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筛选与提炼文本信息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说明文文体知识》课件

《说明文文体知识》课件

事物说明文
这类说明文主要是对事物的性质、特点、功用等进行说明,使读 者了解和认识这个事物。例如:《计算机的发展与功能》。
事理说明文
这类说明文主要是阐述事物的内在规律、原理、发展过程等,使 读者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说明文是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将复杂的 概念、原理、过程等解释清楚,帮助读者更好地 理解和学习。
说明文通常会涉及到一些社会问题或现象 ,鉴赏时要思考文章的社会价值,了解其 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06
说明文的应用与实例
应用领域
科技领域
说明文在科技领域中应用广泛,如产品说明书、科学论文 等。通过说明文的详细描述和解释,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科 技产品的功能、原理和使用方法。
教育领域
在教育领域中,说明文常用于解释概念、原理和教学方法 等。通过说明文的阐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 学习效果。
写作方法
定义法
明确指出事物的本质特 征或概念内涵,使读者 对事物有明确的认识。
分类法
根据事物的共同点和差 异点,将事物划分为不 同的类别,分别加以说
明。
比较法
通过对比不同事物或同 一事物的不同方面,突 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和本
质。
因果法
分析事物的原因和结果 ,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规律,使读者了解事物
的来龙去脉。
说明文在传递信息、普及知识、宣传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科技、教育、医学、经济等。
说明文的特点
01
02
03
04
客观性
说明文在描述事物时,力求客 观、准确,不夸大、不缩小, 不受主观情感影响,以事实和 数据说话。
条理性
说明文在组织文章时,注重逻 辑性和条理性,将复杂的事物 分解为简单易懂的组成部分, 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

PPT《科普文章解题技巧》中考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系列指导: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筛选并整合信息

PPT《科普文章解题技巧》中考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系列指导: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筛选并整合信息

特点
科学性 文学性 通俗性
2009年潍坊市高三期末考试题
《世界最大的膜》
[美] 刘易斯·托马斯
站在月亮上远望地球,让人惊讶得敛声屏气的事儿是,它活着。 从照片上看,近景中干燥的、备受击打的月球表面,死沉沉如枯骨。 高高地漂浮于天际,包着那层湿润的、发光的、由蓝天构成的膜的, 是那正在升起的地球。在茫茫宇宙的这一方,唯它才是生机四溢的 活物。在生物学上,从无序中理出秩序的,是膜。你须能获取并抓 住能量,贮存起准确的需要量,然后再把它均衡地释放出来。细胞 会这样做,它里面的细胞器也会这样做。
每一个生命集合都在太阳能的粒子流中摇摆不定,从太阳的代谢物中 攫取着能量。为了活着,你必须能够跟平衡抗争,能够保持不平衡,积聚 能量以抵抗熵的增加。在我们这样的世界上,只有膜才能处理这样的事务。 地球活起来之后,它就开始构造自己的膜,其基本目的就是处理太阳能。 起初,在地球上由水中的无机成分合成肽与核苷酸的前生物期,除水以外 再没有什么东西来遮挡紫外线的辐射。最初的稀薄大气直接来自地球慢慢 冷却时的排气过程.其中只有丝丝缕不到的氧气。从理论上讲,水蒸汽在 紫外线的作用下也能发生光解而产生氧气,但量不会多。
答: 生命体出现前,地球在冷却时排出含有微量氧气
的稀薄气体;(1分) 这些气体积聚到一定程度,光合细胞以及生命形
式出现;(1分) 在光合作用下,生命体产生大量氧气,从而在地
球表面形成臭氧层,形成“世界最大的膜”。(2分)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概括中心意思
定位+提取+整合
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 的语言特色。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的语言特色。 (4分)
科普文章以传递信息 为主,其结构一般为“倒 金字塔”

说明文阅读PPT_课件

说明文阅读PPT_课件
有什么作用?/说明了什么。 •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 本句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
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说明内 容),使读者_____________。
•24
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
• 题型: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①抓住文段中的段落和层次,②从每 段(或每层)中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 理。 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 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 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格式: 介绍了_____的____.) 如:《死海不死》,科学地说明了死 海不死的原因在于 \" 海水的咸度很 高 \" 。
•3
说明对象的特征:
• 1、找原词原句。 • 如《苏州园林》,说明对象:苏州园林 • 说明特征: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 2.注意段意、中心句。 •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 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 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1
说明对象:
• 1、看标题: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
• 2、看首尾段 :事理说明文一般找准开头结尾的 总结句。 3、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 4、看材料(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 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2
• 5、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对象。
3、逻辑顺序。
•13
1.时间顺序。
• 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 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 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 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 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比如我们中学课本中有一篇《景泰蓝的制 作》,它就是按照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中 “做胎――掐丝――烧制――点蓝――烧 蓝――打磨――镀金”的时间顺序来说明 的。

《作文选材指导》ppt课件

《作文选材指导》ppt课件
《作文选材指导》ppt课件
2024/1/26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6
• 选材原则与策略 • 各类作文选材方法 • 素材来源与积累 • 选材误区与避免方法 • 案例分析与实战演练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2
01
选材原则与策略
2024/1/26
3
真实性原则
选择亲身经历或亲眼 所见的事情作为写作 材料,确保材料的真 实性。
注意事项
要突出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提出保护措施时,要具体可行,具有可操作性。
26
实战演练:根据给定主题进行选材练习
主题
《我的家乡》
2024/1/26
选材方向
可以从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历 史、民俗风情等方面进行选材, 展现家乡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
示例材料
家乡的山水田园风光旖旎迷人, 令人陶醉;家乡有着悠久的历史 文化传统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吸 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家乡的 美食更是让人回味无穷,成为了 我永远的牵挂。
提醒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挖掘生 活中的作文素材
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随笔等,提高写 作能力和素材积累能力
建议学生参加写作比赛、文学社团等 活动,锻炼写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024/1/26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作文选材方法和技 巧应用到实际写作中
3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6
33
接触专家学者的观点和思想,激 发自己的思考和写作灵感。
2024/1/26
16
实践活动,丰富体验
1 2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了解社会现实和问题 。
组织或参加校园活动
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体验校园生活的多彩 多姿。

2014年语文中复习说明文筛选提取信息

2014年语文中复习说明文筛选提取信息

答案示例: 1、节约水资源,包括个人用水、生产用水 2、水的 循环利用 3、减少水资源的污染 4、加快科技的发展、实现淡 化海水 ……
二、阅读《“电脑视疲劳”,不可小视》,完成6—9题。 6.什么是电脑视疲劳综合征?阅读材料后简要回答。 解析: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提炼及概括能力。答题时,从文章 中选取带实质性的有关内容,根据“电脑”“疲劳”“症状” 来概括。 答案:电脑疲劳综合症是指长时间使用电脑,眼睛过度疲劳所 引发的(视力及身心方面的)一系列症状(包括眼干、头晕、 疲倦、恶心等) 7.阅读上述材料,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电脑用户和痴迷电视、手机的人容易得视疲劳综合症。 B.持续的重度视疲劳对身心的伤害非常大,需要引起我们警 惕。 C.导致中国一年60万人“过劳死”的原因就是过度的视觉疲 劳。 D.长期疲劳用眼会使近视加重,高度近视者更容易出现视网 膜裂孔。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主要信息的筛选和理解掌握的程度,对 关键句的理解是否到位,是否全面准确,是否犯了以偏概全或
答案:⑴对龙门石窟进行三维扫描,将来就可以按照计算机模 型对其进行复原。⑵科学家还能依据这些数据分析破坏发生的 原因,如温度、风力、湿度等,从而指导文物部门进行更加精 细的修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去掉后对文意影响较小的一项是( D ) A水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 B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C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D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 均水平的1/4。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全球的水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 山上难以开发利用。 B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 水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C北方河道断流和湖泊猥琐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开发过度,西北 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使得荒漠化趋势蔓延。 D文中举出西北地区、南方水网地区、西北干旱区、西南山丘区 等几个地区的用水情况,主要是为了具体说明我国是一个水资 源十分短缺的国家。

第五单元说明文大单元教学(共40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说明文大单元教学(共40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类型的事物说明文,提升演绎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价值目标(对接核心素养之“审美创造”) • 了解我国人民在中国建筑、园林、绘画艺术等方面的卓越成就,感
受前人的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力,了解波澜壮阔的历史,发现大自 然的奥秘、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单元核心任务
第一课段 • 单元概览——明晰说明文的文体知识;筛选关键信息,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
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文章
说明对象
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 英雄永 垂不朽》
《蝉》 蝉
说明对象特征(结合相关语句)
巍峨 雄伟 庄严
习性: 聪明能干 成长规律:活泼、自由但脆弱
文章
说明对象 清明上河图
《梦回繁华》
说明对象特征(结合相关语句)
繁富 细腻 价值
课堂小结
作比较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 以卢沟桥和两岸河堤相比较,充分说明了卢沟桥十分坚固。
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前后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后四篇文章所用说明方法,并由 小组代表发言。
说明方法 举例子 分类别 列数字 作比较 下定义 打比方
绘图表 作诠释 摹状貌
作用 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
事物说明,理性之美
——八上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
单元学习目标
语言目标(对接核心素养之“语言运用”) •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是如何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
法来说明的,还要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最终探究不同 类型事物说明文的共性与个性特征及阅读策略,完成一篇说明性文章。
思维目标(对接核心素养之“思维能力”) • 进行方法归纳和迁移,查找阅读相关资料丰富阅读策略,读懂不同

说明文筛选与提炼文本信息 PPT

说明文筛选与提炼文本信息 PPT

文章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理清思路
把握结构
抓关键词
说明对象

怎么样

《飞向太空》(节选)
①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太空向往已久。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亦真亦 幻的《西游记》,人们把太空描述成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在人们 的想象说中明,对太象空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堂。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太空 绝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说浪明漫内。容进入太空,人类要面对的是险境而非 仙境。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也远不止是“高处不胜寒。”
从全文看,鹦鹉鱼有哪些特点?
大家好
12
题型二:根据文章内容列举说明对象的特点

《鹦鹉鱼的睡衣》(节选)
①欧洲地中海生活着一种鱼,它色彩艳丽,脊背是紫红
色的,体侧是玫瑰红色,胸部和腹部的鳍是淡黄色的,背鳍
是灰黄色的,尾部镶白色的边,就像鹦鹉那样漂亮,所以人
们叫它鹦鹉鱼。
②罗马和古希腊人特别器重这种鱼,把它当作珍品,这
解析: 这是一个概括要点类试题,需要在一定
的文字区域中找出答案,只要认真阅读前 四个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就能找出答 案。
答案:色彩艳丽 团结互助 很怕死 能织坚固的睡衣
【小结】
此类内容提炼要求我们在文中划定答案区域, 然后在区域内找出关键词句分条概括出答案。
【随堂练习】
大家好
17
题型三:以给说明对象下定义的形式概括文章内容
呢?于是,鹦鹉鱼们想出了一种办法。它们每天傍晚都会给
自己织一件睡衣穿,这样便确保了晚上的安全。
大家好
11
④他们织睡衣的方法像蚕吐丝作茧似的,从 嘴里吐出白色的丝,利用它的腹鳍和尾鳍的帮助, 经过一两个小时就能从头到尾织成一个囫囵的壳, 这就是它们的睡衣。……它们的睡衣织得太坚固了, 第二天早晨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把睡衣弄破,以便从 里面钻出来。……

说明文信息筛选整合复习 ppt课件

说明文信息筛选整合复习  ppt课件
(3分) 答案归纳整合: ①体积和质量大;②能发光,有自己的能源;③ 由液态氢构成,无坚硬外壳;④主要通过对流形 式释放能量.(每点1分)
11
ppt课件
牛刀小试
(三)微波炉是“危”波炉吗? 1、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微波炉不是“危”波炉的 原因。(4分)
12
ppt课件
牛刀小试
(二)微波炉是“危”波炉吗? 1、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微波炉不是“危”波炉的 原因。(4分) 答案整合: 由于微波炉加热快、效率高,在加热到同温下,使 用的时间会短于煮熟食物,食材营养流失相对少; 在200℃以上的烹调温度下,蛋白质类易产生致癌物, 微波烹调时由于主要以水分子作为导热介质,加热 温度不会超过100℃,中心温度恰当,反而可能减少 致癌物产生的机会。
你了解空气清新剂吗
13. 请分点概括空气清新剂的危害。(3分)
空气清新剂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发生 爆炸;会造成二次污染;可能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 引起慢性中毒。(3分,每点1分)
总结方法二:“提炼重组法” 没有明显中心句,将较为零散的没有高度概括的句子, 按题干要求整合,得出关键信息。
4
ppt课件
筛选整合 解题步骤
1.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信息。 2.审清题意,锁定有效信息范围。 3.筛选确认有效信息。 4.归纳整合,对信息进行重组。
5
ppt课件
12、朋友圈晒跑主要出现了哪几种形式?请分 点简要概括,每点不超过5字(3分)
纠错代练
6
ppt课件
12、朋友圈晒跑主要出现了哪几种形式?请分 点简要概括,每点不超过5字(3分)
(四)颠覆传统的读书方式——移动阅读
结合全文,简要说明“移动阅读”使阅读“飘” 起来的原因。(3分)

信息筛选说明文

信息筛选说明文

不拘一格的宋代便服(2017中考)
15. 阅读全文,说说宋代主张衣着要简单朴 素的原因有哪些。(6分)
答案
①劳动者是为了便于劳作; ②宋代士大夫阶层普遍存在着返朴归真、
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 ③他们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
题跋:绵延千年的点赞艺术(2019 年中考)
12.请简要槪括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题 跋”。(4分〉
寒假第十三讲
说明文阅读之信息筛选
信息筛选的方法
①关注文章总结性的段落。(指从文章最后 一段或两段,直接找到答案,不需要分段 去找)
②关注每一段总结性的句子。(2、3、4、 5每段话的开头或结尾)
③如果是一段话里的,找小结性的话。 ④小序号答题。
节的联想 (2014年中考)
9.文章第⑵段是从哪三个方面阐明“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接也”的。(4分)
答:
答案
①定义、 ②发展历史、 ③艺术价值、 ④重要作用
课后作业
饮水与健康
答案
①宇宙运行的规律; ②人的成长也有“节”; ③植物的生长也有“节”。
舞蹈的建筑(2015年中考)
9.阅读文章,概括“舞蹈的建筑”应运而 生的主要原因。(4分)
答案
(1)人们的思路更加多元狂放。 (2)设计手段与施工技术日趋先进。 (3)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接踵出现。 (4)舞蹈思维进入许多建筑师的大脑。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PPT优秀课件下载(24张)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PPT优秀课件下载(24张)
2018/11/18
寻找标志法

通过抓标志词筛选主要信息。阅读时要抓住诸如“首
先”、“其次”、“另外”、“还有”、“也”、
“除此之外”等提示语。如表语意转折的“相 反”“与此不同”,表递进的“更”“而且”,总结 性的“因此…”“总之…”“由此看来”,指代性的 “此”“即”,强调性的“尤其”等。这些语句和词 语对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8/11/18
奇特的
绝望 肌肠辘辘、精疲力竭 变成了一副空荡荡的躯壳 被刮去树皮的树干上有许多小洞, 每个小洞都镶嵌着一粒橡子——饱 满成熟的橡子,珍珠般闪亮的橡 子!
经历
奔跑 掉了队 迷失了方向 走进一片橡树林 寻找橡子 挖地三尺 一无所获 刮剥枯死的橡树皮 挖着小洞里的橡子 用烤熟的橡子驱散了绝望 回到了住地
2018/11/18
以例识法

【典型题例2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回
答问题:作者提出:“然而,在这样笼罩之下,我们
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从课文中找出支持 这一观点的论据。
点拨:该段的后两段从“从古以来”和“现在”两方面举了 事实论据。 可见,“从古以来”和“现在” 起到了提示的作 用。 答案:文中提出的论据是“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 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 和“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 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地战斗”。
2018/11/18
3我绝望地靠在一棵枯死的橡树上。凛冽的寒风一阵紧一阵, 吹得肌肠辘辘、精疲力竭的我一阵紧一阵地颤抖。我觉得自 己也变成了一副空荡荡的躯壳,我已经整整两天没吃东西了!
4对生命的渴望使我作出最后的努力。我使尽最后的力气,用匕 首刮剥枯死的橡树皮,想用它们燃起一堆篝火驱散寒冷。就在这 时,奇迹发生了:被刮去树皮的树干上有许多小洞,每个小洞都 镶嵌着一粒橡子——饱满成熟的橡子,珍珠般闪亮的橡子! 5 我疯狂地用匕首挖着小洞里的橡子……我噙着泪,感谢大自然 的恩赐。那树干,缀着一个个小洞,每个小洞,都是鬼斧神工, 不大不小,不深不浅,刚好镶进一粒橡子,——简直就是一件完 美的艺术品! 6篝火在欢快地跳跃着,映红了洁白的雪地,橡树林显得分外绚 丽。我用烤熟的橡子驱散了绝望,恢复了体力,靠北斗星认准了 方向,最后回到了住地。

说明文复习专题——信息的筛选

说明文复习专题——信息的筛选
阅读文段,用四字短语填空。小丑鱼报恩的
方式是替海葵: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四 小丑鱼报恩的方式是替海葵:
带来食物 、打扫清洁 、击退克星。
小结二
三、讨论总结
信息筛选的方法: 题干要求先看下 信息点来用笔画 着眼标题作用大 关键句要着手抓 词语标点带提示 全面梳理再归纳
哪些方面体现了塑料废弃物具有潜在危险性?
二、深入探究
文段二
高科技跑鞋首先具有极佳的避震功能, 穿着时倍感舒适和安全;它们还具有回输功 能,能够释放吸震时候储蓄的能量,使运动 员轻松省力;同时它们的附着力强,易于运 动员控制身体,保持正确姿势,避免滑倒。 (选自《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
高科技跑鞋一般要具有哪些功能?
四、作业布置
避震功能;回输功能;防滑功能
小结一
文段三
当然,小丑鱼也是知恩图报的客人。当海葵依 附在岩礁上时,小丑鱼会在海葵漂亮的触手丛中游 动,这自然会引诱其他海洋小生物上钩,为房东带 来食物。平时,小丑鱼会捡食海葵吃剩的饵料,担 负起清洁打扫的工作,为海葵除去泥土、杂物和寄 生虫。当海葵遭遇克星蝶鱼侵犯时,小丑鱼就会挺 身而出,对蝶鱼展开猛烈的攻击。虽然二者个头悬 殊,但凭着勇敢顽强,小丑鱼往往将蝶鱼打得落荒 而逃。(选自《热心的海葵》)
说明文复习专题 ——目标 掌握说明文信息筛选的方法
一、方法初探
文段一
塑料废弃物具有潜在危险性。塑料废弃 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 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 农作物减产。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塑料 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导致动物死 亡。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 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其填埋会占用大 量土地,且长时间难以降解。 这段文字告诉了我们什么?

语文总复习之说明文筛选提取信息

语文总复习之说明文筛选提取信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去掉后对文意影响较小的一项是( D ) A水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 B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C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D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 均水平的1/4。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全球的水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 山上难以开发利用。 B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 水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C北方河道断流和湖泊猥琐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开发过度,西北 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使得荒漠化趋势蔓延。 D文中举出西北地区、南方水网地区、西北干旱区、西南山丘区 等几个地区的用水情况,主要是为了具体说明我国是一个水资 源十分短缺的国家。
答案示例: 1、节约水资源,包括个人用水、生产用水 2、水的 循环利用 3、减少水资源的污染 4、加快科技的发展、实现淡 化海水 ……
二、阅读《“电脑视疲劳”,不可小视》,完成6—9题。 6.什么是电脑视疲劳综合征?阅读材料后简要回答。 解析: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提炼及概括能力。答题时,从文章 中选取带实质性的有关内容,根据“电脑”“疲劳”“症状” 来概括。 答案:电脑疲劳综合症是指长时间使用电脑,眼睛过度疲劳所 引发的(视力及身心方面的)一系列症状(包括眼干、头晕、 疲倦、恶心等) 7.阅读上述材料,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电脑用户和痴迷电视、手机的人容易得视疲劳综合症。 B.持续的重度视疲劳对身心的伤害非常大,需要引起我们警 惕。 C.导致中国一年60万人“过劳死”的原因就是过度的视觉疲 劳。 D.长期疲劳用眼会使近视加重,高度近视者更容易出现视网 膜裂孔。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主要信息的筛选和理解掌握的程度,对 关键句的理解是否到位,是否全面准确,是否犯了以偏概全或

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概括

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概括
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概括
• 引言 • 文本信息的筛选 • 文本信息的概括 • 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概括实例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概括是信息处理中 的重要环节,旨在从大量的文本数据 中提取关键信息,去除冗余和无关内 容,使信息更加精炼和集中。
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概括涉及自然语言 处理、文本挖掘、信息抽取等多个领 域的技术和方法。
02
文本信息的筛选
筛选标准
相关性
筛选与特定主题或目标 相关的信息,排除不相
关的内容。
准确性
权威性
时效性
确保筛选出的信息来源 可靠,内容准确无误。
优先选择来自权威机构、 知名专家或经过同行评
审的资料。
确保筛选的信息是最新 的,避免过时或陈旧的
信息。
筛选方法
01
02
03
04
关键词筛选
通过设置关键词来搜索相关内 容,如使用搜索引擎或文献数
文本筛选的意义
筛选出与主题相关的信息,排除 无关或冗余的内容,有助于提高 阅读效率,准确理解文本意图。
概括技巧
通过提炼关键词、把握段落中心 思想、理解作者意图等方式,对 文本信息进行简明扼要的概括, 有助于快速理解文本内容。
展望
技术发展对筛选与概括的影响
随着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进步,未来可能实现更加智能化的筛选和概括,减少人工干预。
概括
对筛选出的新闻报道进行概括,提取 关键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 件等。
实例二:学术论文的筛选与括
筛选
学术论文数量庞大,需要筛选出 与特定研究领域或主题相关的论
文。
概括
对筛选出的学术论文进行概括, 提取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年后,我们能烧“冰”? (节选)
一种名为“可燃冰”的新能源矿藏有望在10年之后 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昨日在沪举行的院士讲坛上,国 家973深海项目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透露,在我国南海发 现了储量巨大的“可燃冰”。目前国家已启动8.2亿元 人民币的项目,造大型的勘探船,以便在南海深入寻找 “可燃冰”资源。
征的能力。“可燃冰”是本文的说明对象,而要 给它下定义就必须把握它的本质特征。所以,它 还考查对重要信息的筛选整合及运用“定义”的 方法说明事物的能力。
【小结】
做此类试题,要求同学们先通览全文,对需要 下定义的说明对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然后结合 相关语段,对其中的重要信息进行筛选归纳,按 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作答,一定要围绕说明对象的 本质属性下定义。
情境导入 《中考说明》明确指出,说明文阅读训练:
1.分辨说明对象,明确事物特征。 2.会筛选、提取文本信息。 3.明确说明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4.辨识、理解说明方法 :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 打比方、下定义、画图表等 5.结合具体语境品味说明语言。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之
筛选与提炼文本信息
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
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
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结合全文,请给“可燃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
(不能超过30个字)
本质特征
答案: 说明对象 + 是 +
“可燃冰” 是一种海底大陆坡上的冰雪般固态甲烷气体的水合物。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辨识说明对象并把握其特
【小结】
做此类试题我们可以通过抓住文中的 中心句或过渡句等句子逐段阅读,概 括合并说明内容。
【随堂练习】
题型二:根据文章内容列举说明对象的特点

《鹦鹉鱼的睡衣》(节选)
①欧洲地中海生活着一种鱼,它色彩艳丽,脊背是紫红
色的,体侧是玫瑰红色,胸部和腹部的鳍是淡黄色的,背鳍
是灰黄色的,尾部镶白色的边,就像鹦鹉那样漂亮,所以人
们叫它鹦鹉鱼。
②罗马和古希腊人特别器重这种鱼,把它当作珍品,这
倒不是因为鹦鹉鱼长得漂亮,而是它们的团结互助的精
神。……
③虽然鹦鹉鱼能够互相帮助,一般的危险奈何不了它们,
可是,这并不等于鹦鹉鱼永远没有危险。因为鹦鹉鱼很怕死,
常常在没有危险的时候也忧虑忡忡,它们想,白天遇到危险
了,有同伴来救助,如果晚上同伴们都睡着了,谁来救自己
②载人飞行要克服的第一个难关是真空环境对人的影响。……
③需要克服的第二个难关是来自太空强辐射的影响,这种太空强辐 射包括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
⑤另外,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⑥可见,在浩瀚的宇宙中,宇航员时刻面临着险境,而非想象 中的仙境。
自己织一件睡衣穿,这样便确保了晚上的安全。
④他们织睡衣的方法像蚕吐丝作茧似的,从 嘴里吐出白色的丝,利用它的腹鳍和尾鳍的帮助, 经过一两个小时就能从头到尾织成一个囫囵的壳, 这就是它们的睡衣。……它们的睡衣织得太坚固了, 第二天早晨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把睡衣弄破,以便从 里面钻出来。……
从全文看,鹦鹉鱼有哪些特点?
常见问法 : 结合全文,请给XX下一个恰当的定义。
下定义和作诠释区别
下定义和作诠释是两种常见的、极易混淆的说明方 法。所谓下定义,就是用简洁而明确的语言,指出被说 明对象的本质特点,把容易与之混淆的对象区别开来的 一种说明方法。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 的教学方法。”
而作诠释,则是对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质和特点进 行适当解说的一种说明方法。如《看云识天气》中提到 的“虹”,课文注释为:“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 云幕上,常会挂条彩色圆弧,这就是‘虹’”。
②载人飞行要克服的第一个难关是真空环境对人的 影响。……
③需要克服的第二个难关是来自太空强辐射的影响, 这种太空强辐射包括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 射。……
④空间碎片和流星体是载人飞行要克服的另一难 关。……
⑤另外,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⑥可见,在浩瀚的宇宙中,宇航员时刻面临着险境,而非 想象中的仙境。
文章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理清思路
把握结构
抓关键词
说明对象

怎么样

《飞向太空》(节选)
①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太空向往已久。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亦真亦 幻的《西游记》,人们把太空描述成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在人们 的想象说中明,对太象空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堂。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太空 绝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说浪明漫内。容进入太空,人类要面对的是险境而非 仙境。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也远不止是“高处不胜寒。”
据汪院士介绍,“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水合物, 大量存在于海底大陆坡上段500米~1000米处。其在海 底接近冰点和近50个大气压的淤泥中,形成了冰雪般的 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原因是冰 内含有大量的甲烷。如果把甲烷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 将是水的160多倍。
…… 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汪院士 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 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 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结合全文,请给“可燃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 (不能超过30个字)

十年后,我们能烧“冰”? (节选)
一种名为“可燃冰”的新能源矿藏有望在10年之后 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昨日在沪举行的院士讲坛上,国 家973深海项目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透露,在我国南海发 现了储量巨大的“可燃说明冰对”象。目前国家已启动8.2亿元 人民币的项目,造大型的勘探船,以便在南海深入寻找 “可燃冰”资源。
倒不是因为鹦鹉鱼长得漂亮,而是它们的团结互助的精
神。……
③虽然鹦鹉鱼能够互相帮助,一般的危险奈何不了它们,
可是,这并不等于鹦鹉鱼永远没有危险。因为鹦鹉鱼很怕死,
常常在没有危险的时候也忧虑忡忡,它们想,白天遇到危险
了,有同伴来救助,如果晚上同伴们都睡着了,谁来救自己
呢?于是,鹦鹉鱼们想出了一种办法。它们每天傍晚都会给
从特点上看,下定义要准确简明,概括性较强;作诠释则具 体而通俗,有时带有一定的描述性。因此,从科学性的角度看, 作诠释的语言比不上下定义。
从内容上看,下定义着眼于事物的本质属性,作诠释注重于外 观的表象、性质和特点。
区别下列各句是下定义,还是作诠释? ①银河颜色如银,形状如河。 ②银河是由无数星星组成的带状星群。 ③食物是像阳光、空气、水一样重要的东西。 ④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⑤杂文不是一般的议论文。 ⑥杂文是文艺性的议论文。
从形式上看,下定义在说明事物本质特征时,常用判断句式 表述概念,而作诠释可用多种句式来表述。此外,下定义还可用 公式来表示:被定义概念=种差+属概念。“属概念”就是被定 义概念所属的大类,也就是归类;“种差”就是在大类之中,被 定义概念与同类相邻概念间的主要差别。如:“水是没有颜色, 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液体。”“透明液体”就是“属概 念”,其余的说明部分是“种差”,也就是“水”与其他透明液 体的差别。
【随堂练习】
解析: 这是一个概括要点类试题,需要在一定
的文字区域中找出答案,只要认真阅读前 四个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就能找出答 案。
答案:色彩艳丽 团结互助 很怕死 能织坚固的睡衣
【小结】
此类内容提炼要求我们在文中划定答案区域, 然后在区域内找出关键词句分条概括出答案。
【随堂练习】
题型三:以给说明对象下定义的形式概括文章内容
呢?于是,鹦鹉鱼们想出了一种办法。它们每天傍晚都会给
自己织一件睡衣穿,这样便确保了晚上的安全。
④他们织睡衣的方法像蚕吐丝作茧似的,从 嘴里吐出白色的丝,利用它的腹鳍和尾鳍的帮助, 经过一两个小时就能从头到尾织成一个囫囵的壳, 这就是它们的睡衣。……它们的睡衣织得太坚固了, 第二天早晨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把睡衣弄破,以便从 里面钻出来。……
从全文看,鹦鹉鱼有哪些特点?
题型二:根据文章内容列举说明对象的特点

《鹦鹉鱼的睡衣》(节选)
①欧洲地中海生活着一种鱼,它色彩艳丽,脊背是紫红
色的,体侧是玫瑰红色,胸部和腹部的鳍是淡黄色的,背鳍
是灰黄色的,尾部镶白色的边,就像鹦鹉那样漂亮,所以人
们叫它鹦鹉鱼。
②罗马和古希腊人特别器重这种鱼,把它当作珍品,这
文章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总结全文
理清思路 说明对象
把握结构
抓关键词

怎么样
解析: 1.看题目或首段明确说明对象和特征; 2.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3.抓关键句子:中心句、段首句、过渡句、总结 句、反复句; 4.概括归纳:取主舍次、归类合并。
参考答案: 载人航天飞行要克服的难关(或载人航天飞行面临的险境)。
据汪院士介绍,“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水合物, 大量存在于海底大陆坡上段500米~1000米处。其在海 底接近冰点和近50个大气压的淤泥中,形成了冰雪般的 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原因是冰 内含有大量的甲烷。如果把甲烷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 将是水的160多倍。
……
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汪院士
瑶中 邓红招
知识讲解 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常见问法: ⒈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⒉本文介绍了XX哪些方面的知识? ⒊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所介绍的XX的主要作用。

《飞向太空》(节选)
①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太空向往已久。从嫦娥奔月的 神话到亦真亦幻的《西游记》,人们把太空描述成妙不 可言的神仙世界。在人们的想象中,太空是一个至善至 美的天堂。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太空绝不象人们想象的 那样浪漫。进入太空,人类要面对的是险境而非仙境。 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也远不止是“高处不胜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