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广海中学陈志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ZH01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

当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存在关系时,为了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的变化对该物理量的影响,须先控制其它因素不变,这种科学研究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

ZH02 运动的世界

一、测量

1.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简称SI)是1960年国际上通过的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

2.长度的测量

长度(L)的国际单位是米(m)。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μm,1μm=103nm。

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刻度尺的三要素: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刻度尺使用注意事项:①刻度尺要放正;②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④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测量结果要有单位。

3.时间的测量

时间(t)的国际单位是秒(s)。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时间的常用测量工具是手表和停表。

4.测量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测量误差(简称误差)。测量误差总是存在的。

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①校准测量工具;②改进测量方法;③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二、运动的概念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判断物体运动情况时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三、速度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叫做速度(v)。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速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秒(m/s)。1m/s=3.6km/h。

ZH03 声的世界

一、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反射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要靠介质传播,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真空不能传声。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

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碰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

二、乐音与噪声

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声音叫做噪声。

乐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调和音色。

物理学中把人们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声源的振幅(即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强弱常用分贝(dB)来表示。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或频率)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

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我们能够分辨出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等,就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减弱噪声的途径:①在噪声产生处减弱;②在噪声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噪声接收处(即人耳)减弱。

三、超声与次声

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低于和高于此频率范围的声音人都听不到。超声通常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

超声的应用:①超声雷达(又叫声呐);②超声诊断仪(如B超);③超声金属探伤仪;④混合液体(如油和水);⑤杀菌消毒;⑥处理种子。

次声的来源:火山爆发、地震、风暴、核爆炸、导弹发射等。能量很高的次声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ZH04 多彩的光

一、光的传播

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在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

向。并将这条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许多光线在一起称为光束(如图4.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是3×108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略小于真空中的速度,光在水中

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

43,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3

2

。 二、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规律(如图4.2):①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④当光线垂直于介质表面入射时,反射光线也垂直于介质表面;⑤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一束平行光投射到物体的光滑表面,其反射光束

仍然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如图4.3);但一般物体表面往往都比较粗糙,平行光经反射后,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如图4.3)。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时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三、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规律(如图4.4):①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③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减小;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④当光线垂直于介质表面射入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改变;⑤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四、光的色散

太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把复色光分解成单色光的过程叫做光的色散。

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光的三基色混合情况如图4.5,其中区域1是黄色,区域2是紫色,区域3是青色,区域4是白色。

光射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如果物体是透明的,还有一部分光透过物体。不同物体,对不同色光的反射、吸收和透过的情况不同,因此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黑色物体吸收

各种色光,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

五、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如图4.6)。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相对平面镜对称。

物理学中把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或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像)称为实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只能用眼睛直接看到的像(或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的像)称为虚像。

六、透镜

1.透镜的种类

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如图4.7),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又叫会聚透镜;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如图4.7),它对光线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