音语言的特点,可概括为“三性”“三感”: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2.学习《播音学概论》意义:播音学既是一项创造性活动,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从广义上讲播音是指电台,电视台等电子传媒所进行的一切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传播信息的活动.这里研究的是指播音员主持人运用的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传媒所进行的传播信息的创造性地活动。

3.播音创作研究对象的特点:1.动态系统2.开放系统3.弹性系统4.全息的系统4.播音的内部规律和外部规律:内部规律是创作活动系统内容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它包括创作活动的创作方法,内容,形式,特点,风格,原则等。

外部规律是创作活动系统与外部的联系,以及外部各系统的作用,它包括创作活动与生活,政治,其他文艺等的关系。

5.播音学概论研究的内容:本质论:力求揭示播音的性质和特征,创作论:论述播音创作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风格论:论述播音风格的基本含义和特征,发展论:展望播音发展的趋势。

6.播音学科特点的研究方法:系统的方法、全息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借鉴的方法、实验的方法。

7.播音工作的性质:创造性,多质性,新闻性8.新闻三要素:1新—时效性原则,要有:新鲜感,时代感2事实—真实性原则,要有:真实感,分寸感3报道—客观报道原则,要有:表态性9.播音创作的特征:1)创造和再造的双重性2)创作素材的二度性3)创作手段的声像性4)交流对象的虚拟性5)吐字发音的规范性6)感情表达的真实性7)创作时间的紧张性8)创作范围的社会性9)接收方式的个体性10)创作活动的日常性11)强烈鲜明的时代性。

10.播音工作的地位:传播前沿,关键一环,桥梁纽带。

11.播音环节的作用:1.构建语言传播系统,使传播潜能变为传播现实,具有传播形成作用。

2.传递信息,体现态度,揭示语言内涵,表明思想实质,具有了解和认识社会的作用。

3.传达感情,形象具体生动,吸引感染受众,具有鼓舞,教育,激励作用。

《播音学概论》全书知识点

《播音学概论》全书知识点

《播音学概论》全书知识点
《播音学概论》是一本全面介绍播音学的专业书籍,涵盖了播音学的历史背景、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本书的主要知识点:
1、播音学的定义和性质:播音学是研究如何通过电子媒介传播声音的一种艺术,它既具有语言艺术的属性,又与大众传播密切相关。

2、播音学的历史背景:本书详细介绍了播音学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无线电广播到现代互联网广播,从单一的播音形式到多元化的播音形式,阐述了播音学在历史演变中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

3、播音员的基本素质:播音员需要具备准确、清晰、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嗓音条件和语音语调的掌控能力,以及丰富的知识和文化素养。

4、播音创作的基本原则:播音创作需要遵循真实性、准确性、生动性和情感性的基本原则,以确保传播的信息真实、准确、易于理解和富有感染力。

5、播音的表达技巧:播音员需要掌握多种表达技巧,包括口头表达、语气表达、节奏掌控、情感传递等,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引起听众的共鸣。

6、广播节目的制作流程:本书详细介绍了广播节目的制作流程,包
括选题、策划、稿件撰写、录音、剪辑、合成等环节,以及各个环节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7、播音评价与欣赏:本书提供了播音评价和欣赏的方法,包括从语
言表达、内容理解、节目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以及从情感、意境、文化内涵等方面欣赏播音作品。

8、未来发展趋势:本书分析了播音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互联网
广播的兴起、多元化传播形式的出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等,探讨了未来播音员需要具备的技能和素质。

总的来说,《播音学概论》是一本全面介绍播音学的专业书籍,对于想要了解和学习播音学的读者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播音学概论

播音学概论

1..怎样播好知识类服务类稿件?①播定义时,应注意用加重放慢的方法强调,并注意恰当的运用停连技巧②播音时应把数字读慢些,并加以强调③要较为清楚地说明介绍某些事物,应注意对比重音的运用④语气交流对象可设计的具体些,针对性强,以避免语言空乏。

2.几种主要语言表达样式?①宣读式特点,语速稍慢节奏稳健,语句工整、语气庄重,力度较强,适用于法令、公告、章程、决议等文件的播音②播报式特点:语句工整,节奏明快,富于新鲜感,适用于新闻消息的播音③讲述式特点:包含讲解,说明、叙述、描写、述评等多种特征,语言表达变化丰富,适用于专题类节目的播音④谈话式特点:语言表达亲切、生动、灵活、自然、交流感强,适用于主持人节目和对话等文本的播音。

3.播音分类的原则?①多视角,多分法原则②多层次,细分法原则③多划分,边综合原则。

4.表现?①字音准确,音色纯正②声音明快,语言干净③语义连贯,语气流畅A.多连少停B.重音选择要少而精C.句尾不能下坠5.通讯播音特点?①气息控制形式多样②吐字发音方法多变③停连、重音等位置确定灵活④语势曲人,语气节奏变化幅度大。

6.主持人节目播音?要求主持人应具用较高的理解、组织、、创造力,较深的文化功底,较强的语言组织和表达力。

口语能力是主持人综合能力的体现。

7.对播音员要求?①在用声上基本与广播新闻播音相同②播音员在化妆上应注意清淡自然,穿戴大方以体现新闻真实性③一般采用讲述和报道语言样式④副语言运用与有声语言要配合得当。

8.受众的含义及特点?广播电视受众是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的总称。

在播音创作活动中,受众又是接受的主体。

在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中,受众是广播电视节目的接受者和服务对象。

特点:队伍庞大、受众对传播内容的参与程度高、伴随性半接受状态9.节奏与速度的关系?①快速度,一般表现短促的节奏②慢速度,一般表现低沉的节奏③极快的速度,一般表现紧迫的节奏④松快的速度,一般表现欢快的节奏10.播音风格特征?①附着性②可感性③独特性④一贯性⑤多样性和可变性11.播音风格的体现?①独特的感受②独特的表达③整体性12.播音风格的主观原因?①性格特征②生活经历③审美追求④业务条件13.播音员的专业修养?①理解感受能力的培养②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③生活实践的积累④姊妹艺术的鉴赏14.播音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①从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稿件内容来看②从播音员,主持人,听众,观众的关系来看15.播音的多质性?①从语言角度看,播音是一项特殊的言语活动,具有言语传播的性质②从新闻学的角度性看,播音是新闻实践活动,具有新闻性16.新闻?一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播音学概论----本质论(性质、特征、地位、作用)

播音学概论----本质论(性质、特征、地位、作用)

【第一编:本质论】【第一章播音性质,特征】【第一节播音的性质】:一。

播音的创造性:1播音员和稿件关系:播音员通过主观能动性发挥,通过感情力量,建立起一套新的符号系统。

把按文字排列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转化为按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

2.播音员和听观众的关系:通过主观能动性发挥,感受听众观众的存在,面前无人,心中有人。

与其在感情,语言上沟通。

3.创造活动包括有搞和无稿播音。

二.播音的多质性:1播音是一项特殊的语言活动,具有言语传播的性质。

(言语活动过程:心理-生理-物理-生理-心理。

但观众听众交流时不在场属于“残缺性”。

特殊性还在于:依据稿件,把文字稿件转化成自己的语言。

播音员代表电台,电视台,以至于党和政府说话。

言语者还受到话筒,镜头等传播条件限制,副语言不能充分运用,尤其是电台波音只能靠声音)。

2,播音是一项新闻实践活动,具有新闻性。

(“时效性”,新,要求要有时代感,新鲜感。

“真实性”要求要有真实感,分寸感。

“客观报道”要求表态性。

3.波音是一项艺术创作活动,具有某些艺术属性。

(从感受到表达,从情感的引发到表现)三.播音的新闻性,是波音性质的主调。

(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播音员的情感表达区别于演员表演。

新闻时效性,报道的连续性,政策分寸的把握,是波音语言表达技巧区别于朗诵朗读演讲等,波音语言活动具有了自身的规定性。

)【第二节波音创作的特征】一。

创造和再造的双重性。

即对大的传播系统的再造,对波音语言表达系统结构本身而言的创造。

(方法:认识波音创造内涵的丰富性,认识播音创作活动系统的复杂性,克服对播音创作工作的肤浅的表面的认识,主动探索和把握波音创作规律)。

二。

创作材料的二度性。

(要求:1波音创作者深入一线,深入生活,增强感性认识,弥补未经一度创作的不足,在为受众还原一度的过程中体现真情实感,在创作中体现出原搞和原片的写作拍摄风格,编辑风格2二度创作有其自身的创作规律,需要花力气探索把握)三。

播音学概论

播音学概论

1.播音的意义:广义:电台、电视台等电子传媒所进行的一切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传播信息的活动;狭义: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网络视频)传媒所进行的传播信息的创造性活动。

2.播音学概论的研究对象:以播音创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播音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基本规律和方法)。

3.播音创作的特点:动态系统、开放系统、弹性系统、全息系统4.播音创作的基本要素:创作者,创作素材,受众5.播音学概论研究内容分四编:本质论,创作论,风格论,发展论。

6.根据中国播音学学科特点,分为以下五种研究方法:系统的方法,全息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借鉴的方法,实验的方法。

7.播音工作的性质:创造性,多质性,新闻性。

8.符合创造的特性: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改变旧的符号系统,建立新的符号系统。

9.从播音员与稿件的关系看:理解,转化,驾驭10.播音员与受众的关系:感受对象,积极沟通11.播音言语活动的过程:心理——生理——物理——生理——心理。

12.新闻学角度:(1)新近:新鲜感、时代感(2)事实:真实感、分寸感(3)客观报道、表态性13.播音性质的主调---新闻性:新闻的真实性决定了播音员情感表达的真实性。

14.播音创作的特征:创造和再造的双重性、创作素材的二度性、创作手段的声像性、交流对象的虚拟性、吐字发音的规范性、感情表达的真实性、创作时间的紧张性、创作范围的社会性、接收方式的个体性、创作活动的日常性、强烈鲜明的时代性。

15.播音、主持、朗诵的区别与联系:联系:三者都是创造与二度创作的结合。

播音主持偏向于新闻性,而朗诵则偏向艺术性。

区别:表现方式上有差别。

播音偏于诵读;主持偏于讲说;朗诵偏于艺术夸张。

16.播音工作的地位:传播前沿、中介工序、联系纽带17.播音环节的作用:(1)构建语言(副语言)传播系统,使传播潜能变为传播现实,具有传播行成作用(2)传递信息,体现态度,揭示语义内涵,表明思想实质,具有了解和认识社会作用(3)传达感情,形象具体生动,吸引感染受众,具有鼓舞、教育、激励作用(4)规范美化语言,建设语言文明,具有语言表达的审美师范作用。

《播音学概论》——姚喜双全书知识点

《播音学概论》——姚喜双全书知识点

播音学概论知识点绪论1、什么就是播音?P 1播音员与节目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与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传媒所进行得传播信息得创造性得活动。

2、播音研究对象得特点?P 3① 播音创作就是一个动态系统② 播音创作就是一个开放系统③ 播音创作就是一个弹性系统④ 播音创作就是一个全息系统3、播音创作得其她特性?P5规定性、独立性、边缘性、真实性、时效性、特殊性、必要性、复杂性 4、播音学概论研究得内容(分四编)?P 6本质论、创作论、风格论、发展论5、播音学得研究方法?P 7(一)系统得方法(二)全息得方法(三)比较得方法(四)借鉴得方法(五)实验得方法6、汉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得现代白第一编 本质论第一章 播音得性质与特征第一节 播音工作得性质一、播音得创造性P11--13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播音时,通过主观能动性得发挥,去感受听、观众得存在。

面前无人,心中有人。

从而与听、观众在感情上、语言上沟通.这种创造活动包括有稿播音与无稿播音两方面。

二、播音得多质性P 13—-16播音学科得边缘性、综合性与播音创作活动得复杂性反映出这样几点属性:1) 播音就是一项特殊得言语活动,具有言语传播得性质2) 播音就是一项新闻实践活动,具有新闻性3) 播音就是一项艺术创作活动,具有某些艺术属性播音这一言语活动得特殊性在于:①播音这一言语活动就是一个相对不完整、开放得系统。

播(主)凭经验与感觉寻找对象感、交流感②依据稿件(素材),把文字得稿件(素材)转化为自己要说得话③播(主)就是代表电台、电视台,以至于代表党与政府讲话,不就是代表自己讲话④言语者受到话筒、镜头等传播条件得限制,动作、副语言不能充分运用,尤其就是电台播音,只能靠声音。

+播音就是一项新闻实践活动,具有新闻性[主调](新闻就是新.近发生事实..)..得报道第二节播音创作得特征P17—-23一、创造与再造得双重性二、创作素材得二度性(再造)三、创作手段得声像性四、交流对象得虚拟性五、吐字发音得规范性(准确、清晰、集中、圆润、流畅)六、感情表达得真实性七、创作时间得紧张性八、创作范围得社会性九、接收方式得个体性(3—-5个人)十、创作活动得日常性十一、强烈鲜明得时代性第二章播音得地位与作用第一节播音工作得地位P24--25一、传播前沿地位(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二、关键一环地位(凝聚所有创作活动得成果)三、桥梁纽带地位(党与政府联系人民群众得桥梁与纽带)第二节播音环节得作用(创作主体得职能?P38)P25--281.构建语言(副语言)传播系统,使传播潜能变为传播现实,具有传播形成作用。

播音学概论

播音学概论

播音学概论★播音的意义:是指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传媒所进行的传播信息的创造性的活动。

★播音创作的特点:1.动态系统2.开放系统3.弹性系统4.全息的系统★播音学概论研究的内容共4编:本质论,创作论,风格论,发展论。

★播音学特点的研究方法:系统的方法、全息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借鉴的方法、实验的方法。

★新闻定义的三要素:新——时效性——新鲜感和时代感事实——真实性原则——真实感和分寸感客观报道——表态性★播音创作的特征:创造和再造的双重性、素材的二度性、手段的声象性、交流对象的虚拟性、吐字发音的规范性、思想感情表达的真实性、创作实践的紧张性、创作范围的社会性、接受方式的个体性、创作活动的日常性、强烈鲜明的时代性。

★播音工作的地位:传播前沿,关键一环,桥梁纽带。

★播音环节的作用:1.构建语言(副语言)传播系统,使传播潜能变为传播现实,具有传播形成作用。

2.传递信息,体现态度,揭示语言内涵,表明思想实质,具有了解和认识社会的作用。

3.传达感情,形象具体生动,吸引感染受众,具有鼓舞,教育,激励作用。

4.规范美化语言,建设语言文明,具有语言表达的审美示范作用。

★准备稿件分为6步:划分层次、提炼主题、联系背景、明确目的、分清层次、把握基调。

创作依据:节目,稿件,画面,音乐,音响。

★创作依据的特征:1可感性2可变性3二度性4局限性★受众:受众是广播电视节目的接受者和服务对象,他们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主动的信息寻求者。

★受众的需求:受众的重视要求与广播电视节目实际情况之间关系的反映,是受众视听行为的原动力。

★播音创作技巧:内部—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外部表达技巧—停连,重音,语气,节奏。

★节奏的判断:1整齐性2变化性3回环性。

★节奏的把握是通过对比来实现的。

有声语言的属性特征:创造性、音声性、规范性、情感性、时效性、社会性、身份感、对象感、语境感、分寸感。

★播音有声语言表达规律:思维反映规律、词语感受律、对比推进律、情声和谐律、呼吸自如律、自我调查律。

播音学概论

播音学概论

• 第四编 发展论
四. 方法
系统的方法
全息的方法
比较的方法
借鉴的方法
实验的方法
• • •
借鉴歌唱用气和戏曲咬字方面的方法。 借鉴朗读、朗诵、话剧、电影的语言 表达技巧。 借鉴国外播音和主持节目的可取之处。
第一章
播音的性质和特征
第一节 播音工作的性质
播音的创造性
播音的多质性
播音的新闻性
一.播音的创造性
创作素材
有声语言
播音员 主持人
副语言
广播 电视
画面、声 音等信息
听众 观众
一. 意义
2. 播音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从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 电台第一次播音开始,到今天百花争 艳的播音创作。播音,作为一门学 科,其独立性也越来越充分显示出来。
一. 意义
3. 播音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
2
传递信息,体现态度,揭示语义内涵,表明思想实质,具 有了解和认识社会的作用。
3
传达感情,形象具体生动,吸引感染受众, 具有鼓舞教育激励的作用。
4
规范美化语言,建设语言文明,具有语言表 达的审美示范作用。
第三章 GO
普通话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 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作用职能
� 回顾:第二章 播音的地位和作用 � 创作主体能动性发挥的如何直接影响到播音 作品的质量,关系到播音创作活动的成败。
身份感 创作依据 的运用
新闻工作 者与创作 活动具体 身份的统 一。
有效组织、 结构、传达 创作依据。 例:文字
语言表达
对象感
规律、技 巧、样式 的把握。

播音学概论

播音学概论

第三章、播音的作用
第一节 播音工作的地位 传媒前沿 关键一环 桥梁纽带 第二节 播音环节的作用(4点)
第四章、播音创作构成的要素
第一节:创作主体 一、创作主体的概念特征 二、创作主体的作用职能 三、创作主体的分类及地位 第二节:创作依据 一、创作依据的种类 二、创作依据的特征
第三节:受众(听众、观众) 一、受众的含义和特征 二、受众的分类 三、受众的心理需求及接收规律 1、注意线条性,把握过程性 2、注意自主性,给予创造性 3、注意局限性,加强引导性 4、注意情感性,求得共通性 5、注重受众反馈,提高播出质量
4、从本身条件出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克 服不足。 5、运用各种材料锻炼嗓音,增强声音弹性。 6、从自如声区练起,不可急于求成。 7、掌握练声运动的规律。 8、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坚持“曲不离口”。 三、保护嗓音的基本措施: 按照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练习,培养良好的 生活习惯,切忌暴饮暴食或刺激性食物,忌 烟酒,清醒状态时方可练声。
5、气息强控制朗诵练习
岳飞《满江红》欣赏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四声用气练习: 1、同声韵夸张练习: 巴(bā)拔(bá)把(bǎ)爸(bà) 搭(dā)答(dá)打(dǎ)大(dà) 些(xiē)协(xié)写(xiě)谢(xiè) 出(chū)除(chú)楚(chǔ)处(chù) 汪(wāng)王(wáng)往(wǎng)望(wàng) 飞(fēi)肥(féi)匪(fěi)费(fèi)
第五章、播音创作的方法和原则

播音学概论

播音学概论

填空题1.播音工作的地位:(1)传播前沿地位(2)关键一环地位(3)桥梁纽带地位2.播音创作研究对象的特点:(1)播音创作是一个动态系统(2)开放系统(3)弹性系统(4)全息的系统3.受众:(1)定义:受众是广播电视节目的接受者和服务对象(2)受众心理:影响、制约听众、观众接受行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需要注意的几点:1.注意线条性,把握过程性2.注意自主性,给予创造性3.注意局限性,加强引导性4.注意情感性,求得共通性5.注受众反馈,提高播出质量4.备稿六步:划分层次;提炼主题;联系背景;明确目的;分清主次;把握基调5.节奏类型:高亢型;紧张型;轻快型;低沉型;舒缓型;凝重型6.气息要领:深、匀、通、活7.副语言的作用:副语言具有补充言语信息,替代言语信息,强调言语信息,否定言语信息,重复言语信息,调节言语信息等功能和作用8.播音语言的特点: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9.播音创作的方法:(1)还原:深入理解,具体感受(2)转化:按视听规律,对文字稿件和其他素材进行重新组织结构,以使其纳入视听觉系统(3)表达:把转换过来的系统,把运动着的思想感情,通过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体现出来,传达给听众、观众。

10.播音创作活动三要素:创作主体、创作依据、受众11.播音风格核心、焦点:主持人的风格12.播音创作的原则:(1)多视角、多分法原则(2)多层次、细分法原则(3)边划分、边综合原则名词解释·播音:指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传媒所进行的传播信息的创造性的活动。

·播音员:以在话筒前(含镜头前)进行有声语言创作为主要工作的专业人员·新闻播音:广播电台、电视台发布的新闻通过播音员的有声语言传送出来的播音创作就称为新闻播音,这里特指消息的播音·播音风格:就是指播音员在播音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节目主持人:是在广播电视中,以个体行为出现,代表着群体观念,用有声语言、形态来操作和把握节目进程,直接、平等地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人·通讯播音:是播音员以真实的情感体验,具体、形象、生动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播音文体·定位:是指创作主体根据自己的身份、所承担的任务、起的作用确定其在传播活动中应有的位置·转化:按视听规律,对文字稿件和其他素材进行重新组织结构,以其纳入视听觉系统,符合视听规律的体现方式简答题1.几种主要语言表达方式(1)宣读式:播音语言表达样式之一。

播音学概论

播音学概论
14、备稿六部:划分层次、提炼主题、联系背景、明确目的、分清主次、把握基调。
15、创作依据的种类:节目、稿件、画面、音乐、音响。
16、节目:是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内容的最终组织形式。
17、创作依据的特征:可感性、可变性、二度性、局限性。
18、受众的分类:从接收方式上,可分为广播听众和电视听众。
27、几种主要语言表达形式:宣读式(用于法令、公告、章程、决议)、读报式(用于新闻)、讲述式(用于专题类节目的播音)、谈话式(用于主持人节目和对话等文体的播音)。
28、副语言的构成要素:在播音创作中,副语言主要是由体态系统和境态系统组成的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
29、体态系统,由传播主体的面目表情、身体动作以及服饰着装等组成。
(3)坚持播音的创造性原则,就要坚持播音语言的规范化,同时应承认播音是一门语言艺术。
(4)坚持播音的创造性,就要既遵循传播的规律,又把握其宣传属性;既看到其符号系统的作用,又注意其社会实践的决定性;既注意其创作主题声音、形象的可听性与可视性,又注意其可信性;既研究受众的个性心理,又研究受众的社会心理。
(4)业务条件:形象的不同,嗓音的各异,为播音风格的形成确定了前提和条件。
37、播音员素质的提高和修养的加强可以从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生活实践等方面进行。
38、如何加强政治素养?
(1)增强政策观念,提高政治水平。
(2)政治素养,主要表现为政治理论、政治立场、政策观念和政治作风。
(3)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
(5)坚持创造性原则,就要坚持“广采博收、百花齐放”的创作方针。
(6)坚持创造性原则,就要坚持“自己走路,独树一帜”的创作理想。

播音学概论重点归纳

播音学概论重点归纳

1.播音语言的特点,可概括为“三性”“三感”: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2.学习《播音学概论》意义:播音学既是一项创造性活动,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从广义上讲播音是指电台,电视台等电子传媒所进行的一切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传播信息的活动.这里研究的是指播音员主持人运用的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传媒所进行的传播信息的创造性地活动。

3.播音创作研究对象的特点:1.动态系统2.开放系统3.弹性系统4.全息的系统4.播音的内部规律和外部规律:内部规律是创作活动系统内容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它包括创作活动的创作方法,内容,形式,特点,风格,原则等。

外部规律是创作活动系统与外部的联系,以及外部各系统的作用,它包括创作活动与生活,政治,其他文艺等的关系。

5.播音学概论研究的内容:本质论:力求揭示播音的性质和特征,创作论:论述播音创作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风格论:论述播音风格的基本含义和特征,发展论:展望播音发展的趋势。

6.播音学科特点的研究方法:系统的方法、全息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借鉴的方法、实验的方法。

7.播音工作的性质:创造性,多质性,新闻性8.新闻三要素:1新—时效性原则,要有:新鲜感,时代感2事实—真实性原则,要有:真实感,分寸感3报道—客观报道原则,要有:表态性9.播音创作的特征:1)创造和再造的双重性2)创作素材的二度性3)创作手段的声像性4)交流对象的虚拟性5)吐字发音的规范性6)感情表达的真实性7)创作时间的紧张性8)创作范围的社会性9)接收方式的个体性10)创作活动的日常性11)强烈鲜明的时代性。

10.播音工作的地位:传播前沿,关键一环,桥梁纽带。

11.播音环节的作用:1.构建语言传播系统,使传播潜能变为传播现实,具有传播形成作用。

2.传递信息,体现态度,揭示语言内涵,表明思想实质,具有了解和认识社会的作用。

3.传达感情,形象具体生动,吸引感染受众,具有鼓舞,教育,激励作用。

播音学概论~

播音学概论~

填空1、1906年12月25日,无线广播诞生日。

1940年12月30日,中国无线广播诞生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XNCR)。

2、第一位广播播音员,徐瑞璋。

第一位电视播音员沈力。

3、播音,既具有新闻属性。

4、播音的地位,(传播前沿,中介工序,联系纽带)。

5、播音创作的要素,(创作主体,创作依据,受众)。

6、备稿六步:1划分层次2提炼主体3联系背景4明确目的5分清主次6把握基调7、拿到稿件的要求:深入理解——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8、好的声音状态对气息的要求是:深、匀、通、活9、播音创作的内部技巧: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10、理清头绪,设身处地,触景生情,现身说法。

11、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语法、词汇。

12、播音创作的方法:还原,转化,表达。

13、播音风格的特征:附着性,可感性,独特性,一贯性,多样性和可变性。

简答1、我国播音事业发展的两个时期三个阶段诞生期,延安陕北时期的播音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播音:和平建设时期的播音十年动乱时期的播音改革开放时期的播音2、播音创作的特征:1创造和再造的双重性2创作素材的二度性3创作手段的生像性4交流对象的虚拟性5吐字发音的规范性6感情表达的真实性7创作时间的紧张性8创作范围的社会性9接受方式的个体性10创作活动的日常性11强烈鲜明的时代性3、如何表达的情感的真实性?情感是播音创作的核心,是有声语言表达的支柱。

由播音工作的新闻属性所决定,其感情表达必须遵循新闻事实性原则。

播音创作者必须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身份,即党的宣传员、新闻工作者。

播音时在情感表达上,要求做到真实,把握好分寸,切忌艺术的渲染和夸张,要呈现出恰切、质朴的特点。

4、创作主体的作用播音创作主体构建了语言和副语言传播系统,是传播潜能变为了传播现实,具有传播形成作用。

播音创作主体处于传播前沿地位,经常被人们称为电台、电视台的“门面”,具有典型代表作用。

5、创作主体的只能播音创作主体处于传递信息,体现态度,揭示语义内涵,表明思想实质,具有帮助人们了解和认识社会的作用。

播音学概论

播音学概论

播音学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意义对象一播音学研究的意义:1940年12月30日,人民广播第一次播音。

1-播音:2-播音学研究的对象:中国的播音——人民广播的播音3-播音创作的特点:A播音创作是一个动态系统B播音创作是一个开放系统C播音创作是一个弹性系统D播音创作是一个全息系统。

第二节内容方法一播音学研究的内容:分为——本质论创作论风格论和发展论二播音学研究的方法:富于指导意义的基本方法;另一个是针对学科特点的具体的研究方法。

1 系统的方法2 全息的方法3 比较的方法4 借鉴的方法5 实验的方法本章思考题:一、播音导论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二、研究播音学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第二章播音的属性第一节、播音工作的性质一、播音的创作性:强调符号系统和人的参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二、播音的多质性:A、播音是一项特殊的言语活动,具有言语传播的性质;B、播音是一项新闻实践活动,具有新闻性;C、播音是一项艺术创作活动,具有某些艺术属性;D、播音活动离不开技术手段,具有某些技术属性。

三、播音性质的主调:播音的多性质,即其性质中既包含自然属性,又包括社会属性;既包括新闻性,又具有言语传播和艺术的属性。

第二节播音创作的特征一、创造和再造的双重性二、创作素材的二度性三、创作手段的声像性四、交流对象的虚拟性五、吐字发音的规范性六、感情表达的真实性七、创作时间的紧张性八、创作范围的社会性九、接收方式的个体性十、创作活动的日常性十一、强烈鲜明的时代性本章思考题:一、为什么说播音具有创造性?☆二、播音创作的特征是什么?第三章播音的地位和作用第一节播音工作的地位一、传播前沿地位二、关键一环地位三、桥梁纽带地位第二节播音环节的作用一、构建语言传播系统,使传播潜能变为传播现实,具有传播形成作用。

二、传播信息,体现态度,结实语义内涵,表明思想实质,具有了解和认识社会作用。

三、传达感情,形象具体生动,吸引感染受众,具有鼓舞、教育、激励的作用。

播音学概论

播音学概论

播音学概论 播音的狭义定义: 指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 通过广播、 电视传媒所进行的传播信息的创造性的活动。

播音创作的特点: 播音创作是一个动态系统、开放系统、弹性系统,是一个全息的系统。

总的来说,播音创作的系统具有运动性、开放性和全息性、综合性。

播音创作的基本要素: 创作者、创作素材、受众。

播音学的研究方法: 系统的方法、全息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借鉴的方法、实验的方法 播音的几个特征: 1)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新闻属性和某些艺术的特征3)再造性和创造性播音言语活动的过程: 心理——生理——物理——生理——心理播音创作的特征 :创造和再造的双重性 创作手段的声像性 吐字发音的规范性 创作时间的紧张性接受方式的个体性 强烈鲜明的时代性 播音环节的作用: 构建语言(副语言)传播系统象生动——规范美化语言1) 构建语言(或副语言)传播系统,使传播潜能变为传播现实,具有传 播形成作用2) 传递信息,体现态度,揭示语义内涵,表明思想实质,具有了解和认 识社会的作用3) 传达感情,形象具体生动,吸引感染受众,具有鼓舞、教育、激励的 作用4) 规范美化语言,建设语言文明,具有语言表达的审美示范作用 创作主体的概念特征: 创作主体, 是指播音创作活动中的主体。

播音是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 言通过广播电视传媒所进行的一项创作活动,创作主体也就是指 播音 创作者 。

创作主体的作用职能: 1)正确把握自己的身份2)展开积极的创作思维活动 (运用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 灵感思维、创造思维等多项思维方式)3)要全面掌握语言和副语言的表达规律,运用技巧,熟练表达具体备稿的六步: 划分层次、提炼主题、联系背景、明确目的、分清主次、把握基调 创作主体(创造者)的定位问题:一) 定位: 创作主体根据自己的身份、 所承担的任务、 起的作用确定其在传播活动中应 有的位置二) 定什么位:创作者根据自身能力、特点,根据传播的要素、节目和栏目特色、创作 群体的构成、伙伴合作关系,选择自己最合适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播音的意义:是指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传媒所进行的传播信息的创造性的活动。

★播音创作的特点:1.动态系统2.开放系统3.弹性系统4.全息的系统
★播音学概论研究的内容共4编:本质论,创作论,风格论,发展论。

★播音学特点的研究方法:系统的方法、全息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借鉴的方法、实验的方法。

★新闻定义的三要素:新——时效性——新鲜感和时代感事实——真实性原则——真实感和分寸感客观报道——表态性
★播音创作的特征:创造和再造的双重性、素材的二度性、手段的声象性、交流对象的虚拟性、吐字发音的规范性、思想感情表达的真实性、创作实践的紧张性、创作范围的社会性、接受方式的个体性、创作活动的日常性、强烈鲜明的时代性。

★播音工作的地位:传播前沿,关键一环,桥梁纽带。

★播音环节的作用:1.构建语言(副语言)传播系统,使传播潜能变为传播现实,具有传播形成作用。

2.传递信息,体现态度,揭示语言内涵,表明思想实质,具有了解和认识社会的作用。

3.传达感情,形象具体生动,吸引感染受众,具有鼓舞,教育,激励作用。

4.规范美化语言,建设语言文明,具有语言表达的审美示范作用。

★准备稿件分为6步:划分层次、提炼主题、联系背景、明确目的、分清层次、把握基调。

创作依据:节目,稿件,画面,音乐,音响。

★创作依据的特征:1可感性2可变性3二度性4局限性
★受众:受众是广播电视节目的接受者和服务对象,他们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主动的信息寻求者。

★受众的需求:受众的重视要求与广播电视节目实际情况之间关系的反映,是受众视听行为的原动力。

★播音创作技巧:内部—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外部表达技巧—停连,重音,语气,节奏。

★节奏的判断:1整齐性2变化性3回环性。

★节奏的把握是通过对比来实现的。

有声语言的属性特征:创造性、音声性、规范性、情感性、时效性、社会性、身份感、对象感、语境感、分寸感。

★播音有声语言表达规律:思维反映规律、词语感受律、对比推进律、情声和谐律、呼吸自如律、自我调查律。

★副语言:在播音创作中副语言主要是由体态系统和境态系统组成的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

★境态系统:由和传播主题传播活动相关的传播环境构成副语言的体现规律:1利用共通性,扩大交流面2注意传承性,体现民族性3运用符号性,增强表意性4利用模糊性,加强引导性5利用可塑性,增强创造性6利用伴随性,加强协同性7利用集成性,把握整体性8运用形象性,增强可感性9把握交流时空,提高传播效率。

★播音创作的方法:是人们在播音创作活动中,认识和把握其矛盾运动规律的基本规则和方法。

这种方法概括起来就是:还原,转化,表达。

★正确的播音创作道路:站在无产阶级党性和当的政策的立场上,以新闻工作者特有的敏感,把握国内外形式的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准确及时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深入理解——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的过程,以积极自如的花筒前状态进行有声语言的再创造,达到恰切的思想感情与尽可能完美的语言技巧的统一,体裁风格与声音形式的统一,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出稿件的精神实质,发挥广播电视教育和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

★播音风格:播音员在播音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它以运动的状态贯穿播音创作的全过程,又以相对稳定的状态凝结在播音作品上。

★播音风格的特征:附着性,可感性,独特性,一贯性,多样性和可变性。

★播音风格的体现:独特的感受,独特的表达和整体美。

★播音风格的成因:客观原因:包括时代,民族,阶级,地域与电台,节目与稿件等。

主观原因:播音员的性格气质,生活经历,审美追求,业务条件等。

★播音员素质和修养:一方面靠播音员素质中先天的成分,更多的则是通过播音员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获得。

★1920.11.2-美国匹兹堡-第一座领有执照的电台-KDKA电台
★1923年1月23日-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外国人开办
★1926年10月1日奉系军阀在哈尔宾开创第一个电台
★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XNCR。

第一位播音员:徐瑞璋,开国大典播音:丁一岚、齐越。

★延安陕北台的播音特点和风格:开创了中国无产阶级的,民族化的一代新风,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战斗风格的生动体现。

其播音中“包容着时代的风云,人民斗争的烈火,民族解放的巨澜,”所以,体现出了磅礴的气势,“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气概:贯穿着憎爱分明,坚定豪迈的情感:同时有显示出沉着从容,真理在握,稳健大度,朴素平易的气派。

★未来播音创作的基本特征:是变与不变的统一。

外部条件不断发生变化,内部要素也在不断优化,但播音的基本性质没有变,播音创作基本矛盾还存在,而且在新形势下向着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发展运动。

创作主体,知识结构加大,技术含量增多,素质能力增强。

创作主体具有多种功能,以播为主,采访编辑兼做;以节目为单元,广播电视兼播。

在新的变化中,创作主体的创作主导地位没有变。

依然是播音创作矛盾运动的主要方面。

创作主体作为党的宣传员、新闻工作者的身份没有变。

创作主体运用规范化语言及副语言进行传播的手段没有变。

★前辈工作经验:1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 2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3深入生活深入实践,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 4团结协作精神
★延安时播音员工作状况:参加文艺演出(文艺工作者)参加劳动生产(劳动者)参加革命斗争(战士)生活条件(缺衣少食、艰苦),工作条件(设备差、传送难、易坏),学习条件★1958年5月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沈力是我国第一个电视播音员,赵忠祥是我国第一个男电视播音员
★1954年我国建立第一个培养广播专门人才的学校北京广播学院。

马尔方和徐恒筹建播音专业,1963年正式招生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播音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1年8月,北京召开了第二次播音经验交流会,着重讨论了新闻播音特点和当前新闻播音存在的主要问题。

会议提出“大胆创新,百花齐放”的口号。

会后,北京广播学院的张颂发表《研究播音理论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一文,构建播音理论研究框架,促进播音理论研究工作。

1987年中国播音学会正式成立,齐越任名誉会长,夏青任会长,张颂、铁城、陈醇、关山任副会长。

《播音界》为学会会刊。

在有稿波音的基础上,无稿播音的样式也越来越多。

这些不断丰富着播音理论和播音创作实践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